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合集下载

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人教版)

第一单元测量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设计人:审核人:温馨寄语:合作快乐,展示自我。

学习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

(重点)2、会用毫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难点)学法指导: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

口算训练:18+10= 16-9= 13+45= 26-16= 25+9=5×4= 6×6= 1×5= 2×3= 5×7=70+20= 5+28= 25-10= 15+70= 19+30=一、旧知复习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2、测量较长的物体用()作单位,测量较短的物体用()作单位。

我的身高是()米()厘米。

3、1米=()厘米 400厘米=()米二、自主学习1、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就要用到()作单位。

2、1厘米=()毫米3、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

4、到今天为止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

三、合作探究:1、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约是()厘米,宽约是()厘米,厚约是()毫米。

2、生活中测量()、()这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四、巩固训练1、量出每条边的长度(以毫米为单位)。

()()()()()2、在对的后面打√。

拓展练习:在练习本上画出3厘米5毫米长的线段。

五、当堂检测1、填空:(1)当测量物体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用()作单位。

(2)1枚1分硬币的厚度约1(),5枚这样的硬币厚约()。

(3)粉笔长75()一块橡皮厚12()数学课本厚约6()铅笔长14()2、画一条长15毫米的线段。

3、5厘米=()毫米 30毫米=()厘米7厘米9毫米=()毫米1厘米-4毫米=()毫米46毫米=()厘米()毫米24毫米+16毫米=()毫米=()厘米六、课后练习1、画一画。

(1)画一条比25毫米长20毫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60毫米短2厘米的线段。

2、把4毫米、1厘米、4厘米、1毫米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 )>( )>( )>( )3、填一填,算一算。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为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包括角的定义、分类和度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角的含义,认识锐角、直角、钝角,并能用度量工具测量角的大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角的定义,能够正确分类和识别各种角,学会用度量工具测量角的大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角的定义,锐角、直角、钝角的识别,用度量工具测量角的大小。

难点:角的分类和度量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角的模型、量角器、直尺、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学具:每人一套角的模型、量角器、直尺、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角的生活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角的初步认识。

3. 课堂讲解:讲解角的定义,演示角的分类和度量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锐角、直角、钝角,并学会用度量工具测量角的大小。

4. 例题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引导学生跟随讲解,共同完成解题过程。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六、板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1. 定义: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

2. 分类: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直角:等于90°的角钝角:大于90°,小于180°的角3. 度量: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七、作业设计1. 题目:用量角器测量下列角的度数,并分类。

(1)30°的角(2)90°的角(3)120°的角答案:(1)锐角(2)直角(3)钝角2. 题目:判断下列各角属于哪种类型,并说明理由。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精品导学案教案小学优秀完整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精品导学案教案小学优秀完整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一、情况分析(一)班级情况分析:在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

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但是一部分学困生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

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

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再加之有一些厚爱生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数学学习中的良好习惯还有待于加强,对于这些学生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千米和吨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1、会笔算.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导学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导学案

杓铺学校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学生姓名:等级:
杓铺学校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学生姓名:等级:
杓铺学校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学生姓名:等级:
杓铺学校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学生姓名:等级:
杓铺学校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学生姓名:等级:
杓铺学校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学生姓名:等级:
杓铺学校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学生姓名:等级:
杓铺学校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学生姓名:等级:
杓铺学校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学生姓名:等级:
杓铺学校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学生姓名:等级:
杓铺学校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学生姓名:等级:
杓铺学校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学生姓名:等级:
杓铺学校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学生姓名:等级:
杓铺学校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学生姓名:等级:
杓铺学校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学生姓名:等级:
杓铺学校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学生姓名:等级:
杓铺学校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学生姓名:等级:
杓铺学校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学生姓名:等级:。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第一单元:测量【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五册课本1-14页教学内容【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四个部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及质量单位吨。

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及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

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校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主要特点有:1.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2.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

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情感与态度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1、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以及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估测物体长度和质量的意识。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质量单位中的千克与克,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加之在生活中常常遇到测量问题。

因此,学生的已有经验是比较丰富的。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课题一毫米、分米的认识【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会用他们作单位进行测量。

情感与态度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内容】:课本2、3、4页【教学过程】:一、板题示标上)。

