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教案新部编本
语文教案《孔雀东南飞》
一、教案基本信息《孔雀东南飞》教学科目:语文年级:高中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孔雀东南飞》全文;(2)了解作品的背景,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3)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孔雀东南飞》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解决字词解释和翻译的问题。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4. 合作探讨: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惑。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孔雀东南飞》;2. 写一篇关于《孔雀东南飞》的读后感,不少于800字;3. 选择一首古典诗歌,进行分析,包括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等。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孔雀舞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孔雀的优美舞姿,从而引发对诗歌的兴趣。
2. 启发式教学:在讲解诗歌时,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4. 比较教学:将《孔雀东南飞》与其他古典诗歌进行比较,让学生了解其独特之处。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2. 讲解诗歌的第一、二句,引导学生分析诗句的意义和意象。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第三、四句诗句的意义和修辞手法。
《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
《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孔雀东南飞》的背景和作者;(2)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3)能够解读诗中的主题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2)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通过对比分析,了解《孔雀东南飞》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地位和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2)体会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感悟;(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背景和作者;2. 诗中的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3. 诗的主题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2. 诗的主题和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美感。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分享学习心得。
4. 讲解与解读: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和解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5. 拓展延伸:对比分析《孔雀东南飞》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地位和影响,了解李白的其他诗作。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中的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诗文;3. 选择一首李白的其他诗作,进行鉴赏分析。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其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评估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方法: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3. 教学效果:总结教学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八、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组织学生对比分析《孔雀东南飞》与其他古典诗歌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孔雀东南飞》 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课题《孔雀东南飞并序》主备人教学目标1.了解《孔雀东南飞》及汉乐府诗,把握其发展及特点。
2.积累文中重点实词及特殊句式。
3.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形象,鉴赏本文的写作手法。
4.充分认识到封建家长制及封建礼教的罪恶,把握主旨。
教学重点了解叙事诗中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形象的艺术性,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叙事诗中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形象的艺术性,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教学用时 3教学过程备注导入:窦娥冤、秦香莲、黛玉葬花、孔雀东南飞,自古女子多薄命;文昭关、野猪林、苏武牧羊、关羽走麦城,从来男儿怀悲愤。
悲剧就是把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鲁迅一、梳理文意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文本,按照情节发展,根据小序的提示,为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每层的主要内容。
1.小序中讲了什么内容,对于本文的展开有什么样的作用?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成诗的经过,序中的“遣”、“逼”两字,集中地表现了故事的矛盾冲突,全诗围绕“遣”、“逼”两字展开故事情节。
作用:全诗的总纲。
2.开篇第一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在文中有什么作用?(1)借孔雀起兴,引出全诗故事,这是我国古代民歌传统手法;(2)以孔雀失偶,徘徊反顾为全文奠定深沉悲哀、哀怨悱恻的情感基调,形成一种笼罩全篇的悲剧气氛,起着提纲挈领,暗示全篇的作用。
(3)在结构上,和结尾的鸳鸯双飞构成呼应关系。
第一部分:兰芝自请遣归,仲卿向母求情3.作者开篇用大量笔墨描写了刘兰芝对焦仲卿的告白,告白包含了哪些内容?有怎样的用意?历数自己的身世经历;叙述婆婆的刁难之苦;表明自请遣归的决心。
