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药学专业技能训练考核要点
中药行业的专业技能要求与培养
中药行业的专业技能要求与培养中药行业作为我国传统医药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疗效。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发扬中药文化,培养专业技能过硬的中药人才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中药行业的专业技能要求及其培养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药行业的专业技能要求1. 医学基础知识中药行业需要从业人员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专业知识。
只有在掌握了全面的医学知识后,才能更好地理解中药的使用原理和疗效。
2. 中药学知识中药是中医药学的核心,中药行业的从业人员需要具备详细的中药学知识,包括药材的认识、质量判别、采集、储存、鉴定等方面的技能。
同时,还需要了解中药的配伍规律和煎煮方法,以确保中药在应用过程中的安全与有效。
3. 中药质量控制与质量评价技术中药质量的保证是中药行业发展的基础,需要从业人员具备相应的质量控制与质量评价技术。
对于中药材的检验、质量分析以及中药制剂的质量评价等方面的技能,都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准确判断和操作。
4. 中药制剂技术中药制剂的研制和生产是中药行业的重要环节,需要从业人员熟悉中药制剂的工艺原理和生产流程。
从原材料的提取与分离,到制剂的配方和加工,再到制剂的质量控制和稳定性评价,都需要专业人员运用自己的技能和知识进行操作。
二、中药行业专业技能的培养1. 医学教育对于中药行业的从业人员,医学教育是培养专业技能的基础。
在医学院校或相关教育机构学习医学基础知识,对于培养中药行业人才具备全面的医学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2. 临床实践中药行业是服务临床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业人员需要通过实践、实习等方式积累临床经验。
只有亲身感受患者的需求和中药疗效,才能更好地理解中药的应用技巧和规律。
3. 中药学院校的培养中药学院校是培养中药行业从业人员的重要渠道。
这些学校可以提供系统的中药学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包括对中药药材的认识、煎煮技术的学习以及中药制剂工艺等方面的实训课程。
4. 持续学习与进修中药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从业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
中药学专业技能有哪些
中药学专业技能有哪些
中药学专业技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中药鉴定:能够通过观察、嗅闻、品尝等方法,对中药材的外观、气味、口感等特征进行鉴别,以确保药材的质量和真伪。
2. 中药炮制: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能够根据不同的药材特性和临床需要,进行炮制加工,以提高药材的疗效和安全性。
3. 中药制剂:了解中药制剂的原理和方法,能够制备各种中药剂型,如汤剂、丸剂、散剂、膏剂等,以满足不同的治疗需求。
4. 中药调剂:掌握中药调剂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根据医师的处方,准确地调配中药,确保药物的剂量和配方的准确性。
5. 中药质量控制:了解中药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标准,能够对中药的质量进行检测和评估,确保中药的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6. 中药资源保护:了解中药资源的分布、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知识,能够参与中药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7. 中药临床应用:掌握中药的临床应用知识,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合理应用中药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8. 中药信息检索: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检索和获取中药相关的文献、资料和信息,为中药研究和实践提供支持。
这些技能是中药学专业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逐步培养和掌握的,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为今后从事中药相关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医院临床药学技能业绩考核标准及医院药事管理制度汇编
中医院临床药学技能业绩考核标准为了加强我院的临床药师管理,提高药学业务服务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特制定我院的临床药师药学技能业绩考核标准(试行),基础起步分为10分,另90分作为考核分,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基本合格三个档式,具体考核内容如下:(一)熟悉抽查病历的标准、流程和方法,参与临床查房,了解患者的病情与用药情况,对药物治疗提出建议和意见,有记录每病例得1分。
(考核10分);(二)参加危重患者救治、会诊、死亡讨论,参与药物治疗方案设计;有记录每病例得2分。
(考核10分);(三)审核医师开具的药物治疗医嘱或处方的合理性,及时发现、纠正用药失误或错误;并有记录一次得1分。
(考核10分);(四)每位临床药师参加临床用药检查的工作时间不得少于80%,平均每年不得少于40周,每项工作要有记录,时间不够得5分。
(考核10分);(五)每周至少进行1次单独药学查房,有重点的书写患者药历,每月至少交出1份有代表意义的药历,并做好工作记录;达不到扣5分。
(考核10分)(六)向患者进行合理用药教育,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向医师、护师提供正确、及时、明确的药学信息与咨询服务;开展用药咨询,有记录每病例得0.5分。
(考核10分);(七)收集、整理、分析、反馈用药信息,并有记录,能在每周会上进行工作小结,交流心得与信息、共同讨论疑难药历;达不到扣5分。
(考核10分)(八)鼓励开展一次药学讲座,向医师、护师、药师、公众进行合理用药宣传教育;指导护理人员管理和正确使用药品。
一次得1分。
(考核10分)(九)对药物(如抗菌药物、新引进药品及药品淘汰等)的临床应用进行监测和干预,对药品目录的遴选有意义,有记录每个品种得1分(考核5分)(十)监测和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及时填写、上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有记录,每病例得0.5分。
(考核5分)中医院药物咨询工作制度医院药物咨询服务是临床药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药学人员展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
中药学三基考试培训方案知识点
2023-12-11
目 录
• 中药学基础知识 • 中药学基本技能 • 中药学临床应用 • 中药学三基考试复习指导 • 中药学三基考试备考策略 • 中药学三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01
中药学基础知识
中药药性理论
四气五味
中药药性理论中的四气五味是指中药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和酸、苦、甘、辛、咸五种味。
制剂的质量控制
对制剂的质量进行控制, 包括药物的稳定性、有效 性、安全性等方面。
03
中药学临床应用
中药方剂的临床应用
中药方剂的组成原则
了解中药方剂的组成原则,掌握君臣佐使的配伍方法 和作用。
中药方剂的剂型选择
了解不同剂型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根据疾病类型和患 者情况合理选择剂型。
中药方剂的煎煮方法
掌握中药方剂的煎煮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浸泡时间 、火候、煎煮次数等。
中药不良反应的预防
掌握中药不良反应的预防方法,如合理配伍、控制剂量等。
中药不良反应的处理
了解中药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如停药观察、对症治疗等。
04
中药学三基考试复习指导
考试大纲解析
1 2
明确考试目的和要求
帮助考生了解考试的性质、目的和要求,为备考 指明方向。
详细解读考试内容
将考试内容进行详细分解,帮助考生全面了解考 试知识点。
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是“益母草”。益母草具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气滞血瘀引起的痛经、 闭经、产后腹痛等症状。
模拟试题三及答案解析
题目
下列哪味药材可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引起的头痛、身痛、鼻塞流涕?
