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近代仪器分析》期末测验重点总结
仪器分析期末考试重点1
一、名词解释1、化学分析:以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2、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3、标准曲线: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仪器响应信号的关系曲线。
4、线性范围:标准曲线的直线部分所对应的被测物质浓度(或含量)的范围。
5、灵敏度:物质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引起响应信号值变化的程度。
6、检出限:某一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上可以检出被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质量,称为这种方法对该物质的检出限。
7、统计权重:g=2J+1表示支能级的简并度,叫做统计权重。
8、禁戒跃迁:不符合光谱选择定则的跃迁叫禁戒跃迁。
9、光谱支项:把J值不同的光谱项称为光谱支项。
10、共振线:在所有原子谱线中,凡是由各个激发态回到基态所发射的谱线。
11、灵敏线:灵敏线是指有一定强度, 能标记某元素存在的特征谱线。
12、最后线:最后线是指当样品中某元素的含量逐渐减少时,最后仍能观察到的几条谱线。
13、分析线:对每一元素,可选择一条或几条(2~3条)灵敏线或最后线来进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这种谱线称为分析线。
14、热变宽:由原子在空间做相对热运动引起的谱线变宽。
15、压力变宽:由于同种辐射原子间或辐射原子与其它粒子(分子、原子、离子和电子等)间的相互碰撞而产生的谱线变宽。
16、光谱通带:单色器出射光束波长区间的宽度。
17、特征浓度:能产生1%吸收(即吸光度值为0.0044)信号时所对应的被测元素的浓度。
18、特征质量:能产生1%吸收或产生0.0044吸光度时所对应的被测元素的质量。
19、共振原子荧光:气态基态原子吸收的辐射与发射的荧光波长相同时,产生共振荧光。
20、非共振原子荧光:气态基态原子吸收的辐射与发射的荧光波长不相同时,产生非共振荧光。
21、振动弛豫:在同一电子能级中,激发态分子以热的形式将多余的能量传递给周围的分子,以-1210s极快速度,降至同一电子态的最低振动能级上,这一过程称为振动弛豫。
22、内转化:当两个电子能级非常靠近以至其振动能级有重叠时,常发生电子由高能级以无辐射跃迁方式转移至低能级。
仪器分析知识点总结期末
仪器分析知识点总结期末引言仪器分析是一门应用化学和物理学原理的科学,涉及仪器、仪表、光学和电子学等多个学科,用于测定和分析物质样品的成分和性质。
仪器分析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环境监测、制药、食品安全、医学诊断和天文学等。
本篇文章将对仪器分析的基本概念、常见的分析仪器和技术、质量控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仪器分析基础知识1. 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仪器分析是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原理构建各种仪器和设备,用于检测和测定样品中的成分、结构和性质。
基本原理包括光谱学、电化学、分子光度法、色谱法、质谱法、X射线衍射法等。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分析原理和仪器进行样品分析。
2. 仪器分析的步骤仪器分析一般包括取样、制备、分析和数据处理等步骤。
取样是从样品中获取代表性的部分;制备是指针对样品的物理或化学处理,以适应分析仪器的要求;分析是使用仪器进行测定,获取样品的性质和组分信息;数据处理是指对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质量控制和报告撰写等。
3. 仪器分析的应用领域仪器分析在环境监测、医学诊断、食品安全、农业生产、材料检测、制药和化工等领域都有重要应用。
例如,质谱法在药物研发和医学诊断中有重要应用;光谱学在化学分析和环境监测中起到关键作用;色谱法在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中发挥作用。
二、常见的分析仪器和技术1. 分光光度计分光光度计是一种用于测定物质浓度的仪器,利用物质吸收或发射光的特性进行分析。
分光光度计包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光度计等,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生物医药和环境监测等领域。
2. 质谱仪质谱仪是一种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分析仪器,用于测定物质的分子结构和质量。
质谱仪主要有气相质谱仪和液相质谱仪两大类,可用于药物分析、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等领域。
3. 色谱仪色谱仪是一种用于分离和测定混合物中组分的仪器。
常见的色谱仪包括气相色谱仪和液相色谱仪,广泛应用于环境检测、食品安全和医学诊断等领域。
仪器分析期末知识点总结
仪器分析期末知识点总结仪器分析是现代化学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利用各种仪器设备来检测和分析物质的成分、结构、性质等信息。
仪器分析技术具有灵敏、准确、高效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化学、环境、医药、食品等领域。
本文将从基本仪器分析原理、常用仪器、质谱、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等方面进行知识点总结,以便于同学们在期末复习时进行复习。
一、基本仪器分析原理1. 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仪器分析是通过测量样品的物理性质,如质量、电子结构、核磁共振等,间接或直接地确定样品中的化学成分或结构。
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原理:(1)光学原理:利用物质与光的相互作用,通过测量光的吸收、散射或发射等来分析物质的成分、性质。
(2)电化学原理:通过测量电流、电势、电荷量等来分析物质。
