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算法初步教案
2020年最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3第一章算法初步1.2基本算法语句教案
篇一:(教案1)1.2基本算法语句第一课时 1.2.1输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理解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的结构。
(2)会写一些简单的程序。
(3)掌握赋值语句中的“=”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充分地感知、体验应用计算机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并能初步操作、模仿。
(2)通过对现实生活情境的探究,尝试设计出解决问题的程序,理解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
(3)编程一般的步骤:先写出算法,再进行编程。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理解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的作用。
难点:准确写出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
三、教学设计在现代社会里,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如:听mp3,看电影,玩游戏,打字排版,画卡通画,处理数据等等,那么,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呢?计算机完成任何一项任务都需要算法,但是,我们用自然语言或程序框图描述的算法,计算机是无法“看得懂,听得见”的。
因此还需要将算法用计算机能够理解的程序设计语言(programming language)翻译成计算机程序。
程序设计语言有很多种。
如basic,foxbase,c语言,c++,j++,vb等。
为了实现算法中的三种基本的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和循环结构,各种程序设计语言中都包含下列基本的算法语句:语句和赋值语句。
【探究新知】我们知道,顺序结构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基本构。
输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基本上对应于算法中的顺构。
(如右图)计算机从上而下按照语句排列的顺序执行这句。
输入语句和输出语句分别用来实现算法的输入信息,结果的功能。
如下面的例子:32结序结些语输出用描点法作函数y?x?3x?24x?30的图象时,需要求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组对应值。
编写程序,分别计算当x??5,?4,?3,?2,?1,0,1,2,3,4,5时的函数值。
程序:问题1:在这个程序中,你们觉得哪些是输入语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呢?问题2:“input”和“print”的中文意思是什么?(一)输入语句在该程序中的第1行中的input语句就是输入语句。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3第一章 算法初步1、3 算法案例教案
第一章算法初步1.3 算法案例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在学习古代数学家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中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利用算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理性的精神和动手实践的能力.2.学习目标(1)通过求较大的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感知其中蕴含的数学原理.(2)理解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并进行算法分析.3.学习重点掌握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理解二者的区别与联系.4.学习难点认识并把握辗转相除法程序框图与程序语言.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任务1阅读教材P34-P37,思考:你会求两个较为简单数的最大公约数吗?任务2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中蕴含的数学原理是什么?2.预习自测1.有关辗转相除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和更相减损术一样是求多项式值的一种方法B.基本步骤是用较大的数m除以较小的数n得到除式m=nq+r,直至r<n为止C.基本步骤是用较大的数m除以较小的数n得到除式m=qn+r(0≤r<n),反复进行,直到r=0为止D.以上说法都错误【解析】:C 由辗转相除法的含义可得,故选C.2.用更相减损术求36与134的最大公约数,第一步为( )A.134-36=98B.134=3×36+26C.先除以2,得到18与67D.134÷36=3(余26)【解析】:C 利用更相减损术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时,若两个数都是偶数,则首先将两个数都除以2之后再作减法,故选C.(二)课堂设计1.知识回顾(1)最大公因数:两个数的所有公因数中最大的一个数.(2)本课的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对于求两数的最大公约数有什么意义?2.问题探究问题探究一如何求两个较大的数的最大公约数?●活动一回顾旧知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求两数的最大公约数,你能求出18与30的最大公约数吗?易知18与30的公约数有:2、3、6,所以18与30的最大公约数是6.我们都是利用找公约数的方法来求最大公约数,如果两个数数比较大而且根据我们的观察又不能得到一些公约数,我们又应该怎样求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比如求8251与6105的最大公约数?●活动二突破探索方法分析:8251与6105两数都比较大,而且没有明显的公约数,如能把它们都变小一点,根据已有的知识即可求出最大公约数.8251=6105×1+2146显然8251的最大公约数也必是2146的约数,同样6105与2146的公约数也必是8251的约数,所以8251与6105的最大公约数也是6105与2146的最大公约数.以此类推:步骤:8251=6105×1+21466105=2146×2+18132146=1813×1+3331813=333×5+148333=148×2+37148=37×4+0则37为8251与6105的最大公约数.问题探究二什么是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其算法是什么?将上述求两个较大的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推广至一般,以上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就是辗转相除法.