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全套)
高中物理二轮专题教案

高中物理二轮专题教案
目标:通过本次专题复习,帮助学生巩固物理知识,提高解题能力,为高考物理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一、重点内容回顾
1. 力学
2. 动力学
3. 能量守恒
4. 电磁学
5. 光学
6. 声学
二、学习方法
1. 复习重点知识点,整理出自己的复习资料;
2. 做大量习题,巩固知识点;
3. 定期进行模拟考试,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4. 学会总结,发现并改正自己的不足。
三、教学安排
1. 第一节课:力学和动力学复习。
重点讲解牛顿三定律和库仑定律,做相关示例题;
2. 第二节课:能量守恒和电磁学复习。
重点讲解能量守恒定律和安培定律,做相关练习;
3. 第三节课:光学和声学复习。
重点讲解光的折射和声音的传播规律,做相关练习;
4. 第四节课:模拟考试。
模拟高考物理试卷,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反馈
1. 每节课结束时,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3. 定期组织班会,总结学习情况,鼓励学生互相交流。
五、复习资料
1. 教师提供的习题集和讲义;
2. 学生整理的复习笔记;
3. 高考物理模拟试卷。
六、总结
通过本次专题复习,相信学生们一定可以更加牢固地掌握物理知识,为高考物理考试取得好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勇敢面对考试,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教案[全套]
![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教案[全套]](https://img.taocdn.com/s3/m/c6e5091c6edb6f1aff001fe0.png)
高三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全套]第一讲 平衡问题一、特别提示[解平衡问题几种常见方法]1、力的合成、分解法:对于三力平衡,一般根据“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力等大反向”的关系,借助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等手段求解;或将某一个力分解到另外两个力的反方向上,得到这两个分力必与另外两个力等大、反向;对于多个力的平衡,利用先分解再合成的正交分解法。
2、力汇交原理:如果一个物体受三个不平行外力的作用而平衡,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在同一平面上,而且必有共点力。
3、正交分解法:将各力分解到x 轴上和y 轴上,运用两坐标轴上的合力等于零的条件)00(∑∑==y x F F 多用于三个以上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对x 、y 方向选择时,尽可能使落在x 、y 轴上的力多;被分解的力尽可能是已知力。
4、矢量三角形法:物体受同一平面内三个互不平行的力作用平衡时,这三个力的矢量箭头首尾相接恰好构成三角形,则这三个力的合力必为零,利用三角形法求得未知力。
5、对称法:利用物理学中存在的各种对称关系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叫做对称法。
在静力学中所研究对象有些具有对称性,模型的对称往往反映出物体或系统受力的对称性。
解题中注意到这一点,会使解题过程简化。
6、正弦定理法:三力平衡时,三个力可构成一封闭三角形,若由题设条件寻找到角度关系,则可用正弦定理列式求解。
7、相似三角形法:利用力的三角形和线段三角形相似。
二、典型例题1、力学中的平衡:运动状态未发生改变,即0=a 。
表现: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1)在重力、弹力、摩擦力作用下的平衡例1 质量为m 的物体置于动摩擦因数为μ的水平面上,现对它施加一个拉力,使它做匀速直线运动,问拉力与水平方向成多大夹角时这个力最小?解析 取物体为研究对象,物体受到重力mg ,地面的支持力N ,摩擦力f及拉力T 四个力作用,如图1-1所示。
由于物体在水平面上滑动,则N f μ=,将f 和N 合成,得到合力F ,由图知F 与f 的夹角: μ==αarcctg Nf arcctg 不管拉力T 方向如何变化,F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不变,即F 为一个方向不发生改变的变力。
高三二轮物理教案5篇

高三二轮物理教案5篇海阔凭你们跃,天高任你们飞。
愿你们信心满满,尽展聪明才智;妙笔生花,谱下锦绣第几篇。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知足,要使自己学一点东西,必需从不自满开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高三二轮物理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三二轮物理教案1教学目标:l 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l 过程与方法1.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2.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l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用“运动有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的公式。
难点:1.速度概念的建立;2.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频闪摄影”。
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什么是机械运动?2、什么是参照物?(设计意图:回顾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以参照物作为标准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
增加前后内容的联系,引出详细学习运动的相关知识)二、新课教学模块一:引入新课,建构速度的概念。
【环节一】引入新课在实际生活过程中,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多媒体展示:出游时,人们希望最快到达目的地;刘翔比赛时,第一个冲到终点;草原上,猎豹追捕鹿。
此时,运动的快慢决定的不只是是否快捷或者荣耀,而关系到生死的角逐。
演示实验:将两个等大的圆纸片剪去不同大小的扇形后粘贴成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
比较这两张纸锥从相同高度下落的快慢,然后汇报观察到的现象,问题:如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呢?(设计意图:初中学生思维活跃,用学生熟悉的身边事例来让学生了解运动的快慢很重要从而提出问题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引出新课) 【环节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前面三个事例,结合生活实际分析比较物体快慢的方法;2.交流总结;3.展示各组讨论成果。
教师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并总结: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①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所用时间的长短;(用时短的就快) ②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看路程的大小。
高中物理二轮复习教案

高中物理二轮复习教案
主题:力学
目标:复习并巩固高中物理力学知识,为期末复习和考试做好准备。
时间安排:2个小时
教学内容:
一、复习牛顿运动定律
1. 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上的合力为零。
2. 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 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不在同一物体上。
二、复习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1. 万有引力定律公式:$F=G\frac{m_1m_2}{r^2}$,$G=6.67\times 10^{-11} Nm^2/kg^2$。
2. 地球引力:$F=mg$。
三、作用力与摩擦力
1. 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2. 最大静摩擦力:$f_s\leqslant \mu_sN$。
3. 动摩擦力:$f_k=\mu_kN$。
教学步骤:
1. 复习牛顿运动定律和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2. 讲解作用力与摩擦力的相关知识。
3. 练习相关题目,巩固概念和计算能力。
