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_分析判断气候类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气候类型的判断教学反思

气候类型的判断教学反思

气候类型的判断教学反思气候类型的判断教学反思地理组杜丽敏一、优势(1)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读表习惯运用图表来分析、判断、说明地理事物是培养学生进行地理思维的良好途径。

针对讲授新课的内容,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使学生熟悉气温和降水图的要素,获得感性的地理知识,并进而从感性认识阶段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

诱导启发,使学生认识到图表只是理论知识的载体,关键是通过图表深入分析地理事物的本质,也就是气候类型。

通过对气候类型的判断步骤的逐步解析,学生能够很好地摒除图表中次要因素的干扰。

(2)问题引领,师生共同探究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问题是探究的动力之源。

通过南北半球的地中海气温和降水图,让学生判断两地的气候类型。

得出北半球的结果较容易,但南半球较难。

学生可能会得出季风气候或者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结果。

比较地中海气候和季风气候的气温和降水图,学生自然得出是因为忽略了南北半球的判断,引入根据图表资料判断气候类型的关键第一步——判断南北半球。

(3)步步深入课堂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方法层层递进,容易被学生接受。

通过练习发现学生基本掌握了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克服了北半球的定势思维。

(4)先独立思考,后合作探究这节课教学的思路是,先分析气候类型判断的步骤,在知道方法的基础上合作解决具体的问题。

合作探究之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再通过小组解决各自未解决的问题,学生进一步掌握了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

(5)迁移案例较合作案例容易符合个人独立解决问题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规律,也有助于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提高学习的兴趣。

(6)练习题设计与课堂衔接较好练习题设计是针对课堂的进一步巩固,综合题气候类型的判断与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结合,有助于之前几节课的内容和这节课内容的整体掌握。

提升题的图较复杂,学生通过这道题的解决更加能认识到只要按照气候类型判断的步骤来分析,无论图表资料如何复杂,都能正确地判断气候类型。

二、有待改进的方面学生分组讨论完,前两个组讲解完其他组点评时,应该完全放给学生,老师不该插话。

高中地理_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4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3)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学习的重点不在全球气候变化本身,而是把全球气候变化看作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从而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从资料中可以看出本节教学内容涵盖的时空跨度非常大,许多问题涉及到学科的前沿以及人类所关注的热点,因此,本节对学生而言既有趣味性,又有挑战性。

学情分析:学生对本课涉及的气温变化曲线知识在初中已有接触,应该知道横纵坐标的含义及读法。

又对全球气候变暖及原因有一定的感性上的认识。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资料认识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并呈现一定的变化周期。

2.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3.能够提出一些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读课本上以及教师提供的大量图片,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通过对大量素材的分析和理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总结归纳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积极地适应自然规律,并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改造自然的观念。

2.树立学生的环境观、全球观,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教具安排:多媒体教学教学重点:1.全球气候不断在变化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3.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教学难点:1.历史时期和近百年来气候变化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展示电影《后天》的图片(1--2分钟)老师:海水淹没自由女神像,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全球气候在不断的发生变化。

老师:很好,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讲的主题“全球气候变化”。

其实自从地球诞生以来,地球上的气候就一直处于变化之中。

这一幅图是气候变化的长期演变图,同学们观察并思考,什么是气候变化?主要表现是什么?变化的特点是什么?学生:气候变化是长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

主要变现在冷暖和干湿的变化,它的变化特点是一直处于波动的变化。

高中地理_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国的气候——气温教学设计【导入】以5幅我国大江南北东西风貌的图片开始本节课的内容。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

(我们国家不同的地方景观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气候)【考点考情】考点:1.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2.温度带的划分。

3.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考情:2012年:选修:洞庭湖西部地区洪水灾害多发的月份与气候原因分析。

2012年江苏:中国降水成因与洪涝灾害。

2010年江苏:西南旱灾成因、阿勒泰洪水的成因与措施。

2011年四川:年蒸发量等值线的判读与农业生产。

2010年四川:最大降温高度的判断与影响因素。

2011年安徽:土地利用的变化与气候及灾害。

2011年福建:气候风险度(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判读与影响因素。

2010年上海:最大水汽量与气温的关系分析。

2013年:地形对气候的影响2014年:我国某区域温度对积雪深度的影响2015年北京:我国北京一带区域气候条件分析(教师强调气候的重要性。

)【双基展示】1.我国气温的分布(1)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南北温差小(2)冬季:气温自南向北降低,(教师点评注意等温线的疏密程度,它影响温差的大小。

