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理论的评价标准
第6章 科学理论评价
第六章科学理论的评价与发展在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当一个新的科学理论提出后,它要经过科学共同体的评价和选择,才能被科学界接受;而科学理论一旦被接受,它又会按照一定的逻辑向前发展。
科学共同体依据什么样的标准评价和选择理论,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又会呈现出什么样的规律性?本章将对这些问题给予回答。
第一节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与经验检验科学理论的评价包括:逻辑评价和经验检验两个环节,科学理论的形成和确立必须通过评价和检验。
科学家在经验检验之前,首先要对理论进行逻辑评价,以选择出一个优先进行检验的理论来,然后,再通过经验来验证理论的可靠性。
逻辑评价:优劣,经验检验:真假一、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主要是科学共同体的成员对科学理论的逻辑结构做出评价,即它是否合乎逻辑,它属于理性的考察,有时候也被人们称为理性检验。
”新理论首先应经得起理性检验。
发现理论的逻辑结构的欠合理和完备,为科学理论的发展指出方向。
经不起理性检验的理论则没有必要经受进一步的经验检验。
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主要包括相容性评价、自洽性评价和简单性评价三个方面。
1、相容性评价1)含义“指通过与公认的相关科学理论的比较,评价新理论是否与公认的相关理论相违背。
”公认的相关理论:一般是科学上已确立的理论。
通过相容性评价,可以确认新理论在逻辑上是否合理。
2)评价规则相容与不相容,两种理论间的逻辑关系。
A, 相容如果:从新理论T2 —→公认理论T1,或者:从新理论T2—/→∪公认理论T1那么:两者相容。
可以断定:新理论得到了公认观点的支持。
B, 不相容如果:从新理论T2—→∪公认理论T1,或者:—→与公认理论T1相悖的推论,两者不相容。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断定:新理论没有得到公认理论的支持。
举例:相对论、量子力学与牛顿力学“能量亏损”与“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3)不相容的解决当发现新的科学理论与公认的传统理论不相容时,必须区分两种情况:不相容是由于新理论自身的表述方式与通用的表述方式不协调造成的,还是由于新理论从本质上就和公认的传统理论中的基本原理根本抵触造成的前一种情况:考虑修改或完善新理论的表述方式,以避免新理论刚一问世就面临暴风雨般的敌视,在新理论的初始创作过程中,更应如此。
第七章科学理论的评价和检验
不相容的两个原因
其一:新理论包含有错误。 其一:新理论包含有错误。 新理论本身有问题,导致新理论与公认的理 论有矛盾。
其二:旧理论包含有错误 其二 旧理论包含有错误 旧理论有错误。它和新理论之间肯定会有 矛盾,结果导致新旧理论的不相容性
原子结构的“太阳系”模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自洽性评价
逻辑的自洽性 科学理论是具有一定逻辑结构的理 论体系,因此必然要求理论内部在逻辑上自洽。一 个理论T,如果不能从它逻辑地推出命题A和非A, 那么T就没有逻辑矛盾;反之就是不自洽的 自洽性要求科学理论内部的各个命题之间有逻辑联 系,它不仅应该保持内部逻辑的一致性,而且应与 公认的、有关的科学理论具有一致性
一、相容性评价
理论的相容性:如果从新理论B可以推出公认的理 理论的相容性 论A,或者从B 推不出与A相矛盾的推论,那么B与 A 就是相容的。 相容性评价就是将新科学理论与公认的科学理论进 行比较,以确定新理论与公认的理论是否相容。 新理论和公认理论如果是相容的,那么新理论就会 得到科学共同体的认可,但是还需要进一步接受实 践的检验。
四、科学理论的预见性
第二节 科学理论的实践检验
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是实验检验的前提和基 础,但是科学理论最终必须接受实验的检验。 能经受住实践检验的,就具有真理性;反之 就不具有真理性。
一、实践检验
科学理论的实践检验,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对 假说的推论进行检验和验证,以确定该理论 的真与伪。
直接检验假说是困难的,通常的作法是:从假说中 推导出一些预期的可观察的事实陈述,然后设计实 验、检查假说推出的事实陈述是否与实验相符,最 后进行检验论证
其一: 其一: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越少,所 包含的公式的参数或变量越少,则整个理论 体系在逻辑上的完备性也就越容易判定; 其二:理论对自然界本质的规律表述得越简 单明了,就越具有普遍性,越容易通过观察 实验进行检验;
科学理论的评价、检验与发展模式
(一)科学理论的评价科学理论创立之后,必须经过同行的评价和检验,才能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一个新的科学理论提出后首先要接受同行的评价。
科学理论的评价主要是科学共同体对科学理论的逻辑结构进行评价,检查其是否有欠合理、欠完备之处,有时称为理性检验。
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主要包括:相容性评价、自洽性评价和简单性评价。
1.相容性评价(1)理论的相容性:如果从新理论T2可以推出公认的理论T1,或者从T2推不出与T1相矛盾的推论,那么T2与T1就是相容的。
(2)相容性评价就是将新科学理论T2与公认的科学理论T1进行比较,以确定T2是否与T1相容。
如果新的科学理论与公认的科学理论不相容,且该新理论得到确认,就将引起科学共同体抛弃相应的公认的理论或其中的一部分,从而引起科学革命或对公认理论的修改或补充。
2.自洽性评价(1)自洽性评价:分析理论内部是否自相矛盾,即分析理论内在逻辑的完备性。
