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采油技术
微生物采油技术讲义
1、国外微生物采油技术发展概况
➢ 1954年,美国阿肯色州成功进行MEOR的矿场试验。 ➢ 86年~90年美国 (NIPER)2次资助俄克拉荷马州
Delawere-Childers油田的矿场试验,原油产量提高 13%和19.6%。 ➢ 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和东欧国家进行MEOR研究。 ➢ 俄罗斯从88年开始在Romashkinskoe油田进行激活地下 本源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的试验。 ➢ 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波兰、日本等国都开展了相 应的研究试验工作。
微生物采油技术
一、概述 1、国外微生物采油技术发展概况 2、国内微生物采油技术发展概况 3、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机理 4、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的优点 二、微生物采油技术工艺 1、微生物强化采油 2、油井套管防石蜡沉积技术 3、提高原油在地面管线中的流动效率 4、生物降解:一个环保的治理石油废弃物的方法 三、采油菌菌种筛选 四、微生物采油技术现场应用实例 单井吞吐 微生物驱 稠油开采
➢ 微生物在地下代谢生物聚合物与细菌一起形成物理堵塞,起调剖作 用,进行选择性封堵改变水的流向;
➢ 脱硫、脱氮细菌使原油中的硫、氮脱出,降解沥青、胶质,降低原 油粘度;
➢ 产生有机酸、有机溶剂等(溶蚀油层岩石中的碳酸盐物质,提高地 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 微生物附着在岩石表面生长形成生物沉积膜,有利于细菌在孔隙中 存活与延伸,扩大驱油面积。
及的油层中的死角和裂缝; ⑦微生物只在有油的地方繁殖并产生代谢物,克服了盲目性; ⑧成本低,细菌能自我复制,通过层内繁殖扩大其有利作用; ⑨不损害地层,可在一井中多次应用; ⑩MEOR产物均可生物降解,不污染环境。
二、微生物采油技术工艺
表1 矿场MEOR应用的各种工艺
MEOR工艺 生产中的问题
微生物采油法
微生物采油法微生物采油是指向油藏中注入合适的菌种及营养物质,使菌株在油藏中繁殖,代谢石油产生气体或活性物质,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以提高石油采收率。
微生物采油法是继热力驱、化学驱、聚合物驱等传统方法之后的利用微生物的有益活动及代谢产物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项综合性技术。
微生物采油法适用范围广,工艺简单,不易损伤油层以及无污染,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一项原油采收技术。
微生物采油中应用的微生物是经过严格的筛选和培养的,要求注入的微生物在高温、高压、高矿物度的油藏条件下具有快速的生长、繁殖、代谢功能。
微生物采油技术包括很多生物化学过程,微生物代谢产物在油层中的运移以及与岩石、油、气、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岩石、油、气、水的物性的改变。
在油藏中,依靠微生物及其产生的酸、气体、表面活性剂等改变油藏岩石及其表面性质、油藏原油性能,从而达到提高波及效率,降低残余油的目的。
与传统采油方法相比,微生物采油法具有明显优点。
微生物的繁殖能力和适应性强,作用效果持续时间长,大大降低了采油成本;微生物采油只需利用常规注入设备即可实施,不必增添井场设备,工序简单;微生物采油不仅可以开采各种类型的原油,而且适于开采重油,其适用范围较广;注入的微生物和培养基原料来源广,容易制取,且可根据具体油藏特点,因地制宜,灵活调整微生物配方;易于控制,通过停止注入营养液,即可终止微生物的活动;微生物细胞小且运动性强,能进入其他驱油工艺的盲区;微生物只有在有油的地方繁殖并产生代谢产物,避免了表面活性剂注入的盲目性,微生物采油的产物均可生物降解,并可以在同一井中重复使用。
当然,微生物采油法也有其弊端,微生物的耐高温和耐盐能力有一定的限度,有些微生物不易降解,还有就是有些微生物可能会对水源产生潜在污染。
微生物采油技术有望成为未来油田开发后期稳油控水、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技术之一。
微生物采油技术讲义..
