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式探讨_蒋永康

合集下载

城市轨道交通平行换乘形式的研究与探讨

城市轨道交通平行换乘形式的研究与探讨

城市轨道交通平行换乘形式的研究与探讨发布时间:2022-05-04T06:17:57.100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1月(上)1期作者:高海鹏[导读] 在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形式中,平行换乘是比较高效便捷的换乘的形式之一,根据站台的布置方式平行换乘可分为叠岛形式、叠侧形式、双岛四线、一岛两侧四种布置类型。

高海鹏(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摘要:在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形式中,平行换乘是比较高效便捷的换乘的形式之一,根据站台的布置方式平行换乘可分为叠岛形式、叠侧形式、双岛四线、一岛两侧四种布置类型。

为更好的研究平行车站的特点,结合布置特点从车站布置形式、换乘便捷性、工程实施等方面分析不同布置形式的优缺点,为后续换乘车站设计形式的选择提供借鉴和参考,同时对于后续的线网规划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关键词:轨道交通;平行换乘;同台换乘bstract:Among the transfer forms of urban rail transit, parallel transfer is one of the more efficient and convenient transfer forms,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types according to the layout of platform: overlapping island, overlapping side, double island and four lines, and two sides of one island. In order to better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arallel stations, taking the actual project as an exampl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different layout forms are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station layout form, transfer convenience, project implementation, etc.,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election of design forms of subsequent transfer stations and promote the subsequent network planning.1、概述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和线网的逐步完善,交织的线网就像蜘蛛网一样形成了节点,形成一个个的中转中心。

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

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

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中,不能只强调单一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而忽略轨道交通系统与其他系统的衔接;或只重视单一轨道交通线路建设和工程设计层面上的研究,而忽视轨道交通系统内各条线路之间的整合。

通过交通一体化的规划设计,提高轨道交通集聚和疏解客流的能力,为乘客提供快捷、方便、舒适、安全的换乘环境,为城市枢纽地区提供良好的交通环境和开发环境,最终实现城市综合客运交通系统的最佳运输效益和效率。

一、城市轨道交通与公交线网的换乘1、形成城市轨道交通与公交紧密衔接的公交换乘枢纽,实现立体化“零换乘”。

一方面,尽可能地为客流量大的综合枢纽站和一般枢纽站提供衔接公交站场的用地,设置公交换乘枢纽,通过立体换乘通道实现立体化衔接和“零换乘”;另一方面,根据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公交停靠站的分布,在不影响道路交通的前提下,合理调整公交停靠站与城市轨道交通出入口的距离(如有必要,可设置立体步行换乘通道),缩短换乘时空距离,方便乘客换乘。

2、调整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客运走廊的公交线路,形成相互支援、优势互补的公共交通网络,稳步提高公交出行比例。

结合道路的结构和功能,从“线、面”两方面优化重组公共交通系统资源,实现常规公交与城市轨道交通之间的优势互补。

3、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为核心,组织短途接驳公共汽车,加强对大型公建、主要居住区等客流的收集,延伸网络的辐射。

4、依据车站地位的不同,设计衔接形式。

(1)综合枢纽站。

综合枢纽站一般采用先进的设施和空间立体化衔接,合理组织人、车流分离,以使人流换乘便捷,车流进出顺畅,便于管理。

(2)大型接驳站。

大型接驳站是指位于城市轨道交通首末站、地区中心及换乘量较大的车站的换乘点,在此布置的地面常规公共交通线路主要为某一个扇面方向的地区提供服务。

(3)一般换乘站。

一般换乘站是指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与地面常规公共交通线路中间站的换乘点,一般多位于土地紧张的市区。

在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城市轨道交通换乘量大的特点,将公交车站设置成港湾式停车站,并尽可能地靠近轨道车站的出入口。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式的探讨.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式的探讨.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式的探讨[摘要]中转换乘是城市轨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合理的规划设计好换乘站,可使乘客换乘更快捷、更方便,同时也会减少各个方向的客流交叉。

为此,本文参考各方面资料,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节点的各种换乘方式,并分析探讨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节点换乘方式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快速、大运量、方便、准时、舒适等特点,应纳人城公共交通体系统一筹划,形成综合交通体系,给市民的出行提供最大限度的方便。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完善,市民出行换乘量必定增大。

城市轨道交通不仅要与城市常规交通配合,还需要与公路、铁路、民航等大交通相协调。

换乘点是线网构架中各条线路之间或轨道交通线与其他交通方式的交织点,是提供乘客转线换乘的车站,乘客通过换乘站及其专用通道设施,实现人流沟通,达到换乘的目的。

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节点作为城市的重要客运枢纽,通过互相接运,以充分发挥城市轨道交通强大的优势,成为城市客运的大动脉。

1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式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布置轨道交通路网时,必须重点研究各线路的相交点位置和相交形式。

城市的重要公共场所是人流集中的地方,为了高效地完成公共场所人流的集散任务,应根据总体布局和人流的集散量配置若干路线,并规划相应的换乘节点。

轨道线网换乘点研究的任务就是对换乘点分布和换乘方式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分析,并提出原则性的设想,以及对线路具体走向提出建议。

确定换乘方式的主要原则是:满足换乘客流量的需要;调整相交线路方向创造良好的换乘条件;尽量缩短乘客的走行距离,减少人流交叉;结合地形选择合适的车站布置形式。

根据上述原则,结合两条线路常见的相互交织形式,如垂直交叉、斜交、平行交织等情况,换乘方式可分为同站换乘、通道换乘、站外换乘和组合式换乘等多种形式。

在换乘方式的构思过程中充分运用无缝换乘的理念,最大程度的方便乘客。

1 .1同站换乘同站换乘分为同站台换乘、楼梯换乘和站厅换乘三种形式。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客流组织特点及措施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客流组织特点及措施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客流组织特点及措施摘要:近几年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客流量也是非常大,有些线路未完善,导致某个节点客流量激增,车站客流组织科学合理性显得很重要。

