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现状、问题与辅导策略
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现状:
1. 国家民族认同感强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成效显著。
2. 人生信仰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3. 社会参与意识强烈。
4. 崇尚快节奏的体验方式,潜在隐患不容忽视。
5. 现实交友为主,网络交友日渐凸显。
6. 道德素质滑坡,道德行为功利化。
7. 消费娱乐标签化,引领消费时尚。
当代青少年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1. 两极化的价值取向
绝大多数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荣誉感和民族自主意识是非常强烈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2008 年汶川地震及北京奥运会期间,青少年志愿者所体现出的吃苦耐劳、团结奉献的精神也印证了这一点。可见,爱国主义、国家民族认同是当代青少年社会意识的主流。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主力军,青少年的责任感、道义感是毫无异议的,这也使得他们的政治思想观念能够紧跟社会发展,对社会文明产生历史使命感和推动力。但他们对自身的道德评价反映出问题的另一方面:青少年的道德素质在滑坡。渴望开公司、赚大钱、成明星,反映了他们如成人般现实,趋于功利化;其追求个性张扬的想法,也反映出这一代人的自我意识是非常强烈的。可见,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源性引力和市场经济的外引性拉力共同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观的发展趋势。这既是学校教育强化的结果,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他们讲究现实、追名逐利的思想,对于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企业家精神是必要的,这与社会主义荣辱观也并无实质上的冲突。但是,这种思想一旦发展到极致,就会导致个人主义、金钱至上的观念大行其道,从而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流地位。
2. 价值判断与价值行为失调
研究发现,青少年的价值判断与价值行为有着两套不同的运作逻辑。主要表现在他们对成人和同伴群体中的不良习惯极力抨击,但同时他们中的很多人自身就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良习惯。他们反对早恋,自己却早早地步入“爱河”;他们把助人为乐、帮助别人看作是幸福,但同时又认为功成名就也是幸福;他们讨厌别人考试作弊,自己却步其后尘;他们反感某些同学言行过于“yellow”,自己却通过手机等隐蔽渠道接触色情信息。这说明青少年在群体社会化阶段具备了辨别是非的能力,但其自我控制力比较差,个人行为极易受到外界和同伴群体的影响,难以拒绝不良诱惑。这极易导致其人格内部发生相异的变化:原本由本我、自我、超我分立而制衡的人格结构,出现了自我和超我的空场,本我获得了前所
未有的自由,由此,青少年某些一度被压抑的个性便发泄出来。3G 时代的到来,更加大了学校、家长和社会对其“本我”的监管难度。
3. 同一性危机萌发
同一性危机又称同一性混乱,是E·H·埃里克森在其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埃里克森认为,在具有严重内心冲突和自我意识混乱的青少年身上,会出现自我同一性危机,这些人或是反抗社会,或是极度的萎缩,体现的是自我控制的崩溃。有同一性危机的青少年很难建立起不因时间、环境或角色改变而一致的人格,因而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就其现代根源而言,同一性危机是人类在高技术面前无法保持完整与独立从而被高科技异化的结果。当代青少年道德在滑坡,女生吸烟、上课时玩手机游戏、早恋等各种不良习气盛行。这些“问题青少年”藐视他人,采用一种“消极的同一性”,扮演着危险的或社会不能接受的角色,其实质是他们缺乏对自我同一性的正确认知,也是自我同一性危机的表现。无论是PC 上网还是手机上网,我们不可否认,青少年对网络的精神依赖与日俱增。面对沉重的学习压力,他们在虚拟的网络中更能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于是沉迷网络游戏(或聊天)往往成为逃避现实的一种手段。这将导致他们学习精力分散,性格孤僻,背离社会行为准则,对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失去兴趣,从而丧失自我同一性。埃里克森等人对青少年时期道德发展任务的研究也表明,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将主要集中在道德的同一性方面,因此同一性就成为在网络环境下青少年道德面貌的着眼点。
4. 信仰危机凸显
信仰是我们每个人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具有生活价值的定向、社会秩序的控制、社会力量的凝聚、行为选择的动力等功能,而人生价值的实现则是建立在信仰支柱的基础之上的。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青少年最崇拜的人和他们长大后的理想有很大的差别,对他们来说,崇拜不等同于理想,崇拜某一个人并不一定将来要从事这一行业的工作,他们能够正确区分理想和现实,并从中对自己进行定位。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代青少年还是比较务实的。本研究中,开公司赚大钱成明星开奔驰而不是当科学家,成为许多青少年的梦想,这和我国近年来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密不可分。很多人把经济上的成功作为衡量个人成功的唯一标准,其实质就是导致人们的信仰缺失、心灵空虚及情感荒漠;另一方面,中学时期是青少年形成人生信仰的重要时期,同时他们的思想还未成熟,对一些事物的价值判断还停留在肤浅阶段,对人生意义还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如认为幸福就是有钱、快乐、自己过得舒服),这无疑向我们发出了一些警示信号,他们人生信仰的塑造和引导是值得每个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问题归因:
青少年在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归根究底是由青少年青春期特有的
个性和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从青少年自身来说,中学阶段是他们社会化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但同时他们也正处于精力旺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个性化需求强烈的阶段,他们对事物好坏的辨别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感染和影响,一旦错过最佳的教育疏导时机,他们就会误入歧途,甚至走向违法犯罪;就整个社会大环境来说,青少年价值观的变化、发展与社会价值观的变化、发展是基本同步的。我国目前还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资讯传媒日益发达和普及,在一些大中城市,电脑、电视、手机上网、各种时尚杂志充斥着青少年的生活。大量低俗媒体散发出的良莠不齐的信息,就如同一剂催熟剂,刺激着青少年的神经,催化了他们开放、早熟、现实、功利的思想观念。而青少年很多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也与其父母自身品行不正及社会风气恶化有着直接关联。袁岳概括90 后的特征之一就是“拟成人化”,意指“很成人样的孩子,他们有孩子那样可爱的神情与语言风格,但却能像成人一样算计,讲究社会交易规则与实际利益的实现”。当代青少年对他们所属群体的道德评价更能反映其“拟成人化”的特征,如吸烟、喝酒、赌博、打架这些坏习惯,究其根源,是成人社会道德环境的恶化及学校教育的缺失造成的。在这种社会环境下,部分青少年的人格特性畸形发展是不可避免的。
社会转型期我国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策略:
1. 在价值观教育内容上, 坚持在突出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下丰富教育内容
任何国家、社会、时代都有其提倡的核心价值观和公认的主流价值观, 它是指人们对客观世界、社会、人生以及个体自我等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在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活动中必须努力信奉的信条, 是一个社会、国家、民族等的精神性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核心价值观为各教育行为主体确立了一个基本的价值参照系统, 使教育的行为主体在教育时做到行有所依, 导有所向, 衡有所度。对青少年进行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这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我国优良传统的继承。价值观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 可以说人类社会的物质、精神生活有多丰富, 价值观的内涵就有多丰富。然而核心价值观涉及的内容是有限的, 不能够涵盖青少年日常生活接触到的所有的人和事。过去我们过于重视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忽视了青少年的实际需要, 容易引起青少年心理上的抵触。因此, 在坚持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同时, 也应把其他形形色色的价值观放在同一平台上, 在比较中教授主导价值观,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青少年的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 也可以加强青少年对本民族主导价值观的理解与认同。具体的教育内容应根据青少年的认知、情感和需要等因素决定, 而且应注意不同阶段内容的相互衔接和递进。
2. 在价值观教育方式上, 坚持教育方法的适合性、科学性和多样性
价值观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决定了价值观教育方法的多样性, 对于内容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