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肥胖情况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学生肥胖率调查报告

学生肥胖率调查报告
一、研究对象、方式、时刻
一、研究对象:敬元小学全校174名学生。
二、研究方式: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问卷调查、访谈等对庐阳区大杨镇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
3、调查时刻:XX年4月1日—XX年4月1日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对全校学生进行视力的调查和统计。
表1:XX—XX学年全镇小学生不良视力统计表
【关键词】:小学生 体质健康状况 调查研究
儿童是国家的以后和希望,他们的体质健康状况关乎国家的进展和民族的兴衰。为了增强青青年体育,增强青青年体质,XX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增强青青年体育增强青青年体质的意见》,提出要通过5年左右的时刻,使我国青青年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大体要求,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养明显提高,营养不良、肥胖和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通过全党全社会的一起尽力,坚持不懈地推动青青年体育运动的进展,不断提高青青年乃至全民族的健康素养。
小学生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显现重主轻体的现象
学生对体育课的偏爱往往是出于个人爱好,相当一部份同窗对体育还缺乏足够的熟悉,以为体育课是单纯的游戏课,为了活动而活动,不像语数等主课
那样,考试取得好成绩就欢呼雀跃,而对体育课成绩高分及总分值的追求欲不是很高,进取心不强,学生家长也看重学习成绩,而对体育成绩普遍不重视,致使了重视主课,轻视体育的现象。
一。学校里有那么多的小胖墩,究其缘故,主若是物质生活有了
专门大的转变,加上遗传及营养多余等综合性的因素,使学生中肥胖者的数量日趋渐增。数据表中能够看到低段学生的肥胖率要高与高段的学生。因为自身性能的限制,使这些小胖墩在运动中比常人经受了更大的负荷量,略微活动一下就气喘吁吁,满头大汗,使胖墩们对运动产生了畏惧心理,减少了活动量,也致使了躯体素养的下降。

青少年肥胖现象调查研究报告(一)2024

青少年肥胖现象调查研究报告(一)2024

青少年肥胖现象调查研究报告(一)引言:青少年肥胖现象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调查研究,深入探讨青少年肥胖现象的原因和解决方法,以期为相关机构提供参考和指导。

正文:一、社会因素对青少年肥胖的影响1. 生活方式的转变,如饮食结构和运动习惯的改变2. 学术压力和家庭环境对饮食习惯和体育活动的影响3. 社交媒体和电子设备的普及带来的青少年久坐不动的问题4. 学校和社区缺乏对青少年肥胖问题的关注和教育二、生理因素对青少年肥胖的影响1. 青少年发育期的内分泌变化对体重控制产生的影响2. 遗传和基因因素在青少年肥胖中的作用3. 青少年食物偏好和食量控制难以掌控的问题4. 青少年缺乏专业的健康指导和管理三、心理因素对青少年肥胖的影响1. 学业和社交压力对青少年的情绪和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2. 青少年情绪饮食和压力性暴饮暴食的问题3. 自尊和自我形象问题对饮食行为和体重控制的影响4. 青少年对身体形象的不满意和社会对体型的刻板印象对肥胖问题的影响四、家庭因素对青少年肥胖的影响1. 家庭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对青少年的影响2. 家庭环境对体育活动和户外运动的支持程度3. 家长对孩子体重问题的认知和管理方式4. 家庭对媒体和电子设备的使用限制和指导五、预防和干预措施1. 加强学校和社区对青少年肥胖问题的宣传和教育2. 提供专业的健康管理和指导,包括饮食和运动方面的指导3. 鼓励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和户外运动,减少久坐不动的时间4. 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和食物选择意识5. 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共同改变家庭的生活方式和环境,提供对青少年的全方位支持和引导总结:青少年肥胖现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社会、生理、心理和家庭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

只有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供专业指导和采取多层面的干预措施,我们才能够有效地预防和处理这一问题。

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为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学生肥胖率调查报告

学生肥胖率调查报告

引言概述:肥胖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种广泛存在的健康问题,而学生肥胖率的上升趋势尤为令人担忧。

本文旨在通过调查研究,进一步了解学生肥胖率的现状以及其中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正文内容:一、学生肥胖率现状1.学生肥胖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学生肥胖率的普遍存在性3.学生肥胖率的地域和性别差异4.学生肥胖率与年龄的关系5.学生肥胖率与经济因素的相关性二、学生肥胖率的原因1.生活方式变化对学生肥胖率的影响a.饮食结构的不合理b.运动锻炼不足c.屏幕时间过长2.家庭背景对学生肥胖率的影响a.父母肥胖与遗传因素的关系b.家庭环境对饮食习惯的影响c.家庭支持对生活方式的影响3.学校环境对学生肥胖率的影响a.饮食环境与食品选择b.运动设施和活动举办情况c.学校相关政策和指导的重要性三、学生肥胖率的影响因素1.学生健康状况与肥胖的关系a.心理健康问题的增加b.体力活动能力下降c.疾病风险的增加2.学生学业成绩与肥胖的关系a.注意力和集中力下降b.学习动力和学习能力的降低c.学生日常行为和行动力的影响3.学生社交关系与肥胖的关系a.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受损b.体育课和户外活动的社交机会减少c.对外界关注和观感的影响四、应对学生肥胖率的对策和建议1.加强学生健康知识宣传和教育a.饮食平衡和合理营养的教育b.运动锻炼的重要性和有效方法的指导c.心理健康的重视与解决2.制定并执行健康饮食政策a.提供健康饮食选择和禁止不健康食品b.饮食环境和食品标签的监管与改进c.学校食堂和自助餐的合理布局和管理3.加强体育课和户外活动a.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b.提供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和俱乐部c.加强与社区的合作,提供丰富的户外活动机会五、总结通过对学生肥胖率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学生肥胖率呈现上升趋势,并存在着地域、性别和经济等方面的差异。