采油方法。
1、国外微生物采油技术发展概况
(1)发展历程
1895年,Miyoshi首先记载了微生物作用于烃类的现象。
1926年, Beckman提出“利用微生物采油”的设想。同年, Bastin等 证实油层水中存在硫酸还原菌等。
1943年,Zobell申请了微生物采油的专利;
1946年,提出应用厌氧硫酸还原菌采油现场实施方案。 1947年,美国首次工业试验。
MEOR工艺
单井激励
生产中的问题
地层受到伤害 , 渗透 性差 原油受到 毛细管力束缚 地层有孔道, 水驱效率低 结蜡
应用微生物的性能
产表面活性剂、气体,降解烃类
强化水驱
产表面活性剂、气体、酸和醇
调剖
产聚合物或增殖形成生物团 产乳化剂、表面活性剂,降解 烃类
清洗井筒
缓解指进
地层水或气指进
产聚合物或增殖形成生物团
微生物强化采油过程
微生物强化采油是一种提高采收率技术,通常应用在低产油井以
提高产量。
这项技术包括:向油藏注入耐温、耐压、耐盐、厌氧菌群和营养 液
菌群繁殖生长,分芽繁殖,产生有用的代谢产物(如酸、气体、
微生物采油技术
一、概述
1、国外微生物采油技术发展概况 2、国内微生物采油技术发展概况 3、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机理 4、微生物驱油技术定位 5、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的优点
二、微生物采油技术工艺
1、微生物强化采油 2、油井套管防石蜡沉积技术 3、提高原油在地面管线中的流动效率 4、生物降解:一个环保的治理石油废弃物的方法
微生物细胞很小,且能运移,所以能进入其它驱油工艺不能
全及的油层中的死角和裂缝;
微生物只在有油的地方繁殖并产生代谢物,克服了盲目性;
简述微生物采油技术
简述微生物采油技术[论文关键词]:微生物采油技术发展机理[论文摘要]:目前,微生物采油技术引起了微生物学界、石油工业界、石油地质界和地球化学界等相关学科的广泛兴趣和关注。
详细介绍微生物采油技术概况,明确分析微生物采油技术概况机理,并探讨其发展方向。
微生物原油采收率技术(microbial enhananced oil recovery,MEOR) 是利用微生物在油藏中的有益活动,微生物代谢作用及代谢产物作用于油藏残余油,并对原油/岩石/水界面性质的作用,改善原油的流动性,增加低渗透带的渗透率,提高采收率的一项高新生物技术。
该项技术的关键是注入的微生物菌种能否在地层条件下生长繁殖和代谢产物能否有效地改善原油的流动性质及液固界面性质。
与其它提高采收率技术相比,该技术具有适用范围广、操作简便、投资少、见效快、无污染地层和环境等优点。
一、微生物采油技术概况1926年,美国科学家Mr.Beckman提出了细菌采油的设想。
1946年Zobeu研究了厌氧的硫酸盐还原菌从砂体中释放原油的机理,获得微生物采油第一专利。
I.D.shtum(前苏联)及其它国家等学者也分别作了大量的创新性工作,奠定了微生物采油的基础。
美国的Coty等人首次进行了微生物采油的矿物试验。
马来西亚应用微生物采油技术在Bokor油田做先导性矿物试验,采油量增加了47%。
2002年至2003年,我国张卫艳等在文明寨油田进行了微生物矿场应用,累计增产原油1695t,累计少产水1943t,有效期达10个月。
美国和俄罗斯在微生物驱油研究和应用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美国有1000多口井正在利用微生物采油技术增加油田产量,微生物采油项目在降低产水量和增加采油量方面取得了成功。
1985年至1994年,俄罗斯在鞑靼、西西伯利亚、阿塞拜疆油田激活本源微生物,共增产原油13.49x10t,产量增加了10~46%。
1988年至1996年,俄罗斯在11个油田44 个注水井组应用本源微生物驱油技术,共增产21x10t。
微生物采油技术简要总结(中原研究院)
微生物采油技术简要总结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2003.07一、微生物采油机理及应用范围1、微生物采油技术原理:采用从自然环境中筛选、培养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通过复杂的新陈代谢作用降解原油中的石蜡,产生有机酸、有机溶剂分子、生物表面活性剂,可降低原油的倾点、粘度,减少重质成分含量,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增加原油的流动性。
由此可以增加油井产量,提高原油采收率,延长油井的使用寿命,这就是微生物采油的基本原理。
微生物(细菌)具有:尺寸小、呈指数增加率生长、能忍受地层中所遇见的恶劣环境(如高盐、高温、高压)等特征。
微生物在油藏孔道中可通过自由水相及束缚水相进入地层深部。
2、微生物采油应用范围1)周期性单井吞吐增产处理。
2)微生物驱、本源微生物驱。
3)生物多糖(聚合物)、生物表面活性剂。
4)微生物破乳、清污、防腐等。
3、微生物采油技术的使用条件1)油层温度:<90℃2)矿化度;氯离子含量<10万mg/L3)矿物含量:砷、汞、镍、硒<15mg/L4)渗透率:>50×10-3um2 (如果地层中的裂缝不发育)5)残余油饱和度:>20%(有例外情况)6)原油密度:<0.940g/cm37)含水量:>5%二、微生物采油菌种的筛选及生产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采收率所从96年以来,开展了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研究。
先后采用外购菌种开展微生物单井吞吐现场试验,开展局级微生物驱试验研究项目等,经过几年的研究探索,逐渐由应用研究、机理研究走向核心技术(菌种筛选与生产)的开发,目前已拥有提供微生物采油从室内评价、菌液生产到现场施工的全套技术能力。
取得以下成果:1、建立了微生物富集、筛选、分离、纯化、保藏的全套方法。
采用HUNGATE 厌氧技术,从中原油田140个地层水样品中通过富集培养、筛选分离到25株纯菌株,属厌氧嗜热嗜盐细菌。
可适应温度90℃、矿化度15×104mg/L 的油藏环境。
2、通过对部分代谢产物定量分析,筛选的菌株有产生用于驱替原油的有机物的能力,如:有机酸或气体等。
微生物采油
微生物技术微生物采油是指将地面分离培养的微生物菌液和营养液注人油层,或单纯注人营养液激活油层内微生物,使其在油层内生长繁殖,产生有利于提高采收率的代谢产物,以提高油田采收率的采油方法,也称微生物强化采油。
1.微生物采油的优点微生物采油多用于三次开采,其不同于其它化学驱开采的优点在于。
