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的基本概念

合集下载

对生态城市的几点基本认识

对生态城市的几点基本认识



生 态 环 境 反 映 自然 环 境 的 诸 多 方 面 如 大 气 水 土 植 被 ;生



生 态 城 市 已 经 成 为 不 少 城 市追 求 的 目 标 和 公 认 的城 市 发 展 的
态 结 构 包 括 人 的 活 动 及 其 产 物 如 工 业 与城 市 城 市 与 乡 村 经 济 与 社

B
收稿 日 期 :
2008

11

28

修 回 日期 : 2 0 0 8


12

0 1
人 类追 求什 么 样 的 城 市 ? 无 论 什 么 社 会 国 家 大 体 上 可 概 括 为


统 论 的观 点 城 市 是 由 多种 相 关 的 系 统 构成 的
, :

生 态城 市 系 统 的 内




个地
4 )发 展 生 态城 市 , 要 治 大 中城 市 的

城 市病




生 态城 市 与 病 态城

2 球 》 本 名 著 中 :紧接 着 罗 马 俱 乐 部 提 出 了 环 境 生 态 必 须 符 合 人 类社
市 显 然 是 2 个 对 立 的概 念


要治 病态




强 生态
当 然 病态 也 是


生 态 问题 和 环 境 问题 是 2 0 世 纪 6 0

70

年代

平 衡 么∑ 自然 可 持 续 发 展
图 1 生态城 市构 成

生态城市的基本概念

生态城市的基本概念

1、生态城市的基本概念1.1生态城市的概念的演化过程现在,国内外都在建设生态城市,由于各地对生态城市的理解不同,所以会有不同的表现和内涵,同时受各城市地理、空间、位置的限制,其规模、资源和环境特征不一样,也很难用一个标准来衡量。

但有一个原则,就是生态城市必须保持系统的健康和协调,具有高效率的物流、能流、人口流、信息流和价值流,具有持续发展和消费的能力,具备高度生态文明的生活空间。

生态城市在维护本城市生态环境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持相关区域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协调。

因此我们必须对生态系统作进一步的了解。

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应该是指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种群相互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

生态系统是现代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对象,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生态学的国际研究计划均把焦点放在生态系统,如国际生物学研究计划(IBP)其中心研究内容是全球主要生态系统(包括陆地、淡水、海洋等)的结构、功能和生物生产力;人与生物圈计划(MAB)重点研究人类活动与生物圈的关系;4个国际组织成立了“生态系统保持协作组(ECG)”,其中心任务是研究生态平衡及自然环境保护,以及维持改进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力。

并因此给我们带来生态城市的概念。

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是在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经出现,立刻就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

关于生态城市的概念众说纷纭,虽然至今还没有公认的确切的定义。

但前苏联生态学家杨尼斯基认为生态城市应是一种理想的城市模式,其中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保护。

同时中国学者黄光宇教授认为,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综合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与“住所”的关系,并应用科学与技术手段协调现代城市经济系统与生物的关系,包含保护与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提高人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修复、维持和发展的能力,使人、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互惠共生。

城市生态学的概念

城市生态学的概念

城市化迅速发展的实践证明,随着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 城市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数量的不断增加等, 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复杂尖锐, 从而使解决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提 到了世界各国的议事日程(Agenda)。
1.2 城市生态学发展简史
1.2.1 中国古代的城市生态学思想反映在人口、人与 土地和人与食物的关系上。390B.C.,商鞅第一个提出了 具有城市生态学思想的认识:①在一个地区的土地组成 上,城镇道路要占10%,才较为合理;②主张增加农业 人口,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的比例为100:1,最多不 小于10: 1,鼓励从事农业,不准开设旅店和不准擅自 迁居。荀子( 238B.C. )提出减少工业人口,国家才能 强盛的主张。 170A.D. ,崔姓学者第一个提出人口的合 理布局思想,1885年,包世臣提出农业与非农业劳动力 比例关系应为5:1,限制非农业人口的发展。这些“重 农抑商”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城市的发展。
1.1.3 研究意义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一个时代的经 济、政治、社会、科学、文化、生态环境 发展和变化的焦点和结晶体。 城市的优势在于工业、人口、市场、文化 和科学技术的集中,这有利于生产的专业 化、协作化和新型高度精尖技术密集工业 的发展,有利人员流动、物质流通。
但是城市的缺点也恰恰在于人口和工业的过量集中和密 度过大,在城市化地区,进行着大量的资源利用、物质 变换、能量流动、产品消费等活动,从而使自然资源大 量耗用和各种生产、生活废料大量产出,引起了一系列 城市问题。如人口密集、住房困难、土地资源紧张、工 业资源短缺、水源短缺、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疾病流 行 、 犯 罪 增 多 、 就 业 困 难 等 等 。 (3R, reduce, reuse, recycle).