学生肥胖率的增加主要由生活方式的变化、家庭背景和学校环境等因素引起。

学生肥胖率的增加会对学生的健康、学业成绩和社交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小学生肥胖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报告

小学生肥胖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报告

小学生肥胖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报告摘要:现在,肥胖小学生越来越引起各界关注,学龄期儿童的肥胖也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各种疾病越来越年轻化。

小学生是祖国的下一代,他们的健康是祖国未来的保障,而现在小学生肥胖的广泛化,令人不得不担忧。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从肥胖小学生的饮食种类、习惯等和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次数、时间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岳麓区虹桥小学的肥胖小学生饮食偏好和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

一,对象与方法(一)对象采取分阶段整群抽样方法,从长沙市岳麓区虹桥小学一至六年级,随机选取其中的1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共收回调查问卷100份,其中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应答率为100%。

其中男生57人(57%),女生43人(43%);按年级分:一年级10人(10%),二年级13人(13%),三年级16人(16%),四年级33人(33%)五年级28人(28%)。

(二)方法采用自编的“小学生肥胖分析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

内容包括小学生每天吃零食情况、小学生嗜好的饮料、小学生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小学生喜欢的业余活动4部分。

学生的身高、体重比较采用学校近期统一体检的数据。

(三)小学生肥胖程度的判定18岁以下的学生以2004年中国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学术会议上建议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BMI分类标准”为依据进行评价,大于18岁的学生采用成人BMI判定标准。

(四)统计分析由小组内部成员自行收集数据并人工计算。

二,结果在调查的100名学生中,大部分学生都对自己的体重情况有一个很好的认知,这给下面的调查提供了基础性的帮助。

(一)学生每天吃零食情况(附表)表1 小学生每天吃零食情况(总人数为100人)近十年来,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呈总体上升趋势。

2007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食品所开展中国居民零食专项调研显示,60%以上3至17岁儿童青少年每天都吃零食。

从表1可以看出被调查的小学生中平时大量吃零食的占调查总人数的64%,偶尔吃零食的占调查总人数的28%,平时不吃零食的占调查总人数的8%。

儿童肥胖报告数据分析(3篇)

儿童肥胖报告数据分析(3篇)

第1篇一、报告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肥胖问题日益严重。

儿童肥胖不仅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还可能导致多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儿童肥胖的现状、原因及发展趋势,本报告通过对某地区儿童肥胖报告的数据进行分析,旨在为相关部门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1. 数据来源本报告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某地区卫生健康部门提供的2018年至2022年儿童肥胖报告,包括儿童年龄、性别、体重、身高、BMI指数等指标。

2. 数据处理(1)数据清洗: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剔除异常值和缺失值。

(2)数据分类:根据儿童年龄将数据分为0-5岁、6-10岁、11-14岁三个年龄段。

(3)统计分析: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

三、数据分析结果1. 儿童肥胖现状(1)肥胖率:2018年至2022年,该地区儿童肥胖率逐年上升,由2018年的8.5%上升至2022年的11.2%。

(2)年龄段分布:0-5岁、6-10岁、11-14岁三个年龄段的儿童肥胖率分别为7.8%、10.2%、13.4%。

(3)性别差异:男性和女性儿童肥胖率分别为10.6%和10.8%,无明显性别差异。

2. 儿童肥胖原因分析(1)家庭因素:家长对儿童饮食和运动关注不足,家庭聚餐过多,烹饪方式不合理等。

(2)学校因素:学校食堂提供的食物热量高、营养不均衡,缺乏体育锻炼。

(3)社会因素:社会压力大,家长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儿童饮食和运动。

3. 儿童肥胖与相关指标的关系(1)BMI指数与体重、身高呈正相关,肥胖儿童BMI指数显著高于正常儿童。

(2)肥胖儿童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适应问题。

四、干预措施建议1. 家庭层面(1)加强家长对儿童肥胖的认识,提高家庭对儿童饮食和运动的关注度。

(2)合理膳食,控制热量摄入,提倡低盐、低糖、低脂的饮食习惯。

(3)鼓励家庭成员参与体育锻炼,增加亲子互动。

学生肥胖发病率调查报告

学生肥胖发病率调查报告

学生肥胖发病率调查报告引言肥胖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项巨大挑战,对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学生肥胖问题的日益严重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学生肥胖发病率的调查研究,深入了解该问题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调查背景与方法为了全面了解学生肥胖发病率的情况,我们选择了A市的5所中学作为调查对象。

我们分别调查了1000名中学生,包括男女学生各500名。

采用了问卷调查和体质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的身体状况、运动习惯、饮食习惯等进行了全面评估和分析。

调查结果学生肥胖发病率调查结果显示,A市中学生肥胖发病率高达25%,其中男生肥胖发病率为28%,女生肥胖发病率为22%。

这一发现表明,学生肥胖问题呈现出男生明显高于女生的趋势。

影响学生肥胖的因素1. 饮食习惯:调查显示,学生的饮食结构普遍不合理。

高热量、高油脂、高糖分的食物摄入过多,蔬菜、水果、粗粮的摄入不足。

此外,学生普遍喜欢吃零食和快餐,这些食物通常糖分和脂肪含量较高,导致肥胖问题加剧。

2. 缺乏运动: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平均每天只进行30分钟的体育锻炼,远低于健康建议的每天60分钟。

