中国_文化软实力_研究现状综述
近十年国内仪式研究现状综述
近十年国内仪式研究现状综述一、综述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仪式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领域。
本文将对近十年来国内仪式研究的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首先本文将对近十年来国内仪式研究的理论研究进行梳理,包括仪式的功能观、结构观、过程观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通过对这些研究成果的梳理,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前国内仪式研究的理论框架已经基本形成,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仪式的本质特征和功能机制。
其次本文将对近十年来国内仪式研究的方法论创新进行分析,包括定性研究、定量研究、案例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的应用情况。
通过对这些方法应用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前国内仪式研究已经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方法体系,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研究的科学性和实证性。
再次本文将对近十年来国内仪式研究的研究领域进行梳理,包括家庭仪式、教育仪式、宗教仪式、政治仪式等多个方面的研究成果。
通过对这些研究领域的梳理,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前国内仪式研究已经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仪式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文将对近十年来国内仪式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包括对仪式研究理论体系的完善、对仪式研究方法的创新以及对仪式研究领域的拓展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发展趋势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前国内仪式研究正朝着更加深入、全面的方向发展,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1. 仪式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首先仪式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通过对仪式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揭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仪式现象及其背后的社会心理和行为规律。
同时仪式也是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维护民族特色和促进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仪式研究有助于推动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跨学科研究的不断深入,仪式研究逐渐与其他学科产生了更多的交叉和融合。
例如与心理学的结合使得对仪式的心理机制和影响因素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与教育学的结合则有助于探讨仪式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
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现状综述
作者: 杨浡伟[1]
作者机构: [1]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成都610065
出版物刊名: 中国文化研究
页码: 195-203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2期
主题词: 文化软实力;中国;综述;现状;软力量
摘要:"文化"作为"软力量"研究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引起了国际学界的普遍关注,中国近年来更是掀起了"软力量"和"文化软实力"研究的热浪。
然而,国内学界对于"软力量"、尤其是"文化软实力"内涵的确定、研究路径的选择与逻辑指向的表述则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表现出我国对于"文化软实力"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
近十年我国红色文化研究现状综述——基于中国知网相关文献的统计分析
7彳阈最牯叙韦HO NG GUO NONG CUN J IAO YU近十年我国红色文化研究现状综述——基于中国知网相关文献的统计分析李贵兵摘要:运用文献计量学的分析方法,对中国知网近十年收录的关于“红色文化”的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论文、博士论文进行计量分析,整体而言,近十年红色文化的研究内容更加深化、研究视角更加多样、研究步伐与时俱进。
但也存在着研究内容广度不足、研究方法轻实证研究等问题。
近十年来,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红色文化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本文通过对中国知网检索出的文献进行分析,系统掌握当前红色文化研究的得失,以期为未来红色文化的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利用中国知网数据库平台,检索方式设定为高级检索,检索主题为"红色文化”,时间设定为2009-2019年。
共检索到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论文662篇,按照学位授予年度从20119-2019年,检索到博士论文29篇。
为了分析的,进行了二次筛选,滤除了与本研究不相关的人的效数据后,最终获得期刊论文629篇,论文25篇,654篇。
检索的日期为2019年7月30日。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上采用文献计量方法,以文献为研究对,通过集一定数量的文献建立样本库,夂中提文献相进行分析的方法。
这种研究方法的“关键是定量,即从定量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文献的统计分析,出中带有的人以通过的研究未来”二、统计结果与分析(一)总体发展趋势分析1.期刊论文数量年化分析由图1可由见,近十年以“红色文化”为主题在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论文共629篇,论文数,红色文化研究的题红色文化的研究2012年到了时期的,2011年中国共90年,级了系与红色文化相关的,了红色文化热潮。
2017年5月国家颁布的《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改革划纲•》明确指出,应“发扬红色统、传承红色基,用好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和各类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红色文化资源。
国内外企业软实力研究现状综述
0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软实力逐渐成为企业核心竞 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03
企业软实力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开展企业软实力 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目的和方法
研究目的