(2)一个理论T,如果不能从它逻辑地推出命题A和非A,就是自洽的,反之就不是自洽的。
自洽性要求科学理论内部的各个命题之间有逻辑联系,不能相互矛盾。
3.简单性评价(1)科学理论的简单性:理论体系所包含的彼此独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尽可能少(逻辑基础简单,不是内容简单。
)(2)简单性评价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考察理论的普遍性。
第二、考察理论的前提或基本假定是否足够少。
第三、考察理论所包含的公式的参数或变量是否较少,这些参量的次数和方程的级是否较低。
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是实验检验的前提和基础,但科学理论最终必须接受实验的检验。
科学理论的实验检验,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对假说的推论进行经验的验证,以确定该理论的真伪。
1.实验检验科学理论的实验检验是指通过观察和实验对假说的推论进行实验的验证。
科学理论的推论与观察事实的对照有三种可能情况:第一,推论和已知经验事实相符,这其实是理论对该事实的解释,不能确证该理论是真是假。
第二,推论与未知的现象符合。
有关科学理论检验与评价的标准初探
有关科学理论检验与评价的标准初探科学理论的检验与评价一直以来存在很多争议与分歧,许多学者给出了不同的检验或评价标准,但都不可能存在统一的标准,因为检验与评价任何科学理论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
理解理论检验与评价有助于明确科学理论及其意义,指导科学实践,促进科学知识的成长和科学进步。
科学理论的检验是一个具体的操作概念,是一个验证的过程,即通过用各种方法对那些描述事实或概括事实的理论进行验证,使得我们确信其理论的正确与否,科学与非科学的过程,它的主体是客观的体系。
理论的评价是通过一系列的标准检验后判断科学理论的优劣,好坏的过程,它的主体是人,属于价值的范畴。
一个理论被选择之前要先接受检验与评价,如果仅有评价没有检验,就是不确定这个所谓的理论是否是正确的,是否是科学的,尽管这个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某些现象——例如创世说,也不会促进科学进步;如果只有检验没有评价,那么在众多的竞争理论中该如何选择最优的理论来解释和指导实践?尽管理论的检验不能等同于理论的评价,但学者们普遍认为理论的检验过程同时也是对理论进行评价的过程。
那么,科学理论的检验与评价有怎样的标准,是否存在有统一标准?夏佩尔坚持历史主义和科学实在论的立场,认为指导科学进步和解决科学推理所用的标准会随着科学知识进步而进步,随着历史时期变化而变化。
他指出,评价科学理论的标准就是看其所在信息域的质和量,以及科学家在评价和选择科学理论过程中确认的“可信度”。
“可信度”就是人类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对各种科学理论的有效性或其社会价值形成的信念度。
他认为,在综合检验和评价一个理论的标准应该是三个方面:成功性、无怀疑性和相关性。
凡是符合这三个标准的理论就是真的和好的。
反之,就可能是假的,伪科学的,必须被修改或抛弃。
夏佩尔认为评价科学理论,除了由成功性确定的“信念”外,没有更好的依据和标准了。
显然,夏佩尔给出理论的检验和评价的标准更多的是与使用理论者的心理因素有关。
例如达尔文在检验自然选择中物种是渐进进化的理论时,用实验或搜集到更多事实来检验,每得到的实验结果或观察到的事实与理论相一致时,更多的是出于对自己的学说增加的一份信心。
如何评价一个科学理论
如何评价一个科学理论理论这个词来自希腊文,意思是明白。
科学理论是一个得到充分证实的思想框架,对我们观察到的东西进行解释的,是了解、明白观察结果的一种方式。
科学理论只是一种猜测,像非科学家有时把某个科学想法说成是“不过是个理论”那样,这是错误观念。
观察与理论之间动态的相互作用是科学的本质。
观察是科学进程的开端。
科学以直接经验(观察和实验)和对这种经验进行组织与理解的理性思维为基础。
科学的这种经验与理性的基础将它与基于信仰、直觉、个人权威或权威性书籍的其他形式的知识区分开来。
如果一个理论不能接受观察的检验,它就不能告诉我们有关这个可观察的宇宙的任何东西,那么他就根本不是一个科学理论。
科学理论必须有观察结果检验,而观察结果可以想象是可能和理论抵触的。
例如,“一个探测不出的外星生物正生活在我们中间”就不是一种科学论断,这不是因为这种想法似乎很古怪(大多数科学理论都是古怪的),而是因为说这种生物是探测不出来的。
从科学上讲,这个想法是不对的,可也不是错的。
由于是不能检测,它就不属于科学范畴。
不属于科学的概念自然也可以成立。
“贝多芬的音乐是崇高的”,或者“我爱你”,或者“愿上帝保佑这个家”,都可以是有意义的表达,但它们都不属于科学。
作为现代人,如何评价一个科学理论?在科学理论评价上,当代科学哲学各个学派都是以科学理论的认识价值问题为中心而展开讨论的。
哲学和科学史的研究表明,科学理论本身是认识和逻辑、真理和效用、理性因索和非理性因素的统一。
根据科学理论的不同方面的特性,人们可以规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从而使作为价值客体的理论具有不同的价值。
与确定的标准相符合的理论获得正价值,与确定的标准不符合的理论获得负价值,不能决定与确定的标准是否符合的理论获得零价值。
具有零价值的理论,相对于该标准而言,就是中立性的。
只有选取同一价值标准,我们才能谈甲理论比乙理论更好。
综观科学理论诸方面的特性,我们认为可以从认识价值、审美价值、逻辑价值和功利价值四个方面来确定科学理论的价值标准。
如何评价一个科学理论-精
如何评价一个科学理论-精2020-12-12【关键字】方法、环节、条件、动力、前提、成就、文件、效益、增长、传统、认识、问题、难点、系统、深入、充分、整体、现代、合理、和谐、持续、保持、统一、发展、建立、提出、研究、规律、关键、理想、成果、地位、根本、基础、需要、利益、环境、工程、途径、倾向、体系、能力、需求、作用、标准、结构、主体、最大限度、反映、关系、检验、主张、推广、满足、坚持、保证、指导、帮助、解决、改善、方向、实现、健全、推动、推进、规范、中心、核心摘要:科学理论的评价问题,是当代科学哲学的一个中心问题。
