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盖梁抱箍法的施工及计算修改
惠莞盖梁抱箍法施工及计算(改2)
盖梁抱箍法施工及计算一.施工设计说明1、概况:本标段全长12.285km,共设置大桥1座,中桥5座,分离式立交桥(含互通主线桥)7座,小桥1座。
其中下构为墩柱式盖梁结构的桥梁有大岭互通主线1号桥、大岭互通主线2号桥、刘屋村中桥、陈屋村中桥、东坑水库大桥、墩子头中桥、姚光村中桥、瓦窑岗中桥、赤沙分离式立交桥、东边迳分离式立交桥、大白小桥。
由于地基承载力不足及水中墩盖梁施工困难,所以本桥盖梁采用抱箍法施工。
本次计算选择本标段单位跨度盖梁自重最大的大岭互通主线2号桥54#墩左幅盖梁为例,验算盖梁施工中的抱箍应力是否达到施工要求。
54#墩为双柱式桥墩,墩柱中心距离为9.70m,上方盖梁长16.227m,宽2.3m,高1.8m,砼浇筑量为62.88m3。
2、设计依据(1)交通部行业标准,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86)(2)路桥施工计算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3)五金手册饶勃主编(4)公路施工手册,桥涵(上、下册)交通部第一公路工程总公司(5)盖梁模板提供厂家提供的模板有关数据(6)我单位的桥梁施工经验二.盖梁抱箍法结构设计1、侧模与端模支撑侧模为特制大钢模,面模厚度为δ6mm,肋板高为10cm,在肋板外设[10背带。
在侧模外侧采用间距为1m的[10竖带,竖带高2.1m;在竖带上下各设一条Ф16的栓杆作拉杆,上下拉杆间间距为1.9m ,在竖带外设Ф48的钢管斜撑,支撑在横梁上。
端模为特制大钢模,面模厚度为δ6mm,肋板高为10cm,在肋板外设[10背带。
端模外则由特制三角架背带支撑,空隙用木楔填塞。
2、底模支撑底模为特制大钢模,面模厚度为δ8mm,肋板高为10cm。
在底模下部采用间距0.4m工16型钢作横梁,横梁长为4.5m。
盖梁悬出端底模下设三角支架支撑,三角架放在横梁上。
横梁底下设纵梁。
横梁上设钢垫块以调整盖梁底2%的横向坡度与安装误差。
与墩柱相交部位采用特制钢支架作支撑。
3、纵梁在横梁底部采用两根45#工字钢作为纵梁,单根纵梁长19m。
盖梁抱箍法施工计算书
盖梁抱箍法施工计算书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目录抱箍法施工计算书1、计算依据《路桥施工计算手册》《辽宁省标准化施工指南》《辽宁中部环线高速公路铁岭至本溪段第四合同段设计图》及相关文件2、专项工程概况盖梁施工采用抱箍法,抱箍采用2块半圆弧形钢板制作,使用M24的高强螺栓连接,底模厚度10cm,每块长度;充分利用现场已有材料,下部采用I14工字钢作为横梁,横梁长度为,根据模板拼缝位置按照间距布置,共需27根;横梁底部采用2根I45C工字钢作为纵梁,纵梁长度为15m;抱箍与墩柱接触部位夹垫2~3mm橡胶垫,防止夹伤墩柱砼;纵横梁梁两端绑扎钢管,安装防落网。
下面以体积最大的浑河大桥8#右幅盖梁为例进行抱箍相关受力计算。
浑河大桥8#墩柱直径为2m,柱中心间距,盖梁尺寸为××, C40砼,盖梁两端挡块长度为×(上口,下口)×,C40砼。
图1 抱箍法施工示意图3、横梁计算荷载计算盖梁钢筋砼自重:G1=×26KN/m3=挡块钢筋砼自重:G2=×26KN/m3=模板自重:G3=98KN施工人员:G4=2KN/m2××=施工动荷载:G5=2KN/m××=,倾倒砼时产生的冲击荷载和振捣砼时产生的荷载均按2KN/㎡考虑。
横梁自重G6=××27=横梁上跨中部分荷载:G7=G1+G2+G3+G4+G5+G6=++98+×2+=每根横梁上所受荷载:q1= G7/15=27=作用在每根横梁上的均布荷载:q2= q1/==m两端悬臂部分只承受施工人员荷载,可以忽略不计。
力学模型图2 力学模型分配梁抗弯与挠度计算由分析可知,横梁跨中弯矩最大,计算如下:Mmax=q2l2/8- q2l12/2=××2=·m图3 分配梁弯矩示意图Q235 I14工字钢参数:弹性模量E=×105Mpa,截面惯性矩I=712cm4,截面抵抗矩W=①抗弯计算σ= Mmax/W= ×103=<[σ]=170Mpa结论:强度满足施工要求。
桥梁盖梁抱箍法施工设计方案及对策
盖梁抱箍法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大桥桥梁左幅起讫桩号:K780+891.5~K781+722.8。
桥梁跨径组成为:2×(6×20)+3×(5×20)+(62+110+62)+2×25m,桥梁全长831.3m。
*大桥桥梁右幅起讫桩号:K780+891.5~K781+728.5。
桥梁跨径组成为:2×(6×20)+3×(5×20)+(62+110+62)+(18+20+18)m,桥梁全长837.0m。
本桥1#-5#、7#-9#、31#右幅、32#右幅墩墩径为φ1.3m,盖梁尺寸为:长9.79m(7.39m)、宽1.6m、厚(0.7+0.6)m;6#墩墩径为φ1.3m,盖梁尺寸为:长9.79m(7.39m)、宽1.8m、厚(0.7+0.6)m;10#、11#、13#-16#、18#-21#、23#-26#墩墩径为φ1.4m,盖梁尺寸为:长9.79m(7.39m)、宽1.6m、厚(0.7+0.6)m;12#、17#、22#墩墩径为φ1.4m,盖梁尺寸为长9.79m(7.39m)、宽1.8m、厚(0.7+0.6)m;31#左幅墩墩径φ1.4m,盖梁尺寸为长9.79m(7.39m)、宽1.7m、厚(0.75+0.65)m。
二、编制依据(1)《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第三册)。
(2)《土建工程施工招标文件》。