⑴成本低,微生物的主要营养源之一是用通常手段难以采出的石油,微生物的繁殖能力和适应性强,作用效果持续时间长,这尤其对边际油田吸引力大;⑵微生物采油技术工序简单,利用常规注入设备即可实施,不必增添井场设备,比其他E OR技术实用且操作方便;⑶应用范围广,不仅可开采轻油、中质原油,更适于开采重油;⑷注入的微生物和培养基原料来源广,容易制取,且可根据具体油藏特点,灵活调整微生物的配方;⑸易于控制,通过停止注入营养液,即可终止微生物的活动;⑹微生物细胞小且运动性强,能进入其他驱油工艺的盲区如死油区或裂缝;⑺微生物只在有油的地方繁殖并产生代谢产物,避免了表面活性剂注入或降黏剂段塞的盲目性;⑻微生物采油产物均可生物降解,不损害地层,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且可以在同一井中重复使用多次;⑼长效性:微生物能自我复制,生活史比高等生物短,注入到油藏中的细菌不断地繁殖,长时间发挥作用;⑽生产成本低廉:微生物培养设备和成本低⑾灵活度高:可以针对具体的油藏灵活注入具体的微生物菌种和注入量;⑿微生物体积小,能进入地层裂缝,不会引起明显的结垢腐蚀或堵塞等问题。
2.微生物采油的机理2.1生物表面活性剂提高采收率机理微生物所产表面活性剂会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减小水驱油毛管力,提高驱替毛细管数。
而且生物表面活性剂会改变油藏岩石润湿性,从亲油变成亲水,使吸附在岩石表面上的油膜脱落,从而提高采收率。
2.2生物气提高采收率机理大多数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都产生气体,如CO2、H2、N2等,这些气体溶解在油中,可降低原油粘度,提高原油流动能力。
2.3微生物降解机理微生物在生长代谢过程中,一方面可以以原油中的碳链作为自生生长所需要的碳源,从而改变原油的碳链组成;另一方面微生物生长时释放出的生物酶,可降解原油,使原油碳链断裂,高碳链原油变为低碳链原油,改变原油性质,起降粘度减少结蜡的作用。
第七章 微生物采油技术
生物聚合物——生物多糖类物质
瓜豆胶的结构
不足:植物多糖的化学组成和性能易变化,现已逐 渐被黄原胶取代。
第三节 微生物采油技术
微生物采油技术是指将筛选的微生物或微生物代谢产 物注入油藏,经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或代谢产物的某些特性 作用于原油,改变原油的某些物化特性,从而提高原油采 收率的技术。
微生物采油:20世纪40年代美国最早开始研究,70 年代许多国家进行采矿应用试验,90年代许多国家大规 模采用微生物采油技术,发展成三次采油的一项新技术。 微生物采油根据实施过程与方法的不同,分为地上微生 物采油技术与地下微生物采油技术。
4.微生物选择性封堵 利用形体较大且产生表面粘稠物质的微生物封 堵贮油岩层中大孔道或溶洞,防止注入水的“指状” 流动。 5.微生物压裂液压裂 将厌氧条件下大量产生有机酸的微生物和营养物 注入孔隙度小、渗透率很低的贮油层,在高压下利 用有机酸溶解岩层,利于原油流动。
6.微生物油井清蜡 清除堵塞贮油岩层通往井壁孔隙通道的石蜡,提 高原油采收率。
野油菜黄单胞菌
油菜黑腐病病叶
二、黄原胶分子的优良性能
• 良好的增粘性,其粘性溶液有良好的分散作用,乳化稳定作 用和悬浮颗粒的能力; • 耐酸碱、抗高温(85℃);对高浓度盐有良好的耐受性; • 在适宜pH下,黄原胶分子和高价金属离子螯合交联,使溶 液凝胶化。 • 和某些半乳甘露聚糖种子胶相互作用,有显著的协效增粘性, 乃至成凝胶。 • 和酸、碱、盐、还原剂、表面活性剂、防腐剂、天然的或合 成的增稠剂在同一溶液体系中,有良好的兼容性。 • 黄原胶易溶于水,但不溶于醇、酮、醚等极性溶剂
2) 黄原胶聚合物驱油特性 黄原胶良好的增粘性、触变性、抗盐、耐温等性能,可用于 聚合物驱油。 黄原胶具有堵水调剖作用(指用不同类型的堵水剂堵塞贮油岩 层的大孔隙或溶洞),调整水驱油的剖面,避免水的“指状”流 动,增加对贮油层的波及系数,提高原油采收率。
微生物采油技术
2007/1技术与市场TECHNOLOGYANDMARKET院校成果微生物采油是一项行之有效的三次采油技术,主要特点是成本低、适应性强、施工方便、不伤害地层、不污染环境。
特别对于枯竭或近枯竭的油藏更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
微生物采油的成本仅为化学驱的1/2~1/3。
国内外的实践已证明,微生物采油技术特别对高粘、高凝油藏的开发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它能够经济有效地从油藏中采用出更多的油,使采收率较水驱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符合“稳定东部,开发西部”的战略方针,意义重大。
我国微生物采油技术起步较晚。
从90年代开始,南开大学与大港油田合作,成功地选育出了一系列以原油和无机盐为营养,具有降低蜡、胶含量功能的采油微生物。
现已在菌种选育与评价、菌液产品的生产、矿场应用的设计施工与监测诸方面取得了成绩和经验。
随着微生物采油技术日臻成熟,应用市场正在逐步扩大。
南开大学开展的石油微生物及其产品提高采收率的研究,筛选出多种能利用液蜡或原油的菌株。
其中S114菌生产的聚合物在大港、胜利油田进行了稠化水驱油模拟试验,分别增产9.5%~29.4%和8.3%~27.6%。
95年采用自行开发的微生物产品进行了采油井周期性微生物吞吐处理和微生物驱先导性矿场试验,吞吐试验4口井均见到明显增油效果,增幅达20%以上;该井试验并清蜡周期为30天,试验后3个月内未进行清蜡作业。
之后,产品在大港油田、吉林油田和江苏油田的试用同样见到有明显的增油效果,推广到南阳、华北等油田试用,均已取得不同效果。
采油微生物产品的应用前景多年的应用结果表明:已选出的菌的应用效果与国外产品相当,价格只有国外产品的1/3~1/4,竞争力强,便于推广,产品市场十分广阔。
提高水驱开发油藏的采收率是当今世界各油田所面临的新问题,特别是对高含蜡和胶质沥青原油油藏。
微生物强化采油新技术在我国乃至世界油田都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特别是我国东部油田,现已进入高含水的中后采油期,并且有大量的原油为高含蜡、高胶质沥青的高稠油。
《微生物采油》课件
实验步骤与实验结果
注入微生物,开始采油过程。
监测采油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如采收率、油品质量等。
实验步骤与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
油品质量得到改善,轻质 油比例增加。
采收率显著提高,达到预 期目标。
微生物对石油的降解作用 明显,证实了其有效性。
实验结论与实验意义
01
实验结论
02 微生物采油技术具有可行性和优势,可提高采收 率和油品质量。
微生物采油的未来展望
未来,微生物采油技术将更加注重与其他油田 开发技术的结合,形成多学科交叉的油田开发
技术体系。
