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丹吉林沙漠横向沙山的研究现状与问题

合集下载

2008-2020年巴丹吉林沙漠降水特征分析

2008-2020年巴丹吉林沙漠降水特征分析

2008-2020年巴丹吉林沙漠降水特征分析采用中国自动站与CMORPH融合的逐时降水量0.1°网格数据集(1.0版),对巴丹吉林沙漠2008-2020年期间降水时间空间分布特征以降雨量、降雨频次为主要讨论对象,通过纵向的年代比较,以及横向的年内季节或者月份之间的比较两个方向进行概括。

分析过程中同时对降雨量分级处理,以及选取极端降雨个例分析其环流形势,力求对降雨特征详细说明,最后得出如下结论:1、巴丹吉林沙漠地区2008年-2020年年降雨总量总体呈增加趋势。

2、沙漠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各季节降雨总量差异明显。

3、巴丹吉林沙漠地区单天最大降雨量的分布规律基本与月降雨最大值分布、年降雨总量分布基本规律一致。

4、降雨量地理分布致符合西北少,东南多的规律。

而这与巴丹吉林沙漠地势呈东南高、西北低的特点相对应。

5、降雨量最大值基本分布在沙漠边缘地区。

6、降雨强度小的降雨频次空间分布差异大,降雨强度大的降雨频次空间分布差异小。

关键词:巴丹吉林沙漠,降雨,时空分布,个例分析1. 引言巴丹吉林沙漠(北纬39°30’~42°,东经98°30’~104°)以一居民点而得名,是中国四大沙漠之一,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合黎山、北大山以北、雅布赖山以西、西北为雅布赖山、拐子湖、古居延泽以南,黑河正义峡出山口、弱水东岸至古日乃湖以东,南北宽约354 km2,东西长约442 km,面积约为5.21万平方公里[1]。

其中的巴彦淖尔、吉诃德沙山是世界上最高的沙丘。

高大沙山和湖泊交错分布的独特景观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2-4]。

巴丹吉林沙漠属温带大陆性沙漠气候,气候极为干旱,年均温7~8℃,夏季高温酷热,最高温度可达38-43℃,平均气温25.3℃,光照强烈,是内蒙古自治区光照最充足、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冬季平均气温9.1℃,平均气温年较差达34.4℃,属典型的“冷沙漠”[5]。

巴丹吉林沙漠与库布其沙漠植被现状调查

巴丹吉林沙漠与库布其沙漠植被现状调查

巴丹吉林沙漠与库布其沙漠植被现状调查作者:张冀飞等来源:《北方环境》2013年第12期摘要:本文通过对巴丹吉林和库布齐两大沙漠的共计12个点位的植被调查显示,两大沙漠植被均以灌木建群,都伴生大量一年生沙生先锋植物;库布齐沙漠植物群落中,多年生草本物种数增加,是群落趋于稳定的表现;库布齐沙漠人工治理力度较大,使得群落生境趋优速度加快。

巴丹吉林沙漠植物群落基本处于自然状态。

关键词:巴丹吉林;库布齐;植被现状中图分类号:X1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370(2013)12-0023-04沙漠是指干旱气候区地面覆盖着由石英等细小矿物颗粒组成的松散聚集物,在风的吹扬下形成大小、形态各异的沙丘,沙丘之间呈面积不等的丘间低地,构成了连绵起伏的浩瀚沙海[1]。

内蒙古自治区幅员辽阔,是我国沙漠广布的区域之一,境内沙漠面积仅次于新疆,列我国第二位[2],内蒙古从东至西均有沙漠分布,全区境内共有十大沙漠(沙地),其中东部区以沙地为主,包括呼伦贝尔沙地、科尔沁沙地、浑善达克沙地和乌珠穆沁沙地;西部区以沙漠为主,包括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巴音温都尔沙漠和毛乌素沙地。

沙漠并不是寸草不生,除了沙丘外,还分布有面积大小不一的植被覆盖区域,沙漠中的植物群落经过一定的发生及演化形成了沙漠独特的植被景观[3],本文对巴丹吉林沙漠和库布齐沙漠的植被现状进行了调查。

1研究区自然概况与研究方法1.1研究区概况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盟中心地区,阿拉善右旗和额济纳旗境内,宗乃山和雅布赖山以西,北大山以北,弱水以东,拐子湖以南[1]。

面积约4.43万km2,流动沙丘占全部沙漠面积的83%,中部有密集的高大沙山,一般高200~300m,最高的达500m。

其地貌以复合型沙山为主,高大沙山的周围为沙丘链,一般高20~50m。

沙漠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沙漠气候,年降水量40~80mm,年均温8~8.9℃,绝对最高温37~43℃,年蒸发量大于3500mm。

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钙结层成岩机制研究

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钙结层成岩机制研究

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钙结层成岩机制研究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钙结层成岩机制研究巴丹吉林沙漠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是世界上最大的活沙漠之一。

沙丘是沙漠中最为突出的地貌特征之一,巴丹吉林沙漠中的沙丘尤其壮观,其中的高大沙山更是吸引着众多研究者的目光。

高大沙山通常呈现出圆锥形的形状,随着时间的推移,沙山表面常常会形成一层坚硬的钙结层,研究表明这是一种特殊的成岩现象。

巴丹吉林沙漠的地质构造主要由风沙作用和风化作用塑造而成。

强风作用将沙子吹到较高的位置,形成沙丘,而长时间的风化作用则使粒砂逐渐团结,形成较为坚实的沙山。

然而,高大沙山上的钙结层的形成机制一直以来都是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

以往的研究表明,钙结层的形成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土壤中的钙质含量、降水量、温度、腐殖质含量以及植被分布等。

首先,巴丹吉林沙漠地区的土壤中普遍富含钙质元素,这为钙结层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其次,降水量的多少对于钙结层的形成非常重要。

研究表明,较高的降水量会导致水分通过钙质土壤,进而沉淀到沙土表面。

随后,这些水分蒸发后会留下溶解的钙质,形成钙结层。

与此同时,温度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温暖的气候有助于加速水分的蒸发,从而促进钙质的沉淀。

此外,腐殖质含量也会影响钙结层的形成。

较高的腐殖质含量会吸附水分,使其不能渗透到沙土中,从而阻碍钙质的沉淀。

最后,植被的分布也会对钙结层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植被能够保持土壤的湿度,减少水分的蒸发,从而防止钙质的流失。

此外,近期的研究还发现了一个新的因素对于钙结层形成的影响:微生物。

微生物在土壤中广泛存在,不仅能够分解有机物质,还能促使钙质的溶解和沉淀。

研究发现,巴丹吉林沙漠沙土中的微生物种类丰富多样,这些微生物通过代谢过程,将土壤中的钙质溶解并沉淀,形成坚硬的钙结层。

综上所述,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钙结层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个因素的共同作用。

土壤中的钙质含量、降水量、温度、腐殖质含量、植被分布和微生物等都对钙结层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巴丹吉林沙漠腹地沙尘事件对近地表气温和太阳总辐射的影响

