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课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正式)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正式)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正式)年级:八年级学科:物理教材:《初中物理实验教程》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测量物体密度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 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

2. 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 密度计算公式的应用。

2.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待测物体。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密度概念,复习密度计算公式。

2. 提问:如何测量一个物体的密度?二、实验操作(15分钟)1. 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1.1. 使用天平测量待测物体的质量。

1.2. 将待测物体放入量筒中,记录水面初始位置。

1.3. 向量筒中加水,直至水面覆盖待测物体。

1.4. 记录水面最终位置,计算物体体积。

1.5. 利用密度计算公式,计算物体密度。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三、实验数据分析(15分钟)1. 让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并在黑板上展示。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

3. 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密度-质量关系图。

四、总结与拓展(15分钟)1. 总结实验方法和技巧,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2. 提问:密度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实验,提高测量精度?五、布置作业(5分钟)1. 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完成密度计算练习。

2. 让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测量物体密度的实验,让学生掌握了密度计算的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对物理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在实验数据分析环节,部分学生对密度-质量关系图的绘制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案例分享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案例分享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案例分享物理是一门学习自然界基本规律的科学。

对于初中生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在这个领域里他们需要通过实验来深入了解物理规律,大大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实验作为基础教学手段之一,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承担着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任务。

教学实验不同于课本知识的笔头呈现,需要教师制定体验感好、易于理解的教案。

本文将分享几篇初中物理实验教案给大家。

一、万有引力实验教案1、实验目的:了解万有引力的概念,学习公式,实现万有引力的测量。

2、实验器材:大理石球、质量重力计、薄绝缘线、扭力平衡器、薄纸片。

3、实验步骤:(1)贴好绝缘线—在大理石球上贴一根绝缘线,并调整线的位置,使球向下的位置恰好在气垫之上。

(2)保护投掷手腕—将大理石球放在气垫之上,让球处于休息态。

将一张小的薄纸片从球顶端轻轻地放置在球上,当薄片不动时,手臂就可以保护了。

(3)投掷球—将球轻轻地向上投掷,测量球停留在每个高度上时的重力。

(4)记录实验数据—将测量的数据记录在数据表中,根据公式计算万有引力。

4、实验结果:测量出万有引力的大小,加深对万有引力的了解。

二、电路中的电流实验教案1、实验目的:了解电路中的电流如何工作,增加对电流的理解,学习制作和调试电路的技能。

2、实验器材:电源、电线、导体、电灯泡、万用表。

3、实验步骤:(1)接通电源和电线—根据实验设计图连接电源和电线,检查接线是否正确。

(2)连接导体—将导体与电灯泡一起连接到电源上,检查电路是否工作正常。

(3)进行实验—操作开关,观察电灯泡是否亮起,用万用表检测电路中的电流。

(4)记录实验数据—记录实验结果并与预期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出电路的问题。

4、实验结果:实验者可以了解电路中电流的工作原理,同时通过实验掌握制作、调试和解决电路问题的技能。

三、声音的传播实验教案1、实验目的:加深理解声音的传播方式,学习声音波的产生和传播。

2、实验器材:音响、耳机、可调平衡差分放大器、扬声器,万用表。

初中物理实验演示教案

初中物理实验演示教案

初中物理实验演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对物体自由下落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重力的概念及作用。

2. 物体自由下落的规律。

3. 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重力的概念及作用,引出本节课的实验内容。

2. 实验器材:准备两个相同的球体、一个尺子、一个计时器。

3. 实验步骤:(1)将两个球体分别挂在尺子上,确保球体能够自由摆动。

(2)让一个球体从静止状态开始自由下落,同时启动计时器,记录下落时间。

(3)重复步骤(2),分别记录不同球体的下落时间。

(4)比较不同球体的下落时间,分析重力对物体自由下落的影响。

4. 实验现象:观察到不同球体的下落时间基本相同,说明重力对物体自由下落的影响不大。

5. 实验分析:通过实验发现,不同质量的物体在同一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的时间基本相同。

这是因为物体在自由下落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可以忽略不计,所以重力对物体自由下落的影响不大。

6. 控制变量法: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即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球体的质量,以观察重力对物体自由下落的影响。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分析问题,得出科学的结论。

7. 总结:通过实验探究,我们了解到重力对物体自由下落的影响不大,物体自由下落的时间主要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

