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水量计算
涌水量计算方法
涌水量计算方法:类比法;解析法;数值法;统计学方法
1.潜水完整井涌水量计算
潜水完整井是指井筒揭露了整个潜水含水层,并一直打到含水层隔水底板(图10-33)。
其涌水量计算
公式为:
式中Q——井筒涌水量,m3/d;
K——含水层渗透系数,m/d;
H——静止水位高度(对潜水完整井即潜水含水层厚度),m;
h——动水位至含水层底面的距离为动水位高度(h=H-s),m;
s——水位降低值,m;
R——地下水降落范围,即影响半径,m;
r——井筒半径,m。
2.自流水完整井涌水量计算
自流水完整井是指井筒揭露了整个承压水含水层,并一直打到含水层底板隔水层(图10-34)。
其涌水
量计算公式为:
式中M——自流水含水层厚度,m。
井筒涌水量计算公式中参数R 的确定
计算影响半径R的公式有理论公式和经验公式两种
理论公式为:
潜水
承压水
经验公式
潜水——承压水
自流水
水平巷道涌水量的预测方法
通常水平巷道在排水初期,统一的降落漏斗未形成之前,可用下列公式计算其用水量。
(1)潜水完整水平巷道涌水量计算公式
式中K——渗透系数,m/d
B——巷道长度,m。
自流水完整水平巷道涌水量计算公式
采区或采面涌水量计算
例如,某一采区在承压含水层之下开拓,其平面形状近似正方形(图10-39)。
由于在煤层开采过程中,水位降低到隔水
顶以下,所以涌水量计算公式为:
(计算影响半径的经验公式,K单位为m/d);M、H、K 可在勘探报告中查找到;h 值取零。
矿山涌水量计算总结
露天采矿场总涌水量计算露天采矿场总涌水量是由地下水涌水量和降雨迳流量两部分组成。
一、地下水涌水量的计算露天采矿场地下涌水量与地下开采矿坑地下水涌水量计算方法基本相同。
二、降雨迳流量计算露天采矿场降雨迳流量,应按正常降雨迳流量和设计频率暴雨迳流量分别计算。
(一)计算方法1、正常降雨迳流量(Qz)计算公式Qz=FH式中 F——泵站担负的最大汇水面积,m2;H——正常降雨量,m;——正常地表迳流系数,%。
2、设计频率暴雨迳流量(Qp)计算公式Qp=FHp′式中 Hp——设计频率暴雨量,m;′——暴雨地表迳流系数,%;其它符号同前。
(二)计算参数的选取1、汇水面积(F)的圈定(( ((注:1、本表内数值适用于暴雨径流量计算,对正常降雨量计算应将表中数值减去0.1~0.2。
2、表土指腐植土,表中未包括的岩土则按类似岩土性质采用。
3、当岩石有少量裂隙时,表中数值减去0.1~0.2,中等裂隙减去0.2,裂隙发育时减去0.3~0.4。
4、当表土、粘性土壤中含砂时,按其含量适当将表中地表迳流系数减去0.1~0.2。
3、正常降雨量的选择一般矿区可按雨季平均降雨量作为正常降雨量,而对非雨季节经常出现较大降雨地区的露天矿,可选用控制雨量进行设计。
1)雨季平均降雨量的推求收集历年(一般要有10~15年)雨季各月降雨量及降雨天数,用下式求得。
式中 H——历年雨季日平均降雨量,m;N——历年降雨系列资料中某一年的雨季天数,d;Hi——历年降雨系列资料中某一年的雨季总降雨量,m;n——降雨系列资料统计年数。
2)控制雨量的推求24最大日暴雨量大左右,故采用24=1.1;式中 n——暴雨递减指数,由地区n值等值线图查得;其余符号同前。
频率为P的不同历时暴雨量Htp按下式计算:Htp=Sp t1-n式中 t——暴雨历时,min;所有符号同前。
偏差系数Cs一般根据当地Cs与C关系确定,无该资料是可按下式计算:变差系数C,利用地区C24等值线图查得,当无该资料时,可利用下式计算:式中 K——变率,;N——统计年数;H——统计系列资料中某年日最大暴雨量,mm。
基坑总涌水量计算公式汇总
一、基坑总涌水量计算按井管(筒)是否穿透整个含水层分为完整井和非完整井。
按井深分为浅井、中深井和深井。
当水井开凿在承压含水层中,而承压水头又高于地面时称承压井或自流井。
(一)、均质含水层潜水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1、基坑远离水源时:如图1(a )图1符号 意义 单位 k 土的渗透系数 m/d H潜水含水层厚度 m S基坑水位降深 m R降水影响半径 m γ0基坑等效半径 m Q 基坑总涌水量 m 3/d注:(1)、降水影响半径宜根据试验确定,当基坑安全等级为二、三级时,当为潜水含水层时: 当为承压水时: (2)、基坑等效半径当基坑为圆形时就是基坑半径,当基坑为矩形时如下计算:γ0=0.29(a+b)当基坑为不规则形状时:)1lg()2(366.10r R S S H K Q +-=kHS R 2=kS R 10=πA r =02、基坑近河岸:符号意义单位b 基坑中心到河岸的距离mQ 基坑总涌水量m3/d(二)、均质含水层潜水非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1、基坑远离地面水源:如图2(a)符号意义单位hm(H+h)/2 ml过滤器长度mR 降水影响半径γ基坑等效半径S 基坑水位降深Q 基坑总涌水量m3/d2lg)2(366.1rbSSHkQ-=)2.01lg()1lg(366.122rhllhrRhHkQmmm+-++-=)2(hHhm+=2、基坑近河岸:(含水层厚度不大时)b>M/2 如图2(b ) 式中:b为基坑中心至河岸的距离,M 为过滤器向下至不透水土层的深度 符号 意义 单位 M见表格上说明 m Q 基坑总涌水量 m 3/d1、基坑远离水源时:如图3-a符号意义 单位 M承压水厚度 m S基坑水位降深 m k土的渗透系数 m/d R降水影响半径 m γ0基坑等效半径 m Q基坑总涌水量 m 3/d]14.0lg 25.066.0lg 2lg [366.122200lM b M l r l l r b s l ks Q -+++=)1lg(73.20r R MS k Q +=2、基坑近河岸:b<0.5γ0 如图3-b b 为基坑中心至河岸的距离 符号意义 单位 b见表上说明 m Q 基坑总涌水量 m 3/d(四)、均质含水层承压水非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 如图4符号意义 单位 l过滤器长度 m M承压水厚度 S基坑水位降深 R降水影响半径 γ0基坑等效半径 Q基坑总涌水量 m3/d)2lg(73.20r b MS k Q =)2.01lg()1lg(73.200r M l l M r R MS k Q +-++=(五)、均质含水层承压-潜水非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如图5图5符号意义单位R 降水影响半径m M 承压水厚度Hhγ基坑等效半径Q 基坑总涌水量m3/d)1lg()2(366.12rRhMMHkQ+--=。