本文主要对换乘站客流组织特点及相关措施进行分析,供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地铁;换乘站;客流组织;特点;措施一、轨道交通客流组织特点(一)站台换乘站台换乘有两种方式:同站台换乘和上下层站台换乘。

同站台换乘(见图1)是指两条不同线路的站线分设在同一站台的两侧,乘客可同站台换乘。

这种换乘方式适用于两条平行交织的线路,为方便客流组织宜采用岛式站台设计,要求站台能够满足换乘高峰客流量的需要,乘客无需换乘行走,换乘时间最短,但换乘方向受限。

图1 同台换乘断面图上下层站台换乘是指乘客由一个站台通过楼梯或自动扶梯到另一站台直接换乘。

适合两换乘线路相互交叉的情况。

根据地铁线路交叉的情况及两车站的位置,可形成站台与站台的十字换乘、T 形换乘、L 形换乘和平行换乘模式。

①“一”字形换乘:两个车站上下重叠设置则构成“一”字形组合。

站台上下对应,双层设置,便于布置楼梯、自动扶梯,换乘方便。

②“L”形换乘:两个车站上下立交,车站端部相互连接,在平面上构成“L”形组合。

③“T”形换乘:两个车站上下立交,其中一个车站的端部与另一个车站的中部相连接,在平面上构成“T”形组合。

④“十”字形换乘:两个车站中部相立交,在平面上构成“十”字形组合。

⑤“工”字形换乘:两个车站在同一水平面平行设置时,通过天桥或地道换乘,在平面上构成“工”字形组合。

(二)站厅换乘客流组织站厅换乘(见图2)是指乘客由一个站台通过楼梯或自动扶梯到达另一个车站的站厅或两站共用站厅,再通过站厅前往另一站台乘车的换乘方式。

站厅换乘一般用于相交车站的换乘,换乘距离比站台直接换乘要长。

若换乘过程中需要进出收费区,检票口的能力成为制约因素。

图 2站厅换乘(三)通道换乘客流组织通道换乘是指在两个或几个单独设置车站之间设置联络通道等换乘设施,方便乘客完成换乘的方式。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换乘方式及特点分析题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换乘方式及特点分析题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换乘方式及特点分析题
城市轨道交通(地铁)的车站换乘方式主要有两种:分离换乘和直通换乘。

1. 分离换乘:也称为无缝换乘,是指在车站之间设置专门的换乘通道,乘客可以在不出站的情况下换乘不同线路的列车。

这种换乘方式的特点是方便快捷,乘客不需要额外购票或进站,换乘过程较为顺畅,减少了换乘时间和麻烦。

2. 直通换乘:是指换乘时需要先出站再重新进站的方式。

在换乘车站,乘客需要购票、出站后再购买新的票重新进站乘坐下一趟列车。

这种换乘方式的特点是乘客需要一定的步行距离,并且要进行票务的处理,相比分离换乘来说,换乘时间和步骤稍显繁琐。

两种换乘方式各有优劣,一般来说,地铁线路交叉密集的城市会采用分离换乘的方式,以方便乘客快速换乘不同线路,提高运输效率。

而地铁线路较为简单的城市则可能采用直通换乘的方式,来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

此外,地铁车站换乘还会考虑人流量和站点布局等因素,以提供良好的乘车体验和便利的换乘环境。

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设计旨在为乘客提供更便捷的出行服务,提高公共交通的实用性和吸引力。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优化与规划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优化与规划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优化与规划研究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和交通需求的不断增加,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现代城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乘客的出行效率和乘车体验,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优化与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城市轨道交通换乘优化与规划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换乘优化的重要性换乘是城市轨道交通中常见的乘车方式,尤其是在多线路、多站点的交通网络中更为常见。

优化换乘可以缩短乘客的乘车时间,提高出行效率,减少换乘的不便和不适。

此外,优化换乘还可以减少车站人流压力,降低交通拥堵,并改善乘客的出行体验。

因此,换乘优化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换乘优化的主要挑战在实际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换乘优化常常面临以下挑战:1. 路线规划挑战:多线路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如何确定最优的换乘路径成为关键问题。

需要考虑换乘时间、站点间距、座位容量等因素,同时还要兼顾换乘点人流量和换乘步行距离的影响。

2. 站点设计挑战:换乘站点的设计对换乘优化有着重要影响。

换乘站点应该合理布局,减少乘客的换乘时间和不必要的行走距离。

合理设计的站点结构和引导标识可以提高乘客的换乘效率和乘车体验。

3.人流控制挑战:在高峰期,换乘站点常常人满为患,导致出行拥堵和乘车不便。

如何合理控制人流,平衡换乘站点的负载,是换乘优化中的重要问题。

三、换乘优化的解决方案为了优化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体验,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解决方案:1. 多维度换乘规划:通过建立全面的乘车模型,结合时刻表、车辆调度等信息,利用最新的算法和技术,提供多维度的换乘规划。

这样可以为乘客提供更准确、更灵活的换乘选择,同时考虑到换乘时间、换乘步行距离、车辆负载等因素。

2. 站点智能设计: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换乘站点进行智能设计。

例如,在站点内设置导航标识,引导乘客快速找到换乘通道;合理布置站台和候车区,减少换乘乘客的行走距离;增设电子显示屏,提供实时列车信息,方便乘客及时获取换乘信息。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式的探讨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式的探讨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式的探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交通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换乘方式也备受关注。

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方式对于提高交通效率、减少拥堵、节省时间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多角度探讨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式。

