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陈独秀
浅谈陈独秀对资本主义认识的转变
![浅谈陈独秀对资本主义认识的转变](https://img.taocdn.com/s3/m/a8ea6a68d4d8d15abf234ed5.png)
浅谈陈独秀对资本主义认识的转变本文主要是从陈独秀对资本主义的态度转变过程方面进行论述,详细说明其思想前后的差异,并分析他这一思想转变的原因。
一、从宣扬资本主义到猛烈批判资本主义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高举“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宣扬资本主义的自由观与民主意识,但巴黎和会的现实使陈独秀认清了帝国主义的本质,击碎了他向西方学习的梦。
到了“五四”时期,陈独秀开始接触并逐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同时,陈独秀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猛烈地批判。
首先,批判资本主义的剥削性。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中国出现的时间并不长,对于资本主义制度,各阶级的认识都仅仅停留在表面。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陈独秀主要是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并分析资本主义的剥削性,撰文说明“在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大海中,没有一滴水是带着正义人道色彩的。
”(P321)“五四”时期及建党早期,陈独秀对于资本主义的认识都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的。
“现代分配方法底缺点在那里?为什么改造?缺点就是剩余价值,工人血汗所生产所应得的,被资本家用红利底名义掠夺去了”(P133)陈独秀分析资本主义的剥削性是由于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资本家占有了机器土地及其他生产工具,所以世世子孙都是资本家;因此自近代资本主义发达以来,劳资两阶级日益分明,而且资本主义底势力日见雄厚,劳动阶级日见压迫,除忍受安命以外几乎无路可走了。
”(P136)资本主义的剥削性的根源就是资本主义制度所造成的生产资料分布不均。
陈独秀认为:“封建主义时代只最少数人得着幸福,资本主义时代也不过次少数人得着幸福。
……主张实际的多数幸福,只有社会主义的政治。
”(P178)其次,批判资本主义是帝国主义产生的根源,是中国遭受外来侵略的原因。
“有许多人一面反对军国主义而一面却赞成资本主义,这真算糊涂极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和分配方法一天不废,侵略的军国主义如何能够废掉。
”(P133)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与国家结合就成为帝国主义,帝国主义不断地扩张造成了世界被瓜分。
评陈独秀
![评陈独秀](https://img.taocdn.com/s3/m/ad4f9ae5e009581b6bd9eb1d.png)
评陈独秀陈独秀(1879-1942),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人。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行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
对陈独秀先生,我觉得应从功与过两个方面来评价。
首先是功绩方面。
对于陈独秀的历史地位,已有很多著作进行了论述。
总的来说,我认为他主要有以下几大贡献:一.在辛亥革命之前陈独秀组建岳王会,借岳飞精忠报国抗击金人的精神,宣传鼓动革命,后来在辛亥革命过程中牺牲的烈士大多是出自岳王会可见,陈独秀领导的岳王会对推翻满清王朝的统治起了多大的作用二.新文化运动是陈独秀领导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他以《新青年》为战斗堡垒培养出一代以改造黑暗中国为己任的新人;他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率先向传统封建思想的堡垒发动了猛烈的攻击;他发动文学革命,把思想解放运动引向更加广阔的领域;他锐意改革北大文科,为青年学生开辟了思想自由的新天地。
众所周知,20世纪中国有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即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40年代的延安整风运动,70至80年代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在这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影响最早而且时间最长的当然是第一次,即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如果没有这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也就没有後两次思想解放运动。
後两次思想解放运动,都是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扬,与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三.被毛泽东成为“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的陈独秀,通过《新青年》,以科学和民主的思想惊醒了长期束缚在封建桎梏中的一代青年,于是在1919年5月4日这天掀起了思想解放热潮,这个潮流冲决了禁锢人们思想的闸门,它的影响远远不止于此,除了波及中国思想文化,政治发展方向,社会经济潮流,教育,亦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四.他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也是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主要的领导人。
陈独秀人物分析报告
![陈独秀人物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c04ee3f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08.png)
陈独秀人物分析报告陈独秀(1879年-1942年),原名高寿,字独秀,江苏常熟人。
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化活动家。
本文将从他的早期生活、政治理念和文化活动三个方面对陈独秀进行人物分析。
陈独秀早年伟岸的人格特质和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为他在思想政治领域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在上海南洋公学任教期间,陈独秀推崇西方科学与自然,崇尚民主和自由,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
他积极参与中国同盟会和同兴会等革命组织的活动,追求国家独立和人民幸福。
陈独秀对遭受封建压迫和国家割让的中国社会状况感到深深的忧虑。
他提出了“一切愿足下的心首恶者、勿问何人”和“信用至上”的主张,倡导逐步实现革命与改良的统一,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他强调要通过巩固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使中国能够摆脱列强的控制,实现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陈独秀的文化活动对于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他担任《新青年》杂志的主编,提倡新文化运动。
