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法的发展过程
谷歌拼音输入法概率发展史

谷歌拼音输入法概率发展史
(原创版)
目录
1.谷歌拼音输入法的背景和历史
2.谷歌拼音输入法的发展过程
3.谷歌拼音输入法的主要特点和优势
4.谷歌拼音输入法在中国市场的地位和影响
5.谷歌拼音输入法的未来发展趋势
正文
谷歌拼音输入法是由谷歌公司开发的一款智能拼音输入法,旨在为中文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输入体验。
自 2007 年推出以来,谷歌拼音输入法已经经历了多个版本的更新和升级,逐渐成为国内最受欢迎的拼音输入法之一。
在谷歌拼音输入法的发展过程中,其主要特点和优势逐渐显现。
首先,谷歌拼音输入法采用了基于统计模型的拼音识别技术,能够根据用户输入的拼音准确预测其可能的汉字,从而大大提高输入效率。
其次,谷歌拼音输入法还具有优秀的智能纠错功能,能够根据上下文语境自动纠正用户的拼写错误。
此外,谷歌拼音输入法还支持拼音模糊音处理、个性化皮肤定制等功能,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输入体验。
在中国市场,谷歌拼音输入法凭借其优秀的输入性能和用户体验,迅速获得了大量用户的青睐。
尽管在市场份额上,谷歌拼音输入法与一些国内竞争对手相比仍有差距,但其在拼音输入法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品牌影响力仍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谷歌拼音输入法有望进一步优化和升级,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的输入服务。
同时,随着谷歌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布局和战略调整,谷歌拼音输入法在国内市场的地位和影响力也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
第1页共1页。
盘点:搜狗十年的3个发展期和6大关键词

盘点:搜狗十年的3个发展期和6大关键词搜狗是中国最早为搜索引擎领域作出贡献的企业之一,成立于2004年12月,较早进入行业的搜狗在逐步与“巨头”百度展开竞争,不断地拓展市场。
在经历了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搜狗共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以及不断推出的六大关键产品,下面,我们将对此进行盘点。
一、搜狗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2004-2008年,互联网时代的迅猛崛起期,搜狗以推出的免费输入法吸引了大量用户,搜狗输入法的发布也直接带动了搜狗首页的流量。
这个时期是搜狗发展的关键时期,搜狗一步步扩大了自己的用户群体。
第二阶段:2009-2013年,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是搜狗实现新的突破和快速发展的时期。
搜狗在这一阶段进一步开拓了移动互联网市场,推出了搜狗输入法、搜狗地图、搜狗浏览器和搜狗翻译等关键产品,并与微软、移动和五大电信公司等国内外著名企业建立了合作。
第三阶段:2014-至今,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搜狗进一步规模化、差异化和聚焦化发展,将搜狗输入法升级为智能输入法,引入高度智能化的语音输入、识别等技术,实现商业化的落地,成为国内语音输入领域的领先者。
二、搜狗的六大关键产品1、搜狗输入法:是搜狗的第一个关键产品,也扮演了搜狗成长的重要角色。
输入法逐渐开发出了拼音输入和五笔输入两个版本,并且引入了人工智能技术。
在搜狗输入法的推动下,搜狗首页的流量逐渐增加。
2、搜狗浏览器:是搜狗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推出的重要产品之一。
该浏览器在功能上做了大量的优化,提供了更高效、更快捷的浏览体验,使搜狗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影响力逐渐得到了提升。
3、搜狗地图:是搜狗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推出的另一个产品,该地图为用户提供了更贴心的定位服务,也让搜狗在移动互联网市场中有了更大的话语权。
4、搜狗翻译:搜狗语音翻译是2018年推出的重大产品。
该产品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为支撑,实现了实时翻译,帮助人们更好的融入全球化社会。
5、搜狗搜索:在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搜狗一直致力于提高自己的搜索引擎技术,逐步增强能力。
回忆我们曾经疯狂的电脑输入法发展简史组图

回忆我们曾经疯狂的电脑输入法发展简史组图前几天电脑崩溃了,重装系统后,打字就不给力了,一些默认的词汇都出现了错误,打字打得手软,扣钱扣得心软。
如何才能在打字时候不犯错误呢?同事说出了几种解决方法。
A:换个输入法。
(简单暴力,不能解决实际问题)B:登录输入法账户,过去经常使用的词汇可出现。
(用“云”来得到帮助,可惜没有账户)C:五笔输入法,好用打字快。
(确实好使,就是不会用)像只会拼音的人,看来只能在每次写文章的时候小心加谨慎了,把一些常用的词汇多输入几遍,前提是不要输入错误的,要不工资就会有所体现。
输入法,是指为了将各种符号输入计算机或其他设备(如手机)而采用的编码方法。
说到输入法,可能很多人会想到王码、清华紫光、搜狗等等。
近些年中国的输入法有了很大的进步,无论是外表皮肤,还是输入词汇的准确性,都有明显的改善。
下面就来重温下各阶段人们所使用的输入法,看看有没有你用过的那一种。
最早输入法王码输入法最早的中国输入法,可能就要属王永民的五笔字形了,在1978至1983这五年中,王永民发明了被国内外专家评价为“其意义不亚于活字印刷术”的“五笔字型”也就是今后的王码输入法。
1983年后,又以15年之力推广普及,使之覆盖国内90%以上的用户,以“五笔字型”在全世界的广泛影响和应用。
1994年后陆续发明“98王码”、“阅读声译器”、“名片管理器”等五项开创性专利技术。
王码logo软件介绍:王码数字系列,由五项专利、五种编码输入法构成,同一科学体系,由初级到高级,一脉相承、五级递进,并与五笔字型巧妙链接,均可输入单字和词汇。
学会任一种,便可解决在数字产品上“汉字输入难”的问题。
王码输入法安装功能特点:1、最早的中文输入法。
2、可快速输入字符,达到每分钟100个。
3、输入字符准确率高。
输入字符总结:五笔字型有点难,拼音选字慢而繁。
横坚撇捺折和口,汉字输入尽开颜!这首小诗充分体现出了五笔输入法的特点,快而简的输入,无需学习拼音,只要记住横坚撇捺折和口即可,虽然现在大多数人还是使用拼音输入法,但是真正的高手都会使用五笔输入法。
汉字输入法发展历程

