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06:中国民居
八年级地理中国民居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中国民居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052493f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c1.png)
八年级地理中国民居知识点中国民居是中国独有的一种建筑形式,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历史演变。
在地理学的角度上,中国民居具有丰富的地域特色和人文内涵,下面我们从八年级地理学的视角,全面了解中国民居的相关知识。
一、中国民居的形制1、庭院式建筑庭院式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其特点是以一个或多个内院为核心,周围围绕房屋、建筑、花园等空间形态。
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还有四合院,代表了中国北方地区的建筑形式。
2、阳台式建筑阳台式建筑是一种外挑的结构形式,是中国传统江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形式,它的建筑结构像“坚果夹”一样,两扇对开的窗户之间,通常会设置一个楼台、阁楼或者天井等。
3、楼房式建筑楼房式建筑是一种多层建筑,也是中国民居的代表性建筑之一。
代表性建筑如第一座现存的高楼——“木塔”,建于公元1056年,高67.31米。
4、楼台式建筑楼台式建筑是中国民居中的“大众化”,散布广泛。
楼台式建筑主要分为陵墓式,宅邸式,亭、阁式,祠堂式,文化场馆及公共设施等。
二、中国民居的文化内涵中国民居除了具有形制和区域特点之外,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代表着中华文明和悠久历史的传承。
1、家族文化中国传统家族制度相当严格,民居也常承载着家族文化的传承,例如,四合院的设计常常会考虑家族规模和家族分支,不仅要考虑家族共处内院的方便,还要考虑到不同分支的独立空间和私人性质。
2、宗教文化在中国的传统建筑中,也常常可以看到宗教文化的影响,例如,在寺庙的建设中,常用到飞檐、翘角等形式来减缓雨水冲击,并且也有祈福的寓意在里面。
3、科技文化中国民居的建设中,常常运用到当时科技的创新,例如用夯土和土坯砖这种手工人工制作的材料,这些材料不但可以节约成本,而且具有较好的保温、隔音性能,还具有“三面经脉、一面通气”的独特构造。
三、中国民居的地理特点中国民居的地理特点包括了方位、材料、色彩和结构。
1、方位根据地域的不同,中国民居的朝向和布置方式也有所不同。
中国民居的地方特色校本课程教学案例
![中国民居的地方特色校本课程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a63140c4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43.png)
中国民居的地方特色校本课程教学案例中国民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方特色丰富多彩,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民居,提高他们的审美和文化素养,本文设计了一份以《中国民居的地方特色》为主题的校本课程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民居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变过程;2.认识中国民居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3.提高学生的审美和文化素养,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中国民居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变过程;2.中国民居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3.中国民居的保护和传承。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中国民居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变过程,让学生了解中国民居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观察法:通过观察中国民居的建筑结构、装饰风格、生活方式等方面,让学生认识中国民居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3.实践法: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中国民居模型、绘制中国民居风景画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国民居的特色和魅力。