大部分学生过多时间都花在了学习上,缺乏体育锻炼的机会和意愿。

3. 家庭环境影响:学生的家庭环境也对肥胖问题产生一定影响。

家长缺乏对孩子饮食和锻炼的引导和监督,家中过多储备高热量食物。

解决方案针对学生肥胖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1. 加强饮食教育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对学生饮食的教育。

让学生了解合理的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并提供健康的食谱。

学校可以鼓励食堂提供更多的蔬菜和粗粮选择,减少高糖分和高脂肪食物的供应。

2. 推动体育锻炼学校需要增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运动,如登山、徒步等,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参与度。

3. 家庭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家长应该起到榜样的作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自己的饮食结构。

幼儿园体弱与肥胖儿童的追踪报告

幼儿园体弱与肥胖儿童的追踪报告

幼儿园体弱与肥胖儿童的追踪报告背景幼儿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之一,体弱与肥胖问题在幼儿园阶段尤为突出。

本追踪报告旨在对幼儿园体弱与肥胖儿童的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以便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有100名幼儿园学生参与。

问卷内容包括身高、体重、饮食惯、运动情况等方面的信息,以全面了解幼儿的身体状况。

结果分析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发现以下情况:1. 体弱儿童占比较高:调查中有30%的幼儿被划定为体弱儿童,表明体弱问题在幼儿园中普遍存在。

2. 肥胖儿童比例较低:调查中有10%的幼儿被划定为肥胖儿童,较体弱儿童的比例要低。

这可能与幼儿园在饮食和运动方面的管理有关。

3. 饮食惯不理想:大部分幼儿的饮食惯较为单一,缺乏蔬菜水果的摄入。

这种不均衡的饮食惯可能导致体弱问题的出现。

4. 运动不足:幼儿园的运动时间相对较少,大部分幼儿的运动量不足。

缺乏运动可能是肥胖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

干预措施建议为了改善幼儿园体弱与肥胖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干预措施建议:1. 饮食教育:加强对幼儿的饮食教育,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惯,多摄入蔬菜水果,保证营养的均衡。

2. 运动促进:增加幼儿园的运动时间,开展各类体育活动,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增加他们的运动量。

3. 家校合作:加强家长与学校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身体状况,建立健康的生活惯。

4. 食品管理:加强对幼儿园饮食的管理,提供健康、均衡的膳食,杜绝高糖、高脂食品的摄入。

结论本次追踪报告揭示了幼儿园体弱与肥胖问题的存在,并提出了相应的干预措施建议。

通过饮食教育、运动促进、家校合作和食品管理等方面的综合干预,希望能够改善幼儿园体弱与肥胖问题,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2023年儿童肥胖问题调查报告

2023年儿童肥胖问题调查报告

2023年儿童肥胖问题调查报告一、调查简介及方法在2023年,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儿童肥胖问题的调查,旨在了解当前儿童肥胖的情况及其相关因素。

本次调查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了全国范围内的100所小学作为研究样本,共有3000名儿童参与了调查。

二、调查结果1. 儿童肥胖率根据调查数据统计,2023年儿童肥胖率为18.5%,相较于过去几年呈现稳定上升的趋势。

其中,男性儿童肥胖率为20.2%,女性儿童肥胖率为16.7%。

2. 受影响因素(1)不良饮食习惯:调查显示,高糖、高脂食品的过度消费是导致儿童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

超过60%的调查对象饮食中含有大量甜食和垃圾食品。

(2)缺乏运动:近三分之二的儿童表示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不足1小时,且久坐时间较长。

缺乏足够的运动是导致儿童肥胖的重要因素。

(3)家庭环境:父母的肥胖状况和教育背景经常会影响到儿童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统计数据显示,有肥胖父母的儿童肥胖率较高。

三、影响及建议1. 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要加强针对儿童及家庭成员的健康教育,包括营养知识、合理饮食及运动方面的指导。

家庭和学校应共同努力,培养儿童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2. 限制儿童高糖、高脂食品的消费政府应加强对儿童食品市场的监管,限制高糖、高脂食品的广告宣传,减少其在儿童饮食中的比例。

此外,学校餐厅和家庭也应提供更加健康的食物选择。

3. 加强儿童体育锻炼学校应保证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体育活动。

此外,家庭也应提供适合儿童的户外运动场所,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户外活动。

4. 家庭的重要作用父母应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榜样。

家庭应营造健康的饮食环境,减少高糖、高脂食品的摄入。

父母还应鼓励孩子多参与户外运动,培养他们良好的运动习惯。

四、总结儿童肥胖问题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2023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儿童肥胖率依然居高不下。

应该从多个层面共同努力,引导儿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肥胖问题对他们的不良影响。

对幼儿园瘦弱与肥胖儿童的追踪记录报告

对幼儿园瘦弱与肥胖儿童的追踪记录报告

对幼儿园瘦弱与肥胖儿童的追踪记录报告引言本报告旨在追踪记录幼儿园中瘦弱与肥胖儿童的情况,并提供相应的分析和建议。

通过对这些儿童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惯进行跟踪,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并为实施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背景瘦弱和肥胖是当前幼儿健康面临的两个主要问题。

瘦弱儿童可能存在营养不良和身体发育迟缓等问题,而肥胖儿童则可能面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风险。