一、换乘方式的种类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方式包括直接换乘和间接换乘两种。

直接换乘是指轨道交通线路之间直接换乘,乘客从一个站点到另一个站点直接换乘,例如地铁换乘。

这种换乘方式不需要乘客离开不同线路的车站,不需要等待较长时间,易于操作,缩短了乘客的出行时间。

间接换乘则是指乘客通过公共交通工具(如公共汽车、地铁、出租车等)实现换乘。

这种换乘方式比直接换乘要复杂,因为乘客需要从原来的车站出发,通过其他交通工具到达目标车站,需要额外的时间和精力,但这种换乘方式在城市交通网络不完善时较为常见。

二、影响换乘方式选择的因素1.时间时间是影响乘客换乘方式选择的一个主要因素,尤其是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交叉较多的情况下。

直接换乘耗时少、操作简单,更适合出行时间较短的乘客;而利用公共交通工具进行间接换乘,在一些交通较为拥堵的城市,也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2.距离当两个站点之间距离较远时,间接换乘更为合适,因为车站之间可能需要较长的步行时间。

在距离较近的情况下,直接换乘更为适合。

3.换乘站的容量和设计换乘站的容量和设计也是决定乘客选择直接换乘或间接换乘方式的重要因素。

如果一个站点的容量较大、换乘通道宽敞、还配备了足够的标识和提示,那么直接换乘是更为便利的选择。

4.服务质量服务质量也会影响换乘方式的选择。

比如,在地铁站进行直接换乘时,如果地铁运营公司对于信息宣传不充分、车站管理不规范,就会影响乘客服务体验。

此时,乘客可能更愿意选择其他的间接换乘方式。

三、优化换乘方式的措施1.加大设备投入为了提升用户换乘体验,需要增加设备投入,优化地铁站和地铁车站的互联互通能力。

加装自助服务设备,如自动扶梯、电梯、无人售票机等,在方便乘客的同时,可以缓解客流,减少排队等待时间。

关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式总结

关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式总结

关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式总结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城市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出行效率和便利度,换乘方式成为了轨道交通系统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本文将以关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式为主题,总结常见的换乘方式。

一、直接换乘直接换乘是指乘客在同一站点或同一站台上进行的换乘。

这种换乘方式的优点是简单快捷,乘客无需离开站台即可完成换乘。

然而,直接换乘的缺点是需要设计合理的站台布局和乘客引导措施,以便乘客能够方便地找到换乘的目标线路。

二、站厅换乘站厅换乘是指乘客需要离开站台,通过站厅区域进行换乘。

这种换乘方式相对于直接换乘来说,需要乘客额外走一段路程,但也提供了更多的便利设施和服务。

站厅换乘通常需要设置明确的标识和指示牌,以引导乘客找到换乘的目标线路。

三、线路换乘线路换乘是指乘客需要在不同站点之间进行换乘。

这种换乘方式需要乘客离开一条线路,然后进入另一条线路进行换乘。

线路换乘的优点是可以实现更大范围的换乘,但同时也增加了乘客的换乘时间和出行成本。

四、无缝换乘无缝换乘是指通过设置特殊的换乘设施或技术手段,使乘客在换乘过程中不需要离开站台或进行额外的步行。

这种换乘方式可以大大减少换乘时间和出行成本,提高出行效率。

无缝换乘通常需要在设计阶段就考虑到换乘设施和技术的设置。

五、一体化换乘一体化换乘是指将不同交通方式的换乘节点集成在一起,实现互联互通。

例如,在地铁站点上设置公交换乘站,或在高铁站点上设置地铁换乘口。

一体化换乘可以提供更加便利的出行体验,减少乘客的换乘时间和成本。

六、智能化换乘智能化换乘是指利用智能交通技术和数据分析手段,为乘客提供个性化的换乘方案和服务。

通过分析乘客的出行需求和交通状况,智能化换乘可以提供最优的换乘方案,减少出行时间和成本。

智能化换乘还可以通过手机APP等方式提供实时信息和导航,方便乘客进行换乘。

总结起来,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式多种多样,每种方式都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

在轨道交通系统的设计和规划中,需要综合考虑乘客出行需求、站点布局、设施设置等因素,以提供便捷高效的换乘服务。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协调问题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协调问题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协调问题研究城市轨道交通换乘协调问题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效、舒适的交通方式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

然而,在城市交通拥堵和交通系统负荷加重的背景下,轨道交通的换乘协调问题逐渐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难题。

换乘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常见的现象,也是乘客出行的重要环节。

一个良好的换乘协调系统可以提高乘客的出行效率,减少换乘时间,并且缓解换乘瓶颈出现的拥堵状况。

因此,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协调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首先,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换乘协调问题包括换乘的站点位置、换乘线路的布局以及换乘时间的安排等方面。

合理规划和安排换乘站点的位置可以减少乘客的步行距离和换乘时间,提高乘客出行的便利性。

此外,合理布局换乘线路和安排换乘时间可以有效减少乘客在换乘过程中的等待时间和拥挤状况,提升出行的整体效率。

其次,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协调问题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例如,不同线路之间的运营间隔和运输能力的差异,以及乘客的出行需求分布等。

合理的设计换乘协调系统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实现各线路间的有序换乘,最大程度地减少乘客的换乘时间和出行不便。

此外,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协调问题还需要关注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换乘的高效与否不仅影响着乘客的出行体验,也与城市的交通能耗和环境负担密切相关。

通过合理的换乘协调设计,可以减少车站之间的距离,降低车辆行驶里程,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在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协调问题时,我们可以借鉴一些成功的案例和经验。

例如,香港的地铁系统在换乘协调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香港的地铁系统布局合理,换乘线路设计科学,通过优化换乘站点的位置和换乘时间的安排,有效缓解了乘客的换乘压力,提高了乘客的出行体验。

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协调问题是一个重要且复杂的研究领域。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换乘站点的位置、换乘线路的布局以及换乘时间的安排,可以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减少乘客的出行时间,并且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负担。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式的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式的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式的研究摘要:城市轨道交通依赖着自身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可靠、准点舒适等诸多优点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线网规模的增大和完善,轨道交通换乘的问题日益突出,换乘站的选型和内部的设施配置越来越成为影响乘客出行水平的一个大问题。