(3)项目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4)我国现行的公路工程设计、施工规、工程质量评定验收标准及安全技术规程。
(5)我单位的以往类似桥梁施工经验。
三、施工进度计划计划施工时间:2012年4月15日~2012年6月30日四、劳动力配置五、施工方案及主要施工工艺(1)施工准备桥墩施工完成后,根据盖梁设计标高返算出抱箍钢带下缘在墩柱的确切位置,并做好标记,以便抱箍准确就位。
为方便盖梁底模的安装,在浇注混凝土时,墩柱顶混凝土标高按比设计标高高5cm控制。
盖梁抱箍法施工及计算(新)
盖梁抱箍法施工及计算摘要:详细介绍了抱箍法盖梁施工的支撑体系结构设计,盖梁结构的内力计算和抱箍支撑体系的内力验算,以及本工艺的施工方法。
关键词:盖梁抱箍结构计算施工1。
工程概况广州西二环高速公路徐边高架桥为左、右幅分离式高架桥,全桥长1280m,全桥共有盖梁84片,下部结构为三立柱接盖梁,上部结构为先简支后连续20m空心板和30m T梁,另有15跨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全桥施工区鱼塘密布,河涌里常年流水,墩柱高度较高,给盖梁施工带来难度.为加快施工,减少地基处理,本桥盖梁拟采用抱箍法施工。
2.抱箍支撑体系结构设计2.1盖梁结构以20m空心板结构的支撑盖梁为例,盖梁全长20m,宽1.6 m,高1。
4m,砼体积为42.6 m3,墩柱Φ1。
2m,柱中心间距7m。
2。
2抱箍法支撑体系设计盖梁模板为特制大钢模,侧模面板厚度t=5mm,侧模外侧横肋采用单根[8槽钢,间距0.3m,竖向用间距0。
8m的2[8槽钢作背带,背带高1.55m,在背带上设两条Φ18的栓杆作对拉杆,上、下拉杆间距1。
0m,底模板面模厚6mm,纵、横肋用[8槽钢,间距为0。
4m×0.4m,模板之间用螺栓连接.盖梁底模下部采用宽×高为0.1m×0.15m的方木作横梁,间距0。
25m.盖梁底模两悬出端下设三角支架支撑,三角架放在横梁上。
在横梁底部采用贝雷片连接形成纵梁,纵梁位于墩柱两侧,中心间距1。
4m,单侧长度21m。
纵梁底部用四根钢管作连接梁。
横梁直接耽在纵梁上,纵梁之间用销子连接,连接梁与纵梁之间用旋转扣件连接。
抱箍采用两块半圆弧型钢板制成, 钢板厚t=16mm,高0.6m,抱箍牛腿钢板厚20mm,宽0.27m,采用10根M24高强螺栓连接。
为了提高墩柱与抱箍间的摩擦力,同时对墩柱砼面保护,在墩柱与抱箍之间设一层3mm厚的橡胶垫,纵梁与抱箍之间采用U型螺栓连接。
抱箍构件形象示意图如图1所示。
2.3防护栏杆栏杆采用φ48的钢管搭设,在侧模上每隔5m焊接一道1。
盖梁抱箍法施工方案
盖梁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sk117+967及xk117+857大桥,其下部结构为桩基础,独柱盖梁共有23个,双柱盖梁4个,基本上分布于河漫滩地带,由于地形限制及大小卵石遍布,除少数地基条件较好的采用满堂支架法外,大多数盖梁采用抱箍刚支撑法施工。
二、施工工艺(一)抱箍钢支撑法盖梁抱箍法主要依靠抱箍与墩柱之间的摩阻力支撑盖梁砼、钢筋骨架以及其它荷载。
对独柱墩在墩柱上、下部适当位置各设一个抱箍,抱箍内贴5mm 厚的粗麻袋片。
根据计算的抱箍安装高程,用墨线或铅笔在墩柱上进行标识。
施工人员使用20T汽车吊在抱箍上担设两根40-b型工字钢作为水平承立构件。
对于单柱墩,每根工字钢底设有四根槽钢,作为斜撑,每个斜撑由两根160mm的槽钢叠焊在一起,用高强螺栓和钢销固定于下抱箍和横梁工字钢上。
盖梁工字钢钢支撑水平放置,其横向坡度用10×10㎝方木和三角木楔进行调整。
底模卸落时,去掉三角木楔,抽出方木即可卸落底模。
(二)满堂碗扣式多功能脚手架钢支架法1、施工工艺首先平整夯实墩柱周围待立支架场地,上铺100×100的木枕木以支承立杆可调底座;用碗扣架构件在墩柱周围搭设满堂钢管支架支撑,支架立杆最大间距为0.8×0.8m。
搭设支架时,沿横向超宽1.0m,其上铺设脚手板作为施工人员浇筑混凝土的施工作业平台。
同时在满堂支架竖向搭设间隔0.6m的横杆。
满堂支架用碗扣架构件搭设,使用立杆或专用立杆做竖向支撑杆件,水平杆与立杆用碗扣扣件连接。
搭设支架时,支撑水平杆与盖梁模板挤紧,增强支架的稳定性。
盖梁底模下顺桥向每隔500mm布置一根长4300m的100×100mm方木,通过其上的横向100×100的方木将竖向荷载传递到立杆可调托撑上的100×100的方木上,高低、端底板下间距1000×500mm布置钢管或托撑支撑斜面部位,三角木楔调整盖梁模板的横坡。
三、钢支撑预压采用此方法施工第一个盖梁时,对钢支撑做预压试验,以确定其安全性。
盖梁抱箍法施工和计算(新)
盖梁抱箍法施工及计算摘要:详细介绍了抱箍法盖梁施工的支撑体系结构设计.盖梁结构的内力计算和抱箍支撑体系的内力验算.以及本工艺的施工方法。
关键词:盖梁抱箍结构计算施工1.工程概况广州西二环高速公路徐边高架桥为左、右幅分离式高架桥.全桥长1280m. 全桥共有盖梁84 片. 下部结构为三立柱接盖梁.上部结构为先简支后连续20m空心板和30m T梁•另有15跨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
全桥施工区鱼塘密布.河涌里常年流水.墩柱高度较高,给盖梁施工带来难度。
为加快施工,减少地基处理,本桥盖梁拟采用抱箍法施工。
2.抱箍支撑体系结构设计2.1盖梁结构以20m 空心板结构的支撑盖梁为例.盖梁全长20m. 宽1.6 m. 高1.4m.砼体积为42.6 m3.墩柱①1.2m.柱中心间距7m。
2.2抱箍法支撑体系设计盖梁模板为特制大钢模.侧模面板厚度t=5mm. 侧模外侧横肋采用单根[8槽钢.间距0.3m. 竖向用间距0.8m 的2[8槽钢作背带.背带高 1.55m. 在背带上设两条① 18 的栓杆作对拉杆.上、下拉杆间距1.0m.底模板面模厚6mm.纵、横肋用]8槽钢.间距为0.4m x0.4m. 模板之间用螺栓连接。
