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理论与都市圈理论比较
都市圈、城市群与同城化的概念辨析
随着相邻城 市之间交通 的便捷 化和 时空距离 的不
断缩短 ,城 市 间 的人 才 、资金 、信 息 、物质 等 要素 资源 逐 渐 突破 行政 区域 界 限 ,以求 在更 广 的城市 群 区域 内流 动 、配置 ,因而 ,在城 市 群或 大都 市 圈背 景下 的各 相邻 城市 越来 越 趋于 “ 同质 ”发展 的态 势 ,逐 渐形成 一 个 紧 密联 系 、共存 共荣 、互 利 共赢 的新 的经 济 区域 。国 际大 都 市 交通 圈 的通勤 出行 范 围一般 在 1 O m左右 ,通 勤时 Ok 间在 6 mi 之 内 ;5 k 0 n 0 m内则 是 大 都市 的主 要 通 勤 交通 圈 ,通 勤 时 间在 3 mi之 内…。 参 照此 标准 , 国内 有学 0 n
a ce sbiiy,c os c om i i ,c m p e e a y i dusra c s i lt l e e on c tes o l m nt r n ti l sr t r tuc u e,a O o nd S n.Fr m he p r onaiy ta t f v e ,t e o t es lt r is o i w h
Abs r c t a t: Th o r ught e c nc pto e tc la ho i o a h o e fv ria nd rz ntl c om pa ion a o er poltn,ur n ag om e aton a r s m ng m to ia ba gl r i nd c te s ii s’ ync o z i t s pa r a g hr ni aton,hi pe r ues t tt i ha he rbasc i c r ctrsi e m o e smia ,t ti o s y,t e ta iy ha a e itcsa r i l r r ha st a he c n r lct
“都市区”“都市圈”“城市群”概念辨识与转变
“都市区”“都市圈”“城市群”概念辨识与转变□ 马向明,陈 洋,陈昌勇,熊丽芳[摘 要]文章通过回顾国际上不同国家提出“都市区”“都市圈”“都市带”等概念的背景及目的,辨析这些概念的内涵,分析相关概念在中国化过程中的起伏变化及其原因,指出“城市群”概念在中国得到广泛认可是与“市带县”的城市制度相关的,而在核心大都市影响力不断增大、“大城市病”日益突出及空间形态不断连绵的背景下,传统空间尺度下的城市区域治理受到挑战,“都市圈”概念再度兴起,都市地区发展也将在产业逻辑、交通组织和治理模式等方面发生新的转变。
[关键词]都市区;都市圈;城市群;都市带;治理[文章编号]1006-0022(2020)03-0005-07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A[引文格式]马向明,陈洋,陈昌勇,等.“都市区”“都市圈”“城市群”概念辨识与转变[J].规划师,2020(3):5-11.Identific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Concepts of Metropolitan Area, Metropolis Area, and Urban Agglomeration/Ma Xiangming, Chen Y ang, Chen Changyong, Xiong Lifang[Abstract]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background and purpose of the concepts of metropolitan area, metropolis area, and megalopolisproposed by scholar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The analysis of the fluctuations of related concepts in their sinicization shows the widespread of the concept of urban agglomeration is related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w city management system in China. But the concept of metropolitan area is emerging again since the governance of urban region on traditional spatial scales has been challenged due to increasing influence of core metropolises, the "big city disease" and urban spatial integration. Meanwhile,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areas will also undergo new changes i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logic,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and governance models.[Key words] Metropolitan area, Metropolis area, Urban agglomeration, Megalopolis, Governance2019年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都市圈”这一概念引起了广泛关注。
都市圈与城市群的区别
都市圈与城市群的区别就好比老鼠和猫。
不管多么高明的老鼠也无法逃脱猫的追捕;同样,再厉害的城市群,如果没有都市圈做依托,也将只能停留在空谈阶段,实现不了其最终价值目标。
因此,只要我们的视线里始终装着国家战略,才能找到更加清晰的定位,走出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