通过对国内外企业软实力相关文献的梳理 和比较分析,探讨企业软实力的内涵、构 成要素、影响因素以及评价方法等方面的 研究现状。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5
实证研究
研究对象与样本选择
国内研究
国内研究对象主要为企业、产业园区、政 府机构等,其中企业包括上市公司、中小 企业等。样本选择方法包括随机抽样、分 层抽样等,同时结合网络爬虫等方法获取 数据。
国外研究
国外研究对象主要为企业、跨国公司、国 家等。样本选择方法主要包括企业合作研 究、
企业软实力难以被竞争对手复制
延展性
企业软实力可以应用于多种业务领域
协同性
企业软实力与硬实力协同作用,共同构成企 业的整体竞争力
企业软实力与传统竞争力的关系
企业传统竞争力是企业软实力的基础和支撑 企业软实力是企业传统竞争力的高级阶段和核心表现
04
企业软实力提升的策略与方法
基于企业文化的企业软实力提升策略
文化理念创新
通过培育创新型文化理念,引导企业不断创新、进取,提高企业 的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
文化氛围营造
通过建立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文化氛围,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和创造力,增强企业软实力。
跨文化融合
通过跨文化交流和融合,吸收不同文化的优秀元素,丰富企业文 化内涵,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增强企业软实力。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国内研究
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案例分析、问卷调查等。数 据来源主要包括企业内部资料、政府公开数据、调查 问卷等。
文化软实力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最新资料推荐------------------------------------------------------ 文化软实力国外研究现状综述国外研究国外专家学者的研究绝大部分将目光集中在国际政治领域,他们把软实力作为国际政治博弈的工具。
文化作为软实力的核心要素得到普遍认同,如何从文化建设着手提升软实力始终是国外学者研究的重要目标。
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软实力上,没有提出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因此也没有针对文化软实力的专门研究。
国外学者在研究软实力时,将文化视为软实力的主要产生源泉,因此对文化研究成为研究软实力的重要领域。
文化和软实力之间关系的研究始终是研究的重点。
1.2.2.1 软实力诞生的理论背景文化软实力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方学者对于文化帝国主义的论述,突出代表就是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和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福山认为西方的消费主义必将成为全世界普及的思想观,西方文明必将取代其它文明,引领世界。
文明冲突论坚持冷战结束之后,各种文明之间的冲突将成为国际政治的主宰,西方国家要联合起来应对其它文明的挑战。
历史终结论和文明冲突论为西方文化渗透和文化扩张提供了理论基石,同时对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理论具有较大的影响。
软实力理论的诞生于约瑟夫奈的一系列文章即 1989 年发表的《美国定能影响世界吗?》、1990 年发表的《软实力》、《世界力量的1 / 7变革》和 2008 年发表《领导的力量》。
他分别对软实力的概念的提出背景、概念内涵和理论应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逐渐形成了的软实力的理论框架。
他认为要实现对世界的领导必须软实力和硬实力相互配合,单靠软实力是无法完成领导力实现的。
[21] 1.2.2.2 软实力内涵的研究约瑟夫奈在提出软实力理论之后,得到了很多国外学者的认同。
一些学者[21] JOSEPH S NYE.The powers to lead [M] .Oxford : Oxford University fress,2008. 也对软实力理论进行了较有成效的研究。
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述评
综述I
国家文化软实 力研 究述 评
3/ t漆 玲
自从 党 的 十七 大 报 告提 出 围家 文化 软 实 力 以
来 .学 术 界 掀 起 了对 于 国家 文化 软 实 力 的 研 究 热
一方 面 区 别 于 经 济 、 事 等 硬 实 力 , _方 面 又 对 军 男
经济 、 军事 有 着 重 要 的 引导 作 用 。这 方 面 系 统 : 因 素 说 价 四
这一 问题 的研 究 从 不 同 的层 面 和 视 角 展 开 从 研 究层 面 来 看 , 术 界 的 成 果 大体 可 分 为 “ 实 力 ” 学 软 、 “ 化软实 力” “ 文 和 国家 文 化 软 实 力 ” 三 个 层 次 等 而 从 视 角 来 看 , 体 涉 及 经 济 学 、 治 学 、 学 文 大 政 哲 化 学 等 多 个 学 科 。 由于 层 次 不 同 、 科 不 同 . 于 学 关 软 实 力 、文化 软 实 力 和 国 家 文 化 软 实 力 的 界 定 也
潮 。综 观 目前 学 术界 的研 究 成 果 , 内容 大 体 涉 及 其 “ 什 么 ” “ 什么 ”“ 是 、为 、怎么 样 ” 个 层 面 。关 于 “ 三 是 什么 ” 研 究 涉 及 国 家 文 化 软 实 力 概 念 的 由来 . 的 国
涉 及 文化 软 实 力 的 资源 、文 化 的 类 型 和 文 化 的 作 用等 。 对 文 化 软 实 力本 身 的 分析 并 不 多 。 国 家 而 对 文化 软 实 力 的 界定 则 是从 文化 软 实 力 的 内 涵 导 引
家 软 实 力 的内 涵 、 征 和 构成 等 : 于 “ 什 么 ” 特 关 为 的
研 究 涉 及 国 家 文 化 软 实 力 提 出 的 国 际 与 国 内 背 景 ,特 别 是 我 国文 化 软 实 力 面 临 的挑 战 以及 由 此 导 引 出来 的提 高 我 国文 化 软 实 力 的意 义 : 于 “ 关 怎 么样 ”的 研 究 主 要 涉 及 提 高 我 国 文化 软 实 力 的 举
关于中国文化自信研究综述
关于中国文化自信研究综述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中国文化自信也面临着挑战和困难。
文化输出与文化输入、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冲突与融合、文化认同与多元文化之间的平衡等问题都成为了当前中国文化自信研究的重要议题。
深入探讨中国文化自信的内涵、历史渊源、时代背景、实践路径以及现状和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探讨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发展建议和未来展望,已成为当务之急。
有必要对中国文化自信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1.2 研究意义中国文化自信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通过对中国文化自信的研究,可以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中国文化自信的研究还可以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对话,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尊重。
中国文化自信的提升不仅有助于中国文化的走出去,也有助于各国之间的文化互动与共享,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研究中国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中国文化自信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了解其内涵、历史渊源、时代背景、实践路径,以及现状和问题。