本文探讨了对一个科学理论从真理评价、价值评价和美学评价三个层次的评价。
论证了只有保持科学理论评价体系的内在统一,才能体现出作为人性证明的科学认识活动的内在本质。
我们只有对科学理论依次进行三个层次的评价,才能保证其发展和利用的正确方向,保证科学始终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直接动力。
关键词:科学理论,真理评价,价值评价,美学评价。
引言科学理论的评价问题,是当代科学哲学的一个中心问题.不仅是哲学价值论的难点,也是科学哲学的关键。
国外的科学哲学界,对科学理论的评价间题,见解是很不相同的。
但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派。
一派主张用理性和逻辑的方法来判定理论的真假;一派则强调理论的社会功能,即解决间题的能力。
所谓评价,就是对功能、对价值的评价,它虽说以科学理论的真假为前提,但决不应局限于此。
科学理论的评价的实质是:在相互竞争的多种理论中,如何合理地选择理论。
问题的核心是要提出一种评价或选择科学理论的合适标准。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任何科学理论都有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
从结构上看,是由基本概念和公理、定理等部分组成。
显然,在理性和逻辑方面,对其概念和定理系统进行初步的逻辑检验是必要的。
此外,还要看它解决间题的能力是否强,其社会功能或效益如何等等。
科学理论的评价,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如何使科学理论评价的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呢?科学理论的评价方法以往人们只是从真理角度对科学理论进行评价。
第七章 科学理论的评价和检验
一、相容性评价
1、定义 相容性是指新的科学理论同公认的科 学理论在逻辑上是相容的。这就是说,如果从 新理论T2可以推出公认的理论T1,或者从T2 新理论T2可以推出公认的理论T1,或者从T2 推不出与Tl相矛盾的推论,那么,T2与T1,就 推不出与Tl相矛盾的推论,那么,T2与T1,就 是相容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对新理论作出 评定:它得到了公认理论的支持。反之,不相 容性是指:如果从新理论T2推出了对公认理论 容性是指:如果从新理论T2推出了对公认理论 T1的否定,或者从T2推出了与T1相矛盾的推 T1的否定,或者从T2推出了与T1相矛盾的推 论,那么,T2与T1,就是不相容的。所以, 论,那么,T2与T1,就是不相容的。所以, 相容性评价是通过一个理论与相关理论的比较 进行的。
3、 处于退化阶段的科学理论,在新的关键性的 反例越来越多的时候,总是力图对理论的非自治 性进行修改,但这种修改只能使该理论进一步暴 露出其内在的矛盾,加快其被新理论所取代的速 度。如化学发展史上的“燃素说” 4、 处于进化阶段的科学理论,会在理论发展的 过程中消解自身的不自洽之处。如门捷列夫提出 的“化学元素周期理论”。当一个成功的理论在 更深的原因还没有弄清楚之前,它以明确的例外 所表现出来的不自治,需要我们对之进行更深入 的研究,随着科学认识的发展,有可能存在消解 这种不自洽的机会。在科学史上往往是在消解不 自洽性的过程中,深化和发展出新的理论,加深 对自然界的认识。
其次是看理论的前提或者基本假定是否足 够的少。前提或者基本假定少的理论是简 单的理论,反之则是复杂的理论。科学理 论体系中,形式最完美的是公理化体系。 最后,还可以通过考察一个理论所包含的 公式的参数或者变量是否较少,这些变量 的次数和方程的级是否较低,来进行科学 理论的简单性评价。
科学理论的评价和检验
准确性
理论是否能准确预 测和解释实验结果。
广泛性
理论是否能适用于 多种情况和领域。
解释力
理论是否提供了深 入、全面的解释。
理论评价的方法
01
逻辑分析
通过逻辑推理分析理论的内在一致 性和自洽性。
比较评价
将理论与其他竞争理论进行比较, 评估其优劣。
03
02
实证检验
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检验理论的预测 和假设。
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理论评价通常涉及文献综述、实验验证和逻辑推理等 方法,以评估理论的内在一致性和外部适用性。
理论评价有助于揭示理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促进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推 动科学研究的进步。
理论检验在实践中的应用
01
理论检验是科学理论应用于实 践的重要环节,它有助于将理 论转化为实际应用,解决实际 问题。
竞争与选择
多个理论可能同时解释同一现象, 经过实践检验和比较,只有最符 合事实的理论会被接受和流传。
修正与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证据的 出现,科学理论需要不断修正和 发展,以适应新的认识和理解。
02
科学理论的评价
理论评价的标准
简洁性
理论是否以最简单 的方式解释了数据 和现象。
预测性
理论是否能做出新 的、可验证的预测。
未来研究需要加强跨学科的研究,促进不 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拓展科学理论 的应用领域和范围。
提高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注重实践应用
未来研究需要提高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严 谨性,加强研究过程的管理和监督,保证 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未来研究需要更加注重实践应用,加强理 论与实践的结合,推动科学技术在经济社 会发展和人类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第6章科学理论评价
