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桑主题赏析
陌上桑赏析
陌上桑赏析
江水潺潺听。
《陌上桑》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全诗共四句,用简洁的语言表现出作者对生命的深切感受。
原文:
陌上桑,风前李,愿言望夫家。
燕山雪,横江月,意欲沧洲侧。
翻译:
路边的桑树,风中的李花,我期盼着看到我心爱的人的家。
燕山的雪,横在江面的月亮,我想要去追寻蓝色的海岸。
分析:
这首诗用简洁而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
桑树和李花,是描绘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燕山雪和横江月则寄托了诗人追求高远、不甘平庸的思想。
最后一句“意欲沧洲侧”,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许和追求,以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为动力,向更远大的目标出发。
总之,《陌上桑》尽显唐代诗歌的精髓,以简洁的文字和深刻的意境,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和远大未来的向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陌上桑》原文及赏析
《陌上桑》原文及赏析陌上桑》原文及赏析陌上桑陌上桑汉乐府日出东南隅,照我氏楼。
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 “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陌上桑》是一篇立意严肃、笔调诙谐的著名乐府叙事诗。
它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美貌女子名叫罗敷,一日在采桑路上恰巧被一个太守遇上,太守为罗敷美色所动,问她愿不愿意跟随自己回家。
太守原以为凭借自己的权势,这位民间女子一定会爽然允诺。
想不到罗敷非但不领情,还把他着实奚落了一番,使这位堂堂太守碰了一鼻子灰,无趣之极。
这一容与秋胡戏妻的记载有某种相似,或者可以认为《陌上桑》的创作曾经受到了秋胡故事的某些启发。
据《列女传》和《西京杂记》所说:秋胡新婚方三月,即辞家游宦。
三年后锦衣还乡,路上遇一采桑女,见而悦之,进行调戏,遭拒绝。
回到家里,方知刚才那位女子原来是自己妻子。
其妻也明白了真相,对丈夫的不良品性十分怨恨,于是赴沂水而死。
与秋胡故事相比,《陌上桑》容有两处显著不同,一是罗敷乐观、机智的性格,二是作品故事喜剧式的结局,因此,尽管它与秋胡戏妻故事有一定联系,但它又完全是一首独创的作品。
后来有人把两本牵合在一起,如王筠《陌上桑》云:“秋胡始停马,罗敷未满箱。
”作为一种新的创作未尝不可。
又有人用秋胡故事的模式来解说《陌上桑》,认为“罗敷即使君之妻,使君即罗敷之夫”(朱熹)。
陌上桑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陌上桑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陌上桑》是一首古诗,作者不详,出自唐朝。
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描写武牧传
的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放牧的景象。
这首诗诉说的是作者一幅审阅放牧散养的牛羊的场景。
诗中写到,草原上由古
柴疏林将诸山隔断,青山绿水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优美的景色。
白鹿和黑马彼此遊走,梅花、月夜以及牧童循环绕下牛羊大声穿梭,散落在这片草原上,尽情嬉戏,空气清新宜人。
《陌上桑》这首诗写出了作者对他身处放牧之中的自然风光和宁静生活的无限
思量。
他以自然景色来叙述隐情,将植物的灵魂与人的思想表达出来,烘托出了一股浓浓的乡土情怀。
怀古犹惆怅,诗中充满了唏嘘的情怀。
它描绘的青山绿水的古老景象,引起读者对美好过往的物欲和思念。
《陌上桑》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纯粹的情感和智慧,写得淳朴、感性,有凝聚力。
它反映出一种垂危情怀,朴素温柔的情感和诗情畅游的思想感情,点燃了一盏芬芳灯火,将被永远珍藏在人们心中。
汉乐府《陌上桑》艺术美浅析
汉乐府《陌上桑》艺术美浅析[摘要]《陌上桑》是一首汉“乐府”民歌。