巴丹吉林沙漠腹地沙尘事件对近地表气温和太阳总辐射的影响

巴丹吉林沙漠腹地沙尘事件对近地表气温和太阳总辐射的影响吴盈盈;刘旭阳;王振亭
【期刊名称】《沙漠与绿洲气象》
【年(卷),期】2022(16)2
【摘要】沙尘通过改变近地表气温和太阳总辐射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

根据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小型气象站所观测到的风速、气温和总辐射数据,分析了沙尘事件对近地表气温和太阳总辐射的影响。

结果表明:(1)沙漠腹地的沙尘事件多发生在春季,具有平均风速低、持续时间短的特点。

平均风速主要集中在6.0-6.5 m/s,持续时间多在1-2 h。

(2)沙尘会削弱到达近地表的总辐射,平均衰减约为35.47%。

(3)沙尘能降低近地表的气温,降温幅度多在0%-10%。

【总页数】6页(P85-90)
【作者】吴盈盈;刘旭阳;王振亭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沙漠与沙漠化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2
【相关文献】
1.降水过程对巴丹吉林沙漠近地面太阳辐射的影响
2.巴丹吉林沙漠北缘沙尘天气过程中近地面气象要素变化及风沙流结构分析
3.巴丹吉林沙漠湖泊-沙山近地表风沙
动力环境4.四天越野驾车穿越沙漠腹地 2006穿越巴丹吉林沙漠汽车挑战赛5.沙尘对南疆沙漠腹地太阳辐射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陕西省安康市2023届高考三模文综地理试卷(附答案)

陕西省安康市2023届高考三模文综地理试卷(附答案)

高考三模文综地理试卷一、单选题苏伊士运河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运河之一,即使开通了新苏伊士运河,堵船事件还是屡屡发生。

2021 年引起全世界关注的超大型集装箱运输船“长赐”号堵塞事件,堵船时间接近一周,影响了全球的经济和运输。

下图示意苏伊士运河及周边区域概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苏伊士运河堵船事件屡屡发生的地点可能是()A.①B.②C.③D.④2.通过苏伊士运河向北和向南的主要货流可能分别为()A.汽车、蔬菜和水果C.原油、工业制成品B.热带经济作物、精密仪表D.电子产品、化工产品3.“长赐”号堵塞事件发生后,其余所堵船只不愿绕行。

其主要原因有()①其他航道水浅②无安全保障③运河内调头困难④路途远,运费高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制造业服务化是制造业企业为了获取竞争优势,将价值链由以制造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变。

耐克是一家世界著名的运动鞋企业。

然而,公司总部除了从事研发设计和市场营销外,其他几乎所有制造环节都外包给加工质量好,加工成本低的鞋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目前下列产业中,制造业服务化升级转变较为成功的是()A.创新主导型产业C.资源主导型产业B.规模主导型产业D.动力主导型产业5.耐克公司将几乎所有制造环节都外包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品牌效应C.提高企业利润B.延长产品周期D.缓解用地紧张6.据研究,除了少数企业以外,大多数制造商的服务化转变都相当缓慢和谨慎,这是因为企业实施服务化战略()①无法满足顾客需求②减小了企业生产规模③提高了生产和经营成本④增加了企业风险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巴丹吉林沙漠的沙山以高、险.陡峻著称,其中海拔 1611 米的必鲁图峰是世界沙漠之最,被誉为“沙漠珠峰”。

沙漠底部多泉眼,地表有湖泊,周边地区断裂发育。

在这里登顶远望,沙漠、绿洲风光尽收眼底,壮观至极。

下图示意当地新月形沙丘链景观和风向玫瑰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沙丘链缓坡主要朝向()A.西北方B.东南方C.西南方D.东北方8.推测必鲁图峰成为世界最高沙峰的关键原因是()A.地壳抬升表土沙化C.地下水丰富,沙丘湿度大B.盛行风携带沙尘沉积增高D.气候冷暖波动频繁阿克苏河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西部,以山地降水及冰雪融水补给为主,该流域多年干旱少雨,年平均降水量为 47.3mm,而蒸发量达 2100mm。

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粒度成分与沙山形成

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粒度成分与沙山形成

对 气 流 的改造 作用使 风 力分 选作 用在 不 同形态 和各
部 位 之 间出现 不 同程 度 的 差 异 , 且 这 些 差 异最 大 而
程 度地 表现 在 沙 丘粒 度 组 成 上 ( 斯 等 , 0 1 。 因 哈 20 ) 此 , 丘粒 度成 分 和沙 漠 地 貌 的研 究 在 沙 漠形 成 与 沙 环境 研 究 中受 到 了特 别广 泛 的重 视 。沙漠 地貌研 究 表明, 沙漠 沙丘类 型繁 多 , 小悬 殊 , 大 巴丹 吉林 沙 漠 区高达 4 0 0 的沙 丘是 世 界 上高 差 最 大 的沙 0 ~5 0m 丘( 闫满 存 等 , 0 1 Do ge 1,2 0 ) 而 且 大 沙 2 0 ; n ta. 0 4 , 山地 貌具 有分 带 性 ( n t 1 , 0 9 。对 巴丹 吉 Do ge . 2 0 ) a
物 质 运 移 的基 本 模 式 是 下 部 以 侵 蚀 搬 运 为 主 , 、 部 物 质 则 是 堆 积 与 运 移 并 存 , 沙 物 质 经 过 多 次 的 运 移 传 递 而 中 上 风 到 达 沙 山顶 部和 背风 坡 。 关 键 词 : 大 沙 山 ; 度 组 成 ; 山 活 动 ; 山物 质 运 移 模 式 ; 高 粒 沙 沙 巴丹 吉 林 沙 漠
1 )陕西师 范 大学旅 游 与环境 学 院 , 安 , 1 0 2 西 70 6 ; 2 )中 国科 学 院地球 环境 研究 所 黄土 与第 四纪 地质 国家 重点 实验 室 , 西安 ,1 0 5 70 7 ; 3 )中国科 学 院沙漠 与沙 漠化 重点 实验 室 , 兰州 ,7 0 0 30 0
沙 漠地貌 是 沙漠 最直 接展 现在 人们 面前 的 自然
景观 , 沙沉 积物 是风 力塑 造风 沙地 貌 的物 质基础 , 风

巴丹吉林沙漠地表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区域差异_钱广强

巴丹吉林沙漠地表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区域差异_钱广强

文章编号:1000-694X(2011)06-1357-08巴丹吉林沙漠地表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区域差异 收稿日期:2010-10-20;改回日期:2011-05-0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01007)和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博士项目共同资助 作者简介:钱广强(1978—),男,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风沙地貌研究。

