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下册科学《原子结构的模型》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下册科学《原子结构的模型》优秀教学案例
3.通过多媒体演示,展示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在原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4.结合实际案例,解释原子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如原子序数、电子排布等。
5.强调实验在原子结构研究中的重要性,介绍一些与原子结构相关的实验方法和设备。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安排以下任务:
1.分组讨论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程,每组选取一个或两个模型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其优缺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组成,包括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2.掌握原子模型的发展历程,包括道尔顿的原子论、汤姆逊的葡萄干面包模型、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以及玻尔的量子理论模型。
3.学习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如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和了解原子结构。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化学反应中原子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物质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3.列举三个生活中与原子结构相关的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4.思考并回答:原子结构的研究对我们理解物质世界有何重要意义?
五、案例亮点
本教学案例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凸显以下五个亮点:
(一)注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本案例中,我充分利用实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原子结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价值观。
4.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5.倡导绿色化学理念,让学生认识到原子科学技术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新版】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原子结构的模型》第三课时【创新教案】

【新版】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原子结构的模型》第三课时【创新教案】

第三节原子结构的模型第三课时【内容来源】八年级浙教版下册第二章【主题】原子结构的模型【课时】第3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同位素的结构特点,能判断具体的粒子是否为同位素,能例举典型的同位素;(2)了解同位素在工业、农业、医疗、国防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分析建立元素的概念和同位素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同位素在工业、医疗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体验科学的伟大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元素的概念,能分析具体的粒子是否属于同一种元素。

了解同位素的结构特点,能判断具体的粒子是否为同位素。

难点:理解元素的概念三、教学过程1、复习回顾【教师】在上新课之前,首先我们进行课前回顾。

金刚石和石墨是由构成的;分子是由构成的。

【学生】回答2、新知识呈现【教师】请同学们阅读书本第46页的图,完成填空。

(1)A原子核中有___个质子,___个中子。

(2)B原子核中有___个质子,___个中子。

(3)C原子核中有___个质子,____个中子。

【学生】汇报结果:A氧原子的核内有8个质子和8个中子,B氧原子的核内有8个质子和9个中子;C氧原子的核内有8个质子和10个中子。

【教师】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三种氧原子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教师】非常好!请找出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统称【学生】元素【教师】请同学们共同讨论元素具有哪些特征?【学生】……【教师归纳】1、元素是宏观的集合概念。

只讲种类,不论个数。

2、同种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一定相同,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一定不同,元素的种类由原子中的核电荷数决定。

【教师】请思考:钠原子和钠离子属于同一种元素吗?判断是否是同种元素的依据是什么?【学生】……【教师】它们属于同一种元素;依据:是否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3、习题巩固判断正误(1)只讲种类,不论个数。

(2)具有相同中子数的原子统称为元素。

(3)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

《第二章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学历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八年级下册

《第二章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学历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八年级下册

《原子结构的模型》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的学习主题为“原子结构的模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原子的基本概念、原子的组成及其结构模型,理解原子内部电子的排布和运动规律,为后续学习化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原子的基本概念,了解原子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过程,掌握现代原子结构模型——电子云模型的基本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物图片、动画演示等教学手段,理解原子内部电子的排布和运动规律;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严谨态度和科学精神。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其对于原子结构模型的理解程度,包括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等。

2.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作业,如绘制原子结构示意图、撰写关于原子结构模型的短文等,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3. 测试评价:通过期中、期末等阶段性测试,评价学生对原子结构模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前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从而引出原子的概念。

2. 新课讲解:通过PPT、实物图片、动画演示等方式,讲解原子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介绍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过程,重点讲解现代原子结构模型——电子云模型的基本内容。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原子内部电子的排布和运动规律,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4.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操作原子结构模型教具,加深对原子结构模型的理解。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原子结构模型的重要性。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原子结构模型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如绘制原子结构示意图、撰写关于原子结构模型的短文等,巩固所学知识。

八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 第3节 原子结构的模型教案 (新版)浙教版-(新版)浙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自然

八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 第3节 原子结构的模型教案 (新版)浙教版-(新版)浙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自然

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1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

(2)知道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内容(3)知道ɑ粒子散射实验的方法和现象,并能实验现象作出解释。

及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ɑ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对现象的分析中归纳中得出结论的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体会建立模型研究科学问题的方法,理解科学模型的演化及其在科学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了解研究微观现象的一般科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原子模型演变的历史的学习,感受科学家们细致、敏锐的科学态度和不畏权威、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的科学精神。

