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文学 (2)
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文学作品学习
第五单元学前儿童文学作品学习教学要求了解儿童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目标及内容;熟悉儿童文学作品活动引导步骤;掌握学前儿童文学作品学习活动设计指导的方法。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目标及内容教学难点学前儿童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设计课时安排本单元理论教学安排4学时,实训教学安排4学时,共8学时。
教学大纲第一课学前儿童文学作品学习活动概述一、学前儿童文学作品(一)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含义与内容学前儿童文学是指与0~6岁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及接受能力和阅读能力相适应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包括故事、寓言、神话故事、儿童生活经验故事、儿童小说、成语故事、笑话、儿歌、儿童诗、散文、绕口令、谜语、儿童科学文艺等。
(二)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特点(1)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应浅显易懂,形式上多用名词、动词等具有形象内容的词语;句式多为短句;语体具有口头文学的特点。
(2)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情节应生动有趣,要单纯,一个作品中只反映一个事件,涉及的人物不要太多,事件逻辑关系要简单。
(3)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结构应条理清楚。
(4)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主题应具有教育性文学作品的教育作用。
(5)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内容应具有知识性。
(6)学前儿童文学是快乐的文学,这种快乐之美常常通过幽默、诙谐的方式来表现。
(7)学前儿童文学是稚拙的文学,是婴幼儿固有的纯真心灵的流露。
(8)学前儿童文学是质朴的文学,来源于婴幼儿天生就具有的一种不加修饰的自然淳朴的美。
二、学前儿童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目标(一)认知目标丰富作品相关的社会知识,初步学会一些简单的处事做人的道理;了解文学作品有童话、诗歌等题材,了解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对书面语言有初步的认知,懂得文学作品中运用的是规范而成熟的语言;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学会标准发音,扩展词汇,了解各种语言句式的表达。
了解书面用语和口头语言的对应关系。
(二)情感态度目标对书面语言有浓厚的兴趣,喜欢文学作品,愿意欣赏文学作品,积极参加文学活动;体会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真善美,感受文学作品的情感脉络和语言美,发展幼儿的艺术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学前儿童文学教案(全面)
学前儿童文学教案(全面)学前儿童文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学前儿童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培养学前儿童的阅读兴趣和能力;3.引导学前儿童发展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及方法1.教学内容:(1)学前儿童文学的概念和分类;(2)优秀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选读和分析;(3)开展学前儿童文学创作活动。
2.教学方法:(1)讲授法:介绍学前儿童文学的概念、分类和特点;(2)读本法:选取优秀的学前儿童文学作品供学生阅读并展开讨论;(3)讨论交流法:开展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分析;(4)创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学前儿童文学创作活动。
三、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通过唱歌、朗诵等方式引起学生对学前儿童文学的兴趣。
2.学习学前儿童文学的概念和分类(15分钟)通过图片、PPT等形式介绍学前儿童文学的概念和主要分类,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3.选读学前儿童文学作品(30分钟)选择适合学前儿童阅读的经典文学作品,如《小红帽》、《三只小猪》等,并进行读本讲解和导读,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4.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分析(40分钟)学生围绕所选的学前儿童文学作品进行讨论,包括情节、人物塑造、语言运用等方面,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
5.开展学前儿童文学创作活动(40分钟)通过游戏、绘画、故事编排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学前儿童文学创作,让他们感受创作的乐趣,并在创作中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6.总结(10分钟)通过互动问答等方式,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强调学前儿童文学的重要性和对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积极影响。
四、教学资源准备1.图片、PPT等教学辅助材料;2.优秀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材料;3.创作活动所需的绘画纸、彩色笔等工具。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2.评价学生对学前儿童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3.评价学生在学前儿童文学创作活动中的表现和创作成果。
六、延伸拓展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或社区组织的学前儿童文学活动,如朗诵比赛、绘画比赛等;2.组织学生参观图书馆或图书展览,拓宽他们的学前儿童文学知识和阅读资源。
安徽低幼儿童文学名著导读 (2)
安徽低幼儿童文学名著导读1. 引言低幼儿童文学是指适合3岁至6岁孩子阅读的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以简单易懂的文字、丰富多彩的插图和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吸引孩子们主动阅读并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阅读习惯。
安徽是中国的文化名省,拥有众多优秀的低幼儿童文学名著。