(心中常苦悲)①表现出兰芝心灵手巧、热爱劳动、知书达礼、多才多艺的一面。
②证明焦母对她的训斥毫无道理可言,揭开她们之间的矛盾冲突。
第二部分:兰芝辞别焦家4.刘兰芝为什么在离开前要认真地打扮自己?从头到脚,衣饰足履,样样妥帖。
美丽无比,绝世无双。
这展现了她的爱美之心,更表现了她的自尊与人格独立。
《孔雀东南飞》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孔雀东南飞》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高中教学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孔雀东南飞》全文;(2)分析并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3)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历史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执着追求;(2)领略古代爱情的忠贞与悲剧美;(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含义和句子翻译;(2)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3)诗歌的创作背景和历史地位。
2. 教学难点:(1)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2)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运用;(3)对古代爱情观念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歌的作者、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结构和层次;(2)解读诗歌的深层含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体会爱情悲剧美;(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孔雀东南飞》;2. 写一篇关于《孔雀东南飞》的赏析文章;3. 调查并了解现代爱情观念与古代爱情的异同。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绘画、音乐等艺术作品,为学生营造一个沉浸式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024年部编高中语文选必下《孔雀东南飞》备课资料
【学习目标】1.理清故事线索,把握人物形象。
2.加深理解理解掌握比兴、铺陈排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3.比较阅读,思辨分析,深入理解主题和艺术风格【重难点】1、学会通过赏析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去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2、加深理解理解掌握比兴、铺陈排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海子在一首温暖的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写道:“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种祝福代表了许多善良人的共同愿望,可是从古至今许多有情人就是不能终成眷属,如陆游和唐琬、梁山伯和祝英台等等,他们的眼泪流过历史的长河,落进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凉彻心肺。
今天我们再一起走进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再去聆听一个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的故事。
悲剧能“给人一种特殊的审美感情,既在审美愉悦中产生一种痛苦之感,并使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这是悲剧中的崇高感”,这就是悲剧美的感染力。
正如黑格尔所说“悲剧是艺术的最高境界〞。
在标题下面写下两行字:一个断人心肠的故事,一曲唱绝千古的悲歌。
二、释题1.最早的长篇叙事诗,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2.汉乐府。
原指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乐府”,就是掌管音乐的官府。
它的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
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就成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了,其中属于汉代的叫“汉乐府”。
汉乐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极高,与《诗经》、《楚辞》可鼎足而三。
另一方面,在中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继承、发展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传统、精神,哺育了后代诗坛。
3.诗歌发展脉络。
《诗经》→楚辞→乐府民歌三、梳理情节,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1)模拟文中某个人物的视角顺序,用现代汉语讲述故事。
提示:可以从刘兰芝、焦仲卿、焦母等角度讲述故事。
(2)利用小序弄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结局、作诗缘由。
2.概述内容。
《孔雀东南飞》教案
《孔雀东南飞》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孔雀东南飞》的背景、作者以及诗歌的基本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美,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1.2 教学内容1.2.1 诗歌背景及作者介绍:《孔雀东南飞》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描绘了孔雀飞翔的壮丽场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理想的向往。
1.2.2 诗歌基本内容:解析诗歌的结构、意象、意境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2.1.1 朗读法:让学生反复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1.2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诗歌的主题、意象等。
2.1.3 分析法:教师对诗歌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学生把握诗歌的精髓。
2.2 教学手段2.2.1 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相关的图片、音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2.2 板书:在课堂上进行板书,帮助学生梳理诗歌的结构和内容。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3.1.1 导入: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1.2 朗读: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