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是“紫苏叶”。紫苏叶具有发表散寒、行气宽中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引起的头痛、 身痛、鼻塞流涕等症状。
《中药学专业》考试大纲
二、《中药学专业》考试大纲《生药学》【基本要求】1.了解生药学的定义和中药鉴定学的任务。
2.了解中药鉴定的发展史。
3.熟悉各类中药的一般采收原则、常用加工方法、常见的变质现象和中药的储存方法。
4.了解中药鉴定的依据和一般程序。
5.掌握中药鉴定的四大方法。
掌握《中国药典》中中药材质量标准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6.熟练掌握各植物类中药的来源、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典型理化鉴别。
7.掌握动物类和矿物类中药的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
8.熟练掌握重点品种的鉴别,药理作用及功效。
9.熟练掌握常见中药伪品的鉴别。
【考核内容】一、总论1.中药鉴定学的定义。
2.中药鉴定学的任务。
3.历代中药本草著作,包括书名、作者、成书年代、收载药物总数和在中药鉴定方面的学术价值。
4.各类中药的一般采收原则。
5.中药产地加工的常用方法。
6.中药储存中常见的变质现象和储藏方法。
7.中药鉴定的依据及药材取样法。
8.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
9.中药鉴定的四大方法(基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
10.《中国药典》中中药材质量标准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二、各论1.根及根茎类来源、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典型理化鉴别。
2.常见伪品鉴别(大黄,何首乌,甘草,人参,西洋参,三七,巴戟天,川贝母,天麻)。
3.重点品种鉴别(贯众,细辛,牛膝,川乌,附子,黄连,延胡索,黄芪,甘草,当归,防风,柴胡,丹参,黄芩,桔梗,党参,木香,香附,半夏,石菖蒲,浙贝母,山药,苦参)。
4.茎木类中药来源、性状鉴别、显微鉴别。
5.沉香的真伪鉴别。
6.重点品种关木通,鸡血藤,通草,勾藤的鉴别。
7.皮类中药来源、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典型理化鉴别。
8.重点品种有牡丹皮,厚朴,肉桂,杜仲,黄柏,秦皮。
9.叶类中药来源、性状鉴别、显微鉴别。
10.重点品种有石苇,大青叶,番泻叶。
11.花类中药来源、性状鉴别、显微鉴别。
12.重点品种有辛夷,丁香,金银花,红花,西红花、菊花。
13.果实、种子类中药来源、性状鉴别、显微鉴别。
2019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学生知识技能竞赛内容
附件1: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技能大赛——2019′中医药社杯中药学类专业学生知识技能大赛竞赛大纲一、中医药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包括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相关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详见附录)。
二、中药材及饮片辨识技术识别中药材及饮片306种,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的基原所属科名,或矿物药的类别;植物药、动物药的药用部位,或矿物药的主要化学成分。
1.根及根茎类中药:106种狗脊,绵马贯众,骨碎补,细辛,大黄,虎杖,何首乌(制首乌),牛膝,川牛膝,商陆,银柴胡,太子参,威灵仙,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黑顺片、白附片),白头翁,白芍,赤芍,黄连,升麻,防己,北豆根,延胡索(醋延胡索),板蓝根,南板蓝根,地榆,苦参,山豆根,葛根,粉葛,甘草(炙甘草),黄芪(炙黄芪),远志,白蔹,人参,红参,西洋参,三七,白芷,当归,独活,羌活,前胡,川芎,藁本,防风,柴胡,明党参,北沙参,龙胆,秦艽,白前,白薇,徐长卿,紫草,丹参,黄芩,玄参,地黄(熟地黄),胡黄连,巴戟天,茜草,续断,天花粉,桔梗,党参,南沙参,木香,川木香,白术(麸炒白术),苍术,紫菀,三棱,泽泻,香附,天南星,半夏(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白附子,石菖蒲,百部,……川贝母,湖北贝母,平贝母,浙贝母,黄精,玉竹,重楼,土茯苓,天冬,麦冬,山麦冬,知母,粉萆薢,绵萆解,山药(麸炒山药),射干,川射干,干姜,莪术,姜黄,郁金,高良姜,天麻,山慈姑,白及。
2.茎木类中药: 10种木通,川木通,大血藤,苏木,鸡血藤,降香,沉香,通草,小通草,钩藤。
3.皮类中药:13种桑白皮,牡丹皮,厚朴,肉桂,杜仲,合欢皮,黄柏,关黄柏,白藓皮,苦楝皮,秦皮,香加皮,地骨皮。
4.叶类中药:10种石韦,侧柏叶,淫羊藿,蓼大青叶,大青叶,枇杷叶(蜜制枇杷叶),番泻叶,罗布麻叶,紫苏叶,艾叶。
5.花类中药:15种松花粉,辛夷,槐花,丁香,密蒙花,洋金花,金银花,山银花,旋覆花,款冬花,菊花,野菊花,红花,蒲黄,西红花。
3《中药学》考核大纲
《中药学》考核大纲前言中药学是研究中药药性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
考核的总体要求是,掌握中药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应用理论知识及技能。
考核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具体要求:中药的理论和功效主治是本考核的重点,掌握楚功效的概念,运用中医药理论分析功效,以功效联系主治、用法,有机地将几方面内容结合起来,突出要点。
明确共性,突出个性,注意前后有关内容的联系,加强系统性;对于功效近似的药物,加强归纳比较,掌握某些药物通过配伍后性能的变化,治疗范围的扩大及各类药物之间的配伍规律。
(l)掌握中药、中药学和本草学的含义,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炮制目的、配伍关系、用药禁忌等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
熟悉本学科的发展概况、主要炮制方法、用量、用法等。
了解中药的起源、产地、采收及其他炮制方法。
(2)掌握132种常用中药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指基本规律和特殊意义者)及某些特殊用法;并了解其来源(指一味药因品种来源不同而效用有异者);某些特殊的炮制意义、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熟悉95种常用药物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107种较常用药物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余药仅作参考。
(3)具备识别常用中药原植物(原动物、原矿物)及药材饮片的一般知识考核目的要求和内容绪论【考核目的要求】掌握中药、中药学和草药的概念。
了解本草、本草学、中草药、民族药、中成药的概念。
【考核内容】1、中药的概念。
2、草药的概念。
3、中药学的概念。
4、本草、本草学、中草药、民族药、中成药的概念。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考核目的要求】了解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熟悉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本草著作(书名、作者、学术价值)。
【考核内容】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历代本草成就及主要本草著作。
第二章中药的产地与采集【考核目的要求】1.熟悉道地药材的概念。
了解中药的产地与药效的关系,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生产以适应临床用药的需要。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主要考查中药学类执业药师综合运用所学的各项知识和技能,正确分析、处理和解决在开展药品质量管理和指导合理用药工作中所遇到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集中反映执业药师理论联系实际、有效开展药学服务的综合知识与技能的要求。
根据执业药师相关职责,本科目要求在理解中医理论(包括民族医药)知识与中医诊断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常见病的辨证论治,中药联合用药和特殊人群用药等合理用药的综合知识与技能;熟悉常用医学检查指标、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以及中药不良反应知识,以及中药调剂、中药贮藏与养护的各种必要知识和技能;在开展药物信息与咨询服务中能够独立利用图书资料和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可靠的医药学信息,并用于与医师、护士、患者及其家属的有效沟通和指导合理用药。
大单元小单元细目要点一中医基础理论(一)中医学的基本特点1.整体观念(1)人是一个有机整体(2)人与环境的统一性2.辨证论治(1)症、证、病的区别(2)辨证与论治的关系(二)阴阳学说1.阴阳的属性事物阴阳属性的分析和运用2.阴阳的相互关系(1)阴阳的对立制约(2)阴阳的互根互用(3)阴阳的消长平衡(4)阴阳的相互转化3.阴阳学说的临床应用(1)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2)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三)五行学说1.五行与五行学说五行的特性2.五行的生克乘侮(1)五行的相生相克(2)五行的相乘相侮3.五行学说的临床应用(1)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2)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四)藏象1.五脏的生理功能(1)心的生理功能(2)肺的生理功能(3)脾的生理功能(4)肝的生理功能(5)肾的生理功能2.五脏之间的关系(1)心与肺的主要生理关系(2)心与脾的主要生理关系(3)心与肝的主要生理关系(4)心与肾的主要生理关系(5)肺与脾的主要生理关系(6)肺与肝的主要生理关系(7)肺与肾的主要生理关系4.六腑的生理功能(1)胆的主要生理功能(2)胃的主要生理功能(3)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4)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5)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6)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5.奇恒之腑(1)奇恒之腑所包括的组织器官(2)脑的生理功能及与五脏的关系(3)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及影响其功能的生理因素6.五脏与六腑的关系(1)心与小肠的主要生理关系(2)肺与大肠的主要生理关系(3)脾与胃的主要生理关系(4)肝与胆的主要生理关系(5)肾与膀胱的主要生理关系(五)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1.气(1)气的生成(2)气的分类与分布(3)气的功能(4)气的运行2.血(1)血的生成(2)血的运行(3)血的功能(4)气与血的关系3.津液(1)津液的生成(2)津液的代谢(3)津液的功能(六)经 1.经络系统的组成(1)经络系统的组成络(2)经脉和络脉的组成2.十二经脉(1)走向和交接规律(2)分布规律和流注次序3.奇经八脉(1)奇经八脉的特点和作用(2)督、任、冲、带脉的基本功能4.经络的生理功能经络的主要生理功能(七)体质 1.体质的构成要素与分类(1)体质的构成要素(2)体质的分类2.体质学说的应用(1)指导养生防病(2)指导辨证治疗(八)病因 1.六淫(1)六淫与六气的区别及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2)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3)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4)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5)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6)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7)火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8)疫疠邪气的性质及致病特点2.七情内伤(1)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2)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3.饮食与劳逸失常(1)饮食不节、不洁、偏嗜的致病特点(2)劳逸失常的致病特点4.痰饮(1)痰饮的形成(2)痰饮的致病特点5.瘀血(1)瘀血的形成(2)瘀血的致病特点(九)发病与病机 1.发病正气与邪气在发病中的辩证关系2.