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总论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经络总论 ppt课件
手足三阴经四肢内侧 躯干
PPT课件
太阴经在前 厥阴经在中 少阴经在后
10
十二经脉表里属络关系
手太阴肺经(里)<——> 手阳明大肠经(表) 足阳明胃经(表)<——> 足太阴脾经(里) 手少阴心经(里)<——> 手太阳小肠经(表) 足太阳膀胱经(表)<——> 足少阴肾经(里) 手厥阴心包经(里)<——> 手少阳三焦(表) 足少阳胆经(表)<——> 足厥阴肝经(里)
十二经脉的主要特点
1、有阴阳表里的配合关系,共6组。 2、经脉与脏腑直接联系。 3、有比较完整的病候记载。 4、有五行属性。 5、均有本经自己的腧穴。
PPT课件
15
PPT课件
11
十二经脉衔接、流注表
手太阴肺经——>(食指端交接)手阳明大肠 经——>(鼻旁交接)足阳明胃经——>(足 大趾内端交接)足太阴脾经——>(心中交接) 手少阴心经——>(手小指端交接)手太阳小 肠经——>(目内眦交接)足太阳膀胱经—— >(足小趾端交接)足少阴肾经——>(胸中 交接)手厥阴心包经——>(无名指端交接) 手少阳三焦经——>(目外眦交接)足少阳胆 经——>(足大趾外端交接)足厥阴肝经—— >(肺内交接)——>手太阴肺经……
一、经络的概念
PPT课件
1
经络的概念
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 包括经脉和络脉 “经”,经脉是经络 系统的主干; “络”,络脉是经脉 别出的分支。
PPT课件
2
经络的作用
1、正常:运行气血,联系内在脏腑和外在 肢体。 《灵枢· 海论》说:“夫十二经脉者, 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 2、疾病:是病邪传注的途径。(表 里, 浅 深)
《针灸学》经络总论概述 PPT课件
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 也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
十二皮部的分布如何? 十二皮部的分布区域,是以十二经脉体表的分布范 围为依据的,也就是十二经脉在皮肤上的分属部分。
医学课件
35
十二皮部分布图示
医学课件
36
十二皮部的分布规律及功能作用
分布规律 “以经脉为纪”
面状分布;布于体表,不入内脏,与络脉 (浮络)关系密切。
脑为髓海
膻中为气海 胃为水谷之海 冲脉为十二经之海 (血海)
头气有街
胸中有街
头
胸
腹气有街
腹
医学课件
42
第三节
经络的作用和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医学课件 43
一、经络的作用 (一)联系脏腑、沟通内外 (二)运行气血、营养全身 (三)抗御病邪、保卫机体
医学课件
44
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一)说明病理变化 (二)指导辨证归经 (三)指导针灸治疗
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
在体内,十二经脉除与六脏六腑有特定配属关 系外,还与相关脏腑发生联系; 在头身,十二经脉还与其循行分布部位的组织 器官有着密切的联络。 临床上辨证分经、循经取穴,均以此为依据。 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详见表1—2。
医学课件
13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人体的气血运行方向是一致的, 有着按手足、阴阳划分的规律性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是:
医学课件
8
十二经脉的名称
1. 阴阳属性 阴——脏、内侧 阳——腑、外侧 消长 三阴 太阴—— 前 ——阳明 三阳 (内侧) 厥阴——中(侧)——少阳 (外侧) 里 少阴—— 后 ——太阳 表
2. 脏腑隶属 脏—阴经 腑—阳经 3. 手足循行 手—上肢 足—下肢
10经络总论
命门(目)之上l寸 耳后上角下外眦
颜下合钳上 腋内动脉
背俞 腋下3寸
相应腧穴 睛明 听会 人迎
肾俞、廉 泉 肝俞
脾俞、廉 泉 攒竹
丝竹空 迎香 中府 心俞 天池
三、气街
气街是经气聚集运行的共同通路。《灵枢· 卫气》:“请言气街:胸气有街,腹气有街 ,头气有街,胫气有街。”
气街具有横向为主、上下分部、紧邻脏腑、 前后相连的特点,横贯脏腑经络,纵分头、 胸、腹、胫是其核心内容。气街理论又从另 一角度阐述了经气运行的规律,
经脉 太阳 阳明 少阳 太阴 少阴 厥阴
足三阴三阳根结
根(井穴) 至阴 厉兑 窍阴 隐白 涌泉 大敦
结 命门(目)--睛明 颡大(钳耳)—头维 窗笼(耳)—听会 太仓(胃)—中脘
廉泉 玉英(玉堂)、膻中
十二经脉
足太阳 足少阳 足阳明 足少阴
足厥阴 足太阴
本十二经脉标本
标
部位
相应腧穴
部位
跟以上5寸中
经络学说
就是研究阐述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 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 脏腑相互关系的一门学说。
经气
经气,就是经络中运行之气。