这首诗采集于民间歌谣,虽经丈人修饰过,但仍保留了其原来的艺术风格。
本诗旨在歌颂罗敷的勤劳、坚贞与敏慧,鞭挞使君的邪恶、卑劣和愚蠢。
本诗的艺术特色在于:一是现实主义手法与浪漫主义手法相结合;二是正面刻画和侧面刻画相结合;三是把夸张、铺陈,衬托,对话等手法加以综合运用,使罗敷之美更美,使君之丑更丑。
[关键词]汉乐府《陌上桑》艺术美《陌上桑》是一首汉“乐府”民歌。
这首诗采集于民间歌谣,虽经文人修饰过,但仍保留了其原来的艺术风格。
本诗旨在歌颂罗敷的勤劳、坚贞与敏慧,鞭挞使君的邪恶、卑劣和愚蠢。
本诗的艺术特色在于:一是现实主义手法与浪漫主义手法相结合;二是正面刻画和侧面刻画相结合:三是把夸张、铺陈、衬托、对话等手法加以综合运用,使罗敷之美更美,使君之丑更丑。
诗的第一节先写罗敷之美。
诗从写景落笔:红日东升,阳光照到秦氏阁楼,美好的景物对未出场的主人公起烘托作用,让罗敷正面与东升红日、半天朱霞交相辉映,这就使得已经够美的罗敷形象更加晔晔生辉、光彩照人。
全节调动铺陈、烘托、夸张等多种艺术手段,米着意描写罗敷之美;没有直接描写她的容貌身段的美,而是采用服饰之丽、器用之精衬托的手法来显示她的美貌。
光用衬笔还不足以表现她的美丽,于是作者采用了侧面拙写——观者之羡来显示她那绝艳的容姿,“行者”、“少年”、“耕者”、“锄者”,为罗敷的美丽而惊慕倾倒,这些问接描绘能激起读者丰富的想象。
“喜蚕桑”则写她的勤劳美。
本节20句中,五言句式几乎都由“二、二、一”或“二、一、二”顿式构成,且又都以双句分别摹写行人、少年、耕者、锄者等人物动态,因而在形式与节律上给人一种均齐平板的感觉。
而最后两句则使全节充满明快热烈的氛围,使罗敷的形象得到多层次、多角度的雕塑。
这一节写罗敷的美,调动了多种艺术手段:有美好景物的渲染,有精美器物的陪衬,有美丽服饰的直接描写,有为她美貌所倾倒的侧面描绘,有整齐、明快的五言句式,极其成功地刻画了这个非凡美丽的劳动妇女形象。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陌上桑》意思-赏析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陌上桑》意思|赏析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喜蚕桑一作:善蚕桑)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白晰一作:白皙)译文太阳从东南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小楼。
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自家取名叫罗敷。
罗敷善于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
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
头上梳着堕马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
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
年轻人看见罗敷,禁不住脱帽重整头巾,希望引起罗敷对自己的注意。
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以致于农活都没有干完,回来后相互埋怨,只是因为仔细看了罗敷的美貌。
太守乘车从南边来到这,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
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美丽的女子。
小吏回答:是秦家的女儿,自家起名叫做罗敷。
太守又问:罗敷多少岁了?小吏回答:还不到二十岁,但已经过了十五了。
太守请问罗敷:愿意与我一起乘车吗?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怎么这样愚蠢!太守你已经有妻子了,罗敷我也已经有丈夫了!(丈夫当官)在东方,随从人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头。
怎么识别我丈夫呢?骑白马后面跟随小黑马的那个大官就是,用青丝拴着马尾,那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可以值上千上万钱,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
2.6.1汉乐府名篇陌上桑赏析
诗 首先,《陌上桑》的浪漫性特点