因此,及早发现并采取干预措施对这些儿童的健康至关重要。

追踪记录瘦弱儿童在追踪记录期间,我们观察到以下情况:1. 儿童A(男,3岁):体重和身高低于同龄儿童平均水平,呈营养不良状态。

家庭情况较为困难,可能导致饮食不足。

2. 儿童B(女,4岁):体重低于同龄儿童平均水平,但身高正常。

家长反映她食欲不振,可能存在消化问题。

肥胖儿童在追踪记录期间,我们观察到以下情况:1. 儿童C(男,5岁):体重和身高均高于同龄儿童平均水平,呈肥胖状态。

家长反映他经常食用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并缺乏运动。

2. 儿童D(女,4岁):体重高于同龄儿童平均水平,但身高正常。

家长反映她喜欢吃零食,饮食结构不合理。

分析与建议针对瘦弱与肥胖儿童的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分析和建议:瘦弱儿童1. 儿童A的家庭情况较为困难,可能导致饮食不足。

建议与幼儿园的社工或心理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其家庭状况,并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2. 儿童B可能存在消化问题,建议与儿科医生进行联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肥胖儿童1. 儿童C经常食用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并缺乏运动。

建议与家长进行沟通,提供健康饮食和适度运动的指导,以帮助他减轻体重。

2. 儿童D喜欢吃零食,饮食结构不合理。

建议与家长合作,提供健康零食的替代方案,并鼓励其摄入均衡的饮食。

结论通过对幼儿园瘦弱与肥胖儿童的追踪记录,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分析和建议。

通过幼儿园与家长的合作,我们可以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帮助这些儿童改善其身体状况,促进其健康成长。

青少年肥胖现象调查研究报告(二)2024

青少年肥胖现象调查研究报告(二)2024

青少年肥胖现象调查研究报告(二)【引言概述】青少年肥胖现象在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对青少年的健康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深入了解和研究这一现象,本报告继续展开青少年肥胖现象的调查研究,旨在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改善青少年健康提供可行的建议和措施。

【正文】一、青少年肥胖的危害1. 健康风险:青少年肥胖与慢性疾病风险增加相关。

如2型糖尿病、高血压等。

2. 心理影响:青少年肥胖易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自卑、焦虑等。

3. 社会影响:肥胖青少年面临社交孤立与歧视,对未来教育机会和就业前景构成威胁。

二、肥胖原因的多元性1. 饮食习惯:青少年喜好高糖、高脂肪食物,膳食结构不均衡。

2. 运动缺乏:学业压力大,缺乏体育活动和运动锻炼时间。

3. 家庭环境:家庭饮食习惯不健康,缺乏家长引导与监督。

4. 生活方式:电子产品的普及使青少年过度沉迷于屏幕,缺乏户外活动时间。

5. 心理因素:压力过大、情绪波动等因素可能导致暴饮暴食。

三、青少年肥胖调查数据与趋势1. 全球范围:青少年肥胖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2. 国内情况:我国青少年肥胖率不断增高,城市居民较农村居民更为严重。

3. 区域差异:各省份之间存在显著的青少年肥胖率差异。

4. 社会因素影响:家庭收入、教育程度、城市化程度等与青少年肥胖率有一定关联。

5. 预测趋势:未来全球青少年肥胖率将继续上升,引发更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四、缓解青少年肥胖的策略与措施1. 提倡健康饮食教育:加强学校和社区的营养知识教育,推广健康饮食理念。

2. 增加体育锻炼机会:扩大学校体育活动时间,鼓励多样化的运动选择。

3. 家庭参与与引导:培养家庭共同参与健康饮食和运动的意识。

4. 创造健康环境: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鼓励户外活动。

5. 改善社会支持体系:加强相关政策制定与宣传,建立社会支持机构。

【总结】青少年肥胖问题对个人和社会都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来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小学生肥胖研究报告模板

小学生肥胖研究报告模板

小学生肥胖研究报告模板摘要本报告针对小学生肥胖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和调查问卷的收集,探讨了小学生肥胖的原因、危害以及解决办法。

研究发现,小学生肥胖率逐年增加,主要原因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

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家庭和学校的合作,鼓励小学生进行适度的运动,合理饮食,并提供健康教育。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学生肥胖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难题。

肥胖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不仅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生,还影响了他们的学业和社交能力。

研究方法本研究使用了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的方法,收集了大量的相关数据,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小学生及其家长,涵盖了饮食习惯、运动情况、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数据分析主要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结合学校及地区的身高体重指标数据,得出了小学生肥胖率的趋势和分布情况。

研究结果经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主要研究结果:1. 小学生肥胖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在我们的调查样本中,肥胖率超过了30%,且正常体重的小学生在逐渐减少。

2. 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小学生肥胖的主要原因。

过量的高热量零食、快餐和碳酸饮料的摄入导致能量摄入过多,而缺乏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3. 缺乏运动是小学生肥胖的重要因素。

由于学业压力和电子产品的普及,小学生的户外活动时间明显减少,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使得能量消耗不足。

4. 小学生肥胖对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自尊心下降等。

解决办法鉴于以上研究结果,为了解决小学生肥胖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办法:1. 加强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家庭和学校应共同关注小学生的饮食和运动情况,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并提供健康教育,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2. 鼓励适度的运动:学校应加强体育课程的开展,提供丰富多样的户外活动机会,鼓励小学生积极参加课外运动俱乐部等,并减少电子产品使用的时间。

小学生肥胖调查报告

小学生肥胖调查报告

小学生肥胖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

小学生肥胖不仅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为了了解小学生肥胖的现状,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某小学的全体学生,包括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

三、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学生的身体状况、饮食习惯、运动习惯等方面进行调查;访谈调查主要针对家长和教师,了解他们对小学生肥胖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四、调查结果1.肥胖率较高经过调查,我们发现该校小学生的肥胖率较高,达到了20%左右。