二、关于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 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 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 络脉和难以计数的浮络、孙络等。
经络系统组成示意图
手太阴经筋
• (四肢部)大指上, 鱼后,寸口外侧, 肘中,腋下。
• (躯干)缺盆、肩 前、胸里、膈、季 肋
十二经筋表
(六)十二皮部
十二皮部(twelve cutaneous regions)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 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的之气散 布之所在。
《经络总论》课件
络系统。
3
经Hale Waihona Puke 的分支经络在其循行过程中,会不断地分支末梢, 这些分支穴位称之为“络穴”,也包括“孔穴”、 “会穴”等。
经络的特点
难以可视
经络不同于大多数器官、组织和系 统,无法使用肉眼或常规医学检查 方法进行观察。
系统复杂
功能独立
经络是一个复杂而密集的网状系统, 它可以穿越全身各种不同的组织和 器官。
学习经络总论的建议
学习经络之前,先了解中医基础理 论及中医治疗常用手法和操作技巧。 并结合富有特点的动静脉形态图将 会更容易理解经络。
经络系统是一个独立的、自我调节 的系统,其以内在的方式调节了人 体各器官的运作,保障了整个生物 体的正常运作。
经络与中医学
1 经络与病理
中医学认为疾病是气血失调的结果,因此对于许多疾病而言,调节经络的功能是非常关 键的。
2 经络与治疗
通过刺激经络,调节气血运行,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缓解疼痛、增加免疫力的效果。
经络的循行规律
经络的循行是由脏腑器官的气化 运化而来的,通过认识其循行规 律,可以多方面维护身体健康。
结束语
经络总论的意义
《经络总论》是中医学的重要经典 之一,其对经络的解说和分析对于 中医学理论的发展至关重要。
经络总论的现实应用
在现代社会,很多疾病都源于生活 中的不良习惯。学习经络总论,可 以帮助预防以及治疗相关的疾病。
3 经络在中医医疗中的应用
在中医治疗中,常用的针灸、推拿、拔罐等方法,都是通过调节经络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的。
其他知识点
经络的对应脏腑
经络与人体脏腑之间存在着密切 的联系。通过理解经络和脏腑之 间的连接关系,可以更好地护理 自己的身体。
2024版《中医基础理论经络》ppt课件完整版
刮痧 通过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从而起 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热解表、行气止痛、健脾和胃 等作用。
注意事项 艾灸和刮痧等操作前需了解患者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 部位和方法,注意防止烫伤和感染。同时,对于孕妇、心 脏病患者等特殊人群需谨慎操作。
19
05
临床应用举例与案例分析
2024/1/28
气血流通原理
中医认为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源泉,经络则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气血 在经络中运行,周而复始,如环无端,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当经络气 血运行不畅时,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2024/1/28
6
02
经络与脏腑关系探讨
2024/1/28
7
脏腑功能在经络中体现
2024/1/28
脏腑功能通过经络实现相互联系
小儿消化不良
通过经络刺激,调整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改善小儿营养不良。
2024/1/28
产后缺乳
依据经络理论,采用针灸、推拿等方法,刺激乳腺分泌,增加乳汁 量。
22
运动损伤康复中经络应用
肌肉拉伤
运用经络穴位按摩或针灸,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肌肉修复。
韧带扭伤
通过经络治疗,调整关节稳定性,促进韧带修复,缓解疼痛和肿胀。
《中医基础理完论整经版络》ppt课件
2024/1/28
1
目录
2024/1/28
• 经络概述与基本概念 • 经络与脏腑关系探讨 • 常见穴位分类及其功能解析 • 针灸、拔罐等操作方法介绍 • 临床应用举例与案例分析 • 现代科技在经络研究中应用前景展望
2
01
经络概述与基本概念
2024/1/28
3
经络定义及作用
注意事项 艾灸和刮痧等操作前需了解患者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 部位和方法,注意防止烫伤和感染。同时,对于孕妇、心 脏病患者等特殊人群需谨慎操作。
19
05
临床应用举例与案例分析
2024/1/28
气血流通原理
