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0至70年代的音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疆的泉水清又纯
• 《边疆的泉水清又纯》是一首赞颂中国边 防军人的歌曲,由凯传作词,王酩作曲。 王凯传是根据自己1970年在黑龙江实践体 验边防生活的经历,总结出军民关系的主 题,写下了歌词。王酩接到词稿后亦爱不 释手,有所感触,二人一拍即合完成了歌 曲的创作。《边疆泉水清又纯》首版是作 为1978年出品反映特务破坏国家治安的故 事片《黑三角》插曲出现。
红灯记
• 京剧艺术片《红灯记》,是文化大革命期 间的八大样板戏之一,八一电影制片厂 1970年摄制。 影片根据中国京剧团的现场 演出拍摄,片中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 我党地下工作者李玉和一家三代,为向游 击队转送密电码而前仆后继、与日寇不屈 不挠斗争的英雄故事。
沙家浜
• 故事讲述,抗战时期,江南新四军浴血抗 日,某部指导员郭建光带领十八名新四军 伤病员在沙家浜养伤,“忠义救国军”司 令胡传魁、参谋长刁德一假意抗战,暗投 日寇,地下共产党员阿庆嫂依靠以沙奶奶 为代表的进步抗日群众,巧妙掩护了新四 军伤病员安全伤愈归队,最终消灭了盘踞 在沙家浜的日伪武装,继续为解放江南大 好河山奋战。
再见吧妈妈
• 歌曲表现了1979年士兵向母亲告别为国出 征的情景,展现了中国军人为祖国而战不 畏牺牲的精神。这是一首3/4拍的歌曲,带 有引子、尾声和倒装再现的三部曲式。以 “再见,妈妈”和“军号已吹响”两个线 索,强调主题思想。歌曲情真意切,感人 至深。
革命样板戏
• “样板戏”一词源于《红旗》杂志第6期社论《欢 呼京剧革命的伟大胜利》。随后,《人民日报》 社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第一次开列了 “八个革命样板戏”名单,它们是京剧《红灯 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 《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滨》。 • 样板戏基本上遵循了京剧音乐本身的内在 规律,保持甚至部分地强化了京剧音乐的旋律特 点,这也是这些音乐唱腔历经多年仍然有其生命 力的根本原因之一。
歌唱祖国
这首歌曲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歌曲是由 主歌、辅歌、主歌再wk.baidu.com组成。即:主歌四句、辅 歌六句、主歌再现四句反复两句。其结构严谨, 简洁明快,既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将人民共 和国诞生的壮丽画卷犹如浓墨重彩勾画得淋漓尽 致。 一曲《歌唱祖国》凝结了爱国之声、人民 之心、民族之魂,立即传遍全中国,成为亿万中 国人民久唱不衰的音乐经典之作。
歌唱二郎山
• 歌唱二郎山,中国歌曲名,洛水(祝一明)作词, 时乐濛作曲,创作于1951年。这是一首歌唱修 筑入藏公路解放军官兵的战歌;1950年,中国 人民解放军开始向西藏进军筑路,工兵部队经受 着物资供应不足和高山缺氧等重重困难,在荒山 野岭展开了英勇顽强、艰苦卓绝的筑路战斗,这 首歌曲便诞生在这一时期;在1952年的全军第 一届文艺会演中,此歌荣获全军文艺创作一等奖; 歌曲表达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解放军建设西 藏、保卫西藏的决心,也饱含着人民解放军对藏 族同胞的深情厚谊。
我的祖国
• 《我的祖国》是由乔羽作词,刘炽作曲,郭兰英 演唱的一首爱国主义歌曲。是电影《上甘岭》的 主题歌。 • 这首歌曲深切地表达了浓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唱 出了志愿军战士对祖国、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 和英雄主义的气概。
九九艳阳天
• 《九九艳阳天》是高如星24岁时为《柳堡的故 事》写的插曲,这部电影写出了爱情与军规的 矛盾,所以遭到了批判。 • 这是一首男女对唱和重唱的抒情歌曲,共四段 歌词,在影片中分四次出现。全曲用抒情的手 法,刻画了革命战士与亲人惜别、忠于革命的 细腻而坚强的感情。
• 奠基阶段:(1944----1955)是以 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的新秧歌运动 为起点的。那是,一大批秧歌剧, 如:《兄妹开荒》、《夫妻识字》 为新歌剧的创作开辟了正确的道路。 此后,《白毛女》、《刘胡兰》、 《赤叶河》又获成功。新中国成立 后,《小二黑结婚》、《王贵与李 香香》等相继问世。
• 深入探索阶段:(1956---)是遵循 “百花齐放,百鸟争鸣”方针,进一 步大胆探索新歌剧的创作经验的。一、 紧靠戏曲的创作道路,如:《红珊 瑚》、《红霞》;二、基本上坚持 《白毛女》的创作道路,如:《洪湖 赤卫队》、《江姐》;三、音乐语言 及风格都建立在民间音乐的基础上, 在音乐形式创作手法上又借鉴西洋歌 剧经验的创作道路,如《阿依古丽》 等。
歌剧
• 在1960年代,与现代样板戏一起成为这一 时代标志性产物的音乐作品体裁,还有民 族歌剧和舞剧。中国民族歌剧、舞剧从它 的发展和艺术特征来看,不同时代的作品 在语言、风格、观念上都显示出历史的继 承性,又各具特点,显现出发展性、时代 性及社会性。
中国歌剧的发展
• 探索阶段:(1919--1944)的新歌 剧,如:黎锦晖的儿童歌剧《麻雀 与小孩》是我国的第一部歌剧作品。 聂耳《扬子江暴风雨》、冼星海的 《军民大生产吧》等,都在反映群 众革命斗争的内容上、在借鉴西洋 歌剧的经验上、在艺术形式民族化 的问题上做出了宝贵的尝试。
《东方红》
• 影片通过歌舞概括地表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的领导下,所进 行的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反官僚主义的艰 苦卓绝的革命斗争。这部史诗选择了各个革命阶 段最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使它成为中国人民谋 求解放的历史缩影。 《东方红》是一首高昂激 越的中国革命颂歌,其中包括《没有共产党就没 有新中国》《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情深谊 长》《松花江上》《南泥湾》《赞歌》《保卫黄 河》《歌唱祖国》等多首脍炙人口的歌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