在当前社会发展中,都市圈、城市群正处于“百花齐放”时期,各省份争先恐后推动各项工作。
但是很多都未曾考虑过两者本质差异性。
譬如:城市群规模宏大,内部产业分布合理;而都市圈虽然看似体量巨大,却往往忽视产业集聚问题。
就像被拧干水分的土豆一般,失去应有的活力。
事实证明,盲目建设新型城市群,并不利于全局化的均衡发展。
由此可见,针对不同城市自身情况进行合理配置资源,探索适合的发展途径,才是科学健康的城市群运营方式。
所谓“木桶效应”就表明短板越长,整体水平越低,反之则倒之弥高。
都市圈之所以难以摆脱桎梏,恰恰是由于各城市相互割裂、资源缺乏协调统筹造成的。
若想从根本解决发展瓶颈,就必须促使各城市彼此融入,增强“血脉”连接,将大城市真正打造成区域经济枢纽。
都市圈是指在大城市之间由于交通方便而形成的一个具有经济或人口上相互影响关系的地域单元。
它主要包括大城市及外围地区,尤其是那些受大城市控制的小城镇,主要由中等城市组成。
通常意义上的都市圈还可以延伸至其他相邻的次级地域单元,包含临近乡村地带。
以北京、天津、唐山三个城市为例来说明。
北京、天津是我国传统的大型工商业中心,拥有较为雄厚的技术基础和良好的工业基础,唐山又属于重工业基地,能够为产业链的完善提供丰富原料,唐山周边还散落着众多物流园区,对北京和天津起着补充支撑作用。
只有实现了资源共享,才能让经济、产业的多点开花。
这种以大城市为核心、联结周边卫星城镇,构筑综合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网络状都市区称之为都市圈,既涵盖了范围广泛的都市区,也覆盖了腹地纵深的节点区域。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和政策优惠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全国都市圈发展迅速。
都市圈研究综述
一、都市圈的概念辨析
(二)都市圈与其它相关概念的比较
2.都市区:周一星认为都市区是由中心市 (城市实体地 域内非农人口在20万人以上) 和外围非农化水平较高、与中心 市存在密切社会经济联系的邻接地区两部分组成。
都市区空间范围不太大,中心市一般仅一个,经济发展上 有连续性,内部一般不存在发展程度的大的差异;都市圈空间 范围较大,一般由一系列规模不等的城市体系组成,城市间经 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层次性。
一、都市圈的概念辨析 二、都市圈的特征和规模类型 三、都市圈的空间结构及空间范围的界定 四、都市圈的形成机理 五、都市圈发展阶段
三、都市圈的空间结构及空间范围的界定
(一) 都市圈的结构 1.极点:指组成都市圈的各级城镇,这些城镇是不同层次的区域 经济发展中心或枢纽。 2.网络:分为有形的实体网络和无形的形态网。前者指各种基础 设施网、产业网、市场网、职能组织网等;后者指各个城市政府 的各种制度以及社会文化构成的网络。 3.基体:指镶嵌在城市之间的广大乡村地区。
地方性都市圈通常是以一个发展水平较高的地级城市为核心, 由多个邻近的 县( 市) 的部分地区共同构成的一个空间尺度较小的都市圈。人口规模可在100~ 300 万人左右, 地域范围的半径在20~ 30km 左右,中心地职能具有局部的区际 意义, 其吸引和辐射范围在数百平方公里。
另外按照都市圈核心城市的数目还可以把都市圈分为单核心都市圈、双核 心都市圈和多核心都市圈。
万人口以上城市;中心城市GDP中心度大于45%;中心城市具有 跨省际的城市功能;外围地区到中心城市的通勤率不小于本身人口 的15%。(张祥军等,2001;张伟,2003)
一、都市圈的概念辨析
都市圈有关理论及中国都市圈评价
2.2都市圈最基本的特征概括 2.2都市圈最基本的特征概括
第一,有一个中心城市(也可能是双核); 第二,圈内的城市结构完整,即形成合理 的城市体系; 第三,各城市间联系密切,尤其是中心城 市对外围城市间的集聚与扩散作用明显。
2.3都市圈的范围和中心城市的作用 2.3都市圈的范围和中心城市的作用
(1)中心城市的作用 中心城市的作用 (2)都市圈的范围 都市圈的范围 (3)城市间的竞合关系 城市间的竞合关系
207.051 8.828 20.186
13.798 1.151 1.691
16.311 0.695 1.59
京都县
和歌山县
4716.2
1080
229
6.677
0.68
0.526
兵库县
8388.2 4198 5774.3 4021.9
5402 827 1842 1287
644 197 319 320
2 2 2 2
图
表1:日本三大都市圈在全国的地位
面 都 市 圈 万km2 3.63 3.71 5.60 12.94 积 占全国% 占全国 9.6 9.82 14.83 34.25 km2 4197.3 2364.73 2172.03 8734.06 人 口 占全国% 占全国 32.89 18.53 17.02 68.44
• 纽约大都市区:该都市区从波士顿到华盛顿, 包括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 几个大城市,共40个城市。该都市区长965公 里,宽48到160公里,面积13.8万平方公里。 人口6500万,占美国总人口的20% ,城市化 水平达到90% 以上。 • 北美五大湖都市区:该都市区分布于五大湖沿 岸,从芝加哥向东到底特律、克利夫兰、匹兹 堡,并一直延伸到加拿大的多伦多和蒙特利尔。 它与纽约都市区共同构成了北美的制造业带。
都市区都市圈城市群与都市带概念辨析
都市区都市圈城市群与都市带概念 辨析
(3)都市圈特征
1)李国平(2004)提出都市圈的三个特征: 在景观上和都市连为一体的城市化区域; 在通勤等日常生活方面和都市联系紧密的区域; 从经济活动以及流入人口等方面和都市关系密切的区域。 2)陈建军 王国正(2009) 拥有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 拥有范围广阔的经济腹地和除中心城市外的众多其它城市; 区域内各城市间有着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形成合理的社会、
国内对城市群集现象的称呼也比较混乱,出现许多不 同的叫法,如都市区、都市连绵区、大都市密集区、城 市圈、城市群、城市带、大都市带、大都会区等。
本文:都市区、都市圈、城市群和都市带
都市区都市圈城市群 与都市带概念辨析