中医认为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源泉,经络则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气血 在经络中运行,周而复始,如环无端,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当经络气 血运行不畅时,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2024/1/28
6
02
经络与脏腑关系探讨
2024/1/28
7
脏腑功能在经络中体现
2024/1/28
脏腑功能通过经络实现相互联系
小儿消化不良
通过经络刺激,调整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改善小儿营养不良。
2024/1/28
产后缺乳
依据经络理论,采用针灸、推拿等方法,刺激乳腺分泌,增加乳汁 量。
22
运动损伤康复中经络应用
肌肉拉伤
运用经络穴位按摩或针灸,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肌肉修复。
韧带扭伤
通过经络治疗,调整关节稳定性,促进韧带修复,缓解疼痛和肿胀。
《中医基础理完论整经版络》ppt课件
2024/1/28
1
目录
2024/1/28
• 经络概述与基本概念 • 经络与脏腑关系探讨 • 常见穴位分类及其功能解析 • 针灸、拔罐等操作方法介绍 • 临床应用举例与案例分析 • 现代科技在经络研究中应用前景展望
2
01
经络概述与基本概念
2024/1/28
3
经络定义及作用
常小荣针灸学经络总论讲课PPT
阳明在前 少阳在中 太阳在后
太阴在前 厥阴在中 少阴在后
至内踝上8寸处
手
大肠 三焦 小肠
阳明 少阳 太阳
前 太阴 中 厥阴 后 少阴
肺 心包 心
足
胃
阳明
前 太阴
脾
胆
少阳
中 厥阴
肝
膀胱
太阳
后 少阴
肾
4.十二经脉表里属络关系
十二经脉“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 在体内与脏腑有明确的属络关系。
阴经属脏络腑主里 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 足太阴脾经属脾络胃 手少阴心经属心系络小肠 足少阴肾经属肾络膀胱 手少阳三焦经属三焦络心包
4.传导感应,调整虚实 当经络或内脏机能失调时,通过针灸等刺激体表的一定穴位,经络
可以将其治疗性刺激传导到有关的部位和脏腑,以发挥其调节人体脏腑 气血的功能,从而使阴阳平复,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诊断方面 (1)经络辨证 当经络营内卫外的机能发生障碍时,可在其相应的
经脉循行部位,或相应部位出现各种病证。 如寒邪犯肺——咳嗽、胸痛----手太阴肺经病症 内脏有病可在相应的官窍上反映出来: 如肾病腰痛,心火上炎导致口舌生疮,肝火升腾两目赤红等。
十二经脉和任脉、督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总计15条, 称为十五络脉,分别以其所别出处的腧穴命名。
1.十五络脉分布概况 (1)十二经脉的络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本经络穴分出后,均走向其相 表里的经脉; (2)任脉的络脉,从胸骨剑突下鸠尾分出后,散布于腹部; (3)督脉的络脉,从尾骨下长强分出后,散布于头部,并走向背部两侧 的足太阳经; (4)脾之大络,出于腋下大包穴,散布于胸胁部。
6.阳维脉:起于足跗外侧,并足少阳经上行,至项后会于督脉,具有维 系全身阳经的作用
《经络总论》课件
总结词
经络系统具有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运行气血、调节阴阳等功能,对人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详细描述
经络系统通过联络脏腑、沟通内外的作用,能够调节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同时,经络系统能够运 行气血,调节阴阳平衡,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如果经络系统出现异常,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因此保持经络通畅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经络系统在医学中的发展前景
随着现代医学对经络系统的深入 研究,经络系统在医学中的应用
前景越来越广阔。
经络系统在疾病诊断、治疗和预 防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尤其 在慢性病、疑难杂症等领域具有
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 ,经络系统作为一种自然疗法, 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THANKS
02
经络系统的历史与发 展
经络系统的起源
古代中医典籍记载
经络系统最早可追溯到《黄帝内 经》,其中详细描述了经络的分 布、功能和作用机制。
实践经验总结
