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歌》歌词蕴含的真实故事—《英雄不朽》观后感500字
1小学生《英雄不朽》观后感
![1小学生《英雄不朽》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1634fa14028915f804dc2b8.png)
爱国,永恒的主题
——《英雄不朽》观后感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分为爱国、勇敢、团结、自强四个环节。
在第一环节中,93岁的著名表演艺术家秦怡给我们讲述了一段关于《国歌》来历的故事。
1933年3月11日,日军调集大炮、坦克强攻古北口长城防线。
重炮打在城墙上,轰开了一个缺口,日军冲了上来。
守军兄弟从三面涌来,在缺口处与敌人搏斗。
由于日军武器先进,连杀了我军三百多人。
他们的身体堆成了一座小山,堵住了缺口,不让日军攻进长城。
在聂耳的创作中,“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句歌词是当时英雄们英勇守卫国家的真实写照。
就像何炅叔叔说的,“炮火也许会摧毁我们的身体,但磨灭不了我们的精神。
”
守军战士多么爱国,为了守护家园,奉献出自己的生命。
我们处在相对和平的社会,不需要我们像王二小那样与敌人斗智斗勇。
但是,爱国之心却时刻不能丢却,爱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作为小学生,爱国就应该诚实守信,讲究社会公德。
在生活中遵守交通规则,乘汽车主动买票给老弱病残让座,爱护公共财物,注意节约每一度电,不浪费一滴水,爱惜粮食,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
作为小学生,爱国就应该努力学习。
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节操,唱好每一首歌,画好每一幅画,完成好每一次作业,做好每一次课前准备,积极参加每一项活动……教育家陶行知说:“今天多做一分学问,多养一分元气,将来就能为国家多做一分事业,多尽一分责任”。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承载着民族的期望。
让我们就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热爱我们的祖国吧!。
《国歌》观后感
![《国歌》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cf33aad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26.png)
《国歌》观后感《<国歌>观后感》“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每当这激昂的旋律响起,我的心中总是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澎湃情感。
观看了关于国歌的相关影片之后,这种情感更是被放大了无数倍。
影片中,那一段段历史的画面重现眼前,仿佛将我拉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年代。
我看到了无数英勇的中华儿女,为了国家的尊严,为了民族的独立,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战斗之中。
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决绝,那是一种对侵略者的痛恨,对祖国深沉的热爱。
其中有一个场景让我印象极为深刻。
那是一场激烈的战斗,战士们在前线奋勇杀敌。
炮弹在身边不断爆炸,子弹呼啸着从耳边飞过,但他们没有丝毫退缩。
一位年轻的战士,脸上还带着些许稚嫩,可他的眼神却无比坚毅。
他冲锋在前,手中的枪不停地射击,嘴里高喊着“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一颗子弹飞来,他的腿部受伤了,鲜血染红了他的裤腿,但他只是简单地包扎了一下,又继续投入战斗。
在战火的间歇,他靠在战壕里,和身边的战友一起唱起了国歌。
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却充满了力量。
那一刻,我仿佛能感受到他内心的信念,那是对胜利的渴望,对祖国未来的期待。
还有一位老母亲,她的儿子奔赴前线,她每天都在家中祈祷,希望儿子能够平安归来。
当她听到国歌响起,眼中饱含泪水。
她知道,儿子是在为了国家的尊严而战,她为儿子感到骄傲。
她默默地在家中做着后勤工作,为战士们缝补衣服,准备干粮。
她的每一针每一线,都饱含着对战士们的关爱和支持。
看着这些画面,我的心被深深触动了。
国歌不再只是一首简单的歌曲,它是历史的见证,是无数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壮丽篇章。
它承载着我们民族的苦难与抗争,也承载着我们的希望与梦想。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
没有了战火的硝烟,没有了生死的考验。
但国歌依然时刻提醒着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历史,不能忘记那些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付出的人们。
当我们在学校里,在升旗仪式上唱响国歌时,我们应该想一想,这旋律背后的意义。
国歌背后的故事观后感500字
![国歌背后的故事观后感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c8b53d91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26.png)
国歌背后的故事:历史的见证、文化的传承、精神的
象征
国歌背后的故事观后感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国歌是代表一个国家的歌曲,是国家的象征之一。
在观看国歌背后的故事时,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国歌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首先,国歌的背后是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的缩影。
每一首国歌都代表着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状况。
通过了解国歌的创作背景和意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例如,《义勇军进行曲》代表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和不畏强暴的决心;《黄河大合唱》则表现了中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愤慨。
其次,国歌的背后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信仰。
国歌不仅仅是音乐作品,更是精神符号和信仰寄托。
在聆听国歌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旋律的美妙,更可以感受到其中的力量和信念。