邪正盛衰病机(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2)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3.阴阳失调病机(1)阴阳盛衰的病机特点(2)阴阳互损的病机特点(3)阴阳格拒的病机特点(4)阴阳亡失的病机特点4.气血津液失调病机(1)气失调的病机特点(2)血失调的病机特点(3)津液失调的病机特点(十)预防与康复 1.预防(1)未病先防的原则和方法(2)既病防变的基本措施2.康复康复的原则及常用疗法二中医诊断基础(一)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要点(1)主要内容(2)基本原则(二)四诊1.望诊(1)望神、失神、假神、神乱的临床表现和意义(2)白、黄、赤、青、黑五种病色的临床意义(3)望形体、头面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4)望舌质、舌笞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5)望排出物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2.闻诊(1)语声、呼吸异常及咳嗽、呃逆、嗳气声音变化的临床意义(2)口气、痰涕、二便气味异常的临床意义3.问诊(1)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的临床意义(2)表证辨汗、自汗、盗汗、绝汗、战汗的临床表现及意义(3)疼痛的性质特点及不同部位疼痛的临床意义(4)口渴与饮水、食欲与食量及口味异常的临床意义(5)大便和小便变化的临床意义(6)失眠和嗜睡的临床意义(7)耳鸣耳聋、头晕目眩的临床意义(8)月经与带下变化的临床意义4.切诊(1)切脉的部位和寸口脉分候脏腑(2)常见病脉的脉象及主病(3)按肌肤、按脘腹的要点和临床意义1.八纲辨证(1)表证、里证的临床表现、相(三)辨证互关系及辨证鉴别要点(2)寒证、热证的临床表现、相互关系及辨证鉴别要点(3)虚证、实证的临床表现、相互关系及辨证鉴别要点(4)阴证、阳证的形成、临床表现和辨证鉴别要点2.脏腑辨证(1)心气虚与心阳虚、心血虚与心阴虚及心血瘀阻、心火亢盛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2)肺气虚与肺阴虚、风寒犯肺与风热犯肺及燥热犯肺、痰浊阻肺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3)脾气虚与脾阳虚、寒湿困脾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4)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肝阴虚、肝血虚、肝胆湿热、寒滞肝脉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5)肾阳虚、肾阴虚、肾精不足、肾气不固、肾不纳气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6)胃寒、胃热(火)食滞胃脘、胃阴虚、大肠湿热、大肠液亏、膀胱湿热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7)心肺两虚、心脾两虚、心肾不交、肺脾两虚、肝火犯肺、肺肾阴虚、肝脾不调、肝胃不和、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3.气血津液辨证(1)气虚、气陷、气滞、气逆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2)血虚、血瘀、血热、血寒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3)气滞血瘀、气血两虚、气不摄血、气随血脱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4)津液不足证、水肿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三常见病辨证论治(一)治则与治法1.治病求本(1)治标与治本的运用(2)正治与反治的运用2.扶正与祛邪(1)扶正与祛邪的区别(2)扶正祛邪的运用3.调整阴阳损其有余和补其不足的区别及临床应用4.三因制宜(1)因时制宜的原则和临床应用(2)因地制宜的原则和临床应用(3)因人制宜的原则和临床应用(二)中医内科病证的辨证论治1.感冒(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风热感冒、风寒感冒、时行感冒、体虚感冒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2.咳嗽(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风寒犯肺、风热犯肺、燥邪伤肺、痰热壅肺、肺肾阴虚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3.喘证(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风寒闭肺、痰热郁肺、肾不纳气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4.胸痹(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气虚血瘀、气滞血瘀、痰瘀痹阻、寒凝心脉、气阴两虚、心肾阳虚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5.不寐(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心火炽盛、肝气郁结、阴血亏虚、心脾两虚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6.胃痛(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2)辨证论治(寒凝气滞、饮食停滞、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脾胃虚寒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7.泄泻(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食伤肠胃、湿热内蕴、脾胃气虚、脾肾阳虚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8.便秘(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热结肠胃、气滞郁结、津亏肠燥、阳虚寒凝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9.中风(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①半身不遂:气虚血瘀、肝阳上亢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②语言不利:风痰阻络、肝阳上亢、肾精亏损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0.头痛(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2)辨证论治(风寒头痛、风热头痛、肝阳上亢、瘀血阻络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1.眩晕(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肝火上扰、气血亏虚、痰浊上蒙、肝肾阴虚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2.消渴(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阴虚燥热、脾胃气虚、肾阴亏虚、阴阳两虚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3.淋证(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热淋、石淋、劳淋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4.癃闭(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膀胱湿热、湿热瘀阻、肾阳衰惫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5.阳痿(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惊恐伤肾、心脾两虚、肾阳不足、肝郁不舒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6.郁证(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肝气郁结、痰气郁结、心脾两虚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7.虚劳(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气虚、血虚、阴虚、阳虚、阴阳两虚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8.痹证(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行痹、痛痹、虺痹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着痹的症状、治法和方剂应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9.中暑(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阳暑、阴暑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三)中医外科病证的辨证论治1.疮疖(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热毒蕴结、湿毒瘀结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2.乳癖(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肝郁痰凝、冲任失调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3.痤疮(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肺经风热、胃肠湿热、痰湿瘀滞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4.瘾疹(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胃肠湿热、风热犯表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5.痔疮(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①内痔:肠风下血、湿热下注、气滞血瘀、脾虚气陷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②外痔:气滞血瘀、湿热下注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6.跌打损伤(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四.民族医药基础知识(五)中医儿科病证的辨证论治症(2)辨证论治(阴虚火旺、脾肾阳虚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积滞(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乳食内积、脾虚夹积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2.厌食(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脾运失健、脾胃气虚、胃阴不足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六)中医耳鼻咽喉科病证的辨证论治1.鼻渊(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风热蕴肺、胆经郁热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2.口疮(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心脾积热、脾肾阳虚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3.咽喉肿痛(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风热外袭、火毒上攻、虚火上炎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一)藏医药 1.藏医基础知识(1)五元、三因、阴阳学说的内容(2)藏医的治疗方法二)蒙医药1.蒙医础知识(1)二根、七素、二秽的内容(2)七素与二根的关系2.蒙药基础知识(1)药味、药力、药能、药物功能的内容,药味与五元的关系(2)组方依据和准则(3)传统剂型(4)用药方法、剂量和用药禁忌三)维吾尔医药1.维吾尔医基础知识维吾尔医学的各种学说内容2.维吾尔药基础知识(1)药性、药性级别、药味、矫正药的内容(2)方剂的组成,方剂的命名,方剂的用量(3)维吾尔药的四大类剂型五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一)血常规检查1.白细胞计数(1)正常值参考范围2.白细胞分类计数3.红细胞计数4.血红蛋白(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5.血小板计数6.红细胞沉降率二)尿常规检查1.尿液酸碱度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2.