汉字输入法发展历程
汉字输入法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 第一阶段:万码奔腾。
中国汉字有3500个左右,但全部汉字有几万个。
为了实现像英文输入法那样一个按键一个字,需要对汉字进行输入码编码,将几万个汉字浓缩到26个按键可以打出来的地步。
- 第二阶段:拼音和字形。
在经过激烈的编码斗争后,拼音输入法和字形输入法脱颖而出。
这也是我们现在所熟悉的两种输入法。
- 第三阶段:智能ABC输入法。
随着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中文输入法渐渐踏进第三阶段。
在这个阶段,拼音输入法渐渐超越五笔输入法。
- 第四阶段:搜狗独尊。
还没等智能ABC输入法将五笔输入法淘汰,它就先被自己的“同行”干掉了。
此时国内输入法开始进入互联网大企业插手的阶段,其中最成功的是搜狗输入法。
汉字输入技术的发展与实践

汉字输入技术的发展与实践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汉字输入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从最初的拼音输入到现在的手写输入和语音输入,汉字输入方式的多样化不仅提高了我们的输入效率,也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让我们更加便利地进行日常工作和学习。
一、拼音输入法拼音输入法是目前汉字输入最为常用的一种方式。
它将汉字的发音通过键位对应的方式表现出来,提供给用户选择。
拼音输入法的出现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情报er部门的先进人员于上世纪50年代发明的,半个世纪来,拼音输入法无论从功能,还是流行度上都占有了绝对的优势。
二、五笔输入法五笔输入法则是基于笔画的输入方式,它将每个汉字按照笔画分解,然后再将笔画和特定编码对应起来,这样用户可以在键盘上通过按键输入汉字。
与拼音输入法相比,五笔输入法的学习和使用曲线更加陡峭,但一旦掌握,其效率和准确性都将远远超过拼音输入法,因此特别受到字形趋势派的欢迎和推崇。
三、手写输入法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触屏技术的提高,手写输入法慢慢地成为了新增功能之一。
手写输入法通过让用户在屏幕上手写汉字,然后通过字库的匹配,输入相应的汉字。
手写输入法更加贴合人类的自然输入方式,也更加适合于一些特殊场合,比如在公交车或者地铁里输入中文等。
但是,手写输入法也面临着一些困难,比如个别汉字输入不出等。
四、语音输入法语音输入法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汉字输入方式之一。
通过将用户的语音转化成文字,用户可以轻松输入一段文字或者单个汉字。
相比于其他输入方式,语音输入法无需手工操作,用户只需要口述,便可大大提高效率。
但是,语音输入法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会受到背景噪音的干扰等。
总的来说,汉字输入技术不断发展,未来的汉字输入技术也有望更加完善,并提供更加有趣、便利的功能和场景。
汉字录入理论试题及答案

汉字录入理论试题及答案一、汉字录入基础知识1. 汉字录入是指通过计算机输入设备将汉字转换成电子文本的过程。
请简述汉字录入的三种主要方式及其特点。
答:汉字录入的三种主要方式包括拼音输入法、五笔字型输入法和语音输入法。
拼音输入法:基于汉字的普通话发音,用户通过输入汉字的拼音来选择对应的汉字。
它的优点是学习成本低,符合人们的发音习惯,适合大多数用户。
缺点是重码率较高,需要选择正确的汉字。
五笔字型输入法:根据汉字的笔画和字形结构,将汉字分解为基本的笔画和字根,通过特定的编码规则输入。
它的优点是输入速度快,重码率低,适合专业打字人员。
缺点是学习曲线陡峭,需要记忆大量字根和编码规则。
语音输入法:通过语音识别技术,将用户的语音转换成文字。
它的优点是操作简便,无需学习,适合不会打字或者打字速度慢的用户。
缺点是受环境噪音影响较大,且识别准确率受限于技术发展水平。
2. 请解释什么是“重码”现象,并说明如何减少重码现象。
答:重码现象指的是在汉字录入过程中,同一编码对应多个汉字的情况。
这种现象会导致用户在输入时需要从多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的汉字,影响输入效率。
减少重码现象的方法包括:- 使用具有智能词库的输入法,这类输入法能够根据用户的输入习惯和上下文环境智能推荐汉字。
- 利用输入法的词组输入功能,通过输入常用词组的编码,一次性输入完整的词组,减少单字输入的次数。
- 定期更新输入法的词库,以包含最新的词汇和用户个人的常用词汇。
二、汉字输入法的发展历程1. 简述汉字输入法的发展历程。
答:汉字输入法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早期的汉字编码阶段:在计算机刚开始进入中国时,由于缺乏有效的汉字输入方法,汉字编码成为主要的汉字录入方式,如电报码、四角号码等。
- 拼音输入法的兴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拼音输入法开始出现,它利用汉字的拼音进行编码,极大地简化了汉字的输入过程。
- 形码输入法的创新:五笔字型输入法的发明标志着形码输入法的诞生,它通过分析汉字的笔画和结构,为每个汉字分配一个独特的编码。
谷歌拼音输入法概率发展史