这种力量和信念来自于人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是一种深层的情感和精神追求。
最后,国歌的背后是一个社会的凝聚力和团结力。
国歌是一个国家的共同语言和共同情感,它能够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整个社会的凝聚力和团结力。
在观看国歌背后的故事时,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
总之,国歌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传承、精神的象征和一个民族的凝聚力。
在欣赏国歌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故事和意义,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底蕴和价值观念。
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国歌的尊严和权威性,维护国家的形象和荣誉。
《国歌》观后感
![《国歌》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32f617c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1a.png)
《国歌》观后感《<国歌>观后感》“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当这激昂的旋律响起,我的内心总是涌起一股强烈的情感,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紧紧抓住。
最近观看了有关国歌的影片,那一幕幕画面,那一段段历史,真的让我感触良多。
影片中,展现了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国家面临着外敌的侵略和压迫,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我们的土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老百姓们流离失所,眼神中充满了恐惧和无助。
可就在这样的绝境中,那激昂的国歌声响起,犹如一道划破黑暗的闪电,给予人们希望和勇气。
我看到一群年轻的学生,他们原本应该在教室里安心读书,享受青春的美好时光。
但国难当头,他们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
他们的脸上还带着些许稚嫩,可眼神却无比坚定。
他们在街头奔走呼号,宣传抗日,高唱着国歌,号召人们团结起来,抵抗外敌。
他们的声音或许因为紧张而颤抖,但那股热情和决心却让人动容。
他们手中挥舞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在向全世界宣告:我们不会屈服!还有那些浴血奋战的战士们,他们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
每一次冲锋,每一次呐喊,都伴随着国歌声的激昂旋律。
他们的身上伤痕累累,鲜血染红了他们的衣衫,但他们依然勇往直前,毫不退缩。
因为他们心中有国,有那首代表着民族尊严和不屈精神的国歌。
他们知道,自己的背后是祖国,是亲人,是千千万万同胞的期望。
他们要用自己的生命,捍卫这片土地,捍卫国家的尊严。
有一个场景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一位受伤的战士,倒在血泊中,他的嘴唇干裂,眼神已经有些迷离。
但当远处传来国歌声时,他仿佛突然有了力量,艰难地抬起头,跟着哼唱起来。
那微弱却坚定的声音,让人忍不住落泪。
他知道,自己可能即将离开这个世界,但他相信,只要国歌还在传唱,只要国人的斗志还在,胜利终会到来。
看到这些画面,我不禁想到了如今的生活。
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没有战争的硝烟,没有炮火的轰鸣。
我们可以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可以在美丽的公园里玩耍,可以和家人一起享受温馨的时光。
《国歌》观后感
![《国歌》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b6042da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9c.png)
《国歌》观后感
《国歌》观后感
《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每次国歌响起,脑海里瞬间就会被先烈们的英雄形象所占据。
为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了新中国,无数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无所畏惧奋勇向前。
《国歌》这部电影真实的重现了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中国人民备受压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场景。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于是,无数的先辈们站了出来,带领大家打败侵略者、打倒压迫,让中华民族重新崛起。
也正是这首《义勇军进行曲》,让无数的中华儿女挺起了不屈的脊梁,就像是吹起了冲锋的号角,不怕流血、不怕牺牲、不怕面对任艰险,前进,万众一心,用血肉筑起我们新的长城。
我被影片中的`英雄人物和事迹所深深的震撼和感动。
面对侵略和压迫,没有人退缩,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我们的新中国,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浇铸而成。
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呢?
国旗升起,国歌响起。
雄壮的旋律,让我们铭记先烈们的英勇和牺牲。
挺起我们的胸膛,努力学习,作为一名中华儿女,为我们的国家未来变得更加强大而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XX开学第一课英雄不朽观后感:国歌精神
![XX开学第一课英雄不朽观后感:国歌精神](https://img.taocdn.com/s3/m/5a1d27e3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15.png)
XX开学第一课英雄不朽观后感:国歌精神看了央视一套9月4日的《XX开学第一课:英雄不朽》,真的感叹万千。
第一感激节目组精心选择的佳宾和演出艺人。
佳宾们通过度享故事的形式,很真实很饱满的还原了那时的情景,让我加倍的感触和意识到,此刻的幸福生活,是先辈们用钢铁般的意志和大无畏的精神为咱们闯下来的。
让我印象比较深的佳宾是秦怡奶奶。
白发苍苍的她坐着轮椅给咱们讲述了国歌的故事。
通常一个国家的国歌,承载着那个民族最深沉的经历。
咱们大伙儿必然都在各类场合下唱过无数次的国歌,专门是每次唱起我都有种兴奋又自豪的心情。
可是,在看《开学第一课》之前,我对国歌的印象或许只停留在“作者是聂耳,名字叫做《义勇军进行曲》“这一简单的层面上。