古代医家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 逐渐认识到经络在人体中的重要 地位,并总结出了一系列与经络 相关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经络系统的发展历程
秦汉时期
经络理论逐渐形成,并得到了初步的 发展和应用。
十二经脉具有运行气血、沟通内外的作用,是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重要基础 。
十二经脉的命名依据是手足、阴阳和脏腑,通过经络的相互连接,形成了一个完整 的经络系统。
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是十二经脉之外的重要经络 ,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 维脉、阴维脉、阳跷脉、阴跷脉。
奇经八脉在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具 有重要的地位,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和 疑难杂症的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经络总论》ppt 课件
contents
经络系统具有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运行气血、调节阴阳等功能,对人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详细描述
经络系统通过联络脏腑、沟通内外的作用,能够调节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同时,经络系统能够运 行气血,调节阴阳平衡,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如果经络系统出现异常,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因此保持经络通畅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经络系统在医学中的发展前景
随着现代医学对经络系统的深入 研究,经络系统在医学中的应用
前景越来越广阔。
经络系统在疾病诊断、治疗和预 防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尤其 在慢性病、疑难杂症等领域具有
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 ,经络系统作为一种自然疗法, 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THANKS
02
经络系统的历史与发 展
经络系统的起源
古代中医典籍记载
经络系统最早可追溯到《黄帝内 经》,其中详细描述了经络的分 布、功能和作用机制。
实践经验总结
古代医家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 逐渐认识到经络在人体中的重要 地位,并总结出了一系列与经络 相关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经络系统的发展历程
秦汉时期
经络理论逐渐形成,并得到了初步的 发展和应用。
十二经脉具有运行气血、沟通内外的作用,是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重要基础 。
十二经脉的命名依据是手足、阴阳和脏腑,通过经络的相互连接,形成了一个完整 的经络系统。
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是十二经脉之外的重要经络 ,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 维脉、阴维脉、阳跷脉、阴跷脉。
奇经八脉在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具 有重要的地位,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和 疑难杂症的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经络总论》ppt 课件
contents
中医护理学第三章-经络-PPT
一、经络学说概论
一、经络学说概论
一、经络学说概论
右心经皮脂腺痣
左肝经扁平苔癣
右膀胱经神经性皮炎
一、经络学说概论
((一一))经络经的络含的义含义 何为经?何脏腑肢节 沟通上下内外
的通路。
一、经络学说概论
((一二))经络经的络含学义说的主要内容 何为经?何为络?何为经络?
经络是
运行全身气血 联络脏腑肢节 沟通上下内外
的通路。
一、经络学说概论
经脉与络脉的区别
• 附属三院 舒涛
• 附属三院 舒涛
• 附属三院 舒涛
• 附属三院 舒涛
• 附属三院 舒涛
• 附属三院 舒涛
• 附属三院 舒涛
• 附属三院 舒涛
• 附属三院 舒涛
• 附属三院 舒涛
• 附属三院 舒涛
• 附属三院 舒涛
一、经络学说概论
一、经络学说概论
右心经皮脂腺痣
左肝经扁平苔癣
右膀胱经神经性皮炎
一、经络学说概论
((一一))经络经的络含的义含义 何为经?何脏腑肢节 沟通上下内外
的通路。
一、经络学说概论
((一二))经络经的络含学义说的主要内容 何为经?何为络?何为经络?