Email:gqqian@lzb.ac.cn钱广强,董治宝,罗万银,张正偲,肖生春,赵爱国(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摘 要:对巴丹吉林沙漠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沙丘、不同地貌部位的223个地表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分析表明,该沙漠的流动沙丘主要由细沙组成,其含量可达49.5%~66.1%;沙丘沙的平均粒径介于2.104~2.706Φ之间,粗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与世界其他沙海中沙物质粒径相比处于中等粗细。

粒径最细者为灌丛沙丘表面沙粒,最粗者为横向沙山迎风坡;分选度好至极好,均为正偏中等峰态。

丘间地物质粗于沙丘沙,平均粒径为1.409Φ,分选较好,正偏窄峰态。

从频率曲线来看,沙丘沙为单峰,丘间地多为双峰或三峰。

在典型横向沙山剖面上,自迎风坡坡脚至沙丘顶部平均粒径变细而分选性变好,最粗的沙粒出现在靠近迎风坡坡脚的丘间地,而最细和分选最好的沙粒出现在紧邻沙丘顶部的背风坡。

尽管横向沙山与新月形沙丘和沙丘链的尺度不同,但二者同属横向沙丘系统,具有相似的沙丘动力机制,因而粒度参数之间关系的表现趋同。

从区域上来看,在平行于主导风向的3条NW—SE向断面上,沙漠中北部高大沙山之间低矮“通道”上的沙粒平均粒径存在微弱的变细趋势,而高大沙山区则不存在明显的变化规律;在平行于雅布赖山的3条SW—NE向断面上,粒度参数沿断面方向无明显的变化规律,但断面越靠近雅布赖山平均粒径越粗。

一般认为巴丹吉林沙漠是中国重要的沙尘源区之一,然而粒度分析结果表明,沙漠中北部几乎不含粉沙黏土(<0.0625mm)组分,而东南部的横向沙山区含量则相对较高,这就需要进一步推断巴丹吉林沙漠具体的沙尘源区和沙尘释放过程。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沙尘现状和问题分析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沙尘现状和问题分析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沙尘现状和问题分析苗增【摘要】基于当前京津地区的沙尘现象,根据首都的形象工程,并且党的十八大也将我国环境问题提上了议程.文中对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沙漠化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和分析,找出京津地区沙尘的起源、成因,并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分析了额济纳旗沙漠化治理的可行性,对额济纳地区的防风固沙工作提出建议,找出相应的沙漠化综合治理和改造方案,期待从根本上解决京津地区的沙尘现象.【期刊名称】《华北科技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10)001【总页数】5页(P86-90)【关键词】风沙现象;沙漠化;沙尘暴;环境保护【作者】苗增【作者单位】华北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北京东燕郊1016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441 概述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城市,她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的形象;天津,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开发区,其环境也决定了投资者的投资与否。

然而,这两座城市却在常年遭受到风沙的侵袭,在影响环境的同时,也在某些程度上限制了京津的经济与发展。

究其根本,我们发现内蒙古额济纳旗的水土流失以沙尘暴为体现形式,而沙尘暴的必经之路就是北京市,通过山西、京津地区然后飞向大海、飞向日本,甚至飞向澳大利亚。

辽阔的额济纳,隶属阿拉善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西北端。

举世闻名的“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航天城”就在旗的境内。

全旗总面积11.46万平方公里。

这里便是古时候的居延。

世界第三大沙漠,中国第二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就位于额济纳旗境内。

它地处中亚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中心,是我国北方沙尘暴发生的最主要沙源地之一。

近半个世纪以来,在西风环流、冬夏季风特别是冬季风、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下,巴丹吉林沙漠流动沙丘不断扩张,其边缘地区土地沙漠化发生发展十分活跃,且与其东南部的腾格里沙漠、东部的乌兰布和沙漠形成“握手”之势,直接影响了内蒙古额济纳旗、阿拉善右旗,甘肃省民勤县、高台县、临泽县等地区的人民生活与社会发展[1]。

2023年高三二轮复习专项思维导图:风沙问题

2023年高三二轮复习专项思维导图:风沙问题

思维导图:风沙问题【思维导图】[考点精析](1)沙源①外地输沙:盛行风从上风地带将沙尘物质吹送至风沙活动地区沉积;河流从中上游地区搬运到风沙活动地区沉积。

②当地沙源:枯水期湖滩、河滩裸露,泥沙裸露;冬春季节地表缺少植被覆盖,表土裸露;耕地面积扩大、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植被,地表裸露,增加沙源。

(2)动力①盛行风:风大、大风日数多;受地形影响(山口处狭管效应、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一致等),地面风速增强。

②不稳定的空气条件:如沙尘暴多发生于午后或傍晚,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有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

③特殊天气、气候背景:干旱少雨、气温回升、蒸发旺盛,是风沙形成的温床;气旋与冷空气活动频繁。

(3)植被:冬春季节植被稀疏,地表缺少植被保护,表土疏松,沙源丰富、易起沙。

2风沙活动的危害(1)沙埋:埋压农田、村庄、工矿、铁路、公路、水源。

(2)风蚀:土壤肥力下降;大风袭击(毁坏房屋、刮翻火车、摧毁电杆,造成人、畜伤亡)。

(3)污染大气:沙石、浮尘弥漫,空气浑浊,危害人体健康。

(4)影响生产、生活:影响交通出行与安全、室外作业等。

3风沙活动的防治(1)工程措施:①阻沙:设置沙障阻挡风沙;②固沙:设置草(石)方格,固定沙面。

(2)生物措施:①因地制宜开展生态建设,保护和恢复植被(保育自然植被、植树造林、种草等),防风固沙;②合理利用水资源,保障生态用水。

(3)组织管理措施:①调整农业结构,合理控制农牧业生产规模;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③建立风沙灾害的监测、预报机制;④制定并严格实施防沙治沙的相关法律法规;⑤对风沙危害严重地区实施生态移民。

【典题精研】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祁连山北部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沙山——湖泊景观,其湖盆的形成与当地风沙作用强密切相关。

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不足100mm,水面蒸发量在3000~4000mm。

水中可溶性Ca(HCO3)2,在压力、温度作用下CO2逃逸,形成大量碳酸钙沉淀。

巴丹吉林沙漠沙山粒度组成与沙山地貌分带

巴丹吉林沙漠沙山粒度组成与沙山地貌分带

心为 中心 发育 而 来 的 。J o c r s o n等 ¨ 通 过 风 洞模 型 实验 发现 , 水平气 流 吹过起伏 山地 或丘 陵时 , 在 山地
或丘 陵 的背风 面一 定 范 围会 出现 气 流 的波 状 运 动 。 当波 状运 动 的气 流 再 次遇 到 起 伏地 形 的影 响 后 , 会
进行 了深入 的研 究 , 认 为 复合 型 沙 山是 更 新 世 起伏
的沙 质下 垫基底 与西 风环 流和季 风环 流相互 作用 的
结果 , 而且 复合 型沙 山的形 成 还 受 到钙 质 胶 结 层 的 影响, 古 风 况 的变 化 受 到青 藏 高原 隆 升 的影 响。
C o o k e[ 1 6 3 认为 , 世 界 上 的复合 型 沙 山 均是 以 固体 核
地理学 者关 注 的 焦 点 一 。 目前 , 关 于 巴丹 吉 林沙 漠高 大沙 山 的形 成原 因与发 育机 理仍存 在较 大 的争
议: 楼 桐茂 认 为流 沙 直 接 覆 盖 在 石 质 低 岗之 上 , 是 形成 沙 山的基础 , 沙 山 的形 态 受 下伏 基 底 地 形 的
3 1卷第 4期 4 3 4- 4 4 1页
2 0 1 3年 7月




