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人教版高中第三册第二单元复习学案
第二单元复习学案一、文学文化常识积累:蜀道难1.文学常识: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继屈原之后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
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
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主要作品有《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将进酒》《越中览古》等,与杜甫并称李杜。
《蜀道难》是“送友人入蜀”,沿袭乐府古题“即事成篇”,诗人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
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并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
全诗以强烈的咏叹凭空起事,继之以浩渺混茫的古代传说和高危险峻的山水景物。
想像之丰富,比喻之奇特,笔法之夸张扬厉,韵律之流转华美,是本诗主要的艺术特色。
杜甫诗三首1、文学常识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也称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圣”。
他的诗显示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诗风沉郁顿挫,语言极其精练。
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兵车行》《登高》《客至》《咏怀古迹》《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等。
2、关于作品:《杜甫诗三首》都是作者流寓夔州时所作,都作于秋天,都是律诗。
其中《秋兴八首(其一)》和《登高》直接写到了秋景秋思,融入了羁旅的愁思,家国的忧伤,身世的感慨,沉郁厚重。
《咏怀古迹(其三)》的主旨虽写昭君的“怨恨”,但一开始并未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入题。
接着写昭君的悲剧及其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后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感情推向高潮。
这三首诗诗人突破了早期创作中较多写实的风格,不拘泥于现实生活本身,融优美的音律、奇妙的构思、精练的诗句、华丽的色彩、深远的意象于一体,升华思想情感,追求艺术美感,空灵洒脱,汪洋恣肆,仪态万方。
3、近体诗知识(1)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诗体,也称今诗。
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 其句数、字数、平仄、对仗、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主要有律诗和绝句。
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教案
《蜀道难》教学目标:⑴、通过感知、理解,体会本诗的意境及李白飘逸豪放的艺术风格。
⑵、掌握一定的诗歌鉴赏技巧。
教学重点:感性地感受本诗艺术风格的同时能够理性地分析鉴赏。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幻灯片展示游戏“仙剑奇侠传”的场景图片三张片)这些场景美妙又惊险绝异,它们的设计灵感直接来源于千年前那位在西域到长安之间刮起了一股诗歌旋风的诗人李白,他的《蜀道难》。
说起李白,我们已经对他熟悉得像是老朋友一样了,可是他又能时刻带给我们惊异和叹服。
我自己有限的阅读量可以得到一条定律,那就是,我们离李白越近就越需要仰望。
他写落自九天的瀑布,写奔腾咆哮的黄河,又写崎岖险阻的蜀道。
沈德潜说他不是人,是仙,上穷碧落下黄泉,天马行空,意兴遄飞。
杜甫说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是赞叹,也是唐诗艺术巅峰上一位巨星对另一位巨星在诗风上做出的标准诠释,那就是浪漫主义色彩浓厚的“豪放飘逸”。
二、作家作品简介【多媒体展示】1.生平: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文学史上,被称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但他的家世和出生地至今还是个谜,但有人考证说李白出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坦境内),又有人传说他与唐皇室属于同一世系,但这些都未得到确凿证实。
李白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
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济天下”“安社稷”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
唐代士人积极入世、进取的人生态度,在李白身上被理想化了。
李白是个功名心很强的人,有着强烈的“济苍生”“安社稷”的儒家入世思想。
但他不愿走科举入仕的道路,又不愿从军边塞,而是幻想着能“平交王侯”,“一匡天下”而“立抵卿相”,建立盖世功业后功成身退,归隐江湖。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复习教案复习过程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复习教案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复习教案一、单元梳理这个单元学习唐代诗歌。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一个巅峰时期,诗体完备,名家辈出,风格多样,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缤纷灿烂的唐代诗苑,可以说是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美不胜收,本单元撷取的只不过是其中的几朵,却也能感受到唐诗那令人沉醉的艺术魅力。
