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与练习[精彩]
小儿脑瘫康复评定
小儿脑瘫康复评定小儿脑瘫康复训练前、后得重要工作—--—康复评定知识一、为什么要对小儿脑瘫进行康复评定脑性瘫痪因其类型受损部位不同而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即使就是同一个人处于不同年龄阶段而表现各异。
对患者进行系统得康复评估就是了解患者目前存在问题得主要手段为康复治疗计划得制定打下了科学基础。
也为治疗目标得拟订与修正提供了依据。
因此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以前必须对各项功能进行评估。
在诊断方面根据出生前出生过程中或出生后有CP等危险因素得如缺氧早产窒息等存在出现了不正常得运动模式及姿势及时常伴有言语感知智力等障碍排除其它疾病所致得中枢性瘫痪及一时性运动发育滞后即可作初步诊断。
影像学等辅助检查可探索病因并对判断预后可能有一定得参考价值但不能作为诊断得依据。
二、评定前要了解脑瘫得分型不就是得。
从分型中可以明了其病变部位大体在哪里。
一痉挛型早常见全身肌张力明显增高原始反对持续存在全身“僵硬"主要病变在锥体束。
二手足徐动型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变化不定有不随意运动病理反射一般为阴性病变在基底核。
三共济失调型少见主要表现为平衡协调性差意向震撼主要病变在小脑、四弛缓型以肌张力低下为主。
五ﻩ混合型以上任何二型或二型以上得症状混合出现。
如果按肢体障碍情况可分为单瘫双瘫截瘫三肢瘫四肢瘫、临床上以四肢瘫与双瘫为多见。
但这种“瘫”并不就是不能动而就是动得不好就是有障碍得“瘫痪”。
三、怎样对功能障碍进行评定共进行六个方面得评定如体格发育障碍评定、运动功能障碍得评定、特殊感觉障碍得评定、言语障碍、智力障碍、日常生活能力得评定、由相关专业人员进行。
一)。
体格发育障碍得评定通过对患儿体格发育得评定可以瞧出患儿比同年龄小儿发育差别得程度与发育滞后得时间明确就是否有畸形挛缩等情况。
小儿体重估计出生前半年体重KG =出生体重+月龄*0.7出生后半年体重KG =出生体重+6*0.7+(月龄-6)*0。
52岁以上体重 KG=年龄*2+8其个体差异不应超过平均数+/—10%、二)运动功能障碍得评定 1 运动发育障碍得评定正常小儿得运动与姿势发育有一定时间与顺序如2-3个月时卧位能抬头4-5个月能主动伸手触物两手各握一玩具。
儿童脑瘫康复训练的效果评估
儿童脑瘫康复训练的效果评估引言:儿童脑瘫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许多儿童经过康复训练后,能够显著改善他们的肌肉控制和日常功能。
然而,如何评估康复训练的效果成了许多专家面临的难题。
本文将介绍儿童脑瘫康复训练的效果评估方法,并探讨其在日常实践中的重要性。
一、影响评估的因素儿童脑瘫康复训练的效果评估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治疗师的专业水平和经验对于评估结果的准确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熟练的治疗师能够辨识出改善的细微变化,而经验不足的治疗师可能会过于依赖定量评估工具。
其次,评估的频率和时间也是影响结果的关键因素。
评估过于频繁可能导致测量误差,而评估时间间隔过长则可能忽视了训练效果的实时变化。
二、评估方法和工具在儿童脑瘫康复训练中,常用的评估方法和工具包括运动测量、功能评估和生活质量评估。
运动测量是评估训练效果的基础,可以通过记录儿童的身体活动水平、步态分析和肌肉力量来了解康复训练的改善效果。
而功能评估则更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各项任务,例如自理能力、行走能力和手部功能等。
同时,生活质量评估可以衡量康复训练对儿童整体生活的影响,包括社交和情感方面的变化。
三、评估结果的解释康复训练效果的评估结果需要经过细致的解释。
一些评估工具可能只提供定量数据,如步态分析的角度和行走速度等,而这些数据并不能直接表示儿童的功能改善。
因此,专业的治疗师需要将这些数据与临床观察相结合,形成全面而准确的评估结论。
此外,家长和患者的意见也非常重要,他们对于儿童自身的感受和改善程度有着独特的见解。