容积法测涌水量计算公式
容积法测涌水量计算公式
1、量桶容积法
当流量小于1 L/s 时,常用此法。
容器-般用量桶或水桶,为了减少测量误差,计量容器的充水时间不应小于20s流量计算公式: Q=V/t (L.s-')
式中V--容器的容积,L;
t--充满容器的时间,s。
2、巷道容积法
在矿井发生突水时,利用水流淹没倾斜巷道的过程中,经常不断
地测量巷道与自由水面相交断面面积(F=ab),用单位时间内水位.上
涨高度(H)来计算水量,公式如下:
Q=ab*H/t (m3 .h-')
式中H-t时间内水位上涨高度, m;
t--水位上涨高度为片时的时间,h;
A--巷道内自由水面的平均度, m;
b一巷道内自由水面长度,m。
降雨入渗法涌水量计算
二、涌水量的预测拟采用大气降水渗入量法对隧道进行涌水量计算1.大气降水渗入法(DK291+028-DK292+150段)Q = 2.74*α*W*AQ—采用大气降水渗入法计算的隧道涌水量(m3/d)α—入渗系数W—年降雨量(mm)A—集水面积(km2)参数的选用:α—入渗系数选用0.16;W—隧址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08.7m,最大年降雨量为1496.88mm(月平均最大降雨量×12)。
A—集水面积:根据1:10000地形平面图,含水岩组分布面积圈定为0.33km2最大涌水量为: Q= 2.74*α*W*A = 2.74*0.16*1496.88*0.33= 216.56(m3/d),平均每延米每天涌水量为:0.19(m3/m.d)。
正常涌水量为: Q= 2.74*α*W*A= 2.74*0.16*508.7*0.33=73.59(m3/d),平均每延米每天涌水量为:0.07(m3/m.d)。
2. 大气降水渗入法(DK292+150-DK293+440段)Q = 2.74*α*W*AQ—采用大气降水渗入法计算的隧道涌水量(m3/d)α—入渗系数W—年降雨量(mm)A—集水面积(km2)参数的选用:α—入渗系数选用0.18;W—隧址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08.7m,最大年降雨量为1496.88mm(月平均最大降雨量×12)。
A—集水面积:根据1:10000地形平面图,含水岩组分布面积圈定为0.79km2最大涌水量为: Q= 2.74*α*W*A = 2.74*0.18*1496.88*0.79= 583.23(m3/d),平均每延米每天涌水量为:0.45(m3/m.d)。
正常涌水量为: Q= 2.74*α*W*A = 2.74*0.18*508.7*0.79= 198.2(m3/d),平均每延米每天涌水量为:0.15(m3/m.d)。
3.大气降水渗入法(DK293+440- DK293+870段)Q = 2.74*α*W*AQ—采用大气降水渗入法计算的隧道涌水量(m3/d)α—入渗系数W—年降雨量(mm)A—集水面积(km2)参数的选用:α—入渗系数选用0.12;W—隧址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08.7mm,最大年降雨量为1496.88mm(月平均最大降雨量×12)。
降雨入渗法涌水量计算
二、涌水量的展望拟采纳大气降水渗透量法对地道进行涌水量计算1.大气降水渗透法(DK291+028-DK292+150段)Q=2.74*a*W*AQ一采纳大气降水渗透法计算的地道涌水量(m3/d)a—入渗系数W—年降雨量(mm)A—集水面积(km2)参数的采纳:a—入渗系数米纳0.16;W—隧址多年均匀降雨量为508.7m,最大年降雨量为1496・88mm(月均匀最大降雨量X12)。
A—集水面积:依据1:10000地形平面图,含水岩组散布面积圈定为0.33km2最大涌水量为:Q=2.74*a*W*A=2.74*0.16*1496.88*0.33= 216.56(m3/d),均匀每延米每日涌水量为:0.19(m3/m.d)。
正常涌水量为:Q=2.74*a*W*A=2.74*0.16*508.7*0.33=73.59(m3/d),均匀每延米每日涌水量为:0.07(m3/m.d)。
2.大气降水渗透法(DK292+150-DK293+440段)Q=2.74*a*W*AQ—采纳大气降水渗透法计算的地道涌水量(m3/d)a—入渗系数W—年降雨量(mm)A—集水面积(km2)参数的采纳:a—入渗系数采纳0.18;W—隧址多年均匀降雨量为508.7m,最大年降雨量为1496・88mm(月均匀最大降雨量X12)。
A—集水面积:依据1:10000地形平面图,含水岩组散布面积圈定为0.79km2最大涌水量为:Q=2.74*a*W*A=2.74*0.18*1496.88*0.79=583.23(m3/d),均匀每延米每日涌水量为:0.45(m3/m.d)。
正常涌水量为:Q=2.74*a*W*A=2.74*0.18*508.7*0.79=198.2(m3/d),均匀每延米每日涌水量为:0・15(m3/m.d)。
3.大气降水渗透法(DK293+440-DK293+870段)Q=2.74*a*W*AQ—采纳大气降水渗透法计算的地道涌水量(m3/d)a—入渗系数W—年降雨量(mm)A—集水面积(km2)参数的采纳:a—入渗系数采纳0.12;W—隧址多年均匀降雨量为508.7mm,最大年降雨量为1496・88mm(月均匀最大降雨量X12)。
露天采场涌水量计算
1、正常降雨迳流量(Qz)计算公式Qz=FHH——正常降雨量,m;——正常地表迳流系数,%。
