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50 动态型问题(教师版)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之动态问题
全等三角形之动态问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全等三角形动态问题的常见类型,掌握旋转中的全等三角形的证明;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培养数学推理的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利用所学的定理证明、性质进行相关的证明与计算;难点:在动态问题中找寻全等的条件。
教学用具三角板、ppt、几何画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通过全等三角形这一章知识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方法证明三角形全等?学会了哪些常见的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生:......师:数学中还有一类问题是大家比较害怕和缺少信心的题。
生:动点问题。
师: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全等三角形中的动态问题。
(板书课题)数学中所谓的动态问题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动点问题;2、图形变换:平移、旋转、翻折(即轴对称)。
下面我们先来看第一类型。
二、新课讲解例题1 如图,在等边△ABC的顶点A、C处各有一只蜗牛,它们同时出发,分别以相同的速度由A向B和由C向A 爬行,经过t分钟后,它们分别爬行到D、E处,请问(1)在爬行过程中,CD和BE始终相等吗?(2)如果将原题中的“由A向B和由C向A爬行”,改为“沿着AB和CA的延长线爬行”,EB与CD交于点Q,其他条件不变,如图所示,蜗牛爬行过程中CD、BE相等吗?思路点拨:由动点的运动速度和时间相等得到其中一组对应边相等,从而为证明三角形全等提供条件。
此类题目通常抓住动点的运动速度和时间推到相应线段长度关系。
同步练习.如图,已知△ABC中,AB=AC=12厘米,BC=9厘米,点D为AB的中点.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厘米/秒得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1秒钟时,△BPD与△CPQ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②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且△BPD≌△CPQ,求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变式: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与△CQP全等?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图形变换与全等三角形的相关题型。
中考数学复习考点知识与题型归类解析50---动态型问题(解析版)
中考数学复习考点知识与题型归类解析50---动态型问题一、选择题9.(2020·湖北孝感)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D=90°,AB=4,BC=6,∠BAD=30°,(第9题)动点P 沿路径A →B →C →D 从点A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D 运动,过点P 作PH ⊥AD ,垂足为H ,设点P 运动的时间为x(单位:s),△APH 的面积为y ,则y 关于x 的函数图像大致是( ){答案}D{解析}当点P 在AB 上移动时,AP=x ,∵∠A=30°,则AH=√32x ,PH=12x ,∴y=√32x ×12x ÷2=√38x 2,y 是x 的二次函数,当x=4时,y=2√3;当点P 在BC 上移动时,即4<x ≤10时,y=x-4+2√3,y 是x 的一次函数,当x=10时,y=6+2√3; 当点P 在CD 上移动时,当10<x ≤12时,y=(6+2√3)(12-x)=-( 6+2√3)x+12×(6+2√3),y 是x 的一次函数,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故选D.9.(2020·南通) 矩形ABCD 中,E 为AD 边上的一点,动点P 沿着B -E -D 运动,到D 停止,动点Q 沿着B -C 运动到C 停止,它们的速度都是1cm/s ,设它们的运动时间为x s ,△BPQ 的面积记为y cm 2,y 与x 的关系如图所示,则矩形ABCD 的面积为A .96B .84C .72D .56{答案}C{解析}由已知可得当点P 运动到与E 点重合时,x =10,过点E 作EH ⊥BC 于H ,11103022y BQ EH EH =⨯=⨯⨯=,得EH =AB =6,在Rt △ABE 中,由勾股定理求得AB =6,由右图可知当x =14时,点Q 与点C 重合,所以BC =14,所以矩形ABCD 的面积=12×6=72,故选C .(2020·本溪)10.(3分)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AC =BC =2√2,CD ⊥AB 于点D .点P 从点A 出发,沿A →D →C 的路径运动,运动到点C 停止,过点P 作PE ⊥AC 于点E ,作PF ⊥BC 于点F .设点P 运动的路程为x ,四边形CEPF 的面积为y ,则能反映y 与x 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y/cmA.B.C.D.{答案}{解析}根据Rt△ABC中,∠ACB=90°,AC=BC=2√2,可得AB=4,根据CD⊥AB于点D.可得AD=BD=2,CD平分角ACB,点P从点A出发,沿A→D→C的路径运动,运动到点C停止,分两种情况讨论:根据PE⊥AC,PF⊥BC,可得四边形CEPF是矩形和正方形,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x,四边形CEPF的面积为y,进而可得能反映y与x之间函数关系式,从而可以得函数的图象.∵在Rt△ABC中,∠ACB=90°,AC=BC=2√2,∴AB=4,∠A=45°,∵CD⊥AB于点D,∴AD=BD=2,∵PE⊥AC,PF⊥BC,∴四边形CEPF是矩形,∴CE=PF,PE=CF,∵点P运动的路程为x,∴AP=x,x,则AE=PE=x•sin45°=√22x,∴CE=AC﹣AE=2√2−√22∵四边形CEPF 的面积为y ,∴当点P 从点A 出发,沿A →D 路径运动时, 即0<x <2时, y =PE •CE =√22x (2√2−√22x ) =−12x 2+2x=−12(x ﹣2)2+2,∴当0<x <2时,抛物线开口向下; 当点P 沿D →C 路径运动时, 即2≤x <4时,∵CD 是∠ACB 的平分线, ∴PE =PF ,∴四边形CEPF 是正方形, ∵AD =2,PD =x ﹣2, ∴CP =4﹣x ,y =12(4﹣x )2=12(x ﹣4)2. ∴当2≤x <4时,抛物线开口向上,综上所述:能反映y 与x 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是A .9.(2020·东营)如图1,点P 从△ABC 的顶点A 出发,沿A →B →C 匀速运动到点C ,图2是点P 运动时线段CP 的长度y 随时间x 变化的关系图象,其中点Q 为曲线部分的最低点,则△ABC 的边AB 的长度为( )A.12B. 8C.10D.13{答案}C{解析}本题是运动型综合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直角三角形、图形面积等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深刻理解动点的函数图象,了解图象中关键点所代表的实际意义,理解动点的完整运动过程.当P 点分别与A 、B 重合时,PC=13,由此可推出:△ABC 是等腰三角形,AC=BC=13; 当CP ⊥AB 时,PC 的值最小,即△ABC 中,AB 上的高为12,此时P 点恰好运动至AB 的中点, ∴2213125AP,∴210AB AP .9.(2020·威海)七巧板是大家熟悉的一种益智玩具.用七巧板能拼出许多有趣的图案.小李将一块等腰直角三角形硬纸板(如图①)切割七块,正好制成一副七巧板(如图②).已知AB =40cm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 .25cm 2B .1003cm 2 C .50cm 2 D .75cm 2【分析】如图:设OF =EF =FG =x ,可得EH =2√2x =20,解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解析】:如图:设OF =EF =FG =x ,ABC∴OE=OH=2x,在Rt△EOH中,EH=2√2x,由题意EH=20cm,∴20=2√2x,∴x=5√2,∴阴影部分的面积=(5√2)2=50(cm2)故选:C.11.(2020·淄博)如图1,点P从△ABC的顶点B出发,沿B→C→A匀速运动到点A,图2是点P运动时,线段BP的长度y随时间x变化的关系图象,其中M是曲线部分的最低点,则△ABC的面积是()A.12 B.24 C.36 D.48【解析】由图2知,AB=BC=10,当BP⊥AC时,y的值最小,即△ABC中,BC边上的高为8(即此时BP=8),当y=8时,PC=2−BP2=√102−82=6,△ABC的面积=12×AC×BP=12×8×12=48,故选:D .二、填空题15.(2020·鄂州)如图,半径为2cm 的O 与边长为2cm 的正方形ABCD 的边AB 相切于E ,点F 为正方形的中心,直线OE 过F 点.当正方形ABCD 沿直线OF 以每秒(2-的速度向左运动__________秒时,O 与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为22cm 3π⎛- ⎝.{答案}1或1163.{解析}本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扇形面积的计算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分情况讨论是本题的解题关键.将正方形向左平移,使得正方形与圆的重叠部分为弓形,根据题目数据求得此时弓形面积符合题意,由此得到OF 的长度,然后结合运动速度求解即可,特别要注意的是正方形沿直线运动,所以需要分类讨论. 解:①当正方形运动到如图1位置,连接OA ,OB ,AB 交OF 于点E 此时正方形与圆的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扇形OAB -S △OAB 由题意可知:OA =OB =AB =2,OF ⊥AB ∴△OAB 为等边三角形 ∴∠AOB =60°,OE ⊥AB在Rt △AOE 中,∠AOE =30°,∴AE =112OA =,OE ∴S 扇形OAB -S △OAB 260π212=23π336023∴OF =1∴点F 向左运动3(31)23个单位所以此时运动时间为3=123秒②同理,当正方形运动到如图2位置,连接OC ,OD ,CD 交OF 于点E此时正方形与圆的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扇形OCD -S △OCD 由题意可知:OC =OD =CD =2,OF ⊥CD ∴△OCD 为等边三角形 ∴∠COD =60°,OE ⊥CD在Rt △COE 中,∠COE =30°,∴CE =1OC 12,OE ∴S 扇形OCD -S △OCD 260π212=23π336023∴OF =1∴点F 向左运动3(31)43个单位所以此时运动时间为43=116323秒 综上,当运动时间为1或1163秒时,⊙O 与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为22π3(cm )3故答案为:1或1163.17.(2020•湘西州)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原点,点A (6,0),点B 在y 轴的正半轴上,∠ABO =30°,矩形CODE 的顶点D ,E ,C 分别在OA ,AB ,OB 上,OD =2.将矩形CODE 沿x 轴向右平移,当矩形CODE 与△ABO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则矩形CODE 向右平移的距离为 .(第17题图){答案}2{解析}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勾股定理、平移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梯形面积公式等知识,熟练掌握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时是解题的关键.