其中,男生肥胖率高于女生,但女生更容易受到心理问题的困扰。

2.饮食习惯不良大部分肥胖小学生存在不良饮食习惯,如过多摄入高糖、高脂肪、高热量食物,饮食不规律,不吃早餐等。

此外,部分学生存在偏食现象,不爱吃蔬菜和水果,导致营养不均衡。

3.运动不足肥胖小学生普遍存在运动不足的问题。

大部分学生放学后选择在电子设备上消磨时间,缺乏户外运动和体育锻炼。

4.心理问题肥胖小学生容易受到同学的嘲笑和排挤,导致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

同时,家长和教师对肥胖小学生的期望过高,给他们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

五、建议措施1.加强健康教育学校应该加强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肥胖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同时,应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培养他们健康的生活方式。

2.加强家长教育家长应该了解肥胖的危害和预防措施,合理控制孩子的饮食和运动,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

同时,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3.加强学校管理学校应该加强对食堂的管理,控制食物的种类和数量,避免学生摄入过多的高糖、高脂肪、高热量食物。

同时,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课外活动的监管,鼓励学生多参加户外运动和体育锻炼。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该加强对肥胖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小学生肥胖调查报告

小学生肥胖调查报告

小学生肥胖调查报告小学生肥胖调查报告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生肥胖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生肥胖调查报告1调查目的:不让肥胖症再侵入我们少年儿童的身体,让小学生的身体健康,不再受肥胖症的困扰。

同时也给部分健康的小学生敲响警钟!调查方法:上网找资料、个人调查、集体调查调查过程:首先,我收集了部分资料,知道了广州市教委近年抽调本市近4万名中小学生,发现肥胖症日趋增多,其中因吃得过多、营养过剩的肥胖儿占小儿肥胖症的70%。

深圳市卫生防疫站抽样统计显示:深圳31万小学生中,患肥胖症的有近4万人,超过12%的青少年患肥胖症。

有关调查显示,南京小学生肥胖率也已达9%、中学生肥胖率为8.8%。

以上图表,是我搜集出来的。

明显,广州的小学生患肥胖症概率要高一点。

我在班里也细细地观察着:关于肥胖的坏例子,世界上多得很。

比如说:美国三藩市有个肥女姬汀娜,13岁时体重竟达680磅。

她一天24小时坐在电视机前,随吃随拉,粪便弄污地毡,由母亲清洗;吃饱了看累了便倒在电视机前呼呼大睡。

她不但从不出门,甚至在屋内也从不走动。

有一日她的心脏病突然发作,暴毙家中,其母被控虐待子女罪判入狱6年。

这是肥胖危害健康一个极端典型的例子。

英国有一个人,因为吃了太多甜点,身体开始发胖。

他还不悔改,又一直吃甜点,最后得了糖尿病……这些例子真可怕!但,这些例子却时常发生。

哎,都是肥胖惹得祸!调查结论:肥胖确实是一个大问题!现在也很普遍。

所以患肥胖症的同学要注意多锻炼身体,减少食量。

尽量少吃一些膨化食品啦、果冻啦,喝一些碳酸饮料和含咖啡因的饮料。

特别注意别吃多kfc、麦当劳、巧克力。

现在健康的学生你们也要注意,不要一不小心就发胖喔!总之,我们都得注意千万别得肥胖症。

方法就跟减肥方法一样,有一点不一样,你不需要减少食量。

你知道了吧!小学生肥胖调查报告2一、问题的提出:我们班有一个同学,他很胖,我们班同学常常叫他“童胖墩”。

武钢幼儿园儿童肥胖状况调查

武钢幼儿园儿童肥胖状况调查

武钢幼儿园儿童肥胖状况调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近年来肥胖的发生率有升高趋势,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健康问题,儿童期肥胖症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我国肥胖儿童的比例正在逐年递增,我国大城市和经济特区的儿童肥胖率已赶上甚至超出了发达国家的水平。

因与成年期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等密切相关,所以正确认识儿童期肥胖症的危害并予及时处理,对儿童的健康发育和成人期多种相关疾病的预防极为重要。

为此,笔者对武钢妇幼保健所辖区内的幼儿园学龄前儿童肥胖状况进行了调查,并据此提出了一些预防性建议。

一对象与方法(一)对象选择2008年、2009年、2010年在武钢妇幼保健所体检的14所武钢幼儿园的学龄前儿童为调查样本。

08年4917例,09年5376例,10年5090例。

(二)方法所有调查儿童都是在清晨未进食、排净二便、穿薄单衣测量体重。

儿童单纯性肥胖,其诊断标准是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6版的我国九市城区正常儿童体格发育衡量数字,与同性别、同年龄健康儿童相比,凡超过身高标准体重的20%者为肥胖儿(超重),超过20%—30%为轻度肥胖,超过30%—50%的为中度肥胖,超过50%的为重度肥胖,排除与内分泌、遗传、代谢有关的肥胖及肥胖综合症。

二结果我们调查人数08年4917人,男生2472、女生2445;09 年5376人,男生2756、女生2620;10年5090人,男生2693、女生2393。

三年调查样本中男女正常体重者占总数比例08年95.87%,09年95.68%,10年94.32%;超重者08年2.85%,09 年2.85%,10年3.40%;肥胖比例08年1.28%,09年1.47%,10年2.28%。

