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高校2015届毕业生深造率排行
中国大学就业率排行榜
![中国大学就业率排行榜](https://img.taocdn.com/s3/m/63570ca50029bd64783e2c89.png)
中国大学就业率排行榜来源:胡璇的日志排名学校名称就业能力1 清华大学97%2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94%3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94%4 华东政法大学93%5 上海交通大学93%6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92%7 复旦大学91%8 北京大学91%9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90%10 上海海事大学90%11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90%12 上海外国语大学90%13 广东工业大学89%14 浙江财经学院89%15 上海师范大学89%16 上海理工大学89%17 中央财经大学88%18 上海财经大学88%19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87%20 广州美术学院87%21 东北财经大学87%22 南京邮电大学87%23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87%24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87%25 上海电力学院87%26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86%27 北京外国语大学86%2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86%29 中山大学86%30 南京审计学院86%31 浙江工商大学86%32 浙江师范大学86%33 首都师范大学86%34 山东警察学院86%35 华南农业大学85%36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85%37 长春税务学院85%38 长沙理工大学85%39 北京物资学院85%40 北方工业大学85%41 南京大学85%42 湛江师范学院85%43 浙江理工大学85%44 西安外国语大学85%45 湘南学院85%46 四川外语学院85%47 江西财经大学84%48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84%49 华东师范大学84%50 湖北大学84%5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84%52 大连外国语学院84%53 北京工商大学84%54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84%55 重庆交通大学84%56 中国人民大学84%57 浙江工业大学84%58 西南政法大学84%59 上海海洋大学84%60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84%61 茂名学院84%62 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83%63 集美大学83%64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83%65 湖州师范学院83%66 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83%67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83%68 中国计量学院83%69 南京工程学院83%70 南京工业大学83%71 浙江大学83%72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83%73 西藏民族学院83%74 西安邮电学院83%75 西安理工大学83%76 西南石油大学83%77 湘潭大学83%78 华北科技学院82%79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82%80 华侨大学82%81 湖南商学院82%82 哈尔滨医科大学82%83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82%84 广州大学82%86 东北电力大学82%87 大连水产学院82%88 北京服装学院82%89 重庆邮电大学82%90 南京财经大学82%91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82%92 肇庆学院82%93 浙江科技学院82%94 同济大学82%95 天津财经大学82%96 天津外国语学院82%97 江西理工大学81%98 江苏科技大学81%99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81%100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城建学院81%101 华东交通大学81%102 华中科技大学81%103 合肥学院81%104 哈尔滨商业大学81%105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81%106 长春工程学院81%107 成都理工大学81%108 北京邮电大学81%109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81%110 南华大学81%111 南昌航空大学81%112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81% 113 暨南大学81%114 漳州师范学院81%115 浙江海洋学院81%116 扬州大学81%117 西安交通大学81%118 天津工程师范学院81%119 山西财经大学81%120 石家庄铁道学院81%121 华东理工大学80%122 华南理工大学80%12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80%124 西南财经大学80%125 哈尔滨工业大学79%126 东华大学79%127 北京交通大学79%129 西北工业大学79%130 天津大学79%131 东南大学78%132 大连海事大学78%133 南开大学78%134 华中师范大学77%135 合肥工业大学77%136 电子科技大学77%137 北京科技大学77%138 北京化工大学77%139 北京工业大学77%140 南京理工大学77%141 武汉大学77%142 厦门大学77%143 上海大学77%144 华北电力大学76%145 华南师范大学76%146 湖南大学76%147 北京林业大学76%148 中国政法大学76%149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76% 15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76%151 中国传媒大学65%152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57%153 大连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53%。
清华大学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清华大学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0545bedaef8941ea76e0563.png)
清华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清华大学2015年12月目录第一部分 2015年毕业生就业状况 (1)一、毕业生总规模 (1)二、就业率和就业结构 (1)(一)就业率与毕业去向 (1)(二)出国(境)深造 (3)(三)就业单位性质与行业 (6)(四)就业地域 (8)(五)重点单位就业 (8)(六)基层就业 (9)(七)自主创业 (10)三、毕业生求职状况分析及雇主评价 (10)第二部分 2015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措施 (12)一、结合人才培养定位,引导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12)二、构建专业化职业发展教育体系,支持学生职业生涯科学发展 (13)三、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14)四、做好就业服务工作,畅通毕业生就业渠道 (14)五、完善“一体两翼”信息平台,提高就业服务精细化水平 (16)六、开展就业调查研究,推进更高质量就业 (17)七、把握就业形势变化,全面做好就业创业工作 (18)附表1:各院系毕业生就业情况(本科生) (19)附表2:各院系毕业生就业情况(硕士生) (21)附表3:各院系毕业生就业情况(博士生) (23)2015年,清华大学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教育部及北京市关于大学生就业的各项政策,继续全面推进就业创业工作。
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背景下,清华大学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和全面综合改革,结合人才培养定位和学生多元化发展的目标,以充分就业为基础,就业引导为特色,提升质量为重点,积极构建精细化的就业引导工作体系,专业化的职业发展教育体系,以及精准高效的就业服务管理体系。
通过专业化、精细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的就业工作,支持和引导学生把个人职业生涯科学发展同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起来,“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成大事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学校实现了毕业生就业率保持高位和就业质量稳步提升。
第一部分 2015年毕业生就业状况一、毕业生总规模清华大学2015届毕业生共7035人(不含留学生与港澳台学生),与往年相比有所增加。
985大学及部属高校2015届毕业生人数报告
![985大学及部属高校2015届毕业生人数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55c65d36137ee06eff9186d.png)
154
5292 24.66667 845 10172
附:截至2015年5月21日,全国(大陆地区)高等学校共计2845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553所 (含独立设置民办普通高校447所,独立学院275所,中外合作办学7所),成人高等学校292所 。 注:本表中高校顺序不代表大学排名;毕业生一般指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不含留学生与港澳 台学生);表中数据除注明外,皆引用自各高校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表格空白表 示没有相关数据,仅供参考。水平所限,错误或缺陷难免,恳请各位指正!