四、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讲述中国民居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变过程,引发学生对中国民居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讲授讲解中国民居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民居建筑、装饰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3.观察带领学生到当地的传统民居或博物馆进行实地观察,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国民居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4.实践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中国民居模型、绘制中国民居风景画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国民居的特色和魅力。
5.总结通过讲述中国民居的保护和传承,让学生认识到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五、教学评估1.考试评估:通过考试来评估学生对中国民居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掌握程度。
2.作业评估:通过学生的作业来评估他们对中国民居的理解和认识程度。
3.实践评估: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中国民居模型、绘制中国民居风景画等实践活动来评估学生对中国民居的实际体验和理解程度。
六、教学资源1.教材:《中国民居的地方特色》;2.教具:投影仪、幻灯片、实物模型、绘画工具等;3.参观地点:当地的传统民居或博物馆等。
中国传统民居概述课件
![中国传统民居概述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2b25999aef8941ea66e0511.png)
• 民居大概是建筑学里使用最多却又最少达成共识的术语之 一了。从历史上看, 民居几乎从来都是作为和“建筑”相对的 概念而存在的: “建筑”是 “伟大的”、“精致的”、“纪念 性的”、“大师杰作的”; 是营造的艺术与科学, 且隐含着由特 定价值观所支配的美学品位。而民居则被排除在所谓的艺术网 络之中, 通常被定义为“本土的”、“自发的”、由本地居民 参与的适应自然环境和基本功能的营造。
(4)宋代 中国古代居住建筑发展到宋代,已达到了封建社会的较高水平,不仅在个体建
筑方面技术日趋完备,并在等级与功能上更偏重于等级的需要。 官宅大多采用多进院落,有独立的门屋,主要厅堂与门屋之间形成住宅轴线。
房屋使用斗栱、月梁、瓦屋面。郊野农舍在形制布局上较自由,规模大小不一。 一般小型住宅为三 、五间,较大的则有数十间,也形成院落形。主要建筑的平面 布置与组合形式有一字形、丁字型、曲尺型、工字型等,以工字型最多。
穴居发展序列
穴居——木骨泥墙——承重墙体系——砖混
中国传统民居概述
2.奴隶社会 夏(公元前2070-前1600)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我国最早 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 实例
中国传统民居概述
河南偃师二里头建筑遗址中,有高出地面的台基遗迹,在台基上有木骨泥墙环绕相 隔,这表明穴居形式已发展到了地面分室建筑阶段。
中国传统民居概述
• 民居是建筑中最早出现的类型,是中国建筑史上对民 间居住建筑物的习惯称呼,作为住房的民居在人们的日常 生活建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中国的民居建筑是千百 年来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在适应与改造大自 然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出来的。由于中国幅员广阔,各地区 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56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生产和 生活各具特色,建筑材料千差万别,使中国的民居建筑多 姿多彩,富有创造性。
高中地理课件-中国民居——校本教程
![高中地理课件-中国民居——校本教程](https://img.taocdn.com/s3/m/2d039b9a58fafab068dc0214.png)
平遥古城是现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古县城,是中国汉民 族中原地区古县城的典型代表。迄今为止,这座城市 的城墙、街道、民居、店铺、庙宇等建筑,仍然基本 完好,其建筑格局与风貌特色大体未动。平遥是研究 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建筑、艺术等方面历 史发展的活标本。始建于南宋的丽江古城是融合纳西 民族传统建筑及外来建筑特色的惟一城镇。丽江古城 未受中原城市建筑礼制的影响,城中道路网不规则, 没有森严的城墙。黑龙潭是古城的主要水源,潭水分 为条条细流入墙绕户,形成水网,古城内随处可见河 渠流水淙淙,河畔垂柳拂水。
少数民族居住建筑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居住建筑也很多样,如西北部新疆 维吾尔族住宅多为平顶,土墙,一至三层,外面围
