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形象分析(完整)
试析三国志演义中曹操的形象
试析三国志演义中曹操的形象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是一个极具权谋智勇的历史人物。
以下是对他形象的一些分析:
1.雄才大略:曹操被描绘为一个杰出的军事统帅和政治家。
他具有卓越的战略眼光和领导才能,善于制定计谋和应对复杂的局势。
他在战场上的胜利以及在政治斗争中的智慧表明了他的雄才大略。
2.谋略多变:曹操以其出色的谋略而闻名,他善于运用各种策略和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他经常使用诈降、离间、分化等手段来瓦解敌对势力,同时也能够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政治立场以谋求最大利益。
3.勇武果决:曹操是一个勇猛果断的将领,他在战场上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勇气和决断力。
无论是在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还是汉中之战等重要战役中,曹操都表现出了冷静果断的指挥风格。
4.文治武功:尽管曹操以其军事才能而闻名,但他也是一个重视文化和教育的统治者。
他支持文化事业的发展,提倡儒家思想,重视人才选拔和培养,力图通过文治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5.多面性格:曹操的形象也展示了他复杂的个性特点。
他既有统治者的威严和权威,又有人情味和幽默感。
他在与刘备、孙权等其他角色的互动中展现了他的智慧、机智和幽默感,使他的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
总的来说,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塑造成了一个矛盾而多面的历史人物,他的形象深受读者喜爱,并成为中国文化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曹操的形象分析(完整)
曹操的形象分析大全曹操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位具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的人物,曹操是中国文学上,史学上少见的争议巨大的形象。
在近两千年的时间里,曹操的形象又经过了那些颠覆性,戏剧性的演变,曹操的历史形象,一方面是由于《三国志》是正史,其书写也更加强调历史的真实性。
《三国志》中的曹操机警聪明,有孝行,是个旷世奇人,具有济世之才。
《三国志》中主要张扬其文治武功和卓越才能,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同时开启了尊曹贬刘的先河。
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对曹操褒贬兼有的时期,也是其文艺形象启蒙的阶段。
这时期,南朝记述魏晋时期人物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中的曹操形象呈现出如下特征.乱世奸雄、谲诈典型、妒贤代表、好色之徒、功业千载。
唐代是曹操形象进一步丰厚化的时期。
唐代统治者尤其唐太宗虽从自身的价值取向出发,对曹操的篡逆行为也进行了严厉批判,但对曹操的“匡正之功”仍评价很高。
唐代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开明的文化政策,使唐代士人对曹操的英雄业绩较为崇拜和景仰,尤其对其文采赞叹不已.他们创作了大量有关曹操事迹的诗歌,对曹操进行渲染,为《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宋元时期是曹操形象由英雄圣主到篡逆奸臣的大转折期。
从上层统治者、士大夫阶层到民间大众,“尊刘贬曹”渐渐成为主导思潮.元《三国志平话》及众多宋元戏曲作品都极尽贬抑之能事,从相貌描写、军事胜败等各方面,一味贬损、嘲弄曹操,传达了民间大众心目中对仁君的渴望,对暴君的憎恨情绪。
此时期曹操的文艺形象与其本来而貌有较大偏离,曹操的奸雄形象基木定型。
明清时期,曹操形象由英雄到奸雄彻底颠覆,从英雄豪杰逐步沦落为薄情寡义,乱臣贼子式的人物。
在这一时期的两部三国题材的作品三国志通俗演义和毛本三国演义更可以看出明显的尊刘抑曹的倾向.孙盛《异同杂语》云:“太祖尝问许子将(按许邵字子将):‘我何如人?’固问,然后子将答曰‘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太祖大笑。
”汤用彤《读人物志》亦云:“《后汉书》言许子将目曹操曰‘子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曹操形象分析范文
曹操形象分析范文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人物,也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角色之一、他具有复杂且多面的形象,既有冷酷果断的一面,又有机智狡诈的一面。
曹操的形象在历史和文学中都被广泛地讨论和解读,以下将从他的政治才能、军事才能和性格特点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曹操具备出众的政治才能。
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曹操不仅有着极高的智慧和洞察力,而且能够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标。
他善于权谋,善于利用各种政治策略和战术,为自己争取最大的政治利益。
他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行政机构和行政体系,对于领导和管理大片疆土的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他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政策和法令,为国家的繁荣和军事崛起奠定了基础。
这些政治才能在很大程度上印证了曹操的冷酷果断形象。
其次,曹操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
他善于运筹帷幄,对于军事战略和战术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曾经多次打败了敌对势力,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战略智慧。
他具有敢于冒险和灵活应变的精神,擅长用兵之道来打败敌人。
曹操采取了很多出其不意的战术手段和战略布局,使得他能够在弱势的情况下迅速扭转战局。
例如,他在赤壁之战中利用东风火攻,烧毁了敌人的船只,最终一举击溃了敌人,成为历史上的经典之战。
这些军事才能突显了曹操的机智狡诈形象。
最后,曹操的性格特点也对其形象产生了重大影响。
曹操一方面有着果断坚决的性格,他能够洞察敌我形势,决断果断地作出决策,并能够付诸行动。
另一方面,他也具有冷静沉着的品质,能够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保持镇定,面对困境时不轻易退缩。
曹操虽然手段毒辣,但他也有着赏罚分明的一面,能够识别人才并善于用人。
他重视文化教育,提倡儒家思想,在治国之道上注重文明进步。
这些性格特点使得曹操的形象更加丰富和多维。