18.92857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5116 2806 南京理工大学 3879 研究生 哈尔滨工程大学 3587 196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4513 2013 北京科技大学 3318 2305 武汉理工大学 8824 3677 北京交通大学 3357 2663 西南交通大学 7156 2490 长安大学 5941 2054 华东理工大学 3816 1953 北京化工大学 394 3435 1528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1326 1341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含第二学士345人)6598 1908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50 1577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4364 167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1898 1720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4556 1589 华北电力大学 5202 研究生 河海大学 4972 研究生 合肥工业大学 6707 研究生 江南大学 4988 1672 南京农业大学 4113 2041 华中农业大学 4298 1525 北京林业大学 3193 1197 东北林业大学 4711 1149 暨南大学 3096 2174 北京中医药大学 176 718 (含七年制)942 中国药科大学 267 2682 919 合计 842 128603 研究生74880
2015全国大学排名榜(中国校友会网)
![2015全国大学排名榜(中国校友会网)](https://img.taocdn.com/s3/m/c271e3305727a5e9856a6148.png)
4星级 5星级 4星级 5星级 4星级 4星级 4星级 3星级 4星级 3星级 4星级 4星级 5星级 3星级 3星级 4星级 3星级 4星级 3星级 4星级 4星级
中国高水 平大学 中国一流 大学 中国高水 平大学 中国一流 大学 中国高水 平大学 中国高水 平大学 中国高水 平大学 中国知名 大学 中国高水 平大学 中国知名 大学 中国高水 平大学 中国高水 平大学 中国一流 大学 中国知名 大学 中国知名 大学 中国高水 平大学 中国知名 大学 中国高水 平大学 中国知名 大学 中国高水 平大学 中国高水 平大学
北京 陕西 湖北 陕西 北京 湖北 江苏 江苏 江苏
9 3 4 4 10 5 3 4 5 2 6 5 2 6 1 3 2 3 3 6 7
66.53 67.26 64.1
68.71
66.52 65.58 66.78 68.38 66.34 67.71 63.99 66.81 66.28 65.08 66.35 69.12 66.2 66.78 63.86 68.57
72.74 74.57 70.17 72.43 72.45 74.3 72.32 72.5 71.22 69.94 70.71 74.53
71.54 73.98 68.09 71.19 71.53 71.91 70.05 73.01 70.92 71.23 68.02 74.92 70.88 70.63 70.97 71.38 69.95 69.97 69.74 70.26 69.11 70.06 66.81 70.52 68.8 69.22 66.54 71.45
61.25 71.27
行业特色 研究型 行业特色 研究型 区域研究 型 行业特色 研究型 行业特色 研究型 行业特色 研究型 行业特色 研究型 区域研究 型 行业特色 研究型 区域研究 型 行业特色 研究型 行业特色 研究型 行业特色 研究型 区域研究 型 区域特色 研究型 区域特色 研究型 区域研究 型 行业特色 研究型 区域研究 型 行业特色 研究型 区域特色 研究型
山东大学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山东大学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7ba70d35fbfc77da269b16c.png)
山东大学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2前言前言山东大学(Shandong University)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百余年来,山大人秉承“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始终胸怀崇高的天下观和家国观。
近年来,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办学质量和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国际影响力大幅度提升,在2015年10月发布的U.S.News & World Report(《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2016全球最佳大学排名中,山东大学居全球第272名、中国大陆高校第11名。
当前,学校正致力于建设综合性、创新性、国际性、引领性的世界一流大学,各项事业呈现生机勃勃的气象。
山东大学把一流的学生就业作为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之一,举全校之力打造学生就业工作“升级版”,努力使学生充分享受学校改革发展的成果。
学校引导山大学子着眼于做新时代的引领者和塑造者,立大志,谋大业,在国家需要、社会期望和人生价值三者统一中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
在2015年11月发布的“QS全球毕业生就业力排名”中,山东大学居全球第175名、中国大陆高校第8名。
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中,弘扬山大精神、传播山大品牌、续写山大故事。
在编制《山东大学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过程中,我们遵循“崇实求新”的校风,全面收集信息、科学严谨分析,以期真实地反映我校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特点趋势、工作举措以及反馈评价等信息,希望为学校深化人才培养改革,促进内涵发展、质量发展、特色发展,提供客观有价值的参考;希望更好地回应社会关切、接受社会监督、获取社会支持,协同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
1山东大学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数据说明一、数据来源本报告就业数据来源于山东大学2015届毕业生就业数据库,截止日期为2015年11月30日,统计对象为山东大学2015届毕业生(未含港澳台毕业生、2015年12月毕业学生,以及威海校区本科毕业生)。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d1eeb1c763231126edb11e0.png)
前言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是一所以航空宇航为特色,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院校。
学校是教育部、中航工业集团公司与辽宁省共建高校,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工局与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唯一一所高校,是空军依托培养后备军官的全国18所地方院校之一,是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紧缺人才(航空航天)培养基地,已经基本建设成为“国防科技人才培养基地”、“辽宁老工业振兴人才培养基地”和“空军后备军官培养基地”。