(3)质谱原理:利用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规律,测定物质的成分、结构。
(4)色谱原理:利用物质在固、液、气相中的分配系数差异,通过色谱柱分离、检测来分析物质。
2. 仪器分析的基本步骤仪器分析一般包括样品的前处理、仪器的操作和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等步骤。
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样品的前处理:首先需要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包括样品的取样、样品的溶解、稀释、萃取等,以便于后续的仪器操作。
(2)仪器的操作和测量:根据仪器的不同,进行样品的操作和测量,包括光谱分析、质谱分析、色谱分析等。
(3)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得出结论和结果。
二、常用仪器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光学仪器,可用于测量物质的吸收、散射等光学性质,对分析有机物、无机物、生物分子等具有重要意义。
其原理是利用物质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程度来分析物质的成分、浓度等信息。
2. 红外光谱仪红外光谱仪是一种通过测量物质对红外辐射的吸收、散射来分析物质的结构、功能团、成分等信息的仪器。
其原理是利用物质分子在红外光波段的振动、转动运动,吸收特定频率的红外辐射,从而得到物质的光谱信息。
《聚合物近代仪器分析》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聚合物近代仪器分析》--期末考试重点总结海大09级紫外光谱【重点内容】1、基本概念紫外光谱:是一种波长范围在200-400nm之间,根据电子跃迁方式的差异来鉴别物质的吸收光谱。
导致吸收光的波长范围的不同,吸收光的几率不同。
吸收光谱:是由于光与分子发生相互作用,分子能吸收光能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而产生的光谱(红外、紫外)发散光谱:是由于分子有高能级回复到低能级释放出光能形成的光谱(荧光)散射光谱:是由于当光被散射时,随着分子内能级的跃迁,散射光频率发生变化形成的光谱(拉曼)发色团:具有双键结构,能对紫外或可见光有吸收作用,产生和跃迁的集团 助色团:本身不具有生色作用,但与发色集团相连时,通过非键电子的分配,扩散了发色团的共轭效应,从而影响发色团的吸收波长,增大了其吸收系数的一类集团。
2、主要规律1)光吸收定律✓吸光度A:A= lg(I0/I)= lg(1/T)=εClI0入射光强I透射光强T透光率ε吸光系数C溶液浓度l样品槽厚度2)电子跃迁类型✓σ—σ*能量大,吸收波长小于150nm的光子,真空紫外区✓n--σ*含O、N、S和卤素等杂原子的饱和烃的衍生物发生此类跃迁150-250nm ✓π—π*不饱和烃、共轭烯烃和芳香烃类发生此类跃迁,紫外区✓n—π*分子中孤对电子和π键同时存在时,大于200nm,吸收系数小,为10-100 ✓d-d 跃迁:过渡金属络合物溶液中✓电荷转移跃迁:吸收谱带强度大,吸收系数一般大于10 000 3)UV的谱带种类✓R吸收带:双键+孤对电子✓K吸收带:共轭✓B吸收带:芳香化合物及杂环芳香化合物的特征谱带,容易反应精细结构✓E吸收带4)影响紫外光谱最大吸收峰位移的主要因素✓最大吸收波长λmax,吸光系数εmax【补充内容】✧光谱分析法:当光照射到物体上时,电磁波的电矢量就会与被照射物体的原子核分子发生相互作用引起被照体内分子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并产生特征能级之间跃迁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考试知识点总结
仪器分析考试知识点总结一、仪器分析的基本概念1. 仪器分析的定义和概念仪器分析是利用各种物理、化学、光学、电子等原理和方法,用各种仪器和设备对化学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的过程,以发现物质的性质、结构、组成和含量等信息。
2. 仪器分析的分类仪器分析可以分为物理分析、化学分析和光谱分析等不同的类别,不同的分析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化学物质。
3. 仪器分析的原理仪器分析的原理主要包括化学反应原理、光学原理、电子学原理、物理原理等,不同的仪器在分析过程中会运用不同的原理。
二、基本仪器原理和基本技术1. 常用电子仪器的原理和技术常见的电子仪器如电子天平、电位计、电解质浓度计、电导率计等都是基于电子原理和技术进行工作的。
学习者需要了解这些仪器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常用光学仪器的原理和技术常见的光学仪器如分光光度计、荧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都是基于光学原理和技术进行工作的。
学习者需要了解这些仪器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3. 常用物理仪器的原理和技术常见的物理仪器如质谱仪、核磁共振仪、X射线衍射仪等都是基于物理原理和技术进行工作的。
学习者需要了解这些仪器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三、仪器分析的基本操作1. 样品的准备样品的准备是仪器分析的第一步,学习者需要学会如何准备不同类型的样品,包括液体样品、固体样品和气体样品等。
2. 仪器的调试仪器的调试是仪器分析的关键步骤,学习者需要学会如何合理地调试仪器,以保证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的处理仪器分析得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分析,学习者需要学会如何处理数据和制作数据报告。
四、仪器分析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1. 仪器的故障和维修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故障,学习者需要学会如何及时发现和解决这些故障。
2. 数据的异常和处理方法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异常数据,学习者需要学会如何判断异常数据并进行合理的处理。
五、仪器分析的应用1. 仪器分析在化学、医药、环境和食品等领域的应用仪器分析可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化学、医药、环境和食品等。