同时,我们学会了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提高了实验设计能力。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重力概念及物体自由下落的规律。

2. 思考如何运用控制变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了重力对物体自由下落的影响,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控制变量法,并能够运用该方法分析问题。

但在实验设计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提高实验的趣味性。

初中物理教师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教师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教师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的产生原因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摩擦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2.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摩擦力的方向。

3. 实验操作:测量摩擦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摩擦力的概念、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 难点:实验操作过程中对摩擦力的测量。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摩擦力的概念、产生原因、影响因素。

2. 实验法:进行摩擦力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总结规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进而引入摩擦力的概念。

2. 讲解摩擦力:讲解摩擦力的定义、产生原因、影响因素。

3.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摩擦力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4. 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摩擦力实验,测量摩擦力。

5. 分析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总结摩擦力的规律。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摩擦力的概念、影响因素,强调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了解了摩擦力的概念、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

教案:初中物理实验——简单电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电路的组成和电路的闭合原理。

2.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欲望。

二、教学内容1. 电路的概念:电路是指用电线把电源、开关、用电器等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路径。

2. 电路的组成:电路主要由电源、开关、导线和用电器等组成。

3. 电路的闭合原理:电路要想形成持续电流,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有电源提供电压,二是电路闭合。

4. 实验器材:电源、小灯泡、导线、开关、电流表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电路的概念和电路的组成,引导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知识。

2. 讲解实验原理:讲解电路的闭合原理,让学生明白为什么电路要闭合才能形成持续电流。

3.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如何搭建一个简单电路,让学生观察并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

4. 学生动手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搭建自己的简单电路,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5. 实验总结: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电路的闭合原理。

6. 拓展延伸:讲解电路中的电流方向,让学生了解电流的性质。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回答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电路的组成。

2. 学生能理解电路的闭合原理,并能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3. 学生能熟练操作实验器材,完成简单电路的搭建。

4. 学生能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电路的工作原理。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实验教学,发现部分学生在操作实验器材时不够熟练,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同时,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六、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电源、小灯泡、导线、开关、电流表等。

2. 教学课件:电路的组成、电路的闭合原理、实验操作步骤等。

初中物理实践活动教案(通用3篇)

初中物理实践活动教案(通用3篇)

初中物理实践活动教案(通用 3 篇)够智慧你就来'二、活动理念初中物理是一门启蒙教育的学科,让学生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形成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实验是初中物理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在当前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提倡探究性学习'的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动手能力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而且,通过实验,可以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其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攀登科学高峰的信心与勇气。

趣味物理制作是一种我们努力寻找贴近学生的生活的点,以学生熟悉的现象为研究对象,用学生常见的物品和生活用品为实验器材,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让学习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并且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是一个适合初中所有学生参加的第二课堂,目的在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增加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物理知识实际应用能力。

三、活动准备活动前,同学们分好组(建议2-4 人一组),按照附录选择好小组要进行的趣味实验题目。

老师会在学生动手操作前,给学生做好知识指导,指导同学们做好材料的准备和知识准备!并且要求学生在给定时间内完成制作!四、活动人员学生小组成员,若干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活动,负责注意学生的人身安全)五、活动地点篮球场(物理实验室)六、活动时间初二下期中考试后(五月中旬)七、活动内容按照附录中所给制作选择一个,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取材和完成制作!最后进行集体表演!初中物理实践活动教案篇3一、活动背景金秋时节,为了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xx 实验中学首届"悬臂梁模型的设计与制作'大赛也将拉开帷幕。

大赛选题背景:在露天的运动场上方要安装照明灯,由于条件限制,不允许在场地中间打桩,也不能用"门吊'的模式,在场地边已经打好了柱桩,设计和制作一个悬臂梁模型,在悬臂梁的伸出端挂灯具。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初中物理实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一些常见金属如铁、铝、铜等的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3)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4)知道废旧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等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阅读资料、联系实际等方法获取信息。

(2)运用比较、分析、联想、分类等方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3)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4)树立为社会的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铁的冶炼。

(2)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

(3)铁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4)合理利用金属资源的意识。

教学难点(1)对铁锈蚀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的初步探究。

(2)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

教学工具实验用具:Fe2O3、石灰水、贮有CO的贮气瓶、磁铁、铁架台、酒精喷灯、酒精灯、试管、直玻璃管、橡胶塞、导管、火柴。

教学过程引言由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金属是一类重要的材料,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