但是这次通过秦怡奶奶的分享,我才明白这首让我无数次兴奋光荣自豪的乐曲产生进程也充满艰辛。
国歌里有一句歌词叫做“把咱们的血肉,筑城咱们新的长城”。
这句话是因为那时仇敌在长城的城墙上打开了一个缺口,咱们的战士们就义无反顾的用自己的肉体一波一波的挡在了缺口前,直到打退最后一批仇敌。
“咱们万众一心,冒着仇敌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这些歌词突然变得如此沉甸甸,因为那都是血和命的分量。
一朝报国不图返,青山忠骨郁葱葱。
而且,因为那时抗战期间条件艰苦,没有钢琴能够边弹边修改,聂耳就拜托他的好朋友金焰帮他一遍遍唱出来,直到改到中意为止。
听到满头白发的秦奶奶讲完那个故事,我的感动也满在内心。
我突然明白了什么缘故每次我听到《义勇军进行曲》的时候都如此的心潮彭湃。
国歌是活的啊!它的每一句歌词都是一个有血有肉让人泪目的故事;它随着战斗的炮声一遍遍被唱响、修正。
或许在将士们奋勇杀敌的时候,那个曲调给过他们鼓舞;或许在艰巨的创作期间,咱们解放军的捷报给了“国歌”创作的更多灵感。
是啊,战士们每次的为了成功为了和平的冲锋就比如这首歌曲的产生:没有钢琴,咱们就唱出来一遍遍改!没有良好的武器装备,咱们就多用策略取得成功。
《国歌》观后感
![《国歌》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3980c7b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ba.png)
《国歌》观后感《<国歌>观后感》“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每当这激昂的旋律在耳边响起,我的心中总会涌起一股强烈的情感。
前几天,我观看了电影《国歌》,这部影片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影片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田汉、聂耳等一群爱国志士,为了唤醒民众的爱国意识,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的过程。
影片中的田汉,是一位充满激情和正义感的剧作家。
他目睹了国家的苦难和人民的痛苦,心中充满了悲愤。
他用手中的笔,写下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剧本,试图唤起人们的反抗精神。
而聂耳,这位年轻的音乐家,满怀对祖国的热爱,为田汉的词谱上了激昂的旋律。
他们在艰难的环境中,不畏强权,不惧危险,只为了让这首能够代表中华民族精神的歌曲传遍大江南北。
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个场景,是田汉在看到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后,那种愤怒和无奈的表情。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痛苦和坚定,他咬着牙,握紧拳头,仿佛在心中发誓一定要让国人觉醒。
他回到家中,奋笔疾书,将心中的怒火和对祖国的深情都倾注在了剧本里。
那一刻,我仿佛能感受到他的心跳,能听到他的呼吸,那种对国家的热爱,是如此的深沉,如此的炽热。
还有聂耳,为了能让歌曲更有感染力,他亲自到战场上,去感受战士们的英勇和无畏。
他听到了子弹的呼啸,看到了鲜血的流淌,听到了战士们的呐喊。
那些声音,那些画面,深深地刻在了他的心里。
他把这些感受都融入到了音乐中,让每一个音符都充满了力量。
在创作的过程中,他们也遇到了重重困难。
资金的短缺,敌人的追捕,外界的压力,但他们从未放弃。
他们坚信,这首歌曲能够激发起国人的斗志,能够让大家团结起来,共同抵抗外敌。
当《义勇军进行曲》第一次在银幕上响起的时候,我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那激昂的旋律,那充满力量的歌词,仿佛是一把火炬,点燃了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希望之火。
我看到银幕上的人们,眼中闪烁着泪光,他们跟着节奏一起哼唱,那一刻,我明白了这首歌的意义。
《国歌》观后感
![《国歌》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3e8a9d3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86.png)
《国歌》观后感《<国歌>观后感》在观看了《国歌》这部影片后,我的内心久久无法平静,仿佛被一种强大的力量紧紧揪住。
影片中那一幕幕震撼人心的场景,如同烙印一般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特别是当国歌那激昂的旋律响起,我的心潮瞬间澎湃起来,仿佛被卷入了一场汹涌的情感洪流之中。
电影里的每一个人物,都仿佛是那个特殊时代的真实写照。
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坚定、勇敢和不屈。
其中有一个场景,让我印象极为深刻。
那是一群学生,他们走在街头,挥舞着旗帜,高喊着抗日的口号。
他们的眼神中没有丝毫的畏惧,只有对国家命运的深深担忧和一定要改变现状的决心。
他们的声音已经沙哑,但是仍然竭尽全力地呼喊,每一声都像是要冲破云霄,直达天际。
还有一位老艺术家,他在战火纷飞中坚持创作。
他的工作室简陋至极,墙壁斑驳,四处漏风。
但他毫不在意,全身心地投入到他的作品中。
他的手因为长时间的劳作而布满了老茧和伤痕,可每当他拿起画笔,那些伤痛仿佛都不存在了,他的眼神中只有对艺术的热爱和对国家的深情。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一幅画,更是一种呐喊,一种对敌人的愤怒谴责,一种对同胞的深情呼唤。
影片中的那些战士们,他们在前线奋勇杀敌,子弹在耳边呼啸,炮弹在身边爆炸。
可他们没有退缩,一步都没有。
他们紧握着手中的枪,眼神坚定地望着前方,每一次扣动扳机,都是对敌人的一次沉重打击,每一次冲锋,都是对自由和尊严的坚定捍卫。
他们的衣服破了,沾满了鲜血和泥土,但他们的脊梁依然挺直,他们的信念依然坚定。
当国歌在影片中奏响的那一刻,我的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
那激昂的旋律,仿佛是无数先烈的灵魂在呐喊,在呼唤。
它诉说着我们国家曾经遭受的苦难,也歌颂着我们民族的坚韧和不屈。
想想如今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繁荣的时代。
我们可以自由地学习、工作、追求自己的梦想。
可是,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历史,不能忘记那些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付出生命的先烈们。
国歌,它不仅仅是一首歌,它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象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国歌》观后感
![《国歌》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df317b0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73.png)