教学方式:讲授、互动问答、练习题演练。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练习题演练,检验学生对力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评价学生的学
习效果。
拓展活动:安排实验探究作用力和摩擦力,加深学生对力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教学计划完整版(精选10篇)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教学方案完整版(10篇)下文是我为您细心整理的《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教学方案完整版(10篇)》,您浏览的《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教学方案完整版(10篇)》正文如下: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教学方案完整版篇1一、指导思想为了加强高三物理复习备考工作,使复习备考具有针对和实效性,充分发挥备课组老师的聪慧才智,真正做到夯实基础,提高力量,素养提高,应考自如,做到:(1)挂念同学构建并形成学问和力量网络体系;(2)培育同学学问迁移力量和综合运用学问解决问题的力量,使同学的理解力量、推理力量、分析综合力量、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力量和试验力量得到提高,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爱好,形成科学的价值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学情分析及教学现状(一)学情分析1、基础学问不扎实、遗忘快、似是而非、模棱两可。
2、同学的迁移力量缺乏,机敏地运用所学物理学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力量不强。
3、解题的规范性较差,同学还没有建立规范解题意识,或者说平常的要求松了点。
4、对试验重视程度不高,基本技能过关率不高,试验的迁移力量和创新设计力量有待提高。
5、女生畏惧物理的心理严峻。
遇到计算题不认真分析、不结合平常所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选择题解答往往落入圈套而错选,试验题在没有搞清原理的状况下去解题往往得不出正确答案。
因而我们需花大力气培育同学探求物理规律,解题方法,提高物理复习效率。
(二)教情分析我校高三物理复习老师做到了挂念同学梳理学问,形成学问之网络,使学问系统化、结构化,以加深对学问的理解及学问之间内在联系的把握。
同时挂念同学形成学问记忆,查补学问缺漏的力量。
复习接受单元结构教学法,并初步构建了“单元结构复习”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单元→梳理→辨析→运用→深化在导入复习课内容后,通过梳理建立单元学问之网络,并通过辨析、运用,进而达到深化提高,梳理是单元结构复习的重要环节,辨析是在梳理的基础上对重点和难点的再加工,而通过运用和深化,达到提高力量的目的,坚持以“同学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教案全集

20XX年高考物理复习全册教案目录20XX年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临界问题》教案20XX年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光学》教案20XX年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动量》教案20XX年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图像问题》教案20XX年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恒定电流》教案20XX年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新科技问题》教案20XX年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教案20XX年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机械能》教案20XX年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热学》教案20XX年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电场》教案20XX年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电磁感应》教案20XX年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磁场》教案20XX年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论述题》教案20XX 年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 磁场教案一、基本概念1.磁场的产生⑴磁极周围有磁场。
⑵电流周围有磁场(奥斯特)。
安培提出分子电流假说(又叫磁性起源假说),认为磁极的磁场和电流的磁场都是由电荷的运动产生的。
⑶变化的电场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麦克斯韦)。
2.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极和电流有磁场力的作用(对磁极一定有力的作用;对电流可能有力的作用,当电流和磁感线平行时不受磁场力作用)。
3.磁感应强度 IL F B (条件是L ⊥B ;在匀强磁场中或ΔL 很小。
) 磁感应强度是矢量。
单位是特斯拉,符号为T ,1T=1N/(A ∙m)=1kg/(A ∙s 2)4.磁感线⑴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中各点的磁场方向和强弱的曲线。
磁感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也就是在该点小磁针静止时N 极的指向。
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强弱。
⑵磁感线是封闭曲线(和静电场的电场线不同)。
⑶要熟记常见的几种磁场的磁感线:地磁场的特点:两极的磁感线垂直于地面;赤道上方的磁感线的水平分量总是指向北方;南半球的磁感线的竖直分量向上,北半球的磁感线的竖直分量向下。
⑷电流的磁场方向由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确定:对直导线,四指指磁感线方向;对环行电流,大拇指指中心轴线上的磁感线方向;对长直螺线管大拇指指螺线管内部的磁感线方向。
物理二轮复习教案

物理二轮复习教案教案标题:物理二轮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物理知识,巩固学生对物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2. 提高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实验技能;3. 帮助学生总结复习方法和技巧,为物理考试做好准备。
教学内容:1. 复习力学、热学、光学、电学等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复习与物理相关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巧;3. 复习物理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思维逻辑。
教学步骤:第一步:复习力学知识1. 复习力学的基本概念,如力、加速度、速度等;2. 复习力学的基本原理,如牛顿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3. 练习力学问题的解答,包括计算和分析题。
第二步:复习热学知识1. 复习热学的基本概念,如温度、热量、热传导等;2. 复习热学的基本原理,如热传导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等;3. 练习热学问题的解答,包括计算和分析题。
第三步:复习光学知识1. 复习光学的基本概念,如光的传播、折射、反射等;2. 复习光学的基本原理,如折射定律、光的波动性等;3. 练习光学问题的解答,包括计算和分析题。
第四步:复习电学知识1. 复习电学的基本概念,如电流、电压、电阻等;2. 复习电学的基本原理,如欧姆定律、电路分析等;3. 练习电学问题的解答,包括计算和分析题。
第五步:复习实验方法和技巧1. 复习与物理实验相关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测量、数据处理等;2. 复习实验中常见的仪器和设备,如电表、光谱仪等;3. 练习设计和分析物理实验。
第六步:总结复习方法和技巧1. 总结复习物理的有效方法和技巧,如刷题、归纳总结等;2. 分享复习经验和策略,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复习计划;3. 解答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评估:1.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物理问题;3.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互相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资源:1. 教科书和课堂讲义,作为主要的教学参考资料;2. 多媒体教学工具,如投影仪和电脑,用于展示示意图和实验视频等;3. 物理实验室和实验器材,用于进行实验教学和实践操作。
