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梨园春秋 (庞小戈见闻录)
历史:第10课《梨园春秋》课件(岳麓版必修三)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第10课 梨园春秋
2023年8月18日,贵州傩戏傩文化馆在贵州省 安顺市平坝县天龙镇落成。该馆藏有上百面精致 旳地戏脸谱以及演地戏使用旳法器和道具等。贵 州省拥有苗族、土家族、仡佬族、汉族等民族旳 傩堂戏、彝族旳撮泰吉、汉族和布依族旳地戏等 丰富旳傩戏傩文化资源。图为几位头戴面具旳农
第10课 梨园春秋
第10课 梨园春秋
关汉卿
《窦娥冤》插图
第10课 梨园春秋
《窦娥冤》插图
连环画《窦娥冤》
第10课 梨园春秋
京剧《窦娥冤》剧照
越剧《窦娥冤》剧照
第10课 梨园春秋
电视剧《窦娥冤》海报
第10课 梨园春秋
戴敦邦《窦娥冤》(国画)
第10课 梨园春秋
白朴
白朴(1226—1306),元代戏曲作 家、词人,隩州(今山西河曲县附近) 人。白朴自幼聪慧,早年习诗赋,后精 于戏曲。白朴杂剧代表作有《梧桐雨》 《墙头立即》《董秀英花月东墙记》等。
泉州南戏以古老乐种“南音”(或称弦管、南曲)旳清唱曲和“指套”为其音乐唱 腔,故亦有“泉腔”之称谓。
泉州南戏较早形成旳剧种有梨园戏与傀儡戏。明清之间,又有布袋戏、高甲戏、打 城戏等剧种相继崛起。这些剧种均以泉州方言演唱,以南音为主要声腔,均属“泉腔” 范围。
早在明代海盐、余姚、弋阳、昆山四大声腔广为流布之时,“泉腔”南音与梨园戏 剧种早已存在,并以其鲜明个性、独特风格挺立于戏曲舞台。
第10课 梨园春秋
南戏博物馆内收藏旳南戏行头
第10课 梨园春秋
南戏博物馆内收藏旳民国时期旳镜担
第10课 梨园春秋
南戏博物馆内收藏旳木偶头
返回
第10课 梨园春秋 元杂剧与昆曲
第10课 梨园春秋
河南偃师酒流沟北宋墓杂剧砖雕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10课 梨园春秋教案 岳麓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10课梨园春秋教案岳麓版必修3《梨园春秋》是高中历史必修3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的最后一课。
本课既是本单元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对前面四个部分的一个总结。
要求学生能通过本课的学习全面地认识中国古代文艺发展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并加深学生对政治经济的发展与思想文化发展关系的认识。
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国的戏曲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
教材共分三目:戏曲的起源、元杂剧与昆曲以及“国粹”京剧,以此向学生展示我国古代辉煌的戏曲艺术成就。
1、教学对象:高二学生。
2、有利之处: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经济的发展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学生在音乐课及日常生活中也能偶尔接触戏剧这种艺术,对它的一些形式不会陌生。
3、不利之处:现在的学生对戏剧这种相对古老的艺术不感兴趣,甚至有抵触情绪,对于它的现状关注不够;学生还比较缺乏把思想文化与政治经济相结合学习分析的能力。
1.课标要求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2.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好相应课件的同时,丰富自己的戏曲知识,准备一段家乡地方戏的表演;2.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并拓展自己的戏曲知识。
导入新课:(课前播放黄梅戏《女驸马》片断)刚才大家听到的是黄梅戏中经典的《女驸马》片断,除了黄梅戏,大家还了解哪些戏曲形式?中国的地方戏多达360多种,称得上世界之最。
中国戏曲作为世界上三种古老的戏剧文化之一:(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
三者当中,中国戏曲成熟最晚,到12世纪(宋元时期)才形成完整形态。
然而,800多年来,经过不断丰富、革新与发展,一直持续到现在,表现了旺盛的生命力。
成为现今仍然存活的古老戏剧。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梨园春秋,聆听梨园弟子的心声,感悟中国戏曲之美。
(设计思路:以学生较为熟悉的艺术作品导入新课,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和提高对本课的学习期望值。
)讲授新课:追朔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可以追朔到原始社会的一种巫术仪式:傩仪。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10课《梨园春秋》优秀教学案例