未来,微生物采油技术有望在非常规油田、老油田和 边际油田的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微生物采油技 术有望成为未来重要的油田开发技术之一。
微生物采油技术将更加注重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 的应用,提高采油效率和降低人工成本。
微生物采油的挑战与机遇
微生物采油技术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提高采收率、降低成本、环保和安全 生产等方面。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微生物采油技术将不断克服这些挑战 ,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大对微生物采油技术的支持力度,推动其产业化进程 ,为油田开发提供更多选择和解决方案。
05
结论
微生物在地层中生长、繁 殖和代谢,产生生物表面 活性剂、溶剂和酸等代谢 产物。
通过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 的物理和化学作用,降低 原油粘度,提高采收率。
微生物采油的关键技术
微生物种类的选择与优化
针对不同油藏条件,选择适合的微生物 种类并进行优化,提高采收率。
注入参数的确定
根据油藏条件和采收率要求,确定合 理的注入参数,如注入量、注入速度
01
微生物采油技术培训教程课件
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应用案例
海上油田
应用微生物采油技术在海上油田中成功提高原油采 收率。
陆上油田
将微生物采油技术应用于陆上油田,实现提高原油 采收率的效果。
微生降低开采成本,环境友好,增加油水分离效 果。
2 挑战
微生物适应性要求高,操作复杂,风险控制 难度高。
微生物采油技术培训计划
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原理包括微生物应用于油藏的生长繁殖、代谢活性以及对 油藏中原油的改造和降解等方面。
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种类
生物改造技术
通过微生物改变油藏中的物理、化学性质,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微生物驱替技术
通过注入微生物,实现原油的排斥和驱替,提高采收率。
微生物降粘技术
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性,降低原油的粘度,增加采集能力。
微生物采油技术培训教程 课件
微生物采油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油田开发方法,利用自然微生物资源增强原油 采收率。本课程将介绍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原理、种类、应用案例以及培训计 划。
微生物采油技术概述
微生物采油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作用改善原油流动性、降低油水表面张力、 降解油藏污染物等方式来实现增油的方法。
微生物采油技术原理
1
理论学习
学习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
实验操作
2
和应用案例。
通过实际操作,学习微生物采油技术的
实施步骤和操作要点。
3
案例分析
分析实际微生物采油应用案例,了解实 际问题解决方法和效果。
结论和展望
微生物采油技术是一项前景广阔的新技术,通过继续研究和实践,可以进一 步提高原油采收率,促进油田开发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微生物采油技术试验研究
微生物采油技术试验研究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微生物采油技术作为一种环保且高效的新型采油方法,日益受到人们的。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并探讨微生物采油技术的优势、不足以及未来发展前景。
微生物采油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方法。
在油田环境中,微生物通过分解原油中的有机物,产生表面活性剂、溶剂等物质,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从而帮助原油更好地从地下岩层中流出。
相较于传统的采油技术,微生物采油技术具有环保、高效、针对性强等优点。
本文旨在研究微生物采油技术的优势和不足,并探讨如何通过实验研究优化该技术。
微生物采油技术具有环保性,可减少化学物质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该技术可提高采收率,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然而,微生物采油技术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对油田环境要求较高,微生物生长速度慢等。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采用实验室模拟的方法,分别从不同油田采集油样,并利用微生物进行分解。
通过对比实验,我们发现,微生物采油技术在提高采收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
为优化技术,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加强微生物种群优化,提高微生物分解速度;改善油田环境,为微生物生长提供更好的条件;结合其他采油技术,提高采收率。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得出以下微生物采油技术具有环保、高效等优势,但也有一定局限性。
为充分发挥该技术的潜力,应加强微生物种群优化、改善油田环境并结合其他采油技术。
展望未来,随着微生物采油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深入研究,该技术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摘要:低渗透油层物理化学采油技术是一种提高采油效率的重要方法。
本文综述了该技术的目的、意义、分类、应用以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总结了前人研究的主要成果和不足,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重点和创新点。
