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落实+2015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六第一讲种群和群落

合集下载

2015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六第1讲课时演练知能提升 含解析

2015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六第1讲课时演练知能提升 含解析

1.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鲫鱼就是一个种群C.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D.在沙丘上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解析:选A。

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应用取样器取样法。

2.某研究所对一条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发现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其种群增长速率呈现如图所示的变化。

则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能反映该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分别是()A.衰退型和①B.增长型和②C.衰退型和③D.增长型和④解析:选B。

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中,增长速率一直在增大;而“S”型增长曲线中,由于环境限制,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故该种群增长速率变化曲线对应种群数量变化的“S”型曲线。

t1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的年龄组成应为增长型。

3.下表是调查某区域(样方面积为2 hm2)田鼠种群密度,对捕捉的雌雄个体数和有标记个体数所做的记录。

已知田鼠被捕捉过一次后较难再被捕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B.统计的种群密度要高于实际的种群密度C.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250只/hm2D.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7∶2解析:选B。

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活动范围小,调查蚯蚓的种群密度不宜采用标志重捕法;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较难再被捕捉,即重捕时的标记数减小,根据标志重捕法种群密度计算公式可知,统计的种群密度要高于实际的种群密度;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根据题表数据不能确定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

4.(原创题)科研工作者对某草原上一种黄鼠种群进行研究,得出与该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如图1;并依此画出了该种群的增长曲线,如图2。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群死亡率增加是食物、空间和天敌等因素导致的B.图1中的B时刻,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相当于图2中b点C.图1中D时刻种群增长速率为0,但此时种群数量达到图2的K值D.图2中b点到c点时种群的数量逐渐增大,年龄组成由增长型逐渐转为衰退型解析:选D。

2015年高考生物分类试题及答案汇编知识点17种群和群落

2015年高考生物分类试题及答案汇编知识点17种群和群落

温馨提示: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知识点17种群和群落1. (2015 •北京高考• T4)大蚂蚁和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4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7个10 m x 10 m 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中设有均匀分布的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

在开始实验后的第1天和第85天时分别统计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见表。

对本研究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表述错误的是()A. 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增长B. 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C. 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D. 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解题指南】关键知识:种群密度的测量方法和影响动物数量变化和分布的因素分析。

【解析】选A。

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测量方法、种间关系、实验探究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

定时灌溉,不驱走大蚂蚁与驱走大蚂蚁相比, 小蚂蚁出现率增加幅度大; 不灌溉,驱走大蚂蚁与不驱走大蚂蚁相比,小蚂蚁出现率减少幅度小, 可以得出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数量增长和活动范围,故A项错误,C项正确。

定时灌溉,小蚂蚁出现率增加, 不灌溉, 小蚂蚁出现率减少, 可以得出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故D项正确;本题中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故B项正确。

2. (2015 •全国卷T4)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 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 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 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解题指南】(1) 隐含信息: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空间结构和自我调节能力的比较。

(2) 关键知识: 不同群落的结构特点的比较和联系。

【解析】选Do A项,草本阶段的丰富度小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故错误;B项, 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比草本阶段的空间结构复杂,故错误;C项,草本阶段群落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弱,自我调节能力比灌木阶段的群落小,故错误;D项,灌木阶段是在草本阶段基础上演替的, 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形成创造了较适宜的环境条件, 故正确。

2015年高考生物第二轮复习生物与环境知识点解析

2015年高考生物第二轮复习生物与环境知识点解析

1.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研究和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采用的是抽样检测法B.田鼠在被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得到的种群密度比实际数值要低C.某同学决定以校园内的池塘为对象进行物种丰富度调查,应在同一水层取样D.对土壤小动物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时,不能采用标志重捕法,一定要采用样方法【解析】田鼠种群的数量=第一次标记数量×再次捕捉数量,因田鼠在被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导致再次捕捉的个重捕的标记个体数体中被标记的个体减少,所以统计得到的种群密度比实际数值要高;池塘的不同水层中生活的生物种类可能不同,故取样时各水层均应取样调查;对土壤小动物的调查常用取样器取样法。

【答案】A2.生物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演替一般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B.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C.在遭受火灾后的森林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属于次生演替过程D.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解析】在演替的过程中,环境也会发生变化,所以自然选择的方向发生改变,故基因频率也会发生变化。