由于地球上的金属资源是有限的,故我们需对其进行合理的利用和有效的保护。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一、金属资源概况[讲解]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广泛地存在于地壳和浩瀚的海洋中,除少数很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银等有单质形式存在外,其余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金属在自然界中以矿物形式存在。

含有矿物的岩石称为矿石。

工业上就是从矿石中来提炼金属的。

[请学生观看课本图8—16、8—17、8—18等有关金属资源的图片。

或展示矿石样本或放录像][过渡]不同种类的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并不相同。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篇一:人教版初三物理实验教案】探究电流表、电压表的电阻一、提出问题:电流表的使用说明上有这么一段文字:禁止不经过用电器,将电流表的两个接线柱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否则会烧坏电表,这是什么原因呢?在使用电压表时,我们可以用电压表的两个接线柱直接连接电源两极(这样就可以测电压),明显与电流表的使用不同,这又是什么原因?二、猜想与假设:这可能是因为电流表的电阻很小,而电压表的电阻很大。

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怎样探究电表的电阻呢?联想到课本在引入电阻概念时,是用图1所示电路在m、n两点之间,先后接入长度和粗细相同的锰铜线和镍铬线。

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情况,可以发现,这两种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

通过的电流较大时,说明这个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较小,即电阻小。

反之,说明导体的电阻大。

图1中,若用灯泡代替电流表,将待研究的电流表、电压表先后接入电路中的m、n间(图2)用灯泡亮度就可以反映电流表、电压表的电阻大小。

考虑到电流表的电阻可能很小,用它与接入电路中的一段铜导线(铜导线电阻可以认为为0)进行比较,即在图2的m,n间先后接入导线和电流表,若灯泡亮度不变,说明电流表与铜导线的电阻差不多,可以认为为0。

四、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按图示进行实验,将观察结果填入表格中。

五、分析与论证:图1中m、n两点间接入导线时灯泡较亮,换成电流表亮度不变,说明电流表的电阻相当于导线,电阻为0。

换成电压表灯泡不亮,说明电压表电阻很大。

六、评估:要知道通过灯泡或电阻的电流,我们可以把电流表串联接入电路中,如果电流表电阻较大,必然会使两次通过灯泡或电阻的电流有较大变化,使测量结果不能真实反映灯泡或电阻的工作情况。

这从反面说明电流表的电阻必须很小,从而证实上述结论正确。

要用电压表测量用电器两端的工作电压,必须把电压表并联在用电器两端,若电压表电阻较小,必然会改变原来的电路结构,这也从反面说明电压表电阻极大。

上述实验过程也有一个明显缺陷,即通过灯泡亮度比较电流表与导线的电阻时,这种仅靠亮度变化做出不太可靠。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课教案集合3篇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课教案集合3篇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课教案集合3篇【篇1】初中物理综合实践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重力是如何产生的,能列举生活中的重力现象,感知重力;(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3)了解并描述重力的方向,会用重力方向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4)了解重力的重心。

2、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方法,主动建构知识;(2)通过体验和观察,感知重力方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的能力;(3)通过创设物理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观察、实验、设问释疑,营造师生情感交流、相互启迪、轻松和谐氛围;(2)通过体会“物理就在身边”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设计思路1、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重力”这节课,知识点本身难度不高,但比较琐碎。

我通过一系列问题情境和实验情境的设置,以知识为载体,创设对话平台,营造师生情感交流、相互启迪、轻松和谐氛围;促使学生主动交流、勇于表现,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利用大量的、具体的、感性的素材,主动建构与重力有关的知识,使学生体验多种学习方式,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是物理课堂必须承担的责任这节课,通过设置与学生认知不同或认知匹配的情境,培养学生发问意识和思维能力;通过探究“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及实验数据分析的过程,从而通过质疑、对比分析等环节,得出结论,提高探究能力;通过“重力方向”的感知、探究及应用,使学生对“重力方向”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学生经历自主建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的过程,认识重力;(2)通过观察、讨论及实验,让学生了解重力方向、重力的作用点。

教学难点:(1)通过创设主动学习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教师对课堂动态生成的有效引导和驾驭;(3)学生描述“重力方向”过程的教学。