学校坚持走内涵特色发展之路,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深入开展校企、校地合作,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学校高度重视就业工作,通过搭建优质就业服务平台等方式,全方位开展就业服务指导,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得到了较好保障。
学校现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的要求,编制了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以期全面反映学校毕业生就业及质量情况,并为招生计划安排、学科专业调整和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本报告编写过程中秉承实事求是的原则,数据主要基于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信息系统(时间截至2015年12月31日),结合我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问卷回收的数据结果完成。
主要内容包括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相关分析、发展趋势、主要特点以及对教育教学的反馈等。
目录第一部分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1)1.1毕业生规模 (1)1.2毕业生生源地分布 (1)1.3毕业生学科分布 (1)1.4毕业生就业率情况 (2)第二部分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 (3)2.1国防企事业单位就业人数多,航空航天特色鲜明 (3)2.2就业于优质单位人数多,人才培养质量广受认可 (7)2.3中心城市就业人数集中 (9)2.4校园招聘单位数量多,毕业生择业平台广阔 (10)2.5工作与专业相关度高,学以致用趋势明显 (10)2.6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高,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得到认可 (11)2.7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服务工作满意度高 (12)2.8毕业生薪酬待遇情况 (12)2.92015届本科毕业生离校未就业情况 (13)第三部分毕业生就业发展趋势 (14)3.1升学比率逐年上升 (14)3.2就业质量保持在高水平 (14)3.3航空、民航企事业单位持续成为就业热门 (15)3.4校友对毕业生就业提供稳定支持 (17)3.5生源地因素对本科毕业生就业的影响逐年减少 (17)第四部分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18)4.1继续推进六项“服务工程” (18)4.2全力实施五项“就业措施” (20)第五部分就业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反馈 (23)5.1用人单位评价反馈 (23)5.2校友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反馈 (23)第六部分各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 (25)6.1计算机学院 (25)6.2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25)6.3航空航天工程学院 (26)6.4安全工程学院 (26)6.5机电工程学院 (27)6.6自动化学院 (27)6.7经济与管理学院 (28)6.8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8)6.9设计艺术学院 (29)6.10能源与环境学院 (29)6.11理学院 (30)6.12外国语学院 (30)6.13民用航空学院 (30)6.14空军后备军官学院 (31)6.15北方软件学院 (31)第一部分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1.1毕业生规模我校2015届本科毕业生共有3347人,其中男生2380人,占比71.11%,女生967人,占比28.89%。
2015年中国大学毕业生薪酬TOP200排行榜
![2015年中国大学毕业生薪酬TOP200排行榜](https://img.taocdn.com/s3/m/d91acbdc240c844769eaee8a.png)
66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理工 上海
6365 7574 8711
67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工科 北京
√
6354 6989 8178
68 汕头大学
综合 广东
6267 7144 8502
69 上海师范大学
师范 上海
6251 7001 8331
70 中国美术学院
艺术 杭州
6224 6971 7947
7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8 北京交通大学
理工 北京
√
7347 8449 9547
29 上海大学
综合 上海
√
7333 8360 9279
30 厦门大学
综合 福建
√
√
7251 8266 9589
31 西安交通大学
综合 陕西
√
√
7238 8324 9822
32 北京电影学院
艺术 北京
7209 8579 9866
33 上海理工大学
综合 辽宁
√
5232 6017 7100
116 山东师范大学
师范 山东
5191 6229 6852
117 浙江理工大学
理工 浙江
5177 6161 7208
118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理工 山东
5167 5890 6951
119 浙江传媒学院
语言 浙江
5144 5813 6975
120 湘潭大学
综合 湖南
是否
平均月薪 平均月薪 平均月薪
985院校 211院校 2014届 2012届 2010届
综合 广东
6989 8317 9731
42 北京科技大学
理工 北京
2015年中国211高校排行榜名单
![2015年中国211高校排行榜名单](https://img.taocdn.com/s3/m/2b5ee9334b35eefdc8d333a0.png)
62.40 63.64 63.86 62.46 63.28 62.66 61.76 62.59 63.55 62.42 62.67 62.22 62.43 62.29 62.86 62.54 62.39 61.78 62.38 62.22 61.75 62.19 61.53 61.84 62.32 62.45 61.90 61.87 60.88 61.30 61.77 61.88 62.46
66.02 65.34 64.71 66.21 65.26 65.14 65.48 65.28 64.36 65.40 65.56 65.48 65.27 64.75 64.83 64.62 64.66 65.08 64.34 64.84 65.14 64.39 64.52 64.68 63.62 64.13 64.67 64.41 64.26 64.97 64.36 64.23 63.81
中国研究型 中国研究型 中国研究型 中国研究型 中国研究型 中国研究型 中国研究型
4 星级 4 星级 4 星级 4 星级 4 星级 4 星级 4 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中国高水平大学 中国高水平大学 中国高水平大学 中国高水平大学 中国高水平大学 中国高水平大学 中国高水平大学 中国高水平大学 中国高水平大学 中国高水平大学 中国高水平大学 中国高水平大学 中国高水平大学 中国高水平大学 中国高水平大学 中国高水平大学 中国高水平大学 中国高水平大学 中国高水平大学 中国高水平大学 中国高水平大学 中国高水平大学 中国高水平大学 中国知名大学 中国高水平大学 中国高水平大学 中国高水平大学 中国高水平大学 中国高水平大学 中国高水平大学 中国高水平大学 中国知名大学
山东/北京 理工 云南 黑龙江 综合 理工 理工 理工 师范