通过对中国文化自信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精神特质,促进文化传承和创新,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国家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通过研究中国文化自信的现状和问题,可以发现存在的挑战和矛盾,提出解决方案和发展建议,促进中国文化自信的持续健康发展,并为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和交流提供借鉴和指导。
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中国文化自信的发展搭建理论框架和研究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华文化的全面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2. 正文2.1 中国文化自信的内涵中国文化自信是对传统文化的自信。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文化、佛教等多元文化体系,这些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根基,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具有独特的意义。
国内外企业软实力研究现状综述
国内外企业软实力研究现状综述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企业的软实力逐渐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软实力是指企业通过自身文化、品牌、形象等非物质方面的实力来影响外部环境的能力。
本文将综述国内外企业软实力研究现状。
一、国内企业软实力研究现状在近几年,国内学者对企业软实力的研究日益深入。
首先,国内研究者研究方向完全对接了国外企业软实力的研究主题。
其次,国内学者重点研究了中国本土企业的软实力建设。
1. 研究主题国内学者的研究主题主要包括企业品牌形象、企业文化、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
其中,企业品牌形象的研究是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
国内学者通过研究品牌形象的塑造、传播、评价等方面,提出了丰富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
2. 研究对象国内学者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国内企业,特别是本土企业。
国内研究者认为,中国企业在国外市场上影响力不足,其软实力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
3. 论文发表与国外相比,国内企业软实力研究的论文数量相对较少,但总体质量较高。
目前,相关领域知名期刊刊登了一系列高质量研究论文,这些研究成果均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二、国外企业软实力研究现状相对于国内,国外学者对企业软实力的研究历史更为悠久,相关研究也更为成熟。
此外,国外学者不仅关注企业本身的软实力建设,还将目光投向了企业对所处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1. 研究主题国外学者研究的主题比国内更为广泛,包括企业的品牌形象、企业文化、企业社会责任、企业治理等方面。
最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外学者开始关注企业可持续发展,将企业所处环境和社会纳为研究对象,逐渐将企业软实力从一个独立的概念变为了一个庞大的研究系统。
2. 研究对象国外学者的研究对象更为广泛,既包括自己国家的企业,也包括跨国企业和发展中国家的企业。
在跨国企业研究方面,有很多学者对跨国企业在不同文化环境下的跨文化传播进行了深入研究。
3. 论文发表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不仅成果数量庞大,且研究质量极高。
国外学者将研究成果发表在众多知名的国际期刊上,其研究成果的影响远高于国内学者。
汉学家对于中国形象的构建及研究综述
汉学家对于中国形象的构建及研究综述一、中国形象的构建1. 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汉学家在中国形象的构建中经常会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包括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体系,以及诗词、绘画、戏曲等文学艺术形式。
这些传统文化元素构成了中国的独特魅力,也成为了中国形象的重要部分。
2. 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变化另一方面,汉学家们还会关注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变化对中国形象的影响。
中国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在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也取得了显著进步。
这些变化不仅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中国形象,也为汉学家们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
3. 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中国政府一直在积极推动“中国梦”和“中国故事”的传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在这一过程中,汉学家们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通过研究中国文化的精髓,传播中国优秀的文化艺术,促进中外人文交流,为中国形象的树立和传播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汉学家对中国形象的研究1. 中国形象的历史演变汉学家们通过对中国形象的历史演变进行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他们会考察中国的形象是如何从古代逐渐演变到当代的,以及历史上中国形象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与地位。
通过深入挖掘中国形象的历史根源,汉学家们可以为塑造当代中国形象提供理论依据。
2.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形象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中国的认知和评价是多元的,汉学家们还会根据不同国家的视角来分析中国形象。
他们会重点关注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形象和地位,以及中国形象在国际传播中所扮演的角色。
通过比较研究,可以找出不同国家对中国形象的认知差异和共性,为中国形象在国际社会的传播和树立提供参考。
3. 跨学科的中国形象研究中国形象的研究往往需要跨学科的合作。
除了文化、历史、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专家外,心理学家、传播学者等也可以对中国形象进行研究。
他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如媒体影响、公众认知、心理意识等,来探讨中国形象的构建和影响,为中国形象的研究提供更为综合和全面的视角。
关于中国文化自信研究综述
关于中国文化自信研究综述随着中国崛起的不断加速,中国文化自信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中国文化自信是指对中国自身文化的认知和自信心,是一种现实意义和文化自尊的表现。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中国文化自信的研究,并从不同角度探讨其内涵、影响等方面。
一、中国文化自信的内涵2. 价值自信:中国文化有其独特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例如“仁爱、忠诚、和谐、谦虚”等,这种价值自信使中国人在面对外来文化时保持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