本文将介绍几本值得推荐的安徽低幼儿童文学名著,帮助家长和教师更好地引导孩子们阅读。
2. 《贝贝龙》《贝贝龙》是一本以安徽为背景的低幼儿童文学作品,由安徽本土作家编写。
这本书通过一个可爱的小龙贝贝的成长故事,让孩子们了解昆明湖的美景、安徽传统文化和家庭教育。
故事情节紧凑有趣,字数简单易懂,适合3岁至6岁的孩子阅读。
3. 《小红草》《小红草》是一本获得多个文学奖项的安徽低幼儿童文学名著。
这本书以安徽农村为背景,讲述了女主人公小红草的成长故事。
通过描写小红草与她的伙伴们在田野里的冒险经历,故事展现出家庭、友情和团结的重要性。
故事情节生动有趣,语言简练,适合孩子们阅读和理解。
4. 《大熊》《大熊》是一本适合低幼儿童阅读的安徽名著。
这本书以熊为主角,讲述了熊与朋友们的友情故事。
故事中富有想象力的情节引发孩子们的兴趣,同时也通过描述熊的行为和态度来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这本书不仅能够帮助孩子们提升阅读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社交意识。
5. 《小喇叭》《小喇叭》是一本以安徽农村为背景的低幼儿童文学名著。
这本书通过小喇叭和朋友们的生活故事,向孩子们传递出快乐、团结和勤劳的信息。
故事中的插图生动可爱,故事情节紧凑有趣,适合孩子们进行自主阅读或与家长一同阅读。
6. 《小虎队破案记》《小虎队破案记》是一本安徽低幼儿童文学名著系列,包括多本故事集。
这个系列通过描述小虎队小朋友们的侦探故事,培养孩子们的推理和解决问题能力。
故事情节紧凑有趣,插图精美,适合孩子们进行阅读和思考。
7. 结语安徽拥有丰富的低幼儿童文学名著,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安徽的特色和价值观念。
这些作品通过丰富的情节、生动的插图,吸引孩子们主动阅读,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
(幼儿园教师招考必看)学前儿童文学教育活动
学前儿童文学教育活动学前儿童文学教育活动是以低幼儿童文学作品为基本教育内容而设计组织的语言教育活动类型。
这类活动是从一个具体的文学作品教学入手,围绕这个作品展开一系列相关的活动,帮助儿童理解文学作品所展开的丰富而有趣的生活,体会语言艺术的美,为儿童提供全面的语言学习机会。
文学教育是学前教育机构语言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以学前儿童文学作品为基本教育内容而进行的文学教育活动,也是学前机构语言教育活动一种不可缺少的类型。
一、对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基本认识学前儿童文学作品包括:寓言、童话、儿童故事、儿歌、儿童诗、谜语诗、绕口令、儿童散文、儿童小说、儿童科学文艺等多种体裁。
(一)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价值取向1、儿童文学作品包含了作家对所描写的对象以至整个人类社会和宇宙的认识和评价。
与其他艺术相比,在文学的感性认识中沉淀着很丰富的理性成分。
儿童文学的内容应有尽有,需要给儿童传递的各种文化知识、观念、态度和情感,都可以编到作品里去,可以有超越时空的大量的细节描述,使形象栩栩如生,使文学中的每一个形象都各具特色。
2、儿童文学是用语言塑造文学形象的艺术。
语言具有间接性和模糊性的特点。
文学的真、善、美的形式不像美术那样直接以视觉形象显现,而是隐含在语言中。
读者必须通过对语言文字信息进行理想和想象,才能在头脑中产生画面,因此文学的形象不在时空中,而是在人的头脑中。
这一特点,留给读者比美术更为广阔的艺术想象的空间。
读者大脑中的形象越细腻,越丰满,越鲜活,也就越激动人心。
作为艺术,首要的是审美价值:语言美、形象美、心灵美、意境美;其次是多功能的其他认识价值:科学知识的,人际关系的,行为品质的;第三是娱乐价值:引起美感享受,愉悦身心;第四是促进想象力、创造力、情感体验等教育目标让儿童去实现。
(二)学前儿童学习儿童文学作品的主要表现我们经常观察到儿童在接受伤口时的种种表现。
他们时而、喜时而忧、时而惊,时而怒……他们为乌龟战胜大灰狼而欢乐,为掉进池塘的小鸡的命运而担忧,为不敢过独木桥的小熊鼓劲,为魔术师打不完的喷嚏、为猪八戒四仰八叉的跟斗发出阵阵笑声。
学前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代码:14401405 课程学时:36学分: 2适用专业:师范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开课时间:一年级二学期开课单位:教育学院大纲执笔人:大纲审定人:<学前儿童文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一门文化基础课程,立足师范院校学前儿童文学的教学实际,从课程设置出发,结合学前儿童文学的特点和学前儿童的生长和认知特点,由基本理论学习到作品鉴赏,再到婴幼儿文学作品的创作和改编。
以理论基础为指导,以作品鉴赏为基础,以写作训练为提高,三者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突出专业基础课程的特色。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文学的基本知识和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具有赏析儿童文学作品和创编儿童文学作品的初步能力。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学前儿童的基本理论、年龄特征、以及学前儿童文学的特点以及中外儿童文学的发展。
2、能掌握一定的教学技能,能很好地进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具备教师初步的职业素养3、以理论基础为指导,以作品鉴赏为基础,以写作训练为提升,三者有机结合,突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4、引导学生有选择的阅读、鉴赏、学前儿童需求的作品,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前儿童文学基本理论、儿歌创作、幼儿诗的创作、婴幼儿生活故事创作、幼儿图画创作、婴幼儿散文创作及幼儿戏剧的创作与改编。
2、教学难点:把握学前儿童文学教育的性质,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教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施教学;内化教育者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联系实际,以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通过观看录像、实践观摩法、演示操作法、设计指导法、调查实验法等,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教学技能.四、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时分配361.学前儿童文学基本理论61.1 学前儿童文学概说了解 11.2 婴幼儿的年龄特征掌握 21.3 学前儿童文学特点掌握 21.4 中外儿童文学的发展掌握 1 2.儿歌32.1 儿歌概说掌握 12.2 儿歌鉴赏掌握 12.3 儿歌创作掌握 1 3.幼儿诗33.1 幼儿诗概说了解 13.2 幼儿诗鉴赏掌握 13.3 幼儿诗创作理解 1 4.婴幼儿童话 34.1童话概说了解 14.2 婴幼儿童话的鉴赏理解 14.3 婴幼儿童话的创作和改编掌握 1 5.婴幼儿故事55.1 婴幼儿故事概说掌握 25.2 婴幼儿生活故事掌握 15.3 婴幼儿故事鉴赏掌握 15.4婴幼儿生活故事的创作掌握 1 6.婴幼儿图画书46.1 图画书概说掌握 26.2图画书种类和特征掌握 16.3 幼儿图画的创作和改编掌握 1 7.婴幼儿散文 37.1婴幼儿散文概说掌握 17.2 婴幼儿散文的鉴赏掌握 17.3 婴幼儿散文的创作掌握 18.幼儿戏剧38.1幼儿戏剧概说掌握 18.2 幼儿戏剧鉴赏掌握 18.3 幼儿戏剧的创作和改编掌握 19.调查、见习幼儿园儿童文学作品教育活动 4— 6五、实践教学内容要求与说明1、调查: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学生四人为一小组,全班调查全市十几所幼儿园,重点了解儿童文学教材的选择、教师的学前儿童文学教育观念、儿童的文学发展状况等。