盖梁底模下部采用宽x高为0.1m x0.15m的方木作横梁.间距0.25m 。
盖梁底模两悬出端下设三角支架支撑.三角架放在横梁上。
在横梁底部采用贝雷片连接形成纵梁.纵梁位于墩柱两侧.中心间距 1.4m.单侧长度21m。
纵梁底部用四根钢管作连接梁。
横梁直接耽在纵梁上.纵梁之间用销子连接.连接梁与纵梁之间用旋转扣件连接。
抱箍采用两块半圆弧型钢板制成. 钢板厚t=16mm. 高0.6m. 抱箍牛腿钢板厚20mm. 宽0.27m. 采用10 根M24 高强螺栓连接。
为了提高墩柱与抱箍间的摩擦力.同时对墩柱砼面保护.在墩柱与抱箍之间设一层3mm厚的橡胶垫.纵梁与抱箍之间采用U型螺栓连接。
抱箍构件形象示意图如图 1 所示。
盖梁抱箍法施工计算书
目录1、计算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专项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横梁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荷载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力学模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横梁抗弯与挠度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纵梁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荷载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力学计算模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5、抱箍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荷载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抱箍所受正压分布力Q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两抱箍片连接力P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抱箍螺栓数目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盖梁抱箍法施工及计算
盖梁抱箍法施工及计算盖梁抱箍法是常用的梁的施工方法之一,它可以很好地解决钢筋混凝土梁中裂缝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盖梁抱箍法的基本原理、施工步骤、计算方法等内容。
一、基本原理盖梁抱箍法是一种保护钢筋混凝土梁的施工方法。
在梁的顶面铺设一层钢筋网,通过箍筋与混凝土搭接,可以有效地避免梁的裂缝产生。
盖梁抱箍法的原理是,在混凝土表面预先设置一定的箍筋,可以有效地控制混凝土的开裂和脱落,从而提高梁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由于盖梁抱箍法不但可以提高梁的抗震性能,而且可以增加施工速度和节省用钢,因此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用途。
二、施工步骤盖梁抱箍法的施工步骤如下:1.梁顶平整在梁的顶面上填平钢筋混凝土,并将其抹平。
2.铺设钢筋网在梁的顶面铺设一层钢筋网,使其完全覆盖梁的顶面。
3.设置箍筋在钢筋网上设置箍筋,箍筋应布设在梁的顶底两面和中央位置,边距应不小于100mm。
箍筋的截面尺寸、层数和间距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设置。
4.施工混凝土在设置好箍筋之后,再铺设一层混凝土,将其塑性混凝土顶面升高到设计标高。
5.振捣、养护在施工混凝土之后,进行振捣、养护等工作,待混凝土养护、硬化后即可使用。
三、计算方法对于盖梁抱箍法的计算,需要分别进行箍筋和钢筋的计算。
1.箍筋计算箍筋的计算需要考虑取箍间距、箍筋间距以及箍筋层数等多种因素。
根据设计要求和国家有关标准,对箍筋进行单独计算,并参考梁的现场实际情况,确定箍筋的具体设置方案。
2.钢筋计算钢筋计算需要考虑梁的自重和荷载等多种因素。
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设计要求进行钢筋计算,并参考现场实际情况确定钢筋的具体设置方案。
四、盖梁抱箍法是一种常用的钢筋混凝土梁施工方法,其原理是通过铺设钢筋网和设置箍筋,控制混凝土的开裂和脱落,提高梁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盖梁抱箍法施工步骤包括梁顶平整、钢筋网铺设、箍筋设置、混凝土施工和振捣养护等。
在盖梁抱箍法的计算中需要考虑箍筋和钢筋等多种因素,在实际施工和计算中要结合梁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考虑。
桥梁盖梁抱箍法的施工及计算
桥梁盖梁抱箍法的施工及计算桥梁是交通基础设施中重要的构造物之一,其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法对于道路安全和保障交通流畅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桥梁施工中,盖梁抱箍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梁体合拢方法。
本文将介绍盖梁抱箍法的施工原理及计算方法。