利用辗转相除法求最大公约数的步骤如下:第一步:用较大的数m 除以较小的数n 得到一个商q 0和一个余数r 0;第二步:若r 0=0,则n 为m ,n 的最大公约数;若r 0≠0,则用除数n 除以余数r 0得到一个商q 1和一个余数r 1;第三步:若r 1=0,则r 1为m ,n 的最大公约数;若r 1≠0,则用除数r 0除以余数r 1得到一个商q 2和一个余数r 2; ……依次计算直至n r =0,此时所得到的n r 1即为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例1 求下列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①378和90;②225和135. 解:①378=90×4+18,90=18×5+0, ∴378与90的最大公约数是18. ②225=135×1+90, 135=90×1+45, 90=45×2.∴45是225和135的最大公约数.我国早期也有解决求最大公约数问题的算法,就是更相减损术. 更相减损术求最大公约数的步骤如下:可半者半之,不可半者,副置分母子之数,以少减多,更相减损,求其等也,以等数约之. 翻译出来为:第一步:任意给出两个正数;判断它们是否都是偶数.若是,用2约简;若不是,执行第二步. 第二步:以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接着把较小的数与所得的差比较,并以大数减小数.继续这个操作,直到所得的数相等为止,则这个数(等数)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例2 分析下列解法错因,并用更相减损术正确写出求36和20的最大公约数的解法. 错解:用更相减损术步骤如下: 36-20=16, 20-16=4, 16-4=12, 12-4=8, 8-4=4,故36与20的最大公约数为4.解:错因:本题结果虽正确,但解题过程是错误的.错误的根源在于没有完全掌握更相减损术的规则.更相减损术要求若两数均为偶数则要用2约简.本题出错正是忽略这一过程所致.正确解法:∵36和20都是偶数,∴两次用2约简得9和5.用更相减损的步骤如下:9-5=4,5-4=1,4-1=3,3-1=2,2-1=1,∴36和20的最大公约数为4.3.课堂总结【知识梳理】(1)辗转相除法的算法步骤:第一步:给定的两个正整数,第二步:用较大的数除以较小的数,若余数为零,则较小的数即这时的除数就是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若余数不为零,则将较小的数和余数构成新的一对数,继续上面的除法,直到大数被小数除尽,则这时的除数就是原来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2)更相减损术是另一种求两数最大公约数的方法.其算法步骤是:第一步:任意给出两个正数;判断它们是否都是偶数.若是,用2约简;若不是,执行第二步. 第二步:以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接着把较小的数与所得的差比较,并以大数减小数.继续这个操作,直到所得的数相等为止,则这个数(等数)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重难点突破】(1)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的区别与联系①都是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②计算上辗转相除法以除法为主,更相减损术以减法为主;计算次数上辗转相除法计算次数相对较少,特别当两个数字大小区别较大时计算次数的区别较明显.从结果体现形式来看,辗转相除法体现结果是以相除余数为0则得到,而更相减损术则以减数与差相等而得到.(2)辗转相除法的程序框图与程序语言程序:INPUT “m=”;mINPUT “n=”;nIF m<n THEN x=mm=nn=xEND IFr=m MOD nWHILE r<>0r=m MOD nm=nn=rWENDPRINT mEND4.随堂检测1.用辗转相除法求得168与486的最大公约数是( )A.3 B.4 C.6 D.16【解析】:C 486=168×2+150,168=150×1+18,150=18×8+6,18=6×3,所以168与486的最大公约数是6,故选C.2.用更相减损术求459和357的最大公约数.【解析】:51 ∵459-357=102,357-102=255,255-102=153,153-102=51,102-51=51,∴51是459与357的最大公约数.(三)课后作业基础型自主突破1.用更相减损术求36与134的最大公约数,第一步为( )A.134-36=98 B.134=3×36+26C.先除以2,得到18与67 D.134÷36=3(余26)【解析】:C 更相减损术的算法第一步要求若两数均为偶数则要用2约简,故选C2.用“辗转相除法”求得459和357的最大公约数是( )A.3 B.9 C.17 D.51【解析】:D 459=357×1+102,357=102×3+51,102=51×2+0,故选D.3.用辗转相除法求294和84的最大公约数时,需要做除法的次数是( )A.1 B.2 C.3 D.4【解析】:B 294=84×3+42,84=42×2,至此最大公约数便已求出,故选B.4.在m=nq+r(0≤r<n)中,若k是n、r的公约数,则k ( )m、n的公约数A.一定是B.不一定是C.一定不是D.不能确定【解析】:A 由辗转相除法的原理可知若k是n、r的公约数,则k一定是m的约数,所以k一定是m、n的公约数.故选A.5.运行下面的程序,当输入n=840和m=1764时,输出结果是( )A.84 B.12 C.168 D.252【解析】:A ∵1764=840×2+84,840=84×10,∴1764与840的最大公约数为84.能力型师生共研6.下列各组数的最大公约数不正确的是( )A.16和12的最大公约数是4 B.78和36的最大公约数是6C.85和357的最大公约数是34 D.105和315的最大公约数是105【解析】:C 用更相减损术求它们的最大公约数.(85,357)→(85,272)→(85,187)→(85,102)→(85,17)→(68,17)→(51,17)→(34,17)→(17,17),所以85和357的最大公约数是17,故选C.7.(1)用辗转相除法求840与1596的最大公约数.(2)用更相减损术求561与357的最大公约数.【解析】:(1) 84 (2)51(1)1596=840+756,840=756+84,756=84×9所以840与1596的最大公约数为84.(2)561-357=204357-204=153204-153=102153-102=51102-51=51所以459与357的最大公约数为51.8.有甲、乙、丙三种溶液分别重147g、343g、133g,现要将它们分别全部装入小瓶中(最后一个瓶子也装满),每个小瓶装入液体的质量相同,则每瓶最多装多少溶液?【解析】:每个小瓶的溶液的质量应是147,343,133的公约数,最大质量即是其最大公约数. 先求147与343的最大公约数:343-147=196196-147=49147-49=9898-49=49所以147与343的最大公约数是49.再求49与133的最大公约数:133-49=8484-39=3549-35=1435-14=2121-14=714-7=7所以49与133的最大公约数为7,因此147,343,133的最大公约数为7.即每瓶最多装7 g溶液. 探究型多维突破9.求612、396、264的最大公约数.【解析】:12 由辗转相除法可得:612=396×1+216,396=216×1+180,216=180×1+36,180=36×5,所以612和396的最大公约数为36;又264=36×7+12,36=12×3,所以264和36的最大公约数为12;综上三个数612,396,264的最大公约数是12.10.求225和135的最小公倍数.【解析】:675 ∵225=135×1+90,135=90×1+45,90=45×2,∴45是225和135的最大公约数.∴225和135的最小公倍数为(225×135)/45=675.自助餐1.930与868的最大公约数是________.【解析】:62 ∵930=868×1+62,868=62×14,∴930与868的最大公约数为62.2.