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社会结构》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划分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划分1.新的社会阶层结构正在显现1978年以来实施的经济改革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迁,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经济体制转轨促使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结构性的改变。
原来的以意识形态标准来划分的“两阶级一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急剧的分化,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在逐渐形成,各阶层之间的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及利益认同的差异正在日益明晰化,以职业为基础的新的社会阶层分化在逐渐取代过去的政治身份、户口身份和行政身份所导致的分化。
这些迹象表明,社会经济变迁已导致了一种新的社会阶层结构的出现并在趋于稳定化。
这一新的社会阶层结构与1978年以前的阶层结构相比,在其基本构成成份、结构形态、等级秩序、关系类型和分化机制等方面都表现出根本性的差异。
2.对新的社会阶层结构如何进行科学的认识对当前新出现的社会阶层结构如何认识、如何进行理论解说存在各种争论。
但毫无疑问,照搬马克思对19世纪早期资本主义的阶级分析理论和毛泽东对20、30年代中国社会的阶级分析理论来分析当代中国社会阶层问题,必将导致理论上的错误认识和政策上的失误。
在分析当前的社会阶层结构时我们应该注意到下述两个问题(1)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并不是唯一的划分阶层标准当代中国社会的生产资料占有形式与马克思和毛泽东时代有根本性的不同。
首先,马克思和毛泽东时代的生产资料占有主要是个人(私人)占有,而在当代中国社会中,最重要的和最大量的生产资料是由国家和集体占有,同时,近年来公司制的发展也导致了不同与马克思和毛泽东时代的私人生产资料占有形式。
其次,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复杂和多元特征决定了单用生产资料占有这一指标来解释社会阶层分化是不充分的,在当代中国社会中,对物质财产的占有并不是唯一的、甚至不是最重要的决定人们社会阶层位置的标准。
(2)阶级阶层问题研究的目标与分析思路需要调整当前有关阶级阶层问题的争论中有一种误导性的说法,即:采用“阶级”一词似乎就意味着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而采用“阶层”一词就是资产阶级的观点。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与重建国家自主性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与重建国家自主性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与重建国家自主性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社会阶层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自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社会阶层呈现出动态的变迁。
同时,国家也在不断重塑自己的自主性,以适应新的社会现象和变化。
首先,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经历了由相对单一的集体主义阶层结构向多元化的社会阶层结构转变。
在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出身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被认为是中国社会的主要阶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新兴的中产阶级迅速崛起。
现如今,城市中的蓝领工人、白领阶层、私营企业主、科技创新者等不断壮大,形成了多元化的社会阶层结构。
其次,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变迁还表现为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激增。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
大量的农民进城务工,形成了庞大的农民工群体。
这一现象不仅改变了中国社会的人口结构,也导致了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逐渐扩大。
农民工的低收入、低社会保障和缺乏合法权益的问题亟待解决,这也引发了中国社会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和冲突。
第三,中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改革努力重建国家的自主性,以适应社会结构变迁带来的不同问题和挑战。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扶贫政策,努力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
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城市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力度,为市民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福利。
此外,政府还推动了新型城镇化进程,努力提高农民工的社会地位和生活质量。
然而,在阶层结构变迁与国家自主性重建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和不平等依然存在,社会发展的红利并没有完全惠及所有阶层。
另一方面,政府在重塑国家自主性方面仍面临一些困难,一些政策和改革措施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和挑战,中国需加强社会阶层公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社会公平共享有机结合。
政府应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民工和弱势群体获得公共福利的机会。
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现状
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现状
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现状,盛行多元、层次繁多的社会分层分布模式。
社会分层分布
模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人们的文化教育程度、家庭状况及地理位置等。
当前中国社会的分层结构主要由两个层次组成,即财富分配和社会资源分配。
经济水
平差异大、收入变化大是中国当前社会分层最突出的特点。
其中,中国人口最多的是中等
收入人群,他们是主体,占全国总人口的53%。
此外,中国还有较高收入群体、较低收入
群体,他们通常处于贫富差距较大的状态。
中国当前社会分层也体现在文化教育程度方面,即文化素养、学术水平以及技术水平。
大学文凭是中国社会精英人士的“共同财富”,占总人口比例居高不下,远高于全球平均
水平。
大多数中国人具有中学以上学历,对于家庭状况及地理位置等因素下,有部分人已
取得更高学历。
家庭和地理位置是中国当前社会分层的重要因素。
家庭状况会重大影响个人的收入、
文化教育程度及其他社会地位。
家庭状况越优越,就越有潜力成为高家庭收入群体。
而地
理位置则会直接影响到政府对社会的关注,不同地区的发展程度不同,也会影响到个人的
发展空间,从而产生家庭收入的差距。
中国当代社会分层现状多元、层次繁多,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们文化教育程度、
家庭状况及地理位置等各种因素制约,形成贫富差距较大的分层社会。
