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轮机构解析法综合及动画指导
第四章 凸轮机构

直动从动件凸轮机构
摆动从动件凸轮机构
7
4.1 凸轮机构的应用和类型
凸轮机构分类 按从动件的形式分:
尖顶从动件凸轮机构
平底从动件凸轮机构
滚子从动件凸轮机构
8
4.1 凸轮机构的应用和类型
凸轮机构分类
按凸轮与从动件保持接触的方式分类(锁合方式):
重力锁合
,t
h cos 2 2
2 2
,t
加速度曲线不连续,存在 柔性冲击。余弦加速度运动 规律适用于中低速中载场 合。
a
amax4.93h2Φ 2
,t
4.2 从动件的运动规律
3. 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
v 5 h /20 4 3 6 2
速度线图
7 1
8 0
第四章 凸轮机构
4.1 凸轮机构的应用和类型
4.2 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 4.3 凸轮机构的压力角
4.4 图解法设计凸轮轮廓
1
4.1 凸轮机构的应用和类型
凸轮机构实例
内燃机配气机构
2
4.1 凸轮机构的应用和类型
凸轮机构实例
自动机床进刀机构
3
4.1 凸轮机构的应用和类型
凸轮机构实例
绕线机构
4
4.1 凸轮机构的应用和类型
弹簧力锁合
槽道凸轮机构
等宽凸轮机构
力封闭凸轮机构
等径凸轮机构
共轭凸轮机构
几何结构封闭凸轮机构
4.1 凸轮机构的应用和类型 凸轮机构的特点:
优点:只需设计适当的凸轮轮廓,便可使从动件得到 所需的运动规律,并且结构简单、紧凑,设计方便。
缺点:凸轮廓线与推杆之间为点接触或线接触,易 磨损,所以凸轮机构多用在传力不大的场合。
机械原理课件-凸轮廓线的综合

说明:摆杆的相对位置对方程是有影响的。规定,在推程时, 凸轮与摆杆同向转动的构型,角Φ0与Φ取正值;否则取负值。
6.2.4
滚子从动件盘型凸轮机构
理论廓线 和 实际廓线 解决问题的关键: 如何在已有理论廓线的基础上获得实际廓线方程 ±
T
几何建模: 数学建模; C点的矢径为: C=B
T 2
y
rn
2
r
B
x
x L cos sin( 0 ) a sin L sin cos( 0 ) 所以: y L sin sin( ) a cos L cos cos( ) 0 0
α
y
[α] ds/dδ A B1
[γ]
S0 r02 e 2
由传力条件α≤[α]得 dS d e tan tan[ ] S0 S 设计经验
O1
o
P
e
S0 x P1
过点B1作B1A∥OP=ds/dδ,连接OA,角∠OAB1=γ。 按传力要求γ≥[γ]或α≤[α],因此在满足运动规律不变的 条件下,通过改变凸轮基圆半径r0和推杆导路的偏距e来满足。
运动不失真,传动角条件,接触应力条件要满足要求
一、直动推杆盘形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 r0、e 、r,关键是 r0 的确定
凸轮基圆半径r0的确定 作凸轮在升程B1点处的压力角或传动角与r0的关系的几何模型
凸轮机构在推程任一位置时压力角的表达式:
OP e dS d e tan S0 S S0 S P点是凸轮与从动件的相对速度瞬心P12 ds ds d v OP OP OP dt d dt
机械原理动画演示 四杆机构 凸轮机构 齿轮机构 链传动 带传动 液压传动

滚子对心移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