经络是
运行全身气血 联络脏腑肢节 沟通上下内外
的通路。
一、经络学说概论
经脉与络脉的区别
• 附属三院 舒涛
• 附属三院 舒涛
• 附属三院 舒涛
• 附属三院 舒涛
• 附属三院 舒涛
• 附属三院 舒涛
• 附属三院 舒涛
• 附属三院 舒涛
• 附属三院 舒涛
• 附属三院 舒涛
• 附属三院 舒涛
• 附属三院 舒涛
中医---经络ppt课件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指导针灸治疗
• 腧穴的选取——循经取穴 《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 针灸方法的选用
针灸、按摩、刺血、拔罐、刮痧 • 预防疾病 灸足三里、按摩大椎、灸关元
第二节 腧穴
概念: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腧 —— 通 “输”—— 输注、转输 穴 —— 孔隙——经气所居之处
中医 经络
一 、经络概论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 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
经:路径 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
——主干,深,里(经络的主体部分)
络:网络 络脉——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分支,浅,表。
经脉与络脉的比较
经络系统的基本组成
脏腑 (五官九窍)
足阳明等有联系
故称“十二经之海”
小腿内侧,并足太阴、厥阴上行至咽喉合于任脉 调节六阴经经气
阳维脉• 足跗外侧,并足少阳经上行,至颈后会合于督脉。 调节六阳经经气
阴跷脉 足跟内侧,伴足少阴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阳跷 脉会合
调节肢体运动,司 阳跷脉 足跟外侧,伴足太阳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阴跷 眼睑开合
脉会合
别名 节、会、气穴、气府、骨空等——《内经》; 孔穴——《针灸甲乙经》; 穴道——《太平圣惠方》; 腧穴——通称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穴位——俗称
腧穴与经络、脏腑
生理 脏腑化生气血,通过经络运行,输注气血到
腧穴 病理
脏腑气血异常变化通过经络反映于相应的腧 穴部位,疾病的反应点 治疗
刺激腧穴可调理经络气血从而对相应脏腑的 功能活动进行调整,针灸的施治之处
“阿是”的称谓,最早见于唐代《千金方》。
针灸学课件:第一章 经络总论
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皮肤的部位。 是机体的卫外屏障,有保卫机体、抗御外邪
的作用。
第四节 经络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经络的作用: 联络内外,网络全身 通行气血,协调阴阳 抗御病邪,反映病症 传导感应,调整虚实
经络的临床应用
诊断方面 病变时,经络成为传递病邪和反映病变信息的通路。 经络可作为辨别病位和证候,以及诊断某些疾病的 依据之一。
四、简便取穴法
列缺
风市
针灸学
绪言
针灸学的概念及内容
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经络腧穴理论为基 础,运用针刺、艾灸及其他作用于腧穴的方 法,用以防治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包括以下三部分: 经络腧穴 刺灸方法 针灸治疗
砭,以石刺病
骨针、竹针、陶针、 铜针、铁针、金针、 银针
艾叶 艾条 艾灸
上篇 经络腧穴
第一章 经络总论
活动的标志
指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着活动而出现的 空隙、凹陷、皱纹、尖端等。
即需要采取相应的活动姿势才会出现的标志,如在耳 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微张口呈凹陷处取听宫。
二、 骨度折量定位法
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 志定出分寸,折量全身 各部的长度和宽度,用 于腧穴定位的方法,又 称骨度分寸定位法。
下合穴
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6个腧穴,称为“下合 穴”,又称“六腑下合穴”。
胃、胆、膀胱的下合穴在其本经,而大肠、小肠 的下合穴同在胃经,三焦的下合穴在膀胱经。
四、俞穴、募穴
俞穴
是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特定穴。 背俞穴全部分布于背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 即后正中
线旁开1.5寸,其上下排列与脏腑位置的高低基本一致。 背俞穴主要依据接近某脏腑的部位来命名,如肺俞、心
浅入深,经气渐盛; “经”穴多位于前臂、胫部,如水流变大畅通无阻,经气盛行; “合”穴多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如江河水流汇合入海,经气充
的作用。
第四节 经络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经络的作用: 联络内外,网络全身 通行气血,协调阴阳 抗御病邪,反映病症 传导感应,调整虚实
经络的临床应用
诊断方面 病变时,经络成为传递病邪和反映病变信息的通路。 经络可作为辨别病位和证候,以及诊断某些疾病的 依据之一。
