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第五章 陆地生态系统与水域生态系统

合集下载

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
感谢观看
Bye 202X
生产力较高
珠江三角洲、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太湖平原
在东北的中、北部地面平坦、土质黏重、水流阻滞或潮湿条件下,形成草甸,沼泽化草甸或沼泽类植被的重要建群种或优势植物。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希望改变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播下一颗种子,自然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表达观点,往往事半功倍。当您的内容到达这个限度时,或许已经不纯粹作用于演示,极大可能运用于阅读领域;无论是传播观点、知识分享还是汇报工作,内容的详尽固然重要,但请一定注意信息框架的清晰,这样才能使内容层次分明,页面简洁易读。如果您的内容确实非常重要又难以精简,也请使用分段处理,对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提炼,这样会使逻辑框架相对清晰。
5. 最“高寒”的草地
草质柔软,营养丰富,食口性强,是很好的牧场,家畜也很具特色,牦牛、藏羊是其代表。
高寒草甸
6. 最“肥沃”的草原
加拿大高草草原
高草原是指草丛高度1米左右的天然草地。 植物种类丰富,植物生产力高,植物地上部分以及根系生物量都很高,这就为有机质的积累与分解,提供了好的物质基础。形成了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肥沃的土壤。由于这类草原条件较好,所以大都被开垦为农田。
龟甲虫 象甲
双叉犀金龟 罗纹天蛾
添加标题
地球上物种最丰富的地区
添加标题
生物资源丰富、生产力高
添加标题
生态位分化,窄生态幅
添加标题

生态学课件第五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

生态学课件第五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

生态系统分解作用
• 3、分解作用测定 • 网袋法: • 一般通过埋放装有残落物的网袋以观察土壤动物 的分解作用。 • 网袋具有不同孔径,允许不同大小的土壤动物出 入,从而可估计小型、中型和大型土壤动物对分 解的相对作用,并观察受异化、淋溶和碎裂三个 基本过程所导致的残落物失重量。
生态系统分解作用
P= R × C × 3.7 k
• P=浮游植物的净初级生产力;R=相对光合速率; k=光强度随水深度而减弱的衰变系数;C=水中的 叶绿素含量。
生态系统初级生产
• • • • • • 4、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 收获量测定法 氧气测定法 CO2测定法 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 叶绿素测定法
生态系统次级生产
食物链与营养级
• 2、食物网(food web) • 食物链彼此交错连结,形成一个网状结构。
食物链与营养级
• 3、营养级(trophic levels)
• 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所有生物种的 总和。 • 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一般只有四、五级,很少 有超过六级的。
营养级(trophic levels)
• 分解作用过程包括碎裂、异化和淋溶。
生态系统分解作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分解者
• 细菌、真菌和土壤动物。 • • 动物分四个类群: • ①小型土壤动物(microfauna):包括原生动物、线虫、 轮虫、最小的弹尾和螨; • ②中型土壤动物(mesofauna):包括弹尾、螨、线蚓、 双翅目幼虫和小型甲虫; • ③大型(macrofauna)土壤动物:包括千足虫、等足目 和端足目,蛞蝓、蜗牛; • ④巨型(megafauna)土壤动物:包括蚯蚓等。
• 能量锥体或金字塔(pyramid of energy)

第5章 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和功能

第5章 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和功能

`
植被的区系组成分类—法瑞学派
以植物种作为划分标准
分类的基本单位——群丛 该学派的分类过程是通过排列群丛表来实现的。首
先在野外做大量的样方,通过排群丛表,找出特征 种、区别种,从而达到分类的目的。
苏联苏卡乔夫学派的林型学
按照植物群落的区系组成进行群落分类 注重各层的优势种,以林型作为森林的基本单位。
构成系统的条件:
`
由若干要素所组成
要素之间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要素之间通过相互作用,产生跟各个组成成 分不同的新功能,即整体功能。
为什么对系统感兴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2019年10月30日
5.1.2 生态系统的概念:
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各生物成分(包括人类在内)和非生物成分 (环境中物理和化学因子)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 相互依存所形成的一个功能单位。
5.2.4 生态系统分类
生物地理气候分类
在加拿大哥伦比亚省发展起来的分类系统 划分出4个气候群系、7个生物地理气候区
`
生物物理分类
对土地的生物和物理性状进行描述和鉴定 五级分类系统
5.2.5 森林植被和立地的制图
制图的目的
为研究提供基础
`
有助于植被分类
研究植被结构、演替及其与环境关系
能量是生态系统的驱动力
`
林业、农业、渔业、牧业等工作者对森林、
农田、渔场、草原等的经营管理,应掌握能量
的输入和输出途径及其限制因素,以达到高产
目的,设法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分配关系,使
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2019年10月30日
5.3.1 关于能量的概念