)1.温度带划分和相应的作物熟制及主要分布地区。

(教师点评注意下分界线,强调暖温带南界西侧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一线,东侧沿秦岭淮河一线。

暖温带及中温带界限:从辽东半岛开始,沿古长城一线经河西走廊至天山山脉一线。

)【知识回顾】一、天气、气候1.天气:2.气候:3.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二、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板书:(下面学生交流答案,找学生上黑板写出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让学生提出讨论中没解决的问题,教师与学生当场解答。

【重难点突破】一、等温线的判读:等温线反映了一个地区的气温分布及变化,其数值和形状的变化反映了不同因素对温度的影响,等温线的判读方法如下:(1)读数值大小:最高值、最低值、气温差大小等。

(2)读等温线疏密:等温线稀疏温差小,反之温差大。

高中地理_亚洲气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亚洲气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亚洲气候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特征;以亚洲为载体,分析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成因;培养学生区域分析思路,构建区域知识模型;培养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四种基本能力2、过程与方法:学会构建区域知识模型;能够借助区域这一载体,落实高中主干知识;培养解决地理问题的四种基本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东亚、南亚、中亚气候的对比分析,增强同学们对气候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的认识。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地理观;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构建区域知识模型;以亚洲气候为载体,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及气候对其他因素的影响;解决地理问题的四种基本能力难点:构建区域知识模型;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过程:讲授画图:锻炼学生画图能力承转:明确提出高考区域地理的考查目标:是高中地理知识必要的载体环节二:从高考考试说明的角度指出区域为载体,打消一些同学的疑虑。

落实考试说讲授讲授总结气候影响水能、森林资源的形成,影响农业发展。

明的要求:以某区域为载体,拓展高中主干知识。

用思考题,为后面的比较分析做铺垫。

此环节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由老师先借助大量图文资料分析,再让同学自我分析,第一降低难度,第二,引导学生的思考问题思路和方法。

总结提升。

(1)指出新德里一年中日均气温最高的月份,并分析原因5月份(1分)5月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高度角大,白昼较长(1分),降水日数少,晴天多,接受太阳辐射多(1分);5月降水量较少,地面、空气干燥,升温快(1分)。

(2)近年来新德里受到高温天气袭击的频次增多,持续时间增长,试分析原因。

(4分)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1分);人口增加(1分);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热岛效应增强(1分);植被和湿地面积不断减小(1分)。

老师分析完后要明确给予答案,以便学生落实并参照!总结:人口、城市、降水影响气温环节三:典型习题演练,让同学提出分析思路,答题思路,引起对解决地理问题的思考。

高中地理_中国的气候(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中国的气候(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国的气候(一)教学设计引入:【图片引入】我们祖国幅员辽阔,景象万千。

从海南岛到漠河会看到那些自然风光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在海南岛的热带沙滩上,我们看到了蓝天透白云,椰林缀斜阳的热带风光!在小桥流水人家的长三角我们体会到了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水乡景象,在祖国的最北端感受到了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冰雪世界。

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国自然景观的差异呢?(气候)【展示气候分布图】中国气候复杂多样。

气候有两个要素,分别是气温和降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气温!展示学习目标。

讲授新课:一、中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先让学生根据学案复习回顾气温的影响因素和等温线的弯曲规律。

(背诵3分钟)展示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设计了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

1、描述一月0℃等温线的走向?2、找出气温最高、最低的位置?相差多少度?原因?3、描述我国东部冬季气温分布特点?让学生先思考后讲解这三个问题。

展示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也设计了三个问题。

1、海南岛和漠河相差多少度?这反应了我国夏季气温的什么特点?2、我国夏季气温最高、最低的位置?影响因素?3、分析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原因?合作探究: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

图1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2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试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

(8分)过渡:气温不但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也影响了农业的发展。

二、中国的温度带及其对农业的影响首先介绍积温的定义。

根据积温的多少,划分出了5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

展示温度带图。

问:1、天山南北是什么温度带?2、山东位于什么温度带?3、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4、中温带,是温凉型的。