通过大力开展社会
救助及扶贫工作,促进社会和谐共生,消除分层现象,有利于国家、社会以及每一位公民
未来的发展。
[中国CFO各阶层分析]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
[中国CFO各阶层分析]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1月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之《当代中国社会结构》。
该报告指出,目前中国社会结构落后于经济结构大约15年,这是产生当前诸多社会矛盾问题的重要原因。
自2001年社科院首度发表《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并提出“当代中国社会已经分化成十大社会阶层”的论点以来,近10年间社科院已连续发布多次有关社会阶层研究的大型报告。
通常而言,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两个最基本结构。
前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基本社会形态,是观察分析这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状况、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维度。
而后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基本经济形态,是观察、认识这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维度。
其中社会结构由就业结构、消费结构、社会阶层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家庭结构、城乡结构等多个指标构成。
事实上,对于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宏观经济体进行定期的阶层结构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早在1925年底,一代伟人毛泽东就在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出版的《革命》半月刊第四期发表了雄文――《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作为其思想的奠基石,后来此文以第一卷第一篇的姿态被载入《毛泽东选集》。
同样地,我们套用“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这样一个伟大的句式,以“谁是CFO的敌人谁是CFO的朋友这个问题是CFO发挥价值的首要问题”来思考国内所有制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的微观经济体(即企业)中的CFO角色,进而将《首席财务官》创刊五年来对这一阶层的诸多观察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中国CFO各阶层分析”,以供广大CFO参考。
当大一统的均质化结构被打破之后,阶层乃至亚阶层的出现就成为一种必然,这也是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所说的“力量的转移”在社会结构上的映射。
值得注意的是,前文所述的《当代中国社会结构》这份报告所做出的重要结论在于,尽管当前中国的经济结构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甚至有些指标表明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后期阶段,但社会结构指标还没有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变而实现整体性转型,多数社会结构指标仍然处在工业化初期阶段。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与社会建设
语 多半 消极 , 令人 担忧 。 曾有 某文 摘报 头版 载 2条
消息 , 条是 福 建 偷 渡 民工在 欧 洲被 截 ; 一条 是 一 另
富豪 们 到北 美 买豪 宅 定居 。 为什 么 国家 发展 得 这
样 好 , 不少 人 赞扬 为 盛世 的时候 , 有 这 么多 人 被 还
收 稿 日期 : 0 00 . 2 1.9叭 作 者 简 介 : 学 艺 (9 3 , , 苏 无 锡人 , 京 工 业大 学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学 院 院 长 , 授 , 士 生 导 师 , 国社 会科 学 院 荣 陆 13 一)男 江 北 教 博 中 誉学部委员, 名社会学家。 著
经济 手段 和政策 来解 决 问题 , 在一 定 阶段 是必要 这 的, 而且 也 确 有 实效 , 决 了很 多 问题 , 是 , 解 但 当经 济社 会 发 展到 新 的 阶段 , 出现 了经 济 报喜 、 会 报 社
忧 的矛 盾和 问题 时 , 有必 要 同时运用 社会 理论和 就
当前 中国 的总 体 形势 , 以概括 为 : 济 高速 可 经 发 展 , 治 基 本 稳 定 , 会 矛 盾 突 显 , 化 繁 而 未 政 社 文 荣 。总 的 形 势 很 好 , 0 2年 十 六 大 提 出 的 6个 更 20 加 , 取得 了很大 的成 就和 进展 。 都
展 和社 会 发 展 不 平 衡 、 协 调 应 当是 当前 中 国社 会 的 主 要 矛 盾 , 通 过 结 构 视 角分 析 得 出 社 会 结 构 滞 后 经 济 结 不 并 构 1 的 重 要 论 断 ; 后 , 出 加 强 社 会 建 设 是 解 决 这 一矛 盾 的 关键 所 在 , 为 应 从 社 会 事 业 建 设 , 会 体 制 和 5年 最 提 认 社 社 会规 范 、 会管 理 和 社 会安 全 体 制 、 会结 构调 整 4个 方 面加 强 社 会建 设 。 社 社
当代中国社会的家庭结构与影响分析
当代中国社会的家庭结构与影响分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的家庭结构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家庭结构中,爷爷奶奶、父母、子女同住一起,三代同堂是家庭结构的主要形式。
但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人们开始向城市迁移,小家庭的形态开始逐渐出现,单亲家庭和空巢家庭也开始增多。
本文将分析当代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于社会的影响。
一、家庭结构的变化1.小家庭的增多在今天的中国社会,小家庭这种形态越来越普遍。
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是这种趋势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传统家庭中,家族观念非常强烈,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十分亲密。
但在小家庭中,由于家庭成员少,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往往比较少,理解关系也比较单纯。
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家庭结构也影响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信任。
2.单亲家庭的出现随着离婚率的增加,单亲家庭也开始在社会中出现。
单亲家庭一般由一方父母和子女组成,家庭责任的负担更加重。
在这种家庭中,由于只有一方父母,可以想象家庭独立和稳定性方面存在的困难。
3.空巢家庭的增多空巢家庭一般是指老年人子女离开家庭后的家庭结构。
因为人们对于生活水平和人生观等各种因素选择离家去城市等原因,老年人常常是孤独的。
因此,这种家庭结构一般在老年人中较为普遍出现。
同时,空巢家庭也往往缺乏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沟通,给老年人带来很大的心理上的困扰和孤独感。
二、家庭结构变化给社会带来的影响1.人口结构的改变随着家庭结构变化的发生,中国的人口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单身、单亲、小家庭等家庭结构的出现,使得人口的年龄结构不断变化。