3.1.3 解析: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等,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3.1.4 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剖析诗歌的主题。
3.1.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3.2 时间安排3.2.1 导入:5分钟3.2.2 朗读:10分钟3.2.3 解析:15分钟3.2.4 讨论:10分钟3.2.5 总结:5分钟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4.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孔雀东南飞》教案
《孔雀东南飞》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孔雀东南飞》全诗;(2)了解唐代诗歌的背景知识,认识诗人杜甫;(3)分析并欣赏诗歌中的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2)学会从诗歌的结构、语言、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所表现的作者情感和社会现实;(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3)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孔雀东南飞》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背诵;2. 诗歌中的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的分析;3. 唐代诗歌背景知识和诗人杜甫的介绍。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把握;2. 诗歌情感内涵的深入理解;3. 诗歌创作背景与作者思想观念的联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孔雀东南飞》全文及其注释、译文;2. 学生准备:预习《孔雀东南飞》,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简要介绍唐代诗歌背景和诗人杜甫;1.2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杜甫诗歌,为其学习《孔雀东南飞》做铺垫。
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主阅读《孔雀东南飞》,理解诗歌内容;2.2 学生结合注释、译文,疏通文字障碍,把握诗歌意象。
3. 合作探讨3.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3.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4.1 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的结构、语言、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4.2 教师讲解诗歌中的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5. 情感体验5.1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所表现的作者情感和社会现实;5.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进行情感交流。
6. 课堂小结6.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6.2 学生展示学习收获,对《孔雀东南飞》进行评价。
《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
《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孔雀东南飞》全文;(2)了解作品的背景,分析其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3)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2)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孔雀东南飞》与其他诗歌的异同;(3)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所表现的真、善、美,培养正确的审美观;(2)体会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3)激发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孔雀东南飞》;(2)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3)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隐喻、象征等手法的运用;(2)诗歌情感的内敛与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孔雀东南飞》的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歌的背景及作者。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等;(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分析讲解:(1)教师针对诗歌中的难点进行讲解;(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诗歌的特点。
5. 实践拓展:(1)让学生进行诗歌朗诵,体会诗歌的韵律美;(2)进行文学创作,尝试运用诗歌中的手法。
6. 总结反馈:(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改进意见。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2)评估学生的合作探讨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1)检查学生诗歌朗诵的视频或文学创作的作品;(2)评价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
3. 学习效果:(1)检测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掌握程度;(2)评估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孔雀东南飞(教案)
孔雀东南飞(教案)章节一:诗歌背景与作者介绍教学目标:1. 了解《孔雀东南飞》的诗歌背景及作者刘禹锡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 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 掌握诗歌的基本韵律和节奏。
教学内容:1. 介绍《孔雀东南飞》的诗歌背景,如时代背景、创作动机等。
2. 介绍作者刘禹锡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3. 分析诗歌的主题,探讨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4. 分析诗歌的情感表达,如喜悦、忧伤、豪迈等。
