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育论文 机械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改革
为简单 、巧妙 和高效的方案始终是设计者努力的方 向, 这 就是机械创新设计 , 我们在课程 内容中增加 了创造原理和 创新技法等教学 内容 , 促进 了学生创新 意识和创新能力的
培养。
、
培养。 2 . 实行本科生导师制 , 在科研实践 中培养学生 的创新
能力 。目前高校教育 中, 硕士 、 博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开 展科研学术工作 , 而本科生很少有机会参与到具有较强实 践性和创新性的科研项 目中。本科生导师制就是本科学生 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术研究 ,使学生能够尽早进入学科专 业领域, 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三年级的学生 , 通 过双向选择为每一名学生配备本科生导师 ,导师安排学生 进入相关科研项 目。在每个学年末学生要完成相关的研究 报告 、 论文等作为结题依据。 本科生导师制把学生从单一的 课堂学习带人到高层次 的科研创新氛围中, 让广大学生敢 想, 敢思 , 敢悟 , 敢做 , 可有效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
一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以装备实际应用为背景 , 优化教学内容。 为了解决机 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理论与装备实际相脱离的问题 , 我 们结合专业特点 , 对原有教学 内容进行 了优化 , 紧密联系 航空装备实际, 尽量采用装备实例来说明问题。比如在《 机 械设计基础》 教学 内容中 , 我们引入 了飞机起落架 、 发动机 附件机匣 、 直升机主减速器等装备实例 , 使学生对机构有 了直观 的认识 , 同时也使得学生对本专业更感兴趣 , 更好 地适应部 队航空装备快速发展的需要。在课余时间带领学 生到飞机实验厅参观 , 将理论与实践 相结合 , 通过介绍装 备中一些设计巧妙的机构 ,提高学生对工程设计的认识 ,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 创新教学方法 。 改革教学手段 1 .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传统的 教学方法是教师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 学生参与教学活 动 的机会 少 , 绝大部分 时间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 , 没有更 多独立思考的空间 ,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很难发挥 , 不 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 思维 , 不利于创新 型人才的成长 。启 发式教学法是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创新教学法 , 强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 它能启迪学生思维 , 激发学 生 的兴趣和求知欲 , 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 性 。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 应多采用启发式 教学 , 通过创设启 发性 问题 , 引导学生去思考 , 去求变 , 让 他们 自己去寻求答案 。例如 , 在讲授周转轮系传动比计算 时, 依次 向学生提 出这样三个 问题 : 能不能直接利用定轴 轮系传动 比计算的公式?不能用的原因是什么?怎么让周 转轮系的行星轮轴线固定下来变成一个定轴轮系?学生在 教师启发与点拨下 , 积极主动地思考 , 最终采用“ 反转法” 把周转轮系的传动 比计算问题转化为定轴轮 系传动 比计 算问题 , 利用 已有知识解决 了新问题 , 获取了新知识 , 教师 的主导地位 、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实现。 . 实践证明 , 采用启 发式教学 , 学生 的逻辑推理能力 、 总结归纳能力 、 分析判断 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思维能力的提 高, 无形 中对学习也起到推动作用 , 这一切为学生创新思 维的形成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 2 . 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 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 提高创 新意识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特点是信息量大 , 与工程实 际结合紧密 , 且很多内容较为抽象 , 难以用语言描述 , 而学 生对于绝大多数机械特别是装备 中的机械还缺乏直观 、 形 象 的认识 , 不仅学起来枯燥乏 味 , 对于抽象 的知识点也难 以真正理解和消化 。在课堂教学 中, 应充分考虑学生 的认 知困难 , 根据课程 中各部分内容 的不 同特点 , 灵活采用多
机械设计创新论文
机械设计创新论文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对机械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机械设计中的材料的选择和应用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机械设计创新论文,供大家参考。
机械设计创新论文范文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知识经济时代的快速发展,使得各行各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高素质、高能力、应用技能强的人才更为青睐。
虽然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历程较长,院校设置类型繁多,办学条件与层次不一。
然而,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快,尤其是高科技的迅速进步、信息化科技的广泛推广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社会对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更新的标准与要求。