在课程结束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首先,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思考自己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其次,让学生互相评价,分享彼此的收获和不足。最后,我进行总结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肯定,并对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提出表扬。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问题导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戏曲艺术的发展脉络。例如,在进行戏曲起源的讲解时,我提出问题:“为什么戏曲会在我国古代社会产生和发展?”让学生思考并讨论,通过查阅资料、分享观点,引导学生自己找到答案。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过程注重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深入理解戏曲艺术,通过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化审美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身价值。
五、案例亮点
1.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戏曲艺术的起源、发展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观点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此外,我还结合课程内容,设计了一些实践性强的课堂活动,如让学生动手绘制戏曲人物、编排一个小型的戏曲表演等,使他们在实践中进一步了解戏曲艺术,提高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旨在通过深入剖析戏曲艺术的发展脉络,让学生掌握中国戏曲艺术的基本知识,包括戏曲的起源、发展、主要流派以及代表人物等。学生能够了解戏曲艺术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以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第10课:梨园春秋
昆曲
• 特点:文词典雅华美,寓意深 特点:文词典雅华美, 发音吐字讲究格律, 切,发音吐字讲究格律,表演 以载歌载舞为主要特色。 以载歌载舞为主要特色。 • 鼎盛时期:明中叶到清中期 鼎盛时期: • 地位:明中后期,发展成全国 地位:明中后期, 性剧种, 性剧种,对众多剧种产生深远 影响。 影响。
”“国剧 3、历史地位:“国粹”“国剧” 历史地位: 国粹”“国剧”
在清朝同治、 在清朝同治、 光绪年间, 光绪年间, 京剧迎来了 第一个繁荣 昌盛期。
同光十三绝:描绘的是同治、光绪年间的13 同光十三绝:描绘的是同治、光绪年间的13位最受欢迎昆 13位最受欢迎昆 曲、京剧名家。清朝末年 京剧由北京走向全国各地, 曲、京剧名家。清朝末年,京剧由北京走向全国各地,成 清朝末年, 为全国流行的最大剧种,被公认为“国剧” 为全国流行的最大剧种,被公认为“国剧”。
山西洪洞广胜寺元代杂剧壁画 山西洪洞广胜寺元代杂剧壁画
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元杂剧 元杂剧创作繁荣的原因
①元代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 元代多年不行科举 士子无其他出路, 科举, ②元代多年不行科举,士子无其他出路,社会地 位低下。 位低下。 吸取前代艺术精华。 ③吸取前代艺术精华。
为什么说元杂剧是中国古代戏曲成熟的标志? 为什么说元杂剧是中国古代戏曲成熟的标志?
梨园与梨园弟子
“梨园”创立于唐代,是唐代音乐机构之一。 梨园”创立于唐代,是唐代音乐机构之一。 梨园 梨园是唐玄宗时教练宫廷歌舞艺人的地方, 梨园是唐玄宗时教练宫廷歌舞艺人的地方,在长 安光化门外禁苑中。《唐会要》载:“ 开元二 安光化门外禁苑中。 唐会要》 上以天下无事,听政之暇, 年,上以天下无事,听政之暇,于梨园自教法 必尽其妙,谓之‘皇帝梨园弟子’ 曲,必尽其妙,谓之‘皇帝梨园弟子’。”这里的 就是唐玄宗李隆基。他精通音律, “上”就是唐玄宗李隆基。他精通音律,喜好歌 设梨园亲自教乐工、宫女演习音乐舞蹈。 曲,设梨园亲自教乐工、宫女演习音乐舞蹈。 后来,沿用梨园为戏院或戏曲界的别称。梨园弟 后来,沿用梨园为戏院或戏曲界的别称。 也称梨园子弟,指戏曲演员。 子,也称梨园子弟,指戏曲演员。
【公开课教案】必修三第10课梨园春秋
【公开课教案】必修三第10课梨园春秋【公开课教案】必修三:第10课梨园春秋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必修三教材第10课《梨园春秋》,主要内容包括:戏剧艺术的历史发展、戏曲表演的基本功、京剧艺术的特点与魅力。
具体章节为:第一部分“戏曲的源流”,第二部分“戏曲表演艺术”,第三部分“京剧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戏剧艺术的历史发展,掌握戏曲表演的基本功。
2. 领悟京剧艺术的特点与魅力,培养对我国传统艺术的热爱。
3.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戏曲表演艺术的理解,京剧艺术特点的把握。