Vo 1 . 31, No . 4 p p 4 3 4-4 4 1
J OURNAL OF MOUNT AI N S CI E NC E
J u l y, 2 01 3
文 章 编 号 :1 0 0 8— 2 7 8 6一( 2 0 1 3 ) 4- 4 3 4- 0 8
控 制 。孙培 善 等 认 为 地 质 构 造 运 动 导 致 沙 漠 地
表发 生褶皱 隆起 , 从 而形成 了 沙 山。谭 见安 _ 】 。 。 认 为

湖之谜:“漠北江南”的奇迹

湖之谜:“漠北江南”的奇迹

湖之谜:“漠北江南”的奇迹漠与湖泊原本是一对水火不容的“冤家”,沙漠中往往因降水稀少、极度干旱而成为生命禁区;然而,在极度干旱的巴丹吉林沙漠里,却有着巨大沙山和湖泊共存的绝世奇景。

据不完全统计,巴丹吉林沙漠中共有144个湖泊,其中常年有水的湖泊达74个。

这些湖泊被当地人称为海子,主要分布在沙漠东南部的沙丘背风坡丘间地,它们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巴丹吉林沙漠由此有了“漠北江南”的美誉。

巴丹吉林沙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年降水量仅有五六十毫米,年蒸发量却高于3000毫米。

在如此干旱的环境下为什么会形成星罗棋布的湖泊呢?答案就在于地下水。

地质学家研究发现,巴丹吉林沙漠中存在着一条规模较大的断裂带—阿尔金断裂带,这是我国西部一条著名的断裂带,由多条长达数百千米的断裂组合而成,它西起新疆与西藏交界的拉竹龙,向东北方向斜切昆仑山及祁连山,东端隐没于巴丹吉林沙漠之下,全长超过1600千米。

由于断裂带岩层破碎、导水性能良好,使得高山上的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通过地下水补给通道源源不断地流向巴丹吉林沙漠,最终在低洼处汇聚成湖。

巴丹吉林沙漠中的湖泊多数清澈湛蓝,也有少数湖泊呈现红色、紫色等斑斓的彩色,并且有些湖泊还会随季节变化而呈现不同的颜色。

这些湖泊的色彩究竟从何而来呢?以当地最著名的达格图湖为例。

该盐湖位于巴丹吉林沙漠东南部,其湖水通常以粉红色为主色调,并夹杂其他颜色,而且其颜色会随季节和水量的变化而改变,当地人称之为“红海子”或“玫瑰湖”。

在炎热的夏季,由于湖水大量蒸发,水中含盐量急剧增加,导致许多生物无法适应而死亡,能够适应高盐环境的藻类以及以藻类为食的卤虫却大量繁殖,正是它们将达格图湖“染”成了亮粉色。

到了秋季,随着水温降低,达格图湖中的有色微生物减少或消失,湖水变得无色透明。

此时,混杂赤铁矿的氯化钠结晶大量析出,在湖底形成粉色盐层,使整个湖泊呈现淡粉色。

巴丹吉林沙漠中的湖泊大多为咸水湖;然而,这片盐碱之地上神奇地存在着几个淡水湖,为沙漠中的生命提供了宝贵的淡水资源。

高二地理作业(42)

高二地理作业(42)

高二地理天天练(42)(西北地区)柽柳是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根系发达,可深入地面以下10余米,根系萌芽力强,即使被沙埋后仍然可用根颈处萌发大量纤细的不定根,枝条亦迅速向上生长,形成柽柳沙堆(如下面左图)。

新疆艾比湖附近分布着众多的柽柳沙堆。

下面右图为艾比湖流域起沙风向玫瑰图。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柽柳沙堆多分布于艾比湖流域的湖滨、山麓冲积扇边缘、低洼地附近,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气温 B.降水 C.地下水 D.土壤2.艾比湖附近的柽柳沙堆()A.东南坡沙堆坡度缓 B.西北坡沉积物颗粒小C.坡顶风力侵蚀作用强 D.高度与植株高度呈正相关相关分析表明,河西走廊东部初、终霜冻日和无霜期与植被和海拔的关系非常密切,与纬度、经度关系不明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河西走廊东部初、终霜冻日和无霜期的分布具有明显地域特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永昌海拔较低,植被覆盖率较低,无霜期最短B.凉州处于中部绿洲,海拔较低,植被覆盖率高,无霜期最长C.民勤处于北部草原区,海拔较高,植被覆盖率相对较高,无霜期比凉州短D.古浪处南部山区,海拔较低,植被覆盖率好,无霜期较长4.河西走廊东部A.无霜期自山区到荒漠区到绿洲平原区逐渐变长B.受全球变暖影响,初霜冻日将提早,终霜冻日将推迟,无霜期将变长C.应因地制宜,引进喜热性作物品种,合理调整种植结构D.应大规模种植森林,增加森林覆盖率,延长无霜期树干液流是植物体内由于叶片的蒸腾作用引起的植物体失水,从而引起水分通过植物木质部从根部运输到叶片的过程。

正常情况下,植物一天的蒸腾耗水量与树干液流总量相等。

下图示意我国内蒙古额济纳绿洲4—9月胡杨(落叶中型天然乔木)各月夜间液流总量占整日液流总量的比重。

读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上图所示4-9月胡杨白天液流总量占整日液流总量比重的变化趋势是A.逐渐减小B.逐渐增大C.波动增大D.波动减小6.夏季胡杨白天液流总量较大,其主要原因是A.降水丰富B.气温较高C.土壤含水少D.蒸腾减弱7.研究胡杨液流量变化规律可以A.提高胡杨树的材质B.有效提髙空气湿度C.直接减缓荒漠化进程D.利于精准节水灌溉短花针茅是我国荒漠草原的主要建群植被之一,属优等牧草。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沙丘微专题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沙丘微专题