谷歌拼音输入法概率发展史(最新版)目录1.谷歌拼音输入法的背景与历史2.谷歌拼音输入法的发展与改进3.谷歌拼音输入法在我国的影响4.谷歌拼音输入法的未来发展趋势正文谷歌拼音输入法,作为谷歌公司推出的一款输入法软件,自诞生以来,以其精准的拼音识别能力、丰富的词库和流畅的用户体验,受到了广大用户的喜爱。
谷歌拼音输入法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一部概率技术的发展史。
早期的输入法主要依赖于字典模型,即根据用户输入的拼音,从词典中查找最匹配的词语。
然而,这种方法对于一些拼音相同的词语,识别准确率较低。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谷歌拼音输入法采用了基于统计模型的拼音识别技术,通过大量的语料库训练,使得输入法的识别准确率大大提高。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谷歌拼音输入法也在不断地进行改进和优化。
它通过云计算技术,利用谷歌强大的后台计算能力,实时更新和优化词库,使得输入法的拼音识别能力越来越强。
此外,谷歌拼音输入法还提供了智能纠错、模糊音处理等功能,进一步提升了输入法的易用性。
在我国,谷歌拼音输入法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一方面,它为广大用户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输入方式;另一方面,它也为我国的拼音输入法技术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尽管近年来,谷歌拼音输入法在我国的市场份额有所下滑,但其在拼音输入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仍然受到业界的认可。
未来,谷歌拼音输入法将继续发展,其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拼音识别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和提升;二是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入,使得输入法更加智能化;三是跨平台、跨设备的兼容性提升,满足用户在不同设备上的输入需求。
总的来说,谷歌拼音输入法的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概率技术的应用价值,也为我国的拼音输入法技术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计算机汉字输入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计算机汉字输入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李政2009-05-15 18:42摘要本文介绍了计算机汉字输入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对如何选择输入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计算机汉字输入法在计算机迅速发展和普及的今天,用计算机对汉字进行输入、编辑、处理已经是非常普通的事。
文字处理占计算机应用很大比例,在我国,几乎所有计算机的应用者都离不开汉字输入这一操作。
因此,了解计算机汉字输入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选择合适输入方法对每一位计算机应用人员都是十分必要的。
1 汉字输入的三个阶段汉字编码输入的第一阶段可追溯到1840年。
当时,按照李鸿章的旨意,请丹麦人编写了一套四码电报码本,一直延用到现在。
这一阶段的汉字编码主要用于电报收发,每个汉字对应四位编码,只能按单字方式输入。
第二阶段,从1978年开始。
近20年来,针对计算机信息输入的数以千计的汉字编码方案相继问世,先后已有400多种编码申请了专利,形成了万"码"奔腾的格局。
这一阶段产生的汉字编码方案可分音码、形码、音形码和形音码等四大类,增加了词组、联想等功能,输入方式以词为主,大大提高了输入速度。
尽管有汉字输入方案成百上千,但能够被广大用户所接受,得到普遍推广的只有为数不多的几种。
据对编码使用者的调查,其中使用者超过10%的编码有:五笔字型(51%),双拼双音(32%),全拼(24%),新全拼(15%),简拼(12%),自然码(11%)。
而大多数编码方案的使用者不超过10%。
拼音输入方式占80%以上,形码用户则少于20%。
第三阶段,从1995年开始,智能化输入技术取得很大进展,出现一些成果。
智能化输入技术,只需将欲录入的汉字转换成汉语拼音,然后,逐字连贯地输入由拼音组成的序列,系统则会一一排除同音字的干扰,在屏幕上显示出要表达的汉语,实现整句输入。
如人名和地名一经提醒,就能记忆起来,并能将用户对它的每一次纠正,都存储记忆。
原来由人记忆的大部分内容都让计算机来承担,使其有学习、记忆和判断的功能。
1汉字输入法总共有几种

1 汉字输入法总共有几种?答:汉字输入法大约有1300多种。
2 计算机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1)从1946年到1958年是计算机发展的第一代。
其特征是:采用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运算速度只有每秒几千次到几万次基本运算,内存容量只有几千个字,用二进制表示的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编写程序。
由于第一代计算机体积大、功耗大、造价高、使用不便,主要用于军事和科研部门进行数值计算。
其代表机型有I BM650、IBM709等。
(2)从1959年到1964年是计算机发展的第二代。
其特征是:用晶体管代替了电子管,大量采用磁芯作为内存储器,采用磁盘、磁带等作为外存储器,使其体积缩小,功耗降低,可靠性提高了,运算速度提高到每秒几十万次基本运算,内存容量扩大到几十万字。
同时计算机软件技术也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FORTRAN,ALGOL60,COBOL等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大大方便了计算机的使用。
代表机型有IB M-7094机、CDC7600机。
(3)从1965年到1970年是计算机发展的第三代。
其特征是用集成电路(intergr ated circuit,IC)代替了分立元件。
集成电路是把多个电子元器件集中在几平方毫米的基片上形成的逻辑电路。
第三代计算机的基本电子元件是每个基片上集成几个到十几个电子元件(逻辑门)的小规模集成电路和每片上几十个元件的中规模集成电路。
第三代计算机已开始采用性能优良的半导体存储器取代磁芯存储器,运算速度提高到每秒几十万到几百万次基本运算。
计算机的体积更小,寿命更长,功耗、价格进一步下降,在存储器容量、速度和可靠性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同时,计算机软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操作系统的逐步成熟是第三代计算机的显著特点。
软件出现了结构化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
汉字输入法的研究与改进

汉字输入法的研究与改进汉字输入法是计算机用户表达中文的一种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得到更新和改善,但许多用户仍面临一些困难。
本文将就汉字输入法的研究与改进进行探讨。
一、汉字输入法的发展历程1964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制出第一个汉字输入法——五笔字型输入法,之后搜狗、百度、微软、讯飞等公司相继研发各种输入法。
目前,主流的输入法有拼音输入法、五笔输入法和手写输入法。
二、现有汉字输入法的问题1. 码表不够全面汉字码表数目巨大,单个汉字可能需要多个编码表示,码表不全面可能导致输入时无法识别或产生多个候选项。
同时,某些生僻字没有标准编码,也难以被输入法识别。
2. 候选字选择不够准确在使用拼音和五笔输入法时,由于多音字的存在,会出现许多相同读音的不同汉字候选项,用户需要耗费时间选择正确的字。
3. 非标准输入方式不方便在某些场景下,如平板电脑或手机上的输入,无法使用传统输入法,用户需要使用手写输入法,但由于书写不规范或书写速度慢等原因,仍存在不少问题。
三、汉字输入法的改进1. 优化小部分汉字的输入对于出现频率较少的汉字,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改进,如开发对应的快速输入模式、增加候选字数量等。
2. 加强智能推荐通过机器学习等技术,将常用字和常用短语的输入方式记录下来,根据用户输入的文本预测下一个输入的词语,以尽量减少出现多个候选词的情况。
3. 优化手写输入采用更高级别的手写识别技术,对书写的笔画、笔顺和字形进行更准确的辨认,减少误识别和漏识别的情况。
四、未来汉字输入法的发展趋势1. 数据驱动随着深度学习等技术的发展,输入法的核心能力将会越来越依赖于数据的积累和挖掘。
因此,建设、汇集和开放新型的数据集将是未来输入法研究的一个重点和挑战。
2. AI语音输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AI语音输入对汉字输入法的发展也将有很大影响。
这种输入方式可以使得输入更加快速、准确、智能化,但也存在口音辨别不准确等问题。
总结汉字输入法作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其技术研究和改进是一项永无止境的工作。
文档:输入法编码发展史