用更相减损术,求105与30的最大公约数时,需要做减法的次数是( )A.2 B.3 C.4 D.5【解析】:C 105-30=75,75-30=45,45-30=15,30-15=15.故选C.3.如图所示的程序表示的算法是( )A.交换m、n的值B.辗转相除法C.更相减损术D.秦九韶算法【解析】:B 由本节课所学的辗转相除法的原理及其算法可知,故选B.4.阅读程序:若INPUT语句中输入m、n的数据分别是72、168,则程序运行的结果为________.【解析】:24 该程序是用辗转相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算法程序,输入72、168,即求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可求出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为24.=4),则下列程序的目的是( )5.若INT(x)表示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如INT(4.3)=4,INT(4)A.求x,y的最小公倍数B.求x,y的最大公约数C.求x被y除的商D.求y除以x的余数【解析】:B这个程序实质上就是辗转相除法,主要用于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6.分别用辗转相除法和更相减损术求1734和816的最大公约数.【解析】:辗转相除法:1734=816×2+102,816=102×8+0,所以1734与816的最大公约数是102.更相减损术:因为两数皆为偶数,首先除以2得到867和408;再求867与408的最大公约数.867-408=459459-408=51408-51=357357-51=306306-51=255255-51=204 204-51=153 153-51=102 102-51=51所以1 734与816的最大公约数是51×2=102.3.1.2椭圆的综合应用一、教学内容 椭圆的综合应用 二、教学目标1.能通过将关于椭圆的实际问题转化为关于椭圆的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从而解决关于椭圆的实际问题,发展数学建模素养.2.熟练掌握椭圆的几何性质,能够根据条件求曲线的轨迹方程,并简单了解椭圆第二定义为三种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打下基础。
高中数学 第一章算法初步复习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3
必修3第一章算法初步复习教案一.课标要求:1.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如,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等问题〕,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2.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通过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如,三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等问题〕,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
二.要点精讲1.算法的概念〔1〕算法的定义:广义的算法是指完成某项工作的方法和步骤,那么我们可以说洗衣机的使用说明书是操作洗衣机的算法,菜谱是做菜的算法等等。
在数学中,现代意义的算法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的程序和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算法的特征:①确定性:算法的每一步都应当做到准确无误、“不重不漏〞。
“不重〞是指不是可有可无的、甚至无用的步骤,“不漏〞是指缺少哪一步都无法完成任务。
②逻辑性:算法从开始的“第一步〞直到“最后一步〞之间做到环环相扣。
分工明确,“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后一步〞是“前一步〞的继续。
③有穷性:算法要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当到达终止步骤时所要解决的问题必须有明确的结果,也就是说必须在有限步内完成任务,不能无限制的持续进行。
〔3〕算法的描述:自然语言、程序框图、程序语言。
2.程序框图〔1〕程序框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2〕构成程序框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一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实现不同算法功能的相对应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内必要的说明文字。
3.几种重要的结构 〔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
它是由假设干个依次执行的步骤组成的,它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一种基本算法结构。
见示意图和实例:顺序结构在程序框图中的表达就是用流程线将程序框自上而下地连接起来,按顺序执行算法步骤。
人教版高中必修3第一章算法初步教学设计 (2)
人教版高中必修3第一章算法初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掌握算法的基本概念和算法设计的流程;•能够正确理解和应用算法中的常用术语和符号;•学习并实现常见的算法,如冒泡排序、选择排序等。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算法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二、教学内容2.1 什么是算法?•算法的定义;•算法与计算的关系;•算法的特点。
2.2 算法设计的流程•算法设计的步骤;•算法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2.3 常见算法•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快速排序。
三、教学过程3.1 任务型学习1.让学生自己搜索和学习算法的定义,掌握算法的基本概念;2.将学生分为小组,分别针对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快速排序这四个常见算法进行深入学习;3.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互相帮助,通过任务型学习的方式掌握每一种算法的实现过程和应用场景。
3.2 理论讲解1.讲解算法设计的流程,强调算法设计的基本思想;2.结合具体算法进行详细介绍;3.帮助学生掌握常用术语和符号的意义和用法。
3.3 多媒体展示1.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算法的基本概念、算法设计的流程和常见算法进行展示;2.通过多媒体展示帮助学生理解算法中的关键点和难点。
3.4 实践操作1.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一些简单的排序问题进行解决;2.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总结经验;3.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合作精神,培养团队意识。