教学重点:戏剧艺术的历史发展,戏曲表演基本功的学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视频、音响设备。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播放一段京剧选段,让学生初步感受京剧的魅力。
提问:同学们对我国的戏剧艺术有多少了解?请大家分享一下。
2. 讲解戏剧艺术的历史发展(10分钟)介绍戏曲的源流,展示各个时期的戏剧形式。
分析各个时期的戏剧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戏剧的演变。
3. 戏曲表演艺术学习(10分钟)讲解戏曲表演的基本功,如唱、念、做、打。
播放视频,展示戏曲表演的技巧。
学生跟随视频模仿学习,教师进行指导。
4. 京剧艺术特点与魅力讲解(10分钟)介绍京剧的形成背景、表演特点、角色行当等。
播放经典京剧选段,让学生感受京剧的唱腔、表演风格。
分析京剧的艺术魅力,引导学生领悟其价值。
5.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根据所学戏曲表演基本功进行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戏剧艺术的历史发展和京剧特点。
提问:同学们觉得我国戏剧艺术有哪些值得传承和发扬的地方?六、板书设计1. 戏剧艺术的历史发展2. 戏曲表演基本功3. 京剧艺术特点与魅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你对我国戏剧艺术的看法。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不少于300字。
高中历史第2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10课梨园春秋课件岳麓版必修3
不穷其态。”这是说元杂剧( )
A.产生的背景复杂
B.反映的内容丰富
C.演出的情态逼真
D.刻画的人物生动
B [本题考查元杂剧的特点。材料中的信息主要反映了社会各阶层、
各色人物都会在元杂剧中有所表现,B 项符合题意;A 项和题意无关,排
除;C、D 两项流于表象,排除。]
4.明代中叶,昆曲兴起并逐渐成为戏剧主流。在江南,不仅城乡公
A.坊市 B.勾栏 C.舞坛 D.瓦舍 D [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舍产生,故 选 D 项。]
3.(2018·安徽师大附中高二期中)关于元杂剧,元人胡祗说:“上则
朝廷君臣政治之得失,下则闾里市井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厚薄,以至医药
卜筮释道商贾之人情物性,殊方异域风俗语言之不同,无一物不得其惰,
2.昆曲 (1)时间:明中叶到清中期。 (2)地点:江南昆山。 (3)代表作:汤显祖的《牡丹亭》。 (4)特点 ①文词典雅华美,寓意深切,发音吐字讲究格律板眼。 ②表演以载歌载舞为主要特色,熔诗、乐、歌、舞、戏于一炉。
(5)地位 ①明中后期,发展成全国性剧种。 ②对京剧、川剧、湘剧、越剧和黄梅戏等众多剧种的形成和发展都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百戏之祖”。
表演艺术
发扬象征虚拟、歌舞并重的传统
艺术手段
综合运用 唱、念、做、打
渲染气氛
用锣鼓和京胡、二胡、笛子等管弦控制节奏
4.地位:京剧将中国戏曲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被誉为“国粹”,在
人类文化艺术的殿堂上放射着奇光异彩。
合作探究 攻重难
京剧的特点 史料 对联一:①劝忠劝孝,摹写处逼真②冷暖人情,自足成③五伦 天性;④观古观今,顷刻间现出⑤兴亡世道,何须阅全部史书。 对联二:抬起头来,看几个仁人义士⑥或全忠、或全孝,当场奉为师 表;转回身去,想那些贼寇奸臣,谁报迟、谁报速,归家说与子孙。 [解读] 从②④⑤中看表现内容,从①③⑥中看价值观念。
第10课 梨园春秋
京剧产生过程资料:
同治、光绪年间,京剧已经被北京市 民承认,成为人民最喜爱的舞台艺术,并 很快风靡全国。京剧成为我国戏曲中最具 有全国性、典型性的剧种之一,它的剧目 最丰富、表演最精细、流行最广泛、观众 最普遍,影响也最大,被公认为“国剧”。
学习目标
1、掌握中国传统戏曲产生和发展 的基本脉络,识记京剧的形成、发
展成就及特点。
2、通过对古代戏曲发展和经济发 展水平的分析,掌握经济基础决 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
高考导航
京剧作为“国粹”,其形成、发 展和成熟是高考考查的重要知识点, 高考命题很可能从京剧的各种艺术表 现特征如脸谱等切入,综合考查古代 诗词、绘画等文艺成就,命题类型以 选择题为主。学习时应准确记忆我国 古代戏曲的发展脉络,并能够分析京 剧形成的背景,还要完整掌握京剧的 艺术特点和成就。
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默读教材P41—
P43,快速准确地找出相关问题的答案并将问 题的提示语标注在教材对应的地方),8分 钟后提问检测。 1、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春秋战国、唐代 宋有何发展? 2、南戏形成的背景、地点和特色是什么? 3、元杂剧和昆曲的概况(兴起原因、特点 、 地位、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 4、京剧形成的背景、过程、特色及地位分 别是什么?
