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细菌学概论
细菌学概论PPT课件

• 提供某些噬菌体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异的吸附位点。 • 使G+菌有特异的表面抗原,可用于菌种鉴定。 • 贮藏元素。 • 调节细胞内自溶素的活力,防止细胞因自溶而死亡。 • 增强致病菌对宿主细胞的黏附。
3)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构成:
• 分为内壁层和外壁层 内壁层:紧贴细胞膜,仅由
1~2层肽聚糖分子构成,无 磷壁酸。
4 核区
原核生物所特有无核膜包裹的、无固定形态 的原始细胞核,又称核质体、拟核。
细菌的核质体是一个大型、环状的双链DNA, 长0.25~3mm。
四、 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
★荚膜(capsual)
★鞭毛(flagellum) 菌毛 性毛
★芽胞(spore)
1、荚膜(capsual)
1)概念: 包被于某些细菌细
2. 与磷壁酸相似,吸附二价阳离子以提高它们在细胞表面的 浓度。
3. LPS的多样性,决定Gˉ菌表面抗原决定簇的多样性。 4. 噬菌体在细胞表面的吸附位点。
4) G+菌与G-菌细胞壁的生物学特性比较
G+菌
G-菌
肽聚糖层厚度/层次 20~80nm/ 15~50 2~3nm/ 1~2层 层左右
细胞壁特有组分 磷壁酸
3 细胞质和内含物
指被细胞膜包围的除核区以外的物质的总称。
1) 颗粒状内含物
主要有糖元、异染粒、聚β-羟丁酸、藻青素、藻青蛋白、 多聚磷酸盐和硫粒等。
异染粒(迂回体、捩转菌素): 最初在迂回螺菌中发现,美兰或甲苯胺蓝染色呈紫红色; 为无机偏磷酸盐的聚合物
2)质粒(plasmids)
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由共 价闭合环状双链DNA分子组 成.
第十章细菌学概论4

• (1)脱氨作用: • (2)脱羧作用 • (3)转氨作用
• (二)合成代谢(不讲)
• 四、细菌的重要代谢产物
• 细菌通过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产生大量的代 谢产物,这些产物有的可被细菌直接吸收利用 、有些可用于鉴别细菌、有些则与细菌的致病 性有关。
• (一)分解代谢产物和相关的生化反应
•
细菌的生化反应主要用于肠道细菌的鉴别。将靛基质
(I)、甲基红(M)、VP(V)、枸椽酸盐利用(C)四
种试验合称为IMViC。如大肠埃希菌为++--;产气肠
杆菌为--++。
糖 发 酵 试 验
阴性
阳性
VP 试 验
大肠杆菌:— 产气杆菌:+
枸 橼 酸 利 用 试 验
大肠杆菌:— 产气杆菌:+
吲 哚 试 阳性 验
强水和粪便的管理,是预防和控制肠道传染病的重要环
节。
•
细菌在污染水源的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将与
水之间建立起一种平衡关系,参与水体中物质循环、食
物链的建立。由于水体中有微生物,故常含有热原质。
所以注射制剂用水必需采用新鲜的蒸馏水;制备口服制 剂至少采用新鲜冷开水。
• (三)空气中的细菌
•
空气中缺乏营养物质和水分,又受日光照射,故细菌
•
第三节 细菌的新陈代谢
• 细菌的新陈代谢可分为
• 分解代谢:是指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化 合物的过程,同时伴有能量的释放。
• 合成代谢:通过消耗能量将简单小分子物质合 成复杂的大分子和细胞结构物质的过程。
• 二者同时存在,相互关联。分解代谢为合成代 谢提供能量与原料,合成代谢又为分解代谢提 供物质基础。
• 2、毒素与侵袭性酶
第十章《细菌学概论》复习题参考答案

第十章《细菌学概论》复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 2.A 3.C 4.D 5.C 6.A 7.D 8.B 9.A10.D 11.C 12.B 13.B 14.B 15.C 16.D 17.C 18.D19.B 20.A 21.D 22.D 23.C 24.B 25.D 26.B 27.C28.B 29.A 30.C 31.C 32.C 33.A 34.D 35.D 36.D37.D 38.A 39.B 40.C 41.D 42.D 43.A 44.C 45.A46.A 47.B 48.A 49.D 50.C 51.C 52.C 53.D 54.D55.C 56.C 57.D 58.D 59.C 60.D 61.D 62.A 63.D64.C 65.C 66.B 67.B 68.B 69.B 70.D 71.D 72.D73.B 74.B 75.C 76.A 77.A 78.C 79.C 80.B 81.C82.D 83.B 84.A 85.A 86.C 87.D 88.D 89.C 90.D91.D 92.C 93.D 94.B 95.B 96.C 97.D 98.B 99.A100.D 101.C 102.A 103.A 104.C 105C 106.D 107.A 108.D (二)填空题1.微米/μm2.球菌杆菌螺形菌3.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核质/拟核4.荚膜鞭毛芽胞菌毛5.多糖骨架四肽侧链肽交联桥6.肽聚糖青霉素溶菌酶7.细胞壁8.肽键交联桥9.肽聚糖磷壁酸10.肽聚糖外膜11.脂蛋白脂质双层脂多糖12.类脂A 核心多糖特异性多糖类脂A 核心多糖特异性多糖13.周质间隙/壁膜间隙14.转肽酶15.N乙酰葡萄糖胺N乙酰胞壁酸β-1,4糖苷键16.保护菌体贮藏营养附着作用17.抵抗力强18.运动致病力/毒力19.普通菌毛性菌毛黏附作用传递遗传物质20.革兰阳性革兰阴性21.简单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移22.