李白和杜甫是盛唐诗人,共同经历了李唐王朝从极盛走向衰微的过程。
李白才思敏捷,诗风豪迈飘逸;杜甫博大精深,诗风沉郁顿挫。
他们是唐诗星空中最为耀眼的双子星座:一个浪漫奇绝,一个情深意永。
《蜀道难》是李白的成名之作,想象奇特,笔墨纵横,有如大匠运斤,凛然成风。
“杜甫诗三首”所选均是杜甫晚年流寓夔州之作,感情深沉,韵律华美,有如百年佳酿,至甘至醇。
白居易是中唐诗人,生长于社会动乱之中。
因为关心民生疾苦,写诗上书揭露社会黑暗,得罪权贵,被贬到蛮荒之地。
所以,《琵琶行》一诗,借与“天涯歌女”的偶然相逢,唱出了“沦落天涯”的悲慨。
李商隐是晚唐诗人,生活在唐朝濒于土崩瓦解的末世。
他一生在政治斗争的夹缝中求生存,抑郁不得志,所以他的诗歌较早地放弃了济世情怀,多抒发个人情感。
千百年以来,也许没有人能破解《锦瑟》一诗,但人们却乐于与这首诗“共舞”,百读不厌,足见其强大的艺术魅力。
而《马嵬》一诗,则使我们看到了一个缠绵哀婉的诗人:以冷静的分析,精巧的构思,用诗的语言委婉地评说一个爱情悲剧。
学习这个单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进入学习诗歌的情境。
诗与小说不同,它没有小说引人入胜的情节;诗与散文也不同,它没有散文那种记叙的从容,表达的自由。
诗歌的最大特点在于抒情。
读诗,要认同它的形式,接受它的表达方式(比如想象、夸张等虚拟成分),与诗人同呼吸共悲喜,这样才能激发起读诗的热情。
2、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诗歌是心声的外化,而不是无事生非,无中生有。
古代的社会生活已离我们远去,古人的情感世界也不同于现今。
第三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人教版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人教版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第三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唐宋诗词)共四篇课文(1)《梦游天姥吟留别》,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
“安能……不得开心颜!”是全诗的主旨,表现了诗人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精神。
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是本诗的突出特点。
(2)《琵琶行》这首诗记叙了诗人谪居江州时,月夜巧遇琵琶女的故事,描述琵琶女的精湛技艺和身世由来,抒发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贬谪之悲。
诗中音乐描写的独特成就,使这首诗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音乐描写最细腻最精彩的篇章。
(3)《近体诗六首》:《山居秋暝》这首诗于诗情画意里寄托了诗人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登高》诗中写登高所见的深秋景色,抒发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感情。
《蜀相》是杜甫成都游武侯祠所写,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惋惜他的壮志未酬,也抒发了自己功业未就的感慨,基调感伤、叹惋。
《石头城》是刘禹锡写的一首七言绝句,作者用此诗讽喻现实,抒情国远衰微的感叹。
《锦瑟》是诗人自述感伤之作。
《书愤》追求诗人早年的抱负,抒发壮志未酬的感慨,是诗人一生情感经历的艺术概括、悲愤而不失豪壮。
(4)《词七首》:《虞美人》抒写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
《雨霖铃》是一首写别离之情的词。
融情人景,虚实相济,过渡巧妙是本词写作上的特色。
《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咏赤壁,着重写景,即景抒怀,引起对古代英雄的怀念。
下阕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复习时通过反复诵读进入作品意境,体会作品的意境。
《鹊桥仙》复习这首词应以品味语言人手,把握词的意蕴。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学习这首词应参照注解,了解典故本意及与本词的联系,找出它们的结合点,从而理解作者的感情。
《扬州慢》这首词化用前人诗句,情景交融,虚实相济,全词词句之雅,音调谐婉,书香满篇。
一、文学常识:“吟” 是古文体的一种,也称“引”,属古体诗,它的章节、句式和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全册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全册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全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全册《林黛玉进贾府》【学考目标】掌握相关文学常识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特别是古今异义词把握文章基本内容【自主复习】文学常识曹雪芹,名,字,号,清代小说家。
《红楼梦》又名《》,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以四大家族的故事为背景,以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这篇文章选自《红楼梦》第回,原回目是。