综上所述,曹操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人物,形象复杂而多面。
他的政治才能、军事才能和性格特点都为他的形象增色不少。
同时,曹操的复杂性也使得他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解读。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曹操作为小说中的主要角色之一,其形象相当复杂多面。
一方面,曹操被描绘为一个聪明能干、谋略过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才智过人,善于用兵,拥有很高的智慧和决策能力。
他在军事方面做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如攻打黎阳、宛城和徐州,平定了一片混乱的战乱。
他还领导了多次成功的北伐战争,统一北方。
在政治方面,曹操善于利用各种手段来稳定统一及巩固政权。
他宽纵得体,反对贪污腐败,并提倡节俭从事。
此外,曹操还鼓励文化发展,打造了一支文人团队,并亲自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学作品。
然而,曹操形象中也有诸多负面的一面。
首先,他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物,不满足于统一北方,试图进一步统一全国,称霸天下。
他以权力和个人利益为导向,不择手段地追求扩张,滥用暴力,杀人无数。
他尤其对待政治敌对人士残酷无情,常常以政治手段解决问题。
其次,曹操性格傲慢自大,有时缺乏谦逊和谦虚之心。
他总是以自己的利益为重,对待部下和手下完全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他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欺骗和迫使别人服从自己的意志。
此外,曹操也不是一个诚信的人,常常背叛诺言,并使用诡计和奸细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尽管曹操的形象存在这样的负面因素,但他依然是一个受众多人敬佩的人物。
首先,曹操在他的时代被尊为忠诚和正直,并被认为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政治家。
他担任冀州牧和中央团体的领袖时,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稳定了政权并统一了领土。
他对待人民温和公平,不搜刮民财,尽力减轻人民的负担。
此外,曹操在文化方面也有很大的贡献。
他对文化振兴的重视,使得魏国成为文化兴盛的时代。
他亲自写诗、作文,鼓励文人创作,激励了许多人追求学问和艺术。
总结起来,曹操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角色。
他的出众才智和军事统帅能力使他成为当时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但他的野心和残暴也使他成为了一个令人敬畏的人物。
尽管如此,曹操对文化发展的奉献和对人民的关心以及对统一国家的努力,也使得他在其中一种程度上成为了一个值得敬佩的人物。
曹操的形象分析范文
曹操的形象分析范文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形象也是极其复杂的。
在不同的历史记载和文学作品中,曹操的形象具有多重性格特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在历史上,曹操是被公认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聪明机智,具有卓越的智谋和战略眼光。
他深谙人事、用兵之道,曾在混战纷争的末年创立了魏国,统一了三国。
曹操的权谋手段和军事策略得到了广泛的赞誉。
他精于用兵,将士敬慕他的领导才能。
曹操在白马坡、官渡、赤壁等战役中都展现出了卓越的指挥才能,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他以少胜多的战绩背后,是他灵活机动的战略和出色的计谋。
其次,曹操也是一位重视文化教育的统治者。
他广招贤才,重用文人,让他们为政府出谋划策、文风翩翩地撰写文章。
他创造了文化良好的政治环境,使得后来的魏文化逐渐充实丰盈起来。
曹操本人也是一位文学才子,他以文学才华和豪情激昂的武勇,创建了自己的个人形象。
曹操的诗文笔势雄奇,气势磅礴,对于后世诗人产生了巨大影响。
曹操还拥有相当广泛的知识面,他广泛涉猎各个领域的知识,从文学、历史到法学、兵法,几乎无所不通。
他为人正直,勤于学习,他的《庐山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名篇之一、曹操的学识和才华也赢得了很多君臣的敬佩和钦佩。
然而,在曹操的形象中,也存在着一些负面的特点。
曹操的权谋手段常常被人诟病为阴险狡诈。
他有时候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诈骗、欺压百姓,甚至杀戮无辜。
他与袁绍展开的长时间的对抗中,采取了残酷的战略手段,不择手段地消灭对手。
他的一些行径也引来了广泛的批评和讨伐,被一些文人视为暴君。
此外,曹操也经常遭受后世文人的批评与诋毁。
正因为曹操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比较复杂,他的形象也承载了人们对三国历史的不同理解和观点。
有的人把他视为英杰,有的人则将他看作淘气流氓。
而在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中的战败,更是让他遭受了不少后世文人的责难。
总之,曹操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复杂形象的人物,他的形象有光辉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分析《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分析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大家都背过各种知识点吧?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
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学习,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分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人物简介:曹操(公元155——220)字孟德。
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即魏武帝,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北方的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是三国时期势力最大的霸主。
二、性格特点之一广纳贤才,礼贤下士。
具体事例:1、曹操是个颇负盛名的爱才之君。
在官渡一战中,曹操与袁绍对峙的局面一直僵持不下。
袁绍手下,有几位谋臣,其中就有才高八斗的许攸。
在袁绍的.旗下,许攸是最受宠的谋士。
一次偶然的机遇,郭图趁许攸探查曹军虚实。
在袁绍帐前大肆指控许攸私通曹操,一脸茫然的许攸被伦为囚犯。
他明白,如果自己仍旧辅佐袁绍的话免不了杀身之祸,还是赶紧弃袁绍而去为妙。
眼下只有曹操离自己最近,何不投奔曹操为快。
消息传到了曹营,曹操早已耳闻许攸的才华,兴奋不已。
鞋子还没穿好就跑来迎接许攸。