5. 讲解诗歌的基本韵律和节奏,让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和欣赏。
教学方法:1. 讲座式教学,教师讲解诗歌背景、作者生平及其创作风格。
2. 互动式教学,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3. 案例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主题和情感表达。
4. 朗读练习,学生跟读,教师指导发音和节奏。
章节二:诗歌结构与意象分析教学目标:1. 掌握《孔雀东南飞》的诗歌结构,包括诗的组成部分、诗句的排列等。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理解诗人通过意象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孔雀东南飞》的诗歌结构,如诗的组成部分、诗句的排列等。
2. 分析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如孔雀、东南飞等,理解其象征意义。
3. 探讨诗人通过意象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现实的无奈等。
教学方法:1. 讲座式教学,教师讲解诗歌结构和意象分析方法。
2. 互动式教学,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3. 案例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思想情感。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意象和思想情感,分享心得。
章节三:诗歌语言与修辞手法教学目标:1. 掌握《孔雀东南飞》的诗歌语言特点,如词汇、语法等。
2.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孔雀东南飞》的诗歌语言特点,如词汇、语法等。
2. 讲解诗歌中的主要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分析其效果。
3. 探讨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如增强表现力、形象生动等。
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
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孔雀东南飞》的背景及作者。
2.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诗歌背景及作者的了解。
2. 审美情趣的培养。
教学难点:1. 诗歌背景的深入理解。
2. 审美情趣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介绍《孔雀东南飞》的背景及作者。
2. 学生预习《孔雀东南飞》。
教学过程:1. 教师通过课件介绍《孔雀东南飞》的背景及作者,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学生分享预习《孔雀东南飞》的心得,提出问题,教师解答。
3.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深入研究《孔雀东南飞》的背景,思考诗歌中的美。
第二章:诗歌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孔雀东南飞》的内容。
2. 培养学生对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诗歌内容的深入理解。
2. 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诗歌内容的理解。
2. 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解析《孔雀东南飞》的内容。
2. 学生预习《孔雀东南飞》。
教学过程:1. 教师通过课件解析《孔雀东南飞》的内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2. 学生分享预习《孔雀东南飞》的心得,提出问题,教师解答。
3. 教师引导学生鉴赏诗歌语言,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深入研究《孔雀东南飞》的内容,思考诗歌中的语言美。
第三章:诗歌鉴赏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欣赏《孔雀东南飞》的艺术美。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
教学重点:1. 诗歌艺术美的欣赏。
2. 古典诗歌的热爱情感的培养。
教学难点:1. 诗歌艺术美的欣赏。
2. 古典诗歌的热爱情感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展示《孔雀东南飞》的艺术美。
2. 学生预习《孔雀东南飞》。
教学过程: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孔雀东南飞》的艺术美,引导学生欣赏。
2. 学生分享预习《孔雀东南飞》的心得,提出问题,教师解答。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学设计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孔雀东南飞《汉乐府》教学目的:1、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
2、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3、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字的特点,掌握“相”、“自”、“见”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
教学重难点了解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故事情节)。
初步读懂全诗,理清脉络,掌握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一、导入电视剧《孔雀东南飞》主题歌: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千般怜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
心碎的时候秋声格外让人悲,天若不尽人意我愿生死相随。
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千般怜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情深的时候哪种离别不伤悲,这次痴心赴水何时何地相会。
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红尘外柔情内有没有断肠的泪;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但求真心以对今生何惧何悔。
二、学习提示乐府诗是汉魏六朝时期重要的诗歌类型,其继承了《诗经》所开创的现实主义传统,讲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其中有两首叙事诗被誉为“乐府双壁”,一首是《木兰诗》,另一首就是《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讲述了一桩爱情婚姻悲剧,但造成悲剧的原因并非男主人公的始乱终弃,而是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