少数民族居住建筑 有院落;藏族典型民居“碉房”则 用石块砌筑外墙,内部为木结构平顶;蒙古族通常居住 于可移动的蒙古包内;而西南各少数民族常依山面水建 造木结构干栏式楼房,楼下空敞,楼上住人,其中云南 傣族的竹楼最有特色。中国西南地区民居以苗族、土家 族的吊脚楼最具特色。吊脚楼通常建造在斜坡上,没有 地基,以柱子支撑建筑,楼分两层或三层,最上层很矮, 只放粮食不住人,楼下堆放杂物或圈养牲畜。
Hale Waihona Puke 类综述中国的民居种类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北京的四 合院、蒙古族的蒙古包、陕西、河南的窑洞、 福建的土楼等等。而其中我认为最具有民族特 色的是传统傣族住居。傣族民居是傣族人民根 据当地的自然气候和自然经济条件,在比较原 始状况下发展起来的一种传统民居形式,有着很 强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历史特征。傣族住居因 地处偏远的热带地区,形成了与内地迥然不同 的建筑风格。
川渝古村民宅
巴蜀文化博大精深,川渝古村民宅既有浪漫奔放的艺 术风格,又蕴藏着丰富的想象力。依山傍水的建筑与 当地的少数民族风俗紧密联系在一起,有着十分独特 的文化气息,既有豪迈大气的一面,又有轻巧雅致的 一面。如: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doc_PPT课件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doc_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7267606680203d8cf2f2454.png)
四合院
•
• 四合院剪影
•
•
四合院是以正房、倒座房、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
的北方传统住宅的统称。在中国民居中历史最悠久,分布最广泛,是
汉族民居形式的典型。其历史已有三千多年,西周时,形式就已初具
规模。山西、陕西、北京、河北的四合院最具代表性。在北京城大大
小小的胡同中,坐落着许多由东、南、西、北四面房屋围合起来的院
落式住宅,这就是四合院。 这种四合院,是在新中国成立前的留下
来的,当前仍然沿用着。这种院落,一般采用出入一个院门。平时,
院门一关,处于一种完全封闭状态。四合院的院门,大都采用木板大
门。厚厚的木板制成的大门一端,上下都放在轴心里,左右旋转,可
以关开闭合,安全、可靠。
•
• 四合院布局
•
•
四合院中,有正房,即北房。这是院中的主房,而且,一般四合
蒙古包的最大优点就是拆装容易,搬迁简便。架设时将“哈那”拉 开便成圆形的围墙,拆卸时将哈那折叠合回体积便缩小,又能当牛板 。一顶蒙古包只需要40峰骆驼或10辆双轮牛车就可以运走,20小时 就能搭盖起来。时代过渡时,其居住由窝棚过渡到帐篷,帐篷用树木 做支架上盖毛皮。进入畜牧社会,支架变成哈纳,同洞顶毪覆盖。据《呼伦贝尔概要》载:“呼伦贝尔之普通蒙人,每限 于游牧,依水草而居,转徙无常,概以穹庐为栖止。此种天幕生涯, 可蔽风雪,可防虎狼。”“穹庐'满洲语曰‘蒙古博’,俗读‘博’为‘包’。”宋 末元初辽人赵良嗣诗曰:“朔风吹雪下鸡山,烛暗穹庐夜色寒”,所咏 的就是蒙古包。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
资料收集:段文浩 熊静 编写论文:田雨薇 吴芳 制作PPT:李丛天 李龙泽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
中国各地的居住建筑,又称民居。由于中国
中国民居 .ppt
![中国民居 .ppt](https://img.taocdn.com/s3/m/6ba79557ad51f01dc381f155.png)
沪语中把用一种东西包套或收束另外的东西讲作“箍”, 如箍桶,于是这种用石条“箍”门的建筑被叫作“石箍 门”,后又讹作“石库门”。一般认为,这种建筑的正 大门以条石作门框,门扇为实心厚木,上有铜环一幅, 与中国的传统民宅相比,趋向保守。
长廊
中、欧园林的比较
中国园林
欧洲园林
特点
1.崇尚自然山水 1.强调人工美 ,即园中布景。
2.布局自由曲折 2.整齐一律,均衡对称,具有明 (自然山水式园林)确的轴线引导, 讲究几何图案的组织。
(几何图案式园林)
代表性 苏州园林
凡尔赛宫园林
园林
思想文化 中国人自古崇尚自 的差异 然,喜爱自然,有
风水说。同时中国 园林艺术也深受如 中国古代山水画、 古代诗词等绘画、 文学的影响。
受欧洲“唯理”美学思想影响, 即企图用一种程式化和规范化的 模式来确立美的标准和尺度。
梧 竹 幽 居
波形廊
苏州园林
卅六鸳鸯馆 宜 两 亭
徽派建筑
26
棠樾牌坊群
2020/5/11
我来问?
1 3
2 4
28 哪幅是南方的?哪幅是北方的?
2020/5/11
你想知道这些都是哪里的民居吗?
中国的地域辽阔,纵横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孕育着五十六个古老的民族,也织就了一幅幅绮丽多彩 的华夏民居风貌。由于环境条件差异很大,各民族的生 活、习俗、宗教信仰的不同,在长期发展过程,也就形 成了不同的建造技术和建筑风格,建筑材料千差万别, 所以我国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现在,就 让我们来探寻一下中国民居,也许有很多地方大家都似 曾相识,也许就是你的熟悉家乡,也许曾经去过或是在 那生活过......