机构中凸轮匀速旋转,带动从动件往复移动,滚子接触,摩擦阻力小, 不易摩擦,承载能力较大,但运动规律有局限性,滚子轴处有间隙, 不宜高速。
平底移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
机构中凸轮匀速旋转,带动从动件往复移动,压力角始终为零度,传力特性好, 结构紧凑,润滑性能好,摩擦阻力较小,适用于高速, 但凸轮轮廓不允许呈下 凹,因此实现准确的运动规律受到限制。
转动导杆机构
该机构是通过将曲柄滑块机构中的曲柄固定演 化而成,它可将主动件的匀速回转转化为导杆 的非匀速摆动,且具有急回特性。
插齿机
该机构由两个四杆机构组成,粉红色的杆、红色杆、绿色杆、机架组成曲柄摇杆机 构,绿色杆、橙色杆、黄色杆、机架组成摇杆滑块机构,当粉红色的曲柄匀速回转 时,绿色杆作变速摆动,通过橙色的连杆使黄色的滑块向下切削时作近似匀速运动, 往上则因曲柄摇杆机构的急回运动性质使插齿刀快速退回。
牛头刨主机构
这是一个六杆机构,曲柄整周匀速转动,带 动刨刀往复移动,该机构利用摆动导杆机构的 急回特性使刨刀快速退回,以提高工作效率。
摇块机构
该机构是通过将曲柄滑块机构中的连杆固定而演化得出, 它可把主动件的匀速回转运动转化为导杆相对于滑块的往复 移动并随滑块摆动的形式。
插床导杆机构
利用摆动导杆机构的急回特性使插刀快速退回,以提高工作效率。
平行双曲柄机构
当机构处于AB1C1D和AB2C2D时,机构的传动角γ=0,即为死点位置, 若在此位置由于偶然外力的影响,则可能使曲柄转向不定,出现误动作。 当原动件曲柄作匀速回转,从动曲柄也以相同角速度匀速同向回转,连 杆作平移运动。
曲柄摇杆机构
曲柄AB为原动件作匀速转动,当它由AB1转到AB2位置时,转角 φ1=180°+θ,摇杆由右极限位置C1D摆到左极限位置C2D摆角为ψ,当 曲柄从AB2转到AB1时,转角φ2=180°-θ,摇杆由位置C2D返回C1D, 其摆角仍为ψ,因为 φ1>φ2 ,对应时间t1>t2,因此摇杆从C2D转到C1D较 快,即具有急回特性,其中θ为摇杆处于两极限位置时曲柄两个位置之间 所夹的锐角,称为极位夹角。
第3章 凸轮机构

【图中未标】
偏距圆
r0 O
A
LC 与 基 圆 的 交 点 为 C1 , 则
有∠B1OC1 = ∠BOC =s
LB
B
s B1
C1
同样有△OC1C =△OB1B
C LC
D
(3)回程运动角 ——回程(C
点接触到D点接触)凸轮转过 的角度
e
B
h
A
过D点作偏距圆的切线LD, LD为D点接触时从动件相对 于 凸轮的导 路线 , LD 与 LC
A
r0 O
基圆——以凸轮轮廓最小向径 r0为半径的圆,r0称为基圆半 径;
B 推程——从动件由最低位置移 至最高位置的过程(上升);
C 回程——从动件由最高位置移 至最低位置的过程(下降);
D
e
偏距圆
r0 O
导路线
A
从动件导路线——过尖顶A并 平行于从动件移动方向的直线;
偏距——凸轮回转中心O至导 路线的距离,e;
A
B
, t C ,t
a
h 2
2 2
2
cos
推程运动线图
在行程开始和终止位置,加速度存在有限值突变,引起的冲击
称为柔性冲击。
s
5
6
4
3
2
1O
1234
5
h
6 ,t
简谐运动规律位移线图的绘制
3. 正弦加速度运动
当滚圆沿纵轴匀速滚动时,
圆周上一点的轨迹为一条摆线,此
时该点在纵轴上的投影即为摆线运
动规律,其加速度按正弦规律变化,
内燃机配气凸轮机构
绕线机构
录音机卷带机构 送料机构
凸轮机构的运动分析与设计 ppt课件

41
(2)、对心直动滚子推杆盘形凸轮机构
s
h
已知:rb ,推杆运动规律,滚