他提出了“实用主义文学”和“民众文化”等理论,鼓励文人撰写现实主义小说和描写工农生活的作品。
他倡导普及教育,提倡女性解放,呼吁废除传统礼教。
陈独秀的文化思想为当时的青年人提供了新的思想空间和创作方向,影响了后来的文化运动。
综上所述,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化活动家。
他在早年就展现出了追求真理、为人民谋幸福的坚定信念。
他的政治理念和行动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文化活动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陈独秀以他的智慧和才情,为中国近代政治和文化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浅谈陈独秀(吴云峰作)
![浅谈陈独秀(吴云峰作)](https://img.taocdn.com/s3/m/2431dc2b7375a417866f8f0b.png)
浅谈陈独秀摘要:一是对陈独秀思想的评述基本是按照陈独秀一生的命运和政治选择为脉络进行的。
这样一方面可以使读者对陈独秀的思想有个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前后比较,看出一个思想家思想变化的过程。
二是将陈独秀的思想与其生平事迹结合起来写,将其思想的发展轨迹置于其人生道路的变化之中。
这样可以使这本思想研究类的书变得生动、具体,读起来活泼一些。
我认为,一个人的思想表现在他的行动之中,因此把思想与行动结合起来写,就会更具体丰满,读起来也有趣味得多。
三是对陈独秀的思想进行了适当的点评。
关键词:陈学政治选择思想与生平事迹五四运动《新青年》正文: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共产党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对陈独秀的研究出现了比较热烈的局面,尽管学术界经常有人戏称“陈学”是“险学”,但“铤而走险”的研究者还是大有人在,于是此局面一直延续到今天。
综观近30年来对陈独秀研究的成果,确实非常丰硕。
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对陈独秀思想进行专门研究的是魏知信,他的著作《陈独秀思想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专门论述了陈独秀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轨迹。
1949年以前,有三本书涉及陈独秀的思想。
其一是王森然著作《近代二十家评传》(北平杏严书屋1934年6月10日初版),该书对陈独秀的思想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作了很中肯的评价;其二是郭湛波著《近五十年中国思想史》(北平人文书店1935年11月初版),该书对陈独秀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地位进行了评述,其观点很有价值;其三是尼司编《陈独秀与所谓托派问题》(新中国出版社1938年5月版),该书对陈独秀托派问题的历史背景以及由此引起的陈独秀与中共之间关系的变化进行了详细的交代,对于了解陈独秀的托派思想和托陈之间关系的变化很有帮助。
而我所做的研究是在吸取和学习了以上前辈和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之后所进行的。
如果没有他们的成果供我学习借鉴,不敢谈论“陈学”。
首先,我们关注陈独秀一生的命运和政治选择。
对陈独秀的客观评价
![对陈独秀的客观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5a80f528bcd126fff7050b1c.png)
对陈独秀的客观评价陈独秀,一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着重大影响而又十分特殊的领袖人物,民国以来,尤其是到五四运动、大革命和抗战前期,他一直都是一位大名鼎鼎、无人不晓的历史风云人物,并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他既是近代中国一位有重要影响而十分复杂的历史人物,又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争议最大的历史人物之一。
陈独秀出于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热忱,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并因此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离开了“举人“的旧路,踏上了“共产党”的新路。
陈独秀几乎参加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全过程,从拒俄运动、辛亥革命到反袁斗争;从励志会、青年会、暗杀团、欧事研究会到岳王会;从《国民日报》、《甲寅》、《安徽俗话报》到《新青年》都能看到他的身影,更为辉煌的是他成为了“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
“五四运动”既是指1919年5月4日的学生爱国运动,又是指这一时期的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最先撑起了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
他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掀起了思想解放运动的高潮。
无庸讳言,陈独秀在领导新文化运动中确实发表过一些过激的言论,对一些问题也确实是矫枉过正。
然而,矫枉过正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传统包袱过于沉重的民族来说,不啻为跳出窠臼的必要动力。
新文化运动的某些观点“固然偏激武断,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却不能不说,它是打破宗法礼制、圣贤名教一统天下的禁锢,为中国文化步入现代化进程,立下不世之功的。
” 因此,毛泽东和孙中山都对陈独秀领导的新文化运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然而,长期以来陈独秀新文化运动旗手的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突出,反而被其他文化人盖其锋芒。
对此,一位台湾的学者做出了公正的评价:“中国大陆的文化界长期以来高举鲁迅而贬低陈独秀,在台湾及海外则高举胡适而贬低陈独秀,两者都是有欠公平,而不合乎实际的。
事实上,陈独秀无疑是这一时代的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的领导者,而鲁迅和胡适乃是陈独秀主办《新青年》时代的左右大将罢”新文化运动中的陈独秀非常注重启迪民智、民德的工作。
陈独秀中国的早期领导人
![陈独秀中国的早期领导人](https://img.taocdn.com/s3/m/2164327b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72.png)
陈独秀中国的早期领导人陈独秀(1879年-1942年),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的早期领导人之一。
他的思想和贡献对中国的革命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以陈独秀的重要贡献为线索,探讨他在中国早期领导人的地位和影响。
一、陈独秀的生平经历陈独秀出生于江苏宜兴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早年受教于当地私塾,后考入南洋公学留学,接触到了当时新兴的思潮和政治理念。
在留学期间,他积极投身于学生社团,开始接触并研究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
回国后,他成为了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旗手之一,为新思想的传播和普及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陈独秀对中国共产党的贡献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积极参与并推动了党的建立和发展。