四、教学评价4.1 测试评价1.设计一份测试题,测评学生对算法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思想、常见算法等方面的掌握情况;2.给出具体的分值和评分标准。
4.2 成果展示1.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针对一些复杂实际问题进行算法设计和实现;2.要求学生用合适的方式进行成果展示和说明;3.通过成果展示,评价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算法设计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基本掌握了算法的定义、算法设计的基本流程和常见算法的实现方法。
高中数学《算法初步》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
高中数学《算法初步》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理解算法的基本概念,了解算法在数学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掌握算法的基本步骤,能够清晰地描述和分析算法的过程。
3. 学会使用循环结构编写算法,熟练掌握基本的编程技巧。
4.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算法的基本概念:算法、输入、输出、步骤2. 算法的基本步骤:排序、查找、乘法口诀、求解一元二次方程3. 循环结构:for循环、while循环、do-while循环4. 实际问题求解:编写算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计算器、购物清单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算法的基本概念、基本步骤和循环结构。
2. 难点:循环结构的嵌套使用和复杂问题的算法设计。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算法。
2. 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算法的过程和效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引导学生通过编程实践,巩固算法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算法的基本概念,学习算法的输入、输出、步骤。
2. 第二课时:学习算法的基本步骤,掌握排序、查找、乘法口诀、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等基本算法。
3. 第三课时:学习循环结构,掌握for循环、while循环、do-while循环的用法。
4. 第四课时:运用所学算法解决实际问题,编写算法程序。
5. 第五课时:进行课堂讨论,分享算法解决问题的经验,进行算法设计的交流和探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算法例子,如计算购物找零、制定旅行计划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算法的概念。
2. 新课导入:介绍算法的定义、特点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算法在数学和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3. 案例分析:分析排序、查找等基本算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理解算法的基本步骤和原理。
4. 编程实践:让学生动手编写简单的算法程序,如排序算法、查找算法等,加深对算法概念的理解。
新课程人教A版必修3第一章《算法初步》全部教案-8
1.1.2 程序框图(第二、三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序框图的概念;会用通用的图形符号表示算法,掌握算法的三个基本逻辑结构;掌握画程序框图的基本规则,能正确画出程序框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通过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灵活、正确地画程序框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使我们对程序框图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掌握算法语言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明确程序框图的基本要求;认识到学习程序框图是我们学习计算机的一个基本步骤,也是我们学习计算机语言的必经之路。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是程序框图的基本概念、基本图形符号和3种基本逻辑结构,难点是能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正确地画出程序框图。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1、通过上节学习我们知道,算法就是解决问题的步骤,在我们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时候,首先我们要设计计算机程序,在设计计算机程序时我们首先要画出程序运行的流程图,使整个程序的执行过程直观化,使抽象的问题就得十分清晰和具体。
有了这个流程图,再去设计程序就有了依据,从而就可以把整个程序用机器语言表述出来,因此程序框图是我们设计程序的基本和开端。
2、我们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首先要弄清各种图形符号的意义,明确每个图形符号的使用环境,图形符号间的联结方式。
例如“起止框”只能出现在整个流程图的首尾,它表示程序的开始或结束,其他图形符号也是如此,它们都有各自的使用环境和作用,这是我们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必须要注意的一个方面。
另外,在我们描述算法或画程序框图时,必须遵循一定的逻辑结构,事实证明,无论如何复杂的问题,我们在设计它们的算法时,只需用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和循环结构这三种基本逻辑就可以了,因此我们必须掌握并正确地运用这三种基本逻辑结构。
3、教学用具:电脑,计算器,图形计算器四、教学设想:1、创设情境:算法可以用自然语言来描述,但为了使算法的程序或步骤表达得更为直观,我们更经常地用图形方式来表示它。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A版必修三优秀教案第一章+算法初步名师优秀教案
3、通过教科书里了解更多的有关数学的知识,体会数学是人类在长期生活和劳动中逐渐形成的方法、理论,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体会数学与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息息相关。
(4)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以直线为对称轴,顶点坐标为(,)的抛物线。(开口方向和大小由a来决定)
如果圆的半径为Leabharlann ,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则(5)二次函数的图象与y=ax2的图象的关系:
B、当a<0时
人教版高中数学A版必修三优秀教案(第一章算法初步)
(2)相切:直线和圆有惟一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切,这时直线叫做圆的切线,惟一的公共点做切点.