3. 创新自信:中国自古以来一直是创新的重要国度,如造纸术、火药、指南针、造船术等,这种创新自信使中国人相信自己在技术和科学方面可以与世界同步发展。
中国文化自信已经开始发挥全球影响。
其中文化输出和孔子学院是代表之一。
1. 文化输出:近年来,中国国家话语权的崛起使得中国文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中国的京剧、民乐、功夫等传统文化以及网络文化,都在不断走向世界。
同时,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中国电影也越来越受到全球观众的认同和喜爱。
中国的文化输出已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种方式,也为世界范围内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文化的途径。
2. 孔子学院:孔子学院是由中国政府出资设立,旨在推广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教育机构。
截至2019年,全球设立了550多所孔子学院和1000多个孔子课堂,这些机构不仅推广了中文学习,也促进了中外民间文化的交流。
孔子学院的设立不仅使得更多人了解中国文化,也增强了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中国文化自信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 增强民族自信:中国文化自信能够增强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激励人们更好地弘扬中华文化,以及对中国的发展和前途更加自信。
2. 增强国家软实力:中国的文化自信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表现。
在中国国际地位提升之际,它的文化自信也在不断得到世界的认可和肯定。
3. 抵制文化侵略:文化侵略是指强大国家通过推广自身文化来影响其他国家的文化的现象。
文化软实力研究综述
其 核 心 是 价 值 观 ,其 主 要 表 现 形 式 是 吸 引 力 、 凝 聚力 、 影响力 、 选择力 和排斥 力 , 其 目的 是 通 过 非 强 制 手 段 达 到 预 期 的 目的 ” I l _ 。杨 云 龙认 为 , “ 文 化 软 实 力 就 是 指 由一 个 国家 国 民 的 思想 道 德 、理 想 信念 、 核心价值观念 、 文 化 科 学 素 质 和 民族 文 化 传
要 有 以下 几种 情况 :
治、 外交 、 意识形态 、 价值体 系 , 又包括哲学 、 法律 、 语言 、 宗教 、 艺术 , 等等 , 所有这些 东西所产生 的综 合 影 响力 , 就 构 成一 个 国家 的 ‘ 文化 软 实 力 ” ’ [ 3 1 。北 京 大 学 中 国软 实 力 课 题 组 认 为 , “ 文 化 软实 力 即是
[ 作 者简 介】 郭继 文 , 男, 山东大 学马 克 思主 义学 院博 士 生 , 研 究方 向: 马克 思主 义 中国化研 究。
文 化 软实 力 不仅 成 为 学 术 界 的主 流 话语 , 而 且
统、 民 族 文 化 遗 产 以及 民 族 性 格 、 民族心理 、 风 俗 习 惯 等 文 化 发 展 和 文 化 积 累 所 形 成 的 现 实 力
一
69 —
文化研 究
《 兵 团党校 学报》 2 O 1 3年第 1期
二、 关 于文化 软 实力 的构成
神 生活 的需求 ” 『 l ” 。 许多 学者认为 , 发 展文化 软实力是 构 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 的 内在要 求 和现实需要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研究综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研究综述摘要:本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了一个详细的介绍。
主要是从关键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 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更加频繁 ,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 其根本任务是为了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 , 大力促进我国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 这不仅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 还是时代的根本旨归。
总体来说 , 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 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模式是中国发展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在思想上、精神上的积淀和升华, 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全方位总结和未来展望的思想成果, 其主要特征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主导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其理论意义不仅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本质和功能的理论, 突出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动力作用, 更加深化了对文化目的和手段辩证关系的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模式是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其框架构建总体思想是以人为本,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具体方法是第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 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
因为传统文化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模式的基础和源泉。
第二是以政府为主导,实施有效管理。
政府是国家公共机关的总和,以政府为主导进行文化管理, 能够有效运用国家的影响和力量制定文化发展政策提高文化服务能力, 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对社会精神文化的需求。
第三是以市场为主体,整合文化资源。
培养文化自信课题研究现状综述范文
培养文化自信课题研究现状综述范文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培养文化自信课题研究现状综述摘要:本文综述了当前国内外关于培养文化自信的课题研究现状。
文化的研究现状
文化的研究现状篇一:文化软实力国内研究现状综述1.2.1.2文化软实力现状研究国内学者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现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与挑战两个方面:第一,取得的成绩。
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张国祚教授在文章《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思考》一文中认为中国文化软实力在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与教育、文化体制改革、社科研究成果、文化产业、地方文化发展和孔子学院建设六个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家文化软实力。
[11]陈正良教授在其文章《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论要》中既肯定了我国在文化产业发展、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方面的成果,同时又肯定了近年来我们在传统文化发展、国家形象、文化的对外交流和传播三个方面的成就。