高三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全套]_物理.docx
![高三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全套]_物理.docx](https://img.taocdn.com/s3/m/40e260d425c52cc58ad6be58.png)
第一讲 平衡问题一、特别提示 [ 解平衡问题几种常见方法 ]1、力的合成、分解法:对于三力平衡,一般根据“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力等大反向”的关系,借助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等手段求解;或将某一个力分解到另外两个力的反方向上,得到这两个分力必与另外两个力等大、反向;对于多个力的平衡, 利用先分解再合成的正交分解法。
2、力汇交原理:如果一个物体受三个不平行外力的作用而平衡,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在同一平面上,而且必有共点力。
3、正交分解法:将各力分解到x 轴上和y 轴上,运用两坐标轴上的合力等于零的条件(F xF y0) 多用于三个以上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对x 、y 方向选择时,尽可能使落在 x 、 y 轴上的力多;被分解的力尽可能是已知力。
4、矢量三角形法:物体受同一平面内三个互不平行的力作用平衡时,这三个力的矢量箭头首尾相接恰好构成三角形,则这三个力的合力必为零,利用三角形法求得未知力。
5、对称法:利用物理学中存在的各种对称关系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叫做对称法。
在静力学中所研究对象有些具有对称性,模型的对称往往反映出物体或系统受力的对称性。
解题中注意到这一点,会使解题过程简化。
6、正弦定理法:三力平衡时,三个力可构成一封闭三角形,若由题设条件寻找到角度关系,则可用正弦定理列式求解。
7、相似三角形法:利用力的三角形和线段三角形相似。
二、典型例题1、力学中的平衡:运动状态未发生改变,即 a 0 。
表现: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1)在重力、弹力、摩擦力作用下的平衡例 1 质量为 m 的物体置于动摩擦因数为 的水平面上, 现对它施加一个拉力,使它做匀速直线运动,问拉力与水平方向成多大夹角时这个力最小?解析 取物体为研究对象, 物体受到重力 mg ,地面的支持力 N ,摩擦力 f及拉力T 四个力作用,如图1-1所示。
由于物体在水平面上滑动,则fN,将 f和 N合成,得到合力F ,由图知F 与f的夹角:arcctgfarcctgN不管拉力 T 方向如何变化, F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不变,即的变力。
最新高三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全套]·物理
![最新高三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全套]·物理](https://img.taocdn.com/s3/m/c712b642915f804d2a16c13e.png)
第一讲 平衡问题一、特别提示[解平衡问题几种常见方法]1、力的合成、分解法:对于三力平衡,一般根据“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力等大反向”的关系,借助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等手段求解;或将某一个力分解到另外两个力的反方向上,得到这两个分力必与另外两个力等大、反向;对于多个力的平衡,利用先分解再合成的正交分解法。
2、力汇交原理:如果一个物体受三个不平行外力的作用而平衡,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在同一平面上,而且必有共点力。
3、正交分解法:将各力分解到x 轴上和y 轴上,运用两坐标轴上的合力等于零的条件)00(∑∑==y x F F 多用于三个以上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对x 、y 方向选择时,尽可能使落在x 、y 轴上的力多;被分解的力尽可能是已知力。
4、矢量三角形法:物体受同一平面内三个互不平行的力作用平衡时,这三个力的矢量箭头首尾相接恰好构成三角形,则这三个力的合力必为零,利用三角形法求得未知力。
5、对称法:利用物理学中存在的各种对称关系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叫做对称法。
在静力学中所研究对象有些具有对称性,模型的对称往往反映出物体或系统受力的对称性。
解题中注意到这一点,会使解题过程简化。
6、正弦定理法:三力平衡时,三个力可构成一封闭三角形,若由题设条件寻找到角度关系,则可用正弦定理列式求解。
7、相似三角形法:利用力的三角形和线段三角形相似。
二、典型例题1、力学中的平衡:运动状态未发生改变,即0=a 。
表现: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1)在重力、弹力、摩擦力作用下的平衡施加例1 质量为m 的物体置于动摩擦因数为μ的水平面上,现对它一个拉力,使它做匀速直线运动,问拉力与水平方向成多大夹角时这个力最小?摩擦解析 取物体为研究对象,物体受到重力mg ,地面的支持力N ,力f 及拉力T 四个力作用,如图1-1所示。
由于物体在水平面上滑动,则N f μ=,将f 和N 合成,得到合力F ,由图知F 与f 的夹角: μ==αarcctg Nf arcctg 不管拉力T 方向如何变化,F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不变,即F 为一个方向不发生改变的变力。
高三物理高考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

高三物理高考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考点12 电磁场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命题趋势电磁场的问题历来是高考的热点,随着高中新课程计划的实施,高考改革的深化,这方面的问题依然是热门关注的焦点,往往以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的形式出现在问题的情景中,这几年在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中更是如此。
2000年理科综合考霍尔效应,占16分;2001年理科综合考卷电磁流量计(6分)、质谱仪(14分),占20分;2002年、2003年也均有此类考题。
每年都考,且分值均较高。
将其他信号转化成电信号的问题较多的会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出现;而用电磁场的作用力来控制运动的问题在各种题型中都可能出现,一般难度和分值也会大些,甚至作为压轴题。
知识概要电磁场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利用电磁场的变化将其他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而达到转化信息或自动控制的目的;另一类是利用电磁场对电荷或电流的作用,来控制其运动,使其平衡、加速、偏转或转动,已达到预定的目的。
例如:方法进行分析。
这里较多的是用分析力学问题的方法;对于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还特别应注意运用几何知识寻找关系。
点拨解疑【,加速后,再通过狭缝s2、s3射入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于磁场区的界面PQ。
最后,分子离子打到感光片上,形成垂直于纸面而且平行于狭缝s3的细线。
若测得细线到狭缝s3的距离为d(1)导出分子离子的质量m 的表达式。
(2)根据分子离子的质量数M 可用推测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若某种含C 、H 和卤素的化合物的M 为48,写出其结构简式。
(3)现有某种含C 、H 和卤素的化合物,测得两个M 值,分别为64和66。
试说明原因,并写出它们的结构简式。
在推测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时,可能用到的含量较多的同位素的质量数如下表: 元 素 H C F Cl Br含量较多的同 位素的质量数1 12 19 35,37 79,81 【点拨解疑应能反映分子离子的质量。
这里先是电场的加速作用,后是磁场的偏转作用,分别讨论这两个运动应能得到答案。