(2)通过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的不断深入,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是不断扩大和加深的,领悟和感受科学研究方法的正确使用对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2学情分析(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

(2)知道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内容(3)知道ɑ粒子散射实验的方法和现象,并能实验现象作出解释。

及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ɑ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对现象的分析中归纳中得出结论的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体会建立模型研究科学问题的方法,理解科学模型的演化及其在科学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了解研究微观现象的一般科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原子模型演变的历史的学习,感受科学家们细致、敏锐的科学态度和不畏权威、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的科学精神。

(2)通过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的不断深入,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是不断扩大和加深的,领悟和感受科学研究方法的正确使用对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小组自主思考讨论在于对ɑ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分析从而否定汤姆生模型,得出原子的核式结构;2.原子结构及其中的各粒子间量的关系;3.体会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的历程及科学方法。

2019-2020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原子结构的模型》教案.doc

2019-2020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原子结构的模型》教案.doc

初二自然科学第一章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浙江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第一章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二、考点清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

2、了解同位素的结构特点,能说出1-2项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

3、知道物质也可由离子构成,认识离子微粒大小的数量级。

(二)重难点分析:重点:了解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

难点:对原子结构知识的初步了解。

三、全面突破[知识要点1]原子结构1、原子结构是通过科学家不断地建立与修正原子结构模型而得到的。

西瓜模型:在原子中:(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 (2)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

(3)原子内可以没有中子。

3. 电子的质量在整个原子质量中所占的比例极小,中子的质量和质子质量相近,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很小,原子核更小,原子核的体积仅为整个原子的几百万亿分之一。

4.水的微观层次分析:【典型例题】例1. 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中含有()A. 质子、中子、电子B. 质子、电子C. 中子、电子D. 质子、中子精析:解决这道题的关键要清楚原子的内部结构,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两部分构成的,所以,原子核中没有电子。

答案:D例2. 200年来,原子模型已经帮助科学家成功解释了物质具有的各种性质,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原子模型也不断改变,下列模型中建立最早的是()A. 卢瑟福(Rutherford)模型B. 道尔顿(Dalton)模型C. 玻尔(Bohr)模型D. 汤姆生(Thomson)模型精析:解这道题不需死记硬背,只要通过大概的了解就可以正确解答了。

因为教材中各种模型的改变介绍得比较详细。

具体来说,1808年道尔顿模型建立,他认为原子是一个坚硬的小球。

1897年汤姆生模型建立,他认为原子是一个带正电荷的球,电子镶嵌在里面,原子好似一块“布满浆果的松糕”。

科学八年级第2章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第1课时教案

科学八年级第2章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第1课时教案

科学八年级第2章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第1课时教案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章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第1课时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的构成;2.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具体内容,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3.了解卢瑟福实验现象和建立猜想的过程。

4.让学生感受模型建立的发展过程,体念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感受科技发展和科学进步之间个关系。

【教学重点】原子模型的逐渐完善的过程。

【教学难点】卢瑟福实验的现象和结论的得出。

【课前准备】课件、原子核和原子体积比的资料查找布置。

【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新课展示,当你看到在扫描隧道显微镜下的硅原子你会给原子一个怎么样的模型呢?没有扫描隧道显微镜的那个时代,原子是怎样的微粒呢?一起来看看我们的科学家们带着这样的问题,是如何踏上了探究之旅的。

1..结合图形,学生谈一谈。

2.在草稿纸上画图,画出自己的模型。

实心球模型的得出 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的概念,他认为,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原子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建立了原子的实心球模型,为近代原子论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科学家到底是了不起,没有看到,但建立的模型和我们看到后建立的模拟差不多。

问:我们给这个模型起个什么名字呢? 1.在草稿纸上画图,画出道尔顿的模型。

2.起名道尔顿的模型。

西瓜模型的得出汤姆生认为,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像面包里的葡萄干一样镶嵌在其中。

汤姆生的模型继承了道尔顿模型的什么特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这个1不同?仍旧是球体,且是实心球,但是可以再分,电子镶嵌其中,因为发现了电子。

行星模型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学生一起,用带正电荷的a粒子轰击金属箔动画显示实验的结果尽量引导学生说出实验现象,与学生一起讨论对应的实验现象推导的结果 1.大多数的a粒子直接通过。