[12]张国祚和陈正良的论述相互补充,比较全面的概括的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成果。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的赵磊在其专著《软实力大战略》一书中,以具体的数字变化向我们展示了我国文化建设的成就,特别是其将关注重点放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13]直观地展示了文化建设取得的成绩。
第二,存在的不足与挑战。
国内学者对于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存在的不足和挑战主要集中在已下几点:1,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失衡;2,文化投入不足;3,传统优秀文化资源浪费和开发不足;4,国际文化逆差严重;5,国际话语权欠缺;6,文化交流和公共外交发展滞后;7,文化人才缺乏。
张哲在其论文《关于儒家文化对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思考》中着重论述了我国经济和文化发展严重不均衡和文化逆差惊人[14]。
童世骏在其文章《文化软实力》一文中认为我国文化资源发掘不够而且文化资源浪费严重。
程恩富和郑一鸣在其文章《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和践行情况的调查报告》中用实际调查数据说明了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效果不理想,需要开创更具实效的宣传形式。
赵朝霞在其文章《跨文化交流中中国影视文化逆差现象分析》中指出,我们缺乏对国际市场和国际受众需求的了解,特别指出文专业文化人才[11] 张国祚. 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思考[J],红旗文稿.20xx(8)陈正良.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论要[ j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5BKS015)浙江社会科学 20xx(2)[13] 赵磊. 软实力大战略[ j ],大国策: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软实力软实力大战略[C] 唐晋主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xx.3[14] 张哲. 关于儒家文化对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思考[ 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1) [12]的缺失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15] 陈正良教授认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存在的不足和挑战,主要集中在文化产业相滞后、中国文化创新力不足、文化建设观念落后等方面。
关于中国文化自信研究综述
关于中国文化自信研究综述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国文化自信的提升可以有助于增强国家在国际上的文化影响力,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
中国文化自信也是实现文化自主、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发展道路的重要保障。
了解中国文化自信的发展背景和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当下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也有利于促进文化建设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1.2 研究意义中国文化自信作为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理念之一,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研究中国文化自信的意义在于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强中国文化的软实力,促进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和影响力。
同时,中国文化自信还可以引领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念转变,提升国人的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促进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
通过研究中国文化自信,可以更好地把握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体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因此,深入研究中国文化自信的意义对于促进中国文化自信的建设和传播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2. 正文2.1 中国文化自信的内涵中国文化自信的内涵包括多个方面。
中国文化自信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自信。
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根基,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文化等,这些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对于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具有深远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展现出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
中国文化自信还表现在对当代文化的自信。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文化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与世界文化进行交流互鉴,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保持了自身特色。
中国人民对国家的繁荣稳定和文化传承发展充满信心,这种信心体现了中国文化自信的内涵。
中国文化自信还包含在对未来的自信中。
中国人民相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中,中国传统文化将继续发扬光大,与时俱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文献综述范文概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面对时代变革的新要求,推动文化发展的一种重要方法和手段。
本文将综述一些相关研究文献,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的重要性、发展历程、核心价值观以及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积极意义。
通过阅读本文,您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一、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正是通过文化创新,我们能够调动社会创造力、凝聚人心、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并为实现中国梦建设提供精神力量。
