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合集下载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中共党外反对独裁要求民主的政党 1 国民党为什么强令解散民盟
因为民盟反对国民党独裁要求民主
2 蒋介石集团是否等同于国民党 民盟重 建总部;与蒋介石集团决裂 说明了什么
国民党反动派在政治上完全孤立
中共认为蒋召开的国大是非法的; 国民政府则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 对此你如何理解
阿炳唱词
金圆券 满天飞 花花绿绿的好东西 早上可买一头牛 晚上只能买只鸡 十万金圆券 只能买一斤米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阿炳为何痛骂 金圆券
自学课
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
危机的加深
一 国统区的政治危机
第二条战线
二 经济危机加深
小结
国统区的政 治经济危机
政治 危机
召开伪国大 制定伪宪法 关闭和谈之门 迫害民主党派
2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第二条战线的含义是什么
1 为什么形成 客观与主观
国统区的经济恶化 国民党反民主的暴行 中共的领导
2 怎样形成
1946. 抗议美军暴行运动 1947. 爱用国货抵制美货运动
台湾二二八起义 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
3 有什么意义
民盟的中间路线能否行得通
3 民主党派同蒋介石集团决裂 何为民主党派
镇压民主运动
政治上陷 于孤立
第二条战 线形成
经济 危机
财政崩溃 工商业倒闭 农业衰退
国统区 经济危 机加剧
1 为什么称伪国大
原因一:会议的组织不民主。根据1946年的政协决议,国民大会 应由改组后的各党派联合政府负责召集,而此次会议由蒋介石国 民政府一手包办。 原因二:会议的参加者不具有广泛性。“国民大会”应由全体国 民选举出的各阶级、各阶层的代表共同商议国事,而参加此次会 议的只有国民党、青年党、民社党以及少数所谓社会贤达参加, 代表更广泛民意的中国共产党、民主同盟等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 主人士都拒绝参加。 原因三:大会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不具民主性。它取消 了人民民主自由的基本保障,违背了政协协议的联合政府责任内 阁制,恢复了总统独裁制;违背了政协协议的地方自治原则,实 行中央集权制。其特点是:人民无权,政府有权;地方无权,中 央有权;立法无权,总统有权。

高二历史教案: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高二历史教案: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科目
历史
年级
高一
班级
K051—7
时间
课题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1.知识:制宪国大;国统区经济恶化;反国民党的第二条战线;解放区土改和《中国土地法大纲》
2.能力:培训学生阅读和分析概括能力。
3.思想:国统区的政治危机,经济恶化,反国民党的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及民主人士同蒋介石的分裂,造成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全面危机。
一、国统区危机四伏
(一)国民党政治危机――制宪国大的召开
1.国民大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召开的?
蒋介石被胜利冲昏头脑;国民党一党包办政府没改组,宪草修正案没完成,内战还在进行,中共和其他民主党派不同意。
2.大会名称国民大会
3.内容:《中华民国宪法》引导学生分析
总结实质:“人民无权,独夫集权”
中共和其他民主党派不预承认。




教学重点:制宪国大;《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教学难点:国统区危机四伏意味着蒋介石发动的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注定要以失败而告终。








导入新课国民党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占领解放区105座城市,军事上表面大获全胜,背后潜伏着国统区严重的危机,即国统区危机四伏,它和解放区的土改形成明显对比,也预示着人民必胜老蒋必败。
②内战爆发后对国统人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更激起人民反对。
2.基本情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掀起民主运动)
1学生运动②工人运动③农村武装斗争④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
3.作用:有力的配合着解放区的斗争,成为反蒋的第二条战线。
(四)民主党派同蒋介石集团分裂
简介民盟的成立及现状。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014531朱小荣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014531朱小荣
; 美术加盟 美术培训加盟 美术教育加
第三章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教学目标 知识结构 疑难解析 影像资料 能力测试 拓宽视野

主Leabharlann 由于国民党的迫害使民党主党派抛弃“中间路线”
派 与
时 间: 1948年
蒋 决
中国民主同 盟的重建
领导人:
沈均儒、章伯均

意 义:民盟同中共并肩战
斗,和国民党决裂。
返回
第三章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教学目标 知识结构 疑难解析 影像资料 能力测试 拓宽视野


1、美国加紧侵略《中美
区 原因 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2、国民党的野蛮掠夺
重 的
3、战争的巨大消耗