《国歌》观后感《<国歌>观后感》当那激昂的旋律在耳边响起,当那雄壮的歌声冲击着心灵,观看完《国歌》这部影片后,我的内心久久无法平静。
影片中的一幕幕场景,如同刻在心头的印记,清晰而深刻。
尤其是那一群为了国家的尊严和未来,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人们,他们的身影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影片里有个情节,让我感触颇深。
那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群年轻人聚集在一起,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无畏。
他们身处在简陋的屋子里,外面是敌人的枪炮声,而屋内的他们却在热烈地讨论着如何为国家的命运而抗争。
其中有一个年轻人,他的脸上还带着些许稚嫩,但那股子坚毅却让人动容。
他紧紧地握着拳头,大声说道:“我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们要用我们的行动,让敌人知道,我们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他的声音在屋子里回荡,也激荡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这时候,有人提出要创作一首属于我们自己的歌,一首能够鼓舞士气,让所有中国人团结起来的歌。
大家纷纷响应,于是,一场充满激情与热血的创作之旅就此展开。
他们不分昼夜地讨论、修改,每一个音符、每一句歌词都饱含着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望。
我清晰地记得,在那个小小的房间里,灯光昏暗,几个人围坐在一起,面前摊着一张张写满了音符和歌词的纸。
他们的脸上满是疲惫,但眼神却依然明亮。
有人提出一个想法,其他人便认真倾听,然后一起探讨。
有时会因为一个小小的细节而争论不休,但最终又能达成一致。
那个场景,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他们的执着和认真。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细节让我特别感动。
那是其中一位创作者,他为了找到最能表达心中情感的旋律,竟然在深夜独自一人走到了街头。
街上空无一人,只有冷冷的月光洒在地面上。
他闭上眼睛,静静地倾听着这个城市的呼吸,感受着战争带来的伤痛。
突然,一阵风吹过,他仿佛听到了风中传来的呼唤,那是祖国母亲的呼唤,是千千万万同胞的呼唤。
他猛地睁开眼睛,灵感如潮水般涌来,他飞奔回房间,迫不及待地将心中的旋律记录下来。
当这首《国歌》最终完成的时候,所有人都激动得热泪盈眶。
观看英雄不朽的观后感作文
![观看英雄不朽的观后感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83b8350f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4f.png)
观看英雄不朽的观后感作文观看英雄不朽的观后感作文1.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开学第一课》分别讲述了四个小节内容。
第一节:爱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是由聂耳,金焰共同合作完成的,所有的歌词并不是编的,而是英雄就是那么做的。
它告诉我们,要把国家当成自己的家去爱护他,关心他,保护他。
第二节:勇敢,讲述了日本南京大屠杀,告诉我们不能忘记过去,我们要坚强、勇敢,不能让历史重演。
第三节:团结,讲述了救援美国飞行员的事迹,我们一定会和自己的盟友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让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
第四节:自强,告诉我们,和平幸福的来之不易,要强大发展国家,要把祖国的强盛当作自己的梦想,只有自强,才不会被人欺负。
我要努力学习,做伟大祖国的接班人!2.2015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爱国,勇敢,团结,自强!关爱老兵,英雄不朽!许多老战士们以及他们的家属都讲述了他们抗战时的故事,我们聆听了聂耳创作国歌的真实故事,用我们的血肉筑起了我们新的长城。
这不是编出来的,是真实的故事。
我们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了王二小奋不顾身,用自己弱小的身躯挽救了八路军和百姓们的故事。
左权将军写给他的女儿和妻子那十一封信的故事。
还有许多的老兵们他们十几岁就参加抗日,七十年过去了那种不服输奋勇杀敌的精神永远不变!今天,我们是未来的主人,只有自信,自立,自强,才能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3.看英雄不朽观后感今天,我和爸爸一起看了<开学第一课>。
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
在漫长的革命岁月中,有无数的英雄儿女,为着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在敌人面前不屈不挠,一身傲骨,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历史定格,英雄长眠。
英雄的精神,让我们一代人又一代人来继承。
我们的民族不屈不挠,国家不断繁荣富强。
不管道路多么坎坷,只要有这种精神,定能战胜一切。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学好科学知识,用知识武装头脑,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敢于创新的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
《英雄不朽》的观后感500字
![《英雄不朽》的观后感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6bcce00f9e314332386893b2.png)
《英雄不朽》的观后感500字《英雄不朽》的观后感500字1九月四日晚上八点,我准时守在电视机前,观看《开学第一课》一首《游击队之歌》开启了第一个课题——”爱国“。
说道“国”,首先想起的是《国歌》。
《国歌》是大作曲家聂耳创作出来的。
一位嘉宾,有着93岁高龄的秦怡老前辈给我们讲述了关于《国歌》背后的故事。
聂耳以前家里没有钢琴,便去金焰——秦怡前辈的丈夫家借用钢琴。
老前辈说,1931年的时候,日本军队打到了长城。
1933年3月11日,日军将长城打出了一个大缺口而八路军战士们从三个方向飞奔来守在那个缺口处与日军英勇奋战。
倒下一批,又上来一批,英勇的八路军战士是在用自己的身体,自己的生命挡住来势汹汹的日本军队,保护长城上的这一缺口,不放一个日本人进入长城内。
这便是聂耳先生在《国歌》中写的:“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一句歌词的由来。
所以,秦怡老人说这首《国歌》是在战场上作成的。
同学们,你知道左权是谁么?左权是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级别的将领。
当他空闲的时候,喜欢给妻子女儿写信,共写了十一封信。
在左权写完最后一封后的三天,在队伍撤退时牺牲了。