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10、做好培优扶差工作,提高数学及格率,力争使及格率达95%。
5、能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 第一章 算法初步教案 (教师用) 新人教A版必修3
新人教A版数学必修3全套教案第一章算法初步一、课标要求:1、本章的课标要求包括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基本算法语句,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教学中的算法案例,体会中国古代数学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
2、算法就是解决问题的步骤,算法也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需要算法,在日常生活中做任何事情也都有算法,当然我们更关心的是计算机的算法,计算机可以解决多类信息处理问题,但人们必须事先用计算机熟悉的语言,也就是计算能够理解的语言(即程序设计语言)来详细描述解决问题的步骤,即首先设计程序,对稍复杂一些的问题,直接写出解决该问题的程序是困难的,因此,我们要首先研究解决问题的算法,再把算法转化为程序,所以算法设计是使用计算机解决具体问题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3、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与步骤的分析(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等问题),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
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理解并掌握几种基本的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
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
4、本章的重点是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过通过设计程序框图解决问题的过程。
点是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理解三种基本逻辑结构,经历将具体问题的程序框图转化为程序语句的过程,理解几种基本的算法语句。
二、编写意图与特色:算法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科学的重要基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算法在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日益融入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算法思想已经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数学素养。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古代数学中蕴涵了丰富的算法思想。
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在义务教育阶段初步感受算法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对具体数学实例的分析,体验程序框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学习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以及算法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 第一章 算法初步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3
第一章算法初步1.1算法与程序框图第一课时算法的概念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体会算法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与主要特点;2.能按步骤用自然语言写出简单问题的算法过程;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教学重点将问题的解决过程用自然语言表示为算法过程.教学难点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教学过程一.序言算法不仅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理论和技术的核心.在现代社会里,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打字、画卡通画、处理数据,计算机几乎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所有领域.那么,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算法的学习是一个开始.同时,算法有利于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在以前的学习中,虽然没有出现算法这个名词,但实际上在数学教学中已经渗透了大量的算法思想,如四则运算的过程、求解方程的步骤等等,完成这些工作都需要一系列程序化的步骤,这就是算法的思想.二、数学运用 1.算法描述举例例1.给出求1+2+3+4+5的一个算法. 解: 算法1 按照逐一相加的程序进行. 第一步:计算1+2,得到3;第二步:将第一步中的运算结果3与3相加,得到6; 第三步:将第二步中的运算结果6与4相加,得到10; 第四步:将第三步中的运算结果10与5相加,得到15.算法2 运用公式123n ++++=2)1(+n n 直接计算.第一步:取=5;第二步:计算()21+n n ;第三步:输出运算结果.说明:一个问题的算法可能不唯一 例2.给出求解方程组274511x y x y +=⎧⎨+=⎩的一个算法.分析:解线性方程组的常用方法是加减消元法和代入消元法,这两种方法没有本质的差别,为了适用于解一般的线性方程组,以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我们用高斯消元法(即先将方程组化为一个三角形方程组,在通过回代过程求出方程组的解)解线性方程组.解:用消元法解这个方程组,步骤是:第一步:方程①不动,将方程②中的系数除以方程①中的系数,得到乘数422m ==;第二步:方程②减去乘以方程①,消去方程②中的项,得到2733x y y +=⎧⎨=-⎩; 第三步:将上面的方程组自下而上回代求解,得到1y =-,4x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41x y =⎧⎨=-⎩2、算法概念算法:在数学中,算法通常是指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个或一类问题的明确和有限的步骤。
高中数学《算法初步》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
高中数学《算法初步》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理解算法的基本概念,了解算法的特点和作用。
2. 掌握算法的基本步骤,能够正确写出简单的算法。
3. 学会分析算法的效率,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编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算法的基本概念:算法、输入、输出、步骤。
2. 算法的基本步骤: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3. 算法分析: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
4. 简单的算法实例:求和、求积、排序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算法的基本概念、基本步骤、算法分析。
2. 难点:算法分析中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出算法需求。
2. 使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算法实例讲解算法的实现过程。
3. 利用编程工具,让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算法的理解。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算法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算法的基本概念、基本步骤和算法分析的方法。
3. 实例演示:给出一个简单的算法实例,演示算法的实现过程。
4. 练习:让学生动手编写简单的算法,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在学习过程中,穿插一些练习题,以检查学生对算法基本概念和步骤的理解。
2.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个算法实例,评估学生在合作中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编程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检验学生对算法的掌握程度。
4. 期中期末考试:设置有关算法初步的试题,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新人教A版必修《高中数学》。