初中物理实验活动教案

初中物理实验活动教案

初中物理实验活动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的基本概念,了解折射定律。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的基本概念。

2. 折射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3. 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光的折射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光的折射现象。

2. 提问: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讲解光的折射现象的基本概念,包括折射率、入射角、折射角等。

2. 介绍折射定律的内容及应用,引导学生理解折射定律的重要性。

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配备实验器材:透明塑料尺、水、玻璃棒、白纸等。

2. 引导学生按照实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3.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包括入射角、折射角等。

四、数据分析(10分钟)1.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光的折射现象,验证折射定律。

2.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计算折射率,并讨论其影响因素。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的发现,概括光的折射现象的特点。

2. 引导学生反思实验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六、拓展与应用(5分钟)1. 学生运用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眼镜的制作、光纤通信等。

2. 引导学生探讨光的折射现象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3. 学生数据分析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探究光的折射现象,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热烈,对光的折射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数据处理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此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较为紧凑,可以适当延长课堂时间,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初中物理电流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电流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电流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电流的现象,了解电流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掌握欧姆定律。

二、教学内容1. 电流的概念2. 电流的产生和电流的方向3. 电流的测量工具——电流表的使用4.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水流比喻,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的概念。

2. 实验一:观察电流的现象(1)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效应,如灯泡发光、磁场等。

(2)引导学生分析电流的方向与导体中的自由电荷运动方向的关系。

3. 实验二:电流的测量(1)介绍电流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

(2)进行实验,测量不同导体中的电流,记录数据。

4. 实验三: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1)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欧姆定律。

5. 总结与拓展(1)让学生总结电流的概念、产生条件和方向。

(2)引导学生思考电流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器设备的工作原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在实践中观察、分析、解决问题。

2. 运用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理解电流的概念和特点。

2. 学生能熟练使用电流表进行测量。

3. 学生能掌握欧姆定律,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4. 学生具备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 电流表、导线、灯泡等实验器材。

2. 电源、开关等实验设备。

3.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七、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的概念,导入新课。