二、发展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始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文化建设都被强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新精神在文化领域涌现,先后涌现了一大批优秀文化创作作品,推动了中国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
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倡导富有中国特色的思想道德观念。
核心价值观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等核心内容,以这些价值观为指引,引导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增强文化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的积极意义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文化影响力得到增强。
新时代背景下,文化创新更加注重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获得感。
此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也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结论通过阅读上述研究文献,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
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承相辅相成,为中华民族进行中国梦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力量保障。
在下一个发展阶段,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的研究,提高文化创新水平,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文化自信研究综述
文化自信研究综述作者:陈金清来源:《社会科学动态》2017年第12期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文化自信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近几年,学术界对文化自信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如在关于文化自信的内涵,文化自信的历史底蕴,文化自信的现实基础,文化自信的核心,坚定文化自信的意义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富有新意的见解,这对于进一步推进文化自信研究,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关键词:文化自信;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7)12-0072-0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文化自信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近几年,学术界对文化自信问题进行了多方面探讨。
本文就学术界关于文化自信的内涵,文化自信的历史底蕴,文化自信的现实基础,文化自信的核心,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等方面讨论的主要观点作一简要介绍。
一、关于文化自信的内涵什么是文化自信?一些学者对文化自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沙蕙认为,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对自身所拥有的文化及其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心和对自身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和创新①。
何星亮认为,文化自信既是对自身历史文化成就的崇敬与自豪,是尊重历史、尊重传统、尊重祖先智慧的一种表现,也是对先进的政治文化充分认可和高度自觉。
它是对自身文化历史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的现实充满信心,对自身文化未来的发展创新充满希望,相信它具有历史价值和存在意义,相信它具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相信它对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②。
陶银鹦认为,文化自信其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自觉心理认同感,具体表现在文化发展和对比中。
一个国家、民族或政党能够正确看待本民族文化,理解本民族文化内涵和价值,并且对这种文化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与此同时,能够有着兼容并蓄的包容态度看待其他外来文化③。
发掘文化软实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广西北部湾地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讨会综述
优 让 走进 北 的文 化 开 发 利 用 上 都 有 可 行 性 对 策措 施 研 究 , 这 挖 掘 北 海 的 特 色 、 势 , 人 们 认识 北 海 , 很必 要 , 很重 要 。这 种 应用 性 对 策研 究 , 也 比先前 海 。 类 似 的“ 概览 性 ”或 “ 示 性 ” 展 成果要 好 。因为该 书 陈学璞 提 出 , 该加 强北 部湾地 区旅游文 化 的 应 能否 连 同东 盟 国家 一 起 纳入 旅游 规 划 , 形成 彰 显 了北 部 湾 地 区历 史 文 化 对 今 天 的 现实 意义 , 研 究 , 而且 理论 与 实践 相结 合 ,对促 进 广 西 北部 湾 地 区 北 部 湾与 东盟 一 体 的 大旅 游 圈 。他 同时 对环 境 污
几 年 我 们 讨 论 了 广 西 “ 山 到海 ” 从 的文 化 走 向 , 在 予保护?经济发展万万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 , 否
《 文化研究》 一书中 , 我们深切感到 了北部湾海洋 则这种发展就是不成功的” 。他提出, 落户北部湾
越成为综合 国力竞争的重要 因素 、越来越成为经 实施路径与政策建议 ,得到了与会专家的充分肯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重要 支 撑 , …… ” 党 中 央建 设 “ 在 文 定 。 广西 区党 校 教授 陈 学璞 认 为 , “ 西北 部 湾 在 广
化强 国” 的号角声中 , 广西社会科学 院院长 吕余生 经济区” 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提 出不久 , 北部湾文化 等著 的 《 西北 部 湾地 区历 史 文化 资源保 护 与 开 研 究 还 刚 刚起 步 、相 关 研 究 成 果 还 稀缺 的时 刻 , 广 发研究》 以下简称《 ( 文化研 究》 一 书由广西人 民 ) 《 文化研究》 一书就以专著形式 比较全面系统地研 出版社出版了。《 文化研究》 一书的出版 , 对进一步 究 了广西北部湾地区南宁 、 北海 、 钦州 、 防城港 等 发掘 广西北部 湾地 区乃 至广西全 区的文化 软实 四城市 的文化 , 可以说是“ 开山之作”体现了该书 , 力, 促进广西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 有着很及时 对广西文化建设 的高度 自觉 。广西作家协会副主
文化软实力
——如何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
组长:崔亚男 汇报:蔺明净 刘思思
综述
原因浅 析
解决方 案
事例掠 影
一、原因分析
• 民族文化发展史 • 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的交融、冲突
二、解决方案
• 1. 提高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传播能力。
发达的文化优质的文化,必然有强大的影响力与吸引力
• 2. 大力建设社会主表) 获奖电影(里) 政府的扶植
引导国内价值取向 向世界渗透本国思想
Thank you!
