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 1.3.3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2课时
3-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_课件
![3-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_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e344a530722192e4536f69d.png)
(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经度地带分异)
距海 远近 不同
水分 差异
景观 差异
中纬度 明显
(基本因素)
43 2 1
南北延伸 内陆
海洋
东西更替
沿经线延伸 随经度变化
经度地带分异的表现形式
说一说你发 现了什么规 律?
形成这样地域 差异的主要因 素是什么?
• 3.从欧洲西海岸出发,沿北纬40°纬线向东 前进。想一想,自然景观将发生什么变化? 为什么?
垂直地域分异的系统认知 (1)山麓自然带(基带)的确定方法 基带即山地最下面的一个自然带,其与所在地的水平自然 带一致,因此,可以根据山麓的自然带确定纬度带和气候带, 反之亦成立。
练习巩固
▲下面哪座山位于中国秦岭—淮河以北 的暖温带地区?
(4)同一自然带不同坡向的分布高度 一般来说,向阳坡高于背阴坡,这与向阳坡热量条件高于 同一高度的背阴坡有关;迎风坡高于背风坡,这与迎风坡降水 量高于同一高度的背风坡有关,具体如下图(以北半球中纬度地 区为例):
成因
地方性分异是较小尺度的地域分异,它是在地方地形、地 方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影响下,自然环境各 组成成分及其组合沿一定地势剖面发生变化的规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华北平原从滨海到山麓 依次为:滨海平原、冲积平 原、洪积—冲积平原,各部 分的地表组成物质、地表水 系、地下水位、矿化度、排 水条件、土壤肥力、植被覆 盖、土地利用等都表现出明 显的差异。
N
北
南
坡
坡
南北 坡坡
南
北
北
南
坡
坡
坡
坡
A
B
C
D
ABCD分别在哪半球? AD在北半球;BC在南半球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优质课件-高考地理一轮复习PPT-公开课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优质课件-高考地理一轮复习PPT-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2609c381f46527d3250ce0df.png)
湿润;图 b 中甲地符合要求,而乙、丁附近降水较少,丙地海拔较高,看不到图示景 观。
4. 在图 a 所示地区,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带应位于( C ) A. 终年积雪区 B. 高山草甸带 C. 云杉林带 D. 山麓草原 解析:图示区域位于中国西北地区,大部分地区降水稀少,只有水汽量大的地方 才可能形成森林。天山北坡因位于大西洋、北冰洋湿润水汽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形 成云杉林。
动因素 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 气候、地貌
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 等因素综合
条件,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 作用
重难 5 影响山地林线分布高度的因素
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 (3) 分析丹霞地貌底部沟谷地带发育季雨林的原因。 第六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六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答案:沟谷地势低,地表径流汇集; 答案:山顶面积小,保存水分条件差; (3) 分析丹霞地貌底部沟谷地带发育季雨林的原因。 答案: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沟谷地形封闭,光照相对较弱,蒸发量较小,水分充足,有利于发育喜湿的季雨林。 答案: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 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 第二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3) 分析丹霞地貌底部沟谷地带发育季雨林的原因。 风力较大,阳光充足,蒸发量大,导致山顶较干旱,发育耐旱的硬叶植被。 (3) 分析丹霞地貌底部沟谷地带发育季雨林的原因。 原因: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 答案:沟谷地势低,地表径流汇集; 答案: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第六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干燥。 答案: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
“三步”理解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第一步,理解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0ec35b3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31.png)
03
总结词
经度地带性
05
04
详细描述
这种分异规律以水分为基础,由于水 分条件的差异,导致不同离海远近地 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产生明显的差异。
06
详细描述
经度地带性是自然地理环境在东西方向上呈现 出的有规律的变化,这种变化在地球上呈现出 明显的带状分布。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总结词
海拔是主导因素
城市分布的影响
城市选址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影响城市的选址和布局,如平原地区有利 于城市建设和扩展,而山区则限制了城市的发展。
城市功能分区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如商业区、住宅 区、工业区等在不同自然条件下形成不同的布局。