学前儿童文学案例教学(2篇)
第1篇一、引言学前儿童文学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还能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情感表达和想象力。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将抽象的理论与具体的实践相结合,使学前儿童文学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更具针对性。
本文将以一个具体的案例,探讨学前儿童文学案例教学的应用。
二、案例背景某幼儿园中班,共有30名幼儿,年龄在4-5岁之间。
这批幼儿正处于语言敏感期,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想象力丰富。
教师希望通过阅读活动,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案例目标1. 培养幼儿对学前儿童文学的兴趣。
2.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增强幼儿的想象力。
4. 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四、案例实施(一)选择合适的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选择了《小熊请客》这一故事。
这个故事讲述了小熊邀请朋友们来家里做客,却因为粗心大意,导致朋友们没有享受到美食的故事。
这个故事情节简单,语言生动,易于幼儿理解。
(二)阅读活动准备1. 准备故事绘本、角色头饰、水果等道具。
2. 创设情境,布置教室,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三)阅读活动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思考:“你们有没有邀请过朋友来家里做客?你们都准备了什么好吃的?”以此激发幼儿的兴趣。
2. 阅读环节教师带领幼儿一起阅读《小熊请客》。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理解故事内容。
3. 角色扮演环节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
幼儿在扮演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 讨论环节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小熊为什么会邀请朋友们来家里做客?朋友们为什么没有享受到美食?”通过讨论,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5. 总结环节教师总结故事中的道理,引导幼儿思考:“我们在邀请朋友做客时,应该注意哪些事情?”以此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
五、案例反思通过本次案例教学,幼儿在阅读《小熊请客》的过程中,不仅了解了故事内容,还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学前儿童文学二三事
学前儿童文学二三事It’s very importent!!!!↓第一节学前儿童文学概说学前儿童文学的命名是“学龄前儿童文学”它是以6岁前的婴幼儿为欣赏主题,为满足其审美需要,培养其审美情感,提升其审美能力,促进其健康成长而创作或改编的文学。
1.学前儿童文学首先是文学,具有文学的一般艺术特征2.学前儿童文学又是儿童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儿童文学”一般是指适应18岁前未成年孩子阅读和欣赏水平的文学)3.学前儿童文学是儿童文学特色最鲜明的文学第二节婴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审美心理特点婴幼儿时期是个体发展的重要时期学前儿童文学只要充分尊重和契合婴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审美心理特点一、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婴幼儿处在个体发展的最初阶段婴儿期是孩子身体迅速发展的时期(例如,这个时期的孩子已能认识红、黄、蓝、绿等几种基本色。
)婴儿动作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学会随意地独立行走和用手摆弄物体两个方面在.13..-.14..个月时...,他们已能在平地上行走,但还容易摔跤2.岁以后...,不仅走路自如,还学会了跳、跑、翻越、攀登等复杂动作孩子在幼儿期身体仍在迅速发展,但较前一年龄阶段相对缓慢....5.-.7.岁.幼儿小肌肉开始发育,他们已能进行绘画、写字等活动。
脑的重量在继续增加,到幼儿阶段末期脑的重量已占成人脑重的......90..%.婴幼儿生理发育是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姓孙,父母希望我比孙中山厉害两倍,于是我叫孙串出。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第三节学前儿童文学的特点一、学前儿童文学的文体特点1.语言应浅显易懂2.情节应生动有趣3.结构应条理清楚4.主题应具有教育性5.内容应具有知识性二、学前儿童文学的婴幼儿特点1.游戏性2.趣味性3.直感性4.幻想性三、学前儿童文学的审美特征1.学前儿童文学的快乐的文学2.学前儿童文学是稚拙的文学3.学前儿童文学是“荒诞”的文学4.学前儿童文学是质朴的文学每当你睡着的时候,体内的另一个你就会苏醒。
儿童文学第一章练习题
第一章儿童文学概述一、填空1、根据儿童成长阶段的特征,我们把儿童文学分为()()和()三个层次。
2、学前儿童欣赏文学具有()()()()等特殊方式。
3、()被誉为"东方安徒生"。
二、判断1、学前儿童是指为3-6岁的学龄前儿童服务的文学,是为吸引他们的文学兴趣,培养他们对文学的鉴赏能力而创作或改编的文学。
()2、少年文学是指12-18岁的少年服务的文学。
()3、儿童版《十万个为什么》不属于儿童文学。
()4、识字或识物大卡属于儿童读物。
()5、儿童文学最基本的原则,在于可以引导儿童通过作品认识世界。
()三、简答1、请简述学前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
2、请简述儿童审美心理的特殊性。
3、请简述学前儿童文学的文体特征。
四、论述1、学前儿童文学在学前儿童教育中有什么作用?答案:一、1、学前儿童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2、听赏图画、音乐表演欣赏阅读欣赏3、陈伯吹二、1、×2、×3、√4、√5、×三、1、学前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主要表现为纯真美、稚拙美、变幻美和质朴美四个方面。
(一)纯真美学前儿童的心灵是单纯、明净的,这成为学前儿童文学纯真美的客观因素。
表现儿童生命、儿童世界的纯真之美也应成为学前儿童文学作家自觉的创作追求。
(二)稚拙美稚拙是稚嫩、不加雕饰、毫不做作的形态在文学作品中的反映。
“稚”与“拙”是学前儿童心智未开时表现出来的固有天性。
学前儿童的想法和行为充满了稚拙情趣,而适应学前儿童需要的学前儿童文学也就表现出一种稚气和拙朴的艺术风格。