2.少数a粒子发生偏转。

3.极少数被弹回。

1.大多数的地方是空的,中间有一个核,电子分布在核的外面。

浙教版科学八下2.3 原子结构模型 授课教案设计

浙教版科学八下2.3 原子结构模型 授课教案设计

§2.3 原子结构的模型(教案)【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八下第二章第三节,本章重点学习了物质的构成,知道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另外,科学方法的应用在本章的学习中也十分凸显,主要表现在:模型与符号的应用。

本节课主要学习原子的内部结构。

除了要求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原子内部结构以外,原子结构模型的修正和完善过程也是本堂课的重点。

如果本堂课的教学以教师授课为主的话,过程将会显得非常苍白和无趣。

所以本堂课在内容组织上,教者大胆地采用了学生授课的方法:课前充分预习、查找相关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汇报材料;课堂上,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同学学习并修正,学生讨论总结。

教者在设计本堂课节时,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注重科学素养的培养。

通过自学、讨论、合作等学习模式的开展,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通过建模、绘图等科学方法的推广,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提升。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知道原子及原子核的构成;⑵了解原子学说的发展历史,认识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和所说明的问题;⑶知道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及核外电子数的关系.2.能力目标:⑴学习阅读、查找、归纳、建构的学习步骤;⑵进一步熟悉建模的方法,并尝试运用;⑶通过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史,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研究兴趣。

3.情感目标:⑴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推理能力;⑵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⑶通过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认识到建立模型需要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理解模型方法对人们认识自然和发展科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了解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教学难点】原子微观结构层次的建立和了解【课前准备】1.学生分组:小组讨论确定小组长、任务分工;2.任务布置: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利用课外资料、网络资源,查找原子内部结构的发现史,知道为此作出贡献的科学家们的研究过程及其研究成果,并用ppt的形式在课堂展示。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1.3原子结构的模型教案1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1.3原子结构的模型教案1

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教材分析〗:原子有复杂的结构,但无法让学生直接观察到,也缺乏学生所熟悉的事实作为推断的依据,因此是教学中的又一个难点。

教材中通过介绍历史上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过程和典型实验,让学生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并了解原子的构成。

随着对微观世界的不断深入的研究,顺理成章地提出问题:原子核又是由什么构成的?教材中以直接呈现的方式介绍了科学研究的结果,帮助学生更深层地认识物质的微观结构。

对于同位素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困难,课本中先用核电荷数引出元素的概念,这里不去辨别元素概念的属性,而是分析同位素,前面研究的注意力放在核内质子和核外电子上,因为它们带电荷,元素的分类也是以质子数为依据的。

这里把学生的注意力转到中子上,显示了微观分析的多个角度。

重点是通过介绍同位素原子在工业、农业、医疗、国防等方面的广泛应用,让学生体会学科学的意义,同时也让学生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世界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增加学习的兴趣。

由于核外电子抱有排布不作要求,所以建立离子的概念较困难。

教材中用实验展示了两种单质进行化学反应后生成氯化钠的事实,指出氯化钠是由两种离子构成的,这两种离子是由原子得失形成的(不要求知道是最外层电子得失)。

〖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2.了解同位素的结构特点,能说出一到二项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

3.知道物质也可由离子构成,认识离子微粒大小的数量级。

教学建议:1.把握教学目标,不要把注意点放在科学史的记忆上。

2.介绍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成果,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

3.充分利用科学史和同位素应用的教育性素材,进行学法指导。

〖教学重点〗:原子的内部结构;同位素、元素的概念。

〖教学难点〗同位素元素的概念。

〖教学准备〗氯化钠实验、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内容〗: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那么原子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认为原子就象是个实心球,实心球模型能否代表原子的真实结构呢?原子结构模型是科学家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子结构的形象描摹。

2.3.1原子结构的模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2.3.1原子结构的模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4)原子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学生难以理解原子结构如何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5)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学生难以理解电子排布规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构成。
针对以上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对于原子核和电子云的概念,可以通过实物模型和动画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原子结构。
(2)对于原子模型的演变过程,可以通过历史背景的介绍和科学实验的展示,让学生了解不同模型之间的联系和演变原因。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原子结构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对于玻尔量子模型的理解,可以通过数学公式的解释和具体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量子化的概念和能级跃迁。
(4)对于原子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可以通过化学实验和元素周期表的对比分析,让学生理解原子结构如何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5)对于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可以通过电子排布图和元素周期表的对照展示,帮助学生理解电子排布规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构成。
6. 不同原子模型的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7. 科学家们在原子结构研究中的重要发现和突破。
8. 原子结构对于现代科学和技术的重要性。
9. 原子结构在化学反应和物质变化中的作用。
10. 原子结构对于解释和预测化学性质和反应规律的意义。
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
(1)阅读材料:《原子的发现和发展》、《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等,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最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原子结构的模型》教案