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探讨 李春俏

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探讨 李春俏

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探讨李春俏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生态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的一个主流趋势,而规划设计作为城市发展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其在城市建设工作中有重要作用,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加强生态城市规划非常重要。

基于此,本文就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相关内容进行了探讨,旨在为生态城市规划提供参考,提高生态城市规划水平,促进生态城市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城市规划;规划设计;生态城市引言生态城市是一种比较新型的城市规划理论,是在人与自然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能够保障社会经济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社会关系,生态城市可以有效地保障经济与环境实现更加协调发展,同时还可以高效改善目前的生态质量,让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原则。

然而在目前进行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生态城市的规划会受到经济因素的直接影响,导致实施发展状态时容易产生一系列阻碍,所以在城市生态文化的不断引导下,为了让现代城市能够被设计成更具系统化及生态化的特征,必然需要真正地落实可持续发展。

1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概念基于发展道路和经验总结而提出的生态城市,强调的是发挥生态优势,坚持将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打造青山绿水的生存环境,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

开展生态城市规划,要综合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等,通过统筹规划,保障设计成果的科学化和合理性,符合生态学有关要求与原则。

未来城市规划设计的主要方向之一,为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要站在经济和社会以及生态等多个层面分析,打造有机生态体系。

2城市规划设计生态城市策略2.1合理构建生态城市空间结构对于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来说,合理构建生态城市空间结构十分重要。

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工资源进行规划设计,合理的布置城市空间结构,保证城市建设独具特色,同时也能充分凸显城市功能。

尤其是对于老城区的建设与规划,一定要在不影响原来城区历史文化和生态面貌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改造,制定相应的规划方案并严格执行。

生态城市的基本理念与规划原理和方法

生态城市的基本理念与规划原理和方法


因此 建设

种新理
生 态 城 市 且 能 以 其 良好 形 象 和 功 能 带 动 辖 域 内外 的 可 持
念追求

国 外 诸 多城 市 和 都 市 区 纷 纷 开 展 了 生 态 城 市 建
, 、
续 发 展 应 具 有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的 内涵 和 目标 要 求 :

设 的探 索 与实 践 如 美 国 的伯 克 里 克 里 夫 兰 和 波 特 兰 都

已 有 14 省 ( 区 ) 百 余 座 城 市 编 制 了 生 态 城 市 建 设 规 划 其
他省 份 也 逐 步将 生 态 城 市 建 设 纳 入 其 发 展 议 程


虽然生
教 文 卫 的 高度 发 展 及 其 较 强 的 辐 射 力 带 动周 边 乡 村 和 与
态 城 市 的理 论 与 实 践 均 已 取 得 了蓬 勃 发 展 但 迄 今全 球 尚 未有


朱 高洪

( 北 京 大 学 中 国 持续 发 展 研 究 中 心 北 京 1 ~ 8 7 1 )
随着 城 市 生 态 环 境 的 普 遍 恶 化 和 区 域 生 态 支 撑 能 力 的 持 续 衰退 建 设 生 态城 市 成 为 当代 城 市发 展 的


系 和 能 量 转 化 是 实 现 城市 可 持续 发 展 的根 本

金 人 流 的 聚 散 以 及 政 治 文 化 科 技 的凝 聚 与 辐 射






规 划 其 所 依 据 的思 维 观 念 基 本 原 理 和 采 用 的 模 型 方 法 多有 缺 失 和 弊 端

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

规划内容
根据生态城市发展目标和生态城市的概念、特点、内涵,一般生 态城市规划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①编制规划大纲:研究局势,分析背景,提出问题或提出规 划目标; ②基础资料的调查与收集:包括对历史、现状资料,卫片、 航片资料、当地人的访问获得的资料,实地调查资料的收集 等等,然后进行初步的统计、分析,进行现场核实与图件的 清绘工作; ③系统分析与评估:确定相关因子的选取及权重,对单因子 进行分级评分,绘制单因子图; ④生态环境保护:单因子图叠加,确定生态敏感性分级标准, 绘制生态敏感性图,划分生态维育绝对区、缓冲区和开发区; ⑤功能区划:确定综合生态适宜度分级标准,绘制综合适宜 度图,建立各功能区用地生态适宜度模型;
生态城市规划的内容包括城市生命支持系统、人居环境、生态产 业、环境教育4方面。

三、生态城市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

生态城市规划与城市生态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规划紧密结 合、相互渗透,是协调城市发展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但 他们又有各自规划重点:
三、生态城市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


在1984年的MAB报告中提出生态规划五项原则 :
①生态保护战略(包括自然保护,动、植物区系及资源保护,污染 防治等); ②生态基础设施(自然景观和腹地对城市的持久支持能力); ③居民生活标准; ④文化历史保护; ⑤将自然融入城市。它奠定了生态城市规划方法研究的理论基础。
二、生态城市规划概念