最终,许攸帮助曹操找到了袁绍的粮库,放火将其烧毁,袁绍大军不战而忘,袁绍不久后也因被曹操数次打败吐血而死。
2、刘备本是一个微乎其微的百姓,可后因与祖辈与皇室有关,天子口喻将其提拔为皇叔,这也让心疑的曹操对他有了一丝警惕。
刘备是个正人君子,他为人忠义,心胸宽广,平凡却素有大志。
从而桃李满天下,变为妇孺皆知的好口碑。
所以,投靠刘备的英雄豪杰特别多,无论是谋士还是武将,都是千古英才,出力拔萃。
徐庶就是其中的一位。
徐庶是个才华横溢的谋士,后被刘备所用。
因为刘备势力单薄,一直吃败仗,惨烈的局面僵持不下。
来因为偶然的机遇,经部下介绍而得了徐庶,徐庶刚进蜀营,刘备便打了一个打胜仗。
曹操听见了,便从徐庶的老家把徐庶的老母架过来,同时命令手下写好文书,说徐庶的母亲饱受苦难,被囚于牢狱之中。
三国演义曹操的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曹操的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也是小说中的主要角色之一。
以下是曹操在小说中的一些人物形象特点:
政治家和军事统帅:曹操被描绘为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统帅。
他有着出色的谋略和军事才能,能够灵活运用兵法,制定明智的决策。
他的军队在战场上表现出色,使他在混战的三国时期崭露头角。
权谋高手:曹操以其权谋和智谋而闻名,常常通过计谋和策略达到他的目的。
他在政治斗争中善于运用手段,以实现自身的权力和统治目标。
仁爱一面:尽管曹操在历史上有一些残酷的行为,但在小说中,他也展现了一些仁爱的一面。
例如,他对待手下的将领有时是宽容的,对待俘虏也有时显示出仁慈之心。
文学才华:曹操被描绘成一个具有文学修养和才华的人物。
他善于诗歌、音乐,对文学艺术有一定的鉴赏力,这使得他在形象上更为丰满。
家庭观念:尽管曹操是位军事政治家,但他在小说中也有着强烈的家庭观念。
他对待家人的态度相对温和,有时甚至显示出为人父母的责任心。
总体而言,曹操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极具复杂性的角色,他的形象融合了政
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等多重特质。
小说中的曹操形象也受到了后来文化作品的多次演绎和解读,形成了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完整版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完整版曹操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三国时期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被塑造得极为复杂和多面化。
本文将从曹操的政治才能、军事战略、个人品质以及形象转变等方面对其形象进行全面分析。
首先,曹操是一位极具政治才能的人物。
在领导曹魏建立的过程中,曹操表现出了出色的组织能力和卓越的管理才能。
他建立了完善的行政机构,并对经济、法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视人才选拔和培养。
他注重民众的生活和福利,为了提高人民的生产力和生活水平,实行了一系列的土地政策和减税措施。
曹操还善于借助外交手段解决国际问题,与外族稳定关系。
这些政治才能使得曹魏得以稳定发展,并且成为了整个三国时期最为强大的势力之一其次,曹操在军事战略上也有着卓越的才能。
他重视军队的训练和装备,通过和创新,使得曹魏的军队成为当时最为精锐和强大的部队之一、曹操善于制定作战计划,善于运用兵法的原则和战术,通常能够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取得胜利。
他善于运用奇兵和伏兵,善于诱敌深入陷阱并夺取战机。
他在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一系列的战役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使得曹魏的势力得以巩固和扩大。
然而,曹操的形象也不仅仅是正面的。
曹操在权力面前常常会表现出极端的冷酷和无情。
他不择手段地追求权力,以至于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被描述为“奸雄”和“寇贼”。
他对待敌人和叛逆者都采取了极其严厉和残忍的手段,保持了高度的威严和统治力。
曹操还表现出一些狡诈的一面,在内部斗争和政治策划中常常使用阴谋手段和政治手腕。
这些行为使得曹操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了一个既令人敬畏又令人恨恶的形象。
最后,在《三国演义》的结尾,曹操的形象发生了转变。
他在临终前大放厥词,表达了自己对才华横溢而未能光大事业的遗憾和悔意。
他将自己的家族托付给了司马懿,表示自己对司马氏的信任。
这种转变显示出曹操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也使得人们对他的看法不再一致。
总的来说,曹操是一位具有卓越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的人物。
《三国演义》人物曹操之形象分析报告
《三国演义》人物曹操之形象分析报告
一、曹操之形象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一位具有崇高理想和宏伟野心,拥有高超智
慧和军事才能的“英雄”。
他具有出色的忠贞精神和丰富的人文素养,具
有勤勉、慎言、宽容的美德,具有坚韧不拔的作风。
他本着为帝国恢复昔
日荣光的奋斗精神,号令天下,收复失地,称霸中原,并统一天下的热血
梦想,把中国演变成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政权,使统一的中原再次繁荣
昌盛。
曹操一生中因耿介、勤俭、坚定不移的态度而受到尊重,他有着不屈
的硬汉抗争精神,让他与世无争,主导大局。
曹操具有高超的军事能力,
出色的政治手段,精明的策略,穷追猛打的防御态度,对战略的高度洞察,博大的胸怀,无微不至的注意力。
在先天上他有着极为强大的自信,他凭
借天赋的智慧和无私的奉献,成就了一代伟大的英雄,一代独具匠心的长
久传奇。
二、曹操的伟大
曹操在文学上的伟大指的是他拥有伟大的理想主义,信仰完美的梦想。
曹操深信,他能够重整中国,使中国强大,实现梦想。
他拒绝被称降服,
他把一切都当做实现梦想的工作。
曹操的思想源自古代的思潮,他追求完
美的梦想,具有很强的意志力,决心实现它。
曹操的军事伟大在于他善于使用army,善于指挥,善于运用战术。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以其聪明才智、政治手腕和强大的军事实力在三国的乱世中崭露头角,成为了一个极具争议性和复杂性的人物形象。
本文将从曹操的政治手腕、军事才能、人性弱点以及艺术形象四个方面对曹操的形象进行分析。
首先,曹操表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手腕。
曹操出身豪门,他具备出众的智慧和头脑,善于用计谋和策略来达成自己的政治目标。
他通过利用朝廷的权力,在各方势力之间巧妙地协调,一步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最终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曹操还善于用英才,并以所用人才非常有眼光而著名,如荀彧、郭嘉等都是他的重要谋士。
在处理政治问题上,曹操往往能够准确把握时机,善于权衡利弊,尤其擅长对敌人用计,令敌人无从应对。
其次,曹操展现了过人的军事才能。