西北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西北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f8dbe0ac5da50e2524d7fea.png)
毕业生类别 专科 本科 硕士 博士
表 1-1 各学历层次毕业生规模构成 总毕业人数 2062 3462 1881 157
所占比例 27.27% 45.78% 24.87% 2.08%
硕士 24.87%
博士 2.08%
专科 27.27%
专科
本科 45.78% 本科 硕士
博士
1.2 各院系(培养单位)各学历层次毕业生分布情况
1
2
西北大学 2015 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13.6 创新思维和改革精神 ............................................................................................ 25 14.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服务工作的评价 ....................................................................... 26 第三部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主要做法 ....................................................................... 27 15.统一思想认识,健全领导体制,科学规划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整体思 路 ......................................................................................................................................... 27 16.落实基本要求,完善保障机制,不断优化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基本条 件 ......................................................................................................................................... 29 17.实施系统工程,强化能力培养,全面提升就业创业指导的规模与水平 ............... 30 18.搭建就创平台,狠抓就创服务,努力实现以创业促就业的工作目标 ................... 32 19.健全反馈体系,定期走访调研,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与层次 ....................... 34 20.严格过程管理,注重收效成果,大化革新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繁冗旧 务 ......................................................................................................................................... 35 21. 发挥群策群力,深化工作创新,不断提升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内涵和水平 ..... 36
2015年中国大学排行榜
![2015年中国大学排行榜](https://img.taocdn.com/s3/m/4114c604bb68a98271fefaf2.png)
68.16 68.07 67.76 67.36 67.2 67.12 66.8 66.73 66.53 66.52 66.34 66.28 66.2 66.19 66.15 66 65.91 65.91 65.84 65.74 65.61 65.6 65.53 65.47 65.36 65.32 65.26 65.21 65.15 65.06 65.02 64.98 64.85 64.85 64.83
科学研究 人才培养 社会影响
100 99.68 81.22 81.48 79.9 82.33 82.29 79.83 76.86 81.45 74.66 75.36 76.77 74.79 74.12 74.43 73.77 68.61 71.68 70.17 71.22 70.71 68.09 70.05 68.02 70.97 69.74 66.81 66.54 68.74 66.19 100 97.15 83.26 82.01 82.56 81.73 81.75 81.13 75.55 74.08 78.41 75.02 74.78 75.4 76.74 76.72 75.16 74.64 74.33 74.57 74.3 72.5 73.98 71.91 71.23 70.63 69.97 70.06 69.22 68.09 70.09 100 98.57 81.32 82.23 82.38 80.4 79.32 81.97 75.13 70.56 70.66 75.97 73.09 74.69 72.39 71.63 73.1 76.51 72 72.43 69.94 74.53 71.19 73.01 74.92 71.38 70.26 70.52 71.45 69.71 68.92
62.09 63.54 63.4 63.33 62.31 62.81 62.66 62.42 62.75 62.01 62.54 62.32 62.59 62.9 61.25 62.4 63.27 62.33 62.25 63.72 62.22 61.67 61.86 62.27 62.79 62.99 62.64 62.25 62.81 62.33 63.43 62.08 62.35 63.06
2015211大学名单排名
![2015211大学名单排名](https://img.taocdn.com/s3/m/6efba3089b89680202d82557.png)
篇一:《2014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名单》2014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名单(超全)2013年12月30日,中国校友会网最新发布《2014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这是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连续第12年发布中国大学排行榜。
报告显示,北京大学连续7年蝉联中国第一,问鼎2014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榜首;清华大学位居第二,上海交通大学居第三,复旦大学列第四,武汉大学排名第五,创历史最高排名。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河南科技大学万方科技学院和四川大学锦江学院位居2014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前五强;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北京城市学院、山东英才学院、西安欧亚学院和三亚学院名列2014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前五强。
研究团队提出2014中国大学分类新标准,率先将“毕业生质量”纳入大学分类,35所大学入围2014中国研究型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凭借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超常表现,入选2014中国顶尖大学,荣膺“中国六星级大学”美誉;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和武汉大学等23所大学入选2013中国一流大学,荣膺“中国五星级大学”美誉。