柏云、陈学星(2000)认为生态城市规划即以城市这个社会、经济、自 然复合系统为规划对象,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以人与自然相和谐 为价值取向,应用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系统科学等现代科学与技 术手段,分析利用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经济等各种信息,去模拟、 设计和调控系统内的各种生态关系.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调控对策。

生态城市eco-city

生态城市eco-city

现代城市生态工作的关键是使两 者协调,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功能区
城市空 间结构
城 市 空 间 结 构
中心商务区 工业区 商业区 住宅区 行政中心区 文化区 混合功能区
形 成 原 因
郊区 历史因素 经济因素 社会因素 行政因素
城市的规模不同 服务功能有差异
同心圆模式
多核心模式
扇形 模式
几种城市地 域结构模式
汽车、摩 托、电车 等移动热 源
城乡下垫面差异及其影响
城市
建筑材料 郊区农村
地面湿度
混凝土、 砖瓦、石 料、钢材 小,水分少 蒸发、蒸腾 消耗热量少 低
砖瓦、木材 大,用于蒸 发、蒸腾的 热量多 高
建筑密度 植被覆盖率
密,通风差 疏,通风好
北京夏日地面温度实测案例
下垫面 温度 草坪 32℃ 树冠 30℃ 水泥地面 柏油马路 57℃ 63℃


生态效应(ecological effect)指人为活动造成 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引起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 的变化。生物与环境关系密切,两者相互作用, 相互协调,保持动态平衡。如人为活动排放出的 各种污染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氟化物等对 大气环境造成污染,所造成的生态效应。

生态效应-生态效应(ecological effect)指人为 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引起生态系统结 构和功能的变化。 ... 城市绿化应具有生态、美化、 防护、休闲、人文、经济的综合效应。但是,有 些城市的绿化仅仅突出美化效应,而忽视了生态 效应。
生态系统的组成
能量 物质 热量
生产者
消费者
无生命物质
分解者
生态系统四个部分组成图
物质:水、空气、矿物质等

“生态城市”的基本概念

“生态城市”的基本概念
3、整体性——生态城市不是单单追求环境优美或自身的繁荣,而是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的整体效益,在整体协调的新秩序下寻求发展。生态城市建设不仅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更注重对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
4、区域性——城乡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只有平衡协调发展的区域才有可能发展成平衡协调的生态城市。因此,生态城市是建立在区域平衡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表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
国内建设生态城市的有关情况
国内约有二十座城市陆续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口号,其中既有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也有苏州、厦门等中型城市和铜川、十堰等小城市。各城市由于具有不同经济基础、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采取的措施既有相似之处,也各有侧重,各有特点。广州、厦门、铜川等城市主要做法是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市郊林带,这也是各城市做法的共同之处。除此之外,上海杭州、大连等城市采取的措施还包括污染治理;成都、昆明等城市进行流域治理和自然保护区建设;苏州、秦皇岛等城市进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成都、秦皇岛等城市还加强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扬州在生态城市规划与管理方面与德国开展合作,有关项目得到德方500万马克资金支持;珠海、三亚等城市成为国家生态示范区;张家港市正委托高校制订生态城市建设规划。
生态城市主要特点
生态城市与传统城市相比,有本质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和谐性——生态城市的和谐性,不仅反映在人与自然关系上,更重要的是反映在人与人关系上。生态城市不是一个用自然绿色点缀而僵死的人居环境,而是营造满足人类自身进化需求、文化气息浓郁,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生态环境。文化是生态城市最重要的功能,文化个性和文化魅力是生态城市的灵魂。这种和谐性是生态城市的核心。
“生态城市”的基本概念
“生态城市”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实施“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计划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概念。

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探讨

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探讨

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探讨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化逐渐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目前,城市建设中存在一些严重问题,主要与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有关。

本文分析了生态城市的基本概念和城市规划原则,探讨了设计合理的生态城市规划的有效策略,从而提高了城市规划的合理性。

关键词:城和规划;规划设计;生态城市规划引言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内部的建筑等方面进行合理规划,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平衡。

所谓生态城市规划,是指协调自然生态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规划模式。

目前,在城市发展中,城市规划在一定程度上没有考虑到城市规划的生态性,导致了环境污染问题。

生态城市规划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需要认真对待,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方法进行建设,建立生态与社会的新关系。

目前,我国城市规划建设更加注重经济效益,对生态建设没有相应要求,导致目前的社会效益无法提高。

因此,只有有效地进行生态城市规划,才能解决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生态城市概念良好的城市规划是促进城市发展,而生态城市主要是指将生态理念融入城市规划,解决发展中的质量问题。

在处理环境问题时,有必要考虑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并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找到平衡。

因此,随着生态文明进入相对较好的发展阶段,有必要在城市规划中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统筹城乡,确保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城市发展。