热量条件差。

中国还有一个地区热量条件也差,那就是青藏高原区。

高中地理教学课例《分析判断气候类型》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地理教学课例《分析判断气候类型》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大家一起完成课堂小结。
5.课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完成导学案中的
练习案部分,让同学起来回答,有错误的帮忙改正一下,
没错的误提醒一下要注意的地方.
6.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下去要把老师归纳的世界
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成因、特点的表格内容牢牢的记
住。
(1)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对于高一学生而言,这部分知识在初中涉及时更多 课例研究综
也能接触和感觉,所以本节知识对于他们而言并不是太
学生学习能 抽象。
力分析
2、学习困难
本节内容含有的知识点过于的零散和繁多,可能学
生记忆起来会很困难。还有就是本节的内容与前面的知
识点有很多的联系,把前后的知识点连贯起来这一点学
生可能有困难,这就会导致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
(1)观察法:学生观察图片和动画的方法,培养观
2.预习检测:让学生起来回答他们预习的成果,有
问题的帮助他们纠正一下,然后提示一下需要注意的地
方。
3.趁热打铁:让前后左右的同学利用上面学习的知
识来讨论分析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我让同学起来展
示自己讨论的结果,然后大家一起看一下正不正确。
教学过程
4.课堂小结:老师带着学生梳理一遍本节课主要知
识点的结构,主要是老师提问,学生思考并回答,最后
地偏重记忆,经历过中考后已遗忘的差不多了。作为自 述
然科学,在这部分知识的处理上,讲解过多,留给学生
的时间较少,以后在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的问题上应多
下功夫。 (2)如何实现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的有效结合 多媒体的使用丰富了课堂教学活动,但也在一定程
度上削弱了传统教学手段,比如说板书、板图、板画等。 如何把二者有效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效率,强化学生理解 和记忆是我们今后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探索的方向。

高中地理_世界气候类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世界气候类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从上学期的各方面情况来看,本班总体还是不错的--班风积极健康向上,学生思维活跃,班干部的工作能力有很大提高,大部分学生已经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仍不排除少数一些自控力较差的学生。

应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争取引导个别学生有明显进步。

现在学生的学习渠道越来越宽了,他们在学习新知之前,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积累。

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引导。

教学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活动,而且更需要学生的活动,只有教师教得最优化和学生学得最优化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证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本节课面向高三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我们要做的就是将知识整理串联,让他们能更好理解。

效果分析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

教师应着力构建自主的课堂,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状态中高效率地学习。

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在本节课中的教学中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温故知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不是负担”,这句话饱含深刻的道理。

对知识有浓厚兴趣时,就会产生不断前进,渴求新知,欲求明白的强烈渴望,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所感兴趣的学习中。

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首先复习26个字母的背诵和默写。

学生刚刚学完字母,这样通过背诵和默写加深了学生记忆,及时的表扬增加了学生成就感。

让学生感觉到英语不是高不可攀,而是很容易掌握。

让学生看着我课前打印好的字母表,很容易找出缺少的元音字母。

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交往要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高校课堂的主渠道,必须着力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学生活动的自主性,使学生主体处于活跃兴奋状态,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让学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会选择、学会参与。

例如在教授元音字母的发音我通过听读、试读、猜读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三、巧设目标,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教学方法是教师借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巧的一种手段,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有良好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使学生易于吸收。