∵点A (6,0),∴OA =6,∵OD =2,∴AD =OA ﹣OD =6﹣2=4,∵四边形CODE 是矩形,∴DE ∥OC ,∴∠AED =∠ABO =30°,在Rt △AED 中,AE =2AD =8,ED ===,∵OD =2,∴点E 的坐标为(2,;由平移的性质得:O ′D ′=2,E ′D ′=,ME ′=OO ′=t ,D ′E ′∥O ′C ′∥OB ,∴∠E ′FM =∠ABO =30°,∴在Rt △MFE ′中,MF =2ME ′=2t ,FE ′===t ,∴S △MFE ′12=ME ′•FE ′12=⨯t22=,∵S 矩形C ′O ′D ′E ′=O ′D ′•E ′D ′=2×=S =S 矩形C ′O ′D ′E ′﹣S △MFE ′=t 1=2,t 2=-2(舍去),因此本题答案是2.17.(2020·通辽)如图①,在△ABC 中,AB =AC ,∠BAC =120°,点E 是边AB 的中点,点P 是边BC 上一动点,设PC =x ,P A +PE =y .图②是y 关于x 的函数图象,其中H 是图象上的最低点.那么a +b 的值为 .{答案}7{解析}∵点E 是边AB 的中点,∴AE =BE =12AB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当x 的值最大时,所对应的函数值是P 恰与点B 重合.此时P A +PE =AB +12AB =32AB =AB ==AC,AE =BE E 关于BC 的对称点F ,连结AF 交BC 于点P ,此时P A +PE 有最小值,即是AF 长,连结BF .∵在△ABC 中,AB =AC ,∠BAC =120°,∴∠ABC =∠C =30°,由轴对称可得BF =BE ,∠ABC =∠FBP =30°,∴∠EBF =60°,∴△EBF 是等边三角形,∴EF =BE ,∵AE =BE ,∴AE =BE = EF ,易证△ABF 是直角三角形,∴AF =AB ·sin ∠ABF==,即a =3,在△ABF 中,∠AFB =90°,∠ABF =60°,∴∠BAF =30°,∵∠BAC =120°,∴∠P AC =∠BAC -∠BAF =90°,∴cos C =cos30°=ACPCPC223=4,即b =4,∴a +b =7.三、解答题24.(2020·温州)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 =∠C =90°,DE ,BF 分别平分∠ADC ,∠ABC ,并交线段AB ,CD 于点E ,F (点E ,B 不重合).在线段BF 上取点M ,N (点M 在BN 之间),使BM =2FN .当点P 从点D 匀速运动到点E 时,点Q 恰好从点M 匀速运动到点N .记QN =x ,PD =y ,已知6125y x =-+,当Q 为BF 中点时245y =.(1)判断DE 与BF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求DE ,BF 的长.E(3)若AD=6.①当DP=DF时,通过计算比较BE与BQ的大小关系.②连结PQ,当PQ所在直线经过四边形ABCD的一个顶点时,求所有满足条件的x的值.{解析}这是一道四边形动点综合题。
初中数学动态问题复习题
初中数学动态问题复习题初中数学动态问题复习题数学是一门需要动脑筋的学科,其中的动态问题更是让人头痛不已。
动态问题是指涉及时间、速度、距离等变量的数学问题。
在初中数学中,动态问题常常出现在应用题中,需要我们通过建立方程、列式子等方法来解决。
下面,我们来复习一些初中数学中常见的动态问题。
1. 小明骑自行车从A地到B地,全程100公里。
他开始时以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骑行,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加快了速度,以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骑行。
问小明骑行了多长时间到达B地?解析:设小明骑行了x小时后加快速度,那么他骑行了(100-20x)公里后加快速度。
根据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我们可以列出方程:20x + 30(100-20x) = 100解方程得到 x = 2。
所以小明骑行了2小时后加快速度,总共用时2 + (100-20*2)/30 = 4小时。
2. 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A地出发,分别以每小时60公里和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相向而行,相距240公里时,一只鸟从甲车上飞到乙车上,然后再飞回甲车上,如此往复直到两车相遇。
问这只鸟飞了多少公里?解析:设鸟飞行的时间为t小时,那么两车相遇时,甲车行驶了60t公里,乙车行驶了80t公里。
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我们可以列出方程:60t + 80t = 240解方程得到 t = 2。
所以鸟飞行了2小时,飞行距离为60*2 = 120公里。
3. 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A地出发,分别以每小时50公里和每小时70公里的速度相向而行,相距200公里时,一只兔子从甲车上跳到乙车上,然后再跳回甲车上,如此往复直到两车相遇。
问这只兔子跳了多少公里?解析:设兔子跳行的时间为t小时,那么两车相遇时,甲车行驶了50t公里,乙车行驶了70t公里。
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我们可以列出方程:50t + 70t = 200解方程得到 t = 2。
所以兔子跳行了2小时,跳行距离为50*2 = 100公里。
通过以上的复习题,我们可以看到,解决动态问题的关键是建立方程或列式子,并通过解方程或计算来得到答案。
2013-中考专题复习之-动态存在性问题(历年中考压轴题精选)
2013-中考专题复习之-动态存在性问题(历年中考压轴题精选)动态几何——存在性问题探讨动态题是近年来中考的的一个热点问题,动态包括点动、线动和面动三大类,解这类题目要“以静制动”,即把动态问题,变为静态问题来解,而静态问题又是动态问题的特殊情况。
常见的题型包括最值问题、面积问题、和差问题、定值问题和存在性问题等。
涉及的数学思想有:分类思想 函数思想 方程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 转化思想一、三角形、和差最值、存在性问题例1、(2012广西10分)如图所示,抛物线c bx ax y ++=2(a ≠0)的顶点坐标为点A (-2,3),且抛物线cbx ax y ++=2与y 轴交于点B (0,2).(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是否在x 轴上存在点P 使△PAB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若点P 是x 轴上任意一点,则当PA -PB 最大时,求点P 的坐标.解:(1)∵ 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A (-2,3),∴可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y a(x 2)3=++。
由题意得 2a(02)32++=,解得1a 4=-。
∴ 物线的解析式为21y (x 2)34=-++,即21y x x 24=--+。
(2)设存在符合条件的点P ,其坐标为(p ,0),则PA 2=22(2p)3--+,PB 2=22p 2+,AB 2=22(32)25-+=当PA =PB 时,22(2p)3--+=22p 2+,解得9p 4=-;当PA =AB 时,22(2p)3--+=5,方程无实数解; 当PB =AB 时,22p 2+=5,解得p 1=±。
∴ x 轴上存在符合条件的点P ,其坐标为(94-,0)或(-1,0)或(1,0)。
(3)∵ PA -PB ≤AB ,∴当A 、B 、P 三点共线时,可得PA -PB 的最大值,这个最大值等于AB ,此时点P 是直线AB 与x 轴的交点。
设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kx+b , 则b 22k b 3=⎧⎨-+=⎩, 解得1k 2b 2⎧=-⎪⎨⎪=⎩。
【备战中考】初中数学导练学案50讲:第40讲动态问题(讲练版)
备战中考初中数学导练学案50讲第40讲动态问题【疑难点拨】1.动态型问题是以点、线、面(如三角形、四边形)的运动为情境,探索和发现其中规律和结论的中考题型,由于图形的运动,导致题目的条件不断改变,随之相应的数量关系和结论也可能改变,这样就出现一个事件中蕴含着多个数学问题,既独立又有联系,使题目无论从考查知识上,还是解决方法上都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以达到培养和考查学生的观察、试验、空间想象、分析综合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全国的中考试卷中常作为压轴题出现,类型有:(1)点的运动,(2)线的运动,(3)面(如三角形、四边形)的运动.2. 解决动态问题的思维与方法:(1)认清问题中的静态图形和动态图形,并确定动态图形的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2)画出不同时刻动态图形与静态图形形成的几何图形,这样就能达到由“动”变“静”,再设法分别求解问题.3. 动态问题中求图形面积(S)与时间(t)的基本步骤:(1)设动点运动的时间为t;(2)找到并标出动点的运动路线,并找到动点运动过程中的转折点(即从某一条边运动到另一条边的时刻),再以此转折点为分类指标进行分类讨论,求出每个运动轨迹上的图形面积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图形面积S与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的求解分为两种情况:(1)若所求图形的某些边在动点的运动轨迹上,且图形是规则的(如三角形、矩形、正方形、圆),则可直接求解:①若所求图形为三角形,则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出三角形的底,再用勾股定理、三角形相似、线段成比例等知识求出高,从而得出图形面积与时间t之间的关系;②若所求图形为矩形、正方形,则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出其边长,用面积公式即可求出图形面积与时间t之间的关系;③若所求图形为圆,则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出其半径,用圆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图形面积与时间t之间的关系;(2)若所求图形的边都不在动点的运动轨迹上,则需利用割补法将所求图形转化为边在动点运动轨迹上的图形(可以是三角形、矩形、正方形、圆,也可以是几个图形的面积和差),再利用(1)中的方法进行求解.【基础篇】一、选择题:1.(2018•无锡)如图,已知点E是矩形ABCD的对角线AC上的一动点,正方形EFGH的顶点G、H都在边AD上,若AB=3,BC=4,则tan∠AFE的值()A.等于B.等于C.等于D.随点E位置的变化而变化2.(2018•广安•3分)已知点P为某个封闭图形边界上的一定点,动点M从点P出发,沿其边界顺时针匀速运动一周,设点M的运动时间为x,线段PM的长度为y,表示y与x 的函数图象大致如图所示,则该封闭图形可能是()A. B.C.D.3.(2018•宜宾)在△ABC中,若O为BC边的中点,则必有:AB2+AC2=2AO2+2BO2成立.依据以上结论,解决如下问题:如图,在矩形DEFG中,已知DE=4,EF=3,点P在以DE为直径的半圆上运动,则PF2+PG2的最小值为()A.B.C.34 D.104.(2018·辽宁省葫芦岛市) 如图,在▱ABCD中,AB=6,BC=10,AB⊥AC,点P从点B出发沿着B→A→C 的路径运动,同时点Q从点A出发沿着A→C→D的路径以相同的速度运动,当点P到达点C时,点Q 随之停止运动,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x,y=PQ2,下列图象中大致反映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是()A.B.C.D.5.(2018•莱芜•3分)如图,边长为2的正△ABC的边BC在直线l上,两条距离为l的平行直线a和b垂直于直线l,a和b同时向右移动(a的起始位置在B点),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运动时间为t(秒),直到b到达C点停止,在a和b向右移动的过程中,记△ABC夹在a和b之间的部分的面积为s,则s关于t的函数图象大致为()二、填空题:6.(2018·辽宁省盘锦市)如图①,在矩形ABCD中,动点P从A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A→B→C→D→A 方向运动到点A处停止.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x,△PAB面积为y,如果y与x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则矩形ABCD的面积为.8.