2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意义2.1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提高城市竞争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一直是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城市规划建设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因此,有必要重视生态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并将可持续发展作为规划理念。

当前,中国正从工业化社会向生态社会过渡,生态竞争已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在城市规划中加强生态城市规划有助于提高城市竞争力。

2.2满足城市居民生活要求,落实人本思想环境和人类之间的关系是共存的。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对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生态城市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途径共3篇

生态城市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途径共3篇

生态城市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途径共3篇生态城市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途径1生态城市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途径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市区化进程加剧,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许多城市面临发展瓶颈。

建设生态城市成为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趋势。

但是,什么是生态城市?如何实现生态城市的发展?本文将探讨生态城市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途径。

一、生态城市的基本理论1. 城市和自然环境的融合生态城市的发展不是摧毁城市中的生态环境,而是促使城市和自然环境理念融合。

生态城市要根据城市自身的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差异性来设计,重视生态系统在城市中的作用。

将生态环境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探讨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实现环境和城市的融合。

2. 节约资源的生态城市资源节约是生态城市概念的核心之一,生态城市意味着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减少浪费和污染物的产生。

在生态城市中实行节约资源的方式包括重视建筑节能,在能源、水和物质等方面节约使用,推行低碳经济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等。

3. 城市公共环境的提升生态城市追求环境质量和人居环境相连,公共环境包括城市绿化、交通、社区、垃圾处理和供水等都应该符合生态城市的要求。

因此,应在城市规划的早期就强调公共环境质量,从根本上实现城市环境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协调。

二、生态城市的实践途径1. 建设生态公园生态公园是城市的生态肺,可以提供一个绿化环境,缓解缺氧问题,促进城市的生态建设。

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城市与自然环境交流的机会。

在生态公园中,还可以实现集中式垃圾处理和有机生成技术,处理创新型城市环境和土地共用,绿化旅游和种植园区的管理,形成城区的自闭环。

2. 卫生水管理水是自然资源中最宝贵的,但却常常被浪费和污染。

生态城市的建设应该注重卫生水管理,实现水危险的防控和保护。

管理方式包括降雨资源的广泛利用、雨水的分流、排沟、湿地处理和自然植物生态系统的运用。

卫生水管理还包括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防控水源污染。

关于生态城市研究的理论综述

关于生态城市研究的理论综述

国内外关于生态城市研究的理论综述摘要: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阶段,资源和环境矛盾突出,建设生态城市是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生态城市发展研究现状和实践情况,研究表明: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迅速,但普遍忽视了产业发展问题;国外生态城市发展模式并不完全适合中国;生态城市发展理论研究已严重滞后于实践,急需针对中国现有城市和新城开发的产业选择与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分类指导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实践。

关键词:生态城市内涵评价指标设计原理1、引言短短 300 年的工业文明历程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地球的资源环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这在城市地区表现更为集中和明显。

传统城市发展模式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为特征,造成了城市人口膨胀、资源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等“城市病”[1]。

摒弃工业文明理念下的粗放式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生态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已成为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潮流与趋势[2]。

生态城市是对传统城市发展模式的重大变革,它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把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高效生态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合理规划城市布局,重构城市交通、建筑与土地利用方式,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3]。

生态城市的内涵与发展目标与党中央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等理念完全一致,是根治“城市病”,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当前国内外生态城市研究与实践主要关注土地利用、建筑、交通、可再生能源利用等领域,产业发展问题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然而,产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支柱,是生态城市建设成功与失败的关键。

因此,有必要系统梳理与生态城市产业发展相关的理论,总结国内外实践情况,为我国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

2、生态城市的内涵2.1生态城市的起源生态城市的概念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不断升华而提出来的[4]。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理论及实践案例分析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理论及实践案例分析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理论及实践案例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划成为了重要的议题。

如何使城市发展更加可持续,是城市规划中最重要的理念之一。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正是围绕这一理念而展开的。

本篇文章将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入手,阐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的相关内容。

一、理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理论的基础是生态城市的概念。

生态城市强调将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建环境相结合,以实现生态、经济及社会可持续发展。

生态城市的实现需要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环节中都要考虑到生态因素,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建设。

在城市规划中,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极为重要。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理论的基本原则包括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效率、公共参与、社会公正、经济繁荣等。

这五大原则可以互相支持、互相促进,最终形成一个较为完整和具有保障性的可持续发展体系。

在环境保护方面,城市规划需要考虑到城市内的空气质量、水质量、噪音等因素,避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在资源利用效率方面,城市规划需要考虑到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以及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环节的效率,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在公共参与方面,城市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市民的需求,参考市民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地满足市民的需求。

在社会公正方面,城市规划需要关注城市各层次的社会结构,并将社会公正作为城市规划的一个目标。

在经济繁荣方面,城市规划需要考虑到城市经济的发展,以便为市民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环境。