同时,改革开放和城市化的推进,也加速了人口城市化的进程,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这也导致了人口的发展漏洞和问题。
2.社会关系的变化当代中国社会的家庭结构变化,也直接给社会关系带来了影响。
像以前那种大家庭式的家庭结构,家庭成员之间的协助和互助关系比较紧密,而现在的小家庭和单亲家庭等形态,则在这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
另外,由于城市化和家庭结构的变化,社交网络也发生了变化,个人价值的提升,也导致了人们更加独立和对社会的依赖性更小。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与重建国家自主性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与重建国家自主性【摘要】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与重建国家自主性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社会阶层结构的重要性在于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发展机会,而国家自主性的重要性则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独立性和发展方向。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从传统的阶级划分演变为更多元化的形式。
这种变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经济发展、教育水平和政策调整等。
在当代中国社会中,国家自主性与社会阶层结构密切相关,国家需要在保持经济独立的兼顾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
为了重建国家自主性,中国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和政策调整,确保国家的决策能够独立自主地服务于全体人民的利益。
面对挑战与机遇,重建国家自主性不仅可以提升国家的整体竞争力,更可以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关键词】社会阶层结构、当代中国、变迁、影响因素、国家自主性、重建、挑战、机遇、实践意义1. 引言1.1 社会阶层结构的重要性社会阶层结构是一个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反映了社会中不同群体的地位和交往关系。
社会阶层结构的存在与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在一个社会中,不同的社会阶层具有不同的权力、资源和地位,这种差异性构成了社会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社会阶层结构的重要性在于,它为社会各个领域的运转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社会阶层结构的存在,使得社会中的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地位和身份,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社会阶层结构也为社会中的资源分配、社会秩序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社会阶层结构的重要性在于,它是社会中不同群体之间相互联系和互动的桥梁,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有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和保障。
1.2 国家自主性的重要性国家自主性是一个国家在外交、国防、经济等多个领域拥有独立决策权和实施能力的能力。
在当今世界,国家自主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国家自主性是国家独立性和主权的体现,是保障国家长远发展和国家利益的必要条件。
一个拥有强大自主性的国家能够更好地应对外部压力和挑战,保障国家的繁荣和稳定。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与社会建设
一、当前中国社会的突出矛盾及其机构性分析当前中国的总体形势,可以概括为:经济高速发展,政治基本稳定,社会矛盾突显,文化繁而未荣。
而在纷繁复杂的矛盾中,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应当是当前中国社会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从理论上分析,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也就是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不平衡、不协调。
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两个最基本的结构,两者互为表里,相互支撑,互为基础。
一般而言,经济结构变动调整在前,带动影响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结构调整了,也会促进经济结构的完善和持续变化。
所以,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必须协调,相辅相成。
经济结构不能孤军独进,社会结构可以稍稍后于经济结构,但这种滞后有一个合理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会阻碍经济结构的持续变化。
现阶段中国的经济结构,在经济体制改革、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推动下,经济结构已经达到了工业化社会中期阶段的水平,但社会结构严重滞后于经济结构,还是工业化社会的初级阶段的水平。
中国的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结构同经济结构一样,是由若干个分结构组成的,主要包括人口结构、家庭结构、就业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组织结构和社会阶层结构等。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体制改革、经济高速发展、经济结构变化的推动下,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动。
以就业结构为例:1978年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的就业状况是,一产占 70.5%,二产占17.3%,三产占12.2%;2008年变化为一产占 39.6%,二产占27.2%,三产占33.2%。
1978年我国的二、三产业职工人数只有11835万人,2008年二、三产业有 46826万人,30年共增加34991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166万人。
非农产业的劳力从 1997年开始,已经占50.1%,超过了50%的临界点,进入了工业化国家的就业结构。
又如城乡结构,1978年我国的城市化率为17.9%,2008年则为 45.7%,平均每年提高0.91个百分点。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研究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研究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社会结构也因此变得复杂多样。
在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研究备受关注,成为学术界和社会公众热议的话题。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研究情况,即阶层划分、阶层流动和社会阶层的影响因素。
一、阶层划分在当代中国,阶层划分困难重重。
首先,中国的社会阶层划分标准为“三三制”,包括三个阶层,即工人阶层、农民阶层和知识分子阶层。
这种分类方法并不完全符合当代中国人们的实际生活情况。
举例来说,许多人选择了自由职业,既不属于工人阶层,也不属于知识分子阶层。
此外,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新的社会阶层也在不断出现,比如管理阶层、商业阶层等。