对罗敷的美丽,作品没有直接加以表现,而是 通过描写人们见了罗敷以后的种种失态来间接表 现的。 这和古希腊史诗《伊利亚特》通过描写那些特 洛伊长老们见了海伦以后的惊奇与低语来表现海 伦的绝世之美的手法有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陌上桑》的母题渊源甚远。中国古代的北方盛产桑 树,养蚕业相当发达,每当春天来临,妇女们便纷纷去 采摘桑叶,《诗经·魏风》之《十亩之间》,对其情景 有生动的表现。由于采桑之处女子很多,所以,其地往 往成为男女相恋的场所,《诗经》中所吟咏的“桑间陌 上”之地,便是如此。
诗 《陌上桑》母题渊源
由此,就产生了许多有关采桑女的传说故事,其中的 一个主要母题,就是一过路男子向一采桑女子求爱。
一方面,文学形象必须具备一些确定的因素。比如罗 敷,她是一个美丽、聪慧具有幽默感的采桑女子,而不 是丑陋的、健壮的、愚笨的姑娘。她把美丽、勤劳、勇 敢、机智、诙谐等性格美质集于一身,这些都是确定的。
诗 首先,《陌上桑》的浪漫性特点
但是罗敷具体怎样美丽?怎样的气质神韵?作品的描 写又是不确定的,我们无法说清楚。正是它充满了太 多的不确定性,就需要读者要调动自己的想象力去想 象、去填充、去创造。 文学形象的这种不确定性,不仅是它的特点,并且还 是它的优点。
诗 《陌上桑》的影响
《陌上桑》以浪漫性的描写开始,以诙谐性的喜 剧结束,所以得到后世读者普遍的欣赏。 《陌上桑》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很大的影响,后 世诗人如曹植、陆机、杜甫、白居易等都莫不为 之醉心倾倒,写过对不少的模拟之作。
上古的大禹涂山女传说,鲁国的“秋胡戏妻”的传说 等,都是具有这种母题的故事。
《陌上桑》就是这一母题在汉代文学的变奏。
诗 首先,《陌上桑》的浪漫性特点
陌上桑赏析
# 陌上桑赏析介绍《陌上桑》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所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以描绘桑树的美丽和生命力为主题,通过对桑树的形象描绘和赞美,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对生命活力的赞叹。
本文将从诗的结构、文学特点和主题意义等方面对《陌上桑》进行赏析。
诗的结构《陌上桑》是一首七言绝句,共四句,每句七个字。
整首诗共有28个字,形式十分简练。
这种简练而精练的结构使得诗的意境更加凝练,给人一种清爽明快的感觉。
文学特点声韵丰富《陌上桑》诗中的格律工整,声韵丰富。
首先,诗中运用了很多明快的韵脚,如“丝”、“泥”、“夜”、“离”,这些韵脚使整首诗的音调明朗、沁人心脾。
其次,诗中还存在一些字句的平仄对仗,如“无力”、“遥天”、“若倾”等,这些平仄的对仗使诗歌的节奏感更加明显,读起来更加流畅。
感情真挚《陌上桑》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桑树美丽和生命力的真挚感情。
诗中描绘了桑树的形象,如“桑”、“丝”等字用词恰当地传达出桑树的柔美,亦生生不息的特点。
作者的感情真挚,表达得深入人心。
通过对桑树的描绘和赞美,作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以及生命力的热爱之情。
主题意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陌上桑》通过对桑树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赏之情。
桑树作为自然界中美丽而生生不息的存在,象征着生命力、顽强和坚韧。
作者通过描绘桑树的柔美和娇艳,赞美了美好事物的存在和其所带来的欣慰之情。
生命力的赞叹《陌上桑》还表达了对生命力的赞叹之情。
桑树不仅美丽,而且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诗中的“枝上初雁”、“飞雪远天”等描绘了桑树在严寒的冬天依然存活的景象,赞叹了生命力的顽强和能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总结《陌上桑》是一首表达对美好事物和生命力赞赏的诗。
通过对桑树的描绘和赞美,诗人表达出对美好事物和生命力的热爱和赞叹之情。
诗歌的结构简练,声韵丰富,感情真挚,给人一种清爽明快的感觉。
此诗提醒人们珍惜美好事物,欣赏生命力的伟大。
对对汉乐府《陌上桑》的赏析
古诗词鉴赏论文对汉乐府陌上桑的理解系别:建筑系专业:城市规划班级:094651姓名:张燕斌学号:046509003陌上桑汉乐府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晰,鬓鬓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陌上桑》是一篇立意严肃、笔调诙谐的著名乐府叙事诗。