2、设计频率暴雨迳流量(Qp)计算公式Qp=FHp′式中 Hp——设计频率暴雨量,m;′——暴雨地表迳流系数,%;年地表迳流系数实测值迳流系数() 表2 田庄露天铝土矿1964~1965年地表迳流系数实测值地表迳流系数()1982年地表迳流系数实测值地表迳流系数()年地表迳流系数实测值地表迳流系数()注:1、本表内数值适用于暴雨径流量计算,对正常降雨量计算应将表中数值减去0.1~0.2。
收集历年(一般要有10~15年)雨季各月降雨量及降雨天数,用下式求得。
选35.2m为非雨季节控制雨量,作为计算正常降雨迳流量的依据。
4、设计频率暴雨量的计算1)设计频率的选取露天矿排水设计频率标准,目前尚无统一规定。
对一般矿山设计,可根据矿山规模按设计暴雨常用频率选用(见表7)。
对有特殊条件或要求的露天矿,可根据矿山具体情况,2)设计频率暴雨量的计算(1)短历时(≤24h)暴雨量不同频率24h的暴雨量及暴雨计算所需各种参数,均可由地区《水文手册》直接查得,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只需要进行设计频率的不同历时的暴雨量计算。
当缺乏上述资料时,可收集矿山附近气象台(站)的降雨和暴雨参数资料,按下述方法进行计算。
频率为P的24h暴雨量H24P计算公式:式中 Kp——模比系数。
24——历年24h最大暴雨量均值,mm;各地最大24h暴雨量比最大日暴雨量大10%左右,故采用24=1.1;频率为P的暴雨雨力Sp采用下式计算:S P=H24P/t1-n式中 n——暴雨递减指数,由地区n值等值线图查得;其余符号同前。
频率为P的不同历时暴雨量Htp按下式计算:Htp=Sp t1-n式中 t——暴雨历时,min;所有符号同前。
偏差系数Cs一般根据当地Cs与C关系确定,无该资料是可按下式计算:变差系数C,利用地区C24等值线图查得,当无该资料时,可利用下式计算:式中 K——变率,;H——统计系列资料中某年日最大暴雨量,mm。
涌水量计算公式
Q=#DIV/0! 1.366K*(2H-S)*S/log(1+R/r)对潜水含水层按下式计算R=02*S*SQRT(K*H)对承压含水层按下式计算R=010*S*SQRT(K)r=00.29*(a+b)r=0SQRT(A/3.1415926)Q=#DIV/0! 1.366k*(2H-S)*S/log(2b/r)Q=#DIV/0! 1.366k*(2H-S)*S/log(2(b 1+b 2)*COS(3.1416*(b1-b2)/2/(b1+b2))/3.1416r)Q=#NUM! 1.366k*(2H-S)*S/(2log(r+R)-log(r*(2b+r)))Q=#DIV/0! 1.366k*(H²-h m ²)/(log(1+R/r)+(h m -l)*log(1+0.2*h m /r)/l)2、均质含水层潜水非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1)当基坑远离地面水源一、基坑涌水量计算(2)基坑靠近河岸时(3)基坑位于两地表水体之间或位于补给区与排泄区之间时(4)当基坑靠近隔水边界时当基坑非圆形时,矩形基坑等效半径按下式计算当基坑非圆形时,不规则形状基坑等效半径按下式计算(1)基坑远离地面水源时1、均质含水层潜水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Q=#DIV/0!1.366ks*((l+s)/log(2b/r)+l/(log(0.66l/r)+0.25l/M*log(b²/(M²-0.14l²)))Q=#DIV/0! 1.366ks*((l+s)/log(2b/r)+l/(log(0.66l/r)-0.22arsh(0.44l/b))Q=#DIV/0!1.366ks*((l+s)/log(2b/r)+l/(log(0.66l/r)-0.11*l/b))Q=#DIV/0! 2.73k*MS/LOG(1+R/r)Q=#DIV/0! 2.73k*MS/LOG(2b/r)Q=#DIV/0! 2.73k*(2H-S)*S/log(2(b 1+b 2)*COS(3.1416*(b 1+b 2)/2/(b 1+b 2))/3.142r)Q=#DIV/0! 2.73k*MS/(LOG(1+R/r)+(M-l)/l*log(1+0.2*M/r))Q=#DIV/0! 1.366k*((2H-M)*M-h²)/log(1+R/r)q=0120πrlk^(1/3)降水3、均质含水层承压水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1)基坑远离地面水源(2)基坑靠近河岸(3)基坑位于两地表水体之间或位于补给区与排泄区之间时(2)当基坑靠近河岸,含水层厚度不大时(3)当基坑靠近河岸,含水层厚度很大时4、均质含水层承压水非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5、均质含水层承压水非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n=#DIV/0! 1.1*Q/qK H S R ra bAk H S r bk H S r b1b2k H S r R bk H h m r R l hk b h r s l Mk b h r s larsh (0.44l/b)#DIV/0!k M S R rk M S b rk H S r b1b2 k M S R r l k M H h R rQ q r l k公式中参数Q------基坑涌水量K------土壤的渗透系数H------潜水含水层厚度S------基坑水位降深R------降水影响半径k------土的渗透系数r------基坑等效半径a、b------基坑的长、短边A---------基坑面积(b<R/2)M---------由含水层底板到滤头有效工作部分中点的长度(b>M/2)(b<l)(b>l)M--------承压含水层厚度b<0.5rq-------单井出水量r-------过滤器半径(m)k-------含水层的渗透系数(m/d)。
单位涌水量计算公式
单位涌水量计算公式矩形断面是河流中最常见的断面类型,其形状为矩形。