给加点字注音人烟阜盛敕造台矶攒珠髻绾着豆绿宫绦翠幄厢庑游廊珠玑安箸抱厦厅懵懂轩峻壮丽忖度赤金盘螭两靥杜撰盥沐惫懒錾银黼黻解释下列词语阜盛一射之地敕造不经之谈黼黻惫懒乖张内帏纨绔与膏粱布让万几宸翰可怜辜负好韶光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在文中的含义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身量苗条,体格风骚()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因此他只说没有这个,不便自己夸张之意()还不好生慎重带上,仔细你娘知道了()熟悉文章内容本文以为线索,围绕的中心事件,通过林黛玉的眼睛,为我们初步展示了贾府的并对进行了初步描述,构思巧妙。
【达标检测】1.下面加点字音、形有误的一项是()A.敕(chì)造放诞(dàn)忖(cǔn)度盘螭(chī)B.惫(bèi)懒便(biàn)宜錾(zàn)银两靥(yè)C.丝绦(tāo)(juàn)烟幺(yāo)儿轩(xuān)昂D.宸(chén)翰黼黻(fú)内纬(wěi)膏梁(liáng)2. 下列句中划线词意义与现代汉语同义的是()A. 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
人教必修三第2单元复习学案
必修三第2单元唐代诗歌【单元目标】一、梳理本单元的知识。
二、挖掘整理教材中的作文素材,学以致用,提高写作能力。
三、适当训练,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导入学习】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一个巅峰时期,诗体完备,名家辈出,风格多样,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缤纷灿烂的唐代诗苑,可以说是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美不胜收,本单元撷取的只不过是其中的几朵,却也能感受到唐诗那令人沉醉的艺术魅力。
【自主学习】一、知识梳理1、文学常识(1)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
生于中亚碎叶,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乡。
在二十五六岁时离蜀东游。
天宝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
李白秉性耿直,对黑暗势力不能阿谀奉承,因而遭受谗言诋毁,在长安前后不满两年,即被赐金放还。
天宝三年,李白在洛阳与杜甫认识,结成好友。
61岁时,在讨伐安史叛军的路上因病折回,次年病逝。
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
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继屈原之后,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他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
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2)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
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
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两次约见李白,与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备受颠沛流离之苦,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唐代宗大历五年,诗人病死在湘江上的一只小船中。
著有《杜工部集》,代表作有“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人们称杜甫的诗为“诗史”,是“千古绝唱”,称誉杜甫是“诗学宗师”“诗圣”。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二单元 5.2《咏怀古迹(其三)》 教学设计
咏怀古迹(其三)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
过程与方法:师生共同发挥想象能力,走入诗歌的情境中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身世家国之感, 唤起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关注及思考教学重难点1.掌握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
2.师生共同发挥想象能力,走入诗歌的情境中去(赏析诗歌,体会感情)。
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古代有一副形容四大美女的对联,叫作“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
“闭月”,说的是貂蝉拜月的故事。
“羞花”,讲的是杨贵妃观花。
而“沉鱼”呢,是述说西施浣纱的故事。
最后一个“落雁”,则是今天我们要讲的王昭君。
昭君出塞、身死塞外的悲剧是历代文人常常咏叹的题材。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追溯历史,走进被人们誉为“咏昭君之绝唱”的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了解王昭君,感受王昭君。
二、生齐读大家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读得不错,但是在一些节奏的划分以及语气的把握方面似乎做的不是很好。
下面来听一段朗诵,注意把握节奏停顿以及语气变化。