输入法编码发展史虽然拼音输入法简单易学,但是汉字同音字现象之多所导致的重码率居高不下,即使输入词组重码也是相当高,纵然加上云输入功能也无法完全做到精确地输入文字,所以在拼音编码外就涌现了大量的编码方案,主要有形码和音形码两类,这些编码往往比拼音输入法具有更低的重码率,熟练后可以很快地输入汉字。
中国大陆最早出现并流行开来的形码输入法是由王永民于1983年发明的五笔字型输入法。
在台湾最早的形码输入法则是1976年由朱邦复发明之仓颉输入法。
1983年王永民先生推出五笔字型输入法1983年王永民先生推出五笔字型输入法电脑在中国普及,第一个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将汉字输入到电脑中,拼音虽然可以作为汉字的编码,制作成拼音输入法,但是很长一段时间拼音输入法的输入汉字效率极其低下。
为了能够让中文快速的在电脑上输入,有的人抛弃英文键盘布局而另外设计了专门的中文键盘,这些键盘作为编码的键数量有的为几十个,甚至有的达到几百个,但是这些方案并没有实现中文的轻松或快速录入。
直到 1983年8月,王永民推出了划时代的五笔字型输入法。
采用普通的电脑键盘,只使用英文字母键其中的25个参与编码,不但可以让我们输入汉字,而且也极大的解决了输入速度这一顽症。
五笔字型完全依据笔画和字形特征对汉字进行编码,是典型的“形码”。
五笔字型在发展过程中先后诞生了三种编码方案,即86版和98版和新世纪版。
作为国内第一个推广的形码输入法,一经推出来,即受到很多用户的热捧,在80年代和90年代,很多人学习电脑的第一要务就是学习五笔字型输入法,五笔的教学培训班也遍地开花。
在80年后期还出现了另一个著名的形码输入法——郑码输入法。
郑码是郑易里和女儿郑珑共同发明的一种中文输入法,郑码相比于五笔更加规范,而且郑码输入法要比五笔更加广泛,因为微软从Windows 95系统开始就内置郑码输入法,成为系统默认自带的输入法,直到2012年的Windows 8才取消内置郑码输入法。
汉字演变与汉字输入技术的发展

汉字演变与汉字输入技术的发展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随着时代的演变,汉字不断发展和变革,同时汉字输入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本文将探讨汉字的演变和汉字输入技术的发展,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汉字的演变汉字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最早的汉字可以追溯到距今约5000年前的甲骨文,那是人们刻划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图案符号。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不断演化和简化,出现了隶书、楷书等不同的字体形式。
汉字的演变与中国文化的发展紧密相连。
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都对汉字的演变产生了影响。
随着社会的变革,有些汉字逐渐废弃,有些则重新被使用。
汉字的演变不仅反映了历史的变迁,更体现了人们对语言和文化的理解与感悟。
二、汉字输入技术的发展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汉字输入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最早的汉字输入方法是通过缓慢而繁琐地手写输入,然后逐字转化成电脑字符。
这种方式效率极低,对于大量文字输入的需求无法满足。
后来,随着拼音输入法的发展,汉字输入变得更加高效便捷。
拼音输入法通过输入单个汉字的发音来输出对应的文字。
这种方法极大地提高了输入速度和准确性,使得大量文字的录入变得轻松。
拼音输入法也因其简单易学的特点,成为汉字输入的主流方式。
如今,随着智能手机和触屏设备的普及,手写输入、手势输入、语音输入等多样化的汉字输入技术也相继涌现出来。
手写输入通过手指在触摸屏上的书写来输入文字,手势输入通过划动手指形成特定的手势来输入文字,而语音输入则利用语音识别技术将声音转化为文字。
这些新兴的输入方式使得汉字输入更加便捷灵活,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
三、汉字演变与汉字输入技术的关系汉字的演变促进了汉字输入技术的发展,而汉字输入技术也为汉字的传播和应用提供了便利。
汉字的演变导致了汉字形态和结构的多样化,对于汉字输入技术的设计和改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比如,汉字输入法需要考虑各种字体和字形的输入方式,以满足用户对不同字体风格的需求。
中文输入法的发展史