中国民居文化正式课件
![中国民居文化正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b90b75d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9c.png)
陕北婚俗,窑洞前的场面
黄土高原的窑洞顶上和院子里 中国民居文化正式 晒满的玉米
南 方 民 居 案 例
江南民居 水路曲曲折折 小巷清幽静谧 江南水乡的点点滴滴之间 都有数不尽的文人墨客留下的故事
白墙灰瓦间 树影斑驳中 一切都显得安然祥和
素雅悠然
中国民居文化正式
南 江南民居 方 民 居 案 例
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的江南水网密布, 地势平坦,房屋多依水而建,门、台阶、过道均 设在水旁,民居自然被融于水、路、桥之中。
例
于通风换气;为便于防潮,建二层楼房多, 底层是砖结构,上层是木结构。
中国民居文化正式
南 方 民 居 案 例
江南民居(形成原因)
2.南方地形复杂,住宅院落很小,四周房屋连 成一体,房屋组合比较灵活,适于起伏不平的地 形。
3.南方一年四季花红柳绿,环境颜色丰富多彩, 民居建筑外墙多用白色,利于反射阳光;房子的 颜色素雅一些,特别是夏季给人以清爽宜人的感 觉。
中国民居文化正式
南 方间也大,设前 后门,便于通风。
院落中多设“天井”,天井的下 方有向下凹的处理,能够让雨水都流 到凹槽里。由于雨天落下的雨水从四 面屋顶流入天井,所以又称“四水归 堂”。
室内外多以石板铺地,以适合江 南温湿的气候。
中国民居文化正式
南 江南民居 方
分 布 的 因 素中国民居文化正式
北 四合院 方 民 居 案 例
中国民居文化正式
北
北京地区属暖温带、
方 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冬 寒少雪,春旱多风沙,
民 故设计注重保温防寒避 居 风沙。外围砌砖墙,整
个院落被房屋与墙垣包
案 围,墙壁和屋顶较厚实。
例
四合院中的庭院, 是家庭活动和休息 的主要场所。
中国传统民居 ppt课件
![中国传统民居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7bfb95e360cba1aa911da5f.png)
撑拱(一般称为牛腿 )位于檐 柱外侧,斜向支撑挑檐、檩、
枋的檐下木结构.
撑拱下部的额坊处的支撑构 件与装饰
斗斗 栱栱
斗栱是中国木构建筑中屋身与屋顶的过渡构件。 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所特有的。
碑亭顶部侧面的支撑 构架----抬梁式(叠 梁式)的木构支撑类 型.(抬梁式就是屋基 上立柱,柱上架梁, 梁上放短柱,其上再 置梁,梁的两端承檩 条;如此层叠而上, 在最上层的梁中央放 脊瓜柱以承脊檩)
• 窑洞式住宅主要分布在中
窑
国中西部的河南、山西、
洞
陕西、甘肃、青海等黄土
式
层较厚的地区。利用黄土
壁立不倒的特性,水平挖
掘出拱形窑洞。这种窑洞
节省建筑材料,施工技术
简单,冬暖夏凉,经济适
用。窑洞一般可分为靠山
窑、平地窑、砖窑、石窑
或土坯窑三种。
陕 西 米 脂 的 清 代 窑 洞 群
陕西米脂的清代窑洞前的场院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木构件
出 土 的 苇 编 残 片
河姆渡遗址出土木构 件的用法
• 在中国民居中,皖南民居 和山西民居齐名并列,一 向有“北山西,南皖南” 的说法,明清时期,深居 内陆的晋商、徽商勤俭自 强、诚信经营而富甲海内。 在家乡修建的深宅大院, 成为中国民居文化的一笔 宝贵财富。
山西民居
• 山西民居的建筑也非常复杂,由最简单的 穴居到村里深邃富丽的财主住宅院落,到 城市中紧凑细致的讲究房子,颇有许多特 殊之点,值得注意的。
北 京 四 合 院
一颗印式
• 云南省(中国西南部)的“一颗印”式住 宅可以作这类住宅的代表,在湖南(中国 南部)等省称为“印子房”。这类住宅布 局原则与上述“四合院”大致相同,只是 房屋转角处互相连接,组成一颗印章状 “一颗印”式住宅建筑为木构架,土坯墙, 多绘有彩画。
中国民居PPT课件
![中国民居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6a143620975f46527d3e1c6.png)
7 SZM
6 山西民居
山庄财主的住房 在一个庄中可有两三家,遥遥相对,仍可以令人想象到当日的气焰。其所占地 面之大,外墙之高,砖石木料上之工艺,楼阁别院之复杂,均出于我们意料之外甚多。灵石往 南,在汾水东西有几个山庄,背山临水,不宜耕种,其中富户均经商别省,发财后回来筑舍显 耀宗族的。 房子造法形式与其他山西讲究房子相同,但较近于北平官式,做工极其完美。外墙石造雄厚惊 人,有所谓“百尺楼”者,即此种房子的外墙,依着山崖筑造,楼居其上。由庄外遥望,十数里 外犹可见,百尺矗立,崔嵬奇伟,足镇山河,为建筑上之荣耀。
石库门多为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坡型屋顶常带有老虎 窗,红砖外墙,弄口有中国传统式牌楼。大门采用二扇 实心黑漆木门,以木轴开转,常配有门环,进出发出的 撞击声在古老的石库门弄堂里回响。门楣做成传统砖雕 青瓦顶门头,外墙采用西洋建筑的雕花刻图。二楼有出 挑的阳台,总体布局采用了欧洲联排式风格。