这些阶层在社会层面上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但它们并没有被充分地纳入到阶层划分中。
其次,根据不同人的社会状态,也能得到不同的阶层划分。
例如,根据财力,阶层可划分为富人阶层、中产阶层和穷人阶层;根据教育程度,阶层可划分为博士阶层、硕士阶层、本科生阶层和高中生阶层等。
这些不同的阶层划分方法虽然有一定的普适性,但就如同工农知三阶层一样存在过于简化的缺陷。
二、阶层流动现代社会,阶层流动被认为是社会公正的重要指标之一,地址流动小说也非常的火。
然而,中国当前的阶层流动情况却不尽如人意。
一方面,中国的教育机会和经济机会并不完全公平。
特别是家庭背景,能同时影响到家庭教育和个人的经济情况,家庭背景就成为了阶层流动的一个显著因素。
尽管政府已经采取了很多举措来缩小贫富差距,但是,阶层流动仍然受到经济手段的限制,很多百姓没有从教育上得到公平的机会,不具有向上流动的可能。
另一方面,阶层流动程度在社会层面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城镇哪个人,高学历人士可以相较地容易进入管理层,而农民等其他基础阶层则很难。
由此可以看出,虽然阶层流动的存在给社会公正带来了希望,但阶层差异和流动限制的存在却使得这一希望变得更加渺茫。
三、社会阶层的影响因素社会阶层,往往还会受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
第3章 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的总体结构
1956年全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基本上实 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这是首都各界 庆祝北京市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
阶级的区分
本人阶级成分 的区分
家庭出身的区 分。
三分法的分层。按阶级成分(或家庭出身)可 以区分为:阶级成分(或家庭出身)好的。阶级 成分(或家庭出身)不好的和处于中间状态域家 庭出身一般
当时的政治分层 原则,基本上都是 三分法的分层。
农村进行土地改革
中华全国总工会门前庆祝全 行业公私合营的游行队伍 (1956)]、[农业合作化运动中 的一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
(三)改革前我国社会阶层结构概况
2、“两个阶级一个阶层”,
(一)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主要特征
1、主基调:工业劳动者的数量超过农业劳动者。
农民的职业分化与新职业体系的形成。如果把 乡镇企业职工和农民工都计算进来,就达到3亿人。
•
停薪留职人员
•
停薪留职人员 •部分党政官员 •请长假外出谋职 •商人红顶
•官商与官倒 •兼职的知识分子
•一家两制
Your text in here
隐性就业
“两栖人”=“身份”+“契约”。
(一)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主要特征
5、贫富分化更为明显,分化的形势是较为严峻。
改革以来的 贫富财产和收 入的分化是十 分迅速的。财 富的集中化程 度更高,
今日发工资
贫富差距引发社会问题是通过两个环节
客观的“社会 结构紧张”
主观上产生了 “公正失衡” 的意识
宝马撞人案
撞人的宝马车
农妇刘忠霞被当场撞死
2003年10月16日,哈尔滨市菜农代义权与其妻刘忠霞驾驶着满载大葱的农用拖 拉机赶往附近菜市场,车行至人才市场门前时,为避让迎面驶来的一辆面包 车,与停靠在路边的牌照为黑AL6666号的宝马轿车发生刮蹭,接着发生了车 主苏秀文驾宝马车撞死一人伤12人的事件。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研究报告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研究报告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经济发展的结果导致了社会结构的重新分配,影响着各个阶层的走向和人群属性的变化。
本报告将从高、中、低三个方面来分析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现状。
一、高阶层高阶层指的是拥有高度资本和权力的人群,通常包括企业家、高级管理人员、科技界人士等。
相较于过去,中国高阶层人数正在快速增加,这也反映出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提升。
目前,高阶层人数约占中国总人口的比例不到1%,但他们在各自领域的影响力仍然相当大。
二、中阶层中阶层指的是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包括中层管理人员、知识技能工人、专业技术人员、小资产阶级等。
目前,中国中阶层人数增长迅猛,约约占中国总人口的30%左右,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力人群。
中阶层收入相对稳定,具有较高的经济能力和社会地位。
三、低阶层低阶层指的是劳动者、边缘人群、失地农民、农民工等,他们大部分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和社会保障,通常经济能力较差、社会地位低下。
虽然近年来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吸引了很多低阶层人群投身其中,但由于来自各地的不合法行业人员比例较大,低阶层的经济收入依然面临极大挑战。
总的来说,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呈现出多极化和青年化的趋势。
新兴职业群体和专业技术人员快速扩大,社会地位逐渐发生变化;同时,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居民和农民差距也逐渐缩小。
缺乏职业发展机会和保障,以及不断增加的收入差距,使得低阶层人群难以脱离困境。
未来,中国应当进一步加强社会公正,提高低阶层人群获得社会保障以及职业发展的机会。
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中国社会阶层分化才能真正被缩小,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才能实现。
除了以上三类阶层,还存在着一些特殊的人群,例如新生代和退休群体。
新生代指的是70、80、90后的年轻人群,他们在经济和文化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不同于前几代人。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生代对于网络和社交媒体的使用更加得心应手,同时他们也更加注重自我实现和抱怨自由。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研究报告分析
03
社会阶层意识凸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阶层意识逐渐凸显,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日益显现。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01
社会阶层分化加剧
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导致社会阶层分化加剧。
02
社会流动性不足
由于户籍制度等体制性因素的影响,当代中国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性不足,难以实现公平的社会流动。
研究方法
VS
本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展开,构建了一个包括理论基础、实证分析和政策建议在内的研究框架。
创新点
本研究在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政策建议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首先,从多维度视角出发,全面分析影响社会阶层结构的因素;其次,运用先进的数理分析方法,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精确性;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一系列针对性强、可操作的政策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研究框架