高中地理教学课例《气候类型的判断》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地理教学课例《气候类型的判断》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层面上说明大气环流是影响降水的主导因素,而具体到
不同地区的降水情况,还要考虑海陆分布、洋流等因素。
本目最后提出问题“你能说出影响气候的其他因素
吗?”让学生拓展思维,并根据新学知识,对影响气候
的主要因素进行归纳总结。
第二目“掌握判断气候类型的一般步骤和方法”(1)
判断半球;(2)以气温确定温度带;(3)以降水确定
法。这样的活动安排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即注重地理
学习过程,通过思考与实践,引导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
第一目”理解影响气候的因素”。教材首先展示“世
界的主要气候类型”图,直观地展示出世界主要气候类 教材分析
型的名称和分布。图中还选择了 7 个站点,并分别绘制
了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作为分析气候类型的依
雨型;(4)以温度带、雨型确定气候类型。
最后,教材安排“活动”,目的是检测学生对气候
类型的形成、分布、特点、气候类型判断等知识的掌握
情况。
(简单说明本课的学习内容,说明课题教学的重点
和难点)
1、阅读气候类型图,说明世界气候类型的特点、
成因和分布规律。
2、通过对气候形成原因的分析,明确影响气候的
因素。
教学目标
3、利用气温、降水资料,学会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4、在活动中锻炼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和应用地
理信息的技能、培养学生组织协调、合作交流和语言表
达能力。
பைடு நூலகம்
1、知识与技能
高一的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对
地理事物的理解能力和对地理图形的阅读分析能力,但
还是缺少必要的知识准备,对地理学科的特点了解不
高中地理教学课例《气候类型的判断》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地理_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国的气候》(一)教学设计高二地理谷明磊学情分析由于初中地理重在记忆知识点,而高中地理重在理解形成现象的原因,所以高中地理的学习难度有所增加。

高二学生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生活体验已经较多,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课堂学习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应该可取得良好效果。

效果分析本节课中,主要是结合图表分析掌握我国气温、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区的划分依据、分布,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以学生讨论为主,讲练结合,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学生对于本节的知识点一目了然,学生互动较好,因此,达到了课标要求。

教学反思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让学生知道,原来知识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在课堂上,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运用了多媒体教学。

在这节课上充分利用地图,让学生读图,识图。

善于对地图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课堂效果看,我感觉导入顺畅自然,重点难点突出,语言表达流畅,整节课结构紧密,知识传授严谨,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分析与引导上做了适当的设计,以学生讨论为主,讲练结合,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且学生学习气氛好。

不足之处:一些合作探究问题学生参与的不够充分,活动气氛需要加强.学生发表意见时,学生的个体作用发挥的不够好,不能照顾到更多的学生,有些问题应该放手让学生研究,给学生更大的探究空间。

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加强对学生的培养。

今后的努力方向:学生读图、识图、分析与运用地图的能力及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还是比较弱,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加强指导学生读图培养学生从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材分析《中国的气候》是区域地理学习中中国地理概况部分,本节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特征,掌握气候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的特征,认识我国的气温和降水的特征的分布特点是学习了解我国气候特征及探讨其影响因素的的重要基础,所以学案编排内容的结构组织上,主要是分为两大部分:掌握我国气温、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理解我国干湿区及温度带的划分依据、分布,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高中地理_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国的气候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重难点对话一、我国气温特点(一)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原因)【读图分析】读图完成后面的填空题(图见课件或地图册)1、冬季我国大陆上气温最低的地方在,最低温为℃以下。

2、冬季我国大陆上气温最高的地方在,最高温为℃以上。

3、上述两地冬季气温相差约℃以上。

4、一月0℃等温线经过什么地方?【总结提升】结论: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是【探究一】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可以从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形方面考虑)1、太阳辐射因素:2、大气环流因素:3、地形因素:(二)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原因)【读图分析】:读图完成后面的填空题(图见课件)1、我国大陆上南北两端的气温相差℃以上,与冬季相比,哪一个的差异大?( )2、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在,原因是。

3、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在,原因是。

【总结提升】结论: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是【探究二】为什么我国夏季南北温差小?(可以从太阳辐射、大气环流角度考虑)1.太阳辐射因素:2.大气环流因素:(三)温度带划分和分布【读图分析】:读下图完成后面的填空题(图见课件)1.我国根据≥℃积温自南向北划分个温度带,即带、带、带、带和带,另有一个独特的气候区。

二、我国的降水特点(一)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和原因1、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读图分析】:读图完成下题(图见课件)1、年降水量超过1600毫米的地区大多在_____________。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________ 岭、_______ 河附近至____________高原东南边缘。

它与我国一月份的________等温线大体是一致的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____ ______岭、张家口市、________ 市、__________ 市至喜马拉雅山脉东缘。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说课稿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说课稿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分析判断气候类型》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的重要内容,气候类型的分析与判断不仅是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理解全球气候分布规律、气候变化等相关知识的关键。