要达到目标,还要靠大家自学,请看自学指导。

(精品文档)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导学案

(精品文档)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导学案

杓铺学校年级数学导学案设计者:学生姓名:等级:课题秒的认识课型学习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重点时间单位“秒”的认识,知道1分=60秒难点时间单位“秒”的认识,知道1分=60秒课前准备课时安排课时学案自主预习独立尝试自主学习我们以前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和(),我还知道1时=()分1、看教材2页,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

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诉大家,现在是:()时()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10 、()、8 、()、()、 5 4、()、()、1 。

2 、()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

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

3、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

4、你认为哪些钟表是可以计量“秒”()、()、()。

5、钟面上有( )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 )个小格.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秒针走一圈是()分.学习研讨交流解惑展示合作探究1、请大家拨一拨你手上的钟面,你有什么发现?(提示:分针走()格,秒针走()。

秒针走()圈,分针走()。

2、秒针走()小格是()秒,分针正好走()小格,由此得出1分=()秒。

3、1分钟到底有多长呢?请你静静地观看钟面上的秒针走一圈。

4、现在给你们1分钟时间,1分钟我们能画()、能写()、能算()。

(要求第1、2、3大组同学从做口算、画画、写一段话中任意选一件做,第4、5、6组的同学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5、尽管()很短,但好好利用它可以做许多事情。

汇报展示1、小组汇报探究结果。

2、今天学会的知识完成下面的练习。

(1)、深呼吸1次用()秒,15秒内能深呼吸()次。

15秒能由1写到()。

从1数到30用了()秒。

(2)、人1分钟脉搏跳()下,1分钟做()道题,1分钟写()个字。

从1数到30用了()秒。

反馈测评过关检测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大约每天睡9()穿衣服大约需要20()烧一壳开水大约需要25()2、绕操场跑1圈,王刚用59秒,李月用了1分零3秒,谁快些?拓展延伸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在___ ________________方面表现很好,在__________________方面表现不够好,今后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杓铺学校年级数学导学案设计者:学生姓名:等级:课题时间的计算课型学习目标1、使学生会根据1时=60分,1分=60秒进行简单的换算。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课题一:口算乘法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学习小组____ 小组评价_____教师评价学习目标:1、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转化成表内乘法的计算。

2、能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

学习重点: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

一、自主学习1、观察56页情景图,你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2、看书上第57页例题1:坐碰碰车每人20元,求3人要多少元?3、坐过山车每人12元,3人要多少钱?理解题意,列出算式: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1、探究20×3的口算方法方法一:把20×3转化成3个()相加。

方法二:想20里面有2个(),20×3实际上是2个()乘3,是6个(),即()。

方法三:先把20中0前面的2与3相乘得(),再看20末尾有()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个0,即()。

2、探究200×3的口算方法方法一:把200×3转化成3个()相加。

方法二:想200里面有2个(),200×3实际上是2个()乘3,是6个(),即()。

方法三:先把200中0前面的2与3相乘得(),再看200末尾有()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个0,即()。

3、比较找出最简单的方法4、探究12×3的口算方法:先用小棒摆一摆12×3=()(元)12=()+()10×3=()2×3=()()+()=()三、达标检测完成书57的做一做,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四、反思总结五、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十二1—5题2、拓展提高:整十数乘一位数且积是180的乘法算式,你能写出几个?课题二:笔算乘法(不进位)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学习小组____ 小组评价_____教师评价学习目标:1 、通过自学60页内容,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竖式的列法。

2 、通过自学60页内容,理解乘法笔算的一般方法,会用两位数乘一位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人教版(一)知识点总结。

1. 钟面的认识。

- 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走1大格是5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也就是1小时。

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2. 时间单位的换算。

- 1时 = 60分,1分 = 60秒。

例如:3时 = 3×60 = 180分;4分 = 4×60 = 240秒。

3. 经过时间的计算。

- 计算经过时间,可以用结束时刻减去开始时刻。

例如:小明上午8时开始上课,11时下课,经过的时间是11时 - 8时 = 3小时。

(二)典型例题。

1. 钟面认读。

- 例:写出钟面上的时间。

- 分针指向6,时针在3和4之间,这个时间是3时30分。

2. 时间单位换算。

- 例:5分=( )秒。

- 因为1分 = 60秒,所以5分 = 5×60 = 300秒。

3. 经过时间计算。

- 例:一列火车9:30从甲地出发,13:30到达乙地,火车行驶了多长时间?- 13时30分 - 9时30分 = 4小时。

(一)知识点总结。

1.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

-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可以把其中一个加数拆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