具体分轻度、中度、重度,08年分别是0.75%、0.37%、0.16%;09年是0.95%、0.39%、0.13%;10年是1.67%、0.51%、0.10%。

具体见表1。

表1 武钢幼儿园儿童肥胖状况调查表三讨论武汉是一个经济相对富裕的城市,武钢又是武汉最为重要的国有企业之一。

小学生肥胖调查报告范文(通用3篇)

小学生肥胖调查报告范文(通用3篇)

小学生肥胖调查报告范文(通用3篇) 小学生肥胖调查报告范文(通用3篇)小学生肥胖调查报告1一、解惑篇针灸减肥5大误区盘点误区一:针灸的减重效果不如药物在减肥方面,针灸一个与众不同之处就是除了减重,还能塑身。

其他减肥方式容易出现身体组织松垮的现象,针灸减肥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一点,疗程结束后体围和体重均有双重改善。

误区二:针灸不卫生,易感染提到针灸,很多人的认识还停留在古代神医随身携带的一把银针,其实,现代针灸所用的针都是一次性合金所制,用完即扔,不存在重复使用、交叉感染的可能。

而且针灸对皮肤的创伤极小,洗澡、游泳也不成问题。

误区三:针扎得越多越好有人认为针扎的越多,减重就越多,于是要求医生给自己多扎几针。

这也是一个想当然的错误。

针灸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选取最适宜的一些穴位,这点我们稍后还会谈到。

因此,选穴的技巧和扎针的手法才是减重效果的决定因素。

误区四:方法越多越好,盲目跟风不同的人减肥起效的时间不同,针灸减肥初始可能不会有明显的体重降低,减肥过程中也有可能出现平台期,有些人在这种情况下就失去信心,换其他减肥方法。

其实频繁地变换减肥方法,或多种方法同时应用,是不科学的。

采取多种途径,如针灸减肥时过度节食,或同时服用药物,可能体重会很快减轻,但减轻的主要是水分,不是脂肪,而且容易反弹。

误区五:期望快速减肥实际上,科学的减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般要2~3个月。

只有经过一个较长的减肥过程,人体的代谢和内分泌功能才能调整到正常水平,并得以维持,也是针灸减肥不易反弹的原由所在。

二、原理篇针灸减肥等同于抑制食欲?据研究,针灸可通过调整下丘脑的饥饿信息,抑制饥饿感,减少摄食。

另外,针灸还可能通过以下途径达到减肥目的:①针灸治疗使体内乳酸脱氢酶活性上升,糖分解代谢加速,血糖回降至正常水平,没有多余的能量转化为脂肪。

②针灸使血中胰岛素回降,使葡萄糖转化为脂肪的速度减缓,脂肪分解加速。

③针灸使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的功能增强,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强基础代谢率而加快能量代谢。

儿童肥胖调查报告

儿童肥胖调查报告

儿童肥胖调查报告根据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肥胖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隐患。

在这篇报告中,我们将就儿童肥胖的现状、原因以及预防措施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 一、儿童肥胖的现状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儿童陷入了肥胖的困境。

据统计,全球有超过2亿儿童超重或肥胖,这一数字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而在我国,近年来儿童肥胖率也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给儿童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 二、儿童肥胖的原因儿童肥胖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导致儿童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

现代社会中,儿童更多地选择了高糖、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缺乏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摄入,导致能量摄入过剩。

此外,儿童缺乏运动也是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很多儿童整天沉迷于电脑、手机等,缺乏户外活动,长时间坐卧不动,导致体内脂肪堆积。

### 三、儿童肥胖的预防措施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首先,家长和学校应共同努力,倡导健康饮食,减少高热量、高糖分的食物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摄入。

其次,儿童应该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每天保证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增加身体的消耗。

此外,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健康教育,增强公众对肥胖问题的认识,提高防范意识。

综上所述,儿童肥胖问题虽然严峻,但只要我们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就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的发生,为孩子们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希望各方面能够重视儿童肥胖问题,并采取积极的行动,共同维护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幼儿肥胖调研报告

幼儿肥胖调研报告

幼儿肥胖调研报告幼儿肥胖调研报告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幼儿肥胖问题在近年来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态势。

本文通过调研分析了幼儿肥胖的成因、后果以及防治措施,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通过对幼儿肥胖问题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提高家长和教育者对幼儿肥胖问题的认识和处理能力,为幼儿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一、引言近年来,受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生活方式变化的影响,我国幼儿肥胖问题日益严重。

幼儿肥胖不仅影响孩子们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并且对未来的发展产生长期影响。

因此,了解幼儿肥胖问题的成因和后果,寻找相应的干预措施非常重要。

二、幼儿肥胖成因分析1. 不合理的饮食习惯:现代社会食品种类繁多、方便快捷,易于引诱孩子选择高热量、低营养的食物。

另外,对于品尝零食和甜食,孩子们常常无法控制自己。

2. 缺乏运动:现代生活节奏快,家长和教育者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引导幼儿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

另外,过度沉迷于电子产品也导致了幼儿缺乏运动。

3. 遗传因素:某些研究表明,肥胖可能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如果父母中有一方或两方都是肥胖的话,孩子患肥胖的风险也会增加。

三、幼儿肥胖的后果1. 身体健康问题:幼儿肥胖会增加患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风险。

此外,肥胖还会影响幼儿的骨骼发育和运动机能。

2. 心理健康问题:肥胖孩子们往往会受到同龄人的歧视和嘲笑,导致自尊心低落,进而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3. 学习问题:肥胖将使幼儿的注意力和集中力下降,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幼儿肥胖的防治措施1. 合理饮食: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提供均衡的营养食物,并减少高糖饮料和零食的摄入。

2. 积极运动:家长和教育者应该鼓励幼儿参加适合他们年龄的体育活动,并尽量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