因此,找出轨道交通换乘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换乘站;交通组织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出行次数与出行距离大幅增加,城市交通需求急剧增长,交通系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许多大城市选择发展大运量、低污染的轨道交通,并以轨道交通为骨干构筑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因此轨道交通换乘问题亟需解决。

1.轨道交通换乘型式分析1.1. 按换乘方式分类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是指出行者为到达目的地,进行轨道交通间的换乘或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换乘的一种行为活动。

根据乘客换乘的客流组织方式,可将车站换乘方式分为站台直接换乘、站厅换乘和通道换乘。

⑴站台直接换乘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指两条不同线路的站线分设在同一个站台的两侧,乘客可在同一站台由甲线换乘到以乙线,即同站台换乘。

另一种站台直接换乘是指乘客由一个车站的站台通过楼梯或自动扶梯直接换乘到另一个车站的站台。

站台直接换乘的换乘线路最短,没有换乘高度的损失,乘客换乘非常方便,如工程条件许可,应积极采用。

⑵站厅换乘是设置两线或多线的共用站厅,或者相互连通形成统一的换乘大厅,乘客下车后,无论是出站还是换乘,都必须经过站厅,再根据导向标志出站或进入另一个站台继续乘车,这种换乘方式有利于各条线路分期修建、分期建成。

(3)通道换乘在两线交叉处,车站站台相互分开,用通道和楼梯将两站台之间连接起来,供乘客换乘。

这种换乘方式最有利于两条线工程分期实施,预留工程量最少,后期线路位置调整的灵活性大。

但从长远来看,这种换乘方式会给乘客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

1.2. 按车站站位关系划分换乘站的相交布置是由于线路上下相交呈一定的角度形成的换乘形式。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换乘方案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换乘方案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换乘方案研究第1章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换乘方式 (1)1.1枢纽多站换乘 (1)1.2同线多站换乘 (1)1.3同站多方式换乘 (1)1.3.1同站台换乘 (1)1.3.2站台立体换乘 (1)1.3.3同站厅换乘 (2)1.3.4同节点换乘 (2)第2章换乘车站分类 (3)第3章轨道交通换乘的协调分析 (4)3.1常规公交换乘轨道交通的协调分析 (4)3.2轨道交通换乘常规公交的协调分析 (4)第4章以广济南路为例的换乘站 (5)4.1客流控制原则 (5)4.1.1单站级和换乘站客流控制原则 (5)4.1.2广济南路站客流控制具体措施 (5)4.2广济南路换乘大客流时客流组织方案 (6)4.2.1二号线换乘一号线大客流情况 (6)4.2.2一号线换乘二号线大客流情况 (6)4.2.3一、二号线同时出现换乘大客流情况 (6)第5章4号线红庄站(主线支线换乘)的客流组织方案 (7)5.1客流控制基本要求 (7)5.2红庄站客流分析与预测 (9)5.3红庄站客流特征分析 (9)5.4正常情况下的客流组织 (10)5.5较大级大客流情况下的客流组织 (10)5.6较大级换乘大客流情况下的客流组织 (11)5.7重大级大客流情况下的客流组织 (11)5.8关站 (12)第6章换乘车站发展趋势 (13)6.1运营管理 (13)6.2资源共享 (13)6.3结合沿线城市土地集约化使用的规划实现开发项目一体化 (13)6.4同站台换乘 (13)结论 (14)参考文献 (15)摘要换乘是交通枢纽的核心问题。

任何一座交通枢纽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的存在依托于整个城市的交通网络系统,只有与城市的交通网络系统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充分利用交通网络的优势去分散和疏解客流,才能保障交通枢纽自身的正常运转。

因此,必须建立起一套便捷、有效的换乘体系,以便使交通枢纽内聚集的大量客流能够迅速的转移和疏散。

在有多种交通工具、功能较为复杂的交通枢纽里,单靠一种换乘形式是无法解决问题的,这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的使用多种换乘形式来达到方便乘客换乘的目的。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换乘换乘与优化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换乘换乘与优化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换乘换乘与优化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换乘与优化研究一、现状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便捷高效的交通方式,已经在许多大中城市得到广泛使用。

然而,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换乘是不可避免的环节。

换乘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乘客的出行体验和整个系统的运营效率。

因此,研究如何优化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换乘问题成为了现阶段的重点。

二、换乘的影响1. 减少换乘次数换乘次数过多不仅会增加乘客的出行时间,还可能引发人流拥堵和混乱。

因此,减少换乘次数是提高系统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线路规划和优化,可以合理安排线路布局,减少换乘次数,提高整体运输能力。

2. 提高换乘体验除了考虑换乘次数,还需要关注乘客在换乘过程中的体验。

提供足够的站台面积、设施齐全的候车厅和导向标识,可以减少乘客的换乘焦虑感,提高乘客的出行满意度。

三、优化换乘方案1. 考虑乘客的出行需求优化换乘方案需要充分考虑乘客的出行需求。

通过乘客出行调查和数据分析,可以获取乘客出行的主要目的地和路径选择习惯,从而设计出更合理的线路布局和换乘方案。

2. 提供多种换乘方式为了方便不同出行需求的乘客,城市轨道交通宜提供多种换乘方式。

例如,可以设置“短停”和“长停”两种类型的换乘站,分别满足乘客的迅速换乘和休憩需求。

3. 建立智能换乘导引系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建立智能换乘导引系统。

乘客通过手机App或显示屏,可以实时获取车次信息、换乘指引和站内服务等,减少乘客在换乘过程中的迷茫感。

四、案例研究以北京地铁为例,通过优化线路规划和换乘方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 线路规划优化北京地铁在规划新线路时,充分考虑了城市的发展趋势和人口分布情况。