尿比重3.尿蛋白4.尿葡萄糖5.尿胆红素6.尿隐血7.尿中白细胞8.尿沉渣管型9.尿沉澄结晶10.尿酮体11.尿淀粉酶(三)粪常规检查1.粪外观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2.粪隐血3.粪胆原4.粪便细胞显微镜检查(四)肝功能检查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正常值参考范围2.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4.血清碱性磷酸酶5.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6.血清总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五)肾功能检查1.血清尿素氮(1)正常值参考范围2.血清肌酐(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六)血液生化检查1.淀粉酶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2.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3.心肌肌钙蛋白4.血尿酸(七)糖、脂代谢检查1.空腹血糖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1)正常值参考范围2.糖化血红蛋白3.总胆固醇4.三酰甘油(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5.高密度脂蛋白6.低密度脂蛋白(八)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1.乙肝病毒六项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2.乙肝病毒DNA六中医药文献信息与咨询服务(一)中医药信息1.特点与来源(1)特点(2)主要来源2.传统文献(1)主要的医学典籍(2)主要的本草典籍(3)主要的方书典籍3.现代信息(1)药品标准(2)常用中医药期刊(3)常用中医药工具书与文献(4)常用的药品集和专著(5)互联网资源(二)咨询服务和用药指导1.咨询服务方法(1)咨询环境(2)咨询方式2.咨询服务的对象和内容(1)患者用药咨询服务(2)医师用药咨询(3)护士用药咨询3.咨询技巧(1)沟通技巧(2)投诉应对4.应用药品的特殊提示(1)需特殊提醒的用药人群(2)需特殊提示的情形和特别注意的问题七中药调能剂知操识作的基本技(一)中药处方1.处方格式前记、正文、后记的内容2.处方的常用术语(1)与药名有关的术语(2)与调剂有关的术语(3)与煎煮等有关的术语3.处方调剂的流程中药调剂流程的一般环节和“四查十对”(二)处方审核1.处方审核的原则和要求审方中的注意事项2.处方审核的主要内容(1)处方规范性内容与要求(2)处方的药品用名与处方应付(3)处方的用法用量(4)用药禁忌(三)处方调配与复核1.饮片处方调配(1)饮片斗谱安排(2)饮片调剂用具(3)药味调配要求2.中成药处方调配(1)中成药处方调配的程序和注意事项(2)妊娠慎用的中成药(3)妊娠禁用的中成药3.调配复核(1)饮片调配复核内容(2)中成药调配复核内容(四)发药1.中药饮片用药指导内容与要点2.中成药用药指导内容与要点(五)中药汤剂中药汤剂的煎煮 1.煎煮程序2.注意事项3.特殊煎药方法(六)特殊中药处方的调剂1.特殊管理的中药(1)毒性中药的用法用量及调剂要求(2)罂粟壳的用法用量及调剂要求2.有毒、小毒中药用法用量及调剂要求八中药的贮藏与(一)中药的质量变异现象1.中药饮片贮存中常见的质量变异现象虫蛀、霉变、泛油、变色、气味散失、风化、潮解、粘连、腐烂2.中成药贮存中常见的质量变异现象易发生虫蛀、霉变、酸败、挥发、沉淀现象的常见剂型(二)引起中药质量变异的因素1.自身因素对中药质量变异的影响所含水分、淀粉、黏液质、油脂、挥发油、色素等对中药质量变异的影响2.环境因素对中药质量温度、湿度、日光、空气、霉菌、虫养护变异的影响害、包装容器、贮存时间对中药质量变异的影响(三)中药贮藏1.中药贮藏的环境要求(1)《中国药典》“凡例”贮藏项下各名词术语的规定(2)中药贮藏对环境的基本要求2.中药饮片的贮藏要求不同特性饮片的贮藏要求3.中成药的贮藏要求不同剂型中成药的贮藏要求(四)中药养护1.传统养护技术清洁、除湿、密封(密闭)低温、高温养护法,对抗贮存法2.现代养护技术远红外加热干燥、微波干燥、气调、射线辐射杀虫灭菌、包装防霉、气幕防潮、蒸气加热、气体灭菌、挥发油熏蒸防霉养护技术九中药的合理应用(一)合理用药1.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合理用药的诸原则〔安全、有效、简便、经济)2.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及后果(1)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2)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后果3.保证合理用药的主要措施保证合理用药的各种措施(二)中成药的联合应用1.中成药的合理联用(1)中成药之间的配伍应用(2)中成药与药引的配伍应用2.中成药联用的配伍禁忌(1)含“十八反”、“十九畏”药味中成药的酉己伍禁忌(2)含有—物中成药的联用(3)不同功效药物联用的禁忌(4)药物的相互作用(三)中西药的联合应用1.中西药联用的特点(1)协同增效(2)降低毒副反应(3)降低用药剂量2.中西药联用的药物相互作用(1)药动学的相互作用(2)药效学的相互作用3.中西药联用的实例分析(1)中西药合理联用的实例分析(2)中西药不合理联用的实例分析4.含西药组分的中成药(1)常用的品名和所含西药成分(2)使用注意事项十特殊人群的中药应用(一)老年人的中药应用老年人合理应用中药(1)老年人合理应用中药的原则(2)老年人合理服用滋补药的注意事项(二)妊娠期患者和哺乳期患者的中药应用1.妊娠期患者的中药应用根据风险慎重选择用药2.哺乳期患者的中药应用哺乳期用药对新生儿的影响(三)婴幼儿患者的中药应用婴幼儿患者合理应用中药(1)婴幼儿患者合理应用中药的原则(2)婴幼儿患者合理应用中药的注意事项(四)肾功能不全者的中药应用1.肾功能不全者用药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1)基本原则(2)注意事项2.常见对肾功能有影响的中药相关品种3.中药引起肾损伤的防治原则防治原则(五)肝功能不全者的中药应用1.肝功能不全者用药基(1)基本原则(2)注意事项本原则和注意事项2.引起肝损伤的中药及其主要化学物质相关品种及有关化学物质十一中药不良反应(一)中药不良反应常见的临床表现1.皮肤症状各种类型药疹2.全身症状(1)各系统常见的中毒表现(2)肝肾损害的中毒表现(二)引起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1.药物和使用的因素品种混乱、炮制不当、剂量过大、疗程过长、辨证不准、配伍失度等引发不良反应的因素2.机体因素(1)生理因素(2)遗传因素(3)病理因素(三)医疗用毒性中药的中毒反应和基本救治原则1.乌头类药物(1)乌头类药物和含乌头类药物的中成药(2)中毒表现、原因、解救2.马钱子及含马钱子的中成药(1)含马钱子的常见中成药(2)中毒表现、原因、解救3.蟾酥及含蟾酥的中成药(1)含蟾酥的常见中成药(2)中毒表现、原因、解救4.雄黄及含雄黄的中成药(1)含雄黄的常见中成药(2)中毒表现、原因、解救5.含朱砂、轻粉、红粉的中成药(1)含朱砂、轻粉、红粉的常见中成药(2)中毒表现、原因、解救(四)常用中药品种的不良反应1.中药饮片的不良反应(1)常见品种(2)不良反应表现及处理2.中成药的不良反应(1)常见品种(2)不良反应表现及用药指导3.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1)常见品种(2)不良反应表现及用药指导(五)中药不良反应1.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方(1)自愿呈报和集中监测监测与报告法和报告(2)监管系统(3)报告范围和程序2.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1)填写内容(2)注意事项。
721中药制药专业技能操作考试大纲
2024年黑龙江省职业教育春季高考中药制药专业技能操作考试大纲一、考试依据1.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2017年8月26日发布。
2.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颁布的2021年修订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修订);职业教育专业简介(2022年修订)。
3.参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9年修订)》的《中药炮制工》(职业编码:6-12-02-00)、《药物制剂工》(职业编码:6-12-03-00)初、中级职业技能标准。
4,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5.参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卫生部令第79号)。
6.参照药物制剂生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各模块初级认证标准。
7.中药制药专业对口涵盖专业范围,如表1所示。
表1中药制药专业对口涵盖专业范围二、考试方式2024年黑龙江省职业教育春季高考中药制药专业技能考试为实际操作考试方式,考试总分为200分,实操项目随机抽取,考试时间为15分钟。
三、考试范围和要求以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从业能力为立足点,实现技能考试内容与中职毕业生从业技能的需要相互兼容,在识记、理解、应用、综合运用各个层面,充分融合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的职业技能要素,将专业知识融入技能操作考试内容。
技能模块1复方碘溶液的配制1.知识与技能(1)掌握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
(2)掌握液体制剂制备的注意事项。
(3)能正确选择配制器具。
(4)能按照标准规程正确制备复方碘溶液。
(5)能根据复方碘溶液的性质正确储存药物。
(6)能根据考试要求,规范填写相关内容。
2.器具与材料(1)烧杯、量筒、电子分析天平、玻璃棒、称量纸、药匙、表面皿。
(2)碘、碘化钾、蒸锵水。
(3)眼罩、手套、记号笔等。
3操作规范要求(1)遵守液体制剂操作规范和安全生产要求进行生产。
(2)正确穿着穿戴工作服,包括帽子、手套、眼罩等。
(3)器具、原辅料、实验用品等摆放整齐。
2015年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考试大纲.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主要考查中药学类执业药师综合运用所学的各项知识和技能,正确分析、处理和解决在开展药品质量管理和指导合理用药工作中所遇到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集中反映执业药师理论联系实际、有效开展药学服务的综合知识与技能的要求。
根据执业药师相关职责,本科目要求在理解中医理论(包括民族医药)知识与中医诊断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常见病的辨证论治,中药联合用药和特殊人群用药等合理用药的综合知识与技能;熟悉常用医学检查指标、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以及中药不良反应知识,以及中药调剂、中药贮藏与养护的各种必要知识和技能;在开展药物信息与咨询服务中能够独立利用图书资料和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可靠的医药学信息,并用于与医师、护士、患者及其家属的有效沟通和指导合理用药。
