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桔灯萌芽教案1—15课
《小橘灯》教案2份附相关资料
![《小橘灯》教案2份附相关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9e74b17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0e.png)
《小橘灯》教案 2份附相关资料一、教学内容《小橘灯》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
本文详细描述了作者在春节期间与母亲制作小橘灯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体验到的亲情、友情和民俗文化。
教学内容包括:阅读课文,学习生词,理解句子,分析文章结构,体会作者情感,了解传统节日文化。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 学习并掌握本课生词,理解重点句子,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3. 体会作者在制作小橘灯过程中的情感变化,培养热爱家乡、珍惜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情感变化。
教学重点:学习生词,理解句子,体会文章主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小橘灯模型。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词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小橘灯模型,引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听课文录音,感受课文的情感氛围,了解文章大意。
3. 学习生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词,讲解重点词语,巩固学生词汇量。
4. 分析课文:带领学生逐步分析文章,理解句子,把握文章结构,体会作者情感。
5.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进行详细讲解,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小橘灯》2. 生词列表:列出本节课学习的生词,如:橘、壳、剔、嵌、陶醉等。
3. 重点句子:标注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如:“母亲的手真巧,她把橘子壳一剔,就成了一个小巧玲珑的橘灯。
”4. 文章结构:用图示表示文章的结构,如:起承转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2)选择一个传统节日,了解其习俗,以《我心中的节日》为题,写一篇作文。
作业答案:(1)课后练习答案见教材。
(2)作文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在了解传统节日的同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小桔灯快速阶梯作文萌芽篇教案
![小桔灯快速阶梯作文萌芽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62da4c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d1.png)
小桔灯快速阶梯作文萌芽篇教案英文回答:Introduction:Little Orange Lamp Swift Ladder Composition Budding Stage Lesson Plan.Objective:To provide a 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 language arts curriculum for beginner students.To develop students' writing skills, creativity, and logical thinking abilities.Materials:Little Orange Lamp Swift Ladder Composition Budding Stage textbook.Notebooks.Pencils.Markers.Procedure:Warm-up (10 minutes)。
Greet students and lead a brief discussion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writing.Activate prior knowledge by asking students to share their writing experiences.Lecture (15 minutes)。
Introduce the Little Orange Lamp Swift Ladder Composition textbook and its contents.Explain the structure and organization of a composition.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sentence structure, vocabulary, and grammar.Practice (20 minutes)。
语文教案小橘灯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小橘灯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f0c647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8e.png)
语文教案《小橘灯》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小橘灯》,使学生了解文章的背景,掌握作者冰心及其作品的特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主题和表现手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激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小橘灯》是冰心的散文作品,以一个小女孩为主角,讲述了一个关于友情、关爱和成长的故事。
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2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作品主题和表现手法。
2.3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冰心的生平和作品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要学习的《小橘灯》。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感受作品情感。
3.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结构、主题和表现手法,分享学习心得。
3.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3.5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汲取正能量,培养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学习态度。
4.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4.3 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的变化,评价学生是否能够从中受到启发,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