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他发表了《痛哭中国》等一系列重要演讲和文章,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和关注。
他呼吁青年学生走上政治舞台,致力于国家的解放和人民的解放。
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重要的动力和舆论基础。
陈独秀还在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组织并领导了一系列的党组织和工会,推动了党的思想和组织的发展。
他坚信农民阶级是革命的基本力量,主张党的路线应该服务于农民和劳动者的利益,这一思想影响了党的后续发展。
他还致力于与其他政治团体合作,推动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三、陈独秀对中国早期政治思想的影响陈独秀的思想和贡献不仅仅局限于共产党内部,他也对中国早期的政治思想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他提出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和革命的理论,并积极传播和推广。
他批评了当时封建社会的弊端和不公,呼吁人民追求真理和自由。
他的思想影响了许多学者和知识分子,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陈独秀还对中国文化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他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在推动社会主义革命的同时,也倡导了文化的自由和多样性。
他提出了学术独立自主、反对封建主义束缚的主张,影响了后来的文化界和学术界。
四、陈独秀的局限和争议尽管陈独秀在中国早期的革命活动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他也存在一些局限和争议。
浅谈陈独秀在一次国共合作中的作用
![浅谈陈独秀在一次国共合作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c0886ff6bcd126fff7050bde.png)
浅谈陈独秀在一次国共合作中的作用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曾经连续担任了5届中共中央总书记。
1921年底,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曾向中共建议,以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党内合作”方式来实现国共合作,但最初遭到陈独秀和大多数共产党人的反对。
1922年中共二大后,陈独秀主张设想实行国共两党的“党外联合”的原则,完全符合列宁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理论及远东劳动人民大会的精神。
1923年6月陈独秀主持召开党的三大,他认为中国无产阶级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非常幼稚,党又不能公开,只能做经济斗争,而不能做政治斗争,要做工人运动只有加入国民党。
中共三大确立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基本方针。
标签:陈独秀;国共合作;作用一从党的“一大”开始,中国共产党就对国民党采取了“攻击”、“排斥”的态度。
在党的“一大”决议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各党建立任何联系”,因此对其他各政党不分青红皂白地一律采取“独立的攻击政策”。
党认为当时的南北各派政党,都是争权夺利的,而不是为了真正改造中国的。
甚至把孙中山国民党同当时的北洋军阀视为“一丘之貉”。
在党的“一大”后,陈独秀和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对国民党态度的转变,而在推动这种转变的过程中,有一个人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个人就是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他于1921年6月來到中国,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工作,并帮助召开了党的“一大”。
党的“一大”结束后,同年底,他受邀去桂林拜访孙中山,在此后的半年多时间里,他同孙中山和国民党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并逐渐形成了一种认识,他认为孙中山领导下的南方是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和民族革命的基地,因此他进一步认为共产党与国民党应该合作从而开展国民革命。
1922年4月,当马林从广东回到上海后,他立即将自己的想法分别告诉了上海的国民党人和共产党人(因为当时国共两党的总部都在上海)。
经过多次讨论后,国民党同意共产党可以在国民党内进行共产主义的宣传。
但当马林将自己的想法提交给共产党人讨论时,便即刻遭到了中共中央领导人的强烈反对。
陈独秀评价(1)
![陈独秀评价(1)](https://img.taocdn.com/s3/m/51bd76a9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25.png)
陈独秀评价陈独秀(1879年-1942年),字公千,号一山,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发起人之一,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有着深远的影响。
陈独秀的思想主张理性、进步和民主,对于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对陈独秀进行评价与分析。
一、思想家的标志陈独秀作为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其主要思想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1.民主主义:陈独秀主张建立一个自由平等的社会制度,认为民主政治是解放人类的根本途径。
他强调人民权利的保障,主张实行普选制度,促进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这种民主思想对于当时封建专制的社会来说,无疑是一种革命性的进步观念。
2.科学思维:陈独秀崇尚科学思维,主张以科学的方法解决社会问题。
他倡导以理性和实证为基础,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
陈独秀运用科学思维分析社会问题,提出种种解决方案,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3.文化自信:陈独秀强调文化自信,提倡融合中西文化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的成果。
他认为,只有坚持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吸收现代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才能够真正实现中国文化的复兴。
陈独秀对于文化自信的强调,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4.教育改革:陈独秀主张进行教育改革,提倡以科学教育为核心,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能力的新一代人才。