大单元小单元细目要点一、中医基础理论(一)中医学的基本特点1.整体观念(1)人是一个有机整体(2)人与环境的统一性2.辨证论治(1)症、证、病的区别(2)辨证与论治的关系(二)阴阳学说1.阴阳的属性事物阴阳属性的分析和运用2.阴阳的相互关系(1)阴阳的对立制约(2)阴阳的互根互用(3)阴阳的消长平衡(4)阴阳的相互转化3.阴阳学说的临床应用(1)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2)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三)五行学说1.五行与五行学说五行的特性2.五行的生克乘侮(1)五行的相生相克(2)五行的相乘相侮3.五行学说的临床应用(1)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2)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四)藏象1.五脏的生理功能(1)心的生理功能(2)肺的生理功能(3)脾的生理功能(4)肝的生理功能(5)肾的生理功能2.五脏之间的关系(1)心与肺的主要生理关系(2)心与脾的主要生理关系(3)心与肝的主要生理关系(4)心与肾的主要生理关系(5)肺与脾的主要生理关系(6)肺与肝的主要生理关系(7)肺与肾的主要生理关系一、中医基础理论(四)藏象(8)肝与脾的主要生理关系(9)肝与肾的主要生理关系(10)脾与肾的主要生理关系3.五脏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1)心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2)肺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3)脾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4)肝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5)肾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4.六腑的生理功能(1)胆的主要生理功能(2)胃的主要生理功能(3)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4)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5)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6)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5.奇恒之腑(1)奇恒之腑所包括的组织器官(2)脑的生理功能及与五脏的关系(3)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及影响其功能的生理因素6.五脏与六腑的关系(1)心与小肠的主要生理关系(2)肺与大肠的主要生理关系(3)脾与胃的主要生理关系(4)肝与胆的主要生理关系(5)肾与膀胱的主要生理关系(五)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1.气(1)气的生成(2)气的分类与分布(3)气的功能(4)气的运行2.血(1)血的生成(2)血的运行(3)血的功能(4)气与血的关系3.津液(1)津液的生成(2)津液的代谢(3)津液的功能(六)经络 1.经络系统的组成(1)经络系统的组成一、中医(2)经脉和络脉的组成基础理论2.十二经脉(1)走向和交接规律(2)分布规律和流注次序3.奇经八脉(1)奇经八脉的特点和作用(2)督、任、冲、带脉的基本功能4.经络的生理功能经络的主要生理功能(七)体质1.体质的构成要素与分类(1)体质的构成要素(2)体质的分类2.体质学说的应用(1)指导养生防病(2)指导辨证治疗(八)病因1.六淫(1)六淫与六气的区别及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2)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3)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4)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5)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6)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7)火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8)疫疠邪气的性质及致病特点2.七情内伤(1)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2)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3.饮食与劳逸失常(1)饮食不节、不洁、偏嗜的致病特点(2)劳逸失常的致病特点4.痰饮(1)痰饮的形成(2)痰饮的致病特点5.瘀血(1)瘀血的形成(2)瘀血的致病特点(九)发病与病机1.发病正气与邪气在发病中的辩证关系2.邪正盛衰病机(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2)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3.阴阳失调病机(1)阴阳盛衰的病机特点(2)阴阳互损的病机特点(3)阴阳格拒的病机特点(4)阴阳亡失的病机特点4.气血津液失调病机(1)气失调的病机特点(2)血失调的病机特点(3)津液失调的病机特点(十)预防与康复1.预防(1)未病先防的原则和方法(2)既病防变的基本措施2.康复康复的原则及常用疗法二、中医诊断基础(一)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要点(1)主要内容(2)基本原则(二)四诊1.望诊(1)望神、失神、假神、神乱的临床表现和意义(2)白、黄、赤、青、黑五种病色的临床意义(3)望形体、头面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4)望舌质、舌笞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5)望排出物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2.闻诊(1)语声、呼吸异常及咳嗽、呃逆、嗳气声音变化的临床意义(2)口气、痰涕、二便气味异常的临床意义3.问诊(1)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的临床意义(2)表证辨汗、自汗、盗汗、绝汗、战汗的临床表现及意义(3)疼痛的性质特点及不同部位疼痛的临床意义(4)口渴与饮水、食欲与食量及口味异常的临床意义(5)大便和小便变化的临床意义(6)失眠和嗜睡的临床意义(7)耳鸣耳聋、头晕目眩的临床意义(8)月经与带下变化的临床意义4.切诊(1)切脉的部位和寸口脉分候脏腑(2)常见病脉的脉象及主病(3)按肌肤、按脘腹的要点和临床意义(三)辨证1.八纲辨证(1)表证、里证的临床表现、相互关系及辨证鉴别要点(2)寒证、热证的临床表现、相互关系及辨证鉴别要点(3)虚证、实证的临床表现、相互关系及辨证鉴别要点(4)阴证、阳证的形成、临床表现和辨证鉴别要点2.脏腑辨证(1)心气虚与心阳虚、心血虚与心阴虚及心血瘀阻、心火亢盛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2)肺气虚与肺阴虚、风寒犯肺与风热犯肺及燥热犯肺、痰浊阻肺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3)脾气虚与脾阳虚、寒湿困脾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4)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肝阴虚、肝血虚、肝胆湿热、寒滞肝脉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5)肾阳虚、肾阴虚、肾精不足、肾气不固、肾不纳气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6)胃寒、胃热(火)食滞胃脘、胃阴虚、大肠湿热、大肠液亏、膀胱湿热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7)心肺两虚、心脾两虚、心肾不交、肺脾两虚、肝火犯肺、肺肾阴虚、肝脾不调、肝胃不和、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3.气血津液辨证(1)气虚、气陷、气滞、气逆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2)血虚、血瘀、血热、血寒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3)气滞血瘀、气血两虚、气不摄血、气随血脱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4)津液不足证、水肿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三、常见病辨证论治(一)治则与治法1.治病求本(1)治标与治本的运用(2)正治与反治的运用2.扶正与祛邪(1)扶正与祛邪的区别(2)扶正祛邪的运用3.调整阴阳损其有余和补其不足的区别及临床应用4.三因制宜(1)因时制宜的原则和临床应用(2)因地制宜的原则和临床应用(3)因人制宜的原则和临床应用(二)中医内科病证的辨证论治1.感冒(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风热感冒、风寒感冒、时行感冒、体虚感冒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2.咳嗽(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风寒犯肺、风热犯肺、燥邪伤肺、痰热壅肺、肺肾阴虚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3.喘证(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风寒闭肺、痰热郁肺、肾不纳气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4.胸痹(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三、常见病辨证论治(二)中医内科病证的辨证论治(2)辨证论治(气虚血瘀、气滞血瘀、痰瘀痹阻、寒凝心脉、气阴两虚、心肾阳虚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5.不寐(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心火炽盛、肝气郁结、阴血亏虚、心脾两虚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6.胃痛(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寒凝气滞、饮食停滞、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脾胃虚寒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7.泄泻(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食伤肠胃、湿热内蕴、脾胃气虚、脾肾阳虚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8.便秘(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热结肠胃、气滞郁结、津亏肠燥、阳虚寒凝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9.中风(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三、常见病辨证论治(二)中医内科病证的辨证论治(2)辨证论治(①半身不遂:气虚血瘀、肝阳上亢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②语言不利:风痰阻络、肝阳上亢、肾精亏损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0.头痛(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风寒头痛、风热头痛、肝阳上亢、瘀血阻络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1.眩晕(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肝火上扰、气血亏虚、痰浊上蒙、肝肾阴虚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2.消渴(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阴虚燥热、脾胃气虚、肾阴亏虚、阴阳两虚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3.淋证(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热淋、石淋、劳淋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4.癃闭(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三、常见病辨证论治(二)中医内科病证的辨证论治(2)辨证论治(膀胱湿热、湿热瘀阻、肾阳衰惫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5.阳痿(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惊恐伤肾、心脾两虚、肾阳不足、肝郁不舒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6.郁证(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肝气郁结、痰气郁结、心脾两虚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7.虚劳(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气虚、血虚、阴虚、阳虚、阴阳两虚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8.痹证(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行痹、痛痹、虺痹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着痹的症状、治法和方剂应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9.中暑(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阳暑、阴暑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三、常见病辨证论治(三)中医外科病证的辨证论治1.疮疖(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热毒蕴结、湿毒瘀结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2.乳癖(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肝郁痰凝、冲任失调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3.痤疮(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肺经风热、胃肠湿热、痰湿瘀滞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4.