研究框架与创新点
社会阶层结构概述
02
VS
社会阶层是指按照一定的社会标准,将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和层次,每个等级和层次具有不同的社会地位、权利、利益和价值观念。
社会阶层的内涵包括经济地位、社会互动、社会认知三个方面,其中经济地位是指个体的财富、收入和职业等社会资源,社会互动是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与其他人之间的交往和联系,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所处社会地位的主观认识和评价。
要点一
要点二
完善职业教育体系
通过发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
推进高等教育改革
扩大高等教育覆盖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要点三
完善社会保险制度
健全社会保险制度,提高保障水平,降低居民生活风险。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与社会建设续
【中国论坛】China Forum五、新阶段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十六届四中全会、六中全会以来,我们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了比较深入的研讨,进行了大量的宣传,使广大干部和群众有了认识,而且还宣传到了全世界,得到了很好的反映。
比较而言,关于社会建设的研讨,要相对弱一些。
就两者的关系来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要为之长期奋斗的宏大的战略目标,社会建设是战术部署,是手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通过社会建设等一系列的建设来实现。
(一)关于社会建设的涵义社会建设就是为适应国家由农业农村的传统社会向工业化城市化的现代社会的转变,适应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发生的深刻变化,积极面对由此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的各种有利于改善民生的政策,建立新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进步的社会行动与过程。
社会建设的主体,是政府、社会组织和民众,社会建设的原则是以人为本,坚持公平和正义,社会建设的目标是实现社会和谐和社会进步。
(二)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新中国建立之后,在大规模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也大规模地进行了社会建设。
只是那时没有用社会建设的概念去指称它,而把它分别归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或文化建设的名下。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又把社会领域的建设都称之为社会发展。
其实社会建设与社会发展是两个概念,有异有同。
十四届四中全会把社会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时明确提出来,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原来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扩大变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的新格局,适应了中国进入新世纪以后经济社会发生的新变化,适应了全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要求。
因此社会建设的任务很重,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进行社会建设既要加快推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建设,为十多亿人民提供良好均等的社会公共服务,又要进行社会体制的改革,创新社会政策,完善社会管理,其核心任务是要构建一个与经济结构相适应相协调的社会结构。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与社会流动性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与社会流动性现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对中国社会阶层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统的社会阶层划分正在发生变化,新的社会群体正在崛起。
与此同时,社会流动性也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对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以及社会流动性的现状进行讨论。
一、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1.1 农民工群体的兴起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农民工群体的兴起成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一大特点。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从事低技能、低收入的工作。
农民工作为一个新的社会群体,由于缺乏良好教育和职业技能,他们往往处于社会阶层的底层。
1.2 新兴中产阶级的崛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迅猛,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新兴中产阶级的崛起成为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一个重要变化。
这一阶层通常具备较高的教育水平和职业技能,拥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生活水平相对较高。
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逐渐提升,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1.3 教育的重要性在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中,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知识经济成为主导,高等教育得到了大力发展。
通过获得更高的学历和专业技能,人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升自身的社会地位。
二、社会流动性的现状2.1 家庭背景对社会流动性的影响在当代中国社会,家庭背景对个体的社会流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出生在富裕家庭的人更有可能接受优质的教育,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从而实现社会阶层的跃迁。
相反,出生在贫困家庭的人可能面临教育资源的不足和职业机会的限制,将很难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
2.2 城乡差距与社会流动性城乡差距是影响中国社会流动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城市发展相对较快,经济收入和教育资源更加集中,城市居民更有机会实现社会阶层的跃迁。
与此相反,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教育资源不足,社会流动性也相对较低。
2.3 教育机会与社会流动性教育机会是提升社会流动性的关键。
浅析中国当代社会结构
建国之初 , 以财产所有权为区分标志的阶级体系被打破 , 进而发展为以身