(2018•呼和浩特•3分)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点M是边BA延长线上的动点(不与点A重合),且AM<AB,△CBE由△DAM平移得到.若过点E作EH⊥AC,H为垂足,则有以下结论:①点M位置变化,使得∠DHC=60°时,2BE=DM;②无论点M运动到何处,都有DM=HM;③无论点M运动到何处,∠CHM一定大于135°.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为①②③.三、解答与计算题:9.(2018•白银)已知矩形ABCD中,E是AD边上的一个动点,点F,G,H分别是BC,BE,CE的中点.(1)求证:△BGF≌△FHC;(2)设AD=a,当四边形EGFH是正方形时,求矩形ABCD的面积.10.(2018·广西贺州·12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2+bx+c交x轴于A、B两点(A在B的左侧),且OA=3,OB=1,与y轴交于C(0,3),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D(﹣1,4).(1)求A、B两点的坐标;(2)求抛物线的解析式;(3)过点D作直线DE∥y轴,交x轴于点E,点P是抛物线上B、D两点间的一个动点(点P不与B、D两点重合),PA、PB与直线DE分别交于点F、G,当点P运动时,EF+EG是否为定值?若是,试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能力篇】一、选择题:11.(2018•宁波)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8,M是AB的中点,P是BC边上的动点,连结PM,以点P为圆心,PM长为半径作⊙P.当⊙P与正方形ABCD的边相切时,BP的长为().A. 3或4.B.4或3.C. 4D. 312.(2018•呼和浩特)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点M是边BA延长线上的动点(不与点A重合),且AM<AB,△CBE由△DAM平移得到.若过点E作EH⊥AC,H为垂足,则有以下结论:①点M位置变化,使得∠DHC=60°时,2BE=DM;②无论点M运动到何处,都有DM=HM;③无论点M运动到何处,∠CHM一定大于135°.其中正确结论的结论是().A. ①②③.B. ①②.C. ①③.D.②③.13.(2018•泸州)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以原点O为圆心,1为半径作圆,点P在直线y=上运动,过点P作该圆的一条切线,切点为A,则PA的最小值为()A.3 B.2 C.D.二、填空题:14.(2018•嘉兴)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AD=2,点E在CD上,DE=1,点F是边AB上一动点,以EF为斜边作Rt△EFP.若点P在矩形ABCD的边上,且这样的直角三角形恰好有两个,则AF的值是.15.(2018·江苏镇江·8分)如图1,平行四边形ABCD中,AB⊥AC,AB=6,AD=10,点P在边AD上运动,以P为圆心,PA为半径的⊙P与对角线AC交于A,E两点.(1)如图2,当⊙P与边CD相切于点F时,求AP的长;(2)不难发现,当⊙P与边CD相切时,⊙P与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有三个公共点,随着AP的变化,⊙P与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的公共点的个数也在变化,若公共点的个数为4,直接写出相对应的AP 的值的取值范围.三、解答与计算题:16.(2017江苏盐城)如图,△ABC是一块直角三角板,且∠C=90°,∠A=30°,现将圆心为点O的圆形纸片放置在三角板内部.21*cnjy*com(1)如图①,当圆形纸片与两直角边AC、BC都相切时,试用直尺与圆规作出射线CO;(不写作法与证明,保留作图痕迹)(2)如图②,将圆形纸片沿着三角板的内部边缘滚动1周,回到起点位置时停止,若BC=9,圆形纸片的半径为2,求圆心O运动的路径长.17. (2017山东烟台)如图,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C=12cm,BD=16cm,动点N 从点D出发,沿线段DB以2cm/s的速度向点B运动,同时动点M从点B出发,沿线段BA以1cm/s的速度向点A运动,当其中一个动点停止运动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设运动时间为t(s)(t>0),以点M为圆心,MB长为半径的⊙M与射线BA,线段BD分别交于点E,F,连接EN.(1)求BF的长(用含有t的代数式表示),并求出t的取值范围;(2)当t为何值时,线段EN与⊙M相切?(3)若⊙M与线段EN只有一个公共点,求t的取值范围.18.(2018•福建)如图,D是△ABC外接圆上的动点,且B,D位于AC的两侧,DE⊥AB,垂足为E,DE的延长线交此圆于点F.BG⊥AD,垂足为G,BG交DE于点H,DC,FB的延长线交于点P,且PC=PB.(1)求证:BG∥CD;(2)设△ABC外接圆的圆心为O,若AB=DH,∠OHD=80°,求∠BDE的大小.【探究篇】19.(2018·四川省攀枝花)如图,在△ABC中,AB=7.5,AC=9,S△ABC=814.动点P从A点出发,沿AB方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B点匀速运动,动点Q从C点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CA方向向A点匀速运动,当点P运动到B点时,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以PQ为边作正△PQM(P、Q、M按逆时针排序),以QC为边在AC上方作正△QCN,设点P运动时间为t秒.(1)求cosA的值;(2)当△PQM与△QCN的面积满足S△PQM=95S△QCN时,求t的值;(3)当t为何值时,△PQM的某个顶点(Q点除外)落在△QCN的边上.20.(2018·湖北江汉·12分)抛物线y=﹣x2+x﹣1与x轴交于点A,B(点A在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其顶点为D.将抛物线位于直线l:y=t(t<)上方的部分沿直线l向下翻折,抛物线剩余部分与翻折后所得图形组成一个“M”形的新图象.(1)点A,B,D的坐标分别为,,;(2)如图①,抛物线翻折后,点D落在点E处.当点E在△ABC内(含边界)时,求t 的取值范围;(3)如图②,当t=0时,若Q是“M”形新图象上一动点,是否存在以CQ为直径的圆与x轴相切于点P?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1.(2018·吉林长春·10分)如图,在Rt△ABC中,∠C=90°,∠A=30°,AB=4,动点P从点A出发,沿AB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B运动.过点P作PD⊥AC于点D(点P不与点A、B重合),作∠DPQ=60°,边PQ交射线DC于点Q.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 秒.(1)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线段DC的长;(2)当点Q与点C重合时,求t的值;(3)设△PDQ与△ABC重叠部分图形的面积为S,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4)当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经过△ABC一边中点时,直接写出t的值.第40讲动态问题【疑难点拨】1.动态型问题是以点、线、面(如三角形、四边形)的运动为情境,探索和发现其中规律和结论的中考题型,由于图形的运动,导致题目的条件不断改变,随之相应的数量关系和结论也可能改变,这样就出现一个事件中蕴含着多个数学问题,既独立又有联系,使题目无论从考查知识上,还是解决方法上都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以达到培养和考查学生的观察、试验、空间想象、分析综合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全国的中考试卷中常作为压轴题出现,类型有:(1)点的运动,(2)线的运动,(3)面(如三角形、四边形)的运动.2. 解决动态问题的思维与方法:(1)认清问题中的静态图形和动态图形,并确定动态图形的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2)画出不同时刻动态图形与静态图形形成的几何图形,这样就能达到由“动”变“静”,再设法分别求解问题.3. 动态问题中求图形面积(S)与时间(t)的基本步骤:(1)设动点运动的时间为t;(2)找到并标出动点的运动路线,并找到动点运动过程中的转折点(即从某一条边运动到另一条边的时刻),再以此转折点为分类指标进行分类讨论,求出每个运动轨迹上的图形面积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图形面积S与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的求解分为两种情况:(1)若所求图形的某些边在动点的运动轨迹上,且图形是规则的(如三角形、矩形、正方形、圆),则可直接求解:①若所求图形为三角形,则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出三角形的底,再用勾股定理、三角形相似、线段成比例等知识求出高,从而得出图形面积与时间t之间的关系;②若所求图形为矩形、正方形,则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出其边长,用面积公式即可求出图形面积与时间t之间的关系;③若所求图形为圆,则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出其半径,用圆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图形面积与时间t之间的关系;(2)若所求图形的边都不在动点的运动轨迹上,则需利用割补法将所求图形转化为边在动点运动轨迹上的图形(可以是三角形、矩形、正方形、圆,也可以是几个图形的面积和差),再利用(1)中的方法进行求解.【基础篇】一、选择题:1.(2018•无锡)如图,已知点E是矩形ABCD的对角线AC上的一动点,正方形EFGH的顶点G、H都在边AD上,若AB=3,BC=4,则tan∠AFE的值()A.等于B.等于C.等于D.随点E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分析】根据题意推知EF∥AD,由该平行线的性质推知△AEH∽△ACD,结合该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和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解答.【解答】解:∵EF∥AD,∴∠AFE=∠FAG,∴△AEH∽△ACD,∴==.设EH=3x,AH=4x,∴HG=GF=3x,∴tan∠AFE=tan∠FAG===.故选:A.2.(2018•广安•3分)已知点P为某个封闭图形边界上的一定点,动点M从点P出发,沿其边界顺时针匀速运动一周,设点M的运动时间为x,线段PM的长度为y,表示y与x 的函数图象大致如图所示,则该封闭图形可能是()A. B.C.D.【分析】先观察图象得到y与x的函数图象分三个部分,则可对有4边的封闭图形进行淘汰,利用圆的定义,P点在圆上运动时,PM总上等于半径,则可对D进行判断,从而得到正确选项.【解答】解:y与x的函数图象分三个部分,而B选项和C选项中的封闭图形都有4条线段,其图象要分四个部分,所以B、C选项不正确;D选项中的封闭图形为圆,y为定中,所以D选项不正确;A选项为三角形,M点在三边上运动对应三段图象,且M点在P点的对边上运动时,PM的长有最小值.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函数图象是典型的数形结合,图象应用信息广泛,通过看图获取信息,不仅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可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用图象解决问题时,要理清图象的含义即会识图.3.(2018•宜宾)在△ABC中,若O为BC边的中点,则必有:AB2+AC2=2AO2+2BO2成立.依据以上结论,解决如下问题:如图,在矩形DEFG中,已知DE=4,EF=3,点P在以DE为直径的半圆上运动,则PF2+PG2的最小值为()A.B.C.34 D.10【分析】设点M为DE的中点,点N为FG的中点,连接MN,则MN、PM的长度是定值,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出NP的最小值,再利用PF2+PG2=2PN2+2FN2即可求出结论.【解答】解:设点M为DE的中点,点N为FG的中点,连接MN交半圆于点P,此时PN取最小值.∵DE=4,四边形DEFG为矩形,∴GF=DE,MN=EF,∴MP=FN=DE=2,∴NP=MN﹣MP=EF﹣MP=1,∴PF2+PG2=2PN2+2FN2=2×12+2×22=10.