它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美貌女子名叫罗敷,一日在采桑路上恰巧被一个太守遇上,太守为罗敷美色所动,问她愿不愿意跟随自己回家。
太守原以为凭借自己的权势,这位民间女子一定会爽然允诺。
想不到罗敷非但不领情,还把他着实奚落了一番,使这位堂堂太守碰了一鼻子灰,无趣之极。
采用喜剧手法来揭露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同时塑造了一个坚贞美丽的农家女子形象,歌颂了女主人公的机智、幽默和反抗精神。
在这篇作品中,男女双方根本没有任何感情基础,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男方企图依靠权势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女方。
于是,出现了秦罗敷巧对使君的场面。
这首诗的作者也是爱憎分明,对秦罗敷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赞扬,嘲笑、鞭挞好色无行的使君。
第一段,写罗敷的美貌。
首先写她的住所之美、器物之美来衬托她的美貌,然后重点写她的服饰之美,最后通过侧面描写烘托她的美貌,无论是行者还是少年,无论是耕者还是锄者,都倾慕她的美丽,激起读者的想像。
李白《陌上桑》全诗译文及赏析
李白《陌上桑》全诗译文及赏析李白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陌上桑唐·李白美女渭桥东,春还事蚕作。
五马如飞龙,青丝结金络。
不知谁家子,调笑来相谑。
妾本秦罗敷,玉颜艳名都。
绿条映素手,采桑向城隅。
使君且不顾,况复论秋胡。
寒螀爱碧草,鸣凤栖青梧。
托心自有处,但怪傍人愚。
徒令白日暮,高驾空踟蹰。
注释渭桥:汉唐时代长安附近渭水上的桥梁。
东、中、西共有三座。
春还:春回。
事:从事。
蚕作:养蚕工作,养蚕的作坊。
五马:汉时太守乘坐的车用五匹马驾辕,因借指太守的车驾。
青丝:黑丝缰绳。
金络:金质的马络头。
子:女子。
调笑:戏谑取笑。
相谑:互开玩笑。
多指男女间互相戏谑狎玩。
玉颜:美玉般容颜。
形容美丽的容貌。
多指美女。
艳:光艳。
艳羡。
名都:著名的都城。
素手:白皙之手。
城隅:城角。
多指城根偏僻空旷处。
使君:汉时称刺史为使君。
尊称州郡长宫。
对出使官员的尊称。
况复:何况又。
秋胡:春秋鲁人,婚后五日,游宦于陈,五年乃归,见路旁美妇采桑,赠金以戏之,妇不纳。
及还家,母呼其妇出,即采桑者。
妇斥其悦路旁妇人,忘母不孝,好色淫佚,愤而投河死。
事见汉刘向《列女传·鲁秋洁妇》。
后以“秋胡”泛指爱情不专一的男子。
寒螀:即寒蝉。
借指深秋的鸣虫。
鸣凤:鸣叫之凤凰。
青梧:梧桐。
树皮色青,故称。
但:唯有。
仅仅。
徒然。
傍人:旁人。
徒令:空使。
暮:晚,将尽。
高驾:高大的车驾。
对对方的敬称。
踟蹰:徘徊犹豫。
译文美女行在渭桥东,春来采桑事蚕作。
路上奔来五马拉的车如飞龙腾越,青丝结着金马络。
不知车上是谁家小子?竟然来调笑相谑。
小子!告诉你,妾名秦罗敷,玉颜艳丽名满都城。
古代文学作品《陌上桑》赏析
谈《陌上桑》之误解《陌上桑》是一首流传千古的汉乐府民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主题思想,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一个美丽而坚贞的女子的形象,展示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人情和道德观念。
诗歌以罗敷的出场为开端,通过对其美貌的描写,吸引了读者的眼球。
接着,诗人巧妙地安排了使君的出场,使得故事情节得以展开。
在罗敷与使君的对话中,诗人通过罗敷机智的回答和使君的尴尬表现,进一步突出了罗敷的智慧和勇敢。
最后,诗歌以罗敷的胜利告终,展现了她的坚贞不屈和道德力量。
而其中很有争议的一个话题就是,文中使君的行为到底算不算得上是“强抢民女“呢?大家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看到使者都觉得是一个荒淫无度的统治阶级形象。
但是恰恰相反的是,我对这个结论并不苟同,现阐述如下。
第一点,使君在言语上并没有冒犯之处。
秦罗敷外出采桑时,刚好遇见使君,美貌异常的秦罗敷引起了使君的极大兴趣,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于是他派小吏去打听罗敷的基本情况,在推测罗敷尚未婚配的情况下,他提出了一个要求:“宁可共载不”?这句话委婉含蓄,言语上并没有冒犯之处。