二.自由读,思考问题找出诗眼(请在原文中找出点明主旨的词语),你是怎样理解的?明确:怨恨三.赏析诗歌㈠再读诗歌,鉴赏情感1. 诗歌是否在一开始写的就是昭君的怨恨?(明显不是)写什么?(写景)写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明确:“群山万壑赴荆门”,多么雄伟的图景!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
“赴”本是一个普通的字眼,但在此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
目的:是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
这大概是因为诗人首先想到,一个青年女子远离父母之邦,嫁到殊方异域,并在那里度过自己的一生,确实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毅力,而这雄伟的山川简直就是她那坚强性格的象征!原来写江山灵秀,是为了托出昭君。
2、昭君生平介绍我们来了解一下历史上的昭君是什么样的?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名嫱,字昭君。
自小天资聪颖,多才多艺,琴棋书画,吟诗作赋,无一不精,尤其擅长弹琵琶,年方二八就以秀女身份被挑选入宫。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复习教案.doc
2•请比较分析《秋兴八首(其一)》和《登高》在写作上有 哪些异同点。【思路点拨】可从感情基调、结构、语言、境 界等方面进行分析。
【与你交流】(1)相同点:首先,在感情基调上两首诗都有 很浓的悲秋情结。世事艰辛,家仇国难,万里悲秋,老病孤舟,都 化作千缕愁绪洋溢在字里行间,造就千古一悲,千古一愁。其次, 在结构处置上,两首诗的首联、颔联都极力描写秋景图,营造了 一个悲愁萧森的氛围,使后面的抒情都顺理成章,打破了景为情 基的窠臼,而转为情为景发,浑然天成,足见构思之妙。再次,两 诗在用词造句上,都是律诗的典范之作,对仗工整又极具气势。 在两诗的颔联、颈联里体现得特别明显。如《秋兴八首(其一)》 的颔联“江间波浪”对“塞上风云”,“兼天涌”对“接地 阴”;颈联“丛菊两开”对“孤舟一系”,“他日泪”对“故园 心”。《登高》颔联“无边”对“不尽”,“萧萧下”对“滚 滚来”;颈联“万里悲秋”对“百年多病”,“常作客”对“独 登台”。
3.抓住典型手法。考查一首诗运用的表达技巧,要结合 诗歌的情感内容,从主次方面进行甄别,找出在表情达意上最 突出、最典型的一种或几种。
4.突出表达效果。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要侧重于表达 技巧运用效果的分析,这要求结合具体的诗句来进行。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秋日怀弟
%1谢榛
%1生涯怜汝自樵苏,时序惊心尚道途。
1.反复诵读本单元诗歌,以美读、流利背诵感染学生,培养 学生诵读作品的兴趣。
2•要求学生查找资料,鉴赏课外相关作品,并让学生自己总 结赏析诗歌情感、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的方法。3.分组学习, 让学生在相互学习中共同提高。
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教案复习教案练习
必修一第二单元复习复习内容:这个单元学习古代记叙散文《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考试目标:1、领略古人的卓越才华和高尚品德,欣赏和借鉴其叙事的艺术。
2、学习提要钩玄的阅读方法,学会抓住关键词语,概述文章的叙事脉络,领略纲举目张、化繁为简的简洁之美,提高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掌握一些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常识。
复习要点: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左丘明所著。
它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人物的言行,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得当。
《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春秋》作传,所以被称作“春秋三传”。
2、《战国策》又称《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3、《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史记》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讫汉武帝,共约3000年的历史,分为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八《书》、十《表》等,共130篇。
鲁迅曾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识记一些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特别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的识记;掌握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学习古文叙事简洁、生动的特点。
学法指导:学习文言文第一要读,熟读,要背诵、默写。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宏文巨制浩如烟海,文化巨擘灿若群星。
进入了中学教材的古文都是千百年来人们所公认的经典篇章,所以一定要熟读成诵。
读古文,一要读音正确,读准生僻字、通假字、多音字。
二要注意停顿。
只有正确理解文句意思,理清了语句层次,才能正确划分句中停顿和句间停顿。
实际上,诵读和理解有时也是一个同步进行的过程。
学习文言文,要学习提要钩玄的阅读方法,学会抓住关键词语,概述文章的叙事脉络,领略纲举目张、化繁为简的简洁之美。
要注意:①着眼于全篇抓关键;②着眼于文意理思路;③着眼于作家看态度。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3第二单元-《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设计