光能营养型细菌化能营养型细菌23.CO2无机物24.有机物25.CO2碳酸盐26.有机物有机物氧化时产生的化学能27.充足的营养物质合适的酸碱度适宜的温度必要的气体环境28.专性需氧菌微需氧菌耐氧菌专性厌氧菌兼性厌氧菌29.CO2O230.二分裂31.呼吸发酵无机物氧化32.毒素侵袭性酶热原质33.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34.菌丝孢子35.基内菌丝/初级菌丝气生菌丝/二级菌丝孢子丝/繁殖菌丝36.28~30℃7.0~7.6 3~7天37.气生菌丝型基内菌丝型38.链霉菌无气生菌丝马杜拉放线菌游动放线菌属放线菌39.侵袭力毒素40.革兰阴性菌脂多糖41.类脂A 核心多糖特异性多糖类脂A 特异性多糖42.蛋白质类毒素43.神经毒素细胞毒素肠毒素44.细胞内寄生抗原变异伪装45.生物拮抗作用营养作用免疫作用抗肿瘤作用抗衰老作用46.机体抵抗力下降异位寄生菌群失调47.结晶紫,1分钟碘液,1分钟95%酒精,30秒稀释复红,30秒(三)名词解释1.质粒:独立于染色体外,能进行自主复制的细胞质遗传因子,主要存在于各种微生物细胞中。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知识点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知识点绪论一.微生物概念微生物是一种形体微小、结构简单、分布广泛、增值迅速、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须借助显微镜放大几百倍、乃至数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二.微生物的分类1.非细胞型微生物:最小的一类微生物,无典型的细胞结构,多数由一种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衣壳组成。
2.原核型细胞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低,仅有DNA盘绕而成的拟核,无核膜和核仁等结构,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
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等。
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细胞结构,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细胞质内有细胞器(如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等),行有丝分裂。
三.正常菌群和条件治病菌人体的表面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口、鼻、咽部、肠道等)中都存在大量种类不同的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微生物都是无害的,称为正常菌群。
但其中有一部分微生物在某些条件下也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故被称为条件致病性微生物。
第十章细菌学概论一.细菌的大小和形态1.细菌的测量单位:通常以微米(μm)为测量单位2.细菌的基本形态:1)球菌:单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2)杆菌3)螺形菌:分为弧菌和螺菌二.细菌的细胞结构(一)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基本结构是维持细菌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须的结构,是各种细菌细胞共同具有的结构。
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及细胞质内的内容物等。
1.细胞壁的主要功能:赋形、保护、纳泄、抗原作用。
2.胞质颗粒:细菌细胞内的一些颗粒状内含物,多为细菌贮存的营养物质,也有的属于细菌的代谢产物。
(二)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某些细菌细胞在一定情况下才有的结构称为特殊结构。
包括荚膜、芽胞、鞭毛、菌毛。
1.荚膜的主要功能:抗吞噬作用、黏附作用、抗有害物质的杀伤作用、抗原性。
2.芽胞:休眠结构。
3.鞭毛:细菌的运动“器官”。
分为四种——单鞭毛、双鞭毛、丛鞭毛、周鞭毛。
4.菌毛: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性菌毛与细菌的遗传物质有关。
2第十章%20细菌学概论(ppt文档)

细菌—Bacteria广义的 Nhomakorabea菌(原核微生物),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 存在称为核区(nuclear region)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 狭义的细菌,一般指具有独特细胞壁,以无性二分裂方式繁殖的 原核细胞微生物。
生存环境:温暖潮湿、富含有机物的地方,都有大量细菌活动。 有特殊的臭味或酸败味,发粘、发滑。
杆菌(bacillus)及其排列状态—2
◆Rod shape is called Bacillus. ◆ Two bacilli together Diplobacilli ◆Chains of bacilli are called Streptobacilli ◆ Palisades - Rods side by side or in X, V or Y figures
1500个大肠杆菌头尾相接等于3mm; 109个大肠杆菌重1 mg.