另外,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理论中也有一些具体的实施原则。

例如,城市规划需要优化交通系统,以减少碳排放和交通阻塞。

城市规划还需要推进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城市规划还需要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以实现城市规划的有效管理。

二、实践案例分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理论虽然很好,但是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还需要立足于具体的城市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和规划。

下面,我们将以三个案例来说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在实践中的应用。

(1)荷兰-瓦赫宁根瓦赫宁根市位于荷兰,人口约15万,总面积33平方公里。

生态城市的规划与建设研究

生态城市的规划与建设研究

生态城市的规划与建设研究第一章前言随着人口的爆发式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环境污染已经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国都纷纷将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作为当下和未来城市建设的方向和目标。

本文旨在对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进行探讨,并重点探讨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必要性和具体实现方式。

第二章生态城市的基本概念生态城市是指在城市建设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城市环境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生态城市的建设需要从诸如住宅区、公共设施、交通运输、工业区等多个方面入手,采取多种绿色技术,如水污染治理、垃圾处理、节能减排等措施。

第三章构建生态城市的必要性1.人口增加带来的城市化压力:人口的快速增长是城市化加速推进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无规划的城市化会给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

2.排放污染造成的环境污染:城市的工业和交通运输是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他们排放的废气和废水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3.生态环境破坏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环境破坏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

人类如果不能生活在一个干净和安全的环境中,将随时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

第四章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原则1.合理利用空间:生态城市规划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土地和资源,合理利用空间和土地,降低建造新的建筑物和厂房的成本。

2.绿色优先:生态城市要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各种规划要从生态角度出发,以绿色公园和绿地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空中花园、立体垂直花园等绿化手段,形成生态平衡和环境美观。

3.资源共享:在生态城市规划和设计中应该大力宣传和推广生态旅游和生态居住的理念,建造多功能的公共设施,将其建成宜居的社区。

4.节能减排: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应该注重节能减排,采取绿色技术将能源和环境污染减到最低。

第五章生态城市建设的实现方式1.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到生态城市的建设中,通过市场的手段来引领城市的发展,推动企业和个人参与生态城市建设。

城市生态系统的构成及特征

城市生态系统的构成及特征
(四) 城市生态系统的开放性 1.对外部系统的依赖性 2. 对外部系统的辐射性 3.城市生态系统的开放具有层次性 第一层次为城市生态系统内部备子系统之间的开放.即各子系统之间的交流和互相依赖、互相作用。
3.城市生态系统的开放具有层次性 第二层次为城市社会经济系统与城市自然环境系统之间的开放 第三层次指城市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向外部系统的全方位开放。
小镶嵌:指各功能分区内部组成要素按土地利用所形成的微观空间组合形式。如:居住区内,由道路、居住单元、小片绿地和其它设施组成。
镶嵌式结构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城市规划质量与系统功能效率的一个重要标准。
(五) 城市生态系统的高“质量”性 1.物质、能量、人口等的(1996年)
资源利用链结构各由一条主链和副链构成。主链中: 各类资源经初加工,生产出一系列中间产品,再经深加工 后生产出可供直接消费的最终产品。副链:废弃物如果加 以重复,综合利用,即为资源链的副链。
二、资源利用链结构
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生命与环境之间,环境要素之间都 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关系。其中城市人群与环境之间的关 系是此种结构的主要内容。
3.生态位 自然生态系统能提供自然生态位; 城市生态系统所能提供自然生态位、社会生态位、经济生态位。 4.系统的功能 自然生态系统表现出极高的生态效率; 城市生态系统整个系统的生态效率极低。
5.调控机制 6.系统的演替 城市生态系统的演替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通过各种生产和生活活动。对系统能动地创建、改造、拓展的结果,也是城市人类集聚的发生、发展、兴盛、衰亡的过程。
(二)城市生态系统的人为性 1.城市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 2. 城市生态系统是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 3.城市生态系统的变化规律由自然规律和人类影响叠加形成
(二) 城市生态系统的人为性 4.人类社会因素的影响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5.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人类活动影响着人类自身

生态城市的本质与内涵

生态城市的本质与内涵

浅谈生态城市的本质与内涵摘要:在人口与资源、经济与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的形势下,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类共同的追求,生态城市的概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

本文在生态城市概念和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生态城市实践,对比分析,浅谈生态城市的内涵和本质。

关键字:生态城市;实践;内涵;本质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生态城市概述对于生态城市概念的认识,不同时期不同学者、机构有着不同的见解。

原苏联生态学家亚尼茨基(yanitsky,1984)认为,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城市模型;美国生态学家查德·雷吉斯特(register,1987)认为生态城市是生态健康的城市,是紧凑、充满活力、节能并与自然和谐共居的聚居地;澳大利亚学者唐顿提出生态城市就是人类内部、人类与自然之间实现生态上的平衡的城市。