2)以载歌载舞为主要特色
1)明中后期,昆曲发展成为全国性剧种。 2)对京剧、川剧、湘剧、越剧和黄梅戏等众 多剧种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被 誉为“百戏之祖”。
补充知识---昆曲的发展
清代乾隆年渐脱离群众 (程式化表演、缓慢的板腔体节奏、过于文 雅的唱词,丧失了时尚性和大部分娱乐功 能)。于是,昆曲便逐渐走向衰落。
三、元杂剧与昆曲
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
1、兴起原因 1)城市的繁荣与市民阶层的壮大 2)知识分子地位低下
历史必修三岳麓版2.10梨园春秋课件(30张)
梨园春秋
课程标准: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 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梨园
“梨园”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 清宫内教习乐工弟子演练歌舞的场 所。后来,“梨园”一词被借用表示 乐工机构,“梨园弟子”成为乐工弟 子的代称. 后世将唐明皇奉为梨园 鼻祖。 将戏曲界习称为“梨园界”或 “梨园行”,戏曲演员称为“梨园 弟子”(皇帝梨园弟子)。
的剧种——京剧。
繁盛——京剧(国粹)
形成
乾隆末年:徽班进京 道光年间:“徽汉合流”---京剧形 成 成熟--- 同光年间(“同光十三绝”)
传播--
清末民初全国流行 民国以来走向世界
同光十三绝
描绘的是同治、光绪年间的13位最受欢迎昆曲、 京剧名家。清朝末年,京剧由北京走向全国各地, 成为全国流行的最大剧种,被公认为“国剧”。
• 郝兰田 ▪ 张胜奎 ▪ 梅巧玲 ▪ 刘赶三 ▪ 余紫云 程长 庚 ▪ 徐小香 ▪ 时小福 ▪杨鸣玉 ▪ 卢胜奎 ▪ 朱莲芬 ▪ 谭鑫培 ▪ 杨月楼
繁盛——京剧(国粹)
京剧的特点
(1)内容: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 (2)角色: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3)综合性:综合运用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 乐器(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亮相和定型给人 以雕塑的美感。 (4)虚拟性(写意):舞台布置;人物化妆;人物 服饰;舞台行动。 (5)程式化 (6)发展道路:最先在上层权贵中流行,后来逐渐 流行于民间,即京剧艺术的大众化。
(1)特点: 文辞典雅华美,寓意深切,发音吐字讲究格律 板眼。 载歌载舞,舞姿柔曼,唱腔婉转优雅。 (2)鼎盛时期: 明中叶到清中期 (3)代表: 汤显祖的《牡丹亭》 (4)地位: 明中后期,发展成全国性剧种,对众多剧种产 生深远影响。
昆曲——百戏之祖
第10课 梨园春秋(正)
◆ 原因:
⑴ 社会经济发展,城市繁荣; ⑵ 政治经济重心南移; ⑶ 市民阶层壮大; ⑷ 出现专门娱乐场所; ⑸ 民间艺人的努力。
三、成熟—元杂剧与昆曲
(1) 元杂剧 ——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 特点:
① 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形式 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 ② 用演员虚拟动作表现剧中时空场景更替。
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缩影、浓缩。
被世界人民所认可和瞩目。
四、繁盛—“国粹”京剧
京剧发展史
乾隆嘉庆,蕴育期; 道光咸丰,形成期; 同治光绪,成熟期; 民国时期,鼎盛期。
代表:同光十三绝 代表:梅兰芳
◆ 京剧的魅力
忠勇侠义, 正面角色。
脸谱的色彩
阴险奸诈; 刚愎自用。
直爽刚毅, 勇 猛、智慧。
◆ 代表人物及作品:
关汉卿 是元杂剧的奠基者, 《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其代表作。
王实甫 著名的杂剧作家, 《西厢记》是他的代表作。
三、成熟—元杂剧与昆曲