也许只是试探一下她有没有看上他的意思,如果也看上他了,两人同乘也算是心意相通了。
我们知道,在罗敷生活的汉代,等级森严,官民之间社会地位悬殊,在使君看来,自己是太守,而罗敷只是一介平民,自己提出这样的要求并不过分,很多人还高攀不上呢,而且使君也没有赤裸裸地说“你能不能嫁给我”。
另外,在使君询问秦罗敷“宁可共载不”之后,秦罗敷竟然直接说了一句“使君一何愚”。
要知道一般做官之人是很看重面子的,而使君被骂愚笨之后,竟然没有直接翻脸治秦罗敷的罪,还听完了秦罗敷对他丈夫的夸奖。
不仅没有治罪,使君也没有出言不逊。
第二点,使君在行动上并没有过激之处。
在罗敷看来,使君的要求纯属无理取闹,为让使君彻底绝望,死了那条心,她极力夸赞自己的“丈夫”,把自己的“丈夫”说成是一个地位、财产、官职、容貌风度等方面都极其出众优秀的精英,想以此压倒使君。
李白《陌上桑》全诗翻译赏析
李白《陌上桑》全诗翻译赏析《陌上桑》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乐府诗。
此诗写的是秋胡戏妻的故事,诗中赞扬了罗敷的坚贞自洁,诗人也用以寄托自己对国、对君的忠诚。
“寒蟹”二句用恰当的比喻写出了采桑女不慕权势、不畏强暴的高尚品格,这样写,在思想上和艺术上比原作有所创新。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李白《陌上桑》全诗翻译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陌上桑李白美女渭桥东,春还事蚕作。
五马如飞龙,青丝结金络。
不知谁家子,调笑来相谑。
妾本秦罗敷,玉颜艳名都。
绿条映素手,采桑向城隅。
使君且不顾,况复论秋胡。
寒螀爱碧草,鸣凤栖青梧。
托心自有处,但怪傍人愚。
徒令白日暮,高驾空踟蹰。
题解:《乐府古题要解》:古词:“日出东方隅,照我秦氏楼。
”旧说邯郸女子姓秦名罗浮,为邑人千乘王仁妻。
仁后为赵伍家令。
罗敷出采桑陌上,赵伍登台见而悦之,置酒欲夺焉。
罗浮善弹筝,作《陌上桑》以自明,不从。
案其歌词,称罗敷采桑陌上,为使君所邀,罗敷盛夸其夫为侍中郎以拒之,与旧说不同。
若晋陆士衡“扶桑升朝日”等,但歌佳人好会,与古调始同而末异。
注释:1、五马:太守的代称。
这里泛指富人的车架。
2、玉颜句:谓美貌着称于都城。
名都,著名的都城。
3、使君:州刺史之称。
4、秋胡:汉刘歆《西京杂记》六:鲁人秋胡,娶妻三月而游宦,三年休,还家。
其妻桑于郊,胡至郊而不识其妻也,乃遗黄金一镒。
妻曰:“妾有夫游宦不返,幽闺独处,三年于兹,未有被辱于今日也。
”采不顾,胡惭而退,至家,问家人妻何在。
曰:“行采桑于郊,未返。
”既还,乃向之所挑之妇也。
夫妻并惭,妻赴沂水而死。
5、螿:蝉的一种。
读jiāng.6、踟蹰:双声连绵词,来回走动。
此处意为因留恋而不愿离去。
读chíchú。
译文:美女行在渭桥东,春来采桑事蚕作。
路上奔来五马拉的车如飞龙腾越,青丝结着金马络。
不知车上是谁家小子? 竟然来调笑相谑。
小子!告诉你,妾名秦罗敷,玉颜艳丽名满都城。
绿桑枝条映着素手,来城隅采桑叶。
陌上桑的古诗词赏析及诗意
陌上桑的古诗词赏析及诗意《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一首乐府诗,属《相和歌辞》。
这首诗以幽默诙谐的风格和喜剧性艺术手法,刻画了一个既美丽坚贞,又聪明的采桑女子形象,洋溢着“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民间风情,同时也反映出汉代贵族官僚仗势调戏民女的社会现实。
全诗情节逼真、语言华丽、形象生动,虽经文人修饰加工,仍体现出浓烈的民间歌谣风味。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陌上桑的赏析,方便大家学习。
原文:陌上桑乐府诗集〔两汉〕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喜蚕桑一作:善蚕桑;相怨怒一作:相怒怨)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白皙一作:白晰) 注释:陌上桑:陌:田间的路。
桑:桑林。
东南隅:指东方偏南。
隅,方位、角落。
中国在北半球,夏至以后日渐偏南,所以说日出东南隅。
喜蚕桑:喜欢采桑。
喜,有的本子作“善”(善于、擅长)。
青丝为笼系:用黑色的丝做篮子上的络绳。
笼,篮子。
系,络绳(缠绕篮子的绳子)。
笼钩:一种工具。
采桑用来钩桑枝,行时用来挑竹筐。
倭堕髻:即堕马髻,发髻偏在一边,呈坠落状。
倭堕,叠韵字。
缃绮:有花纹的浅黄色的丝织品。
帩头:帩头,古代男子束发的头巾。
少年:古义(10-20岁)男但:只是。
坐:因为,由于。
使君:汉代对太守、刺史的通称。
《陌上桑》是什么意思?
《陌上桑》是什么意思?