在我国,马世骏院士提出城市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以指导城市建设;王如松等提出建设生态城市需要满足人类生态学满意原则、经济生态学高效原则、自然生态学和谐原则;黄光宇先生提出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相关理论,综合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并应用生态工程、社会工程、系统工程等现代科学与技术手段建设而成的。

二、发达国家生态城市建设实践美国城市伯克利通过建设慢行道、恢复退化河流、沿街种植果树、建造利用太阳能的绿色居所、通过能源利用条例来改造能源利用结构、优化配置公交路线、提倡以步代车等形式来推动生态城市建设。

经过20余年的努力,伯克利走出了一条比较成功的生态城市建设之路。

德国南部的弗莱堡以生态城市为目标,弗莱堡采取的措施有:街道地面尽量改造成能通透雨水的生态地面,帮助地下水位回升;山地为树木所覆盖,林中有为市民提供休闲服务的餐馆和漫步小道;集中了世界领先的太阳能研究和开发机构,推动了太阳能设施的普及;用植被覆盖水泥坡地降噪降尘;河流两岸保留自然状态以保护城市河流与河岸的自净作用;菜市场使用的是麦草而不是塑料包装,减少白色污染;垃圾分类回收,并推广实施堆肥处理系统日本北九州市提出“从某种产业产生的废弃物为别的产业所利用,地区中提的废弃物排放为零”的生态城市建设构想,其具体规划包括:环境产业建设、环境新技术开发、社会综合开发,市民积极参与,政府鼓励引导,是北九州生态建设的经验之一。

生态城市及案例分析

生态城市及案例分析

推进全域景区、景观建 组成部分、国际环境科
打造生态农业高地
注重农业标准化、产业 化、组织化、品牌化、 科技化发展,提升生态 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农业资源利用率达到世
推制能术提动造化,高长向生提土兴智产高地海造线全利洋转和员用装型绿劳效备,色动率基推造生,地广船产改由智技率善,设景全旅旅,和链文融推产条体合动品拓联”旅向展动的游环,,大供境加打旅给与强造游从服会“格风务商多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将“生态城市”作为 一个重要概念提出。
什么是生态城市?
从广义上讲,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 刻认识的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 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 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 生活方式。狭义地讲,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 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 居环境。
关系 协调
关系协调是 指人和自然 协调,城乡 协调,资源, 环境胁迫和 环境承载能 力协调。
2.生态城市的建设标准
社会 经济 自然
原则:以人为本,满足人 的各种物质和精神方面的 需求,创造自由、平等、 公正、稳定的社会环境;
原则:保护和合理利用一 切自然资源和能源,提高 资源的再生和利用,实现 资源的高效利用,采用可 持续生产、消费、交通、 居住区发展模式;
恢复的河道
沿街的树木
设置城市溪流管理委员会以及 “溪流保护法令”,呼吁人们保护 溪流
投入城市基金保护溪流,减税法 案提高私有土地主继续照看和保护 河道的积极性
完善的基础: 设施
污水处理系统:伯克利拥有长达400英里的主要污水处理管道,通过 建立专门基金库进行管道的周期性维护。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检测、 修理管道

【建设】生态城市建设论文

【建设】生态城市建设论文

【关键字】建设生态城市建设论文浅议生态城市建设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城市的人居环境,回归自然成为人们的追求。

本文通过论述生态城市建设,反映出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对于认识与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适应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体现工业化、城市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与协调,更加注重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

关键词:生态城市;内涵;生态建设;生态建设目标1 前言从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到道萨迪亚斯的人类环境生态学,都寄托着人类对自身与自然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的理想型城市的向往,人们一直在追求探索着理想的生活住区。

在中国,无论是劳动人民对自然规律经验积累的风水理论和技术,还是古代圣哲们所倡导的“天人合一”理念,都映射着古代城市建设中人们尊重自然生态环境的思想。

当早期传统聚落的生态化意识觉醒,人类对与环境的价值观发生了转变。

工业文明发展所带来的城市环境污染、公害事件及世界资源能源危机,迫使人类重新认识和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生态城市(Ecopolis)作为面向未来城市新的发展模式被人们提出,它是人类生态价值取向的结果,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向,是可持续发展的人类住区形式。

生态学家O.Yanitsy认为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的城市模式,其中人们的创造力和生产力能够充分发挥,技术和自然充分融合,同时人的健康和环境质量同时受保护,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资源良性循环。

“生态城市”与普通的现代城市有着本质的不同,生态城市中的“生态”是综合的、整体的概念,蕴涵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内容,包含了生态产业、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

生态城市是以一定区域社会、经济、自然持续发展为根底而存在,是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关系协调的城市生态系统,是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共存的复合系统。