例如:35 + 28,可以把28拆分成20和8,35+20 = 55,55 + 8 = 63。

- 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可以把减数拆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

例如:56 - 38,可以把38拆分成30和8,56 - 30 = 26,26 - 8 = 18。

2.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笔算。

- 笔算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例如:340+270,个位0+0 = 0,十位4+7 = 11,满十向百位进1,百位3+2+1 = 6,结果是610。

- 笔算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十,和本位上的数相加后再减。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导学案教案2023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导学案教案2023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导学案教案202X 在写好教案,做好规范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方面,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相互学习。

我院很多年轻教师在教学上都很有思路,有想法,并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深受同学的爱好。

今天作者在这里整理了一些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导学案教案202X最新,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导学案教案202X最新1一、教材分析: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46—48页的“相遇问题”,是在学习简单行程问题基础上连续学习的内容,情节、数量关系比以前学的内容复杂。

教学时,要启示学生抓住题目中主要的数量关系,联系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

在教学中要牢牢地抓住对“速度”、“相遇时间”、“路程”这三个量之间的相依关系的知道。

通过可逆性改编、变化题目中情节,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逆向思维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运用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还要帮助学生突破对一些概念的知道。

如“速度和”、“相向”、“相遇”、“同时”等。

可以通过学生生活实际,通过演示,帮助学生知道这些概念。

学生对这些概念知道了,有利于进一步知道题目的情节,并掌控数量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中还要充分发挥准备题的作用,运用旧知识迁移,学会新知识。

过去学习过一个物体走完一段路的行程问题,相遇问题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的,它的特点是由两个物体同走一段路,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分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相遇问题”的知道和掌控。

二、设计理念: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设计本课教学时,重视了学生的参与,重视了学生思维的开放,重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教学跟随学生的学习进程,紧贴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三、教学目标:1.学会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

2.掌控“相遇问题”运用题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刻苦研究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知道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建立解题思路,掌控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知道相遇问题中速度和、相遇时间和总路程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打印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打印版)

纠错栏1.1 秒的认识预习内容】打开数学书,认真预习第2—4 页。

学习目标】1. 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 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 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学习过程】一、我是预习小能手。

1. 填空。

(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

()是比分更小的()(2)钟面上最细最长的针是()。

秒针走()是1 秒。

(3)1 分=()秒。

2. 观察。

(1)请你认真观察一下你家里的钟表,你观察到了什么?(2)观察一下,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多少小格?你发现了什么?二、学习会分享,知识变力量。

1. 请你和你的学习对子对学预习部分内容。

2.1 秒钟有多长呢?跟你的学习对子说一说,你们1 秒钟能做些什么事情三、小组成员齐努力,交流汇报显身手。

1. 请你和小组成员合作完成数学书第4页,“做一做”的第1 个活动.2. 请你和小组成员一起说一说活动后的感想。

3. 你能代表你们小组汇报你们的学习结果吗?1.2 时间的计算纠错栏预习内容】打开数学书,认真预习第 5 页 学习目标】1. 能进行时间单位的换算2. 能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学习过程】一、我是预习小能手1. 我会填 1时 =( )分2. 认一认,连一连5 时 40 分 12 时 15 分二、学习会分享,知识变力量。

1. 独立思考完成教材第 5 页例题。

根据情景可知,小明( )离家去上学, 校用了多长时间。

2. 请你和你的学习对子对学探讨例题的解答方法过程。

方法一:从钟面上看,分针从( )走到( ),共走了( )大格, 1 个大格是 5 分,3 个大格是( )分。

方法二:由于离家时刻和到学校时刻的整时数相同,因此只要求出分钟的差 即可,列式为( )。

三、小组成员齐努力,交流汇报显身手。

1. 请你和你的小组成员一起说一说通过预习活动,你收获了什么?2. 你能代表你们小组汇报你们的收获吗?2.1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预习内容】打开数学书,认真预习第 9—11 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108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108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秒的认识》导学案学习内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2-3页。

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时间单位秒的含义。

2、知道秒与分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导入新课,使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新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时间单位的同时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培养其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秒产生的意义和秒与分的关系。