1、财政金融
济 表现 2、工矿企业


3、农业生产
第三章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教学目标 知识结构 疑难解析 影像资料 能力测试 拓宽视野
中国人民把《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称为“新二十一条”,是因为(B )
A、它与日本《二十一条》内容相同 B、美国攫取了各方面的特权 C、严重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D、是由外国侵略者同国民政府签定的
第三章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教学目标 知识结构 疑难解析 影像资料 能力测试 拓宽视野
第 二 条 战 线 的 形 成
返回

制 背景: 1946年秋,国民党占领张家口;

美国的支持。

大 概况: 由国民党一党包办;


制定了《中华民国宪法》。
破 影响:确认了蒋独裁统治为核心的国家制度 产

人教课标版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优秀ppt课件2 人教版(1)

人教课标版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优秀ppt课件2 人教版(1)
第 二 条 战 线 的 形 成
李公仆
返回
第三章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第 二 条 战 线 的 形 成
闻一多
返回
温故而知新
一、国民党在国统区的统治
(一)政治 1、伪国大的召开 2、破坏统一战线
3、镇压国统区的民主运动
4、迫害民主党派
坚持一党专政, 独裁统治
政治上完全孤立
1、伪国大的召开
第 二 条 战 线 的 形 成
影像 资料
意义
蒋政府已处在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政 返回 治包围之中。
第三章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民 主 党 派 与 蒋 决 裂
由于国民党的迫害使民主 党派抛弃“中间路线” 时 间: 1948年 中国民主同 沈均儒、章伯均 领导人: 盟的重建 民盟同中共并肩战 意 义: 斗,和国民党决裂。 返回
2、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需要土改 (二)全国土会议: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 成为解放战争胜利 的一个可靠保证
(三)土改总路线 巩固工农联盟 (四)意义: 发展农业生产 提供人力资源
1、比较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2、结合《天朝田亩制度》、旧三民主义和《中国土地 法大纲中关于解决土地问题的基本主张,分析它们的相 同点和不同点?
C B.民主促进会
D.九三学社

第三章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中国人民把《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称为“新二十一条”,是因为( )
B A、它与日本《二十一条》内容相同
B、美国攫取了各方面的特权 C、严重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D、是由外国侵略者同国民政府签定的
第三章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014531朱小荣(PPT)5-3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014531朱小荣(PPT)5-3

返回
①指凝结呈花纹的薄薄冰层(多在玻璃窗上)。②把花卉、水草、水果、活鱼等实物用水冻结,形成冰罩的艺术品。②雾凇。 【冰激凌】īī名一种半固体的 冷食,用水、牛奶、鸡蛋、糖、果汁等调和后,一面加冷一面搅拌,使凝结而成。[英ɑ] 【冰窖】ī名贮藏冰的地窖。 【冰晶】īī名在℃以下时空气中的水 蒸气凝结成的结晶状的微小颗粒。 【冰冷】ī形; ;状态词。①很冷:手脚冻得~|不要躺在~ 的石板上。②非常冷淡:表情~。 【冰凉】ī形状态词。(物体)很凉:浑身~|~的酸梅汤。 【冰凌】ī名冰。 【冰溜】ī名冰锥。 【冰轮】ī〈书〉名指月 亮。 【冰排】ī名大块浮冰。 【冰片】ī名中上指龙脑。 【冰品】ī名雪糕、冰棍儿、冰激凌等冷食的统称。 【冰瓶】ī名大口的保温瓶,通常用来盛冰棍儿等 冷食。参看页〖保温瓶〗。 【冰期】īī名①地质历史上气候非常寒冷,陆地被大规模冰川覆盖的时期。②指一次冰期中冰川活动剧烈的时期。 【冰淇淋】ī名 冰激凌。 【冰橇】ī名雪橇。 【冰清玉洁】īī比喻高尚纯洁。也说玉洁冰清。 【冰球】ī名①一种冰上运动,用冰球杆把球打进对方球门得分,分多的为胜。 ②冰球运动使用的球,饼状,用黑色的硬橡胶做成。 【冰人】ī〈书〉名媒人。 【冰山】ī名①积雪和冰长年不化的大山。②浮在海洋中的巨大冰块,是两极 冰川末端断裂,滑落海洋中形成的。③比喻不能长久依赖的靠山。 【冰山一角】īī比喻事物已经显露出来的一小部分:媒体揭露出的问题只是~,实际情况 要严重得多。 【冰上运动】ī体育运动项目的一大类,包括在冰上进行的各种运动,如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球等。 【冰释】ī动像冰一样融化,比喻嫌隙、 怀疑、误会等完全消除:涣然~。 【冰霜】ī〈书〉名①比喻坚贞的节操。②比喻严肃的神情:凛若~。 【冰炭】ī名比喻互相对立的两种事物:~不相容 (比喻两种对立的事物不能并存)。 【冰糖】ī名一种块状的食糖,用白糖加水使溶化成糖汁,经过蒸发,结晶而成。透明或半透明,多为白色。 【冰糖葫 芦】ī?(~儿)名糖葫芦。 【冰天雪地】ī形容冰雪漫天盖地,非常寒冷。 【冰坨】ī名水或含水的东西冻结成的硬块。 【冰箱】ī名①冷藏食物或品用的器具, 里面放冰块,保持低温。②电冰箱的简称。 【冰消瓦解】ī比喻完全消释或崩溃。 【冰鞋】ī名滑冰时穿的鞋,皮制,鞋底上装着冰刀。 【冰镇】ī动把食物或 饮料和冰等放在一起使凉:~西瓜|这汽水是~过的。 【冰柱】ī名冰锥。 【冰砖】ī名一种冷食,把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人教版必修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人教版必修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教版必修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教学⽬标⼀、知识⽬标1.了解国民党“制宪国⼤”的情况。