通过合理规划线路,减少了换乘次数和距离,提高了系统的运输能力。

2. 换乘体验改善北京地铁在站台设计上下了功夫,扩大了候车厅面积,增加了导向标识,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指引。

同时,还建设了多层次的商业设施,为乘客提供休息和购物的场所,提高了整体换乘体验。

城际轨道交通系统换乘设计探讨

城际轨道交通系统换乘设计探讨

城际轨道交通系统换乘设计探讨摘要: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成为缓解城市道路交通压力、构建良好城市综合交通系统、优化城市和交通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

科学、合理的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设施交通设计方案可以有效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效率,改善轨道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促进整个城市交通系统结构的优化,乃至引导城市空间和功能结构的优化。

本文对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设施的交通设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设施;交通设计;客流预测;交通组织1引言对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设施进行交通设计研究,可以对轨道交通的换乘客流组织形式进行分类和优化,进而为换乘设施的交通设计提供依据。

通过对换乘设施的交通设计,能够及时建立、完善轨道交通网络中的换乘设施,从整体上提升轨道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从而引导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的优化,实现城市交通结构的转型,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发展的压力。

2换乘设计概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同城效应的深化,人们出行越来越频繁,同时对出行的便捷性和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对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交通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际间的客运交通也因此面临着全新的发展机遇。

城际轨道交通是我国城市间客运交通发展的主要方式,其具有全天候、大能力、经济环保及公交化的特点,主要用于解决城市间的中短途交通运输问题。

城际轨道交通往往离不开换乘,它的特点注定了它不能解决旅客“最后一公里”的运输问题,旅客通过城际轨道交通通常不能直接到达自己的目的地,还需要通过换乘比如城市公交、地铁等其他交通方式来实现。

换乘是出行过程中交通方式的一个转换过程,这个转换过程则是在轨道交通的车站完成的,因此轨道交通车站需要换乘设计。

换乘设计是轨道交通车站设计的一项基础工作,包括车站内部客流流线设计、确定换乘的模式以及相关设备的规模等等。

3换乘设施的交通设计方法及应用3.1换乘设施的空间设计空间设计是整体、概念化确定换乘设施的空间布局方式,是后续细化交通设计的基础。

浅谈轨道交通地铁换乘车站方案设计

浅谈轨道交通地铁换乘车站方案设计

浅谈轨道交通地铁换乘车站方案设计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交通问题尤为突出,而地轨道交通、有轨电车的应用,缓解了城市交通拥挤问题,同时也进一步促进城市的发展。

本文具体以地铁地下车站换乘形式的合理性和可实施性为研究目的,以换乘车站的换乘模式为研究对象,探究轨道交通换乘车站有关方案与设计。

关键词:轨道交通;换乘车站;方案设计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不断建设以及发展,已经形成了网络化的布局,车站之间的换乘非常重要,必须要从实际出发,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保证建筑设计方案更加合理完善,从而为乘客提供最安全、最方便、最直接的换乘路线。

一、地铁车站常用的换乘方式地铁车站的换乘方式在真实设计过程中,不仅会受到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影响,同时还会受到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客流预测、车站站位等一系列条件的影响。

一般来说,轨道交通的线路都是按照城市道路方向进行敷设,同时地铁车站一般设置在交叉路口道路下方,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承接不同方向的客流。

常见的换乘方式主要有同站台换乘、T型换乘、十字换乘、L型换乘、通道换乘等。

1.1同站台换乘同站台换乘主要适合于两条平行交叉的线路,并且使用的是岛式站台的形式。

当乘客需要换乘时,则需要在岛式站台的一侧下车之后,经过站台,到站台的另一侧上车,从而达到换乘的目的,这种换乘方式非常方便。

一般来说同站台换乘主要有双层双岛四线车站、三层单岛四线车站等。

1.1.1双层双岛四线车站双层双岛四线车站主要适合使用在平行地铁线路之间的换乘,两条线路的上行线、下行线各设置一个共用站台,当乘客下车之后,可以在同一站台中换乘同方向的另一条线路列车,换乘方便快捷,实现同方向零距离的换乘。

如果需要进行反方向换乘,那么则需要经过站厅层。

“平行换乘”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地铁设计理念,这样的车站实现了“双岛四线同台换乘”,两条地铁、两个方向、四条轨道线在同一个平面铺开;其次,还方便施工。

当然双层双岛四线车站也有一定的缺陷,在进行施工时,土方开挖量较大,所以工程造价相对来说较高。

关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的几点思考

关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的几点思考

建设轨道交、 方便与舒适的环境。随 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不断扩大, 换乘枢纽的地位 越来越突出, 成为影响轨道交通效率和服务水平的
主要 因素。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的设计和布置, 直接体现 了轨道交通的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随着城市轨道 交通网长度的增加, 新的线路陆续投人使用 , 线路间 交叉点的密度不断地增加, 导致了换乘枢纽数量的 不断增加。应该指出的是, 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中, 换乘车站枢纽数量的增加与线路数的增加并不成正 比, 前者增加的速度更快。据统计, 大部分轨道交通 换乘枢纽是 2 线或 3 线交会, 在巴黎、 东京、 纽约、 伦 敦等国际性大都市中也有相当数量的轨道交通枢纽 是由 4 条或 4 条以上的线路相交构成 , 有的甚至多 达8 条线路相交。在 日 本东京乘坐轨道交通的乘客
dvl m n, e t t eii t nf m d c nt ee p et rus t x tg s r e o o a g h h sn r e o a a e a n
m e te es te bn idvl m n i C i , et n d o h u a r l e p e t hn ad h e f r a e o n a n te n ig t nfr lb m d i avne te e- h pann o r s sa e e dac o h o r l f e h l a n a f v
罄粤交翌100多年发展的历程中许多国家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应充分借鉴国如何缩小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与国际先进水平外先进国家在轨道交通枢纽车站设计的先进理论和的差距换乘枢纽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是一个十分重建设的成功经验并将其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 斌乖钮凳餐一娜赵 越
续拼狱狱狱燕川 狱汉热