-
5 SZM
-
8 SZM
7 陕北窑洞
陕北地区窑洞一般修在 朝南的山坡上,向阳, 背靠山,面朝开阔地带, 少有树木遮挡,十分适 宜居住生活 。一院窑洞 一般修3孔或5孔,中窑 为正窑,有的分前后窑, 有的1进3开,从外面看4 孔要各开门户, 走到里 面可以发现它们有隧道 式小门互通顶部呈半圆 形,这样窑洞就会空间 增大。窑洞一般窑壁用 石灰涂抹,显得白晃晃 的,干爽亮堂。
-
20 SZM
-
21 SZM
-
22 SZM
-
23 SZM
-
24 SZM
-
25 SZM
-
26 SZM
-
27 SZM
-
28 SZM
-
29 SZM
-
【桂美版】四年级美术下册--《中国民居》课件
![【桂美版】四年级美术下册--《中国民居》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53772cf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6e.png)
方 式 不 相 同
留下质朴纯洁的印象。
思考:
你觉得下面两张民居照片它们分别主要是 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影响而形成各自不同的样式 为什么?
客家民居
江苏、浙江民居(江南民居)
课外拓展: 1:上网收集各式各样的民居图片。 2、有机会与爸爸妈妈外出旅游时向爸爸妈
江苏、浙江民居
江西民居
广西民居
湖南民居
广东碉楼
蒙古族的蒙古包
西藏碉房
2、观察
木头
石头
砖头
不同的民居的主要建筑建筑材料
当然还有许多材料都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茅草→
毡布 ↓
竹子→
泥巴 ↓
3、思考
为什么各地人居住的房屋的样 式和风格也不相同呢?
(影响民居建筑形式的主要因素)
• 自然环境: • 社会环境:
自
然
环
境
:
地
理
黄土高原属于大陆季风性气候,年
降水量的分布是南多北少,由南向北递减, 受山地地形影响比较显著,各地降水量的 季节变化明显,同时,此地区气候干燥少 雨、冬季寒冷、木材较少等自然状况,也 为冬暖夏凉、十分经济、不需木材的窑洞, 创造了发展和延续的契机。
气 候 条 件 不 相 同
不同的社会环境而使人们生活方式不相同造 就了不同的民居,如南方居民春耕秋收,多考虑 安居乐业:北方蒙古族一年四季以游走放牧为 生 ,多考虑拆装方便的蒙古包。
蒙古等游牧民族传统的住房。古称穹庐,又 称毡帐、帐幕、毡包等。蒙古语称格儿,满语为 蒙古包或蒙古博。游牧民族为适应游牧生活而创 造的这种居所,易于拆装,便于游牧。自匈奴时 代起就已出现,一直沿用至今。
社
会
环
境
:
《中国民居建筑》PPT课件
![《中国民居建筑》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ca608c6f705cc17552709b5.png)
特点
他们利用徽州山地“高低向背异、阴晴众豁殊”的环境,以 阴阳五行为指导,千方百计去选择风水宝地 ,选址建村,以 求上天赐福,衣食充盈,子孙昌盛。在古徽州,几乎每个村 落都有一定的风水依据。或依山势,扼山麓、山坞、山隘之 咽喉;或傍水而居,抱河曲、依渡口、汊流之要冲。有呈牛 角型的;如婺源西坑;呈弓型者,如鹜源太白司;有呈带状 的,如鹜源高砂;有呈之字型的,如鹜源梅林;有呈波浪型 的,如黟县西递;有呈云团聚型的,如歙县潜口;有呈龙状 的,如歙县江村;还有半月型、丁字型、人字型、口子型、 方印型、弧线型、直线型等。形态各异,气象万千。
五、马头墙
江南民居建筑面积大,不利于防火。高高的马头墙能在相邻民居发
生火灾时隔断火源,因形似马头而得名
六、吊脚楼
向河面延伸空间过大时,就在底部设立支柱,形成吊脚楼的形式。
屋顶上也铺瓦,形成了水乡民居双层重檐的结构。四水归堂式住宅的个
体建筑以传统的“间”为基本单元,房屋开间多为奇数,一般三间或五
梁架仅加少量精致的雕刻,涂栗、褐、灰等色,不施彩 绘。房屋外部的木构部分用褐、黑、墨绿等颜色,与白墙、 灰瓦相映,色调雅素明净,与周围自然环境结合起来,形成 景色如画的水乡风貌。
小桥
流水
唐风孑遗,宋水依依,烟雨江南,碧玉周庄
徽州民居
徽州民居,指徽州地区的具有徽州传统风 格的民居,也称徽派民居,是实用性与艺 术性的完美统一。 徽州,今安徽黄山市、
黟县西递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中国十大特色民居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中国十大特色民居](https://img.taocdn.com/s3/m/72c998c7b8f67c1cfad6b857.png)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中国十大特色民居中国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有许多值得欣赏的民俗文化,而民俗建筑又各具特色,欣赏起来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客家土楼,也称福建圆楼,是中华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
土楼民居以种姓聚族而群居特点和它的建造特色都与客家人的历史有密切相关。