学习难点:1、用秒作单位来表示时间长度。

2、秒与分的进率。

课前【学案自学】自学课本2——3页内容一、复习:1、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和(),1时=()分。

2、分针走一小格是()分,走一大格是()分。

3、分针从3走到6是()分。

二、自主学习:1、有些钟面上有()根针,又细又长的是()针。

2、秒针走1小格是()秒,走1大格是()秒,走1圈是()秒,也就是()分。

所以1分=()秒。

3、1秒钟能做些什么:();()等。

课中【小组合作】小组合作要求:1、小组长带领小组员交流每个人组员的自学成果2、对于小组成员出现的问题,应及时给予帮助【班内展示】1、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由代表展示自学体会和好的见解2、请同学们认真倾听,有不同的看法,可以进行补充【质疑探究】学案自学中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如有,小组合作解决。

如果没有,你还有什么新的疑惑请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自悟自得】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1、本节可我学会了:2、掌握不太好的是:【达标测试】一、轻松填空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小的单位()。

2、秒针走1小格是()秒,走一圈是()秒,也就是()分。

3、5分=()秒120秒=()分二、填合适的时间单位1、一节课40()2、做一次深呼吸要3()3、每天大约睡9()4、烧一壶开水大约需要20()5、小明50米跑成绩是10()三、绕操场跑一圈,王刚用59秒,小明用1分零2秒,谁快些?课后课后反思:今天这节课上,我的表现及改进的措施:《时间的计算》导学案设计学习内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5页例2。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数学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数学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课题一:认识长度单位——毫米班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二:分米的认识班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三:千米的认识班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四: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班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五:吨的认识班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课题一: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班级课题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课时 1课时课题二: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班级课时 1课时课题: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练习班级课时 1课时课题四: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班级课时 1课时课题五: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班级课时 1课时的退位减法。

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原价902元原价800元现价758元现价546元便宜(课题:加法验算班级课时 1课时课题:减法的验算班级课时 1课时课题:四边形的认识班级三年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中的四边形吗?如图,可按分分……课题:平行四边形的认识班级三年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周长班级三年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班级三年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估计班级三年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有余数的除法一班级三年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有余数的除法二班级三年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有余数的除法三班级三年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秒的认识班级三年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时间的计算班级三年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时间的计算练习课班级三年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实践活动:填一填,说一说班级三年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1:连续进位乘法班级三(2)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导学案(推荐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提出问题—估算—口算—笔算”的计算过程,在多样化的算法中能自主最优化。

2.使学生在尝试写竖式、小组讨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掌握笔算乘法的书写格式和算理。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多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联系生活学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在尝试写竖式、小组讨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掌握笔算乘法的书写格式和算理。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多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联系生活学数学的思想。

教学工具ppt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口算:10×6 8×60 12×2700×8 12×4 6×5002、笔算:12×4 180×3 105×7 832×93、谈话:同学们,你们有过和爸爸、妈妈一块儿购物的经历吧。

在购物的时候,你帮助爸爸、妈妈算过一共需要付多少钱吗请同学们看这里的购书情境。

(课件出示例1购书的情境图)。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口算和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笔算乘法,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引出新知;通过情景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明白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出示例1的画面,让学生观看图画内容。

让学生说一说。

你发现了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根据乘法的意义列出算式为:24×12。

2、各组讨论:怎样计算24×12。

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提出要求:①介绍自己的计算方法时,要把计算过程说清楚。

②要认真倾听别人的介绍,想一想他这样算有没有道理。

③把正确的方法确定下来。

3、组织沟通。

(1)口算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

不容易说明白的,就写在黑板上。

方法一:24×10=24024×2=48240+48=288多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和方法。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共11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 1 课时课题名称秒的认识(编写人:李再林)第 2课时课题名称解决问题(编写人:李再林)23第3课时课题名称时、分、秒的练习课(编写人:李再林)45第1课时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编写人:李再林)78第2课时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编写人:李再林)第3课时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编写人:李再【巩固拓展】1、算一算,每种商品比原来便宜多少钱?原价940元原价880元原价840元现价750元现价560元现价160元便宜()元便宜()元便宜()元【教学反思】第4课时用估算解决问题(编写人:李再林)学习内容课本15页例4及练习三5-10题学习目标1、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2、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培养估算意识。