水域生态学PPT课件

水域生态学PPT课件

③分解者 主要指细菌和真菌。它们把已死生物的各种复杂物质,分解为可供生产 者和消费者吸收利用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因而在海洋有机和无机营养再 生产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它们本身也是许多动物的直接食物。
④有机碎屑 来源于未被完全摄食或消化的食物残余、浮游植物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 所产生的一部分低分子有机物以及陆地生态系统输入的颗粒性有机物, 也作为食物为某些动物所利用。
生态循环
水生生态系统在其代谢过程中,能量沿着不同的食物链逐 级传递。由于消费者本身的呼吸作用,每通过一级便有部 分损失。通过食物链的环节越多,能量的损失就越大,生 态效率就越低。死亡的有机物为细菌所分解,释放出的无 机营养物又被绿色植物所重新利用。于是,伴随着能量从 日光到生物体的单向流动,营养物质在环境与生物之间的 循环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地往复进行。
水域污染
危害: 1.恶化海洋生态环境 2.造成渔业的减产减收 3.毒害其他海洋生物 4.危害人类健康
防治途径: 1.严控陆源污染 2.优化海洋沿岸带生物群落结构 3.加强有毒赤潮生物的预测预报 4.加强对海运和工程的监督评估
水生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
生物多样性问题面临的严重威胁: 1、过度捕捞; 2、环境污染; 3、生境破坏; 4、生物入侵
生物方式
1、漂浮生物:生活在水体表面膜上或附于表面膜下的生物群。分 布于海水或淡水,尤以海水中为多。有一定运动能力。包括细菌、 单细胞藻类及许多门类的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2、浮游生物:生活于水中而缺乏有效移动能力的漂流生物,游动 速度往往比它自身所在的洋流流速来得缓慢,因而不能有效地在水 中灵活游动。,
水生生物资源保护: a.天然渔业对象的数量保护 b.养殖种类种质资源保护 c. 慎重引种驯化 d.保护栖息地,建立保护区

第五节 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

第五节 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
化铁和氧化铝而呈现砖红色,土壤中营养矿物的效能较 低。
1
3
2
我国的热带雨林 我国的热带雨林主要分布于台湾南部、 海南岛和西双版纳等地。种类组成和结构比
较简单,已属雨林的北部边缘类型。
2)生物群的基本特征
①植物种类组成极为丰富>>> ②群落外貌无明显的季相变化>>>
③群落结构非常复杂>>>
④乔木具有一些特殊的构造>>>
(三) 温带生态系统
温带地区由于距离海洋远近的不同,形成了温 带湿润、亚湿润、亚干旱和干旱气候,与此相适
应分别形成了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生态系
统和温带荒漠生态系统。 在温带北部与寒带交界处,形成了寒温带针叶 林系统。
1、温带落叶阔叶林 1)生境特点及分布
也称为夏绿阔叶林,是在温带湿润气候条件下
稀疏草原景观
猴面包树
纺锤树
②热带稀树草原动物特征 (1)以食草动物占优势; (2)动物多具有集群的生活习性>>>
(3)以地栖种类占优势;
(4)穴居、善跑类型动物突出>>>。
斑马群
稀树草原的角马群
稀树草原的鬣狗群
猎豹
猎豹是目前世界上在陆地上奔跑得最快 的动物,它的时速可以达到112公里。
热带雨林
雨林动物表现的特征有 1、动物种类繁多,尤以昆虫、爬行类和两栖类的
种类与数量最多;
2、树栖种类居多;
3、多数营独居生活,多采用躲藏方式来逃避袭击,
不善于快跑与长跑,捕食动物多伏击;
皮翼目—鼯猴
乌叶猴
小食蚁兽
3)热带雨林的意义及利用现状 热带雨林是所有陆地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生产力 和生物量最高的,净第一性生产力约为20t/hm2.a,地

生态学专题教学大纲

生态学专题教学大纲

《生态学专题》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作用与任务本课程是江苏电大《环境监测与管理》专业大专班的必修课。

本课程是本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和入门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后续专业课的基本知识和学习方法。

二、课程的目的与要求开设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对环境、环境问题、环境因子的生态作用、生态系统、环境污染、生态工程等有一个概貌性的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知习惯,并培养他们运用生态学的基本观点来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1.在上好理论课的同时,必须重视与实际联系进行教学。

2.必须完成规定的课时。

3.建议在有条件基础上对生态学基础,可以观看录像,加深理解;环境污染可以参观调查。

要求学生做到:1.了解近代环境科学的发展、环境问题的产生发展、我国存在的环境问题。

2.掌握生态学基本知识、环境因子、生态系统、生态工程等知识,大气、水、固体、噪声等污染的基本知识。

3.学会用生态学观念来分析、解决环境问题。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层次本课程为进行大专专业学习的一年级学生。

第二部分学时、教学安排、教材与教学环节一、一、学时分配课程总学时:本课程2学分,共36学时,面授12学时,讨论和实践24学时。

二、二、教学安排教学进度时间分配表三、三、教材1.教材:金岚主编,《环境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2.参考书目:李爱贞编,《生态环境保护概论》,气象出版社,2001;《环境生态学——生物圈、生态系统和人》,(英)J.M.安德森著,蒋志学、温世生译,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