细菌大小举例
菌名
乳链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枯草芽孢杆菌 霍乱弧菌
直径或宽×长/ (μ m×μ m)
0.5 ~1 0.8 ~1 0.5 × (1 ~3) (0.8 ~1.2) ×( 1.2~3) (0.2 ~ 0.6) ×(1 ~ 3)
Bacterial shape examined microscopically
球菌(coccus)及其排列状态
菌体呈球形或近似球形,以典型的二分裂 殖方式繁殖,分裂后产生的新细胞常保持一定 的空间排列方式.根据细胞分裂的方向及分裂 后的各子细胞的空间排列状态不同,可将球菌 分为以下几种:
单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 菌、葡萄球菌等。
Vibrio cholerae
▼细菌特殊形态
细菌的形态结构与分类

周质间隙:革兰阴性菌外膜与细胞膜之间的狭窄空间, 又称为壁膜间隙Biblioteka 脂多糖微孔蛋白外膜
周质 间隙 细胞膜
脂质双层 脂蛋白
营养结合蛋白 肽聚糖
周质间隙:多种酶及特殊结合蛋白,对细菌获取营养,解除有 害物质的毒性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青霉素的抑菌机制
抑制细菌细胞壁中的肽聚糖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菌 的生长。
第十章 细菌学概论
主讲:庄东明 电话:6222493 E-mail:dmzhuang@
细菌(bacterium)是一类具有细胞壁,以无
性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结构与分类
一、细菌的大小和形态
大小
测量单位是微米(μm)
染色
细菌是无色透明的,必须染色后才能看到其轮廓
芽胞杆菌属和梭菌属是两类主要形成芽胞的细菌。
肉毒梭菌
芽胞的特征
芽胞的形成受控于芽胞基因,也受外界环境的影 响 一般只在动物体外形成,营养缺乏时,启动芽胞 形成基因 带有全部生命必需的完整核质、酶系统和合成菌 体组份的结构 折光性强,壁厚,不易着色 仅是一休眠形式,一个细菌只形成一个芽胞,一 个芽胞也只形成一个细菌
青霉素可以抑制转肽酶的合成,使短肽侧链之间的交联
过程中断,从而使肽聚糖合成中断。
对青霉素敏感性革兰阳性菌高于革兰阴性菌
肽聚糖含量高 外膜对大分子的通透屏障作用
溶菌酶的抑菌机制
广泛存在于鸟类蛋清、人的泪液和鼻涕、部分细菌 及噬菌体内的一种酶。 专一水解细菌β-1,4糖苷键,破坏肽聚糖骨架,引起 细菌细胞裂解
细菌形态及结构

第十章 细菌学概论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bacterium) 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一、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一)大小:以微米(μm)为测量单位。 (二)形态:
1、球菌(coccus): 2、杆菌(bacillus): 3、螺形菌(spiral bacterium):
G-菌细胞壁结构
特异多糖 核心多糖
脂类A 外
脂质双层
膜
M GM BP
MGM
脂蛋白 肽聚糖
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厚度
厚 20-80nm
肽聚糖层数 50层
肽聚糖含量
占细胞壁干重 50-80%
强度
坚韧
磷壁酸
+
外膜
-
革兰阴性菌 薄10-50nm 1-2层
5-20% 疏松 +
溶菌酶作用点
青霉素作用点
(3)革兰阳性菌(G+菌)结构及特点
肽聚糖: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桥。
特点:层次多: 达50层
含量多: 50%~80%
厚: 20~80 nm
致密: 三维立体结构
磷壁酸:
壁磷壁酸
膜磷壁酸
革 兰 阳 性 菌 肽 聚 糖 结 构
革兰阳性菌模式图
(4)革兰阴性菌(G-菌)结构及特点:
1)维持菌体形态 2)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 3)参与物质交换 4)决定菌体抗原性 5)某些成分与致病性有关:磷壁酸、LPS
(2)主要成分:肽聚糖(peptidoglycan ,粘肽)
聚糖骨架:N-乙酰葡糖胺—N-乙酰胞壁酸 交替排列
四肽侧链: 五肽交联桥:由五个甘氨酸组成
革兰阳性菌肽聚糖
N-乙酰葡糖胺 N-乙酰 胞壁酸
第十章_细菌学概述授课

细菌(bacterium)概况
概念:
广义:泛指各类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包括细菌、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
立克次体、放线菌
狭义:专指细菌
专指数量最大、种类最多,具有代表性、
典型的,即通常所说的细菌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结构与分类
一、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二、细菌的大小
一、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球形 球菌
直径l mm左右
大:3~10 mm 长
杆形
杆菌
中:2~3 mm长
小:0.6~1.5 mm长
弧菌:2~3 mm 长
螺形
螺形菌
螺菌:3~6 mm 长
1 .球菌 :菌体呈球形或近似球形。 ⑴.双球菌:在一个平面上分裂成双排列,如肺
炎双球菌、脑膜炎双球菌
肺炎双球菌
脑膜炎双球菌
⑵.链球菌:在一个平面上分裂,成链状排列, 如溶血性链球菌