子半径rk, 凸轮逆时针方向转动
设计:凸轮廓线
0
求解步骤:
120 600
① 定比例尺
② 初始位置及推杆位移曲线(注:两
条廓线,理论/实际廓线)
③ 实际廓线基圆rmin ④ 理论廓线基圆rb ⑤ 确定推杆反转运动占据的各位置;
适用于分度、转位等步进机构
ppt课件
63
(二)、槽轮机构的类型 1、 外槽轮机构
ppt课件
64
2、 内槽轮机构
ppt课件
65
3、 空间槽轮机构
ppt课件
66
三、不完全齿轮机构
ppt课件
67
一、工作原理
由普通齿轮机构演化而来,不同之处在于轮齿不布满整个 圆周。主动轮转一周,从动轮转1/4周。从动轮停歇时,主动 轮上的锁住弧与从动轮上的锁住弧互相配合锁住,以保证从动 轮停歇在预定位置上。
23
③ 圆柱凸轮——凸轮是一个具有曲 线凹槽或端面曲线轮廓的圆柱,可 以看成是把移动凸轮卷成圆柱体演 化而成。
自动送料机构
ppt课件
圆柱凸轮实物
24
2、按从动件形状及运动类型分:
①尖顶从动件 ②滚子从动件 ③平底从动件 ④直动从动件 ⑤摆动从动件
ppt课件
25
三、凸轮机构的应用举例
1、自动送料机构
二、特点和应用
从动轮每转一周的停歇时间、运动时间及每次转动的角度
变化范围都较大,设计较灵活;但加工工艺复杂,从动轮在运
动开始,终了时冲击较大,故一般用于低速、轻载场合。
ppt课件
68
第四章-凸轮机构解读

首先,作出理论廓线
B
o
理论廓线与实际廓 线是两条平行线
o
B T
滚子与实际廓线的接 触点T不一定在滚子中 心与导路的方向线上。
所以不能用理论廓 线的各点向径OB减
o 去滚子半径rT,求实
际廓线.
n
B
d
T
3、平底从动件
(1)取平底与导路的交点B0为参考点 (2)把B0看作尖底,运用上述方法找到B1、B2… (3)过B1、B2…点作出一系列平底,得到一直线族。 作出直线族的包络线,便得到凸轮实际轮廓曲线。
s) cos s)sin
式2
(2)摆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
摆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仍用反转法使凸轮固定不动,而
从动件沿-ω方向转过角度,滚子中心将位于B点。B点的坐标,
亦即理论廓线的方程为:
x y
a cos a sin
l l
cos( sin(
0 0
3、还有5次多项式等其他的多项式运动规律,但多项式的次数 一般不超过7次。
4、为了获得更好的运动特征,可以把上述几种运动规律组合 起来应用。组合时,两条曲线在拼接处必须保持连续。
§4-3 凸轮轮廓的设计
设计方法:作图法,解析法
已知 0 , e, S , 转向。作图法设计凸轮轮廓
一、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反转法
缺点
(1) 高副接触,传力小,易磨损。 (2) 不易保持高副接触。 (3) 加工较困难。 (4) 从动件的行程不能过大。
返回节目录
凸轮机构的设计任务
为满足凸轮机构的输出件提出的运动要求、动力 要求等,凸轮机构的设计大致可分成以下四步:
凸轮机构解析精选课件PPT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批评指导
汇报人:XXX 汇报日期:20XX年XX月XX日
感谢您的观看!本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时代性和丰富性,更适合学习需要和特点。为了 方便学习和使用,本文档的下载后可以随意修改,调整和打印。欢迎下载!