(三)变幻美好奇、好幻想、好探究是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
幻想是学前儿童的一种天赋和本能。
因此,学前儿童文学必须具备儿童式的幻想,有更多惊险色彩和神奇意味,可以有上天入地、无拘无束的情节,神奇怪诞、滑稽有趣的人物,体现出迷人的变幻之美,并且通过文学艺术形象的创造,来发展学前儿童的想象空间。
(四)质朴美学前儿童文学与原始文学、民间文学一样,都有一种质朴美。
《学前儿童文学》复习题及答案下
《儿童文学》复习题及答案(下)一、填空题1.童话是以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存在的、符合儿童思维方式、有着独特幻想逻辑的,在现实、超现实和人类心灵间自由徜徉的奇妙故事。
2.叶圣陶是我国现代童话的创始人,他于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国创作的第一部童话集。
3.夏尔·贝洛是17世纪法国国的作家,他的著名作品是童话集《鹅妈妈的故事》。
4.童话最基本的特征是丰富多彩的幻想。
这种基本特征主要是通过夸张、象征和拟人等艺术手法表现出来的。
5.我国"童话"这一名称出现于清代末年,其标志是1909年由孙毓修主编的《童话》丛书。
6.从人物形象看,童话可以分成超人体童话、常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_。
7.伊索是古希腊著名寓言家,《伊索寓言》开创了西方寓言的先河。
8.寓言文学在世界上的三大发祥地是印度、希腊和中国。
9.最早的童话是由_神话_、_传说_演变而来的,始于民间的口头创作和传播。
10.1835年,_丹麦_安徒生的童话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出版,标志着童话进入了作家创作阶段。
11.寓言是一种寄托着哲理和教训的简短故事,一般寓言主要由故事、寓示、寓意等三个要素组成。
12.幼儿戏剧通过演员扮演角色、运用动作表演故事情节来反映社会生活、刻画人物形象的舞台艺术。
13.婴幼儿图画书是一种以婴幼儿为主要接受对象的文艺读物,是图画_和_文字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形式。
它的基本特点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或全部用图画表现故事内容。
14.婴幼儿散文是指那些适于婴幼儿阅读的,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字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或写景的作品。
15.“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冰心为《晨报副镌》写的《寄小读者》系列散文开婴幼儿散文之先河。
二、选择题1.在幼儿文学的各种文体中,最具幻想性的文体是A.儿歌 B.童话 C.幼儿散文 D.幼儿戏剧2.第一个明确为儿童创作童话的作家是A.格林兄弟B.安徒生C.叶圣陶D.拉伯雷3.童话的幻想根植于()A.神话B.传说C.理想D.现实4.童话起源于()A.科学幻想故事 B.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C.古典文学作品 D.历史事件5.从体裁划分,童话可以分成( )。
最新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复习资料说课材料
最新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复习资料说课材料幼儿心理特征与幼儿文学的关系。
1。
概述3——6岁幼儿感知觉、注意和记忆的特征与幼儿文学的关系。
(P6)2。
概述3——6岁幼儿思维、想象和语言的特征与幼儿文学的关系。
(P6)⑴幼儿的感知觉与幼儿文学的关系。
(P4):(1)观察事物的特点是大轮廓、粗线条的,容易抓住作品中形象的外部特征。
幼儿文学作品中,应多应着墨于人物(含拟人形象)外部形象描绘,而大段的心理描写和独白则不适于幼儿文学作品。
(2)空间知觉水平较低,深度知觉尚未发展。
为较小幼儿创作图画读物时,要注意背景不能过于复杂,尽量避免重叠现象。
(3)幼儿的时间知觉发展较迟,还不能掌握“年”、“年代”的概念。
在幼儿文学作品中最好使用笼统的时间词汇,如“从前”、“很久以前”等。
⑵幼儿的注意与幼儿文学的关系。
(P4-P5):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对于鲜明、生动、具体形象、有变化的刺激物以及个人有兴趣的事物,容易引起无意注意。
要求幼儿文学作品的开头尽量简洁,要尽早提出人物性质和行为发展线索;故事情节要生动、曲折、紧张、有趣;篇幅不宜过长。
⑶幼儿的记忆与幼儿文学的关系。
(P5):幼儿的记忆带有很大的无意性,幼儿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大都是无意记忆的结果。
幼儿记忆事物是以机械识忆为主,逻辑识记的能力和记忆的精准性还较差。
语言合辙押韵、琅琅上口的幼儿诗歌,有生动活泼的形象、曲折情况的故事,富于幻想的童话,能帮助幼儿的记忆。
(4)幼儿的思维与幼儿文学的关系。
(P5)(1)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要到5、6岁才开始萌芽;(2)概括能力较低,不易掌握抽象概念;(3)判断和推理能力发展的趋势是:从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到事物隐蔽的内在联系,从主观经验或对待生活的态度为依据到以客观的逻辑关系为依据;④理解力的发展增强表现在: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到事物关系的理解,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来理解发展到主要依靠词的说明来理解,从对事物的比较简单、表面评价发展到对事物比较复杂的、较深刻的评价。
《学前儿童文学》复习题及答案下
《儿童文学》复习题及答案(下)一、填空题1.童话是以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存在的、符合儿童思维方式、有着独特幻想逻辑的,在现实、超现实和人类心灵间自由徜徉的奇妙故事。
2.叶圣陶是我国现代童话的创始人,他于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国创作的第一部童话集。
3.夏尔·贝洛是17世纪法国国的作家,他的著名作品是童话集《鹅妈妈的故事》。
4.童话最基本的特征是丰富多彩的幻想。
这种基本特征主要是通过夸张、象征和拟人等艺术手法表现出来的。
5.我国"童话"这一名称出现于清代末年,其标志是1909年由孙毓修主编的《童话》丛书。
6.从人物形象看,童话可以分成超人体童话、常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_。
7.伊索是古希腊著名寓言家,《伊索寓言》开创了西方寓言的先河。
8.寓言文学在世界上的三大发祥地是印度、希腊和中国。
9.最早的童话是由_神话_、_传说_演变而来的,始于民间的口头创作和传播。
10.1835年,_丹麦_安徒生的童话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出版,标志着童话进入了作家创作阶段。
11.寓言是一种寄托着哲理和教训的简短故事,一般寓言主要由故事、寓示、寓意等三个要素组成。
12.幼儿戏剧通过演员扮演角色、运用动作表演故事情节来反映社会生活、刻画人物形象的舞台艺术。
13.婴幼儿图画书是一种以婴幼儿为主要接受对象的文艺读物,是图画_和_文字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形式。
它的基本特点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或全部用图画表现故事内容。