仪器分析期末总结
仪器分析期末重点知识总结第一章1.化学分析是以物质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2.仪器分析法的数量级。
3.仪器分析方法分为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法、和其它仪器分析法。
4.定量分析普遍使用的方法:标准曲线法。
标准曲线是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仪器响应信号的关系曲线。
5.许多方法的灵敏度随实验条件而变化,所以现在一般不用灵敏度作为方法的评价指标。
6.精密度公式:7.准确度常用相对误差量度。
方法有较好的精密度并且消除了系统误差后,才有较好的准确度。
8.检出限:信噪比取3。
方法的灵敏度越高,精密度越好,检出限就越低。
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三个指标作为分析方法的主要评价指标。
第二章1.光学分析法:根据物质发射的电磁辐射或电磁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2.电磁辐射具有波粒二象性:波动性和微粒性。
3.4.普朗克方程将电磁辐射的波动性和微粒性联系在一起。
5.电磁辐射按照波长(或频率、波数、能量)大小的顺序排列就得到电磁波谱。
6.并不是原子中任何两个能级之间都能够发生跃迁。
不符合光谱选择定则的跃迁叫禁戒跃迁。
7.原子光谱又称线状光谱。
物质的原子光谱依其获得的方式不同分为发射光谱、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
8.根据光谱产生的机理不同,分子光谱又可分为分子吸收光谱和分子发光光谱。
分子对辐射能的选择性吸收由基态或较低能级跃迁到较高能级产生的分子光谱叫做分子吸收光谱。
目前学过的分子吸收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红外吸收光谱。
第三章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根据溶液中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对紫外可见光谱区辐射能的吸收来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方法,也称作紫外和可见吸收光度法。
2.电子跃迁类型:3.把4.烯化合物随着共轭体系的增大其吸收峰红移,摩尔吸收系数也会随共轭体系增大而发生显著100%r s s x =变化。
5.能使声色团吸收峰红移、吸收强度增大的集团成为助色团。
期末不挂科仪器分析总结
期末不挂科仪器分析总结一、引言仪器分析是化学和相关学科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旨在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的能力和科学研究的素养。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和实验,我对仪器分析的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本文将对本学期的仪器分析课程进行总结,包括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常用分析仪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等。
二、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仪器分析是利用仪器和设备来进行物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
它包括了许多常用的仪器和设备,如色谱仪、质谱仪、光谱仪等。
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物质的特性或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原理来进行分析。
比如光谱仪利用物质对光的吸收、散射、发射等特性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质谱仪利用物质在电场中的特性来分析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色谱仪利用物质在气相或液相中的分配行为来分析物质的成分等。
三、常用分析仪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1. 色谱仪的工作原理和应用:色谱仪是一种利用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行为进行分析的仪器。
在色谱仪中,样品通过固定相,根据不同成分的分配系数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进行分离,然后通过检测器进行检测。
色谱仪广泛应用于食品分析、环境监测、药物分析等领域。
2. 质谱仪的工作原理和应用:质谱仪是一种通过将样品中的物质分子转化为离子,并进行质量分析的仪器。
在质谱仪中,样品经过电离器产生离子,然后通过质量分析器进行质量分析。
质谱仪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生物分子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等领域。
3. 光谱仪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光谱仪是一种利用物质对光的吸收、散射、发射等特性进行分析的仪器。
在光谱仪中,样品通过光束,根据样品对光的吸收、散射、发射等特性进行分析。
光谱仪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环境监测、食品分析等领域。
四、实验中的仪器分析本学期我还参与了几个仪器分析实验,通过这些实验我对仪器分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比如我们在一次实验中使用色谱仪对某种食品中的添加剂进行分析。
通过色谱仪的分析,我们确定了食品中的添加剂种类和含量。
在另一次实验中,我们使用质谱仪对一种药物进行质量分析。
仪器分析期末总结
仪器分析期末总结一、引言仪器分析是现代化学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准确度高等优点。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常用的仪器设备以及仪器操作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我对仪器分析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以下是我对本学期学习内容的总结和体会。