而那时他的女儿左太北才仅仅一两岁。
主持人也请到了左太北奶奶。
左奶奶说,当她四十多岁的时候,翻看父亲留下的十一封信,一边看,一边哭。
然后屏幕上又出现了一张照片,那是左权在一个开满兰花的院子,因为他的妻子的名字中有一个“兰”字。
最后,主持人送了一个特殊的礼物给左奶奶——一个仿照博物馆的左权的铜像!左奶奶十分感动,她激动地抱住了她父亲的铜像。
大家还记得南京大屠杀吗?那是我们中国的一个耻辱,那一次日本人残杀了三十多万的中国人,朱成山先生说,如果将这三十万人排成一排,可以排成180公里,如果将他们的名字都数一遍,三天三夜也数不完。
“平均每12秒就有一个中国人失去生命。
”朱成山先生说。
这是我们中国人永远应该铭记的历史!看了《开学第一课》,我的感触很多,抗日战争使我们失去了无数的中国同胞,所以我们跟应该热爱我们的国家,热爱这个由无数中国人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和平的生活!《英雄不朽》的观后感500字2我看了9月4日中央1套的《开学第一课》,知道了从1937年上海因为战争变成了废墟,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每个中国人才从苦难中走出来。
《国歌》歌词蕴含的真实故事—《英雄不朽》观后感500字
![《国歌》歌词蕴含的真实故事—《英雄不朽》观后感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86679866f7ec4afe04a1dfc8.png)
《国歌》歌词蕴含的真实故事—《英雄不朽》
观后感500字
按学校的统一要求,我于9月4日晚8点收看了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开学第一课》。
本次《开学第一课》共有四节课,分别是爱国、勇敢、团结、自强,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爱国”这节课中一位老奶奶讲述的关于《国歌》歌词蕴含的真实故事。
《国歌》我们非常熟悉。
当唱起“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句歌词时,却没有想到在这后面有一个真实而悲壮的故事。
1933年3月11日,日本侵略军攻占古北口长城时,用重炮把长城轰出了一个大缺口。
在这万分紧急的时刻,为了不让敌人进入长城内部,我方战士不顾生死、前赴后继,冒着敌人的炮火,从三个方向一起冲向缺口,前面的战士到下了,后面的战士踏着战友带血的尸体继续前进……就这样,无数的战士用他们的血肉堵住那段被炸开的缺口,修筑起阻挡敌人的“新长城”。
听了白发老奶奶饱含深情的讲述,我情不自禁地想,难道我方战士不害怕失去美丽的生命、美好的爱情、美满的家庭?如果换做是我,那一刻,我也许会害怕失去生活、失去朋友、失去亲人!是什么力量驱使我们年轻的战士毅然向前挺进?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他们一定只想着保卫人
民,保卫祖国,驱逐侵略者!这就是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
英雄们的血肉之躯虽然消散了,但爱国的精神永垂不朽、世代传唱!我们一定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勤奋学习,健康成长,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让英雄们用鲜血筑造的长城更加稳固!。
国歌背后的故事观后感500字
![国歌背后的故事观后感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e97b1a6b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62.png)
国歌背后的故事观后感500字国歌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和精神力量的体现,背后通常都有着悠久而深刻的历史故事。
观看关于国歌背后故事的节目,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国歌的含义和背后所蕴含的情感。
以下是我的观后感。
这部纪录片以生动的画面和真实的历史资料,向我们展示了国歌背后的故事。
通过这些故事,我深深感受到了国歌所代表的民族团结、坚韧不拔和自豪感。
首先,国歌的诞生经历了一段曲折而感人的历程。
从早期的各种曲调、歌词的尝试,到最终确定下来的国歌版本,每一步都是经过反复的修改和改进。
这个过程中,蕴含着无数人的智慧和努力。
国歌的诞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凝聚了一个国家的共同心声和努力。
其次,国歌背后的故事传达出了民族团结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在电视屏幕上,我看到了无数勇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国家的场景。
他们奋不顾身,坚守岗位,为了保卫祖国的尊严而英勇战斗。
这些英雄们无私奉献、舍生忘死的精神深深触动了我,也让我对国家的力量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最后,国歌背后故事中所展现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令人动容。
国歌作为一个国家的象征,代表着国家的崛起和辉煌。
当国歌奏响时,每个人都会情不自禁地感受到一种骄傲和自豪。
无论我们身在何处,国歌都能唤起我们内心最深处的情感,激励我们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观看国歌背后的故事,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国歌的重要性和意义。
它不仅仅是一首歌曲,更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和集体记忆。
国歌背后蕴含的民族团结、坚韧不拔和自豪感,激励着每个人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观看这部纪录片,我深深感受到了国家的力量和凝聚力。
无论我们身处何地,只要听到国歌的旋律,我们就会被唤起内心最深处的情感。
作为一个普通的公民,我将倍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为国家的繁荣和进步而努力奋斗。
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国歌背后的故事,从中汲取力量和勇气,为我们伟大的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国歌》观后感500字
![《国歌》观后感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367d3d7b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6b.png)
《国歌》观后感500字《国歌》观后感《国歌》是一部年度电影作品,探讨了国家认同和个人抉择的话题。
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发了我对国歌的思考。
以下是我对《国歌》的观后感。