盖梁抱箍法的施工原理盖梁抱箍法是将两个混凝土梁体(上梁体和下梁体)采用抱箍拉合,形成一个整体的构造法。
在施工过程中,首先将混凝土下梁体放在桥墩上,然后将上梁体或预制梁放置在下梁体之上,再使用抱箍拉合将两个梁体合拢成一个整体。
具体施工方法如下:1.安装抱箍:在下梁体上设置抱箍,抱箍位置应符合桥梁设计要求,通常是分布在桥梁梁端、拱顶和支座处等。
2.安装支撑:在拱桥和大跨度桥梁中,由于梁体自重和施工荷载很大,因此需要在拱腰和拱脚处设置支撑,以支撑梁体的自重和施工荷载。
3.安装上梁体或预制梁:将上梁体或预制梁放置在下梁体之上,两者的尺寸和重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并避免发生滑动和倾斜等现象。
4.抱箍拉合:通过手动或机械方式拉动抱箍,使其与上梁体与下梁体之间形成紧密的连接。
5.脱模:当混凝土凝固后,即可拆除抱箍、支撑和模板,完成梁体的合拢和下放。
盖梁抱箍法的计算方法盖梁抱箍法的计算包括了拉力的计算和抱箍的设计。
以下是具体的计算步骤:拉力的计算1.计算梁体的自重和施工荷载,确定抱箍的数量和位置。
2.计算梁体的拉伸应力,以确定抱箍的拉力。
3.根据抱箍的位置和数量确定抱箍的拉力分配。
4.选择抱箍张力设备,如电动液压拉紧器和手动液压拉紧器等。
抱箍的设计1.确定抱箍的数量和位置,一般应符合桥梁设计规范的要求。
2.确定抱箍的直径,一般为50-70毫米。
3.设计抱箍的拉伸强度和切断强度,以确定抱箍的材质和尺寸。
4.确定抱箍的受力状态,包括抱箍的轴力、剪力和弯矩等。
5.根据抱箍的材料和受力状态,确定抱箍的整体稳定性和局部稳定性。
总结盖梁抱箍法是一种常用的桥梁梁体合拢方法,在混凝土预制梁和梁体施工中广泛应用。
本文介绍了盖梁抱箍法的施工原理和计算方法,知道如何设计和施工合适的抱箍对于桥梁的安全和稳定性至关重要,因此在实践中要认真执行计算和设计规范,确保桥梁的质量和安全性。
盖梁抱箍法施工计算书
盖梁抱箍法计算书一、工程概况本项目共有墩台帽201座,其中台帽40座,桥墩盖梁161座,有墩间系梁10座(全部在2号桥)。
盖梁为单立柱、双立柱、三立柱和四立柱非预应力形式,采用抱箍法施工。
二、盖梁无支架施工的受力验算拟采用321型贝雷片,在贝雷片I25a工钢,其上铺15cm×20cm 的方木做盖梁底模的底支撑。
1、纵向方木受力验算①盖梁混凝土自重:53.5m3×26KN/m3 = 1391KN②钢模板自重:(面板6mm厚的钢模取70Kg/m2)18.75×1.9+18.75×1.6×2= 95.63 m295.63×70Kg/m2 = 6694 Kg 即:66.94 KN③纵向方木自重:0.15×0.20×2.3×6KN/m3 = 0.414 KN荷载总重:1391+66.94+0.414 =1458.35 KN取安全系数为1.2则:方木所受线性荷载:1458.35×1.2/(18.75×1.9)×0.4= 19.65KN/m图2:方木计算模型按连续梁受均布荷载作用计算:图3:方木弯矩图经计算得:M max =3.9 KN〃m取方木(松木)抗弯强度f m = 8.0 MPa则:方木截面抵抗矩:W= M/[f]=3.9/[8]=48750 mm3方木的截面抵抗矩[W]=1/6bh2 = 150×200×200/6=1000000 mm3 W<[W],方木截面满足要求。
2、横向贝雷受力验算①强度验算纵向贝雷所承受的力为方木所传递下来的集中荷载,方木的间距为40cm,按连续梁受均布荷载作用计算:图2:贝雷梁计算模型图3:贝雷梁弯矩图经计算得:M max =90.1 KN〃m<788.2KN〃m②刚度验算按连续梁受均布荷载作用计算:图4:位移图f max=1.8mm≤L/400=7100/400=17.75mm最大的支撑反力在中间支点处P= 375.98 KN,在抱箍与墩柱接触面垫一层摩擦力较大的材料,取摩擦系数μ=0.3,则抱箍钢板对立柱的压力N=P/μ=375.98/0.3=1253.3 KN。
盖梁抱箍法施工方案设计计算书
梁箍法施工设计计算一、设计校核和计算说明1.计算原理(1)在满足结构受力的条件下考虑挠度和变形控制。
(2)综合考虑结构的安全性。
(3)采用更符合实际的力学模型。
(4)尽量采用现有的组件和已经使用过的支持方法。
2.没有贝雷架的相关数据。
根据计算,没有数据可以附上。
3.对于部分结构的不均匀分布,不对称采用较大的均布荷载。
4.本次计算不扣除墩柱承担的盖梁混凝土重量。
作为安全储备。
5.抱箍加工完成实施前,必须先进行压力试验,变形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二、侧模支撑计算1.荷载计算(按最大盖梁)混凝土浇筑时的侧压力:Pm=Kγh式中:K——外加剂的影响系数,取1.2;γ-混凝土容重,26kN/m3;;H -有效压头高度。
混凝土浇筑速度V为0.3m/h,浇筑温度为20℃。
则:v/T=0.3/20=0.015<0.035h = 0.22+24.9v/T = 0.22+24.9×0.015 = 0.6mpm = kγh = 1.2×26×0.6 = 19千帕模板上混凝土振捣的侧压力按4kPa考虑。
那么:Pm=19+4=23kPa盖梁长度每延米侧压力按最坏情况考虑(即混凝土浇至盖梁顶部时):P = pm×(h-h)+pm×h/2 = 23×2+23×0.6/2 = 53.9 kN。
2、拉杆张力计算拉杆(φ20圆钢)间距1.2m,1.2m范围内混凝土浇筑时的侧压力由上、下拉杆承担。
有:σ=(T1+T2)/A=1.2P/2πr2= 1.2×53.9/(2π×0.012)= 102993 kpa = 103 MPa <[σ]= 160 MPa(OK)3、垂直皮带弯曲和挠度计算竖带两端设拉杆作为竖带支点,竖带为简支梁,长度l0=2.2m,混凝土侧压力按均布荷载q0考虑。