他认为,只有通过教育改革,才能够满足国家现代化的需要,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二、陈独秀的影响力陈独秀的思想主张和政治活动对于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发起人之一。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篇章,对于中国的社会变革和文化进步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提倡以科学、民主、新道德为核心价值观,呼吁文化自信,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深入发展。
2.中国共产党的创立: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对陈独秀的评价
![对陈独秀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38176da6482fb4daa58d4bd6.png)
对陈独秀的评价(一)一枝独秀开正艳,狷介狂傲众人羡。
政治潦倒心失意,才华锋芒实难掩。
陈独秀,在政局混乱的时代,却生就一副不会钻营圆滑的傲骨和思想先进的才骨。
这也许决定了他未来在文化思想界的巨大成就和最终在政治上的郁郁不得志。
他在思想上的先进和自由,使他在文化领域和初期的政治生涯上取得了辉煌成就。
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创办《新青年》杂志;他是五四运动的倡导者,传播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创始人;是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深刻总结苏联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教训的人。
然而,即使他光芒耀人如此,终由于他的狷介狂傲和固执的个性,使他命运多舛。
他曾被推选为中央局书记,但是大革命中,即使他心中百般反对共产国际的指令,但却最终执行。
而在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国际将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他,他被冠以“右倾投降主义”(后改为“右倾机会主义”)的罪名。
他了解到苏联共产国际与自己思想的偏差,于是准备组织托派,而这一举动和他在对中东问题的不同意见导致他被开除党籍。
但即使这样,固执坚持的他依旧不悔。
他在看待问题时,有时的确过于偏激,掺入了自己的感情因素。
他认为,斯大林统治时期的苏联,并非社会主义国家,而是“世界列强之一。
”他是深深厌恶斯大林的,但这样说,过于偏激了。
另外,他应该及时抵制共产国际的错误决策,作为那时中共的最高领导,如果他真的努力去抵制,还是可以在自己的国家上采取正确的决策。
从人性的角度,他所处的混乱复杂社会背景决定他这样一个毫无心机、没有手段、光明磊落的人难以担当一个新兴政党的领袖,但这却不能淹没他的大学者、大专家的贡献。
(二)在20世纪初期的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亲身参与了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之间的几乎所有事件,他就是陈独秀。
陈独秀一生是非功过众说纷纭,而面对这样一个历史人物,我是这样看待的。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他的功绩有以下几点:在辛亥革命之前陈独秀组建岳王会,借岳飞精忠报国抗击金人的精神,宣传鼓动革命,后来在辛亥革命过程中牺牲的烈士大多是出自岳王会,可见,陈独秀领导的岳王会对推翻满清王朝的统治起了多大的作用!新文化运动是陈独秀领导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陈独秀中国的奠基人与民族英雄
![陈独秀中国的奠基人与民族英雄](https://img.taocdn.com/s3/m/b3ea6320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fe.png)
陈独秀中国的奠基人与民族英雄陈独秀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教育家和思想家,他被广泛认为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一位民族英雄。
陈独秀的贡献为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政治家的才能陈独秀具备卓越的政治家天赋,他在政治领域的工作为中国的革命事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陈独秀积极参与了中国的社会运动,并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坚定的领导和思想指导。
他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并通过自己的言论和行动鼓舞了无数人民参与到这一伟大事业中。
二、教育家的光荣陈独秀在教育领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曾经担任过北京大学的校长一职,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宝贵贡献。
陈独秀提倡新教育思想,主张培养自主思考和独立意识的学生,推崇知识的综合性和实用性。
他的教育观念和努力为中国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思想家的贡献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思想贡献对中国的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影响。
他主张文化独立和自由,反对传统封建思想的束缚。
陈独秀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变革和民主发展的理论,为中国的进步思潮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他的思想观点深入人心,在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推动了中国的革命与进步。
四、民族英雄的身影陈独秀的贡献和奉献使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民族英雄。
他为中国的光明未来不懈努力,为中国人民谋求解放和独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他的勇气和无私精神鼓舞了无数人士参与到中国革命的浪潮中。
陈独秀以自己的行动和智慧为中国人民树立了崇高的榜样,成为了中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
总之,陈独秀是中国的奠基人与民族英雄。
他以出色的政治家、教育家和思想家的身份,在中国的革命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力。
他的贡献和奉献使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浅谈陈独秀的民主思想
![浅谈陈独秀的民主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a1f12be7b8f67c1cfad6b82c.png)
浅谈陈独秀的民主思想陈独秀作为提倡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的倡导人之一,创办了《新青年》,在中国大地上喊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号召文人和知识分子在思想界展开一场大革命,势将破除中国的专制与愚昧思想,向西方学习,宣传西方的自由民主精神。