2. 进行实验一,观察电流的现象,引导学生分析电流的特点。

3. 进行实验二,让学生学会使用电流表,测量不同导体中的电流。

4. 进行实验三,让学生观察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总结欧姆定律。

5.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初三物理实验教案6篇

初三物理实验教案6篇

初三物理实验教案6篇初三物理实验教案篇1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研究,在中学物理教学研究中早已不是一个新问题了.许多物理教育工作者对于这一定律的教学发表了自己颇有见地的教学见解,并且得到了满意的教学效果.当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这些教学策略时,我们发现,确实可以取得如同一些文献中所述的预期效果.然而,当我们设计一些新的情境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去解决问题时,令我们十分吃惊的是:学生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掌握程度却又非常之差.这使得我们困惑不解.为何对同一教学策略教学的结果的评价出现如此之大的偏差?是教师教的原因,还是学生学的原因,抑或两者兼而有之.这促使我们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进行深层次的理性思考,进一步,我们从学生的认知心理上,对这一规律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 通常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一般是按教材编排顺序,先进行演示实验引出课题,然后通过讲解伽利略与亚里士多德的争论,消除“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错误观念,进一步通过做斜面小车实验证明牛顿第一定律的正确性,最后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从而完成整个教学过程.为了检验学生学习和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情况,我们曾用这样一道题目来检测学生.题目如下.你坐在向前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里,将手中的钥匙竖直上抛,问当钥匙落下来时是落在手里,还是落在手后面.全班56名同学在试卷上皆答:落在手后面.问其原因,皆曰:汽车在走,而钥匙抛出后不再向前走了.2 怎样更好地改进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效果,使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效果真正是实实在在意义上的令人满足.我们认为,囿于一般形式上的教学方法的改进已是隔靴搔痒,而必须深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去考察学生产生错误认识的根源.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学习物理概念、规律时所形成的错误,常常是由于其头脑中的前科学概念的影响.所谓前科学概念,是指儿童在学习物理课程以前的生活实际中,对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在头脑中反复建构所形成的系统的但并非科学的观念.比如牛顿第一定律就是如此.在物理教学中,那种认为只需要“正面”传授知识,学生就能接受,如果他们仍不理解,可以多讲几遍就能达到目的的想法,实践证明是过于天真了.因为在有些学生的经验中,早已有了与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理论类似的观念.这样,当他们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之后,就可能把定律纳入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牛顿第一定律实际上成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代名词.让他们解释用手推车、用脚踢球等一些不易暴露错误观念的生活实例时,他们也能解释得头头是道.但当解释用手抛钥匙、飞机扔炸弹的例子时,他们却又运用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去解释,其错误观念暴露无遗.这正是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效果不佳的症结之所在.3 研究和改进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应当了解学生头脑中前科学概念的特点.第一,学生头脑中的前科学概念是自发形成的.过去,我们在教学中,常常误认为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其头脑如同一张“白纸”,教师可以在上面任意涂画,事实并非如此.学生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当中,逐渐形成了自己对客观世界物质运动规律的看法.他们几乎每天都会看到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运动,而在力停止作用时物体静止,于是主观地断言:有力,则物体运动;无力,则物体静止.这正是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理论.第二,学生头脑中的前科学概念具有隐蔽性.由于学生头脑中前科学概念都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所以它以潜在的形式存在.这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学生自己并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因为学生并没有有意识地思考并形成“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概念.其二是前科学概念平时并不表现出来,但往往在学生运用物理概念解决问题时表现出来.比如前述测验表明,许多有10多年教龄的初中物理教师头脑中也存在着牛顿第一定律的前科学概念,然而他们自己却并不知道.第三,学生头脑中的前科学概念具有顽固性.由于前科学概念是儿童头脑中业已形成的概念,且长期的日常生活经验与观察又加强了这些概念.因此,学生头脑中的前科学慨念是非常顽固的.国内外物理教育界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一旦学生对某些物理现象形成了前科学概念,要想加以转变是极其困难的.尤其那些在人类科学认识史上经历了曲折历程的前科学概念,更是如此.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学生认识什么和如何行动,主要决定于他们所具有的认知图式(思维模式),而不完全取决于教师所讲述的内容.他们按照自己已有的图式吸收和排斥信息.在有错误认识存在的情形下,就会在头脑中形成和正确信息极不相同的东西.初三物理实验教案篇2【目的和要求】学会正确地使用直流伏特计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研究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电压的关系。

初中物理含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含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含实验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和传播条件。

2. 学会使用实验器材进行声音实验。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1. 声音的产生原因。

2. 声音的传播条件。

教学难点:1. 声音的产生原因。

2. 实验操作技巧。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音叉、水盆、尺子、泡沫球、布料。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声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提问: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它需要什么条件才能传播?二、探究声音的产生原因(15分钟)1. 实验1:将音叉放入水盆中,观察水花的溅起,感受声音的产生。

2. 实验2:用尺子敲击桌面,观察尺子的振动,感受声音的产生。

3. 讨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三、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15分钟)1. 实验3:将泡沫球放在音叉旁边,观察泡沫球的跳动,感受声音的传播。

2. 实验4:用布料遮住耳朵,靠近音叉,感受声音的传播。

3. 讨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声音的产生原因和传播条件。

2. 提问: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否相同?3. 拓展: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操作的安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培养了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通过讨论环节,让学生思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观察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注重实验操作的安全,特别是在使用实验器材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3. 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使他们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合集3篇】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合集3篇】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合集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述职报告、讲话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初中物理实验教案【合集3篇】初中物理实验教案篇1物理方法既是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也是学生在学习物理中常用的方法,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一些探究问题的物理方法。

2024年初中物理实验课标准教案

2024年初中物理实验课标准教案

2024年初中物理实验课标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电与磁》中的第三节“电流的效应”。

具体内容包括: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和磁效应,着重探讨电流的热效应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和磁效应的基本概念,了解电流的热效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研究电流的效应,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电流热效应的计算。

教学重点:电流热效应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导线、电源、热风枪、电热水壶等。

2. 学具:每组一套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导线、电源。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通过展示电热水壶加热水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电流是如何产生热量的。

2. 实践操作:(1)让学生观察电热水壶加热水时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变化。

(2)让学生自己动手连接电路,测量电流通过电阻器产生的热量。

3. 例题讲解:讲解电流热效应的计算方法,并给出实际例子。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与电流热效应相关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大电流的效应热效应化学效应磁效应2. 小电流热效应的计算公式:Q=I²Rt示例:电热水壶加热水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电流热效应、化学效应和磁效应的概念。