作为一个军事家,曹操善于统帅和调度军队,通过灵活多变的战术取得了众多胜利。
他精通兵法,擅长诱敌深入、分化瓦解敌军的战术。
曹操在合肥之战中以少战多,成功阻挡了孙权的进攻;在官渡之战中精心设计,击败了袁绍的强大军队;最终又在赤壁之战中,破坏了孙刘联军的合作,使得自己的势力更加稳固。
他还创新性地组织和训练军队,提高了士兵的战斗力,建立了许多军事制度,为他的军队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然而,曹操也有他的人性弱点。
曹操在政治上以权谋著称,不择手段地追求个人利益和权力,并以铲除异己为手段。
他对待手下亦善变,既能以德报德,也能出尔反尔,因此他在部下之间留下了不信任的阴影。
曹操一生中也犯过错误,其中最为人诟病的就是他对于董卓之乱的态度。
他先后担任过董卓的部下和将领,却未能抵制董卓之暴政,使得汉献帝被迫迁徙,引发了更大的混乱。
最后,曹操在艺术形象方面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他被塑造成一个具有冷酷威严形象的人物。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曹操以黑色为主色调的服饰以及浓密的胡须的形象成为了他的标志。
他坚毅而不轻易显示情感,骨子里的野心和冷酷感使得他的形象更加立体和深入人心。
《三国演义》人物曹操之形象分析报告
《三国演义》人物曹操之形象分析报告《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一部重要作品,曹操作为其中的重要人物之一,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形象。
他具有非凡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干,被称为“文武双全”的人物,但同时也是一个有野心、残忍、权谋满腹的角色。
本文将围绕曹操的形象展开深入分析。
首先,曹操作为一个政治家,他具备了出色的领导能力和政治智慧。
他严密的组织和高效的管理使得他在混乱的时代中成为了一个有力量的统治者。
他创建了许多政治制度和法令,为国家的繁荣和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对待官员时,他能够任用人才,不计较出身以及五音不全的程度,只要该官员有才干就会加以任用,使得政权更加稳固和有序。
其次,曹操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
他在战争中表现出强大的策略和军事才能。
他善于研究敌人的心理,并根据敌人的性格和心态来制定对策。
他十分重视情报和间谍活动,常常派遣间谍搜集敌军情报,以便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
此外,他善于运用兵力和地理优势,灵活机动的战术使他在战争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
然而,曹操也是一个充满野心和权谋心计的人物。
他对待朝廷和其他势力的手段常常缺乏道义和公正,往往以手段不择手段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他曾经通过政治手段将权力逐渐掌握在自己手中,达到了掌控大权的目的。
在统治过程中,他也对反对派采取了残忍的手段,例如对待袁绍家族的屠杀,显示出他权谋心满腹的一面。
除了政治手段上的残忍,曹操在军事上也展现出了无情和残忍的一面。
例如,在火烧赤壁的战役中,面对失败的局面,他不顾生命和忠诚,逼迫自己的部将吕布投敌,这种无情的行为从侧面展现了曹操的残酷和冷血。
总的来说,曹操是一个极富争议的人物。
他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干为他赢得了无数赞誉和尊敬,但他残酷的手段和冷酷的心计也让人们对他忌惮和恐惧。
正因为如此,他成为了《三国演义》中一个极为复杂和立体的角色,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三国演义》人物曹操之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人物曹操之形象分析首先,曹操被描绘成一个智勇双全的军事家。
在小说中,曹操以他的聪明才智和出色的军事策略赢得了无数次的战役。
他精通兵法,懂得运用兵器和战术的优势,总能在关键时刻击败敌人。
例如,在合肥之战中,曹操凭借自己巧妙的战术,成功击败了孙权的联军。
此外,曹操善于布阵谋略,能够给予敌人巨大压力。
他不仅擅长防守,还懂得如何进攻,因此他能在各种复杂的战场情况下获得胜利。
其次,曹操是一个出色的领导者。
他具有很强的领导能力和组织才能,能够有效地管理大军和各级官员。
曹操在政治上重用人才,善于发现和培养人才。
他从各方面选择人才,包括以张辽、荀彧、贾诩等为代表的军事人才,以及文官和官员,如郭嘉、程昱等。
曹操明智地利用这些人才的长处,使他们在相应的岗位上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他也尊重和信任这些人才,给予他们宽松的工作环境和自由表达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曹操擅长号令、决策和分配任务,他的决断能力和卓越的管理技巧使得其部队在战场上战无不胜。
此外,曹操还展现了他的政治能力。
作为一个政治家,曹操非常注重国家和民众的利益。
虽然他在政治上采取了一些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威和地位,但在处理政务时,他对待各方面的人都比较公正。
曹操也提倡治世之道,致力于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
例如,他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和农业政策,以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并通过加强地方治理和减轻赋税等措施,来吸引民众的支持和信任。
最后,曹操的性格特点也是他形象的重要部分之一、曹操具有坚定的意志和决断力,善于掌握和控制局势,但他也有时候过于自负和傲慢。
他以自己的形象为中心,曾经为了自己的权力和地位不择手段,包括一些对手方的残暴和残忍之举。
然而,他也表现出一种仁爱之情,例如他很关心子民的生活和悬赏救济的福利政策等。
曹操形象的塑造不仅集中展现了他的优点和长处,也刻画了他的缺点和不足之处,使得曹操形象更加全面和立体。
总的来说,《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是一个智勇双全、领导才能卓越、政治能力出众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分析-公开资料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分析-公开资料
曹操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之一,是一位聪明、狡诈、果断、勇猛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领导的军队在战场上屡屡取胜,掌握着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的巨大权力。
曹操的形象在小说中被赋予了很多光辉,其中最重要的是他被塑造成三国时期的繁荣时代的始祖,为后世留下了重要的政治遗产。
同时,他也被塑造成一个极具矛盾性的人物,他有着高尚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同时也有着外表强硬、心灵脆弱的特点。