因此,本文旨在探索与创新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期推动人才培育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紧密接轨,提升教育质量的最优化与人才价值的最大化。
一、我国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及相关人才培养的发展现状探究我国的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在近五十年之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机械产业化的实质性发展也得以实现,各行业也随之取得了快速进步,高质量、高效益以及高竞争力成为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目标,能量流、信息流与物质流成为其系统的完整构成部分,推动了机械制造技术在相关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就目前而言,我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发展阶段,产业发展层次依然偏低,分布也极其不均,手工制造还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机械自动化依然未在我国取得良好的层次发展。
在经济技术的现代化发展基础上,我国作为工业制造大国,尽管在高技术领域的研发及产业化发展方面有着很大的进步,然而产业化的发展现状与我国当前的市场需求依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与广大发达国家比较,我国的机械制造业整体上还存在着阶段性的发展差距,综合其多种原因,可以划分为四点:一是认识不清,诸多企业在技术方面的认识力度不够,未能意识到机械自动化技术在制造业中的重要性;二是缺乏健全的生产系统;三是科技人才不稳定,这严重制约了我国企业在技术方面的创新,成为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发展的瓶颈;四是技术落后,这是我国工业发展缓慢的核心因素,也从根本上制约了我国机械设计技术及其自动化的顺利发展。
机械设计制造论文(5篇)
机械设计制造论文(5篇)机械设计制造论文(5篇)机械设计制造论文范文第1篇课程设计(CurriculumDesign)是高校某一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
一般是对该课程的理论和实践内容的综合性应用和考察,旨在使同学获得促进其迁移的进而促使同学全面进展的具有教育性阅历的方案和方案。
课程设计突破了课程局限于课堂教学中的界定,把积累、迁移、促进同学创新力量培育等多方面因素作为指标,是教育过程中不行或缺的重要环节。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工科类院校机械专业针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这门课程绽开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该课程整合了机械加工方法、机床、刀具、夹具和工艺规程设计等原来分属多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其涵盖内容广、理论联系实际亲密,是在同学学习完理论基础课和机械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学科。
本课程设计则是在课程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绽开的,是对同学理论学问进行考察、巩固和加深的特别好的实践环节,其目的是“培育同学把握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所需要的机械制造技术学问,包括机床、夹具、刀具、量具等工艺装备的选择与使用,培育同学应用现代设计方法和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力量”。
课程设计的创新性改革是进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创新力量培育改革中不行或缺的一个环节。
二、课程设计主要内容通常,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采纳理论教学、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分段实施,同学在经过72学时的理论基础课程学习后,由指导老师带领,深化合作企业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生产实习。
通过观看和学习,进一步了解和熟识机械零件的典型加工和工艺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对课堂学习所把握的理论学问进行反复加深、把握。
接下来,同学们返回学校,集中三周进行课程设计,对所学习的理论、实践学问加以应用。
本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按下面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由指导老师下达设计任务,为同学供应零件图、设计要求,讲解设计过程及留意事项。
其次阶段,同学针对设计题目进行零件的结构分析和工艺设计,通过分析、争论、计算,确定毛坯结构和尺寸,并设计完成该零件的具体工艺规程,制作出工艺过程卡片及工序卡片。
“学科竞赛与教学改革”互动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独立学院机械专业实践教学为例
3 1 3
3 ‘
和 易用性 为原则 , 所以从 ( ) 以看 出 , 个教育 技 表4 可 六 术综合 网站 的配 色都不 理想 , 不符合配 色的原则 , 而且 版 面的设计 也不够人性化 ,不能使使 用者方便地找到 自己所需要 的资源 。
三、 结论 、
.
所 以总结 以上几点 , 我们可 以得 出结论 , 内的教 国
如下表 : 板块设计清 晰度被评为3 个等级 ,代 表最佳 、 1 2 代表 中等 、代表最 次 ,评定标准 以版面设计 的清晰度 3
网站 名称
1巾陶教 育技 术 网 .
育技术综 合网站需要深度发展 ,同时也 需要各方面 的 大力支持 ,同时我们也应多 多关 注 目前 的教育技术综 合 网站 , 力求在质量上为这些 网站的发展提供保证 。
综上 所述 , 我们可 以得 出结论 : 目前 国内的教育 ① 技术 综合 网站 所包 含 的信 息 内容 的深 度和 广度 都 不 够 ; 网站 中的学 习资源 在质量上不能得到保证 ; 网 ② ③ 站资源更新 明显滞 后 ;④网站的版面设计不符 合配色 原则 以及不够人性化 。 .
参 考 文献 :
色彩 数量 板块 没汁清 晰度
.