第六章科学理论的评价与发展在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当一个新的科学理论提出后,它要经过科学共同体的评价和选择,才能被科学界接受;而科学理论一旦被接受,它又会按照一定的逻辑向前发展。
科学共同体依据什么样的标准评价和选择理论,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又会呈现出什么样的规律性本章将对这些问题给予回答。
第一节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与经验检验科学理论的评价包括:逻辑评价和经验检验两个环节,科学理论的形成和确立必须通过评价和检验。
科学家在经验检验之前,首先要对理论进行逻辑评价,以选择出一个优先进行检验的理论来,然后,再通过经验来验证理论的可靠性。
逻辑评价:优劣,经验检验:真假一、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主要是科学共同体的成员对科学理论的逻辑结构做出评价,即它是否合乎逻辑,它属于理性的考察,有时候也被人们称为理性检验。
”新理论首先应经得起理性检验。
发现理论的逻辑结构的欠合理和完备,为科学理论的发展指出方向。
经不起理性检验的理论则没有必要经受进一步的经验检验。
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主要包括相容性评价、自洽性评价和简单性评价三个方面。
1、相容性评价1)含义“指通过与公认的相关科学理论的比较,评价新理论是否与公认的相关理论相违背。
”公认的相关理论:一般是科学上已确立的理论。
通过相容性评价,可以确认新理论在逻辑上是否合理。
2)评价规则相容与不相容,两种理论间的逻辑关系。
A, 相容如果:从新理论T2 —→公认理论T1,或者:从新理论T2—/→∪公认理论T1那么:两者相容。
可以断定:新理论得到了公认观点的支持。
B, 不相容如果:从新理论T2—→∪公认理论T1,或者:—→与公认理论T1相悖的推论,两者不相容。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断定:新理论没有得到公认理论的支持。
举例:相对论、量子力学与牛顿力学“能量亏损”与“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3)不相容的解决当发现新的科学理论与公认的传统理论不相容时,必须区分两种情况:不相容是由于新理论自身的表述方式与通用的表述方式不协调造成的,还是由于新理论从本质上就和公认的传统理论中的基本原理根本抵触造成的前一种情况:考虑修改或完善新理论的表述方式,以避免新理论刚一问世就面临暴风雨般的敌视,在新理论的初始创作过程中,更应如此。
科学说理的评价
科学说理的评价
科学说理的评价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包括科学方法、逻辑推理、证据支持、结论可靠性和表述清晰度等。
首先,科学方法是指研究过程中使用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
好的科学方法应该是基于可靠的理论基础,能够准确、重复和可靠地产生数据。
其次,逻辑推理是研究中的关键要素。
研究人员应该根据证据和数据合理地得出结论,并且结论应该是基于所提供的数据和证据。
此外,证据支持也是评价科学说理的重要因素。
好的科学研究应该提供足够的证据来支持其结论,并且这些证据应该具有可信性和说服力。
可靠性是指研究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好的科学研究应该能够重复实验并获得相同的结果,这表明结果的可靠性较高。
最后,表述清晰度也是评价科学说理的重要标准。
研究人员应该清晰地呈现研究结果,并使用易于理解的语言和图表来解释数据和结论。
综上所述,科学说理的评价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包括科学方法、逻辑推理、证据支持、结论可靠性和表述清晰度等。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对科学说理进行评价并得出可靠的结论。
科学理论的评价和检验
2.自洽性评价
自洽性评价:分析理论内部是否自相矛盾,即 分析理论内在逻辑的完备性.
自洽性要求科学理论内部的各个命题之间有 逻辑联系,不能相互矛盾.〔伽利略否定亚里士 多德的运动理论.
3.简单性评价
科学理论的简单性:理论体系所包含的彼此 独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尽可能少.
〔逻辑基础简单,不是内容简单.
⑵推论与未知的现象符合.这是对未知现象的 理论预见.这未知现象被确证,是对该理论为真 的一种确证.
⑶推论与未知现象不符,该理论被否证.
2.实验检验的复杂性
①一个全称命题所演绎出的接受检验的结论 是无限多的,其中部分结论与观察事实的相符, 并不足以完全证实该假说,只是为该假说提供了 辩护和支持.
②以全称判断形式出现的科学假说是通过检 验蕴含的方法接受验证的.这是通过证实后件 〔即推论为真从而证实前件〔假说为真的方法, 但在逻辑上,这种方法的保真性是没有保证的— —后件真,前件不一定真.
〔三科学理论的评价与检验的复杂性
观察的易谬性 科学理论的复杂结构 评价主体的选择问题 1,主体选择的作用:保证评价的公正性 2,主体选择的基本原则 A> 结构合理、智能互补的专家集体; B> 评价主体在科学素养和知识结构方面要高于
创造主体; C> 心理品质和道德水准.
1.科学理论的实验检验
③证伪假说在逻辑上是简单的〔后件假验与检验
能对两种对立的理论起到"肯定"一个和"否定" 一个的裁决作用的实验. 如果对同一研究对象,存在两个对立的理论L1 和L2,并分别推断出互不相容的结论C1和C2,而 且可以通过一个实验进行检验,其检验结果符合 C1〔或C2,不符合C2〔或C1,那就可以认为这 个实验肯定了L1〔或L2,否定了L2〔或L1,该实 验就是关于理论L1和L2之间的判决性实验.