首先,电影通过深入刻画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成长历程,展现了对国歌的理解和解读。
在电影中,主人公从小受到家人的关照和培养,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逐渐增强。
他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各种选择和困惑,但最终他选择了坚守初心,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爱国情怀。
其次,电影通过精心的剧情安排和画面呈现,将观众带入了一个真实而感人的国歌故事。
每一幕都展现了人物的内心情感和个人成长,让人产生共鸣。
电影用细腻的镜头和动人的音乐,传递出爱国情怀和家国情怀,引发了我对国家命运和民族复兴的思考。
第三,电影在表达爱国主题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社会问题。
通过展示主人公和其他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选择和挣扎,电影也反映了社会现象和阶层矛盾。
这种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使电影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引起观众的深思。
最后,我认为这部电影在形式和内容上都非常出色。
从拍摄角度、音乐选用到剪辑处理,都能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同时,电影也让观众思考国家认同和个人选择之间的关系,对于国家的发展和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启示。
总的来说,《国歌》是一部非常值得观看的电影。
它通过打动人心的故事和真实的情感,引发观众对国歌的思考和思考。
影片以深情的笔触,让观众领略到了国家的伟大和民族的自豪。
同时,电影也提醒我们,作为中国人,我们要坚定自己的立场,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观看《国歌》后,我深感国家的伟大和自豪。
作为每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电影也提醒我们,要牢记我们的初心,勇敢面对困难和选择,坚定自己的信仰。
只有每一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能走向更加繁荣和强大的未来。
总之,观看《国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国歌》观后感500字
![《国歌》观后感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a932332e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c5.png)
《国歌》观后感500字观后感《国歌》观看电影《国歌》后,我被深深地触动和感动。
这部电影以其深入人心的故事情节,优秀的演员表演以及出色的制作,让我对国家歌曲的内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电影《国歌》主要围绕着一个普通家庭展开。
通过主人公在生活中的点滴改变,呈现了一个人的成长与进步,同时也展示了国家命运的变迁与发展。
在电影的开篇处,我就被一首婉转而庄严的国歌所打动。
这首国歌不仅代表了某一特定时期的精神风貌,更凝聚了整个国家的力量和荣誉。
国歌的旋律和歌词深深地打动着我,勾起了我的爱国情怀。
在电影中,国家歌曲成为主人公的父亲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父亲为了能够更好地演唱这首国歌,坚持日复一日地练习。
他开启了一段艰苦的学习之路,不仅从音乐方面下苦功,还深入研究历史文化背景,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这首国歌。
通过学习与练习,父亲发现国家歌曲承载了更多 meanings,不仅反映了国家的伟大和壮丽,也关乎每个普通人的命运和情感。
电影中的另一个亮点是演员们出色的表演。
他们通过真实而细腻的演技将角色塑造得栩栩如生。
最令人难忘的是父亲在音乐比赛中的表现,他站在舞台上,用激情和力量唱出了国家歌曲的精髓。
他的表演让观众们动容不已,更从内心深处激发出了对国家的无比热爱和敬意。
电影的制作也值得称赞。
摄影师运用了华丽的画面和大胆的镜头语言,展现了歌曲背后的深意和情感。
音乐的运用也非常精彩,悠扬而庄严的旋律在电影中回荡,为整个故事增添了深厚的情感力量。
《国歌》这部电影不仅让我更加了解了国家歌曲的背后意义,也唤起了我强烈的爱国情怀。
每当我听到国家歌曲,我都会感到一种无比的自豪和荣耀。
这首国歌不仅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力量和梦想,更代表着每个人在成长和进步过程中的付出和收获。
通过观看《国歌》,我意识到国歌不仅仅是一首歌曲,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它饱含着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人民情怀和未来憧憬。
每当我们高唱国歌时,我们都在表达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英雄不朽的观后感800字
![英雄不朽的观后感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38255cee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18.png)
英雄不朽的观后感800字英雄不朽的观后感800字1.2015《开学第一课》有感今天,我和妈妈一起观看了《开学第一课》。
第一节课的主题是爱国,93岁高龄的秦怡奶奶坐着轮椅给我们讲述了国歌的创作故事,其中国歌歌词里有一句“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是源于古北口长城战役,是真实的战争写照。
第二节课的主题是勇敢,看到在座的抗战老兵爷爷奶奶们,让我想到了我的爷爷,我爷爷14岁从家乡河北一个贫穷的小山村跟随着抗日部队参加了革命,打过日本鬼子,后来成为了解放军的一名骑兵在战场上勇猛杀敌,虽然爷爷已经去世多年,但是作为革命军人的后代,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第三节课的主题是团结,我了解了南京大屠杀这件骇人惊闻的历史事件,30万中国平民的生命被日本鬼子残酷杀害了,看到夏奶奶在电视上伤心流泪,妈妈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泪!我是中国人,我不会忘记这段屈辱的历史!第四节课的主题是自强,梁启超爷爷曾经说过一句话“少年强则中国强”,看过了昨天的大阅兵,了解了祖国母亲曾经经受过巨大的.创伤,虽然现在祖国强大了,但作为小小少年的我,“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将是我的座右铭!激励着我好好学习,强身健体,随时报效祖国!开学第一课,让我受益匪浅,铭记在心!2.《开学第一课》“英雄不朽”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央视一年一度的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以“英雄不朽”为主题,围绕“爱国”“勇敢”“团结”“自强”4个篇章,通过一个个英雄先烈的真实故事讲述,让人们共同回顾了历史。