四、四、教学环节1. 1.录像带教材为生态学部分及当今环境污染及污染处理措施内容加深感性认识。

2. 2.面授与实践教学课程教学以面授为主,有条件进行一或两次实践参观。

3. 3.作业讨论题或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

教师可根据学生对知识掌握实际情况,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自己灵活布置作业内容(具体形式不限)。

4. 4.考试及成绩进行期中和期末笔试考试,及实践报告一份。

生态学第五章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

生态学第五章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的水平分布格局
生态学第五章陆地生态系 统和水域生态系统
纬度地带性:由于热量沿纬度的变化,出现 生态系统类型有规律的更替,如从赤道向两极依次 出现热带雨林(Tropical forest)、亚热带常绿阔叶 林(Subtropical evergreen forest)、温带落叶阔叶林 (Temperate deciduous forest)、寒温带北方针叶林 (Taiga, coniferous forest)、苔原(Tundra)。即纬度 地带性(植被类型呈现从低纬度向高纬度的有规律 分布)。
肉质植物:为景天酸代谢植物(CAM植物),夜 间气孔开放,吸收大量CO2。白天气孔关闭以适应干 燥的空气;
短命植物与类短命植物:前者为一年生,后者为 多年生,他们在较湿润的季节迅速完成生活周期, 以种子或营养器官渡过不利生长时期。
生态学第五章陆地生态系 统和水域生态系统
二、水域生态系统
• 1、概述 • 2、淡水湿地生态系统 • 3、海洋生态系统 • 4、滨海湿地生态系统
1)、温带草原Steppe, Prairie, Pampa : 夏季温和,冬季寒冷,春季或晚夏有一明显的干
旱期。由于低温少雨,草群较低,其地上部分高度 不超多1米,以耐寒的旱生禾草为主。 2)、热带草原
分布在热带、亚热带,特点是在高大禾草(2-3 米)下散生一些不高的乔木,又称为稀疏草原或萨 王纳。终年温暖,雨量达1000毫米以上,在高温多 雨下,土壤淋溶强烈,比较贫瘠。一年中存在一到 两个干旱期,野火频繁,限制森林的发育。
第四节 陆地生态系统与水域生态系统 • 一、陆地生态系统 • 二、水域生态系统
生态学第五章陆地生态系 统和水域生态系统
一、陆地生态系统
1、概述 2、森林生态系统 3、草地生态系统 4、荒漠生态系统

高中生物《第五章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课件2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五章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课件2 新人教版必修3

1、生态系统的分解者主要是指 A A、细菌、真菌等腐生微生物 B、细菌、真菌等寄生生物 C、所有微生物 D 以动物、植物残体为生的生物
2.下列哪组生物可和无机环境组成一个生 态系统( ) C A.水藻、鸟 B.小鱼、大鱼 C.小草、昆虫、细菌 D.水藻、虾
3、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的重要标志是 C A、生物种类减少 B、食物网复杂化 C、 生产者遭到严重破坏 D、分解者增多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关系:
生 产 者
光 合 作 用 呼 吸 遗 体
食物、氧气、栖所
消 费 者
传粉、受精、种子传播
遗 体
呼 吸
分解者
(CO2) (CO2)
无机环境
(CO2)
生态系统中的各成分之间关系
生产者
呼吸 作用 光合 作用
无机环境
遗体、排遗物
消费者
分解者
请用线条将其中的联系表示出来
猪笼草
四 3.猫头鹰共占有_ _ _ _个营养极,它们分别是_ 三、四、五、六 _ _ _
4.该草原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共同组成一个_ 生物群落 _ _ _ _ 5.图中箭头除表示相关两种生物之间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外,还 表示生态系统中_ _ 能量 _ _ _ _流动的方向. _ _
1.绿眼虫是一种原生动物,在有光条件下能进行光合 作用;在无光条件下却能在无光条件下却能在水中 摄食有机成分。在生态系统中它( D ) A.是生产者 B.既是分解者又是消费者 C.是分解者 D.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 2.下列各组生物中,全部属于生产者的一组是( A ) A.硝化细菌、紫菜、地衣 B.木耳、团藻、白菜 C.衣藻、小麦、醋酸菌 D.海带、苹果树、酵母菌
生态系统的成分
生态系统的结构