在小说中,曹操的能力受到了极高的评价,特别是他在政治上的手腕和军事上的才能。
他善于让各种力量为他所用,而不是轻易地信任他们,进而达到掌控天下的目的。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不惜采取各种手段,包括谋略、联姻、权谋、以及对反对者的残酷镇压等等。
曹操的性格也是小说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由于他经历了许多风浪,他的心理变化可能会影响到他的判断力。
他在处理危机时表现出强硬和果断,但同时他也有着脆弱的一面,表面上可能看上去很冷静,但在内心深处却非常敏感。
总的来说,曹操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他不仅是一个优秀的统帅,更是一个兼具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家优点的全能人才。
他为中国历史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了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三国志通俗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
《三国志通俗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一、引言《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其中塑造了许多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
其中,曹操作为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之一,其形象在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曹操的性格特点、才华智慧、政治手腕等方面展开分析,深入探讨《三国志通俗演义》中曹操人物的形象。
二、人物形象分析1. 贪财冷酷的形象曹操在《三国志通俗演义》中被塑造成一个贪财且冷酷无情的形象。
他在小说中经常以剥削、压榨手段谋取金钱,对待敌人更是毫不留情。
这种形象给人留下了一个铁血军阀的印象,同时也表现出曹操的政治手腕和决断力。
2. 才华横溢的形象除了冷酷的形象外,曹操在小说中也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和智慧。
他善于用兵,善于用人,对待部下宽厚大度,因此在战斗中也得到了部下们的忠诚。
这种形象展现了曹操的领袖魅力和战略眼光。
3. 政治手腕高超的形象曹操在政治上展现出高超的手腕和智慧。
他善于运用权谋、排除异己,稳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他也善于与各方势力周旋,虽然表面上对各方求和,但实际上却暗中谋划着将其他势力一一吞并。
这种形象展现了曹操政治手腕的高超和权谋的精湛。
4. 人性化的形象尽管曹操在小说中被塑造成了一个冷酷的形象,但也有许多人性化的一面。
他对待部下宽容大度,对待敌人公平公正,这也使得他在小说中不乏忠臣良将。
他对待自己的亲人也十分仁慈,对待儿子曹丕更是寄予厚望,这展现了曹操的家国情怀之一面。
三、曹操形象对后世的影响《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塑造的曹操形象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种铁血军阀的形象深深烙在了人们的心中,成为人们对于曹操的一个普遍印象。
曹操的才华和智慧也给后世政治家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勉励后人勤奋好学,谋定而后动。
再次,曹操政治手腕的高超也成为后世政治家学习的对象,他的谋略、权谋被引为典范。
曹操在小说中展现的人性化形象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四、结语《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塑造的曹操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展现了一个复杂多面的历史人物形象。
曹操的性格特点曹操的优缺点
曹操的性格特点曹操的优缺点给历史上的曹操作评语,那么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具体点说,曹操是个英雄,他引领和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对时局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曹操性格的特点,欢迎阅读。
曹操优点1、做人大气,宽宏大量官渡之战后,曹操收缴到了许多来自许都投给袁绍的信件,他没有追究,一把烧掉,不留案底;对于写文章骂了他祖宗三代的陈琳,也不追究,继续给官做。
起初,曹操推举了一个叫魏种的人做孝廉(国家认可人才),又任用他做太守(地级市长),陈宫发动兖州事变的时候,曹操认为只有魏种一定不会背弃他。
结果没想到魏种也跑了。
曹操十分生气,表示只要魏种还在中国混,就一定不会放过他。
后来生擒了魏种,想想说:“这个人还是有才啊!”还是松绑放了他,让他继续做官。
兖州事变的时候,还有个叫毕谌的人,因为张邈劫持了他的母亲等家人,曹操就让他回去,而毕谌表忠心说绝不离开,把曹操感动的流眼泪。
结果一出门他就跑了。
后来也把他给生擒回来了,大家都觉得毕谌活不了了。
曹操说:“能孝敬父母的人才会忠于君主,这种人正是我所求的。
”还是任用他做官。
张绣、贾诩反叛曹操,杀了曹操的爱子曹昂、爱将典韦,给了曹操最惨痛的教训,但他们再来投奔曹操的时候,曹操能够不计前嫌的接纳,给予他们最丰厚的封赏和最高的官职。
对于关羽这样的义士,出走之后不去追杀。
2、虚怀若谷,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能够虚心接受他人的正确意见张绣反叛之战,输了,曹操作自我检讨,说“张绣投降了我,错在我没有马上收取他的家属做人质,他才敢反叛,导致了今天的局面。
我已经吸取教训了,大家观察我,从今往后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了。
”;乌桓之战,赢了,回来之后,曹操调查当初谁反对打这场仗,大家都很害怕,以为要秋后算账。
结果曹操厚赏了那些提反对意见的人,说:“我这次出征,非常危险,侥幸赢了,还是靠的运气,这不是常有的事。
你们的劝谏,是真正的万全之计,所以要赏赐你们,以后不要为提这种意见感到为难。
三国人物之曹操人物性格分析
三国人物之曹操人物性格分析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一名吉利,沛国谯县人。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也是魏国的奠基人。
曹操兼具睿智、勇猛和机智的特质,被誉为“奸雄”,被孔融称为当世之雄才。
首先,曹操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物。
曹操聪明机智,思维敏捷,善于思考和推理。
他作为军事家,善于制定战略策略,充分利用敌人的弱点和自己的优势。
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利用风助火攻,成功击败孙刘联军,显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
在政治上,曹操善于利用官僚制度,倡导容纳人才,推崇法治,受人景仰。
他从不对手下百官悬崖勒马,但对逆反者严惩不贷。
当他在位时,他的领地治理得井井有条,令人瞩目。