民主与科学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放眼当时中国社会的现状,尤其是当时的政治问题,1919年前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压迫人民,前有袁世凯称帝,妄图在中国继续实行专制统治,后又与日本签订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在国内征收重税,民不聊生。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虽已在辛亥革命之时被推翻,且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中所体现出来的自由平等、三权分立等西方的民主精神,确实在中国的知识分子中广为传颂,但它并没有真正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在社会下层,仍然是封建专制思想盛行,根深蒂固,因此,仅仅在知识界所宣扬民主精神是远远不够的,中华民族若要真正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推翻列强对中国人民的压迫,必须要在全社会展开一场思想革命,革除旧有的封建思想,让民主科学深入到群众中去。
陈独秀为新文化运动的推动做了非常大的贡献,他认为:“中国号称有五千年文明,但这个文明最缺乏的就是人类文明必须具备的两种元素:民主与科学。
这就是中华文明长期在“黑幕层张,垢污深积”的泥淖中徘徊不前的根本原因”,因此新文化运动反传统、反礼教,提倡民主与科学,陈独秀还创办了《新青年》,以此为阵地,宣扬民主思想。
除此之外,陈独秀也从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坚持信奉马克思主义,他作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人之一,坚持通过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要把民主这“资产阶级的专有物”变成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共享之物,他所坚持的民主思想不仅是对中国近代民族独立起着重大影响,对日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建设也有着很大的帮助。
至于陈独秀在国民革命中放弃革命领导权,社会上普遍将其视为右倾机会主义和投降主义,在我看来是有偏颇的,当时国民革命和列强不甘放弃对中国控制的大背景下,以及蒋介石叛变革命的一系列事件,我们不能不考虑大的社会背景,而针对陈独秀放弃领导权将其定义为投降主义。
陈独秀的客观评价介绍
![陈独秀的客观评价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6abcf146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7b.png)
陈独秀的客观评价介绍陈独秀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行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及首任总书记,中共一大至五大期间党的最高领袖,后来在大革命中陈独秀被批为右倾主义,最后被开除党籍,下面由店铺为你提供对陈独秀的客观评价,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陈独秀的客观评价介绍曾经人们因为陈独秀在大革命后期的右倾机会主义而否定了他的一生,但是时间和真相告诉了我们陈独秀是被右倾的,真正犯错的是当时苏联引导的共产国际。
陈独秀的一生都在反对,最早的时候和胡适之间的书信往来就是胡适对他的评价,所以两位虽然道路不通,但却是终生的知己。
从研究陈独秀的学者书中我们看到了陈独秀是那代知识分子救国的缩影,为了国家和民族他们又献身的精神,这是人格的高度,是值得我们赞扬的。
陈独秀的一生奉献了两个儿子的生命,将自己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革命,他在世的时候入狱四次,晚年生活贫困,最后在疾病中去世,活着的时候没有鲜花与掌声,而且成为自己同志的打击对象。
众矢之的,所以他很冤屈,大革命的失败他承担了全部的责任,但是事实上错误在苏联。
陈独秀的一生其实对中国的贡献是功大于过的,但是他遭受的打击却非常惨重。
陈独秀是中国真正的英雄人物,陈独秀贡献一有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二是领导了五四运动,三是创建了共产党。
但他的过错在与不得不执行共产国际的政策向国民党的让步,最后不能忍罪名而被开除党籍。
陈独秀的一生是爱国的,而且宁折不屈,为真理而奉献一切,对陈独秀的评价虽然现在还有很多人是负面,但是小编相信总会有一天,陈独秀头上那顶“右倾机会主义”的帽子也会脱掉的,中国总会给与陈独秀一个公正合理的评价。
陈独秀嫖娼案是真的吗陈独秀在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的时候曾有一起嫖娼案,陈独秀好友胡适曾指责当时小报的报道和人们的传言都是无稽之谈,部分文界学者竟视之为真,真是奇怪。
嫖娼是陈独秀和夏元瑮都做的事情,但是将挖伤某妓之下体是人们借着私人行为对陈独秀的公然攻击。
陈独秀嫖娼是真的,但是挖伤妓女下体是假的。
说一说陈独秀不为人知的另外几方面
![说一说陈独秀不为人知的另外几方面](https://img.taocdn.com/s3/m/53acdf01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84.png)
说一说陈独秀不为人知的另外几方面说起我们安徽安庆的名人,首先就要说一说陈独秀其人。
陈独秀前半生的辉煌和他后半生反差很大。
前期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者之一。
后期则是一个贫困潦倒的普通人。
他的辉煌众所周知,后半生则了解的人很少,今天我们就从陈独秀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来说一说陈独秀其人。
一,曾是暗杀团成员1905年9月24日,在北京火车站曾发生了一起著名的暗杀满清五大臣亊件。
陈独秀同乡出身安庆的革命志士吴、樾因痛恨满清预备立宪的骗局,怀揣炸弹混上火车,谋炸出国考察的五大臣,事败后英勇牺牲。
现在安庆市中心还有最热闹的一条街被命名为吴越街。
这一暗杀行动是陈独秀、吴越、赵声等革命志士们多次密谋的行动。
这个吴越烈士跟陈独秀既是同乡也是志同道合的好友。
事发数天后,陈独秀接到了吴越派人转交的两部遗著《暗杀时代》和巜意见书》,还传来了烈士遇难前留下的遗言:“若遇难,将上述书稿转交杨笃生或陈仲甫”。
看到好友牺牲,陈独秀一连在《甲寅杂志》上发表数篇文章,盛赞吴越是“有道德、有诚意、有牺牲的精神”,并将《意见书》节录刊载于自已创办的巜安徽俗话报》,使吴越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
陈独秀曾为吴越壮举写过一首诗“伯先京口夸醇酒,孟侠龙眠有老亲,仗剑远游千里外,碎身直捣虎狼秦。
”诗中的伯先即是广州起义的总指挥赵声,孟侠即是吴越。
把吴越比作古代刺秦的英雄荆轲。
在吴越临行动前,陈独秀还写了这样一副对联为其壮行“推倒一时豪杰,扩拓万古心胸”。
从这些诗和对联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陈独秀、吴越等革命志士们的英雄气概。
在那个特殊时代,很多后来成为名人的人如蔡元培、黄兴、章士钊等人都曾主张过暗杀行动。
二,国学大师和书法大师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领导五四运动,传播共产主义学说这些壮举很多人都知道就不多说了,这里说一说很多人都不知道的陈独秀的另一面,即陈独秀还是一个造诣深厚的国学大师和书法大师。
我国当代著名学者王森然曾这样评价陈独秀:“若苟能专门致力于理论学习,则当代名家,实无其匹。
陈独秀中国的创始人与理论家
![陈独秀中国的创始人与理论家](https://img.taocdn.com/s3/m/b47234c0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bb.png)
陈独秀中国的创始人与理论家陈独秀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本文将探讨陈独秀作为中国的创始人与理论家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一、陈独秀的背景与早年经历陈独秀于1879年出生在江苏天长一个农民家庭,自幼聪慧好学。
他通过自学考取了上海圣约翰大学并前往美国留学。
在美国期间,他接触到了西方的民主思想和社会主义思潮,深受其影响。
回国后,陈独秀从事新教传教工作,并积极参与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