… 1刘志 波.中国教 育技术 学” “ 网站的开发 【. l 电化 教 育研 究 , 1
2 0 . 8)6 —6 . 0 3 ( :0 5
.1 f 3 育技 术 资源 网 教
4 3
2 3
动实践课程体 系的改革。将教 学改革的成果贯彻到 学科竞赛中, 升学科竞赛的水平。二者相辅相成、 提 互为促进 、
共同提 高, 形成互动的具有特 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
基于创新教育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改革初探
要素构成 的 , 以教 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 它的特点就是 由教 师 通过讲授、 板书 , 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传统 教学模式便于控制教 学节奏. 协调 课堂气氛. 也便亍 生之间 的直 接交流, 币 并能充 分展 现 教 师的教学风格目 。随着机械原理 教学 改革地深入 , 教学手段也必须 进行 改革 , 否则难 以完成相应 的教学 内容 , 也达不到相应 的教学效 果。机械原理部 分有一些机构 的原理 比较抽象 , 无法用语言形 象地 表达清晰 , 学生认知困难 , 很难在学生中形成 深刻 的印象。运用计 算 机 的动画制作技 术, 可将一些难 以想象和 无法用语言表达 的机械 运 动过程和工作原理制成多媒体课件 , 在讲授相关 内容时巧妙 的将现 有教具与多媒体课件结合使用 , 使那 些难 以想象的机械运动过程和 工作原理演示 出来。如在讲解齿轮根 切时 , 教师表达 不清楚 , 同学们 难 以理解 , 但通过 动画演 示后 , 根切现象非常直观 , 从而避免 了学 生
基于创新教育的《 机械设计基础》 课程改革初探
张水香 ( 春学院 宜 理工学 院)
摘要 : 到高等工程教育 创新人才培养 目标 , 为达 文章对< 机械设计基础> 123诱导激励教学法。 ..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 , 鼓励 的教学内容 、 学方法 、 教 教学 手段 、 实验 教学、 程设计 及创新大赛等几个方 学生积极 思考 , 课 敢于提 出问题 , 回答 问题 , 营造一 个活跃 的课堂 氛 面进行了相应 的改革和 实践 , 如何培养 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就 创新能力和 围 , 使学生养成积极主动思维 的习惯。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 方面提 出改革新思路。 1 教 学 手 段 传 统 的教 学 系统 是 由老 师 、学 生 和 教材 这 三 个 . 3 关键词 : 机械设计基础 创新教育 课程改革
机械教学论文六篇
机械教学论文六篇机械教学论文范文1为了便于对过程流体机械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改革,满意工程教育的要求,对过程流体机械课程的特点进行分析。
理论性强,需要良好的基础学问要想较好地学习过程流体机械专业课程,同学不仅需具备扎实的力学基础学问(如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理论力学以及材料力学学问),还需具备良好的专业基础学问(如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
对于以“讲授”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言,同学要想在课堂上完全理解老师讲授的教学学问点,紧跟老师的备课思路,就必需对这些现行课程有良好的熟悉和理解。
专业性强,内容简单、繁多过程流体机械专业课程涉及的内容特别广泛,包括机构原理、热力学计算、流体力学原理、动力学计算、结构设计、运行维护、故障诊断、总体方案设计与选型等。
每一个学问点好像都涉及一门独立的基础课或者专业课程。
假如同学没有充分的预备,听课时好像很难对老师讲授的学问做出灵敏的反应,极大地影响课堂的互动气氛。
学问点与工程实践紧密联系过程流体机械专业课程涉及的学问点与工程生产实践紧密联系,其理论水平远高于实际,可用于指导流体机械在企业生产应用中的稳定操作和运行,以及机器的技术改造与新机型的开发。
课程讲授过程中需要注意培育同学的工程意识与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和力量。
结合课程的学习,势必要同学开展肯定的工程训练,以加强同学的工程观念,让同学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过程流体机械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鉴于传统教学的陋俗和目前本科教学改革的深化,导致目前过程流体机械教学方法的弊病不断暴露出来。
基础学问欠缺不行否认的是,随着教学改革的推动,一些特别重要的基础课程(如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由于学时短缺而被渐渐砍掉。
有的课程(如流体力学)虽在开设,但由于学时短或为选修课程,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学习效果不抱负,导致学习过程流体机械课程时,同学连最基本的概念(如内能、焓、熵等)都不知道,当涉及一些运用基础课程学问点来理解工程问题时感到特别吃力。
机械工程毕业论文范文(通用3篇)
机械工程毕业论文范文(通用3篇)1目前机械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内容创新性不足,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机械专业的课程包括机械制造、机械绘图、机械设计、电工与电子、模具制造、数控车床、PLC编程等,这些课程都需要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如果单纯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只能盲目地学习书本中的理论,而不能融入先进的案例,就会使学生的创新与实践应用能力逐步下降。
而目前很多机械专业教师依然采用这种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未能够结合项目教学法、实践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通过增加教学内容的创新性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出现严重的理论教学与学生实践操作间的脱节情况,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教学效果不理想。
教学方法落后,缺乏实践性目前很多高校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单纯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盲目追求理论分数高低,最终不能用其所学理论去指导实践的情况,更无从谈及实践中的创新能力培养。
因此,作为一项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主的课程,应当加大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环节比重,改变传统以课堂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发展创新教育,为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提供有力条件。
“工学结合”教学策略与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部分高校依然墨守成规,忽视教学在校园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尤其是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未能够与企业及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对机械专业“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与实习实训的重视程度较低,让学生不能够在实践实习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从而激发起创新灵感。
2机械专业创新教育相关意见培养适合当今企业及社会需要的机械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一方面要求高校教育能够充分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也要求高校教育能够与人才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培养一批具有扎实基础知识与较强实践创新能力的机械专业人才。