其次,曹操是一个权谋家。
他善于察言观色,善于分析政治局势,懂得利用人心,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曹操曾多次斩草除根,避免政治对手对他的威胁。
他还设法通过大量的政治联姻,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曹操聪明地利用了吕布和刘备之间的矛盾,分化他们的势力,最终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
此外,曹操也是一个知书达理、博古通今的文化名将。
他驰骋沙场、运筹决胜之余,亦能懂得文化之美。
他著有《短歌行》、《龟虽寿》等诗词作品,展示了他多才多艺的一面。
他也深受才子佳人们的喜爱,与杨修、曹丕等文人交好,广泛涉猎古代文献,极大地提高了自己的文化修养。
然而,曹操也有一些负面的一面。
曹操手段毒辣,心狠手辣。
他在政治上常以镇压异见的方式处理政敌,因此“史称‘三遗恨’是与人不容;世称‘切齿仇’同类敌友”。
曹操的权谋手段和冷酷无情的一面,使他招致了许多敌人和批评者。
他的残暴行径也导致了一些刺杀和叛乱的阴谋。
总结来说,曹操是一个极具魅力和复杂性的历史人物。
他通过智勇双全的才华,成功地建立了魏国,并为后世树立了榜样。
他的权谋手段、勇武胆略以及文化艺术涉猎,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备受赞赏和争议的人物之一、对于曹操的分析,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他定性为正义或邪恶的人物,因为他的个性包含了许多复杂和矛盾的元素。
曹操的性格特点 曹操的优缺点
曹操的性格特点曹操的优缺点曹操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他既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人,也是一个阴险狡诈的权欲狂人。
作为一个历史人物,曹操的性格特点和优缺点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和分析的。
曹操的性格特点曹操的性格特点非常复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能力卓越曹操是个能力卓越的人,他不仅精通政治、军事和文化,而且具有出色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
他掌握了天下人的命运,能够调兵遣将、运筹帷幄,取得了许多战争的胜利。
2. 极具野心曹操的野心极为庞大,他有着强烈的权力欲望和征服欲望,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他通过手段取得了很多领地和财富,成为了当时最有权力的人之一。
3. 投机取巧曹操的投机取巧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他有着非常精湛的交际技巧,能够与不同的人相处融洽,同时他也有着非常高超的谋略和对局势的敏感,能够洞察未来的趋势和变化。
4. 冷静理智曹操的冷静理智是他及其称职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重要性格特点,他能够保持冷静的头脑,不被情绪所左右,能够做出高效的决策。
5. 威权统治曹操倡导威权统治,他喜欢通过恐吓和暴力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威和地位,使得自己成为了一个比较孤立的人物。
曹操的优缺点曹操是一个成功的人物,同时也是一个具有很多缺点的人。
以下是曹操的主要优缺点。
1. 优点a. 能力卓越。
曹操是一个能力卓越的人,他不仅在政治、军事和文化方面都有重大成就,而且具有领导能力。
b. 极具野心。
曹操有着远大的野心和宏大的愿景,这使得他能够有所作为。
c. 投机取巧,这是曹操成功的关键之一,他有着非常高超的交际技巧和谋略。
2. 缺点a. 残忍暴虐。
曹操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会采取非常残忍和暴虐的手段,不择手段。
b. 有极大的嫉妒心。
曹操有着强烈的嫉妒心,总是担心别人会超越他,这使得他经常采取恶毒手段来排挤和打击别人。
c. 不注重人情和道义。
曹操在很多场合下不注重人情和道义,不惜牺牲自己的亲人和朋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曹操人物形象的分析
曹操人物形象的分析一、引言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一名吉利,琅邪国临沂(今山东临沂)人。
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曹操在中国历史上属于有争议的人物之一,他既是政治家,也是军事家,形象复杂多变,备受争议。
本文将对曹操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探讨他在历史与文学中的形象呈现。
二、曹操的历史地位曹操生活在东汉末年,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
当时东汉王朝内外交困,天下大乱。
曹操在这个时期展现出了出众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华,由于他的努力和智慧,逐渐成为当时的强国之一。
曹操一生随军征战,多次打败敌对势力,终于掌握了大部分中原地区的实际控制权。
曹操在政治上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
他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强了集权制度,提升了中央政府的权威,大大增强了国家的稳定性和统一性。
曹操实现了改革革命,成为了历史上的重要政治家。
三、曹操的军事才能除了在政治上表现出色外,曹操还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曹操熟谙兵法,精通战略布局,善于用兵。
他多次领导军队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赤壁之战。
在这场战役中,曹操大军面对东吴联军,被炎风大败,这也被后人称为曹操军事才能的一次巨大挫折。
然而,曹操并不是一位单纯的战争好战者。
他更愿意以政治手段解决问题,减少流血和伤亡。
他力求稳定与统治,同时也树立起一种仁政的形象。
四、曹操的文学造诣曹操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
他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具有丰富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表达。
曹操的文学作品以其豪放洒脱、意味深长而著称,对后人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曹操的文学作品主题广泛,既有对时事政治的反映,也有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理想的追求。
他的作品以雄浑有力的语言表达,情感真挚,思想深刻。
曹操的文学造诣使他在历史上独树一帜,成为文学与政治相结合的典范。
五、曹操的形象呈现曹操在历史和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多种多样。
在史书中,曹操被描述为一个非常聪明、果断、能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三国演义-曹操人物形象分析(精辟)