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提倡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在促进中国社会变革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陈独秀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陈独秀在1918年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前身——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他担任了该组织的总书记。
随后,他积极参与组建中国共产党,并于1921年参加了党的一大,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陈独秀对于党的组织建设和理论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提出了中国革命必须依靠工人阶级等理论观点,并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的初步思想框架。
三、陈独秀的思想与理论贡献陈独秀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思想和理论贡献不容忽视。
他提出了“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思想,强调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联合,认为这是实现中国革命的基础。
此外,陈独秀还积极倡导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提出了改革传统文化和制度的重要性。
他主张要推动社会变革,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的新中国。
四、陈独秀的教育思想与实践陈独秀在教育方面也有着重要的贡献。
他强调人民教育,倡导以工农为主体的教育体系,主张注重培养人民的自我教育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陈独秀也关注女性教育和儿童教育,提倡妇女解放和儿童教育的重要性。
他主张要为妇女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推动妇女的解放和发展。
五、陈独秀的影响与评价陈独秀作为中国的创始人和理论家,对于中国革命和社会变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倡导的民主、科学和社会主义思想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对陈独秀思想总结
![对陈独秀思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8b8ce69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ed.png)
对陈独秀思想总结陈独秀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政治家、思想家,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
陈独秀主张民主与科学,强调实践与改革,提出了许多具有启发意义的思想观点。
首先,陈独秀强调了个人自由与人权。
他认为人权是普遍适用的,不论种族、性别、阶级等,每个人都应该拥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他主张废除封建制度,推行平等主义,为每个人提供发展的空间和平等的机会,以改善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其次,陈独秀关注社会进步与现代化。
他认为只有通过科学与技术的进步,社会才能真正富裕。
他提倡现代教育,重视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鼓励人们追求知识和智慧,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陈独秀还强调实践与改革的重要性。
他认为知识是通过实践得来的,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因此,他主张人们要勇于实践,不断地改革和创新。
他强调革命是实践的结果,通过实践和改革,人们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
此外,陈独秀也关注社会正义与底层群体的权益。
他主张废除封建和剥削制度,追求社会的公正和平等。
他批判了封建社会的不公和剥削,呼吁底层人民的团结和争取自己权益的斗争。
他主张底层群体要发自内心地认同自己的阶级地位,争取自己的权益,通过自己的力量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
最后,陈独秀主张与倡导民主与政治改革。
他认为只有建立真正的民主制度和政治体制,人们才能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实现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幸福。
他强调要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总的来说,陈独秀是一个积极进步和实践主义的思想家,他对中国现代化、民主进步和社会平等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他的思想和观点引领了当时的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发展。
尽管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他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不断紧张,但他的思想与理念对中国的现代化和民主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陈独秀的思想总结起来就是:个人自由与人权、社会进步与现代化、实践与改革、社会正义与底层群体的权益以及民主与政治改革。
对陈独秀思想总结
![对陈独秀思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f1e95ca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9d.png)
对陈独秀思想总结陈独秀(1879-1942)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他被誉为中国共产主义思想的奠基人之一。
陈独秀的思想主张以反帝反封建和推进社会变革为核心,他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和理论,对中国历史和政治思想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对陈独秀的思想进行总结,详细阐述他的观点和理论。
首先,陈独秀强调了人民解放和社会革命。
他认为,中国面临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只有通过彻底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人民真正得到解放。
陈独秀主张工人阶级是革命的主力军,只有通过工人阶级的组织和斗争,才能推动社会的转型和进步。
他提出了“工人运动当代化”的思想,主张将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与国际工人运动相结合,以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最终目标。
其次,陈独秀关注农民问题和农村革命。
他指出,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在于农村的落后和农民的贫困。
陈独秀认为,只有通过农民群众的觉醒和组织,才能推动农村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他提出了“农村革命化、农民政治化、农民实力化”的思想,强调农民不仅仅是社会经济的基础,更是革命的主力军。