针对于此,笔者对机械专业教育创新提出几点意见。
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机械专业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实践是其人才培养过程的关键环节,要求高校教育能够加强学生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应用的结合。
教育学论文-浅论多样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探索与实践
浅论多样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探索与实践马蓉魏敏李霞【摘要】论文针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如何培养适应性强的创新型人才,提出应从市场需求出发来培养学生,从学生需求出发来开展教学改革,并给出了教改具体方案,三年的实践证明,新方案确实提高了该校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改革创新能力【Abstract】Considering characteristic of machine design, manufacture and automation speciality, a new teaching reforming project according to both market demand and learners’ needs was proposed, which benifits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with strong adaptability. Practice for three years proved that the new talent-training plan was effective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practical activities and foster students’innovation ability.【Key words】Talent training mode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Innovative ability一、前言在新时期,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等院校面临的新课题,我校以实践教学改革为重点,开展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多样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探索与实践。
由于在传统的模式下,专业培养方案(计划)是静态的,制定一次,使用四年。
在许多应用型的学科领域,譬如机械工程学科,四年内存在较多的知识更新,社会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浅谈机械类课程的创新教育
浅谈机械类课程的创新教育作者:师立景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3年第16期摘要:机械设计类课程是机械类和机电类专业的一门必修主干课程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工程意识训练的主要课程对学生学习专业课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培养创新能力和素质教育方面有着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机械设计类课程的创新教育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探讨。
关键词:创新教育;机械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思维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004-01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有很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因此,素质教育的重点,就是要把创新教育贯彻落实带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去。
实施创新教育,转变教育观念是关键。
机械设计类课程是机械类和机电类专业的一门必修主干课程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工程意识训练的主要课程对学生学习专业课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培养创新能力和素质教育方面有着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创新教育的实施,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我们必须对原有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等进行改革探索和尝试。
目前高等机械教育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方面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在改革中不断加强和完善。
目前高等工机械教育的主要问题是:(1)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模式落后。
学生知识面狭窄,课程内容落后于时代,缺乏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有关新学科、新技术和新思维的知识。
不能激发学生思考新问题、探讨新知识的创新欲望。
(2)教学方法呆板,过于重视考试和成绩。
缺乏启发式、研究式的学习氛围。
众多企业家强调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重理论、轻实践重计算推理、轻实验论证,理论脱离实际,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用型本科《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模式探讨
No . 3
T I ME E D U C A T 1 0 N
Ma r c h
应用型本科《 机械设计》 课程教学改模式探讨 陈爱平 摘要 : 本论 文根 据应 用型本科人 才培养的特点 , 针 对《 机械设 计》 课程 , 从其课程 设置 、 课程 大纲 、 教 学方法三个方面提 出了一 系列 的改革措施 。
立 院校 。
所以, 对于这类 学院与教 学相关 的都需 要进行改革 探讨 , 才 能适应 其发展 。本文就独立 院校 的《 机械设计 》 本 科课程 的教 学 模式 的改革进行探讨 。 2 独立院校人才培养 目标 的特点 独立 院校培养 的学生绝 大部分是应 用型 的人 才 。为达到 此 目标 , 从 教学的课程设置 、 教学大纲 、 教学方法上相较 于一本二 本 都有所不 同。 3《 机械设计》 相关课程的教学文件 改革 3 . 1 理论 课与实践课 的课程设置改革 因为《 机械设 计》 是机械类本科 生最为重要 的-I ' q 核心课 , 所 以大 多数 高 校在 课程 设 置时 , 都偏 重 于多学 时 , 理 论 部分 教学 6 4 , 7 2 学 时是 常态 。在 此基 础上都 都会 设置 3 周左 右 的课 程设 计 。应用型本科教学注重应用 , 但该有 的理论知识也不能忽 略。 实 践只能 多不能少 , 我 学院尝试设 置 5 6 学 时的理论教 学+ 8 学时 的课 内实验+ 3 周 的课 程设计 。当然 , 理论学 时在减少 , 但培养 目 标不 能降低要求 。通过什么保证培养 目 标——教学 大纲。 3 . 2《 机械设计》 理论课与实践课 的教学大纲改革 减少 了理 论学 , 为保证教 学 目 标, 教学 大纲必须适 当选取其 教学 内容 。 应 充分分 析本学科 的知识体系 , 正确选 择教学 内容 , 合 理利 5 结 语 用教学手段 , 力争用最少学 时取 得最 好的教学效果。 从2 0 1 0 年开始 , 我校机 械学 院就开始试 行《 机 械设计 》 课 程 机械设计课 程 内容繁多 , 涉及 机械制图 、 工程力学 、 金属材料 的改革 方案 。相 比较 于 2 0 1 0 级 之前 的毕 业生 , 该级 学生 的整 天 与热 处理等 多门学科 , 这一庞 大的知识体 系 , 要 想在几 十个 学时 动手能力 、 计算 机软件应用 能力 , 甚至理论分析 能力都有着 明显 内由老师 全部讲 完 , 学生全部接 受是 不可能的。这就存在对知识 的优越性 。