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
第六章 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
教师:付雪
陆地生态系统 森林 草地 荒漠
水域生态系统
淡水湿地 滨海湿地 海洋
第一节 森林生态系统
热带雨林: 南美洲亚马逊盆地 非洲的刚果盆地 东南亚
• 热带雨林植被特点
垂直结构突出
种类组 成丰富
乔木 藤本 附生
群落结 构复杂
乔木 特殊
板状根 裸芽 茎花
终年生长 有生长节律
荒漠
世界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 印度的乞拉朋齐,年平均 降水量达到10,935毫米
• 植被稀疏 荒漠灌木、半灌木----梭梭 肉质植物----景天酸代谢 短命植物 消费者-----爬行、啮齿(更格卢鼠)、鸟类、蝗虫 物质循环速率低 生产力低
第二节 水域生态系统 地表水域:河流、湖泊、冰川、沼泽湿地
海洋水域
• 植物种类组成比较简单,产草量较低,自然条件较差。 • 如欧亚草原的中部,美国西部、非洲荒漠的外围等。 • 多数没有开垦为农田,主要用于放牧利用,饲养羊、牛等,是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
。生态环境比较差,一旦被开垦,常引起沙化,遇恶劣气候条件,可形成"黑风暴"。
美国西部的矮草原
• 年降水量<200mm
斑羚 长颈鹿 黑犀牛
鬣狗 狮 豹 猎豹
1. 最“豪华”的草原
• 组成最复杂、景观最华丽、产量最高、自然条件最为优越 • 温带草甸草原----森林向草原过渡 (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盟、锡林郭勒盟东部 )
2. 最“典型”的草原
• 气候、植物、动物、土壤等最能代表草原的生态环境 • 地利用上主要是用于打草场,局部地区为放牧场
二、滨海湿地生态系统
(一)红树林 红树林(Mangrove)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 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

生态学中的陆地与水体生态系统比较

生态学中的陆地与水体生态系统比较

生态学中的陆地与水体生态系统比较生态学是一个全面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领域,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相互作用十分紧密。

陆地生态与水体生态都是生态学中重要的领域,而在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生态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例如气候变化、水文条件和生物多样性等等。

相对于水生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显得更加复杂多样化。

陆地生态系统包括林地、草原、沙漠等等,这些地区在生物、空气、水、岩石、土壤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

正是因为它们具有这些不同的特性,各种生态系统才能保持平衡并且触发共生。

生态系统的保障显得格外重要,而交错而成的不同的生态系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支持地球上的生命系统。

进一步来说,水体生态系统也是充满特点的。

水体生态系统在赖以生存的水和食物方面相较于陆地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区别:它们需要水来居住和生长,并依赖水中的营养物质进行代谢,因此更加依赖于环境的稳定性。

与此同时,由于水质的影响,水体生态系统遭到的污染和威胁也比陆地生态系统更多。

空气和水污染能够大大影响水体中的生物体现和生境适应力,甚至会影响到食物链等等生态环节的平衡,因此需要更加密切的监红和保护。

无论何种生态系统,研究者都需要去全面了解它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去找到内在的联系和生态环节间的误差,并去寻找当前环境下的可持续性解决方案。

生态系统的监测则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环境问题。

总之,生态学是一个极度复杂的科学领域,涵盖着许多不同的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和水体生态系统都具有明显的特点,需要研究者着重去探究。

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系统平衡,并为未来的生活提供可持续的生态环境。

成人高考专科起点升本科《生态学基础》【章节题库】(第五章 生态系统)【圣才出品】

成人高考专科起点升本科《生态学基础》【章节题库】(第五章 生态系统)【圣才出品】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五章 生态系统
一、选择题 1.陆地生态系统的营养级数目通常不会超过( )。 A.1~2 B.2~3 C.3~4 D.5~6 【答案】D 【解析】营养级是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传递的级次。由于能量通 过各营养级流动时会大幅度减少,下一营养级所能接收的能量只有上一营养级同化量的百分 之十到百分之二十之间,所以一般食物链中的营养级不会超过五个。
7.下列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 )。 A.湖泊 B.草原 C.农田 D.荒漠 【答】】C 【解析】人工生态系统是指以人类活动为生态环境中心,按照人类的理想要求建立的生 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的特点是:①社会性;②易变性;③开放性;④目的性。ABD 三项,
3 / 64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均属于自然生态系统。C 项,农田是以人类活动为中心而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
8.下列对热带雨林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种类组成极为丰富 B.季节交替明显 C.藤本植物多 D.附生植物多 【答案】B 【解析】热带雨林地区长年气候炎热,雨水充足,季节差异极不明显,生物群落演替速 度极快,动植物种类丰富,是地球上过半数动物、植物物种的栖息居所。
2.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有一部分被自身呼吸消耗掉,余下的能量即为( )。 A.总初级生产量 B.净初级生产量 C.总初级生产力 D.次级生产量 【答案】B 【解析】A 项,在单位时间(一年或一天)里,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量或生产者 生产出来的全部有机物的量,叫做总初级生产量。B 项,净初级生产量指在初级生产过程中, 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中扣除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掉的那部分,剩下的可用于植物的生长和
4 / 64