中文输入法的开展史中文输入法从无到有,从难到易,从简单到智能,中间经过了一段比拟长的开展过程,从这个过程中也可以大概知道电脑在我国的开展史。
1.王码五笔电脑在我国普及,第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将汉字输入到电脑中。
为此国家1981年发布了GB2312-80?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
1983年,王永民先生推出了划时代的五笔字型输入法,五笔输入法不但可以让我们输入汉字,而且也极大解决了输入速度这一顽症。
20世纪90年代初,五笔输入法风行全国。
遍地开花的电脑培训学校把五笔输入法当成重点课程。
你可以依靠对五笔输入法的熟练程度,轻松找到一份不错的文职工作,甚至可以开间打字社……,由此可见五笔输入法在当时是多么的重要。
2.智能ABC——最早的拼音输入法五笔输入法解决了汉字输入的问题,且输入速度也很快,从而盛行一时。
但很快随着电脑用户的越来越多,五笔输入法入门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更多的人需要一款使用简单,入门轻松的输入法来代替五笔输入法。
1991年由长城集团与北京大学合作推出了智能ABC汉字输入法。
它入门简单只要会拼音就能上手,而且带有简单的联想和记忆功能。
这些特点,让它很快得到了初级用户的喜爱,尤其是在Windows系统将它内置,成为系统默认安装输入法之一后,使用它的用户越来越多。
3.搜狗输入法——拼音云输入法的佼佼者搜狗输入法是云输入法的典型代表,也是其中的佼佼者。
搜狗输入法是搜狗公司于2022年推出的一款汉字输入法工具。
云输入法与传统输入法不同,它通过搜索引擎技术,将互联网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活〞词库。
网民们不仅仅只是词库的使用者,同时也是词库的生产者。
4.科大讯飞输入法——语音输入法的排头兵科大讯飞输入法最突出的优点就是语音输入,独家推出方言语音输入,支持客家语、四川话、河南话、东北话、天津话、湖南〔长沙〕话、山东〔济南〕话、湖北〔武汉〕话、安徽〔合肥〕话、江西〔南昌〕话、闽南语、陕西〔西安〕话、江苏〔南京〕话、山西〔太原〕话、上海话等方言识别,开启语音识别新时代。
中文输入法的发展过程

中文输入法的发展过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中文输入法作为连接人与计算机的重要桥梁,也在不断演进和优化。
从最早的简单拼音输入,到现在基于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的智能输入,中文输入法的发展历程可谓波澜壮阔。
一、早期的中文输入法在计算机刚进入中国的80年代,中文输入主要依赖于区位码、五笔字型等方法。
这些方法需要用户记住大量的编码规则或者字根,虽然输入速度相对较快,但是学习成本高,使用门槛也相对较高。
二、拼音输入法的兴起90年代开始,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拼音教育的推广,拼音输入法逐渐兴起。
最初的拼音输入法非常简单,用户只需要输入汉字的拼音,然后从候选词中选择正确的汉字。
虽然输入速度较慢,但是学习成本低,使得更多的人能够使用计算机进行中文输入。
三、词组和整句输入的发展为了提高输入速度,词组和整句输入法逐渐发展起来。
这种方法通过预先存储大量的词组和句子,用户只需要输入词组的拼音或者句子的首字母,就可以快速选择并输入。
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输入速度,也使得中文输入法更加符合中文的书写习惯。
四、智能输入法的崛起进入21世纪后,随着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智能输入法开始崛起。
智能输入法不仅可以根据用户的输入历史和学习习惯进行个性化推荐,还可以通过上下文理解、语义分析等技术,提供更加准确和智能的输入建议。
这使得中文输入不仅更快,而且更准确、更智能。
五、未来展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的中文输入法将更加智能、更加人性化。
例如,基于语音识别的输入法可以让用户通过语音进行输入,基于手势识别的输入法可以让用户通过手势进行输入。
同时,随着跨语言技术的发展,未来的中文输入法还将支持中英文混合输入、多语言混合输入等功能,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总之,中文输入法的发展历程是一部技术进步与用户需求相互驱动的历史。
从最早的简单编码输入,到现在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输入,中文输入法在不断提高输入速度和准确性的同时,也在不断降低使用门槛和学习成本。
文档输入法编码发展史

文档输入法编码发展史作为计算机的重要应用之一,输入法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计算机问世之初。
输入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计算机操作人员如何将人类语言转换为计算机语言的问题。
下面将介绍输入法编码的发展历程。
最早的输入法是基于机械式打字机的,打字员需要使用手指敲击打字机上的键盘来输入字符。
当计算机问题开始萌芽时,人们开始思考如何用机械键盘输入文字。
最早的输入法是直接将机械键盘的布局映射到计算机,这种输入法被称为“物理键盘输入法”,但是由于机械键盘上的字符是按键硬件决定的,所以无法随意更改或扩展。
这种输入法的编码方式是将键盘上每个按键对应的字符直接映射到计算机的字符编码中。
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的进步,出现了电子式键盘。
电子式键盘的出现使得输入法可以实现更多的字符映射和功能扩展。
在这个阶段,出现了第一个常用的输入法编码,ASCII码。
ASCII码(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是在电子式键盘上映射的字符编码方案,它对英文字母、数字和常用符号进行了编码,共有128个字符。
ASCII码的出现标志着输入法编码的重要突破,使得人们能够通过键盘输入更多的字符。
然而,ASCII码只能表示英文字母、数字和一些常用符号,并不能准确地表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字。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开始研究更加通用的输入法编码方案。
在20世纪60年代,随着计算机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各个国家和地区开始独立研发适合自己语言文字的输入法编码。
中国是输入法编码发展的重要一部分,最早的汉字输入法是基于键盘布局的拼音输入法。
拼音输入法通过将拼音与汉字进行对应,实现了通过拼音输入汉字的功能。
然而,由于汉字的复杂性,拼音输入法存在不同拼音对应相同的汉字,输入速度慢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开始研究基于汉字部首、笔画和拼音的输入法编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输入法编码方案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改进。
出现了多种输入法编码方案,如五笔输入法、拼音输入法、智能输入法、手写输入法等。
数字输入法