四、简便取穴法
列缺
风市
针灸学
绪言
针灸学的概念及内容
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经络腧穴理论为基 础,运用针刺、艾灸及其他作用于腧穴的方 法,用以防治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包括以下三部分: 经络腧穴 刺灸方法 针灸治疗
砭,以石刺病
骨针、竹针、陶针、 铜针、铁针、金针、 银针
艾叶 艾条 艾灸
上篇 经络腧穴
第一章 经络总论
活动的标志
指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着活动而出现的 空隙、凹陷、皱纹、尖端等。
即需要采取相应的活动姿势才会出现的标志,如在耳 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微张口呈凹陷处取听宫。
二、 骨度折量定位法
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 志定出分寸,折量全身 各部的长度和宽度,用 于腧穴定位的方法,又 称骨度分寸定位法。
下合穴
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6个腧穴,称为“下合 穴”,又称“六腑下合穴”。
胃、胆、膀胱的下合穴在其本经,而大肠、小肠 的下合穴同在胃经,三焦的下合穴在膀胱经。
四、俞穴、募穴
俞穴
是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特定穴。 背俞穴全部分布于背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 即后正中
线旁开1.5寸,其上下排列与脏腑位置的高低基本一致。 背俞穴主要依据接近某脏腑的部位来命名,如肺俞、心
浅入深,经气渐盛; “经”穴多位于前臂、胫部,如水流变大畅通无阻,经气盛行; “合”穴多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如江河水流汇合入海,经气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课件
21
十五络脉
十五络: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别出一络及脾之大络的总称 作用:1.加强了十二经中表里两经的联系
2.沟通表里两经的经气 3.补充十二经脉循行的不足。
ppt课件
22
十二经别
十二经别
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 支脉。
十二经多从四肢肘膝关节以上的正经别出 (离),经过躯干深入体腔与相关的脏腑联系 (入),在浅入体表上行头项部(出),在头 项部阳经经别合于本经经脉,阴经经别合于其 表里的阳经经脉(合),由此将十二经汇合成 六组,称为“六合”。
调解六阳经经气
足跟内侧,伴足少阴等经上行,至 目内眦与阳跷脉会合
足跟外侧,伴足太阳等经上行,至 目内眦与阴跷脉会合
ppt课件
调解肢体运动、司眼睑开合
20
奇经八脉和十二经脉的区别
脏腑 表里 联系 配偶
所属穴位
循行对称
气血循环 流注
奇经八脉 无
无
除任督二脉 外,均无
不对称
无
十二经脉 有 有
有
左右对称 有
ppt课件
1
经络系统的组成
奇经八脉
十十 二二 经经 别筋
十 二 皮 部
十
二
经 脉
督 脉
任 脉
冲 脉
带 脉
十 五 阴 阳 阴阳 络 跷 跷 维维 脉
脉 脉 脉脉
手三阴
手三阳
足三阴
浮
孙
络
络
足三阳
手手 手
太 阴 肺 经
厥 阴 心 包 经
少 阴 心 经
手手
手
阳少
太
明阳
阳
大三
小
肠焦
肠
经经
经
足阻 足 太厥 少 阴阴 阴 ppt课件 脾 肝 肾 经经 经
表 手阳明大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阳胆经
ppt课件
里 手太阴肺经 手少阴心经 手厥阴心包经 足太阴脾经 足少阴肾经 足厥阴肝经
12
循行走向规律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足三阴经-----从足走胸腹
ppt课件
腰、背、头面正中总督六阳经
调解全身阳经经气,故称“阳 脉之海”
起于胁下,环腰一周,状如束带
约束纵行躯干的诸条经脉
与足少阴经相并上行,环绕口唇且 涵蓄十二经气血,故称“十二
与任、督、足阳明等有联系
经之海”或“血海”
小腿内侧,并足太阴、厥阴上行至 咽喉合于任脉
调解六阴经经气
足跗外侧,并足少阳经上行至项后 会合于督脉
13
交接规律
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 同名的阳经(手)与阳经(足)在头面部交接 相互衔接的阴经(手)与阴经(足)在胸中交接。
ppt课件
14
气血流注次序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 明经胃经→足太阴脾经 → 手少阴心 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 → 手厥阴心包经→手 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 肝经→手太阴肺经
的脏腑关系。
头面躯干
太阳经在后
太阴经在前
手足三阴经
厥阴经在中
四肢内侧
少阴经在后
注上,:太足阴三交阴出经于在厥足阴内之踝前8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躯少干阴在后、至内踝8寸以
ppt课件
11
表里络属关系
原则:阴经属脏主里、阳经属腑主表,一阴一阳形成了脏腑阴阳表里络属关系。
手三阴、三阳 经
足三阴、三阳 经
经络总论
什么是经络、经络学?