二、仪器分析的原理及分类仪器分析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性质测试和分析样品中所含组分的一种方法。
仪器分析通常包括光谱分析、电化学分析和分离技术等。
光谱分析主要通过测量样品对光的吸收、发射或散射来获得样品的信息。
电化学分析则利用电化学现象测量样品中的电流、电压和电导等参数。
分离技术则是通过对样品进行分离和纯化来获得所需信息。
三、常用的仪器设备及其原理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利用样品对紫外或可见光的吸收来测定样品中某种物质的含量。
其原理是根据比尔-朗伯定律,将吸收光强与浓度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来。
2. 离子色谱仪:离子色谱仪主要用于离子物质的分离和测定。
通过控制离子交换树脂中的离子交换反应,将样品中的离子分离出来,并通过检测器进行测定。
3. 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是一种常用的分析仪器,主要用于描写样品中有机物的组成和浓度。
其原理是样品在高温下通过色谱柱和载气的相互作用进行分离,然后通过检测器对分离出的物质进行检测。
四、仪器分析的操作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1. 标定和校准:在进行仪器分析前,需进行标定和校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标定是通过测量标准样品来校准仪器,确定仪器的响应和测量范围。
校准是通过测量校准样品,检查仪器的准确度并进行修正。
2. 仪器操作:仪器分析的操作过程需要严格遵守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操作步骤。
特别是在涉及到有毒有害物质的操作时要加强安全防护和措施,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3. 数据处理:仪器分析的结果通常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整理、统计分析和结果呈现等。
仪器测试分析期末总结
仪器测试分析期末总结一、绪论仪器测试分析是现代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通过仪器测试分析,科研人员能够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准确测量和分析,为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本文将对本学期所学的仪器测试分析课程进行总结和回顾,分析所学知识的应用情况,并对仪器测试分析的前景和挑战进行探讨。
二、仪器测试原理与方法1. 仪器测试原理:在本学期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深入了解了仪器测试的基本原理,包括电子学、光学、声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仪器测试的原理和方法是科学研究中的基础工具,只有通过清楚了解它们,才能正确选择和使用仪器设备。
2. 仪器测试方法: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多种仪器测试方法,包括电子式仪器测试方法、光学式仪器测试方法、声学式仪器测试方法等。
通过掌握这些方法,能够更好地进行物质性质的测量和分析。
三、仪器测试设备与应用1. 仪器测试设备:本学期,我们对仪器测试设备进行了详细的学习和了解。
了解常用的仪器测试设备的结构、性能和特点,能够更好地选择和使用仪器设备。
2. 仪器测试应用:在学习仪器测试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学习了仪器测试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无论是化学分析、材料检测,还是环境监测等领域,仪器测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仪器测试,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准确测量和分析物质的性质。
四、仪器测试数据处理与分析1. 数据处理方法:在仪器测试分析中,数据处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对数据进行合理处理,能够准确分析物质的性质。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统计学和计算机处理方法等数据处理方法,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地处理和分析仪器测试数据。
2. 数据分析:通过仪器测试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够得到更加准确可靠的结论。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多种数据分析方法,包括统计学方法、多元分析方法等。
这些方法能够帮助我们从大量测试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为科学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五、仪器测试分析的前景和挑战1. 前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仪器测试分析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聚合物仪器分析考试总结
名称与缩写光源样品光谱分析类型本质(原理)波长范围用途紫外UV 氘灯均相溶液吸收光谱电子光谱,外层电子基态和激发态间的跃迁真空紫外低于200nm;紫外光谱200~400nm;紫外光谱仪200~700nm;研究反应机理、测定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与其分布、研究共轭双键序列分布、鉴定与双键有关的实验事实红外IR 奈斯特灯或硅碳棒固体液体气体光谱分析纯,不含游离水,薄膜厚度适当。
吸收光谱原子核之间的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远红外400~10cm-1中红外4000~400cm-1近红外10000~4000cm-1通常是指中红外。
