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时间:2010.4.24. 天气:晴

地点一:蜀岗

a.沉积物记录的十万年尺度的地表变化过程

下蜀土堆积形成,6000年前蜀岗是海岸,风尘堆积(大气中粉尘沉降)沙尘暴将粉尘搬运,堆积形成高于地表20m的平台,地表汇水。

开阔平原,河流切割形成一道道岗地。

b.万年尺度海平面的变化

扬州、镇江地下,古河道的堆积,沙砾石城,一万年左右,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侵蚀基准面上升,河流的比降(河面高差)上升,能不够,泥沙物质发生堆积,将老的河道藏到地面以下。

c.千年尺度的海岸变化:三角洲、古瓜洲

广陵潮

6000年的唐(约1000年)古扬州在丘岗上,海岸线在蜀岗,而现在上海。

河流发育的古三角洲——古瓜洲,宽约45Km,古长江分成两个岔口:北岔、南岔。

海平面上升,主要是由于北岔道淤积,河流主流线发育在南岔道。

古三角洲与蜀岗连结,古扬州迁至此。

河流向南侧向迁移,三角洲进一步发展。清洗淤积,形成小风景。如瘦西湖,就是三角洲上的古河道。

唐以后,海岸线发生变化,逐步迁移到上海。

潮汐作用:唐以后,长江沿岸城市发展,修建大堤,防洪水,抬高河床,带物质漫上河滩,形成一种冲击泛滥平原。上游的泥沙沿河道搬运到河口快速堆积。

海拔十几米,由黄土东西堆成,属于风尘堆积。

成因:20多年前,北风流强盛,把北方尘土沙砾带到长江地区。长江地区气候湿润,水汽重,尘土沙砾受水汽影响增重,就落在这儿了。分布从南京、镇江、扬州,一直到上海。

1.下蜀黄土:上世纪30年代,,某教授研究土壤堆积;表示下蜀黄土特点:它物质颗粒细,粉砂,部分粘土;矿物成份复杂,有石英、长石等。其中不稳定矿物有20几种,但大部分是稳定矿物。其中辉石就是不稳定矿物,它的碳酸钙含量多,沉积较多。天一下雨,钙质结合,就会转变成砂浆。

2.根据土壤成份判断某一时间段的气候状况:在土层中,有一些生物化石,均为耐旱生物。例如菊类草本,它们花粉不多,亦属耐旱植物草本,因为花粉不多,表面含钠元素,因而不被侵蚀,得以保存。判断当时气候干燥。3.黄土的影响:幕府山顶也有黄土堆积,顶上较平(堆积作用),土壤较荒凉,易渗水,树长不好,多野草、灌木。工程时,易开裂形成陡壁,不适合建高楼大厦。例:镇江云南山,顶部为下蜀黄土,下面是岩石。曾建疗养院,厨房积水多,下渗,形成滑坡,只好搬走。

黄土层与岩层松动,易产生滑坡。

4.根据土壤颜色判断当时气候

a.红色条痕——风化成土,形成古土壤

几十万年前,植被稀少,沙城暴,粉砂颗粒堆积,

气候温暖,发育土壤中含K、Na受风化作用,

形成赤铁矿,铁铝堆,古土壤为红土。

b.古黄土,二十多万年前形成,保存好的风尘堆积。当时气候干燥寒冷。

5.蜀岗地势特点:江水量大,侵蚀则越强,受到流水侵蚀。靠长江,则切割深,远长江,则切割浅。

6.被流水影响的地貌类型

平台受流水侵蚀而切割,沟谷切割,形成塬、梁、峁。

被流水侵蚀切割成岗地,而非阶地。

山地丘陵外岗位、平原(地貌类型)

结论:利用观察现存土壤,判断多年前的气候。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对土壤的堆积、土质、地貌类型、生物作用进行研究。(将古论今)

地点二:扬州港

扬州港位于北纬32.16东经119.26,地处长江下游北岸的扬州市,东距吴淞口306公里,西距南京87公里。扬州港现有万吨级泊位2座,2.5万吨级集散两用码头1座,千吨级泊位5座和1座客运码头。港口拥有各类专用装卸机械50余台,堆场30000平方米,库场10000平方米。主要货种为木材、矿石、钢材以及集装箱、大件设备等。

扬州港:客运码头(现关闭),原因:到上海、南京太慢。

集装的码头去年由于金融危机进出口货物困难关闭,现逐步运行正常化。

自1998年长江洪水后(与上游水土流失有关),政府禁止砍伐原始森林,

木头十分粗壮,是从东南亚进口,运往苏北销售。

Ⅰ 20世纪50年代前

后来的扬州港区,在那时候为严重淤积岸段

Ⅱ 20世纪50年后期以来

① 1950年以来的几十年中,镇江河段征润洲每年有近2000万吨泥沙淤

积,征润洲伸展

②主流线冲向扬州岸,扬州一侧江岸冲刷严重

③扬州一侧修建丁坝,抗冲

Ⅲ 20世纪80年代以来

①主流线改向,顶冲点下移,冲开了和畅洲;

②征润洲向下游方向延伸;

③扬州港区长江岸线相对稳定下来,在镇江港淤塞情况下,扬州建港

地点三:镇江港

镇江港:是我国天然良港之一,此外还有芜湖、安庆。

上世纪30~40年代,镇江港岸线长,坚硬,货物可直接上船,港边泥沙

淤积,水位深。

后来,长江搬运大量泥沙至镇江水域,港口越来越小,从焦山、象山中

进去,再出来,航运路线长,泥沙淤积量大,需要挖泥船,因为挖泥沙

的费用大于镇江港的所有利润,目前不再开挖。

方案:一、上口袋,船进出;

二、下口袋,在焦山、象山中深入航道;

三、中口袋,征润洲开航道。

不实施的原因:

上口袋,有居民居住,搬迁投资过大;

下口袋,长江泥沙不断灌入;

中口袋,设想建人工地,修大堤,港口无泥沙进入,可以发育自然地。

但是,镇江港口,造纸厂、纸浆厂、农药厂等污水排放的问

题严重,严重破坏镇江港内水环境。

设想:建设长江三角洲(包含安徽许多城市),因为这些地方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如果充分利用长江三角洲的技术力量、人才资源、资金实力,必能有较大的发展。

江苏镇江北崮山下镇江港几十年来的变化

60年前,天然良港;

50年前,渐被征润洲(沙洲)包裹;

40年前,航道渐被淤塞;

35年前,开挖新航道;

33年前,新航道又被淤塞,不得不废弃而改建大港

Ⅰ. 20世纪50年代前

金山焦山为江中岩岛主流线紧逼右岸,镇江港为天然良港

Ⅱ 20世纪50年后期以来

① 1950年以来的几十年中,镇江河段征润洲每年有近2000万吨泥沙

淤积,

②征润洲伸展,威胁镇江港,大轮祗能停在江中,要有小船迎送旅客

③主流线冲向扬州岸,扬州一侧江岸冲刷严重

④扬州一侧修建丁坝,抗冲

Ⅲ 20世纪70年代以来

①主流线改向,顶冲点下移,冲开了和畅洲;

②征润洲不再横向发展,而是向下游方向延伸,包裹港池

③焦山航道口严重淤塞,挖泥成本越来越高

Ⅳ 20世纪80年代后期

①设计挽救镇江港上口袋方案,要大规模搬迁;

下口袋方案,焦山航道依然淤塞严重

中口袋方案附以防水防沙堤坝,保持港池无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