城市环境质量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影响城市环境质量,如气候、地形、水文等 因素可能对城市环境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生态旅游保护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注重保护自然地理环境,合 理利用资源,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
多样化种植
01
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选择适宜的农作物和种
植方式,实现农业的多样化种植和高效利用土地资源。
精准农业
02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不同地区的土壤、气候等条件进行分析
,制定精准的农业管理措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农业可持续发展
03
在农业种植过程中,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城市功能分区
根据城市内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进行合理的城市功能 分区,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城市绿化与景观设计
利用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进行城市绿化和景观设计,营造宜居的 城市环境。
高三一轮地理-第三章-第二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湘教版必修1
![高三一轮地理-第三章-第二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湘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8a7bf7059ec3d5bbfc0a7444.png)
6.非地带性分布
在地带性分异的基础上,地理环境因受海陆分 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一些不 规律的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技巧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从赤道到两极的 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 律:
(1)图中表示同一种陆地自然带的两个字母是 ________,其中位于大陆东岸的是________气 候,位于大陆西岸的是________气候。
(2)图中有两个字母表示的陆地自然带的气候 类型不同,但其成因相同的是________,它 们都是由于____________形成的。
(3)D→C→B→A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 ___________规律,它的形成是以_________ 为基础的。
世界主要的陆地自然带及自然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
1.自然带的概念 陆地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海 陆位置互不相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 的气候类型。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对应了与 之统一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相应的气候、 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 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2.世界主要的陆地自然带
自然 带类
型
分布 地区分类源自气候 植 特征 物森林 自然 带(生 产量 最大)
_热__带__雨__林__带、热带季
湿润、 半湿润 地区
雨林带、_亚__热__带__常__绿__ _阔__叶__林__带、亚热带常 绿硬叶林带、_温__带__落__ _叶__阔__叶__林__带、亚寒带
降雨 量多
森 林 为 主
第二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和 分布
2.世界主要自然带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高中地理 3.3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2 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3.3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2 湘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a0c8e809d15abe23492f4d1c.png)
一、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1、左图中ABCD 四处的植被分别是? A、热带雨,林B、热带草原, C、热带荒漠,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2、差异特点: 植被在东西(纬线)向延伸; 在 南北(纬度)方向更替 3、形成基础是: 热量 ;影响因素是 太阳辐射 。 4、分布明显地区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
(一)、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从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
链接高考:
(2009·山东高考) 下图是世界某区 域农业地带分布 图。读图回答 (1)~(2)题。
(1)农业地带沿0°经线变化所反映出的地域.热量 C.地形
D.土壤
(2)甲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棉花产区,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C
A.光照 B.热量 C.水源
D.土壤
1.2009年1月27日至2月3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混交林和温 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冰原带
四、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
1、湿润地区:选择相应的适生树种,植
树造林。
2、干旱地区:培育适应当地水分条件的
灌丛群落。
3、草原自然带:退耕还草 4、森林自然带:退耕还林 5、湿地区域: 退耕还湖
雪线海拔高;纬度高,雪线海拔低。 ②降水:一般降水多的山地或坡向
带海拔高,阴 雪线低。 ③季节:夏季雪线高,冬
坡自然带海拔 季雪线低。 ④ 人类活动:随着全
低。
球变暖,雪线升高。
(3)山地的垂直分异变化 与哪个分异规律相似?
(4)山地垂直分异的山麓 带与当地自然带什么关系?