分析与鉴别高聚物、反应机理的研究、结晶形态和结晶度的研究、共聚物的研究、取向和表面的研究、组成和分布荧光FS 氙灯聚合物多用溶液体系,无机样品多用固体。
发射光谱电子光谱,外层电子从激发态回到基态研究聚合物反应机理、发光性能、聚合物的光降解与光稳定性、溶液中高分子的运动、高分子共混物的相容性和相分离等。
拉曼Ram 激光光源或汞弧灯散射光谱分子的振动和转动的能级25~400cm-1大于分子振动表征碳碳骨架、区别同类型的聚合物、研究结晶和取向、与红外配合研究空间异构紫外:生色基紫外光谱中能够吸收紫外和可见光发生n→π*,π→π*跃迁、具有双键的基团。
助色基虽本身不具有生色作用,但与生色基结合,可以扩展其共轭效应,使其峰位发生移动并增加其吸收系数的基团。
荧光:概念(填空或名词解释)————荧光电子从最低激发单线态S1回到单线基态S0时发出的光子。
磷光电子从最低激发单线态S1经过系间窜跃到最低激发三线态T1,再回到单线基态S0时发出的光子。
淬灭剂能与荧光物质发生激发态反应,形成激发态配合物,从而使荧光强度减弱或使荧光激发态寿命缩短的物质。
几对名称:激发单色器激发光激发光波长荧光激发光谱发射单色器发射光发射光波长荧光发射光谱(荧光光谱)样品:有液体也有固体。
加强荧光基团:OH,-OR,-NH2,-NHR,-NR2,-C N减弱荧光基团:-COOH,-C=O,-NO2,-Cl,-Br,-I既可以加强荧光,也加强紫外光的吸收:如-OH,-OR,-NR2减弱荧光,增强紫外吸收:如-COOH.-NO2,-Cl,-Br,-IX荧光光谱仪原理:布拉格方程?样品:固体——有块状也有粉末状拉曼:拉曼散射用一定频率(ν0)的光照射样品时,部分光被吸收外,大部分透过样品,一小部分被散射。
仪器分析笔记期末总结
仪器分析笔记期末总结首先,仪器分析是化学学科的一项重要领域。
在化学研究、生产和实验中,仪器分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仪器分析,我们可以得到更加准确、敏感和快速的实验结果。
例如,在药物研究中,仪器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药物的纯度和结构,从而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
在环境监测中,仪器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检测大气中的污染物、水中的有害物质以及土壤中的重金属等,从而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因此,仪器分析是化学学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次,仪器操作和实验技能是仪器分析课程的核心。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多种仪器的原理和操作,并进行了实验操作。
例如,我们学习了光谱仪的原理和应用,通过测量样品的吸收光谱来确定其组成和浓度。
我们还学习了质谱仪的原理和操作,通过测量样品中离子的质荷比来确定其结构和分子量。
通过这些实验操作,我们不仅学到了各种仪器的操作技巧,还培养了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的能力。
另外,仪器分析还涉及到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采集大量的数据,然后通过统计分析和图表绘制来处理这些数据。
在课程中,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如何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并通过实例演示了具体操作步骤。
通过这些实践,我们学会了如何提取和计算出有关物质的信息,例如,测量样品中物质的浓度、离子的质荷比和元素的相对含量等。
这些结果不仅是实验的重要依据,还可以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除了以上的知识和技能,仪器分析课程还加强了我们的实验安全和质量控制意识。
在实验操作中,我们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操作规程,正确佩戴防护设备,正确使用仪器和试剂,以防止事故和产生误差。
同时,我们还学会了质量控制的方法,例如,实验中要进行空白对照、加标回收和重复测定等,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不仅对仪器分析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方法。
这些知识和技能不仅可以应用于实验室研究和生产,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为我解决化学问题和提高化学素养提供帮助。
仪器分析下期末总结
仪器分析下期末总结一、引言仪器分析是化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原理、结构和使用方法,以及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能力。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仪器分析的理论和实际操作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并且深刻理解了仪器分析在化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在本次期末总结中,我将针对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常用方法和实际应用进行回顾和总结,同时分享一些课堂实验和实践中的经验和收获。
二、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仪器分析是化学分析领域的一种重要手段,主要通过测量和记录被测样品的某种性质来实现分析目的。
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包括光谱分析、电化学分析、色谱分析和质谱分析等,每种分析方法都有其独特的原理和应用。
1. 光谱分析光谱分析是利用物质在特定光波长下的吸收、发射或散射现象来确定其组成和浓度的分析方法。
常见的光谱分析方法包括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核磁共振光谱分析等。
这些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物质结构的解析、有机物的定性定量分析以及环境污染物的检测等领域。