故选:D.4.(2018·辽宁省葫芦岛市) 如图,在▱ABCD中,AB=6,BC=10,AB⊥AC,点P从点B出发沿着B→A→C 的路径运动,同时点Q从点A出发沿着A→C→D的路径以相同的速度运动,当点P到达点C时,点Q 随之停止运动,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x,y=PQ2,下列图象中大致反映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是()A.B.C.D.【解答】解:在Rt△ABC中,∠BAC=90°,AB=6,BC=10,∴AC==8.当0≤x≤6时,AP=6﹣x,AQ=x,∴y=PQ2=AP2+AQ2=2x2﹣12x+36;当6≤x≤8时,AP=x﹣6,AQ=x,∴y=PQ2=(AQ﹣AP)2=36;当8≤x≤14时,CP=14﹣x,CQ=x﹣8,∴y=PQ2=CP2+CQ2=2x2﹣44x+260.故选B.5.(2018•莱芜•3分)如图,边长为2的正△ABC的边BC在直线l上,两条距离为l的平行直线a和b垂直于直线l,a和b同时向右移动(a的起始位置在B点),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运动时间为t(秒),直到b到达C点停止,在a和b向右移动的过程中,记△ABC夹在a和b之间的部分的面积为s,则s关于t的函数图象大致为()【分析】依据a和b同时向右移动,分三种情况讨论,求得函数解析式,进而得到当0≤t<1时,函数图象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的一部分,当1≤t<2时,函数图象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的一部分,当2≤t ≤3时,函数图象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的一部分.【解答】解:如图①,当0≤t <1时,BE=t ,DE=t ,∴s=S △BDE =×t ×t=;如图②,当1≤t <2时,CE=2﹣t ,BG=t ﹣1,∴DE=(2﹣t ),FG=(t ﹣1), ∴s=S 五边形AFGED =S △ABC ﹣S △BGF ﹣S △CDE =×2×﹣×(t ﹣1)×(t ﹣1)﹣×(2﹣t )×(2﹣t )=﹣+3t ﹣;如图③,当2≤t ≤3时,CG=3﹣t ,GF=(3﹣t ),∴s=S △CFG =×(3﹣t )×(3﹣t )=﹣3t +,综上所述,当0≤t <1时,函数图象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的一部分;当1≤t <2时,函数图象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的一部分;当2≤t ≤3时,函数图象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的一部分,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函数图象是典型的数形结合,通过看图获取信息,不仅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可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填空题:6.(2018·辽宁省盘锦市)如图①,在矩形ABCD中,动点P从A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A→B→C→D→A 方向运动到点A处停止.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x,△PAB面积为y,如果y与x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则矩形ABCD的面积为.【解答】解:从图象②和已知可知:AB=4,BC=10﹣4=6,所以矩形ABCD的面积是4×6=24.故答案为:24.7.(2018•泰州)如图,△ABC中,∠ACB=90°,sinA=,AC=12,将△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C,P为线段A′B'上的动点,以点P为圆心,PA′长为半径作⊙P,当⊙P与△ABC的边相切时,⊙P的半径为或.【分析】分两种情形分别求解:如图1中,当⊙P与直线AC相切于点Q时,如图2中,当⊙P与AB 相切于点T时,【解答】解:如图1中,当⊙P与直线AC相切于点Q时,连接PQ.设PQ=PA′=r,∵PQ∥CA′,∴=,∴=,∴r=.如图2中,当⊙P与AB相切于点T时,易证A′、B′、T共线,∵△A′BT∽△ABC,∴=,∴=,∴A′T=,∴r=A′T=.综上所述,⊙P的半径为或.8.(2018•呼和浩特•3分)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点M是边BA延长线上的动点(不与点A重合),且AM<AB,△CBE由△DAM平移得到.若过点E作EH⊥AC,H为垂足,则有以下结论:①点M位置变化,使得∠DHC=60°时,2BE=DM;②无论点M运动到何处,都有DM=HM;③无论点M运动到何处,∠CHM一定大于135°.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为①②③.【分析】先判定△MEH≌△DAH(SAS),即可得到△DH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进而得出DM=HM;依据当∠DHC=60°时,∠ADH=60°﹣45°=15°,即可得到Rt△ADM中,DM=2AM,即可得到DM=2BE;依据点M是边BA延长线上的动点(不与点A重合),且AM<AB,可得∠AHM<∠BAC=45°,即可得出∠CHM>135°.【解答】解:由题可得,AM=BE,∴AB=EM=AD,∵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EH⊥AC,∴EM=AH,∠AHE=90°,∠MEH=∠DAH=45°=∠EAH,∴EH=AH,∴△MEH≌△DAH(SAS),∴∠MHE=∠DHA,MH=DH,∴∠MHD=∠AHE=90°,△DH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M=HM,故②正确;当∠DHC=60°时,∠ADH=60°﹣45°=15°,∴∠ADM=45°﹣15°=30°,∴Rt△ADM中,DM=2AM,即DM=2BE,故①正确;∵点M是边BA延长线上的动点(不与点A重合),且AM<AB,∴∠AHM<∠BAC=45°,∴∠CHM>135°,故③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③.【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运用,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与计算题:9.(2018•白银)已知矩形ABCD中,E是AD边上的一个动点,点F,G,H分别是BC,BE,CE的中点.(1)求证:△BGF≌△FHC;(2)设AD=a,当四边形EGFH是正方形时,求矩形ABCD的面积.【分析】(1)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证明即可;(2)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和矩形的面积公式解答即可.【解答】解:(1)∵点F,G,H分别是BC,BE,CE的中点,∴FH∥BE,FH=BE,FH=BG,∴∠CFH=∠CBG,∵BF=CF,∴△BGF≌△FHC,(2)当四边形EGFH是正方形时,可得:EF⊥GH且EF=GH,∵在△BEC中,点,H分别是BE,CE的中点,∴GH=,且GH∥BC,∴EF⊥BC,∵AD∥BC,AB⊥BC,∴AB=EF=GH=a,∴矩形ABCD的面积=.10.(2018·广西贺州·12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2+bx+c交x轴于A、B两点(A在B的左侧),且OA=3,OB=1,与y轴交于C(0,3),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D(﹣1,4).(1)求A、B两点的坐标;(2)求抛物线的解析式;(3)过点D作直线DE∥y轴,交x轴于点E,点P是抛物线上B、D两点间的一个动点(点P不与B、D两点重合),PA、PB与直线DE分别交于点F、G,当点P运动时,EF+EG是否为定值?若是,试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分析】(1)根据OA,OB的长,可得答案;(2)根据待定系数法,可得函数解析式;(3)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可得EG,EF的长,根据整式的加减,可得答案.【解答】解:(1)由抛物线y=ax2+bx+c交x轴于A、B两点(A在B的左侧),且OA=3,OB=1,得A点坐标(﹣3,0),B点坐标(1,0);(2)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3)(x﹣1),把C点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得a(0+3)(0﹣1)=3,解得a=﹣1,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3)(x﹣1)=﹣x2﹣2x+3;(3)EF+EG=8(或EF+EG是定值),理由如下:过点P作PQ∥y轴交x轴于Q,如图.设P(t,﹣t2﹣2t+3),则PQ=﹣t2﹣2t+3,AQ=3+t,QB=1﹣t,∵PQ∥EF,∴△AEF∽△AQP,∴=,∴EF===×(﹣t2﹣2t+3)=2(1﹣t);又∵PQ∥EG,∴△BEG∽△BQP,∴=,∴EG===2(t+3),∴EF+EG=2(1﹣t)+2(t+3)=8.【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综合题,解(1)的关键是利用点的坐标表示方法;解(2)的关键是利用待定系数法;解(3)的关键是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出EG,EF的长,又利用了整式的加减.能力篇】一、选择题:11.(2018•宁波)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8,M是AB的中点,P是BC边上的动点,连结PM,以点P为圆心,PM长为半径作⊙P.当⊙P与正方形ABCD的边相切时,BP的长为().A. 3或4.B.4或3.C. 4D. 3【分析】分两种情形分别求解:如图1中,当⊙P与直线CD相切时;如图2中当⊙P与直线AD相切时.设切点为K,连接PK,则PK⊥AD,四边形PKDC是矩形;【解答】解:如图1中,当⊙P与直线CD相切时,设PC=PM=m.在Rt△PBM中,∵PM2=BM2+PB2,∴x2=42+(8﹣x)2,∴x=5,∴PC=5,BP=BC﹣PC=8﹣5=3.如图2中当⊙P与直线AD相切时.设切点为K,连接PK,则PK⊥AD,四边形PKDC是矩形.∴PM=PK=CD=2BM,∴BM=4,PM=8,在Rt△PBM中,PB==4.综上所述,BP的长为3或4.故选A。
中考数学压轴专题训练——动态(动点)几何问题的解题技巧(含答案)
点 的坐标
为 .……
一次函数的解读式
为 .
(3) 两点在直线 上, 的坐标分别是 .
, .
过点 作 ,垂足为点 .
,
又 , 点坐标为 .
3.(1)解方程 ,得 .
由m<n,知m=1,n=5.
∴A(1,0),B(0,5).………………………1分
∴ 解之,得
所求抛物线的解读式为 ……3分
(2)由 得 故C的坐标为(-5,0).………4分
(1)如图1,若点D、E分别在AC、BC的延长线上,通过观察和测量,猜想FH和FG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
和位置关系为_____;
(2)如图2,若将三角板△DEC绕着点C顺时针旋转至ACE在一条直线上时,其余条件均不变,则(1)中的猜想是否还成立,若成立,请证明,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2)如图3,将图1中的△DEC绕点C顺时针旋转一个锐角,得到图3,(1)中的猜想还成立吗?直接写出结论,不用证明.
(2)如图2,若E为线段DC的延长线上任意一点,(1)中的其他条件不变,你在(1)中得出的结论是否发生改变,直接写出你的结论,不必证明.
4、(1)如图1所示,在四边形 中, = , 与 相交于点 , 分别是 的中点,联结 ,分别交 、 于点 ,试判断 的形状,并加以证明;
(2)如图2,在四边形 中,若 , 分别是 的中点,联结FE并延长,分别与 的延长线交于点 ,请在图2中画图并观察,图中是否有相等的角,若有,请直接写出结论:;
(3)如图③,当∠DAB=90°,∠B与∠D互补时,线段AB、AD、AC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写出你的猜想,并给予证明.
7.设点E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AB的中点,F是BC边上一点,线段DE和AF相交于点P,点Q在线段DE上,且AQ∥PC.