【答案】B3.一森林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两种昆虫,原来这两种昆虫密度长期在一定幅度中波动,保持动态平衡。

后来在时间T点,对森林施放了一种附近林区曾多次使用的化学杀虫剂,这一生态系统就发生了变化(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施药前图中生物构成群落B.施药后群落的丰富度不变C.附近林区存在甲昆虫D.附近林区存在乙昆虫【解析】生物群落是由该森林中所有的生物种群构成,A选项错误;施药后乙昆虫灭绝,物种丰富度下降,B选项错误;如果附近林区存在乙昆虫,则乙昆虫不会灭绝,D选项错误【答案】C4.早在宋代,我国就产生了四大家鱼混养技术。

下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都是共生关系C.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鲢鱼数量将以“J”型曲线持续增长D.此图表明四种鱼类在能量流动上的关系为鲢鱼→鳙鱼→青鱼【解析】四大家鱼因捕食对象分布在池塘的不同水层,出现了垂直分层的现象;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存在竞争关系;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浮游植物会大量增加,从而引起鲢鱼的数量增加,但鲢鱼数量增加又会受到食物、空间等条件限制,故不能以“J”型曲线持续增长;由图可知四大家鱼之间不存在捕食关系,故不会出现鲢鱼→鳙鱼→青鱼的能量流动关系。

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能力训练卷13种群和群落

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能力训练卷13种群和群落
项目 “J”型曲线 “S”型曲线
增长 模型
前提 条件 种群 增长 (速)率
理想状态:资源无限、空间无限、 不受其他生物制约
现实状态:资源有限、空间有限、 受其他生物制约
第六部分
能力突破点一 能力突破点二
专题13 种群与群落 -11能力考查方向 能力突破方略 能力突破模型 能力迁移训练
项目 有无 K 值
第六部分
能力突破点一 能力突破点二
专题13 种群与群落 -14能力考查方向 能力突破方略 能力突破模型 能力迁移训练
【解题步骤】 第一步,信息提取(提炼题干信息,搜索知识记忆)。 回顾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模型。 第二步,找准题眼(明确作答方向)。 明确出生率、死亡率和增长率的关系 ,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 第三步,规范作答(易错、易混提示)。 对人类有益的动物的保护和对人类有害的动物的控制的方法要区分 开:海洋鱼类捕捞应保持的最适宜数量应该是增长率最大的点 ;分析图 2 可 知,F 点害虫的增长速率最大 ,应在 F 点之前控制有害动物。
������ ������1
↓ 计数 ↓ 计算种群密度(取平均值)
捕获数������2 标记数N0 =
������2 ������0
)
第六部分
能力突破点一 能力突破点二
专题13 种群与群落 -9能力考查方向 能力突破方略 能力突破模型 能力迁移训练
样方法 注意 事项 ①随机取样 ②样方大小适中 ③样方数量不宜太少 ④宜选用双子叶植物
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
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数量变化是经常考查的内容 ;种群各数量特征之间 的关系、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种群数量增长类型的分析与应用是需要重 点突破的内容。
第六部分
能力突破点一 能力突破点二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第1讲种群和群落课件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第1讲种群和群落课件
(P63练习2)( × )
5.自然界确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P66正 文中部)( √ )
6.对一支试管中的培养液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可以
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P68探究)( √ ) 7.(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P72正文上
部)( √ ) (2)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P72正文中部)( √ )
(3)受条件制约,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不一定是森林阶段。如条件恶 劣的沙漠地区,不会演替至森林阶段。
5.常用的生物调查方法汇总
植物
活动范围小


6.种群密度调查“误差”分析 (1)样方法误差归纳
(2)标志重捕法误差归纳
(3)抽样检测法误差归纳
(4)取样器取样法误差归纳
类研真题 明考向 类型1 全国卷真题体验寻趋势 1.[2022·全国甲卷]在鱼池中投放了一批某种鱼苗,一段时间内该鱼 的种群数量、个体重量和种群总重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 在此期间鱼没有进行繁殖,则图中表示种群数量、个体重量、种群总 重量的曲线分别是( ) A.甲、丙、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丙、乙、甲
2.事实概述类 (1)[全国卷Ⅱ]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 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 __苗__圃__中_鼠__种__群_中__个__体__的_迁__出_____。 (2)调查小组发现某种群在2019年~2020年λ值较低,其原因之一是 该 种 群 中 ♀/♂ 的 值 较 低 , 降 低 了 __出__生_率___ , 由 此 说 明 _性_别__比__例_可__以__通__过_影__响__出_生__率__从__而_影__响__种_群__密__度____。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六第1讲 种群和群落(29张PPT)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六第1讲 种群和群落(29张PPT)