都市区都市圈城市群与都市带概念 辨析
(1)城市地域概念的界定形式 • 城市地域概念通常有三种界定形式: • 行政地域、景观地域(实体地域)和功能地域。 (2)都市区概念起源 • 1910年美国首先定义了都市区的概念,“都市区”
经济职能分工,具有较强的一体化倾向。
都市区都市圈城市群与都市带概念 辨析
(1)界定原则 • 戈特曼提出了都市圈范围界定的五项原则: • 1)区域内有比较密集的城市; • 2)有相当多的大城市和都市区; • 3)有联系方便的交通走廊把核心城市连接起来,都市
区之间有密切的经济联系; • 4)达到相当大的规模,人口在2500万以上; • 5)属于国家的核心区域,且有国际交往枢纽的作用。
• 断裂点公式:
• 距离衰减效应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 • 一是幂指数衰减规律:
• 二是负指数衰减规律:
都市区都市圈城市群与都市带概念 辨析
(2)国外相关研究 美国是最早采用都市区概念的国家。美国确定都市区
都市区、都市圈、城市群与都市带概念辨析
精品
1.1都市区概念
(3)都市区的定义 • 周一星:都市区是由一定规模以上的中心市及与其保
持密切社会经济联系、非农业活动发达的外围地区共 同组成的具有城乡一体化倾向的城市功能地域。 • 宁越敏(2003):大都市区是城市功能区的概念,它 是由具有一定人口规模的中心城市和周边与之有密切 联系的县域组成,中心城市是核心区,周边县域是边 缘区。
精品
1.2都市区界定
• 宁越敏(2003)都市区标准:“五普”确定的城市 区域人口50万以上作为中心城市,“外围县”的县 市区城市化水平60%以上。
• 在确定外围地区时,统计的基本单元有县和乡镇。
精品
2.都市圈
精品
2.1都市圈概念
(1)概念提出 • 最早提出都市圈概念的是法国著名地理学家简·戈特
曼。戈特曼将都市圈定义为: • 多个大城市地区连接成的巨型化、一体化的居住和
经济活动的群集地带
精品
2.1都市圈概念
(2)国内研究 张京祥、邹军、张伟等(2002)对都市圈概念和空间
规划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认为“都市圈” 是指一 个或多个核心城市以及与核心城市具有紧密社会经 济联系的、具有一体化倾向的临接城镇与地区构成 的圈层式结构。 李国平(2004)在所著《首都圈》一书中,将都市圈 定义为:跨越城市界限而和都市在景观上连为一体 或在职能上具有紧密联系的区域。
精品
2.1都市圈概念
• 郭熙保,黄国庆(2006)给出的都市圈定义: • 城市化发展到相当阶段时出现的,以一个或少数几
个大型城市为中心,以圈域内若干大中小城市为次 中心或节点,辐射周边腹地区域,依托发达便利的 交通、通信网络,经济联系紧密,具有较高城市化 水平和一体化特征的社会经济活动空间组织形态。
城市群和都市圈名词解释
城市群和都市圈名词解释
"城市群"和"都市圈"是两个涉及城市和其周边地区组合的地理术语,用于描述城市与其周边地区在经济、社会和人口等方面的关联性。
这两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可能有略微不同的定义。
●城市群(Urban Agglomeration):
城市群通常指的是一个核心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在经济、文化、人口等方面紧密相连、交流频繁的城市集合体。
城市群的形成可以是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人口迁移、交通便利等因素。
城市群的范围可以包括主城区及其卫星城市、郊区和相邻的城镇。
在一些国家,城市群也可能包括了一定的农村地区。
城市群的概念强调了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互动和协同发展。
●都市圈(Metropolitan Area):
都市圈是指一个核心城市及其周边的城市、郊区和相邻地区组成的地理范围。
都市圈是一个更广泛的地区概念,通常包括了与核心城市有紧密联系的城市和地区。
都市圈的范围可能更大,覆盖更多的城市和相邻地区。
都市圈的形成与城市化、交通网络和经济一体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定义和划分可能有所不同,这些概念的具体涵义可能会根据地理、文化、政治和经济等因素而有所调整。
这些术语
通常用于研究城市发展、规划和区域经济等领域。
都市区、都市圈、城市群与都市带概念辨析.ppt
1.2都市区界定
(1)常用方法与指标 • 结构与形态 • 功能的方法 • 学者们多以中心地的人口规模大小、外围地区的非
农劳动力比例和整个地区的GDP中来自非农产业的 部分的比例,这三个指标作为为界定都市区范围的 标准。
1.2都市区界定
• 关于都市区范围界定的数学模型,其基础是城市地 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模型,包括基于引力模型的断裂 点公式和距离衰减效应。
1.2都市区界定
• 宁越敏(2003)都市区标准:“五普”确定的城市 区域人口50万以上作为中心城市,“外围县”的县 市区城市化水平60%以上。
• 在确定外围地区时,统计的基本单元有县和乡镇。
2.都市圈
2.1都市圈概念
(1)概念提出 • 最早提出都市圈概念的是法国著名地理学家简·戈特
曼。戈特曼将都市圈定义为: • 多个大城市地区连接成的巨型化、一体化的居住和
经济职能分工,具有较强的一体化倾向。
2.2都市圈范围界定
(1)界定原则 • 戈特曼提出了都市圈范围界定的五项原则: • 1)区域内有比较密集的城市; • 2)有相当多的大城市和都市区; • 3)有联系方便的交通走廊把核心城市连接起来,都市
区之间有密切的经济联系; • 4)达到相当大的规模,人口在2500万以上; • 5)属于国家的核心区域,且有国际交往枢纽的作用。
(3)都市圈特征
1)李国平(2004)提出都市圈的三个特征: 在景观上和都市连为一体的城市化区域; 在通勤等日常生活方面和都市联系紧密的区域; 从经济活动以及流入人口等方面和都市关系密切的区域。 2)陈建军 王国正(2009) 拥有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 拥有范围广阔的经济腹地和除中心城市外的众多其它城市; 区域内各城市间有着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形成合理的社会、