单位涌水量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Q=b*h*v,其中Q为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的水量),b为矩形断面的宽度,h为矩形断面的高度,v为水流速度。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用流速仪器或古老的加权平均数方法来测量水流速度,然后将其代入公式计算得到单位涌水量。
梯形断面是河流中常见的另一种断面类型,其形状类似梯形。
单位涌水量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Q=(a+b)/2*h*v,其中Q为流量,a和b分别为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的长度,h为梯形断面的高度,v为水流速度。
与矩形断面相似,可以通过测量水流速度并代入公式计算得到单位涌水量。
圆形断面是河流中的一个特殊断面类型,其形状为圆形。
单位涌水量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Q=π*r^2*v,其中Q为流量,r为圆形断面的半径,v为水流速度。
由于圆形断面的特殊性,可以通过激光测距仪、超声波测距仪等设备测量出水流速度,并将其代入公式计算得到单位涌水量。
自然断面是指不规则形状的河流断面,通常由测量断面的水深和流速,通过测流建立流量与不同水位的关系曲线来计算涌水量。
在野外实测过程中,通过测量不同水位下的水深,并结合流速测量仪器,得到流速与水深的关系曲线。
然后,通过测量水位并代入关系曲线,得到不同水位下的流速,进而计算出单位涌水量。
综上所述,单位涌水量计算公式可以根据河流断面的形状和测量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无论是矩形、梯形、圆形还是自然断面,关键在于准确测量水流速度,并结合断面的形状进行计算。
进行合理的单位涌水量计算对于水资源管理、防洪抗旱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涌水量计算
(1)解析法根据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和矿井主要充水因素,利用解析法进行矿坑涌水量预测时,直接充水含水层太原组灰岩岩溶水。
1)太原组灰岩岩溶水预测20(2)5-1S M M h Q B K R--= ()105-2R S K = () 式中:Q ——预测矿坑涌水量,m 3/h ;B (m) K (m/d) M (m) S (m) R (m) Q (m 3/h) 32000.44279.51691124.45163.82S ——水位降低值,m ; KK——渗透系数,m/d ;M ——含水层厚度,m ; B ——进水廊道长度,m ; R ——影响半径,m ;K 取抽水实验资料0.44272、10+11号煤层矿井涌水量预算(大井法)开采10+11号煤层布置一个工作面,工作面宽180 m ,推进长度1200m ,因此,将矩形工作面(长a=1200m,宽b=180m )看做一个大井,使用大井法预算矿井涌水量:计算公式为:(2)1.366H M M Q K LgR Lgr-=-式中:Q%~矿井涌水量(m 3/d) K%~渗透系数(m/d) H%~水头高度(m) M%~含水层厚度(m)r%~大井半径(m),r=η4a b+R 0%~引用半径(m),R 0=10S K (S=H) R%~影响半径(m),R=R 0+ r 0根据ZK504号孔资料,太原组含水层水位标高1120.58m ,渗透系数(K )0.4427m/d,含水层厚度(M )约9.5m,先期开采地段10+11号煤层底板标高最低为884m,由此确定水头高度:(H=S )=1120.58-884=236.58(m)r=η4a b +=379.5mR 0=10S K =1574.1m R = R 0+ r 0=1953.6m将上述参数代入上述公式得开采10+11号煤层矿井正常涌水量Q=3743m 3/d (156m 3/h )最大涌水量Qmax=δQ 正,δ: 季节影响比值系数 开采2号煤层时,季节影响比值系数δ=1.2故最大涌水量Qmax=3743×1.2=4492 m 3/d (187.2m 3/h ) 2号煤层与10+11号煤层联合开采,矿井正常涌水量为上述涌水量之和,即矿井正常涌水量:Q 正=355+3743=4098 m 3/d(170.75 m 3/h)最大涌水量Qmax=425+4492 =4917 m 3/d(204.88m 3/h)3 狭长水平坑道法 采用承压——无压公式:(2-)5-5S M M Q BKL= ()式中:Q ——为预测的矿坑涌水量(m 3/d );K ——为渗透系数(m/d ); S ——为最大水位降深(m ); M ——为含水层厚度(m );L——为水平坑道影响宽度(m ),采用奚哈尔德公式10R =; B ——进水廊道长度,主采煤层工作面年推进度,即B =2500m 。
涌水量计算
第三节、隧道洞室涌水量预测一、水文地质参数计算为取得计算洞室涌水量的水文地质参数,进行钻孔提(抽)水试验,利用提水试验和抽水试验结果,采用地下水动力学方法及相关计算公式,大部分按潜水非完整井计算出提水的渗透系数K 抽水,另外根据提水后的恢复水位与时间的关系,即s~t 关系计算出恢复的渗透系数K恢复,并参照当地岩性的渗透系数K ,将该三种方法求得的渗透系数K 值并结合钻探过程中冲洗液的消耗量,岩体的破碎性、岩性的矿物组成及充填胶结情况,给定一个建议的渗透系数K 值。
求得水文地质参数,其提水时K 值计算公式如下:K=22)lg (lg 733.0hH r R Q --ω 其中:K ——渗透系数(m/d )。
Q ——出水量(m 3/d )。
R ——影响半径(此值根据《工程地质手册》第二版表9-3-12查得) r ω——钻孔半径(m )。
H ——自然情况下潜水含水层的厚度(m )。
h ——抽水稳定时含水层的厚度(m )。
恢复水位计算渗透系数K 值公式如下:()212ln 25.3S St r H r K ωω+=(完整井)其中:K ——渗透系数(m/d )。