最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原子结构的模型》教案

最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原子结构的模型》教案第一章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浙江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第一章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二、考点清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

2、了解同位素的结构特点,能说出1-2项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

3、知道物质也可由离子构成,认识离子微粒大小的数量级。

(二)重难点分析:重点:了解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

难点:对原子结构知识的初步了解。

三、全面突破[知识要点1]原子结构2. 原子结构在原子中:(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2)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

(3)原子内可以没有中子。

3. 电子的质量在整个原子质量中所占的比例极小,中子的质量和质子质量相近,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很小,原子核更小,原子核的体积仅为整个原子的几百万亿分之一。

4.水的微观层次分析:【典型例题】例1. 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中含有()A. 质子、中子、电子B. 质子、电子C. 中子、电子D. 质子、中子精析:解决这道题的关键要清楚原子的内部结构,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两部分构成的,所以,原子核中没有电子。

答案:D例2. 200年来,原子模型已经帮助科学家成功解释了物质具有的各种性质,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原子模型也不断改变,下列模型中建立最早的是()A. 卢瑟福(Rutherford)模型B. 道尔顿(Dalton)模型C. 玻尔(Bohr)模型D. 汤姆生(Thomson)模型精析:解这道题不需死记硬背,只要通过大概的了解就可以正确解答了。

因为教材中各种模型的改变介绍得比较详细。

具体来说,1808年道尔顿模型建立,他认为原子是一个坚硬的小球。

1897年汤姆生模型建立,他认为原子是一个带正电荷的球,电子镶嵌在里面,原子好似一块“布满浆果的松糕”。

浙教版科学八下《原子结构的模型》word教学设计

浙教版科学八下《原子结构的模型》word教学设计

第三节 原子结构的模型1、原子模型的建立:原子内部结构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②历程: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 ――实心球模型汤姆生原子模型(1904年) ――西瓜模型(汤姆生发现原子中有电子,带负电)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年) ―行星绕太阳模型(α粒子散射实验:原子核的存在)波尔原子模型(1913年) ――分层模型电子云模型(1927年—1935年)―― 电子云模型2、揭开原子核的秘密⑴ 物质构成:⑵ 原子核的秘密:★ 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显电中性)中子数可以等于或者不等于质子数;有些原子可以没有种子。

⑶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所占的质量很大,但占据的体积很小。

原子很小,原子核更小。

原子核的体积仅为整个原子的几千万亿分之一。

假设原子有一座十层大楼那样大,那么原子核只有一个樱桃那样大。

核内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接近,电子的质量所占的比重极小,几乎可忽略。

⑷对质子和中子的内部结构的研究还在继续,科学家认为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粒子――夸克构成,对夸克的研究已成为科学上的一个热点。

3.同位素⑴元素:① 科学上把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元素概念中强调的微粒是“原子”。

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或(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

因为微粒包括分子、原子和离子,有些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质子数相同,如水分子中有10个质子,氖原子也有10个质子,但它们不是同种元素。

②元素和原子的比较⑵同位素:①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统称为同位素。

同位素在工业、农业、医疗、国防等方面由广泛的应用。

②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中种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4.带电的原子――离子:原子得失电子形成带正、负电荷的离子。

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之间会相互作用,构成物质。

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之一。

小结: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浙教版科学八下3原子结构模型第一课时课程教学设计

浙教版科学八下3原子结构模型第一课时课程教学设计

《原子结构的模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史过程及各种模型建立的依据。

2.知道原子的构成。

3.了解2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知道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前对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史进行初步整理,课堂上对整理方式进行评价,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信息整理的能力,体会表格法、时间轴法整理的优点。

2.通过对a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讨论与交流,提高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通过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初步学习利用“三重表征思维法”、“实验+推理”等思维方法解决问题。

4.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初步学会用模型的方法来模拟微观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原子模型演变的历史的学习,增强学习的趣味性,领悟科学精神和科学的人文性,加深对科学本身的理解。

2.通过学习原子结构模型的修正和建立过程,体会质疑精神和证据意识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3.通过整节课的学习,真切感受到科学研究发现的过程是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逐步逼近真理的过程。

学情分析本节课主要学习的是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和修正过程,特别是通过实验现象构建原子结构模型,内容抽象、远离生活。