高三物理教案:第二轮专题备课复习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第二轮专题备课复习教案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三物理教案:第二轮专题备课复习教案》,供大家学习参考!本文题目:高三物理教案:第二轮专题备课复习教案〓专题〓高考物理实验全攻略知识结构:自然科学是实验性科学,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理科综合对实验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是“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它包含两个方面:Ⅰ.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1)理解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及要求;实验原理中学要求必做的实验可以分为4个类型:练习型、测量型、验证型、探索型.对每一种类型都要把原理弄清楚.应特别注意的问题: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中不需要选择第一个间距等于2mm的纸带.这个实验的正确实验步骤是先闭合电源开关,启动打点计时器,待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稳定后,再释放重锤,使它自由落下,同时纸带打出一系列点迹.按这种方法操作,在未释放纸带前,打点计时器已经在纸带上打出点迹,但都打在同一点上,这就是第一点.由于开始释放的时刻是不确定的,从开始释放到打第二个点的时间一定小于0.02s,但具体时间不确定,因此第一点与第二点的距离只能知道一定小于2mm(如果这段时间恰等于0.02s,则这段位移s=gt2/2=(10×0.022/2)m=2×10-3m=2mm),但不能知道它的确切数值,也不需要知道它的确切数值.不论第一点与第二点的间距是否等于2mm,它都是从打第一点处开始作自由落体运动的,因此只要测量出第一点O与后面某一点P间的距离h,再测出打P点时的速度v,如果:gh≈ ( ),就算验证了这个过程中机械能守恒.(2)掌握实验方法步骤;(3)会控制实验条件和使用实验仪器,会处理实验安全问题;实验仪器要求掌握的实验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天平、停表(秒表)、打点计时器(电火花计时仪)、弹簧秤、温度表、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等。
对于使用新教材的省市,还要加上示波器等。
高三第二轮物理教案

高三第二轮物理教案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学习的踊跃性, 面对大多数学生, 同时留意造就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 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开展。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5篇高三其次轮物理教案内容, 感谢大家阅读, 盼望能对大家有所协助!高三其次轮物理教案1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能量守恒定律是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觉之一, 对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 是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重要根底之一;能量转化和守恒思想贯穿整个中学教材, 是相识自然、驾驭自然规律的重要“工具”。
机械能守恒是中学学生对能量转化和守恒的启蒙, 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是必需坚固驾驭的一个重要规律。
(二)教材处理人教版必修教材, 仅以自由落体为例很快得出机械能守恒定律, 对学生驾驭学问(深刻理解机械能守恒的实质和机械能改变的缘由)和训练思维、开展实力不利, 这里作了改良,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得出, 由定性分析到定量实例探究, 再结合一般过程作理论推证, 然后总结出定律, 阐释机械能守恒的实质, 最终是定性应用。
符合由特别到一般, 再到特别的相识规律,并且在探究、推理过程中, 有利于造就学生的演绎推理实力、分析归纳实力和探究发觉实力, 领悟物理学探究方法和提高缔造性思维实力。
(三)重点和难点依据知能、方法、情感三要素确定。
1、重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理分析过程、定律的内容和定律条件的实质性理解;发觉物理规律的一种常用方法(特例探究+演绎推理法)和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分析归纳)、形象思维(过程描述和想象)、直觉思维实力的训练。
2、难点:依据定律的推理分析过程归纳总结出机械能守恒定律、定律条件的实质性理解和发觉定律科学方法的领悟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空间对称美的相识, 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酷爱物理学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一)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1、中学新课程总目标(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 满意全体学生的终身开展需求)和理念(探究性、主体性、开展性、和谐性)和三维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看法与价值观);2、教材特点(思想性、探究性、逻辑性、方法性和哲理性融会一体);3、所教学生的学习根底(学问构造、思维构造和认知构造)。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学案23个通用20教案

高三物理导教案课题匀变速直线运动参加人:张颂朱晓静审查人:丁际旺教课目知识与技术匀变速直线运动及标过程与方法其公式图像的应用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教课重要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点难点规律及图像的应用难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追及、相遇问题环节课堂进度课前预一.匀速直线运动课堂笔录习1.定义:自主预习2.特色:=不留死角3.位移公式:二.匀变速直线运动.定义:.特色:=恒量.公式:() =()=()-=()=vvt t 2.用图像表达规律:-图-图.推论:(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里位移之差是个恒量。
即:=-==恒量(2)某段内的均匀速度,等于段中刻的瞬速度,即(3)中地点瞬速度:(4)初速=,一系列比率公式::内、内、内⋯位移之比::::⋯:=:末、末、末⋯速度之比:第一个内、第二个内、第三个内⋯位移之比:Ⅰ:Ⅱ :Ⅲ:⋯:=:从静止开始通相等的位移所用之比::::⋯:=. 功能.确立物体能否作匀速直运:===⋯==s a a2+ a na1.求加快度:anT 2逐差法.求某(点)(刻)瞬速度:AB BC v2T堂展展现 .有一火,每的度均,的隙、示度不。
挨着的第一前沿的站台上站着一人,当火从静止开始以加快度做匀加快直运,第人的_______【解析】:本可运用推中:通相等的位移所用之比::=:(nn1),而=2L得=a( n n 1 )2L a展现 .、两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向来运,它的速度象如所示,以下法正确的选项是.、加快,物体的加快度大于物体的加速度.秒,、两物体相距最.秒,物体在物体的前方.秒,、两物体速度相等,相距200m 【答案】【解析】像中,像的斜率表示加快度,和轴所夹的面积表示位移。
当两物体的速度相等时,距离最大。
据此得出正确的答案为。
展现 . 经检测汽车的制动性能:以标准速度 20m 在平直公路上执行时,制动后停下来。
此刻平直公路上以 20m 的速度执行发现前方 180m 处有一货车以 6m 的速度同向匀速执行,司机马上制动,能否发生撞车事故?【解析】这是典型的追及问题。
(名师精编)高三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全套]·物理
![(名师精编)高三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全套]·物理](https://img.taocdn.com/s3/m/af5c71d2ec3a87c24028c4ad.png)
第一讲 平衡问题一、特别提示[解平衡问题几种常见方法]1、力的合成、分解法:对于三力平衡,一般根据“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力等大反向”的关系,借助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等手段求解;或将某一个力分解到另外两个力的反方向上,得到这两个分力必与另外两个力等大、反向;对于多个力的平衡,利用先分解再合成的正交分解法。
2、力汇交原理:如果一个物体受三个不平行外力的作用而平衡,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在同一平面上,而且必有共点力。
3、正交分解法:将各力分解到x 轴上和y 轴上,运用两坐标轴上的合力等于零的条件)00(∑∑==y x F F 多用于三个以上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对x 、y 方向选择时,尽可能使落在x 、y 轴上的力多;被分解的力尽可能是已知力。
4、矢量三角形法:物体受同一平面内三个互不平行的力作用平衡时,这三个力的矢量箭头首尾相接恰好构成三角形,则这三个力的合力必为零,利用三角形法求得未知力。
5、对称法:利用物理学中存在的各种对称关系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叫做对称法。
在静力学中所研究对象有些具有对称性,模型的对称往往反映出物体或系统受力的对称性。