2C)
[自主尝试]
________
【解析】年龄组成是指各个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 比例关系,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体 现了出生率与死亡率之间差值大小的关系,是一个动态变化 的过程,由于不知死亡率的大小,三种类型种群的出生率大 小无法比较,故A项错误。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出生个体 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该种群开始个体总数 为100,一年内新出生个体数为20,因此该种群的年出生率= 20/100×100%=20%,故B项错误为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 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故C项错误。样方法研究的对象为相 对固定的生物,如固着在岩礁上的贝类。
B.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 C.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
D.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
[自主尝试] ________ 【解析】移栽植物后,生物的种类增加,能提高该群落结构 的稳定性,A项错误;移栽植物后,植物能为动物提供生存 环境,故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B项 正确;边坡甲上可能会发生群落的演替而自然长出乔木,C 项错误;群落演替达到一个稳定的阶段后就不会随时间延长 而继续加剧,D项错误。 【答案】B
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 ( 乙 ) 不进行移栽, 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 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下
列分析合理的是(
) 土壤有机 质(g/kg)
19.8
植被覆 小型土壤动物 边坡 处理方式 盖率(%) 物种数 个体数
甲 种植植物 97 37 260

不干预
8
9
28
11.9
A.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
4.群落的演 2013福建、江苏、四川 2011安徽、海南 替Ⅰ

2015年高考总复习(第二轮)生物(渝闽专用)专题综合训练(六)

2015年高考总复习(第二轮)生物(渝闽专用)专题综合训练(六)

专题综合训练(六)1.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没有垂直结构C.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流失的能量就越多D.农田弃耕后形成了一片杂草地,该杂草地与农田相比抵抗力稳定性降低了解析:选C。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A错误;草原生态系统具有垂直结构,B错误;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流失的就越多,C正确;杂草地比农田的抵抗力稳定性强,D错误。

2.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进而降低种群密度。

3.科学家对某种群的数量进行了13年的连续研究,计算出其λ值,如图为该种群13年来λ值(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的变化曲线。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前4年间和第5年到第9年间,该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年龄组成为稳定型B.第4年到第5年间和第9年到第10年间,该种群数量不断下降C.从第11年开始该种群数量不断上升,到第13年达到K值D.从第4年开始,该种群数量达到K值,直到第9年,保持相对稳定解析:选D。

由题中信息可知,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由图可以看出前4年该种群的λ值都是1.5,因此该种群呈“J”型增长,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第5年到第9年间,该种群的λ值都是1,因此该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年龄组成为稳定型,A错误。

第5年该种群的λ值是1,因此第4年到第5年间,该种群数量相同;第10年该种群的λ值是0.5,因此第10年该种群的数量是第9年的一半,第9年到第10年间,该种群数量不断下降,B错误。

从第4年开始,该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K值,且一直保持到第9年,第10、11年的λ值都是0.5,第12年的λ值是1,第13年的λ值是1.5,因此第13年的种群数量是:第9年的K值×第10年的λ值×第11年的λ值×第12年的λ值×第13年的λ值,即K×0.5×0.5×1×1.5=0.375K,C错误。