第五章:教学拓展5.1 推荐阅读:向学生推荐冰心的其他作品,如《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等,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5.2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朗诵等文学创作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3 家校合作: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第六章:教学策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6.2 情感教学:注重引导学生体验文章中的情感,让学生在感受作品美的受到情感的熏陶。
《小橘灯》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小橘灯》教案设计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32cef1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66.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小橘灯》教案设计教学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小橘灯》的主要内容,掌握生字词,会用文中的词语造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朗读、思考、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增强关爱他人的意识。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小橘灯》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掌握生字词,会用文中的词语造句。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的含义。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小橘灯》的作者、背景及与小橘灯有关的故事。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查找字词意思。
(2)小组内交流生字词学习情况,共同解决疑难字词。
3. 朗读感悟(1)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情。
4. 课堂练习(1)学生用文中的词语造句。
(2)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改进句子。
5. 总结反馈(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掌握。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1)教师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学生齐读课题。
2. 合作探究(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成果。
3.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关爱他人的认识。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经历。
4.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词语写一段话。
(2)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改进句子。
5. 总结反馈(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朗读、思考、表达的能力。
3. 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
《小橘灯》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小橘灯》教案设计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1daf3a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0e.png)
《小橘灯》教案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小橘灯》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能够运用文本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语言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感知文本内容,理解文本意义。
(2)通过合作学习,分析人物形象,探讨故事主题。
(3)通过写作练习,运用文本中的词语和句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3)培养学生积极面对困难,勇敢克服困境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小橘灯》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文本中的词语和句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小橘灯》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和情感。
2. 运用文本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写作练习。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小橘灯》课文文本。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小橘灯》的作者和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世界。
2. 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小橘灯》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感悟。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本中的词语和句式。
(2)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进行课堂交流。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文本中的情感,理解故事主题。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验。
5. 写作练习:(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文本中的词语和句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阅读《小橘灯》课文,巩固学习内容。
(2)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8. 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发言、主动思考。
初中作文-2017小桔灯启蒙萌芽作文-鉴赏篇全套教案
![初中作文-2017小桔灯启蒙萌芽作文-鉴赏篇全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8b6c6702d276a201292e9b.png)
2017小桔灯启蒙萌芽作文-鉴赏篇全套教案教材是依据教案是根本 1 教学是关键提高是目的教材是依据教案是根本2 教学是关键提高是目的第一讲好爸爸,好妈妈教学目的:1、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人物风采日记。
2、在外貌的描写中一定要突出重点。
3、通过一两件事来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4、让学生懂得体味父母无私的爱。
教学重难点:1、在外貌的描写中一定要突出重点。
2、通过一两件事来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与安排:一、开课语亲爱的同学们,欢迎你们走进小桔灯趣味日记的课堂。