3.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幼儿肥胖问题。

4. 家校合作:学校和家长应建立合作机制,共同关注幼儿的健康问题,及时沟通和解决问题。

关于小学生肥胖症的调查报告范文

关于小学生肥胖症的调查报告范文

关于小学生肥胖症的调查报告范文南归还小学四年级:董沫言指导教师:严艳娴新学期回到学校,我发现我们学校的同学中小胖子越来越多,就连我最要好的同学也长胖了一圈,于是我对小学生肥胖方面的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对导致小学生肥胖症的原因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目的:了解小学生肥胖的原因及如何预防肥胖。

二、调查时间:2022年9月三、调查方法:根据调查分析,导致小学生肥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原因一:父母遗传因素父母中有一方肥胖的,儿童有40%肥胖的机率,如果父母双方都肥胖,则孩子有80%肥胖的可能。

原因二:缺乏体育活动或活动安排不合理调查结果发现,小学生肥胖率越来越高。

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体育活动,过去爬楼梯现在坐电梯,过去骑自行车现在坐汽车,体力劳动减少造成体能下降;再有就是学生自己、家长、老师对这些问题所导致的健康危害重视不够,仍然没有采取措施保证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

现代方便快捷的通讯方式也减少了孩子锻炼的机会。

电视更是罪魁祸首,据统计60%儿童肥胖和每天超过5个小时的看电视有关。

原因三:零食中“垃圾食品”比例偏高通过走访调查发现,95%的小学生吃零食,73.6%的小学生喜欢吃羊肉串、麻辣烫、凉皮等现做现卖的食品,这类食品的卫生状况令人担忧。

这说明小学生在选择零食的时候是把口味等放在了前面,卫生状况并不特别考虑。

五、如何科学减肥1、饮食控制:由于小胖墩们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应该加强各方面的营养,根据医生建议,所以我们不制定节食计划,而是提醒小胖墩在饮食方面注意以下几点:(1)零食和甜食尽量要少吃;(2)主食尽量做到粗粮和细粮搭配;(3)鱼要有选择地吃,鳗鱼要少吃;2、运动减肥:多运动少呆在屋里看电视。

六、调查结论:超重和肥胖确实是一个大问题!不仅影响现在的发育,也影响以后的成长。

管住自己的嘴,动起自己的腿。

所以,无论是KFC也好,麦当劳也好,让一切的洋快餐、“垃圾食品”、过的的甜食都停止下来吧!让我们合理饮食,运动锻炼起来、让我们的身体健康起来吧!高阳县中小学生科学小论文、小发明申报表姓名年级申报类别作品简要介绍新学期回到学校,我发现我们学校的同学中小胖子越来越多,我对小学生肥胖方面的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对导致小学生肥胖症的原因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小学生肥胖的原因及如何预防肥胖。

沈阳市沈河区学龄前儿童超重及肥胖情况调查

沈阳市沈河区学龄前儿童超重及肥胖情况调查

沈阳市沈河区学龄前儿童超重及肥胖情况调查目的了解沈阳市沈河区学龄前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现状,提出预防学龄前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意见和建议,为开展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早期干预及有关部门制定疾病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沈阳市沈河区7所幼儿园3~6岁2326名儿童进行身高、体重测量,以年龄同性别身高(长)别标准体重值>20%,并排除病理性肥胖作为诊断标准。

结果沈阳市沈河区学龄前儿童超重的发生率为13.07%,其中男童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女童,但无统计学意义。

学龄前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随年龄递增而增高,6岁达最高值。

结论沈阳市沈河区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发生率较高,且随年龄递增而增高,应加强学龄前期干预,控制儿童超重和肥胖发生。

标签:超重;肥胖;检出率;学龄前儿童肥胖是一种热量代谢失衡,导致全身组织过度增生,体重超常的一种疾病。

肥胖与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等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密切相关。

肥胖和超重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增长,已构成目前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

曾有文献报道,中国2~4岁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从2004年的6.6%和2.2%上升至2007年的15.4%和6.6%,上升趋势明显[2]。

目前中国儿童的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现状十分严峻,认识儿童肥胖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已成为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