他主张通过农村合作社的组织和发展,培养农民的意识和力量,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的胜利。
此外,陈独秀还对文化和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
他认为,教育是社会变革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只有通过教育和文化的改革,才能培养出具有革命意识和素质的新一代。
陈独秀主张革命的教育和民族的教育相结合,提倡发展以本土文化为基础的教育体系。
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反思,旨在推动新文化的兴起和发展,以满足时代的需求和挑战。
最后,陈独秀提出了党的建设问题。
他认为,只有通过建立一个具有高度纪律性和统一意志的政党,才能推动革命事业的进行。
陈独秀主张党的领导是革命的核心,只有通过党的发展和壮大,才能实现革命的最终胜利。
他强调党的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加强党的组织和纪律的思想,旨在确保革命事业的顺利进行。
总而言之,陈独秀的思想主要集中在人民解放、社会革命、农民问题、教育改革和党的建设等方面。
党史人物评析-陈独秀
![党史人物评析-陈独秀](https://img.taocdn.com/s3/m/aefe82b2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ba.png)
陈独秀的生平
• 他后来因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被 撤销党职,转向托派立场,被 开除出党,受到国民党政府的 迫害和监禁。
• 抗日战争期间,他拥护国共合 作,反思苏联模式的缺陷,批 判斯大林的极权主义。
陈独秀的生平
• 1942年5月27日,在 四川江津病逝。
• 1943年1月,陈独秀 葬仪在江津“康庄” 前坡举行。墓文为: 独秀陈先生之墓。
• 陈独秀也有一些缺陷和错误。他在国共合作时期过分 高估了国民党的革命性和可靠性,忽视了国民党内部 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他在被开除出党后过分依赖了托 派的意见和指示,忽视了中国革命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他在抗日战争期间过分保守了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忽视了中共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陈独秀的影响
陈独秀的思想
• 他在国共合作时期提出了任务解析论,认为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 ,建立一个民主共和国,而不是直接实现社会主义。他认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动力是无产阶级 和农民阶级,而不是资产阶级或小资产阶级。他认为中国共产党应该与国民党合作,利用国 民党的影响力和组织力,发动广大群众参与革命,而不是与国民党对抗或取代国民党。他认 为中国共产党应该遵循共产国际的指导,而不是独立自主或与共产国际决裂。
陈独秀的影响
陈独秀的影响
• 陈独秀对中国近现代史有着重要的影响。他在新文化 运动中打破了封建文化的束缚,为中国思想界带来了 一股清新的气息。他在五四运动中引进了马克思主义 ,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指导。他在中国共产 党的创建和发展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为中国革命积 累了经验和教训。
陈独秀的影响
• 他在被开除出党后转向托派立场,认为斯大林背叛了列宁的遗志,建立了一个官僚专制的体 制。他反对斯大林对中国革命的干涉和指挥。他提倡无产阶级多党制和工人民主。他批判中 共领导的农村武装斗争,主张城市为中心的国民会议运动和工人运动。
陈独秀的英雄事迹心得体会
![陈独秀的英雄事迹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70587013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a3.png)
陈独秀的英雄事迹心得体会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伟大的先驱者和开拓者,他的英雄事迹让我深受感动和启发。
通过研究和了解他的一生,我深信他是一位具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伟人,他的拼搏精神和创新思维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陈独秀生于1879年的湖南省湘乡市,出生在一个封建社会的家庭中。
然而,他并没有在传统观念的桎梏下停留,而是积极寻求理想和进步。
他的英雄之处在于他从小就对知识的渴望,并通过勤奋努力获得了优秀的学业成绩。
这种不畏艰辛的精神让我深感敬佩,鼓舞了我追求梦想的决心。
在陈独秀的革命生涯中,他曾参与并领导了多次改革运动。
他是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他对社会矛盾的敏锐洞察力和对社会变革的独特见解启发了我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他提出了“学无止境,革命抒词”的理念,鼓励人们不断学习、不断改变,这一思想让我明白只有与时俱进、不断进取,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社会的进步。
在陈独秀的革命活动中,他通过斗争和奋斗,致力于改变中国封建社会的命运。
他倡导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社会思想解放的重要阶段,推动了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
他在文学艺术、教育、政治领域的改革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以后的社会变革奠定了重要基础。
他的事迹让我明白改变社会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坚持不懈的奋斗,只有在持之以恒的努力下,世界才会发生改变,自己才能成为一个积极的影响者。
陈独秀的革命理念和行动使我深受启发。
他坚信马克思主义能够为中国带来真正的进步和解放,为此义无反顾地投身于革命事业。
他坚持信仰,追求真理,不断学习和思考,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他的英勇和智慧使我意识到只有通过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能力,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陈独秀的一生充满着失败和挫折,但他从未放弃过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他坚持自己的理想,坚守自己的原则,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屈服于压力和困境。
他的坚持和勇气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我明白坚定的信念和毫不动摇的意志是克服困难和取得成功的关键。
浅谈《陈独秀之新青年》
![浅谈《陈独秀之新青年》](https://img.taocdn.com/s3/m/fb9c3029b4daa58da0114ac0.png)
浅谈陈独秀之《新青年》提到《新青年》和陈独秀,我们都不得不首先了解一下有关的历史背景。
当时,中国正处于深重的内忧外患之中。
袁世凯加紧复辟。
在思想文化上鼓吹封建思想和尊孔读经的旧文化。
一些曾经追随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意识到,要在中国实现民主共和政治,必须广泛开展一个“改造国民性”的思想运动,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取代封建主义思想,来唤起民众。