2. 多媒体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3. 编程工具:为学生提供编程环境,如Python、C++等。
4. 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在线学习资源,如视频教程、练习题库等。
高中数学《算法初步》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
高中数学《算法初步》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所使用的教材为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教材,内容涉及算法初步。
算法初步是高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算法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
通过学习算法初步,学生能够理解算法的本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算法的概念、特点和表示方法。
2. 掌握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如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和循环结构。
3. 能够分析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算法解决问题。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算法的概念、特点和表示方法。
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
设计简单算法解决问题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算法的设计和分析。
循环结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认识算法的重要性。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
3. 利用编程实践,培养学生设计算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采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算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什么是算法?算法有什么特点?2. 讲解算法的基本概念:解释算法的定义,强调算法是解决问题的一系列步骤。
阐述算法的特点,如确定性、有穷性和可行性。
3. 学习算法表示方法:介绍算法的图形表示和伪代码表示。
举例说明不同表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4. 掌握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按照一定的顺序执行步骤。
条件结构:根据条件选择不同的执行路径。
循环结构:重复执行某些步骤直到满足条件。
5. 设计简单算法解决问题:分析实际问题,如计算Fibonacci 数列的前n项和。
引导学生设计算法,并利用编程工具实现。
6. 课堂小结:强调算法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设计一个简单的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
高中数学 第一章 算法初步 教案新 新人教A版必修3
算法教学内容:一、基本要求内容与要求1.算法初步(约12课时)(1)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①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如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等问题),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
②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通过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如三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等问题),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
(2)基本算法语句③经历将具体问题的程序框图转化为程序语句的过程,理解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
(3)④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体会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
何谓经历?了解——经历——理解——掌握——运用——灵活运用说明与建议1.算法是高中数学课程中新内容,其思想是非常重要的,但并不神秘。
例如,运用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求最大公因数等的过程就是算法。
本模块中的算法内容是将数学中的算法与计算机技术建立联系,形式化地表示算法,在条件允许的学校,使其能在计算机上实现。
为了有条理地、清晰地表达算法,往往需要将解决问题的过程整理成程序框图;为了能在计算机上实现,还需要将自然语言或程序框图翻译成计算机语言。
本模块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体会算法的思想,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不要将此部分内容简单处理成程序语言的学习和程序设计。
2.算法教学必须通过实例进行,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一些基本逻辑结构和语句。
有条件的学校,应鼓励学生尽可能上机尝试。
3.算法除作为本模块的内容之外,其思想方法应渗透在高中数学课程其他有关内容中,鼓励学生尽可能地运用算法解决相关问题。
不同的程序语言有不同的语言形式。
教材A版中使用的是类语言。
B版使用的是scilab 语言。
算法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科学的重要基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算法在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日益融入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算法思想已经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数学素养。
高中数学: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3全书 教案
第一章 算法初步1.1.1算法的概念一、教学目标:(1)了解算法的含义,体会算法的思想。
(2)能够用自然语言叙述算法。
(3)掌握正确的算法应满足的要求。
(4)会写出解线性方程(组)的算法。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算法的含义、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判断一个数为质数的算法设计。
难点:把自然语言转化为算法语言。
三、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算法这个名词,在中学教科书中并没有出现过,我们在基础教育阶段还没有接触算法概念。
但是我们却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算法,熟悉许多问题的算法。
如做四则运算要先乘除后加减,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算法等。
因此,算法其实是重要的数学对象。
2、讲授新课:例1:写出解二元一次方程组2121x y x y -=-⎧⎨+=⎩①②的算法。
解:第一步,②-①×2得5y=3;③ 第二步,解③得y=3/5;第三步,将y=3/5代入①,得x=1/5思考:对于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说,上述步骤应该怎样进一步完善? 以上思考实际上就是求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111222a x b y c a x b y c +=⎧⎨+=⎩ ①②的解。
解:第一步,②×1a -①×2a ,得12211221(-)y+-=0a b a b a c a c ,③第二步,解③得21221221a c a c y ab a b -=-,第三步,将21221221a c a c y a b a b -=-代入①,得21121221b c b cx a b a b -+=-,算法(algorithm)一词源于算术(algorism),即算术方法,是指一个由已知推求未知的运算过程。
后来,人们把它推广到一般,把进行某一工作的方法和步骤称为算法。
广义地说,算法就是做某一件事的步骤或程序。
在数学中,主要研究计算机能实现的算法,即按照某种机械程序步骤一定可以得到结果的解决问题的程序。