我国城市群发展问题研究
纵观发达国家城市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出, 虽然几乎没有国家的 城市化战略以及相应的行政机构来管理城市化及其空间结构的具体 框架, 但却有一系列复杂的、对城市化过程产生深刻影响的方针和立 法的指导路线。战略即方针后面的思想、乎段和目标的组织框架, 也 许由于适当的改造可以被借鉴应用到其他国家或地区, 但是具体的 方针却不能够直接加以利用。
core)、 流 测 度 ( Data of flow )、 大 都 市 区 特 征
( Metropolitan character ) 和 基 本 地 理 单 元 (Geographic unit ) 四 个 方 面 进 行 。 近 年 来 , 美 表1
15-20% 的 人 口 ), 还 表 现 为 各 种 流 要 素 在 核 心
低、 强化流联系和弱化都市区特征等趋势。
1960 年 代 , 日 本 也 效 仿 美 国 的 做 法 , 提 出 了
“都 市 圈 ” 和 “通 勤 圈 ” 的 概 念 , 并 进 行 了 明 确的划定 ( 表 1 ); 在国内 , 都市区也偏重于功 能概念, 是由一定规模以上的中心市及与其保 持密切社会经济联系、 非农业活动发达的外围 地区共同组成的具有城乡一体化倾向的城市功 能 地 域 ( 史 育 龙 , 1996 )。 也 有 学 者 提 出 “ 经 济统计区” 星 , 1988 )。 ( Urban economic statistical areas) 的概念, 但并未制定相应的划分原 则 (周 一
规划研究动态Plann源自ng Research Progress
规划研究所 朱杰
栏目主持 : 江苏省城市规划学会规划编制专业委员会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国有关都市统计区的划分出现核心城市门槛降
都市区、都市圈、城市群与都市带概念辨析
94.7 86.7 71.8
常州市区
97.2 91.2 90.7
90.2 77.3 79.5
常熟市 张家港 昆山市
江阴市 宜兴市
溧阳市 金坛市
吴江市
太仓市
96.3
95.0
83.5
84.3
2.3江苏省三大都市圈
(2)南京都市圈 • 也称“南京一小时都市圈”,以南京为龙头,成员 城市有:南京市、马鞍山市、滁州市、镇江市、扬 州市、芜湖市六市全部行政区域以及淮安市下辖的 盱眙县、金湖县。
• 一是幂指数衰减规律:
• 二是负指数衰减规律:
1.2都市区界定
(2)国外相关研究 美国是最早采用都市区概念的国家。美国确定都市 区范围的方法以县为基本单元,采用劳动力的非农比 重、人口密度及中心县到外围地区的通勤率三个指标 。 规定中心地人口规模应大于5万人,外围地区非农劳 动力比例大于75%或绝对数大于1万,人口密度50人/ 平方英里,通勤率单向15%或双向20%的地域可称之 为都市区。
1.2都市区界定
• 宁越敏(2003)都市区标准:“五普”确定的城市 区域人口50万以上作为中心城市,“外围县”的县 市区城市化水平60%以上。 • 在确定外围地区时,统计的基本单元有县和乡镇。
2.1都市圈概念
(1)概念提出 • 最早提出都市圈概念的是法国著名地理学家简· 戈特 曼。戈特曼将都市圈定义为: • 多个大城市地区连接成的巨型化、一体化的居住和 经济活动的群集地带
2.3江苏省三大都市圈
• 包含周边100 公里左右的区 域,地跨苏皖 两省,面积达 43236平方公 里,覆盖人口 约2600万人。 2011年总GDP :14678亿元 扬州
滁州
镇江
南京
中国大都市带、都市连绵区、城市群、都市圈、城市密集区
中国⼤都市带、都市连绵区、城市群、都市圈、城市密集区1.都市区概念:它是⼀个⼤的⼈⼝核⼼以及与这个核⼼具有⾼度的社会经济⼀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
北京都市区、长三⾓都市区、上海都市区、杭州都市区、⾦华-义乌都市区、宁波都市区、温州都市区等。
2.⼤都市带概念:⼤都市带在⼀个较⼤的区域范围内,有若⼲个彼此分离的⼤都市区在⼈⼝和经济活动等⽅⾯逐渐紧密连成⼀体所形成的⼀种空间结构形态,是⼀种新的城市区域空间组织形式和城市区域发展的现象。
世界⼤都市带⽬前世界上有6个⼤都市带:美国东北部⼤西洋沿岸⼤都市带;⽇本东海道太平洋沿岸⼤都市带、欧洲西北部⼤都市带、美国五⼤湖沿岸⼤都市带、英格兰⼤都市带以及中国长江三⾓洲⼤都市带等。
其中⼜以第⼀、第⼆个⼤都市带最为典型:美国东北部⼤西洋沿岸⼤都市带该⼤都市带简称波⼠华希(Boswash),是世界上第⼀个也是世界上最⼤的⼤都市连绵带,沿着⼤西洋,北起马萨诸塞州、新罕布什尔州,南到弗吉尼亚州,共涉及美国10个州。
北端城市为波⼠顿,南端是华盛顿,中间以纽约为中⼼,依次排列着普罗维登斯、哈特福德、纽⿊⽂、费城、巴尔的摩等⼀系列⼤城市和特⼤城市,延伸970km,宽50-160km,⾯积约为13.9万平⽅公⾥。
据美国《幸福》杂志1977年的统计,美国50家最⼤商业银⾏中的28%,50家最⼤⼈寿保险公司的42%,500家最⼤的⼯业公司的33%,50家最⼤零售公司的42%,50家最⼤运输公司的28%都将总部设在这个⼤都市带内。
另外,华盛顿是美国的⾸都,纽约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这个⼤都市带不仅是美国政治中⼼,也是世界政治活动的中⼼地。
⽇本东海道太平洋沿岸⼤都市带⽇本东海道太平洋沿岸⼤都市带以东京、名古屋、⼤阪为核⼼,包括横滨、京都和神户等特⼤城市,在濑户内海沿岸和北九江地区所形成的⽇本最⼤的⼤都市带。
这个⼤都市带⾯积约为10万平⽅公⾥,占⽇本国⼟⾯积的20%,居住⼈⼝达6000余万,集中了⽇本50%以上的⼈⼝,远远超过美国东北海岸的⼤都市带,⼈⼝密度也⽐后者⾼出3-4倍。
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的理论辨析与政策建议
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的理论辨析与政策建议作者:柴浩放来源:《中国市场》2023年第33期摘要:经过多年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都市圈已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理论范式和实践范式。