14.婴幼儿散文是指那些适于婴幼儿阅读的,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字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或写景的作品。
15.“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冰心为《晨报副镌》写的《寄小读者》系列散文开婴幼儿散文之先河。
二、选择题1.在幼儿文学的各种文体中,最具幻想性的文体是A.儿歌 B.童话 C.幼儿散文 D.幼儿戏剧2.第一个明确为儿童创作童话的作家是A.格林兄弟B.安徒生C.叶圣陶D.拉伯雷3.童话的幻想根植于()A.神话B.传说C.理想D.现实4.童话起源于()A.科学幻想故事 B.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C.古典文学作品 D.历史事件5.从体裁划分,童话可以分成( )。
学前儿童文学教育活动
一、儿童文学作品的基本认识
(一)什么是 学前儿童文学 作品
是指那些与0-6岁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及接受能力
和阅读能力想适应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它包括寓
言、童话、儿童故事、儿歌、儿童诗、儿童散文、儿 童小说、儿童科学文艺等多种体裁。
(二)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教育价值
儿童文学作品包含了作家对所描写的对象以及整个 人类社会和宇宙的认识和评价 儿童文学是用语言塑造文学形象的艺术 从上述特点看,以文学作品向儿童进行的教育有多元价值。 作为艺术品,首要的是审美价值:语言美,形象美,心灵美, 意境美;其次是多功能的其他认识价值:科学知识的,人际认 识的,行为品质的;第三是娱乐价值:引起美感享受,愉悦身 心;第四是促进想象力、创造力、情感体验等审美心理发展的 价值
你会叫乌龟带你到哪儿去”,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将故事
主题与现实生活结合,让幼儿体会到大自然的博大美妙和 生活的美好。
4.围绕故事开展系列创设性活动
为帮助幼儿理解掌握故事,教师可以在理解或延伸环 节安排活动,如故事表演游戏、复述故事、创编故事、续
编故事。
由于幼儿编故事需要一定的生活知识经验 作基础和语言表达能力,更需要幼儿充分的艺 术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以及故事图示结构的理解 ,不同年龄的幼儿编构故事能力差异导致幼儿 故事续编具有年龄班特点。
自己对某个文学作品的理解;结合文学作品提供的语言信
息,进行创造性想象,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经验和想 象,尝试艺术性结构语言。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向。
(一)文学作品的认知目标
1.丰富作品相关的社会知识。 2.知道文学作品有童话、诗歌、散文等体裁,了解语 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3.理解文学作品内容,学会标准发音,扩展词汇,了
大班
学前儿童文学
(二)幼儿期生理特点
1、幼儿期的孩子身体迅速发 展,但较前一年龄阶段相对缓慢。 2、幼儿不仅能走、跳、跑、 摆弄物体,而且有了初步的独立 能力,能做出比较 复杂的动作, 如穿鞋、系鞋带、画画、写字。
二、婴幼儿的心理特征
(一)婴儿心理特点
1、学会走路,开始说话
2、出现表象思维和想象
3、出现独立性
(二)幼儿心理特点
二、儿歌的起源和发展 我国最早的儿歌专 集----明代吕坤编著的 《演小儿语》,46首儿 歌。 三、儿歌的主要特点 : 语言浅显,明白易懂 篇幅短小,主题单纯 具体形象,趣味盎然 音韵和谐,好记好诵
四、儿歌的分类及其特殊 艺术形式: 摇篮曲、游戏歌、数数歌、 问答歌、绕口令、连锁 调、谜语歌、颠倒歌、 字头歌
学前儿童文学 第三章 幼儿诗
第一节 幼儿诗概说
一、什么是幼儿诗及幼儿诗的发展 1、幼儿诗是指以幼儿为主体接受对象,适合于 幼儿听赏吟诵的自由短体诗。 2、现代幼儿诗概念的产生: 幼儿诗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的自由体新诗 中演变发展而来的。 3、代表性作家:叶圣陶、艾青、冰心 4、我国古代诗人创作儿歌情况 :骆宾王《咏 鹅》、李白《静夜思》、白居易《草》《悯农》、 孟浩然《春晓》、杜牧《清明》
(二)现代童话的文学特征
1、呈现纯真的儿童世界 2、实现成人的童年梦想 3、创建多样化、个性化的文本结构
五、童话的表现手法 1、拟人 2、夸张 3、象征
五、童话的分类
1、从童话的形成过程划分 民间童话、文学童话(艺术童话、创作童话) 2、从童话的人物形象划分 常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超人体童话 3、从童话的体裁划分 童话故事、童话诗、童话剧 4、从童话的内容划分 生活童话、知识童话
1、3-4岁时,幼儿的认识能力、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都迅速发展。 表现为:模仿。 2、4-5岁时,主要在于认识活动的概括性和行为的有意性 明显地开始发展。 表现为: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化 3、5-6岁时,心理活动概括性和有意性表现明显。 表现为:好奇、初步的逻辑思维。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文学作品设计与组织
(四)诗歌、散文活动的组织方法与指导要点
1.积累相关的知识、生活经验。 2.与各种活动相结合,重在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 前儿童理解诗文。 3.把握不同年龄学前儿童的活动特点,有针对性 地进行仿编活动。 4.留给学前儿童艺术性建构语言的尝试空间。
04
05
学前儿童诗歌、散文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
(一)学前儿童诗歌、散文作品的选材要点
1 一般要点:
(1)题材广泛,有意义。 (2)构思巧妙,富有想象力,充满童趣。
(3)符合学前儿童已有经验水平。
2 各年龄班选材要点:
(1)小班:选材应以儿歌为主;要篇幅短小,主题集中,含一个画面; 语言形象要生动活泼,构思巧妙。 (2)中班:选材应以儿歌、儿童诗为主;画面一个以上,篇幅稍长; 语言要丰富多彩,多用重复结构。 (3)大班:选材题材广泛;篇幅较长,画面丰富;表现方式多样。
3、理解故事。
(三)学前儿童故事活动的组织方法及指导要点
利用多种形式积累学前儿童相关的知识、生活经验。
01
02
教师讲述故事语言要规范、完整、生动形象。
03
教学形式应丰富多样。 学前儿童故事教学教师重在引导儿童理解、体验作品,所以 描述性、思考性、假设性的三层次提问引导应准确、恰当。 以发展学前儿童创造性想象和语言表述为主。
(二)学前儿童诗歌、散文活动过程的设计
(1)教师通过音乐、挂图、幻灯片、多媒 体课件等教具,帮助学前儿童理解诗歌。 (2)通过三层次的提问,帮助学前儿童理 解诗歌。 (3)理解难懂的字、词、句。 (4)理解诗文的情绪情感。 (5)解诗文的表现形式。
学前儿童文学--幼儿诗教学课件
•
《谁的伞大》
六、幼儿诗的创作
• 诗人以敏锐的慧眼从生活中捕捉到美的事 物, 熔铸进自己丰富的想象和感情, 用最精 练而富有节奏的形象化的语言, 直接地抒发 自己对自然和生活的感受与情绪, 创造出一 种美的意境来。
(一)幼儿诗创作的原则
• 1、健康积极的主题。 • 2、题材多种多样。 • 3、充沛的感情。 • 4、有浓郁的儿童情趣。 • 5、鲜明的形象性。 • 6.有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韵律。
(二)活泼、生动的想象