这首诗篇幅较长,故事性强,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保留了较多的民歌色彩,特别是人物对话,大都是浅白的口语,并不难懂。
学习时要注意体会诗歌的语言风格,以及运用对话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
这首诗很善于刻画人物在不同情境下的不同表现,如府吏“举言谓新妇”几句和“低头共耳语”几句,意思大体相同,却不能互换;又如面对母亲、兄长的劝嫁,兰芝对母亲是“含泪答”,对兄长则是“仰头答”。
阅读时注意体会。
古诗文中有一些特殊的复音词,如“便可白公姥”“昼夜勤作息”“逼迫兼弟兄”,均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另一个起陪衬作用。
这样的复音词我们称为“偏义复词”。
诵读诗歌时,注意体会这些词的语义特点,想想现代汉语中有没有这样的词语。
孔雀东南飞的语文教案
孔雀东南飞的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孔雀东南飞》全诗;(2)理解诗文的背景、作者生平及诗歌的创作特点;(3)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3)运用诗歌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创意写作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的真挚感情,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2)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3)学会关爱他人,弘扬真善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孔雀东南飞》全诗;(2)理解诗文的意境、主题和创作背景;(3)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诗中难懂的词语和句子的解释;(2)诗歌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的了解;(3)诗歌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鉴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李白及其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孔雀东南飞》,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如“孔雀”、“东南飞”等;(3)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并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感受诗中的意境;(2)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与他人交流;(3)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体会诗歌中的真挚感情。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强调诗歌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诗歌;(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熟读并背诵诗歌。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孔雀东南飞》全诗;2. 结合课内学习,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写一篇短文;3. 了解李白的生平事迹,下节课分享。
部编本新教材《孔雀东南飞》优质课课件
问 题 探 究
4.体味焦仲卿与他母亲及刘兰芝的对话,谈谈其作 用。 明确 ① 通过仲卿之口证实兰芝是无辜被遣,并表现 了刘兰芝和焦仲卿夫妻恩爱。②初次展示了焦仲卿懦 弱的性格。他虽然很爱刘兰芝,对爱情忠贞不二,但 在他母亲的逼迫下,他不敢反抗,只好休了刘兰芝, 但他对未来还抱有一丝幻想。③塑造了一个专断蛮横、 顽固而有心计的封建家长形象。
建礼教对社会各阶层的渗透,突出地暴露了封建
家长制的罪恶。在本篇中,焦母、刘兄是封建礼
教的体现者,直接制造了刘兰芝与焦仲卿的婚姻
悲剧。当时的人为此事感伤,作了此诗。
问 题 探 究
1.本诗开头两句(第一段)从内容上看,游离于 情节之外,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明确 起兴手法。它为全诗奠定了一种徘徊顾 恋的情调,又有统摄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问 题 探 究
7.在封建社会中,妇女被休一般被视为奇耻大辱,会遭 人鄙弃。然而诗中却是很有地位的人接踵而来向刘兰芝求 婚,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 明确 这一情节跟前面的被遣回家形成对比,是侧面描写, 衬托出刘兰芝的美丽外貌和美好心灵,突出了刘兰芝的无 辜被遣,也从侧面衬托出焦母的专断无知。
问 题 探 究
问 题 探 究
2.诗歌以刘兰芝自请遣归的陈词为开篇, 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 ①刘兰芝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及文化 修养,是个多才多艺的女子;②直接揭示出 她同焦母之间的矛盾;③证明焦母对她的责 难毫无道理。
问 题 探 究
3.第二段从十三岁说到十七岁,一一道来,是否太烦 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 (1)不烦琐。这是古诗中常用的“赋”的手法。 (2)作用:①表明了刘兰芝的聪明伶俐、心灵手巧。② 刘兰芝有这样优秀的品德仍被驱遣,突出了刘兰芝的 无辜与委屈。③照应了刘兰芝“三日断五匹”以及做 嫁衣时“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 成单罗衫”等情节,表现了刘兰芝的勤快、利落。
部编版语文《孔雀东南飞并序》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语文《孔雀东南飞并序》课文原文及教案1.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课《孔雀东南飞并序》课文原文篇一孔雀东南飞并序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
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
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
“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
《孔雀东南飞》教案
《孔雀东南飞》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孔雀东南飞》的创作背景及作者;(2)能够分析并欣赏诗中的意象、节奏和韵律;(3)能够解读诗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2)通过分析诗中的象征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3)通过创作练习,提升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3)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珍惜当下。