比如解方程的算法、函数求值的算法、作图的算法,等等。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三教案:第1章1-4算法案例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三教案第1章算法初步教学目标:1.理解不定方程的算法中蕴含的数学原理,并能根据这些原理进行2.理解不定方程的算法的方法与步骤.3.能根据算法语句与伪代码语句的知识设计完整的流程图并写出伪代码语句算法程序.4.使学生初步掌握不定方程的算法设计和列举法的基本思想.教学方法:1.通过讲解中国古代的一个有趣的故事的方法引入新知识,可以使学生容易接受,易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教学中利用探索性教学法,可以加深学生对不定方程的算法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实践能力.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观察、比较、归纳、分析等一般科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情境:韩信是秦末汉初的著名军事家.据说有一次汉高祖刘邦在卫士的簇拥下来到练兵场,刘邦问韩信有什么方法,不要逐个报数,就能知道场上的士兵的人数.韩信先令士兵排成3列纵队,结果有2个人多余;接着立即下令将队形改为5列纵队,这一改,又多出3人;随后他又下令改为7列纵队,这次又剩下2人无法成整行.二、学生活动1.同学们想一想,韩信是如何得出正确的人数的?2.类似的问题最早出现在我国的《算经十书》之一的《孙子算经》中原文是:“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答曰:「二十三」”3.孙子算经的作者及确实着作年代均不可考,不过根据考证,着作年代不会在晋朝之後,以这个考证来说上面这种问题的解法,中国人发现得比西方早,所以这个问题的推广及其解法,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中国剩余定理(Chinese Remainder Theorem)在近代抽象代数学中占有一席非常重要的地位;4.该问题的完整的表述,后来经过宋朝数学家秦九韶的推广,又发现了一种算法,叫做“大衍求一术”.在中国还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诀: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七子团圆月正半,除百零五便得知.它的意思是说:将某数(正整数)除以3所得的余数乘以70,除以5所得的余数乘以21,除以7所得的余数乘以15,再将所得的三个积相加,并逐次减去105,减到差小于105为止.所得结果就是某数的最小正整数值.用上面的歌诀来算《孙子算经》中的问题,便得到算式:2×70+3×21+2×15=233,233-105×2=23,即所求物品最少是23件.三、建构教学“孙子问题”相当于求关于,,x y z 的不定方程组的325372m x m y mz =+=+ =+ 的正整数解;设所求的数为m ,根据题意m 应该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①m 被3除后余2,即mod(,3)2m =; ②m 被5除后余3,即mod(,5)3m =; ③m 被7除后余2,即mod(,7)2m =; 用自然语言可以将算法写为:1S 1m ← 2S 1m m ←+3S 如果mod(,3)2m =且mod(,5)3m =且mod(,7)2m =则执行4S ,否则执行2S ;4S 输出m伪代码:1m ← DO1m m ←+Loop Until mod(,3)2m =且mod(,5)3m =且mod(,7)2m = Print m流程图为:四、数学运用例题有3个连续的自然数,其中最小的能被15整除,中间的能被17整除,最大的能被19整除,求满足要求的一组三个连续的自然数.伪代码:思考:以下伪代码是否可行?k←1a←15kWhile Mod(a+1,17)≠0 orMod(a+2,19)≠0k←k+1a←15kEnd WhilePrint a,a+1,a+2五、要点归纳与方法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1.中国数学在世界数学史上的巨大贡献;2.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3.算法的表示及语句的运用.教学目标:1.理解欧几里得辗转相除法的数学原理,并能根据这些原理进行算法分析.2.理解用欧几里得辗转相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与步骤.3.能根据算法语句与流程图的知识设计完整的流程图并写出其伪代码.教学重点:1.理解欧几里得辗转相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与步骤.2.能写出欧几里得辗转相除法的流程图和伪代码.教学难点:1.利用计算机编程来实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2.欧几里得辗转相除法的流程图和伪代码程序.教学方法:1.通过复习小学学过的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引入新知识,可以使学生容易接受,易于理解.2.教学中利用类比教学法,可以加深学生对欧几里得辗转相除法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实践能力.3.通过数学与计算机编程的结合,有利于学生理解构造性数学,并从程序的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严谨,领会数学算法计算机处理的结合方式,初步掌握把数学算法转化成计算机语言的一般步骤,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求最大公约数的知识,你能求出18与30的公约数吗? 我们都是利用找公约数的方法来求最大公约数,如果公约数比较大而且根据我们的观察又不能得到一些公约数,我们又应该怎样求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比如求8251与6105的最大公约数?这就是我们这一堂课所要探讨的内容.二、学生活动解:8251=6105×1+2146显然8251和的2146最大公约数也必是2146的约数,同样6105与2146的公约数也必是8251的约数,所以8251与6105的最大公约数也是6105与2146的最大公约数.6105=2146×2+1813 2146=1813×1+333 1813=333×5+148 333=148×2+37 148=37×4+0则37为8251与6105的最大公约数. 三、建构教学以上我们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就是辗转相除法.也叫欧几里德算法,它是由欧几里德在公元前300年左右首先提出的.利用辗转相除法求最大公约数的步骤如下:第一步:用较大的数m 除以较小的数n 得到一个商0q 和一个余数0r ; 第二步:若00r =,则n 为,m n 的最大公约数;若00r ≠,则用除数n 除以余数0r 得到一个商1q 和一个余数1r ;第三步:若10r =,则1r 为,m n 的最大公约数;若10r ≠,则用除数0r 除以余数1r 得到一个商2q 和一个余数2r ;……依次计算直至0n r =,此时所得到的1n r −即为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四、数学运用利用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的计算算法,图以及BSAIC 大公约数,性,并在计算机上验证自己的结果.(1)辗转相除法的程序框图及程序 程序框图: 伪代码:用较大的数除以较小的数,得到除式r nq m +=)0(n r <≤,直到0=r .五、要点归纳与方法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1.辗转相除法中蕴含的数学原理及算法语言的表示; 2.函数Mod(,)a b 的含义.教学目标:1.了解这种方法是求方程近似解的一般方法,能利用计算器求精确到0.01的实数解.2.理解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算法,进一步理解函数与方程的关系. 3. 能根据算法语句与程序框图的知识设计完整的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流程图并写出其伪代码.4.培养学生利用计算工具的能力.教学重点:1.利用二分法求给定精确度的方法近似解.2.能写出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流程图和伪代码.教学难点:1.利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2.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流程图和伪代码.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在前面一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算法,如不定方程的解、欧几里得辗转相除法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等问题,对算法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下面,我们还将通过一个具体的算法案例,继续体会算法的思想.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二、学生活动x x−−=在区间[1,1.5]内的一个近似解(误差不写出用区间二分法求解方程310超过0.001)的一个算法.(1)算法设计思想:如图,如果估计出方程()0f x=在某区间[,]a b内有一个根*x,就能用二分法搜索求得符合误差限制c的近似解.(2)算法步骤可以表示为: 1S 取[,]a b 的中点20ba x +=,将区间一分为二; 2S 若0()0f x =,则0x 就是方程的根,否则判断根*x 在0x 的左侧还是右侧;若0()()0f a f x >,则*0(,)x x b ∈,以0x 代替a ; 若0()()0f a f x <,则*0(,)x a x ∈,以0x 代替b ;3S 若||a b c −<,计算终止,此时*0x x ≈,否则转1S . 三、建构教学 伪代码1:R ea d a ,b ,c02a bx +←While ||a b c −≥ And 30010x x −−≠ If 3(1)a a −−×300(1)x x −−<0 Then 0b x ← Else 0a x ← End If 02a bx +←End While Print 0x伪代码2:Read ,,a b c0()2a b x +←3()1f a a a ←−−3000()1f x x x ←−−If 0()0f x = Then GoTo 120If 0()()0f a f x < Then 0b x ← Else 0a x ← End IfIf ||a b c −≥ Then GoTo 20 Print 0x二分搜索的过程是一个多次重复的过程,故可以用循环结构来处理(代码1),课本解法是采用GoT o 语句实现的(代码2).四、要点归纳与方法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1.二分法的算法和用伪代码表示该算法; 2.GoT o 语句的使用;3.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分析-画流程图-写伪代码.。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3《一章 算法初步 1.2 基本算法语句 1.2.3 循环语句》优质课教案_6