• 婴幼儿的“泛灵论”特点表现为物我不分、主 客体不分, 幼儿诗中的想象, 常常采用夸张、比 喻、拟人等表现手法。
• 雷将军生气了 • 在天上大步走动 • 把云做的地板 • 踩得轰隆轰隆直响
(三)富有情趣的构思
• 幼儿诗要表现幼儿的天真率直、无邪、活泼的天 性, 就要具有幼儿情趣, 具有游戏性和趣味性。
• 在重土安迁, 讲究亲缘关系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 对祖先的祭奠代表了一种伦理文化。从 小培养幼儿的亲缘意识, 是对人伦教养的一 种启蒙。
二、幼儿诗与儿歌的异同
• 儿歌又称童谣, 是以低幼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 的歌谣, 历史悠久, 形式丰富而相对固定。
• 幼儿诗是从“五四”以后的自由体新诗中演变 发展而来的, 题材广泛, 韵律无拘。
• 学习讲述《小猪奴尼》
(四)讽刺诗
• 针对幼儿生活中的不良现象或不良习惯, 以 夸张讽刺的手法写成的幽默诙谐的诗。
• 讽刺是一种艺术, 表现效果极强, 讽刺诗的 教育效果是其他诗歌样式所不及的。
• 幼儿诗歌的讽刺都是善意的, 轻微的。
(五)题画诗
• 根据图画或摄影作品画而题写的诗歌。 • 题画诗来源于画, 但又不为画面所拘束, 也
学前儿童文学的特征
学前儿童文学的特征一、学前儿童文学的文体特征(一)学前儿童文学是开启心智的启蒙文学学前儿童文学对婴幼儿心理成长可以起到引导作用,所以学前儿童文学的主题富有教育性,有益于婴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发展,例如数数歌、绕口令、谜语,童话中关于勇敢、正直、同情心、友情等内容。
(二)学前儿童文学是深入浅出的口语文学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浅显易懂,形式上多用名词、动词等具有形象内容的词语;句式多为短句;语体具有口头文学的特点。
学前儿童文学情节单纯,一个作品中只反映一个事件,涉及的人物不多,事件逻辑关系简单。
(三)学前儿童文学是趣味盎然的快乐文学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情节应生动有趣。
生动有趣,指情节发展迅速,事件过程富有趣味,能吸引婴幼儿注意。
学前儿童文学带有很强的游戏性,有些作品本身就契合幼儿的游戏方式,如谜语、绕口令、问答歌、数数歌、颠倒歌、拍手歌等。
(四)学前儿童文学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情感文学学前儿童文学不仅能丰富学前儿童的语言,而且能丰富学前儿童的情感。
学前儿童在欣赏儿童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品德方面的启发和教育,以及情感、情操、精神境界等方面的感染和影响,从而达到感染情绪、丰富情感等作用。
二、学前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一)纯真美学前儿童文学是纯真的文学,是婴幼儿固有的纯真心灵的流露。
儿童的心灵的单纯、明净的,这成为学前儿童文学纯真美的客观因素。
(二)稚拙美学前儿童文学是稚拙的文学。
学前儿童生活经验不足,但喜欢用自己有限的经验来解释世界,因而他们的想法和行为充满的稚拙情趣。
而适应儿童需要的学前儿童文学也就表现出一种稚气和拙朴的艺术风格。
(三)变幻美学前儿童文学是变幻的文学。
好奇、好幻想、好探究是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以学前儿童为审美主体的学前儿童文学更需要富于幻想,以发展学前儿童的想象空间。
(四)质朴美学前儿童文学是质朴的文学,来源于婴幼儿天生就具有的一种不加修饰的自然淳朴的美。
在学前儿童文学作品中,质朴美表现为作品形式的简洁、朴素,也表现为作品内容的浅显,还可以表现为作品语言的不加雕琢、本色自然。
学前儿童文学第二版韦苇
学前儿童文学第二版韦苇
学前儿童文学第二版韦苇是一本备受关注的专业书籍,它为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
而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了解和学习。
第一,了解学前儿童的认知特点。
学前儿童的认知能力相对有限,他们的思维是以形象为主的,能力是以感性为主的,这也是每个领域的专业人士在教育教学中必须了解的一些重要原则。
这个阶段的儿童对于声音、色彩、形态和图像等有很强的感知能力,而且他们在各个方面的人际交往能力也有很大的差异。
因此,学前儿童文学的教学与课程设置需要结合学前儿童的认知特点,注重情感教育、游戏教育和启发性教育。
第二,了解学前儿童文学的教育意义。
学前儿童文学不仅可以丰富儿童的语言环境,还能引导儿童的生活情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培养他们对事物的热爱以及对一些基本价值观念的认知。
学前儿童文学还能促进儿童与外界的交流和沟通,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和生活环境,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第三,了解学前儿童文学的教学方法。
在学前儿童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培养儿童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注重互动性和启发性,让儿童通过自主探索、游戏模仿等方式来学习,引导他们从中获取知识。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并引导儿童对所学知识进行传承和创新。
总之,学前儿童文学第二版韦苇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教育和管理学前儿童。
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领悟书中的知识和理念,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断创新,为儿童们创造一个全面、互动、温馨的成长环境。
第一章学前儿童文学介绍
• •
瞎子和小野兽 一个瞎子精于用手触摸各种动物, 什么动物只要他一摸,便能分辨出来。 有个人带来一条小狼,请他摸一摸,说 出是什么东西。他摸了摸这个小野兽后 说:“这是一条狐狸,还是一条狼,我 不大清楚。不过有一点我却十分明白, 让这种动物进羊栏总是不安全的。” • 这故事是说恶劣的习性在年小时便 可得知。
中外儿童文学的发展
外国儿童文学发生和发展四个时期 1、史前期:十八世纪以前 2、萌芽诞生期:十八世纪 3、第一个繁荣期:十九世纪 4、第二个繁荣期:二十世纪
(一)史前期:十八世纪以前 的儿童文学
• 没有专属于儿童的文学,主要 是一些具有较浓文学气息的训诫书、 知识书以及一些贴近儿童审美情趣 的民间口头创作和成人文学。
• •
烧炭人与漂布人 烧炭人在一所房子里经营,看见有一个漂 布商搬迁到他的旁边来住时,满怀高兴地走上 去劝他与自己同住,并解释说这样彼此更亲密, 更方便,还更省钱。漂布商却回答说:“也许 你说的是真话,但完全不可能办到,因为凡我 所漂白的,都将被你弄黑。” • 这故事说明,不同类的人很难相处。
• •
二、婴幼儿的年龄特征
• 儿童的年龄特点
是指儿童在成长发育过程中与一定 年岁相对应稳定的生理特征、心理特 征和社会化程度的综合表现。 • 总的特点即由各方面的不成熟向比 较成熟发展。
•
(一)、婴幼儿的生理特征
• 1、婴儿期生理特点 • 婴儿期是孩子身体迅速发展的时期。是婴幼儿 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 • 思考: • (1)、婴儿期孩子的身高、体重、脑皮质、抑制 力特点。 • (2)、婴儿动作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 (3)、婴儿期行走动作发展的作用? • (4)、婴儿期手动作发展作用?