瘾疹(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胃肠湿热、风热犯表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5.痔疮(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①内痔:肠风下血、湿热下注、气滞血瘀、脾虚气陷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②外痔:气滞血瘀、湿热下注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6.跌打损伤(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三、常见病辨证论治(2)辨证论治(气滞血瘀、瘀血阻络、风寒湿瘀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四)中医妇科病证的辨证论治1.月经不调(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①月经先期:肾气虚、肝经郁热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②月经后期:肾虚血少、气滞血瘀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③月经先后无定期:肾虚、肝郁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2.痛经(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气滞血瘀、阳虚内寒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3.崩漏(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气血两虚、脾不统血、肝肾不足、瘀血阻络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4.带下过多(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肾虚带下、湿热下注、脾虚湿盛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5.绝经前后诸症(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三、常见病辨证论治(2)辨证论治(阴虚火旺、脾肾阳虚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五)中医儿科病证的辨证论1.积滞(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治疾病(2)辨证论治(乳食内积、脾虚夹积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2.厌食(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脾运失健、脾胃气虚、胃阴不足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六)中医耳鼻咽喉科病证的辨证论治1.鼻渊(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风热蕴肺、胆经郁热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2.口疮(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心脾积热、脾肾阳虚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3.咽喉肿痛(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风热外袭、火毒上攻、虚火上炎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四、民族医药基础知识(一)藏医药1.藏医基础知识(1)五元、三因、阴阳学说的内容(2)藏医的治疗方法2.藏药基础知识(1)药物与五元的关系(2)药物的六味、八性、十七效(3)配伍方法、原则(4)剂型和用药禁忌(5)常用方剂(二)蒙医药1.蒙医基础知识(1)二根、七素、二秽的内容(2)七素与二根的关系2.蒙药基础知识(1)药味、药力、药能、药物功能的内容,药味与五元的关系(2)组方依据和准则(3)传统剂型(4)用药方法、剂量和用药禁忌(三)维吾尔医药1.维吾尔医基础知识维吾尔医学的各种学说内容2.维吾尔药基础知识(1)药性、药性级别、药味、矫正药的内容(2)方剂的组成,方剂的命名,方剂的用量(3)维吾尔药的四大类剂型五、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一)血常规检查1.白细胞计数(1)正常值参考范围(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2.白细胞分类计数3.红细胞计数4.血红蛋白5.血小板计数6.红细胞沉降率(二)尿常规检查1.尿液酸碱度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2.尿比重3.尿蛋白4.尿葡萄糖5.尿胆红素6.尿隐血7.尿中白细胞8.尿沉渣管型9.尿沉澄结晶10.尿酮体11.尿淀粉酶(三)粪常规检查1.粪外观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2.粪隐血3.粪胆原4.粪便细胞显微镜检查(四)肝功能检查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正常值参考范围(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2.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4.血清碱性磷酸酶五、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5.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6.血清总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五)肾功能检查1.血清尿素氮(1)正常值参考范围2.血清肌酐(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六)血液生化检查1.淀粉酶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2.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3.心肌肌钙蛋白4.血尿酸(七)糖、脂代谢检查1.空腹血糖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1)正常值参考范围(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2.糖化血红蛋白3.总胆固醇4.三酰甘油5.高密度脂蛋白6.低密度脂蛋白(八)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1.乙肝病毒六项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2.乙肝病毒DNA六、中医药文献信息与咨询服务(一)中医药信息1.特点与来源(1)特点(2)主要来源2.传统文献(1)主要的医学典籍(2)主要的本草典籍(3)主要的方书典籍3.现代信息(1)药品标准(2)常用中医药期刊(3)常用中医药工具书与文献(4)常用的药品集和专著(5)互联网资源(二)咨询服务和用药指导1.咨询服务方法(1)咨询环境(2)咨询方式2.咨询服务的对象和内容(1)患者用药咨询服务(2)医师用药咨询(3)护士用药咨询3.咨询技巧(1)沟通技巧(2)投诉应对4.应用药品的特殊提示(1)需特殊提醒的用药人群(2)需特殊提示的情形和特别注意的问题七、中药调剂能操知作识的基本技(一)中药处方1.处方格式前记、正文、后记的内容2.处方的常用术语(1)与药名有关的术语(2)与调剂有关的术语(3)与煎煮等有关的术语3.处方调剂的流程中药调剂流程的一般环节和“四查十对”(二)处方审核1.处方审核的原则和要求审方中的注意事项2.处方审核的主要内容(1)处方规范性内容与要求(2)处方的药品用名与处方应付(3)处方的用法用量(4)用药禁忌(三)处方调配与复核1.饮片处方调配(1)饮片斗谱安排(2)饮片调剂用具(3)药味调配要求2.中成药处方调配(1)中成药处方调配的程序和注意事项(2)妊娠慎用的中成药(3)妊娠禁用的中成药3.调配复核(1)饮片调配复核内容(2)中成药调配复核内容(四)发药1.中药饮片用药指导内容与要点2.中成药用药指导内容与要点(五)中药汤剂中药汤剂的煎煮1.煎煮程序2.注意事项3.特殊煎药方法(六)特殊中药处方的调剂1.特殊管理的中药(1)毒性中药的用法用量及调剂要求(2)罂粟壳的用法用量及调剂要求2.有毒、小毒中药用法用量及调剂要求八、中药的贮藏与养护(一)中药的质量变异现象1.中药饮片贮存中常见的质量变异现象虫蛀、霉变、泛油、变色、气味散失、风化、潮解、粘连、腐烂2.中成药贮存中常见的质量变异现象易发生虫蛀、霉变、酸败、挥发、沉淀现象的常见剂型(二)引起中药质量变异的因素1.自身因素对中药质量变异的影响所含水分、淀粉、黏液质、油脂、挥发油、色素等对中药质量变异的影响2.环境因素对中药质量变异的影响温度、湿度、日光、空气、霉菌、虫害、包装容器、贮存时间对中药质量变异的影响(三)中药贮藏1.中药贮藏的环境要求(1)《中国药典》“凡例”贮藏项下各名词术语的规定(2)中药贮藏对环境的基本要求2.中药饮片的贮藏要求不同特性饮片的贮藏要求3.中成药的贮藏要求不同剂型中成药的贮藏要求(四)中药养护1.传统养护技术清洁、除湿、密封(密闭)低温、高温养护法,对抗贮存法2.现代养护技术远红外加热干燥、微波干燥、气调、射线辐射杀虫灭菌、包装防霉、气幕防潮、蒸气加热、气体灭菌、挥发油熏蒸防霉养护技术九、中药的合理应用(一)合理用药1.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合理用药的诸原则〔安全、有效、简便、经济)2.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及后果(1)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2)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后果3.保证合理用药的主要措施保证合理用药的各种措施(二)中成药的 1.中成药的合理联(1)中成药之间的配伍应用联合应用用(2)中成药与药引的配伍应用2.中成药联用的配伍禁忌(1)含“十八反”、“十九畏”药味中成药的酉己伍禁忌(2)含有—物中成药的联用(3)不同功效药物联用的禁忌(4)药物的相互作用(三)中西药的联合应用1.中西药联用的特点(1)协同增效(2)降低毒副反应(3)降低用药剂量2.中西药联用的药物相互作用(1)药动学的相互作用(2)药效学的相互作用3.中西药联用的实例分析(1)中西药合理联用的实例分析(2)中西药不合理联用的实例分析4.含西药组分的中成药(1)常用的品名和所含西药成分(2)使用注意事项十、特殊人群的中药应用(一)老年人的中药应用老年人合理应用中药(1)老年人合理应用中药的原则(2)老年人合理服用滋补药的注意事项(二)妊娠期患者和哺乳期患者的中药应用1.妊娠期患者的中药应用根据风险慎重选择用药2.哺乳期患者的中药应用哺乳期用药对新生儿的影响(三)婴幼儿患者的中药应用婴幼儿患者合理应用中药(1)婴幼儿患者合理应用中药的原则(2)婴幼儿患者合理应用中药的注意事项(四)肾功能不全者的中药应用1.肾功能不全者用药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1)基本原则(2)注意事项2.常见对肾功能有影响的中药相关品种3.中药引起肾损伤的防治原则防治原则(五)肝功能不全者的中药应1.肝功能不全者用药基本原则和注(1)基本原则(2)注意事项。
XX执业中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考试大纲-
2021年执业中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考试大纲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包括执业药师在实际工作中开展业务活动、从事药学效劳的根本知识和根本技能;集中反映了执业药师理论联系实际,独立解决和处理有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是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内容的重要组成局部。
根据执业药师的职责与执业活动的需要,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
1.中医理论与中医诊断学根底知识。
2.常见病的辨证论治以及民族医药根底知识。
3.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正常值参考范围以及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4.药学效劳与咨询的根本内容。
5.中药调剂的根本知识与操作技能。
6.中药的贮藏与养护知识。
7.非处方药知识。
8.中药的合理应用与中药不良反响。
〔续表〕。