他们开始从先前热衷于旧政党政治活动转向从事思想启蒙运动。
出生于封建官僚地主家庭的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就是在上述历史背景和指导思想下创办起来的。
它的出现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标志着这一时期思想启蒙运动的开始。
《新青年》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对封建迷信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和批判。
唤醒了大批爱国人士。
《新青年》从1915年创刊到1922年休刊,其间有7个年头。
这7年,是中国知识分子,尤其是青年知识分子思想大解放的年代,是新旧思潮大激战的年代,也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年代。
《新青年》适应了时代的要求,指引着这个时代前进的步伐,培育了整整的一代青年。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袖人物,如毛泽东、周恩来、恽代英、蔡和森等都受过它的深刻遍和重要影响。
毛泽东说"《新青年》是有名的新文化运动的杂志,由陈独秀主编。
当我在师范学校做学生的时候,我就开始读这一本杂志。
我特别爱好胡适、陈独秀的文章。
他们代替了梁启超和康有为。
成了我的模范。
”恽代英等写信给《新青年》说:“我们素来的生活,是在混沌的里面,自从看了《》渐渐的醒悟过来,真是像在黑暗的地方见了曙光一样。
”虽然有评价说《新青年》不会辩证的看问题,写到的好就是大好,坏就是大坏。
但是我认为在当时混乱的背景下,再说些模棱两可的话,发表一些模棱两可的文章是不能深入人心的,激烈的言辞和猛烈的抨击与颂扬才能触动沉睡中的中国人,这也正是《新青年》受到广大愤青追捧的一个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陈独秀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有一位学者不得不提,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举起了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对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至今还在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进程;他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刊物,教育、引导了整整一代人…他就是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的总司令陈独秀先生。
他以《新青年》、《每周评论》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积极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文学革命,反对封建的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
文化解放道路是一条悲壮之路。
辛亥前后十余年,陈独秀一肩行李、一把雨伞,足迹遍及江淮南北,到处物色革命同志。
在诸多活动中,他以办报刊为核心。
三餐食粥,臭虫满被,亦不以为苦。
先后办报刊数十种,“我办十年杂志,全国思想都全改观。
”这并无任何自夸的成分。
新文化运动前夕,陈独秀堪称新派独一无二的思想领袖,那时蔡元培、胡适、鲁迅等人的影响力远远赶不上他。
陈氏云:“社会的中坚分子应该挺身而出,组织有政见、有良心的、以国民为后援的政党,来扫荡其它对人民无用、腐朽的政党。
”在北大担任文科学长的几年,是陈独秀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
他在校期间,进行了几次慷慨激昂的演讲与空前绝后的举动,其他教授们是不敢效仿的。
陈氏如是说:“若夫博学而不能致用,漠视实际上生活上之冷血动物,乃中国旧式之书生,非二十世纪新青年也。
”他一辈子都以“新青年”自居。
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杰出的政论家。
他的政论文章汪洋恣肆、尖锐犀利。
《敬告青年》等很多篇章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少有的、杰出的代表作,至今仍给人很多启发。
五四运动能够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发生那么大的影响,与陈独秀的活动、指导、影响是分不开的。
在高度评价五四运动历史功绩的同时,不能忘记陈独秀在其中的巨大历史功劳。
在其它各处领域他也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他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
他传播马克思主义虽然没有李大钊早,但他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是当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其重要作用是任何别的报刊不能替代的;他是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创始人;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主要
的领导人。
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从中共“一大”到"五大"的领导集体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这一代领导集体,对于中国革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例如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民主革命总路线的基本思想、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党的队伍也从50多人迅速发展到6万多人,为后来的革命奠定了一个重要的基础,其功劳是不容抹杀的。
晚年陈氏所做的有两件事:一是重估一切价值,“将我辈以前的见解,彻底推翻”。
他对早年所信奉的“主义”进行了全盘的反思和清理。
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深刻总结、反思苏联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教训的人。
他晚年的民主思想,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对民主政治的最深刻的思索,至今很少有人能够超越,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辉,仍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另一项工作是语言文字学研究。
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杰出的大专家、大学者。
他晚年进行的文字学研究,是极其重要的学术成果。
“悠悠道途上,白发污红尘,沧海何辽阔,龙性岂能驯。
”陈独秀是革命家而非政治家。
政治家是无人格无人性无人情的,而革命家则是单纯而天真、固执而顽强的侠客和文人的结晶体,亦即葛兰西所说的“哲学的实践者”。
陈独秀在法庭上:“弱冠以来,反抗清帝,反抗北洋军阀,反对封建思想,反抗帝国主义,奔走呼号,以谋改造中国,实现自由社会。
”的慷慨陈词;他那即使面对现实社会的黑暗也从未冷却的热情…那对于信念的坚定。
正如他所说:“即使全世界都隐入了黑暗,只要我们几个人不向黑暗附和、屈服、投降,便能够自信有拨云雾而见青天的力量。
”在如今的社会发展之路上,我们要吸收陈独秀先生的先进思想,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定能将中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