呼伦湖的沙丘
呼伦湖位于内蒙古境内,呈东北—西南狭长分布, 湖长93 km,平均宽度25.2 km,湖水面积2 339 km2。湖区盛行西北风,风力资源丰富;西岸地 势高于东岸且坡度大,多陡崖;东岸多沙丘带分 布。近几年沙丘带逐步扩大东移。下图示意呼伦 湖位置及其周围水系。
(1)分析呼伦湖东岸沙丘带的沙源。
③特殊天气、气候背景:干旱少雨、气温回升、蒸发旺盛,是风沙形成的温床;气旋与冷 空气活动频繁。 (3)植被:冬春季节植被稀疏,地表缺少植被保护,表土疏松,沙源丰富、易起沙。 (4)堆积:地形阻挡,风速降低(气压梯度力、摩擦力、风源地远近、狭管效应)
2、荒漠化的危害从现象上看:农田、村庄、道路等受到威胁,地 表裸露为沙尘暴 提供沙源.
沙丘微专题
【高考真题回顾】【例1】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 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 水流归槽成为“赣江”(图10b)。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 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槽(谷)相间 的地形。读图,完成下题。
【解析】第(1)题,分析沙源主要从河流带来泥沙、河湖底部裸露两个角度分析,注意从图中分析河流数量、河流输沙量 和沉积量、河流流量及季节变化对湖泊水位的影响。第(2)题,冬春季起沙的原因是风力作用的结果,所以解答的实质是 分析该湖泊冬春季节多大风的原因。可以从地形、下垫面的摩擦力大小、植被等角度进行分析。【参考答案】(1)①多条 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②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③错那湖水位低,因河 口外湖区水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2)①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②大风多,湖 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③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

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分析作者:王宏武斌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20期王宏,武斌(通辽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内蒙古通辽 028000)摘要: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环境日益恶化,存在多个生态环境问题,如气候干旱化、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及草场退化,严重影响了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影响到了“三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因此,对内蒙古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尤为重要.关键词:内蒙古;环境;问题;治理中图分类号:X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3)10-0103-02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北部边陲,东西狭长分布,直线距离2400公里,地跨“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总面积为118.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2.3%,是我国北部边疆的重要生态屏障.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的限制,以及人们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内蒙古自治区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变得十分脆弱,表现出气候日趋干旱化、土地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水土流失严重、草场退化加剧等生态问题,给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也严重影响了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及经济发展.因此,治理与改善内蒙古自治区的生态环境有重要的意义.1 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问题1.1 气候干旱化近25年,中国干旱区的面积在持续增大,湿润区面积在缩小.内蒙古自治区由于天然保护屏障受损,水资源缺乏,干燥程度表现为增大趋势.内蒙古境内分布着大兴安岭原始森林和11片次生林区(大兴安岭次生林区、宝格达山、迪彦庙、克什克腾、茅荆大坝、大青山、蛮汉山、乌拉山、贺兰山和额济纳),但由于保护不当、过度采伐及病虫害等自然条件恶劣等原因,内蒙古自治区森林资源剧减.素有“林海”之称的大兴安岭,年消耗量就为年生产量的177%.森林资源的锐减,使得天然的保护屏障受到损害.内蒙古大部分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贫乏.全区每公顷水资源量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3,1km2以上的湖泊总面积在20年间减少了1/4.天然屏障受损,加之水资源的缺乏,使得内蒙古自治区在整体上呈现出明显的干旱程度上升的趋势.内蒙古自治区干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31.34%,半干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68.66%.20世纪60年代,内蒙古自治区气候表现为先干后湿的变化过程;70年代呈现波动式下降,气候趋于湿润化;进入80年代以后,干燥度逐年增加,气候干旱化明显,尤其是21世纪初,气候急剧变干,2005年为近50年来最干旱的年份.内蒙古的干旱造成华北、东北诸多河流缺水,进而导致了下游地区的干旱,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1.2 土地沙漠化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土地沙漠化面积最大,程度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在自治区境内,从西到东分布,有巴丹吉林、腾格尔、巴音温都尔、乌兰布和、库布齐5大沙漠和毛乌素、浑善达克、乌珠穆沁、科尔沁、呼伦贝尔5大沙地阴山以北地区还分布有大面积风蚀沙化地,沙漠和沙地外围地区有零星沙化土地分布,沙区范围涉及8盟4市76个旗(县、市、区),总土地面积74186594.2hm2,占自治区土地总面积的62.7%.由于沙漠化严重,内蒙古频发沙尘暴.2007年3月29日发生的特大沙尘暴,内蒙古阿拉善盟、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呼伦贝尔都受到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沙尘暴的频发,不仅严重影响了本区经济承受巨大损失,还威胁到了甘肃、宁夏等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据统计,春季(3-5月)发生在内蒙古的半径在60公里以上范围的沙尘暴,有45.2%影响到京津地区.由于风沙作用和水土流失,每年向黄河输沙1.87亿吨,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也构成严重影响.1.3 水土流失受地质、地貌、气候、地面组成物质、植被等因素的影响,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脆弱,且内蒙古矿产资源丰富,是重要的矿产资源开发区.由于自然因素和开矿等人为活动的共同影响,内蒙古水土流失严重.全区水土流失面积16.6万km2,占总面积的95%,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水土流失面积居全国之首.水土流失直接破坏土地资源,使土地生产力下降,加剧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随洪水下泄,淤积下游河道.此外,水土流失还降低了水利工程的功能.加快本区水土流失治理速度,不仅对发展本区经济,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治理黄河,减轻黄河下游防洪压力具有重要作用.1.4 草场退化草地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畜牧业是内蒙古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业商品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内蒙古自治区全区经济发展的进程.但是由于人们对草场资源的认识与了解不足,为收入的最大化而过度放牧、使用无度,导致草场平衡失调,生产力不断下降.超载过牧、过度开垦、滥采滥挖,以及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气候异常,内蒙古7880万公顷的天然草原中,约有30%以上退化,35%沙化,3%盐碱化.全区不同沙化程度的草场面积已达2500万公顷,占可利用草地的39.37%.草原退化、产草量降低,直接影响到畜牧量和畜牧业的发展,同时,草场的退化,同样带来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自然灾害等问题.2 内蒙古生态建设基本对策2.1 沙地治理根据不同地区的沙化类型及严重程度,可以设置不同类型的沙障,以削弱风力的侵蚀,截留降雨,建立生态防御体系.同时可选用治沙效果好的抗旱植物,利用植物对沙漠化土地进行治理.在不同区域的植被种类不同,具体也要配合当地地质的情况进行调整.水资源利用在沙漠治理过程中最重要,要全方面考虑,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沙漠化土地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逆转和改善的,如科尔沁草原,经过长时间的治理,沙漠化蔓延速度已有所减缓.从1987年到1997年,其总面积从71683平方公里减少到63343平方公里,下降11.63%.内蒙古2000年工程建设包括8个盟市的53个旗县,国家投资3.79亿元.2001年开始的“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涉及10个盟市的68个旗.土地沙漠化治理任重道远.2.2 加强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林业建设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发展保护林业是改善生态环境的根本途径之一.内蒙古林业的建设,主要重点是在区内广大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进入21世纪,内蒙古自治区加强对退耕还林、控制土地资源利用的管理.在11个建立了退耕还林试点.加强投资管理力度,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同时,持续不断地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度也尤为重要.内蒙古中西部普遍绿化以后,环境改善也已见成效.敖汉旗从1987年到1997年,森林覆盖度从为原来的2.8倍,年降水量上升了9.6%.内蒙古林草植被的恢复,使得土地蓄水保土能力增强,也会减轻华北、东北一些江河下游的干旱及洪涝灾害.2.3 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据统计,内蒙古草地面积占自治区面积的67%,但是由于图层含沙量大,再加上过度放牧,形成沙丘,致使大面积的草场退化.现在退化、遭破坏的面积已累计达到可利用草原面积的38.7%.草场的退化,给畜牧业及生态环境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合理利用草场资源十分必要.针对自治区大部分天然草地不断退化的现状,首先应该按生态条件质量,通过科学的、合理的计算,以草定畜,严格控制,减轻草场压力.二是实行划区轮牧生产方式,防止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场退化.三是对退化的草场,实施退牧养草的政策,使草原生产力得到恢复.参考文献:〔1〕李丽娜,赵海霞.内蒙古生态环境建设探讨[J].内蒙古林业,2012,(6):12-13.〔2〕王广山,张祚恬,周梅.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及林业对策[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5(S1):13-15.〔3〕赵涛,米国芳.内蒙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7-31.〔4〕韩芳,刘朋涛,牛建明,等.50a来内蒙古荒漠草原气候干燥度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变特征[J].干旱区研究,2013(3):449-456.〔5〕王宪富,韩经伟.2007年内蒙古最强沙尘暴天气过程分析[J].内蒙古气象,2008(6):3-5.〔6〕邹亚荣,张增祥,赵晓丽等.GIS支持下内蒙古草场动态变化及其环境背景分析[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2(5):250-255.〔7〕吕志祥,高兵桃,刘嘉尧.公共政策视域中土地沙漠化治理研究[J].生态经济,2010(1):180-182.〔8〕李忠锋,王彦丽,王一谋,等.黄河流域内蒙古片水土流失遥感监测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3,(2):180-184.〔9〕李秋月,潘学标,王丽等.内蒙古地区气候资源变化趋势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11(S1):19-23.〔10〕郭春生.气候变化对草地畜牧业及生产力的影响[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19):149-152.〔11〕高浩,潘学标,符瑜.气候变化对内蒙古中部草原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09(3):1000-6362.〔12〕杨兴康.浅谈草场退化的原因和治理对策[J].草业与畜牧,2011(9):38-39.〔13〕那日娜.浅谈内蒙古自治区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现状[J].现代农业,2007(11):145.〔14〕弓瑞,贾梦迁,于振海等.浅析内蒙古森林资源生态补偿[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2(3):20-21.〔15〕田志,白永祥.西北地区沙漠化治理浅谈[J].内蒙古林业,2010(7):24-25.。