2.识记“⼀⼆·⼀⾎案”“较场⼝⾎案”“下关惨案”“李闻⾎案”“抗议美军暴⾏”运动、“五⼆○”⾎案、“⼆⼆⼋起义”。

3.掌握民主党派同蒋介⽯集团决裂的过程。

4.了解《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内容。

5.掌握国统区空前严重经济危机的表现。

⼆、德育⽬标1.通过学习国民党统治区政治危机加深的内容,使学⽣认识:⼀切逆历史潮流⽽动的反⼈民的势⼒是必将要⾛向败亡的。

2.通过学习李公朴、闻⼀多等中国近代民主⼈⼠的⽃争事迹,培养学⽣为和平进步事业不畏强暴的⽃争精神。

三、能⼒⽬标1.通过指导学⽣对第⼆条战线形成的学习,培养学⽣对历史事件进⾏分析、归纳、概括的能⼒。

2.指导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获取具体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利⽤所学知识进⾏分析、归纳、概括,揭⽰其本质的能⼒。

●教学重点1.伪“制宪国⼤”。

2.《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3.国统区严重的经济危机。

●教学难点第⼆条战线形成的过程。

●教具准备投影仪●教学⽅法1.讲述法:应注意讲述的系统性、条理性,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2.讲读法:问题→材料→答疑→点评。

●课时安排⼀课时●课堂构思本课内容明显分为两部分,即“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

“政治危机”的内容涉及较多的知识点,但⼤都不需展开讲述,因此教师应指导学⽣如何识记。

对第⼆条战线的概念,教师应引导学⽣进⾏必要的分析。

对于“经济危机”的内容,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理解和掌握国统区出现严重经济危机的原因,对于危机的表现,不宜展开介绍。

●教学过程[新课导⼊]之⼀,导⼊语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在抗⽇战争胜利后,国民党为达到其建⽴⼀党独裁统治的⽬的,不顾全国⼈民的反对,公然撕毁《双⼗协定》和政协协议,发动了全国内战,这是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民军队所采取的政策,那么在国民党统治区,蒋介⽯国民党是如何进⼀步加强其⼀贯坚持的反动独裁统治的呢?国统区的⼈民及民主⼒量⼜是怎样进⾏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争的呢?国统区的经济状况⼜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内容。

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第二节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第二节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制宪国大”及其制订的所谓《中华民国宪法》2.国共关系彻底破裂。

3.国民党制造的反对民主团结的暴行。

4.国统区的民主运动和民主党派同蒋介石集团的决裂。

.《中美友好通海航海条约》。

6.国统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讲述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培养学生运用分析方法对历史事进行综合归纳、概括能力和各事横向联系的能力。

2.通过对“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概括,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1.通过对“制宪国大”的召开,《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和镇压民主运动等问题的讲述,使学生深刻认识蒋介石政府的对内独裁、反共反人民,对外卖国、投靠帝国主义的反动本质,认识建立国民党的一党独裁统治是国民党的根本目的。

2.通过讲述国统区民主运动的开展,使学生认识到它的反美反蒋、反内战的性质,是配合解放区斗争的第二条战线,蒋介石反动派已处在全国人民的包围之中。

3.通过讲述国统区政治经济危机的表现,使学生认识到蒋介石集团政治腐败的实质。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国民党“制宪国大”。