《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背诵《咏怀古迹(其三)》,赏析并积累相关名句。
2.整体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诗中塑造的昭君形象,感受诗人的怨愤之情。
3.了解《咏怀古迹》的写作背景,理解作者借古抒怀的心情,学会鉴赏咏史诗的一般技巧及方法。
【教学重点】分析理解诗中塑造的昭君形象,感受诗人的怨愤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借咏王昭君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感。
【教法学法】一、教法:1.以任务带动体悟;2.启发与讨论为主;3.品读与探究结合;4.多媒体辅助二、学法:诵读诗歌体悟感情、合作研读探究意蕴、个性解读寻求共鸣【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现在夸一个女孩子漂亮,是如何夸呢?古时也有很多种夸法,不过最出名的当属“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了。
大家知道这在说谁么?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分别对应西施、昭君、貂禅、杨玉环。
此四位算是古代美女的代表,然而美就能给人带来好运么?有句古话叫“自古红颜多薄命”,比如《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马嵬》中的杨贵妃、<<琵琶行>>中的琵琶女……今天,让我们走进被人们誉为“咏昭君之绝唱”的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看看昭君的悲剧是否也是这样……二、学习目标1.背诵《咏怀古迹(其三)》,赏析并积累相关名句。
2.整体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诗中塑造的昭君形象感受诗人的怨愤之情。
3.了解《咏怀古迹》的写作背景,理解作者借古抒怀的心情,学会鉴赏咏史诗的一般技巧及方法。
三、题目解析1.诗体:一组七言律诗,共五首;2.内容:缅怀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3.主旨:借古迹古人抒发自己的心怀。
4.题材:怀古咏史诗。
四、诵读诗歌,理解诗意诵读诗歌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
全情诵读诗歌,能充分感受蕴含于诗句中的情感,实现与作者的共鸣。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合作释疑:同学们自主提出对诗意不通的地方,相互合作释疑。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琵琶行(并序)》教案3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琵琶行(并序)》教案3教学博苑01-16 0632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琵琶行(并序)》教案3一、整体把握“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南宋王灼《碧鸡漫志》解释说:“古诗或名曰乐府,谓诗之可歌也。
故乐府中有歌有谣,有吟有引,有行有曲。
”明代吴讷《文章辨体序说》云:“体如行书曰行。
”从唐人歌行体的风格来看,所谓“行”,是指那些流走自然、可歌可唱的诗篇。
《琵琶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其创作背景在诗序中已经大体说明,需要补充的是被贬的原因。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6月3日,在河北拥兵自重的藩镇李师道、王承宗派遣刺客刺杀主张用武力平息叛乱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首先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犯,以雪国耻。
没想到却遭到了一些朝臣的嫉恨。
白居易当时是太子左赞善大夫,已经离开了谏官的位置。
那些人说他不该越职言事,并诬称白居易写过“新井”和“赏花”的诗(其实是子虚乌有),不顾忌他母亲是因看花坠井而死的,大逆不道。
其中真实的原因是,白居易在前此任左拾遗、翰林学士期间,屡向皇帝上书言事,剖析朝政,还写了大量讽刺社会政治的诗歌,像《卖炭翁》等,得罪了很多权贵。
这一次政治打击在白居易的一生中是最为沉重的。
从此,他虽然也不失关心国计民生的赤子之心,但干预政治的热情却大大减退。
只有了解这一政治背景,才能理解这首诗中诗人所表现出的压抑和苦闷。
被贬九江的第二年,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到江边送客,离别在即,惆怅萦怀。
忽然,从水面飘来的琵琶声,凝住了时空,吸引了主客,由此演绎出一段琵琶女的故事,更因之产生了一首脍炙古今的诗篇。
为了便于理解,按诗的内容,课文将这首诗划分为六个段落。
第一段,写送客闻琵琶之声。
第一句“浔阳江头夜送客”,仅用七个字,就点出地点、时间、人物,拉开故事的序幕,语言平易,如话家常,又高度凝练。
接着,选取了秋天两种有代表性的植物──红的枫叶,白的荻花,来点染环境,描绘出一幅萧瑟的清秋景象。
如同小说的环境描写一样,把人物置于特定的背景中,给人以真切感,可谓“境界全出”。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复习PPT课件演示文稿
第三页,共35页。
5. 对偶 : 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 反问 : 加强语气 7. 设问: 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 双关 : 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含蓄蕴藉.