四、有效性与可行性的平衡对于儿童脑瘫康复训练的效果评估,需要在有效性和可行性之间进行权衡。
一方面,评估方法和工具需要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以准确反映训练效果。
另一方面,评估过程需要尽可能简单、便捷,能够在儿童疗程中实施并得到及时的结果。
只有在有效性和可行性兼顾的情况下,评估才能成为康复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论:儿童脑瘫康复训练的效果评估对于指导治疗和判断康复进展至关重要。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评定表
心率增高10次以上
休息5分钟恢复正常
休息5分钟不恢复
第二天不恢复
心肌酶(CPK)
正常
增高
正常值2倍
总分评定
小于2分为不足,3-4分为正好,超过5分为过量。
精心搜集整理,只为你的需要
反射
正常持续时间
刺激
反应
吮吸反射
0~3个月
把指头放入小儿口中
唇颚出现吮吸动作
握持反射
0~3个月
将手指或适合之物体放于小儿掌心靠内侧处
手指屈曲紧握物体,头部偏移至身体正中
格兰身体侧弯反射
0~2个月
摩擦背部脊柱
身体向刺激的一侧弯曲
拥抱反射
0~6个月
小儿平躺,将头及上半身扶起,然后突然放手使头部后掉
小儿惊吓将手臂向外伸展,两手张开,若将他抱起手臂往内收
非对称性颈紧张反射
0~6个月
小儿平躺,头保持中立,手脚伸直,然后将头扭向一侧
与脸部同侧之手脚伸直,对侧手脚屈曲
对称性颈紧张反射
0~6个月
小儿四肢跪地或趴于医者膝上,然后将小儿的头向下压
小儿姿势如上,将头部往上抬起
手部屈曲或屈肌张力增高,腿部伸直或伸肌张力增高,
手臂伸直或伸肌张力增高,腿部屈曲或肌张力增高
同侧的肘、髋、膝关节均自动弯曲
小儿的重要反射及反应
修改后的Asthworth量表肌张力评定
等级
标准
0
肌张力不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整个范围内均无阻力
1
肌张力稍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到终末端时有轻微的阻力
1+
肌张力稍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时在前1/2ROM中有轻微的“卡住感觉,后1/2ROM中有轻微的阻力。”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与训练
行为疗法
采用行为疗法,如奖励制度、模仿 学习等,改善患儿不良行为。
家庭参与
鼓励家庭成员积极参与患儿的康复 训练,提高家庭整体应对能力。
家庭环境优化建议
01
营造温馨氛围
创造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 使患儿感受到家的温暖和支持
。
02
合理安排生活空间
根据患儿需求,合理规划家庭 空间,提供适宜的生活和康复
评估方法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量表评估、影像学检查、电生理检查等。医生可以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和评估目的选择合适 的评估方法。
个体化调整方案制定
调整依据
根据长期随访和效果评估的结果,医生可以及时了解患儿 的病情变化和康复效果,为制定个体化调整方案提供依据 。
调整内容
针对患儿的具体情况,医生可以制定个性化的调整方案, 包括调整康复训练的强度、频率、方式等,以及调整药物 治疗的方案和剂量等。
促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帮助患儿掌握日常生活技能,如穿衣 、进食、洗漱等。
训练方法和技巧
01
02
03
运动疗法
包括物理疗法、按摩、体 操等,以改善肌肉紧张度 、增加关节活动度和提高 运动协调性。
作业疗法
通过设计各种作业活动, 让患儿在参与过程中提高 手眼协调能力、精细动作 能力和认知能力。
语言疗法
针对语言障碍的患儿,进 行语言训练、发音练习和 口语表达训练。
训练注意事项
安全性
在训练过程中要确保患儿的安全,避免 发生意外伤害。
循序渐进