2021/3/2
22
1 放音键
5
3
摩擦轮
录音机卷带机构
4 皮带轮
2021/3/2
15
自动车床凸轮机构
此自动车床在加工有台阶的销套时,其送料、夹
紧、车外圆与钻孔及切断四道工序的运动及其时序配
合要求,均由凸轮机构来实现。
2021/3/2
16
四、凸轮机构的有关参数
·1、基圆、基圆半径 2、行程 3、转角(运动角)
s
B’
h
应用: 适用于低速、传力小和动作灵敏的场合,如仪表机构中。
2021/3/2
8
2、滚子式从动杆
特点:
滚子和凸轮间为滚动摩擦,摩擦阻力小,可用 来传递较大的动力。
2021/3/2
9
3、平底式从动杆
特点:
凸轮对推杆的作用力始终垂直 于推杆的底边,故受力比较平稳, 且凸轮与底面接触面较大,容易形 成油膜,减少了摩擦。但灵敏性差。
A
D δ's
r0
t
o δ0 δs δ’0 δ's δ
δ0
δ’0
δs
ω
B
C
2021/3/2
17
凸轮机构运动过程
2021/3/2
18
五、从动件运动规律 1、等速运动规律
特点:速度有突变,加速度理 论上由零至无穷大,而使从动 件产生巨大惯性力,机构受强 烈冲击——刚性冲击
第三章 凸轮机构(动画下载可看)

回 程 时
h1 v2 sin( 1 ) 2 t t
2 h12 a2 cos( 1 ) 2 2 t t
3、从动件运动规律的选择
在选择从动件的运动规律时,除要考虑刚性冲击与柔性 冲击外,还应该考虑各种运动规律的速度幅值 vmax 、加速 度幅值 amax 及其影响加以分析和比较。
摆动滚子从动件
摆动尖顶从动件
摆动平底从动件
按 凸 轮 与 推 杆 保 持 接 触 方 法 分
凸轮机构的优缺点:
优点: 只要设计出适当的凸轮轮廓,即可使从动件实现 预期的运动规律;结构简单、紧凑、工作可靠。
缺点: 凸轮为高副接触(点或线),压强较大,容易磨 损,凸轮轮廓加工比较困难,费用较高。
§3-2 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
1、基本名词术语
凸轮基圆、基圆半径 从动件行程 从动件推程 从动件回程 从动件远(近)休程 从动件位移线图 推程运动角 回程运动角 远(近)休止角
2、从动件运动规律
(1)等速运动规律
推程时:
s2 v2 h
t
h
1
1
t
a2 0
回程时:
s2 h(1 v2 h
1 ) h
第三章 凸轮机构
§3-1 凸轮机构的应用、类型和特点
机架
从动件
滚子
凸轮
配 气 机 构
进 刀 机 构
搬 运 机 构
送料机构
凸轮机构的分类
盘形凸轮 1、按两活动构件之间 相对运动特性分类 凸 轮 机 构 分 类 平面凸轮机构 空间凸轮机构 尖顶从动件 滚子从动件 平底从动件
移动凸轮
2、按从动件运动副 元素形状分类
2 4h1
t2
第4章凸轮机构讲解

?
?
4h? 1
?
2 0
(? 0
??)
?
?
?
4h?
?
2 0
2 1
?0≤
2
?≤
?0
4.2 凸轮机构的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
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的位移线图作法
4.2 凸轮机构的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
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作法
4.2 凸轮机构的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
4.2 凸轮机构的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
3.简谐运动规律 质点在圆周上作等速运动时, 它在这个圆的直径上的投影所 构成的运动。
从动件的位移s与凸轮转角θ的关系可以用从动件的位移线图 来表示,如图所示。
图为对心尖顶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凸轮回转时,从动件重复 升—停—降—停的运动循环。
4.1 凸轮机构的类型及应用
从动件的运动取决于凸轮轮廓曲线的形状,即凸轮轮廓决定了从动 件的运动规律。
4.2 凸轮机构的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
4.2.2 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
动规律是否一定相同,为什么 ? 9、如果两个凸轮的理论轮廓线相同,则从动件的运
动规律是否一定相同,为什么 ? 10、滚子从动件凸轮机构的滚子损坏后用一半径不
同的滚子替换是否可行,为什么 ? 11、在什么情况下凸轮实际轮廓线会出现尖点或过
切现象,如何避免 ?