当然 , 在试行 过程 中, 也呈现 出一些 问题 , 将在后续 的 内容 的取舍 问题 , 选取必不 可少 的知 识 , 舍弃不必要 的知识 。 改 革 中继 续 改 进 。 而课 内实验 , 尽 量较 少验证 性实 验 , 开设设 计 型 、 综 合 型实 验 。如搭建机械设计创新 实验平台 、 轴 系结构拆装 等实验。 参考文献 : 课程设计 的要求 与一本 二本也应区分开来 , 除了要 求学生会 [ 1 ] 熊龙 彪, 蒋天弟. 工科基 础课程 整合 与学生 实践和创新 能 力培 用手工进行设计外 , 引入机械设计软件 , 在课程设计 中, 一部 分采 养【 I 1 . 农机化研 究, 2 0 0 6 , ( 2 ) . 用人工算 , 保 证学生 自己会分析计 算 , 强化学生 的理论知识 。另 [ 2 ] 徐林林, 陈家庆, 朱. 江_ 基 于任 务驱动 的机械 设计基 础教 学改革 相似 部分用设计 软件 , 这样学生 学会 了一种 软件的使用 , 其应 U 1 . 化工 高等教 育, 2 0 0 9 , ( 6 ) . 用 能力得到提高 。 [ 3 ] 黄珊秋, 葛培 琪, 路 长厚 , 孟剑峰. “ 机械设 计” 实践教 学环节的 改 4 《 机械设计》 相关课程的教学方法 改革 革与探 索Ⅱ 1 . 高等理科教 育, 2 0 0 7 , ( 3 ) . 4 . 1 教学 中深入浅 出, 运用类 比方法 [ 4 ] 成思 源, 俞爱林, 甘慧庆. “ 机 械设计基础 ” 课 程教 学的调 查与分 独立 院校 的学 生相 比一本 二本 , 基 础稍差 , 讲课 中碰到抽象 析U 】 . 广 东工业 大学学报( 社会科 学版) , 2 0 0 8 , ( s 1 ) . 复杂的概念很难理解 。可 以多运用类 比方 法。例如 , 滑动轴承 中 [ 5 】 孙 波, 李福援, 万宏强, 张超, 房 亚东. “ 机械 制造工程 学课 程设 计” 动压润滑形 成原理 可以 比喻 为飞机起飞 的情 况。 飞机 在跑 道上 教 学改革探 讨卟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 0 0 9 , ( 5 ) . 高 速前行 , 相对来 说 即以一定 速度从大 端 向小端形成 气流 ; 也可 比喻 陕艇在高速前进 , 水流从 大端流 向小端从而形成托力把飞机 作者 简介 : 陈爱平 ( 1 9 8 0 一) , 女, 硕 士研 究生 , 讲师, 研 究方向为机 或飞艇托起 。 械设计 、 材料力 学, 武昌工学院机械 系, 湖北武汉 4 3 0 0 6 5 4 . 2 减 少不必要的公式推导和论证 、 注重参数 分析
高职机械类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论文
高职机械类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都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高职教育应通过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实践教学条件、突出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的理念等等,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关键词】机械类专业;高职学生;创新能力一、我国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现状近年来,我国政府积极引导实践创新教育,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参与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
如举办省大学生机械设计创新大赛等,同时各类高校也在积极培养工科生创新实践能力,如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在科技创新创业园、技术创新工作室等采取“五结合”的创新模式;大连理工大学的综合创新实验教学新模式等等。
总体来说,教育实践创新的研究与实践在质量和数量上有了较大的进步。
二、高职教育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性近年来,我国与世界经济接轨日益紧密。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与世界知名企业争夺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对于中国企业来讲,需要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专业技术人员是促使一个国家社会与经济腾飞的骨干力量,而高职教育则可培养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技术专利可以购买,研究成果可以引入,但是技术人员必须依靠高职院校自身来培育。
因此,高职院校肩负着创造新型人才的特殊历史使命。
三、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学校的教学资源相对偏少,试验设备不足,仪器设备在实验时无法做到人手一台,比如大型设备更是让学生不敢奢求,只能观看实际操作步骤,不能进行自己动手操作,导致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实践教学只是停留在表面。
(2)专业培养方案与行业需求严重脱节,不能跟实际社会需求相结合。
课程安排多是注重理论性,实践教学环节往往开设的课时较少,学生对自身专业的认识不够,不能跟社会挂钩,导致学生在就业时不能找准自己的就业方向。
四、高职机械类专业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讨(1)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机械类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与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机械类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与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摘要:根据装备制造业对现代机械专业人才全面需求,我校对传统优势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教学模式、实践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基本思路是围绕人才培养计划的修订与实施,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目的,构建知识、素质、能力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机械专业;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实践能力;教学改革机械专业是我校最早实施大类培养,柔性分流的专业,近年来,我们通过广泛调研分析,根据市场对人才的全面需求,根据机械类专业培养目标与定位,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方法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思路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发展观,体现“思考人类、适应时代、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突出“体现地方经济建设最明显,结合地方经济建设最密切,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最直接,适应地方经济建设最主动”的办学特色。
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围绕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实施,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目的,构建知识、素质、能力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
研究新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优化课程链接,形成综合基础课程群、学科基础课程群、专业基础课程群和体现专业特色的专业模块多方向课程群;最大限度地开发与课程密切相关的实验和课程设计,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和工程综合训练,形成重在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结合分阶段专题讲座及工程训练、课外科技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尽快适应社会需求的优良品质。