我们的趣味秘诀是:快快乐乐每一天,开开心心写日记!耶!在今天的课堂上,老师要带同学们走进音乐的世界,感受亲情的温暖。
咦?同学们要问了:亲情和音乐有什么关系呀?哎,别着急,先跟随老师一起到小桔灯趣味日记第一站开心乐园里玩一玩,老师再给你们揭晓这个谜底!现在,让我们喊出我们的快乐站名,做出我们漂亮的手势:二、小桔灯趣味日记第一站:小桔灯开心乐园—玩玩乐乐长见识游戏:在开心乐园里呀,我们先来玩一个叫做“猜猜我是谁”的游戏。
★ 对号入座1、根据特点猜人物(1)火眼金睛、尖嘴猴腮、七十二般变化、齐天大圣——孙悟空(2)长嘴大耳朵、好吃懒做——猪八戒(3)赛跑、百米跨栏、世界冠军——刘翔(4)猫、有个魔法口袋、带个大眼镜——机器猫(5)东北的、小品《卖拐》、农民出身的演员——赵本山2、根据人物说特点老师这里呀有几张写了我们班同学姓名的卡片。
我要分别请几位同学上来,对我出示的卡片上同学的特点进行描述,描述外貌特点,或者是语言习惯,或者是个性特征等等,但不能直接说出我出示的卡片上同学的名字中的任何一个字,看看哪位同学的描述最精彩,能让同学们最快猜出卡片上的同学是谁。
现在我把全班同学分成二组,每组派三个人来玩游戏,看哪一组描述的最准确,可以让同学们很快的知道我展示给她的是谁的名字。
(游戏开始---游戏结束)小结:你们为什么很快猜出这些人物?因为描述中抓住了人物的外貌特点、性格特点还有人物的特长等等。
语文教案小橘灯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小橘灯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3d007d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c4.png)
小橘灯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小橘灯的制作过程及寓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小橘灯的兴趣。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思考、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学会分享和交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学会珍惜和感恩。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体会小橘灯的寓意。
2. 生字词学习:认读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图片展示:展示小橘灯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小橘灯的形状、颜色等特征,激发学生对小橘灯的兴趣。
4. 讨论:让学生围绕小橘灯的寓意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小橘灯在生活中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会生字词。
2. 教学难点:体会小橘灯的寓意,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小橘灯的兴趣。
2. 朗读教学法: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以图片展示小橘灯,引导学生关注小橘灯的形状、颜色等特征,激发学生对小橘灯的兴趣。
2. 自由朗读课文: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3. 学习生字词:认读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讨论小橘灯的寓意:让学生围绕小橘灯的寓意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小橘灯在生活中的意义。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制作小橘灯,体会其中的寓意。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小橘灯》一年级语文教案(1)
![《小橘灯》一年级语文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43b38808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ec.png)
《小橘灯》一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小橘灯》一文。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橘、灯、夜、亮等)、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大意。
2. 学生能够认识并书写本节课的生字词,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和朗读课文的技巧。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橘灯模型、生字词卡片、课文挂图。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小橘灯模型,引导学生说出小橘灯的用途,进而引入课文。
2. 朗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纠正发音,指导朗读技巧。
3. 生字词学习: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书写,并解释生字词的意思。
5.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自己是在寒冷的冬夜,收到一个小橘灯的心情,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
6.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
7.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分为两部分:左边书写生字词,右边列出课文大意。
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1)小橘灯是谁做的?(2)小橘灯在什么时候出现?(3)收到小橘灯的人心情如何?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小橘灯》,让学生认识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重要性。
课后,教师可以布置一道拓展作业: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小橘灯,并写一篇关于制作过程的作文。
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字词的学习和书写2. 课文朗读技巧的指导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4. 实践情景引入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6. 作业设计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生字词的学习和书写1. 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展示生字词,如使用生字词卡片、挂图等。
语文教案小橘灯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小橘灯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c165a8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97.png)
小橘灯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小橘灯》,使学生了解文章的背景,掌握生字词,并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思考等方式,理解小橘灯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小橘灯》,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珍惜美好生活,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理解小橘灯的象征意义。