93岁的秦怡老师不仅用语言重现国歌中描写的真实战斗,还将透露自己与国歌之间的“特殊缘分”。
“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歌词不是编造出来的,而是抗战时期的战士们用实际行动做出来的,真实地写照了当时的抗战情形。
家喻户晓的少年英雄形象“王二小”,我们通过“王二小”的小伙伴史林山老人真真切切地了解少年英雄的真实面貌,通过歌声和故事传颂他的英勇事迹。
《国歌》观后感500字
![《国歌》观后感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6183ec3d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cc.png)
《国歌》观后感500字在中国历史上,国歌的形成有着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文化背景。
20世纪初期的中国,正处于较长时间的半殖民地状态之中,国家的形象和尊严遭到了严重的侵犯。
为了表现对国家的爱和对祖国的尊重,中国的国歌应运而生。
然而,在今天的中国,国歌已不再是单纯的表达爱国情感,它更像是一种象征意义的存在,从而承载着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精神内涵。
在近期一些大型庆典活动中我们常常能听到《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曲。
其歌词的内容,主要是国家的赞美和裕仁皇后的追思。
歌声嘹亮,鼓舞人心,表达了民族精神和壮志豪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无论是参加国际比赛还是国外活动,中国代表团在播放国歌时都严肃对待。
这些举动,反映出了整个民族对国歌的尊重和热爱。
另一方面,国歌中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也使国歌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一环。
在国歌的曲调和歌词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例如,国歌的曲式有着“五音”,“变调”等特点,这是古代音乐的一个重要特征。
而歌词则涉及了“塞北风云”、“黄山落日”等中国的名胜文化,还表现了对中华民族的爱和对祖国的敬仰。
这些文化因素,使得国歌成为了一个紧密联系着祖国文化的象征。
除此之外,作为乐曲中的一种,国歌还拥有着其独特的艺术性质。
其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时而悠扬,时而铿锵的音调,让人们品味到了乐曲本身的美。
国歌所体现的音乐艺术,也成为了各种庆典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春节期间,各式各样的文化晚会中都能听到《义勇军进行曲》这样的乐曲。
这是因为国歌中的艺术风范,早已融入到了人们的审美之中。
总之,国歌作为一种象征性的存在,具有着多种内涵。
在今天的中国,国歌不仅仅是一种文化表现形式,也是一个鲜明的政治标志。
学习国歌、传唱国歌可以增强愿景、田野、世界的凝聚力,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和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希望我们在传承国歌文化的同时,也要好好保护和维护好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
国歌观后感500字
![国歌观后感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0469519f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a9.png)
国歌观后感500字
每次听到国歌响起,心中都会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激动。
而当我真正观看了有关国歌背后故事的影片后,这种感觉愈发浓烈。
影片中,那战火纷飞的画面让人揪心。
看到无数革命先辈们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在枪林弹雨中奋勇前行,我的眼眶湿润了。
他们有的还只是十几岁的孩子,却有着钢铁般的意志。
国歌,它不是一首简单的歌曲,而是那些英雄们用热血谱写的生命之歌。
在那艰苦的年代,人们饱受侵略者的欺凌。
但是,从人们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不屈。
就像歌里唱的“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这是一种呐喊,是整个民族觉醒的怒吼。
每一个音符,都像是战士们冲锋的号角。
当看到新中国成立时,国歌奏响的那一刻,我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了当时人们心中的狂喜与自豪。
那是历经磨难后的胜利欢呼。
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国歌依然时刻提醒着我们,这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
每次在学校参加升旗仪式听到国歌奏响,我就会想,我们不能辜负先辈们的牺牲。
国歌就像一位永不疲倦的历史讲述者,它的故事永远说不完,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不断努力,向着更好的未来奋勇前行。
我想,我会永远怀着崇敬之情对待国歌,让它的精神永远在我心中飘扬。
《国歌》观后感
![《国歌》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e61a13d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e3.png)
《国歌》观后感《<国歌>观后感》看了《国歌》这部影片,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部电影仿佛把我带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民族危亡的年代,让我对国歌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影片中的每一个场景都让我印象深刻,尤其是那些关于田汉和聂耳创作国歌的情节。
田汉,那个充满激情和理想的剧作家,他的文字仿佛有着穿透人心的力量。
聂耳,那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他用音符抒发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
电影里,有一个场景让我特别感动。
那是在一个破旧的小屋里,田汉和聂耳正在为创作国歌而绞尽脑汁。
屋外是纷飞的战火和人们的呼喊声,屋内则是两人专注而坚定的眼神。
田汉奋笔疾书,他的脸上时而露出沉思,时而又绽放出兴奋的光芒。