r ω——钻孔半径(m )。
H ——自然情况下潜水含水层的厚度(m )。
S 1——抽水稳定时的水位降深(m )。
S 2——地下水恢复时间t 后水位距离静止水位的深度(m )。
t ——水位从S 1恢复到S 2的时间(d )。
具体计算过程及计算结果见附表5:钻孔提(抽)水试验渗透系数(恢复水位)计算成果表。
二、洞室涌水量的估算方法 (一)、洞室涌水量的补给来源为了更准确预测隧道洞室涌水量,通过野外水文地质调绘,并分析洞室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含水岩性的空间分布、富水性,结合钻孔对地下深处地质情况的揭露,参考物探测井成果,我们认为隧道洞室涌水量的补给来源由以下几部分组成:a .洞室影响范围内汇集的大气降水渗漏补给量;b .洞室附近地下水的补给量(包含隧道上行线、下行线间含水层的静储量及洞室两侧地下水的侧向补给量);c .地表水流过洞室上方时的渗入补给量;d .地表水通过节理裂隙、断层破碎带给洞室的侧向补给量;e .断层破碎带导入洞室的地下水量。
涌水量计算
第三节、隧道洞室涌水量预测一、水文地质参数计算为取得计算洞室涌水量的水文地质参数,进行钻孔提(抽)水试验,利用提水试验和抽水试验结果,采用地下水动力学方法及相关计算公式,大部分按潜水非完整井计算出提水的渗透系数K 抽水,另外根据提水后的恢复水位与时间的关系,即s~t 关系计算出恢复的渗透系数K恢复,并参照当地岩性的渗透系数K ,将该三种方法求得的渗透系数K 值并结合钻探过程中冲洗液的消耗量,岩体的破碎性、岩性的矿物组成及充填胶结情况,给定一个建议的渗透系数K 值。
求得水文地质参数,其提水时K 值计算公式如下:K=22)lg (lg 733.0hH r R Q --ω 其中:K ——渗透系数(m/d )。
Q ——出水量(m 3/d )。
R ——影响半径(此值根据《工程地质手册》第二版表9-3-12查得) r ω——钻孔半径(m )。
H ——自然情况下潜水含水层的厚度(m )。
h ——抽水稳定时含水层的厚度(m )。
恢复水位计算渗透系数K 值公式如下:()212ln 25.3S St r H r K ωω+=(完整井)其中:K ——渗透系数(m/d )。
r ω——钻孔半径(m )。
H ——自然情况下潜水含水层的厚度(m )。
S 1——抽水稳定时的水位降深(m )。
S 2——地下水恢复时间t 后水位距离静止水位的深度(m )。
t ——水位从S 1恢复到S 2的时间(d )。
具体计算过程及计算结果见附表5:钻孔提(抽)水试验渗透系数(恢复水位)计算成果表。
二、洞室涌水量的估算方法 (一)、洞室涌水量的补给来源为了更准确预测隧道洞室涌水量,通过野外水文地质调绘,并分析洞室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含水岩性的空间分布、富水性,结合钻孔对地下深处地质情况的揭露,参考物探测井成果,我们认为隧道洞室涌水量的补给来源由以下几部分组成:a .洞室影响范围内汇集的大气降水渗漏补给量;b .洞室附近地下水的补给量(包含隧道上行线、下行线间含水层的静储量及洞室两侧地下水的侧向补给量);c .地表水流过洞室上方时的渗入补给量;d .地表水通过节理裂隙、断层破碎带给洞室的侧向补给量;e .断层破碎带导入洞室的地下水量。
涌水测量计算公式
涌水测量计算公式涌水测量是指通过对涌水量进行测量和计算,来评估地下水资源的蕴藏量和流动状况的一种技术手段。
涌水量的测量对于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进行涌水测量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计算公式,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涌水量的计算公式是涌水测量的核心内容之一。
根据涌水的特点和测量数据,可以选择不同的计算公式来进行涌水量的计算。
常用的涌水量计算公式包括,孔隙水流量计算公式、水头变化法计算公式、渗流速度计算公式等。
下面将分别对这些计算公式进行详细介绍。
孔隙水流量计算公式是通过对地下水位的测量和分析,来计算地下水的流量。
该计算公式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地下水位的变化和地下水的渗流速度,来确定地下水的流量。
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Q = K A (h1 h2) / L。
其中,Q表示地下水的流量,单位为m³/s;K表示渗透系数,单位为m/s;A 表示截面积,单位为m²;h1和h2分别表示地下水位的起始高度和终止高度,单位为m;L表示地下水流动的距离,单位为m。
水头变化法计算公式是通过对地下水位的变化进行测量和分析,来计算地下水的流量。
该计算公式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地下水位的变化和地下水的流动速度,来确定地下水的流量。
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Q = A (dh/dt)。
其中,Q表示地下水的流量,单位为m³/s;A表示截面积,单位为m²;dh/dt 表示地下水位的变化速度,单位为m/s。
渗流速度计算公式是通过对地下水的渗流速度进行测量和分析,来计算地下水的流量。
该计算公式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地下水的渗流速度和地下水的截面积,来确定地下水的流量。
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Q = K A (h1 h2) / L。
其中,Q表示地下水的流量,单位为m³/s;K表示渗透系数,单位为m/s;A 表示截面积,单位为m²;h1和h2分别表示地下水位的起始高度和终止高度,单位为m;L表示地下水流动的距禢,单位为m。
煤矿井下涌水量计算的几种观测方法