学习重难点重点: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难点: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导学流程教师复备【创设情境】出示习题:50+200= 90+50= 150+50= 600+200=650-150= 350-200= 360-230=第 1 课时课题名称:毫米的认识(编写人:李再林)第2课时课题名称:分米的认识(编写人:李再林)第 3 课时课题名称:千米的认识(编写人:李再林)一、【创设情境】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厘米。

2.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1)测量铅笔的长度。

(2)测量硬币的厚度。

(3)测量课桌的高度。

(4)测量教室的长。

(5)测量丹江口市到到武汉的路程。

师:如果要测量丹江口市到到武汉的路程,我们可以选用哪个长度单位来测量呢?二、【自主学习】1.读教材第26页。

理解到运动场的跑道长度,通常是1圈是400米,两圈半是1000米的意义,知道千米是比米的长度单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20XX年9月[公司地址]《秒的认识》导学案学习内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2-3页。

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时间单位秒的含义。

2、知道秒与分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导入新课,使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新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时间单位的同时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培养其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秒产生的意义和秒与分的关系。

学习难点:1、用秒作单位来表示时间长度。

2、秒与分的进率。

课前【学案自学】自学课本2——3页内容一、复习:1、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和(),1时=()分。

2、分针走一小格是()分,走一大格是()分。

3、分针从3走到6是()分。

二、自主学习:1、有些钟面上有()根针,又细又长的是()针。

2、秒针走1小格是()秒,走1大格是()秒,走1圈是()秒,也就是()分。

所以1分=()秒。

3、1秒钟能做些什么:();()等。

课中【小组合作】小组合作要求:1、小组长带领小组员交流每个人组员的自学成果2、对于小组成员出现的问题,应及时给予帮助【班内展示】1、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由代表展示自学体会和好的见解2、请同学们认真倾听,有不同的看法,可以进行补充【质疑探究】学案自学中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如有,小组合作解决。

如果没有,你还有什么新的疑惑请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自悟自得】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1、本节可我学会了:2、掌握不太好的是:【达标测试】一、轻松填空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小的单位()。

2、秒针走1小格是()秒,走一圈是()秒,也就是()分。

3、5分=()秒 120秒=()分二、填合适的时间单位1、一节课40()2、做一次深呼吸要3()3、每天大约睡9()4、烧一壶开水大约需要20()5、小明50米跑成绩是10()三、绕操场跑一圈,王刚用59秒,小明用1分零2秒,谁快些?课后课后反思:今天这节课上,我的表现及改进的措施:《时间的计算》导学案设计学习内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5页例2。

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小时与分的关系为1小时=60分。

2、正确使用时、分、秒来表示时间。

二、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以活跃课堂气氛,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在学习时间单位的同时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培养其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2、使学生在与同学的交流讨论中逐步加强团队合作精神。

学习重点:时分秒三者的关系及换算。

时间的计算方法。

正确计算时间的长度。

学习难点:时间单位之间的计算和换算。

课前【学案自学】自学课本4——5页内容二、自主学习:1、学习例1看主题2时等于()分你的想法是:因为1时是()分,所以2时是(),也就是()分,所以2时=()分。

2、学习例2观察主题图钟表上所表示的时间,小明()离家,()到校。

小明从家到校用(),你是怎样计算的?课中【小组合作】小组合作要求:1、小组长带领小组员交流每个人组员的自学成果2、对于小组成员出现的问题,应及时给予帮助【班内展示】1、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由代表展示自学体会和好的见解2、请同学们认真倾听,有不同的看法,可以进行补充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1、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可以这样算,分针从走到走了大格,每大格是分,所以一共是分;也可以这样想:减也就是分。

2、用拨钟表的方法来验证你的想法对不对。

3、新闻联播开始,结束,一共播放的时是。

【质疑探究】学案自学中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如有,小组合作解决。

如果没有,你还有什么新的疑惑请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自悟自得】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1、本节可我学会了:2、掌握不太好的是:【达标测试】一、轻松填空1、2时=()分 4时=()分4分=()秒8分=()秒 180分=()时240秒=()分二、比大小4分○40秒 3时○100分 210秒○5分 4时○240分三、王叔叔从北京来郑州办事,本来火车是下午3:40到站,现在火车晚点18分钟,请问王叔叔什么时候到达郑州?四、爸爸每天早晨7:40上班,中午11:40下班,下午2:00上班,5:00下班,爸爸一天工作多长时间?课后课后反思:今天这节课上,我的表现及改进的措施:《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导学案学习目标: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学习重点:学生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自主学习看第9、10页主题图,思考下面的问题:1、由图可知,一年级一班有()人,一年级二班有()人,求一共买多少张票用()法列式为:35+34的口算方法方法一:方法二:2、二年级一班有()人,二年级二班有(),求一共买多少张车票用()法。