大多数病原菌都属此类;
专性厌氧菌: O2对其生长有毒害作用 如:破伤风梭菌 专性厌氧菌在有氧条件下不能生长的原因: 缺乏细胞色素和细胞色素氧化酶 ——不能获得
营养物质
缺乏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超氧阴离子、 超氧化物歧化酶-生成H2O2 过氧化物酶-分解H2O2
(二)细菌的繁殖方式
细菌多无性繁殖 细菌以简单的二分裂 方式进行繁殖,繁殖一代
功能
抗吞噬作用 粘附作用
龋齿 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
1. 荚膜的化学组成
• 大多数细菌的荚膜是多糖,炭疽芽胞杆菌、鼠
疫耶氏菌等少数菌的荚膜为多肽。
• 多糖分子组成和构成的多样化使其结构极为复
杂,成为血清学分型的基础。
• 荚膜的形成需要能量,与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
第十章《细菌学概论》复习题

第十章《细菌学概论》复习题糖D、))BCD 20A有关C21A、B环状DNACD、22A桥C敏感23A殖有关C果有关24A25( D )ABCD 26.ABCD 27B )。
C、荚膜A )。
、无磷壁酸D、有脂蛋白、线粒体D、C )。
C、质粒-3-脱氧辛酸36组分是(AC37A、由FC密切38.能以AC39( B )。
AC40.AC41.AC42.( D )A运输C转移43.( A )。
A运输C转移)。
B )D、1小A )。
、180℃×2小D、100℃×为( D )。
~7.2~7.4℃C )。
~45℃~32C原质D53( D )AC54.AC55菌?( CAC56AC养基57A、色素素58A、C59A、毒素素60( D )A、BCD61是( DABC( A )D )。
C )。
糖发酵试D、靛基质( B )。
B )。
D69AC能力70ABCD71A、72ABCD73( BABCD74( BABCD75( C )ABC、18D76)。
、无基内菌丝D、以孢子囊 C )。
)。
B、放线菌属D、链霉菌属、细菌的代谢D )。
D、异染颗粒B )。
A)。
( A )AC86( C )。
AC87AC88.AC89( C )。
AC90.AC91.AC、O92AC93ABCD( B ))。
CA )。
D、脓毒血( A )。
D、脓毒血( D )。
A症101A作用C作用102.A相似C酸103A毒性C104ABC的物质D的物质105A多糖106AC最肽交联桥脂多糖附着作用基团转耐氧菌33亡期34.菌丝35菌丝36.28~3738菌394041.类脂类脂A4243444546调4795%质粒 L线症正常菌群1.2.LL型)。
其特+菌产生的一种G—菌的ID50)或半数具有黏附作用未入血液,------来源网络,仅供参考醛处理可制成类毒素作用弱;经甲醛处理不形成类毒素------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细菌学概论

比面积:单位体积表面积越大→代谢旺盛 ,繁殖迅速。 带电现象:一般环境中(pH7.2~7.6)带
负电(G+菌等电点pH2~3;G-菌等电点
pH4~5)。
布朗运动:不发生位移的无规则颤动
半透性:细菌的细胞膜为选择透过性膜 渗透压:细菌体内含有高浓度的营养物质 和无机盐,故处于高渗状态(20-25个大气 压) 低渗→胞质压出
棒状杆菌
双歧杆菌
分枝杆菌
3.螺形菌(spiral bacteria)
弧菌
螺菌
二. 细菌的结构
(一)细菌的基本结构
1.细胞壁
概念:位于细胞膜最外层,紧贴细胞膜的
一层无色透明,坚韧有弹性的膜状结构 生物学功能:形态,保护,交换,致病
(1)、革兰阳性菌的细胞壁
细胞壁结合蛋白
壁磷壁酸 膜磷壁酸
肽聚糖
脂蛋白
1)肽聚糖
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组成。
L-丙氨酸 D-谷氨酸 L-二氨基庚二酸 D-丙氨酸
大肠埃希菌
2)外膜(G-特有)
外膜:由脂蛋白、脂质双层、脂 多糖(LPS)构成
脂多糖 磷脂 脂多糖 外膜 通道蛋白 蛋白质
外周间质
肽聚糖 外周间质 细胞膜
脂蛋白
脂多糖结构:由脂质A、核心多糖、特 异性多糖三部分组成。
3、鞭毛 (flagellum)
1.概念:某些细菌菌体外附着的细长、呈波状 弯曲的丝状物。 2.分类:单、双、丛、周毛菌。 3.化学成分:蛋白质。
4.功能: (1)细菌的运动器官
(2)某些细菌鞭毛与致病有关 (3)H 抗原
半固体培养基中生长情况
有鞭毛细菌:扩散生长,周围浑浊 无鞭毛细菌:沿穿刺线生长,周围透明
2)磷壁酸(G+特有)
细菌学概论.

细菌(bacterium):一类具有独特细胞壁,并以
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的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结构
细菌的大小
测量单位: 微米(µ m) 球菌大小一般用直径表示,多数为1.0 µ m左右,杆菌一般以长和宽表示,常见
的杆菌大小约为(1-5) µ m*(0.5-1.0) µ m
形态与结构
外膜
脂蛋白 ———连结外膜与细胞壁 脂质双层 —— 类似细胞膜
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LPS
类脂A—是内毒素的活性中心,
无种属特异性 核心多糖—有属特异性 特异性多糖( 寡糖重复单位)—有种的特异性
LPS的主要功能
提高细胞膜表面酶的活性;
类脂A为内毒素的主要组分; 特异性多糖帮助进行血清学鉴定; 噬菌体的吸附位点。
G+菌 紫色
G- 菌 红色
细胞壁的关系 细胞壁对酒精的通透性
主要为 主要为 细胞壁的化学组成不同 磷壁酸 外膜 无内毒素 有内毒素 内毒素为阴性菌细胞壁成 分 脂多糖 无效 无效 青霉素作用部位为肽聚糖 五肽交联桥 溶菌酶作用部位为肽聚糖 聚糖骨架