第六讲 科学理论的评价与发展
实验结果:蝙蝠不断与障碍物相撞
社会历史观
• 库恩提出的科学发展模式: • 前科学-常规科学-反常-危机-科学革命-心的常规 科学
科学理论的社会确认
• 科学理论的社会确认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历史过程 • 同行评议:是一种由科学共同体成员作出的有关科 学理论或实验成果评价的制度,它是科学理论获得 社会确认的必要依据和前提。
内容提要
一、科学理论的评价依据和社会确认 二、科学理论的发展: • 累积式发展观 • 否证式发展观 • 社会历史观
爱因斯坦相对论,建立了关于引力场的理论,揭示了空间、 爱因斯坦相对论,建立了关于引力场的理论,揭示了空间、时间与物 质及其运动之间深刻的关系,对牛顿力学作了必要的修正。 质及其运动之间深刻的关系,对牛顿力学作了必要的修正。爱因斯坦认为 他的相对论最值得欣赏的美在于“逻辑上的完整性。 他的相对论最值得欣赏的美在于“逻辑上的完整性。” 美国物理学家英 弗尔德在评价相对论时认为“它在优美、深邃和逻辑合理性方面, 弗尔德在评价相对论时认为“它在优美、深邃和逻辑合理性方面,远远超 过了另外一些引力理论” 因而是“引力理论中唯一的合理的优美理论” 过了另外一些引力理论”,因而是“引力理论中唯一的合理的优美理论”; 德国化学家霍夫曼认为“美是这一理论的最突出的特点” 德国化学家霍夫曼认为“美是这一理论的最突出的特点”;德国物理学家 玻恩更是将相对论看作是一件“伟大的艺术品”。 玻恩更是将相对论看作是一件“伟大的艺术品”
自然科学的发展越来 越证实自然界存在着普遍性 和统一性。 和统一性。牛顿力学统一了 宏观物体运动的规律, 宏观物体运动的规律,被赞 美为具有宇宙和谐美的理论。 美为具有宇宙和谐美的理论。 麦克斯韦理论统一了电与磁 的运动规律, 的运动规律,预言了电磁波 的存在,被誉为19 19世纪最美 的存在,被誉为19世纪最美 的方程组。 的方程组。
9第九章 科学理论的评价和检验的方法
二、科学理论选择和评价的性质
理论评价既有客观性又有相对性 2、 理论评价既有客观性又有相对性
(1)客观性:存在普遍的理论评价标准: (1)客观性:存在普遍的理论评价标准:具有不依赖主体的 客观性 客观普遍性;理论符合于观察的准则是各种评价标准的基础。 客观普遍性;理论符合于观察的准则是各种评价标准的基础。 (2)相对性:标准应用到个别案例中,会出现不同的情景; (2)相对性:标准应用到个别案例中,会出现不同的情景; 相对性 评价标准的同时一起使用,很难对一个理论同时到达最优, 评价标准的同时一起使用,很难对一个理论同时到达最优,甚至 会出现矛盾; 会出现矛盾;
1理论的产生是否具有历史必然性是否是学科发展所不可缺少的环节2理论是否为其学科提供了一个科学范式科学共同体共同承认的概念和理论地心说33科学理论的科学理论的历史历史评价方法一科学理论的评价一科学理论的评价方法方法二科学理论选择和评价的性质二科学理论选择和评价的性质1评价是选择的前提和根据选择是评价的目的理论选择表现出复杂性
三、科学理论的检验
3、判决性检验
针对同一种现象有两种理论(或假说),而这两个理 论又都能解释这一现象中部分现象。对此需要设计判决性 检验。 某一现象 A 、B、C 理论甲 D、E、F 理论乙
判决性检验:两个理论得出相互对立的结果 保留一个,去掉一个
白色粉末 糖 盐
判决性检验:高温加热,糖变黑,盐的颜色不变 保留一个,去掉一个
三、科学理论的检验
1、确证
如果,一个单称命题(p)被证明; 如果,一个单称命题(p)被证明; 被证明 蕴涵这一单称命题的全称命题(t)就是得到了确证。 就是得到了确证 蕴涵这一单称命题的全称命题(t)就是得到了确证。 我看见了一只白色天鹅(p) 全称命题:所有的天鹅是白色的(t) P的发现是对t的确证。 确证 ≠ 证实 证实 = 确证1+确证2+确证3+确证4+确证5+……
科学理论的评价标准
简 单 性
是对科学理论逻辑基础的要求,而不是指科学理论内容的简单性。 是对科学理论逻辑基础的要求,而不是指科学理论内容的简单性。 是看理论的前提或者基本假定是否足够的少 是看理论的前提或者基本假定是否足够的少 考察理论所包含的公式参数或变量是否较少 考察理论所包含的公式参数或变量是否较少, 变量的次数和方程的级是否较低 变量的次数和方程的级是否较低,
相容性 科 学 理 论 的 评 价 标 准 普 遍 性 自洽性
是通过与相关理论的比较, 是通过与相关理论的比较, 评价新理论是否与相关理论相违背
分析理论本身是否自相矛盾
理论的普遍性是指对理论的概括程度和适用范围的评价。 理论的普遍性是指对理论的பைடு நூலகம்括程度和适用范围的评价。 一般说来:较普遍的理论概括的程度更高 适用的范围更广; 一般说来:较普遍的理论概括的程度更高、适用的范围更广; 而概括程度较低的理论要对概括程度高的理论所概括的全部现象 提供解释,就需要更多的陈述,有时甚至有无穷多陈述都不可能。 提供解释,就需要更多的陈述,有时甚至有无穷多陈述都不可能。
科学理论的评价标准
科学理论的评价标准贡献:1.目标设置与个人需求相统一的理论 2.期望理论也是激励理论中为数极少的量化分析理论谬误:1.期望值与效价概念混淆 2.缺乏对行为意志过程的考量 2.缺乏对行为意志过程的考量 4.反对训练教育对员工积极主动性的基础作用贡献1.希望理论明确提出了目标设置与个人市场需求二者统一的理论。
希望理论假设个体就是存有思想、存有理性的人。
对于他们生活和事业的发展,他们存有既定的信仰和基本的预测。
因此,在分析鞭策雇员的因素时,我们必须实地考察人们期望从非政府中赢得什么以及他们如何能同时实现自己的心愿。
2.期望理论也是激励理论中为数极少的量化分析理论。
这一理论并不满足于对问题的定性说明,还非常重视定量分析。
它通过对各种权变因素的分析,正确说明了人们在多种可能性中所作出的选择。
也就是说人们的行为选择通常是效用最大的,或者说人们的现实行为是其激励力量最大的行为选择。
这不仅是激励理论的重要发展,同时在实践中也更具操作性。
谬误1.期望值与效价概念混淆。
期望值是指人们判断自己达到某目标以及这一目标满足需求的可能性的概率,也就是说“期望值=目标实现的可能性+目标满足需要的可能性”;而效价是指达到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也就是说追求一个目标值不值得。
而追求一个目标值不值得应包括两个方面的评价标准:一是追求目标付出的代价是否值得;二是目标满足需求的程度是否值得,这也就是目标满足需求的判断评价。