引言:低渗透油层是一种复杂的石油地质储层,由于其渗透率低、储量丰度低、开采难度大,因此需要采用特殊的采油技术来提高采油效率。
物理化学采油技术是其中之一,主要包括物理采油技术和化学采油技术两大类。
微生物采油技术新发展及应用研究院课堂PPT
93271 1987 11 60.6 5
0.26 0.05 94.8 175. 19.1 0.6313 五周期 5
14
试验井概况:
矿场试验
6口试验井均为蒸汽吞吐后期生产井,一般 经过3轮~6轮的注汽周期,目前停止注汽, 井口温度在30℃~65℃,措施前平均日产液 9.2t,平均日产油1.0t,平均含水率88%。
4 93254 8月29日 9月29日
12
0 114 49 139
5 93267 6月29日 8月30日 9月29日 12 15 4 214 40 36 257
6 93271 6月29日 7月28日 9月28日 39 23 36 20 13 0 \
总计
1042
20
图2 九3区93212稠油井生产动态
该区经过前期的蒸汽吞吐及蒸汽驱开采,地层原油 中部分溶解气及轻组分被产出,地下原油粘度急剧上 升,目前粘度约增高5535 mPa.s。
11
开发现状:
矿场试验
九3区齐古组稠油油藏自1987年5月投入开发以来, 动用含油面积2.6km2,地质储量556×104t,累积投 产总井数340口。 截止2001年3月,该区累积注汽792.7319×104t, 累积采油142.762×104t,累积产水618.9296×104t, 综合含水76.1%,累积油汽比0.18,采出程度25.7%。
表2 93267井稠油微生物处理前后族组分分析结果
菌种编号
空白 YW3 X4 N3 N2 K
饱和烃 56.60 52.77 58.69 57.65 55.85 53.04
含 量(%) 芳香烃 非烃 沥青质 12.28 27.13 0.13 12.21 21.64 1.18 12.82 22.23 0.57 13.14 26.32 0.60 12.77 26.91 1.20 11.47 28.19 0.56
微生物采油的基本原理
微生物采油的基本原理
微生物采油是一种利用微生物来提高油井产能的技术。
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注入特定的微生物菌种到油田中,这些微生物菌种能够利用油井中的有机物质作为能源,并产生一些物质,如酸、酶和代谢产物等,以改变油井中的物理和化学条件,从而促进原油的流动和提高采油效率。
微生物采油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物降粘作用:微生物菌种可以产生酸和酶,通过降低原油黏度,减少原油与油井岩石的黏附力,使原油更容易流动。
2. 生物酸化作用:微生物菌种通过代谢产生的酸可以溶解油井中的碳酸钙等矿物质,减少沉积物和堵塞情况,从而增加油井的渗透性。
3. 生物吞吐作用:微生物菌种可以降解油井中的油泥和沉积物,使油井通道清晰,提高原油的流动性。
4. 气体产生作用:微生物菌种通过代谢过程产生气体,如二氧化碳和丙烷等,可以增加油井的压力,推动原油上升。
需要注意的是,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应用需要根据具体的油田条件和油藏特点进行调整和优化,以达到最佳的采油效果。
同时,也需要密切监测微生物菌种的生长
和代谢情况,防止不必要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石油微生物采油技术
关研究;1954年,苏联的Lisbon油田第一次开展微生物提高
采收率的矿场试验。
(2)蓬勃发展阶段(1975~1990年)
① 1973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石油 危机,引起人们对各种提高石油采 收率技术的高度重视;随着现代生
物技术的发展,加快了MEOR技
术的研究与应用;
② 1982年,美国召开34个国家参加的 “世界微生物采油会议”,并决定今 后每两年召开一次国际会议;
石油微生物采油技术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邓毛程
Contents
一、技术背景
二、微生物采油技术概况
三、采油微生物 四、微生物提高石油采收率原理 五、本源微生物采油技术 六、外源微生物采油技术 七、微生物采油存在的问题 八、微生物采油的发展趋势
一、技术背景
1、石油又称原油,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主要成 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它是古代海洋 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属于化石燃料。
大部分为好氧菌,代表菌株有微球菌、
节竿菌、红球菌和盐杆菌。 例如,从Kazakhstan和WestSiberia油田分离到“喜热噬
油芽孢杆菌(B.thermoleovorans)”,菌株杆状、运动、
内生芽孢、严格好氧,生长温度40~70℃,最适生长条件 为:pH中性、温度55~60℃、氯化钠浓度5~10g/L,能够 利用正构烷烃作为碳源。
12、石油资源
① 世界上常规原油可采储量 预计1272×108m3,稠油、特
稠油及沥青的可采储量约
1510×108m3,超过了常规原 油,其年产量高达1.27×108t 以上。随着常规原油产量的递 减,21世纪以稠油开采为重点。 ② 稠油是一种高黏度、高密度的原油,开采难度大;微生
微生物采油技术
是利用选育的优良菌种在地上发酵生产采油制剂的技术。
地下微生物采油技术是指将在地上模拟油藏条件筛选的微 生物菌种与营养物注入油藏,微生物在油藏中运移,生长 繁殖,产生多种代谢产物,作用于原油而提高原油采收率; 或用生长繁殖的菌体细胞及代谢产物封堵贮油岩层大的孔 道,调整水驱油剖面;或只将营养物注入油藏,激活油藏 内的原生微生物,靠其生命活动提高原油采收率。
封堵法;微生物压裂液压裂法;微生物清蜡处理法。Βιβλιοθήκη 6.1.1 地上微生物采油技术
目前,地上微生物采油技术主要是在地上发酵生产采油 中广泛应用的微生物多糖和微生物表面活性剂。 1.微生物多糖 采油中最具开发应用潜力的是野油菜黄单胞菌产生的 胞外多糖黄原胶。
微生物产生的有重大应用潜力的微生物多糖见下表。
表7-1 微生物 野油菜黄单胞菌 假单胞菌属 棕色固氮菌 黏质甲基甲胞菌 塔希提偶式植病杆菌 微生物生产的生物聚合物 微生物 印度产粘固氮菌 肠膜状明串珠菌 出芽短梗霉 乙酸钙不动杆菌 生物聚合物 PS-7 Dextrans 普鲁兰 Emulsan