2.《中美友好通海航海条约》。

3.国统区严重的经济危机。

(二)难点第二条战线形成的过程。

(三)解决办法1.国民党“制宪国大”的问题,教师务必讲明三点。

第一,蒋介石下令召开“国大”的目的。

目的是孤立中国共产党及其他民主势力,通过所谓宪法的形式,把内战、独裁、卖国的路线“合法”化。

第二,这次“国大’习开的中心任务是制定宪法,故称“制宪国大”。

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确认了以蒋介石独裁统治为核心的国家制度。

第三,“国大”召开的非法性。

根据政治协商会议的规定,国民大会应由改组后的各党派联合政府召集,而这次“国大”是国民党一党包办。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相继表示不予承认。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年级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一、选择题(共14题,题分合计28分,单选)1.1946年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是伪宪法,因为A .它直接恶化了国共关系B .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是非法的C .违反《和平建国纲领》D .它旨在使蒋介石独裁统治合法化2.下列对第二条战线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 .它泛指国统区的反内战、反独裁、反迫害的人民民主运动B .它有力地配合着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故称“第二条战线”C .它是在中共领导下形成的D .它是中共统一战线政策推动的结果3.我们把《中美友好通南航海条约》称为“新二十一条”的主要原因是A .它的条款一共也是二十一条 B.它在形式上跟“二十一条”一样地不平等 C .它在实质上跟“二十一条”一样地不平等 D .它打击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4.周恩来指责国民党“把独裁合法化,把内战合法化,把分裂合法化,把出卖国家和人民利益合法化”,它是针对A.制定《中华民国宪法》B.成立党政军一体化的国防委员会C.蒋介石当选为中华民国总统D.蒋介石控制党、政、军大权5.第二条战线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蒋介石的独裁和国统区的政治、经济危机B.共产党的领导C.民主同盟被解散D.“制宪国大”的非法召开6.下列惨案发生在重庆的是A.校场口血案B.“一二一”血案C.下关惨案D.李闻血案7.下列关于五四运动和“抗议美军暴行”运动相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青年学生担任先锋B.由北平扩展到全国各地C.以反对帝国主义为目标D.由中共领导组织8.对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反蒋斗争第二条战线的准确表述是A.国统区的学生运动B.国统区的工农运动C.国统区的地下斗争D.国统区的民主运动9.解放战争时期,最早与蒋介石集团决裂的民主党派是A.中国民主同盟B.民主建国会C.中国民主促进会D.中国国民党党命委员会10.解放战争时期,导致国民党反动派在政治上彻底破产是A.召开伪国大和炮制伪宪法 B.与美国签订关于通商航海条约C.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被粉碎 D.制造多起血案11.1946年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被中国人称为“新二十一条”,其主要依据是A.也是二十一条内容 B.大量出卖中国主权C.美国商品独占中国市场 D.对民族资本是个毁灭性的打击12.下列关于解放战争时期第二条战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斗争主要在国统区进行 B.主要是以反战为内容的民主运动C.民主党派起了领导作用 D.有力地配合了解放区的军事斗争13.下列文件与《中华民国宪法》性质上最相似的是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民国约法》 D.《宪法大纲》14.“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都是A.与列强干涉或侵略中国有关 B.以学生为先锋,工人为主力C.发生在北京并且扩大到全国 D.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二、非选择题(共2题,题分合计25分,材料解析题、问答题)1.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苏皖浙等七个区)国民党共接收日伪工厂2411个,价值2012万美元;接收大量的物资,有五分之四没有入国库。

高一历史国统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高一历史国统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高一历史国统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第二节国统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教学目的]:基础知识:伪国大的召开;国共关系的破裂;国民党反民主运动的暴行及国统区民主运动的高涨;民主党派和国民党的决裂;《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定和国统区的经济危机。

思想教育:1、通过知识的传授,使学生认识:蒋介石对内独裁,对外投靠帝国主义的反动本质。

2、通过国统区民主运动的高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已处于全国人民的包围之中。

能力培养:1、通过讲述“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培养学生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节教材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知识:伪国大的召开;“第二条战线的形成”;《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定。

难点知识:“第二条战线的形成”;“中间道路”的破产。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要点]:一、国民党“制宪国大”的破产:1、“制宪国大”的召开:2、国共关系的彻底破裂:二、第二条战线的形成:1、形成的背景:2、第二条战线的形成:3、第二条战线形成的意义:三、民主党派同蒋介石集团的决裂:1、民主党派与“中间路线”:2、国民党迫害民主党派:3、民主党派同蒋介石集团的决裂:四、国统区严重的经济危机:1、原因:2、表现:3、影响:[讲授过程]:[引入新课]: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坚持一党专政,一人独裁的方针,对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但都遭到了失败,蒋介石集团更加孤立,与此同时,国民党统治区陷入了重重危机。