这也就是说“效价=目标满足需求的程度+目标满足需要的可能性”,由此可以看出期望值与效价相互间在“目标满足需要的可能性”评价判断上是相互重叠的。
概念不清与混淆必然带来理论在实际运用中的混乱,比如这样的叙述:“升职、加薪等与个人利益直接相关联的事情,就容易使人产生较高的期望值。
因为受工资、奖励总额与比例的限制,人们的高期望值是不可能都实现的。
对于未能实现者,就会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挫折感也会越强烈”。
这里所述的期望既有“目标满足需要的可能性”评价,但也含有“目标满足需求的程度”的判断,所以很难说这一叙述中的期望是指“期望”还是指“效价”,归根究底还是其概念的混淆造成的。
科学理论的价值评价
科学理论的价值评价作者:李醒民文章来源:北大科学史与科学哲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关于科学理论的评价,惯常的作法基本上是事实评价,即要求理论与事实符合。
自古希腊以来,“拯救现象”或“保全现象”就一直成为科学共同体绵延不绝的传统。
这种传统在经验论哲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经验事实(实验事实)或观察资料即使不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也是十分重要的决定性的标准;科学被认为是价值中立的,价值评价是与科学毫不相干的。
在经验论的现代形式逻辑实证论那里,科学理论的意义证实是其赖以被承认,被接受的基石,而价值和规范则被作为“形而上学”从科学中统统排除出去。
波普尔意识到,理论“被经验证实”在逻辑上是不允许的,但他提供的证伪主义的处方仍未能摆脱事实评价的窠臼。
“报花消息是春风,未见先教何处红。
”其实,早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那些在科学前沿从事创造性工作而又有哲学头脑的哲人科学家,诸如彭加勒、迪昂、爱因斯坦等人,就已明确洞察到事实评价面临的困境,并且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这对当代科学哲学家无疑具有某种启示。
在本世纪中叶,科学哲学家们认真思索了科学理论评价问题,结果发现事实评价无论如何是不充分的,因为事实评价面临着一系列难以克服约困难。
于是,价值评价作为不可或缺的补足物便应运而生,堂而皇之地介入科学理论的评价过程中。
一、事实评价面临的困难1.实验事实(或观察资料)很难充分证实一个理论。
科学理论是普遍的、全称的命题,而实验事实是特殊的、有限的;因此,无论是归纳概括,还是归纳预测,在逻辑上都是成问题的;因为这样的归纳推理只不过是我们的习惯和本能,它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
这就是所谓的休谟问题或归纳之谜。
休谟问题由于古德曼(N.Goodman)提出的“新归纳之谜” 而变得更为令人困惑了。
古德曼注意到,在休谟的简单枚举形式的归纳推理中,有些“推理”是无效的,其概括或预测是不能被相应的证据认证的。
例如,一特定铜块导电也就增加了断定其他的铜块导电的陈述的可靠性,因而也就确认了所有铜导电的假设。
科学理论的判定标准
科学理论的判定标准科学知识一定是关于某个专门问题或领域的,它也一定是可以通过观察证伪或修正的,否则就不是科学知识,而是信念问题。
我国学术界通常只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忽视逻辑是否正确是判断任何理论的真理性的首要标准。
由亨普尔(C.G.Hempel)和奥本海姆(P.Oppenheim)最先总结出的"定律论解释模式",是检验理论论证是否具有逻辑正确性的公认标准。
科学家们关于理论建构性的论述,不应使我们得出理论是人的主观臆造的错误推论。
它只是说,理论是人们借以解释世界的简化模型,这些模型都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在观察、体验、试验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假说。
科学理论的建构性表明,对同一事物或现象可能建构出若干个不同的模型或假说。
只要它们能合乎逻辑地解释事物或现象,做出同样的预言,经得起进一步地观察、体验和实验检验,就都是好的理论。
它们的不同只是思考方法的不同,至于它们当中哪一个最真实或最能代表实在,这是哲学家的本体论追问,科学家对此不感兴趣,甚至认为"这个问题很无聊"。
对此,索恩用了一句颇有诗意的话来表达:"时空,在星期天弯曲,在星期一平直;世界,在星期天是真空,在星期一是电荷;而实验,在星期天和星期一都是一样的。
"科学寻求规律性认识,不追问实在。
自然科学理论(规律、定律)能对实在做出解释和预言,但不能干预和改变实在;社会科学理论可用于社会事务决策,尽管不同决策将引至不同的未来实在(这里既有价值判断的原因,也有自由意志的干预),但在决策时,不同理论模式应当导致大致同样的决策,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否则,就不能认为它是科学理论,它一定是在什么地方错了。
由此,可否做出预言是自然科学的判定标准之一;而可否正确地解释社会现象和推论出科学的决策,则是社会科学的判定标准之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强调的正是让实践来检验预言和决策是否正确。
理论的评价和发展
简单性评价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简单性评价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第一、考察理论的普遍性。 第一、考察理论的普遍性。 第二、 第二、考察理论的前提或基本假定是否 足够少。 足够少。 第三、 第三、考察理论所包含的公式的参数或 变量是否较少, 变量是否较少,这些参量的次数和方程 的级是否较低。 的级是否较低。
(2)主要缺陷 第一,在认识论方面,只承认知识的相对性, 第一,在认识论方面,只承认知识的相对性, 否认科学的客观真理性, 否认科学的客观真理性,从而陷入了相对主义 和主观主义。 和主观主义。 第二, 第二,在范式的产生和转换问题上片面夸大了 非理性因素的作用。 非理性因素的作用。 第三, 第三,把他的科学发展模式看成是一切时代和 一切学科的唯一的发展模式, 一切学科的唯一的发展模式,否定了科学发展 形式的多样性。 形式的多样性。