综合构建“系统高效的知识积累、科学实用的能力训练、健全人格的素质培养”三螺旋式同步提高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
二、主要内容与实施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实践能力培养(1)构筑机械大类人才的培养体系。
以培养学生机械工程设计制造实践能力为主线,建立从机械工程专业大类出发的人才培养体系。
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为先导,突出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工程能力、实验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构建由综合基础、学科基础、专业课程组成的必修和选修结合的课程体系。
创新教育在机械基础课程实践论文
探讨创新教育在机械基础课程中的实践摘要:在机械基础课程是高校工科专业的主干课程,本文试图通过探讨创新教育在机械基础课程中的实践的文章,结合在机械基础课程中的教学活动,对创新教育在机械基础课程中的实践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提出了培养创新人才,更新教育观念的重要性。
关键词:创新;机械;课程分类号:th111创新设计体现了人们依据社会需要,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创造性地构思产品的完整思维过程,是设计构思的高智商思维活动。
在机械类专业基础课教学过程中,根据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机理和过程,利用先进的现代设计方法,引导学生实现方案、结构的设计,使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为培养创新型、实用型人才奠定牢固的基础。
当前机械基础课程中的教学活动,大多遵循原来课程的发展轨迹,甚至很多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模式还停留在以前中职教育时代。
在新的形势下,创新教育是整个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
要培养创新人才,更新教育观念是先导,树立新的教师观是保障,加强实践训练是途径。
作为机械基础课程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学创新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再加上我国对教育进行大力的推进,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都使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国策过程中,学生提升素质以及进行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根据近年的教育教学经验,试图就对机械基础课堂教学进行一定的分析,对机械基础课教学创新进行一定的探讨。
一、培养创新人才,更新教育观念是核心21世纪的人才应是开拓型、创造型、复合型的人才,应有宽厚的知识面、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对信息的综合分析能力。
对工程技术人员来说,设计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将是他们基本素质的具体表现。
机械基础课程是工科院校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课程包括工程图学、机械设计基础、公差及技术测量、材料学和加工工艺等多门相关课程。
为了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必须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
1·树立教育质量观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关系上,不能像过去那样单纯的追求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知识学习质量,而是要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及学生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让学生的知识积累、创新能力、健全的人格、鲜明的个性及团队合作精神等多方面素质都能得到培养和发展。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论文
浅析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摘要】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热潮的大背景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应瞄准21世纪人才的需求,培养适应21世纪经济全球化所要求的高素质、个性化、应用型创新人才。
对本专业必须进行全新的教学改革,提升本专业的教学整体功能,构建体现时代性、综合性、应用型和特色性的能在时代变革中具有竟争力的品牌专业。
实践证明, 这些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效果。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21世纪竞争将更加激烈。
无论是经济竞争, 还是科技竞争,最终都是人才的竞争。
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将高新科技引入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不断得到更新,教学理论、教学手段和实验方法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当前全国各高校都在花大力气进行教学改革,并一致地把重点放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上,因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直接反映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造就人才素质,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环节,这是我国21世纪的高等教育,特别是理工科高等教育的新课题和新目标,也是近年来我国的教育工作者都比较关心和勇于实践的问题。
1 对当前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育的现状分析限于目前师资力量还不够雄厚,深入程度不一样,设备配套数不足等,使这方面的教育工作具有较大的难度。
目前,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仍然处在一个起步阶段:如cad的基础之一cg还处在用键盘或鼠标进行绘图的初级阶段,要使用绘图自动化还要在参数化绘图、图形库及图形数据库及利用某些支撑软件进行二次开发上下工夫、加强这一方面课程的开出及教学内容的补充,并在以d的教学环节中,逐步进行一些cad方面的有益尝试。
教育必须为生产服务,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代,我们应作长期艰苦的努力,逐步实现这一目标。
从社会需要来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业务知识的学习,仅局限于传统的机械科学作为基础显然己经不够。
就课程体系总体知识面来看,应该进一步体现工程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从技术知识层面来看,应从以机械为主转向体现机、电、计算机、微电子、测控、信息、网络应用知识的结合。
机械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论文
机械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论文机械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论文摘要: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保障。
本文列举了机械学院近年来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开展的工作情况,总结了积累的经验,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不足。