(1) 元杂剧 ——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 元杂剧繁荣和衰落的原因:
☆ 繁荣的原因:
① 吸取前代戏曲精华。 ② 元朝政府注意保护艺术。 ③ 元代科举长期停止,读书人没有出路,
京剧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的国粹和 戏曲精华。随着时代的发展,21世纪的人们对京剧 有三种不同的态度:
① 认为京剧难以反映现实,主张让它自然消亡; ② 认为京剧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应原封不动的保存; ③ 认为对京剧应倍加珍惜,更应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你赞成哪种观点?请说说你的理由。
(2011·福建文综·17)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 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 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10课《梨园春秋》优质课件(31张)
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逐恶魔,于是形成了一种 巫术仪式——“傩”(nuó) 。
傩字,从人,从难,是由人和难两 字组成。不妨说,傩是古人对灾难的勇 敢挑战。或者说,傩是古人通过巫术方 法去征服自然,从而寻求人类同自然的 平衡与和谐。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二单元第10课《梨园 春秋》优质课件(31张
)
2020/9/21
戏曲为什么又称为梨园?
梨园,原是唐代都城 长安的一个地名,因唐 玄宗李隆基在此地教演 艺人,成为我国历史上 ,第一座集音乐、舞蹈 、戏曲的综合性“艺术 学院”。后来就与戏曲 艺术联系在一起,成为 艺术组织和艺人的代名 词。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请问:图中的人们正在做什么?
二、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宋代南戏
这种戏曲流行 在浙江的温州以 及福建的泉州、 福州一带,所以 叫南戏。
二、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宋代南戏
思考:南戏形成的原因?பைடு நூலகம்
⑴社会经济发展,城市繁荣; ⑵市民阶层壮大; ⑶出现专门娱乐场所——瓦舍 ⑷民间艺人的努力。
关汉卿《窦娥冤》 王实甫《西厢记》
一个弱小无助的寡 妇在流氓恶棍的坑害下 被诬为“药死公公”而 斩首示众的故事,它反 映了昏官的贪赃枉法, 当时社会的不公正性。
2.中国戏曲之母----昆曲
(1)概况:明中叶到清中期----鼎盛时期 兴起于江南昆山
(2)特点:
文词华美、载歌载舞
(3)代表作: 汤显祖的《牡丹亭》
三、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与发展: 元杂剧和昆曲
1、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 ▪ 一位戏曲学家说:“杂剧在元代出现并且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10课《梨园春秋》优质课件(33张)
宋代 南戏
3、产生背:
(1)政治经济重心南移; (2)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的繁荣; (3)市民阶层壮大; (4)民间表演技艺十分兴盛。
勾栏百戏说唱
顶竿
傀儡戏
现存最早的南戏剧 本《张协状元》是一出 婚变悲剧。写书生张协 在考中状元后,不认结 发之妻。后其妻被一高 官收为义女又被许与张 协,其妻对张羞辱一番 后,夫妻和好。这出戏 反映出当时“富易交, 贵易妻”的社会现实。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二单元第10课《梨园 春秋》优质课件(33张
)
2020/9/21
中国戏曲的种类及发源的地方
晋剧、豫剧、越剧、粤剧、黄梅戏、汉剧、 京剧 山西、河南、浙江、广东、安徽、 湖北 、北京
什么是戏曲?