二、教学重点1. 《孔雀东南飞》的创作背景及作者;2. 诗中的意象、节奏和韵律;3. 诗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三、教学难点1. 诗中的象征手法的运用;2. 对诗的深层含义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PPT;2. 相关参考资料;3. 创作练习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孔雀东南飞》的创作背景及作者;(2)激发学生对诗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朗读诗歌(1)让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2)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诗的节奏,体会诗的音乐美。
3. 分析诗歌意象(1)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如“孔雀”、“东南飞”等;(2)讨论意象在诗中的作用和意义。
4. 解读象征意义(1)分析诗中的象征手法,如孔雀象征美好向往,东南飞象征追求自由等;(2)引导学生理解象征手法所传达的深层含义。
5. 欣赏诗歌(1)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对诗歌的欣赏和感悟;(2)教师总结,强调诗歌的艺术价值和审美特点。
6. 创作练习(1)布置创作任务:以“孔雀东南飞”为主题,进行诗歌创作;(2)学生现场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7.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意义;(2)强调诗歌在传承文化、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
8. 作业布置(1)让学生课后背诵《孔雀东南飞》;(2)提交诗歌创作作品。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1)让学生查找其他表现向往和追求的诗歌,进行对比分析;(2)讨论不同诗歌在表现手法、意象运用等方面的异同。
《孔雀东南飞》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孔雀东南飞》教案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 疏通文意,积累诗中的重要词语、句式,关注文中的特殊语言现象——偏义复词,整体感受乐府的民歌特色和语言风格。
思维发展与提升:思考造成焦刘爱情悲剧的原因,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课文,探究刘兰芝缘何不受焦母喜爱,分析悲剧的社会根源。
审美鉴赏与创造:诵读诗歌,感受其叙事的流畅生动,情节的曲折有致;鉴赏刘兰芝的美好形象,感受焦刘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和对封建家长制的反抗精神。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本诗作为汉乐府代表作对于《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并思考诗歌的当代文化价值。
教学重点:品味诗歌语言,对诗中主人公形象、诗歌主题、诗歌艺术特色等作“诗意的探寻”。
教学难点:探究刘兰芝不受焦母喜爱的原因,分析悲剧的社会根源;思考诗歌的当代文化价值。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班班通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激发情感“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唱出了人们对幸福爱情的追求,但现实却常常令人叹惋。
比如我们刚刚学过的《氓》,男主人公的变心使曾经的美好以女主人公的心碎决绝而终结。
再比如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孔雀东南飞》,又是一曲怎样的悲歌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自学提示1.学生练读课文,读准节奏,教师范读(PPT展示)自缢(yì)箜篌(kōng hóu)公姥(mǔ)槌床(chuí)伶俜(líng pīng)葳蕤(wēi ruí)玳瑁(dài mào)流纨(wán)拊掌(fǔ)窈窕(yǒo tiǎo)婀娜(ēnuó)踯躅(zhízhú)磐石(pán)龙子幡青骢马(cōng)2.学习小组内部交流、讨论预习中的疑难问题,或由其他学习小组帮助解答。
3.学生之间无法解决的问题由老师点拨引导,并对重点字词进行强调。
(PPT展通假字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取”同“娶”,娶妻)蒲苇纫如丝(“纫"同“韧”,坚韧,柔软而又坚固)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誓”同"愆”,过失、过错)府吏见丁宁(“丁宁”同“叮咛”,嘱咐)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要”同“邀”,相约、约定)(注: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藏”同“脏”,脏腑)奄奄黄昏后(“奄奄”同“晻晻”,暗沉沉的)古今异义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
《孔雀东南飞》教学教案
《孔雀东南飞》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孔雀东南飞》的背景及作者;(2)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节奏和韵律;(3)能够解读诗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3)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孔雀东南飞》与其他诗歌的异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2)培养学生热爱古典诗词,提高人文素养;(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鼓励学生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文的背诵与默写;(2)诗中意象、节奏和韵律的把握;(3)诗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的解读。
2. 教学难点:(1)诗中象征手法和隐喻的理解;(2)诗人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3)诗歌的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贾岛及其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节奏和韵律;(2)让学生默写诗歌,加深对诗文的理解。
3. 课堂讲解:(1)分析诗中的意象,解读象征意义;(2)讲解诗中的隐喻和修辞手法;(3)阐述诗的深层含义和主题。