在中国校友会网最新公布的2014中国大学毕业生质量排行榜、2014中国大学教师水平排行榜和2014中国最具媒体影响大学排行榜中,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蝉联三榜冠亚军。
首次发布2014中国大学学科水平排行榜,清华大学排名第一,北京大学名列第二,中国人民大学位居第三。
篇二:《最新985大学排名榜名单》最新985大学排名榜名单(前30强)本文主要为考生和家长提供“最新985大学排名榜名单(前30强)”,主要从院校优势以及优势专业方面为大家介绍,下面请看正文:最新985大学排名榜名单(1)1. 东南大学——仰仗中央大学的人脉、建筑四大花旦之首,土木老八所之一,通信电子两大当前最热门学科的水平高、其他热门学科无一不强,长三角的就业环境好;2. 哈尔滨工业大学——当年的北清之下哈工大、盘踞国防系统、自动化、航天、计算机等高科技领域的尖兵、地域影响分数并不高、超值;3. 西安交通大学——老牌名校现在分数疲软,但交大校友到哪会吃不开,可惜学科比较传统,管理、电力还是比较强势的选择;4. 华中科技大学——分数线近年上涨与西交差不多,缺乏西交的校友势力,名气有待提高,但在通信、光电、自控、能源、电子、生医、医学、建工、新闻、计算机等热门学科方面,虽不是最强,但都至少可列前十,是一个比较保险的选择;5. 厦门大学——文科、理科方面颇多亮点,海洋、化学、数学、金融、广告都算有未来看好的优势行业。
5所211财经类大学2013本科毕业生就业深造主要数据
![5所211财经类大学2013本科毕业生就业深造主要数据](https://img.taocdn.com/s3/m/14ebb51f67ec102de2bd89e7.png)
5所211财经类大学2013本科毕业生就业深造主要数据依据2013年教育部属院校就业报告整理,5所211财经类大学2013本科毕业生就业深造主要数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简称贸大;中央财经大学(北京),简称央财;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简称上财;西南财经大学(成都),简称西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简称中南财。
一、就业率1,贸大97.64%;2,西财,94.5%;3,上财93.68%;4,央财93.52% ;5,中南财90.69%;二、深造率1,贸大49.2%;2,央财46.83%;3,西财34.3%;4,上财31.05%。
5,中南财27.92%;三、留学率1,贸大28.4%;2,央财21.48%;3,上财17.42%。
4,西财14.9%;5,中南财10.51%;四、国内读研率1,中财25.35%;2,贸大20.8%;3,西财19.4%;4,中南财17.41%;5,上财13.63%。
五、留京(沪)率(剔除本地生源,只统计两财一贸)1,贸大57%;2,上财40%;3,央财23%.备注:深造率=留学率+国内读研率。
外经贸的就业有关情况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工程专业FRM特色班2014届毕业生29人。
这29名同学中,16人国内继续读研,清华大学(4人),北京大学(2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10人),读研专业主要有金融专业、统计专业等。
11人选择出国深造,其中麻省理工学院(1人),哥伦比亚大学(4人),日本东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西班牙货币与金融研究中心,就读的专业包括:金融工程专业,金融数学专业,数理金融,统计学,金融风险管理,经济数学。
另有2人已经签约中国国际金融公司、会计师事务所。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届金融CFA班共有45名毕业生,27人将继续在国内读研深造,占比60%,14人将出国留学,占比31.1%,另有4名同学就业,其中1人已经拿到摩根士丹利国际银行的offer,2人签约普华永道。
中央财经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中央财经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c12565bfe4733687e21aa27.png)
报告说明为全面总结和分析2015年毕业生就业状况,建立健全就业质量评价机制,为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有效反馈,我校根据教育部有关工作要求编制了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报告以毕业生就业数据和有关调查为主要统计分析依据,数据来源及样本情况说明如下:就业数据:我校2015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数据,统计时间截至2015年10月31日,主要用于呈现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特点和趋势分析。
就业调查:面向我校2015届毕业生开展的2项校内调查,“签约状况调查”(有效问卷1133份)和“就业满意度调查”(有效问卷2580份),以及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的“2015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有效问卷2359份)和“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及毕业生社会评价调查”(有效问卷112份),主要用于呈现毕业生就业质量、社会评价及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报告由七部分组成,具体为基本情况、相关分析、质量评价、主要特点、发展趋势、工作举措和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目录前言 (1)1基本情况 (2)1.1毕业生规模与结构 (2)1.2就业率与就业结构 (2)2相关分析 (11)2.1继续深造情况 (11)2.2签约情况 (14)2.3西部、基层及国家项目就业情况 (20)2.4未就业毕业生情况 (20)2.5就业市场情况 (21)3质量评价 (23)3.1就业期望 (23)3.2就业竞争力 (25)3.3专业匹配度 (27)3.4职业认同度 (27)3.5就业满意度 (28)3.6职业稳定度 (29)3.7用人单位评价 (29)4主要特点 (31)4.1本科生依然青睐继续深造 (31)4.2新兴金融行业就业趋势有所上升 (32)4.3毕业生京外就业地域以广深、江浙沪和生源地为主 (32)5发展趋势 (32)5.1毕业生就业结构相对稳定,就业率、签约率、深造率走势平稳 (32)5.2签约单位地域分布愈发均衡,与国家经济发展需要有效契合 (33)5.3签约单位行业整体优势突出,传统领域和新兴增长点交相呼应 (34)6工作举措 (35)6.1教育为本,贯穿始终,助力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的持续提升 (35)6.2固化优势,多点带动,搭建毕业生投身经济建设的广阔舞台 (36)6.3多方合力,注重实效,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有的放矢 (37)6.4模式创新,细致到人,丰富就业创业指导和服务的方式方法 (37)6.5重视调查,加强联动,建立就业创业研究和反馈的专业平台 (38)7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39)7.1就业与招生、人才培养的联动 (39)7.2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的反馈 (41)7.3毕业生对学校人才培养的反馈 (41)前言中央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首批试点高校,始终秉持“忠诚、团结、求实、创新”的校训,传承“求真求是、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9万余名各级各类高素质人才。
惊呆了!985、211高校本科生深造率竟然这么高!