列式为:39+44的口算方法方法一:方法二: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一)、小组讨论1、这两道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相同点:—————————不同点:—————————2、买一双鞋64元,一双袜子17元,买一双鞋和一双袜子一共需要多少元?(二)、汇报交流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方法一: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和(),再用另一个两位数先加(),最后加()。

方法二:先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和(),再把另一个两面三刀位数拆成()和(),先算()加(),再算()加(),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和()三、达标检测:1、完成课本10页做一做2、口算下列各题26+3952+18 26+4352+18 26+63 52+38四、反思总结五、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二1—4题2、猜猜:43+2□的得数可能是几十多?《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导学案学习目标: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学习重点:学生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自主学习自学第11页例题21、普通快客的票价是()元,动车的票价是()元,乘坐世博专线大巴最便宜,票价是()元。

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用()法计算。

列式为:65—54的口算方法方法一:方法二:2、求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用()法。

列式:65—48的口算方法方法一:方法二: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一)、小组讨论1、这两道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相同点:—————————不同点:—————————2、买一双鞋64元,一双袜子17元,买一双鞋比一双袜子贵多少元?(二)、交流展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方法一:把两位数拆成()和(),()减(),()减()(够减时),再把两个差()。

方法二、把减数拆成()和(),先用被减数减(),再用所得的差减()。

三、达标检测:1、完成课本第11页做一做2、口算下面各题85—43=71—28=35—17=55—28=四、反思总结五、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二5、6、7、8题2、拓展提高小刚在做减法练习题时,把被减数个位上的0错写成了6,把被减数十位上的8错写成了3,这样得的差是61,正确的差是多少?《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2、在计算过程中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一、自主学习自学第14页例31、(1)由题可知,上午卖出()个“海宝”,下午卖出()个“海宝”。

要示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用()法计算。

列式为:(2)、探究380+550的计算方法方法一:口算方法二:笔算2、(1)、要求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多少个,用()法计算。

列式为:(2)探究550—380的计算方法方法一:口算方法二:笔算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一)、小组讨论1、十位相加满十向()。

2、十位不够减,从()位(),在十位上加()再减。

(二)、汇报交流1、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从()加起,每个数位上相加的结果写在相就数位的(),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

2、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从()减起,减到哪一位,就把结果写在哪一位(),哪一位不够减时,从前一位()再减。

三、达标检测:1、完成课本14页做一做2、完成坚式230490390 340+ 540 —130+260—260四、反思总结五、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三第1、2、3、4题《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2、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培养估算意识。

学习重点: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一、自主学习自学第15页例41、一到三年级来了()人,四到六年级来了()人。

巨幕影院有()个座位。

2、要求六个年级的学生能否同时坐得下,就是把()与()进行比较。

如果大于441,就();如果小于441,就()。

3、因为只问能否坐得下,所以不需要求出具体总人数,()即可。

4、自己尝试估算一下,能不能坐下?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一)、小组讨论1、221看作(),239看作(),221+239一定大于(),但()(能或不能)确定是否大于441。

2、将221看成220,239看成230,这样就与实际结果非常接近。

221>220,239>230,220+230=450,所以221+239一定大于450,而座位数是441,441<450,所以肯定()。

3、规范解答4、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团员,这两个旅行团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二)、汇报交流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方法:把每个三位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或(),再进行计算,取()数还是()数,要视情况而定。

三、达标检测:1、一台电扇145元,一口电饭锅287元,妈妈有400元钱,买这两样商品够吗?2、幼儿园有男生286人,女生193人。

一共有500个苹果,如果每个人吃一个苹果,这些苹果够吃吗?四、反思总结五、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三第七、6、7、8题2、拓展提高妈妈用500元买了几件物品,猜一猜她买的可能是下面的哪几件?故事丛书裙子电扇电饭锅118元孙134元230元 248元《毫米的认识》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自学21——22页内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学习重难点:(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2)培养估测方法。

三.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2、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