农夫与蛇
冬天,农夫发现一条蛇冻僵了, 他很可怜它,便把蛇放在自己怀里。 蛇温暖后,苏醒了过来,恢复了它 的本性,咬了它的恩人一口,使他 受到了致命的伤害。农夫临死前说: “我该死,我怜悯恶人,应该受恶 报。” 这故事说明,即使对恶人仁至 义尽,他们的邪恶本性也是不会改 变的。
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教学内容
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第一节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概述一、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内涵和类别1、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是指那些与0-6岁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及接受能力和阅读能力想适应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类别它包括寓言、童话、儿童故事、儿歌、儿童诗、儿童散文、儿童小说、儿童科学文艺等多种体裁。
3、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特点教育性文学性浅易性趣味性二、对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的认识(一)对0-3岁婴幼儿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的认识1、0-3岁婴幼儿文学作品活动的特点婴幼儿文学作品活动的开展具有随机性、日常性、反复性等特点。
可以如下展开:(1)多开展“平行”的亲子阅读(2)初步养成倾听文学作品的良好习惯(大声朗读、专家讲、讲述自编的作品)(3)利用各种途径让婴幼儿感受文学作品,多观看儿童美术片或动画片(4)让婴幼儿多重复感受文学作品,多种途径帮助婴幼儿理解作品内容(复述)2、0-3岁婴幼儿文学作品活动的目标0-1岁半:(1)能安静地听成人念儿歌,讲简短的故事或念最浅显的儿歌,喜欢听唱歌等好听的声音;(2)对图书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喜欢听成人讲述图书上的故事或儿歌等;(3)对动画片表示出极大的关注。
1岁半-3岁:(1)喜欢听故事,欣赏儿歌,看动画片,能简单复述故事或儿歌的部分或者一句话;(2)能大方朗读儿歌,学唱儿歌;(3)能主动自觉地翻阅图书,对故事或儿歌朗诵、动画片等文学作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4)能用情景表演或角色游戏来表演部分故事内容。
(二)对3-6岁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的认识1、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室围绕文学作品开展的一个系列活动。
(1)围绕文学作品教学开展活动。
(2)整合相关内容,开展一个主题、多种形式的系列活动(网络)。
2、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发展的是学前儿童的完整语言。
3、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整合、渗透于其他教育(四领域)活动中。
(三)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的目标1、文学作品的认知目标(1)丰富作品相关的社会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故事》
第一章、学前儿童文学基本理论
9、中国儿童文学的产生和发展 A 中国儿童文学的萌芽 B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 C 中国当代儿童文学 建国17年间的儿童文学 文化大革命十年 新时期的儿童文学
第一章、学前儿童文学基本理论
《水孩子》是英国十九世纪作家查尔斯·金斯利(1819 一1875)写的一本著名童话,也是他的代表作。写 成于1863年。 在这部童话中,作者以亲切而风趣的语调,优美 而简洁的文笔,生动地讲述了一个扫烟囱的孩子 如何变成水孩子,在仙女的引导下,经历各种奇 遇,最后长大成人的美丽故事。 《水孩子》使得英国儿童文学从道德故事向一个 较为轻松的崎岖小道。这部童话中有不少讽喻, 包括劝诫的成分。但那决不是说教,而是寓于故 事之中,寓教于乐,幽默风趣。其中寄托了作者 对自己的孩子和所有孩子的希望:爱清洁,行善 事,勇敢正直,健康成长,成为博闻广识、心胸 开阔的人。汤姆听到的声音是:“下海去:下海 去!”他得到的教导是:世界是如此的精彩,如果他 想成为一个男子汉的话,就必须到外面的世界去 闯一闯。他必须像每一个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来的 人一样,完全靠自己在外面闯。用自己的眼睛看, 用自己的鼻子闻,自己睡自己做的床,自己玩火 就烫痛自己的手指头……另一方面,由于金斯莱 平日爱好自然,同时也是个博物学家,所以本书 关于自然界的描写都极其真实而且生动。可以说, 这是一本根据十九世纪中叶科学成就写成的童话。
2、儿歌的起源和发展 我国最早的儿歌专集-
---明代吕坤编著的《演 小儿语》
3、儿歌的主要特点 : 语言浅显,明白易懂 篇幅短小,主题单纯 具体形象,趣味盎然 音韵和谐,好记好诵
4、儿歌的分类及其特殊 艺术形式:
摇篮曲、游戏歌、数数 歌、问答歌、绕口令、 连锁调、谜语歌、颠倒 歌、字头歌
第二节 儿歌鉴赏
五、形象
塑造鲜明生动,对幼儿有吸引力的形象是幼儿文学创作
中的核心问题
类型化形象
六、语言
幼儿文学语言的特殊性是由幼儿的言语发展特点所决定的。
第三节 儿歌创作
儿歌创作应注意的问题: 贴近幼儿生活,贵在率真自然 既要有浓郁的儿歌味,又要将儿歌当诗写 变换视角,避免雷同 向传统儿歌学习——旧瓶装新酒 反复修改,去粗取精
儿歌欣赏
临海传统童谣
斗斗虫 斗斗虫,
虫咬米, 小虫管窝里, 大虫高山吃白米,
飞啊飞啊飞! (这首童谣是为一岁左右的小孩子而作。
了她的飘带,仿佛也看到了海的
女儿,给人带来由衷的欢欣。诗
人把对大海强烈的爱,对美的一
往情深,附丽于随波摇曳、舞姿
婆娑的海带身上,不由人不陶醉
在诗的意境中。这样的意境是建
筑在幼儿往往分不清现实和幻想
的年龄特征的基础上。因此,才
有可能把童话中的海的女儿与现
实中的海生植物联系起来;把得
到现实中的海带用来满足幻想中
物,如鸡、狗、猫也随声附和,都鄙视他。它们都根据 自己的人生哲学来
对他评头论足,说:“你真丑得厉害,不过只要你不跟我们族里任何鸭子