对青霉素 有效 的作用 对溶菌酶 有效 的作用
细胞膜
革兰阴性菌脂多糖
多种生物学效应
细胞壁
主要成分 肽聚糖 G+ 菌肽聚糖结构:
五肽交联桥 五个甘氨酸 四肽侧链 L-丙、D-谷、L-赖、D-丙 聚糖骨架 G:N-乙酰葡萄胺 M:N-乙酰胞壁酸
形态与结构
G- 菌肽聚糖结构:
聚糖骨架:
同G+ 菌 四肽侧链: L-丙、D-谷 DAP(二-氨 基庚二酸)、D-丙
复习题
微生物及免疫学试题

Chap10: 细菌学概论1细菌构造中,最耐热的是: EA. 荚膜B. 繁殖体C. 中介体D. 鞭毛E. 芽孢2有关鞭毛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EA. 具有抗原性可用于细菌的鉴别B. *些细菌的鞭毛与其致病性有关C. 化学成分是蛋白质D. 是细菌的运动器官E. 以上均是3无细胞壁构造的微生物是:CA. 真菌B. 螺旋体C. 支原D. 衣原体E. 革兰氏阴性菌4关于在微生物学开展史上作出重要奉献的科学家及其所作出的奉献,以下哪项表达是错误的: EA. 伊凡诺夫斯基发现烟草花叶病毒B. 巴斯德首次研制出狂犬病疫苗C. 弗莱明发现青霉菌产物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D. 柯霍先后别离出炭疽杆菌、结核杆菌和霍乱弧菌E. 琴纳别离出天花病毒5关于细菌芽胞的表达,以下哪项是错误的?DA. 杀灭芽胞是判断灭菌彻底的指标之一B. 抵抗力强C. 是*些细菌形成的一种特殊构造D. 是细菌的繁殖器官E. 在体外营养不良时易形成6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特殊组分是:BA. 脂多糖B. 磷壁酸C. 肽聚糖D. 胆固醇E. 几丁质7细菌的繁殖方式是:EA. 以上都不是B. 有丝分裂C. 复制D. 孢子生殖E. 二分裂8关于大肠埃希菌细胞壁的组成成分,错误的选项是: DA. 外膜B. 肽聚糖C. 脂蛋白D. 磷壁酸E. 脂多糖9最先创用固体培养基将细菌进展培养的科学家是:AA. 德国的柯霍B. 英国的李斯特C. 荷兰的列文虎克D. 俄国的伊凡诺夫斯基E. 法国的巴斯德10描述大肠埃希菌生长速度时常用的时间单位是: AA. 分钟B. 秒C. 小时D. 周E. 天11以下哪种细菌具有异染颗粒? EA. 流感杆菌B. 绿脓杆菌C. 伤寒杆菌D. 百日咳杆菌E. 白喉杆菌12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BA. 细菌B. 以上都不是C. 放线菌D. 支原体E. 衣原体13具有粘附能力的细菌构造是:DA. 胞浆膜B. 荚膜C. 鞭毛D. 菌毛E. 中介体14革兰染色所用试剂的顺序是:AA. 结晶紫→碘液→酒精→番红B. 番红→酒精→结晶紫→碘液C. 结晶紫→酒精→碘液→番红D. 番红→结晶紫→碘液→酒精E. 番红→碘液→酒精→结晶紫15以下何种细菌生长分布于琼脂培养管之底部"D P145A. 兼性厌氧菌B. 微需氧菌C. 专性需氧菌D. 专性厌氧菌E. 所有细菌16革兰阴性细菌的性菌毛:DA. 是细菌吸附易感细胞的构造B. 是转导时必要的构造C. 化学成分为多糖D. 参与两个细菌间遗传物质的交换E. 与细菌的运动有关17有关荚膜的错误描述是:CA. 化学成分多数为多糖,少数为多肽B. 具有免疫原性,可用于鉴别细菌C. 可增强细菌对热的抵抗力D. 具有抗吞噬作用E. 一般在机体内形成18细菌大小的测量单位是:BA. 毫米B. 微米C. 毫微米D. 以上都不是E. 微微米19细菌L型是指: DA. 不可逆性变异的细菌B. 非致病菌C. 细菌的休眠状态D. 细胞壁缺陷型细菌E. 光滑型—粗糙型菌落变异20首先使用牛痘苗预防天花的是: BA. 巴斯德B. 琴纳C. 李斯特D. 列文虎克E. 柯霍1关于芽胞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CDEA. 1个细菌只形成1个芽胞B. 是细菌的繁殖器官C. 抵抗力强D. 一般只在动物体外才能形成E. 芽胞形成由基因控制2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不同点在于: ABCEA. 革兰阴性菌肽聚糖不含五肽交联桥B. 革兰阳性菌肽聚糖含量多C. 革兰阳性菌无外膜D. 革兰阳性菌有脂多糖E. 革兰阴性菌无磷壁酸3了解细菌有无动力可用哪些方法?ABCA. 半固体培养基穿刺接种法B. 压滴法C. 特殊染色法D. 墨汁染色法E. 革兰染色法4以下对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构造的描述中,正确的选项是:ABCA. 无核膜,核质为裸露环状DNAB. 能以二分裂方式繁殖C. 有含肽聚糖的细胞壁D. 细胞核内含染色体遗传物质E. 含有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等细胞器5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ABCA. 立克次体B. 支原体C. 衣原体D. 寄生虫E. 噬菌体Chap12 常见的病原性细菌1.弧菌主要分布于EA. 动物体肠道B. 土壤C. 空气D. 人体肠道E. 水2.适宜霍乱弧菌生长的培养基是:EA. 肉浸液B. 血清肉汤C. 庖肉培养基D. 葡萄糖蛋白胨水E. 碱性蛋白胨水3.关于淋病奈瑟菌正确的选项是:BA. 为G+菌B. 人是惟一宿主C. 女性感染者比男性更重D. 淋病奈瑟菌不产生β-内酰胺酶E. 无垂直传播4.我国城市水饮用卫生标准是 DA. 每100ml水中不得超过30个大肠菌群;B. 每500ml水中不得超过3个大肠菌群C. 每1000ml水中不得超过10个大肠菌群D. 每1000ml水中不得超过3个大肠菌群;E. 每100ml水中不得超过5个大肠菌群;5病原菌与其传播途径组合错误的选项是:EA. 