第四页,共35页。
表达方式
• 基本的表达方式有: • 议论、抒情、描写、记叙、说明。
• 古代诗歌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 抒情和描写
• 李商隐是晚唐诗人,生活在唐朝濒于土崩 瓦解的末世。他一生在政治斗争的夹缝中 求生存,抑郁不得志,所以他的诗歌较早 地放弃了济世情怀,多抒发个人情感。
第十页,共35页。
文学常识
• ①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伟大 诗人。李白性格豪迈,渴望建功立业。他 粪土王侯,傲视权贵,同情人民,关心政 局。有时也流露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 情绪。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浪漫主 义诗人,他以惊世骇俗的笔墨,创造了瑰 丽奇伟的意境,又毫不矫饰,真诚袒露自 己的内心世界。李白诗风雄奇、飘逸、直 率、自然,对当时和后代都有巨大的影响。 有《李太白全集》。
• 对王昭君寄予了深厚的同情,也暗含了对 自己怀才不遇、抱负不得施展的怅惘。
• 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对比和反衬的手法 来写王昭君的悲剧。这里有去与留的对比: 离开了不该离开的故国,留在了不该留下 的荒漠;生与死的对比:生时可以
• “识”却没能“识”,死了不能归却魂魄 归来。通过这些对比,反衬出昭君出塞的 悲惨命运。
第二十五页,共35页。
《琵琶行(并序)》
• 左迁:贬官、降职。
却坐:退回(原处)坐下。
• 掩泣:掩面哭泣。
命酒:派人整备酒宴。
• 悯然,伤心的样子。
恬然:安乐的样子。
迁谪意:指被降职、被流放的悲哀。
• 委身:托身。这里是嫁的意思。 漂沦:漂泊沦落。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第二单元》1
隐隐形迢迢意—古诗词意象鉴赏设计意图: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
”意象之于诗歌,犹魂之于人。
从《诗经》中的“苤苢”“蒹葭”发端,再到楚辞“香草美人”意象的开创,而后梅兰竹菊、丁香、杜鹃、鸿雁等动植物类的意象反复被诗人词家歌咏描摹,可以看出中国诗词对入诗的景物是有选择的。
《考试说明》对诗词鉴赏评价能力的要求是: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由此可见,意象意境是高考诗词鉴赏题的重点出题方向之一。
教学目标:1、掌握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方法。
2、了解古代诗歌常见意象蕴含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1、明了诗歌的意象。
2、用品意象的方法解读古诗词。
教学方法:1、讨论法刚开始鉴赏诗歌会有一定难度,组织有效的讨论,能激活学生思维。
2、探究法通过一些经典诗词的探究学习,使学生掌握解读诗歌的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诗文导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为什么“烟”景物如此受诗家词人的青睐呢?二、索微探幽,合作探究1、一个看似平常的“烟”字,虽形貌隐隐,内涵却深意迢迢。
分小组选取一个常见意象,进行赏析。
意象口诀: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1、“松梅竹菊”寓高洁: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
2、借“月”托“雁”寄乡思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
3、“杜鹃”“猿猴”啼凄凄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复习教案一、单元梳理这个单元学习唐代诗歌。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一个巅峰时期,诗体完备,名家辈出,风格多样,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缤纷灿烂的唐代诗苑,可以说是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美不胜收,本单元撷取的只不过是其中的几朵,却也能感受到唐诗那令人沉醉的艺术魅力。
李白和杜甫是盛唐诗人,共同经历了李唐王朝从极盛走向衰微的过程。
李白才思敏捷,诗风豪迈飘逸;杜甫博大精深,诗风沉郁顿挫。
他们是唐诗星空中最为耀眼的双子星座:一个浪漫奇绝,一个情深意永。
《蜀道难》是李白的成名之作,想象奇特,笔墨纵横,有如大匠运斤,凛然成风。
“杜甫诗三首”所选均是杜甫晚年流寓夔州之作,感情深沉,韵律华美,有如百年佳酿,至甘至醇。
白居易是中唐诗人,生长于社会动乱之中。
因为关心民生疾苦,写诗上书揭露社会黑暗,得罪权贵,被贬到蛮荒之地。
所以,《琵琶行》一诗,借与“天涯歌女”的偶然相逢,唱出了“沦落天涯”的悲慨。
李商隐是晚唐诗人,生活在唐朝濒于土崩瓦解的末世。
他一生在政治斗争的夹缝中求生存,抑郁不得志,所以他的诗歌较早地放弃了济世情怀,多抒发个人情感。
千百年以来,也许没有人能破解《锦瑟》一诗,但人们却乐于与这首诗“共舞”,百读不厌,足见其强大的艺术魅力。
而《马嵬》一诗,则使我们看到了一个缠绵哀婉的诗人:以冷静的分析,精巧的构思,用诗的语言委婉地评说一个爱情悲剧。
学习这个单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进入学习诗歌的情境。
诗与小说不同,它没有小说引人入胜的情节;诗与散文也不同,它没有散文那种记叙的从容,表达的自由。
诗歌的最大特点在于抒情。
读诗,要认同它的形式,接受它的表达方式(比如想象、夸张等虚拟成分),与诗人同呼吸共悲喜,这样才能激发起读诗的热情。
