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识及可追溯性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厂长:
你好,我们现在一直强调物料可追溯性问题,请贵司必须要引起重视,同时要制定相关的规定和流程来进行管控。
我简单一点说,我们公司需要知道贵司的每一批的化学品的来料都用到我司的哪些订单上面。一旦我司的某一货号出现问题,我们公司提供给你对应的订单号,你马上可以知道该批订单使用哪些化学品,以及化学品的批次。需要召回的话,我们就把有问题的批次的物料召回即可,减少双方的损失。
物料追溯的工作,对应工厂能够做到有效追溯,需要你们公司做好物料标识和记录工作,物料标识包括:来料阶段的物料标识、制程中的产品标识、成品的标识。附件是我推荐给你的物料的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的程序文件,你组织你们的生产、品质、仓管人员一起看看,把你们的可追溯性管理工作做起来。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
1 目的:
产品标识包括唯一性产品标识和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两类;必要时,公司对产品形成过程中的接收、•生产和交付的各个阶段以适当方式标识产品,以防止产品混淆、误用而造成最终产品质量失控;当规定有可追溯性要求时,要对每个或每批产品有唯一性的标识,并记录。
2.0范围:
适用于从原辅料进货、产品生产至成品交付各阶段的产品标识、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及可追溯性的管理。
3.0定义:
3.1标识:是在产品或包装上标记或悬挂标签。
3.2可追溯性:根据记载的标识,追溯所考虑对象的历史,应用情况或所处场所的能力。
3.3待处理品:已经检验或试验但尚待进一步判定的原物料、半成品、成品。
4.0职责:
4.1物控部:负责来料的标识;
4.2各生产单位:负责生产在制品的标识;
4.3品质部:负责产品检验与试验状态的标识。
5.0工作流程和内容:
5.1来料阶段的物料标识
5.1.1物料入库时,由仓管员对来料用“标识卡”进行标识,注明产品的品名/规格、数量、接收日期、订单号、供应商名称、来料批次号等。
5.1.2未经检验/试验的来料放置于“待验区”,经IQC检验/试验后依结果在相应物料的“标识卡”上加盖相应的检验状态标识。
5.1.3经检验/试验合格的物料,仓管员将其移置于相应的合格品库位,并依照物料接收日期于相应的“标识卡”标识”,以便于物料的“先进先出”管理。
5.1.4物料出库时,在“领料单” 上需注明品名规格、单位、数量、订单号等,同时在物料上用“标识卡”标识品名、规格、数量、订单号等。标识卡领料单
5.2制程中的产品标识
5.2.1生产部门使用来料加工时,应保持来料的标识卡。
5.2.2对加工完的产品应在“标识卡”上注明制造产品的品名/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时段、作业员,必要时要注明机台编号、模具编号等。
5.2.3经品管人员检验/试验的产品,依照检验/试验的结果加盖相应的标识印章进行状态标识。
5.2.4生产单位依结果将产品贮存于适当的区域,如:合格品区、待处理区、不合格区等。
5.2.5生产现场中流转的产品应标识产品的品名/规格、数量等,并保持标识记录。
5.2.6生产过程中自检发现的单件不合格品必须放置于红色的不良品框内待处理,必要时必须按不合格项目进行分类标识。
5.2.7所有生产现场的产品/材料必须有明确的产品及状态标识,否则按可疑材料或产品处理。
5.3成品的标识
5.3.1加工完的包装成品由生产线物料员,用“标识卡”进行标识,要求注明成品的品名/规格、数量、制造流水线、生产日期、订单号等,“标识卡”必须随货同行。
5.3.2标识好的成品放置于“待验区”由品管人员进行检验和试验并依结果在标识卡上加盖相应的状态标识印章。
5.3.3成品的包装外箱上,应按照客户要求标识产品的编号、客户商号、品名、规格、数量、毛重、净重、箱号、材积等。
5.3.4经让步放行的产品必须在包装上予以特别的标识。
5.4当顾客对于产品的标识有特殊的要求时按客户要求执行。
5.5所有的不合格品包括:来料、制程品、成品及客退品,必须贮存于“不合格品区”进行隔离标识并注明缺陷项目,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
5.6所有贮存在仓库的材料/产品都必须标识并保持相应的标识卡。
5.7对无标识卡或标识卡字迹不可辨认的产品,应判定为可疑材料/产品,并予以标识,在出库/转序/出货之前由品管课进行判定。
5.10可追溯性控制
5.10.1从来料到成品出货的整个过程,相关部门应按照有关程序文件或作业指导书执行,完成规定使用的表格记录,并予以保存。
5.10.2当出现不合格时,可根据记载的标识,从出货的不合格品开始,逆着该产品的工艺流程追溯到各工序的生产加工状况(包括:生产日期、责任单位、品质判定、生产工位等),直至追溯到该产品的原材料状况(包括:接收日期、供应商名称、品质判定等)。
5.10.3技术部根据需要在产品及工装的设计上运用构造管理,如:对多模腔的零件刻印模号、产品上印生产日期或防错标记等实现产品的标识及可追溯性。
5.10.4根据追溯的结果,以便于分析不合格原因及采取纠正预防措施对库存的产品进行判定处理。
5.10.5根据追溯的结果,提供产品或过程符合性的证据。
6.0相关文件:
6.1《不合格品管制程序》
7.0使用表单:
8.1 标识卡
8.4领料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