阿拉善土地荒漠化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推荐下载

阿拉善土地荒漠化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推荐下载

阿拉善土地沙漠化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摘要]近些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阿拉善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沙漠化对环境的危害越来越大,引起各方面高度关注,抑制沙漠化的脚步,恢复被破坏的草原生态系统迫在眉睫。

[关键词]阿拉善土地沙漠化人为因素绪论行走在广袤而又瑰丽的大漠明珠—阿拉善上,最能深刻的感受到古诗“大漠孤烟直”的奇丽景象,阿拉善总面积27万平方千米,但是全盟沙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2.23万平方千米,被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和乌兰布和沙漠环绕的阿拉善盟,这颗沙漠中的明珠有个别致的称号--驼乡。

近些年来由于过度放牧,超过草场承载能力,草原沙化;烂挖锁阳、苁蓉,两种植物的寄主,防沙治沙的典型植物--梭梭和白刺遭到破坏;难以禁止的搂发菜的宁夏农民大量用铁耙搂取发菜,草场被破坏情况屡见不鲜;阿拉善滥采乱挖奇石,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导致张掖地区农业用水与工业用水量大幅增加,黑河水量减少,额济纳河流域胡杨林一度退化;开采后的沙漠盐湖没有规模治理,成为化学尘暴的弹药库,盐碱粉末对周围草场带来极大的影响。

只有用植物进行治理,防风固沙,才能减慢沙化的快脚步,为此阿拉善大量种植梭梭林;保护现有的植物,禁止滥采乱挖,进一步破坏草原生态体系;实施禁牧,退牧还草,使草原能够休养生息;治理干涸盐湖,种植碱蓬,使盐碱粉末难以随着沙尘暴行动,避免带来对草原,人体的眼中危害。

一、阿拉善土地沙漠化现状沙漠化是土地荒漠化的最主要类型,我国的荒漠化土地中,沙漠化的面积为最大,分布最广,危害也最严重。

阿拉善地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属北温带大陆性干旱、极干旱荒漠地区,总面积27万平方千米,国境线长735千米,居住着以蒙古族为主体的16个民族17万人口。

这里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历史地位独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个典型的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

全盟沙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2.23万平方千米,占总土地面积的82.3%,占全区沙漠化总面积的25.6%,且以每年1000千米的速度扩展蔓延。

好题分享-10|沙漠湖泊水的出没问题

好题分享-10|沙漠湖泊水的出没问题

好题分享-10|沙漠湖泊⽔的出没问题来源:地理研学吧(2020潍坊⼆模)巴丹吉林沙漠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年降⽔量仅40-80毫⽶,理论蒸发量3000毫⽶。

沙漠东南部腹地有湖泊70多个,形成了世界上独⼀⽆⼆的⾼⼤沙⼭(相对⾼度多在200-300⽶)环抱湖泊的景观。

苏⽊吉林湖就是其中之⼀,湖区全年降⽔量为164毫⽶,全年实际蒸发量1261毫⽶。

图1⽰意苏⽊吉林湖区湖泊补给量和排泄量动态曲线。

据此完成1—2题。

1.苏⽊吉林湖近些年⾯积⽐较稳定,若不考虑下渗因素的影响,推断苏⽊吉林湖每年地下⽔平均补给量约为A. 1260毫⽶B.160 毫⽶C.3000 毫⽶D.1100 毫⽶2.苏⽊吉林湖A.冬季湖⾯⾯积缩⼩B.主要排泄⽅式是蒸发C.春季湖⾯⾯积较⼩D.主要补给⽔源是冰雪融⽔。

乖,做完再看答案!【答案与解析】:答案:1.D 2.B解析:1.根据材料湖区全年降⽔量为164毫⽶,全年实际蒸发量1261毫⽶,(理论蒸发就是⼲扰信息)。

⽽题⼲说苏⽊吉林湖近些年⾯积⽐较稳定,若不考虑下渗因素的影响,湖泊的⽔主要来⾃地下⽔。

两者⼀减接近1100,所以选的D。

2.我⽤的排除法,⾸先都是沙⼭,⽽且⾼度是⼏百⽶,所以说他不可能有冰⼭融雪,再说第⼀题已经告诉我们地下⽔补给多;因为以地下⽔补给为主,所以说下渗的就少。

蒸发超过补给,湖⽔才会减少,⽽冬季补给⼤于蒸发,因此湖⾯⾯积增加,直到图中4、5⽉有⼀个点,两者数据相等,湖⽔达到最⾼值(这也是个数学思维)然后超过那个点之后他才开始减⼩,所以春季湖⽔⾯积从⾼值将减少的,还是⽐较⼤⼀点,所以这个排除,只能选B。