【2024寒假分层作业】专题50 闭合电路的功率问题、电路动态分析、含容电路、故障分析(解析版)
2024年高考物理一轮大单元综合复习导学练专题50闭合电路的功率问题、电路动态分析、含容电路、故障分析导练目标导练内容目标1闭合电路的功率问题目标2电路动态分析目标3含容电路目标4故障分析【知识导学与典例导练】一、闭合电路的功率问题1.闭合电路的功率和效率2.输出功率与外电阻的关系与外电阻R的关系图像可知:由P出(1)当R=r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为P m=E24r。
(2)当R>r时,随着R的增大输出功率越来越小。
(3)当R <r 时,随着R 的增大输出功率越来越大。
(4)当P 出<P m 时,每个输出功率对应两个外电阻R 1和R 2,且R 1R 2=r 2。
【例1】如图,直线A 为某电源的U -I 图线,曲线B 为某小灯泡D 1的U -I 图线的一部分,用该电源和小灯泡D 1组成闭合电路时,灯泡D 1恰好能正常发光,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此电源的内阻为23ΩB .灯泡D 1的额定电压为3V ,功率为6WC .电源的效率为75%D .把灯泡D 1换成阻值为1Ω的定值电阻,电源的输出功率将变大【答案】BCD【详解】A .根据U E Ir =-由图线A 读出电源的电动势为E =4V 图A 的斜率绝对值大小表示电源的内阻,则41Ω0.5Ω6r -==故A 错误;B .灯泡与电源连接时,灯泡D 1恰好能正常发光,A 、B 两图线的交点表示灯泡的工作状态,则知其电压U =3V ,I =2A ,则灯泡D 1的额定电压为3V ,功率为32W 6W P UI ==⨯=故B 正确;C .电源的效率为100%75%UEη=⨯=故C 正确;D .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1 1.5ΩD UR I==把小灯泡D 1换成一个R =1Ω的定值电阻,即外电阻由1.5Ω变为1Ω,更接近内阻r =0.5Ω,所以电源的输出功率变大,故D 正确。
故选BCD 。
二、电路动态分析常规电路动态分析的三种方法1.程序法2.结论法用口诀表述为“串反并同”:(1)所谓“串反”,即某一电阻增大时,与它串联或间接串联的电阻中的电流、两端电压、消耗的电功率都将减小,反之则增大。
八年级数学暑假专题 动态几何问题 人教实验版
八年级数学暑假专题 动态几何问题 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几何图形中有关点、线段的运动问题.二. 知识要点: 1. 题型特点:动态几何问题就是研究在几何图形的运动中,伴随着一定的图形位置、数量关系的“变”与“不变”性,常常集几何、代数知识于一体,数形结合,有较强的综合性,题目灵活、多变,动中有静,动静结合,能够在运动变化中发展空间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2. 解题方法:(1)掌握基本图形的性质和判定(平行四边形、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等); (2)掌握点的运动方向、速度、路程、过程等;(3)能把点运动的路程(距离)转化为线段的表达式与图形的边长相结合.三. 考点分析:动态几何问题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往往在中考中以压轴题的形式出现,难度大、分值高.【典型例题】例1. 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 中,AB =20cm ,BC =4cm ,点P 从点A 开始沿折线A -B -C -D 以4cm /s 的速度运动,点Q 从点C 开始沿CD 边以1cm /s 的速度移动.如果点P 、Q 分别从点A 、C 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点D 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s ),t 为何值时,四边形APQD 为矩形?ABCDPQ分析:观察图形,要使四边形APQD 为矩形,只需AP =DQ 即可. 解:由已知有AP ∥DQ ,∠A =90°, 当PA =DQ 时,四边形APQD 是矩形, 依题意,则有4t =20-t ,所以t =4(s ), 即当t 为4s 时,四边形APQD 是矩形. 评析:这种用数形结合思想和代数方法综合起来解决几何问题的思想方法应引起同学们的重视.例2. 如图所示,在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AB =DC =50cm ,AD =75cm ,BC =135cm .点P 从点B 出发沿折线段BA -AD -DC 以5cm /s 的速度向点C 匀速运动;点Q 从点C 出发沿线段CB 方向以3cm /s 的速度匀速运动.点P 、Q 同时开始运动,当点P 与点C 重合时停止运动,点Q 也随之停止.设点P 、Q 的运动时间是ts (t >0).(1)当点P 到达终点C 时,求t 的值,并指出此时BQ 的长; (2)当点P 运动到AD 上时,t 为何值时能使PQ ∥DC .A BCDP Q分析:(1)根据点P 的运动速度及运动距离可求出t 的值;(2)要保证PQ ∥DC 需满足四边形PQCD 为平行四边形,即PD =CQ .解:(1)t =(50+75+50)÷5=35(s ),此时,点P 到达终点C ,且QC =35×3=105cm . 所以,BQ =BC -CQ =135-105=30cm . (2)如图所示,若PQ ∥DC ,又AD ∥BC ,ABCDPQ则四边形PQCD 为平行四边形,从而PD =CQ ,由CQ =3t ,BA +AP =5t ,得: (50+75)-5t =3t .解得,t =1258,所以,当t =1258(s )时有PQ ∥DC .评析:本题利用点动、线动综合考查特殊四边形的判定.例3. 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 是直角梯形,∠B =90°,AB =8cm ,AD =24cm ,BC =26cm .点P 从点A 出发,以1cm /s 的速度向点D 运动;点Q 从点C 同时出发,以3cm /s 的速度向B 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从运动开始,经过多少时间,四边形PQCD 成为平行四边形?成为等腰梯形?AB分析:①如图所示,当PD =CQ 时,四边形PQCD 成为平行四边形;②若四边形PQCD 成为等腰梯形,PD 和CQ 之间的关系式是PD +2(BC -AD )=CQ .ABCDPQ解:(1)因为PD ∥CQ ,则当PD =CQ 时四边形PQCD 为平行四边形. 设运动时间为t 秒,则24-t =3t . 解得,t =6.即当点P 、Q 运动到6秒时四边形PQCD 为平行四边形. (2)如图所示,设运动t 秒后四边形PQCD 为等腰梯形.ABCDPQ E F作PE ⊥BC 于E ,DF ⊥BC 于F ,则EF =PD =24-t ,QE =CF =BC -AD =2. 由CQ =QE +EF +FC 得3t =2+24-t +2. 解得,t =7.即当点P 、Q 运动到7秒时,四边形PQCD 为等腰梯形.例4. 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 中,AB =16cm ,AD =6cm ,动点P 、Q 分别从点A 、C 同时出发,点P 以每秒3cm 的速度向B 移动,一直到达B 点停止,点Q 以每秒2cm 的速度向D 点移动.(1)P 、Q 两点出发后多少秒时四边形PBCQ 的面积为36cm 2;(2)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PBCQ 为正方形?若存在,求出该时刻,若不存在说明理由.AD分析:(1)利用梯形面积公式,12(PB +CQ )·BC =36.求出运动时间;(2)由CQ =PB 解得运动时间,然后判断PB =BC 是否成立.若PB =BC ,则矩形PBCQ 为正方形,而PB ≠BC 时,矩形PBCQ 不能成为正方形.解:(1)在梯形PBCQ 中,CQ =2t ,PB =16-3t ,BC =6由S 梯形PBCQ =12(CQ +PB )·BC =36得12(2t +16-3t )×6=36,得t =4. 即当点P 、Q 出发4秒后,四边形PBCQ 的面积为36cm 2. (2)因为CQ ∥PB 且∠C =∠B =90°, 所以当CQ =PB 时,四边形PBCQ 为矩形.即2t =16-3t ,得t =165.而t =165时,CQ =PB =325=6.4.因为BC =6,所以CQ =PB ≠BC . 所以矩形PBCQ 不能成为正方形.【方法总结】解决动态几何问题时,通常需要我们树立联系发展的动态观,用运动与变化的眼光去观察和研究图形,把握图形运动与变化的全过程.一方面要注意将运动过程中的各个时刻的图形分类画图,由“动”变“静”;另一方面还要善于抓住在运动过程中某一特殊位置的等量关系和变量关系,并特别关注一些不变量和不变关系或特殊关系以及特定的限制条件.在求有关图形中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建立函数模型或不等式模型来求解;而求图形之间的特殊数量关系和一些特殊值时,通常建立方程模型求解.【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5分钟)1. 如图所示,在直角梯形ABCD 中,∠ABC =90°,DC ∥AB ,BC =3,DC =4,AD =5,动点P 从B 点出发由B →C →D →A 沿边运动,则△ABP 的最大面积为( )ABC DPA. 10B. 12C. 14D. 162. 如图所示,已知矩形ABCD ,R 、P 分别是DC 、BC 上的点,E 、F 分别是AP 、RP 的中点,当P 在BC 上从B 向C 移动而R 不动时,那么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ABCD E FPRA. 线段EF 的长逐渐增大B. 线段EF 的长逐渐减小C. 线段EF 的长不改变D. 线段EF 的长不能确定**3. 如图所示,在直角梯形ABCD 中,∠B =90°,DC ∥AB ,动点P 从B 点出发,由B -C -D -A 沿边运动,设点P 运动的路程为x ,△ABP 的面积为y ,如果关于x 的函数y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ABC 的面积为( )BPA. 10B. 16C. 18D. 32*4. 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 中,AB ∥DC ,AD =BC =5,DC =7,AB =13,点P 从点A 出发,以3个单位/秒的速度沿AD →DC 向终点C 运动,同时点Q 从点B 出发,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沿BA 向终点A 运动,在运动期间,当四边形PQBC 为平行四边形时运动时间为( )A. 3sB. 4sC. 5sD. 6sABCD P Q5. 如图所示,在△ABC 中,点O 是AC 边上的一个动点,过点O 作直线MN ∥BC ,交∠ACB 的平分线于点E ,交∠ACB 的外角平分线于点F .(1)求证:EO =FO ;(2)当点O 运动到何处时,四边形AECF 是矩形?并证明你的结论.ABCDEFM NO*6. 如图所示,梯形ABCD 中,AD ∥BC ,∠B =90°,AB =14cm ,AD =18cm ,BC =21cm ,点P 从点A 开始沿AD 向点D 以1cm /s 的速度移动,点Q 从点C 开始沿CB 向点B 以2cm /s 的速度移动,如果P 、Q 两点分别从点A 、C 同时出发,设移动的时间为ts ,求t 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 为等腰梯形?ABCDPQ**7.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一动点P (x ,y )从点M (1,0)出发,沿由A (-1,1)、B (-1,-1)、C (1,-1)、D (1,1)四点组成的正方形边线(如图①所示,按一定方向运动,如图②所示的是P 点运动的路程s (个单位)与运动时间t (秒)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③所示的是P 点的纵坐标y 与P 点运动路程s 之间的函数图象的一部分.(1)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____.(2)与图③相对应的P 点运动的路程是__________.(3)写出当3≤s ≤8时,y 与s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在图③中补全函数图象.①②③【试题答案】1. B2. C3. B4. A5. (1)∵EC 平分∠ACB ,∴∠OCE =∠BCE ,又∵MN ∥BC ,∴∠OEC =∠BCE ,∴∠OEC =∠OCE ,∴OE =OC .同理OF =OC ,∴EO =FO .(2)当O 为AC 的中点时,四边形AECF 是矩形.证明如下:∵EO =FO ,AO =CO ,∴四边形AECF 为平行四边形.又∵EC 、FC 分别为∠ACB 的内、外角平分线.∴∠ECF =90°,∴四边形AECF 是矩形.6. 解:作PE ⊥BC 于E ,DF ⊥BC 于F ,则QE =CF =BC -AD =21-18=3,PD =EF .因为CQ =QE +EF +CF .所以2t =18-t +6.解得t =8,即当t =8s 时,四边形PQCD 为等腰梯形.7. (1)s =12t ;(2)M →D →A →B →C →M ;(3)当3≤s ≤5时,即P 从A 到B 时,y =4-s .当5≤s <7时,即P 从B 到C 时,y =-1.当7≤s ≤8时,即P 从C 到M 时,y =s -8.。
校本研修中的50个问题
校本研修中的50个问题陕西省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50问编者按:刚刚过去的一年,在我们多次调研与采访中,许多校长与教师关于校本研修提出了一系列困惑。
为此,我们特邀XXX 专家同军咸,就我省校本研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了详细的解答。
本期特别推出——同军咸,陕西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主要从事中小学教师教科研工作,XXX聘任为硕士生导师;近几年荣获教育部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两项,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省级(XXX)和教育厅一等奖八项,二等奖、三等将各一项。
发表论文八篇,主编(著)四册,参编教材、教参三十七册。
承担XXX课题一项,省级重大规划课题七项。
校本研修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校本研修”的概念是2004年3月27日XXX副部长在一个培训会议上正式提出的。
陕西省的校本研修始于2010年省教诲厅下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校本研修的意见〔陕教师〕69号文件》中提出来的。
主要目的是全面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落实教诲部“中小学教师每五年完成360学时的继续教诲任务”,均衡基础教诲资源,促进中小学教诲教学和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
开展校本研修有何必要?一是校本研修是社会的开展的需要与国家的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诲改革和开展规划大纲》指出:“勉力造就一支师德崇高、营业精湛、布局公道、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提高教师营业水平。
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布局,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诲教学骨干。
”二是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途径。
三是校本研修是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抓手。
陕西省推进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是如何安排部署的?2010年底,XXX下发了《XXX文件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的意见》(陕教师〔2010〕69号);2011-2014年底共组织校本研修“引领者“高级研修班30期。
划分在旬阳县、临渭区和西安市召开了全省中小学校本研修现场推进会。
2011年11月下发了《陕西省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方案》(陕教师〔2011〕74号),提出了校本研修应在各级教诲行政部门的统筹规划和同一领导下,由各级教研部门负责营业指导和组织实施,培训机构和电教部门积极配合,各中小学学校具体组织实施。
初二专项五 “行程问题”教师版
②求 两地之间的距离.