数字输入法引言数字输入法是一种输入工具,用于在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上输入数字字符。
与传统的键盘输入方式相比,数字输入法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数字输入法的原理、发展历程以及主要应用领域等内容。
一、原理数字输入法的原理是通过一种特定的算法将用户输入的数字字符转换为对应的二进制数,在计算机内部进行处理。
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采集输入:用户通过键盘或其他输入设备输入数字字符。
2. 字符编码:输入的数字字符通过字符编码方式转换为计算机可识别的格式。
常用的字符编码方式有ASCII码、Unicode等。
3. 数字转换:将编码后的数字字符转换为对应的数字。
4. 数字处理:对输入的数字进行处理,如加减乘除等运算。
5. 结果输出:将处理后的结果显示给用户。
二、发展历程数字输入法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计算机发展的早期。
在早期的计算机上,用户只能通过机械式键盘进行输入,输入速度较慢,效率低下。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思考如何提高输入效率,于是数字输入法应运而生。
早期的数字输入法是通过按键的数量和组合方式来实现数字输入的。
例如,使用10个数字键进行输入,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可以输入各种数字。
然而,这种方式需要用户记忆大量的按键组合规则,使用起来不够直观,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数字输入法逐渐从硬件转向软件,通过算法和算法的优化,实现更高效、更准确的数字输入。
目前常见的数字输入法有拼音输入法、手写输入法、语音输入法等,它们在数字输入的速度、准确性和用户体验方面有所不同。
三、主要应用领域数字输入法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数字输入法的几个主要应用领域:1. 计算机输入:数字输入法是计算机的基本输入方式之一,广泛应用于文字处理、编程、数据分析等领域。
通过数字输入法,用户可以在计算机上快速输入数字,并进行各种操作和计算。
2. 手机输入:在智能手机的发展过程中,数字输入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汉字的结构与输入法技术

汉字的结构与输入法技术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字的结构与输入法技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话题。
本文将从汉字的结构和输入法技术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汉字的结构是复杂而丰富的。
汉字的构成包括部首、偏旁和笔画。
部首是汉字的基本组成部分,它可以表示汉字的意义。
偏旁是部首的一种变形形式,它可以表示汉字的音义。
笔画是汉字的基本书写单位,它决定了汉字的形状和结构。
汉字的结构是由这些组成部分的组合而成的,形成了不同的汉字。
输入法技术是将汉字转换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代码的一种技术。
输入法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拼音输入到手写输入再到语音输入的演变过程。
拼音输入是最早的输入法技术,它通过输入汉字的拼音来转换为相应的汉字。
手写输入是在触摸屏技术的发展下出现的,它通过手写汉字的笔画来转换为相应的汉字。
语音输入是最新的输入法技术,它通过语音识别技术将语音转换为文字。
输入法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可以更加方便地输入汉字,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
汉字的结构与输入法技术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汉字的结构决定了输入法技术的实现方式。
拼音输入法是基于汉字的拼音来进行转换的,它需要根据汉字的发音来选择相应的汉字。
手写输入法是基于汉字的笔画来进行转换的,它需要根据汉字的笔画顺序和形状来选择相应的汉字。
语音输入法则是基于语音识别技术来进行转换的,它需要根据语音的声音和语调来选择相应的汉字。
输入法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输入汉字,提高了我们的输入效率。
汉字的结构和输入法技术的发展也反映了中文文化的特点。
汉字的结构复杂而丰富,它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输入法技术的发展则体现了科技进步对语言文字的影响。
汉字的结构和输入法技术的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中文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总之,汉字的结构与输入法技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汉字的结构决定了汉字的形状和意义,输入法技术则使我们可以更加方便地输入汉字。
汉字的结构与输入法技术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它们共同推动了中文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中国键盘的发展历程

中国键盘的发展历程中国键盘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
那时,中国计算机行业刚刚起步,还没有自己的标准键盘布局。
在中国大陆普遍使用的键盘布局则是由国际标准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引入。
这个布局与英文键盘相似,但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异。
然而,中国的计算机行业迅速发展,特殊的语言和输入需求推动了中国键盘的进步和创新。
在20世纪90年代,许多国内科技公司开始设计自己的键盘布局,以适应中文输入的需求。
1991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推出了“中国拼音键盘”,它是中国独特的输入法方式之一。
这个键盘布局特别为拼音输入法优化,通过按下一串数字键来输入对应的拼音,使得输入速度更加高效。
1996年,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与中国大陆几家著名计算机厂商合作开发了“傅里叶键盘”。
该键盘布局旨在提供一种更接近手写输入的体验,通过一种类似于笔划的方式输入中文字符。
尽管“傅里叶键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但它在当时被认为是一种创新尝试,为后来的设计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到了21世纪初,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中文输入需求的增加,中国的键盘布局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
2000年,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发布了“智能ABC键盘”标准。
该键盘布局结合了中国日常应用最广泛的拼音输入法和英文输入,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地切换输入模式。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键盘布局在中国一直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和使用。
例如,闭源的“小鹤双拼”和“微软双拼”等布局,以及一些自定义的键盘布局,可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总体来说,中国键盘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
随着中国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和中文输入需求的变化,键盘布局不断更新和优化,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中国键盘的发展历程