中药的学综合知识和技能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是考察执业药师综合应用各项专业知识和技能,正确处理和解决药学服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综合性科目,是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执业药师的职责与执业活动的需要,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1.中医理论与中医诊断学基础知识2.常见病的辨证论治以及民族医药基础知识3.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正常值参考范围以及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4.药学服务与咨询的基本内容5.中药调剂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6.中药的贮藏与养护知识7.常用非处方中成药知识8.中药的合理应用、特殊人群的中药应用与中药不良反应知识9.中医药文献与信息以及医疗器械的有关知识。
附注:常用非处方中成药品种名单一、内科用药(一)解表剂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颗粒荆防颗粒九味羌活丸银翘解毒丸(片)感冒退热颗粒羚羊感冒片桑菊感冒片防风通圣丸葛根芩连丸玉屏风颗粒参苏丸(二)祛暑剂保济丸藿香正气水(片、软胶囊)暑热感冒颗粒清暑解毒颗粒十滴水(软胶囊)六和定中丸甘露消毒丸清暑益气丸(三)泻下剂复方芦荟胶囊当归龙荟丸清新宁胶囊清宁丸一清胶囊苁蓉通便口服液麻仁润肠丸麻仁丸麻仁滋脾丸通便灵胶囊通乐颗粒(四)清热剂牛黄解毒丸(片)黄连上清丸牛黄上清丸清胃黄连片双黄连口服液(颗粒)板蓝根颗粒银黄片抗病毒颗粒茵栀黄口服液利胆片茵陈五芩丸复方黄连素片香连丸(五)温里剂附子理中丸香砂养胃丸良附丸温胃舒胶囊小建中颗粒(六)止咳平喘剂通宣理肺丸半夏露糖浆杏仁止咳糖浆蛇胆川贝液蛇胆川贝枇杷膏橘红片(丸)养阴清肺丸参贝北瓜膏蛤蚧定喘丸桂龙咳喘宁胶囊固本咳喘片苏子降气丸(七)化痰剂二陈丸急支糖浆复方鲜竹沥液清气化痰丸强力枇杷露克咳胶囊牛黄蛇胆川贝散蛇胆陈皮胶囊止咳橘红丸川贝止咳露二母宁嗽丸清肺抑火丸治咳川贝枇杷露蜜炼川贝枇杷膏批把止咳颗粒小青龙合剂祛痰止咳颗粒杏苏止咳糖浆镇咳宁糖浆清开灵颗粒(口服液)安宫牛黄片紫雪散牛黄清心丸(局方)苏合香丸礞石滚痰丸(九)固涩剂缩泉丸金锁固精丸锁阳固精丸固本益肠片固肠止泻丸涩肠止泻散四神丸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十)补虚剂补中益气丸参芩白术散参芪片香砂六君丸薯蓣丸当归补血口服液八珍颗粒人参养荣丸人参归脾丸归脾丸十全大补膏(丸)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左归丸大补阴丸麦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河车大造丸金匮肾气丸四神丸桂附地黄丸五子衍宗丸济生肾气丸消渴丸生脉饮(十一)安神剂天王补心丸柏子养心丸养血安神丸安神健脑液安神补脑丸安神补心丸枣仁安神丸解郁安神颗粒朱砂安神丸泻肝安神丸(十二)和解剂小柴胡颗粒逍遥丸加味消遥丸柴胡舒肝丸护肝片左金丸加味左金丸舒肝和胃口服液(十三)理气剂气滞胃痛颗粒胃苏颗粒越鞠丸胃逆康胶囊木香顺气丸舒肝平胃丸沉香舒气丸元胡止痛片三九胃康颗粒(十四)理血剂复方丹参片血府逐瘀丸麝香保心丸冠心苏合丸速效救心丸地奥心血康胶囊通心络胶囊槐角丸三七胶囊(十五)消导化积剂保和丸枳实导滞丸香砂枳术丸六味安消散沉香化滞丸槟榔四消丸健脾丸开胃山楂丸健胃消食片加味保和丸开胃健脾丸(十六)治风剂川芎茶调散(颗粒)正天丸通天口服液大活络丸都梁丸芎菊上清丸清眩丸天麻钩藤颗粒牛黄降压片脑立清丸全天麻胶囊脑血栓片华佗再造丸天麻头痛片眩晕宁片五芩散复方金钱草颗粒排石颗粒萆薢分清丸癃闭舒胶囊野菊花栓复方金钱草颗粒热淋清颗粒石淋通片血脂康胶囊二、外科用药消炎利胆片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消痔软膏地榆槐角丸季德胜蛇药片连翘败毒丸金花消痤丸当归苦参丸湿毒清胶囊如意金黄散口腔溃疡散内消瘰丸疬三、妇科用药(一)理血剂妇科十味片加味消遥丸妇科得生丸益母草膏(颗粒)复方益母草膏(安坤益母草膏)调经活血片调经片七制香附丸固经丸痛经丸妇女痛经丸调经止痛丸(二)清热剂妇科千金片抗妇炎胶囊妇炎康片经带宁胶囊白带丸三金片千金止带丸(三)扶正剂艾附暖宫丸女金丸定坤丸四物合剂妇康宁片八珍益母丸(胶囊)乌鸡白凤丸当归养血丸更年安片更年宁心胶囊(四)散结剂乳癖消片四、眼科用药(一)清热剂明目上清片明目蒺藜丸拔云退翳丸麝珠明目滴眼液珍视明滴眼液(二)扶正剂明目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石斛夜光丸五、耳鼻喉科用药(一)耳病耳聋左慈丸(二)鼻病鼻炎康片藿丹片(丸)鼻炎滴剂辛夷鼻炎丸鼻炎片鼻窦炎口服液(三)咽喉病黄氏响声丸桂林西瓜霜(胶囊、含片)西瓜霜润喉片复方草珊瑚含片利咽解毒颗粒复方南板蓝根颗粒清咽丸铁笛丸金果含片六、骨伤科用药接骨七厘片伤科接骨片云南白药胶囊云南白药酊云南白药膏云南白药气雾剂活血止痛散舒筋活血丸经舒颗粒跌打丸狗皮膏红药气雾剂麝香壮骨膏仙灵骨葆胶囊养血荣筋丸强力天麻杜仲丸尪痹颗粒益肾蠲痹丸追风透骨丸独活寄生丸天麻片二妙丸七、儿科用药(一)治感冒类药小儿感冒颗粒小儿感冒宁糖浆小儿退热口服液小二热速清口服液金银花露(二)治咳嗽类药健儿清解液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儿童清肺口服液(丸)小儿止咳糖浆(三)治积滞类药小儿消食片健儿消食口服液健脾消食丸(四)治厌食症类药小儿化食口服液肥儿宝颗粒健儿口服液(五)治脾虚泄泻类药启脾丸龙牡壮骨颗粒说明:本大纲的常用非处方中成药品种名单中,对处方相同,剂型不同的,原则上收载原创剂型的品种;对处方不同、剂型不同的同名品种(如处方内容有饮片和提取物的差异,如藿胆丸(片)),收载多种剂型;对少数处方相同,剂型不同,且不同剂型的用法(如日用次数等)有差异的,也收载多种剂型。
【推荐下载】医院中药师技能培训与考核
医院中药师技能培训与考核 【编者按】医药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医药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论文网为您提供医药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医院中药师技能培训与考核 【关键词】中药师;技能培训;中药饮片 医院中药房是为患者服务的窗口,其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身心健康。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患者自我保护意识不断提高,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为了提升本院中药师的专业技能,提高药学服务质量,我们开展了中药师技能培训与考核,并收到了预期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培训考核方法 1.1 制定计划 根据培训要求,制定出不同层次、阶段及内容的培训计划。
按照总体目标要求,中成药和中药饮片组分别制定出相应的培训计划,做到层层有制度、有计划、有目标,分步骤实施,保证培训质量。
1.2 建立考核制度 将技能培训考核作为提升中药师专业技能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落实,要求人员参培率100%;另外,还开展了笔试、认药、现场模拟患者及以小组为单位的知识竞赛等不同形式的考核,最后将参培情况和技能考核情况纳入个人绩效。
2 培训考核形式和内容 2.1 基本知识 利用中药信息角(每日7:50-8:10),采用PPT、讲大课等形式,对药学服务中常用的基本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对中药师进行培训。
包括常用中药饮片的鉴别点,有毒中药饮片的限量使用(见表1);汤剂煎煮方法,包括煎药器具、煎药时间、特殊药的煎法;中成药十八反、十九畏的配伍禁忌(见表2);含毒性成分中成药的使用注意(见表3);高血压、心脏病及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的中药,特殊人群如孕妇、老人及儿童服药禁忌;运动员慎用或需要饭前饭后服用的中成药(见表4)等。
表1 有毒中药饮片品种及剂量表(略)表2 含有配伍禁忌的中成药(略)表3 含有毒性成分的中成药(略) 表4 需要饭前或饭后服用的中成药(略) 饭后地奥心血康胶囊、复方丹参滴丸、松龄血脉康胶囊、眩晕宁片、血脂康胶囊、血栓心脉宁胶囊、骨疏康颗粒、肾骨胶囊、强骨胶囊、根痛平颗粒、桂枝茯苓胶囊、颈复康颗粒、七厘胶囊、祖师麻片、斑秃丸、鼻炎康片、黄氏响声丸、清热通淋胶囊、六味安消胶囊、七叶神安片、通心络胶囊、正天丸 2.2 技能 医院药学服务既要快速准确地使患者取到药品,同时又要能够运用专业技能,解决患者用药中的问题,为患者的安全用药保驾护航。
执业药师考试大纲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执业药师考试大纲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2010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包括执业药师在实际工作中开展业务活动、从事药学服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集中反映了执业药师理论联系实际,独立解决和处理有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是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执业药师的职责与执业活动的需要,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
1.中医理论与中医诊断学基础知识。
2.常见病的辨证论治以及民族医药基础知识。
3.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正常值参考范围以及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4.药学服务与咨询的基本内容。
5.中药调剂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
6.中药的贮藏与养护知识。
7.非处方药知识。
8.中药的合理应用与中药不良反应。
9.中医药文献与信息以及医疗器械的有关知识。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2021年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考试大纲
2021年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考试大纲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主要考查中药学类执业药师综合运用所学的各项知识和技能,正确分析、处理和解决在开展药品质量管理和指导合理用药工作中所遇到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集中反映执业药师理论联系实际、有效开展药学服务的综合知识与技能的要求。
根据执业药师相关职责,本科目要求在理解中医理论(包括民族医药)知识与中医诊断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常见病的辨证论治,中药联合用药和特殊人群用药等合理用药的综合知识与技能;熟悉常用医学检查指标、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以及中药不良反应知识,以及中药调剂、中药贮藏与养护的各种必要知识和技能;在开展药物信息与咨询服务中能够独立利用图书资料和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可靠的医药学信息,并用于与医师、护士、患者及其家属的有效沟通和指导合理用药。
(2)肺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3)脾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4)肝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5)肾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1)胆的主要生理功能(2)胃的主要生理功能(3)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 4.六腑的生理功能(4)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5)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6)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1)奇恒之腑所包括的组织器官(2)脑的生理功能及与五脏5.奇恒之腑的关系(3)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及影响其功能的生理因素(1)心与小肠的主要生理关系(2)肺与大肠的主要生理关系 6.五脏与六腑的关系(3)脾与胃的主要生理关系(4)肝与胆的主要生理关系(5)肾与膀胱的主要生理关系(1)气的生成(2)气的分类与分布 1.气(3)气的功能(4)气的运行(五)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2.血(3)血的功能(4)气与血的关系(1)津液的生成 3.津液(2)津液的代谢(3)津液的功能(六)经络 1.经络系统的组成(1)经络系统的组成(1)血的生成(2)血的运行(2)经脉和络脉的组成(1)走向和交接规律 2.十二经脉(2)分布规律和流注次序(1)奇经八脉的特点和作用 3.奇经八脉(2)督、任、冲、带脉的基本功能 4.经络的生理功能 1.体质的构成要素与分类一、中医基础理论(七)体质 2.体质学说的应用(2)指导辨证治疗(1)六淫与六气的区别及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2)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3)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八)病因 1.六淫(4)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5)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6)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7)火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8)疫疠邪气的性质及致病经络的主要生理功能(1)体质的构成要素(2)体质的分类(1)指导养生防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药学专业技能训练考核要点(试行)根据药学专业四年制本科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加强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养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成为合格的高级药学专业人才,特拟订本专业实验技能考核要点如下:【一】技能考核要求1、掌握生药鉴定、药剂学、药物分析、药物合成的理论和技能。