份制为标志的阶层结构 ,即两大阶级一大阶层的阶层结构 ,形成了以农民占 大多数 、工人和知识分子占少数的 “金字塔型 ”社会阶层结构 。
改革开放以来 , 随着政治 、经济和其他社会政策的重大调整 ,身份制逐渐
衰落 ,社会阶层日益呈现以职业为基础的特点 , 金字塔底部的构成有所变 化 ,规模开始缩小 ,整个结构形态出现向 “橄榄型 ”转变的趋势 ,形成现代 化阶层结构的雏形 , 陆学艺称其为 “洋葱头型 ”。但这种雏形离我国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所提出的现代化阶层结构即 “两头小 、中间大 ”的 “橄榄型 ”社会阶层结构仍有差距 。
动者收入的增加。
2
建立健全收入分配制度,促进社会公平。当前中国社会的收入分配制度具有相当的不合 理性。在大量的普通劳动者尤其是农民工收入较低的情况下,中国的收入分配却主要向 三个方向倾斜,造就了中国的规模较小却拥有巨大财富的三大高收入群体。因此要实现 居民收入的普遍提高,实现建构橄榄型社会的目标,现如今的收入分配格局必须改变。
中
美
1979年,美国的上等阶级的年收入在41000美
元以上,中产阶级的年收入在17000到41000 美元,而下层阶级在17000美元以下,各占百 分之15、54、31,这里可以看出上等阶级和 下层阶级的比例加起来还不及中产阶级的比例,
当代中国的社会结构与阶层分化
当代中国的社会结构与阶层分化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这个变化中,阶层分化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当代中国的社会结构与阶层分化的现状,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一、社会结构的演变中国社会结构的演变始于改革开放以来。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结构相对简单,主要分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级。
然而,改革开放后,私营经济的崛起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使得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首先,新兴中产阶级的崛起。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创业或投资获得了财富和社会地位。
他们成为了中国社会中一个新的阶层,拥有较高的收入和较好的教育背景。
这部分人群通常居住在城市,享受着现代化的生活方式。
其次,农民工阶层的形成。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寻找工作机会。
这部分人群通常在城市从事低技能劳动,收入较低,生活条件较差。
他们与城市中的其他阶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城市贫困人口的增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一些人因失去土地或其他原因迁居到城市,但由于缺乏技能和教育,他们很难找到稳定的工作和合适的住房。
这部分人群通常生活在城市的底层,面临着贫困和社会排斥。
二、阶层分化的原因阶层分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阶层分化。
中国的经济发展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而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这导致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巨大差距,加剧了社会阶层分化。
其次,教育资源的不平等也是阶层分化的原因之一。
在中国,高等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和名校,而农村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这导致了教育机会的不平等,使得那些没有接受良好教育的人很难获得更好的工作和社会地位。
此外,户籍制度也是阶层分化的重要原因。
中国的户籍制度将人口分为农村户籍和城市户籍,农村户籍的人在城市享受的福利和机会相对较少。
这导致了农民工和城市贫困人口在城市中的边缘化和贫困化。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动及其历史意义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动及其历史意义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快速发展,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传统的阶层分化基于出身和地位,而现在基于财富和职业。
首先,中国的财富差距正在扩大。
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地区之间,个人之间都存在大量贫富差距。
中国仍有大量农民仍穷困潦倒,而有些富人比国际上任何一个地方的富豪还富。
这种财富差距加剧了社会不稳定,也表明中国经济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其次,中国的职业阶层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与过去将职业划分为农民和非农民不同,现在可以发现更多的白领和蓝领工人,这表示中国正在加强经济多元化。
总之,当代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正在经历重大变革,这种变革对中国的历史意义非常重大。
这显示出中国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以及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全面发展。
同时,这种变化也给中国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全面分析,更好地推进社会发展。
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和革命的关系
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和革命的关系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和革命的关系社会结构是指一个社会组织中各种社会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形成的整体结构。
社会结构的变化常常是伴随着社会革命的发生。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社会结构和革命的关系犹如两只鱼儿相互依存,前者为后者提供了反动的动力,而后者则为前者推进了改革的步伐。
本文将就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和革命的关系作一探讨。
一、中国古代社会的结构中国古代社会结构以宗法制度为核心。
宗法制度是一种由亲属关系和地主经济相结合而构成的社会结构形式。
在这种社会结构中,权力的主要来源在于地主,而地主的权力是通过聚族而成立的家族来执掌的。
聚族而成立的家族的规模和财富,成为了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的主要标志。
贫穷和小规模的家族势力较弱,而富有和大规模的家族则占据着上层社会的绝对优势。
古代中国的宗法制度导致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即家族之间的矛盾、纷争和冲突,而这种冲突最终会演化到国家的政治上。
当权力向家族进行集中的时候,社会的状况逐渐趋于分裂和混乱,整个社会逐渐对官僚制度产生了不满情绪。
这种情绪最终爆发出来,形成了一次著名的政治运动,即“百家争鸣”。
二、近代中国社会的结构近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则以封建制度为核心。
封建制度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它一直延续到了20世纪。
封建制度是通过土地所有权的控制,实现对社会劳动工具的控制和压榨,进而形成了一个严重的阶级矛盾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富裕阶层成为社会的主导力量,而农民则依然处于社会的底层。