电流为2A,电阻为10Ω,通电时间为5s时,产生的热量是多少?电热水壶加热水时,消耗的电能为多少?2. 答案:(1)电流热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会发热。

电流化学效应:电流通过液体时,液体会发生化学变化。

电流磁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周围会产生磁场。

(2)Q=I²RtQ=(2A)²×10Ω×5s=200J电热水壶加热水时,消耗的电能需要根据实际电压和电流计算。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教案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教案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教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知道光是电磁波,电磁波在真空的传播速度。

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通过演示理解电磁波的产生及其在真空中的传播。

重、难点:电磁波的产生。

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教学器材:电脑平台、收音机、电源、导线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无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电话的传播需要电话线,收音机、电视信号的传播没有导线,它们靠什么传播?……电磁波进行新课:1、电磁波的产生:演示:课本80页试验结果:产生了电磁波(为什么电流要时断时续)结论:变化的电流产生电磁波项目:振动源,波的形成水波声波电磁波,木棍的上下振动发声体的往复振动导体中电流不断变化2、电磁波的传播:在很多介质中可以传播,在真空中也能传播;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用c表示:c=3×108m/s这是宇宙中最大的速度①波长:用λ表示,单位是m②频率:1秒钟变化的次数,用f表示,单位Hz1MHz=1000kHz=它们的关系:c=λf3、电磁波的分类:课本81页图示,分类的依据是频率或波长光也是一种电磁波阅读“科学世界”录像……电磁波的海洋3、达标练习:课本后83页“动手动脑学物理”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总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完成物理包中课堂上未完成的内容。

课本后练习。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教案【篇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明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初步判断物体是否做功;(2)初步理解功的计算公式,知道功的单位是焦耳,并会进行有关计算;(3)知道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通过的距离垂直时,该力不做功;(4)知道功率的概念,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我们可以了解工作和工作的必要因素,并培养从生活现象中分析物理本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努力工作而不做工作的例子,引起学生的焦虑,激发他们对学习工作的知识内容的好奇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判断是否做工作的讨论。

初中物理实验课教案

初中物理实验课教案

初中物理实验课教案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 实验目的(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提高其科学素养。

2. 实验要求(1)学生应提前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

(2)实验过程中,学生要遵守实验纪律,注意安全。

二、实验内容1. 实验一:探究声音的产生(1)实验原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实验方法:让学生通过敲击不同材质的物体,观察声音的变化。

(3)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

2. 实验二:测量物体的密度(1)实验原理:密度是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2)实验方法:让学生使用天平和量筒等工具,测量物体的密度。

(3)实验目的:让学生掌握密度测量方法,理解密度概念。

3. 实验三:研究串并联电路(1)实验原理:串并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分布规律。

(2)实验方法:让学生通过搭建串并联电路,观察电流和电压的变化。

(3)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规律。

4. 实验四:测定重力加速度(1)实验原理:重力加速度是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加速度。

(2)实验方法:让学生通过抛物线实验,测定重力加速度。

(3)实验目的:让学生掌握测定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5. 实验五:观察光的折射现象(1)实验原理:光在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2)实验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3)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原理和折射定律。

三、实验教学策略1. 实验前:教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强调实验纪律和注意事项。

2. 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解答学生疑问。

3. 实验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结论。

四、实验评价1.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实验原理、方法和现象的理解。

2.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3. 实验讨论:评价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实验时间安排1. 实验一:2课时2. 实验二:2课时3. 实验三:2课时4. 实验四:2课时5. 实验五:2课时六、实验六:制作简易指南针(1)实验原理:地球磁场对小磁针的影响。

物理实验初中 趣味教案

物理实验初中 趣味教案

物理实验初中趣味教案一、实验主题:探究声音的产生二、实验年级:初中三、实验课时:1课时四、实验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实验材料:1. 钢尺2. 桌子3. 泡沫块4. 剪刀5. 胶带六、实验步骤:1. 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引导学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3. 实验一:振动产生声音a. 让学生将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并保持钢尺的振动。

b. 让学生用耳朵靠近钢尺的振动端,听到的声音是由钢尺的振动产生的。

c. 让学生改变钢尺的振动幅度,观察声音的响度变化。

4. 实验二:振动频率与音调的关系a. 让学生将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并保持钢尺的振动。

b. 让学生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观察振动的频率变化,并听声音的音调变化。

c. 让学生总结振动频率与音调的关系。

5. 实验三:声音的传播a. 让学生将泡沫块放在桌子上,然后用钢尺在泡沫块上敲击,观察泡沫块的跳动。

b. 让学生将耳朵放在泡沫块上,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 让学生尝试在不同的环境中传播声音,如在水中、在空气中等,观察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效果。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回顾实验过程,总结实验现象,并思考如何将实验原理应用到生活中。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用尖锐物品划伤手指。