结合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契机,提出适用于机械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主渠道;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从2005开始,我国高等教育的总体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超过727万人。
从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以及长远发展来看,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
高等院校机械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教育课程且具有操作性。
但是由于资金、设备等方面的原因,只有部分学生能参与其中。
从教育发展的`长远意义来看,只有将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并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才能不断提升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本文以装备制造产业紧密相关的机械类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为例,阐述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来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的措施。
1以往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情况1.1开设创新教育课程从2010年,机械学院就开设专业选修课“机创新设计与实践”,在向学生传授发明创造理论的同时,注重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的力。
重点考核学生自主创新意识,以及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相关程度。
无创业类选修课。
1.2开展创新创业类活动机械学院从2009年开始,主要开展创新类活动,创业类活动开展不理想。
开展的创新类活动有,先后参加了辽宁省机械创新大赛、辽宁省工程训练竞赛、辽宁省结构设计大赛、辽宁省机器人对抗赛、辽宁省挑战杯创新大赛等。
机械本2007级参加第九届辽宁省机械创新设计竞赛获三等奖两项,参加辽宁省首届工程训练竞赛获三等奖一项;机械本2008级参加第十届辽宁省机械创新设计竞赛获三等奖一项,参加辽宁省首届工程训练竞赛获三等奖一项,参加辽宁省第三届结构设计大赛获二等奖一项,辽宁省大学生机器人对抗赛获三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辽宁省挑战杯创新大赛获三等奖一项;机械本2009级参加第十届辽宁省机械创新设计竞赛六项。
中职院校机械专业教学的改革论文
论中职院校机械专业教学的改革摘要:为了能够促进机械专业教学水平的不断发展,就其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地剖析,首先,分析了传统中职机械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其次,构建了中职院校机械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然后,讨论了改革中职院校机械专业的教学手段;接着,探索了学科竞赛促进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中职机械专业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b)-0046-02目前,社会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中职教育的教学方式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为了能够适应社会对机械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各中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体制也出现了不同形式的创新形式,尤其在最近一段时间,中职院校引进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得中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机械专业是中等职业技术院校主干专业之一,机械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与机械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并且应该参加相关的社会实践,中职院校应该努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机械专业中高级专门人才。
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机械专业的相关知识,针对中职院校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机械专业教学改革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1 传统中职机械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机械专业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传统的核心专业课程有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机床夹具设计等,课程的设置存在以下问题:(1)教学内容缺乏实践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多地侧重于书本的理论知识,使学生缺乏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无法掌握知识要领,使机械专业的学习只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
(2)教学方式缺乏创新。
该专业大部分课程都较为死板,学生对其越来越感觉烦躁,教学效果差。
2 构建中职院校机械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1)构建适应“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为了构建适应“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中职院校专门成立了机械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机械类课程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校机 械 工程 系机 制 教 研 室主 任 。
1 . 改革教学 内容 , 强化创新意识的培养
立 只 有 大 约 15 左 右 ,而 且 这 些 典 型 的 系 统 对 立 均 可 用 4 2 0个 0 个发 明创造原 理中的方法来解决 。
T Z理 论在机 械 制造 与 自动化专 业 RI 教 学 中的应 用与 实践
TI RZ理论的发展 与完 善带动 了 T I RZ的应用 , 目前 T I R Z在 创新设计 、 创新 教学 、 创新科 研等方 面得到应用 , 得了可喜 的 取 成果 , 笔者 根据对 T I 论的理解 , R Z理 将其 应用到机 械工程 的创 新性人才培养 中,为机械制造及 自动化专 业的创新性人才培 养 提供一条 途径 。
陕 西省 教 育厅 基 金 项 目 0 G 4 6 0。
参考 文献 :
… 1李俊 华 . 革 机 械 设 计 基 础 实验 教 学 , 高 学 生 的 创 新 能 改 提
力 U . 国科 技 信 息, 0 ( )2 0 2 1 ]中 2 5 1 :0 — 0 . 0 7 『 徐 起 贺 , 昌 林 . 于 T , 理 论 的 机 械 产 品创 新 设 计 研 2 1 吴 基 PI . Z 究 m. 床 与 液压 , 0 47:2 3 . 机 2 0 f) - 3 3
创 新 理论 的发展 与 T I RZ理论
T I “ 明问题 解决 理论 ” R Z是 发 的俄文 简称 , 它是前 苏联 G . S hh l r .A su e 及其 同事们在分析研究 了世界上近 2 0万件高水平 l 5 发明专利 , 综合多个学科领域原理 、 法则 的基础上 提出的创新方 法理论体系 。主要 目的是研究 人类进行发 明创造 、 解决技术难题 过程 中所遵循 的科 学原 理和法则 ,它是一种建立在 技术 系统进 化规律基础上 的问题解 决系统 ,同时也是一个创新 能力 培养体 系理论 。将 T I R Z理论 与学生创新 能力培养相结合 , 进行 机械类 课程创新性教学 的实践是 我们 近年的探索 , 也取 得了一些经验 , 可为 同行在创新性 教学 中应用 T I R Z理论提供参考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教育论文