3、对库恩科学发展模式的评价 (1)合理因素 第一, 第一,克服了传统归纳主义渐近积累和证伪主义不断 革命的片面性,综合了它们的合理性, 革命的片面性,综合了它们的合理性,提出常规科学 和科学革命相互交替、 和科学革命相互交替、新旧范式不断更替的科学发展 模式, 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学发展历史过程中实际 存在的量变(常规科学)和质变(科学革命)、 )、肯定 存在的量变(常规科学)和质变(科学革命)、肯定 和否定的辩证关系。 和否定的辩证关系。 第二,范式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科学观: 第二,范式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科学观:科学不是停 留在已有的知识体系上,而是不断探求新知识, 留在已有的知识体系上,而是不断探求新知识,放弃 旧范式、旧理论,接受新范式、新理论的创造性活动。 旧范式、旧理论,接受新范式、新理论的创造性活动。 第三,这种模式把科学作为一种社会事业来看待, 第三,这种模式把科学作为一种社会事业来看待,看 到了科学发展受科学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相互作用的 制约。 制约。
科学假说的检验与科学理论的评价
第57页,共85页。
意义标准
➢ 如果一个命题能用逻辑分析的
方法加以证明,或用经验事实加 以证实,那么这个命题就具有认 知意义,反之就没有意义 - “意义就是可证实”
第58页,共85页。
“曹操是个质数”
“X 是一个动物”
“X 是上帝”
“单身汉是未婚的”
第59页,共85页。
disciplines that also purport to make true claims about the world. Various criteria have been proposed by philosophers of science, including that science, unlike ‘non-science’, (1) is empirical, (2) seeks certainty, (3) proceeds by the use of a scientific method, (4) describes the observable world, not an unobservable one, and (5) is
抽水泵的作用
当发现抽水泵的水柱不能高于34英
尺时,人们补充一个特意设计的辅 助假说来包住上述假说——“惧怕真 空是一种力,而且它惧怕到一定的 程度”
第40页,共85页。
证伪并不是简单的过程
科学假说的检验蕴涵与观察事实
不相符时,科学假说是否必然为假?
回答:不能唯一地得出假说被证伪了
的结论,有可能是因为由辅助性假
可证实性原则
➢原则上可证实
可确证
- 证实的经验可能性
- 证实的逻辑可能性
第60页,共85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理论的评价标准
晚年,爱因斯坦把自己在科学实践中的经验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加以思考和提炼。
在“自述”(1946年)这篇有名的回忆录中,他在开始批判那个作为理学基础的力学之前,论述了批判各种物理学理论的普遍观点。
爱因斯坦明确提出,评价科学理论有两个标准。
他认为:“第一个观点是很明显的:理论不应当同经验事实相矛盾。
”它“所涉及的是用现成的经验事实来证实理论基础”。
“第二个观点涉及的不是关于(理论)同观察材料的关系问题,而是关于理论本身的前提,关于人们可以简单地,但比较含糊地称之为前提(基本概念以及这些概念之间作为基础的关系)的‘自然性’或者‘逻辑的简单性’。
”爱因斯坦分别称这两个标准为“外部的确认”和“内部的完美”。
它们可以看作是评价科学理论的外部标准和内部标准。
在爱因斯坦看来,评价科学理论的外部标准是最高标准和最终标准。
他这样说过:“物理学中没有任何概念是先验地必然的,或者是先验地正确的。
惟一地决定一个概念的‘生存权’的,是它同物理事件(实验)是否有清晰的和单一而无歧义的联系。
”我认为,这里的“惟一”,无疑是就最高标准和最终标准而言的,它并不排斥作为评价科学理论的内部标准的地位和作用。
爱因斯坦认为,经典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如绝对同时性、绝对速度、绝对加速度等等,在相对论中之所以被抛弃,正因为它们同实验之间不可能有单一而无歧义的联系。
欧几里得几何学中的“平面”、“直线”等概念,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
爱因斯坦提出了一个原则性的命题:理论体系所具有的真理性取决于它同经验总和的对应可能性的可靠性和完备性。
他后来还说过:“只有考虑到理论思维同感觉经验材料全部总和的关系,才能达到理论思维的真理性。
”这说明,理论的真理性的确立必须在实验检验之后,它是一个后验问题,而不是先验问题。
我认为,这并不意味着一些科学理论在提出(未受实验检验)时不具有真理性。
试问,难道麦克斯韦1864年提出的电磁场方程不具有真理性,而只是赫兹1887年的电磁波实验才使它具有真理性?难道狄拉克1928年预言正电子的理论不具有真理性,而只是安德森1932年通过实验在宇宙线中发现了正电子才使它具有真理性?这些科学理论在提出时本身就具有真理性,它们只是不具有所谓的“现实的真理性”。
与此相对,我们不妨称科学理论在未受实验检验时本身所“固有的”真理性为“潜在的真理性”。
通过实验检验,这些潜在的真理性就转化为现实的真理性,从而使科学理论焕发出它的现实性和力量。
也许可以说,“内部的完美”标准,恰恰就是用来评价科学理论的“潜在的真理性”的。
外部标准固然是评价科学理论的最高标准和最终标准,但它也有明显的局限性。
对于这一点,爱因斯坦是了如指掌的,这也是他相当重视内部标准的原因。
综观爱因斯坦的观点,内部标准在评价科学理论中之所以必不可少,概括起来,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引起的。
第一,理论不应当同经验事实相矛盾,这一要求初看起来似乎很明显,但应用起来却非常伤脑筋。