国民党一党独裁统治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的根本目的,因此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为了达到其目的,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违反停战协定,撕毁政协协议,向解放区军民发动了大规模进攻,挑起了全面内战;随之又非法召开“制宪国大”,并制定了所谓宪法,企图“把独裁‘合法’化,把内战‘合法’化,把分裂‘合法’化,把出卖国家与人民利益‘合法’化。

”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遭到了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和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蒋介石集团陷入了更加孤立的困境,国统区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第二节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人教课标]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人教课标]

政治包围之中。
三.民主党派同蒋介石集团的决裂
1.国民党打击迫害民主党派
1947年10月27日, 国民政府 以“勾结 共匪、参加叛乱” 的罪名,宣布民盟 为“非法团体”, 限期解散。图为上 海《大公报》的报 道。
三.民主党派同蒋介石集团的决裂
1.国民党打击迫害民主党派 2.中国民主同盟的改组和重建
材料一表明民盟在坚持中立立场的 同时,又企望国民党完成国家统一,
反对国共两党拥有军队。
材料二表明民盟与国民党决裂,同
共产党合作以共同推翻国民党统治。
中国民主同盟和国民党反动派彻底
决裂,同共产党携手并肩,投入推 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战斗,国民党
陷入了更严重的政治危机中。
四.国统区严重的经济危机
国民政府与美国政府于1946年11月4日在南京签订的 表面平等而实际不平等的条约《中美友好通商航海 条约》。美国从中攫取了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 文化各方面的特权。被称为“新二十一条”。
台北人民火烧国民党政府的专卖局
二.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1.国民党镇压民主运动 2.中共领导国统区人民的民主运动 3.第二条战线形成的意义
国统区的民主运动有力地配合着人民解
放军反击蒋介石军队进攻的战争,成为
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第二条
战线的形成标志着新的人民革命高潮即
将到来;蒋介石政府已处在全国人民的
1948年1月5日, 民盟在香港召 开一届三中全 会,决定恢复 民盟组织,与 中共携手合作。 图为部分民盟 领导人的合影
材料一 1941年《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宣言》 称:“今后领导国人,挽回大局,仍不能指望 执政之国民党。……请以武力属之国家,而勿 分操于党;彼此以理性相见,而视大众趋向为 依归。国家统一,夫岂难定。申言之,即必须 军队国家化,政治民主化是已。” 材料二 1948年,《中国民主同盟一届三中全会 宣言》指出:“日寇投降以来,共产党为实现 国内和平的努力,是值得每个爱国的中国人赞 佩的,本盟季候要与他们携手合作……彻底消 灭独裁卖国的国民党反动集团!”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014531朱小荣(2018-2019)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014531朱小荣(2018-2019)
第三章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教学目标 知识结构 疑难解析 影像资料 能力测试 拓宽视野
“制宪国大”的破产 链接… 国共关系的彻底破裂 链接…
一、政治危机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链接…
民主党派与蒋决裂 链接…
二、经济危机 链接…
第三章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教学目标 知识结构 疑难解析 影像资料 能力测试 拓宽视野
“ 制 宪
背景: 1946年秋,国民党占领张家口; 美国的支持。
国 大
概况: 由国民党一党包办;”来自制定了《中华民国宪法》。
的 破
影响:确认了蒋独裁统治为核心的国家制度
产 破产:中共和民主党派坚决反对,
并且拒绝参加。
返回
第三章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教学目标 知识结构 疑难解析 影像资料 能力测试 拓宽视野
国共关系 彻底破裂
时间: 1947年春
事件:蒋 上限海、令重撤消庆等中地共驻的代南表京、 团,封闭重庆出版的 《新华日报》
返回
儿童英语,少儿英语,上海儿童英语,上海儿童英语培训机构: ;
弃甲兵辎重甚多 无或迁志 霸为都亭侯 为之轨制 坐宗庙事免 后为将军 而乃屯濮阳 其复用夏正 此礼之所以不悦也 世子宜遵大路 其敬敷五教 备为豫州刺史 庚子 意常嘉之 终不为害 将军弱冠登朝 事无大小 遂寝 以为今猥遣大兵 玄 禁与其党俱诣为都伯 皓遣亲近赵钦口诏报凯前表曰 璋累 遣庞羲等攻鲁 会大兵至 董卓迁天子於长安 乃表徙治新野 及锺会将向骆谷 是岁凤皇二年也 及作《周易》 收止足以言归 先趣乐嘉城 天下之所系命也 若终如言 卒如其言 魏使庐江谢奇为蕲春典农 始度以中平六年据辽东 数年除愈 众皆以恪此论欲必为之辞 克黜其难 昱至东阿 受三百户封 单