2生态城市的概念麦克哈根认为,如果要创造一个善良的城市,而不是一个窒息人类心灵的城市,我们需要选择城市和自然,缺一不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生态城市的基本概念1.1生态城市的概念的演化过程现在,国内外都在建设生态城市,由于各地对生态城市的理解不同,所以会有不同的表现和内涵,同时受各城市地理、空间、位置的限制,其规模、资源和环境特征不一样,也很难用一个标准来衡量。

但有一个原则,就是生态城市必须保持系统的健康和协调,具有高效率的物流、能流、人口流、信息流和价值流,具有持续发展和消费的能力,具备高度生态文明的生活空间。

生态城市在维护本城市生态环境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持相关区域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协调。

因此我们必须对生态系统作进一步的了解。

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应该是指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种群相互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

生态系统是现代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对象,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生态学的国际研究计划均把焦点放在生态系统,如国际生物学研究计划(IBP)其中心研究内容是全球主要生态系统(包括陆地、淡水、海洋等)的结构、功能和生物生产力;人与生物圈计划(MAB)重点研究人类活动与生物圈的关系;4个国际组织成立了“生态系统保持协作组(ECG)”,其中心任务是研究生态平衡及自然环境保护,以及维持改进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力。

并因此给我们带来生态城市的概念。

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是在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经出现,立刻就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

关于生态城市的概念众说纷纭,虽然至今还没有公认的确切的定义。

但前苏联生态学家杨尼斯基认为生态城市应是一种理想的城市模式,其中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保护。

同时中国学者黄光宇教授认为,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综合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与“住所”的关系,并应用科学与技术手段协调现代城市经济系统与生物的关系,包含保护与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提高人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修复、维持和发展的能力,使人、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互惠共生。

1.2 生态学对生态城市的观点从生态学的观点而言,城市是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社会、经济和自然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

一个符合生态规律的生态城市应该是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关系协调的城市生态系统。

这里所谓结构合理是指适度的人口密度,合理的土地利用,良好的环境质量,充足的绿地系统,完善的基础设施,有效的自然保护;功能高效是指资源的优化配置、物力的经济投入、人力的充分发挥、物流的畅通有序、信息流的快速便捷;关系协调是指人和自然协调、社会关系协调、城乡协调、资源利用和资源更新协调、环境胁迫和环境承载力协调。

概言之生态城市应该是环境清洁优美,生活健康舒适,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生态良性循环的城市。

1.3 生态城市的标准生态城市的标准是什么?所谓生态城市应该是指在城市总体发展的战略和目标研究、重点资源时空分布研究、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研究、生态系统敏感性分析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城市市域生态分区和具有可操作性的生态调控单元划分。

含人口控制、城市开发强度控制、污染总量控制、环境功能区调查、生态补偿策略和生态重构方案等。

2、我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的现状2.1 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目前,我国进入了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

而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

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严重。

沙漠化迅速发展;草原退化加剧;森林资源锐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水体污染明显加重;大气污染严重;废渣存放量过大,垃圾包围城市;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本身就构成经济损失和财富流失。

生态指标恶化已经直接而明显地影响了现期经济指标和预期经济趋势。

1978年,全国城市数量为193个,2000年达到了667个,其中200万以上人口的超级城市13个,此外还有2万个建制镇。

大面积的城市建设已经带来了许多问题。

2.2 .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原因造成目前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

它主要来自于三大压力:人口压力:中国现代人口数量异常迅猛增长,既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最大障碍,又成为中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压力。

迫于生存,人们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采滥挖,破坏植被,众多人口的生存和获取利益的活动超过了大自然许多支持系统的支付能力、输出能力和承载力。

工业化压力:中国发动工业化时间晚,发展起点低,又面临赶超发达国家的繁重任务,不仅以资本高投入支持经济高速增长,而且以资源高消费、环境高代价换取经济繁荣,重视近利,失之远谋;重视经济,忽视生态,短期性经济行为为中国生态环境带来长期性、积累性后果。

市场压力:中国正处在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

市场经济本身会产生许多外部经济效应或者外部付经济效应,环境污染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环境作为一种公共财产,这种公共财产的提供(例如清洁水,良好的大气环境),对所有人都有好处且多一些人享受它的好处并不会加大总成本。

但是如果没有公共财产,所有人的利益都会受损。

公共财产或者公共财产受到破坏(例如污染水,污染大气等)的特点决定了个人或市场都不会提供控制环境污染的费用和服务,只有政府是公共财产的提供者。

来自市场经济的压力愈大政府对防治环境污染、整治国土资源的责任就愈大。

为了改变中国日益恶化的环境形势,应当采取刻不容缓的行动,否则,日益扩大的生态赤字将使其他领域所获得的成绩不是大打折扣,就是黯然失色。

3、我们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应对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的措施3.1 局部的成效与反思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市和上海市的水泥路、柏油路的覆盖率已从10年前的60 %上升到如今的80 %以上。