爱因斯坦敏锐地觉察到:“人们常常,甚至总是可以用人为的补充假设来使理论同事实相适应,从而坚持一种普遍的理论基础。
”爱因斯坦认为,理论物理学的完整体系是由基本观念(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以及由此用逻辑推理得到的结论构成的,前者是整个理论体系的基础。
在用外部标准对理论进行评价时,常常可以引入人为的补充假设把反驳事实变成非反驳的事实甚或有利的证据,从而保持理论基础不变。
这正如迪昂(旧译杜恒)早在本世纪初就指出的,预言出现某一现象涉及到若干个假设,即使这类情况的先行条件陈述无误,未能观察到所预见的现象,也仅仅是否证那些假设的合理。
为了恢复与观察的一致,科学家可以随意改变出现在前提中的任何一个假设。
拉卡托斯后来在他的“研究纲领”方法论中进一步发挥了这些观点。
研究纲领有内部结构即“硬核”,它对应于爱因斯坦的基本观念;研究纲领的外部结构即“保护带”,它由各种辅助性的理论假设构成。
因此、当经验事实与理论不相容时。
人们可以通过调整辅助性假设来使理论适应经验事实,从而使“硬核”免遭否证。
例如,斐兹杰惹和洛伦兹针对迈克耳逊-莫雷实验的否定结果提出的收缩假设就是这样的人为的辅助假设。
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也不可能有所谓的“判决实验”。
我在一篇短文中通过历史事实表明,就连许多人认为是判决实验的迈克耳逊-莫雷实验,当时既没有驳倒一般的
以太理论,也没有驳倒流行的静止以太说。
奎因也认为,科学是一个由许多相互联系的命题和理论组成的大网络;这个网络的四周是具体科学和应用科学,它们与经验事实直接联系;而处于网络中心的是高度抽象的数学和逻辑,它们一般不受经验事实变化的影响,尽管它们并非绝对不可修改。
这就给直接应用外部标准检验科学理论带来极大的困难。
第二,爱因斯坦发现:“对应于同一个经验材料的复合,可以有几种理论,它们彼此很不相同。
但是从那些由理论得出的能够加以检验的推论来看,这些理论可以是非常一致的,以致在两种理论中间难以找出彼此不同的推论来。
”例如在生物学领域,在达尔文关于物种由于生存竞争的选择而发展的理论中,以及在以后天获得性遗传这一假设为根据的物种发展理论中,就有这样的情况。
以牛顿力学为一方,以广义相对论为另一方,又是两种理论的推论非常一致的实例,它们都受到同一经验材料复合的支持。
尽管这两种理论的摹本假定完全不同,但是要从广义相对论中找出能加以检验而为相对论以前的物理学理论所得不到的推论,为数还是很少的。
显而易见,这不仅对理论形成中的“归纳万能论”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也为依据外部标准评价科学理论提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第三,要用外部标准评价理论,首先必须确定这个理论的经验内涵,即确定该理论可用实验事实证实的命题。
然后才能着手进行实验,对命题进行评价。
但是,这并非总是立即可以实施的,科学家当然也不能为等待这一天的到来而把理论思维停顿下来。
在这种情况下,内部标准就能够发挥它的特殊作用。
诚如爱因斯坦所说:“只要数学上暂时还存在难以克服的困难而不能确立这个理论的经验内涵,逻辑的简单性就是衡量这个理论的价值的惟一准则,即使是一个当然还不充分的准则。
”
第四,当基本概念和公理距离直接可观察的东西愈来愈远,以致用事实来验证理论的含义变得愈来愈困难和更费时日的时候,“内部的完美”对于理论的选择和评价就一定会起更大的作用。
例如,牛顿力学中的许多基本概念都与日常经验相一致,它们距离那些可否证它们的直接可观察的东西相当遥远。
但是,当人们用内部标准来衡量它们时,却会发现它们是不自然、不简单的。
面对牛顿力学,善于深思的科学家都可能提出这样的问题:绝对空间是力学过程的无所不在的积极参与者,而它自身为什么不受物体及其运动的影响呢?惯性参照系为什么比其他一切刚性坐标系优越呢?为什么速度是相对的而加速度却是绝对的呢?运动定律中出现的惯性质量也在引力定律里出现,但为什么不在其他各种力的表示式里出现呢?把能量划分为本质上不同的两部分(动能和势能)是自然的吗?爱因斯坦正是从这些问题入手批判牛顿力学的,而不是主要依据实验事实进行评价的。
这是他创立相对论的思想基础。
第五,用外部标准评价理论,必须把理论同观察到的实验事实进行比较。
在这里,恼人的问题出现了:观察并非是中性的,事实也不是赤裸裸的。
观察者是能动的主体,他的观察不可能对所发生的一切现象一览无余,而是有目的、有选择的;观察是受理论指导的,不同知识背景的人观察同一现象,也会看到不同的东西;观察到的事实要用语言陈述才能与理论比较,才能进行交流,观察陈述本身就包含着理论。
这就是当代科学哲学所谓的“观察渗透理论”的命题。
因此,用外部标准来评价科学理论,实际上并不是把理论同赤裸裸的实验事实进行比较,而是把理论同通过渗透理论的观察所得到的、包含着理论的观察陈述进行比较,这势必造成了运用外部标准评价科学理论的复杂性和困难程度。
爱因斯坦也是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的,他在同海森伯的一次谈话中承认:观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实际上是理论决定我们能够观察到的东西。
在我们能够宣称已经在最低程度上观察了任何东西之前,我们必定能够说出自然界是怎样起作用的,必定至少用实践的语言知道了自然规律。
只有理论,即只有关于自然规律的知识,才能使我们从感觉印象推论出基本现象。
当我们宣称我们能够观察某种事物时,我们实际上应当是说:虽然我们就要提出同旧规律不一致的新的自然规律,可是我们仍然假定,这些现存的规律——包括从现象到我们的意识这整个途径——以这样的方式起作用,使我们可以依靠它们,从而才可以谈论“观察到的结果”
第六,实验的检验当然是任何理论的有效性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但是一个浅显的道理是:一个人不可能什么事都去试一试;由于材料、技术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并非所有设计好的实验都能在短时间内付诸实施。
这也是科学家对“自然性”、“简单性”等内部标准感兴趣的原因。
资料来源:李醒民:《哲学研究》,19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