《陌上桑》是一首汉乐府,讲述了一个女子对已故情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充满了哀愁和伤感,深情而又细腻地描绘了女子内心的痛苦和爱意。
诗歌开头就直接点出了主题——陌上桑。
作者通过描绘桑树的形象,来凸显女子内心的痛苦和思念之情。
诗中的桑树是女子与情人约定见面时所在的地方,而此刻桑树却已经孤零零地矗立在路旁,成为女子思念之心的象征。
随着诗歌的推进,女子不断地回忆起和情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她用诗歌表达出自己浓烈的爱意和无尽的思念,同时也表现出对逝去时光无可奈何的悲哀。
她深知自己无法再回到那个美好的时刻,只能把这份感情深深埋藏在心底,守护着这段永远无法复得的爱恋。
整首诗用词通俗易懂,行文自然流畅,深情地描绘了女子内心的痛苦和爱意。
作者通过描绘桑树、回忆美好时光等多个角度来展现女子内心的情感,充分表现了其细腻的文学功力。
整篇文章共计XXX字,从多个角度阐述了《陌上桑》的主题和内涵,可谓是一篇精彩的文学分析文章。
在品味这首经典汉乐府《陌上桑》时,请用海洋智慧时光精华,留下最美好的回忆。
李白《陌上桑》赏析
李白《陌上桑》赏析
“陌上桑,红绡节。
笙簧歌簧,歌声轻欢。
”李白写下了
这篇由历史悠久的汉语文学名篇——《陌上桑》。
这首诗叙述
了一位邂逅了她乐滋滋乐园一般的乐曲中,美丽的女子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个热闹繁荣的春天。
李白使用一种很有节奏
性的诗歌结构,让读者景物与表情在调色板上荡漾,以强大的
情感叙述力量诉说出美丽的眼神,落花朵,又鲜艳的紫色绡带
等完美的画面。
只是那刻时的那如爱情的初次接触,就像对着
桑花,舞动的弯弯的嫩芽。
这篇诗充满而又精致的诗情,在其中发扬声嘶力竭的激越
浪漫,它简单又明确,有着弥漫于大家濃郁而多彩的感觉,使
得每个读者都有沉浸其中的情趣。
正如李白“窗明小,吹虹小,绣衣红,复如酒”的这句抒情的话给当时的环境带来的一种芳
香感受,使其听者被浓浓的思绪遮住耳畔,静静地聆听着含情
的桑花香。
《陌上桑》作为一首经典的抒情诗,折射着李白的那一番
深情,其抒情的氛围温暖有力,不仅给观者以令人回味的诗情,更在其中展示了梦幻般的空灵思路,歌唱着对生活、情感和自
然的一种向往。
不同版本《陌上桑》对比赏析
不同版本的《陌上桑》对比赏析精32 祝鹏飞2013010626 《陌上桑》作为汉乐府旧题,主要讲述了美丽的采桑女秦罗敷在遭到权高位重的“使君”调戏后坚贞不屈,机智反击的故事,赞颂了秦罗敷的美丽、坚贞、机智。
此后历朝历代许多诗人均根据这一故事创作了不同的诗篇。
通过这些诗篇的异同点,我们可以看到时代的变迁、诗风的改变以及诗人自身的风格特点,下面就让我们从汉乐府《陌上桑》、曹植的《美女篇》、傅玄的《艳歌行》、陆机的《日出东南隅》和李白的《陌上桑》入手,来看一看不同诗人的处理方式及其后面隐藏的更深层次的内容。
首先看一下汉乐府的《陌上桑》。
这首诗有两个特点最值得我们注意。
一是其出色地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美丽的饰物、旁观者的反应来衬托罗敷的美丽,毫无疑问这扩充了诗歌的写作方法,是汉乐府对后代诗歌的一大贡献。
二是本诗语言幽默诙谐,尤其是在“罗敷前致词”后的内容,虽有明显的藻化色彩,但却生动地刻画出了罗敷的伶牙俐齿,使人几乎可以看到一个聪慧美丽的女子机敏的指斥着使君,为诗歌增色颇多。
而这首诗所反映的主题,虽说是赞颂罗敷,但我觉得这同时也是当时民众愿望的一种反应。
而既然是反映在文学作品中的民众愿景,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或许情况是恰恰相反的,即当权者欺男霸女的现象时有发生,而百姓又无力反抗,只能在文学作品中表达自己的希望。
接下来到了曹植的《美女篇》,故事情节有了很大的变化,“使君”不见了,而佳人也不再有一个“居上头”的夫婿,她反而是处于一种“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的情况之中。
在我看来,故事情节的改变是由于作者的安排,那么这种安排就必然体现着作者本身的某种心绪。
不同于最初的《陌上桑》可能是民众因令人失望的现实而将希望寄托于诗歌,曹植则很有可能是在诗歌中借主人公的惆怅来寄托自己的哀伤。
这种哀伤,或许是因为他对甄夫人恋之而不得的爱情之苦,或许是因为他怀才不遇、政治不顺的失落。
从情感上来说,我更倾向于前者,因为想象一位才子因为思念佳人而写成传世诗篇实在令人心驰神往;而从理智上来说,我更倾向与后者,因为众所周知曹植是政治斗争的失败者,怀才不遇是史实,也更符合一个男人的心境。