2、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诗歌是心声的外化,而不是无事生非,无中生有。
古代的社会生活已离我们远去,古人的情感世界也不同于现今。
所以读古代诗歌,尤其要有“背景意识”:诗人不能脱离他的时代,诗篇不能脱离诗人的情感。
必要的背景提示,就像卫星定位系统一样,有助于我们锁定目标。
3、体悟诗歌的审美情趣。
鉴赏诗歌的情感美和形式美,是诗歌教学的重要内容。
读诗,就是要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感受诗的语言的韵味。
”4、要注意朗读和背诵。
朗读和背诵,对于诗歌教学来说,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诗歌本来就是宜歌宜咏的,朗读和背诵,一方面可以加深我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检验理解水平,巩固理解成果。
如读《蜀道难》要读得高亢激昂,读《琵琶行》要读得雅正悲慨,等等。
二、复习《蜀道难》(一)复习目标1、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2、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用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3、品味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艺术风格;(二)课文整体感知1.解说文题《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
《乐府解题》云:“《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均为蜀山名)之阻。
”本篇根据这一诗题传统的内容,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形容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
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充分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特点。
2.明了背景唐朝,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意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变乱的可能。
诗中强调“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就是指此而言。
《蜀道难》是安史之乱前的作品,大约写于唐玄宗天宝初诗人在长安之时。
3.梳理结构开篇:主旨句一见一叹高蜀道来历难行蜀道高峻二叹险景物凄清——以“何时还”起可畏山水险恶主旨句二见三叹战祸之烈剑阁险要申戒杀人惨景——以“早还家”结结尾:主旨句三见4.感悟主旨:本诗袭用乐府旧题,借助丰富的想像,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强烈的热爱之情,揭示出当时太平景象后潜在的危机,透露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
(三)重点句子赏析1、“连峰去天不盈尺……砯崖转石万壑雷”这几句描写好在哪里?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画;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它反复出现了三次有什么作用?这一句是全诗的主旨句,它极度夸张地概括了蜀道之难:蜀道险峻难行,环境恐怖险恶,社会危机潜伏。
诗人采用反复的形式,让这一句随感情的起伏和自然景物的变化凡三见。
第一次在诗篇的开头破空而来,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壮的基调,并从内容上统摄全篇。
中间则出现在描写蜀道险峻难行和旅途恐怖凄清的感受之后,是此时诗人魄动心悸、不能自已的感情的体现。
最后出现在诗尾,是对蜀中山川险恶和社会阽危的深沉浩叹。
总之,主旨句每次都出现于它不得不出现之处,贯串始终,推动内容层层深入,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畅快淋漓之感。
(四)重点难点探究1、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
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李白正是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2.这首乐府诗以七言为主,却有不少杂言句,试举例划分节奏,说说它们对本诗的风格起什么作用?本诗中有许多散文化的诗句,它们的节奏变化多端,例如:①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②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③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④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它们是诗人在描写奇险无比的蜀山蜀水蜀道时,感情的熔岩奔涌而出,不能自已,冲口而出的诗句。
这样的散文诗句夹杂其间,显得辞气起伏,荡气回肠,表现了诗人炽热奔放的感情,形成了诗歌豪放飘逸的风格。
3.本诗热烈奔放的情感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体现在哪些方面?第一,表现在夸张手法的运用上。
诗人以“四万八千岁”夸张叙述蜀国亘古闭塞的状况;以黄鹤飞不过,猱猿愁攀援夸张描写蜀道难行;以百步九折夸张山路的曲折盘桓;以“六龙回日”“去天不盈尺”“扪参历井”夸张山峰的高峻。