(3)设乙离 地的路程为
,请直接写出 与时间 的函数表达式,并在图 2 所给
的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它的图象.
【分析】:纵坐标代表的是两者之间的距离,需要注意.此外,待定系数法的使用要足够熟练,
将纵坐标进行转化.
【答案】: (1) 是乙出发一小时后与甲相遇.
设:
将
代入
(2)由图像可知,甲乙 1 小时一共走了 60 千米,相遇后甲乙走了 点 的坐标为
,m
.
(2)若小军的速度是 120 米/分,求小军在途中与爸爸第二次相遇时,距图书馆的距离;
(3)在(2)的条件下,爸爸自第二次出发至到达图书馆前,何时与小军相距 100 米?
2.(2017 年 45 中)甲、乙两人相约登山,登山过程中甲、乙两人距地面的高度 y (米)与
登山时间 x (分)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乙提速后,乙的登山上升速度是甲登山上升速
2
【例 2】(2017 年寿春) 如图中的折线 ABC 表示某汽车的耗油量 y (单位: L / km )与速度 x (单位: km / h )之间的函数关系( 30 x 120 ).已知线段 BC 表示的函数关系中,该汽车 的速度每增加1km / h ,耗油量增加 0.002L / km . (1)求线段 AB 所表示的 y 与 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图中 l甲、l乙 分别表示甲、乙两人前往目的地所走的路程 S km 随时间 t (分)变化的函数图象.
以下说法:
①乙比甲提前 12 分钟到达;②甲的平均速度为 15 千米/小时;
③乙走了 8 km 后遇到甲;④甲出发 24 分钟后被乙追上
其中正确的有______(填序号)
【分析】: 根据纵坐标所代表的含义利用行程类的公式求出速度与时间以及相遇的路程.
知识点50 动态型问题2021
一、选择题9.(2020·湖北孝感)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D=90°,AB=4,BC=6,∠BAD=30°,(第9题)动点P 沿路径A →B →C →D 从点A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D 运动,过点P 作PH ⊥AD ,垂足为H ,设点P 运动的时间为x(单位:s),△APH 的面积为y ,则y 关于x 的函数图像大致是( ){答案}D{解析}当点P 在AB 上移动时,AP=x ,∵∠A=30°,则AH=√32x ,PH=12x ,∴y=√32x ×12x ÷2=√38x 2,y 是x 的二次函数,当x=4时,y=2√3;当点P 在BC 上移动时,即4<x ≤10时,y=x-4+2√3,y 是x 的一次函数,当x=10时,y=6+2√3; 当点P 在CD 上移动时,当10<x ≤12时,y=(6+2√3)(12-x)=-( 6+2√3)x+12×(6+2√3),y 是x 的一次函数,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故选D.9.(2020·南通) 矩形ABCD 中,E 为AD 边上的一点,动点P 沿着B -E -D 运动,到D 停止,动点Q 沿着B -C 运动到C 停止,它们的速度都是1cm/s ,设它们的运动时间为x s ,△BPQ 的面积记为y cm 2,y 与x 的关系如图所示,则矩形ABCD 的面积为A .96B .84C .72D .56{答案}C{解析}由已知可得当点P 运动到与E 点重合时,x =10,过点E 作EH ⊥BC 于H ,DAB CEH Q AB EDCP Q30y /cm 211103022y BQ EH EH =⨯=⨯⨯=,得EH =AB =6,在Rt △ABE 中,由勾股定理求得AB =6,由右图可知当x =14时,点Q 与点C 重合,所以BC =14,所以矩形ABCD 的面积=12×6=72,故选C .(2020·本溪)10.(3分)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AC =BC =2√2,CD ⊥AB 于点D .点P 从点A 出发,沿A →D →C 的路径运动,运动到点C 停止,过点P 作PE ⊥AC 于点E ,作PF ⊥BC 于点F .设点P 运动的路程为x ,四边形CEPF 的面积为y ,则能反映y 与x 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A .B .C .D .{答案}{解析}根据Rt △ABC 中,∠ACB =90°,AC =BC =2√2,可得AB =4,根据CD ⊥AB 于点D .可得AD =BD =2,CD 平分角ACB ,点P 从点A 出发,沿A →D →C 的路径运动,运动到点C 停止,分两种情况讨论:根据PE ⊥AC ,PF ⊥BC ,可得四边形CEPF 是矩形和正方形,设点P 运动的路程为x ,四边形CEPF 的面积为y ,进而可得能反映y 与x 之间函数关系式,从而可以得函数的图象. ∵在Rt △ABC 中,∠ACB =90°,AC =BC =2√2, ∴AB =4,∠A =45°, ∵CD ⊥AB 于点D , ∴AD =BD =2, ∵PE ⊥AC ,PF ⊥BC , ∴四边形CEPF 是矩形, ∴CE =PF ,PE =CF , ∵点P 运动的路程为x , ∴AP =x ,则AE =PE =x •sin45°=√22x , ∴CE =AC ﹣AE =2√2−√22x ,∵四边形CEPF 的面积为y ,∴当点P 从点A 出发,沿A →D 路径运动时, 即0<x <2时, y =PE •CE=√22x (2√2−√22x ) =−12x 2+2x=−12(x ﹣2)2+2,∴当0<x <2时,抛物线开口向下; 当点P 沿D →C 路径运动时, 即2≤x <4时,∵CD 是∠ACB 的平分线, ∴PE =PF ,∴四边形CEPF 是正方形, ∵AD =2,PD =x ﹣2, ∴CP =4﹣x ,y =12(4﹣x )2=12(x ﹣4)2. ∴当2≤x <4时,抛物线开口向上,综上所述:能反映y 与x 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是A .9.(2020·东营)如图1,点P 从△ABC 的顶点A 出发,沿A →B →C 匀速运动到点C ,图2是点P 运动时线段CP 的长度y 随时间x 变化的关系图象,其中点Q 为曲线部分的最低点,则△ABC 的边AB 的长度为( ) A.12 B. 8 C.10 D.13{答案}C{解析}本题是运动型综合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直角三角形、图形面积等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深刻理解动点的函数图象,了解图象中关键点所代表的实际意义,理解动点的完整运动过程. 当P 点分别与A 、B 重合时,PC=13,由此可推出:△ABC 是等腰三角形,AC=BC=13;当CP ⊥AB 时,PC 的值最小,即△ABC 中,AB 上的高为12,此时P 点恰好运动至AB 的中点,ABC∴2213125AP,∴210AB AP .9.(2020·威海)七巧板是大家熟悉的一种益智玩具.用七巧板能拼出许多有趣的图案.小李将一块等腰直角三角形硬纸板(如图①)切割七块,正好制成一副七巧板(如图②).已知AB =40cm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 .25cm 2B .1003cm 2 C .50cm 2 D .75cm 2【分析】如图:设OF =EF =FG =x ,可得EH =2√2x =20,解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解析】:如图:设OF =EF =FG =x ,∴OE =OH =2x ,在Rt △EOH 中,EH =2√2x , 由题意EH =20cm , ∴20=2√2x , ∴x =5√2,∴阴影部分的面积=(5√2)2=50(cm 2) 故选:C .11.(2020·淄博)如图1,点P 从△ABC 的顶点B 出发,沿B →C →A 匀速运动到点A ,图2是点P 运动时,线段BP 的长度y 随时间x 变化的关系图象,其中M 是曲线部分的最低点,则△ABC 的面积是( )A .12B .24C .36D .48【解析】由图2知,AB =BC =10,当BP ⊥AC 时,y 的值最小,即△ABC 中,BC 边上的高为8(即此时BP =8),当y =8时,PC =√BC 2−BP 2=√102−82=6,△ABC 的面积=12×AC ×BP =12×8×12=48,故选:D .二、填空题 15.(2020·鄂州)如图,半径为2cm 的O 与边长为2cm 的正方形ABCD 的边AB 相切于E ,点F 为正方形的中心,直线OE 过F 点.当正方形ABCD 沿直线OF 以每秒(2-的速度向左运动__________秒时,O 与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为22cm 3π⎛- ⎝.{答案}1或1163.{解析}本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扇形面积的计算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分情况讨论是本题的解题关键.将正方形向左平移,使得正方形与圆的重叠部分为弓形,根据题目数据求得此时弓形面积符合题意,由此得到OF 的长度,然后结合运动速度求解即可,特别要注意的是正方形沿直线运动,所以需要分类讨论.解:①当正方形运动到如图1位置,连接OA ,OB ,AB 交OF 于点E 此时正方形与圆的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扇形OAB -S △OAB 由题意可知:OA =OB =AB =2,OF ⊥AB∴△OAB 为等边三角形 ∴∠AOB =60°,OE ⊥AB在Rt △AOE 中,∠AOE =30°,∴AE =112OA =,OE ∴S 扇形OAB -S △OAB 260π212=23π336023∴OF 1∴点F 向左运动3(31)23个单位3=123秒②同理,当正方形运动到如图2位置,连接OC ,OD ,CD 交OF 于点E此时正方形与圆的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扇形OCD -S △OCD 由题意可知:OC =OD =CD =2,OF ⊥CD ∴△OCD 为等边三角形 ∴∠COD =60°,OE ⊥CD在Rt △COE 中,∠COE =30°,∴CE =1OC 12,OE ∴S 扇形OCD -S △OCD 260π212=23π336023∴OF 1∴点F 向左运动3(31)43个单位3=116323秒 综上,当运动时间为1或1163秒时,⊙O 与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为22π3(cm )3故答案为:1或1163.17.(2020•湘西州)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原点,点A (6,0),点B 在y 轴的正半轴上,∠ABO =30°,矩形CODE 的顶点D ,E ,C 分别在OA ,AB ,OB 上,OD =2.将矩形CODE 沿x 轴向右平移,当矩形CODE与△ABO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CODE 向右平移的距离为 .(第17题图){答案}2{解析}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勾股定理、平移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梯形面积公式等知识,熟练掌握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时是解题的关键.∵点A (6,0),∴OA =6,∵OD =2,∴AD =OA ﹣OD =6﹣2=4,∵四边形CODE 是矩形,∴DE ∥OC ,∴∠AED =∠ABO =30°,在Rt △AED 中,AE =2AD=8,ED ===,∵OD =2,∴点E 的坐标为(2,;由平移的性质得:O ′D ′=2,E ′D ′=ME ′=OO ′=t ,D ′E ′∥O ′C ′∥OB ,∴∠E ′FM =∠ABO =30°,∴在Rt △MFE ′中,MF =2ME ′=2t ,FE ′===,∴S △MFE ′12=t M E ′•FE ′12=⨯t22=,∵S 矩形C ′O ′D ′E ′=O ′D ′•E ′D ′=2×=,∴S =S 矩形C ′O ′D ′E ′﹣S △MFE ′=22t 1=2,t 2=-2(舍去),因此本题答案是2.17.