垂直地域分异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的关系
小结: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必修一3.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必修一3.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https://img.taocdn.com/s3/m/fed71fd1524de518964b7d45.png)
纬度较高
纬度较低
较低
较高
不同纬度,相同海拔的两座山
不同高度,相同纬大者垂直带谱较丰富
北 阳坡 北 南
南
南半球
阴坡
阳坡 南 北
阳坡
北半球
迎风坡
(四)、地方性分异规律
概 念:自然环境各组成成分在较小尺度的地域分异
形成原因:地方地形、地方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
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 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 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
四、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
A C B
D
活动:
冰原
苔原 森林 草原 森林
垂直分异规律
规律一:相似于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垂 直 分 异 规 律 规律二:基带与山体所处的水平自 然带相一致
规律三:垂直自然带的丰富程度决定 于山体的纬度位置和相对高差、基带 的海拔高度
规律四:同一自然带阳坡位置高,阴 坡位置低;迎风坡位置高,背风坡位 置低
垂直地域分异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的关系
冰原带
苔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混交林和温 带落叶阔叶林带 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带的对应关系
不同的气候对应 不同的自然带类 型,不同的自然 带都有与之对应 的气候类型。如 右图所示(以北半 球为例):
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带的对应关系
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相吻合,因为自然带是气候、地 貌、水文、生物和土壤等多种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2021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五章PPT精美版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2021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五章PPT精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75eb45a2910ef12d2af9e7c3.png)
核心点 地带性规律与非地带性现象
(2017·全国卷Ⅰ)如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 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 片,拍摄于 2017 年 3 月 25 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 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 齐整(图 1),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图 2)。拍 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 成(1)~(2)题。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解析:第 1 题,由图可知,从沿海到内陆地区,由于
水分条件差异,植被从森林到草原,再到荒漠的变化,体
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第 2 题,沿海到内陆的地
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条件为基础的,在东西方向上植被
类型出现了森林、草原、荒漠有规律的更替,故 C 正确。 答案:1.B 2.C
,24分]
讨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及成
因
一、植被与自然带 1.自然带的形成:
其中③植被是陆地自然带中最显著的标志。 2.自然带特点:具有一定宽度、呈④带状分布。
[名师归纳] 陆地自然带与气候的对应关系
[名师提醒] 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 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 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 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 热带荒漠带。
图1
图2
(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2)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 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温 C.光照
B.降水 D.土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复习提问)
1.自然地理环境为什么存在地域差异性?
2.如果你从北京向西一直走到乌鲁木齐,沿途自然景观有什么变化?这反映了什么地域分异规律?
生(回答)
1.陆地上不同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
2.依次为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等自然景观。
这反映了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推进新课
师出示“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为什么低纬和高纬地区自然带东西延伸,而中纬地区自然带东西更替?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总结归纳)
师
投影:
师读图说出中纬度大陆东岸自然带的类型。
生在中纬度大陆东岸由低纬到高纬依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
师中纬度大陆西岸自然带随纬度由低到高如何变化?
生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师亚热带大陆东西两岸自然带是否一样?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呢?
生不一样。
亚热带大陆西岸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东岸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大陆东西两岸气候类型不同。
师气候类型是自然带形成的基础,一般来说,不同的气候会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
对比世界陆地自然带和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请比较自然带与气候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生讨论后回答。
区别:气候带只反映气候规律,自然带反映气候、土壤、动植物等地理事物构成的自然环境整体。
联系:气候是构成自然带的最活跃的因素,气候带是划分自然带的基础。
(如下图)
投影:
师亚热带大陆东西两岸气候特征有何不同?