第二,表现在民间传说和神话的运用上。
诗人以羲和驾六龙载太阳神的神话传说表现蜀道之上壁立千仞的险峻,以五丁开山的传说表现蜀道开凿过程中人和自然的斗争,表现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开天辟地的伟大力量。
第三,表现在作者丰富的想象上。
作者借助神奇的想象:想象六龙回日,想象扪参历井,想象畏途上的凄清感受,使全诗罩上了一层神奇的色彩。
第四,表现在本诗以散文化句式入诗而形成的不同凡响的节奏和旋律上。
4、“蜀道难”这样一个难以表述的事物,李白为什么描绘得如此动人?李白之所以描绘得如此动人,还在于他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激情。
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地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
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
诗人善于把想像、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写景抒情。
言山之高峻,则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状道之险阻,则曰:“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像,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让我们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州”的高大形象。
唐以前的《蜀道难》作品简短单薄,李白对这一乐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他运用了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等参差错落,长短不齐的句式,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韵脚也不断变化,适合表现自由不羁的气魄,描写蜀中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
这对他表现丰富奇特的想像和笑傲现实的浪漫主义精神也起到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
5、全诗最后一段写剑阁,对天宝初年的唐朝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在风云变幻,险象丛生的惊险氛围中,最后写到了蜀中要塞剑阁。
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30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
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
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
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目的在于劝人引以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既是描写蜀道猛兽,又是影射政治黑暗的双关语句,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为诗篇增加了现实的内涵、深厚的意蕴。
(五)基础知识积累1、关于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
唐玄宗天宝九年(742年),李白奉召进京,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破灭了,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
他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
他兼善各体诗歌,尤以古诗为精,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家。
2、字音字形噫吁嚱(yixūxi)鱼凫(fú)秦塞(sài)萦绕(yíng)石栈(zhàn)猿猱(náo)扪参(shēn) 抚膺(yīng) 巉岩(chán)峥嵘(zhēngróng)飞湍(tuān) 咨嗟(zījiē)喧豗(huī)砯崖(pīng)崔嵬(wéi)吮血(shǔn)3、词类活用猿猱欲度愁攀援(愁:为动用法,“为……发愁”)使人听此凋朱颜(凋:使动用法,“使……凋谢”)砯崖转石万壑雷(转:使动用法,“使……滚动”)侧身西望长咨嗟(西:名词作状语,译为“向西”)5.通假字所守或匪亲(匪:同“非”)6文言句式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介词结构后置)7.重要实词危乎高哉(形容词,译为“高”)不与秦塞通人烟(名词,山川险要的地方)可以横绝峨嵋巅(动词,可译为“横渡,横穿”)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动词,译为“迂回,绕道”)锦城虽云乐(云:动词,说;乐:动词,可译为“享乐”)8.重要虚词难于上青天(介词,译为“比”)开国何茫然(多么)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尚且)但见悲鸟号古木(只)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为什么)9.一词多义10、默写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