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既是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重要手段,同时是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有力抓手。
加快构建现代化都市圈,需要科学划定都市圈范围,妥善处理府际关系,通过打造人性化多层次交通体系强化圈层间联系,促进同城化的发育和发展。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都市圈概念;城镇化建设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3)33-0001-04DOI:10.13939/ki.zgsc.2023.33.001作为一个关于城市化发展阶段和状态的描述性概念,都市圈经历了在美国最初出现相关概念、引入日本并明确提出“都市圈”词汇、引入我国并应用于区域发展规划等阶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经过多年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都市圈”这一概念已与中国经验、中国道路、中国发展紧密结合,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理论范式和实践范式。
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的构建,既是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非首都功能疏解的体系深化,这三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构成京津冀区域格局优化和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三驾马车”。
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非首都功能疏解已持续推进多年,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的建设相对滞后,因此有必要从理论辨析入手,探讨构建的本底逻辑和实践逻辑,并基于此提出政策建议。
1都市圈概念的引进及其本土化理论演进最早明确提出和使用“都市圈”概念的国家是日本。
1954年日本借鉴欧美提出了标准城市地区的概念,并于1975年由日本官方确立了都市圈概念及其划定标准。
都市圈与城市群
3影响具体规划内容 一、区域的整体定位以及各城市的职能与分工; 二、城镇体系发展和城镇布局; 三、港口、机场等综合交通网络建设; 四、产业空间布局以及发展目标、方向; 五、水、土地等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六、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与灾害防治; 七、科教信息资源整合与人力资源开发; 八、对外开放与市场体系建设; 九、其他一些需要跨省区规划解决的问题。
6可持续发展战略 法国前总理皮埃尔莫鲁瓦: 既要保护环境,又要确保社会和经济取得实实在 在的发展,循此方针去做,是当务之急。在世界 范围内,我们已经有一个行动纲领;对地方性或 各国的领导人来说,如何通过相关的政策而使之 得到贯彻和有力的实施,是义不容辞的职责。
中国政府认为,责任应当共同承担,但应有所区别,我同意中国政府 的这一主张。这方面所实施的基本原则,应根据各国的需要而相应地 运用,以便每个国家都得到相应的好处。中国政府还提出了一个强有 力的观点:为了更好地应对2l世纪的各类挑战,必须在各方面获得应 有的知识;我也赞成这一观点。中国政府力促各国加强其研究计划以 及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合作,因为科学和技术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会发展真正的源泉。 可持续发展须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在正确的基础上,开展广泛的国际合 作,实现资源的公平分配,此乃确保和平和繁荣的基石。身为国家和 地方的领导人,我们应当努力建设一种我把它叫做“新的社会契约” 的东西,使社会正义、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合为一体。我真诚地希望, 今天所做的工作能为这座大厦奠定基石。
一:城市群的概念与特征 1城市群的概念 所谓城市群是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云集相 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 市,以一个或两个特大城市为中心,依托 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城市之间的 内在联系不断加强,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 整的城市“集合体”。
都市圈、城市群与同城化的概念辨析