“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该术语目前特指地下微生物
采油技术。地下微生物采油技术是目前微生物采油研究和 开发应用的主要方向。
采油界普遍认为,地上微生物采油技术实施的是微生
物纯种发酵,产品单一,且成本较高。如将筛选的微生物 混合菌种或单一菌种,注入贮油岩层,在贮油岩层这个巨 大的天然的发酵罐中生长繁殖,产生多种代谢产物,菌体 细胞和多种代谢产物联合作用于原油,改变原有的某些物 化性能,提高原油采收率。
微生物驱油技术研究与发展现状
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一、微生物采油技术发展概述[1]微生物采油技术或称微生物强化技术(Microbai Enhanced Oil Recovery,ME-OR)是指将地面分离培养的微生物菌液和营养液注入油层,或者单纯注入营养液、油层内微生物,使其在油层生长繁殖,长生有利于采油的代谢产物,提高石油采收率的采油技术。
最早提出利用微生物采油的是美国学者Beckmann(1926年),美国能源研究院的Zo-Bell (1947年)进行了补充试验,得出了微生物能将石油从沙粒上释放出来的结论。
20世纪50年代,美国和苏联等国家已成功地进行了利用微生物采油的矿场实验。
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微生物采油技术,20世纪90年代以来,加快了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研究步伐。
到目前为止,我国先后在大庆、大港、辽河新疆、胜利等油田开展了微生物采油技术的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二、微生物采油技术具体发展[2]2.1国外微生物驱的研究与应用目前,美国、英国、加拿大、俄罗斯、罗马尼亚、荷兰及日本都在进行微生物采油试验研究,其技术正在日益完善。
1、俄罗斯的研究与应用[3]。
近10 年来,俄罗斯在内源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研究与矿场应用方面发展迅速。
目前,该技术已进入工业化应用阶段,在罗马什金、鞑靼、巴什基尔等老油田取得了55×104t 的增油量,并延长了油藏的开发寿命。
在各种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方法中,俄罗斯与德国专家联合研制的,以向地层注入梭状芽孢族(Clostridium) 或杆菌(Bacillus) 族的糖解微生物与含糖量不少于40%的糖蜜及无机添加剂为基础的工艺,在石油开采中得到推广。
从1983 年到1992 年,鞑靼、巴什科尔托斯坦和西西伯利亚等地区的一些油田进行了微生物提高采收率工艺的工业性试验。
试验证明,所研究的微生物提高采收率工艺是高效的。
如在鞑靼的五一油田,从1992 年开始注微生物试验,试验区包括5 口注入井和24 口采油井。
微生物采油技术
微生物采油技术是将地面分离培养的微生物菌液和营养液注入油层,或单纯注入营养液激活油层内微生物,使其在油层内生长繁殖,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对油藏原油、地层产生作用,提高原油的流动能力,或改变液流方向,从而提高注入水波及体积,以提高油田采收率的采油方法,也称微生物强化采油。
采用向地层注入工作剂或引入其他能量的采油方法,称为三次采油。
三次采油主要包括化学驱油、混相驱、物理采油和微生物采油。
微生物采油方法微生物采油是指将微生物菌液和营养液注入油层,利用微生物的繁殖作用及其产生的代谢产物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方法,一类是在地面通过工业化发酵生产,分离出有用的代谢产物后注入到油藏,提高油田产量的方法,通常也称为地面法。
主要包括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的生物聚合物(如黄原胶等)和生物表面活性剂(如鼠李糖脂等)来提高采收率。
另一类是将油藏作为天然巨大的生物反应器,让微生物在地下油层中就地发酵,通常也称为地下法。
主要包括微生物单井吞吐、微生物驱(微生物强化水驱)、微生物的井筒处理(微生物清防蜡)、微生物选择性封堵(微生物调剖)和微生物酸化压裂等工艺方法;而注入微生物的来源则包括外源微生物和内源微生物两类。
一、MEOR的特点(1) MEOR工艺成本低廉,工序简单,操作方便。
一般不必增添井场设备。
可用于开采各种类型的原油,开采重质原油的效果更好。
注入的微生物和培养基(营养物)价格便宜,易于获得。
可以针对具体的油藏,灵活调整微生物配方。
易于控制。
只要停止注入营养液,油藏内的营养物被消耗完,即可终止微生物的活动。
(2)微生物细胞很小,且能运移,所以能够进入其他的驱油工艺不能完全进入的油层中的死油区和裂缝。
细菌本身能自我复制,通过在地层内繁殖而扩大其有利的作用。
不损害地层,可在同一井中多次应用。
MEOR产物均可生物降解,不会堆积在环境中,不污染环境。
(3)MEOR的局限性对于高温(>89℃)或高含盐量(>10%)的地层通常不能选用。
微生物采油技术专家讲座
交流会பைடு நூலகம்从中挖掘人才和新学术结果。 • 俄罗斯一直在根源微生物采油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日本仅
从80年代开始研究,现在成为拥有MEOR专利较多国家。 (4)理论研究和矿场应用相结合。 • 国际著名Micro—Bac企业成功经验就是将其研制采油微
微生物采油技术
第8页
二、 国内微生物采油技术特点
(二)现实状况及发展趋势
近年来中国石油在MEOR基础研究和应用主要结果有: ①分离筛选出各种能够适应特定油藏条件微生物菌种; ②采取生物技术构建采油微生物菌株方面取得进展。 ③经过基础研究丰富和深化了微生物采油机理认识。 ④经过对外合作,吸收先进理论,数值模拟研究取得进展。 ⑤在油藏评价和施工设计方面,建立了微生物驱油矿场试验 方案设计规范草案 ⑥在矿场应用方面,除塔里木之外各油田都开展了提升单井 产量微生物增产办法,取得了成功率不等效果。
研究和应用步伐。-经济技术需求阶段 • 20世纪80-90年代,生物工程和信息技术快速发
展,造成MEOR研究和矿场试验取得了一系列结 果。-快速发展和工业化阶段
微生物采油技术
第4页
一、国外微生物采油技术特点
(二)技术特点 (1)政府支持,政策到位 • 75年至90年美政府资助MEOR项目超出20个。仅
上述工作奠定了细菌采油基础。
微生物采油技术
第2页
一、国外微生物采油技术特点
(一)技术现实状况与发展趋势
(1)发展历程 • 1954年,美国阿肯色州成功进行MEOR矿场试验。 • 86年~90年美国 (NIPER)2次资助俄克拉荷马州