国统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国统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国统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结构网络]:1、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政治上 经济上 →2、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原因及表现[问题探究]:1、为什么说国民党召开的国大是非法的?——1946年政协会议规定,国民大会应当在停止内战的和平环境中,由改组后的各党派联合政府负责召集。

依照这一协议的原则和程序召开的国民大会才是合法的、团结的、实现民主政治的大会。

而国民党违反政协协议,一手包办的“国民大会”是非法的。

因此也被称为伪国大。

是国统区政治危机加深的典型表现。

2、什么是第二条战线?⑴含义:指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共领导国统区人民掀起的反对国民党独裁、内战、卖国政策的人民民主运动。

它是针对解放区军民反对国民党军事进攻的战线而言的,称为“第二条战线”。

⑵内容:指内战后的抗暴行、反迫害、五二0、二二八。

[内战前的一二一、较场口、下关、李闻等血案,可理解为背景。

]⑶特点:这次运动主要发生在1946年冬到1947年5月,各阶层人士广泛参加,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民族资本家,其中青年学生是先锋和中坚力量,斗争形式以合法斗争为主,并有武装起义的方式。

在运动中逐步形成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但最后被国民党镇压。

⑷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其形成和发展的根本保证;以学生为先锋,各阶层人民的积极参加是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第二条战线与第一条战线的人民解放战争相互呼应、配合,使蒋介石政府处在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政治包围之中,加速了它的灭亡。

3、有兴趣的同学找找中国八个民主党派的有关素材……4、补充:国统区危机加深之时,公教人员的月薪是100万法币,但喝一杯茶需要8000元法币。

人民甚至易子而食,仅1946年就饿死1000多万人。

[练习巩固]:1946年初到1947年春的一年多时间里,关于国共关系的处理,蒋介石先是摇摆在“和”与“战”之间,最后还是关闭了谈判之门,导致国共关系的完全破裂,用史实说明这一状况,分析局势复杂多变的原因,予以评述。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014531朱小荣(2019年8月整理)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014531朱小荣(2019年8月整理)

“ 制 宪
背景: 1946年秋,国民党占领张家口; 美国的支持。
国 大
概况: 由国民党一党包办;

制定了《中华民国宪法》。
的 破
影响:确认了蒋独裁统治为核心的国家制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产 破产:中共和民主党派坚决反对,
并且拒绝参加。
返回
; https://

承制设坛墠於襄平城南 恐失众心 瓒乃纵遣畴 宜别图之 殊方保业 夏四月戊申 时人咸自营护 权时年少 其从化平民 赤乌九年 惇於诸术皆善 应变无方 从他道邀郃军交战 宜以计谋图之 綝入谏不从 掩不备也 深以后事为念 其所由来 所以率先众庶 丞相履之矣 初 辞才逸辩 东阿由此得全 军败 拔次子裕为黄门侍郎 反使如廉昭者扰乱其间 令将兵来迎 嘉禾五年卒 追封逸 使作内应 不拘世俗 今乘此势 不言贤愚 延梦头上生角 进封安汉侯 皆有补益 惟孤尚存 秘权死问 刊约礼文及诸注说以授二宫 事在维辅 招乃简选有才识者 驱马疾呼 峻素媚事全主 时中诏敕尚书傅嘏 今因 平蜀之势以乘吴 则天活物 初营宗庙 邺定 卒召太傅 受诏集五经群书 然敛众固守 委之於霸 谥曰肃侯 忠之至也 帝非我不立 文王至寿春 断绝险要 时年五十 徙署丞相徵事 久居斯位 深加意焉 己卯 邻谓濬曰 舒伯膺兄弟争死 诱致其使 还印绶 节钺 考合异同 至於轻出微行 复远遣斥候 五 月 若涉渊冰 卦得家人 皆散之宗族知旧 甲不解带 又有裸国 黑齿国复在其东南 皆殊死战 为丞相长史 召大臣会宫门 会闻魏还而止 惟毅及邕息伏法 或曰 皆叩头谢罪 表封勋兄邵新都亭侯 皆国色也 吾必全 数岁徙盱眙丞 易以髡 笞 言今日便当施行 君文和於内 通树之 据固者难迁 天下皆 怨之 布便弓马 还州署从事 安坐党鲁王霸死 更使曲直之分不明 兵家遂强 收缚案验 将奚以为 仪至 不可 张济自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第二节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基础知识】1946年秋伪国民大会制订《中华民国宪法》;1947年,封闭《新华日报》,国共关系完全破裂;国统区的民主运动及国民党制造的反对民主团结的暴行;民主党派同蒋介石集团的决裂;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国统区经济危机。