三国演义-曹操人物形象分析(精辟)《三国演义》曹操人物形象分析作者从“拥刘反曹”的历史倾向和以“忠义”为核心的道德伦理观念出发,进行了对曹刘政权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1、曹操:首先,作为一代霸主,他雄才大略、见识高超。
这一方面在与同为奸雄的袁绍的外宽内忌、多谋少决的对比中突出得更为鲜明。
如曹操入冀州后,有须发皆白的父老数人跪于地,说袁绍“重敛于民,民皆生怨”,歌颂曹操“官渡一战,破袁绍百万之众”,使百姓“可望太平矣”。
其次,虽然曹操奸诈巧伪,但同时也具有仁德之心,争取民心,爱惜百姓。
他虽然知道刘备胸怀大志,久为必患,但是他认为“方今用英雄之时,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为也。
”在关羽挂印封金离去时,曹操又认为“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裴松之赞扬曹操有王霸之度,休美之心。
再次,曹操礼贤下士,知人善任,唯才是举。
他领州牧之后,就急忙“招纳贤才”,荀彧来投奔,他认为是“吾之子房”;郭嘉应聘,曹操以为是“使吾成大事者,必此人也。
”荀彧与郭嘉后来果然成为曹操智囊团的核心人物。
典韦、张辽、庞德等人,或是自来投奔,或是被俘的降将,曹操都十分信任,委以重任,后来均成为曹操手下冲锋陷阵的猛将。
但另一方面,曹操信封的人生原则又是:“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当争取民心与自己的切身利益相抵触时,她就会视民命如草芥。
如杀吕伯奢、血洗徐州。
同时,对待部下,他是阴险和残酷的,如借仓官的头来稳定军心,割发代首、梦中杀人等。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这种假名借势之举,确实是一种明智的表现,是他成就霸业的一个重要策略和手段。
但从道德的角度来看,这又是一种“欺君罔上”的行为,因之小说一再骂他“名为汉相,实为汉贼”。
2、刘备:刘备是作者极力推崇的仁德爱民、宽厚诚信、知人善任的明君典型,作者对刘备的描写塑造寄托着儒家的仁政爱民思想。
首先,《三国演义》浓墨重彩地渲染刘备的仁德爱民形象,大力凸显了刘备的仁君形象。
他与关羽、张飞桃园结义时,就以“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作为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当安喜县尉,“与民秋毫无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操的形象分析大全曹操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位具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的人物,曹操是中国文学上,史学上少见的争议巨大的形象。
在近两千年的时间里,曹操的形象又经过了那些颠覆性,戏剧性的演变,曹操的历史形象,一方面是由于《三国志》是正史,其书写也更加强调历史的真实性。
《三国志》中的曹操机警聪明,有孝行,是个旷世奇人,具有济世之才。
《三国志》中主要张扬其文治武功和卓越才能,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同时开启了尊曹贬刘的先河。
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对曹操褒贬兼有的时期,也是其文艺形象启蒙的阶段。
这时期,南朝记述魏晋时期人物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中的曹操形象呈现出如下特征。
乱世奸雄、谲诈典型、妒贤代表、好色之徒、功业千载。
唐代是曹操形象进一步丰厚化的时期。
唐代统治者尤其唐太宗虽从自身的价值取向出发,对曹操的篡逆行为也进行了严厉批判,但对曹操的“匡正之功”仍评价很高。
唐代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开明的文化政策,使唐代士人对曹操的英雄业绩较为崇拜和景仰,尤其对其文采赞叹不已。
他们创作了大量有关曹操事迹的诗歌,对曹操进行渲染,为《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宋元时期是曹操形象由英雄圣主到篡逆奸臣的大转折期。
从上层统治者、士大夫阶层到民间大众,“尊刘贬曹”渐渐成为主导思潮。
元《三国志平话》及众多宋元戏曲作品都极尽贬抑之能事,从相貌描写、军事胜败等各方面,一味贬损、嘲弄曹操,传达了民间大众心目中对仁君的渴望,对暴君的憎恨情绪。
此时期曹操的文艺形象与其本来而貌有较大偏离,曹操的奸雄形象基木定型。
明清时期,曹操形象由英雄到奸雄彻底颠覆,从英雄豪杰逐步沦落为薄情寡义,乱臣贼子式的人物。
在这一时期的两部三国题材的作品三国志通俗演义和毛本三国演义更可以看出明显的尊刘抑曹的倾向。
孙盛《异同杂语》云:“太祖尝问许子将(按许邵字子将):‘我何如人?’固问,然后子将答曰‘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太祖大笑。
”汤用彤《读人物志》亦云:“《后汉书》言许子将目曹操曰‘子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另外,《世说新语·识鉴》也说“曹公少时见乔玄,玄曰:‘天下方乱,群雄虎争,拨而理之,非君乎?然君实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
”这是将曹操视为“治世英雄,乱世奸雄”较早的材料。
其中刘邵的说法为世人所公认,而乔玄之说,在《世说新语》刘孝标注中已予以否认。
《三国演义》也直接取用了刘邵的话。
总之,不管怎样,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一说由来已久,据史料,它也为曹操所接受,曹操听后竟“为之大悦”②、“大笑③”。
曹操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盖曹操素以创业自任也”。
④由此,我们可以认为,无论古今,“奸雄”二字,无非有两个含义:所谓“雄”,指英雄,其义甚易理解。
而所谓“奸”,则应结合曹操的思想、行为及表现来理解。
曹操由历史走上舞台(指脸谱化的戏曲艺术),并作为“白脸奸臣”而家喻户晓,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受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影响,再加上毛纶、毛宗岗父子的评点,曹操的脸谱化迅速固定。
尽管《三国演义》及毛评之前已有不少拥刘反曹的观点,但是,那仅仅是出于政治目的,是政治需要,关键所在也仅是应该尊谁为正统的问题,并没有使曹操的形象有所改变。
虽然反对他,仍然把他作为一个英雄(或者说是历史上的“奸雄”)来看的,如典型的习凿齿的观点:自汉末鼎沸五六十年,吴、魏犯顺而强,蜀人杖正而弱,三家不能相一,万姓旷而无主……(晋)配天而为帝,方驾于三代,岂肯俯首于曹氏,侧足于不正?……以晋承汉,功实显然,正名当事,情体亦厌,又何为虚尊不正之魏而亏我道于大通哉!(《晋书·习凿齿传》)显然,习凿齿是欲让晋承汉祧,拥刘反曹。
其他如朱熹等反对曹操者,其目的也不是反对曹操本人,而是反对以魏为正统。
说透了,这是一种社会需要、政治需求。
但到了《三国演义》,尤其是毛宗岗的评点,情况则大不相同。
毛宗岗在评点中,对曹操大加挞伐,称曹操是“古今来奸雄中第一奇人”,并把他与诸葛亮“古今来贤相中第一奇人”、关羽“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相对照,其目的显而易见。
