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国的_福利国家_陷阱_过慈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英国的“福利国家”陷阱

过慈明

(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要:“福利国家”是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出现的一种影响极大的社会现象,是对传统资本主

义制度的重大改良。英国作为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于1948年第一个宣布建成了“福利国家”,“福利国家”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国内的阶级矛盾,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因而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但从70年代中叶起,英国“福利国家”的弊端日渐暴露,“福利国家”陷入了困境和危机。70年代后期开始英国对福利国家制度进行改革,然而成效甚微。

关键词:英国;福利国家;“第三条道路”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93(2006)03-0047-04

收稿日期:2006-05-26

作者简介:过慈明(1977-),女,安徽巢湖人,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05级世界史研究生。

“福利国家”是一种社会政策,即政府直接或间接地给社会或其中的某类人提供福利的国家立法①。它是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出现的一种影响极大的社会现象,是对传统资本主义制度的重大改良。1948年英国第一个宣布建成了“福利国家”,“福利国家”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国内的阶级矛盾,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因而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但从70年代中叶起,

英国“福利国家”的弊端日渐暴露,“福利国家”陷入了困境和危机之中。有的学者曾把福利国家的危机概括为失业危机、老龄危机、财政危机、社会危机和制度危机。为什么一项旨在保障全体公民生活安全,以不断提高全体公民福利为己任的社会改良方案会远离初衷变成福利国家的“陷阱”呢?本文拟从英国福利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福利国家”面临的困境,“福利国家”的改革及对改革的评析几个方面来加以探讨。

一、英国福利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福利国家是通过社会立法来实现的,社会立法是国家通过立法的手段来协调各种利益之间的冲突,帮助较贫困的社会集团获得某种生存保障。在英国,第一次由政府通过立法来解决社会问题是都铎王朝末期实施的一个强制征收济贫税的条例,规定每一教区须对其贫民负责。1601年,

伊丽莎白女王把已有的惯例用济贫法的形式固定下来,由官方划出了一条贫困救济线,在救济线以下的贫民可接受教区救济。伊丽莎白济贫法表明统治者开始意识到贫困和失业对自己的威胁,认识到“是整个社会而不是专门的宗教团体应该救济年迈、生病或无法抗绝灾难而致贫困的人”。

1796年,英国议会认可了著名的斯品汉姆莱法。斯品汉姆莱法的意义在于把济贫的范围扩大到有工作做的贫穷家庭,从而建立了广泛的户外救济制度,使低工资收入者得到了某种最低限度的生活保障。然而斯品汉姆莱法的长期实施无论对政府还是对纳税人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有产者显然不愿这个负担长期压在自己身上。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的新的济贫法修正案。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将贫困的原因归咎于个人,认为应该创造不堪忍受的条件,“教育”贫穷者积极谋生。任何请求救济的人都必须住进济贫院,接受“济贫院检查”。济贫院此时变成了一个对贫穷者进行惩罚的机构,而不再是原本意义上的救济组织。

1906年,自由党和工党联盟在大选中获胜,在一片要求改革的呼声中,自由党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一系列计划需要国家提供大量财政补助。为此,当时任财政大臣的劳合/乔治提出了1909年的“人民预算案”,该预算案经过一年的斗争获得了通过,一般认为,这是英国福利政策的开端。

2006年9月第五卷第3期Dec.2006Vol.5No.3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OFCHUZHOUVOCATIONAL&TECHNICALCOLLEGE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这段时期,英国社会改革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庇古《福利经济学》一书和凯恩斯的经济学观点为“福利国家”制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英国政府于1934年设立了失业保险委员会,由贝弗里奇担任主席。1942年贝弗里奇拿出了他关于社会改革的报告,贝弗里奇报告是一份较为完整的现代福利国家的蓝图,贝弗里奇报告的产生标志着英国福利思想的发展已完成了由理论向实际政策的过度。贝弗里奇报告立即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也很快得到了三大执政党的认可,于是,战后重建英国的蓝图基本确定下来。