垂直带的弹性模量e[14b = 2.1×105 MPa;惯性矩Ix = 609.4cm4弯曲模量Wx = 87.1cm3立方厘米Q0 = 23×1.2 = 27.6千牛/米最大弯矩:mmax = q0l 02/8 = 27.6×2.72/8 = 25kn·m。
桥梁盖梁抱箍法的施工及计算修改
盖梁抱箍法施工及计算一、施工设计说明1、工程简介延延高速公路前张罗村 2 号大桥 23、24 双柱盖梁。
墩柱为两柱式构造,墩柱上方为盖梁,如图1 所示。
本图尺寸为此中一种形式,该盖梁设计砼92.66 立方米,计算以该图尺寸为依照,其余尺寸形式盖梁施工以该计算结果相应调整。
图 1盖梁正面图(单位:m)2、设计依照(1)公路桥涵钢构造及木构造设计规范( JTJ025-86)(2)路桥施工计算手册(3)其余有关资料及本单位过去施工经验。
二、盖梁抱箍法构造设计1、盖梁模板底模支撑在盖梁底模下部采纳间距 1m工 14 型钢作横梁,横梁长 3.7m。
横梁底下设纵梁。
2、纵梁在横梁底部采纳并排双 56b 型工字钢;两排工字钢(标准工字钢规格: 56cm×12000cm,)连结形成纵梁,长 25m,两排工字钢位于墩柱双侧,中心间距236.6cm。
纵、横梁之间采纳焊接连结;纵梁下为抱箍。
3、抱箍抱箍采纳双抱箍,增添墩柱与抱箍间的摩擦力,抱箍采纳两块半圆弧型钢板(板厚t=15mm)制成, M24 的高强螺栓连结,抱箍高 75cm,采纳 18 根高强螺栓连结。
抱箍紧箍在墩柱上产生摩擦力供给上部构造的支承反力,是主要的支蒙受力构造。
为了提升墩柱与抱箍间的摩擦力,同时对墩柱砼面保护,在墩柱与抱箍之间设一层 2~3mm厚的橡胶垫,纵梁与抱箍之间采焊接连结。
5、防备栏杆与工作平台(1)栏杆采纳φ50 的钢管搭设,在横梁上每隔2 米设一道1.2m 高的钢管立柱,竖向间隔0.5m 设一道钢管横杆,钢管之间采纳扣件连结。
立柱与横梁的连结采纳在横梁上设 0.2m 高的支座。
钢管与支座之间采纳销连结。
(2)工作平台设在横梁悬出端,在横梁上铺设 5cm厚的木板,木板与横梁之间采纳铁丝绑扎牢靠。
三、盖梁抱箍法施工设计计算(一)、设计检算说明1、设计计算原则(1)在知足构造受力状况下考虑挠度变形控制。
(2)综合考虑构造的安全性。
(3)采纳比较切合实质的力学模型。
盖梁抱箍法施工计算书
目录1、计算依照 (1)2、专项工程大概 (1)3、横梁计算 (1)3.1 荷载计算 (1)3.2 力学模型 (2)3.3 横梁抗弯与挠度计算 (2)4、纵梁计算 (3)4.1 荷载计算 (3)4.2 力学计算模型 (3)5、抱箍计算 (4)5.1 荷载计算 (4)5.2 抱箍所受正压分布力Q 计算 (4)5.3 两抱箍片连接力P 计算 (5)5.4 抱箍螺栓数目的确定 (6)5.5 紧螺栓的扳手力P B计算 (6)5.6 抱箍钢板的厚度 (7)抱箍法施工计算书1、计算依照《路桥施工计算手册》《省标准化施工指南》《中部环线高速公路至段第四合同段设计图》及相关文件2、专项工程大概盖梁施工采用抱箍法,抱箍采用 2 块半圆弧形钢板制作,使用 M24的高强螺栓连接,底模厚度10cm,每块长度;充分利用现场已有资料,下部采用I14 工字钢作为横梁,横梁长度为,依照模板拼缝地址依照间距 0.25m 部署 , 共需27 根;横梁底部采用 2 根 I45C 工字钢作为纵梁,纵梁长度为 15m;抱箍与墩柱接触部位夹垫 2~ 3mm橡胶垫,防范夹伤墩柱砼;纵横梁梁两端绑扎钢管,安装防落网。
下面以体积最大的浑河大桥 8#右幅盖梁为例进行抱箍相关受力计算。
浑河大桥 8#墩柱直径为 2m,柱中心间距,盖梁尺寸为 12.298 × 2.2 ×, C40 砼54.58m3 ,盖梁两端挡块长度为 2.2 ×(上口,下口)×, C40砼 1.06m3 。
I14 工字钢横梁10cm厚底模间距I45C工字钢纵梁千斤顶抱箍图 1抱箍法施工表示图3、横梁计算3.1 荷载计算盖梁钢筋砼自重:×挡块钢筋砼自重:×模板自重: G3=98KN2施工人员: G4=2KN/m××施工动荷载: G5=2KN/m××2.2m=54.1KN,倾倒砼时产生的冲击荷载和振捣砼时产生的荷载均按2KN/㎡考虑。
桥梁盖梁抱箍法的施工及计算
桥梁盖梁抱箍法的施工及计算【桥梁盖梁抱箍法的施工及计算】1.引言桥梁盖梁抱箍法是一种常用的桥梁施工方法,它通过借助抱箍的力量来实现梁体的安装和固定。
本文将详细介绍桥梁盖梁抱箍法的施工步骤和计算方法,希翼对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2.盖梁抱箍法的基本原理桥梁盖梁抱箍法基于力学原理,通过将抱箍套在梁体上并施加力量,实现对梁体的暂时固定,以便进行后续的安装和施工工作。
抱箍的选择和施加力量的计算是关键的。
3.盖梁抱箍法的施工步骤(1)梁体准备:根据设计要求,制作好梁体并进行检验,确保梁体的质量和尺寸符合要求。
(2)抱箍的安装:根据梁体的尺寸和数量,选择合适大小和数量的抱箍,并将其套在梁体上。
确保抱箍的位置正确,并通过螺栓或者其他固定装置固定住抱箍。
(3)抱箍的调整:根据梁体的要求和实际情况,调整抱箍的位置和紧固力,使其能够密切贴合梁体,并施加适当的压力。
(4)施加力量:通过使用液压设备、螺栓等方式,施加力量在抱箍上,使其能够有效地固定住梁体。
根据梁体的要求和设计要求,施加合适的力量,并进行实时监测。
(5)安全检查: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确保抱箍的安装和施工过程中没有浮现问题。
如发现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4.盖梁抱箍法的计算方法(1)梁体荷载的计算:根据桥梁设计规范,计算出梁体所承受的荷载,并将其转化为对应的压力值。
(2)抱箍的选择:根据梁体的尺寸和荷载要求,选择合适的抱箍。
(3)抱箍上施加的力量的计算:根据抱箍的材料和尺寸,计算出每一个抱箍上需要施加的力量,并将其转化为对应的压力值。