不仅仅需要让世界听见中国的声音, 还要让世界听懂中国的声音。
• 6. 抵制文化殖民。
如果我们总是在思想上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是必然要失去自己的方向的。
• 7.从个人软实力提高做起,培养高素质综合人才。
• 8.我们应当——从己做起,坚定信仰,传播正价值观, 为祖国贡献绵薄之力。
三、事例掠影:美国电影---奥斯卡金像奖
有共同的信仰才能增强民族凝聚力,进而才有可能影响世界。
• 3. 建立起强大的民族内心,做到不卑不亢,宠辱不惊。
在现有的环境下,利用现有的资源,发挥出个人的最大优势,这才是软实力的核 心。
• 4. 传承传统文化。
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文化渊源,是没有能力与同质化民族相竞争的。
二、解决方案
• 5. 开拓创新,与国际接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现状综述*杨浡伟“文化”作为“软力量”研究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引起了国际学界的普遍关注,中国近年来更是掀起了“软力量”和“文化软实力”研究的热浪。
然而,国内学界对于“软力量”、尤其是“文化软实力”内涵的确定、研究路径的选择与逻辑指向的表述则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表现出我国对于“文化软实力”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
一何谓“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作为“软力量”的派生词,是国内学界对“软力量”一词内涵的延伸,故而要全面阐述“文化软实力”,必须清楚“软力量”内涵的机理构成。
“软力量”英文写作“Soft Power”,学界一般认为约瑟夫·奈1990年在《政治学季刊》(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和《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等杂志上发表的《变化中的世界力量的本质》和《软力量》等一系列论文中首先提出了“软力量”说;也有学者认为“Soft Power”第一次出现在1990年奈发表的《衰落隐喻的误导》一文中;而约瑟夫·奈本人则声称,“在1989年撰写的《注定领导:美国力量的转变》一书中,我率先提出了‘软力量’的概念”。
①可知,“Soft Power”概念的提出大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
尤为重要的是,这一观点一经问世,便引来国际学界的普遍关注,而我国学界长期存在着“软力量”、“软实力”、“软权力”、“软国力”等多种对于“Soft Power”的中文译介。
李希光在主编的《软力量与全球传播》中就使用了“软力量”一词;庞中英、葛剑雄、胡键等学者也倾向于“软力量”的译法;而刘德斌的《软权力说的由来与发展》及门洪华翻译的约瑟夫·奈所著的《硬权力与软权力》中则使用了“软权力”一词;倪世雄、李少军、王逸舟在其各自研究国际关系的论著中均采用了“软权力”的翻译。
与此不同,李宗桂、丁宁、王晓德、贾磊磊、严昭柱、陈少峰、何星亮、等一大批专家、学者还是普遍中意于“软实力”的译法。
大多学者认为对于“Soft Power”一词译法的不同只是语言使用的差异,并没有根本性区别,而事实上是意义确指的模糊性导致了概念使用的随意性。
鉴于学界对“Soft Power”一词翻译的混乱,有学者尝试从探源的角度对中文译法的准确性进行界定,如李智发表题为《软实力的实现与中国对外传播战略》的文章,以约瑟夫*该课题为2007年曹顺庆教授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的组成部分,项目编号为07AXW003。
①[美]约瑟夫·奈著,吴晓辉、钱程译:《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年版,第7页。
·奈对“Soft Power”的定义为出发点,将“Soft Power”一词置放于奈提出此观念的语义背景中进行探析,认为奈将“Soft Power”分做行动力和资源力两种类型,而奈所指的“Soft Power”本身是一种特殊的、非强制性的影响力、支配力或控制力———是“吸纳(同化)力”(co-optive power)、感召(感染、感化)力、“吸引力”(attraction)、“劝服力”(persuasiveness),属于关系范畴,是行动力。
①约瑟夫·奈在《注定领导》一书中指出,“软权力”是“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同化力与规制力”。
②可见,简单地将“Soft Power”译为“软实力”是不准确的,从奈提出此概念的最初目的来讲,将其译为“软权力”更为贴切。
而“软权力”形成所赖以依存的“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等资源,李智认为应属于实体范畴,是资源力,所以只是在“软权力”资源角度上讲可以译成“软实力”。
李智还进一步指出,“如果‘Soft Power’脱离了特定的语境,难以判定是行为力还是资源力,就不妨模糊或笼统地将它译为‘软力量’”。
郭洁敏则从权力和实力的英文写作不同入手,强调“‘Soft power’是属于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范畴的重要概念,将它翻译成‘软权势’或‘软权力’比较恰当”,“假如继续认为‘软权力’、‘软实力’的含义是相同的,而仅仅是译法的不同”,那么就会出现因专业不同而对“Soft Power”理解大相径庭的情况。
所以对“Soft Power”的理解可以分作两个层面,“从国际政治角度,使用‘软权力’比较合适”,而“从文化战略及其建设角度,使用‘软实力’提法比较合适”。
③另有吴晓辉、钱程在翻译《软力量:世界政坛的成功之道》时,曾多次与约瑟夫·奈沟通,认为虽然“软权力”的译法更贴切于原意,但随着中国学界对于“软权力”说的认识和运用,“可能会产生严重的歧义和误读,既难以对中国的国际战略取向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支持,也容易陷入美国中心主义理念下的霸权思维陷阱”,所以“‘软力量’对于中国而言无疑是比‘软权力’更为合适的概念”。
可见,学界对“Soft Power”一词的译法分两个层面,在政治和对外关系层面,一般笼统译作“软力量”,在文化资源层面上则普遍译作“软实力”,而真正以“软权力”来进行论述的并不多见,也见出中国对于“Soft Power”一词的温和态度。
“文化软实力”的概念被学界普遍采用表现为对文化属于“资源力”的一致认同。