解题中注意到这一点,会使解题过程简化。
6、正弦定理法:三力平衡时,三个力可构成一封闭三角形,若由题设条件寻找到角度关系,则可用正弦定理列式求解。
7、相似三角形法:利用力的三角形和线段三角形相似。
二、典型例题1、力学中的平衡:运动状态未发生改变,即0=a 。
表现: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1)在重力、弹力、摩擦力作用下的平衡例1 质量为m 的物体置于动摩擦因数为μ的水平面上,现对它施加一个拉力,使它做匀速直线运动,问拉力与水平方向成多大夹角时这个力最小?解析 取物体为研究对象,物体受到重力mg ,地面的支持力N ,摩擦力f 及拉力T 四个力作用,如图1-1所示。
由于物体在水平面上滑动,则N f μ=,将f 和N 合成,得到合力F ,由图知F 与f 的夹角:μ==αarcctg Nf arcctg 不管拉力T 方向如何变化,F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不变,即F 为一个方向不发生改变的变力。
【物理教案】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专题教案

[二轮复习]第一讲力与运动(一)一、高考导航力是贯穿整个物理学的一条重要主线,运动是物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力和运动的关系是力学部分的核心内容。
其中,许多基本规律和科学思维方法在力学中,甚至在整个物理学中都是相当重要的。
中学教材中遇到的力有场力(万有引力、电场力、磁场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核力等。
研究的运动有匀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简谐运动等。
力具有相互性(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具有同时性)、矢量性(力不仅具有大小而且有方向,运算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力还具有作用的瞬时性(牛顿第二定律),对时间和空间的积累性(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及作用的独立性等。
判断一个物体做什么运动,首先要看它的初速度是否为零,然后看它受力是否为恒力。
若为恒力,还要看它与初速度的夹角情况,这样才能准确地判断运动形式。
受力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是解题的关键。
通过加速度a架起受力、运动(平衡是a=0的特例)这两部分的联系,建立起等值关系式,使问题得到解决。
二、典型例题例1、在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常识,用手握瓶,将瓶提离桌面,瓶越重,越要用力提紧瓶,这样是为了(BD )A.增加手与瓶的接触面积B.增加对瓶的压力C.增大手与瓶之间的摩擦因数D.增大手与瓶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例2、某人推着自行车前进时,地面对前轮的摩擦力为F1,对后轮的摩擦力为F2;该人骑着自行车前进时,地面对前轮的摩擦力为F3,对后轮的摩擦力为F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F1与车前进的方向相同B.F2与车前进的方向相同C.F3与车前进的方向相同D.F4与车前进的方向相同例3、物块1、2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用轻质弹簧相连,如图所示.今对物块1、2分别施以方向相反的水平力F1、F2.且F1大于F2,则弹簧秤的示数( D )A.一定等于F1 + F2 B.一定等于F1–F2C.一定大于F2小于F1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例4、如图,悬线下挂着一个带正电小球,它的质量为m,电量为q,整个装置处于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中,场强为E,则(AD )A.小球平衡时,悬线与竖直方向夹角的正切为Eq/mgB.若剪断悬线,则小球做曲线运动C.若剪断悬线,则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D.若剪断悬线,则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例5、一物体放置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斜面固定于加速上升的电梯中,加速度为a,如右图所示,在物体始终相对于斜面静止的条件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C )A.θ一定时,a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正压力越小B.θ一定时,a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越大C.a一定时,θ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正压力越小D.a一定时,θ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越小例6、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楔形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它的顶角为90°两底角为α和β;a、b为两个位于斜面上质量均为m的小木块。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教案5篇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教案5篇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教案篇1一、引入新课演示实验:让物块在旋转的平台上尽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
教师:物块为什么可以做匀速圆周运动?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从实验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
)二、新课教学向心力1.向心力的概念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物块受到重力、摩擦力与支持力。
教师:物块所受到的合力是什么?学生:重力与支持力相互抵消,合力就是摩擦力。
教师:这个合力具有怎样的特点?学生:思考并回答:方向指向圆周运动的圆心。
教师:得出向心力的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指向圆心的合力。
(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使概念的得出自然、流畅。
)2.感受向心力学生:学生手拉着细绳的一端,使带细绳的钢球在水平面内尽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
教师:钢球在水平面内尽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什么力使钢球做圆周运动?学生:对钢球进行受力分析,发现拉力使钢球做圆周运动。
(设计意图:利用常见的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增强学生对向心力的感性认识。
)教师:也就是说,钢球受到的拉力充当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大家动手实验并猜想:拉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动手体验并猜想:拉力的大小可能与钢球的质量m、线速度的v、角速度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教案篇2[教学要求]1、力的示意图2、力的分类[重点难点]1、力的分类[教学要求]1、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意思的图,一为逗乐,二为揭示物体名词的命名方式)用有向线段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图,叫做力的示意图。
(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的区别在于,力的图示除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外,还表示力的大小。
即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正好是力的三要素。
而力的示意图中并不表示力的大小)2、力的分类(力有许多种分类方式,比如力可以分成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但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其它的分类方法)①按力的性质分--重力、摩擦力;弹力、电场力、磁场力、分子力等(性质力)②按力的效果分--引力、斥力;压力、支持力、浮力、动力、阻力、拉力等(每个分类前两个力的后面之所以用分号分开,目的是说,前面的两个力老师直接给出它们是什么力,也通过这四个力让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性质力”什么是“效果力”。