2、掌握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提取分离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3、熟悉药物新产品的研制、工艺设计、质量标准制订及其药效学、毒理学研究方法。
【二】基本技能内容1、熟悉并掌握一般化学药物或中间体的合成制备、纯化方法和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操作技能。
2、掌握片剂、胶囊剂、注射剂及其它制剂的生产工艺和操作技能;掌握原辅料、半成品、成品包装材料等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掌握产品质量标准和工艺规程的制订;掌握饮片的炮制和鉴定方法;熟悉设备的结构原理、性能、使用和保养。
3、能够按中国药典的有关规定,独立配制各种试剂,掌握常用药品的各类分析方法及检查项目,如定性、定量、杂质、水分、灰分等;掌握药品的一般分析鉴定方法和卫生学检查方法(如螨虫、致病菌、杂菌的检查等);熟悉药品检验的程序及报告的书写方法;熟悉药品质量标准的研究制定及一般科学研究方法。
4、能够按药物科研实验室的有关规定,独立配制各种试剂,掌握常用药物的理化性质和鉴别方法和规范的科研记录的要求等;掌握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一般提取、分离、纯化、鉴定的方法。
【三】实验技能训练要点1、生药鉴定技能(1)掌握常用药用动植物器官的形态解剖学方法及分类特征。
(2)掌握生药的性状鉴别术语和常用200种生药的鉴别特征。
(3)掌握显微制片技术和常用生药、粉末显微鉴别特征。
(4)掌握生药的理化鉴定方法(微量升华、荧光分析、膨胀度、化学反应)(5)掌握生药的纯度(水分、灰分、杂质)测定方法。
(6)掌握生药浸出物和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原理与方法。
2、药物合成基本技能(1)熟悉药物合成常用的仪器设备(2)掌握药物合成的基本技能(3)掌握药物及其中间体的结构确证的方法(4)掌握药物合成中的单元反应原理,操作步骤,和工艺流程。
3、天然药物化学提取分离技术(1)掌握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溶剂提取法①渗漉法②回流提取法③煎煮法④连续回流法(2)掌握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分离方法。
①pH梯度萃取法的原理和操作技术②柱色谱法③重结晶法(3)掌握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结构的检识方法。
①薄层层析法②熔点法(4)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结构检识的方法及苷类结构研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5)掌握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结构检识的方法。
(6)掌握挥发油的提取分离、检识的方法。
4、药物分析基本技能(1)正确掌握并熟练应用药分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2)熟练掌握药物质量评价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
(3)掌握利用药物分析技术进行药品质量分析研究与检验的技能。
5、药剂学基本技能(1)颗粒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
(2)散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
(3)栓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
(4)液体制剂(溶液剂、乳剂、混悬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
(5)软膏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
(6)微囊的制备及质量检查。
(7)油类药物的β-CD包合物的制备及含量测定。
(8)片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
(9)胶囊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
(10)注射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
【四】考核与成绩评定考核:分书面实验技能考核与实际操作考核两部分。
各占50%。
成绩评定:按“百分制”给予评定综合成绩。
二、制药工程专业技能训练考核要点(试行)根据制药工程专业(中药制药、化学制药)四年制本科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加强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成为合格的高级制药工程专业人才,特拟订本专业实验技能考核要点如下:【一】技能考核要求1、掌握现代制药技术、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掌握药物生产、制药设备选择与应用、车间设计或技术改造、质量控制等基本知识和技能。
3、熟悉药物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剂型的研制、工艺设计、质量标准制订等方法。
【二】基本技能内容1、掌握原辅料、半成品、成品、包装材料等生产管理规范与检验方法;掌握产品质量标准和工艺规程的制订程序与方法;熟悉制药设备的结构原理、性能、使用和保养;熟悉制药厂房、车间的规程制定与管理要求。
2、能够按药品科研实验室或中国药典的有关规定,独立配制各种试剂,掌握常用药物的各类分析方法及检查项目,如定性、定量、杂质、水分、灰分等;熟悉药品检验的程序及报告的书写方法;掌握药品质量标准研究的一般方法。
3、掌握科研记录的要求,掌握制药厂房、车间的设计与技术要求,熟悉药品生产工艺及设备的设计、应用研究的制定及一般科学研究方法,熟悉新药研究的程序及研究报告的书写方法和要求;熟悉天然药物新品开发与药物加工的基本科学研究方法。
【三】实验技能训练要点一、制药工程(化学制药)1、药物化学及药物合成基本技能(1)熟悉药物合成的常用仪器,能独立安装全套仪器。
(2)熟悉药物制备中的单元反应原理、操作步骤和工艺流程。
(3)熟悉药物合成投料比的基本知识及计算方法。
(4)掌握药物合成的基本技能。
(5)掌握药物及其中间体的结构确证的方法(6)熟悉药物杂质的来源及除去杂质的手段与方法。
(7)巩固有机合成单元操作技能训练。
(8)了解三废的产生和处理知识。
2、药物分析基本技能(1)了解药物分析的一般程序。
(2)熟悉药物分析的常用仪器。
(3)掌握药物分析的主要内容及基本技能。
(4)熟悉药物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3、药物制剂基本技能(1)颗粒剂的制备及质量分析。
(2)散剂的制备及质量分析。
(3)栓剂的制备及质量分析。
(4)液体制剂(溶液剂、乳剂、混悬剂)的制备及质量分析。
(5)软膏剂的制备及质量分析。
(6)微囊的制备及质量分析。
(7)油类药物的β-CD包结试验及质量分析。
(8)片剂的制备及质量分析。
(9)胶囊剂的制备及质量分析。
(10)注射剂(包括注射用冻干粉)的制备及质量分析。
(11)液体表面张力测定(12)手性药物旋光度测定4、化工原理基本技能(1)流体流动阻力测定。
(2)离心泵的操作和性能测定。
(3)恒压过滤常数测定。
(4)传热系数测定。
(5)精馏塔的等板高度和塔板效率的测定。
(6)洞道干燥速率曲线测定。
二、制药工程(中药制药)1、中药化学基本技能(1)掌握提取中药化学成分的溶剂提取法①渗漉法②回流提取法③煎煮法④连续回流法(2)掌握分离中药化学成分的方法(3)掌握pH梯度萃取法的原理和操作技术①柱色谱法②重结晶法(4)掌握检识中药化学成分结构的方法①薄层层析法②熔点法(5)掌握生物碱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结构检识的方法。
(6)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结构检识的方法及苷类结构研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7)掌握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结构检识的方法。
(8)掌握挥发油的提取分离、检识的方法。
(9)掌握中药化学成分的系统预试方法。
2、中药分析操作技能(1)掌握口服液、丸剂、滴眼剂的制剂通则检查。
(2)掌握中药薄层鉴别的一般操作。
(3)掌握中药中有效成分或指标性成分含量的数据处理方法。
(4)熟悉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薄层扫描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一般操作。
3、中药制剂基本技能(1)中药颗粒剂的制备及质量分析。
(2)中药散剂的制备及质量分析。
(3)中药栓剂的制备及质量分析。
(4)中药液体制剂(溶液剂、乳剂、混悬剂)的制备及质量分析。
(5)中药软膏剂的制备及质量分析。
(6)中药微囊的制备及质量分析。
(7)中药油类药物的β-CD包结试验及质量分析。
(8)中药片剂的制备及质量分析。
(9)中药胶囊剂的制备及质量分析。
(10)中药注射剂(包括注射用冻干粉)的制备及质量分析。
4、化工原理基本技能(1)流体流动阻力测定。
(2)离心泵的操作和性能测定。
(3)恒压过滤常数测定。
(4)传热系数测定。
(5)精馏塔的等板高度和塔板效率的测定。
(6)洞道干燥速率曲线测定。
【四】考核与成绩评定考核:分书面实验技能考核与实际操作考核两部分。
各占50%。
成绩评定:按“百分制”给予评定综合成绩。
四、药物制剂专业技能训练考核要点(试行)根据药物制剂专业四年制本科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为了进一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成为合格的高级药物制剂专业人才,特拟订本专业实验技能考核要点如下:【一】技能考核要求1、掌握药剂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掌握药物制剂的制备及其质量分析的主要方法与操作技能。
3、掌握药物新产品的研制方法,包括工艺设计、质量标准研究及其药效学、毒理学研究等。
【二】基本技能内容1、掌握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注射剂及其它制剂的生产工艺和操作技能;掌握原辅料、半成品、成品、包装材料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掌握产品质量标准和工艺规程的制订程序与方法;熟悉制药设备的结构、原理、性能、使用和保养。
2、掌握各种常用制剂的制备方法(如汤剂、合剂、丸剂、片剂、颗粒剂、注射剂等)和质量检验方法。
3、能够按中国药典的有关要求,独立配制各种试剂,掌握常用药物的各类分析方法及检查项目,如定性、定量、杂质检查等;掌握药品的一般分析方法和卫生学检查方法(如螨虫、致病菌、杂菌的检查等)。
4、掌握天然药物(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提取、分离、纯化、鉴定的方法。
【三】实验技能训练要点1、药物化学及药物合成基本技能(1)熟悉药物合成的常用仪器,能独立安装全套仪器。
(2)熟悉药物制备中的单元反应原理、操作步骤和工艺流程。
(3)熟悉药物合成投料比的基本知识及计算方法。
(4)掌握药物合成的基本技能。
(5)掌握药物及其中间体的结构确证的方法(6)熟悉药物杂质的来源及除去杂质的手段与方法。
(7)巩固有机合成单元操作技能训练。
(8)了解三废的产生和处理知识。
2、药物分析基本技能(1)了解药物分析的一般程序。
(2)熟悉药物分析的常用仪器。
(3)掌握药物分析的主要内容及基本技能。
(4)熟悉药物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3、药物制剂基本技能(1)颗粒剂的制备及质量分析。
(2)散剂的制备及质量分析。
(3)栓剂的制备及质量分析。
(4)液体制剂(溶液剂、乳剂、混悬剂)的制备及质量分析。
(5)软膏剂的制备及质量分析。
(6)微囊的制备及质量分析。
(7)油类药物的β-CD包结试验及质量分析。
(8)片剂的制备及质量分析。
(9)胶囊剂的制备及质量分析。
(10)注射剂(包括注射用冻干粉)的制备及质量分析。
(11)液体表面张力测定(12)手性药物旋光度测定【四】考核与成绩评定考核:分书面实验技能考核与实际操作考核两部分。
各占50%。
成绩评定:按“百分制”给予评定综合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