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比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比较

学前二班彭佳慧

摘要: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虽为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但在教育目的,教育对象与教育环境等方面有很大分歧。我们并不是要从中选择一个,而是站在中间者的角度,客观的评价二者思想。方便后人对二者思想

进一步的了解。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不仅是哲学家,还是博学的思想家。他曾经说过:“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虽为柏拉图(前427——前347)的徒弟,但在教育思想,哲学观等方面与柏拉图有许多不同的地方。

一.教育的目的及教育对象的不同。

对于教育目的,二者都提出要培养有德行的公民,但柏拉图更主张培养哲学家,军人。

对于教育对象,柏拉图将等级划分看的十分重要。他认为只有奴隶主的子女才可以成为军人,而手工业者和农民的子弟在完成基础教育后就要成为劳动者。并且在合格的军人中只有金质的奴隶主子弟才能继续接受发展智慧这阶段的教育,以成为哲学家。而亚里士多德并不注重等级的划分。他认为取得主人或治人地位者,并不保证子子孙孙都属社会的上层阶级;而现在降为治于人者或奴隶,也不必感叹后代都屈居他人之下。只要各凭本事,都有力争上游的机会。①

二.教育环境的不同

在西方教育史上,柏拉图是第一个提出学前公共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儿童的教育,要在奴隶主国家最“优质”的男女公民监督之下进

行:三至六岁的儿童都要送到附设在神庙的儿童游戏场,他们的教育也由奴隶主国家特地“委派”的女公民监督。从六岁开始,男女儿童分别进入国家所办的初等学校。

但亚里士多德认为孩子应该过“家庭”生活,接受父母亲人的照料,而非从小即断离“亲情”。尤其在童年时刻,“爱”的感受,尤重于“理”的运作②。这与柏拉图所设计的教育环境大不相同,他的“存理去情”理论则表明生的子女归国家所有,举国上下都以“理”行事,这也是他为什么提出国家照顾孩子的原因,为的就是方便统一思想。

当然,因为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是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在教育内容,教育作用的看法上大致都是一样的。他们都是从身体,情感,理智三个方面进行教育。在儿童时期,教育内容为游戏、讲故事、音乐、唱歌。柏拉图认为在儿童时期最重要的不是知识教学,而是要发展健全的身心,培养良好的习惯。因此他坚持讲给幼儿的故事要经过挑选,剔除不健康的;选择那些能激发幼儿勇敢、正义和高尚品德的故事。在组织游戏时,方式和内容都是经过精心的安排,他认为这些不要经常变化,否则会影响其成人时对国家和法律的忠诚。我其实十分同意柏拉图这一想法的提出。他这么做就是为了让孩子们接受最纯粹的教育,没有外界不健康信息的干扰。但是他这么做也很容易造成教育内容与当时的时代分割开来的局面。导致孩子们接受的教育不能与当时的时代有机结合。因此,有些教育内容要时常更换。但是正确的思想要一直沿用,并且抵制那些不良的信息。

对于教育作用,他们都十分肯定教育在国家施政中的重要地位。只有

进行全民教育,并以能力为依归来挑选资质优异者,使之在真理的探讨之后作为治国平天下的资源,则和平与幸福才可降临③。

柏拉图及亚里士多德皆是西方顶尖的哲学家,二者学说之异同,常被后人肆意的评论。其实,二者的思想无法单纯的划分谁对谁错,只能说在教育对象与教育环境方面亚里士多德的想法更为民主,有感情一些。而柏拉图可能以为经历了自己老师——苏格拉底之死,便不再相信民主,反而认为治国者可以不理会众人之意愿,而做出明智的政策决定。在那个年代这并非不可以,而对于后来的亚里士多德或是我们现在的年代,那个思想过于专制,没有一点人情可讲。这并非是柏拉图的问题,而是那个时代就指明了他只能选择那个思想。再说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也有不足的地方。他不能像他的老师那样有对女人的气度,他不仅不同意男女平等这个正确的思想,反而认为女人服从男人是天性使然。“沉默是妇女的光荣”。这与孔子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有相似之处。因此我认为若是能将二者的思想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就可使教育思想更提升一个空间。

注释

①《西方教育思想史》(林玉体)演进型的教育思想家——亚里士多德P74

②《西方教育思想史》(林玉体)演进型的教育思想家——亚里士多德P76

③《西方教育思想史》(林玉体)革命型的教育思想家——柏拉图P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