2. 电化学分析电化学分析是通过测量物质在电化学系统中的电荷转移过程来实现定量分析的方法。
常见的电化学分析方法包括电位滴定法、安培计法和极谱法等。
这些方法在药物分析、环境检测和生物分析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尤其是电化学传感器在医学诊断和生物传感领域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3. 色谱分析色谱分析是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来实现分离和分析的方法。
常见的色谱分析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和离子色谱法等。
这些方法广泛应用于有机物的分离、纯化和定性定量分析,可以有效提高样品分析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4. 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利用静态或动态的质量谱仪对物质分子的质量和结构进行测定的方法。
常见的质谱分析方法包括质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等。
这些方法在药物研究、有机合成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可以准确快速地对物质进行鉴定和定性定量分析。
仪器分析期末考试重点总结要点
现代仪器分析:一般的说,仪器分析是指采用比较复杂或特殊的仪器设备,通过测量物质的某些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的参数及其变化来获取物质的化学组成、成分含量及化学结构等信息的一类方法。
灵敏度:指待测组分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所引起测定信号值的变化程度。
灵敏度也就是标准曲线的斜率。
斜率越大,灵敏度就越高光分析法:利用光电转换或其它电子器件测定“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之后的辐射强度等光学特性,进行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光吸收:当光与物质接触时,某些频率的光被选择性吸收并使其强度减弱,这种现象称为物质对光的吸收。
原子发射光谱法:元素在受到热或电激发时,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返回到基态时,发射出特征光谱,依据特征光谱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
主共振线:在共振线中从第一激发态跃迁到激发态所发射的谱线。
分析线:复杂元素的谱线可能多至数千条,只选择其中几条特征谱线检验,称其为分析线。
多普勒变宽:原子在空间作不规则的热运动所引起的谱线变宽。
洛伦兹变宽:待测原子和其它粒子碰撞而产生的变宽。
助色团:本身不吸收紫外、可见光,但与发色团相连时,可使发色团产生的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且吸收强度增强的杂原子基团。
分析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是准确度、检出限、精密度。
根据分析原理,仪器分析方法通常可以分为光分析法、电分析化学方法、色谱法、其它仪器分析方法四大类。
原子发射光谱仪由激发源、分光系统、检测系统三部分组成。
使用石墨炉原子化器是,为防止样品及石墨管氧化应不断加入(N2)气,测定时通常分为干燥试样、灰化试样、原子化试样、清残。
光谱及光谱法是如何分类的?⑴产生光谱的物质类型不同:原子光谱、分子光谱、固体光谱;⑵光谱的性质和形状:线光谱、带光谱、连续光谱;⑶产生光谱的物质类型不同:发射光谱、吸收光谱、散射光谱。
原子光谱与发射光谱,吸收光谱与发射光谱有什么不同原子光谱:气态原子发生能级跃迁时,能发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电磁波辐射,经过光谱依所得到的一条条分立的线状光谱。
(word完整版)仪器分析期末考试重点总结,推荐文档
气相色谱基本原理:借在两相间分配原理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
气相色谱就是根据组分与固定相与流动相的亲和力不同而实现分离。
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不断进行溶解、挥发(气液色谱),或吸附、解吸过程而相互分离,然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
载气系统、进样系统、色谱柱与柱箱、检测系统、记录与数据处理系统。
气相色谱仪具有一个让载气连续运行,管路密闭的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包括进样装置和气化室.其作用是将液体或固体试样,在进入色谱柱前瞬间气化,然后快速定量地转入到色谱柱中.固定液:是一些高沸点的有机化合物,例如,角鲨烷,作为固定相被均匀地涂抹在担体上。
担体:多孔,比表面积大,表面无吸附性,是用来承担固定液的物质。
例如:硅藻土。
气相色谱法的特点:高选择性(复杂混合物,有机同系物、异构体。
手性异构体)高灵敏度(可以检测出μg.g-1(10-6)级至(10-9)级的物质量)高效能、快速、应用范围广(气:沸点低于400℃的各种有机或无机试样的分析)(液:高沸点、热不稳定、生物试样的分离分析)缺:被分离组分的定性较为困难。
分配过程: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发生的吸附、脱附,或溶解、挥发的过程 分配系数: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间分配达到平衡时的浓度(单位:g / mL )比,K 分配比: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间分配达到平衡时的质量比(容量因子\容量比) k k 容量因子越大,保留时间越长。
β为相比。
β= VM/VS V M 为流动相体积,即柱内固定相颗粒间的空隙体积;V S 为固定相体积,气-液色谱柱(为固定液体积);气-固色谱柱:为吸附剂表面容量r 21 = t ´R2 / t ´R1= V ´R2 / V ´R1= α 滞留因子=质量分数ω: u s :组分在色谱柱内的线速度; u :流动相在色谱柱内的线速度 塔板理论的假设:在每一个平衡过程间隔内,平衡可以迅速达到;将载气看作成脉动(间歇)过程;试样沿色谱柱方向的扩散可忽略;每次分配的分配系数相同。