这种阶级矛盾也成为了近代中国社会结构的发展瓶颈。
随着近代中国对西方文明的接触,资本主义思想也开始传播到了中国,这直接引发了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各种政治和经济上的打压。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会长期受到沉迷的底层朝向进化,致使整个社会矛盾再次加剧,最终导致了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
三、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随着中国的经济和政治的快速发展,中国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代中国社会的结构中,既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和民族传统,又有现代化的科技和经济发展,这使得整个中国社会大为复杂。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及其影响的研究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及其影响的研究一、引言社会阶层结构是除法律制度外最基本的社会制度之一。
社会阶层结构是指人们在社会中处于的不同地位,包括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政治地位等。
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社会阶层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本文将探讨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及其影响。
二、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基本特征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新兴中产阶级的崛起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国逐渐崛起了一支新兴中产阶级。
这些人们拥有较高的收入和相对较高的社会地位,包括高级职业人士、资本家、高科技人才、文化艺术界人士等。
他们不仅拥有对象较为开阔的人脉网络,而且懂得如何利用自身的特长和优势拉近与上层社会的距离,形成了独特的社会阶层结构。
2.城乡差距的拉大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当代中国,城乡差距的拉大也成为了社会阶层结构变迁的主要现象之一。
城市居民拥有更多的机会和资源,随着城市化的进行,城市中的中产阶级和高端阶层越来越多,而广大农民和农村贫困人口的地位逐渐下降。
3.职业结构的调整当代中国的职业结构也在不断地调整变化。
传统的产业逐渐式微,新兴行业蓬勃发展。
与此同时,教育程度的提升使大量高端人才涌现,不断地被吸纳到社会中高端的职业圈子中。
在社会阶层结构变迁中,职业结构是不断演进的关键因素。
三、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带来的影响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带来了一系列的不同影响。
1.社会的不平等性加剧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使得社会的不平等性加剧。
资本家、高科技人才、文化艺术界人士等新兴阶层的崛起,使得社会财富和职位平等化的理想变得更加遥远,进而加剧了社会中的阶级鸿沟。
2.社会的稳定性下降当阶层结构发生变化时,削弱了原有的阶层关系,这种变化也会对社会稳定性产生影响。
有些人会变成弱势群体,感到自己没有社会地位,经济处境和社会权力被剥夺。
这会引起社会不满和恐慌情绪的升温,从而削弱社会的稳定性。
3.政治环境的变化阶层结构的变化既会加强政治权力的集中,也会腐蚀社会公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一、中国进入社会建设为重点的新阶段(一)掌握突出的经济发展成就与尖锐的社会矛盾问题、中国进入社会建设为重点的新阶段。
社会建设为重点是相对于经济建设为重点而言的。
目前,中国经济结构已经达到工业化中期阶段,而社会结构还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这是引发诸多社会问题与矛盾的重要根源。
“党和政府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日益强调要将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标志着中国正在经历第二次转型,迈入了社会建设为重点的新阶段。
”二、社会建设的核心任务:调整社会结构(一)掌握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两个最基本的结构。
“社会结构是社会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研究社会变迁和社会转型的重要理论工具。
”(二)理解1.什么是社会结构?“所谓社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占有一定资源、机会的社会成员的组成方式与关系格局,其实质是资源与机会在社会成员中的配置。
”三、当代中国社会结构深刻变化(一)掌握社会结构的基础结构、、社会整合结构、空间分布结构、生存活动结构以及社会地位结构等五个方面。
四、社会结构变动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一)掌握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经济结构的变化必然引起社会结构的变动。
互为因果关系社会结构变动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1、家庭经济功能的强化推动着经济发展2、就业结构调整,使劳动力配置合理化3、社会组织功能的自主性回归,促进了经济体制改革4、城乡结构调整,资源与机会空间配置的聚集效应得到发挥5、新社会阶层的兴起与发展,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充分显现五、社会结构变动滞后:当前诸多社会矛盾问题的重要原因(一)掌握社会结构变动滞后的表现及后果。
标题“社会机构变动滞后于经济结构变化”现代社会结构的形成经历的三个转换点“首先是产值结构的转换点,即非农业产值占国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85%以上;其次是城乡结构的转换点,即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到50%以上;第三是就业结构的转换点,即非农业从业人员上升到全部从业人口的70%以上。
”“现代化的发展历程表明,一个现代化国家或地区不仅要有现代化的经济结构,还要有现代化的社会结构,同时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要协调发展,这样才能带来社会各个群体阶层利益关系的协调,才能带来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理解1.社会结构滞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对社会发展的“阶段性”认识不足2、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特殊性和复杂性3、经济体制改革了,社会体制还没有相应进行必要的改革六、目前是中国调整社会结构的关键时期(一)理解1.为什么目前是中国调整社会结构的关键时期?中国所处发展阶段需要社会结构调整调整社会结构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的重要举措调整社会结构是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途径七、社会结构调整的政策取向(一)掌握社会结构调整的原则、社会结构调整的目标。
社会结构调整的重要原则是资源与机会配置的再调整。
加快社会结构的调整,改变社会结构滞后于经济结构的局面,协调经济社会发展,这是当前中国社会结构调整的目标。
(二)理解1.社会结构调整的重点在哪些方面?(1)加快城市化步伐,调整城乡结构。