浅谈《陌上桑》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浅谈《陌上桑》的主题和人物形象汉乐府民歌《陌上桑》(一名《艳歌罗敷行》,又名《日出东南隅》)是一朵别具丰姿的奇葩,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一件珍品。
这首我国古代的叙事诗之所以两千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是因为作者划情思为景物,用凝炼的笔触描绘出一幅明丽清新的画面,并且用以形传神、神形结合的手法,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人物画廊上塑造了一个勤劳、美丽、机敏、勇敢、不畏强暴、不慕虚荣、对爱情忠贞如一的妇女形象。
许多人认为这首诗的主题是表现封建统治阶级和劳动人民之间的阶级矛盾。
诗中人物“使君”和“罗敷”的形象分别代表了封建社会达官贵人的荒淫无耻和劳动妇女的坚贞智慧。
如老版教参《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第六册·教师教学用书》就抱此说。
“有关资料”中引用张春林《一篇盛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佳作——〈陌上桑〉分析》也是赞成此种说法。
我则认为这一主题概括和人物形象分析分析有欠妥之处,现浅析如下:首先,分析作品的主题不能不考虑作品及反映的社会现实。
文中“使君”一见“罗敷”就“立踟蹰”,并想“共载”而归,如果把这看作是一个封建官吏的荒淫无耻就过犹不及了。
虽然使君把罗敷共载而归后必定是当“妾”看待,但纳妾现象在封建社会并不是什么丑恶现象。
《晋令》就规定:“第一、第二品有四妾,第三、第四有三妾”。
不只是达官贵人可以纳妾,“庶人四十岁以上无子,许选一妾”(《明律·明例·附例》)。
可见纳妾在封建社会不仅非常普遍,而且合理合法,并无可知可言。
其次,使君对罗敷并没有使用武力胁迫。
封建社会,达官贵人凭借富贵权势,往往广蓄妻妾,并直接掠夺民女占为己有。
但从《陌上桑》全诗来看,诗中的使君虽然乘坐“五马”拉的车,地位显赫,且见到貌美的罗敷即“立踟蹰”,但他并没有用威势来强迫罗敷,而是“遣使往,问是谁家姝”。
从下文的回话看,遣去的使者也没有直接接触和威胁罗敷,只是了解到罗敷的出生、姓名,对姑娘家讳莫如深的年龄问题就没有了解清楚,只知道“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陌上桑》
《陌上桑》作为汉乐府民歌的经典之作,既传承了汉乐府民歌的传统元素,又融入了作者的创新思想。该诗歌以短篇叙事为 主,语言简练明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女性形象
在汉乐府民歌中,《陌上桑》是唯一一首以女性为主角的诗歌。该诗歌通过罗敷的形象和故事情节,展现了女性在爱情、 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和文化特点。
通过秦氏女子的故事,作品呼唤人类摆脱束缚, 追求自由、平等和人性解放。
社会批判
作品揭示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束缚,批判 了封建礼教对女性的不公和歧视。
爱情与道德的冲突
作品揭示了爱情与道德之间的冲突,秦氏女子选 择了爱情,但这个选择被视为违背了当时社会的 道德规范。这一冲突引发了对道德、爱情和人性 的深入思考。
《陌上桑》
2023-11-05
目 录
• 故事背景与主题 • 人物塑造与情节发展 • 文学手法与艺术特色 • 作品意义与影响 • 作品缺陷与不足 • 相关作品与比较研究
01
故事背景与主题
故事背景
时代背景
作品创作于东汉时期,当时社 会对女性的审美观和道德标准 都较为严苛,女性地位相对较
低。
地点与人物
文化影响
《陌上桑》作为汉乐府民歌的经典之作,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诗歌不仅对于 研究汉代社会、文化、历史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4
作品意义与影响
对古代文学的贡献
丰富古代文学
01
本作品丰富了古代文学的题材和表现手法,为后来的文学创作
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陌上桑主题赏析
摘要:《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著名诗篇,叙述了采桑少妇严辞拒绝太守调戏的故事,主人公罗敷不畏权势,勇于斗争又善于斗争,战胜了对方,维护了妇女的尊严。
歌颂了女主人公的坚贞、机智和反抗精神,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貌美品端、机智活泼、亲切可爱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陌上桑主题反抗机智坚贞尊严