3. 学会感恩,珍惜美好生活。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中深层次的含义。
2. 怎样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感受到感恩和珍惜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小橘灯》的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生字词: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和巩固。
3. 朗读课文: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体会文章的情感。
4. 理解课文: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思考,理解小橘灯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5. 情感教育: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珍惜美好生活,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字词的掌握和小橘灯的象征意义。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感恩和珍惜生活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生字词和小橘灯的象征意义,以及是否成功引导学生学会了感恩和珍惜生活。
也要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建议:1. 对学生的生字词掌握情况进行检测,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2.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 通过学生的作文,评价学生对感恩和珍惜生活的理解和实践。
八、拓展活动:组织一次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感恩的故事,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小橘灯(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小橘灯(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f30fd4f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4a.png)
小橘灯(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景物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通过描绘景物来表达情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2)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3)懂得感恩,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描绘景物来表达情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通过课文描绘景物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1)课文文本《小橘灯》。
(2)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生字词卡片。
2. 教学工具:(1)投影仪。
(2)白板。
(3)教学录音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2)教师出示小橘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图片,激发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描绘的景物特点。
(2)学生讨论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培养观察力和感受力。
5. 写作练习:(1)教师给出一个景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描绘。
(2)学生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家中或学校的景物,用所学的描绘方法写一篇短文。
2. 拓展作业:(1)收集有关小橘灯的资料,了解小橘灯的寓意。
(2)与家人分享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培养感恩之心。
小橘灯(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小橘灯(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79d3b51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91.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小橘灯(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年级:小学四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巩固并拓展词汇量。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培养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学会从现实生活中发现美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总结人物形象的特点。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讲解和补充。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 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教师批改并及时反馈,纠正学生的错误。
6. 总结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美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课文主题思想的理解。
3. 选取一篇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欣赏。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小橘灯》教案设计
![《小橘灯》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6dcc14e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bb.png)
《小橘灯》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八册,具体内容为《小橘灯》一文。
该文描述了作者在春节期间与家人制作小橘灯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家庭亲情和传统节日的氛围。
详细内容包括:文章背景介绍、生字词学习、课文解析、主题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读写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学会制作小橘灯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家庭亲情和传统节日的氛围,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家庭亲情和节日氛围,学会制作小橘灯的方法。