都市圈、城市群与同城化的概念辨析曾群华;邓江楼;张勇;潘芬萍【摘要】Through the concept of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comparison among metropolitan,urban agglomeration and cities' synchronization,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ir basic characteristics are more similar,that is to say,the central city and peripheral cities have geographicalproximity,transport accessibility,close economic ties,complementary industrial structure,and so on.From the personality traits of view,the difference lies in their development stages,geographical spatial scale,the number and position of the central city,the final developmentstate.metropolitan and urban agglomeration tend to integrated-tren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while cities' synchronization emphasizes homogeneous-trend of social development.%通过对国内外都市圈、城市群与同城化概念的纵横比较,认为三者的基本特征较为类似,都要求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具备地域的相邻性、交通的可达性、经济联系的紧密性、产业结构的互补性等特点。
都市圈与城市群
都市圈与城市群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都市圈和城市群成为了人们讨论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从定义、发展、特点和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都市圈与城市群的重要性。
1. 定义都市圈是指由一个主要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区域,以经济联系和人口流动为特点。
它是由中心城市和其周边城市、郊区、县城等组成的相对完整的区域。
城市群是指由多个城市相互联系和依存,形成相对紧密的区域空间结构。
它由多个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组成,这些城市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联系。
2. 发展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形成与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紧密相关。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也日益加强。
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发展对于促进地区经济的融合和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特点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形成有其明显的特点。
首先,都市圈和城市群通常具有明确的空间范围和边界。
在都市圈内部,中心城市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核心,周边城市和地区承担着其他功能和服务。
城市群则由多个城市组成,其中有些城市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其次,都市圈和城市群内部城市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合作。
这种联系表现在交通、物流、信息、人流等方面,加强了城市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再次,都市圈和城市群通常具有较高的人口密度和经济活动。
这使得资源配置更加高效,劳动力流动更加便利,经济规模更大,创新能力更强。
另外,都市圈和城市群中的城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功能分工和互补关系。
中心城市通常承担着决策、管理、文化、科技创新等功能;周边城市则承担着生产、居住和服务等功能。
4. 意义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形成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都市圈和城市群有利于优化资源的集中配置。
通过加强城市之间的合作和互动,可以将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其次,都市圈和城市群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和引领,可以促进周边城市和地区的经济增长,提高整个区域的竞争力。
城市群
川渝城市群是以重庆、成都两市为中心,包括自贡 市、泸州市、德阳市、绵阳市、遂宁市、内江市、 乐山市、南充市、眉山市、宜宾市、广安市、雅安 市、资阳市四川的14个地级市和渝西经济走廊等 县市。从城市等级体系来看,除了成都和重庆为特 大城市以外,自贡、绵阳、南充为大城市,雅安、 资阳为小城市,其他城市为中等城市。重庆市是全 国四大直辖市之一,直辖后城市规模迅速扩大,经 济实力不断增强,其对周边的辐射力也在增强。成 都是四川省的省会城市,城市发展也很快。未来, 要继续完善城市之间的交通体系建设,加大核心城 市的辐射效应,使城市群的一体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所谓城市群是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云集相当数量的 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一个或两个 特大城市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 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共同构成一个相对 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2.2.都市圈的概念 1957年,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首次提出了大都市 圈概念,用以概括一些国家出现的大城市群现象。 这些大城市群往往具有以下特征:区域内城市高度 密集,人口规模巨大,城市间具有建立在分工明确、 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基础上的密切的经济联系,是 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最活跃、最重要区域。