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研究
图 5 在两个平面内换乘 在繁忙的轨道交通车站, 入站的常规公交很多, 采用沿线停靠法会因停靠站空间不足而造成拥挤。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 可采用路外多个站台换乘枢纽 的形式, 如图 6。为了避免人流进出站对车流的干 扰, 每个站台均以地下通 道与轨道交通车 站相连。 优点: 人流 与车流有效地分开, 避免了 对车流的干 扰, 适用于换乘量较大、轨道交通的地下站厅窄的车 站。缺点: 常规公交站点占地多, 工程量大。当常规 公交从主要干路进入换乘站时, 最好能提供公共汽 车优先通行的专用道和专用标志, 以减少其进出换 乘站的时间延误。
图 4 合用站台换乘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处于不同平面, 通过某一
图 6 多站台换乘 3 与私人交通工具的换乘
与城市轨道交通接驳的私人交通工具大致可分
为非机动车( 以自行车为代表) 和机动车( 以小汽车 为代表) 两大类型。
轨道交通与自行车之间的换乘按自行车和地面 常规公交两种出行方式等距离、等时耗的临界值( 也 称公交转换距离) 计算, 两种出行方式的公交转换距 离为 5~ 6km 或 30m in 左右。考虑到地面常规公交 向轨道交通运送客流的高效率, 可将自行车的合理 换乘距离定为 3km 以内, 在此范围内为骑车者设计 安全、舒适、方便的自行车道。对自行车交通网的设 计应考虑近距离出行方便, 远距离出行限制的原则, 并减少其对干道的冲击, 用大运量的轨道交通和地 面常规公交解决区域间的交通。但应注意这种换乘
# 83 #
总第 153 期
共交通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 P + R 系统已使换乘站成为一种交通建筑物, 即整幢大 楼从地下到地上都是为公交换乘服务的, 其间分层 布设了各类交通工具的换乘设施, 包括联系不同公 交线路下客站与上客站及私人交通停车场之间的交 通设施、便捷的通道及自动电梯等, 给乘客提供种种 方便。 4 结束语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列车衔接优化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列车衔接优化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列车衔接优化研究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列车衔接优化研究引言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换乘站列车衔接问题。

换乘站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重要节点,将不同线路的列车衔接起来,为乘客提供便捷的换乘服务。

优化换乘站列车衔接,能够提高换乘效率,减少乘客换乘时间,提升整体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

1. 问题分析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换乘站的列车衔接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1 列车时刻表冲突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较多,不同线路的列车之间存在时刻表冲突的可能性,即在同一个换乘站同时到达或者同时出发的列车,会导致乘客换乘困难,甚至错过换乘的情况发生。

1.2 乘客流量不均衡不同线路的乘客流量分布可能不均衡,部分线路的列车很拥挤,而另一些线路的列车却相对较空,这会导致换乘站的列车衔接问题。

如果换乘站的列车衔接不好,将给乘客带来不便。

1.3 换乘站设施不完善有些换乘站的设施设计不合理,无法提供方便快捷的换乘服务,如换乘站出入口设置不当、换乘通道狭窄等,这也会直接影响列车衔接的效率。

2. 优化方法针对以上问题,下面提出几种优化换乘站列车衔接的方法。

2.1 列车时刻表调整通过对不同线路列车的时刻表进行调整,避免列车在换乘站同时出现。

可以通过改变不同线路列车的发车时间、停站时间等方式,使得列车在换乘站达到衔接的良好效果。

2.2 乘客流量引导根据不同线路乘客流量的分布情况,合理引导乘客流向,避免乘客集中在某些线路上造成过度拥挤,从而影响列车衔接。

可以通过在换乘站设置引导标识、提供实时乘客流量信息等方式实现。

2.3 换乘站设施改善对设施不完善的换乘站进行改善工作,如增加换乘通道的宽度、优化站厅出入口设置、增加换乘通道的容量等。

通过提升换乘站设施的舒适性和便捷性,提高列车衔接的效率。

3. 实施效果与展望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列车衔接进行优化,可以显著提高乘客的换乘效率,减少换乘时间,提升整体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

城市轨道交通两线换乘形式及便捷性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两线换乘形式及便捷性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两线换乘形式及便捷性研究陶涛【摘要】Aiming to study transfer efficiency between urban rail transit lin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tform location, the transfer routes of passengers, and different types of platfor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ransfer on the same platform is the most efficient type, and vertically paralleled transfer is more effective than horizontally paralleled transfer when excluding external factors, such as passenger flow characteristics. Furthermore, the efficiency degree of cross-shaped, T-shaped and L-shaped transfer decreases gradually, thus cross-shaped transfer is prioritized when the lines intersect. Virtual T-shaped, vir-tual L-shaped and separating transfer types are less efficient gradually depending on the length of transfer corridor. Therefore, the paper suggests an integrated management over the transfer stations when choosing the transfer type for better coordinating the resources and efficiently operating. Moreover, it is suggested to implement an accurate segmentation between management and facilities.%通过研究城市轨道交通两线换乘车站站位关系、乘客换乘路径和站台型式组合三大要素,基于综合叠加后形成的换乘形式,对城市轨道交通两线换乘的便捷性进行分析.依据换乘距离计算结果,在不考虑客流分布特征等其他外部因素时,同站台换乘便捷性最高,垂直平行比水平平行便捷性更好;十字型、T型、L型换乘便捷性依次降低,在线路相交时应优先选择十字型;虚T型、虚L型和分离式换乘便捷性较低,主要取决于换乘通道长度.无论采用何种换乘形式,为便于统筹协调资源和提高运作效率,建议换乘车站实行一体化管理,在管理界面、设备设施两个维度做好切分.【期刊名称】《城市交通》【年(卷),期】2017(015)006【总页数】6页(P57-62)【关键词】城市交通;轨道交通;换乘形式;便捷性【作者】陶涛【作者单位】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91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指乘客在轨道交通线网间转线搭乘,也包括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系统之间的换乘,如公共汽车、出租汽车等。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问题分析与对策探索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问题分析与对策探索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问题分析与对策探索作者:曹珊珊来源:《科学与技术》2018年第14期摘要:城市轨道交通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城市的交通发展更是与其密切相关。