2.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生字词,把握文章主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挂图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笔、剪刀、胶水、小橘灯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挂图和实物,引导学生谈论对小橘灯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圈出生字词。
3. 生字词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并讲解课文难点。
4. 课文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探讨文章主题。
5.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小橘灯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6. 小组展示:各小组展示制作的小橘灯,分享制作过程中的趣事。
8.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小橘灯》2. 内容:生字词:X、X、X课文结构:起因、经过、结果主题:家庭亲情、传统节日小橘灯制作方法:步骤1、步骤2、步骤3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并组词造句。
(2)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家庭亲情和传统节日的理解。
(3)制作一份小橘灯,拍照至班级群。
2. 答案:(1)略。
(2)略。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七年级语文:第二册《小橘灯》教案
![七年级语文:第二册《小橘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9127e9fd0a79563c1e72a0.png)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案 / 初中语文 / 七年级语文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第二册《小橘灯》教案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小橘灯》教案(2003-05-24 18:17:19)第一课时一把握内容,体会作者感情1.默读一遍课文,思考几个问题:①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②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故事发生在黑暗的旧中国?③小姑娘家遭到了哪些不幸?④面对这些不幸,小姑娘表现出怎样的性格和精神?2.再默读一遍课文,默读时眼前要再现故事片情节,再现小姑娘的举止动作、音容笑貌。
读后,合上课本,列出复述提纲。
3.教师指定3—4位同学到前面复述,大家评议谁复述得最好。
4.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大家帮助纠正错误的字音。
二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小姑娘性格特点(一)全班讨论下列问题。
1.初遇小姑娘作者细致描写了她的外貌和衣着,说说:①“瘦瘦的”“苍白的”“发紫”“很破旧”等词语,写出她生活在怎样的境况中?(缺衣少食,营养不良,饥寒交迫,小姑娘的境况正是旧社会广大劳动人民悲惨境况的写照。
)②这些描写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小姑娘的外貌、衣着是从作者所见的角度写的,从头到脚,细致描绘,字里行间融入了深切的同情。
)2.打电话是件很平常的事情,作者为什么要详细记叙与小姑娘的对话?(交代小姑娘家的不幸遭遇,表现她面对巨大不幸却表现出勇敢、镇定的性格。
)3.说说下面两面句话流露了作者对小姑娘怎样的感情。
①我赶紧从机旁的电话本子里找到医院的号码。
②我拉住她问:“你的家远吗?”说明:要引导学生抓住“赶紧”“拉住”两个关键词语深入理解。
启蒙萌芽作文基础篇教案
![启蒙萌芽作文基础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11a6110066f5335b812102.png)
小桔灯快速阶梯作文第一册教案(内部资料教师培训时使用注意保密)第一讲:补题明义法教学目的:指导学生了解四种补题的方法,能迅速掌握并加以运用教学重点:四种补题方法的理解和运用教学难点:1、如何运用综合补题法2、明确补题明义的涵义:在大脑里,草稿纸上“补充”,不改变原题、原意教学步骤与安排:开课语:同学们,欢迎你们走进小桔灯的课堂。
我们的口号是:在快乐中——学会作文,在作文中——享受快乐。
下面我们开始快乐之旅的第一站:手提桔灯——转、转、转一、手提桔灯——转转转●成语接龙——爽又爽白头到老老气横秋秋高气爽爽心悦目目不斜视视死如归归心似箭箭不虚发发扬光大大获全胜(意图:成语是汉语言的精粹,具有言简意丰、形象生动的特点,被誉为汉语言词汇库中的“集成块”,至今仍然有很强的生命力,而且文化含量特高,让孩子们从小接触这些语文精品,不仅能提高其语文能力,而且能增加其文化底蕴,其重要意义自不待言。
郑板桥有一副对联说:“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语文教学也应该做到“删繁就简”,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
有一些树叶,一秋、三秋就落了,唯有“三秋树”上的树叶是不掉的,是耐寒的,是经得起考验的。
成语不正是“三秋树”上未凋的树叶吗?这恰恰是我们应当好好抓住的东西。
再说儿童时代是记忆的高峰阶段。
儿童时代背会的东西往往终生不忘,渐渐地,这些成语也出现在他自己的笔下或口中了,这便是所谓的“童子功”。
)●成语着“色”——美又美_山绿水(青)_璧无瑕(白)_白分明(黑)_粱一梦(黄)_树成荫(绿)_手空拳(赤)_碧辉煌(金)_装素裹(红)_心丧气(灰)_烟瘴气(乌)你们真棒!我们现在进入快乐之旅的第二站:点亮桔灯——闪、闪、闪,二、点亮桔灯——闪闪闪开动脑筋——想一想1、游戏(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看看由一个圆形会想到哪些事物。
(2)教师在黑板上再画若干个圆,请几名学生到前面来在圆的不同位置任意加上不同的线条,并且要求说出添加后形成了什么新的事物。
小橘灯(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小橘灯(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d026327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61.png)
小橘灯(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小橘灯(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小橘灯(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小橘灯的制作原理和基本知识;2. 能够独立完成小橘灯的制作过程;3. 发挥创造力,自己设计出漂亮独特的小橘灯;4. 认识传统文化,增加对传统文艺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1. 小橘灯的制作原理和基本知识;2. 制作小橘灯的步骤和注意事项;3. 设计小橘灯的形状和样式;4. 增加对传统节日文化及手工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1. 简要讲解和理论指导相结合,通过图片、视频及课件等多种手段呈现知识;2. 引导学生通过分组合作的形式,自主制作小橘灯并展示效果;3. 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动手能力,鼓励他们设计出自己的小橘灯样式。