客家人每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居在一起。
加之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大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蒉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
这样也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独特的建筑形式——土楼。
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龙岩、漳州等地区。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代早、中期的发展,明末、清代、民国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
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
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参见董斌《现代风水精鉴》),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
2、开平碉楼:广东开平碉楼交错,形成中国绝无仅有的乡间景色。
碉楼中西合璧,融会了各种建筑风格的精髓。
开平境内最多的时候共有3000多座碉楼,目前尚存1800多座,分布在开平15个镇、办事处。
这些碉楼是上世纪开平华侨与村民主动把外国建筑文化与当地建筑文化相结合的结晶。
其数量之多,建筑之精美,风格之多样,堪称世界最大的“碉楼博物馆”。
建材上,有早期的泥墙楼(用灰沙、糖、盐、蚬壳、蚝壳等混合逐层锤打夯成),中期的青砖楼(用一般的青砖加厚建成),到最后的钢筋水泥楼(用钢筋混凝土按现代建筑用料建成)。
类型上,约分三大类:一是更楼或灯楼,这种楼一般建在村头或村尾,有些建在小山丘上,供民团及更夫使用,里面有探照灯及报警器,一旦发现匪贼立即报警,让村民准备。
中华民居_教案(3篇)
![中华民居_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3b9b27a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be.png)
第1篇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不同地区民居的建筑特点及其与地理位置的关系。
2. 欣赏并认识我国传统民居的美,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3. 激发幼儿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认识我国不同地区民居的建筑特点。
2. 了解民居与地理位置的关系。
教学难点:1. 培养幼儿对民居建筑特点的观察和欣赏能力。
2. 帮助幼儿理解民居与地理位置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1. 图片资料:不同地区民居的图片(如北京的四合院、云南的土楼、江南水乡的民居等)。
2. PPT课件:《中华民居》。
3. 小卡片:写有不同民居名称的小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我们的大中华》歌曲,引导幼儿进入活动氛围。
2.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省份吗?我们生活的这个地方叫什么名字?二、认识不同地区的民居1. 教师展示北京四合院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介绍其特点。
2. 教师展示云南土楼的图片,介绍其建筑风格及与地理位置的关系。
3. 教师展示江南水乡的民居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其特点,如小桥流水、白墙黑瓦等。
三、欣赏民居之美1. 教师播放PPT课件,展示我国各地民居的美景。
2. 教师引导幼儿欣赏民居之美,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看到的景色。
四、互动环节1. 教师将写有不同民居名称的小卡片分发给幼儿。
2.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些民居分别位于哪个地方吗?3. 幼儿抢答,教师给予正确答案。
五、总结1.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活动内容,总结我国不同地区民居的特点。
2. 教师强调民居与地理位置的关系,让幼儿认识到我国大好河山的独特魅力。
六、作业1.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了解自己家乡的民居特点。