而初中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阶段,所以该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难以理解。

而教材把本节课安排在《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之后,学生已有初步的微观认识基础,并知道模型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所以在教学实施时,教师根据现有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教案、一步步设计难度梯度,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进行有效教学。

重难点重点: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和修正过程,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

难点:”粒子散射实验实验现象的表述,通过解释实验现象推导出原子结构特点并建立模型。

教学过程。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原子结构的模型教学设计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原子结构的模型教学设计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原子结构的模型
教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新设计
本节课的设计旨在让学生沿着科学家的道路去构建原子模型,渗透模型构建的思想,并在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学生体验、学习科学家提出问题、建立假设、修正模型的研究方法。

教会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总结。

让学生从中深深体会到科学研究就是在不断完善和修正中得以前进和发展的。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和依据;
(2)知道a粒子散射实验和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

(3)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引导,沿着科学家探索原子内部结构的轨迹逐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绘画和制
作原子结构模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问题,让学生能参与到教学的每一环节中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教育学生要有不畏惧权威、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的科学精神;
(2)通过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史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研究兴趣。

3学情分析
本节是学生在学习了前面的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的基础上,继续来学习原子结构的模型,有一定的微观认识基础。

但是微观粒子毕竟肉眼不可见,内容又抽象,学生很难理解,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按照科学家探索的过程去逐步绘画和制作原子结构模型尤其是卢瑟福的结构模型建立,既能使抽象的过程具体化,简单化也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让学生学会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去猜测出合理的结论。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2.3原子结构模型学案设计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2.3原子结构模型学案设计

第3节原子结构模型【要点整理】1、原子是有带电荷的和带负电荷的构成。

两者所带的电量大小,电性,因而整个原子呈电性。

2、原子核由更小的两种微粒和构成,其中带正电的是,不带电荷的是。

3、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

原子内可以没有。

不同,原子种类一定不同。

4、质量很小,在整个原子的质量中所占的比例极小,可忽略不计。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5、钠原子电子,形成的钠离子(阳离子)。

氯原子电子,形成的氯离子(阴离子)。

所以,就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的组成元素不止一种)。

离子和分子、原子一样也是构成的基本粒子。

6、具有相同的(即质子数)的原子的总称为元素。

7、原子中原子核内,不同的同类原子互为同位数。

【例题讲解】1、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汤姆生、卢瑟福和波尔等提出的模型的过程.(1)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是利用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下列能正确反映他的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是______(选填序号)。