都市圈一词出现和使用的频率极高。此概念起源于 日本,日本在太平洋沿岸分布了东京、大坂、名古 屋三大都市圈,共同构成太平洋沿岸东海道城市群 因此,可以认为,每个城市群都有一个或多个都市 圈。都市圈属于同一城市场的作用范围,一般是根 据一个或两个大都市辐射的半径为边界并以该城市 命名。 陈耀认为都市圈可以用两个指标来衡量:第一,核 心城市和周边城市人员的通勤率一般不低于15%, 也就是周边城市的人员流动至少有15%流向中心 城市;第二,周边城市的货物交易量中,至少有 75%要向中心城市流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的运费。 供给与需求在都市圈层面 的空 间 对 称, 主要 是 制造业的供需平衡。通过贸易解 决初 级 产 品供 应 的 问题,每个都市圈都有可以建立 一 套 完整 的 制 造业 体系来基本满足本都市圈对制造 产 品 的需 求。 按 照 区域中制造业的产出与区域内的需 求 规 模可 以 达到 相同水平来定义区域经济,是 都市 圈 的 特点。看 一 个经济区域是否可进入都市圈形 态, 主 要是 根 据 该 地区的需求规模是否容纳下一套 能 够达 到 规 模经 济 要求 的 产 业 体 系。 都 市 圈 经 济 本 质 是 一 种 “ 内 向 型”经济,除了因为资源禀赋不 足 而引 起 的 外部 交 换外,就其制造业来讲,基本上是 趋 向 于排 除 外 部 贸易的。 运 费 在 都 市 圈 的 形 成 过 程 中 发 挥 巨 大 作 用。运费使区域间贸易转向区域内贸易。日 本 !"#$ 年提出的 “大都市 圈” 概 念 规 定,“大 都 市 圈 之 间 的物资运输量 不 得 超 过 总 运 输 量 的 %& ’ ” 。各都市 圈的理论边界,应当是在各都市 圈产 品 生 产成 本 相 等的前提下,由运费所决定的空间距离。 二、城市群理论的基本要点 !"&( 年 法 国 地 理 学 家 戈 特 曼 ( ) * +,--./0 ) 在 研究美国东北部城市 发 展 时 提 出 123/4,5,467 来 表 述 城市群的概 念, 123/4,5,467 在 希 腊 语 中 是 巨 大 的 城 市的意思, 他 认 为 “ 123/4,5,467 一 词 曾 经 被 许 多 人 应用……但是,只有将它作为美 国东 北 沿海 独 一 无 二的城市化区域的名称时,它才 获 得 了最 普 遍 的用 意。 ”戈特曼发 现 美 国 东 北 部 城 市 的 发 达 程 度 和 集 聚程度使得传统的农村和城市的 概 念已 经 不 能很 好 地描述其特征,另外,这一城市区 域 的 界线 已 经 超 越了行政界线,它包括某些州的 全 部 和某 些 州 的部 分地区。城市群不只是过分膨胀 的单 个 大 都市 区 或 多个都 市 区 的 简 单 组 合, 它 不 只 是 发 生 了 量 的 变 化,而是有着质的变化的全新的城 市 群 体的 有 机 整 体,具有与其他城市现象不同的本质特征。 戈特曼提出了城市群的两大 基 本 功能,即 枢 纽 功能 ( 86032 ) 和 孵 化 器 功 能 ( 90:;</-,= ) 。他 用 主 要街道和交叉路口等词来表示 城市 群 的 功能。就 像 城市的主要街道和交叉路口是城 市 的命 脉 一 样, 城 市群主宰着国家的经济、文化、 金融、 通讯、贸 易 等方面的主要活动和发展政策的 制 订。城 市 群 是各 种轴线的枢纽,是连接两个或多 个 网 络的 枢 纽。 这 两个网络,一个是国家内部网络, 另 一个 是 国 际网 络。各种网络都是沿着城市群的 枢纽 向 汇 聚中 心 会 合的。汇聚中心总是在那些承担大 量 交 流活 动 的 枢 纽发展起来,而这些交易又是网 络 里的 枢 纽 对不 同 万方数据
城市群理论和都市圈理论是 关 于 中 国 城 镇 体 系 规划和区域经济组织形式的两 个 主 要 理 论。 它 们 都 研究城市体系的发展,研究对 象 具 有 相 似 性, 但 是 又具有一些不同的特点。目前, 学 者 们 在 两 者 之 间 的关系上还没有形成一致的看 法, 主 要 可 以 分 为 以 下几种观点:一是认为城市群 等 同 于 都 市 圈; 二 是 认为城市群的发展水平低于都市 圈 或 是 认 为 数 个 都 市圈构成一个城市群,即二者 是 从 属 关 系; 三 是 王 建等 学 者 ( !’’, ) 提 出 二 者 是 不 同 的 区 域 发 展 模 式,即分 别 代 表 着 美 国 和 日 本 的 区 域 经 济 发 展 模 式。本文认为城市群和都市圈 之 间 既 不 等 同, 也 不 是从属关系,应该被看作是不同 的 区 域 经 济 发 展 模 式。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两种模 式 的 内 涵, 本 文 在 相 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城市群与都 市 圈 在 理 论 上 的 不 同进行了对比分析。 一、都市圈理论的基本要点 都市圈 理 论 可 以 上 溯 到 德 国 古 典 经 济 学 家 杜 能, 他在其著 作 《孤 立 国》 中把空间距离引入经济分 析中, 提出了区位地租理论, 形成 了 农 业 区 位 的 向 心 圈理论模式。杜 能 认 为, 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和农业 土地经营集约化程度, 不仅取决 于 土 地 的 天 然 特 性, 而且重要的是 依 赖 于 其 经 济 状 况, 其中特别是取决 于其到市场 (中心城市) 的距离。 他 假 定 自 然 条 件 是 单一的, 只讨论距离城市远近的 地 租 差 异, 即区位或 经济地租。在多 种 农 业 生 产 品 类 之 间, 由于其各类 所能偿付的区 位 地 租 的 差 异, 以致其空间的分布形