事实上,“文化软实力”一词在西方学界不曾出现,约瑟夫·奈只是指出“Soft Power”包括“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即文化力是作为衡量国家综合指标和决定国家命运的软力量被提出的。
作为“文化力”和“软实力”概念的延伸,“文化软实力”一词可以说是中国专家、学者的首创,准确地表达应该写作“文化力是一种软实力”,或“文化力作为软实力”。
学界众多专家都尝试对“文化软实力”内涵进行阐释,然多是对约瑟夫·奈的“Soft Power”作梳理,如侯贵文、栗志刚在《文化软实力研究述评》中的表述,而真正从学理上清晰阐释与规定“文化软实力”内涵的文章则不见很多。
从概念本身来讲,“文化软实力”的重点在“文化”和“力”上,“文化”是资源,“力”是①②③李智:《软实力的实现与中国对外传播战略———兼与阎学通先生商榷》,《现代国际关系》,2008年第7期。
约瑟夫·奈著,何小东译:《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北京:军事译文出版社1992年版。
郭洁敏:《当前我国软力量研究中若干难点问题及其思考》,《上海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2008年度)》(世界经济),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72—173页。
资源能量由内而外的表现,“文化软实力”是一种因文化的巨大魅力而产生影响力、吸纳力的政策手段和工具,它以内藏的吸引力发挥作用,以足够的内在能量吸引他人的趋近。
文化是作为文化力的资源和依托而存在的,文化力则是文化影响力的外现。
我国大部分学者注意到了“文化软实力”与“文化力”间的密切关系,贾春增在《文化力》一书充分论证了“文化力”的概念,贾海涛在《文化软实力:概念考辨与理论探源》中明确指出“文化软实力概念是文化力和软实力概念的延伸,或者说是在文化力概念和软实力概念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而文化力概念与软实力概念又是在综合国力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其理论也属于综合国力理论的一个分支。
”①孙波在《文化软实力及其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一文中也指出“文化力”与“文化软实力”息息相关。
董立人、寇晓宇等认为软实力包括政治力、文化力、艺术力、外交力等软要素;李双伍认为软实力包括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民族凝聚力、文化吸引力、国际影响力与形象等等;张战、李海军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力、中华文化的感召力和吸引力、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国际影响力是我国重要的软实力。
虽然阐述中表现出学界对于“文化力”、“文化软实力”和“文化”间关系的清醒认识,但也不排除以“文化”偷换“文化力”概念的现象,这在客观上偏离了约瑟夫·奈提出“Soft Power”的初衷,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Soft Power”的进攻性,对于“文化软实力”的认识仍然怀抱保守的态度。
学界对于“文化软实力”概念的模糊化处理,致使在论述“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误读。
如有人甚至提出“文化硬实力”一词以对应“文化软实力”。
指出“所谓文化硬实力,即指一个国家生产经营传播文化产品和信息产品的产业能力。
在全球市场里,文化、信息传播的载体主要是文化产品和信息产品,这些产品的生产、经营、传播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吸引力和影响力”。
②事实上,所谓“文化硬实力”只是“文化力”的一方面表现,和“文化软实力”不能同处一个层面上论述。
二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的路径选择2005年12月,约瑟夫·奈在《华尔街日报》发表了题为《中国软实力的崛起》的文章,指称中国的软实力崛起与美国相比虽然还有待提升,但是未来发展趋势已威胁到了美国利益,美国应尽快采取措施遏制中国软实力的发展。
尽管国内主流学界及时对这一观点做出了反应,认为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软实力仍是中国软肋,但约瑟夫·奈这一观点的提出足以证明,在全球化视域中,国与国之间联系日益加强,中国的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各国重点关注的对象,国际学界意识到中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其“软实力”也在逐步提升,而作为“软实力”重要构成元素之一的“文化软实力”更是国际关注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软实力”、尤其是“文化软实力”在中国已经成为高频词汇,2007年更被称为“软实力建设的标志年。
”③基于目前国内学界的“软实力”研究热,唐慧云曾在《国内学术界中国软实力研究现状述评》中总结中国“软实力”研究的基本路径主要有四:其一为纵横比较法;其二为传统文化路径法;其三为中国模式路径法;其四为国际层面分析法。
①②③贾海涛:《试析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和理论框架》,《岭南学刊》,2008年第2期。
聂震宁:《文化软实力与文化硬实力》,《大学出版》,2008年第4期。
俞新天:《2007:软实力建设的标志年》,《外交评论》,2007年第6期。
唐慧云对中国软实力研究路径由横到纵、由点到面的归总,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国内软实力研究现状,而国内“文化软实力”研究的路径则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和细化。
当前,国内众多专家、学者从各自专业层面对“文化软实力”展开了阐释与论述,基本上也表现出四种路径的选择,即理论寻根探源法、传统文化转换法、横向比较借鉴法、流行文化升华法。
(一)理论寻根探源法。
约瑟夫·奈提出“Soft Power”理论后,我国专家、学者认为,“Soft Power”说只是老传统、新提法,便积极将“Soft Power”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力图沿着历史的蔓藤寻找到与“Soft Power”相应的理论阐述,这些大致分为两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