清末学者王国维说:“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 也。”戏曲就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 表现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
3、京剧的艺术特色 (1)四大行当:
生旦净丑
京剧行当又称角色。主要可分为生、旦、净、丑共四 大行当。
“生”:生行分为须生(老生)、红生、小生、武生、娃娃 生等。为京剧中的重要行当之一。
“旦”:分青衣、花旦、武旦、老旦、贴旦、闺旦等角色。 旦角全为女性。
“净”:亦叫花脸。 “丑”:剧中丑行勾脸,而勾画“三花脸”,面谱与花脸有 很大区别。
“曲圣”关汉卿与《窦娥冤》
关汉卿,誉为“元曲第一家”、“东 方的莎士比亚”一生不畏强暴,性格倔强 不屈,自比为“蒸不烂、煮不透、捶不扁、 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创作杂剧 60余种,保留至今共约18种。
关汉卿
《窦娥冤》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王实甫与《西厢记》
吸收了昆 曲、秦腔 等戏曲剧 种优点和 特长而成
第10课 梨园春秋
一、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傩戏 1、产生(民间)原始时代,辟邪消灾
2、发展(国家)傩仪(先秦),傩戏 (演变) 3、特点:服饰绚丽、载歌载舞
4、意义:我国最古老的戏剧源头之一
二、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宋代南戏 1、形成:
浙江的温州、福建的 泉州、福州一带
2、原因:
⑴经济重心南移; ⑵工商业发展,城市经济 繁荣; ⑶市民阶层壮大; ⑷坊市限制打破,出现专 门娱乐场所—瓦舍; ⑸民间艺人的努力。
武净
正净
副净
净
毛净 副净
丑
京剧常识之脸谱
“脸谱”是指中国传统戏剧里男演员脸 部的彩色化妆。这种脸部化妆主要用于净 (花脸)和丑(小丑)。京剧脸谱以“写 意性”和“夸张性”著称。它通过运用夸 张和变形的图形来展示角色的性格特征。
红 色
红色代表 忠勇侠义,多为正面角色。
黑 色
黑色代表直爽刚毅, 勇猛而智慧。
宋代 南戏
二、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宋代南戏 3.特色:
南戏主要在民间流行,一般由民间艺人 或者下层知识分子创作,剧目多表现民间故 事,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观察:元朝的娱乐场所
关汉卿
白朴
元 曲 马致远 四 大 郑光祖 家
元曲成为与唐诗、宋词并称的我国文学史上三大瑰宝之一。
关 汉 卿 《 窦 娥 冤 》 《西厢记》是元杂 剧作品中最为杰出的 经典,第一次在“存 天理,灭人欲”的封 建社会响亮地喊出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 眷属!”的口号。 王 实 甫 《 西 厢 记 》
一个弱小无助的寡 妇在流氓恶棍的坑害下 被诬为“药死公公”而 斩首示众的故事,它反 映了昏官的贪赃枉法, 当时社会的不公正性。
画面表现的是一个 戏班11个人物集体亮相 的场面,生、旦、净、 末、丑齐全,脸谱构画 生动;笏板、刀、宫扇 等道具的运用,鼓、笛、 拍板等乐器的演奏,反 映了当时戏剧的规模。 这幅壁画为我国目前发 现的唯一元代戏剧壁画。
第10课 梨园春秋
第10课犁园春秋一、戏曲的起源1.起源:中国古代的戏曲起源于祈获丰收和狩猎胜利的原始宗教歌舞。
2.萌芽:这种带有巫术色彩的仪式活动被后人称为“傩”,其中便蕴涵着戏曲的萌芽。
3.发展:春秋战国以后的宫廷晏乐、杂技百戏具有更多的戏曲元素。
唐代宫廷中设有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所,称“梨园”,表演的歌舞戏有一定情节性、叙事性和戏剧冲突。
4.形成:宋代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喧闹集市和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舍。
两宋之际,在浙江温州一带流行起一种戏曲,称“南戏”。
南戏用多种表现手段演出完整的故事情节,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
二、元杂剧与昆曲:1.元杂剧的繁荣:(1)背景:①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
②元代知识分子地位低下。
(2)艺术特点和地位:①元杂剧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②其中用演员虚拟动作表现剧中时空场景更替的手法,形成了中国戏曲时空自由和以象征虚拟动作表意的特殊传统。
(3)代表名家:①关汉卿,代表作《感天动地窦娥冤》。
②王实甫,代表作《西厢记》。
2.昆曲:(1)时间:明中叶到清中期,是昆曲艺术的鼎盛时期。
(2)地点:兴起于江南昆山。
(3)特点:文词典雅华美,寓意深切,发音吐字讲究格律板眼。
昆曲的表演以载歌载舞为主要特色,将柔曼的舞姿融入婉转的唱腔中。
(4)代表:汤显祖创作的传奇《牡丹亭》。
(5)地位:明中后期,熔诗、乐、歌、舞、戏于一炉的昆曲风靡大江南北,发展成全国必剧种,对京剧、川剧、湘剧、越剧、和黄梅戏等众多剧种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而被誉为是“百戏之祖”。
三、国粹京剧1.背景:(1)明清时期,北京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不仅是达官贵人的天堂,各地商人也纷纷建立会馆、商号。
(2)乾隆年间,徽戏剧团三庆班等四大徽班相继到京城献艺(在京城扎根)。
2.形成:徽班兼容并蓄、融会贯通,在北京形成了新的剧种——京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二:庞晓戈来到原始社会,看到了下列情 景,她非常害怕,这是什么呢?