训练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 原则,逐步增加训练难度和强度。
家庭参与
鼓励家长积极参与患儿的康复训练,提 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定期评估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与训练
与正常小儿的一过性运动发育落后相鉴别 与神经系统进行性疾病相鉴别 与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相鉴别
脑瘫的康复
全面康复的内容:
医疗康复、教育康复、社会康复、职业康复
综合康复的手段:
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疗法、按摩、针灸、 理疗、特殊教育(包括引导式教育)、音乐治疗、 感觉统合训练、心理治疗、药物与外科手术治疗、 矫形器等。
提高其现有能力,改善不能的、异常的部分 与孩子一块玩儿游戏、拥抱患儿,感受其肢体和情绪 上的变化
混 合 型
表现为两种或两种以上各类型的特点, 最常见的是痉挛型与手足徐动型同时存 在。
脑瘫分类
按瘫痪部位
四肢瘫:四肢、躯干均受累,上下肢程度相似 双重性偏瘫:四肢受累,上肢较重 双瘫:四肢受累,下肢较重 三肢瘫:三肢受累 截瘫:双下肢受累,躯干及上肢正常 偏瘫:一侧肢体及躯干受累 单瘫:单个肢体受累
手足徐动型
肌张力呈动摇状,运动为非对称性,难以保 持稳定的姿势,缺乏平衡反应。咀嚼、吞咽 困难,说话费力、语句不连贯,表情异常, 常因情绪变化是症状加重。 主要表现为肢体或面部出现难以控制的不自 主运动,紧张或活动时增多,安静时动作减 少,入睡后动作消失。 乳儿期多表现为软瘫,竖颈迟,逐渐出现颜 面、手、足等肢体末梢的不自主运动。
2)诊断要点
引起瘫痪的脑损伤是非进行性的。 有导致脑瘫的高危因素存在。 在婴儿期出现脑损伤的早期症状。 有运动、姿势及反射的异常。 有智力低下、惊厥、行为异常、感知觉障碍及其 他异常等伴随症状。 排除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及正常小 儿暂时性运动发育落后。
脑瘫康复评定方法 脑瘫的康复怎样评定
评定中重要的环节是对脑瘫患儿的观察,观察应该从家长带着脑瘫患儿进入诊室即已经开始,观察同时要对家长进行询问。
一、观察与询问观察与询问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脑瘫患儿的表现是动态的还是静态的,对医师和治疗师的态度是恐惧的还是友好的。
2.评定前首先让脑瘫患儿坐于家长的膝上,观察家长抱扶患儿的方式、对脑瘫患儿的支持的部位和范围的大小。
然后,让家长为患儿脱衣服,观察脱衣服的方式及脑瘫患儿在脱衣服的过程中患儿自己可以做哪些动作。
再让脑瘫患儿离开家长的膝坐于检查床上,观察患儿离开家长时的态度及坐于床上时所做的动作。
3.观察脑瘫患儿的自发活动,尤其是对婴儿,要在仰卧位和俯卧位上观察其上下肢有无自发活动和活动的质与量。
如患儿可以移动,要观察其移动的方式、活动的耐久力、是独立移动还是需要在他人的辅助下移动,辅助程度的大小。
4.给脑瘫患儿玩具让其玩耍,观察患儿是如何应用自己的手去玩耍的,例如是否可以主动去抓握、抓握的方式(包括对不同大小的玩具的抓握方式)、玩玩具的方式、两只手有无协调动作、是否可将玩具在两只手间进行互换等。
5.设定不同的场景,使患儿进行各种活动,诱导其体位的变换和操作各种物品,从中观察脑瘫患儿的姿势与运动的情况。
6.诱发患儿的语言,注意观察其语言的表达、理解能力及发音情况。
根据脑瘫患儿对周围环境和人的反应和语言的表达等方面表现,初步了解其智能、认知等方面的发育情况。
7.询问家长患儿在家庭中一天的生活是如何度过的,如睡眠时所采取的姿势、移动的方式、游戏的方式和玩具的种类、摄食的方式及食物的种类、日常生活动作的完成情况等,从中分析出脑瘫患儿常用的运动模式和姿势模式。
8.询问患儿出生前、出生时、新生儿期的高危因素,判断可能的致病原因。
9.询问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发育史,如竖颈、翻身、爬的月龄,手的抓握动作的发育情况等,判断其发育的阶段和发育的时间过程。
10.询问患儿的家庭情况,如父母的文化程度、职业、与脑瘫患儿平时的关系、对患儿疾病的认识、对脑瘫患儿的养育态度等。