1945年,工党在战后的首次选取中获胜,这届工党政府在长达6年的执政期间里,通过了一系列重要的社会立法,其中最重要的是1946年通过的“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保健法”,1948年通过的“国民补助法”。1948年7月上述各法开始生效,新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标志着“福利国家”的建成。但艾德礼宣布各项立法生效之日尚未有人正式用“福利国家”一词来称呼新制度。直到两年后,艾德礼才开始以骄傲的心情宣布这种新的制度为“福利国家”。随后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出现了类似的社会保障计划,可以说,福利国家的出现是20世纪西方发达国家的最大变化之一,它不仅给这些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带来深远的影响,而且形成一种世界性的潮流。所以,有的学者认为,

“福利国家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必然产物”

二、英国福利国家制度面临的困境

福利国家制度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抚平了英国人民受到的战争创伤,缩小了贫富差距,扩大了公民个人的自由,

“福利国家是一个长期的公民权演进过程所达到的最高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复苏。这一切也正是福利国家的制定者们所要期望达到的目标。然而令英国统治者和民众始料不及的是,世界经济在20世纪70年代遭受了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在这场危机面前福利国家制度的消极作用也日益显露出来,福利国家面临严重的挑战。

首要的是财政赤字问题。从战后英国财政支出的实际情况来看,政府直接支付给公民的社会保障支出总的趋势是上升的,从上世纪50年代到福利制度黄金期的70年代,英国的社会福利开支增长了2.7倍,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4%上升到29.4%。80年代,这一比重继续升高,1983年增至527亿英镑,占政府财政总支出的38.2%。保守党和工党都以“福利国家”的倡导者自居,为了争取选民,两党中的任何一党都不可能轻易地取消福利措施和削减社会保障支出,福利国家的负担就必然越来越沉重。因为所有的福利措施都需要财源,政府必须为所有的福利项目筹集经常性的经费,而任何一个国家的财政收入都建立在税收基础之上。如果税收的增加还不足以弥补财政赤字,最常见的办法就是政府举债,但公债的还本付息最终仍需靠税收来偿还,这导致的恶果是英国在五十年代以来,除了极个别年份财政收支有积余外,绝大多数都是财政赤字年份,并且财政赤字比例逐步升高,1951年至1986年,英国出现财政赤字的年份有32年,累计赤字达1209亿英镑。这样,英国政府在面临财政支出扩大的时候唯有采取增加国债和以新债还旧债的办法来应付财政赤字,为弥补财政赤字而实行的货币供应量的扩大,结果使得物价不断上涨,货币工资率随物价上涨而增长,各种津贴收入也不可能长期保持不变,于是造成一种恶性循环,福利支出的增加引起财政赤字,财政上的困境使得国债总额滚雪球似地增大起来,这就使公民们实际得到的收入和津贴减少,于是要求增加福利,并再次引起财政支出扩大,如此循环反复而已。

第二,产生了劳动生产率的低下和劳动资源的浪费。“福利国家”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国家在收入再分配上的某种程度的调节,这种收入分配的调节并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身,但福利国家的出现在一定的程度上削弱了资本主义市场上的竞争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从劳动力市场来看,英国福利设施中规定了最低收入的保障和对公民基本生活需要的供给,这使得原来在劳动力市场上靠饥饿纪律来迫使工人寻找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那种机制的作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不是生产资料的主人,他们是出于生存的要求,为较多的个人收入而改进工作,一旦最低收入有了保障,最基本生活需要得到了供给,而激励工人发奋工作的新的动机----政治思想因素的作用又不可能产生,于是形成了“动力的真空”。大家多干、少干差距不大,少干不干无大区别,对福利的依赖性使得吃大锅饭的思想滋长起来,从而引起经济效率的损失。

“福利国家”英国面临的第三大问题是贫困家庭陷入“贫困陷阱”并滋生出“贫困文化”。消除贫困、控制收入不平等是福利国家最主要的政策目标。但是在最近20年中,福利国家却出现了严重的系统化的收入不平等倾向。在英国,目前收入最高者与收入最低者之间的差距是五十年来最高的。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由于连续几任财政大臣都不愿提高税收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