步步高2015高考生物二轮课件:专题6.1种群和群落

步步高2015高考生物二轮课件:专题6.1种群和群落
K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 (3)K值是一定环境的最大容纳量,即种群出生率与死亡 率相等的值。
(4)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
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 K值会下降;反之,K值会
上升。
(5)增长率≠增长速率:①“J”型曲线反映的种群增长
率是一定的,而增长速率逐渐增加;②“S”型曲线反 映的种群增长率逐渐降低,而种群增长速率是先逐渐
6.海岛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
度进行(2011· 安徽,6C)( √ )
7. 环 境 条 件 分 布 不 均 匀 是 形 成 群 落 水 平 结 构 的 原 因 之 一
(2010· 大纲全国Ⅱ,3B)( √ )
8.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
减少,属于种间竞争实例(2009· 全国卷Ⅱ,5D)( √ )
A 点时个体较少,故 A 点个体平均生物量比 B 点多, A
错误;
种群密度最大时,个体间的斗争最激烈,C错误;
由图可知,笠螺种群生物量和体长不呈正相关, D 错
误。 答案 B
思维建模
三环节解决笠螺种群增长曲线问题
题组二 以坐标曲线为核心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 3.(2014· 福建, 3) 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 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2)有害生物防治:及时控制种群数量,严防达到K/2
处(若达到K/2处,可导致该有害生物成灾)。
错混诊断
1.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2014· 江 苏,5A)( √ ) 2. 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2014· 江苏,5B)( √ ) 3. 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 出生率会更高(2013· 浙江,4C)( × ) 4.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年龄组成)类型的种群,则稳定 型的出生率最高(2013· 浙江,4D)( × )

高考生物二轮文档:1-6-1种群和群落(含解析)

高考生物二轮文档:1-6-1种群和群落(含解析)

专题六生物与环境第1讲种群和群落对应学生用书P0871.[2015·课标全国卷Ⅰ]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答案 D解析灌木阶段由于除了草本植物外还增加了灌木,同时提供了更多的食物,成为许多鸟类栖息地,因此物种丰富度比草本阶段高,A错误。

灌木阶段空间结构更为复杂,B 错误。

灌木阶段由于物种丰富度高,其自我调节能力也强,C错误。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草本阶段在动、植物和微生物共同作用下,土壤有机物越来越丰富,土壤的通气性也越来越好,为灌木阶段群落的形成创造了条件,D正确。

2.[2014·课标全国卷Ⅰ]某种植物病毒Ⅴ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

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病毒Ⅴ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Ⅴ是互利共生关系答案 A解析稻田中青蛙增加抑制病毒传播,原因是青蛙捕食稻飞虱,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A项正确;水稻和青蛙并不利用共同的资源,两者不是竞争关系,B项错误;病毒V和水稻之间是寄生的关系,C、D项错误。

3.[2014·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答案 C解析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一个种群,A正确;标志重捕法适用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调查壁虎的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故B正确;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的组成仍处在动态变化中,故C错;由于水平方向上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等因素造成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D正确。

2015年高考生物真题汇编种群和群落专题

2015年高考生物真题汇编种群和群落专题

2015年高考生物真题汇编种群和群落专题2015年高考生物真题汇编种群和群落专题 (2015天津卷)1、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最后不再发生波动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D、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答案】D【解析】由图示的从属关系可知:甲是个体、乙是种群、丙为群落、丁为生态系统。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A错误;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后,围绕K值上下波动,B错误;依据群落的定义可知群落包含了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错误;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其生活的无机环境构成,因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的影响。

图1表示在一个10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2015广东卷) 4(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t A. 种内竞争到时初始阶段增长缓慢 B. 可用数学模型 N=Nλ表示 t0C. 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D. K值约为120 000个【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种群密度特征和调查方法的内容,难度中等,A初始阶段导致增产缓慢的原因不是种内斗争,是种群初始数量较少导致的B错误,这是J 型曲线的数学模型。

C取样器取样为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方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应用显微技术法D K值指的是最大环境容纳量,在坐标轴中,曲线纵坐标的最大值即为K值(2015新课标卷?,4,6分)4.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1是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答案】D【解析】草本阶段的丰富度小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A错误;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比草本阶段的空间结构要比草本阶段的空间结构要复杂,B错误;草本阶段群落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弱,自我调节能力也小于灌木阶段的群落,C错误;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上一个阶段为下一个阶段的形成创造了适宜的环境,D正确。

2015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一 种群和群落

2015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一 种群和群落

专题十一种群和群落一、种群的特征: 1、种群密度a 、定义: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 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 、计算方法:逐个计数 针对范围小; 个体较大的种群;估算的方法植物:样方法(取样分有五点取样法、等距离取样法)取平均值; 动物:标志重捕法(对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 计算公式:N=M×n/m昆虫:灯光诱捕法; 微生物:抽样检测法。