最新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专题教案(14个专题)上只是分享

专题1“双基”篇所谓“双基”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就是能举一反三、以不变应万变的知识.只有掌握了“双基”,才谈得上能力的提高,才谈得上知识和能力的迁移.综合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卷不难看出,虽然高考命题已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但每年的试卷中总有一定数量的试题是着重考查学生的知识面的,试卷中多数试题是针对大多数考生设计的,其内容仍以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内涵及外延的判断和应用为主.只要考生知道有关的物理知识,就不难得出正确的答案.以2003年我省高考物理试卷为例,属于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和简单应用考查的试题,就有15题,共90分,占满分的60%.如果考生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掌握得好,把这90分拿到手,就已大大超过了省平均分.许多考生解题能力差,得分低,很大程度上与考生忽视对物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关,对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或不全面,就会在解题时难以下手,使应得的分白白丢失.如果说,我们要求学生高考时做到“该得的分一分不丢,难得的分每分必争”,那么,就要先从打好基础做起,抓好物理基本知识和规律的复习.复习中,首先要求学生掌握概念、规律的“内涵”(例如内容、条件、结论等),做到“理科文学”,对概念、规律的内容,该记该背的,还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其次,要掌握概念和规律的“外延”,例如,对机械能守恒定律,如果条件不满足,即重力或弹力以外的其他力做了功,系统的机械能将如何变化?等等.有一些情况我的感受特别深,一是有些试题看似综合性问题,而学生出错的原因实质是概念问题.二是老师以为很简单的一些概念问题,学生就是搞不清,要反复讲练.下面,就高中物理复习中常遇到的一些基本概念问题,谈谈我的看法.我想按照高中物理知识的五大板块来讲述.一些共同性的概念和规律:1.不能简单地从数学观点来理解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一个物理量与另一个物理量成正比或反比的说法).2.图线切线的斜率.3.变加速运动中,合力为零时,速度最大或最小.一、力学●物体是否一定能大小不变地传力?例1:两物体A 和B ,质量分别为m 1和m 2,互相接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如图所示.对物体A 施以水平的推力F ,则物体A 对物体B 的作用力等于 ( B )A .112m F m m + B .212m F m m + C .F D .21m F m 拓展:如图,物体A 叠放在物体B 上,B 置于光滑水平面上.A 、B质量分别为m A =6kg ,m B =2kg ,A 、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开始时水平拉力F =10N ,此后逐渐增加,在增大到45N的过程中,则 ( D )A .只有当拉力F <12N 时,两物体才没有相对滑动B .两物体开始没有相对运动,当拉力超过12N 时,开始相对滑动C .两物体间从受力开始就有相对运动D .两物体间始终没有相对运动●力、加速度、速度间的关系——拓展至与机械能的关系例2:如图所示,轻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自由伸长时恰好到达O 点.将质量为m (视为质点)的物体P 与弹簧连接,并将弹簧压缩到A 由静止释放物体后,物体将沿水平面运动并能到达B 点.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不能忽略,则关于物体运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A .从A 到O 速度不断增大,从O 到B 速度不断减小B .从A 到O 速度先增大后减小,从O 到B 速度不断减小C .从A 到O 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从O 到B 加速度不断增大D .从A 到O 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从O 到B 加速度不断增大拓展1:(1991年)一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下,落在直立于地面的轻弹簧上,如图所示.在A 点,物体开始与弹簧接触,到B 点时,物体速度为零,然后被弹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 A .物体从A 下降到B 的过程中,动能不断变小B .物体从B 上升到A 的过程中,动能不断变大C .物体从A 下降到B ,以及从B 上升到A 的过程中,速率都是先增大,后减小D .物体在B 点时,所受合力为零●矢量的合成或分解 1.认真画平行四边形例3:三段不可伸长的细绳OA 、OB 、OC 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它们共同悬挂一重物,如图所示,其中OB 是水平的,A 端、B 端固定.若逐渐增加C 端所挂物体的质量,则最先断的绳 ( C )A .必定是OAB .必定是OBC .必定是OCD .可能是OB ,也可能是OA2.最小值问题例4:有一小船位于60m 宽的河边,从这里起在下游80m 处河流变成瀑布.假设河水流速为5m/s ,为了使小船能安全渡河,船相对于静水的速度不能小于多少?3.速度的分解——孰合孰分?例5: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有一物体A 通过定滑轮用细线与玩具汽车B 相连,汽车向右以速度v 作匀速运动,当细线OA 、OB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α、β时,物体A 移动的速度为 ( D )A .v sin αcos βB .v cos αcos βC .v cos α/cos βD .v cos β/cos α●同向运动的物体,距离最大(或最小)或恰好追上时,速度相等(但不一定为零). 例6: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放有长为L 的长木板C ,在C 上左端和距左端s 处各放有小物块A 和B ,A 、B 的体积大小可忽略不计,A 、B 与长木板C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A 、B 、C 的质量均为m ,开始时,B 、C 静止,A 以某一初速度v 0向右做匀减速运动,设物体B 与板C 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A OBAB(1)物体A 运动过程中,物块B 和木板C 间的摩擦力.(2)要使物块A 、B 相碰,物块A 的初速度v 0应满足的条件. ●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及其推论的应用——注意条件例7:已知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第5s 末的速度为10m/s ,则该物体 ( BD )A .加速度一定为2m/s 2B .前5s 内位移可能为25mC .前10s 内位移一定为100mD .前10s 内位移不一定为100m●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 注意公式2r GMm F =①和r mv F 2=②中r 的含义. 例8:今年10月15日9时,中国自行研制的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从酒泉航天发射场升空,10分钟后进入预定轨道,绕地球沿椭圆轨道Ⅰ运行,如图.(1)当飞船进入第5圈后,在轨道Ⅰ上A 点加速,加速后进入半径为r 2的圆形轨道Ⅱ.已知飞船近地点B 距地心距离为r 1,飞船在该点速率为v 1,求:轨道Ⅱ处重力加速度大小.(2)飞船绕地球运行14圈后,返回舱与轨道舱分离,返回舱开始返回.当返回舱竖直向下接近距离地球表面高度h 时,返回舱速度约为9m/s ,为实现软着落(着地时速度不超过3m/s ),飞船向下喷出气体减速,该宇航员安全抗荷能力(对座位压力)为其体重的4倍,则飞船至少应从多高处开始竖直向下喷气?(g =10m/s 2)●惯性、离心运动和向心运动例9:如图(俯视图)所示,以速度v 匀速行驶的列车车厢内有一水平桌面,桌面上的A 处有一小球.若车厢中的旅客突然发现小球沿图中虚线从A 运动到B ,则由此可判断列车 ( A )A .减速行驶,向南转弯B .减速行驶,向北转弯C .加速行驶,向南转弯D .加速行驶,向北转弯 例10:卫星轨道速度的大小及变轨问题.●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冲量或功例11:关于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A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B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可以是不同种性质的力C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所做功的代数和一定为零D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冲量的矢量和一定为零●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1.