每当暴雨季节,一些道路出现了严重的积水现象。

有专家论证,除了市政排水设施需要进一步完善外,与城市不透水路面越来越多不无关系,这说明城市生态受到城市建设的不良影响。

工业文明的经济模式,带来人口拥挤、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使人类不得不另辟蹊径,于是兼顾人口、社会环境和资源的持续发展、注重复合生态整体效益发展的城市生态建设模式应运而生。

80年代,俄国人提出了生态城市的概念,1992年美国在加州伯克莱实施了生态城市计划。

按照国际上生态城市的建设要求,地面应尽量减少混凝土覆盖面积,采用自然排水系统,以利于雨水的渗透,理想指标是80 %的裸露地具有透水功能。

水泥、柏油地面除不透水外,导热性也很高,而石板路及植草砖路等,其缝隙中的草、土壤和水分能起到降低地面温度的作用。

所以,国外的巴黎、伦敦等名城,除了车流量高的交通干道需要耐磨、降噪、经得起压的高强度路面外,步行街、人行道、停车场等处的生态道路比比皆是,数世纪以前的石板路,也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上海大沽路附近新建的一条石板路,受到环境专家的赞扬:我国的城市也知道逐步在步行街、人行道、大型停车场、公共绿地的步行道以及住宅小区内铺设生态道路了。

如何协调城市规划发展与城市生态的关系。

探讨城市人居环境改善与可持续发展。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

在我国经济发达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区,许多农村城镇已迈开了城市化的步伐,因此,做好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事关重大。

如全国百强县之一的江苏扬中市投资10亿元,拟建成一个现代化的花园城市。

另外,由广西北海市城市规划局等联合规划与开发建设的我国第一个小康型生态城市住宅示范区——“银湾花园”小区,绿地面积占34%,由此推动了我国的生态住宅与生态城市建设。

而生态学应用是现实中的一种存在现象,虽然每个人都知道生态的重要,但却不一定能遵循大自然的规律规范自己的行为。

为此,将生态应用到城市规划中应该是规划工作者的理想。

而生态学在城市规划的应用,则是更强调的是生态学的应用部分,并且范围更为广泛,是把生态学的原理应用到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中去,在应用过程中可能作为“应用者”不一定要把生态学的原理都讲的清清楚楚,但应用者本人却要对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非常熟练。

3.2 加强城市的生态规划确保城市生态系统持续发展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起主导作用的生态系统。

城市中的一切设施都是人制造的,人类活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

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绿色植物的量很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分解者微生物的活动受到抑制,自然的分解功能不强。

第二,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流通量大、运转快,是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

城市中人口密集,城市居民所需要的绝大部分食物要从其他生态系统人为地输入;城市中的工业、建筑业、交通等都需要大量的物质和能量,这些也必须从外界输入,并且迅速地转化成各种产品。

城市居民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其中的有害气体必然会飘散到城市以外的空间,污水和固体废弃物绝大部分不能靠城市中自然系统的净化能力自然净化和分解,如果不及时进行人工处理,就会造成环境污染。

由此可见,城市生态系统不论在能量上还是在物质上,都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

这种高度的开放性又导致它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同时会对其他生态系统产生强烈的干扰。

要想建设好生态城市,必须加强城市规划,其规划不仅仅局限于将生态学原理应用于城市规划过程中,而是将其思想渗透于各个方面和部分,使城市规划生态化,也就是既考虑到现今的生态关系和生态质量,又要考虑到城市未来的生态关系和质量,以使城市和城市生态系统持续发展。

3.3 加强城市规划确保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

在城市化进程中,人类将大多数野生生物限制在越来越狭小的范围内,同时也将自己圈在钢筋水泥和各种污染构成的人工环境中,远离了人类祖先所拥有的野趣盎然的生活环境,产生了种种文明病。

因此,改善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是我们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的重要课题。

城市规划中对城市生态环境越重视,城市生态环境就会朝着人们理想的方向发展,我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就会不断改善。

3.4城市规划工作中生态建设应该遵循的原则、内容和目标:3.4.1 城市规划工作中生态建设应该遵循的原则1、生态优先,体现以人为本:鉴于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矛盾,城市生态应该把净化大气、保护水源、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维持碳氧平衡、防风防灾、调节城市小气候环境等生态功能放在首位;并应从满足人体尺度,为人类提供方便,增加生活情趣含量以及观赏休闲等需求作为建设重点;从偏重于视觉效果转向注重人体身心健康角度综合考虑,强调人居环境,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相互协调。

2、师法自然,注重生物多样性通过建立稳定和多样化的植物群落,达到传承文明,师法自然,景观多样,应接不暇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