机械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
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5(b)-0175-02
实现以教为主(老师满堂灌)向以学为主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主(过分重课堂)向课内外结合转变,以结果评价为主(过分重分数)向结果和过程结合转变,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早已达成共识的三个改革目标。
如何实现这三个目标,至今没有成熟的方法。
本文以机械设计类课程为例探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以知识传授为基础,以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为目的是本课程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
本文将项目式教学引入机械设计类课程教学中,将三维CAD造型软件、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等课程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1 项目式教学法的实施原则
机械设计类课程主要包括: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类专业重要的专业技术课程,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特别是机械设计其课程内容庞杂,各章自成体系,初学看似毫无联系,采用传统的“讲授新课-布置作业-复习旧课”的课堂组织模式,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较差。
以工程项目为背景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项目和能力培养为中心,而不是传统的课堂、教材和书面作业、卷面考试。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
(1)实施过程要具有可操作性,特别是要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既能全面提高学习效果,又不会过度增加学生学习负担。
(2)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让学生根据自身需求推动学习过程的进行;教师起辅助作用,负责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组织。
(3)选取的工程项目要适合,既要满足教学内容要求,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要具有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良好的团队协作学习环境。
(5)以项目的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2 项目的选择
机械设计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传授一般通用机械整机设计过程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包括:运动设计、结构设计和工作能力设计。
要使学生学完此类课程后,只要提供工艺所要求的运动参数和载荷谱,不管是何类机械都可进行设计,彻底改变毕业设计“抄图加校核”的现象。
课程必须要完成一个简单整机设计全过程的训练,使学生具有纯机械传动的原始创新能力。
所以,选用项目要能够将整个课程内容串联起来,使学生对整个机械设计有一个整体认识,而不是局限在单个零件上。
通过项目设计,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主动寻找解决问题得方法,在实践中去提高能力。
同时,项目不能太复杂,使学生既学习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又不会太大的增加学生学习负担。
基于以上目的,在教学过程之中选用步进式工件输送机作为项目式教学的工程案例。
该机由电动机通过传动装置、工作机构驱动滑架往复移动。
通常步进式工件输送机传动装置常由减速器和一级开式齿轮传动组成,也可由带
传动、链传动组成。
工作机构可选用曲柄摇杆系统实现步进输送,也可以采用其它机构实现,如导杆机构、凸轮机构、棘轮机构等。
所以该项目涵盖了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的所有基本内容,符合教学内容要求。
既充分可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可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以学生较熟悉的齿轮减速器、曲柄摇杆机构、凸轮机构等为设计内容,将工件输送机的设计贯穿到每一章的教学中。
第一步,每一章的教学以工件输送机特别是减速器对应的零部件为主体,引出该章节的教学内容;第二步,通过老师讲解和学生自学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三步,学生提出可行的设计方案,经分组讨论后确定最终方案;第四步,参考教材设计步骤和方法进行相关参数及尺寸计算;第五步,用三维软件进行建模仿真,有必要的可生成工程图;第六步,将计算和模型提交老师进行作业评价。
在教学中将学生分组进行,每组3~4人,大家协同作战,教师就参与讨论,把握设计方向。
第四、五步学生在课下完成,其他步骤根据课程安排和学生掌握情况合理分配课上和可课下时间,主要原则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例如,在讲到连杆机构时,老师用工件输送机的视频引出何为连杆机构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然后用少量时间介绍完连杆机构的学习内容;接下来提出设计项目,让学生在解决工件输送机工作机构的过程中进一步熟悉教学内容,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并分组加以讨论;选定方案后经初步计算,便可用三维CAD软件进行建模,并进行机构运动仿真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修改方案和参数,直到满意为止;最后上交设计分析材料,教师对结果进行评价。
三维CAD建模是机械类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学校都设有UG、Pro/Engineer等软件的教学部课程。
将引其引入结构设计中,一方面将传统设计方法与现代设计方法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减少学生课下作业量。
学生只需完成零部件的三维模型,而不是去画工程图。
这样可大大提高项目是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同时将三维CAD软件的学习应用与结构设计性相结合,也可解决CAD软件教学中的一些弊病。
传统的CAD软件教学只注重建模的基本命令和操作流程,老师给出图形学生去建模,这样学生只能机械的接受,不能灵活运用。
CAD软件的最大优势是结构设计,这一点被课堂教学完全忽略了。
将CAD软件融入项目是教学可大大弥补这一点。
4 项目教学法实施后的成效与反思
机械设计类课程应用性较强,图表、公式较多,内容相对枯燥繁杂,学生掌握起来较困难。
通过项目式教学,可将零散的内容串联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将学生所学的CAD软件应用到结构设计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不但能有效的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而且为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较好的基础。
真正让学生做设计而不只是学设计。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对于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加以探索和研究,进一步选用更多合适的设计项目案例应用到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