4.1 凸轮机构的类型及应用
4.1.1 凸轮机构的组成与类型 凸轮是一种具有曲线轮廓或凹槽的构件,他通过与从
推程、推程运动角: ? o
远休、远休止角:
?s
回程、回程运动角: ? h
近休、近休止角:
?j
行程:
h
位移:
s ? r ? r0
浙大机械设计基础课件 第10章 凸轮传动解析法

x= asind - lsin(d +j +j0)
y
y= acosd - lcos(d +j +j0) 式中:a-中心距, l-摆杆长度
A0 φ0
δ -ω
实际轮廓方程的求法同前。
l
B
φA
对应点B’ 的坐标为:
B0
φ0
x’=x rrcosq
δ
y’=y rrsinq
r0
a
ω
O
x
浙江大学专用
解析法设计凸轮的轮廓曲线
y
原理:反转法。设计结果:轮廓的参数方程。 e 1 偏置直动滚子推杆盘形凸轮机构
-ω δ
由图可知:s0=(r02-e2)1/2
rr B0
n
x= (s0+s)sind + ecosd y= (s0+s)cosd - esind
(1)
sr00
实际轮廓线为理论轮廓的等距线。
e
曲线任意点切线与法线斜率互为负倒数: ω
r0
θ
δn
s
s0
x
tgq = -dx/dy = (dx/dd)/(- dy/dd) = sinq/cosq
(1)求导得:dx/dd = (ds/dd -e)sind +(s0+s)cosd dy/dd = (ds/dd -e)cosd -(s0+s)sind
可得: sinq = (dx/dd) / (dx/dd)2+(dy/dd)2
建立坐标系如图:反转d后,推杆移动距离为s, P点为相对瞬心, OP = ds/dd
x= (r0+s)sind +(ds/dd)cosd y= (r0+s)cosd -(ds/dd)sin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验目的1.培养学生平面凸轮机构解析法综合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综合设计的能力。
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1.要求预习本实验,掌握实验原理;2.初步了解一下True Basic常用命令及其使用;3.熟练掌握各种基本平面凸轮机构的解析法综合;4.熟悉教师给定的凸轮机构。
(亦可自己选择一个凸轮机构)三、实验原理凸轮机构解析法综合(参见MMT第五章)五、实验方法与步骤1.编写主程序(1)编写从动件运动规律的程序并绘制从动件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曲线图,初步检验其正确性。
为此,编写了“在TB中绘制SV A三曲线”和“在ACAD 中绘制SV A三曲线”的学习指导,祥见“附件Ⅰ、Ⅱ”。
(2)编写凸轮廓线解析法综合的程序并绘制凸轮廓线(实际廓线和理论廓线)和刀具中心线。
为此,编写了“在TB中绘制滚子直动凸轮廓线”、“在TB 中绘制滚子摆动凸轮廓线”的学习指导,祥见“附件Ⅲ、Ⅳ”。
(3)编程求凸轮廓线上任一点的压力角和曲率半径,以检验其是否合适,并绘制相应曲线(方法类似于附件Ⅰ、Ⅱ)编写程序将相应的数据保存成文件输出(可参阅附件Ⅴ:如何将TRUE BASIC 的输出数值打印出来)。
(4)编写程序将凸轮廓线数据保存成相应的.Scr文件并导入AUTOCAD。
在AUTOCAD中绘制正式的凸轮机构运动简图。
编写了“在ACAD中绘制凸轮廓线”的学习指导,祥见“附件Ⅵ”(5)编写凸轮机构的动画程序。
为此,编写了“滚子直动从动件凸轮动画”和“滚子摆动从动件凸轮动画”的实习指导,祥见“附件Ⅶ、Ⅷ”。