生态学-第五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1生态系统概论

生态学-第五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1生态系统概论

食物网:许多长短不一的食物 链互相交织成复杂的网状关系
(一)食物链与食物网
(一)食物链与食物网

2、食物链的类型

捕食食物链,指一种活的生物取食 另一种活的生物所构成的食物链。 捕食食物链都以生产者为食物链的 起点。
(一)食物链与食物网

2、食物链的类型

寄生食物链:由宿主和寄生物构成。 它以大型动物为食物链的起点,继 之以小型动物、微型动物、细菌和 病毒。后者与前者是寄生性关系 。
食物链和食物网概念的意义



食物链是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形象体现。通过食 物链和食物网把生物与非生物、生产者与消费者、 消费者与消费者连成一个整体,反映了生态系统 中各生物有机体之间的营养位置和相互关系;各 生物成分间通过食物网发生直接和间接的联系, 保持着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物和物质循环正是沿着食物 链和食物网进行的。 食物链和食物网还揭示了环境中有毒污染物转移、 积累的原理和规律。
物种数目: 个体数量: 生殖力: 个体体积: 觅食范围: 搜索能力: 行为复杂度: 取食专一性: 寿命:

多→少 多→少 高→低 小→大(一般) 小→大 弱→强 低→高 弱→强 短→长
(三)生态系统的空间与时间结构 空间结构 垂直结构(成层性) 水平结构(镶嵌性) 时间结构 季节动态(季相) 年变化
和非生物的成分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 和能量流动以及信息传递而相互作用、相互 依存的统一体,构成一个生态学的功能复合 体。 森林生态系统 草地~ 沙漠~ 苔原~ 小树林 一颗树
地球生物圈 陆地生态系统
海洋~ 淡水~ 最高级 高级
中级
小型
微生 态系统

水域与陆地生态系统的比较分析

水域与陆地生态系统的比较分析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将成为重要议题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未来水域与陆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将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 ,相关政策和措施将不断加强。
跨学科综合研究将成为主流
水域与陆地生态系统研究涉及生态学、环境科学、地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未来跨学科 综合研究将成为主流,推动生态系统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生态补水
通过调水、引水等方式,补充水域生态系统的水量,维持其生态平 衡。
生物多样性保护
保护水域生态系统中的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 。
陆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策略
植被恢复
01
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恢复和重建陆地生态系
统的植被。
土壤保护
02
采取水土保持、土地复垦等措施,保护土壤资源,提高土壤质
蚀严重或植被破坏严重时。
05
人类活动对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影响分析
人类活动对水域生态系统影响
水体污染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排 放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重 金属污染等。
过度捕捞
过度捕捞导致水生生物资 源枯竭,破坏水生生物多 样性。
水利工程建设
大坝、水库等水利工程建 设改变水流状态,影响水 生生物栖息环境。
04
水域与陆地生态系统比较
组成成分比较
生物群落差异
水域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和微生物等,而 陆地生态系统则包括各种陆生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非生物环境差异
水域生态系统以水体为基础,包括河流、湖泊、海洋等,其 非生物环境主要由水、溶解物质、悬浮物质等构成;而陆地 生态系统以土壤为基础,包括森林、草原、沙漠等,其非生 物环境主要由土壤、空气、光照等构成。
02 03

12 水域生态学

12 水域生态学


生物组成

终生浮游生物种类少,季节性浮游生物种类
多;

底栖生物种类很多,如棘皮动物、软体动物
和特化的鱼类

游泳生物包括龟鳖类、海鸟、鲸、海豹等
大洋生态系统
何为大洋

大陆架之外的整个水体和海底
生境特征

光照:仅表层阳光充足
温度:上层水温有日变化,中层水温低变 化小,底层没有变化

压力:随着水深的增加,压力呈上升趋势 溶解氧:仅水深500-1000m含氧量最小



海草的种类组成:海草属于沼生目,全世界 共有2科12属49种。其中眼子菜科9属,水鳖 科3属。在中国有眼子菜科的大叶藻属、虾 形藻属、二药藻属、海神草属、全楔草属、 叶藻属,水鳖科的海菖蒲属、海黾草属和喜 盐草属,共9属15种2亚种。
海草对海洋生境的适应