![惊呆了!985、211高校本科生深造率竟然这么高!](https://img.taocdn.com/s3/m/274d8d25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ce.png)
惊呆了!985、211高校本科生深造率竟然这么高!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目前,大部分高校已经发布了2015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报告。
就业质量是衡量一所高校综合水平的重要参考,而深造率(国内读研、出国深造)则是其中重要的参考。
本科毕业生深造率越高,也在一度程度上意味着该大学的综合实力越强,该校受社会的认可度越高。
211高校作为优秀高校的代表,是很多学子的高考、考研的目标。
总结了大部分108所211高校2015届本科毕业生深造率排行。
211高校2015届毕业生升学率排行榜985高校2015届毕业生升学率排行榜解读:1、清华、北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分别以81.33%、79.51%、77.67%位于前三甲。
而2015届本科毕业生深造率高校排行榜中,清华是唯一一所2015届本科生升学率超过80%的学校。
2、在统计的108所211高校中,有26所高校的2015届本科毕业生深造率超过50%,而其中985高校占19所。
可见,985院校本科毕业生在深造方面是非常具有优势的,这是高校综合实力的体现。
3、在非985的211高校中,北京邮电大学2015届本科毕业生以64.94%的深造率居首。
4、在出国深造方面,北大、中科大、复旦、对外经贸大学分别以32.95%、32.30%、31.89%、32.19%的深造率位居前四。
江湖中传言中科大有庞大的海外校友圈,从本科毕业生出国深造率看,此言不虚。
而对外经贸大学可能因学校专业的关系,出国(境)深造的比例较高。
同样,因为专业的设置,北外出国深造比例高达26.24,超过其17.05的国内升学比例。
5、211高校本科毕业生升学率东中西差异明显,东部优秀大学升学率高,而中西部高校的升学率较低。
贵州大学、西藏大学的本科生深造率未超过10%。
中西部985大学和东部985大学也有很大的差异。
所以,高考、考研择校时,地理位置、城市经济实力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总的来说,211高校本科生读研、深造的比例还是很高的。
2015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新鲜出炉(校友会版)
![2015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新鲜出炉(校友会版)](https://img.taocdn.com/s3/m/e1a5a43c3968011ca30091a6.png)
名次
学校名称
所在地区
总分
2015办学类型、等级和层次
办学类型
星级排名
办学层次
1
西安外事学院
陕西
100.00
应用型
5星级
中国一流
2
文华学院
湖北
99.65
应用型
5星级
中国一流
3
山东英才学院
山东
99.17
应用型
5星级
中国一流
4
西安欧亚学院
陕西
99.02
应用型
5星级
中国一流
5
三亚学院
海南
98.87
应用型
5星级
中国一流
6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
吉林
98.73
应用型
5星级
中国一流
7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
98.67
应用型
5星级
中国一流
8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湖南
98.59
应用型
5星级
中国一流
9
仰恩大学
福建
98.53
应用型
5星级
中国一流
10
北京城市学院
北京
98.51
应用型
5星级
中国一流
推荐阅读:
2015中国大学排行榜20强
名次
学校名称
所在地区
总分
2015办学类型、等级和层次
办学类型
星级排名
办学层次
1
北京大学
北京
100.00
中国研究型
6星级
中国顶尖大学
2
清华大学
北京
98.23
2015届毕业生就业率统计311人
![2015届毕业生就业率统计311人](https://img.taocdn.com/s3/m/90c99079998fcc22bdd10d7b.png)
2
35(59)
40.68%
38.90%
植物保护
57
46(81)
3(5)
8(14)
85.96%
74.39%
农业资源与环境
41
3(9.8)
19(46)
13(32)
6(15)
85.37%
82.32%
植物科学与技术
60
42(70)
11(18)7(1Fra bibliotek)88.33%
79.67%
2016届毕业生就业率统计(322人)
专业
学生数
协议
合同
读研
国家
项目
公务员
未就业数
专业
就业率
量化
就业率
总计
生物技术
53
2(4)
30(57)
14(26)
0
0
7(13)
86.79%
81.32%
77.79%
生物科学
50
1(2)
25(50)
16(32)
0
0
8(16)
84.00%
79.90%
农学
53
0
30(57)
12(23)
0
0
11(21)
79.25%
100
52
11
30
93.00%
82.00%
94.27%
农业资源与环境
53
5
17
16
11
92.45%
62.26%
92.18%
植物科学与技术
33
16
8
8
96.97%
72.73%
95.27%
中国大学就业率排名前10名
![中国大学就业率排名前10名](https://img.taocdn.com/s3/m/e684e38a6529647d2728528a.png)
中国大学就业率排名前10名1.清华大学“清华制造”无疑是就业的第一保障,这一地位至今无人撼动。
一直在国内一骑绝尘的理工科所培养的毕业生至今仍然是各个行业的追捧对象,出国率和深造的比例也是国内第一。
清华新兴的文科院系也以学科新,精度高为特点,拥有新闻,社会学,公共管理,金融和法学等一批热门学科,就业出路令人眼热。
多年来清华学子在社会最主流的政界、企业界和学术界均有着极其出色的表现,以基本功扎实,勤奋聪颖和具有团队精神而被评为国内最受欢迎的毕业生。
但清华学生也有着过于依赖清华这块金字招牌的傲气,往往坐等海内外顶尖名企来清华招聘,缺乏走出校园寻找机会的冲劲。
同时因为每年大批毕业生选择出国,也常常被人诟病。
声誉指数:☆☆☆☆☆职位指数:☆☆☆☆☆薪酬指数:☆☆☆☆☆2.复旦大学复旦大学一直以来号称江南第一学府,强劲的理科在出国上极具优势,也是跟清华,北大,中科大并列的四所学分被美国承认的大陆高校之一。
新兴的工科里面的微电子和飞行器制造在全国的高校里面名列前茅。
而这两个领域恰恰是近年来的热点,因此复旦的学子在原本不甚擅长的工科里面也开始崭露头角。
文科的设置以热门文科为主,而且历史悠久,新闻,国际关系这些学科国内高校无出复旦之右者。
尤其重要的是复旦具有在上海的本土优势,一些在上海开展业务的大公司对于复旦学生都是青眼有加。
因此,对于想要毕业后在上海和长三角地区发展的学生,复旦无疑是一个最佳的选择。
声誉指数:☆☆☆☆☆职位指数:☆☆☆☆☆薪酬指数:☆☆☆☆☆3.上海交通大学上交在上海几乎跟复旦齐名,其地位和影响力可见一斑。
上交的学科设置以工科为主,其中制造业相关领域和IT类专业的实力在全国名列前茅,而上海恰恰是中国最大的制造业基地,所以上交的学生也是受到了广泛的欢迎,交大学子脑筋灵活,善于经营,管理能力强,也比较容易进入管理层,尤其是一些在上海的IT类的大外企,每年都会给上交单独留出名额。