经济与社会发展
三、两种理论的对比 ! " 发展动 力 不 同。 根 据 王 建 等 学 者 的 观 点, 都市圈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在最 短的 空 间 距离 内 实 现供给规模与需求规模的对称,这 实 际 上是 规 模 经 济的第四个层面。由此可见,都 市 圈理 论 的 发展 动 力是规模经济。当然,这里的规 模经 济 又 与传 统 的 规模经 济 有 所 不 同, 它 不 仅 是 供 给 方 面 的 规 模 经 济,更是在一定空间范围所集聚的 需 求 方面 的 规模 经济。当需求规模与供给规模在 最 短的 空 间 距离 内 实现对称的时候,运费最低,是 都市 圈 报 酬递 增 的 来源。而在城市群理论中,由集 聚 所 产生 的 不 仅是 规模经济,更主要 的 是 创 新 活 动。 高 密 度 的 集 聚, 使得相互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促 使 创新 活 动 不断 涌现,从而城市群获得更大的 发展。城 市 地 区主 要 被看作是社会进步和创新的组成 部 分。 城市 群 理 论 的思想渊源可以上溯到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 " 空 间 形 态 不 同。 都 市 圈 是 “ 点—线—圈 ” 式的空间结构,其中“点”主要 是 指圈 内 的 中心 城 市和副中心城市,“线” 是 指 连 接 各 “点” 的 快 速 通道和交通干线,“圈” 是 依 据 受 中 心 城 市 影 响 的 大小和 距 离 中 心 城 市 距 离 的 远 近 分 别 形 成 的 核 心 区、紧密区、边缘 区 和 影 响 区, 这 些 区 域 呈 “圈 ” 层式分布在中心城市的周围。都 市 圈 一般 为 单 核心 都市圈,也有双核心都市圈。城 市 群的 空 间 结构 没 有都市圈的层次分明,形状也比 较 模糊,具 有 明 显 的多核 心 结 构。 城 市 群 的 多 个 中 心 城 市 沿 轴 线 分 布,在各中心城市之间分布着许 多绿 地 和农 田, 没 有清晰的分层结构。城市群在空 间 结构 上, 接 近 于 “点 $ 轴”系统理论模式。 % " 发展 定 位 不 同。 都 市 圈 经 济 是 一 种 “内 向 型”经济,各都市圈相对独立。在 都 市 圈中 集 聚 了 一套达到规模经济要求的完整的制 造 产 业体 系, 供 给规模与需求规模在都市圈层面 对 称,所 以 主 要进 行区内贸易而不是区际贸易。一 套 达到 规 模 经济 要 求的完整制造业的体系,可以长 期、 稳 定地 与 特 定 区域内人口的消费需求对称。相 比而 言, 城 市群 理 论则属于“外向型” 经济。戈特 曼把 城 市 群放 在 国 家发展和全球发展的背景中,认 为 城 市群 具 有 枢纽 功能和孵化器功能,与国家是密 不 可 分的。城 市 群 是一个国家甚至全球发展的枢纽, 是 连接 国 家 内部 网络和国际网络的枢纽,它的影 响和 带 动 作用 不 局 限于城市群内 部, 而 是 决 定 着 国 家 的 经 济、 文 化、 贸易等方面。另外,城市群内 产生 的 创 新行 为, 对 其他地区具有示范和导向的意义。 万方数据 ・ &, ・ 四、启示
经济与社会发展
《理论探索》 (总第 !+’ 期) &"", 年第 - 期
城市群理论与都市圈理论比较
冯
(清华大学,北京 !"""#$)
〔摘要〕 城市群理论和都市圈 理 论 是 关 于 中 国 城 镇 体 系 规 划 和 区 域 经 济 组 织 形 式 的 两 个 主 要理论,但二者容易让 人 产 生 混 淆。 其 实, 这 两 种 理 论 是 关 于 区 域 经 济 发 展 的 不 同 组 织 模 式, 其发展动力、发展定位和组织形 态 上 存 在 很 大 的 差 异。 对 这 两 种 理 论 的 比 较 研 究 有 益 于 我 国 城 镇化进程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城市群理论,都市圈理论,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 (&"",)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 $!*+ "- ) ""’, ) "-
〔收稿日期〕&"", ) "! ) !& 〔作者简介〕冯
成 “杜能环” — — —围绕城市中心呈向心环带分布。杜 能的理论是空间相互作用和城市地域结构理论的出 发点。 日本学者木内信藏 ( !’+! ) 通 过 研 究 城 市 人 口 增减的断面变化与地域结构的关系而提出了 “三地 带学 说 ” 理 论, 在 此 基 础 上 逐 渐 形 成 了 都 市 圈 理 论。我国的学者 王 建 等 ( !’’, 、 &""+ ) 在 比 较 美 国 和日本区域经济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指出不同的国 土资源条件,尤其是人均平原面积,是导致两种不 同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原因。日本都市圈模 式的核心在于大城市化。 王建等从规模经济角度出发给出了有关都市圈 的理论分析。注意到空间因素对贸易的影响,在最 短的空间距离 内 实 现 供 给 规 模 与 需 求 规 模 的 对 称, 是都市圈理论的基本出发点。西方经济学提出了规 模经济的三个层面,即企业的规模经济、行业的规 模经济和城市的规模经济,这三个层面都属于供给 方面的问题。而当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人 口、工业与市场需求在特定区域内的集中,就会出 现都市圈经济。供给规模和需求规模在都市圈层面 的空间对称是规模经济的第四个层面,也是高于企 业、行业和城市规模经济的新层面,其报酬递增的 来源已不是供给方面的规模。当需求规模与供给规 模在最 短 的 空 间 距 离 内 实 现 对 称 的 时 候, 运 费 最 低,这就是都市圈层面报酬递增的来源,即在一定 空间范围内供给规模与需求规模逐步趋于对称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