(2020·通辽)如图①,在△ABC 中,AB =AC ,∠BAC =120°,点E 是边AB 的中点,点P 是边BC 上一动点,设PC =x ,P A +PE =y .图②是y 关于x 的函数图象,其中H 是图象上的最低点.那么a +b 的值为 .{答案}7{解析}∵点E是边AB的中点,∴AE=BE=12AB.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当x的值最大时,所对应的函数值是此时点P恰与点B重合.此时P A+PE=AB+12AB=32AB=AB=AC,AE=BEE关于BC的对称点F,连结AF交BC于点P,此时P A+PE有最小值,即是AF长,连结BF.∵在△ABC中,AB=AC,∠BAC=120°,∴∠ABC=∠C=30°,由轴对称可得BF=BE,∠ABC=∠FBP=30°,∴∠EBF=60°,∴△EBF是等边三角形,∴EF=BE,∵AE=BE,∴AE=BE= EF,易证△ABF是直角三角形,∴AF=AB·sin∠ABF==,即a=3,在△ABF中,∠AFB=90°,∠ABF=60°,∴∠BAF=30°,∵∠BAC=120°,∴∠P AC=∠BAC -∠BAF=90°,∴cos C=cos30°=ACPCPC2233=4,即b=4,∴a+b=7.三、解答题24.(2020·温州)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90°,DE,BF分别平分∠ADC,∠ABC,并交线段AB,CD于点E,F(点E,B不重合).在线段BF上取点M,N(点M在BN之间),使BM=2FN.当点P从点D匀速运动到点E时,点Q恰好从点M匀速运动到点N.记QN=x,PD=y,已知6125y x=-+,当Q为BF中点时245y=.(1)判断DE与BF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求DE,BF的长.(3)若AD=6.①当DP=DF时,通过计算比较BE与BQ的大小关系.②连结PQ,当PQ所在直线经过四边形ABCD的一个顶点时,求所有满足条件的x的值.{解析}这是一道四边形动点综合题。
安徽省2014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课件 专题5 动态性问题
专题五┃ 动态性问题
图 X5-2
专题五┃ 动态性问题
解
(1) 证明:∵AB∥CB′,∴∠B′CB=∠ABC=30°, ∴∠A′CD=90°-30°=60°. 又∠A′=∠A=60°,∴∠A′DC=60°,∴△A′CD 是等边三角形. (2)证明:∵CA∶CB=CA′∶CB′=1∶ 3,而∠ACA′=∠BCB′=θ, ∴△ACA′∽△BCB′,∴S△ACA′∶S△BCB′=(1∶ 3)2=1∶3. 1 1 (3)连接 CP, 则 CP= A′B′= ×2a=a.∵EC+PC≥EP, ∴EP≤ 2 2 1 3 a+a= a,当点 P 还是 AB 中点时,∠ACP=60°;当∠ACP=180° 2 2 3 时,E、C、P 三点共线,这时 EP= a 为最大,θ=180°-60°= 2 120°.
专题五┃ 动态性问题
【点拨交流】 (1)如何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如何求两个三角形面积的比? (3)如何在图形的运动过程中,确定两个点之间的距离 EP 的最大值? (4)本题体现了什么数学思想?
专题五┃ 动态性问题
解
(1)有三种方法:①可以证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②可以证三 角形有两个角等于 60°;③可以证有一个角等于 60°,且是等腰 三角形. (2)求两个三角形面积的比的问题,一般先证明这两个三角形 相似,再根据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来求解. (3)方法一: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在图形的运动过程中,斜边中点 P 始终保持到点 C 的距离相等, 1 即点 P 在以 C 为圆心, AB 长为半径的圆(静)上运动,这样求 EP 2 的最大值就变成了求圆内一点到圆上一点的距离何时最大的问题. 方法二:也可以连接 CP,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EP≤CE +CP,也能确定 EP 的最大值. (4)转化与化归的思想.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动态型问题PPT课件
(1)当t=1时,S有最大值,最大值为9;
(2)当t= 8 时,S有最大值,最大值为 6 4 ;
7
7
(3)0<S<4
(4)随着P,Q两点的运动,当点M在线段 DC上运动时,设PM的延长线与直线l相交于 点N,试探究:当t为何值时,△QMN为等腰
三角形?请直接写出t的值
如答图4所示,点M在线段 CD上,与Q相遇前时, MQ=CD-DM-CQ=7-(2t4)-(5t-5)=16-7t, MN=DM=2t-4, 由MN=MQ,得16-7t=2t-4, 解得t= 2 0
-4
k
b
0
解得:k=1,b=4,
∴y=x+4.
∴点A坐标为(-4,0),直线l的解析式为:y=x+4.
(2)试求点Q与点M相遇前S与t的函数关系
式,并写出相应的t的取值范围;
(2)解答本问,需要弄清动点的运动过程: 1 ①当0<t≤1时,②当1<t≤2时,③当2<t<
时6 ,
7
(1)S=-5t2+14t;
二、解题方法
(1)动中求静:找出运动过程中导致 图形本质发生变化的分界点,由分界 点确定区域(即分类思想),在界点 间找共性(即为静)。
(2)以静制动,在界点间选取代表, 得出静态图形,从而建立数学模型求 解,达到解决动态问题的目的。
考点一:建立动点问题的函数解析 式(或函数图像 )
函数揭示了运动变化过程中量与量之间的 变化规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动点问题 反映的是一种函数思想,由于某一个点或某 图形的有条件地运动变化,引起未知量与已 知量间的一种变化关系,这种变化关系就是 动点问题中的函数关系
A.
B.
C.
D.
(教师版)青岛中考动点问题
搜集青岛中考模拟题中的数学压轴题——动点问题解题策略近几年来,运动型问题常常被列为中考的压轴问题。
动点问题属于运动型问题,这类问题就是在三角形、矩形、梯形等一些几何图形上,设计一个或几个动点,并对这些点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伴随着等量关系、变量关系、图形的特殊状态、图形间的特殊关系等进行研究考察。
问题常常集几何、代数知识于一体,数形结合,有较强的综合性。
解决这类问题的策略一般有:1.把握点运动的全过程,要注意用运动与变化的眼光去观察和研究图形,抓住其中的等量关系和变量关系。
2.特别关注一些不变的量、不变的关系或特殊关系,化动为静,由特殊情形(特殊点、特殊位置、特殊图形等)过渡到一般情形。
要抓住图形在动态变化中暂时静止的某一瞬间,将这些点锁定在某一位置上,问题的实质就容易显现出来,从而得到解题的方法。
3.画出图形,这一步很重要。
因为随着点的移动,与之相关的一些图形肯定随着改变,而且点移动到不同的位置,我们要研究的图形可能会改变。
所以,一定要画图,不能凭空想象。
4.当一个问题是有关确定图形的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建立函数模型求解;当确定图形之间的特殊位置关系或者一些特殊值时,通常建立方程模型求解。
一般会涉及到全等和相似。
总之,动点问题的解题思路是动中取定(或说动中取静都可以),多画几个图形,通常一种情况画出一个图形,就可以把动点转化成一般的几何证明了。
如果设时间为t,一般情况将从以下12个问题中选出(1)求某条线段的长度(2)求某个三角形的面积s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3)求两个图形重叠部分或动点所带的射线扫某个图形部分的面积s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并求面积的最大值(4)t取何值时两直线平行(5)t取何值时两直线垂直?(6)t取何值时某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三角形?(7)t取何值时某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8)t取何值时某四边形为特殊四边形?(9)t取何值时两个三角形全等或相似(10)当动点所带的射线把某个中心对称图形的面积二等分时求t.(11)点在运动的过程中,某个图形的面积或角度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出这个面积或角的度数,若变化,说明怎样变?(12)当抛物线等分某些特殊点的数量时求t的取值范围2、练习:(2006浙江台州)如图(1),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1,0),以线段OA为边在第四象限内作等边△AOB ,点C 为x 正半轴上一动点(OC >1),连结BC ,以线段BC 为边在第四象限内作等边△CBD ,直线DA 交y 轴于点E. (1)△OBC 与△ABD全等吗?判断并证明你的结论; (2)随着点C 位置的变化,点E 的位置是否 会发生变化? 若没有变化,求出点E 的坐标; 若有变化,请说明理由.二、与四边形有关的动点问题 1. 例题:(2006晋江)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D =4 cm ,∠A =60°,BD ⊥AD . 一动点P 从A 出发,以每秒1 cm 的速度沿A →B →C 的路线匀速运动,过点P 作直线PM ,使PM ⊥AD .(1) 当点P 运动2秒时,设直线PM 与AD 相交于点E ,求△APE 的面积;(2) 当点P 运动2秒时,另一动点Q 也从A 出发沿A →B →C 的路线运动,且在AB 上以每秒1 cm 的速度匀速运动,在BC 上以每秒2 cm 的速度匀速运动. 过Q 作直线QN ,使QN ∥PM . 设点Q 运动的时间为t 秒(0≤t ≤10),直线PM 与QN 截平行四边形ABCD 所得图形的面积为S cm 2.① 求S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② (附加题) 求S 的最大值。
中考专项复习第50课时:图形动态问题(一)
3、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ax2+2x+c的图象经过点C(0,3),与 x轴分别交于点A,点B(3,0).点=ax2+2x+c的表达式; (2)连接PO,PC,并把△POC沿y轴翻折,得到四边形POP′C. 若四边形POP′C为菱形,请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 (3)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ACPB的面积最大?求出此 时P点的坐标和四边形ACPB的最大面积;
4、已知Rt△OAB,∠OAB=90°,∠ABO=30°,
斜边OB=4,将Rt△OAB绕点O顺时针旋转60°,如
图1,连接BC.
(1)填空:∠OBC=
°;
(2)如图1,连接AC,作OP⊥AC,垂足为P,求OP
的长度;
4、已知Rt△OAB,∠OAB=90°,∠ABO=30°, 斜边OB=4,将Rt△OAB绕点O顺时针旋转60°,如 图1,连接BC. (3)如图2,点M,N同时从点O出发,在△OCB边上 运动,M沿O→C→B路径匀速运动,N沿O→B→C路 径匀速运动,当两点相遇时运动停止,已知点M的运 动速度为1.5单位/秒,点N的运动速度为1单位/秒,设 运动时间为x秒,△OMN的面积为y,求当x为何值时y 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多少?