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的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等知识的综合运用,也为后续学习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地理综合分析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增强对地理环境的认知和理解。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等相关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但对于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和特点,还存在理解不深入、应用不熟练的问题。

此外,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在面对复杂的气候数据和图表时,可能会感到困难。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气候类型的分类方法和主要特点。

(2)掌握判断气候类型的主要方法,包括以温定带、以水定型等。

(3)能够准确判断常见的气候类型,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气候数据和图表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使学生认识到气候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和步骤。

(2)常见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规律。

2、教学难点(1)根据气候数据准确判断气候类型。

(2)分析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气候类型的分类、特点和判断方法,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

2、图表分析法通过展示气候数据图表,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气候类型的判断

气候类型的判断

气候类型的判断弥勒市第一中学一、教材分析《分析判断气候类型》是鲁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单元活动的教学内容,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常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征以及气候类型的判断等。

本节内容是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中的重要部分,对于学生认知大气运动、洋流影响、分析区域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本节内容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区域地理知识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常见气候类型。

(2)可以说出常见气候类型的特点,学会利用降水、气温等地图判读气候类型。

2.能力目标:(1)理论联系实际,能够运用气候地理图和气候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2)增强读图能力,培养读图析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培养学生进一步了解气候在生活中的应用,以激发学生对气候特点和气候判断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气候的特征和成因,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

难点:气候类型的判读和气候的成因。

四、学情分析本节教学内容面向的是高一学生,班内学生的程度差异较大,再加上本节内容需要较高的读图能力,所以运用分层次教学的手段,同时多加总结规律,既要照顾程度较好的学生,也要照顾程度较差的学生。

教学有一定的难度。

五、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教学法。

六、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通过复习气候因子,气候类型引入新课教师首先提问:气候两大要素是什么?影响气候的因素有那些?(学生回答后,课件展示气候两大要素及主要的影响因素)不同的地理位置,在气候因子的影响下,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请同学们说出常见气候类型有哪一些?它们是如何分类的?(学生回答中基本可以发现按照温度带划分气候的规律)(课件展示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如果给你一地区的气候资料,能不能判断出气候类型,说出气候特征?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54至P55页圆点知识,找出判断气候类型的基本步骤:(学生回答:)1、根据平均气温最低月和最高月出现的月份,判断该地所属的半球,若平均气温最低月出现在1月,最高月出现在7月,表明该地在北半球,反之在南半球。

高中地理_分析判断气候类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分析判断气候类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气候类型的判断教材分析:气候类型,一向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包括气候形成,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点。

气候类型判断教材中没有具体归纳内容,却是气候类型考查的切入点,能有力的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考查气候类型判断的试题,虽然形式多种多样,千变万化,但学生应该掌握的最基本的方法有三种:一是根据气候特征来判断;二是根据地理位置来判断;三是根据气候成因判断。

教学重点:根据气温和降水的数据、图表资料,判断气候类型教学难点:各类气候图表的判读教学方法:讲述法,练习教学过程:复习:气候的形成因子;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和特点讲授新课:一、气候形成因子二、气候类型三、气候类型的判断(一)、根据气温、降水的数据判断气候类型(1)根据最高气温月份判断所在半球.最高气温出现在七、八月,或气温曲线呈峰形,判定在北半球。

最高气温出现在一、二月,或气温曲线呈谷形,判定在南半球。

例1、下表为某地一年中的气候统计资料,读后判断该地气候类型为:()A.地中海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一月均温(℃)七月均温(℃)6~8月降水量(mm)12月~次年2月降水量(mm)全年降水(mm)-8.9 24.3 478 82 780练习:判断图表中的气候类型。

(二)、根据气候分布判断气候类型1、从纬度位置,确定所在南北半球、气候带。

2、从经度位置,确定所在的海陆位置是大陆东岸、西岸还是内部。

3、用地理坐标定位法,对照上面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最后确定所属气候类型。

例2:判断图中M地气候类型(三)、根据气候成因判断气候类型1、受单一环流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热带雨林气候受副高控制热带沙漠气候极地高压控制冰原气候副高带控制热带沙漠气候西风带控制温带海洋气候2、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热带草原气候西风带和副高交替控制地中海气候3、海陆分布:深居内陆,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温带大陆气候4、地形:地势起伏高山、高原气候强调:容易混淆的气候类型小结:根据根据气温、降水的数据来判断气候类型已知地球上四个小岛的地理位置它们气候类型为:A(46°N,148°E)B(36°N,14°30′E)C(6°S,134°E)D(51°S,75°W)作业:《世纪金榜》49—50页的5-----14题分析判断气候类型(达标练习)1、气候类型判断2、下图为某四地气候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高中地理_单元活动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单元活动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章单元活动分析判断气候类型学习目标1、说一说,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成因。

