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系统设计课程 第六章 教学目标的陈述 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可观察的行为 2.行为发生的条件 3.可接受的行为标准
7
行为目标
1、可观察的行为
行为目标要用可以观察的行为来表述教学目标。 在目标表述时要避免使用描述内部心理过程的动词, 而应该使用行为动词。使用行为动词可以使我们很 容易的观察到目标行为是否实现以及何时实现。
有学者(朱敬先,1987)对布鲁姆三个领域的 教学目标都选用了明确的行为动词。
18
教学目标的陈述
1. 心态性目标 2. 行为目标 3. 相结合目标 4. 表现性目标
19
表现性目标
心理学家艾纳斯提出了表现性目标
表现性目标要求教师明确规定学生必须参加的活动, 而不必精确规定每个学生应从这些活动中习得什么。
例如,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一个表现性目标可以这样陈述: “学生能认真观看学校组织的反映爱国主义的影片,并在 小组会上谈自己的观后感”
14
教学目标的陈述
1. 心态性目标 2. 行为目标 3. 相结合目标 4. 表现性目标
15
相结合目标
心理家格伦兰提出一个折中的方法,即采用描述内在 心理过程与外显行为表现相结合的方法来陈述目标,我们把 它称为结合性目标。
用结合性目标的方式陈述,既要明确陈述记忆、理解、 创造、欣赏、热爱、尊重等内在的心理变化,又要列举反映 这些内在变化的若干行为样例.
10
行为目标
3.可接受的行为标准
行为标准是衡量学习结果的行为的最低要求。通过对行为 标准作出具体描述使行为目标具有可测量的特点。标准的表述 一般与“好到什么程度”、“精确度如何”、“完整性怎样”、 “要多少时间”、“质量要求如何”等问题有关。
主要的表述方式:
(1)正确的次序。如“将水的净化过程的六个步骤按正确顺序排列”。 (2)正确的百分比或程度,一般要在80%以上。 (3)精确度,如误差在多少之内。 (4)在多少时间内,如“8分钟内装好调好零件、并操作万用表”。
如:
“培养学生因式分解能力”、“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体会劳动人民勤劳勇敢、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
4
教学目标的陈述
1. 心态性目标 2. 行为目标 3. 相结合目标 4. 表现性目标
5
行为目标
行为目标是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学生行为 来陈述的目标,是预期学生学习之后将产生的行为 变化来陈述的目标。
我们用公式表示: 结合性目标=内部心理+行为样例
16
相结合目标
如教学“等腰三角形”的概念,目标陈述: 能够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内部心理陈述); 对提供有关等腰三角形的正例和反例,学生能 正确加以识别(行为样例陈述)。
17
相结合目标
结合性目标最大优点是:首先它明确陈述学生 内在的心理变化,而不是表现具体行为实例。它采用 只是表明内在心理变化的行为样例进行陈述,这样就 避免了严格的行为目标只顾及具体行为变化而忽视 内在心理变化的缺点,也克服了用心态性目标陈述 的含糊性。
8
行为目标
认识领域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
认知领域 教学目标
认知
行பைடு நூலகம்动词
界定、描述、指出、标明、列举、选择、配合等
理解
转换、辩护、估计、解释、举例、猜测、预估等
应用
改变、示范、发现、操作、准备、解答、运用等
分析
图示、区别、指明、猜测、关联、分开、细述理由等
综合
联合、编纂、创造、计划、修饰、重建、总结等
评价
22
LOGO
Thank You!
鉴别、结论、对比、解释、指明、阐释、证明等
9
行为目标
2.行为发生的条件
行为目标中的条件要素说明了在评价学习者的学习结果时, 在什么条件下评价。
行为发生的条件 通常包括下列因素:
(1)环境因素:空间、光线、温度、室内、室外、安静或噪音等。 (2)人的因素:独立进行、小组集体进行,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等。 (3)设备因素:工具、仪器、图纸、说明书、计算器等。 (4)信息因素:资料、教科书、笔记、图表、词典等。 (5)时间因素:速度、时间限制等。 (6)问题明确性因素:指提供什么刺激来引起行为的发生。
行为目标的概念由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泰勒 (Tyler,1934)教授最先提出。
美国行为派心理学家马杰(R.Mager,1962)出 版了他的《准备教学目标》一书,系统地提出了用 行为术语陈述教学目标的理论与技术。
6
行为目标
马杰认为教学目标应该陈述“学生能做什么以 证明他的成绩以及教师怎样知道学生能做什么。” 马杰提出行为目标有以下三个要素:
LOGO
教学目标的陈述
教学目标的陈述
教学目标的功能:
导教 ——指导教学过程、方法、技术、媒介的选择和运用 导学 ——指导学生学习 导测评 ——指导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
2
教学目标的陈述
1. 心态性目标 2. 行为目标 3. 相结合目标 4. 表现性目标
3
心态性目标
教学目标的表述,传统的方法一般用描述内部 心理状态的词语来描述,我们称之为“心态性目标”
12
行为目标
例: 每一个学生都将能够对在单元测验的阅读材料
中给出的10个项目中的8个下定义。
A(听众): 每一个学生 B(行为): 能够下定义 C(条件): 在单元测验的阅读材料中 D(水平): 10个项目中的8个
13
优缺点:
行为目标
优点:避免了用传统方法陈述目标的含糊性。
缺点:只强调了行为结果而未注意内在的心理过程, 教师可能因此只注意学生外在的行为变化,而忽视 其内在的能力和情感的变化。
20
教学目标的陈述
基本原则:
1、目标应陈述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 2、目标的陈述应有利于导教、导学、导测评; 3、目标中应暗含适当的分类框架。
21
教学目标的陈述
注意事项:
1、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2、用经过心理学界定的动词和名词陈述目标; 3、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
11
行为目标
ABCD目标陈述法
ABCD目标陈述法是由阿姆斯特朗和赛维吉(Armstrong Savage,1983)提出来的一种教学目标陈述技术。
ABCD法包括以下四个因素:
A—听众(Audience):指目标所指向的对象 B—行为(Behavior):指表明学习的具体行为 C—条件(Conditions):指行为出现的条件 D—水平(Degree):指可接受的行为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