2. 请幼儿收集关于民居的图片或视频,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教学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欣赏和互动,对我国不同地区的民居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活动中,教师注重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观察力,同时引导幼儿了解民居与地理位置的关系。
第1课 中国民居
![第1课 中国民居](https://img.taocdn.com/s3/m/56a2964d01f69e31433294e7.png)
教师小结:要画出建筑特点,除表现出它的主体,还要表现与它相适宜的景物,甚至可以装饰上图案艺术……
(二)发展阶段
1. 组织学生交流:你最喜欢那一民族建筑,你想怎样表现它?引导学生展示准备的资料,介绍解释并提出自己的创作思想。
3.懂得建筑的人文因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增强对古代建筑物的认同感受保护意识。
教学
重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我国少数民族的建筑样式与类型,学习用线描加淡彩的方法,设计一座新颖独特的建筑。
教学
难点
教学难点:建筑外形与结构的新颖。
教学方法
学
鉴赏
教学
准备
学生
师
欣赏评述
教师
课件,教学插图,照片等
教学过程(活动)
大方县文惠实验小学教学设计方案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
年级
四年级
班级
1-6
时间
课型
新授
执教
吴维芸
主题、单元
或课的名称Βιβλιοθήκη 第1课 中国民居教材内容分析
中国民居西北窑洞:冬暖夏凉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特点一是封闭和内向的特点;二是以面南为尊,以阳为上的特点草原之蒙古包蒙古包是蒙古族牧区传统的民居形式适应游牧生活(易拆)修造方便(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永恒的日晷(看日影计算时间)由内知外(能洞察外方)
设计理念与分析
板书
设计
教学评价
及课后反思
(备注:请不要随意改变表格,每个课时根据教学流程的多少进行调整,保证两页完成,字体统一用宋体小四号,不加粗。)
2. 教师请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表扬及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想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宗法社会相和谐的完整系统。中国传
统建筑艺术在文化层面上表现在注重
审美性与政治伦理性的高度统一(如
图,故宫),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品
格,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集中展现,
是一种在多样变化中注重综合性的整
网 师
体空间意象(如图,网师园)。
园
《新版红楼梦》怡红院 圆明园复原图
• 1、多以群体组合的形式构成丰富的空间序列。就 是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 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 (如图)。
3、木结构的梁架组合形式所形成的体量巨
大的屋顶,与坡顶、正脊和翘起飞檐的柔美
曲线(如图),使屋顶成为中国建筑最突出
黄
的形式特色。
鹤 楼
4、室内空间处理灵活多变,常用板壁、槅
扇、帐幔、屏风、博古架隔为大小不一、富
有变化的空间,产生迂回、含蓄的空间意象。
5、注重建筑构件的色彩和装饰彩绘的表现
性,并以此标示等级与功能的差异。
有始建于南宋的丽江古城是融合纳西民族传统建筑及外
丽 江
来建筑特色的惟一城镇。由于政治相对独立,丽江古城
古 城
未受中原城市建筑礼制的影响,城中道路网不规则,没
有森严的城墙。
二、中国传统建筑的特性和特点
几千年的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和等级
严格的封建权制,中国古典建筑体系
故 宫
必然成为一个深受农耕意识影响并与
退
6、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注意跟周围自然环境
思
的协调。建筑本身就是一个供人们居住、工
园
作、娱乐、社交等活动的环境,因此不仅内
部各组成部分要考虑配合与协调,而且要特
别注意与周围大自然环境的协调。(如图)。
四、在现代化背景下中国民居建筑的现状
中国传统建筑是比较适于封建统治社会的,但当一种社 会制度发展到坚不可催的程度,就成了进一步进程的很 难逾越的障碍,所谓物极必反,他的缺陷便是严格遵循 封建法则。中国传统建筑精髓是“天人合一”的建筑思 想。这么完美建筑思想在中国却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 如同中文曾经缺乏系统语法一样,还需要时间和专门的 人才去诠释我们独特的建筑特性。那有没有发展继承呢, 我认为世博会中国馆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图)。再 如中式装饰也是一种建筑文化现象(如图)。这样看来, 中国的民居建筑还是有一定的发展前景的。