2、写一写,看气候类型分布图,写出各类型的名称。

3、背一背,判读气候类型的步骤和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气候的特征和成因,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

难点:气候类型的判读和气候的成因。

教学方法1.问题探究教学法:设置若干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合作得出答案。

2.学案导学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学生预习的落实情况,并了解和归纳学生的疑惑,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率和更具有针对性。

检查方式:(1)找学生代表上黑板根据课件展示写出气候类型的名称。

(2)找下面同学背诵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成因和特征。

(3)部分学生默写气候类型的成因和特征,并展示。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六个学习小组分别上讲台讲解一种题型。

(三)反思总结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四)布置作业把典型题目整理到错题集上并且上交。

(五)板书设计判读步骤:1.判断半球2.以温定带3.以水定型学情分析高一学生由于基础知识薄弱,知识面较窄,且部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较差;但高一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好奇心强,探究欲望强,学习兴趣浓厚,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分析概括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地理学习能力的训练,大部分学生的读图能力有所加强。

再者,第二节已经学习热力环流、气压带和风带、锋面系统等知识,分析判断气候类型是在前面知识基础上的延伸和应用。

效果分析气候类型一直都是高考中的必考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对于学生来说,难就难在对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和分布规律,只会容易遗忘的机械式记忆。

不能对前面所学知识和气候的判读做到有效的结合,这样就很难去理解记忆,并且在做题中也很难做到迁移应用。

本节教学主要针对以上难点进行设计,一方面通过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图,让学生结合前面所学气压带、风带的相关内容,能够理解记忆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和分布规律;另一方面通过近几年高考中出现的试题类型进行讲解,举一反三的让学生了解高考考什么,怎么考,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解题能力。

高中地理_分析判断气候类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分析判断气候类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教学设计【学生课外学习设计】翻阅资料或从网上查找,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了哪些影响?【学生课前学习设计】1.观看微课程“闭合等温线内温度判读”,分析判断甲取值范围2.在下图适当位置填注:世界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名称;画出六个风带的风向。

写出ABCDEFGHIJK11种气候的名称、成因、特点3.根据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判读气候类型判别方法和步骤:(1)判断半球若最冷月在1月,则为______(南/北)半球;若最冷月在7月,则为______(南/北)半球 .(2)判断所属热量带最冷月均温>15℃为_______带。

最冷月均温在0℃~15℃为_______带;但有一特例,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最冷月均温>0℃最冷月均温-15℃~0℃为________带。

最热月均温<10℃为_______带。

(3)判断降水类型确定气候类型年雨型——夏雨型——冬雨型——少雨型——【教学过程】【导入】播放视频: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拍摄的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片段。

展示海平面上升后可能造成的后果。

【学生思考】以上视频反映了怎样的全球性问题?其人为原因有哪些?修水库、肆意砍伐亚马孙热带雨林、开垦东北沼泽地,这些人类活动分别对气候产生了什么影响?【教师活动】展示水库、雨林砍伐、沼泽地开发图片。

小结:人类活动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

明天的气候取决于我们今天的选择。

过渡: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气候呢?【学生合作探究一】影响气温的因素1.读“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1)观察大部分等温线的走向,描述全球气温空间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

(2)说出亚欧大陆上阴影部分气温取值范围,并分析原因(3)秘鲁西海岸、欧洲西部西海岸等温线向北弯曲原因分析2. 读“世界一月平均气温”图,观察北半球0℃等温线走向,分析原因读“世界七月平均气温”图,观察北半球10℃等温线走向,分析原因大陆性气候气温特点:海洋性气候气温特点:【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分析原因之前先明确:等温线发生弯曲后此地气温较同纬度高还是低,再做分析小结:以上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洋流【学生合作探究二】影响降水的因素1.控制A、B地区的气压带分别是:在图上画出B、C两地的风向,思考其对气候的影响2. 亚欧大陆北纬30°--40°大陆东岸(E)和西岸(F)降水特点有何不同?形成原因是什么?3.马达加斯加岛(D)东侧降水较西侧多,成因分析【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画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候类型的判断教材分析:气候类型,一向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包括气候形成,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点。