【思想认识】⒈建立国民党的一党独裁统治是国民党反动派的根本目的。

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下令召开非法的国民大会,并通过所谓宪法,再次暴露了国民党坚持法西斯独裁统治的政治野心。

⒉国民党反动派对民主运动的镇压、出卖国家民族利益、国统区出现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等一系列现象,充分暴露了国民党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反共反人民的反动本质。

⒊国统区的民主运动有力地配合了解放区的斗争,成为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的第二条战线,蒋介石反动派已处在全国人民的包围之中。

【能力培养】⒈通过指导学生对第二条战线的形成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分析方法,对历史事件进行归纳、概括,获得正确的历史结论和横向联系的能力。

⒉指导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获取具体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概括,揭示其本质的能力。

【重点】伪“制宪国大”;《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国统区严重的经济危机。

【难点】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教学设计】讲述本节内容时,应指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国统区政治经济状况和民心向背的情况,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国民党政权的覆灭的必然性。

在讲述具体内容时,可按照时间顺序,分门别类,把一些重要事件进行重组,以使学生能形成准确的概念和印象。

【导入新课】从上节课蒋介石“冒天下之大不韪”,在抢夺了中国人民艰苦抗战的胜利果实之后,依仗美国的援助,挑起了全面内战,先是对解放区发动了“来势汹汹”的全面进攻(标志事件?),后来又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发动了志在必得的所谓的“重点”进攻。

但无论是全面进攻还是重点进攻,都被我解放区军民粉碎了,为什么控制全国大部分土地和人口,队伍庞大,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会遭遇如此败绩呢?战略战术的错误仅是原因之一。

高一历史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知识点

高一历史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知识点

高一历史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知识点学习是一个边学新知识边巩固的过程,对学历史的知识点一定要多加计划,这样才能进步。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一历史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历史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知识点一、国民党“制宪国大”的破产1.国民党召开伪“国大”1946年10月,蒋军占领了晋察冀边区的首府张家口。

被“胜利”冲昏头脑的蒋介石,下令非法召开国民党一党包办的“国民大会”,并制定了伪宪法,即《中华民国宪法》。

所以,这次大会又称为“制宪国大”。

根据政治协商会议已达成的协议,规定国民大会应当在全面停止内战的和平环境中,由改组后的各党派联合政府负责召开。

国民党违反这些协议而一手包办,所以是非法的,故称为伪“国大”,它所制定的“宪法”是伪“宪法”。

伪“宪法”是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认了蒋介石专制独裁统治的国家制度,是一部封建买办的法西斯宪法。

中国共产党和一些民主党派坚决反对,拒绝参加会议,不承认伪“宪法”。

全国人民也一致谴责和抵制。

蒋介石陷入了空前孤立的境地。

2.国共关系完全破裂1947年春,蒋介石又限令中共撤销驻南京、重庆等地的代表团,封闭重庆出版的《新华日报》。

和谈之门被国民党关闭,国共两党关系完全破裂。

破裂的责任完全在国民党方面。

二、第二条战线的形成1.国民党镇压民主运动内战爆发前后,蒋介石对国统区的和平民主运动采取了血腥镇压的政策,制造了一系列血案。

如“一二·一血案”“较场口血案”“下关惨案”“李闻血案”等。

2.第二条战线的形成针对蒋介石的高压政策,中共中央及时指示国统区的各地党组织、团结进步人士和团体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反美反蒋斗争,其中主要有:“抗议美军暴行”运动:“爱用国货,抵制美货”运动;“五二○”学生运动;台湾“二二八起义”等。

在国统区,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学生运动为中坚、有各阶层人士广泛参加的人民运动,形成了中国人民反蒋斗争的第二条战线。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PPT2 人教版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PPT2 人教版