四、教学流程1. 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结束基础课程后,学生们半睡半醒的坐在座位上,这时候老师顺手拿起了一个小橘灯放在了学生的课桌上,学生们都围上来一看,原来是新课程的主角——小橘灯。
老师问学生们是否听说过小橘灯,谁会制作小橘灯等提问,引导学生们进入新课程。
2. 知识讲解环节(15分钟)老师通过图文并茂地展示小橘灯的制作步骤、材料等基本知识,要求同学们认真听讲,并且积极举手参与互动。
3. 制作指导环节(60分钟)在制作环节中,老师先指导学生们熟悉小橘灯所需要的各种材料和工具,并且分组进行的小橘灯的制作。
学生们有团队合作的机会,互相指导、探讨,增进彼此的友谊。
4. 分享交流环节(20分钟)在制作结束后,老师组织同学们对制作完的小橘灯进行展示和分享,让每位同学有机会和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独特的创意和经验。
学生们在分享中互相学习和碰撞出了更多的创意。
5. 总结评价环节(10分钟)最后老师通过问答方式进行总结,并要求同学们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每位同学都能学会制作小橘灯,并在制作过程中增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教学体会这样的一节课既传承了传统节日文化,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带给同学们乐趣、收获和成就感。
小橘灯(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小橘灯(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34430a5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4b.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小橘灯(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四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小橘灯》。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学会使用字典和词典查找生词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提问的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小橘灯》。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 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小橘灯》课文文本。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3. 参考资料:词典、教学指导书。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新课进行导入。
2. 板书课题:小橘灯二、课堂讲解1. 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2. 分析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解释其含义。
3. 对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进行解读。
三、课堂练习1. 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情感。
2. 学生背诵课文,巩固学习成果。
四、课堂小结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 引导学生提出疑问,为课后思考做准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检查学生对上节课的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导入新课:小橘灯二、课堂讲解1. 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惑。
2. 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三、小组合作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
四、课堂练习1. 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情感。
2. 学生背诵课文,巩固学习成果。
五、课堂小结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小橘灯》的故事内容。
小橘灯(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小橘灯(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28b26b0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ec.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小橘灯(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小学四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小橘灯》这篇课文,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小橘灯的喜爱之情。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教育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助人为乐的品质。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小橘灯》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关爱他人和助人为乐的品质。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如小橘灯的象征意义。
2.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
二、教学准备教材:《小橘灯》课文教具:多媒体设备、小橘灯装饰品、相关图片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橘树,引起学生对橘子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橘子有什么了解?橘子有哪些用途?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小橘灯》第一遍,了解文章大意。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内容讨论(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讨论小橘灯的象征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小橘灯的理解和感受。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小橘灯的象征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关爱他人融入日常生活。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小橘灯的象征意义。
2. 提问:你们认为关爱他人是一种怎样的品质?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小橘灯》第二遍,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小组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关爱他人融入日常生活。
2. 每组分享讨论成果,大家共同交流学习。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关爱他人的实践活动,如帮助同学、关心老师等。