煤矿井下涌水量计算的几种观测方法1、水桶法水桶法指的是,将涌出的水导入一定容积的量水桶(圆形或方形),用秒表测流满该量水桶所需的时间,然后按下式计算涌水量:Q= V/t式中Q——涌水量,m3/h(m3/min)V——量水桶的体积,m3t——水流满量水桶的时间,h(min)2、水位标定法水位标定法指的是利用水泵将水窝(或水仓)中的水位降低,然后停泵,测量回升到原来位置所需要的时间,然后按下式计算涌水量:Q=FH/t式中Q——涌水量,m3/h(m3/min)F——水窝(或水仓)的断面积,m2H——水位回升的高度,mt——水流满凉水桶的时间,h(min)3、水泵能力法水位能力法指的是维持水位不变时增加水泵的排水能力,按下式计算涌水量:Q=KNW+SH/t式中Q——涌水量,m3/h(m3/min)K——水泵的排水系数,%(当新水泵排清水时K=1,旧水泵排清水时K=0.8,排混水时K=0.9,旧水泵排混水时K=0.7,双台旧水泵排水时K=0.6)N——增加的水泵台数,台W——水泵的铭牌排水量,m3/h(m3/min)S——水仓(或水窝)水平截面积,m2H——水位上升的高度,mT——水位上升所需的时间,h(min)当H=0时,即水位不上升,则Q=KNW4、浮标法浮标法指的是利用木屑或纸屑作为浮标,测量水沟中水的流速,根据水沟断面计算涌水量。
按下式计算涌水量:Q=KVF式中Q——涌水量,m3/h(m3/min)F——断面面积,m2V=L/tt——从断面1到断面2的水流时间,h(min)L——从断面1到断面2的水距离,mK——断面系数,与水沟粗糙度、风流方向和大小有关:在一般情况下,水沟水深大于1.0吗,当水沟粗糙时,K=0.75—0.85;在水沟水沟平滑时,K=0.80—0.90。
此计算方法可用于巷道排水沟中水的测量;当涌水较大,淹没巷道水沟时,也可用来测量巷道流水中水量。
5、堰测法堰测法指的是在井下排水沟中设置测水堰板,使水流通过一定形状的堰口水流高度,然后计算涌水量。
基坑总涌水量计算公式汇总
一、基坑总涌水量计算按井管(筒)是否穿透整个含水层分为完整井和非完整井。
按井深分为浅井、中深井和深井。
当水井开凿在承压含水层中,而承压水头又高于地面时称承压井或自流井。
(一)、均质含水层潜水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1、基坑远离水源时:如图1(a )图1注:(1)、降水影响半径宜根据试验确定,当基坑安全等级为二、三级时,当为潜水含水层时: 当为承压水时: (2)、基坑等效半径当基坑为圆形时就是基坑半径,当基坑为矩形时如下计算:γ0=0.29(a+b)当基坑为不规则形状时:)1lg()2(366.10r R S S H K Q +-=kHS R 2=kS R 10=πA r =02、基坑近河岸:(二)、均质含水层潜水非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1、基坑远离地面水源:如图2(a )2lg )2(366.1r b S S H k Q -=)2.01lg()1lg(366.10022r h l l h r R h H k Q m m m +-++-=)2(h H h m +=2、基坑近河岸:(含水层厚度不大时)b>M/2 如图2(b ) 式中:b 为基坑中心至河岸的距离,M 为过滤器向下至不透水土层的深度1、基坑远离水源时:如图3-a]14.0lg 25.066.0lg 2lg [366.122200lM b M l r l l r b s l ks Q -+++=)1lg(73.20r R MS k Q +=2、基坑近河岸:b<0.5γ0 如图3-b b 为基坑中心至河岸的距离(四)、均质含水层承压水非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 如图4)2lg(73.20r b MS k Q =)2.01lg()1lg(73.200r M l l M r R MS k Q +-++=(五)、均质含水层承压-潜水非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 如图5图5)1lg()2(366.102r R h M M H k Q +--=。
涌水量计算
涌水量计算第三节、隧道洞室涌水量预测一、水文地质参数计算为取得计算洞室涌水量的水文地质参数,进行钻孔提(抽)水试验,利用提水试验和抽水试验结果,采用地下水动力学方法及相关计算公式,大部分按潜水非完整井计算出提水的渗透系数K抽水,另外根据提水后的恢复水位与时间的关系,即s~t关系计算出恢复的渗透系数K恢复,并参照当地岩性的渗透系数K,将该三种方法求得的渗透系数K值并结合钻探过程中冲洗液的消耗量,岩体的破碎性、岩性的矿物组成及充填胶结情况,给定一个建议的渗透系数K值。
求得水文地质参数,其提水时K值计算公式如下:H2- h2其中:K ------- 渗透系数(m/d)Q ----- 出水量(m3/d)R ――影响半径(此值根据《工程地质手册》第二版表9-3-12查得)r w ---- 钻孔半径(m )。
H――自然情况下潜水含水层的厚度(m)h――抽水稳定时含水层的厚度(m)。
恢复水位计算渗透系数K值公式如下:r w----- 钻孔半径(m)。
H――自然情况下潜水含水层的厚度(m)51——抽水稳定时的水位降深(m)。
52——地下水恢复时间t后水位距离静止水位的深度(m)。
t――水位从Si恢复到S2的时间(d)。
具体计算过程及计算结果见附表5:钻孔提(抽)水试验渗透系数(恢复水位)计算成果表。
二、洞室涌水量的估算方法(一)、洞室涌水量的补给来源为了更准确预测隧道洞室涌水量,通过野外水文地质调绘,并分析洞室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含水岩性的空间分布、富水性,结合钻孔对地下深处地质情况的揭露,参考物探测井成果,我们认为隧道洞室涌水量的补给来源由以下几部分组成:a.洞室影响范围内汇集的大气降水渗漏补给量;b洞室附近地下水的补给量(包含隧道上行线、下行线间含水层的静储量及洞室两侧地下水的侧向补给量);c. 地表水流过洞室上方时的渗入补给量;d. 地表水通过节理裂隙、断层破碎带给洞室的侧向补给量;e. 断层破碎带导入洞室的地下水量。
涌水量计算方法
涌水量计算方法:类比法;解析法;数值法;统计学方法