但是由于学科覆盖面的影响不够宽广,而且在上海的声誉似乎总是稍逊复旦一筹。
2015年中国大学毕业生最新就业报告全面解析
![2015年中国大学毕业生最新就业报告全面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3bf062c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38.png)
2015年中国大学毕业生最新就业报告全面解析今年6月的最新一届毕业生大多已步入职场,做着自己或理想或差强人意的工作,收入也高低不均、参差不齐!那么,他们的收入情况怎样?跳槽多,是否意味着“工资涨的快”?就业中的”红黄绿”专业分别是哪些?......对于这些疑问,日前由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新鲜出炉,统统为大家做出了解答。
那么接下来就紧跟着小编的脚步,一起来看看最新的2015年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的详细情况吧!2015年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毕业半年平均月收入3487元2014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3487元)比2013届增长了237元,三届增幅为14.4%。
其中,本科毕业生为(3773元),高职高专毕业生2014届(3200元)。
从近三届的趋势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呈现上升趋势。
扣除当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的影响后,近三届大学生实际工资仍保持稳定上升趋势。
《报告》认为,大学教育的长期回报明显,读大学在收入的长期提升中有较大优势。
2015年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跳槽愈多,收入越低2014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33%)与2013届基本持平。
其中,本科院校数据为23%,高职高专院校为42%。
在本科院校中,“211”院校半年内离职率为12%,非“211”本科院校为25%。
2014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的人群有98%发生过主动离职,主动离职的主要原因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50%)、“薪资福利偏低”(43%)。
高职高专毕业生中,主动离职的原因包括“个人发展空间不够”、“薪资福利偏低”(均为49%)。
专业性越强,职场稳定性越好。
调查显示,在毕业后工作三年受调人群中,职场忠诚度越高收入越高。
2011届本科毕业生中,毕业三年内一直为1个雇主工作的毕业生月收入最高(6494元);为5个及以上雇主工作过的本科生毕业三年后月收入最低,仅为5535元。
高职高专毕业生中,毕业三年内一直为1个雇主工作的毕业生月收入同样最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7 112 198 155 155 216 155 114 73 128 139 26 44 189 156 77 109 55 35 41 32
2097 1301 1129 1723 1765 2326 2042 490 507 3036 161 2392 2065 2268 690 2239 1249 1594 1730 784 1606 3980 1909 3175 1831 2115 1817 1737 1592 1746 2016 1336 3962 893 972 2709 1364
3875 5066 3478 3621 3435 4230 9992 3096 4810 6181 3879 2002 2685 5768 3334 3698 1898 4166 3548 5116 1326 2682 3986 9832 4972 4113 2029 5202 3462 3587 4293 7149 4556 8824 2050 4711 4204 7156 4298 6707 6598
4364 1599 3508 967 6426 814 5257 1374 5384 2024 8131 1341 6219 1173 4597 839 3023 923 5326 947 5941 1419 1130 502 1961 460 9536 1410 8361 1980 4442 773 7464 1316 4481 802 3722 411 5670 1139 7672 661 3695 1545 4513 1881 7772 3010 4950 1445 4988 1437 6748 1700 3836 852 11768 2467 4162 730 3051 315 1834 108 486120 174938
79.52% 77.67% 55.92% 65.09% 62.74% 81.33% 61.38% 43.29% 34.37% 58.29% 49.85% 55.85% 64.94% 63.30% 36.68% 62.00% 50.69% 39.32% 58.23% 34.89% 53.27% 54.08% 43.30% 45.20% 33.50% 59.05% 54.76% 33.35% 41.72% 52.01% 49.07% 41.84% 53.43% 30.18% 45.70% 53.41% 28.69%
2637 1675 2019 2647 2813 2860 3327 1132 1475 5208 323 4283 3180 3583 1881 3611 2464 4054 2971 2247 3015 7359 4409 7025 5465 3582 3318 5208 3816 3357 4108 3193 7415 2959 2127 5072 4755
37.91% 467 12.05% 25.19% 610 12.04% 20.33% 412 11.85% 48.22% 424 11.71% 33.80% 385 11.21% 44.59% 474 11.21% 30.41% 1084 10.85% 12.56% 310 10.01% 38.25% 481 10.00% 36.01% 616 9.97% 39.21% 378 9.74% 46.50% 195 9.74% 25.62% 258 9.61% 22.05% 530 9.19% 16.71% 296 8.88% 31.40% 320 8.65% 36.30% 164 8.64% 26.57% 342 8.21% 46.56% 258 7.27% 34.64% 361 7.06% 44.72% 93 7.01% 34.97% 180 6.71% 22.83% 256 6.42% 35.11% 595 6.05% 30.05% 299 6.01% 27.38% 247 6.01% 19.02% 120 5.91% 24.34% 298 5.73% 27.35% 186 5.37% 43.82% 188 5.24% 17.82% 223 5.19% 25.21% 328 4.59% 32.62% 202 4.43% 31.26% 389 4.41% 38.15% 90 4.39% 25.54% 206 4.37% 35.92% 177 4.21% 24.90% 294 4.11% 31.25% 166 3.86% 29.63% 238 3.55% 25.25% 229 3.47%