脑膜炎球菌-呼吸道传播B. 伤寒杆菌-消化道传播C. 肺炎球菌-呼吸道传播D. 淋球菌-性传播E. 引起猩红热的乙型链球菌-血行传播6金葡菌产生的致病物质不包括:DA. 杀白细胞素B. 溶血素C. 剥脱性毒素D. 致热外毒素E. 耐热核酸酶7肥达反响的原理是 CA. 协同凝集反响;B. 沉淀反响C. 凝集反响,用抗原测未知抗体;D. 凝集反响,用抗体测未知抗原;E. 间接凝集反响;8各型链球菌中致病力最强的是:CA. D群链球菌B. 丙型链球菌C.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D. B群链球菌E.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9以下哪项不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特点 CA. 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B. 产生耐热核酸酶C. 胆汁溶解试验阳性D. 产生溶血素E. 分解甘露醇10不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疾病是:EA. 烫伤样皮肤综合征B. 毒性休克综合征C. 食物中毒D. 假膜性肠炎E. 肉毒中毒11关于霍乱,错误的选项是:DA. 人类是霍乱弧菌的唯一易感者B. 病愈后,少数病人可长期带菌C. 属于烈性消化道传染病D. 病后的免疫力短暂E. 接种霍乱死疫苗可增强人群的特异性免疫力12别离培养淋球菌,常用的培养基是:BA. 5%葡萄糖肉汤培养基B. 巧克力血琼脂平板C. 精制琼脂肉汤培养基D. 半固体培养基E. 麦芽糖肉汤培养基13引起第7次世界性霍乱大流行的细菌是 AA. Eltor生物型B. 古典生物型C. O-1群霍乱弧菌D. O139群霍乱弧菌E. O-2群霍乱弧菌14以下不属霍乱弧菌生物学特性的是: CA. 营养要求不高,耐碱不耐酸B. 致病物质主要是霍乱肠毒素C. 革兰阳性菌D. 有两个生物型,均有O、H抗原E. 无芽胞,但有鞭毛15烫伤受以下哪一种细菌感染易造成全身剥皮病症 BA. 大肠杆菌B. 金黄色葡萄球菌C. 白喉杆菌D. 肺炎双球菌E. 产气荚膜杆菌16关于霍乱弧菌的生物学性状,错误的选项是:CA. 革兰染色阴性B. 碱性蛋白胨水可作为选择增菌培养基;C. Eltor生物型霍乱弧菌抵抗力强,是因为有芽胞形成;D. 在霍乱病人粪便悬滴标本中可见"穿梭运动〞现象。
医学微生物学习题药学3

医学微生物学习题药学3医学微生物学习题第10章细菌学概论测试题—形态结构与生理二、填空题:1.医学微生物包括细菌学、病毒学和其他微生物三大部分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共六类微生物。
3.病毒必须在活细胞内才能增殖,为非细胞型微生物。
4.正常菌群对人体具有生物拮抗、营养作用、免疫作用和抗衰老作用等作用.5.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微米/μm。
6.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菌、杆菌和螺形菌。
7.细菌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有染色体和质粒两种,其中质粒不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8.细菌的菌毛有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种,前者与细菌粘附有关,后者具有传递遗传物质作用。
9.经革兰染液染色后,被染成紫色的是革兰阳性菌,被染成红色的是革兰阴性菌。
10.细菌的特殊结构有荚膜、鞭毛、菌毛和芽胞。
11.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包括脂质A、核心多糖和特异多糖3种成分。
12.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肽聚糖是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构成。
13.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主要结构肽聚糖,是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构成。
14. 固体培养基是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2-3%琼脂,加热溶化经冷却凝固后即成;当加入0.3-0.5%琼脂时,即成半固体培养基。
15.细菌的繁殖方式是二分裂。
绝大多数细菌繁殖一代用时为20-30分钟,而结核杆菌繁殖一代用时为18-20小时。
16.半固体培养基多用于检测细菌动力。
17.根据菌落的特点可将菌落分为光滑型菌落、粗糙型菌落和粘液型菌落。
18.SS琼脂培养基含有胆盐、枸橼酸、煌绿,可抑制革兰阳性菌和大肠杆菌的生长,常用于肠道致病菌的分离和培养。
19.细菌色素分为水溶性色素和脂溶性色素两种。
20.以简单的无机物为原料合成复杂的菌体成分的细菌称为自养型菌,只能以有机物为原料合成菌体成分及获得能量的细菌称为异养型菌。
21.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包括充足的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合适的酸碱度和必需的气体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媒染—碘 化钾溶液 浸湿30S
3. 脱色—95%乙醇溶液 进行颜色洗脱