他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对祖国命运的关切。
聂耳则坐在一旁,手中拿着笔,轻轻地敲打着桌面,试图捕捉那一闪而过的灵感。
他的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执着和不屈。
突然,聂耳像是想到了什么,他猛地站起来,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的战火和硝烟。
他的眼中闪烁着泪光,嘴里喃喃自语:“这就是我们的祖国,这就是我们的人民,他们在受苦,在抗争,我们要用音乐为他们呐喊!”田汉听到了他的话,走过来,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对,我们要用我们的笔,我们的音符,让全世界都听到中国的声音!”那一刻,我仿佛能感受到他们内心的澎湃和激情。
他们不是在创作一首普通的歌曲,而是在铸造一把能够唤醒民族灵魂的利剑。
他们把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都融入到了每一个音符,每一个字眼之中。
再回想我们如今的生活,每天都能在安定祥和的环境中学习、工作和生活。
当国歌响起的时候,我们或许已经习惯了它的存在,却很少去真正思考它背后的意义。
而这部电影,让我重新审视了国歌的分量。
国歌,那激昂的旋律,那豪迈的歌词,是无数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出来的。
它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象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每当听到国歌响起,我都会想起电影中的那个场景,想起田汉和聂耳为了创作国歌而付出的努力。
《国歌》观后感
![《国歌》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2127864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f8.png)
《国歌》观后感“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每当这激昂的旋律响起,我的内心便涌起一股强烈的情感,那是对祖国的热爱,对历史的铭记,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国歌,不仅仅是一首歌,它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是民族精神的凝聚,更是一段历史的回响。
观看了关于国歌的相关影片和资料后,我对国歌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
国歌的诞生,并非偶然,而是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应运而生。
它诞生于战火纷飞的年代,承载着无数中华儿女的血泪与抗争。
那一个个音符,仿佛是战士们冲锋陷阵的呐喊,是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写照。
国歌的旋律,简单而有力。
它没有复杂的和声,也没有华丽的编曲,但就是这种质朴的力量,能够直击人心。
那激昂的节奏,让人热血沸腾,仿佛能够感受到当时的紧迫与危机。
每一次的音符跳跃,都像是在催促着我们前进,提醒着我们不能忘记过去的苦难,要时刻保持警惕,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歌词更是字字千钧。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歌词在当时是真实的写照,而在如今,它依然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
尽管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但国际形势依然复杂多变,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这让我想到了无数在战争中挺身而出的英雄,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他们的吼声,汇聚成了强大的力量,击退了敌人,保卫了祖国。
国歌是历史的见证者。
它见证了中国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昌盛,见证了无数先烈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而英勇献身。
当我们唱起国歌,仿佛能够穿越时空,看到那些为了新中国成立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先驱们。
他们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赞歌,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奠定了基础。
同时,国歌也是团结的象征。
无论我们来自何方,从事何种职业,当国歌响起,我们都会停下脚步,庄严肃立,心中怀着对祖国的敬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歌》歌词蕴含的真实故事一《英雄不朽》
观后感500字
按学校的统一要求,我于9月4日晚8点收看了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开学第一课》。
本次《开学第一课》共有四节课,分别是爱国、勇敢、团结、自强,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爱国”这节课中一位老奶奶讲述的关于《国歌》歌词蕴含的真实故事。
《国歌》我们非常熟悉。
当唱起“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句歌词时,却没有想到在这后面有一个真实而悲壮的故事。
1933年3月11日,日本侵略军攻占古北口长城时,用重炮把长城轰出了一个大缺口。
在这万分紧急的时刻,为了不让敌人进入长城内部,我方战士不顾生死、前赴后继,冒着敌人的炮火,从三个方向一起冲向缺口,前面的战士到下了,后面的战士踏着战友带血的尸体继续前进……就这样,无数的战士用他们的血肉堵住那段被炸开的缺口,修筑起阻挡敌人的“新长城”。
听了白发老奶奶饱含深情的讲述,我情不自禁地想,难道我方战士不害怕失去美丽的生命、美好的爱情、美满的家庭?如果换做是我,那一刻,我也许会害怕失去生活、失去朋友、失去亲人!是什么力量驱使我们年轻的战士毅然向前挺进?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他们一定只想着保卫人民,保卫祖国,驱逐侵略者!这就是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英雄们的血肉之躯虽然消散了,但爱国的
精神永垂不朽、世代传唱!我们一定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勤奋学习,健康成长,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让英雄们用鲜血筑造的长城更加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