小儿脑瘫康复评定标准
小儿脑瘫康复评定标准
一、神经学检查
1.观察小儿的神经反射情况,包括深反射、浅反射、病理反射等。
2.观察小儿的肌张力、肌力、腱反射等运动功能情况。
3.观察小儿的皮肤、指甲、毛发等营养状况,以及神经系统的病理症状。
二、运动功能评估
1.观察小儿的运动发育情况,包括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能力。
2.评估小儿的平衡能力、协调性和灵活性等运动素质。
3.评估小儿的步行能力、步态和姿势等。
三、姿势评估
1.观察小儿的姿势是否稳定,是否出现异常姿势。
2.评估小儿的肌张力是否正常,是否有肌肉痉挛或松弛的情况。
3.评估小儿的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是否正常。
四、日常生活能力评估
1.评估小儿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如进食、穿衣、洗漱等。
2.评估小儿的社交能力和学习能力等。
3.评估小儿的言语表达和沟通能力等。
五、智力评估
1.使用智力测试工具评估小儿的智力水平,如语言能力、记忆能力、注意力等。
2.观察小儿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等高级认知功能。
3.了解小儿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等。
六、情绪行为评估
1.观察小儿的情绪表现,如是否稳定、愉快,是否有焦虑、抑郁等情况。
2.评估小儿的行为表现是否正常,如是否有攻击性行为、自闭性行为等。
3.了解小儿的生活规律和睡眠情况等。
七、发育水平评估
1.根据小儿的年龄和生长发育特点,评估其身体发育情况,如身高、体重、头围等。
2.评估小儿的生理功能是否正常,如心肺功能、消化功能等。
3.了解小儿的免疫系统和营养状况等。
小儿脑瘫康复评定
小儿脑性瘫痪的全面评定康复中心在对脑瘫患儿实施康复治疗措施之前,要进行康复评定。
康复评定是康复医学中的一项重要手段。
由于康复的对象是脑瘫患儿及其功能障碍,康复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改善患儿的功能,因此康复评定不是寻找疾病的原因和进行诊断,而是通过徒手或使用仪器的一系列测量评估来客观准确地评定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发展趋势、预后、转归等,为制定科学的康复治疗计划打下牢固的基础。
评定至少应在治疗前、中、后各进行1次,根据评定的结果制定、修改康复治疗计划并对康复治疗效果做出客观评价。
全面评定的内容一般包括:小儿体格发育状况、神经发育综合评定、神经肌肉基本情况评定(包括肌张力及痉挛程度、肌力及瘫痪程度、原始反射和自动反应评定、运动的协调性等)、肢体功能评定(包括姿势及平衡能力评定、步行能力及步态评定)、智力评定、适应性行为评定、言语功能评定、综合功能评定、感知觉评定、口腔运动功能评定、功能独立性评定等,以上内容都应由相关专科人员做出详细评定。
1 全面评定的内容1.1 运动功能评价方法小儿运动功能评价方法在80年代后期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但目前尚缺乏公认的评价标准。
运动发育落后是脑瘫运动障碍的主要表现之一,脑瘫治疗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促进患儿潜在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恢复和促进随意运动功能的发展,故如何判断患儿能否独立完成其运动功能显得十分重要。
粗大运动功能评定(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是用来评价脑瘫患儿在康复治疗中大运动功能状态改变的一种极有价值的评价法。
它较敏感,能说明康复治疗的效果,不仅适用于脑瘫患儿,也适用于其他瘫痪患儿在康复治疗中的疗效评价,解决了以往对脑瘫患儿疗效判断上的争议,它在国外已较为广泛应用于临床。
它能定量测量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状况、随时间出现或由于干预而出现的运动功能改变,具有良好的效度、信度,适合在临床康复中应用(具体请见附表)。