4.复 染—
石炭酸 复红
第二 次染 色
细菌呈现第一次染色的效果紫色
,革兰氏阳性菌(紫阳G+
);
呈现第二次染色的效果红色;
称革兰氏阴性菌(红阴G -
)
革兰氏染色法
阳性菌 阴性菌
抗酸染色法 只适用于少数抗酸性细菌如结核分枝杆菌麻 风分枝杆菌的检查。
第六节 细菌的检查方法
一、细菌形态的检查法
(一)显微镜 细菌形体微小,肉眼不能直接看到,必须藉助显微镜
放大后才能观察。常用的是 1、普通光学显微镜 经油镜放大1000倍左右可观察细菌 大小、形态、荚膜、芽胞、鞭毛等。 2、电子显微镜 放大倍数可达数十万倍,主要观察细菌 的超微结构,分辨率在1nm以下。电镜分二类: 1)透射式:主要用于观察细菌、病毒内部的精细结构。 2)扫描式:主要用于表面结构的观察,立体感较强。
⑷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在中毒性休克基础上 ,通过启动凝血的连锁反应,在小血管内形成大量微血 栓,接着内毒素又通过启动溶血的系统,小血管壁坏死 、出血,患者常因重要内脏出血而发生严重后果。 细菌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见表11-7。
(二)病原菌的侵入数量
感染的发生,除致病菌必须具有一定的毒力物质 外,还需有足够的数量。菌量的多少,一方面与致病菌 毒力强弱有关,另一方面取决于宿主免疫力的高低。一 般是细菌毒力愈强,引起感染所需的菌量愈小;反之则 菌量需大。
2、毒素
1)外毒素 主要由革兰阳性菌产生,某些革兰阴性菌 也能产生外毒素。大多数外毒素是在菌细胞内合成后分 泌至细胞外;也有存在于菌体内,待菌溶溃后才释放出 来,如痢疾志贺菌和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的外毒素。
外毒素化学成分是蛋白质,不耐热,易被热、酸、蛋白 酶分解破坏。但葡萄球菌肠毒素例外,能耐100℃30min 。
方法:
将细菌涂片、干燥、固定—>石炭酸复红—>盐酸酒精—>
稀释美蓝
(加温染色) (脱色)
(复染)
结果:
抗酸性细菌:一旦着色后,能抵抗盐酸洒精脱色,仍保留 红色者。非抗酸性细菌:被盐酸洒精脱色而复染成蓝色者
3、暗视野显微镜 光线不是直接穿过物镜,而是由 样品反射或经折射后再进入物镜。因此视野呈黑色, 样品呈明亮的。所以象黑夜观察星星一样,主要用于 不染色活菌的观察。
4、相差显微镜 利用相差板作用,使光线在穿入标 本中密度的部位时,引起位相差异并呈现出光强度的 明暗对比,使物象有立体感,主要用于活菌及超微结 构的观察。
⑶ 内毒素血症与中毒性休克:当血液中细菌或病灶内细 菌释放大量内毒素入血时,可导致内毒素血症。内毒素 作用于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血小板、补 体系统、凝血系统等并诱生TNF-α、IL、组胺、前列腺 素、激肽等生物活性物质,使小血管功能紊乱而造成微 循环障碍,表现为微循环衰竭和低血压、组织器官毛细 血管灌注不足、缺氧、酸中毒等。严重时则导致以微循 环衰竭和低血压为特征的中毒性休克。
2)复染色法 用二种以上的染料进行染色的方法常用的有:
革兰染色法(Gram stain) 该法是丹麦细菌学家革兰 (Hans Christian Gram)于1884年创建,至今仍在广泛 应用。标本固定后,先用碱性染料结晶紫初染,再加碘 液媒染,使之生成结晶紫-碘复合物,然后用95%乙醇 脱色处理,最后用稀释复红或沙黄复染。
(3)败血症(septicemia):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 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性中毒症状。 (4)脓毒血症(pyemia):化脓性病原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 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至宿主的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 新的化脓性病灶。
4、带菌状态
有时致病菌在显性或隐性感染后并未立即消失,在体内 继续留存一定时间,与机体免疫力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为带 菌状态,处于带菌状态的人称为带菌者,是重要传染源。
2、消化道感染 病原菌随病人的粪便排出,污染周围 环境尤其是水源,进而污染食品等,可经口食入而发生感 染。
3、创伤感染 病原菌可经破损的皮肤粘膜侵入而发生感 染。
4、接触感染 病原菌通过人-人或动物-人的密切接触而 感染。其方式可为直接接触或通过用具等间接受染。
5、节肢动物叮咬感染 病原菌通过吸血昆虫叮咬而传播 。如人类鼠疫由鼠蚤传播,恙虫病由恙螨幼虫传播等。
2)全身感染 感染发生后,致病菌或其毒性代谢产物向 全身播散引起的全身性症状。临床上常见的有:
(1)毒血症(toxemia):致病菌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 不进入血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素或由于细菌死亡裂解 释放的内毒素进入血流,引起特殊的中毒症状。常见的 病原菌有破伤风梭菌、白喉棒状杆菌等。
(2)菌血症(bacteremia):病原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 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的一过性通过血循环到达体内适 宜部位后再进行繁殖而致病。
第五节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性