面对如今城市市民不断增多的现状,如何高效利用城市轨道交通成为热点话题,而其中的城市轨道交通换乘如何设计,更是需要讨论和关注的重点。

在过去,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只是对线路的运营更重视,而没有很好的规划换乘规划,各个线路之间的协调不够,造成了资源浪费,布局不合理。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换乘问题1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的模式选择1.1城市内外交通换乘城市内外交通换乘主要指的是轨道交通在城市内部之间的换乘,对于城市内部来说,这部分换乘体系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随着农村进城务工人口的增多,城市人口也在不断增加,因此需要大容量的轨道交通作为疏散旅游的重要工具。

城市内外轨道交通换乘应该分为三种。

首先,通道换乘,这种换乘方式简单而且单一,是城市中最早出现的换乘体系,但是需要受到空间上的制约。

这种换乘方式的优点是施工的可塑造性比较灵活,对于不相邻和不同层面的站厅之间的连接也很容易方便处理,并且还可以为未来项目预留下可以改善的地方。

其次,垂直换乘,这种城市轨道叫交通换乘方式在国外的一些航空港中比较流行,因為这种换乘能够体现交通一体化的概念,而且能够在一个建筑内通过扶梯和站厅层的形式来实现,可以实现比较容易的换乘。

但是这种换乘方式也存在较多的缺点,比如说对换乘方式的前瞻性要求比较高,而且要求所有的工程都要能够同时进行,最好能够一次建筑好。

1.2城市内部交通换乘城市内部交通换乘通常指的是城市范围内轨道与其他形式之间的换乘,主要分为两种。

按照类型分为同类换乘和异类换乘。

前者指的是轨道交通之间的换乘,一般指的是两条或者更多的轨道线的汇合处,通常采用平行换乘、点换乘和通道换乘的方式。

异类换乘指的是在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要求,这种换乘方式需要以车站作为节点,然后通过改造周边站点,配合以公交路线,实现点面符合的公共交通服务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式的选择与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式的选择与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式的选择与分析摘要:在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线路的不断增加,形成地铁网络化布局,增加换乘枢纽的建设至关重要,只有实现线路之间的合理换乘,即为乘客提供最直接、最安全、最方便的换乘方式,才能使轨道交通更加高效、便捷,更好的发挥网络优势。

关键词:换乘形式;换乘原则;换乘特点一、引言:地铁之间的换乘主要通过地铁车站来完成,通过换乘车站实现线路之间的人流沟通,达到换乘的目的,同时也使得地铁线路由点的连接转变为面的覆盖,换乘节点的分布和合理换乘方式的选择,对发挥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整体功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换乘车站常位于城市轨道交通的交叉点或汇合点,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将线网中各个独立运营的线路搭接起来,满足乘客上、下列车的同时为乘客换乘其他线路的列车创造条件,同时兼顾乘客短时间的休息、逗留、购物等要求,是典型的公共交通建筑。

换乘车站作为一个客运交通枢纽,其最主要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交通功能,换乘时乘客的客流关系非常复杂,换乘的空间影响着人们的行为,限定和引导着行为的发生,合理换乘方式的选择,高效的换乘模式,可以引导乘客快速、便捷的达到换乘的目的,避免乘客在车站长时间的逗留,从而更好的使地铁车站这个公共交通建筑发挥其疏解城市交通的作用。

二、换乘车站的常见换乘方式及其优缺点1、换乘方式的分类换乘站是有多种换乘方式的,各换乘方式各有自己的优缺点。

换乘方式首先取决于两条线路的走向和相互交织的形式,一般有垂直交叉、斜交、平行交织等多种形式。

根据线路的交织形式,车站的换乘可分为站台与站台之间的换乘、站厅与站厅之间的换乘、通道换乘、组合换乘等形式。

以上四种换乘形式,根据平面组合的形式可分为“十字形”、“T形”、“L形”三类;根据换乘站各站站型,可分为岛—岛换乘、岛—侧换乘、侧—侧换乘三类。

见下图:垂直换乘:分为“十”“T”“L”岛~岛换乘岛~侧换乘站台与站台之间的换乘侧~侧换乘平行换乘同层平行换乘不同层上、下平行垂直换乘站岛~岛换乘岛~侧换乘厅与站厅之间的换乘:分为“十”“T”“L”侧~侧换乘通道换乘:付费区与付费区之间的换乘组合换乘:站台与站台之间的换乘辅以站厅的换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式探讨
蒋永康
摘 要 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之间的各种换乘方式,并分析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换乘方式
1 前言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和其他公交客运网组成城市公共交通客运系统,给市民的出行提供最大限度的方便。

据调查,市民出行乘坐公共交通约有一半以上的人要通过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公共交通线路才能到达目的地。

也就是说,通常乘坐公共交通出行人数的50%以上至少要通过一次公共交通线的换乘。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完善,换乘量必定增大。

这里的换乘包括轨道交通之间的换乘和轨道交通与其他客运交通的换乘。

实施“公交优先”的发展战略,应把交通建设的重点由解决车流问题为主转移为以方便市民出行、提高服务水平作为努力的方向。

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的线网布局既要保证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客流,还要考虑各线路之间的换乘方式和换乘的位置是否能给市民的出行带来最大的方便。

2 交通枢纽站的设置
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布置轨道交通路网时,必须重点研究各线路的相交点位置和相交形式。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国铁是不同的,它不一定需要市民乘坐一条公共交通线路就能到达目的地,可以让市民经换乘来完成出行目的。