1.2 重度脑瘫疼痛评定量表由于重度脑瘫患儿有运动功能损害,很多不能口头表达疼痛的程度,因此进行疼痛程度的评定非常困难,并且使用非词语性的评定量表非常必要。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评定
2、足阳明胃经: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 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 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 循发际,至额颅;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 属胃,络脾;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 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 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 间; 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间,出其端。 重点穴位: 1、阳陵泉(足少阳胆经,筋会) 定位:在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中
一、痉挛性脑瘫具体经络及穴位
(一)、背部七部推拿
具体手法:背部手法有七步:一揉,二提,三分, 四点,五按,六拿揉,七揉臀点环跳。
头背手法俯卧位:点揉百会、四神聪,足运感与平 衡区,语言、枕后边缘叶,拿揉颈后两侧旁,三指并 拢叩督脉,身柱、至阳、命门穴,振奋督阳效勘夸。
重点经络: 1、督脉: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下出会阴,
康复评定。
2
2、脑瘫西医诊断标准: 脑瘫诊断的必备条件:①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持续存在;②
运动和姿势发育异常;③反射发育异常(原始反射延迟消失, 保护性伸展反射延迟出现,平衡反应/倾斜反应延迟出现, 锥体系损伤可出现病理反射、牵张反射亢进及踝阵挛等); ④肌张力及肌力异常。 脑瘫诊断应满足上述所有四项必备条件。脑瘫的异常运动模 式是持续存在的,运动和姿势发育异常、反射发育异常说明 脑损伤发生于发育中的脑,是脑瘫的特征。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肩背痛。 2、膻中(任脉) 定位:上腹部,横平第四肋间隙,前正中线上 主治:胸闷,气短,咳嗽,胸痛,心悸,心烦;产妇 乳少,乳腺炎;噎膈,呕吐 3、神阙(任脉;禁刺,宜灸) 定位:在脐区,脐中央 主治:腹泻,久泻,脱肛,痢疾,水肿;虚脱,厥证, 角弓反张,风痫 4、阴陵泉(足太阴脾经) 定位: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凹陷 中。 主治:腹胀,黄疸,泄泻;阴茎痛,遗精,妇人阴痛, 带下,小便不利或失禁;水肿;膝痛 5、三阴交(足太阴脾经,足三阴交会穴;孕妇慎用) 定位:小腿内测,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后缘
各类儿童脑瘫运动康复训练方法
各类儿童脑瘫运动康复训练方法小儿脑瘫康复训练方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体能基础训练,第二阶段是站立行走基础训练,第三阶段是行走训练。
在第一阶段,训练方式是全辅助式训练,训导员辅助完成大部分动作。
训练科目包括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和矫形训练。
训练指标是身体舒展、体态正常、关节灵活、韧带柔软、肢体躯干横平竖直无畸形,能够独立坐、蹲、正常爬行,能够依靠站立全脚掌着地。
在第二阶段,训练方式是辅助加主动式,动作由训导员辅助逐步转化为患者主动完成。
训练科目包括行走跨步蹬车的各种器械训练、行走场地、障碍场地训练。