现代仪器分析重点总结期末考试版
现代仪器分析:一般的说,仪器分析就是指采用比较复杂或特殊的仪器设备,通过测量物质的某些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的参数及其变化来获取物质的化学组成、成分含量及化学结构等信息的一类方法。
灵敏度:指待测组分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所引起测定信号值的变化程度。
灵敏度也就就是标准曲线的斜率。
斜率越大,灵敏度就越高光分析法:利用光电转换或其它电子器件测定“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之后的辐射强度等光学特性,进行物质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
光吸收:当光与物质接触时,某些频率的光被选择性吸收并使其强度减弱,这种现象称为物质对光的吸收。
原子发射光谱法:元素在受到热或电激发时,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返回到基态时,发射出特征光谱,依据特征光谱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
主共振线:在共振线中从第一激发态跃迁到激发态所发射的谱线。
分析线:复杂元素的谱线可能多至数千条,只选择其中几条特征谱线检验,称其为分析线。
多普勒变宽:原子在空间作不规则的热运动所引起的谱线变宽。
洛伦兹变宽:待测原子与其它粒子碰撞而产生的变宽。
助色团:本身不吸收紫外、可见光,但与发色团相连时,可使发色团产生的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且吸收强度增强的杂原子基团。
分析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就是准确度、检出限、精密度。
根据分析原理,仪器分析方法通常可以分为光分析法、电分析化学方法、色谱法、其它仪器分析方法四大类。
原子发射光谱仪由激发源、分光系统、检测系统三部分组成。
使用石墨炉原子化器就是,为防止样品及石墨管氧化应不断加入(N2)气,测定时通常分为干燥试样、灰化试样、原子化试样、清残。
光谱及光谱法就是如何分类的?⑴生光谱的物质类型不同:原子光谱、分子光谱、固体光谱;⑵光谱的性质与形状:线光谱、带光谱、连续光谱;⑶产生光谱的物质类型不同:发射光谱、吸收光谱、散射光谱。
原子光谱与发射光谱,吸收光谱与发射光谱有什么不同原子光谱:气态原子发生能级跃迁时,能发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电磁波辐射,经过光谱依所得到的一条条分立的线状光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合物近代仪器分析》期末测验重点总结————————————————————————————————作者:————————————————————————————————日期:《聚合物近代仪器分析》--期末考试重点总结海大09级紫外光谱【重点内容】1、基本概念紫外光谱:是一种波长范围在200-400nm之间,根据电子跃迁方式的差异来鉴别物质的吸收光谱。
导致吸收光的波长范围的不同,吸收光的几率不同。
吸收光谱:是由于光与分子发生相互作用,分子能吸收光能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而产生的光谱(红外、紫外)发散光谱:是由于分子有高能级回复到低能级释放出光能形成的光谱(荧光)散射光谱:是由于当光被散射时,随着分子内能级的跃迁,散射光频率发生变化形成的光谱(拉曼)发色团:具有双键结构,能对紫外或可见光有吸收作用,产生和跃迁的集团 助色团:本身不具有生色作用,但与发色集团相连时,通过非键电子的分配,扩散了发色团的共轭效应,从而影响发色团的吸收波长,增大了其吸收系数的一类集团。
2、主要规律1)光吸收定律✓吸光度A:A= lg(I0/I)= lg(1/T)=εClI0入射光强I透射光强T透光率ε吸光系数C溶液浓度l样品槽厚度2)电子跃迁类型✓σ—σ*能量大,吸收波长小于150nm的光子,真空紫外区✓n--σ*含O、N、S和卤素等杂原子的饱和烃的衍生物发生此类跃迁150-250nm ✓π—π*不饱和烃、共轭烯烃和芳香烃类发生此类跃迁,紫外区✓n—π*分子中孤对电子和π键同时存在时,大于200nm,吸收系数小,为10-100 ✓d-d 跃迁:过渡金属络合物溶液中✓电荷转移跃迁:吸收谱带强度大,吸收系数一般大于10 000 3)UV的谱带种类✓R吸收带:双键+孤对电子✓K吸收带:共轭✓B吸收带:芳香化合物及杂环芳香化合物的特征谱带,容易反应精细结构✓E吸收带4)影响紫外光谱最大吸收峰位移的主要因素✓最大吸收波长λmax,吸光系数εmax【补充内容】✧光谱分析法:当光照射到物体上时,电磁波的电矢量就会与被照射物体的原子核分子发生相互作用引起被照体内分子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并产生特征能级之间跃迁分析方法。
✧紫外光谱特点:1)反应分子中价电子能级跃迁情况,主要用于共轭体系(共轭烯烃和不饱和羰基化合物)及芳香化合物的分析2)光谱较简单,峰形较宽,定性分析较少3)共轭体系的定量分析,灵敏度高✧极性溶液:使n—π*跃迁向低波移,称为蓝移; π—π*向高波移,红移✧酸性:蓝移,碱性:红移红外光谱【重点内容】1、基本概念红外光谱:是由于分子内原子核之间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而形成的吸收光谱。
伸缩振动:原子沿键轴方向伸缩使键长发生变化的振动,用符号ν表示弯曲振动:原子垂直于价键方向振动,使得分子内键角发生变化的振动,用ν表示 基频吸收:处于基态的具有红外活性的分子振动,被红外辐射激发后,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所产生的红外吸收倍频吸收:非线性谐振的分子振动时,除基频跃迁外,发生由基态到第二或第三激发态的跃迁所产生的红外吸收2、主要规律1)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辐射应具有能满足分子产生振动跃迁所需的类型✓辐射与分子间有相互耦合作用2)IR谱带强度和吸收频率受哪些因素影响✓诱导效应:吸电基是吸收峰向高频移(蓝移),供电基(红移)✓共轭效应:电子云平均化(红移)✓环的张力作用:环减小,张力增大(蓝移)✓氢键作用:使正常共价键伸长,键能降低,频率降低(红移),谱线变宽✓耦合效应:振动耦合,相同的两个基团相邻时且振动频率相近时,可能发生耦合,引起吸收峰裂分,一个移向高频,一个移向低频3)熟悉主要官能团的特征谱线【补充内容】✧红外光谱的三要素:谱峰位置、形状、强度a. 谱峰位置:即谱带的特征振动频率,定性分析b. 谱带形状:研究分子内是否存在缔合以及分子的对称性旋转异构、互变异构c. 