中国键盘的发展历程中国键盘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
那个时候,中国电脑市场刚刚起步,键盘多是从国外进口,主要采用外文标准键盘布局,无法完全满足中国用户的需求。
因此,为了适应中文输入,中国键盘开始了自己的发展之路。
最初的中国键盘和西方键盘相比存在一些差异。
他们与西方键盘最大的区别在于添加了一个“输入法切换”按钮。
这个按钮使得用户能够轻松地在中文和英文之间切换,而无需切换整个键盘。
此外,由于拼音输入法是中国最主要的输入方式,与全拼相比,双拼输入法更加高效,当双拼输入法问世后,键盘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将双拼的输入方式和按钮加入到键盘布局中。
随着电脑行业的迅速发展,对键盘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同时,国内的键盘制造商也开始崭露头角。
他们为了提高键盘的质量和性能,采用了更加先进的技术和工艺。
他们通过优化材料、改进按键的结构和设计等方式,使键盘更加耐用、舒适。
此外,他们还增加了一些方便用户的功能,例如多媒体按钮、快捷键等等,使键盘的功能更加丰富,可操作性更强。
另外,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人们开始广泛使用笔记本电脑。
针对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出现了一种新型的键盘---蓝牙键盘。
蓝牙键盘与移动设备连接,可以方便地进行文字输入。
蓝牙键盘通过与手机或平板电脑进行配对,实现无线输入,使移动设备的输入更加便捷。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发展,智能键盘开始逐渐兴起。
这些智能键盘通过与智能设备连接,可以实现更多的功能。
例如,智能键盘可以与智能电视相连接,根据用户的喜好智能推荐节目;可以与智能家居系统相连接,控制家庭设备;可以与智能手机相连接,通过键盘上的指纹识别或面部识别技术解锁手机等等。
智能键盘的出现进一步丰富了键盘的功能和用途。
总的来说,中国键盘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从最初的简单中英文切换功能键盘,到后来的加入双拼输入法和多媒体功能的键盘,再到现在的蓝牙键盘和智能键盘,功能不断完善,技术不断创新。
中国的键盘制造商在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键盘体验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入法的发展过程由于汉字有数以万计,电脑键盘不可能为每一个汉字而造一个按键。
因此,人们需要替汉字编码(检索出汉字的代码),用数个键来输入一个汉字。
中文输入法的发展过程,是“万码奔腾”的过程,在30年间出现了上千种编码方法。
最早的汉字输入法,一般认为是从70年代末期或者80年代初期有了个人电脑PC开始诞生的,虽然更早有电报码,用0──9十个数字中的四位组合构成每一个汉字,便于邮电局发送电报之用,但通常意义上,人们还是认为从1981年国家标准局发布《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GB2312-80以来,个人计算机上开始使用五笔或者拼音输入汉字才是输入法广为使用的真正开始。
在台湾的汉字输入法历史则可追溯至1976年由朱邦复发明之仓颉输入法开始。
汉字输入法的发展,一方面是输入法软件的功能的改进和完善,另一方面是新型输入法编码的不断涌现。
前者主要是针对拼音输入法,后者则出现了“万码奔腾”的局面。
早期的输入法软件大都为收费软件,很多企业或个人依靠销售输入法软件挣钱,如今收费的输入法已经很少,绝大多数输入法软件都是免费的产品。
拼音类的输入法包括大陆的拼音输入法和台湾的注音输入法等。
拼音输入法相比其他输入法有着天然的优势,因为现代每一个接受教育的中国人在还没学习汉字前就先用大量时间学习汉语拼音或注音符号,原本只是用来标记汉字读音的拼音也就可以轻松地作为汉字的输入编码。
拼音输入法另一个优势就是接近口语话,所以拼音输入法可以在极短时间内适应。
但是拼音输入法有着致命的弱点,就是汉字输入法编码时,单字重码率异常高,即使词组重码率也是非常高。
为了让拼音能够较快速的录入汉字,只有借助复杂的输入法软件来提高拼音输入能力,比如支持智能排序,以词定字,整句输入,云输入功能等,纵观拼音输入法的发展,也即拼音输入法软件的发展。
在中文输入法诞生之初就最先出现拼音输入法,但是当时的拼音输入法软件功能差,字序固定,不支持词组和整句输入,甚至文字不能和编码一起显示。
在输入汉字过程中常常要翻很多页才能找到需要的汉字,输入效率非常低下。
虽然当时很多人都只会用拼音输入法,但大部分人都不满拼音输入法的输入效率。
20世纪90年代后,拼音输入法软件开始支持词组输入和整句输入。
1993年出来的中文之星输入法软件能够做到单个字词的即时显示,即一边打拼音,同时显示汉字。
中文之星软件进行一些巧妙设计,如空格确认、逗号句号选重码、允许模糊音容错和自定义字符串等,这些功能已经成为当今所有拼音输入法软件的必备功能。
1993年初北京大学的朱守涛先生发明发明了智能ABC输入法,后被微软收购内置到Windows系统中。
在随后几年中智能ABC输入法成为了中国大陆使用人数最多的输入法软件。
1994年的出来的自通输入法软件和1996年的黑马神拼输入法软件,这两种输入法都实现了汉字整句输入(又称语句输入)能力。
汉字整句输入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校博士生王晓龙进行了汉字分词方面研究,并申请了863课题,写出了“最小分词问题及其解法”方面的论文,从而奠定了拼音整句的输入的理论基础。
微软从Windows 95中文版开始,在系统内置支持整句输入功能的“微软拼音输入法”。
然而当时的拼音输入法普遍智能化程度不高,整句输入不成熟,输入过程中错误率高,而且不能够与所敲拼音同步显示汉字(微软拼音是滞后一个字、自通是滞后几个字、黑马拼音是需要最后确认才出现汉字),整句输入过程中修改拼音选择汉字不方便,大大限制了整句拼音输入法的使用,所以很多用户还在继续智能ABC。
直到1998年谭亚军发明的拼音之星软件,才完全支持“实时显示”的方式,不管输入多少拼音,每个字母按下去,汉字就同时显示,拼音有错误,用户就会立即发现,又由于支持自动分词与整句输入,用户不用去担心是输入一个词语还是一句话,系统都能够进行处理,如果没有该词语,系统也能够自动学习并存盘,似乎具有了词语输入法的方便性与整句输入法的智能性。
到了1999年出现了另外几个拼音输入法软件:拼音加加、自由拼音输入法和考拉输入法,拼音加加软件开始支持在不切换输入法情况下直接用Enter 直接键入英文字母在90年代,双拼输入法和相应的输入法软件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双拼输入法诞生了多种方案,如自然码输入法软件提供的自然码方案,更采用双拼加偏旁或笔划的音形结合方式编码,提供了一种快速输入汉字的途经,这已经超出了拼音输入法的范畴,严格来说自然码双拼不属于纯拼音,而是一种音形码。