(2)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调整收入分配结构。
(3)规劳动力市场,治理劳资关系,调整就业结构(4)加快中产阶层的培育,促进现代社会阶层结构进一步形成2.社会结构调整的具体政策建议有哪些?(1)提高公共产品供给的普惠水平(2)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加快户口、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体制改革(3)不断加大社会利益整合机制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有序(4)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第一章人口结构自学要求:通过阅读本章,学生需要了解人口结构的含义、人口结构深刻变化的表现、当前人口结构不合理的表现、人口结构调整的对策。
理解人口结构变迁的社会动因及当前人口结构不合理产生的社会影响。
第一节人口结构的深刻变化及其社会动因(一)掌握人口结构的含义、人口结构深刻变化的表现。
“一般来说,人口结构是指一定地域空间、一定时期,人口总体中不同属性或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从社会结构角度看,人口结构是资源和机会配置在人口属性或要素上的反映。
从狭义上讲,仅指人口的自然属性;广义上讲,还包括素质、空间分布、族群、职业分布等社会属性结构。
”联合国界定社会老龄化的标准是:65岁以上人口超过7%或60岁以上超过10%。
(1)人口年龄结构正值成年型而性别结构异常(2)人口素质结构逐步改善和人口资源强国初现人口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大幅度改善,进入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人口文化素质不断提高,高能人力资源比重增幅较大中国目前是劳动力人口最多的国家(3)人口规模的空间分布流迁梯度化和二元化目前我国是世界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国家。
城市化不仅仅用人口数量来衡量,关键是人口的质性变化,即人本身的城市化问题。
(二)理解1.人口结构变迁的社会动因是什么?(1)人口增长压缩转变(2)生育观念悄然变化(3)巨大人口市场化流动人口生育更替水平同一批妇女生育女儿的数量恰好能替代他们本身第二节当前人口结构不合理及其社会影响(一)掌握当前人口结构不合理的表现。
(二)理解1.当前人口结构不合理产生的社会影响是什么?(1)生育率过低与未来人口结构图景(2)人口年龄结构快速老化及其社会影响(3)人口出生性别比攀升及其社会后果(4)人口素质结构还不适应工业化发展要求(5)人口流迁分布的质性结构差异及其双重影响人口质性的区域梯度化差异显现地区发展资源和机会的非均衡性人口质性的城乡二元化差异严重剥夺农村发展的资源和机会人口流动对于资源和机会配置具有双重影响人口出生性别比正常围每出生100个女婴,男婴出生的数量为103——107第三节中国到了人口结构调整的关键时刻(一)掌握人口结构调整的对策。
目前中国人口总量控制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人口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人口问题比较突出的是结构不合理,结构问题大于增长问题。
中国也并非因为人多而落后,历史上人口众多的大清帝国也曾经创造过经济发展位居世首的“康乾盛世”图景。
对策:(1)树立科学人口发展观,推行弹性生育制度。
(2)发展社会事业,以公平机制促进人口素质提高。
(3)平抑老龄化的负面效应,确保社会“老而不衰”。
(4)从根本上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确保“人口生态安全”(5)盘活公共资源和机会,努力消除人口合理流动的障碍。
第二章家庭结构自学要求:通过阅读本章,学生需要了解家庭的含义、家庭结构的含义、家庭结构变迁的表现、家庭关系模式变迁的表现、家庭结构发展趋势。
理解家庭结构变迁的社会正功能、家庭功能变化对社会结构再造的不利影响、应对家庭结构变迁的对策。
第一节家庭成员构成变迁(一)掌握家庭的含义、家庭结构的含义、家庭结构变迁的表现。
家庭是以婚姻、血亲和供养关系为纽带而组成的特殊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
家庭结构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作用和共同组织而形成的稳定的家庭构成形态,主要指“一个家庭里包括哪些成员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它包含了家庭成员的构成及其代际和权利关系等因素。
变迁的表现:家庭规模小型化核心家庭占有绝对多数家庭类型多样化城市家庭类型多样化:丁克家庭;空巢家庭;单身家庭(城乡经济差距使城乡居民对单身家庭选择的自由度不同,城市的单身家庭虽然不完全是自主自愿的选择,但是有相当比例的单身家庭是自主选择。
而农村则不同,农村的单身家庭大多是一种被迫的选择。
)农村家庭类型多样化:隔代家庭比例上升;分离的核心家庭增加(留守儿童分析是了解分离的核心家庭的一个角度);漂泊家庭的出现(一批无固定居所的农民工家庭的出现)。
注意不同家庭类型的含义第二节家庭关系模式变迁(一)掌握家庭关系模式变迁的表现。
(1)家庭部关系平等化代际关系、夫妻关系的平等化(2)家庭外部关系网络化所谓家庭外部关系网络化,指几个有亲属关系的家庭之间组成的网络。
家庭外部关系网络化在推动中国经济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它使社会结构的发育呈现出明显的弱组织和强网络的特点。
我们很难评价这种作用究竟是积极的多还是消极的多。
(3)婚姻关系的稳定性减弱第三节家庭结构变迁的社会功能(一)理解1.家庭结构变迁的社会正功能是什么?(1)推动经济发展,加快市场化进程(2)改变社会结构,催生新的社会阶层(3)降低改革成本,促进社会整合2.家庭功能变化对社会结构再造的不利影响是什么?(1)从家庭人口再生产状况看社会结构再造人口生产的逆选择问题,加大了中国社会在转型过程中的城乡差距和阶层结构合理化的难度。
(2)从家庭人口受教育状况看社会结构再造家庭经济实力不同对城乡结构、阶层结构以及区域结构的均衡发展不利(3)从家庭人口养老状况看社会结构再造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带来的最大问题不是城市而是农村第四节家庭结构发展趋势与政策建议(一)掌握家庭结构发展趋势。
核心家庭将在一个较长时期保持其作为家庭结构主要形式的地位;主干家庭仍将继续存在;流动漂泊家庭、隔代家庭和分离家庭将随着城市化进程而逐步趋于减少;空巢家庭和单亲家庭将占有一个相当的比例并缓慢发展;丁克家庭的比例也会缓慢增加;联合家庭将慢慢趋于消失;非婚家庭形式更复杂、数量更多,可能涉及青年试婚、中年婚外同居、丧偶老人同居、同性恋同居等等。
(二)理解1.应对家庭结构变迁的对策有哪些?(1)充分发挥家庭、社区和社会的养老功能,应对空巢家庭养老问题的挑战(2)加大社区公共服务的功能,应对不完整家庭的心理问题(3)利用家庭组织的社会资本,制定和实施扶持家庭功能的社会政策(4)制定平衡发展的社会政策,构建合理的社会结构第三章就业结构自学要求:通过阅读本章,学生需要了解就业结构的含义、就业结构的历史分析、就业岗位的变化、劳动关系紧的表现、劳务派遣的现状、社会排斥的含义。
理解就业结构的分析框架、从社会排斥的角度分析农民工的就业现状、市场经济中“鱼塘困境”的表现及社会缺位与就业结构问题的关系。
第一节制度变迁:行政主导,市场自发,社会缺位(一)掌握就业结构的含义、就业结构的历史分析。
所谓就业结构,就是不同社会成员间的就业组合规则和就业关系形态。
中国的就业结构史分为四个时期:(1)奴隶和封建时期;极端性雇主点(2)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极端性雇主点(3)计划经济时期;极端性雇员点(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
(二)理解1.就业结构的分析框架是什么?两个层面:制度层面,就业结构的组织规则;形态层面,就业结构的关系形态。
就业组合规则:就业岗位生产;就业岗位配置;就业关系调节。
就业关系形态:权力分配;就业稳定;劳动强度;劳动保护;工资福利;以上五项中每一项都可视为一个连续性的谱系。
雇主和雇员的位置处于谱系的某一点上。
有利于雇员的点,称为“雇员点”;有利于雇主的点,称为“雇主点”。
相应的,对于十分有利于雇员或雇主的点,称为“极端点”。
第二节就业岗位生产:数量增加,外生长,层次提高(一)掌握就业岗位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