2、出生率、死亡率:a 、定义: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b 、意义:是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3、迁入率和迁出率:a 、定义:单位时间内迁入和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b 、意义:针对一座城市人口的变化起决定作用。

4、年龄组成: a 、定义: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b 、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c 、意义:预测种群密度的大小。

5、性别比例: a 、定义: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b 、意义:对种群密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二、种群数量的变化:▲种群密度的测量方法:样方法(植物和运动能力较弱的动物)、标志重捕法(运动能力强的动物) ▲种群: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称 群落: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生态系统: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1)“J 型增长”a 、数学模型:(1) Nt=N 0λ (2)曲线(如右图)b 、条件:理想条件指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时间c、举例:自然界中确有,如一个新物种到适应的新环境。

2)“S型增长” a、条件:自然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1)K值为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2)K/2处增长率最大。

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的数量会急剧下降甚至消失。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临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有重要意义。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6 第1讲 种群和群落课件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6 第1讲 种群和群落课件
(2)调查种群最基本数量特征常用的方法:样方法 和标志重捕法。
2.种群数量的变化
(1)曲线比较
项目
“J”型曲线
“S”型曲线
理想状态:资源无限、空间无限、现实状态:资源有限、空间有限、
前提条件
不受其他生物制约
受其他生物制约
增长模型
K 值有无
联 系
无 K值
环境阻力
有K 值
环 境容纳量
(2)实践应用 砍伐森林、养殖捕捞的时间是 K/2 以后。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 1、小于 2,其他以此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________。研究 表明:该鱼在 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 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 3 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________,由此 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__________________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________。
后又逐步降低。
题组 1 借助图示、图表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 1.(2015·广东高考)下图表示在一个 10 mL 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 动态变化。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 B.可用数学模型 Nt=N0λt 表示 C.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 D.K 值约为 120 000 个
4.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2013·浙江,
4D)(×) 【提示】 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增长型的出生率最高。 5.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选择植物生长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晨背十五 种群与群落课件(通用版)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晨背十五 种群与群落课件(通用版)

捕捞后,使鱼的种 群数量维持在K/2值, 这样鱼的种群数量 会迅速回升
K值(环境 容纳量)
保护K值,保证鱼 降低K值,改变环境,生存的环境条件, 使之不适合鼠生存
尽量提高K值
6.种间关系
种间 关系 捕食 竞争
寄生
互 共生
概念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 和空间等 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 物(寄生)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 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 存,彼此有利
密度的改变。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运动能力较弱的动物。 (2)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运动能力强的动物。 3.种群数量的变化
4.种群增长的两种曲线
项目
“J”型曲线
“S”型曲线
环境资源无限(食物、空间充 前提条件
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环境资源有限
种群数量 变化规律 数量连续增加,Nt=N0λt
达到环境条件允许的 最大值后停止增长, 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种群增长率
保持稳定
先增大后减小
K值的有无


注:浙科版把种群S型增长称做逻辑斯谛增长,J型、S型写作J形、 S形。
5.K值与K/2值在实践中的应用
注意事项
灭鼠
捕鱼
灭鼠后,防止鼠的 种群数量在K/2值附 K/2值(有最 近,这样鼠的种群 大增长速率) 数量会迅速增加, 无法达到灭鼠效果
次生演替
概念
在一个从来没有植被 覆盖的地面,或者是 原来存在过植被,但 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 发生的演替
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 但原有的土壤条件还保留, 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 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 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 演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4)稳定性: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 间上的不可逆变化,抵抗力稳定性越来越高。
3.关注几个误区。

(1)“竹林中的竹子整齐一致”误认为是群落的结构特征:这里
目 链
的竹子属于种群范畴。

(2)误认为高山上植物的分布属于垂直结构:高山上植物的分布
D
决定于温度,从山顶到山脚下,植物群落的这种结构应该属于水平结
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2.群落演替的方向与结果。
(1)演替方向: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
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能预见的或可测的,一般都可