2.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表扬。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小橘灯》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小橘灯》教案设计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62961c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4b.png)
《小橘灯》教案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小橘灯》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亲情的赞美,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小橘灯》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通过对小橘灯的描写,表达出的深刻情感。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小橘灯,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简介作者和课文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 分析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4.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细节描写的练习。
教师点评并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课后作业:2. 完成课后练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亲情的作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学习态度。
2. 阅读理解: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写作练习: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关注其在细节描写方面的表现。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其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故事等方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世界。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启发思考: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4. 情感教育: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受亲情、友情的美好,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道德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自画像【教学内容】自画像【教学目的】1、让学生知道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一个人物;2、了解介绍人物的几种方法;3、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教学重点】1、描写外貌不必面面俱到,抓住特点,整体勾勒即可。
2、根据性格特点选取合适的事例。
【教学难点】1.外貌描写要能为性格服务;2.事例中细致地刻画人物的动作、神态突出特点。
【课前准备】镜子、课件【课时安排】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师做自我介绍。
二、登记学生资料(可发小纸片让学生根据黑板上的项目进行填写,再课下整理;也可发登记表进行填写,但速度较慢,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三、书包、课本上写名字,并抄写“学生必知”,即平行课时间、老师电话等。
四、发作业本,讲解封面填写要求。
五、宣读班级制度六、做游戏,使师生互相加深了解;调查学生语文上到第几课了,了解各学校对学生的作文要求。
七、可给学生分组,并自由制定小组口号,在以后上课的时候用竞赛的形式进行,激励学生更认真、积极地学习。
第二课时一、趣味导入:(10ˊ)同学们,你们想成功吗?知道成功的第一要素是什么吗?是自信!老师今天然后说说哪里长得好看)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外貌进行细致地描写。
如:我长得很可爱,尖尖的瓜子脸上镶嵌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长长的眼睫毛,鼻梁高高的,很多人都说我长得像范冰冰呢!同学们用准确优美的语言描述了自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自画像。
二、佳作品读:(主要从范文中总结出构思模式, 20ˊ)1、导入:我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的,从作文中你能看到一个与众不同的“我”。
2、阅读《我是谁》,标出自然段序号。
3、“我”是谁?“我”有哪些特点?你是从谁口中得知的?我是谁4、文章的开头、结尾有什么特点?5、点评:这篇作文构思新颖,写作角度独特,描写了镜子、试卷、电脑、身边的人对自己的不同看法,比较全面。
文章语言天真幽默,富有童趣,读起来很有意思,值得我们学习。
三、小鬼当家(一)、快速阅读《爱幻想的我》(10ˊ)1.“我”在文中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儿看出来的?2. 点评:小作者幻想了两种情境下自己不同的样子,行文流畅,语言优美。
突出了自己最大的特点。
第三课时(二)、阅读《我是阳光少年》(10ˊ)12、点评:作者全方面的介绍了自己,展现了一个阳光少年的风采。
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条理清晰,主题鲜明。
四、情报总结(做笔记,朗读,理解记忆 10ˊ)在介绍自己的时候怎样才能显得与众不同呢?今天我们学了三种方法: ——整体勾勒 对人物进行全方位的描写。
如《我是阳光少年》 ——突出典型 抓住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来写。
如《爱幻想的女孩》 ——侧面烘托 通过别人对你的评价,或者和别人的对比,来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
如《我是谁》 五、练兵:(此为重点,20ˊ)让学生选择其中一种方法来介绍自己,先模仿例文写出构思模式,再口头举例,最后根据内容探讨题目。
(以下为题目举例) ——整体勾勒:《我的优点和缺点》《我的自画像》 ——突出典型:《___的我》《我是______迷》 下雪了想……走在林荫小道上想……(快乐向上)六、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即情报总结)第四课时七、课堂作文:参考以上题目,也可自拟。
八、课外作业:(从阅读中积累写人素材)1、阅读B 3《我是男子汉》及点评,抄写“词句青草地”。
2、阅读B5《野孩子》及点评,完成“阅读训练”。
九、、板书设计:第二课、亲人坊【教学内容】亲人坊【教学目的】1、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明白亲人的重要性。
2、抓住人物的某一特点展开,用具体的事例来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3、练习细节描写为人物性格服务;【教学重点】1、语言描写符合人物身份。
2、动作描写鲜明,事例典型,描写生动。
【教学难点】动作描写具体、准确、典型,能结合语言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四课时【课前准备】蒙眼睛的布、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评讲上一次作文第二课时一、游戏导入:(10ˊ)第一轮:蒙住一学生眼睛,让其在教室中独行,在途中设置障碍,走完后采访学生:在前进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害怕,不知前方有什么)第二轮:指派另一名学生充当其亲人的角色扶着该生通过设置的障碍,再说感受。