《循环语句》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而数学教学,则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从而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能力。
二、教材分析●教材内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循环语句》第一课时。
●教材的地位与作业:(1)《循环语句》是程序框图的第二部分内容。
这一部分是在学生掌握了简单的程序框图的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将流程图转化为语言,使循环结构在计算机上实现,使学生对计算机语言有初步认识,另外对再学习较复杂的流程图打下基础,本节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本节对循环语句的学习,是在学生学习了条件语句及输入输出语句等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在接受和运用上就相对容易。
且与计算机英语相结合,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学情分析1、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角度:本节是在学生掌握了条件语句等基本语句的基础上进行,有了一定的知识准备。
但对于循环语句中的循环、计步、停止等,这对学生来说,理解还是有一定难度。
2、学生的学习能力角度: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经验。
已初步具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知识的整合能力、问题的探究能力及思维的严密性上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3、任教班级学生特点角度:我所在的学校是城镇中学,学生来源大多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或留守学生,虽然基础知识薄弱,但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望,能够较好的掌握教材上的内容,但处理抽象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四、教学目标(1)掌握循环语句的功能和格式,能由循环结构写出循环语句,并学会用计算机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转化、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的运用,培养探索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增强表达能力。
(3)在合作学习中形成团体精神,在观察发现中树立探索精神,在上机操作中增强实践意识,在编程成功后体验学习乐趣。
五、重点难点重点:1.由循环结构写出循环语句;2.跟踪变量的变化,理解程序语句执行过程;3.区分for语句和while型语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算法初步
(1)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
1.明确算法的含义,熟悉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顺序、条件和循环,以及基本的算法语句。
2.能熟练运用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秦九韶算法、排序、进位制等典型的算法知识解决同类问题。
(b)过程与方法
在复习旧知识的过程中把知识系统化,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
(c)情态与价值
算法内容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同时也是中国数学课程内容的新特色。
中国古代数学以算法为主要特征,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算法重新焕发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算法进入中学数学课程,既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也是中国古代数学思想在一个新的层次上的复兴,也就成为了中国数学课程的一个新的特色。
(2)教学重难点
重点:算法的基本知识与算法对应的程序框图的设计
难点:与算法对应的程序框图的设计及算法程序的编写
(3)学法与教学用具
学法:利用实例让学生体会基本的算法思想,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对比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程序语言的学习和程序设计,了解数学算法与信息技术上的区别。
通过案例的运用,引导学生体会算法的核心是一般意义上的解决问题策略的具体化。
面临一个问题时,在分析、思考后获得了解决它的基本思路(解题策略),将这种思路具体化、条理化,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画出程序框图,转化为程序语句)。
教学用具:电脑,计算器,图形计算器
(4)教学设想
一.本章的知识结构
二.知识梳理
(1)四种基本的程序框
终端框(起止框)
输入.输出框
处理框
判断框
(2)三种基本逻辑结构
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3)基本算法语句
(一)输入语句
单个变量
多个变量
(二)输出语句
(三)赋值语句
(四)条件语句
IF-THEN-ELSE 格式
当计算机执行上述语句时,首先对IF 后的条件进行判断,如果条件符合,就执行THEN 后的语句1,否则执行ELSE 后的语句2。
其对应的程序框图为:(如上右图)
IF-THEN 格式
IF 条件 THEN
语句
END IF
计算机执行这种形式的条件语句时,也是首先对IF 后的条件进行判断,如果条件符合,就执行THEN 后的语句,如果条件不符合,则直接结束该条件语句,转而执行其他语句。
其对应的程序框图为:(如上右图) (五)循环语句
(1)WHILE 语句
环体或跳出循环体的。
当计算机遇到WHILE 语句时,先判断条件的真假,如果条件符合,就执行WHILE 与WEND 之间的循环体;然后再检查上述条件,如果条件仍符合,再次执行循环体,这个过程反复进行,直到某一次条件不符合为止。
这时,计算机将不执行循环体,直接跳到WEND 语句后,接着执行WEND 之后的语句。
因此,当型循环有时也称为“前测试型”循环。
其对应的程序结构框图为:(如上右图)
(2)UNTIL 语句
其对应的程序结构框图为:(如上右图)
(4)算法案例
案例1 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 案例2 秦九韶算法
案例3 排序法:直接插入排序法与冒泡排序法 案例4 进位制 三.典型例题
例1 写一个算法程序,计算1+2+3+…+n 的值(要求可以输入任意大于1的正自然数)
WHILE 条件
循环体
WEND
DO
循环体
LOOP UNTIL 条件
解:INPUT “n=”;n
i=1
sum=0
WHILE i<=n
sum=sum+i
i=i+1
WEND
PRINT sum
END
思考:在上述程序语句中我们使用了WHILE格式的循环语句,能不能使用UNTIL循环?例2 设计一个程序框图对数字3,1,6,9,8进行排序(利用冒泡排序法)
思考:上述程序框图中哪些是顺序结构?哪些是条件结构?哪些是循环结构?
例3 把十进制数53转化为二进制数.
解:53=1×25+1×24+0×23+1×22+0×21+1×20
=110101(2)
例4 利用辗转相除法求3869与6497的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
解:6497=3869×1+2628
3869=2628×1+1241
2628=1241*2+146
1241=146×8+73
146=73×2+0
所以3869与6497的最大公约数为73
最小公倍数为3869×6497/73=344341
思考:上述计算方法能否设计为程序框图?
练习:P40 A(3) (4)
(5)评价设计
作业:P40 A(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