(4)施加力量的设备选择:根据施加力量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液压设备或者其他螺栓等工具。
(5)力量的监测和调整:在施工过程中,要对施加的力量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扩展内容】1、本所涉及的附件如下:(1)桥梁设计规范(2)抱箍选择表格(3)梁体荷载计算表格(4)施加力量设备选择表格(5)实时监测记录表格2、本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桥梁设计规范:指规定桥梁设计要求的法规和规范文件,例如《公路桥梁设计规范》等。
盖梁抱箍法计算书
附件6 抱箍法计算书二道窝铺大桥最大的盖梁为C30钢筋砼,总方量为36.03m³,砼容重取25KN/m³。
采用两根50a工字钢作为纵梁,间距1.6~2m,纵梁长12m,纵梁上布置14工字钢作为横梁,横梁长4m,间距为40cm,共31根。
抱箍采用两块半圆形钢板制作,钢板厚12mm,高66cm,抱箍牛腿钢板厚20mm,宽35cm,采用30根M24的高强螺栓连接,为提高墩柱与抱箍之间的摩擦力,保护墩柱混凝土面,墩柱与抱箍之间设置3mm厚的橡胶垫。
布置结构如图所示:1、荷载大小⑴施工人员、机具、材料荷载取值:P1=2.5KN/㎡⑵混凝土冲击及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取值:P2=2.5KN/㎡⑶盖梁钢筋混凝土自重荷载:①变截面处:P31=30.625KN/㎡②均截面处:P32=40KN/㎡⑷模板支架自重荷载取值:P4=1.5KN/㎡2、I14工字钢受力检算14工字钢的弹性模量E=2.1×105MPa,惯性矩I=712cm4,截面系数W=102 cm3,理论重量m=16.89kg/m,Q235钢的抗剪强度f v取85 MPa,抗弯强度f m取145MPa,则以单根横梁为例进行验算。
⑴荷载计算①施工人员、机具、材料荷载:q1=P1l=2.5×0.4=1KN/m②混凝土冲击及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q2=P2l=2.5×0.4=1KN/m③盖梁钢筋混凝土自重荷载:q31=P31l=30.626×0.4=12.25KN/m;q32=P32l=40×0.4=16KN/m④模板、支架及横梁自重荷载q4=P4l+ g k=1.5×0.4+0.17=0.77KN/m考虑分项系数,其中①②项为1.4,③④项为1.2,则均截面处的荷载为:(1+1)×1.4+(16+0.77)×1.2=22.924 KN/m变截面处的荷载为:(1+1)×1.4+(12.25+0.77)×1.2=18.424KN/m横梁的受力模型为简支结构,则根据弯矩计算公式:M max= ql2/8=22.924×2²/8=11.462KN.m,抗弯强度验算:应力σ= M max /W=11.462 KN.m /(102cm3)=114 MPa<f m=145 MPa,符合要求。
盖梁抱箍法施工及计算
盖梁抱箍法施工及计算
1.准备工作:首先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勘测和测量,确定梁的尺寸和位置,并准备好所需的钢筋和箍筋。
2.铺设坡框:根据梁的实际尺寸,在梁底部的模板上铺设坡框,并使
用支撑物将其固定。
3.安装立柱:根据梁的位置,安装立柱并用水平仪进行调整,确保立
柱平整垂直。
4.固定钢筋:根据设计要求,在模板内安装纵向钢筋,并用托臂支撑
起来,以防止下垂。
5.安装箍筋:根据设计要求,在纵向钢筋上安装箍筋,并用箍筋钩住
纵向钢筋,以形成一个框架。
6.浇筑混凝土:将预先配好的混凝土倒入模板内,用振动棒进行振捣,以确保混凝土的密实度。
7.拆除模板:混凝土凝固后,根据混凝土强度的要求,拆除模板,并
进行喷水养护。
在进行盖梁抱箍法施工时,需要进行一些计算来确定所需的钢筋和箍
筋数量。
1.确定纵向钢筋数量:根据梁的尺寸和设计要求计算出纵向钢筋的截
面积,然后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梁的受力情况确定纵向钢筋的间距。
2.确定箍筋数量:根据梁的尺寸和设计要求计算出箍筋的长度,然后
根据箍筋的直径和间距确定箍筋的数量。
3.确定箍筋长度: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梁的受力区段和箍筋的截面积,然后通过计算得到所需的箍筋长度。
在进行计算时,需要根据相关的设计规范和标准进行,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结起来,盖梁抱箍法施工及计算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施工方法,能够提高梁的承载能力和抗弯抗剪能力。
在进行施工时,需要严格按照施工步骤进行,并进行相关的计算来确定所需的钢筋和箍筋数量。
这样可以确保梁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桥梁盖梁抱箍法的施工及计算
桥梁盖梁抱箍法的施工及计算范本一:技术指南梁抱箍法的桥梁盖梁施工及计算1. 引言1.1 背景和目的在桥梁建设中,盖梁施工是一项关键工序。
梁抱箍法是一种常用的施工方法,本文档旨在提供梁抱箍法施工的详细步骤和计算方法,以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1.2 术语和缩写在本文档中,以下术语和缩写的含义如下:- 盖梁:指梁体的安装和固定过程。
- 梁抱箍法:一种使用箍筋将梁体固定在临时支撑上的方法。
2. 施工步骤2.1 准备工作- 检查临时支撑的位置和状态,确保其能够承受梁体的重量。