训练指标是双手扶栏杆能自行行走,步幅步高及行走姿态正常。
在第三阶段,训练方式是指导主动式,动作由训导员进行指导稍有辅助,由患者主动完成。
训练科目包括行走场地训练、独立行走训练。
训练指标是能独立各种方向行走,能转体自如,姿态正常。
在康复训练中,不要过分保护患儿,要多鼓励他们参加游戏和活动。
保持正确姿态,交谈时要与患儿眼睛的高度保持一致,不要批评和指责患儿。
教育要持之以恒,增加说话和活动的量,鼓励患儿说话,帮助他们树立语言信心。
小儿脑瘫是由于控制运动的部分脑组织受到损害,导致肌肉控制失调引起的身体运动困难和体位困难。
及早开展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儿恢复运动能力。
对于下肢屈膝站立和行走的训练,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采用牵拉手法被动屈曲患儿双腿,做膝关节屈伸动作,降低肌张力,保持片刻,反复操作。
2.采用直膝加压坐位训练,固定双下肢外展位,以牵拉痉挛的肌肉,降低肌张力,此为静态训练。
3.采用重锤式膝关节训练椅,将患儿双下肢做屈曲—伸展的训练,在运动的同时达到牵拉肌肉,活动膝关节的目的,此为动态训练。
4.患儿扶杠行走,逐渐缓解痉挛,扩大关节活动范围,达到矫正步态的目的。
5.患儿休息时,可以使用枕头或其他柔软的物体,将膝盖垫高,以缓解痉挛。
总之,针对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需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能过急、超量,否则会造成损伤。
小儿脑瘫康复评定
小儿脑瘫康复评定小儿脑瘫康复训练前、后的重要工作- 康复评定知识一、为什么要对小儿脑瘫进行康复评定脑性瘫痪因其类型受损部位不同而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即使是同一个人处于不同年龄阶段而表现各异。
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评估是了解患者目前存在问题的主要手段为康复治疗计划的制定打下了科学基础。
也为治疗目标的拟订与修正提供了依据。
因此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以前必须对各项功能进行评估。
在诊断方面根据出生前出生过程中或出生后有CP 等危险因素的如缺氧早产窒息等存在出现了不正常的运动模式及姿势及时常伴有言语感知智力等障碍排除其它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及一时性运动发育滞后即可作初步诊断。
影像学等辅助检查可探索病因并对判断预后可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能作为诊断的依据。
二、评定前要了解脑瘫的分型吗是的。
从分型中可以明了其病变部位大体在哪里。
一痉挛型早常见全身肌张力明显增高原始反对持续存在全身“僵硬”主要病变在锥体束。
二手足徐动型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变化不定有不随意运动病理反射一般为阴性病变在基底核三共济失调型少见主要表现为平衡协调性差意向震撼主要病变在小脑。
四弛缓型以肌张力低下为主。
五混合型以上任何二型或二型以上的症状混合出现。
如果按肢体障碍情况可分为单瘫双瘫截瘫三肢瘫四肢瘫。
临床上以四肢瘫和双瘫为多见。
但这种“瘫” 并不是不能动而是动得不好是有障碍的“瘫痪” 。
三、怎样对功能障碍进行评定共进行六个方面的评定如体格发育障碍评定、运动功能障碍的评定、特殊感觉障碍的评定、言语障碍、智力障碍、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
由相关专业人员进行。
一). 体格发育障碍的评定通过对患儿体格发育的评定可以看出患儿比同年龄小儿发育差别的程度和发育滞后的时间明确是否有畸形挛缩等情况。
小儿体重估计出生前半年体重KG = 出生体重+月龄*0.7 出生后半年体重KG = 出生体重+6*0.7+(月龄- 6)*0.52 岁以上体重KG = 年龄*2+8 其个体差异不应超过平均数+/-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