先民们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逐恶魔,于是形成了一种巫术仪式— —“傩” 。这逐渐演变为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之一 —傩戏
其实,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文 化共生事象,原始的傩文化在世 界其它地区都有存留,美国的 “万圣节”、德国的“魔鬼大游 行”都是这一原始文化遗留的痕 迹。但是,似乎只有中国独生出 来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戏曲。
思考:1、南戏形成的原因? ⑴社会经济发展,城市繁荣; ⑵ 市民阶层壮大; ⑶出现专门娱乐场所; ⑷民间艺人的努力。
为了了解南戏的特点,庞晓戈查阅的宋人周密的记载
宋人周密记载,温州有个叫祖杰的恶霸和尚, 勾结官府,欺压百姓,乡人告到官府,反而 被下了狱。这时,旁观不平者乃撰为戏文, 以广其事,后众言难掩,才治恶霸之罪,这 便是南戏作者以戏文伸张正义的例子。 概括南戏的特点 ⑴一般由民间艺人或下层知识分子创作; ⑵主要在民间流行,贴近百姓生活; ⑶作品揭露社会黑暗,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愿望 和要求
庞晓戈来到宋朝的 温州,她在这里可 以听到什么戏剧?
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宋代南戏
这种戏曲流行在浙江 的温州以及福建的泉州、 福州一带,所以叫南戏。
宋代 南戏
庞晓戈想知道听南戏产生的原因,一位民间老艺人给 她提供了下列材料,她该最初流行于浙江的温州、福建的泉州、福 州一带而得名,这些地区地处东南沿海,工商业发达城 市经济繁荣,民间表演技艺十分兴盛。 材料二:瓦中多有货药、买卦、饮食、纸画、全曲之类, 终日居此不觉低暮。
庞晓戈为了提高自己的主持水平, 丰富自己的戏剧知识,决定到历 史的长河中去探究戏剧的发展史。
• 探究一:庞晓戈不明白为什么我国习惯 把戏剧称为“梨园”?你能告诉他吗?
“梨园”唐玄宗与杨贵 妃在华清宫内教习乐工弟 子演练歌舞的场所。后 来,“梨园”一词被借用表示 乐工机构,“梨园弟子”成为 乐工弟子的代称. 后世将唐 明皇奉为梨园鼻祖。 将戏曲界习称为“梨园 界”或“梨园行”,戏曲 演员称为“梨园弟子” (皇帝梨园弟子)。
在明朝,庞晓戈想听一听当时的国剧,她能听到 什么戏剧?