再者因为是西北,因此主要⽀出是蒸发,材料也有告诉我们蒸发量较⼤。

第⼀次解析,可能不够简练,但是这是学⽣视⾓的思考。

解析:陈韫翰(学⽣)指导⽼师:娜娜这样的稳定,是不是有些熟悉的感觉?⾼考溯源:(2017年Ⅰ卷)图2⽰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

该流域⽓候较⼲,年均降⽔量仅为210毫⽶,但湖⾯年蒸发量可达2000毫⽶。

防沙治沙调研报告

防沙治沙调研报告

防沙治沙调研报告防沙治沙调研报告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沙尘暴频发,沙漠化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有效地防治沙漠化现象,我组织了一次防沙治沙的调研。

本次调研主要目的是了解沙漠化问题与治理措施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调研内容1. 沙漠化问题调研我们首先对沙漠化问题进行了调研。

根据调查结果,发现沙漠化问题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尤其是新疆和内蒙古地区。

这些地区的土壤退化、植被覆盖度下降、气候干燥等因素导致了沙尘暴的频发和沙漠化的加剧。

2. 沙漠化治理措施调研为了解决沙漠化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

我们调研了几种主要的治理方法:(1) 植被恢复植被恢复是防止沙漠扩张的重要手段。

通过人工种植树木、草坪等植物,可以有效地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达到防沙的目的。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在西北地区,政府和科研机构在进行大面积植被恢复工程,取得了一些成效。

(2) 风沙固定风沙固定是指利用物理手段防止沙地扩散。

例如,在沙漠地区建设风雨围栏、沙场覆盖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沙尘暴的发生。

这些措施在一些重点区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3) 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也是防沙治沙的重要手段。

通过制定科学的沙漠化监测预警体系,加快沙地治理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可以更好地应对沙漠化问题。

我们发现,目前一些新技术在治理沙化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

三、调研结果分析根据我们的调研,沙漠化问题依然比较严重,尤其是西北地区。

虽然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但效果不够明显。

其中,植被恢复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对抑制沙漠化扩张的效果还不够显著。

风沙固定和科技创新方面,尽管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四、建议1. 加大植被恢复力度。

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投入,鼓励和支持植被恢复工程。

需要建立更加有效的植物培育与种植机制,加强植物的维护和管理,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加快沙地的植被恢复速度。

2. 加强风沙固定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丹吉林沙漠横向沙山的研究现状与问题1李孝泽1,2, 陈发虎1,2, 李 馨1, 孙庆峰2, 董光荣11.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及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002.干旱环境与古气候研究中心(CAEP);教育部中国西部环境系统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系,甘肃 兰州 730000E-mail: leeyan@摘 要:处于我国西北内陆干旱荒漠地带的世界最高大的沙丘系统——巴丹吉林沙漠横向沙山系统,具有重要的风沙地貌与沙漠第四纪地质及水文学研究价值。

以往的研究主要取得了对该沙漠及其沙山的近13万年来环境变化历史的框架性认识。

沙漠的形成时代、沙源、沙山及其间湖泊的成因与演化过程等及其与区域及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关系等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要问题。

在研究方法上需要重视沉积学方法的应用。

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不仅对认识其自身奥秘,促进风沙地貌学与沙漠第四纪地质学的进展,而且对认识区域气候、环流、水循环、大地构造等重大环境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巴丹吉林沙漠 横向沙山 研究现状 存在问题1. 引言最近,世界著名科学杂志《nature》刊出了我国河海大学陈建生教授等撰写的题为“Groundwater maintain dune landscape(中文意思为:地下水维系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的研究论文[1],正在地学界引起震动。

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宏大的沙丘系统——巴丹吉林沙漠及其高大沙山与湖泊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其实这一直是困惑地学界尤其是沙漠界的世界性难题。

近年,随着沙尘暴源区、亚洲内陆干旱化、西部水资源与生态恢复研究的不断深入,巴丹吉林高大沙山及其湖泊的形成研究已经是国内外十分关切的问题。

横向沙丘是指沙丘形态走向和起沙风合成风向垂直或成60~90°交角的沙丘,主要包括新月形沙丘及其沙丘链与复合新月形沙丘及其沙丘链等[2]。

与线性沙丘相比,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它的长宽比值较小;二是沿短轴方向的横切面呈显著不对称状,即迎风坡平缓而背风坡偏陡;三是它的空间密集度较大,即丘间地与沙丘宽度比值较小[3]。

它是风沙地貌的最基本与最重要的类型, 广泛分布于地球内陆及海岸沙漠中,在火星沙海中的分布比重比在地球沙海中还要大[4]。

其中,中、大型横向沙丘(在我国把高度大于100m的沙丘称为沙山[5],约占世界沙海面积的20% [6]到40%[7], 且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尤其是我国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8]。

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0272079)、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纳入国家重点研究发展规划项目)课题(编号: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Project 2002CB71400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No. 2003033404)资助。

- 1 -2.研究进展国内外对横向沙丘形成过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现代形态-动力学过程方面。

朱震达认为,新月形沙丘起始于沙斑,并经由盾状沙丘演进而来。

这个过程被看作是新月形沙丘形成过程的基本模式,可用二次流理论[9]、风沙湍流理论的“波粒学说”[10]等进行解释。

新月形沙丘一旦发育成型后,其形态的微妙变化取决于供沙量、风沙流饱和度和风信状况之间的关系[11]。

多数学者认为,在沙源比较充足的情况下,密集的新月形沙丘在移动中相互连接形成新月形沙丘链。

新月形沙丘或其沙丘链在不断增高或扩大的同时,其上逐渐发育次生沙丘,形成复合新月形沙丘和复合型沙丘链。

对此有两种看法,第一种认为在沙源和形成时间足够的条件下,个体小、运动快的沙丘能够在运动中追上运动慢、个体大的沙丘,并爬上其迎风坡,层层叠置,形成复合型沙丘[12];第二种认为局部地形起伏对气流的阻滞作用导致形成复合型沙丘链[13]。

Schwämmle等[14]用模拟实验证实新月形沙丘移动过程中具有孤波性质,即较小新月形沙丘可以追上并越过较大新月形沙丘而保持形态不变。

利用形态-动力学现代过程做出的解释,有必要与沙丘的地质过程相结合,以便认识沙丘的发育过程。

例如,通过结合沙丘沉积,张伟民等[15]对金字塔沙丘、哈斯等[16]对格状沙丘的研究均取得了进展。

McKee[17]的研究表明,横向沙丘的沉积构造与线性沙丘、抛物状沙丘等有显著区别。

一般在迎风坡可以观察到新月形沙丘平行于背风坡面的前积纹层序列。

复合型横向沙丘一般表现为多层次前积纹层系形成的平缓板状层在垂向上的叠置层序。

复合型沙丘的平缓叠置层的形成可能与沙丘前移[18]和地下水位阶段性抬升[19]有关。

关于横向沙丘的寿命,Glennie[20]认为,高大沙山是第四纪冰期强风能条件下形成的,强度较弱的现代风只形成原始沙山上的叠置沙丘,Warren[21]根据对阿曼复合型沙丘研究认为,大型沙丘与气候变迁旋回有关。