- 准备所需材料,包括钢筋、模板等。
- 检查梁体的尺寸和质量,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2.2 安装临时支撑- 根据设计要求,按照规定位置搭建临时支撑。
- 确保临时支撑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2.3 安装箍筋- 根据设计要求,在梁体上布置箍筋,距离和间距应符合规范要求。
- 使用钢筋连接器将箍筋和梁体连接在一起。
2.4 安装预应力设备(如果适用)- 如果需要进行预应力处理,根据设计要求安装预应力设备。
2.5 固定梁体- 使用螺栓或焊接等方式,将梁体与箍筋连接。
- 检查固定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3. 计算方法3.1 盖梁受力计算- 根据梁体的几何形状和材料特性,计算盖梁受力情况。
- 考虑到箍筋和梁体的受力情况,计算盖梁的承载能力。
3.2 临时支撑计算- 根据梁体的重量和临时支撑的位置,计算临时支撑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4. 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供参考:- 梁抱箍法施工图纸- 盖梁受力计算表格- 临时支撑计算表格5. 法律名词及注释- 盖梁:指将梁体安装和固定到桥墩或其他支撑上的过程。
- 梁抱箍法:一种使用箍筋将梁体固定在临时支撑上的方法。
- 临时支撑:用于支持梁体的临时结构,通常由木材或钢材构成。
- 箍筋:用于固定梁体的钢筋,通常以环形或螺旋形包围梁体。
范本二:操作手册桥梁盖梁抱箍法施工及计算操作手册1. 简介本操作手册旨在提供有关桥梁盖梁抱箍法施工及计算的详细步骤和指导,以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施工质量的达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盖梁抱箍法施工及计算一、施工设计说明1、工程简介延延高速公路前罗村2号大桥23、24双柱盖梁。
墩柱为两柱式结构,墩柱上为盖梁,如图1所示。
本图尺寸为其中一种形式,该盖梁设计砼92.66立米,计算以该图尺寸为依据,其他尺寸形式盖梁施工以该计算结果相应调整。
图1 盖梁正面图(单位:m)2、设计依据(1)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JTJ025-86)(2)路桥施工计算手册(3)其他相关资料及本单位以往施工经验。
二、盖梁抱箍法结构设计1、盖梁模板底模支撑在盖梁底模下部采用间距1m工14型钢作横梁,横梁长3.7m。
横梁底下设纵梁。
2、纵梁在横梁底部采用并排双56b型工字钢;两排工字钢(标准工字钢规格:56cm×12000cm,)连接形成纵梁,长25m,两排工字钢位于墩柱两侧,中心间距236.6cm。
纵、横梁之间采用焊接连接;纵梁下为抱箍。
3、抱箍抱箍采用双抱箍,增加墩柱与抱箍间的摩擦力,抱箍采用两块半圆弧型钢板(板厚t=15mm)制成,M24的高强螺栓连接,抱箍高75cm,采用18根高强螺栓连接。
抱箍紧箍在墩柱上产生摩擦力提供上部结构的支承反力,是主要的支承受力结构。
为了提高墩柱与抱箍间的摩擦力,同时对墩柱砼面保护,在墩柱与抱箍之间设一层2~3mm厚的橡胶垫,纵梁与抱箍之间采焊接连接。
5、防护栏杆与工作平台(1)栏杆采用φ50的钢管搭设,在横梁上每隔2米设一道1.2m高的钢管立柱,竖向间隔0.5m设一道钢管横杆,钢管之间采用扣件连接。
立柱与横梁的连接采用在横梁上设0.2m高的支座。
钢管与支座之间采用销连接。
(2)工作平台设在横梁悬出端,在横梁上铺设5cm厚的木板,木板与横梁之间采用铁丝绑扎牢靠。
三、盖梁抱箍法施工设计计算(一)、设计检算说明1、设计计算原则(1)在满足结构受力情况下考虑挠度变形控制。
(2)综合考虑结构的安全性。
(3)采取比较符合实际的力学模型。
(4)尽量采用已有的构件和已经使用过的支撑法。
2、对部分结构的不均布,不对称性采用较大的均布荷载。
3、本计算未扣除墩柱承担的盖梁砼重量。
以做安全储备。
4、抱箍加工完成实施前,必须先进行压力试验,变形满足要求后可使用。
三、荷载计算荷载分析:1.盖梁砼自重:G=92.66m3×25KN/m3=2316.5KN2. 钢模板自重:200KN3.I14工字钢:盖梁宽度为24.7m,加上两侧作业平台宽度各1m,则横向长度为26.7m,共计I14工字钢:26.7m÷1m=27根。
I14工字钢:27根×3.7m/根×16.89kg/m×9.8N/kg÷1000 =16.54KN4.I56b工字钢重量:工字钢采用I56b普通热轧工字钢,标准每m重:115.108㎏/m,每盖梁采用2根26.7m。
则工字钢总重为:2×26.7×115.108×9.8N/kg≈60238.3N=60.24KN5.抱箍重量:依据模板厂家设计图纸,单个抱箍重量为400kg,则抱箍重量为:4×400×9.8N/kg≈15680N=15.68KN荷载分项系数取1.2。
6.施工荷载与其它荷载:21kN四、荷载计算组合1、计算I45b工字钢受力分析时,则按照工字钢上均布荷载进行计算(因盖梁受力围为24.7m,均布荷载只计算24.7m),荷载组合为:即:q=((2316.5+200+16.54)×1.2+0.8×1.4+0.25×1.4) ÷2÷24.7 =61.56kN/m2、计算抱箍受力时,按照抱箍面与混凝土面的摩擦力以抵抗抱箍以上所有集中荷载为标准,即:Q单=((2316.5+200+16.54+60.24)×1.2+0.8×1.4+0.25×1.4) ÷2 =1556.7kN(二)、横梁计算采用间距1m工14型钢作横梁,横梁长3.2m。
共设横梁24根,总重约15kN。