4. 互动环节:(1)引导学生探讨诗中的美好愿景与现实困境;(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3)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布置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1. 背诵并默写《孔雀东南飞》;3. 调查了解贾岛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文的背诵和默写情况;2. 学生对诗中意象、节奏和韵律的把握程度;3. 学生对诗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的解读能力;4. 学生在课堂互动环节的参与度和表现;5.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和创新意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2. 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孔雀东南飞》与其他诗歌的异同;3. 利用案例教学法,讲解诗中的隐喻和修辞手法;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5. 运用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组教案新部编本设计——孔雀东南飞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一个课时一、导入在标题下面写下两行字;一个断人心肠的故事,一曲唱绝千古的悲歌。
师:“其实文章就是一曲悲歌,一段悲剧。
悲剧的不幸,在于它往往不仅仅是悲剧,而是永远的生活,大家熟悉的感天动地的梁祝化蝶就是这种悲剧的延续,而千年过去了,这样的悲剧并没有随着古人沉痛的悲告而终结,劳燕分飞的《钗头凤》仍在上演着……”师简介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悲剧。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叫沈园的地方,一个叫陆游的诗人,娶了一个叫唐婉的女子,伉俪相得,琴瑟相和,好一对神仙眷属。
然而,这一切,并不随陆母之意,逼迫夫妻离异。
几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满怀郁闷踽踽独游,邂遇唐婉,唐遣人送酒致意,陆游满怀伤感,词成《钗头凤》一首,唐婉和之。
不久,唐婉抑郁而亡。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有着不同的不幸,我们的文章演绎的是怎样的一段爱情呢?让我们随着录音走进课文,听课文录音(男女配音)。
提醒同学在听的过程中注意给生字注音,并划出难解字以及句中停顿。
在汉末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
但刘兰芝却为婆婆不容,婆婆百般刁难她,没有办法,刘兰芝只有自请回娘家。
夫妻二人双双“誓死不相负”。
兰芝回到娘家后,不久,县令替他的儿子求婚,焦仲卿闻听此事,二人生人作死别,在兰芝成婚那天,兰芝毅然投井而死,仲卿也自缢身亡。
死后两人变成了一对鸳鸯相对而鸣。
这个美好的传说演化成了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叙事诗。
同学们,大家还记得初中我们学习过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木兰诗》吗?它与今天我们学习的《孔雀东南飞》称为“乐府双璧”。
二、文体及作家作品1、文体知识——乐府诗“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时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机构(官署)。
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孔雀东南飞》教案加红珍一、教学目的:1、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
2、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3、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字的特点,掌握“相”、“自”、“见”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
二、教学设想:本文语言接近口语,而且注释较详,学生易读懂词句。
同时全诗篇幅较长,不宜在课堂内串讲。
因此,教学本诗可从人物命运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
三、教学时数:2教时四、教学日期:五、课前预习:1、通读全诗,利用工具书和注释,扫除诗中文字障碍。
2、了解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故事情节)。
3、找出诗中含有“相”“自”“见”字的句子,解释这些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第一教时:初步读懂全诗,理清脉络,掌握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一、入题:1、勾勒诗歌发展脉络:《诗经》——楚辞——乐府民歌2、乐府双璧:《木兰辞》《孔雀东南飞》3、《孔雀东南飞》简介(见课文)补充:《玉台新咏》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
二、简述故事情节,分析诗歌结构1、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的故事情节。
要点:刘兰芝的美德,两情相依的重要情节,兰芝抗婚,双双殉情,化鸟双飞的愿望。
2、诗歌结构:层次章节标题情节段落起兴首句托物起兴第一部分“十三能织素”—“及时相遣归”兰芝自诉开端第二部分“府吏得闻之”—“二情同依依”夫妻誓别发展(一)第三部分“入门上家堂”—“郁郁登郡门”兰芝抗婚发展(二)第四部分“阿母谓阿女”—“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高潮第五部分最后一节化鸟双飞尾声三、归纳“相”、“自”、偏义复词的用法(一)“相”的用法:(1)相,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之词,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称代“你”“我”“他”“之”等等。
如:①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代“你”)②及时相遣归(代“我”)③还必相迎取(代“你”)④好自相扶将(代“她”)⑤嬉戏莫相忘(代“我”)⑥誓天不相负(代“你”)⑦不得便相许(代“你”)⑧登即相许和(代“它”)⑨蹑履相逢迎(代“他”)⑩怅然遥相望(代“他”)⑾誓不相隔卿(代“你”,与“卿”复指)(2)副词,表示互相,彼此。
如:①相见常日稀②久久莫相忘③六合正相应④叶叶相交通⑤枝枝相覆盖⑥仰头相向鸣⑦黄泉下相见(3)名词,命相,相貌。
如:儿已婚薄禄相(二)偏义复指①昼夜勤作息②勤心养公姥③我有亲父兄④逼迫有弟兄⑤其日牛马嘶(三)“自”的用法“自”作“”自己解释外,还可作副词、介词、连词、助词等。
诗中的“自”字解释如下:①我自不驱卿(本)②本自无教训(本是)③自可断来信(即)④葳自生光(且,还是)⑤自名秦罗敷(其)⑥自名为鸳鸯(其)⑦好自相扶将(亲自)⑧物物各自异(助词,无义)(四)归纳部分古今异义词的用法例:古义今义汝岂得自由虽与府吏要可怜体无比适得府君书却与小姑别千万不复全好自相扶将何意出此言举手长劳劳奄奄黄昏后四、布置作业:1、完成《梯度学练》第一课时练习2、熟读全诗,并背诵规定的片断附:板书设计第二课时:分析人物性格与命运,分析诗歌的赋比兴的手法,理解诗歌的主题。
教学过程:一、分析人物形象。
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主要塑造了哪两个人物?(焦仲卿和刘兰芝)从上文语言和语境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焦仲卿是怎样一个人?(忠于爱情,对幸福生活热烈追求,对封建礼教、封建家长专制充满叛逆精神)刘兰芝是一个聪明、善良、爱劳动、重感情,忠于爱情的人。
面对封建家长制的专横和凶残,她无所畏惧。