气候类型判断教材中没有具体归纳内容,却是气候类型考查的切入点,能有力的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考查气候类型判断的试题,虽然形式多种多样,千变万化,但学生应该掌握的最基本的方法有三种:一是根据气候特征来判断;二是根据地理位置来判断;三是根据气候成因判断。

教学重点:根据气温和降水的数据、图表资料,判断气候类型教学难点:各类气候图表的判读教学方法:讲述法,练习教学过程:复习:气候的形成因子;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和特点讲授新课:一、气候形成因子二、气候类型三、气候类型的判断(一)、根据气温、降水的数据判断气候类型(1)根据最高气温月份判断所在半球.最高气温出现在七、八月,或气温曲线呈峰形,判定在北半球。

最高气温出现在一、二月,或气温曲线呈谷形,判定在南半球。

例1、下表为某地一年中的气候统计资料,读后判断该地气候类型为:()A.地中海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一月均温(℃)七月均温(℃)6~8月降水量(mm)12月~次年2月降水量(mm)全年降水(mm)-8.9 24.3 478 82 780练习:判断图表中的气候类型。

(二)、根据气候分布判断气候类型1、从纬度位置,确定所在南北半球、气候带。

2、从经度位置,确定所在的海陆位置是大陆东岸、西岸还是内部。

3、用地理坐标定位法,对照上面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最后确定所属气候类型。

例2:判断图中M地气候类型(三)、根据气候成因判断气候类型1、受单一环流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热带雨林气候受副高控制热带沙漠气候极地高压控制冰原气候副高带控制热带沙漠气候西风带控制温带海洋气候2、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热带草原气候西风带和副高交替控制地中海气候3、海陆分布:深居内陆,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温带大陆气候4、地形:地势起伏高山、高原气候强调:容易混淆的气候类型小结:根据根据气温、降水的数据来判断气候类型已知地球上四个小岛的地理位置它们气候类型为:A(46°N,148°E)B(36°N,14°30′E)C(6°S,134°E)D(51°S,75°W)作业:《世纪金榜》49—50页的5-----14题分析判断气候类型(达标练习)1、气候类型判断2、下图为某四地气候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其中位于纬度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全年盛行西风,深受海洋暖湿气团影响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下图为雅典和北京两地的气候资料。

读图完成3~4题。

3.雅典所属气候类型的成因是A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B .副热带高压带、西风带的交替控制C .常年受盛行西风的控制D .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4.与雅典8月相比,北京9月的降水与气温特点是A .降水较多,气温较高B .降水较少,气温较高C .降水较多,气温较低D .降水较少,气温较低5.图4为“世界部分地区及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1分)-60-40 -20 020 40 120 150 90 60 30-60-40 -20 0 20 40降 水(mm )气 温 (℃)图(1)依据图示气压带和风带的纬度位置,可以判断北半球处于季。

(2)此时,N地受控制,降水较(多、少)。

(3)M地盛行(方向)风,气候特征是。

该地区季风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4)图14所示季节影响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是,形成该气象灾害的主要天气系统是。

半年后A处盛行(方向)风。

(5)我国发生频率最高,影响范围最广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6、右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某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箭头表示风向)。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7分)(1)该图属于(南、北)半球,④是气压带。

(2分)(2)常年影响新加坡(1°N)和伦敦的气压带、风带是( )(1分)A、①②B、⑤⑥C、③⑦D、①⑥(3)图中常年受①控制的地区和受②、⑥交替控制的地区分别会形成和气候。

(2分)(4)当①气压带大部分位于南半球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双选,2分)A、我国大部分河流进入汛期B、正是赴南极考察的好时节C、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D、地中海沿岸多晴朗炎热天气1、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极低气候2、B 3、B 4、C5. (满分11 ,每空1分)(1)冬(1分)(2)西风带(1分)多(1分)(3)西北风(1分)寒冷干燥(1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分)(4) 寒潮冷锋西南(5)洪涝干旱6、(1)北极地高(2)D(3)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气候(4)B、C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分析: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影响气候的因素和气候的特点。