具有适应于盐介质的能力
具有一个很发达的支持系统来抗拒波浪和潮汐
库河口和支流河口等。
生境特征

底质是松软的泥质
水温比附近沿岸水域的变化大


盐度有周期性和季节性变化
风浪小,水流平静 河口水浑浊度高 水中含氧量充分
生物种类

生物种类贫乏:入侵性的海洋动物;广
盐性的淡水生物和以适应低盐条件的半 咸水动物
浅海生态系统
浅海

浅海:潮下带到200m深度的大陆架边缘区
第二编 养殖水域生态学
第五章 水域生态系统的类型和
基本特征
水域生态系统的类型

海洋水域:红树林生态系统、海草生态系统、
河口生态系统、浅海生态系统和大洋生态系 统

内陆水域:河流、湖泊、水库、池塘、沼泽 湿地和盐水水域

生态学--第五章生态系统生态学-4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生态学--第五章生态系统生态学-4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h
33
(五)维持土壤功能
是植物生长的 场所
可以还原有机 物
是物质循环的 库
h
34
(六)休闲、娱乐
山山水水, 其审美方式不在 于游,而在于移 步换景,所得无 穷。人在全方位 的游动中情景交 融,可以获得德、 智、体、美的多 种效益。
h
35
(七) 文化、艺术修养—生态美感受
自然美是自然界长期协同 演化的结果。
自然生态环境深刻地影响 人们的美学倾向、艺术创造和 宗教信仰。
h
36
(八) 信息处理
城市生态系统是全球生命系统 信息的中央处理器,类似细胞 的细胞核。它接受、处理并发 布大量信息。
h
37
本次课的学习要求
理解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的关 系
了解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 掌握生态系统服务的内容
h
38
建议课后阅读文献
马踏湖
大芦湖
h
17
(四)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
2 净化水质 目前为适应
高密度的净化污 水的需要,常采 用人工湿地应用 于水体污染的治 理。
h
18
(四) 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
2 净化水质 目前常用的净化水质较好
的物种有:芦苇、美人蕉、香 蒲、菩提子、空心菜等。
城市中应用此服务功能比 较成功的例子:成都活水公园
h
3
生态系统的服务
二、研究进展
➢ 柏拉图
➢ George Marsh(1864)
➢ Tansley(1935), ➢ Holdren和Ehrlich(1974) ➢ 国际科学联合会环境委员会会议
(1991)
➢ Costanza(1997)
➢ Gretchen Daily(美国生态学会)

“生态系统”教案

“生态系统”教案

生态系统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1.2 教学内容生态系统的定义: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等)。

生态系统的类型:陆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人与环境的关系。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材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1.4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观看生态系统相关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生态系统的理解和认识。

第二章: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作用。

2.2 教学内容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

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详细介绍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利用图示、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

2.4 教学活动讲解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及其作用。

展示相关教具,如图示、模型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理解。

第三章:食物链和食物网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2 教学内容食物链的定义: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

食物网的概念:多个食物链相互交织形成的复杂关系。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作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详细介绍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及其作用。