(放心,因为有人陪在身边)小结:亲人带给我们温暖与信任,让我们有了安全感,带给我们克服困难的勇气,是我们最重要的人。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亲人坊,感受亲情的温暖。
(板书课题:二、亲人坊)二、回顾写人的三种方法(5ˊ)1.整体勾勒对人物进行全方位的描写。
如《我是阳光少年》2.突出典型抓住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来写。
如《爱幻想的女孩》3.侧面烘托通过别人对你的评价,或者和别人的对比,来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
如《我是谁》下来我们欣赏一篇文章,思考作者用的是哪一种方法。
三、范文分析:《吾家有妹》(15ˊ)1、自读,回答用了哪一种方法。
(突出典型)2、文中的妹妹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孩?你从哪里看出来的?3、选两个学生表演,再现文中情景。
(使学生进一步明白刻画语言、动作的重要性。
)4、这篇文章写得好吗?好在哪里?5、点评:这篇文章细致描写了“我”和妹妹在看电视上冲突的场面,体现了妹妹调皮、淘气以及给人带来欢乐的特点。
尤其是刻画妹妹语言、动作的句子很有特色。
四、佳作欣赏:《我的N 面老妈》(10ˊ)1.快速阅读,回答用了哪种方法来写的。
(整体勾勒)2.文中介绍了妈妈几面?哪几面?3.小作者是通过什么来体现妈妈“温柔漂亮”的?(外貌和事例)4.这篇文章好在哪里?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有什么独特之处?(一个特点一个小标题,清晰醒目)5.点评:这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入手,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妈妈几个不同的特点;并且运用小标题的手法,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清楚。
另外,本文语言生动幽默,颇有生活情趣。
第三课时五、情报总结:(5ˊ)人物特点主要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方面来表现,因此写人时要抓住最能反映他(她)特点的细节来刻画。
1、外貌描写要形象。
指对人物面貌、衣着、身材、神情、姿态等的描写。
通常只选取这个人的外表上一个最最鲜明的部分进行特写,为表现人物的性格服务。
2、通过事例来体现人物特点。
①语言描写要生动。
要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揭示人物的思想面貌。
如《吾家有妹》。
②动作描写要具体生动。
不仅要写出人物在做什么,而且要写出他怎样③可使用小标题使文章条理更清晰。
3、结尾要表达对人物的看法。
(喜爱、提意见、希望、建议……)六、 口头练兵(30ˊ) 1、哪些人是我们的亲人呢?2、他们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下面这些词语分别表示哪种性格? 游戏“连连看”(增强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从生活中选取事例)3、 刚才给大家出示的这些词语也是小绰号,概括了人物的不同特点。
什么样的事例给了你如此深刻的印象呢?从外貌上又如何展现呢?举例: 纸老虎:外貌:总是板着面孔,眼睛虽然不大但特别有神,总流露出一种严厉的目光。
事例:喜欢在家大声嚷嚷,可大家都不理他。
爱哭包:外貌:圆圆的脸蛋上镶嵌着水汪汪的大眼睛,常常小嘴巴一撇,金豆豆就掉了下来。
事例:吓唬一下就哭了……4、 思考好后写出构思模式,例:(引导:你最想写谁?引导学生找出他或她最明显的特点,并举出相关事例)七、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有哪些要点?(即情报总结)第四课时八、课堂作业选择你最熟悉的(最喜欢的)亲人来写,他有什么特点?运用所学方法介绍给大家吧。
题目参考:《我家的“______”》,以绰号为题。
《____的______》,如小气的妈妈九、课外作业(使学生更全面地去了解认识、描述一个人)1、阅读《亲人坊》,抄写“词句青草地”,思考文中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体现人物性格的。
2、阅读《给老妈打分》,完成课后阅读训练。
十、板书设计:二、亲人坊1、外貌描写要形象。
为表现人物的性格服务。
2、通过事例来体现人物特点。
①语言描写要生动。
要符合人物的身份 ②动作描写要具体生动。
③使用小标题使文章条理更清晰。
3、结尾要表达对人物的看法。
(喜爱、提意见、希望、建议……)小气的妈妈 (突出典型)牙膏用完了不许我扔,批评我浪费 买件衣服和店主讨价还价,我很烦 在我学习上很大方潇洒的老爸(整体勾勒)烟鬼——经过我和妈妈多次劝说,仍然无效 足球迷——世界杯的铁杆粉丝,霸占电视 先进工作者——工作兢兢业业,获得奖励第三课众生相(师生图)【教学内容】众生相、师生图两课合一课,以师生图为主。
【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并在作文中灵活运用各种素材。
2、根据写作内容安排文章结构,掌握多种开头、结尾方法。
3、由现象到本质,学习他人身上的闪光点。
【教学重点】1、学会如何选材来体现人物的性格、品质;2、掌握写人作文的几种开头、结尾方法。
【教学难点】1、教会学生生活素材,即如何用同一则材料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不同的主题。
2、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从平凡的人身上看到不平凡之处。
【课时安排】四课时【课前准备】卡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评讲上一次作文第二课时一、游戏导入:(5ˊ)1、猜猜看卡片上分别写着营业员、交警、医生、清洁工、司机……给一个学生看一张卡片,让他表演,其他学生猜是哪种职业。
2、导入课题:社会是一个大家庭,有形形色色、各行各业的人。
细心观察身边走过的每一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体会。
今天就请同学们用手中的笔赞美我们身边的这些人。
(板书:三、众生相)二、范文分析(20ˊ)在校园里,有给予我们知识的园丁,有活泼开朗、给予我们快乐的伙伴。
对于这些良师益友,我们也有很多话要说,有个小朋友向我们介绍了他们班的开心果。
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体现了“开心果”这个特点?(外貌和三个事例)3、你认为哪些地方写得最有趣?有什么特点?(事例真实典型、贴近生活;语言夸张幽默,符合人物身份)4、学生选读自己最感兴趣的片段。
5、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感受它们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鹤立鸡群、憨厚、出其不意、冷不丁、东抓西挠、摇头晃脑、捧腹大笑、前仰后合、名不虚传、哄堂大笑)6、学习开头和结尾:开门见山,直接告诉读者要写谁。
结尾点题而且和开头相呼应。
7、小结:作者选取了典型的三件事情来介绍班里的“开心果”,突出典型,中心明确。
文章语言幽默,语言动作神态具体,把人物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
(板书构思模式)三、小鬼当家(15ˊ)除了刻画“特殊有趣”的同学,还能介绍谁呢?我们一定要在下笔前确定好写作对象。
快速默读《漂亮+幽默+认真=张老师》1、为什么作者要介绍张老师?她是学生们最喜欢的老师,有三个特点。
2、怎么介绍这三点的?外貌描写细致突出了她的漂亮,(可让学生读一读)举了两件事来突出她的认真和幽默,尤其是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把人物刻画得更生动形象。
3、分析开头和结尾:巧设悬念引出最喜欢的老师是张老师结尾也用反问句抒发了对老师的喜爱之情4、小结:文中按小标题的方式列出张老师的三个特点,不但勾勒了整体形象,还使文章结构清楚、条理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