商周干栏式木构建筑和夯土建筑的出现,再到后
来秦汉木构建筑的发展,唐宋成熟,明清程式化
的延续。在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物我一体的自然
观、阴阳有序的环境观、社会文化观的影响下形
成汉之古拙、唐之雄大、宋之规范、元之自由、
明清建筑形制化的特点,也形成了北国的淳厚、
秦
江南的秀丽、蜀中的朴雅、塞外的雄浑、云贵高
汉 建
围 龙 屋
永定县客 家土楼
2、北京四合院
中国汉族地区传统民居的主流是规整式住宅,以采 取中轴对称方式布局的北京四合院(如图)为典型 代表。北京四合院分前后两院,居中的正房体制最 为尊崇,是举行家庭礼仪、接见尊贵宾客的地方, 各幢房屋朝向院内,以游廊相连接。四合院虽为居住 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 的载体。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如图)处处 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出人们对幸福、 富裕、吉祥的追求。南方小桥流水之乡,住宅较紧 凑,多楼房,其典型的住宅是以小面积长方形天井 为中心的堂屋。这种住宅外观方正如印,且朴素简 洁,在南方各省分布很广。
3、窑洞式住宅
中国北方黄河中上游地区窑洞式住 宅较多,在陕西、甘肃、山西等黄 土地区,当地居民在天然土壁内开 凿窑洞作为住房。由于自然环境、 地貌特征和地方风土的影响,窑洞 形成各式各样的形式(如图)。窑 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农民的 象征。在这里,沉积了古老的黄土 地深层文化,人民创造了陕北的窑洞 艺术。
• 2、单体建筑造型有一定的规格程式。就单体建筑 而言,以长方形平面最为普遍(如图)。此外,还 有圆形、正方形、十字形等几何形状平面(如图, 圆明园田字型建筑) 。就整体而言,重要建筑大 都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以庭院为单元,沿着纵轴 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借助于建筑群体的有机组合 和烘托,使主体建筑显得格外宏伟壮丽(如故宫)。 民居及风景园林则采用了“因天时,就地利”的灵 活布局方式。
5、云南的“一颗印民居建筑
• 云南的“一颗印”:在昆明、大理、 丽江等少数民族的民居建筑多为四 方形,即所谓“一颗印”(如图)。 建筑是由正房与厢房组成,对称平 稳,方方正正,瓦顶土墙。从空中 往下看,整个布局如同一枚印章,
自成一统,也是一种封闭式民居。
6、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居住建筑
•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居住建筑
也多种多样,如西北部新疆维
吊
吾尔族住宅多为平顶房;藏族
脚
楼
典型民居“碉房;蒙古族通常
居住于可移动的蒙古包内;而
西南各少数民族常依山面水建
造木结构干栏式楼房,楼下空
敞,楼上住人,其中傣族的竹
楼(如图),苗族、土家族的
竹 楼
吊脚楼(如图古城内均有大量的古
原的绚丽多彩(如图)等这些地域性的特点。
筑
形
式
1、围龙屋
客家人采用中原汉族建筑工艺中最 先进的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技 艺,选择丘陵或斜坡地段建造。在 建筑上以南北子午线为中轴,东西 两边对称,前低后高,主次分明, 错落有序,布局规整(如图)。主 体结构为“一进三厅两厢一围这种 大型集团住宅建筑的防御性很强, 其平面有圆有方,造型美,既科学 实用,又有特色,构成了一个奇妙 的民居世界,以福建永定县客家土 楼(如图)为代表。
代民居。其中,山西平遥古城(如图)、云南丽江古城
(如)图均在199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平遥古
城是现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古县城,是中国汉民族中原地
区古县城的典型代表。迄今为止,这座城市的城墙、街
道、民居、店铺、庙宇等建筑,仍然基本完好,其建筑
格局与风貌特色大体未动。平遥是研究中国政治、经济、
文化、军事、建筑、艺术等方面历史发展的活标本。还
中国民居
【学习目标】
1.研读文本,结合生活经验说出你所知道中国民居。 2.以某一民居为例,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3.分享交流,探究中国民居的魅力。
中国民居建筑思考
中国各地的居住建筑,又称民居。居住建筑
是最基本的建筑类型,出现最早,分布最广,数
量最多。从原始人群居住洞穴、构木为巢发展到 原始干栏式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