利用图示、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

3.4 教学活动讲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及其作用。

展示相关教具,如图示、模型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理解。

生态系统的类型

生态系统的类型

阅读56页—57页相关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 • • •
1.什么是人工生态系统? 2.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有哪些独特性? 3.在农田生态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4.为什么城市生态系统对其他生态系统有着很大的依赖 性? • 5.自然生态系和人工生态系统相比较,哪种类型更稳定、 更不容易遭到破坏?
人工生态系统的类型
农田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1.特点 (1)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人的作用非常突出,人们种植 的农作物是这一系统的主要成员。动植物的种类少,群 落的结构单一。 (2)有物质的大量输入和输出(自然生态系统中,有机物基 本上保持在系统内部) (3)抗逆性差,抵抗力稳定性低。 2.发展条件 必须依靠人类的 管理才能朝着对人类 有利的方向发展。 3.退化因素 人的作用消失
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及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自 然系统 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进行物质和能量的循环 C.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 和食物网 D.生态系统在一定限度内有自动调节能力,能保 持生态平衡 5.地球上最大的、调节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分别是 ( B ) A.海洋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B.生物圈和热带雨林 C.海洋生态系统和热带雨林 D.森林和海洋生态系统
13.在两个生态系统(草原和森林)的交界处有一个 过渡区(生态交错区)。生活在这个过渡区中的 动物的特点是( B ) A.与两个相邻生态系统相比动物多样性较小 B.与两个相邻生态系统相比动物多样性较大 C.与两个相邻生态系统相比植食性动物较多 D.与两个相邻生态系统相比动物多样和寄生 生物较多
6.“山上多植树,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 A 它 能吐”,这条谚语形象的说明森林具有( )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制造氧气、净化空气 C.过滤尘埃、杀灭细菌 D.降低噪声、防风固沙 7.下列与草原生态系统生活不相适应的特点是( C ) A.具有很强的奔跑能力 B.具有挖洞的习性 C.采取伏击的方式捕食 D.两栖类和水生动物非常少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地生态系统生产的有机质: 102×109 T
森林:58 ×109 T,占56.8%(草 地20.8 ×109T
农作物占:10.5 ×109 T)
热带雨林 常绿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 北方针叶林
(1)、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指热带高温高湿地区那种茂密高耸而常绿的森林类 型。 1)、位置 赤道及其两侧的湿润区域。 2)、气候特点 a、终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26度以上。年降雨2500-4500毫米,全年 均匀分布,无明显旱季。这里无明显的季节变化。 b、热带雨林中土壤和岩石的风化作用强烈,其风化壳可达100米。土 壤养分极为贫瘠,而且为酸性。 c、雨林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几乎全储存在植物中,每年一部分植物死 去,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有机物分解很快,能迅速直接被的树根和真 菌所吸收,形成一个几乎封闭的循环系统。
以内蒙古草原为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的总经济价值为3325.9*108元/a;在各种服务 功能中,水土保持的价值最为重要
4、荒漠生态系统
荒漠:是地球上最耐旱的,以超旱生的灌木、半 灌木或小半灌木占优势的地上部分不能郁闭的生态 系统。 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干旱区,年降水少于200毫米, 有些小于50毫米或终年无雨,形成戈壁或沙漠。
(4)、北方针叶林
1)、分布 分布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 2)、气候特点: 处于寒温带,年均温0度以下。冬季寒冷,夏季温 暖而短暂,土壤有永冻层。年降水400-500毫米,集 中在夏季。土壤为棕色针叶林土。
3)、森林特点
种类贫乏,乔木以松、云杉、冷杉、铁杉、落叶松等 树种占优势,多为单优种,树高20米上下。灌木层 稀疏,草本组成的地被层很发达,并常具各种蕨类。 枯枝落叶很厚,分解缓慢,形成毡状层,树木根系较 浅。
植被类型呈现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或沿经度方 向从高到低的有规律分布,这种现象称为植被 水平分布。包括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
陆地生态系统的水平分布格局
纬度地带性:由于热量沿纬度的变化,出现 生态系统类型有规律的更替,如从赤道向两极依次 出现热带雨林(Tropical forest)、亚热带常绿阔叶 林(Subtropical evergreen forest)、温带落叶阔叶林 (Temperate deciduous forest)、寒温带北方针叶林 (Taiga, coniferous forest)、苔原(Tundra)。即纬度 地带性(植被类型呈现从低纬度向高纬度的有规律 分布)。
C、乔木的特殊构造 板状根: 有些种类的树干基部常会长出多姿多态的板状根,从树干的基部2至3米处伸出, 呈放射状向下扩展。有些则生长着许多发达的气根,这些气根从树干上悬垂下来, 扎进土中后,还继续增粗,形成了许许多多“树干”,大有一木成林的气势,非 常壮观。 叶子 乔木叶子在大小、形状非常一致, 全缘,革质,中等大小。 茎花 由短枝上的腋芽或叶腋的潜伏芽形成,且多一年四季开花。有些种类的树如波 罗蜜、可可等,在老树树干或根颈处也能开花结果,成为热带雨林中特有的老茎 生花现象。 多昆虫传粉
1)、中温草原 包括东北松嫩平原入内蒙古高原 主体部分,天然草原保存较好 ,有发达的畜牧业。 部分被开垦为农田,是我国小麦的主产区之一。
2)、暖温带草原 包括黄土高原及其邻近地区和鄂 尔多斯高原的大部分。