生西岸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东岸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投影: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代表植物——油橄榄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种——樟树。
(提醒学生注意观察两种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特征,思考存在差异的原因)
师请大家观察比较这两种气候下生长的植被,在外形特征上有何不同?为什么会不同?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师地中海气候夏天炎热干燥,植物需要减少蒸腾作用,避免大量散失水分,所以为了适应这种气候,硬叶林带的植物通常皮厚叶小,表面有腊质,果实皮也较厚;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的叶片较大,表面无腊质,原因是这里的气候特征是雨热同期,植物有足够的水分供应蒸腾作用。
师每一个自然带都具有相应的气候类型、典型植被和代表性土壤。
其中,气候是最基本的要素和因素,植被是最显著的标志。
投影:
图表:
纬度带自然带构成要素
气候类型典型植被典型土壤
低纬度
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砖红壤
热带季雨林带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雨林砖红壤性红壤热带疏林草原带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燥红土热带荒漠带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荒漠土
中纬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褐土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
季风性湿润气候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
海洋性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棕壤、褐土温带草原带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黑钙土温带荒漠带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荒漠荒漠土
高纬度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或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灰化土寒带苔原带寒带苔原气候苔原冰沼土极地冰原带寒带冰原气候冰雪裸地未发育
师因为自然植被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所以自然带往往以植被类型命名。
为什么根据植物群落可以区分出不同的陆地自然带?
生绿色植物是陆地自然带中的生产者,而植物群落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决定着消费者
(动物)和分解者(微生物)的种类与构成。
因此,根据植物群落的特征可以区分出不同的陆地自然带。
(合作探究)
师将全班同学分成三组,分别讨论:森林自然带、草原带、荒漠带的分布地区、气候特征、分类、植被特征等。
投影:
自然带类
型
分布地区气候特征分类植物
森林自然带湿润和半湿润
地区
降水量较少
热带→亚热带→
温带→亚寒带
以森林为主
草原自然带半湿润、半干旱
的内陆
降水量较少,且集中于
夏季
热带草原、温带
草原
以草本植物为主
荒漠自然带干旱地区
降水量稀少(少于250
毫米/年),气温变化剧
烈,日较差很大
热带荒漠、温带
荒漠
数量很少的旱生小
乔木、苗木或仙人掌
类植物
(师提问讨论结果,逐次给出答案)
师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同学们能否举例说明?
生(总结回答)
1.由于热量条件的差异,我国南北方的作物熟制有很大的差异,由北方的一年一熟向南过渡到两年三熟、一年两熟,以至一年三熟。
2.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异,我国北方是以旱地为主的耕地,南方则以水田为主,农作物种类也有很大的不同。
3.我国东部季风区以种植业为主,西北干旱区以畜牧业为主,从华北到东北,河流的结冰期变长。
师农业生产为什么要因地制宜?
生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要求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
师在大农业生产中,必须根据不同自然带、垂直地带以及地方性分异的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大农业产业构成、作物构成和品种构成,确定土地利用方式,这样才能取得持续的经济效益并实现生态平衡。
为了建设“绿色奥运”,有人建议在北京大量种植常绿阔叶树种,根据北京的气候和所处的自然带,想一想,这种建议合理吗?
生北京是温带季风气候,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因此在北京的绿化中,应该以种植温带落叶树种和适应温带的草类为主。
常绿阔叶树种适应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不能很好地适应北京的气候,因而成活难度大,养护费用会很高。
师对。
在生态建设中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这样才能更科学地建设和保护环境。
课堂小结
以上两节课,我们认识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表现,要认真理解地球表面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以此来指导我们的生产、生活实践,合理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探究课题:植物生长与环境
探究内容:植物的生长速度和蒸发量与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密切相关。
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越大,植物的生长速度和蒸发量越大。
森林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面积最大,草原次之,荒漠植被最小。
因此,在生长速度上,森林快于草原,草原快于荒漠植被。
在蒸发量上,森林高于草原,草原高于荒漠植被。
在水分充足的地区,依靠生长速度优势,森林植被取代了草原植被和荒漠植被;而在水分缺乏的地区,依靠耗水量少的优势,荒漠植被成为适应环境的成功者。
我国西北地区生态建设中,有人主张造林,有人主张种草,也有人建议种植灌木。
结合上文回答哪种主张比较合理,并说明理由。
探究过程、方法: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合作探究。
探究结果:将讨论结果班内交流,各小组代表积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