李孝泽等[22]发现青藏高原冰缘新月形沙丘迎风坡存在近1万年的沉积序列。

总之,以往有关横向沙丘形态变化与动力关系的野外及室内研究较多,但从解析其地貌过程的事实——沙丘沉积序列来揭示其过程的研究进展不大。

这主要是两方面原因所致,一是过去很长时间缺少较好的用于沙丘沉积的测年方法;二是一般沙丘流动性使覆沙在表层覆盖严重,很难洞察沙丘的内部地层。

巴丹吉林沙漠既是阿拉善高原上最大的沙漠,也是我国的第三大沙漠,面积约 5.051万Km2[23]。

大范围密集分布的高大沙山、点缀于其间的五彩斑斓的湖泊以及响亮动听的鸣沙是该沙漠的三大特点。

高度大于100m的高大沙山分布面积约占该沙漠总面积的68%[24]。

沙山高度一般为200~300m。

特别是在沙漠东南部,相当大面积的沙山高度达到350m以上。

据查,沙山目前的确切最大高度为465m[25],是我国乃至世界最高大的沙山或沙山系统[26]。

杨萍等认为,沙山类型主要有三种:一是在迎风坡上叠置沙丘的复合型横向沙山;二是在迎风坡上没有叠置沙丘的单一横向沙山;三是星状沙山。

其中,横向沙山是主体。

屈建军等[25] 对沙山的分维研究表明,与该沙漠其它类型沙丘相比,横向沙山规模最大,分形度最高,形态复杂程度也最高。

宏伟、壮观、神奇的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是罕见而珍贵的世界性地质遗产,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已经吸引众多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研究。

最初在本区开展工作的是北欧地质学家[27][28]。

1957年中国黄河综合考察队的部分中苏队员曾到这里考察风成过程。

1959—- 2 -1960年中国科学院治沙队对沙山及沙漠开展了专门研究[29],Petrov[30][31][32]还在国外报导了这些考察成果。

1970年以后遥感方法应用于沙山研究,特别是Breed通过卫星相片的解译研究,是巴丹吉林沙漠及其风沙地貌研究的新阶段。

1988年以来中-德联合考察多次[24][33][34]。

1992—1994年,董光荣、王涛等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巴丹吉林沙漠形成、演变与季风进退变化”。

2000—2002年,杨小平等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巴丹吉林沙漠东南部沙丘、湖泊近十万年来的动态演变”。

2004—2006年,马金珠等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巴丹吉林沙漠水文气候的包气带记录与2ka来降水重建”。

3. 存在问题尽管已开展了较多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许多喜人的成果,但终因未能发现较理想的剖面地点和沙丘沉积测年技术问题,有关横向沙山形成的许多重大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3.1沙山及其所在沙漠的形成时代形成时代关系到对沙山与沙漠历史的总体把握,是十分重要的时空边界。

由于沙山高度大,沉积厚度也巨大,只在许多丘间地可见基岩裸露,因此沙山的形成时代与整个巴丹吉林沙漠的形成时代密切相关。

关于巴丹吉林沙漠的形成时代,王志超(1959)2认为最早形成于上新世到更新世初期;谭见安[35]认为早更新世晚期开始形成;孙培善[36]则认为要晚得多,自晚更新世末期开始形成;王涛[37]根据水文地质资料,认为是中更新世以来;高全洲等[38]依据区内古风成砂分布,认为沙漠自早更新世以来持续存在;闫满存等[39]在沙漠南缘沙山上部砂层和沙漠西缘雅丹地貌地层中的沙丘相砂层,分别取样测得热释光年龄分别为68±10Ka 和139±20Ka,并认为沙漠形成于第四纪初期以来。

杨小平等[40]对410m、280m、450m高沙山坡折部位分别取样得到6110±500a、6120±500a;18500±1500a等年龄值,说明沙山顶部沙丘主要形成于末次冰期以来。

迄今,关于沙山的最老测年数据是杨小平对沙山钙质根管用铀系法测年获得的207±10Ka。

总的看来,目前缺少对末次冰期以前沙山沉积的测年数据。

此外,德日进[41]、周廷儒[42]、李吉均[43]、董光荣[44]等等许多学者认为亚洲内陆干旱环境早在中生代已经存在;我国北方内陆已经发现侏罗纪以来的众多沙漠沉积地点[45] [46] [47] ;祁连山北坡存在830Ka以来黄土预示巴丹吉林沙漠可能至少形成于中更新世以来;中部沙区沙漠是黄土高原黄土的主要源地,而郭正堂等[48]认为包括巴丹吉林沙漠在内的北方干旱化在22Ma.BP已经存在。

可见,要使高大沙山与区域环境在形成时代上达到和谐,尚有许多路程要走。

3.2沙山及沙漠的物源巴丹吉林沙漠沙山高大,丰富的沙源是必要的物质条件,尤其是高大沙山系统如此多的沙物质供给条件是如何具备的?这也是理解沙漠及其沙山形成的十分重要的问题。

研究表2王志超, 1959. 巴丹吉林沙漠考察报告(铅印本).- 3 -明,巴丹吉林沙漠砂粒石英矿物的δ18O不同于东部沙漠(地);笔者等的初步实验研究表明,在90-125μm粒径,长石占据绝对优势,而石英甚少,这与传统认为一般沙漠砂主要是石英与长石组成的概念差别较大。

总之,尽管沙山沙源问题十分重要,但仍缺少专门研究资料。

3.3 沙山发育的气流场条件气流场是沙山形成的动力条件。

根据沙漠外围地区的气象资料研究初步表明,沙山及其叠置沙丘均处于统一的低风能环境(DP约<100),并具有较高的输沙势比值(ODP/DP约为0.5~0.8)[49],Fryberger认为这与沙山处于蒙古高压腹地及山脉对气流的阻挡有关。

但Lancaster[50]对纳米布沙漠沙丘研究表明,输沙势会随沙丘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如年潜在输沙势与原始沙丘高度呈反相关,与叠置沙丘高度呈正相关等。

关于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与局地气流的关系,由于尚缺少沙漠内部实地观测资料,迄今仍不清楚。

3.4 丘间湖泊形成与沙山水文过程与高大沙山类似,巴丹吉林沙漠中的湖泊形成问题也是有关学者十分关注的问题。

它不仅与沙山、沙漠的形成密切相关,而且与区域水循环机理及水资源利用密切相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