谱带强度:与分子振动时偶极矩的变化率有关,定量分析的基础荧光、拉曼光谱【重点内容】1、基本概念荧光:当电子从最低单线态S1回到单线基态S0时,发射出光子,陈称为荧光磷光:当电子从最低单线态S1进行系间窜越到最低激发三线态T1,再从T1回到单线基态S0时,发射出光子,称为磷光拉曼散射:当光透过样品被散射时,光子与样品分子之间发生非弹性碰撞,有能量交换,这种散射叫做拉曼光谱散射瑞利散射:当光透过样品被散射时,光子与样品分子之间发生弹性碰撞,没有能量交换2、主要规律1)荧光和磷光光谱的产生原理及现象特点a.荧光:寿命一本为10-8-10-10s,停止光照,荧光熄灭b. 磷光:波长较长,寿命可达数秒至十秒,停止光照后会在短时间内发射,常在低温测量,比荧光弱2)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的共同性与差异相同点:a. 同属分子振动光谱,波数范围相同;b. 红外中定性三要素对其也适用不同点:a. 红外较适合高分子侧基和端基,特别是一些极性基团的测定,而拉曼对研究骨架特征特别有效b. 对具有对称中心的基团的非对称振动而言,红外是活性,而拉曼是非活性,反之,对称振动,红外是非活性,拉曼是活性;对无对称中心基团,都是活性【补充内容】✧四个量子数:主量子数n,磁量子数m,角量子数l,自旋量子数m s✧统一物质在相同条件下观察到的各种荧光,其波长相同,只是发光途径和寿命不同。
物质确定,能级确定✧斯托克斯线:在拉曼散射中,若光子把一部分能量给样品分子,散射能量减少,此时(ν0-ΔE/h)处产生的散射光线叫·。
若获得能量,叫反斯托拉斯线。
✧拉曼位移:斯托拉斯线或反斯托拉斯线与入射频率之差核磁共振【重点内容】1、基本概念核磁共振:是通过将样品置于强磁场中,然后用射频元辐射样品,是具有磁矩的原子核发生磁能级的共振跃迁而形成吸收波谱屏蔽效应:当原子核处于外磁场中时,核外电子运动产生感应磁场,就像形成一个磁屏蔽,使外磁对原子核的作用减弱了,即实际作用在原子核上的磁场为H0(1-σ),而不是H0,σ称为屏蔽常数化学位移:共振发生变化,在谱图上反应为波峰位置的移动,称为化学位移磁各向异性效应(电子环流效应):耦合常数:分裂峰之间的距离,一般用J表示,单位为Hz3、主要规律1)核磁共振的条件✓核有自旋(核磁距):自旋量子数I不等于零(质量数和原子序数不同为偶数)✓外磁场,能级裂分✓照射频率满足:ν=γh0/(2π)2)影响化学位移的主要因素✓电子云密度升高,屏蔽效应上升,核磁共振发生在高场,化学位移减小氧的电负性升高,氢原子周围电子云密度下降,移向低场,化学位移增大✓电子环流效应:✓氢键:能使较低场发生共振。
升温或稀释溶剂,高场移动,加入氘,消失✓溶剂效应:在氢谱测定中不能用带氢的溶剂,若必须测,用氘带试剂3)常见基团的化学位移4)1H-NMR谱图解析5)13C-核磁共振波谱解析【补充内容】✧对于同一种核,磁旋比为定值✧为什么以TMS为基准?a.12个氢处于完全相同的化学环境,只产生一个尖峰b. b. 屏蔽强烈,位移最大,与有机化合物中的原子峰不重叠c.化学惰性d.易溶于有机溶剂,沸点低,易回收。
✧1H-NMR谱图可以提供的主要信息a.化学位移:确认氢原子锁处的化学环境,及属于何种基团b.耦合常数:推断相邻氢原子的关系与结构c.吸收峰面积:确定分子各类氢原子的数量比气象色谱【主要内容】1、基本概念保留时间:组分从进样到出现最大峰所需要的时间(或载气体积)分离度:色谱峰的分离程度,即混合各组分的分离程度校正因子:具有校正作用的因子交做校正因子2、主要规律1)气相色谱的分离原理✓分配色谱法:利用被分离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溶解度差别而实现分离✓吸收色谱法:利用被分离组分对固定相表面吸附中心吸附能力的差别实现分离✓离子交换色谱法:利用被分离组分交换能力的差别而实现分离✓空间排阻色谱法:根据被分离组分分子的线团尺寸进行分离—凝胶渗透色谱2)热导池检测器和氢火焰离子检测器的工作原理✓热导检测器:利用载气和样品组分热导系数的不同,当它们通过热敏元件时,阻值出现差异而产生电信号。
✓火焰离子检测器:利用有机物在氢火焰中燃烧时生成的离子,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电信号。
3)定量分析的方法有哪些,各适合于什么情况✓归一化法:当试样中全部组分都显示出色谱峰,且每个组分相应的校正因子都已知时可用下式计算:X I=f i*A i/∑(f i*A i)X I为试样中组分,f i组分i的校正因子,A i组分的峰面积✓内标法:当试样组分不能全部从色谱柱流出,或有些组分在检测器上没有信号X i=m i A i f s,i/mA s A i, A分别代表组分和内标物的峰面积;f s,i校正因子;m和m s分别为试样和内标物的质量✓外标法:分别将等量试样和韩待测组分的标准试样进行色谱分析χi=E I A i/A E χi为试样中组分的质量分数E I 为标准试样中组分i的含量A i,A E 为峰面积✓叠加法:加入一定量的待测组分,再测出此两组分的峰值热分析【主要内容】1、基本概念DSC:示差扫描量热法。
是使试样和参比物在程序升温或是降温的相同环境中,用热量补偿器以增加电功率的方式,即对参比物或试样中温度低的一方给予热量的补偿,是两者的温差保持为零,测量所做的功,即试样的吸收热量变化量对温度(或时间)的依赖关系的的一种技术DTA:差热分析法。
是参比物语等量试样在相同环境中等速变温的情况下相比较,试样的任何化学和物理变化,和它处于同一环境中的标准物质比较,要出现暂时的增高或降低TG:热失重法。
是在程序升温的环境中,测量试样的质量对温度(或时间)的依赖关系的一种技术2、主要规律1)DSC和DTA技术的主要差别✓DSC:根据热量差和温度的关系✓DTA:根据温度和温度差的关系✓DSC的温度差为零,是他们最大的区别2)影响DSC测定结果的主要因素✓试样的用量:10mg左右✓升温速率:影响峰的位置和峰面积✓气氛:防止氧化,减少挥发组分对检测器腐蚀✓热历史:样品转变受松弛受加工温度、冷热处理时间和速率、防止温度与时间3)DSC和TG主要应用范围✓提供有关聚合物体系的各种转变温度✓热转变的各种参数✓结晶聚合物的结晶度✓聚合物的热稳定性✓聚合物的固化、氧化和老化等方面【补充内容】✧热量变化与曲线峰面积的关系m*ΔH=K*AM样品质量ΔH单位质量样品的焓变K修正系数A峰面积TG曲线:样品失重积累量,积分型曲线DTG曲线:TG曲线对温度或时间的一阶导数,质量变化率✧ a. 玻璃化温度Tg:第一个转折点的切线重点位置b. 结晶温度Tc:第二个转折点,波峰位置c. 熔融温度Tm:第三个转折点,波谷位置d. 分解温度T f:第四个转折点,峰值位置GPC【主要内容】1、基本概念GPC:凝胶渗透色谱。
也称为尺寸排除色谱,是一种液相色谱。
基于体积排阻的分离原理排斥极限:凡是相对分子质量比此点大的分子均被;排斥在凝胶空外渗透极限:凡是相对分子质量小于此值的都可以渗透入全部孔隙2、主要规律1)GPC的分离原理✓平衡排除理论:大分子进入孔洞少,在孔内流经的路程也短,最先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