以发生演替到森林阶段这一最高阶段。


(2)能量:总生产量增加,群落的有机物总量增加。

(3)结构: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
答案: (1)提示:取样器取样法。 (2)提示:环境阻力不同。 (3)提示:①群落内部因素;②外界环境因素;③人 类活动。
栏 目 链 接
D 新
构建网络 内化体系
栏 目 链 接
D 新
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考点1
种群的数量特征及数量变化
1.种群的数量特征 (1)内容: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 成和性别比例。 (2)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分析(如图所示)。
栏 目 链 接
D 新
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2.“S”型曲线和“J”型曲线比较
前提条件
“S”型曲线 环境资源有限
曲线
“J”型曲线 环境资源无限
栏 目 链 接
D 新
种群增 长率曲线
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种群增长
栏 目
速率曲线
链 接
D
K值
有K值,K/2时增 无K值,增长
长速率最大
率保持不变

曲线形 种内斗争加剧, 无种内斗争,
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解析: 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A正 确;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不能反映种群数 量的变化趋势,B错误;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 定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C正确;进行种群密度的调 查可以对农林灾害进行监测和预报、对渔业捕捞强度进行确定 等,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D正确。
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 D B.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
栏 目 链 接
D 新
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C.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
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 结构
栏 目 链 接
D 新
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解析: 据题意,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 和浮游藻类,而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该种鱼的幼体与浮 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A正确;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 其食物结构可能发生变化,所以其所处的营养级也可能变化, B正确;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C 正确;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是同一物种不同发育阶段,在水中 的分布属于种群的分布,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D错误。
⑦物种组成(丰富度) ⑧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寄 生 ⑨垂直结构(分层) ⑩初生 ○11次生
栏 目 链 接
D 新
构建网络 内化体系
(1)用什么方法调查土壤中动物的丰 富度? 思考连接 (2)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类型的主要 处 差异是什么? (3)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有哪些?
栏 目 链 接
D 新
构建网络 内化体系
灭了的环境 子或其他繁殖体
经历的时间长
经历的时间短
缓慢
较快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裸岩上的演替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栏 目 链 接
D 新
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归纳提炼
1.生物间的几种关系图示。
栏 目 链 接
D 新
注:寄生坐标图: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开,则寄 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寄主会生活得更好。

构。
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3)误认为种群密度与物种丰富度呈正相关:前者属 于种群范畴,后者属于群落范畴。
栏 目 链 接
D 新
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对位训练
2.(2014·海南卷)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 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 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成原因 天敌数量增多
缺少天敌
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续上表)
综合分 析
栏 目 链 接
D 新
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3.K值与K/2值在实践中的应用
灭鼠
捕鱼
K/2(最大增 长速率)
鼠的种群数量在 K/2附近时,鼠 的种群数量会迅 速增加,灭鼠最
困难
使鱼种群数量 维持在K/2, 捕捞后,鱼的 种群数量会迅
速回升
栏 目 链 接
D 新
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考点2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1.群落的空间结构
(2)意义: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栏 目 链 接
D 新
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2.群落演替类型
类型内 容
起点
时间 速率 影响因
素 实例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原先从没有过植 虽失去了原有植被, 被的环境或曾经 但仍保留了原有土 有过但被彻底消 壤条件及植物的种
栏 目 链 接
D 新
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栏 目 链 接
D 新
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①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②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都是决定种群大 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③年龄组成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但是能够用来预测种 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④性别比例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但不是决定种群 密度的直接因素。
第一部分 知识落实篇 专题六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环境
第一讲 种群和群落
1.种群的特征(Ⅰ)。 2.种群的数量变化(Ⅱ)。 3.群落的结构特征(Ⅰ)。 4.群落的演替(Ⅰ)。
栏 目 链 接
D 新
构建网络 内化体系
填充关键点
栏 目 链 接
D 新
构建网络 内化体系
答案: ①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②种群密度 ③迁 入率和迁出率 ④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⑤“S”型曲线 ⑥波动
栏 目 链 接
D 新
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对位训练
1.(2014·肇庆检测)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B
栏 目
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
链 接
B.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的直接因素

D.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K(环境最大 容纳量)
改变环境,降低 K值,使之不适
合鼠的生存
保证鱼生存的
环境条件,保 护K值,尽量
提升K值
栏 目 链 接
D 新
核心考点 归纳整合
特别提醒: (1)“S”型曲线t1、t2时种群数量分别是K/2、K。
(2)渔业捕捞应在t1后进行,保证剩余量在K/2左右,以保 持其较快增长;而害虫防治则尽可能在t1之前进行,避免过快增 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