内涵——条件及结论2.对表达式的理解3.外延例12:对于由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定律可以表达为Δp 1=-Δp 2.对此表达式,沈飞同学的理解是: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时,一个物体增加了多少动量,另一A B v 0 Cr 1 A B ⅠⅡO A B Ⅰ Ⅱ OⅢ个物体就减少了多少动量.你同意沈飞同学的说法吗?说说你的判断和理由(可以举例说明).例13:总质量为M的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行驶.现同时向前后水平抛出质量相等的两个小球,小球抛出时的初速度相等,则小车的速度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1.内涵——条件及结论2.外延——重力(若涉及弹性势能,还包括弹力)以外的其它力做的功,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增量.例14:如图所示,质量为M=1kg的小车静止在悬空固定的水平轨道上,小车与轨道间的摩擦力可忽略不计,在小车底Array部O点拴一根长L=0.4m的细绳,细绳另一端系一质量m=4kg的金属球,把小球拉到与悬点O在同一高度、细绳与轨道平行的位置由静止释放.小球运动到细绳与竖直方向成60°角位置时,突然撤去右边的挡板P,取g=10m/s2,求:(1)挡板P在撤去以前对小车的冲量;(2)小球释放后上升的最高点距悬点O的竖直高度;(3)撤去右边的挡板P后,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功和能、冲量和动量的关系1.合外力的功=动能的变化2.重力/弹力/分子力/电场力的功=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分子势能/电势能变化的负值3.重力(或弹簧弹力)以外的其它力的功=机械能的变化4.合外力的冲量=动量的变化5.合外力=动量的变化率例15:一物体静止在升降机的地板上,在升降机加速上升的过程中,地板对物体的支持力所做的功等于( C )A.物体势能的增加量B.物体动能的增量C.物体动能的增加量加上物体势能的增加量D.物体动能的增加量加上重力所做的功例16:一粒钢珠从静止状态开始自由下落,然后陷入泥潭中.若把在空中下落的过程称为过程Ⅰ,进入泥潭直到停住的过程称为过程Ⅱ,则(AC)A.过程Ⅰ中钢珠动量的改变量等于重力的冲量B.过程Ⅱ中阻力的冲量的大小等于过程Ⅰ中重力冲量的大小C.过程Ⅱ中钢珠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等于过程Ⅰ与过程Ⅱ中钢珠所减少的重力势能之和D.过程Ⅱ中损失的机械能等于过程Ⅰ中钢珠所增加的动能例17:在光滑斜面的底端静止一个物体,从某时刻开始有一个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沿斜面向上滑去,经过一段时间突然撤去这个力,又经过4倍的时间又返回斜面的底端,且具有250J的动能,则恒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为J, 撤去F时物体具有J的动能.若该物体在撤去F后受摩擦力作用,当它的动能减少100J时,机械能损失了40J,则物体再从最高点返回到斜面底端时具有J的动能.例18:如图所示,分别用两个恒力F1和F2先后两次将质量为m的物体从静止开始,沿着同一个粗糙的固定斜面由底端推到顶端,第一次力F 1的方向沿斜面向上,第二次F 2的方向沿水平向右,两次所用时间相同.在这两个过程中 ( BD )A .F 1和F 2所做功相同B .物体的机械能变化相同C .F 1和F 2对物体的冲量大小相同D .物体的加速度相同例19:在光滑斜面的底端静止一个物体,从某时刻开始有一个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 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沿斜面向上滑去,经过一段时间突然撤去这个力,又经过4倍的时间又返回斜面的底端,且具有250J 的动能,则恒力F 对物体所做的功为 J, 撤去F 时物体具有 J 的动能。
高考二轮复习物理全套教案

专题一 力与物体平衡 教案一. 专题要点 1. 重力⑴产生:重力是由于地面上物体受到地球万有引力而产生,但两者不等价,因为万有引力一个分力要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向心力,而另一个分力即重力,如右图所示。
⑵大小:随地理位置变化而变化。
在两极:G=F 万 在赤道:G= F 万-F 向一般情况下,在地表附近G=mg ⑶方向:竖直向下,并不指向地心。
2. 弹力⑴产生条件:①接触②挤压③形变⑵大小:弹簧弹力F=kx ,其它弹力利用牛顿定律和平衡条件求解。
⑶方向:压力和支持力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物体,若接触面是球面,则弹力作用线一定过球心,绳作用力一定沿绳,杆作用力不一定沿杆。
*提醒:绳只能产生拉力,杆既可以产生拉力,也可以产生支持力,在分析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时应该注意两者区别。
3.摩擦力⑴产生条件:①接触且挤压②接触面粗糙③有相对运动或者相对运动趋势⑵大小:滑动摩擦力N f μ=,与接触面面积无关,静摩擦力根据牛顿运动定律或平衡条件求解。
⑶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并且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4.电场力⑴电场力方向:正电荷受电场力方向与场强方向一致,负电荷受电场力方向与场强方向相反。
⑵电场力大小:qE F =,若为匀强电场,电场力则为恒力,若为非匀强电场,电场力将与位置有关。
5.安培力⑴方向:用左手定则判定,F 一定垂直于I 、B ,但I 、B 不一定垂直,I 、B 有任一量反向,F 也反向。
⑵大小:BIL F =安①此公式只适用于B 和I 互相垂直情况,且L 是导线有效长度。
②当导线电流I 与 B 平行时,0min =F 。
6.洛伦兹力 ⑴洛伦兹力方向①洛伦兹力方向既与电荷运动方向垂直,又与磁场方向垂直,所以洛伦兹力方向总是垂直于运动电荷速度方向和磁场方向所确定平面。
②洛伦兹力方向总垂直于电荷运动方向,当电荷运动方向改变时,洛伦兹力方向也发生改变。
③由于洛伦兹力方向始终与电荷运动方向垂直,所以洛伦兹力对电荷永不做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 平衡问题一、特别提示[解平衡问题几种常见方法]1、力的合成、分解法:对于三力平衡,一般根据“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力等大反向”的关系,借助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等手段求解;或将某一个力分解到另外两个力的反方向上,得到这两个分力必与另外两个力等大、反向;对于多个力的平衡,利用先分解再合成的正交分解法。
2、力汇交原理:如果一个物体受三个不平行外力的作用而平衡,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在同一平面上,而且必有共点力。
3、正交分解法:将各力分解到x 轴上和y 轴上,运用两坐标轴上的合力等于零的条件)00(∑∑==y x F F 多用于三个以上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对x 、y 方向选择时,尽可能使落在x 、y 轴上的力多;被分解的力尽可能是已知力。
4、矢量三角形法:物体受同一平面内三个互不平行的力作用平衡时,这三个力的矢量箭头首尾相接恰好构成三角形,则这三个力的合力必为零,利用三角形法求得未知力。
5、对称法:利用物理学中存在的各种对称关系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叫做对称法。
在静力学中所研究对象有些具有对称性,模型的对称往往反映出物体或系统受力的对称性。
解题中注意到这一点,会使解题过程简化。
6、正弦定理法:三力平衡时,三个力可构成一封闭三角形,若由题设条件寻找到角度关系,则可用正弦定理列式求解。
7、相似三角形法:利用力的三角形和线段三角形相似。
二、典型例题1、力学中的平衡:运动状态未发生改变,即0=a 。
表现: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1)在重力、弹力、摩擦力作用下的平衡例1 质量为m 的物体置于动摩擦因数为μ的水平面上,现对它施加一个拉力,使它做匀速直线运动,问拉力与水平方向成多大夹角时这个力最小?解析 取物体为研究对象,物体受到重力mg ,地面的支持力N ,摩擦力f 及拉力T 四个力作用,如图1-1所示。
由于物体在水平面上滑动,则N f μ=,将f 和N 合成,得到合力F ,由图知F 与f 的夹角:μ==αarcctg Nf arcctg 不管拉力T 方向如何变化,F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不变,即F 为一个方向不发生改变的变力。
这显然属于三力平衡中的动态平衡问题,由前面讨论知,当T 与F 互相垂直时,T 有最小值,即当拉力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μ=μ-=θarctg arcctg 90时,使物体做匀速运动的拉力T 最小。
(2)摩擦力在平衡问题中的表现这类问题是指平衡的物体受到了包括摩擦力在内的力的作用。
在共点力平衡中,当物体虽然静止但有运动趋势时,属于静摩擦力;当物体滑动时,属于动摩擦力。