惊叹”百戏之祖”—曾经的“国剧”昆 曲 昆曲的兴盛
明末,昆腔成为第一 大声腔和全国性的大 剧种,是名副其实的 “国剧”清初,昆曲 的名称产生了。从明 天启初到清康熙末, 是昆曲蓬勃兴盛的时 期 ,昆曲是当时的
明代声腔
汤显祖和《牡丹亭》
《牧丹亭》的女主角杜丽娘是 福建南安郡太守的女儿,天生 汤显祖自幼好学,博览群 丽质,自幼接受封建伦理道德 书,除精通古文诗词外,对诸 教育,后读了《诗经》中的爱 子百家、天文地理、医药卜巫 情诗篇,激起了她对爱情的憧 也无不通晓,早年即有文名。 憬,在梦中与一少年幽会,梦 34岁中进士后任南京太常寺博 醒后因相思得病,恹恹而亡。 士,5年后升为礼部主事。不 广州书生柳梦梅去临安应试, 久,因上疏揭露时政弊端,讽 路经南安郡,拾得杜丽娘画像, 谏明神宗,被贬为广东徐闻县 伸为爱慕,得杜丽娘幽魂再现, 典史,后改任浙江遂昌知县但 一见钟情,订立婚约。冥府判 遭到政敌中伤,遂辞职还乡, 官同情杜丽娘的遭遇,让他死 在玉茗堂专事写作。著有传奇 而复生,后来几经曲折,终于 作品《紫钗记》 《还魂记》 与柳梦梅结为终身伴侣。 (即《牡丹亭》)《邯郸记》 《南柯记》4种,合称《临川 四梦》。
请你猜一猜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打一艺术形式
戏剧
第十课
课标要求:
梨园春秋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
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庞晓戈,女,洛阳偃师人,梨园春节目主持人、河 南电视台主持人、毕业于郑州大学,“全国十佳金 话筒”奖得主。 河南卫视《梨园春》栏目的主持人, 被广大戏迷朋友成为河南戏曲的代言人。2003年荣 获二十一届金鹰奖优秀主持人。
《窦娥冤》:窦娥7岁被父买给 蔡婆婆家做童养媳,10年后死 了丈夫。地痞张驴儿和他父亲借 口救了蔡婆婆,强行住进蔡家。 张驴儿见窦娥貌美,要强迫她为 妻,窦娥不肯,后张驴儿想毒死 蔡婆婆不成反毒死了自己的父亲。 他转而诬告窦娥,官府见钱眼开, 窦娥受了重刑,为婆婆免于受刑, 屈招了药死人的罪名。在赴法场 的路上,她对天地大加斥责。窦 娥的冤屈感动了天地,自然界发 生了巨大的变化,六月大雪纷飞, 三年不雨,草木干枯,最后她的 父亲为她昭雪报仇。
木偶头
南戏行头
庞晓戈来到元朝,她遇到一件非常 奇怪的现象:以往的朝代文人都忙 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以往朝代 于科举考试,但元朝的知识分子大 都忙于文学创作,这是为什么?
庞晓戈来到元朝的娱乐场所,想听了元曲四 大家的戏剧,你想听吗?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 、 白朴(《墙头马上》 )、马致远(《汉 宫秋》)、郑光祖(《梧桐雨》) 王实甫:《西厢记》 关汉卿,元杂剧代表作家,是我国戏剧 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元曲四 大家”之一。元代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他不满社会现实,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 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 杂剧有60多部。《窦娥冤》是我国十大 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 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我是蒸不烂、 煮不熟、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关 汉卿此语反映了他的个性。被誉为“元 曲的第一家”、曲圣、东方的莎士比亚.
张生的热烈执著、莺莺的含蓄蕴藉,红娘的锋利 俏皮,都写得活灵活现。红娘这个晶莹亮丽的形 象,在后世成了热心撮合男女恋爱婚姻者的共名。
欣赏完元杂剧后,庞晓戈感叹元杂 剧不同凡响,你认为不同凡响表现 在哪些方面吗?
特点: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 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 合。 影响: ①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②其中用演员虚拟动作表现剧中时空场景更替的手 法,形成了中国戏曲时空自由和以象征虚拟动作 表意的特殊传统。
地也,你不分 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堪 贤愚枉做天!
西厢记
《西厢记》描写相国小姐崔 莺莺私毁与家长所定的未婚 夫郑恒之间的婚约,挣脱母 亲的管束,与一见钟情的书 生张珙相爱并委身。结尾处, 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正面 地表达了“愿普天下有情人 都成眷属”的美好愿望,表 达了反对封建礼教、封建婚 姻制度、封建等级制度的进 步主张,鼓舞了青年男女为 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由而 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