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土地要效益,从自身找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土地要效益,从自身找原因——集约化管理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大洼县清水镇新时代农机专业合作社
向土地要效益,从自身找原因
——集约化管理发展战略
一农业发展现状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资源在全球各国居于前列,然而就人均占有量而言,却比世界平均水平低,且近几年有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我国一共有15亿亩耕地,然而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2亩左右,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农业要想区域突围,首先要判断洞察形势,借助有利优势,制定发展战略,完成快速转型。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方式虽然能够解决农民的温饱却无法带来富裕。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土地告别乡村进城打工。守望土地的农民却无法创造高收益,被农民放弃的土地,高产田变成了低产地。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近8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
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
二人的因素不容忽视
农业要想发展关键在人,近几年,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转变农民思想观念。随着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和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进,农村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同时也应当看到,在一些偏僻地区,尤其是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偏远农村,思想观念还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还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形式的需要,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通过到乡镇座谈和走访村社干部及群众,发现一个带共性的问题值得高度重视,现在的农民普遍的存在着严重的“等、靠、要”思想,缺乏主体意识,主要体现在一下几点:
(一)过分依赖政府的思想观念。一些农民自立自强意识差,啥事都要找政府。如:有的是自己购买了假农药、假种子,上当受骗了,不知道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而是采用堵政府门的办法要求政府予以赔偿,“反正政府得管”。“等要靠”思想严重。村上的路坏了、桥塌了、渠毁了,“你政府不给点钱,我是不会自力更生去修的”。在一些农民思想观念里,政府就是万能的。
(二)图安稳的思想观念。对所一些行政村的调查:有70%的农民靠种地、庭院养殖,解决了温饱问题,且稍有积蓄,日子安稳。但他们宁可让这些小积蓄压在箱底下,藏在枕头里,也不愿拿出来搞经营,闯市场,再发展。
(三)妒贤嫉能、怕别人比自己强的思想观念。一些村的农民妒贤嫉能,对一些有本事的年轻人、能致富的带头人,看不惯,看到邻居发了家、致了富,就暗地里使绊子伤害对方,甚至酿成刑事案件,像这样的例子屡见报端,并不鲜见。
(四)农村主要的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人员却多以老人、儿童为主。务农人员思想观念陈旧,不能适应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现在的农民多采取的是小片经营,土地不平、蓄水能力差,不利于大规模、统一化的机械生产。采取小型机械和人工作业的模式效率低下,造成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的过度浪费,农业机具得不到更新换代,诸如大型联合收割机、水稻插秧机、激光平地机、灌溉、植保机械得不到充分使用。
上述农民中存在的落后思想观念,固然有千百年来中国封建文化及计划经济条件下沉淀来的思想文化影响,但根本的是经济、文化滞后造成的。反过来说,思想观念的落后又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从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农村,尤其是温州的发展实践来看,观念更新愈快,农村经济就发展愈快,形成了良性互动。正反两方面说明,要尽快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帮助农民更新思想观念刻不容缓。要通过培养一批养种植大户、致富能手、科技标兵等发展农村经济的典型,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激发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与活力,最终达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
三在现有的土地如何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耕地逐年减少,据调查统计,1980~1999年的20年间,我国挤占及损毁的耕地超过600万公顷,平均每年流失土耕地面积超过30万公顷。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少,且各类土地资源的所占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人与土地的矛盾尤为突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人为破坏有乱占耕地、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而解决这一突出矛盾的唯一办法,就是如何提高现有耕地的有效利用率。
现在的农业发展,是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方式,生产模式比较依赖于传统,种植技术采取浅耕浅做的方式,过度依赖施肥增加产量,因而导致土壤板结,土地内部自有的营养成分得不到充分利用。而通过解决土地板结,可以提高土地使用率,提高粮食的产量。土地深松是近年国家重点推广的增产技术措施之一,应用深松技术,彻底打破坚硬的犁底层,使土壤结构得到合理优化,从而达到了节本增效、增产增收的目的,带来诸多的好处;
(一)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深松部位土壤疏松,有利于雨水入渗,加之深松后一般土壤表面粗糙度增加,可阻碍雨水径流,延长雨水入渗时间,因此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多蓄水。
(二)改善土壤结构。深松后形成虚实并存的土壤结构,有利于土壤的气体交换,促进微生物的活化和矿物质的分解,改善土壤肥力。(三)土地深松后,可增加肥料的溶解能力,减少化肥的挥发和流失从而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四)农作物从种到收一些必要的作业如播种、喷药、收获、运输等会造成一定的土壤压实,利用深松作业可以消除由于机器进地作业造成的土壤压实。
(五)减少降雨径流,减少土壤水蚀。深松不翻层土层,使残渣,秸秆,杂草大部分覆盖于地表,有利于保水,减少风蚀,又可以吸纳
更多的雨水,还可以延缓径流的产生,减弱径流的强度,减少水土流失,有效的保护土壤。
土地深翻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阻碍。首先是现在的农民思想意识观念陈旧,不能够充分的意识到土地深翻所带来的好处。其次农民现有的农机具老化,得不到及时更新换代,这也是土地深翻无法实施的重要原因之一。以往政府下发政策采取的是逐级下达的办法,但是最终实施的还得是农民。
四资源整合
资源整合是系统论的思维方式。就是要通过组织和协调,农民、土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彼此相关但却彼此分离的职能,把拥有共同的使命又拥有独立经济利益的合作伙伴整合成一个系统,取得1+1大于2的效果。整合就是要优化资源配置,就是要有进有退、有取有舍,就是要获得整体的最优。旨在为农民提供如何提升资源整合能力,进而增强农业自办企业竞争优势。遵照《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引导农户资金、农机具或土地托管等形式自愿加入合作社,成为本社成员。在统一组织协调下,对合作社成员进行机耕、运输、农机具维修、维护、农产品回收等主要内容的系列化服务,并为农户和农业生产者提供农机示范推广、技术培训、维修、信息中介等社会服务。
2007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鼓励农民在家承包经营基础上成立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