36.64% 27.57% 12.67% 26.14% 37.59% 16.49% 18.86% 18.25% 30.53% 17.78% 23.88% 44.42% 23.46% 14.79% 23.68% 17.40% 17.63% 17.90% 11.04% 20.09% 8.62% 41.81% 41.68% 38.73% 29.19% 28.81% 25.19% 22.21% 20.96% 17.54% 10.32% 5.89%
1228 760 479 879 949 1530 1161 193 126 1768 84 1395 1336 1466 279 1469 754 814 1181 369 1068 2722 1164 1992 911 1542 1330 976 1036 1265 1455 916 3019 521 707 2090 785
1936 1886 1119 2170 1546 2360 4123 699 2321 2842 1899 1126 946 1802 853 1481 853 1449 1910 2133 686 1118 1166 4047 1793 1373 506 1564 1133 1760 988 2130 1688 3147 872 1409 1687 2076 1509 2225 1895
1452 855 616 1219 1869 1125 1018 725 850 819 1280 476 416 1221 1824 696 1207 747 376 1098 629
33.27% 24.37% 9.59% 23.19% 34.71% 13.84% 16.37% 15.77% 28.12% 15.38% 21.55% 42.12% 21.21% 12.80% 21.82% 15.67% 16.17% 16.67% 10.10% 19.37% 8.20%
49.96% 37.23% 32.17% 59.93% 45.01% 55.79% 41.26% 22.58% 48.25% 45.98% 48.96% 56.24% 35.23% 31.24% 25.58% 40.05% 44.94% 34.78% 53.83% 41.69% 51.73% 41.69% 29.25% 41.16% 36.06% 33.38% 24.94% 30.07% 32.73% 49.07% 23.01% 29.79% 37.05% 35.66% 42.54% 29.91% 40.13% 29.01% 35.11% 33.17% 28.72%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东北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海南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 广西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福州大学 长安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西南大学 南昌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内蒙古大学 宁夏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贵州大学 东北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南大学 安徽大学 江南大学 苏州大学 云南大学 郑州大学 新疆大学 青海大学 西藏大学
211高校2015届本科毕业生深造率排行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大学名称 毕业 人数 深造 人数 比率 人数 国内 比率 出国(境) 人数 比率
北京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复旦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清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浙江大学 中央音乐学院 同济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南京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南开大学 武汉大学 厦门大学 中山大学 上海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东南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辽宁大学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天津大学 湖南大学 东华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四川大学 暨南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山东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南京师范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国药科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吉林大学 河海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西北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重庆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武汉理工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东北林业大学 兰州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 45.37% 541 32.30% 23.72% 650 32.19% 33.21% 844 31.89% 33.74% 816 29.01% 53.50% 796 27.83% 34.90% 881 26.48% 17.05% 297 26.24% 8.54% 381 25.83% 33.95% 1268 24.35% 26.01% 77 23.84% 32.57% 997 23.28% 42.01% 729 22.92% 40.92% 802 22.38% 14.83% 411 21.85% 40.68% 770 21.32% 30.60% 495 20.09% 20.08% 780 19.24% 39.75% 549 18.48% 16.42% 415 18.47% 35.42% 538 17.84% 36.99% 1258 17.09% 26.40% 745 16.90% 28.36% 1183 16.84% 16.67% 920 16.83% 43.05% 573 16.00% 40.08% 487 14.68% 18.74% 761 14.61% 27.15% 556 14.57% 37.68% 481 14.33% 35.42% 561 13.66% 28.69% 420 13.15% 40.71% 943 12.72% 17.61% 372 12.57% 33.24% 265 12.46% 41.21% 619 12.20% 16.51% 579 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