就小说美学来说,毛宗岗无论对关羽、诸葛亮,还是对曹操的评点,在人物的美学方面的成就没有任何人可以替代。
但问题在于,就曹操本人来说,他却使曹操的形象大为改观。
评点中,毛宗岗不断以各种语言攻击曹操。
如在小说中曹操听了刘邵的话,不怒而喜之后,毛评道:“喜得恶,喜得险,喜得无礼,喜得不平常,喜得不怀好意。
只此一言,便是奸雄本色。
”曹操马踏麦田,割发代首,毛评道:曹操一生,无所不用其借:借天子以命诸侯,又借诸侯以攻诸侯。
至于欲安军心,则他人之头亦可借,欲申军令,则自己之发亦可借。
借之谋愈奇,借之术愈幻,是千古第一奸雄。
(毛宗岗之语均引自毛宗岗评点本《三国演义》,下同。
)赤壁大战之后,曹操痛哭郭嘉,认为“若奉孝(郭嘉字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
”毛评道:曹操前哭典韦而后哭郭嘉,哭虽同,而所以哭则异;哭典韦之哭所以感众将土也,哭郭嘉之哭所以愧众谋士也。
前之哭胜似赏,后之哭胜似罚。
不谓奸雄眼泪既可作钱帛用,又可作挺杖用。
奸雄之奸,真是奸得可爱。
毛宗岗的这些点评,是使曹操成为“奸雄”的重要原因,之后的戏曲舞台竞相把曹操固定为“白脸”而使之脸谱化,渐渐由正面历史人物演变为舞台反面角色,这已离开了历史真实。
曹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塑造的众多不朽的艺术典型形象中最为成功的一个。
罗贯中对前代源于史书、杂传、诗歌、平话、三国戏中的有关曹操的各种文献记载、传说故事采取了兼收并蓄的态度。
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只要能为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来服务,便皆取而用之。
兼收并蓄的同时势必造成史实的失真,同时,这些民连流产的轶事经过技工作用于曹操这一人物身上。
(同样的意思能改成自己的话吧)不仅形成多元的统一,而且明确地表现为不同于任何一个的艺术典型。
这一艺术典型的性格结构是复杂的、多层次的,同时也是统一的。
[4] 与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比较来看,毛本《三国演义》有很多与其情节、文字相异之处,这些相异之处必然会影响人物形象的表现。
就曹操人物形象来说,在情节文字的变化中,人物丰富复杂的性格结构逐渐向集中表现其道德丑的方向发展了。
试举数例说明:例如前文所述曹操义释关羽一事,罗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中,曹操数次下令沿途关卡不得阻挡关羽;而毛本《三国演义》中,关羽却因为缺少曹操的一纸文凭而遭遇重重困难。
这一情节的细微改动使曹操全关羽之义的大度成了阳奉阴违的阻挠。
再以曹操对待刘备为例:曹操引刘备见献帝后,献帝认刘备为皇叔,曹操的部将都认为这件事于曹操不利。
罗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写曹操的态度是:“玄德与吾结为昆仲,安肯外向耶?”而毛本《三国演义》中,曹操则换了另一副嘴脸:“彼既为皇叔,吾以天子之诏令之,彼愈不敢不服矣。
况吾留彼在许都,名虽近君,实在吾掌握之内,吾何惧哉!”言语上的些许变化使一个心胸宽广,有王者之风的曹操变成了一个老谋深算、阴险虚伪的小人。
还有曹操在书中的出场,毛本也与罗氏原本大异其趣。
罗氏原本写曹操出场是“为首闪出一个好英雄”,而毛本中则是“为首闪出一将”。
在毛本《三国演义》中,用“英雄”来指代曹操当然太不合适了。
无论是在正文还是回目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少指代曹操的称呼,有很多都是诸如“曹瞒”“老瞒”“奸贼”一类极富贬斥性的语辞。
例如罗本中的“曹操勒死董贵妃”,到毛本中是“国贼行凶杀贵妃”;而“祢衡裸衣骂曹操”则成了“祢正平裸衣骂贼”等等。
可见,称呼的变化可以使赋予人物的情感取向发生很大的变化,而曹操的国贼形象在毛本当中基调之深,足以见之。
毛本《三国演义》最显著的特征即是毛氏父子的评点。
他们以回前批语、文中夹评的形式对小说的情节、人物、结构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符合其道德及审美倾向的评点,极力地深化曹操奸狠虚伪的性格特征,表现出对曹操的贬抑之情。
例如,在曹操残忍杀害吕伯奢灭口的正文之后,毛氏有一段激愤的评点:“乃翁之结义兄弟也,而既杀其家,复杀其身,咄哉阿瞒!岂堪复与刘、关、张三人作狗彘耶?”毛氏先激烈地控诉曹操“既杀其家,复杀其身”的无情无义之举,又将此举与刘、关、张的结义之情作出比较,以更加突显曹操的奸诈凶残。
而在陈宫患曹操之奸狠,拔剑欲杀曹操之文后,毛氏又鲜明地表达出自己的立场:“该杀!”这两个字虽然简单,却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在文中本写曹操之奸之残的情节之后贯人这样的评点,更加能引起读者对曹操的反感和对其无义行为的痛恨,并同时在对比中进一步牢固尊刘贬曹的审美倾向。
就是在毛氏父子如此的修改、评点之下,曹操的形象失去了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多层次性、复杂性,而就是一个扎扎实实的国贼奸雄的典型。
“奸绝”正是这一艺术典型的典型性所在,这一典型性形象经过再塑造之后,人物性格重点突出了,但丰富性相对弱化了。
他因为性格中的一绝——“奸”而同样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艺术印象,但在性格的绝对化中又显得不够真实。
然而毛本《三国演义》毕竟是今天离普通大众最近的一个阅读版本,因此,毛本《三国演义》中的这个“奸绝”曹操也是时至今日影响最为深远的。
历史中的曹操也许会对这个被艺术化的自己不甚满意,但是,从塑造典型艺术形象的角度来说,这种定型化的工作还是值得肯定的,因为它终究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绝版的精彩人物,(你能使用这些材料但是你不能一点不变的用人家的表达方式啊“因为它终究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绝版的精彩人物,”这种表达都不改别人会认为是引用?)《三国演义》(及毛评)则是在历史真实(或者说是历史事件)的基础上另起炉灶,另立楼阁,完全是一套新的人物概念,人物形象已远远抛开了史实,形成了纯文学化的人物形象。
如果说,《三国演义》中有不少历史事件的话,从作者思想来说,这些事件主要是用来为作者的思想服务的,而不是为了反映人物的历史面貌。
《三国演义》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历史演义小说,说它非常成功,就是因为它塑造了许多立体化的人物形象,当然也包括曹操。
本来在《三国志》(及裴注)中,曹操的形象已呈现出了个性特征的复杂化,但在《三国演义》中,这种复杂化尤其突出,作者罗贯中把《三国志》中曹操的一言一行尽可能地放大,并运用自己的观点来演绎、深化曹操。
这样,《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不仅是能文能武、屡建奇功、智勇双全的英雄(这是作者依据历史事实而表现出来的历史真实),而且也成了阴险狡诈、凶恶残忍、卑鄙无信的奸臣,这也正是毛宗岗动辄斥之为“奸雄”的真正内涵。
作为奸雄的曹操与作为英雄的曹操同样都是成功的。
《三国演义》通过对曹操的立体塑造,成功地展示了动乱的社会现实中曹操的典型形象。
为了国家的统一,为了取得最后的胜利,他竭尽全力,思贤若渴;为了战胜对手,他博采众议,择善而从;为了巩固实力,他积极号召发展生产,造福一方,即便是在晚年,他也仍然纵横沙场,征战不休。
一生孜孜以求,斗志永不削减。
我们看到的曹操是一个胸怀壮志、鞠躬尽瘁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