2.上机调试3.编写实验报告在TB中绘制SV A三曲线DIM S(0 TO 360) ! 从动件位移S的数值DIM S1(0 TO 360) ! 从动件位移速度的数值DIM S11(0 TO 360) ! 从动件位移加速度的数值OPTION NOLETSET WINDOW -230,240,-200,140H=80DELTA0=140*PI/180 !DELTA0代表推程角δ0DELTAS=40*PI/180 !DELTAS代表远休止角δSDELTA01=100*PI/180 !DELTA01代表回程角δ0’DELTAS1=80*PI/180 !DELTAS1代表近休止角δS’S0=SQR(RP^2-E^2) !S0是常数,不要放在循环中FOR I=0 TO 360 STEP 1DELTA=I*PI/180 ! 需将凸轮转角转化为弧度δIF DELTA<=DELTA0 THEN !推程区D2=DELTA/DELTA0S(I)=H*(10*D2^3-15*D2^4+6*D2^5)S1(I)=H*(30*D2^2-60*D2^3+30*D2^4)/DELTA0S11(I)=H*(60*D2-180*D2^2+120*D2^3)/DELTA0^2ELSEIF DELTA<=(DELTA0+DELTAS) THEN ! 远休止区S(I)=HS1(I)=0S11(I)=0ELSEIF DELTA<=(DELTA0+DELTAS+DELTA01) THEN !回程区D4=(DELTA-DELTA0-DELTAS)/DELTA01S(I)=H*(1-D4+1/(2*PI)*SIN(2*PI*D4))S1(I)=-H/DELTA01*(1-COS(2*PI*D4))S11(I)=-2*PI*H/DELTA01^2*SIN(2*PI*D4)ELSE !近休止区S(I)=0S1(I)=0S11(I)=0END IFNEXT IFOR I=0 TO 360 STEP 1PLOT I,S(I);!每一点坐标后面要有分号,表示连续画折线!需在TB窗口调试合适的比例系数,使得各曲线都能清晰的显示出来。
!每一点坐标后面要有分号,表示连续画折线。
!由于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单位不相同,有时需要将位移曲线放大或缩小或再上下平移,以使得三曲线都能够清晰地显示出来。
PLOT!最后提笔,表示该曲线已经画完。
FOR I=0 TO 360 STEP 1PLOT I,S1(I);!每一点坐标后面要有分号,表示连续画折线!需在TB窗口调试合适的比例系数,使得各曲线都能清晰的显示出来。
!每一点坐标后面要有分号,表示连续画折线。
!由于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单位不相同,有时需要将位移曲线放大或缩小或再上下平移,以使得三曲线都能够清晰地显示出来。
NEXT IPLOT!最后提笔,表示该曲线已经画完。
FOR I=0 TO 360 STEP 1PLOT I,S11(I);!每一点坐标后面要有分号,表示连续画折线!需在TB窗口调试合适的比例系数,使得各曲线都能清晰的显示出来。
!每一点坐标后面要有分号,表示连续画折线。
!由于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单位不相同,有时需要将位移曲线放大或缩小或再上下平移,以使得三曲线都能够清晰地显示出来。
NEXT IPLOT!最后提笔,表示该曲线已经画完。
END附件Ⅱ:在ACAD中绘制SV A三曲线请先阅读附件Ⅰ“在TB中绘制SV A三曲线”。
先在TB窗口清晰地调试出S、V、a三曲线,要求TB窗口为“0,360,-100,100”。
然后删除所有与动画有关的语句, 即:删除SET WINDOW 和PLOT.在程序的开头,添加以下两行:OPEN #1: NAME“文件名.SCR”, CREATE NEWOLDERASE #1设曲线各点的坐标是(XB,YB),则画曲线的语句是:PRINT #1:“PLINE”!PLINE是ACAD画多义线的命令。
FOR I=0 TO 360 STEP 2……XB=…YB=…! PLOT XB,YB;PRINT #1:STR$(XB);“,”;STR$(YB)!在修改程序时,应保持各曲线的缩放系数不变。
NEXT I! PLOTPRINT #1运行【F9】该程序后,将自动产生一个“*.SCR”文件,并将绘图指令及数据存在该SCR 文件中。
打开AutoCAD,用SCR文件画曲线前,应先关闭“对象捕捉”的开关。
否则第2、3条曲线会变形。
然后在Command:下,键入SCRIPT并回车,(注意:不是用“文件-打开”命令!)在对话框中找到那个SCR文件,点“打开”即可。