根据等压线画出风向、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

已有能力包括绘制简单示意图、初步形成逻辑关系推理能力。

2.认知特点:优势表现为高中学生能对具体事物进行分析,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自我意识高涨,为成为学习中的主体做好了准备。

不足表现为不能独立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再现,原理和规律的归纳能力和图文转化能力较弱。

所授班级为形式上的慢班。

3.学习障碍:本节内容特点表现在以下三点,即(1)逻辑思维能力极强,教学环节环环相扣。

(2)对前面所学基础知识的应用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因此要求基础知识十分扎实。

(3)图表阅读能力要求高,本节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通过读图、绘图等方法习得,特别是对等温线图的使用要求较高。

基于以上学习上的难点,往届学生出现的学习问题主要表现为:(1)对形成气候的原因的理解表面化,但是对非地带性的因素的影响过程却不理解。

(2)对容易混淆的气候类型记忆不牢。

(3)对区域地理知识模糊,不清楚东亚和南亚的具体位置。

课堂教学效果分析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

教师应着力构建自主的课堂,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状态中高效率地学习。

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在本节课中的教学中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温故知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不是负担”,这句话饱含深刻的道理。

对知识有浓厚兴趣时,就会产生不断前进,渴求新知,欲求明白的强烈渴望,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所感兴趣的学习中。

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首先复习上节知识点的背诵和默写。

学生刚刚学完,这样通过背诵和默写加深了学生记忆,及时的表扬增加了学生成就感。

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交往要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高校课堂的主渠道,必须着力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学生活动的自主性,使学生主体处三、巧设目标,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教学方法是教师借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巧的一种手段,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有良好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使学生易于吸收。

最后,我让学生之间围绕学习内容而进行互检互测。

测试学生新课学习后教学目标达成率,检验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体现科学知识的实用与趣味性,练习题我尽量结合实际,且逐步递进,这样的达标检测不仅能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更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勇气。

但与自己曾设想的效果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首先,在课堂形式上显得比较单一,和学生们的互动不是很多,替学生们回答的较多,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没能够灵活处理,给学困生的鼓励较少。

其次,在知识的讲解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上不够灵活。

再次,小组合作学习时间太少,教师指导还不到位,只照顾到个别小组。

因此,汇报交流时,个别小组不太积极。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

要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必须以学生为本,凭借数学思维性强、灵活性强、运用性强的特点,精心设计,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会;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学生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去开拓。

注重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培养,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这样就一定能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材分析气候类型的判读是高考必考点,是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本节课是大气一章的综合和提升,地位非常重要。

近年来所占分值比重不断提高。

从历年出题方向上看,往往以区域地理为载体进行区域气候类型判读。

通过讲练结合,提高学生判断气候类型的能力;通过图文转换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气候类型知识是中学地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地球上的其它自然要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又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也有很大影响。

因此在每年的高考卷中都涉及到该知识点,而且出题的角度越来越富有新意,因此我们在复习时应予以高度重视。

突破气候难点的瓶颈,关键在于对气候类型做出正确的判断。

气候的考查,一般以气候类型的判读为前提,通过给定的条件判读出气候类型,然后再考查其它与气候有关的内容。

以图幅的形式出现的气候类型,从各种文字图表中,尤其是我上“气候类型的判读”的教学反思分析判断气候类型是教学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重点在于它是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地具体体现,更是大气圈与气候的落脚点。

难点在学生对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理解记忆。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应由以下知识点内在联系推理如:大气的热力环流~全球性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移动、性质~各个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及特征。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季风环流~各种季风气候的成因、分布及特征。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教学应在回顾前面知识的基础上,将知识串起来,这样学起来就较为轻松,效果会较好。

对气候类型的分析与判断的教学,一是要注意归类,如根据气候成因,把它们分为单一气压带与风带控制型、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型;根据分布,把它们分为大陆东岸型、西岸型和大陆内部型;根据降水,分为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夏季多雨型、冬季多雨型;根据温度,分为热带型、亚热带型、温带型和寒带型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