3)、高寒草原地带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
(3)、草原生态系统的功能
提供净初级生产力、碳蓄积与碳汇、调节 气候、涵养水源、水土保持等。
d、无明显季相交替 每一种植物都终年进行生长活动,仍有其生命活动 节律。乔木叶子平均寿命13-14个月,零星凋落,零 星添新叶。多四季开花,但每个种都有一个多少明 显的盛花期。
4)、动物丰富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动物种类最丰富的地区。如巴拿
马附近的一个面积不到0.5平方公里的小岛,就有哺
乳动物58种。
(2)、常绿阔叶林
温度、降水随海拔变化:海拔高度每上升100 米,气温下降0.6度。相当于平地北移60公里。 降水最初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界 限后,降水量又开始降低。
垂直地带性: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引起自 然生态系统有规律地垂直交替。
垂直带谱:随着海拔的升高而依次出现的植 被带的具体顺序。
垂直带特点
垂直带谱的基带与该山体所地区的水平地带 性植被相一致。越 向高纬度,垂直带谱越简单, 极地为冻原带,水平带与垂直带重合。
根据湿地的广义定义,河流、湖泊、沼泽、珊瑚礁、都 是湿地;此外湿地还包括人工湿地,如水库、鱼(虾) 塘、盐池、水稻田等。
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从冻土地带到热带都有湿地, 但迄今没有全球湿地资源的精确数字。据世界保护监测 中心的估测,全球湿地面积约为570万km2 (也有人估 计为850万km2),占地球陆地面积的6%,其中湖泊占 2%,藓类沼泽占30%,草本沼泽占26%,森林沼泽占 20%,洪泛平原占15%。世界红树林的面积约24万km2, 珊瑚礁约60万km2。
就世界而言,湿地经历着退化、丧失和恢复的过程。
湿地公约将湿地分为3类,其分类的基本层 次如下:
(1) 海洋/海岸湿地:主要有浅海水域; 河口; 泻湖;盐湖;滩涂。
(2) 内陆湿地:主要有河流;湖泊;沼泽; 泥炭;冻土。
(3) 人工湿地:主要有水产养殖;灌溉地; 污水处理池;水库。
我国湿地分为5类。
我国纬度地带性:
从南自南沙群岛,北至黑龙江,跨50多个纬 度,由于纬度的差异,从南向北形成各种热量带: 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温带。与此相应,在湿润 森林区域内,植被类型由南到北顺序为:热带雨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温带落叶阔叶林、寒温带针 叶林区。
陆地生态系统的垂直分布格局
3)、海拔:温度(100-0.6°)、降水
第四节 陆地生态系统与水域生态系统
一、陆地生态系统 二、水域生态系统
一、陆地生态系统
1、概述 2、森林生态系统 3、草地生态系统 4、荒漠生态系统
1、概述
(1)、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
1)、温度变化大、空气温度的变化和极端性 比水环境更加明显
2)、水分、热量等重要生态因素的不均匀分 布、组合,为生物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多种多 样的生存环境。
(3)、落叶阔叶林
又称夏绿林,冬季落叶,夏季绿叶。分布在中纬度 湿润地区。
1)、气候
年均温8-14度,年降水500-1000毫米,雨量分布不 均 。四季分明, 冬季寒冷,夏季温暖,树木仅在暖 季生长,入冬前树木叶子枯死并脱落。土壤较为肥 沃。
2)、森林特点 a、优势树种为壳斗科的落叶乔木、其次为桦木科、 槭树科、杨柳科的一些种; b、成层结构明显,乔木、灌木、草本层; c、乔木层组成单纯,常为单优种,高15-20米。 d、灌木层比较发达,草本层也比较茂密。 3)、动物 哺乳动物有鹿、獐、棕熊、野猪、狐、松鼠。
在同一纬度内,经度不同也影响山体植被的 垂直带谱。如长白山(东经128度)、西部的天 山(东经86度),两者均北纬42度。但长白山距 海较近,属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天山位于内陆, 属荒漠范围。
森林生态系统
2、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面积及生产力:
人类采伐前:6×109hm2 (45.8%)
1985年:4.17 ×109hm2 (31.7%)
2)、热带草原
分布在热带、亚热带,特点是在高大禾草(2-3 米)下散生一些不高的乔木,又称为稀疏草原或萨 王纳。终年温暖,雨量达1000毫米以上,在高温多 雨下,土壤淋溶强烈,比较贫瘠。一年中存在一到 两个干旱期,野火频繁,限制森林的发育。
(2)、中国不同草原区域的基本特点
中国草原属于温带草原,又可细分为中温草原、 暖温草原和高寒草原3类,总面积约3.2亿公顷。
草地分为:
草原:由耐旱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在 地球表面占据特定的生物气候地带。
草甸:喜湿润的中生草本植物组成,出现 在河漫滩湿地和林间空地。
1)、温带草原Steppe, Prairie, Pampa :
夏季温和,冬季寒冷,春季或晚夏有一明显的干 旱期。由于低温少雨,草群较低,其地上部分高度 不超多1米,以耐寒的旱生禾草为主。
3)、土壤与大气的直接接触,为生物提供了 丰富的营养物质。
(2)、陆地生态系统分布格局
1)、纬度:随纬度升高温度有规律变化 纬度引起太阳高度角、季节变化,导致太阳辐射量
不同,产生热量差异。如从赤道到两极,每增加 一个纬度,温度降低0.5-0.7度。
2)、经度:海陆、大气环流
经度地带性:在北美大陆和欧亚大陆,由 于海陆分布格局与大气环流特点,水分梯度常 沿经向变化,因此导致生态系统的经向变化, 即由沿海的湿润区的森林,经半干旱的草原到 干旱区的荒漠(植被因水分状况而按经度呈带 状依次更替。)。
➢ 1971年全球政府间的湿地保护公约《关于特别作为 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 约》)诞生;
➢ 到1999年已有96个国家加入《湿地公约》。 ➢ 我国于1992年正式加入。
湿地是开放水域与陆地之间过渡性的生态系 统,它兼有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 有独特的结构和功能。
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天然的基因库;潜在 资源;净化功能;气候和水文调节等功能。
指分布在亚热带湿润条件下并以壳斗科、樟科、山 茶科、木兰科等常绿阔叶树种为主组成的森林生态 系统。
1)、气候特点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少雨而寒冷,春秋温和,四季
分明。年均温16-18度。年降雨1000-1500毫米,主要 分布在4-9月,冬季降水少,但无明显旱季。
2)、森林特点
结构较热带雨林简单,高度明显降低,乔木分 为两个亚层,上层一般高20米左右,以壳斗科、 樟科、山茶科常绿树种为主;第二亚层高10-15 米,以樟科、杜英科等树种为主。灌木层明显, 但稀疏,草本层以蕨类为主。藤本植物与附生 植物常见,但不及热带雨林繁茂。
4)、动物
驼鹿、马鹿、驯鹿、黑貂、猞猁、雪兔、松鼠、松鸡、 飞龙等及大量的土壤动物和昆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