然后ZOOM●E●------------------------------------------------------------------------------------!本程序是为了产生SCR文件,进而能在ACAD中显示凸轮机构从动件位移、速度、加速度的三曲线。
! 与本文相对应的、仅在TB窗口显示这三条曲线的程序见附件Ⅰ-“在TB中绘制SV A三曲线”一文。
! 注: 先在TB状态下,画出这三条曲线。
! 在TB状态下, 窗口应如此设置:SET WINDOW 0,360,-110,110(与ACAD屏幕的比例一致)! 调整S(I) ,S1(I) S11(I)的大小,!使得这三条曲线能在TB窗口下清晰地完整地显示出来。
从而确定这三条曲线的放大系数!然后再将程序稍作修改,转变为可输出SCR文件的程序。
! CREATE SCR FILE TO DRAW S,V,A CURVESOPEN #1:NAME "SV A.SCR", CREATE NEWOLDERASE #1DIM S(0 TO 360) ! 从动件位移S的数值DIM S1(0 TO 360) ! 从动件位移速度的数值DIM S11(0 TO 360) ! 从动件位移加速度的数值OPTION NOLETSET WINDOW -230,240,-200,140H=80DELTA0=140*PI/180 !DELTA0代表推程角δ0DELTAS=40*PI/180 !DELTAS代表远休止角δSDELTA01=100*PI/180 !DELTA01代表回程角δ0’DELTAS1=80*PI/180 !DELTAS1代表近休止角δS’S0=SQR(RP^2-E^2) !S0是常数,不要放在循环中FOR I=0 TO 360 STEP 1DELTA=I*PI/180 ! 需将凸轮转角转化为弧度δIF DELTA<=DELTA0 THEN !推程区D2=DELTA/DELTA0S(I)=H*(10*D2^3-15*D2^4+6*D2^5)S1(I)=H*(30*D2^2-60*D2^3+30*D2^4)/DELTA0S11(I)=H*(60*D2-180*D2^2+120*D2^3)/DELTA0^2ELSEIF DELTA<=(DELTA0+DELTAS) THEN ! 远休止区S(I)=HS1(I)=0S11(I)=0ELSEIF DELTA<=(DELTA0+DELTAS+DELTA01) THEN !回程区D4=(DELTA-DELTA0-DELTAS)/DELTA01S(I)=H*(1-D4+1/(2*PI)*SIN(2*PI*D4))S1(I)=-H/DELTA01*(1-COS(2*PI*D4))S11(I)=-2*PI*H/DELTA01^2*SIN(2*PI*D4)ELSE !近休止区S(I)=0S1(I)=0S11(I)=0END IFNEXT I! 先画位移曲线。
无法将三条曲线在同一个循环中同时画PRINT #1:"PLINE" !PLINE是ACAD画多义线的命令。
FOR I=0 TO 360 STEP 1!PLOT I,S(I);将“PLOT”命令改为“PRINT #1:”PRINT #1:STR$(I);",";STR$(S(I))NEXT I! PLOT 将“PLOT”命令改为“PRINT #1:”PRINT #1! 接着画速度曲线。
FOR I=0 TO 360 STEP 1!PLOT I,S1(I);将“PLOT”命令改为“PRINT #1:”PRINT #1:STR$(I);",";STR$(S1(I))NEXT I! PLOT 将“PLOT”命令改为“PRINT #1:”PRINT #1! 接着画加速度曲线。
FOR I=0 TO 360 STEP 1!PLOT I,S11(I);将“PLOT”命令改为“PRINT #1:”PRINT #1:STR$(I);",";STR$(S11(I))NEXT I! PLOT 将“PLOT”命令改为“PRINT #1:”PRINT #1END!运行【F9】该程序后,将自动产生一个.SCR文件,并将绘图指令及数据存在该SCR文件中。
打开AutoCAD,用SCR文件画曲线前,应先关闭“自动捕捉”的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