(2)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______(选填序号)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C.波尔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解析:(1)原子不是一个实心球体,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核外的电子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过去,由于α粒子带正电荷,原子核也带正电荷,同性相斥,所以少数α粒子遇到原子核,就会发生偏向,由于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所以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或发生了很明显的偏向,故选乙;(2)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比较直观;波尔的原子模型建立并不是很完美,还有缺点;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故A、B、D正确.故答案为:(1)乙;(2)A、B、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件演示:原子的核式结构(如图4所示,说明:中心黑色的大粒子表示原
子核,黑色的小粒子表示高速运 动着的电子,曲线是其运动轨道)
(5)原子核的电荷和大小
①原子核带正电,由a粒子散射实验可以测得所带的正电荷的量。
②原子核大小:原子核半径是原子半径的万分之一,其体积是原子体积的万亿分之一,集
中了几乎全部的质量,密度约为1016kg/mio
出示一只鸡蛋并设问:假如你以前从来没有吃过鸡蛋,甚至没有见过鸡蛋,你想知道蛋壳
里面是什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有什么办法吗?
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把它打碎!
又问:如果你不想打破它但又想知道这里面是什么,有什么办法呢?
学生议论,提出实验方案:透视、摇晃、称量……等等
演示实验:将鸡蛋放入清水中。
实验现象:这只鸡蛋漂浮在水面上
3电子却像枣糕里的枣子那样镶嵌在原子里面。
(3)a粒子散射实验
介绍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用a粒子来探测原子结构.
介绍a粒子散射实验装置;课件演示a粒子散射实验现象。
现象:①绝大部分a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
2少数a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
3极少数。粒子偏转角超过90度,有的甚至被弹回,偏转角几乎达到180度。
让学生讨论并回答。
(2)汤姆生原子模型
根据原子是电中性的、 电子是带负电的事实, 让学生讨论、猜测原子的结构投影展示学生提 出的原子结构方案,并介绍汤姆生原子模型。
课件演示:汤 姆生原子模型(如图1所示,说明:球体表示带正电荷的物质,黑色球形小 粒子表示电子)。
1原子是球体;
2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内;
保持其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该物质是由哪种粒子构成, 由分子构成的,保持该物质化学性质
的最小粒子就是分子,由原子构成的,保持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就是原子。故选B、
Db
第2课时
一、新课引入
[教师举起两张外表一样的生日贺卡]
[师]同学们,我这儿有两张生日贺卡,现在我把它们打开,请大家说出它们最明显的不 同点在哪里?
让学生进一 步讨论、猜测原子的结构,投影展示学生提出的原子结构方案.
(注3:根据已有现象作进一步的猜测,让学生体会科学家在探索未知世界时所遇到的重重 困难。学会分析研究,大胆设想。)
(4)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
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
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
学生讨论:提出各种各样的猜想、假设
演示实验:得出鸡蛋里面是空的
归纳得出: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索时常用的思维方法:即观察物理现象一一建立理想模型一一
理论实验验证。
(注1:用1只鸡蛋作为课题的引入,一是寓意原子的核式结构;二是激活学生的思维。学
生们对第一个问题会不介意,对第二个问题觉得有点棘手。但为了能展现他们的聪明才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同位素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科学的分析推理能力及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 力。
3、体会科学理论是不断发展完善的。
二、
1、a粒子散射实验原理及原子核式结构的建立。
2、组成原子核的几种微粒。
3、构成同位素的粒子的数量关系。
三、
1、组成原子核的各种微粒之间的联系。
思考:学习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已知氦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你能建立一个氦原子的
模型吗?(用图表示)
三、典型例题分析
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构成一切物质粒子B.用化学方法不能再分的粒子
C.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分析:物质可能由分子、 原子或离子构成,原子不是构成一切物质的粒子;物质由哪种粒子
个个开动脑筋争先恐后地发言。当他们看到鸡蛋漂浮在水面上时,他们感到惊讶,又开始了
新一轮的猜测,此时教学气氛十分活跃。 创设具有感染力的物理情境, 能激活课堂教学气氛, 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三是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索的方法。)
二、新课教学
(I)电子的发现
简单介绍汤姆生发现电子的过程。
提问:①不同物质都能发射电子,这说明了什么?②电子的发现有何意义?
、新课讲授
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
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
由于原子核很小,又带正电荷,因此要认识原子核的结构就更加困难了。科学家根据卢瑟福
的经验依然采用高能量的粒子撞击的方法去研究原子核的组成。(用高能量的粒子撞击、 打
形象比喻:若把电子运动的范围比做一个大型的运动场的话,那么原子核就象在运动场内的 一粒芝麻.
(6)升绍卢瑟福生平事迹
[根据课前的布置,要求收集有关卢瑟福的资料,让学生代表上讲台介绍卢瑟 福生平事迹C本文略)> 并展亦画面4]
(:注4以物理学家们的咸长历程、卓越贡舔为素材,让学生们多了解物理竽專的高閒的人恪、拼撐逬取的精神和取得的科学啟就、从中获得成功启示和力量,增强学生的情感迁移,促使学生自觉地把科学伟人作为自己的学习楷模,发奋学好物理这门学科°学生根据载师的指导,谍外自己去收集卢瑟福的业绩,在课上互浙卜充热烈发言。)
《第
一、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a粒子散射实验和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
2、了解原子核内各种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
3、了解同位素的概念和结构特点。
4使学生了解原子核内各种微粒的电性。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2、知道物质也可以由离子构成,认识离子微粒大小的数量级。
[教师打开贺卡]
[生]一个会响,一个不会响。
[师]如果你想要知道这张音乐贺卡为什么会发出美妙动听的声音,你首先想要做的是什
么?
[生]拆开看看!
[师]对!也就是说首先要 了解它的结构。我们知道,一种物质之所以区别于另一种物质, 是由于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质。而它们的性质又决定于它们各自的结构。因此,我们很有必 要掌握有关物质结构的知识。
2、离子的概念和形成。
四、
探究式教学、师生共同讨论、启发、诱导、设问、激疑、形象比喻、讨论、练习、讲述
五、
第1课时:高亮度液晶投影仪、实物展示台、多媒体、鸡蛋1只、盛水烧杯1只
第2课时:投影仪、胶片、画面一样的音乐贺卡和普通贺卡、铁锁、电脑 第3课时:投影片、钠、氯气、表面皿
六、
3
七、
第1课时
一、新课引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