正文:
解为乐歌的段落,本诗的乐歌段落与歌词内容的段落大致相合。
全诗共分三解。
第一解从开始至“但坐观罗敷”,主要叙述罗敷的美貌。
第二解从“使君从南来”至“罗敷自有夫”,写太守觊觎罗敷容姿,要跟她“共载”而归,遭到罗敷严辞拒绝。
第三解从“东方千余骑”至结束,写罗敷在太守面前夸赞自己丈夫,用意在于彻底打消太守的邪念,并让他对自己轻佻的举止感到羞愧。
一般来说,人们认识一个人,总是先识其外貌,然后再洞达其心灵。
《陌上桑》塑造罗敷的形象也依循人们识辨人物的一般顺序,在写法上表现为由容貌而及品性。
《陌上桑》其中一解是写罗敷貌美;二解是在第一解的基础上更进一层赞罗敷的貌美及写心灵美,三解是写罗敷的才智美。
诗歌通过此三解,一层更进一层塑造一个内慧外秀、才貌双全的妇女形象。
首先,写罗敷貌美。
诗一开始,便用两句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出场。
作者在介绍罗敷的用具、貌饰之时,采用铺陈夸张的手法,烘衬出罗敷的外貌的美:她采桑用的是精美的采桑篮;她梳着的发型是
时髦的倭堕髻;耳垂闪闪发光是无价宝———明月珠; 上着紫绸棉袄,下服浅黄的丝裙。
然后,又采用影中取影的手法,通过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等普通人见到罗敷时出神伫立观望的痴迷情态;同时又换个角度,从旁观者一回到家中,就埋怨因观注罗敷太久,而误了行程,误了劳动。
烘云托月地把罗敷的美貌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又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令人印象深刻而又回味无穷。
如此层层烘托,完善了罗敷美丽无比的形象。
其次,是在第一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写罗敷貌美和心灵美。
在第二解中,作者以“使君”跟第一解中的“群民”进行对照的手法,用对话的方式刻画代表权贵显赫的上等人的“使君”见到罗敷时的情状。
罗敷之貌不仅使“群民”痴迷,还让“使君”倾慕,进一步显示罗敷的貌美。
第二解中写太守对罗敷的倾慕,是在写了“群民”对罗敷貌美的痴迷的基础上,为更进一层表现罗敷貌美的需要。
说明不仅一般人惊慕痴迷,连“使君”也倾慕痴迷! 从而足见其貌之美。
这正是此诗构思的巧妙之处,这也正是此诗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
正由于此,才使它的艺术性更高,传扬百世。
第二解写“使君”是为塑造罗敷的完美形象———内慧外秀、才貌双全服务的。
通过罗敷与使君的对话,她抗恶拒诱,刚洁端正的品格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从她流利得体,同时又带有一点调皮嘲弄的答语中,还可看出她禀性开朗、活泼、大方,对自己充满自信,并且善于运用智慧保护自己不受侵害。
第三解罗敷夸扬丈夫姿容,与一解总述罗敷美好“遥对”,诗人笔下的罗敷品貌俱美,从而赋予这一艺术形象更高的审美价值。
读完全诗,人们对罗敷的喜爱比起诗中那些忘乎所以的观望者的态度来更加深厚真挚,因为他们还仅仅是为罗敷的容貌所吸引,读者却又对罗敷的品格投以敬佩。
因此,根据上面三解的分析,我认为《陌上桑》主要衬托的是罗敷的形象。
歌颂了女主人公的坚贞、机智和反抗精神,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貌美品端、机智活泼、亲切可爱的女性形象。
诗中反映的社会现实是颇为深刻的。
封建社会里妇女的地位低下,她们被视为男子的附属品,特别是有姿色的女子,往往成为权势者
的猎物、玩物。
本篇的主人公罗敷不畏权势,勇于斗争又善于斗争,战胜了对方,维护了妇女的尊严。
在那样的社会里,罗敷这样的行为是受压迫妇女内心的渴望,代表了广大妇女的心声。
参考文献:
(1)萧涤非. 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M] .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
(2)桑建中汉乐府《陌上桑》中的使君形象别议———兼谈《陌上桑》的主题山西师大学报,1986,(3)
(3)赵敏俐汉乐府《陌上桑》新探江西社会科学,1987,(3)
(4)孙玉生《陌上桑》中罗敷形象性格辨证牡丹江师院学报,1996,(1)
(5)蔡鸿恩《陌上桑》别解思茅师专学报,1990,(2)
(6)阎明怒礼教与中国古代妇女的地位评述贵州师范大学学报,19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