一、细菌的感染
感染是指病原菌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侵入机 体,并在一定的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 过程。
(一)感染的来源
1、外源性感染 外源性感染是指感染来源于宿主体外,传染源有:
1)病人 是传染病流行传播的主要传染源。
2)带菌者 有些健康人携带有某种致病菌但不产生临床症 状,也有些传染病患者恢复后在一段时间内仍继续排菌, 称为带菌者。这些健康带菌者和恢复期带菌者是很重要的 传染源,因其不出现临床症状,不易被人们察觉,故危害 性更大。
3)病畜和带菌动物 有些细菌是人畜共患,因而接触这 类病畜或带菌动物也可引起人类感染。
2、 内源性感染
内源性感染是指感染来源于患者自身体内或体表。这类 感染的致病菌大多是体内的正常菌群,少数是以隐伏状态 存在于体内的致病菌。正常菌群在特定条件下成为条件致 病菌后再致病。
(二)传播方式与途径
1、呼吸道感染 病原菌随病人或带菌者的咳嗽、喷嚏、 大声说话时喷出的飞沫等散布到周围空气中,经吸入而感 染。
①菌毛粘附素:由细菌菌毛分泌,如大肠埃希菌的 I型菌毛、定植因子抗原I(CFA/I)、淋病奈瑟菌菌毛 产生的是菌毛粘附素。
②非菌毛粘附素:非细菌菌毛分泌的,是细菌表面的蛋 白质或其他组分,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脂磷壁酸、A群 链球菌的M蛋白、肺炎支原体的P1蛋白等属非菌毛粘附 素。
3)侵袭性酶 侵袭性酶一般不具有毒性,但在感染过程 中可以协助致病菌抗吞噬或向四周扩散。如致病性葡萄 球菌凝固酶,能使血浆中液态纤维蛋白原变成固态的纤 维蛋白围绕在细菌表面,可协助细菌抵抗吞噬。A群链 球菌产生的透明质酸酶、链激酶和链道酶,能降解细胞 间质透明质酸、溶解纤维蛋白等,有利于细菌在组织中 扩散。
根据临床上病情缓急不同,分为: 1)急性感染 发作急,病程较短,一般是数日至数周。 病愈后,致病菌从宿主体内消失。常见的病原菌有脑膜炎 奈瑟菌、霍乱弧菌等。
2)慢性感染 病程缓慢,常持续数月至数周。多见于胞 内菌感染,如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等。
根据临床上感染部位不同,分为:
1)局部感染 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后,局限在一定部位生 长繁殖引起局部的病变。如化脓性球菌所致的疖、痈等 。
5、荧光显微镜 以紫外光为光源,当紫外光照射到 荧光物质染色的标本时,因吸收紫外光而放射出荧光 临床上常用荧光素标记抗体,来测末知的抗原。
(二)不染色标本的检查 将细菌标本直接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用途:观察细菌运动能力及繁殖方式。 常用方法:压滴法、悬滴法、暗视野观察法
(三)染色标本的检查 1、常用染料:美蓝、碱性复红、结晶紫及龙胆紫等。 利用细菌的等电点较低,在近中性的溶液中带负电荷, 容易与带正荷的碱性染料结合使细菌着色。 2、常用方法: 1)单染色法 用一种染料进行染色,只能用于观察细 菌的大小、排列和形态。
2)内毒素 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 (1ipopolysaccharide,LPS)组分,只有当细菌死亡裂 解或用人工方法破坏菌体后才释放出来。
内毒素耐热,加热至160℃经2~4h才被破坏。
内毒素抗原性弱,不能用甲醛液脱毒成类毒素。
不同革兰阴性菌的脂多糖结构类型一致,主要毒性 成分脂质A结构也基本相似。因此,不同革兰阴性菌 感染时,由内毒素引起的毒性作用也基本相同。
此法可将细菌分为两大类:不被乙醇脱色仍保留紫色 者为革兰阳性菌,被乙醇脱色后复染成红色者为革兰阴 性菌。
意义:鉴别细菌、选择抗菌药物、研究细菌致病性
革兰氏染色
1884年,丹麦医生C.Gram发明 程序:(1)初染(结晶紫1-2min)
(2)媒染剂(碘液1min) (3)脱色(95%乙醇20~30S) (4)复染(蕃红1 ~ 2min)
二、 细菌的致病性
致病菌的致病机制与其毒力强弱、侵入数量以及侵入部 位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细菌的毒力
毒力(virulence)是指致病菌的致病性强弱程度。构成细 菌毒力的物质是侵袭力和毒素。
1、侵袭力 指病原菌突破宿主皮肤、粘膜生理屏障, 侵入机体并在体内生长繁殖、蔓延扩散的能力。包括 1)荚膜 具有抗吞噬和阻挠杀菌物质的作用,使致病菌 能在宿主体内大量繁殖,产生病变。 A群链球菌的微荚膜 、伤寒沙门菌的Vi抗原、大肠埃希菌的K抗原等结构,其功 能也与荚膜相同。
(三)感染的类型
感染的发生、发展和结局是宿主免疫系统和致病菌相 互作用的复杂过程。根据两者力量对比,感染类型可出现 不同临床表现。而且随着双方力量的增减,可以出现相互 转化的动态变化。
1、隐性感染
当宿主的抗感染免疫力较强或侵入的病菌数量不多、毒 力较弱,感染后对机体损害较轻,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 临床症状,为隐性感染,或称亚临床感染。隐性感染后机 体常可获得足够的特异免疫,清除入侵的病原性细菌。
2、潜伏感染 当机体免疫力与病原菌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暂时处于平
衡状态时,表现为潜伏感染。一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潜伏 的病原菌则可大量繁殖引起病变。 3、显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