1.潜水完整井涌水量计算
潜水完整井是指井筒揭露了整个潜水含水层,并一直打到含水层隔水底板(图10-33)。
其涌水量计算
公式为:
式中Q——井筒涌水量,m3/d;
K——含水层渗透系数,m/d;
H——静止水位高度(对潜水完整井即潜水含水层厚度),m;
h——动水位至含水层底面的距离为动水位高度(h=H-s),m;
s——水位降低值,m;
R——地下水降落范围,即影响半径,m;
r——井筒半径,m。
2.自流水完整井涌水量计算
自流水完整井是指井筒揭露了整个承压水含水层,并一直打到含水层底板隔水层(图10-34)。
其涌水
量计算公式为:
式中M——自流水含水层厚度,m。
井筒涌水量计算公式中参数R 的确定
计算影响半径R的公式有理论公式和经验公式两种
理论公式为:
潜水
承压水
经验公式
潜水——承压水
自流水
水平巷道涌水量的预测方法
通常水平巷道在排水初期,统一的降落漏斗未形成之前,可用下列公式计算其用水量。
(1)潜水完整水平巷道涌水量计算公式
式中K——渗透系数,m/d
B——巷道长度,m。
自流水完整水平巷道涌水量计算公式
采区或采面涌水量计算
例如,某一采区在承压含水层之下开拓,其平面形状近似正方形(图10-39)。
由于在煤层开采过程中,水位降低到隔水
顶以下,所以涌水量计算公式为:
(计算影响半径的经验公式,K单位为m/d);M、H、K 可在勘探报告中查找到;h 值取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隧道洞室涌水量预测一、水文地质参数计算为取得计算洞室涌水量的水文地质参数,进行钻孔提(抽)水试验,利用提水试验和抽水试验结果,采用地下水动力学方法及相关计算公式,大部分按潜水非完整井计算出提水的渗透系数K 抽水,另外根据提水后的恢复水位与时间的关系,即s~t 关系计算出恢复的渗透系数K恢复,并参照当地岩性的渗透系数K ,将该三种方法求得的渗透系数K 值并结合钻探过程中冲洗液的消耗量,岩体的破碎性、岩性的矿物组成及充填胶结情况,给定一个建议的渗透系数K 值。
求得水文地质参数,其提水时K 值计算公式如下:K=22)lg (lg 733.0hH r R Q --ω 其中:K ——渗透系数(m/d )。
Q ——出水量(m 3/d )。
R ——影响半径(此值根据《工程地质手册》第二版表9-3-12查得) r ω——钻孔半径(m )。
H ——自然情况下潜水含水层的厚度(m )。
h ——抽水稳定时含水层的厚度(m )。
恢复水位计算渗透系数K 值公式如下:()212ln 25.3S St r H r K ωω+=(完整井)其中:K ——渗透系数(m/d )。
r ω——钻孔半径(m )。
H ——自然情况下潜水含水层的厚度(m )。
S 1——抽水稳定时的水位降深(m )。
S 2——地下水恢复时间t 后水位距离静止水位的深度(m )。
t ——水位从S 1恢复到S 2的时间(d )。
具体计算过程及计算结果见附表5:钻孔提(抽)水试验渗透系数(恢复水位)计算成果表。
二、洞室涌水量的估算方法 (一)、洞室涌水量的补给来源为了更准确预测隧道洞室涌水量,通过野外水文地质调绘,并分析洞室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含水岩性的空间分布、富水性,结合钻孔对地下深处地质情况的揭露,参考物探测井成果,我们认为隧道洞室涌水量的补给来源由以下几部分组成:a .洞室影响范围内汇集的大气降水渗漏补给量;b .洞室附近地下水的补给量(包含隧道上行线、下行线间含水层的静储量及洞室两侧地下水的侧向补给量);c .地表水流过洞室上方时的渗入补给量;d .地表水通过节理裂隙、断层破碎带给洞室的侧向补给量;e .断层破碎带导入洞室的地下水量。
(二)、洞室涌水量的估算方法根据以上对洞室涌水量补给来源的分析,结合隧址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隧址区气候、大气降雨等特征,本次计算我们按隧道开挖正常涌水量及特大暴雨、地表水沿断层或溶洞导入洞室等极端特殊情况下极端涌水量两种情况考虑。
1、正常涌水量正常涌水量的计算我们选择以下的计算方法: (1)大气降水入渗法:隧道进口段隧道洞室位于地下水位以上,在一般情况下可按无水考虑,但在雨季,特别是连续降水时段,地表水入渗导致洞室形成渗水,按大气降水入渗估算该段正常涌水量。
计算公式如下: Q=a·F·P /365式中: a -大气降水入渗系数(取17%);F -隧道影响带汇水面积(在1:5000地形图上按水文单元量取); P -大气降水量(当地年平均降水量上限,查阅资料,计p=757mm )。
隧道进口段洞室正常涌水量计算过程及计算结果详见表3。
隧道进口段洞室正常涌水量计算表 表3洞室主要穿越安山岩、千枚岩、白云岩、大理岩等含水层,加之洞室呈狭长的条形水平坑道,在隧道横剖面方向上,洞室对含水层的切割较小,开挖后以渗水、滴水为主,地下水流动在横剖面上可视为平面一维流,地下水向洞室的流动可按达西定律进行分段正常涌水量估算。
Q=K·I·L·B式中: K -渗透系数;结合各岩性段钻孔提(抽)水试验渗透系数K 结合当地区域资料选取经验值;I -水力坡降(根据经验,取I=1);B -计算断面宽度,取隧道开挖断面的周长(单洞三车道,计B=39m )。
L -计算断面长度。
经计算隧道右线正常涌水量约为22253.99m 3/d ,左线正常涌水量约为24303.05m 3/d ,合计正常涌水量为46557.03m 3/d 。
达西定律法估算隧道洞室分段正常涌水量估算过程及计算结果详见表4。
(3)潜水完整式水平坑道法:隧道洞室呈狭长的条形水平坑道,在隧道横剖面方向上,洞室对含水层的切割较小,开挖后以渗水、滴水为主,地下水流动在横剖面上可视为平面一维流,把该隧道近似为潜水完整式水平坑道,地下水向洞室的流动亦可按水平坑道进行洞室正常涌水量估算,并与达西定律法进行对比。
计算公式:221212**2210*H H Q B K R R R S ⎛⎫=+ ⎪⎝⎭=Q ——洞室开挖后涌水量(m 3/d ) K ——经验渗透系数(m/d )H x ——离坑道x 处(垂直坑道方向)的水位(m )S ——静水位至洞身的深度(m )(以洞室至潜水稳定水位高度取值)。