她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
刘兰芝是一个坚强、持重,不为威迫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的女性。
她明白婆婆要驱逐她,就主动要求“遣归”,对仲卿说“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对婆婆说“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不亢不卑,很有教养。
阿兄逼婚,她说“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外柔内刚,自有主意。
刘兰芝还是个温顺善良的妇女。
她对仲卿体贴谅解,一方面忠于爱情,“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一方面设身处地,“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焦仲卿个性也非常鲜明,他忠于爱情,而不敢直接抗争,只能消极反抗,忍辱负重。
他深爱兰芝,扬言“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无怪乎焦母听到后“槌床便大怒”。
后来不得不与兰芝暂别,他又郑重声明“誓不相隔卿”“誓天不相负”。
他还说“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直言不讳,态度明朗。
而最后的辞别母亲与“自挂东南枝”的行为则表现了他的反抗性格。
焦母是一个突出的反面形象。
是一个极端蛮横无理的封建家长的典型。
对于兰芝的美德,仲卿夫妻的爱情毫无同情和认识,独断专行。
对儿子,她一会儿恶语威胁,一会儿又软硬兼施。
充分暴露了封建家长制的丑恶本质。
刘兄着墨不多,但他的性行暴戾,趋炎附势,丑态毕露。
他对兰芝所说话的态度既粗暴训斥,盛气凌人,又见利忘义,不顾兄妹亲情。
其尖酸刻薄,冷醒无情,是一副典型的市侩的面孔。
(要求学生结合诗歌具体的描写,从外貌、勤劳、重情、坚强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现实主义要求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从而达到反映生活本质的目的。
我们从焦、刘身上可以看到怎样的社会现实?(由学生讨论,然后总结。
)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
当时的背景是: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封建制度渐趋严密,在家庭生活方面,家长制成为清规戒律。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正是焦、刘悲剧的根本原因。
在这一时代氛围里,在焦母的淫威下,焦仲卿敢于站在兰芝一边,表明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坚决态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面对儒家所规定的封建家长制度、封建礼教,焦仲卿举起的那面反抗的旗帜,无疑是茫茫长夜中的一道闪电!三、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以时间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矛盾冲突为线索,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四、分析赋、比、兴手法的运用(以具体问题探讨的形式分析)1、本诗开头两句(第1段)游离开情节之外,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明确:不能删。
这是民歌习用的起兴手法。
它为全诗制造一种徘徊顾恋的情调,又有提摄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可参照《艳歌何尝行》: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
十十将五五,罗列行不齐。
忽然卒疲病,不能飞相随。
五里一反顾,六里一徘徊。
)2、①第2段从13岁说到17岁,一一道来,是否太烦琐?它与情节的发展有什么关系?明确:不烦琐。
这是一种铺陈手法,称为“赋”。
这里写得简练而有层次,意在强调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为下文兰芝被逐作铺垫,以激起读者的同情。
②要求学生从诗中再找出使用铺陈手法的文字。
明确:第13段是第2段内容的重复,都是强调兰芝从小聪明,很有教养,但转换了叙述的角度,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
第9段写兰芝临别“严妆”又用了一段铺陈,意在表现兰芝被逐离开焦家前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的性格。
既突出了“精妙世无双”,又为下文太守的儿子求婚作了有力的铺垫。
③第2段从时间上(13岁—17岁)作了纵的铺陈,第9段则从妆束、服饰、姿态上作横的铺陈。
无论那一种铺陈,都对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起了积极的作用。
同学们初中时学过的乐府诗《陌上桑》,在描写秦罗敷的美貌时,也是用了横的铺陈。
3、诗中两次把焦仲卿比作磐石,把刘兰芝比作蒲苇,是否显得累赘?这和情节的发展有何关系?明确:这个比喻第一次出自刘兰芝之口,表示刘兰芝对爱情坚贞不渝,永不变心。
第二次是焦仲卿说的,他用这个比喻来责问刘兰芝为什么改变初衷。
表明人物之间产生了误会,出现了分歧。
这两次比喻和故事情节的发展是一致的,并能推波助澜,使情节曲折起伏,生动感人。
小结:赋、比、兴是乐府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它对推动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起了积极的作用。
所以我们在学习乐府诗时应予以重视。
五、细节鉴赏:理解“黄泉共为友”的含义1.联系上下文,理解“黄泉共为友”的含义。
明确:在揭示了婆媳之间的矛盾后,焦仲卿明确地表示要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以此来向焦母求情。
说明仲卿对爱情的珍惜和忠贞。
2.联系全文,理解“黄泉共为友”。
明确:①向焦母求情时,仲卿表示与兰芝永不分离的决心:“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②在焦母的压力下——“遣去慎莫留!”仲卿则表示了他坚定的信念:“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③在焦母的淫威下,仲卿仍未改变初衷,对幸福生活还存一线希望:“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④在送别兰芝的途中,仲卿还是信誓旦旦:“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⑤在得知兰芝改嫁的消息后,一线希望已绝,他毅然表示:“吾独向黄泉!”⑥兰芝已死,活着又有什么意义?于是他——“自挂东南枝。
”由此可见,焦仲卿一直追求幸福的爱情生活。
后来的一切活动,都发端于“黄泉共为友”。
可以想见当初说这句话时,焦仲卿已抱定了宗旨:要是爱情破灭,就以死相抗!3.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进一步理解“黄泉共为友”。
小结:对语境体察得越充分,对语言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就越丰富。
那么,我们对作品阅读理解的水平就越高。
六、布置作业:1.背诵相关章节。
2.以“惜别离”为题,发挥你的想象力,扩写第9至12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