所以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时必须创造设置换乘站的条件,对重要的换乘点应定位为交通枢纽站。

通常公交线路是指公共汽车、无轨电车,目前仍是城市客运交通的主要方式,今后也是客运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公交路网必须同轨道交通路网的布局互相协调,起到互补的作用,同时还要在作用和功能方面定位,完成各自的客运任务。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主要客运量应由轨道交通承担,地面公交起到辅助作用。

让出的道路空间可改善道路交通的拥挤状况。

例如,东西向的轨道交通可以规划南北向的公交线路;在公交线路汇集处的轨道交通车站应作为交通枢纽站来进行建设。

城市的重要公共场所是指机场、车站、码头、长途汽车站、体育场、文化娱乐中心、大型商场、居住小区等人流集中的地方。

体育场是疏散集中人流较大的场所,其他场所虽没有较集中的人流,但集散持续时间较长。

为了高效地完成公共场所人流的集散任务,应根据总体布局和人流的集散量配置若干路线,并建相应规模的交通枢纽站。

3 轨道交通间的换乘方式
确定换乘形式的主要原则是:①满足换乘客流量的需要;②调整相交路线方向创造良好的换乘条件;③尽量缩短乘客的走行距离;④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吸引乘客;⑤结合地形布置车站形式。

3.1 同站换乘
3.1.1 站台同平面换乘
该换乘方式的车站可以为双岛式站台,见图1;也可以为岛侧式站台,见图2。

双线双岛式站台能满足同站台两条线两个方向的换乘。

双线岛侧式站台仅提供两线一个方向的换乘。

这两种布置形式的其他换乘方向还需要
蒋永康: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上海200002
通过站厅层来换乘。

其中双线双岛式的A 线也可以为前折返的终点站,二侧车门均可上下客,同时换乘B 线的两个方向,见图3。

新加坡的Jurong East 高站就是这种形式。

站台同平面换乘方式用于某一方向换乘客流量大、且应有较大的用地来布置的车站。

图1 
同站同平面双岛式换乘站
图2 
同站同平面岛侧式换乘站
图3 同站同平面尽头式换乘站
3.1.2 上下平行站台换乘
这种换乘方式的车站为上下两层均为岛式站台,同侧为上下层为同一条线的上下行线,如图4。

该形式的车站布置较为普遍,日本、泰国、香港均有这种形式的车站。

同一平面的两条路线一个方向,可以十分方便地进行换乘,另一个方向则通过一次或上下楼梯便可以达到换乘目的。

图4 同站上下平行站台换乘站
由两个上下站台换乘的站构成一个全方位换
乘组合能更方便乘客的换乘,如图5。

图5 同站上下平行站台换乘站
香港新建的东涌线与既有的荃湾线在荔景站上下平行相靠。

为了实现两线的便捷换乘,就应用
了同站上下平行站台换乘方式。

特别是为了满足大量换乘客流的活动空间,把既有荔景站的站台拓
宽进入车站的延展部份。

详见图6。

图6 香港荃湾线荔景站示意图
3.1.3 十字(或T 字)型相交站台的换乘
十字(或T 字)型相交站台的换乘方式按站台布置形式可以有侧式站台与岛式站台、侧式站台与侧式站台以及岛式站台与岛式站台等3种情况。

分别见图7、图8和图9。

这3种布置形式各有特点,但它们各个方向的换乘均可通过一次上楼梯或一次下楼梯即可完成。

其中以侧式站台与岛式站台换乘方式较为理想,它满足较大的换乘量。

岛式站台与岛式站台的换乘,由于是一点相交,因此如布置不当会造成换乘客流拥挤堵塞现象。

如北京的复兴门车站。

如布置得当,也能满足一定数量的换乘量。

3.1.4 站厅层换乘
当两条线路相交其交角较小,采用上下站台直接换乘有困难时,同站同平面换乘主客流能在站台上换乘,而非主客流的换乘都需要通过站厅来进
行。

站厅层换乘方式是较为普遍的一种换乘方式。

如图6香港荔景站上荃湾线与东涌线非主流乘客的换乘就需要通过新建的站厅层进行。

图7 岛式站台与侧
式站台换乘图
图8 侧式站台与侧
式站台换乘图
图9 岛式站台与岛式站台换乘图
3.2 通道换乘
这种换乘方式适用于两个车站靠得很近,但又
无法建造同一车站,因此换乘一定要设专用通道。

通道可以连接两个车站的付费区,也可以连接两个车站的非付费区。

它虽然没有同站换乘方便、直
接,但设有专用通道能给乘客提供明显的换乘方向。

上海地铁1、2号线在人民广场站,北京地铁1号线与环线在复兴门站都是采用通道换乘方式。

通道换乘示意见图10。

3.3 共同换乘广场
共同换乘广场是可以与商业开发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相结合。

它除了用于轨道交通间的换乘,还可以同其他公共交通形式进行换乘。

换乘广场可设在地下、敞开式半地下、地面或高架。

这种换乘方式适用于换乘量较大的大型枢纽站。

图11表
示一种换乘大平台的效果图。

图10 
通道换乘示意图
图11 换乘大平台的效果图
4 建议
在研究轨道交通换乘问题上应考虑到全局性、必要性、可行性、合理性和实用性。

每一个换乘站
的位置及换乘方式的确定,要求有充分的理由,并
能用“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到处处方便乘客。

在客观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即使投资稍大一些也要为换
乘创造尽量便捷的条件。

A Discussion on the Transfer Riding Strategy for Urban Rail -bound Transit System
Jiang Yongkang
(Shanghai urban engineering designand research institute ,Shanghai 200002)
A bstract A discussion of various transfer riding strategy for urban rail -bound transit system has been made
with their specific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
Keywords urban rail -bound transit system ,station ,transfer riding strategy
(收稿日期:2000-03-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