Delawere-Childers油田矿场试验,原油产量提升13%和 19.6%。 • 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和东欧国家进行MEOR研究; • 俄罗斯从88年开始在Romashkinskoe油田进行激活地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采油技术石油是一种非再生能源,经过一次采油和二次采油后,地层中仍有约60%~70%原油无法开采出来,提高原油采收率一直是世界采油业广泛关注的科学问题。
目前广泛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如由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组成的三元复合驱油体系等开采原油。
在地球表层和缺氧深层生存着约占地球生物种类60%的微生物,其代谢产生的生物酶和中间产物能降解原油中的高分子物质如蜡、沥青、胶质等,从而降低原油的黏度、改善增加原油的流动性,从而可以大幅度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1926年,美国人Beckman最早提出了用微生物提高原油产量的想法⋯,在美国石油研究所工作的Zobell于20世纪40年代初期首次进行了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的研究工作,于1943年首先申请“把细菌直接注入地下,提高油层原油采收率。
1954年,美国率先成功地进行了矿场试验,随后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到70年代,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加拿大、澳大利亚及中国也开展了微生物采油研究,并进行了一系列现场试验。
在当今世界能源危机的背景下,许多国家都将缓解能源供需矛盾列为头等大事,非常规采油技术受到格外重视。
在20世纪90年代伊拉克战争期间,大多数的美国石油公司建立起了自己的研究机构,资助研发一些新技术,其中微生物采油是潜力最大的新技术。
其美国估计原油储量6490亿桶,准备采用微生物技术开采约3750亿桶,约占总量的58%。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分子生物和基因工程的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涌现,为微生物采油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该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本文综述微生物油田的生物学机理以及应用研究进展,旨在为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降低采油成本提供参考。
1微生物采油的优点微生物采油技术是一项费用低廉、无环境污染、科技含量高、发展迅猛的新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在采油工程领域中创新性的应用,对于高含水和接近枯竭的老油田更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与其他提高采收率的方法相比,微生物采油技术具有明显的优点:①成本低,微生物的主要营养源之一是用通常手段难以采出的石油,微生物的繁殖能力和适应性强,作用效果持续时间长,这尤其对边际油田吸引力大;②微生物采油技术工序简单,利用常规注人设备即可实施,不必增添井场设备,比其他EOR技术实用且操作方便;③应用范围广,不仅可开采轻油、中质原油,更适于开采重油;④注入的微生物和培养基原料来源广,容易制取,且可根据具体油藏特点,灵活调整微生物的配方;⑤易于控制,通过停止注入营养液,即可终止微生物的活动;⑥微生物细胞小且运动性强,能进入其他驱油工艺的盲区如死油区或裂缝;⑦微生物只在有油的地方繁殖并产生代谢产物,避免了表面活性剂注入或降黏剂段塞的盲目性;⑧微生物采油产物均可生物降解,不损害地层,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且可以在同一井中重复使用多次;⑨长效性:微生物能自我复制,生活史比高等生物短,注入到油藏中的细菌不断地繁殖,长时间发挥作用;⑩生产成本低廉:微生物培养设备和成本低;灵活度高:可以针对具体的油藏灵活注入具体的微生物菌种和注入量;微生物体积小,能进入地层裂缝,不会引起明显的结垢腐蚀或堵塞等问题。
2微生物采油机理微生物采油(microbial enhanced oilrecovery)是技术含量较高的一种采油技术,不但包括微生物在油层中的生长、繁殖和代谢等生物化学过程,而且包括微生物菌种、微生物营养液、微生物代谢产物在油层中的运移,以及与岩石、油、气、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岩石、油、气、水物性的改变。
用于采油的微生物可分为油层中的本源微生物和外源注入微生物两种。
本源微生物既有好氧菌又有厌氧菌,好氧菌易降解烃类物质,降低石油质量;而厌氧菌不容易降解烃类,能产生有机酸、有机溶剂、气体等,更有利于提高原油采收率。
由于长期生长在地层中的本源微生物缺少足够的营养物质,导致其生长繁殖受到限制,因此,可以向油层中注入培养基促进微生物的生长,从而更好发挥其作用。
减少封井时间。
微生物采油的机理比较复杂,就目前所知可归纳为如下几点:①微生物可以石油中的烷烃为碳源进行生长繁殖,生长过程中产生的酶可降解原油中的重组分,改变原油组分、物理性质,降低凝固点、黏度、临界温度和压力,从而降低原油黏度,增加其流动性。
②大多数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都会产生二氧化碳、氢气、甲烷等,使油层部分增压并降低原油黏度,提高原油流动能力;同时产生的气泡还会增加水流阻力,提高注入水波及体积。
③微生物的生长代谢过程产生低分子量的醇、脂肪酸、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等,能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改善原油的流动性能,提高采油效果;同时生物表面活性剂会改变油藏岩石润湿性,从亲油变成亲水,使吸附在岩石表面上的油膜脱落,油藏残余油饱和度降低,从而提高采收率。
④微生物代谢产生的多糖可以堵塞高渗地层,另外,在地层中产生的生物聚合物,能在高渗透地带控制流度比,调整注水油层的吸水剖面,增大扫油面积,提高采收率。
⑤微生物产生的酸(甲酸、丙酸、部分无机酸)能溶解岩石中的碳酸盐,一方面增加孔隙度,提高渗透率;另一方面,释放二氧化碳,提高油层压力,降低原油黏度,提高原油流动能力。