结婚,对我们倒也没有什么大的关系。”它们都认为自己门第高贵,了不
起,其实庸俗不堪 。相反,“丑小鸭”却是非常谦虚,“根本没有想到什
么结婚”。他觉得“我还是走到广大 的世界上去好。”就在“广大的世界”
的“ 见见海的女儿”的宿愿。这
种极富浪漫色彩的意境,是任何
一首称得上是幼儿诗的作品所不
可缺少的。
儿歌和儿童诗的阅读指导
儿歌与儿童诗的区别与联系
二者的区别: 产生的时代 审美风格 语言运用
二者的联系: 类似的外在节奏 趣味性
二、阅读欣赏儿歌的一般方法
首先,注意儿歌从日常生活出发,简洁明白 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象 淡化童话逻辑,创作富有现代
气息的新型童话。
二、婴幼儿童话的改编
单纯明确的主题 充满动作性、色彩感的幼儿情趣 浅而有味、活泼生动的语言
第五章、婴幼儿故事
古代启蒙读物中的幼儿益智故事:《孔融让梨》、 《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等
我国最早的以学龄前儿童为对象的刊物 :1909年 创刊的《儿童教育画》
第四章、婴幼儿童话
童话的概念 :童话是符合婴幼儿思维方式的、富 有幻想色彩的奇妙故事。
我国“五四”以来的童话创作情况 :叶圣陶《稻 草人》是我国第一部作家童话集。
建国十七年间的童话创作:张天翼《宝葫芦的秘 密》、严文井的《“下次开船”港》代表了当时长 篇童话的最高水平。
丹麦儿童文学巨匠安徒生代表作品 :《卖火柴的 小女孩》、《皇帝的新装》、《丑小鸭》、《海 的女儿》
三、阅读欣赏儿童诗的 一般方法
儿童诗《打翻了》阅读欣赏指导思路 1、朗诵指导:体会本诗的情感特点,注意对作品每一层次逻
辑 重音和节奏的处理。 讨论: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应该怎样在朗读中体现这种 感情? 2、赏析指导:启发展开联想和想象,引导对主体意象“打翻
了” 的体会和讨论。思考以下问题: 本诗选择了哪几种事物作为全诗主体意象的辅助意象,它们营 构出怎样一幅“打翻了”的诗化情景? 朗读全诗后你感受到作品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审美图景? 诗人创造诗歌意境时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婴幼儿童话的基本特征 :1)融入婴幼儿特殊心 理和思维特点的艺术幻想 2)植根于现实又超越 现实的艺术幻想
婴幼儿童话的主要表现手法 :拟人 夸张 象征
丑小鸭节选
花园里来了几个小孩子。他们向水上 抛来许多面包片和麦粒。最小的那个孩 子喊道: “你们看那只新天鹅!”别的 孩子也兴高采烈地叫起来:“是的,又 来了一新的天鹅 !”于是他们拍着手, 跳起舞来,向他们的爸爸和妈妈跑去。 他们抛了更多的面包和糕饼到 水里,同 时大家都说:“这新来的一只最美!那 么年轻,那么好看!”那些老天鹅不禁 在他 面前低下头来。 他感到非常难为情。 他把头藏到翅膀里面去,不知道怎么办 才好。他感到太幸福了,但 他一点也不 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 的。他想其他曾经怎样被人迫害和讥笑 过 ,而他现在却听到大家说他是美丽的 鸟中最美丽的一只鸟儿。紫丁香在他面 前把枝条垂到水 里去。太阳照得很温暖, 很愉快。他扇动翅膀,伸直细长的颈项, 从内心里发出一个快乐的 声音: “当我 还是一只丑小鸭的时候,我做梦也没有 想到会有这么多的幸福!”
学前儿童文学
思 考?
什么是学前儿童 文学?
你是如何看待幼 儿文学的?
你选取怎样的幼 儿读物给小朋友?
第一章、学前儿童文学基本理论
1.学前儿童文学的概念: 以0—6岁 的婴幼儿为主要对象,为促进他们 的健康成长而创作或改编的、适应 他们审美需要的文学。 2.儿童文学的分类 :幼儿文学、儿 童文学、少年文学 3、婴幼儿的年龄特征 4、学前儿童文学的文体特点:语言浅 显易懂、情节生动有趣、结构应条 理清楚、主题具有教育性。 5.学前儿童文学的婴幼儿特点 :游 戏性、趣味性、直感性、幻想性 6.学前儿童文学的审美特点:快乐、 稚拙、质朴 7.十八世纪以前的外国儿童文学代表 作品 :《五卷书》、《伊索寓言》、 《一千零一夜》、《列那狐的故事》
代表性作家:叶圣陶、艾青、冰心 我国古代诗人创作儿歌情况 :骆宾王《咏
鹅》、李白《静夜思》、白居易《草》《悯 农》、孟浩然《春晓》、杜牧《清明》
幼儿诗欣赏
海带
谢采筏
我真想见见海的女 儿,
但每次都没有找着。
今天总算不坏,
捞到了她的飘带。
诗人舍去了海带的形貌,着
力渲染海带的神韵,其修长柔美
有如海的女儿的“ 飘带”,捞到
讲礼貌儿歌
小朋友,做游戏, 你追我跳真有趣。 一不小心碰到你, 赶紧说声“对不起”。 没事没事“没关系”, 礼貌用语别忘记。 讲礼貌——会说“对不起”
第一章、学前儿童文学基本理论
6、十八世纪的外国儿童文学代表作: 卢梭《爱弥儿》
7、十九世纪的外国儿童文学: 德国的格林兄弟 《水孩子》金斯莱
二、主题
主题是文学作品中通过其形象体系显示出来的中心思想。
幼儿文学主题 道德性主题 知识性主题 趣味性主题
幼儿文学的主题要求:单纯、浅显、鲜明
幼儿文学的主题要努力从幼儿能理解的内容上去表现
金近 童话《小鲤鱼跳龙门》
三、情节
情节是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经历的种种矛盾和他的整个活动 过程,它由一个、几个或者一系列能显示人物与人物之间、 人物与环境之间的特定关系的具体事件组成。
第四节 婴幼儿生活故事的创作
一、创作要求 题材 主题 情节 结构 形象 语言
一、题材
题材是文学作品中用以构成艺术形象、体现主题的具体活材料,即作 品中所描绘的那一组有着内在联系的、相对完整的具体事物。
兼顾知识性和文学性的优秀作品:《小蝌蚪找妈妈》《啄木鸟医生》 《谁的本领大》
幼儿文学的题材 广泛多样 适应幼儿的理解水平
讨论:《桃花》 《小虾米》如何结合儿童 熟悉的生活对所介绍的事物进行比照描写? 其次,把握儿歌句式短小、节奏明快、追求 口语化的特点。
桃花 金近
桃花,桃花, 张开嘴巴, 只会笑, 不说话, 红红的嘴巴, 像个小娃娃。
小虾米 纪凯
小虾米,被窝猫, 爱睡懒觉不做操, 驼了背,弯了腰, 你说糟糕不糟糕。
丑小鸭和安徒生
它是在安徒生心情不太好的时候写的。那时他有一 个剧本《梨树上的
雀子》在上演,像他当时写的许多其他的作品一样,它受到了不公正的批
评。他在日记上说:“写这个故事多少可以使我的心情好转一点。”美丽的天鹅,但因为他
生在一个鸭场里,鸭子觉得它与自己 不同,就认为他很“丑”。其他的动
代所遭受的苦难,他对美的追求和向往,以及他通过重 重苦难后所得到的
艺术创作上的成就和精神上的安慰。
第二节 婴幼儿童话的鉴赏
第三节 婴幼儿童话的创作和改编
一、婴幼儿童话的创作 善于从生活中捕捉童话灵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