1、荷载计算(1)盖梁砼自重:G1=92.66m3×25kN/m3=2316.5kN(2)模板自重:G2=200kN(3)施工荷载与其它荷载:G3=21kN横梁上的总荷载:G=G1+G2+G3 =2537.5kNq1=1008.8/24=105.72kN/m横梁采用1m间距的工字钢,则作用在单根横梁上的荷载G’=105.72×1=105.72kN作用在横梁上的均布荷载为:q2= =105.72/1.85=57.2kN/m2、力学模型如图所示。
图2 横梁计算模型3、横梁抗弯与挠度验算横梁的弹性模量E=2.1×105MPa;惯性矩I=712cm4;抗弯模量Wx=102cm3为了简化计算,忽略两端0.25m悬挑部分的影响。
最大弯矩:Mmax= =34.5×1.22/8=6.24kN·mσ= Mmax/Wx=6.24/(102×10-6)=61176.5kpa≈61.2MPa<[σw]=158MPa满足要求。
最大挠度:fmax= 5 q2lH 4/384×EI=5×34500×1.24/(384×2.1×1011×712×10-8)=0.0006m<[f] =1.2/400=0.003m满足要求。
(三)、纵梁计算纵梁采用单层2排贝雷片(标准贝雷片规格:3000cm×1500cm)连接形成纵梁,长18m。
1、荷载计算(1)横梁自重:G4=11kN(2)贝雷梁自重:G5=270×12×9.8=31752N≈31.8KN纵梁上的总荷载:GZ=G1+G2+G3+G4+G5=1051.6kN纵梁所承受的荷载假定为均布荷载,单排贝雷片所承受的均布荷载q3:q3= GZ/2L=1051.6/(2×17.2)≈30.6kN/m2、力学计算模型建立力学模型如图2-3所示。
图3 纵梁计算模型图3、结构力学计算(1)计算支座反力Rc:Rc=30.6×17.2/2=263.2KN最大剪力Fs=Rc-4.1×30.6=137.7KN(2)求最大弯矩:根据叠加法求最大弯矩。
图4 纵梁计算单元一跨中最大弯矩Mmax1=92q3/8=309.8KN/m图5 纵梁计算单元二梁端最大弯矩Mmax2=4.12q3/2=257.2KN/m 叠加后得弯矩图:图6 纵梁弯矩图所以纵梁最大弯矩Mmax产生在支座处,Mmax= Mmax2=257.2KN.m,远小于贝雷桁片的允弯矩[M0]=975kN·m。
(3)求最大挠度:贝雷片刚度参数弹性模量:E=2.1×105MPa,惯性矩:I=250500cm4。
易知纵梁最大挠度发生在跨中或者梁端。
纵梁端挠度fc1=qal3/(24EI)(6a2/l2+3a3/l3-1)=30600×4.1×93/(24×2.1×1011×250500×10-8)(6×4.12/92+3×4.13/93-1) ≈0.004m跨中挠度fc1=ql4/(384EI)(5-24a2/l2)= 30600×94/(384×2.1×1011×250500×10-8)(5-24×4.12/92) ≈0.2×10-4m所以最大挠度发生在纵梁两端为fc1=0.004mfc1<[f]=a/400=4.1/400=0.0103m,满足要求。
(四)、抱箍计算1、荷载计算每个盖梁按墩柱设两个抱箍体支承上部荷载,由上面的计算可知:支座反力Rc= 263.2kN,每个抱箍承受的竖向荷载N=2Rc=526.4kN,该值即为抱箍体需产生的摩擦力。
2、抱箍受力计算(1)螺栓数目计算抱箍体需承受的竖向压力N=526.4kN抱箍所受的竖向压力由M24的高强螺栓的抗剪力产生,查《路桥施工计算手册》第426页:M24螺栓的允承载力:[NL]=Pμn/K式中:P---高强螺栓的预拉力,取225kN;μ---摩擦系数,取0.3;n---传力接触面数目,取1;K---安全系数,取1.7。
则:[NL]= 225×0.3×1/1.7=39.7kN螺栓数目m计算:m=N/[NL]=526.4/39.7=13.3≈14个,取计算截面上的螺栓数目m=14个。
则每条高强螺栓提供的抗剪力:P′=N/14=526.4/14=37.6KN<[NL]=39.7kN故能承担所要求的荷载。
(2)螺栓轴向受拉计算砼与钢之间设一层橡胶,按橡胶与钢之间的摩擦系数取μ=0.3计算抱箍产生的压力Pb= N/μ=526.4kN/0.3=1754.7kN由高强螺栓承担。
则:N1=Pb=1754.7kN抱箍的压力由14条M24的高强螺栓的拉力产生。
即每条螺栓拉力为N2=Pb/14=1754.7kN /14=125.3kN<[S]=225kNσ=N1’/A= N1(1-0.4m1/m)/A式中:N2---轴心力m1---所有螺栓数目,取:14个A---高强螺栓截面积,A=4.52cm2σ=N”/A= Pb(1-0.4m1/m)/A=1754.7×(1-0.4×14/7)/14×4.52×10-4 =55458kPa=55.5MPa<[σ]=140MPa故高强螺栓满足强度要求。
(3)求螺栓需要的力矩M1)由螺帽压力产生的反力矩M1=u1N2×L1u1=0.15钢与钢之间的摩擦系数L1=0.015力臂M1=0.15×125.3×0.015=0.282KN.m2)M2为螺栓爬升角产生的反力矩,升角为10°M2=μ1×N2cos10°×L2+N2sin10°×L2[式中L2=0.011(L2为力臂)]=0.15×125.3×cos10°×0.011+125.3×sin10°×0.011=0.443(KN·m)M=M1+M2=0.282+0.443=0.725(KN·m)所以要求螺栓的扭紧力矩M≥0.725(KN·m)3、抱箍体的应力计算:(1)、抱箍壁受拉产生拉应力拉力P1=7N2=877.1(KN)抱箍壁采用面板δ10mm的钢板,抱箍高度为0.7m。
则抱箍壁的纵向截面积:S1=0.01×0.7=0.007 (m2)σ=P1/S1=877100/0.007=125.3×106(Pa)=125.3(MPa)<[σ]=158MPa 满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