2. 实验时要保持安静,以免影响实验效果。

3. 实验结束后,要妥善保管实验材料。

八、实验评价:1. 学生能熟练操作实验,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

2. 学生能通过实验现象,总结出振动与声音之间的关系。

3. 学生能将实验原理应用到生活中,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九、实验拓展:1. 让学生探究不同乐器发声的原理。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正式)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正式)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正式)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 实验目的(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实验仪器的基本构造和用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使学生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实验要求(1)学生应提前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原理和步骤。

(2)实验过程中,学生应严格遵循实验步骤,注意实验安全。

(3)实验结束后,学生应认真填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现象和结论。

二、实验内容1. 实验一:测量物体长度(1)实验仪器:刻度尺、物体(2)实验步骤:a. 观察刻度尺,了解其量程和分度值。

b. 将刻度尺放在物体上,使其与物体平行。

c. 读取物体两端在刻度尺上的位置,计算物体长度。

(3)实验注意事项:a. 放置刻度尺时,要使其与物体平行。

b. 读数时,要保持视线与刻度尺垂直。

2. 实验二:测量物体质量(1)实验仪器:天平、砝码、物体(2)实验步骤:a. 调节天平平衡,游码移至零刻线。

b. 将物体放在天平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c. 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读取砝码质量。

(3)实验注意事项:a. 放置物体和砝码时,要轻拿轻放。

b. 移动游码时,要缓慢且稳定。

三、实验三:探究重力对物体下落速度的影响1. 实验仪器:尺子、小球、斜面2. 实验步骤:a. 将尺子固定在墙上,确保其垂直。

b. 将斜面放在尺子上,使斜面与尺子平行。

c. 将小球放在斜面上,释放小球,观察其下落速度。

d. 改变斜面角度,重复步骤c,观察小球下落速度变化。

3. 实验注意事项:a. 释放小球时,要确保其从同一高度开始下落。

b. 观察小球下落速度时,要注意其与尺子的相对位置。

四、实验四:制作简易电流表1. 实验仪器:电流表、导线、电池、电阻2. 实验步骤:a. 将电流表与导线连接,形成闭合电路。

b. 将电阻放入电路中,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

c. 改变电阻值,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程度。

3. 实验注意事项:a. 连接电流表和导线时,要确保连接正确。

初中生科学活动:物理实验探究班教案

初中生科学活动:物理实验探究班教案

初中生科学活动:物理实验探究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物理实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认识物理实验器材学习使用刻度尺、天平、量筒等基本测量工具。

学习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的基本方法。

2. 第二节:简单电路的搭建与测试学习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电源、导线、开关、灯泡。

学习如何搭建和测试简单电路。

3. 第三节:探究光的传播学习光的传播原理。

进行光的传播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4. 第四节:制作迷你风力发电机学习风力发电的原理。

动手制作迷你风力发电机,并测试其发电效果。

5. 第五节:观察和分析物体浮沉现象学习物体浮沉的原理。

进行物体浮沉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 利用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3. 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五、教学资源:1. 物理实验器材:刻度尺、天平、量筒、电路器材、光源、风力发电机等。

2. 实验指导书和实验报告模板。

3. 教学PPT和相关的教学资料。

六、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确保教室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实验,实验台和座位安排合理。

2. 实验器材准备:根据每个实验的要求,提前准备好相应的器材和材料。

3. 教学材料准备:制作好PPT和实验指导书,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和清晰。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物理现象或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导入新课。

2. 讲解与演示:教师对每个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步骤进行讲解,并进行示范操作。

3. 学生实验操作: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4. 讨论与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并提出问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实验课教案
实验:电路的连接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2、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用实验的方法连接串并联电路的区别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联系生活中的串并联电路,体会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价值。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难点:会识别和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三、教学过程:
教师姓名:任秀玲
所在单位:郓城县郭屯镇初级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