此外微软、拼音之星、拼音加加、小鹤双拼等都提供了各自不同的双拼方案。
进入新世纪后,拼音输入法软件功能趋于成熟,正式进入了智能拼音输入法时代,这时产生的拼音输入法软件主要是整合以前拼音输入法软件优点,提供了更大的词库,软件的智能性也更强,还拥有了更强的学习能力。
2000年初出来的智能狂拼也提供了更智能的输入方式。
而紫光拼音输入法是在考拉输入法的基础上开发而成,提供了一个更大的词库,增加了智能组词,也就是说用户连续输入9个字以内的拼音串,系统能够自动转换成汉字,而不论是否有这个词语,系统根据词频高频先见的方式给出一个词语串的组合。
紫光输入法最终成了用户最喜欢的输入法之一。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2006年6月由搜狐公司推出的一款Windows平台下的搜狗拼音输入法。
搜狗拼音输入法是基于搜索引擎技术的新一代的拼音输入法产品,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备份自己的个性化词库和配置信息。
搜狗拼音输入法一经出来很快取代了智能ABC输入法而成为中国现今主流汉字输入法。
在搜狗输入法出来后,谷歌、腾讯、百度和微软也相继推出了同一类型的智能拼音输入法:谷歌拼音输入法、QQ拼音输入法、百度输入法、必应输入法。
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流行,很多IT企业又开发了Android、iPhone、iPad的拼音输入法,如百度手机输入法、QQ手机输入法、搜狗手机输入法等。
这些输入法延续了电脑上输入法的特点,同时输入法软件针对触屏的特点,从而提供了更为灵活的输入方式。
在台湾的拼音输入法则以注音输入法为主,与大陆类似都是在输入法软件方面不断得到完善和改进,变得更加智能。
与大陆不同的是,大陆拼音输入法一致采用英文26键作为拼音输入法的键位,而台湾使用的注音输入法键位设置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从40键到30键,再到26键都有人使用。
因为注音符号与键盘的英文字母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所以注音符号设置键位的时候往往采用数字键和符号键作为编码。
在香港人则流行粤语拼音输入法(又名广东话输入法),利用汉字的粤语读音,在电脑上输入汉字。
由于粤语拼音缺乏统一的拼音标准办法,各种软件的拼音法并不一致,故有碍粤语拼音输入法进一步的发展和普及。
虽然拼音输入法简单易学,但是汉字同音字现象之多所导致的重码率居高不下,即使输入词组重码也是相当高,纵然加上云输入功能也无法完全做到精确地输入文字,所以在拼音编码外就涌现了大量的编码方案,主要有形码和音形码两类,这些编码往往比拼音输入法具有更低的重码率,熟练后可以很快地输入汉字。
中国大陆最早出现并流行开来的形码输入法是由王永民于1983年发明的五笔字型输入法。
在台湾最早的形码输入法则是1976年由朱邦复发明之仓颉输入法。
电脑在中国普及,第一个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将汉字输入到电脑中,拼音虽然可以作为汉字的编码,制作成拼音输入法,但是很长一段时间拼音输入法的输入汉字效率极其低下。
为了能够让中文快速的在电脑上输入,有的人抛弃英文键盘布局而另外设计了专门的中文键盘,这些键盘作为编码的键数量有的为几十个,甚至有的达到几百个,但是这些方案并没有实现中文的轻松或快速录入。
直到 1983年8月,王永民推出了划时代的五笔字型输入法。
五笔输入法采用普通的电脑键盘,只使用英文字母键其中的25个参与编码,不但可以让我们输入汉字,而且也极大的解决了输入速度这一顽症。
五笔字型完全依据笔画和字形特征对汉字进行编码,是典型的“形码”。
五笔字型在发展过程中先后诞生了三种编码方案,即86版和98版和新世纪版。
作为国内第一个推广的形码输入法,一经推出来,即受到很多用户的热捧,在80年代和90年代,很多人学习电脑的第一要务就是学习五笔字型输入法,五笔的教学培训班也遍地开花。
在80年后期还出现了另一个著名的形码输入法——郑码输入法。
郑码是郑易里和女儿郑珑共同发明的一种中文输入法,郑码相比于五笔更加规范,而且郑码输入法要比五笔更加广泛,因为微软从Windows 95系统开始就内置郑码输入法,成为系统默认自带的输入法,直到2012年的Windows 8才取消内置郑码输入法。
郑码推出后很快获得中、美、英国专利授权,并通过国家级的鉴定,曾荣获北京国际发明金奖和最优秀发明大奖;荣获第22届日内瓦发明金奖。
为了解决繁体字与简体字通用的问题,郑码采用字根双编码方式减少字根重码,因采用按特征检索基根和区码方式以及大多采用标准的偏旁部首记忆量增加不大较为易学。
在80年代和90年代,由于国家教委尚未有推荐输入法方案,所以在中小学里教的汉字输入法相当多,各个学校教汉字输入法也不尽相同,有的教五笔字型,有的教自然码,有的教肖码等。
虽然五笔字型输入法可以快速录入汉字,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较为广泛的商业推广,但是五笔因为学习难度高,而且五笔编码本身有不少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比如字根不符合汉字基本部件与违反笔顺的问题,所以一直无法成为国家教委的推荐输入法。
进入90年代后,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了关于研发输入法的“八五”重点攻关项目。
在1992年8月1日至3日,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及直属的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中小学教学汉字编码规范与计算机汉字输入系统”的研讨会。
最后与会代表认为,在目前的中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应主要使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计算机汉字输入方法,而对形码的选择应持特别慎重态度,目的在于避免对语言文字的“污染”,并坚决反对用商业竞争或行政命令手段在中小学中强制推行不规范的汉字输入编码方案的做法。
两年后项目课题组推出了名叫“认知码计算机汉字输入系统”的形码输入法, 1995年国家教委推荐中小学使用认知码,向全国中小学校全面推广。
可是,由于认知码自身存在很多欠缺,在推行之中遇到很大争议和阻力。
不少学术刊物纷纷载文讨论认知码,因为认知码自身的致命缺陷,比如重码率相当高、编码规则复杂、易学性差、字根选择缺乏正确的规范、简码的使用不科学,使这种后来研制出的官方编码被批评家批驳得体无完肤,一蹶不振。
最后认知码全面推广之事也不了了之。
在国家教委想方设法研发一种易学规范而又快速的输入法同时,一种更优秀的输入法——二笔输入法已经在民间诞生。
二笔输入法是陈劲松于1992年发明的音形码输入法,采用拼音首字母与笔画(两个笔画取一键)相结合的方式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