图形动态问题(一)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M、N、C三点的坐 标分别为(0.5,1),(3,1),(3,0),点A为线 段MN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C,过点A作AB⊥AC交y 轴于点B,当点A从M运动到N时,点B随之运动,设 点B的坐标为(0,b),则b的取值范围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9.(2020·湖北孝感)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D=90°,AB=4,BC=6,∠BAD=30°,(第9题)动点P沿路径A →B→C→D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D运动,过点P作PH⊥AD,垂足为H,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x(单位:s),△APH的面积为y,则y关于x的函数图像大致是( ){答案}D{解析}当点P在AB上移动时,AP=x,∵∠A=30°,则AH=√32x,PH=12x,∴y=√32x×12x÷2=√38x2,y是x的二次函数,当x=4时,y=2√3;当点P在BC上移动时,即4<x≤10时,y=x-4+2√3,y是x的一次函数,当x=10时,y=6+2√3;当点P在CD上移动时,当10<x≤12时,y=(6+2√3)(12-x)=-( 6+2√3)x+12×(6+2√3),y是x的一次函数,y随x的增大而减小.故选D.9.(2020·南通)矩形ABCD中,E为AD边上的一点,动点P沿着B-E-D运动,到D停止,动点Q沿着B-C运动到C停止,它们的速度都是1cm/s,设它们的运动时间为x s,△BPQ的面积记为y cm2,y与x的关系如图所示,则矩形ABCD的面积为A.96 B.84 C.72 D.56{答案}C{解析}由已知可得当点P运动到与E点重合时,x=10,过点E作EH⊥BC于H,ABE DCPQ30y/cm211103022y BQ EH EH =⨯=⨯⨯=,得EH =AB =6,在Rt △ABE 中,由勾股定理求得AB =6,由右图可知当x =14时,点Q 与点C 重合,所以BC =14,所以矩形ABCD 的面积=12×6=72,故选C .(2020·本溪)10.(3分)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AC =BC =2√2,CD ⊥AB 于点D .点P 从点A 出发,沿A →D →C 的路径运动,运动到点C 停止,过点P 作PE ⊥AC 于点E ,作PF ⊥BC 于点F .设点P 运动的路程为x ,四边形CEPF 的面积为y ,则能反映y 与x 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A .B .C .D .{答案}{解析}根据Rt △ABC 中,∠ACB =90°,AC =BC =2√2,可得AB =4,根据CD ⊥AB 于点D .可得AD =BD =2,CD 平分角ACB ,点P 从点A 出发,沿A →D →C 的路径运动,运动到点C 停止,分两种情况讨论:根据PE ⊥AC ,PF ⊥BC ,可得四边形CEPF 是矩形和正方形,设点P 运动的路程为x ,四边形CEPF 的面积为y ,进而可得能反映y 与x 之间函数关系式,从而可以得函数的图象. ∵在Rt △ABC 中,∠ACB =90°,AC =BC =2√2, ∴AB =4,∠A =45°, ∵CD ⊥AB 于点D , ∴AD =BD =2,B CH Q∵PE⊥AC,PF⊥BC,∴四边形CEPF是矩形,∴CE=PF,PE=CF,∵点P运动的路程为x,∴AP=x,则AE=PE=x•sin45°=√22x,∴CE=AC﹣AE=2√2−√22x,∵四边形CEPF的面积为y,∴当点P从点A出发,沿A→D路径运动时,即0<x<2时,y=PE•CE=√22x(2√2−√22x)=−12x2+2x=−12(x﹣2)2+2,∴当0<x<2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当点P沿D→C路径运动时,即2≤x<4时,∵CD是∠ACB的平分线,∴PE=PF,∴四边形CEPF是正方形,∵AD=2,PD=x﹣2,∴CP=4﹣x,y=12(4﹣x)2=12(x﹣4)2.∴当2≤x<4时,抛物线开口向上,综上所述:能反映y与x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是A.9.(2020·东营)如图1,点P从△ABC的顶点A出发,沿A→B→C匀速运动到点C,图2是点P运动时线段CP 的长度y随时间x变化的关系图象,其中点Q为曲线部分的最低点,则△ABC的边AB的长度为()A.12B. 8C.10D.13{答案}C{解析}本题是运动型综合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直角三角形、图形面积等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深刻理解动点的函数图象,了解图象中关键点所代表的实际意义,理解动点的完整运动过程. 当P 点分别与A 、B 重合时,PC=13,由此可推出:△ABC 是等腰三角形,AC=BC=13;当CP ⊥AB 时,PC 的值最小,即△ABC 中,AB 上的高为12,此时P 点恰好运动至AB 的中点, ∴2213125AP,∴210AB AP .9.(2020·威海)七巧板是大家熟悉的一种益智玩具.用七巧板能拼出许多有趣的图案.小李将一块等腰直角三角形硬纸板(如图①)切割七块,正好制成一副七巧板(如图②).已知AB =40cm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 .25cm 2B .1003cm 2 C .50cm 2 D .75cm 2【分析】如图:设OF =EF =FG =x ,可得EH =2√2x =20,解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解析】:如图:设OF =EF =FG =x ,∴OE =OH =2x ,ABC在Rt △EOH 中,EH =2√2x , 由题意EH =20cm , ∴20=2√2x , ∴x =5√2,∴阴影部分的面积=(5√2)2=50(cm 2) 故选:C .11.(2020·淄博)如图1,点P 从△ABC 的顶点B 出发,沿B →C →A 匀速运动到点A ,图2是点P 运动时,线段BP 的长度y 随时间x 变化的关系图象,其中M 是曲线部分的最低点,则△ABC 的面积是( )A .12B .24C .36D .48【解析】由图2知,AB =BC =10,当BP ⊥AC 时,y 的值最小,即△ABC 中,BC 边上的高为8(即此时BP =8),当y =8时,PC =√BC 2−BP 2=√102−82=6,△ABC 的面积=12×AC ×BP =12×8×12=48,故选:D .二、填空题15.(2020·鄂州)如图,半径为2cm 的O 与边长为2cm 的正方形ABCD 的边AB 相切于E ,点F 为正方形的中心,直线OE 过F 点.当正方形ABCD 沿直线OF 以每秒(2-的速度向左运动__________秒时,O 与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为22cm 3π⎛- ⎝.{答案}1或1163.{解析}本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扇形面积的计算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分情况讨论是本题的解题关键.将正方形向左平移,使得正方形与圆的重叠部分为弓形,根据题目数据求得此时弓形面积符合题意,由此得到OF 的长度,然后结合运动速度求解即可,特别要注意的是正方形沿直线运动,所以需要分类讨论.解:①当正方形运动到如图1位置,连接OA ,OB ,AB 交OF 于点E 此时正方形与圆的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扇形OAB -S △OAB 由题意可知:OA =OB =AB =2,OF ⊥AB ∴△OAB 为等边三角形 ∴∠AOB =60°,OE ⊥AB在Rt △AOE 中,∠AOE =30°,∴AE =112OA =,OE ∴S 扇形OAB -S △OAB 260π212=23π336023∴OF 1∴点F 向左运动3(31)23个单位3=123秒②同理,当正方形运动到如图2位置,连接OC ,OD ,CD 交OF 于点E此时正方形与圆的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扇形OCD -S △OCD 由题意可知:OC =OD =CD =2,OF ⊥CD ∴△OCD 为等边三角形 ∴∠COD =60°,OE ⊥CD在Rt △COE 中,∠COE =30°,∴CE =1OC 12,OE ∴S 扇形OCD -S △OCD 260π212=23π336023∴OF 1∴点F 向左运动3(31)43个单位43=116323秒 综上,当运动时间为1或1163秒时,⊙O 与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为22π3(cm )3故答案为:1或1163.17.(2020•湘西州)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原点,点A (6,0),点B 在y 轴的正半轴上,∠ABO =30°,矩形CODE 的顶点D ,E ,C 分别在OA ,AB ,OB 上,OD =2.将矩形CODE 沿x 轴向右平移,当矩形CODE与△ABO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CODE 向右平移的距离为 .(第17题图){答案}2{解析}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勾股定理、平移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梯形面积公式等知识,熟练掌握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时是解题的关键.∵点A (6,0),∴OA =6,∵OD =2,∴AD =OA ﹣OD =6﹣2=4,∵四边形CODE 是矩形,∴DE ∥OC ,∴∠AED =∠ABO =30°,在Rt △AED 中,AE =2AD=8,ED ==4OD =2,∴点E 的坐标为(2,;由平移的性质得:O ′D ′=2,E ′D ′=,ME ′=OO ′=t ,D ′E ′∥O ′C ′∥OB ,∴∠E ′FM =∠ABO =30°,∴在Rt △MFE ′中,MF =2ME ′=2t ,FE ′===,∴S △MFE ′12=ME ′•FE ′12=⨯tt 22=,∵S 矩形C ′O ′D ′E ′=O ′D ′•E ′D ′=2×=,∴S =S 矩形C ′O ′D ′E ′﹣S △MFE ′=22t 1=2,t 2=-2(舍去),因此本题答案是2.17.(2020·通辽)如图①,在△ABC 中,AB =AC ,∠BAC =120°,点E 是边AB 的中点,点P 是边BC 上一动点,设PC =x ,P A +PE =y .图②是y 关于x 的函数图象,其中H 是图象上的最低点.那么a +b 的值为 .{答案}7{解析}∵点E 是边AB 的中点,∴AE =BE =12AB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当x 的值最大时,所对应的函数值是此时点P 恰与点B 重合.此时P A +PE =AB +12AB =32AB =AB =AC ,AE =BE E 关于BC 的对称点F ,连结AF 交BC 于点P ,此时P A +PE 有最小值,即是AF 长,连结BF .∵在△ABC 中,AB =AC,∠BAC=120°,∴∠ABC=∠C=30°,由轴对称可得BF=BE,∠ABC=∠FBP=30°,∴∠EBF=60°,∴△EBF是等边三角形,∴EF=BE,∵AE=BE,∴AE=BE= EF,易证△ABF是直角三角形,∴AF=AB·sin∠ABF==,即a=3,在△ABF中,∠AFB=90°,∠ABF=60°,∴∠BAF=30°,∵∠BAC=120°,∴∠P AC=∠BAC-∠BAF=90°,∴cos C=cos30°=ACPCPC2233=4,即b=4,∴a+b=7.三、解答题24.(2020·温州)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90°,DE,BF分别平分∠ADC,∠ABC,并交线段AB,CD于点E,F(点E,B不重合).在线段BF上取点M,N(点M在BN之间),使BM=2FN.当点P从点D匀速运动到点E时,点Q恰好从点M匀速运动到点N.记QN=x,PD=y,已知6125y x=-+,当Q为BF中点时245y=.(1)判断DE与BF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求DE,BF的长.(3)若AD=6.①当DP=DF时,通过计算比较BE与BQ的大小关系.②连结PQ,当PQ所在直线经过四边形ABCD的一个顶点时,求所有满足条件的x的值.{解析}这是一道四边形动点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