R 1、R 2—坑道在补给和排泄方向的影响宽度或为坑道至补给边界、排泄边界的距离(m )该方法按洞室含水段分段计算,含水层厚度取值为洞室横剖面上距离洞室R 距离处的含水层厚度取近似值,部分受地形限制地区取经验值。
经计算隧道右线正常涌水量约为21339.06m 3/d ,左线正常涌水量约为21339.11 m 3/d ,合计正常涌水量为42678.17m 3/d 。
潜水完整式水平坑道法估算隧道洞室分段正常涌水量估算过程及计算结果详见表5。
(4)洞室分段正常涌水量预测为进一步了解洞室各段在施工和使用时的洞室涌水量,综合分析隧址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根据洞室各段的地层岩性,节理裂隙溶隙、断层破碎带特征,洞室的充水来源及其与地下水、地表水、大气降水的补排关系,将隧道左右线洞室各划分为15个块段。
各块段洞室涌水量的主要补给来源有差别,使各块段涌水量大小不一致,变化较大。
将上述三种方法估算的隧道正常涌水量进行分析对比,并建议各块段的正常涌水量,其详细情况见《隧道洞室分段正常涌水量预测成果表》(表6),以对隧道防水排水设计、施工起指导作用。
隧道洞室分段正常涌水量预测成果表表62、极端涌水量估算隧道洞室极端涌水量是指,在特大暴雨或者隧道开挖过程中导通了地下岩溶通道、深大断裂等畅通的水流通道等极端特殊条件下,使地表水通过断层带、裂隙带或岩溶通道等垂向或侧向导入洞室,形成严重的、突发的涌水、突水事故时的极端涌水量。
根据本隧址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隧道所在区域的气候条件、降雨特征等因素综合考虑,本次对本隧道极端涌水量的估算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补给源:(1)暴雨季节地表水流过洞室上方时的渗入补给量隧道测设里程ZK26+450附近芋子滩沟有常流地表水,且从隧道轴线正上方通过,加之区域洛峪断裂带横切该沟谷与隧道联通,岩体破碎,水流通道畅通,暴雨季节水量暴涨,水位升高,地表水沿断裂带导入到隧道洞室的水量必然猛增。
地表水渗漏量与渗漏面积、渗透速度有关,按达西定律,地表水渗漏量为:***H hQ B L KH+=式中:Q——地表水渗漏量(m3/d);L——河水宽度(m);按地表水具体情况,取最高洪水位时河流宽度;B ——地表水渗漏段长度(m ),按地表水具体情况,取最高洪水位时与隧道相交长度;K ——渗透系数(m/d ),根据钻孔提水试验计算结果,参考当地的水文地质参数,综合取值;H ——地表水河床底到洞底板距离(m ),在纵剖面上量取;h ——河水深度(m ),根据该处地表水实际情况,取最高洪水位深度; 暴雨季节地表水(芋子滩沟)流经隧道顶部时对隧道洞室的垂直渗漏补给量为10470.45m 3/d ,具体计算过程及结果见表7。
(2)暴雨季节地表水通过节理裂隙、断层破碎带给洞室的侧向补给量; 隧道测设里程YK23+400~YK25+300段右侧拐屿沟、隧道测设里程ZK27+650~ZK29+060段左侧周家庄沟有地表均有常流水,且流向与隧道轴线近平行,地面标高高于隧道洞室,存在向洞室充水的条件,且发育的断层F30、F34及F41分别横切该沟谷与隧道联通,补水通道畅通,暴雨季节沟谷地表水水位暴涨,水头压力增大,地表水沿断裂带及节理密集带侧向补给到隧道洞室的水量必然猛增。
由于此种方式给洞室充水,有良好的充水通道,并形成一定水头供水边界。
根据单宽流量公式,暴雨季节地表水的侧向补给量为:2212**2*H H Q B K L+=式中:Q ——为地表水侧向补给量(m 3/d );B ——地表水侧向补给长度(m ),在1:5000水文地质图上分段采集; K ——渗透系数(m/d ),根据钻孔提水试验计算结果,参考当地的水文地质参数,综合取值;H 1——地表水位与洞底板的高度差,据 1:5000平面图和纵剖面图计算得出。
H 2——洞室内地下水高度,洞室疏干时取H 2=0L ——洞室与地表水体的平面距离,在1:5000水文地质图上分段采集,根据水量及渗透性取加权平均值。
暴雨季节地表水(拐屿沟、周家庄沟)对隧道洞室的侧向补给量为32436.54m 3/d ,具体计算过程及结果见表8。
(3)断层破碎带导入洞室的地下水量。
断层破碎带涌水量计算仅针对断层带进行,本次计算只考虑在极端暴雨季节导水、储水性好、排泄通道畅通、地下水补给源充足且补给迅速快、错断深、延伸远、地下联通性好的深大断裂。
根据断层性质及岩性条件,综合分析认为,在本隧道区主要考虑大湾断裂束(F35、F36、F37、F38)、芋子滩洛峪区域断裂(F43)及白庄断层(F41)三处在极端情况下对隧道洞室的额外补给量。
各断层地下水流动在走向方向具潜水性质,在倾向方向具承压水性质,故计算洞室两侧断层破碎带的补给量时,把断层破碎带做潜水含水层处理,故可按潜水完整式水平坑道的涌水量公式计算断层破碎带的涌水量:2**H Q B K L=式中:Q ——断层破碎带涌水量(m 3/d )B ——断层破碎带在洞室的出露长度,在地质纵剖面上量取。
K ——渗透系数(m/d ),根据钻孔提水试验计算结果,参考当地的水文地质参数,综合取值;H ——断层破碎带中地下水的初始水位或水头高度。
L ——洞室系统地下水的影响范围(m ),按各断层的延伸长度,取经验值。
暴雨季节隧道区重要深大断层破碎带导入洞室的地下水量为107313.95 m 3/d ,具体计算过程及结果见表9。
由上述可知,在特大暴雨或者开挖过程中导通了地下岩溶通道、深大断裂等畅通的水流通道等极端特殊条件下,洞室中地下水补给源大幅增加,水头压力急剧升高,洞室涌水量也会在短时间内猛增,局部地段可能形成强突水、突泥现象。
经上述计算得知,极端特殊条件下隧道洞室的突水、突泥现象主要分布在大湾断裂束(F35、F36、F37、F38断层)、洛峪断裂(F43)、白庄断层(F41)附近及拐屿沟左侧隧道洞室YK23+400~YK25+300段,极端条件下上述各段隧道洞室的极端突水量分别为73560.16m3/d、33491.92m3/d、27950.58m3/d 及15218.27 m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