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票据集中管理模式 全面提升财务公司服务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发展票据集中管理模式全面提升财务公司服务能力当前,在世界经济复苏进程缓慢,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压力加大背景下,国内大型企业集团下辖财务公司如何发挥金融企业优势,帮助实体产业改善财务管理,降低财务成本,增强抗风险能力,创新服务模式,为成员单位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成为财务公司重要发展方向。本文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兵器集团”)下属的兵工财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兵工财务”)为例①,重点探讨创新发展票据集中管理模式,全面提升财务公司服务能力,并通过对票据集中管理的基本模式和运作特点的分析,提出集团公司开展票据集中管理工作的一些建议。

一、我国财务公司票据业务管理相对滞后

据中国企业财务公司协会统计,截至2012年9月底,全国已开业且正常经营的国内大型企业集团下辖财务公司131家,资产总额18886.48亿元,所有者权益达2644.4亿元。财务公司群体已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以自身特有的方式服务于所属集团各产业的发展,积极参与金融市场交易,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典范。财务公司的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不足,与集团实体经济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票据业务就是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兵工财务的情况比较具有代表性:一是票据业务管理手段落后。企业财务部门将持有的票据登记台账记录票据信息,将实物票据存放本部门。这种台账管理方式无法动态反应票据存量变化,在其真伪辨识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容

易发生伪造、变造和克隆案件。同时,实物保管也存在安全隐患。

二是成员单位票据业务较为分散,成本较高。成员单位个性化的购销政策和融资政策决定了票据收入和支付出于分散状态。这种分散体现在:首先,票据收入和支出具有随机性。各单位根据自己的采购和销售计划,随时开出或收到票据,没有整体的票据收支计划;其次,票据签发渠道分散。各成员单位都有自己的合作银行,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开票银行,没有统一的票据签发管理政策;再次,票据业务办理条件参差不齐。各成员单位在与银行开展票据签发和贴现合作时,开票保证金、手续费、贴现利率等政策差别较大,难以取得银行统一的优惠政策。分散的票据业务虽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成员单位“各自为战”直接造成了集团整体票据业务成本高居不下,成员单位报表反映的开票保证金长期保持在30亿元以上,无法实现资金归集。银行渠道的多元化,也对集团合作银行集中管理和资金集中管理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三是财务公司开展的票据业务具有局限性。财务公司现行的票据业务是以军品采购和生产为基础,将支付、结算、融资等功能融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手段,是对成员单位票据业务的适度集中。财务公司的票据业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第一,票据业务集中在系统内成员单位之间,系统外支付规模较小。票据业务是财务公司拓展服务范围最有利的手段之一,将票据支付到系统外是支持成员单位采购支付的最好方式,体现了财务公司的服务能力。现阶段,仅有个别成员单位对外支付时采用财务公司商票,规模较

小。第二,财务公司签发的保贴商票信誉度较低,杠杆率低。经过财务公司审核签发的商票都由公司保证贴现有利于提升企业签发

商票的信誉,但与银行保证相比,信誉度偏低,流动性不高。全部商票都由财务公司保贴,杠杆率较低,不利于放大财务公司信用,做大服务规模。第三,票据融资操作市场化水平偏低。比如,政策不灵活。财务公司票据贴现利率按照固定的半年期贷款利率下浮10%执行,这与票据贴现利率市场化现状相悖,难以适应市场变化,持续稳定为企业提供贴现服务。再如,渠道不通畅。从票据融入角度来看,只要是公司保贴的商票都有可能以贴现的方式进来,但票据融出渠道不畅,没有形成规模和相对稳定的交易对手,难以有效支持票据融入,取得票据业务的均衡发展。当然就兵工财务本身而言,还有第四个特点,票据业务主要支持军品采购和生产,规模受限。集团公司军品保持稳定,民品比例越来越大,票据业务仅定位为军品服务,难以满足集团发展需要,自身服务规模也受到限制。

二、实施票据业务集中管理是财务公司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

经过多年的积淀,我国票据业务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已成为企业间支付结算的重要工具,票据贴现规模也屡创新高,占全部贷款融资规模的20%以上。2009年,人民银行又成功推出电子汇票系统,进一步推动了票据交易的繁荣和发展。票据的快速发展既为实施票据集中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也对财务公司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第一,票据业务的未来发展为票据集中管理创造条件。一是推

出融资性票据。《票据法》规定了票据签发和流转要基于真实的贸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票据的流通。据了解,《票据法》有可能在下一次的修改中取消此项规定,取而代之的是增加融资性票据的规定。融资性票据将会基于企业信用,会极大地推动票据的流通。届时,票据集中管理工作将会更加顺畅,取得更好的实施效果。二是票据交易市场更加完善。票据交易市场是指贴现、转贴现、再贴现等融资市场。贴现利率、转贴现利率由市场自主确定,这就使其成为货币市场交易的一种工具和商品。目前,在银行间存在线上和线下两个票据转贴市场,价格随行就市。随着电子票据的不断推广和普及,票据转贴市场的线上交易规模将逐步扩大。财务公司除了参与线下交易外,还可以参与到线上交易中,扩大交易对手数量,获取更好地收益。同时,随着票据市场不断成熟和完善,票据业务利率市场化水平也将不断提高,财务公司票据业务参与市场交易,将经受市场化的考验,有利于形成倒逼机制,加强票据集中管理的内部控制,防范风险。三是票据证券化的发展。票据具有证券功能,票据资产存在证券化的可能性。资产证券化从2005年开始试点,2008年金融危机后停滞。2012年上半年,人行重启了资产证券化业务,这为票据资产证券化提供了契机。票据资产证券化将为票据集中管理打通一个有利的票据进出渠道,为实现票据业务平衡,降低风险提供保障。票据证券化也可以使商业汇票市场成为企业、银行之间融通资金的重要平台,可能发展成为公众投资工具。

第二,财务公司强化服务功能必然要求实施票据集中管理。票据是财务公司的重要资产之一,同货币资金相比,票据管理是凸显财务公司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现阶段,大多数财务公司已搭建完成资金集中管理框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资金集中度达到或超过国资委的考核要求。许多财务公司为提升和强化服务功能,为集团成员单位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撑,资金管理开始向精细化、创新化发展。作为资金集中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票据管理是资金管理精细化、创新化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票据集中管理也就成为财务公司的必然选择。

第三,监管部门为票据集中管理创造宽松环境。监管部门给财务公司创新票据集中管理的模式提供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鼓励财务公司通过摸索适合自身特点的管理模式,来进一步提高资金集中度,扩大资金规模,增强抗风险能力。

三、实施票据集中管理的四种创新模式

票据集中管理是顺应票据业务发展和企业集团精细化管理的必然选择。实践中,不同的管理要求和目的,实施的管理模式也不同。按照实现的票据功能划分,票据集中管理有4种模式:一是“托管”模式。托管模式是最基本的票据集中管理模式,目标是集中管理集团成员单位库存票据,减少成员单位票据日常管理的压力,降低实物票据风险。主要做法是:1、成员单位收到实物票据,对票据背书后定期递送至财务公司托管,同时在财务公司票据系统客户端进行登记。2、财务公司对成员单位托管的实物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