生物醇、有机酯等有机溶剂,可以改变岩石表面性质和原油物理性质,使吸附在孔隙岩石表面的原油被释放出来,并易于采出地面。
⑥微生物中的厌氧菌产生的溶剂性产物能溶解石油,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将岩石孔隙中的原油释放出来,使不能流动的原油以油水乳化液的形式被注入水驱向生产井,从而延长油井寿命。
3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研究进展微生物采油技术应用于采油生产实践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
由于全世界范围内油井呈现出相当复杂的微生物生态系统,这就增加了实验室模拟的难度。
在实验室条件下人工培养的微生物对采油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是在现场中很可能被本源微生物所抑制,因为本源微生物对油井具有很好的适应性,油井引入外源微生物在与本源微生物生存竞争中不占据优势地位。
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微生物现场采油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引入菌种的活性和数量。
基于对实验室条件研究结果的理解,比较微生物采油和常规采油技术参数,Bryant和Lockhart在现场实验中按比例扩大微生物的引入比例,为油田提供了一个范式-J,这为正确评估微生物采油技术效果提供了有力证据。
同时,世界各国不同程度上都应用了微生物采油技术并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
在澳大利亚的Alton油田应用微生物处理12个月后,原油生产量增加了40%。
随后美国和罗马尼亚相继应用了此技术,对322个应用项目的分析结果表明:此技术是一项经济有效的技术,当然,由于不同油井岩性、沙粒性质、L隙大小、渗透性、油井温度、天然原油重力和钻探方式的不同,微生物采油效果在不同地区差异也很大,除了油井地下条件差异外,微生物群落组成、浓度、适应性、注入时间也是影响微生物采油效果的重要因素。
由于在应用过程中几乎是黑箱式的,缺乏定量测定微生物生长速率、浓度等等数据,因此目前尚不能很好解释造成差异的真正原因。
最近应用细菌产生的生物表面活化剂就可以有效提高35%一45%残余石油采收率。
在美国俄克拉马洲Bebee 油田的石灰石油井中应用一种细菌表面活化剂进行驱油,其效果是原来细菌表面活化剂的9倍。
在阿根挺Ventana油田,微生物采油的技术可行性在连续注水、控制微生物繁殖条件下进行了定性检验,在秘鲁的Providencia和Lobitos油田,应用MEOR技术分别增产36。
5%和46。
5%,被认为是一种经济可行的方法并予以推广。
微生物渗透剖面改造技术是应用一种以嗜热、耐光的孢子菌,这种细菌产生的孢子在适当的营养和环境条件下很容易产生生物薄膜,改善岩石渗透性,从而提高采油效率u引,但是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将实验室结果按比例放大、转化到现实生产中存在相当大的困难。
2002年布朗等报道在向常规注入水中添加氮和磷营养液可以提高采油率,称之为微生物渗透剖面改造技术(MPPM:mi —crobial permeability profile modification),这样新技术可以延长油田经济生命60~137个月,采油率提高(4~6)×105桶。
2004年一份综合的关于改良生物表面活性剂菌株和计算机辅助模拟多孔渗透的生物表面剂介导采油技术对微生物现场采油设计具有十分大的贡献,年报相继发表在3家网页上。
微生物采油在亚洲国家(马来西亚、印度等)油田也先后得到应用。
在马来西亚,微生物采油技术在Bokor油田得到应用,除此之外尚无文献报道,从目前正在经营的47个油田的数据分析其储油量201亿桶,至2003年已经累计开采49亿桶。
在印度石油与天然气公司与国家能源与资源研究所通力合作,从当地油井中分离纯化出了极端厌氧菌,应用于当地4个油田9口采油井中,发现采油率提高了3倍。
为了更好地指导科学实验,寻找最理想的采油率,科学家建立了微生物采油的数学模型。
这些模型多以黑油模型为基础,引入微生物生长方程、运移方程和渗透率变化方程等提出的。
典型的数学模型有Islam、Sarkar、Zhang模型。
与Islam 模型相比,Zhang模型比Islam模型可模拟微生物在地层中的活动,但一维模型难以模拟现场,而三维三相多组分模型较具有代表性,能模拟微生物营养物在地层中的生物吸收、转化过程,却不能模拟油藏的增产机理。
在此基础上,Behlulgil、Stewart、Youssef等对微生物驱油数学模型进行了改进,根据微生物的生长动力学原理,建立了微生物的生长、基质消耗、代谢产物生成、微生物生长、衰老、运移和浓度分布、生长速率、炭平衡、生物表面活化剂产生率、生物表面活化剂产量等因子的新模型。
建立采油微生物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分别确定稠油油藏、高含水油藏、聚合物驱后油藏等不同油藏条件的采油微生物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
4 结论微生物采油与化学采油相比表现出了生态友好、节约资源的特点,因此,到2010年世界大约三分之一的油田将会采用MEOR技术。
在过去20多年里虽然进行了许多试验,效果较为显著,但是依然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MEOR技术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有望得到较好的解决。
为了促进国内MEOR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提高采油率,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①从工程学角度充分理解微生物采油机制和过程是未来提高MEOR技术的前提条件,因此,建立稠油油藏、高含水油藏、聚合物驱后油藏等不同油藏条件的采油微生物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为实验室研究提供标尺;②提高微生物种质资源在油井中的活性,改善油井小生态环境,提高微生物驱油效率;③模拟油井条件,筛选适合油井环境的厌氧微生物,提高微生物驱油效率。
虽然世界范围内均在寻求可以替代石油与天然气的能源,但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化石能源依然占据世界能源的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