为了解沈阳市沈河区学龄前儿童肥胖的现状,提出预防学龄前儿童肥胖的意见和建议,为开展儿童肥胖的早期干预及有关部门制定疾病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于2014年3~6月对沈阳市沈河区7所幼儿园学龄前儿童进行体检,同时调查超重和肥胖儿童发生状况,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沈阳市沈河区共抽取7所公办园2326名3~6岁健康儿童,在3~6月份统一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其中男童1238人(占53.2%),女童1088人(占46.8%);3岁组557人(占23.9%),4岁组658人(占28.2%),5岁组677人(占29.1%),6岁组434人(占17.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32 ·
中 国 中 医药 咨 讯
Journal of Chin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formation
2010年 10月 下 第 2卷 第 3O期
October 2010 V01.2 N0-3O
学龄前儿童肥胖情况调查报告
孟 景 霞 (北京市第六医院保健科 ,北京 ,100007)
参 考 文献 …1冯 连 世 .运 动 员 机 能评 定 常 用 生 理 生 化 指标 测 试 方 法 及 应 用 [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2. [2]蒲 钧宗 、高崇 玄 、冯炜权 等著.优 秀运动员机能评 定手册[M],北 京 :人 民 体 育 出版 社 ,1989. [3]洪平 .游泳训练 的生理生化监 控fJ].北京 体育大学学 报,2004,2:
】96-200,
[4]徐心浩 .f尤秀游泳运动员大负荷训 练时血尿素晨安静值变化[c]. 国家 体 委 体 育 科 学研 究 所 论 文 集 ,1995.154—155. f5]王建芳 、陈吉棣综 述.运动 对血清酶 和肌 红蛋 白水平 的影响[J】, 中 国运 动 医 学 杂志 1988;7(1):46—47. [6]A.C.Hackney,C.L.Fahmer,T.P.Gulledge et a1.Basal
【关键词 】 儿童肥胖
1 对 象 与 方 法 1.1 对 象 选 择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在我 院体 检 的 6—7岁的学龄前儿童为调查样本。O7年 848例 ,08年 1037 例 ,09年 1021例。 1.2 方法 所 有调查儿 童都是在清晨未进食 、排净二便 、穿 薄单衣测量体重 。根据各年龄段体重标准分为正常体重 、超 重和肥胖 。儿童单纯性肥胖 ,其诊断标准是参 照诸福棠 ,实
reproductive hormonal profiles are altered in endurance trained men.J Sport M ed Phys Fitness 1998;38:138—41.
【摘要 】 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 的改变 ,肥胖 的发生率有升高趋势 ,已成为全球范 同内的健康 问题 ,尤其受瞩 目的是 儿童期肥胖症。据统计 ,我 国肥胖儿童已占总数的 lO%k ̄ ,并以每年 8%的速度递增【1]。我国大城市 和经济特区的儿童肥胖 率已赶上甚至超 出了发达国家的水平【2]。因与成年期肥胖 、高血压 、高脂血症糖尿病 、冠心病等密切相关 ,所 以正确认识儿童 期肥胖症 的危 害并予及时处理 ,对儿童的健康发 育和成人期多种相关疾病 的预防极为 苷和磷酸肌酸之间高 能磷酸键 可逆性的转移 。一般认为 ,当运动量达到~定程度 时 ,可引起运动 时或运动后 血清 CK活性升高 。这被认 为是 由于肌纤维损伤使肌纤维膜 出现损坏 ,从 而使 CK出现在 血中,且也可从 CK反推肌 肉的损伤程度f1]。大强度运动后 CK升 高 幅度 大 ,能较 好 地 反 映运 动量 的大 小及 运 动后 的恢 复过程 ,是一个灵敏度较高 ,便于运动实践中应用 的有效指 标[5】。本 研究 结果显示 ,比赛前后 血清肌酸激 酶从 163± 48IU/L下 降到 1 18±42IU/L,说 明运动员 比赛期 的运 动不 大 ,而且肌纤 维对 比赛负荷 的适应 能力 在逐步增强 (P<O. 05)。 3.4 比赛前后 T的变化
4.2 一个 比赛周期对 BUN的影响较大 ,说 明其总负荷量 比较 大 。 4_3 一个 比赛周期对 CK产生逐渐下降的影响,可能是肌 纤维对 比赛负荷 的适应能力在逐步增强。 4.4 一个 比赛 周期 导致 T显著性 下降 ,可能与运动员赛期 高度 紧 张 、消耗 过 多 、运 动 总 量 较 大 有关 。
3我 们 调 查 人 数 07年 848人 ,男 生 492、女 生 356;08
夺 ·-4>·夺 ·夺 ·夺 ·牵 ·夺 ·夺 ·夺 ·夺 ·幸 ·夺 ·夺 ·-4>·夺 ·-4>·{ ·-4>·.争 ·夺 ·-4>·-4>·争 ·幸 ·{ ·串 ·々 ·-4>·牵 ·幸 -寺 ·辛 · ·-4>·夺 ·-4>·串 ·夺 ·夺 ·{ ·夺 ·幸 ·夺 ·-争 ·
用儿科学第 6版 的我 国九市城 区正常儿童体格发育衡量数 字 ,与同性别 、同年 龄健 康儿童相 比,凡超过 身高标准体重 的 20%者为肥胖儿 ,超过 20%一30%为轻度肥胖 ,超过 30% 一 50%为中度肥胖 ,超过 50%为重度肥胖 ,排 除与 内分泌 、遗 传 、代谢 等疾病有关的肥胖及肥胖综合症。 2 结 果
血睾酮是人体 内活性最高的一种雄激素 ,它除 了维持 男子性功能和副性特征外 ,还刺激组织摄取氨基酸 ,促进核 酸与蛋 白质的合成 ,促进肌纤维和骨骼生长 ,刺激促红细胞 生成素分泌,增加肌糖原储备 ,维持雄性攻击意识 。长时间 、 大 负 荷训 练 可 以造 成 运动 员 安 静 时 血 睾 的降 低 ,而且 一些 追 踪 研 究 发 现 长 期 耐 力 性 运 动 会 使 其 睾 酮 水 平 变 得 更 低 【6,7,8】。关 于 运 动 对垂 体 睾 丸 系统 影 响 的报 道 颇 多 ,但 分歧 也 较 大 ,大 多 认 为短 时间 、高 强度 运 动 后 血 浆 睾 酮浓 度 升 高 ;长时间运动后升高 、不变或降低 ;中等强度 、持续时间不 长的运动可使睾酮 明显升高 ,进一步研 究表 明 ,T的变化 似乎与运动负荷 的大小有一定关系 ,当运动员负荷达到一 定 限度时才能使睾酮升高[9J。本次 比赛导致运动员血睾酮 大 幅下降 (P<O.01),可 能与运 动员赛 期高度 紧 张 、消耗 过 多 、运 动 总 量 较大 有 关 。 4 结 论 4.1 一 个 比赛 周期 对 HB无 显 著 性影 响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