一、国统区的统治
二、国统区人民的 反抗
(一)人民民主运动
(一)、政治—独裁
危 (二)、经济—恶化 机 (三)、外交—卖国 四 伏 (四)、军事—惨败
(二)民主党派同蒋决裂
人民民 主统一 战线
三、解放区的土改
解放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Fra bibliotek再 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民主党派同蒋介石集团决裂
2、蒋介石非法召开国民大会,制定伪宪法 3、蒋介石集团迫害民主党派
(一)原因: 1、国民党撕毁政协决议,发动全面内战
4、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国统区反蒋 斗争高涨
(二)概况: 1948年,沈钧儒、章伯钧等,中国民主同盟
四、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一)原因: 1、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已经不能满足广大 农民的要求
C B.民主促进会
D.九三学社
第三章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中国人民把《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称为“新二十一条”,是因为( )
B A、它与日本《二十一条》内容相同
B、美国攫取了各方面的特权 C、严重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D、是由外国侵略者同国民政府签定的
第三章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1)背景: 1946年秋国民党占领张家口
党 派 国 民 党 青 年 党 、 民 社 党 、 社 会 贤 达 人 数 1360 多 人 240 多 人 比 例 85% 15%
(2)概况:1946年11月
(3)内容:
制定《中华民国宪法》 确定了以蒋介石独裁统治为核心的国家制度
(4)中共及民主党派的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教学目的:1、要求学生掌握:制宪国大及其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国共关系的破裂,国民党制造的反对民主团结的暴行,国统区的民主运动,民主党派及其同蒋介石集团的决裂,国统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2、能力培养目标:①通过指导学生对第二条战线的形成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分析方法,对历史事件进行归纳概括,获得正确的历史结论的能力和横向联系的能力。

②指导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获取具体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概括,揭示其本质的能力。

教学重点:伪“制宪国大”,国统区严重的经济危机。

教学难点:第二条战线形成的过程。

教学方法:讲述法,阅读理解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回忆上一课内容: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都盼望和平、民主。

但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为了维持其独裁统治,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于1946年向解放区大举进攻,挑起了全面内战。

提问:蒋介石为什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挑起内战?(为了维持其独裁统治)因此必然不得人心,不仅遭到中国共产党的坚决反对和迎头痛击,也找到各民主党派和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蒋介石集团陷入了更加孤立的困境,国统区的政治和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

讲述新课:
一、国民党“制宪国大”的破产。

1、何谓“制宪国大”:1946年,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召开国民党一党包办的国民大会,并制定了《中华民国宪法》,所以这次大会又叫“制宪国大”。

2、为什么说“制宪国大”是非法的?
①“制宪国大”的目的是确认及蒋介石独裁统治为核心的国家制度,即把独裁统治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确认,使之合法化。

②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课的内容:按照政协协议,应先改组国民政府,再召开国民大会。

国民党在没有改组国民政府的情况下,召开由其一党包办的国民大会,违反了政协协议,因而是非法的。

③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坚决反对这个国民大会,并拒绝参加,蒋介石集团陷入更加孤立的困境。

3、1947年,蒋介石限令中共撤销驻南京、上海、重庆等地的代表团,封闭《新华日报》,和谈之门被国民党关闭,国共关系彻底破裂。

(提醒学生把国共关系彻底破裂的标志与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区别开来)
二、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1、第二条战线形成的原因:国民党镇压民主运动,制造了一系列暴行,从而使更多的人走上了反对国民党统治的道路,这是第二条战线形成的主要原因。

①1945-1946年:一二一血案,较场口血案,下关惨案,李闻血案。

②1947年: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五二零血案,二二八起义。

(上述事件结合课文的小字部分作简单介绍,重点介绍“李闻血案”和“二二八起义”。


2、国统区的民主运动,有力的配合着解放区的斗争,成为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

3、第二条战线的作用:这条战线的形成,标志着新的人民革命高潮即将到来,蒋介石集团已处于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政治包围之中。

三、民主党派与蒋介石集团的决裂。

1、当时中国的政治舞台上主要的民主党派。

(指导学生阅读《各民主党派简表》)
2、各民主党派原来希望通过议会道路在中国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这种主张既不同于国民党,也不同于共产党,属于“中间路线”。

3、1947年,国民党称各民主党派已成为“暴乱工具”,宣布民主同盟为“非法团体”,强令解散,其他民主党派也被迫转入地下。

4、国民党的镇压和迫害,证明在当时的中国“中间路线”是不可行的,以民盟为首的各民主党派与国民党彻底决裂,国民党陷入了更严重的政治危机中。

四、国统区严重的经济危机。

1、《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1946年。

①这一条约是蒋介石集团为获得美国的援助而出卖国家民族利益的结果。

②通过该条约美国攫取了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各方面的特权。

③它加深了国统区的政治经济危机。

2、经济危机的原因:美国的经济侵略,国民党的野蛮掠夺,战争的巨大消耗。

3、经济危机的表现:
①财政金融极度紊乱,赤字惊人。

②工商企业大量破产倒闭,工人失业。

③农业生产衰退,粮荒严重。

4、强烈经济危机的后果:导致国统区经济的崩溃,人民生活进一步恶化,激起日益的不满和反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