由于摩擦力的方向要随运动或运动趋势的方向的改变而改变,静摩擦力大小还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动,因此包括摩擦力在内的平衡问题常常需要多讨论几种情况,要复杂一些。
因此做这类题目时要注意两点①由于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都要随运动趋势的改变而改变,因此维持物体静止状态所需的外力允许有一定范围;又由于存在着最大静摩擦力,所以使物体起动所需要的力应大于某一最小的力。
总之,包含摩擦力在内的平衡问题,物体维持静止或起动需要的动力的大小是允许在一定范围内的,只有当维持匀速运动时,外力才需确定的数值。
②由于滑动摩擦力F=N F μ,要特别注意题目中正压力的大小的分析和计算,防止出现错误。
例2 重力为G 的物体A 受到与竖直方向成α角的外力 F 后,静止在竖直墙面上,如图1-2所示,试求墙对物体A 的静摩擦力。
分析与解答 这是物体在静摩擦力作用下平衡问题。
首先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
A 受竖直向下的重力G ,外力F ,墙对A 水平向右的支持力(弹力)N ,以及还可能有静摩擦力f 。
这里对静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的判断是极其重要的。
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它们之间就有静摩擦力;物体间没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它们之间就没有静摩擦力。
可以假设接触面是光滑的,若不会相对运动,物体将不受静摩擦力,若有相对运动就有静摩擦力。
(注意:这种假设的方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是常用方法,也是很重要的方法。
)具体到这个题目,在竖直方向物体A 受重力G 以及外力F 的竖直分量,即α=cos 2F F 。
当接触面光滑,αcos F G =时,物体能保持静止;当α>cos F G 时,物体A 有向下运动的趋势,那么A 应受到向上的静摩擦力;当α<cos F G 时,物体A 则有向上运动的趋势,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向下,因此应分三种情况说明。
从这里可以看出,由于静摩擦力方向能够改变,数值也有一定的变动范围,滑动摩擦力虽有确定数值,但方向则随相对滑动的方向而改变,因此,讨论使物体维持某一状态所需的外力F 的许可范围和大小是很重要的。
何时用等号,何时用不等号,必须十分注意。
(3)弹性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例3 如图1-3所示,一个重力为mg 的小环套在竖直的半径为r的光滑大圆环上,一劲度系数为k ,自然长度为L (L<2r )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小环上,另一端固定在大圆环的最高点A 。
当小环静止时,略去弹簧的自重和小环与大圆环间的摩擦。
求弹簧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ϕ分析 选取小环为研究对象,孤立它进行受力情况分析:小环受重力mg 、大圆环沿半径方向的支持力N 、弹簧对它的拉力F 的作用,显然,)cos 2(L r k F -ϕ=解法1 运用正交分解法。
如图1-4所示,选取坐标系,以小环所在位置为坐标原点,过原点沿水平方向为x 轴,沿竖直方向为y 轴。
∑=ϕ+ϕ-=02sin sin ,0N F Fx∑=ϕ--ϕ-=02cos cos ,0N mg F Fy解得 )(2arccos mg kr kL -=ϕ 解法2 用相似比法。
若物体在三个力F 1、F 2、F 3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三个力必组成首尾相连的三角形F 1、F 2、F 3,题述中恰有三角形AO m 与它相似,则必有对应边成比例。
rN r mg r F ==ϕcos 2 )(2arccos mg kr kL -=ϕ (4)在电场、磁场中的平衡例4 如图1-5所示,匀强电场方向向右,匀强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一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的微粒以速度v 与磁场垂直、与电场成45˚角射入复合场中,恰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求电场强度E的大小,磁感强度B 的大小。
解析 由于带电粒子所受洛仑兹力与v 垂直,电场力方向与电场线平行,知粒子必须还受重力才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假设粒子带负电受电场力水平向左,则它受洛仑兹力f 就应斜向右下与v 垂直,这样粒子不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粒子应带正电,画出受力分析图根据合外力为零可得,︒=45sin qvB mg (1) ︒=45cos qvB qE (2)由(1)式得qvmg B 2=,由(1),(2)得q mg E /= (5)动态收尾平衡问题例5 如图1-6所示,AB 、CD 是两根足够长的固定平行金属导轨,两导轨间距离为l ,导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
在整个导轨平面内都有垂直于导轨平面斜向上方的匀强磁场,磁感强度为B 。
在导轨的A 、C 端连接一个阻值为R 的电阻。
一根垂直于导轨放置的金属棒ab ,质量为m ,从静止开始沿导轨下滑。
求ab 棒的最大速度。
(已知ab 和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导轨和金属棒的电阻不计)解析 本题的研究对象为ab 棒,画出ab 棒的平面受力图,如图1-7。
ab 棒所受安培力F 沿斜面向上,大小为R v l B BIl F /22==,则ab 棒下滑的加速度m F mg mg a /)]cos (sin [+θμ-θ=。
ab 棒由静止开始下滑,速度v 不断增大,安培力F 也增大,加速度a 减小。
当a =0时达到稳定状态,此后ab 棒做匀速运动,速度达最大。
0)/cos (sin 22=+-R v l B mg mg θμθ。
解得ab 棒的最大速度22/)cos (sin l B mgR v m θμθ-=。
例6 图1-8是磁流体发电机工作原理图。
磁流体发电机由燃烧室(O )、发电通道(E )和偏转磁场(B )组成。
在2500K 以上的高温下,燃料与氧化剂在燃烧室混合、燃烧后,电离为正负离子(即等离子体),并以每秒几百米的高速喷入磁场,在洛仑兹力的作用下,正负离子分别向上、下极板偏转,两极板因聚积正负电荷而产生静电场。
这时等离子体同时受到方向相反的洛仑兹力(f )与电场力(F )的作用,当F=f 时,离子匀速穿过磁场,两极板电势差达到最大值,即为电源的电动势。
设两板间距为d ,板间磁场的磁感强度为B ,等离子体速度为v ,负载电阻为R ,电源内阻不计,通道截面是边长为d 的正方形,试求:(1)磁流体发电机的电动势ξ?(2)发电通道两端的压强差p ∆?解析 根据两板电势差最大值的条件dBB E v F f ξ===得 所以,磁流发电机的电动势为Bdv =ξ设电源内阻不计,通道横截面边长等于d 的正方形,且入口处压强为1p ,出口处的压强为2p ;当开关S 闭合后,发电机电功率为R Bdv R P 2)(2==ξ电 根据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有v d p v d p v F v F P 222121-=-=电所以,通道两端压强差为Rv B p p p 221=-=∆ (6)共点的三力平衡的特征规律例7 图1-9中重物的质量为m ,轻细线AO 和BO 的A 、B端是固定的,平衡时AD 是水平的,BO 与水平的夹角为θ。
AO 的拉力F 1和BO 的拉力F 2的大小是:A 、θcos 1mg F =B 、θmgctg F =1C 、θsin 2mg F =D 、θsin /2mg F =解析 如图1-10,三根细绳在O 点共点,取O 点(结点)为研究对象,分析O 点受力如图1-10。
O 点受到AO 绳的拉力F 1、BO 绳的拉力F 2以及重物对它的拉力T 三个力的作用。
图1-10(a )选取合成法进行研究,将F 1、F 2合成,得到合力F ,由平衡条件知:mg T F ==则:θθmgctg Fctg F ==1θθsin /sin /2mg F F ==图1-10(b )选取分解法进行研究,将F 2分解成互相垂直的两个分力x F 、y F ,由平衡条件知:1,F F mg T F x y ===则:θθsin /sin /2mg F F y ==θθmgctg ctg F F F y x ===1问题:若BO 绳的方向不变,则细线AO 与BO 绳的方向成几度角时,细线AO 的拉力最小?结论:共点的三力平衡时,若有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另一个力的方向不变,则第三个力一定存在着最小值。
(7)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问题如图1-11所示,质量为M 的木箱放在水平面上,木箱中的立杆上着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开始时小球在杆的顶端,由静止释放后,小球沿杆下滑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的二分之一,则在小球下滑的过程中,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为mg Mg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