经 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指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 通内外、贯穿上下的径路。
“经”,有路径的含义,为直行的主干;“络”,有网络的 含义,为经脉所分出的小支。经络纵横交错,遍布于全身。 经络学说: 阐述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 及其脏腑相互关系的一门学说。
(一)分布:经别主“内”,络脉主“外”。 也就是说,十二经别主要加强表里两经在头和 躯干及脏腑之间的联系;十二络脉则主要沟通 表里两经在四肢部的联系。
(二)走向 :十二经别多数从肘膝以上分出,进 入胸腹腔,出于头而阴经合于阳经,阳经合于 本经。十二络脉则是从肘膝以下分出,走向表 里经,即阴经走向阳经,阳经走向阴经。
ppt课件
5
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是十 二脏腑所属的经脉,故又称“十二 正经”。
ppt课件
6
手 太 陰 肺 經
手
手 少 陰 心 經
厥 陰 心 包 經
ppt课件
7
手
少
手
陽
陽
三
明
焦
大
經
腸
經
手 太 陽 小 腸 經
ppt课件
8
足 太
足 陽
足 少
陽 膀
明 胃
陽 膽
胱
經
經
經
ppt课件
9
足
少
陰
腎
足
經
厥 陰 肝 經
足 太 陰 脾
經
ppt课件
10
十二经脉的命名、循行分布规律、表里络属关 系、循行走向规律、气血流注次序
: 循行分布规律
命名:
由手足、阴阳、
手足三阳经
阳明经在前
脏腑三部分成。手足将十二经脉分
成手六经和足六经;根据阴阳消长, 四肢外侧
又划分为三阴三阳,再配合相属络
少阳经在中
ppt课件
15
十二经脉气血循环流注次序
肺
肝
大肠
胆
胃
三焦
中焦
脾
心包
心
肾
小肠
膀胱
ppt课件
16
奇经八脉
定义: “奇”有“奇特”“奇异”之意,奇经是指与十二经脉 不同的经脉,即别道奇行的经脉,由督脉、任脉、冲脉、带 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共8条,故称奇经八脉。
特点: ①有一定的循行路线
②不直属脏腑
ppt课件
25
(三)主病 十二经别无所属穴位,也无所主病症,其循行路线补充 了经脉所未及,从而扩大了经穴的主治范围。如足太阳经某些输
③无表里关系
④无逐经相接的关系
⑤除任、督脉外无腧穴分布
作用:
①沟通十二经脉的联系
②对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起着渗灌蓄积调节作用
ppt课件
17
ppt课件
18
ppt课件
19
奇经八脉循行分布和功能
脉名 任脉 督脉 带脉 冲脉 阴维脉 阳维脉 阴跷脉 阳跷脉
循行分布概况
功能
腑胸颌下总任六阴经
பைடு நூலகம்
调解全身阴经经气,故称“阴 脉之海”
ppt课件
23
作用:
1.加强了十二经脉的内外联系 2.加强了经脉所属络的脏腑在体腔深部的联系 3.加强了十二经脉对头面的联系 4.补充了十二经脉在体内外循行的不足 5.扩大了手足三阴经穴位的主治范围
ppt课件
24
十二经别和十二络脉的区别? 十二经别和十二络脉部是从十二经脉分出,起 加强表里两经联系的作用。不同点在于:
足足
足
阳少 明阳 胃胆 经经
太 阳 膀 2胱 经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